CN113395787B - 一种恢复双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恢复双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5787B
CN113395787B CN202010177775.1A CN202010177775A CN113395787B CN 113395787 B CN113395787 B CN 113395787B CN 202010177775 A CN202010177775 A CN 202010177775A CN 113395787 B CN113395787 B CN 1133957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erminal device
connection
signal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77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95787A (zh
Inventor
智钢
魏珍荣
徐自翔
何彦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7777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9578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8937 priority patent/WO202117997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395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5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95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57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恢复双连接的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可应用于终端设备侧,涉及5GNR、人工智能通信领域,包括:终端设备通过LTE‑NR双连接技术连接4G基站和5G基站;当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释放和5G基站的连接,以使得终端设备和4G基站进行通信;当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终端设备释放和4G基站的连接,以使得终端设备通过LTE‑NR双连接技术重新连接4G基站和5G基站。采用上述方法,4G基站无需等待辅基站添加间隔超期来为终端设备添加辅基站,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恢复双连接的时延。

Description

一种恢复双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恢复双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5G)标准中引入了非独立组网(non-stand alone,NSA)和独立组网(stand alone,SA)两种组网方案。非独立组网作为过渡方案,以提升热点区域带宽为主要目标,在非独立组网中,5G基站没有独立的信令面,依托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generation,4G)基站和4G核心网工作。而独立组网则能实现所有5G的新特性,有利于发挥5G的全部能力,是业界公认的5G目标方案。
在5G网络建设初期,由于技术能力和设备成本等实际问题,暂时采用非独立组网方案来架设5G网络。非独立组网方案中,终端设备可以同时连接两个基站,其中一个基站为4G基站,可以作为终端设备的主基站,另一个基站为5G基站,可以作为终端设备的辅基站。主基站提供的小区组可以称为主小区组(master cell group,MCG),辅基站提供的小区组可以称为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
为了节省网络资源和终端设备的功耗,在一些应用场景下,可以释放终端设备的辅基站,此时终端设备与主基站仍保持RRC连接。然而,此种情形下,如何恢复双连接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恢复双连接的方法及装置,用以降低恢复双连接的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恢复双连接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通过LTE-NR双连接技术连接4G基站和5G基站;当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释放和所述5G基站的连接,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和4G基站进行通信;当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以使得终端设备通过LTE-NR双连接技术重新连接4G基站和5G基站。
如此,终端设备和5G基站的连接被释放后,当需要恢复双连接时,可以释放终端设备和4G基站的连接,重新连接4G基站和5G基站,从而无需等待辅基站添加间隔超期,能够有效降低添加辅基站的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RRC层,所述终端设备通过LTE-NR双连接技术重新连接4G基站和5G基站,包括:所述RRC层向所述4G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和所述4G基站建立连接;所述RRC层从所述4G基站接收辅基站添加指示,并根据所述辅基站添加指示与所述5G基站建立连接,所述辅基站添加指示用于指示与所述5G基站建立连接所使用的无线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应用层和RRC层;所述终端设备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包括:所述应用层向所述RRC层发送第一信令,第一信令用于指示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所述RRC层接收到所述第一信令后,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非接入层和RRC层;所述终端设备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之后,还包括:所述RRC层向所述非接入层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所述非接入层接收到所述第二信令后,若确定存在数据业务,则向所述RRC层发送第三信令,以使所述RRC层根据所述第三信令向所述4G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令包括原因值,所述原因值用于指示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的原因为需要添加辅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非接入层,所述终端设备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之后,还包括:所述非接入层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位置更新请求,所述位置更新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如此,通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位置更新请求,使得核心网设备能够及时更新终端设备的状态,有效避免网络侧与终端设备侧出现不一致而导致网络侧判断终端设备的状态异常。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且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显示屏处于灭屏状态,且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在所述终端设备分别连接4G基站和5G基站时,通过所述显示屏显示5G网络的标识;在所述终端设备释放和所述5G基站的连接后,通过所述显示屏显示4G网络的标识。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恢复双连接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通过LTE-NR双连接技术连接4G基站和5G基站;当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释放和所述5G基站的连接;在终端设备释放和所述5G基站的连接之后,当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向所述4G基站发送RRC连接重建立请求消息,以使得终端设备恢复和5G基站的连接。
如此,终端设备和5G基站的连接被释放后,当需要恢复双连接时,可以触发重连接流程,以便恢复和5G基站的连接,从而无需等待辅基站添加间隔超期,能够有效降低添加辅基站的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RRC层,所述RRC层在向所述4G基站发送RRC连接重建立请求消息之后,从所述4G基站接收辅基站添加指示,并根据所述辅基站添加指示与所述5G基站建立连接,所述辅基站添加指示用于指示与所述5G基站建立连接所使用的无线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包括应用层和RRC层;终端设备向4G基站发送RRC连接重建立请求消息,包括:应用层向RRC层发送第一信令,第一信令用于指示符合第二预设条件;RRC层接收到第一信令后,向所述4G基站发送RRC连接重建立请求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是指: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且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是指:所述显示屏处于灭屏状态,且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在所述终端设备分别连接4G基站和5G基站时,通过所述显示屏显示5G网络的标识;在所述终端设备释放和所述5G基站的连接后,通过所述显示屏显示4G网络的标识。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功能单元。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及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描述的方法。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与所述处理器通信,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与其他设备(如4G基站和5G基站等)进行通信。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统芯片(例如SOC芯片),包括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该基带处理器中包括非接入层和RRC层。所述应用处理器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低网速应用场景以及是否处于高网速应用场景,所述基带处理器用于在终端设备处于低网速应用场景下,释放终端设备和5G基站的连接;以及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高网速应用场景下,释放终端设备和4G基站的连接,以使得终端设备重新连接4G基站和5G基站。
关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未示出或未描述的内容具体可参见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了用于网络连接处理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的指令。
本发明在上述各方面提供的实现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组合以提供更多实现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辅基站添加间隔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根据终端设备的数据流量来为终端设备添加辅基站的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协议层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请求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网络标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恢复双连接的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恢复双连接的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状态栏中显示的网络标识变化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03可接入到无线网络,以通过无线网络获取外网(例如因特网)的服务,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它设备通信,如可以与其它终端设备通信。
该无线网络包括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和核心网(corenetwork,CN),其中,RAN用于将终端设备103接入到无线网络,CN用于对终端设备进行管理并提供与外网通信的网关。RAN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RAN设备,比如RAN设备1011、RAN设备1012,CN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N设备,比如CN设备102。终端设备103可以通过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的方式同时与两个RAN设备连接,比如RAN设备1011、RAN设备1012。
应理解,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各个设备的数量仅作为示意,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实际应用中在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更多的终端设备、更多的RAN设备,还可以包括其它设备。
上述图1所示意的网络架构可以适用于各种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technology,RAT)的通信系统中,例如可以是4G通信系统,也可以是5G通信系统,也可以是4G通信系统与5G通信系统之间的过渡系统,当然也可以是未来的通信系统。其中,5G通信系统又可以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4G通信系统又可以称为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通信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其中,RAN设备又可以称为基站,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口通过一个或多个小区与无线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目前,一些RAN设备的举例为:5G通信系统中的新一代基站(generation Node B,gNB)(也可称为5G基站)、4G通信系统中的演进型节点B(evolvedNode B,eNB)(也可称为4G基站)、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point,AP)、路边单元(road side unit,RSU)、融合接入回传(integrated access andbackhaul,IAB)系统中的接入点、TSN网络中的控制节点和终端节点等。另外,在一种网络结构中,RAN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unit,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RAN设备。
终端设备又可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设备、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设备、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设备等。
图2示例性示出了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图2中以天线1和天线2进行示例,可选地,还可以包括其他天线。
下面结合图2对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基带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终端设备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该存储器中直接调用,从而可避免重复存取,可减少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可提高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比如,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circuit 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等。
终端设备中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模块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例如,收发模块可以是收发器、收发机一类的装置。可选的,通信接口也可以是位于处理器内的收发电路,用以实现处理器的信号输入和信号输出。
UART接口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该总线可以为双向通信总线。它将要传输的数据在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之间转换。在一些实施例中,UART接口通常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无线通信模块160。例如:处理器110通过UART接口与无线通信模块160中的蓝牙模块通信,实现蓝牙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通过UART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播放音乐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设备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基带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基带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基带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基带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该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该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该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终端设备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终端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终端设备的接触和分离。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终端设备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
应理解,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仅是一个范例,并且终端设备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基于上述图1所示意的网络架构,当采用非独立组网方案时,可以同时部署5G通信系统和4G通信系统。终端设备103可以采用LTE-NR双连接技术通信与网络进行通信,即终端设备103支持同时接入到4G基站和5G基站,比如RAN设备1011为4G基站,RAN设备1012为5G基站。由于4G通信系统又被称为演进的通用陆面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因此这种接入方式被称为演进的通用陆面无线接入与新空口双连接(E-UTRANR dual connectivity,EN-DC)。在EN-DC模式下,4G基站为主基站,5G基站为辅基站,当然随着系统的演进,未来也可以支持新空口与演进的通用陆面无线接入双连接(NRE-UTRA dual connectivity,NE-DC),即4G基站为辅基站,5G基站为主基站。
以EN-DC模式为例,CN可以采用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CN设备102可以为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等。终端设备103与CN可以有一条控制面连接,在控制面,RAN设备1011可以接收来自CN设备102(比如MME)的控制信令,并根据该控制信令控制终端设备103或RAN设备1012。其中,控制信令可以为多种可能的信令,具体不做限定。
而在用户面的下行方向上,RAN设备1011可以接收来自核心网的数据,并将该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103,或者是将数据发送给RAN设备1012并由RAN设备1012将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103。在用户面的上行方向上,终端设备103可以向RAN设备1011发送数据,RAN设备1011可以将数据发送至核心网,或者是终端设备103将数据发送至RAN设备1012,RAN设备1012将数据发送至RAN设备1011,然后RAN设备1011将数据发送至核心网。
以图1采用上述非独立组网方案为例,在低网速应用场景中,采用LTE-NR双连接技术通信可能会存在网络资源浪费、终端设备的功耗较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一种可能的方案中,终端设备通过LTE-NR双连接技术分别与4G基站和5G基站连接时,若终端设备处于低网速应用场景,则可以释放终端设备和4G基站或5G基站的连接。
其中,低网速应用场景是指终端设备用网需求较低的应用场景,具体可体现在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或终端设备所需传输的数据包的大小较小等方面。比如,终端设备在检测到以下中的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时,可确定终端设备处于低网速应用场景:
(1)终端设备处于亮屏状态,且低网速运行。低网速是指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例如具体可指终端设备针对上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小于预设速率1,例如50kbit/s;也可指终端设备针对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小于预设速率2,例如60kbit/s;还可指终端设备针对包括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在内的所有数据的传输速率小于预设速率3,例如100kbit/s等。在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低网速运行的场景有多种,示例性给出如下三种。例如第一种,在终端设备中开启低网速应用运行的功能,关闭高网速应用运行的功能。低网速应用是指终端设备中部署的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较低的应用,例如要求数据传输速率小于预设速率等;该低网速应用具体可为系统自定义设置的,也可为用户手工自定义设置的,例如照相机、电话、短信、备忘录等应用。反之,高网速应用是指终端设备中部署的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较高的应用。第二种,终端设备和其他设备交互心跳包,以维持正常的通信连接等。第三种,终端设备处于低网速运行的场景,例如游戏场景或导航场景等,该游戏场景对CPU占用要求较高,导航场景对设备散热性能要求较高,但对网速(即数据传输速率)要求相对较低。
(2)终端设备处于亮屏状态,且终端设备所需传输的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在亮屏状态下,为满足低网速应用场景,终端设备除了从数据传输速率这一维度考虑外,还可从终端设备所需传输的数据量(即所需传输的数据包的大小)进行考虑。其中,终端设备所需传输数据包的大小具体可指应用中终端设备所需传输的所有数据包的大小(即所需传输的数据量),或者指单位时间内终端设备所需传输的数据包的大小。
(3)关闭终端设备的移动数据通信功能。不论UE处于任何屏幕状态(例如亮屏状态或灭屏状态等)下,当UE无法连网(具体可指断开UE的移动数据通信功能或移动数据连接功能),可直接确定UE处于低网速应用场景。换句话说,当UE处于断网状态,可确定UE处于低网速应用场景。这里的断网状态,可以是指仅关闭UE的移动数据通信功能,例如关闭UE的2G、3G或4G上网功能,保留UE与基站eNB之间的数据网络(例如电话网络等)。
(4)终端设备的整机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在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的整机温度通常可用终端设备中一些核心器件的温度替代,例如CPU温度、SOC温度以及电池温度等。
(5)终端设备处于灭屏状态,且低网速运行。本实施例中,灭屏状态下终端设备处于低网速运行的场景也有多种,例如灭屏状态下仍然支持后台应用的运行,此时为满足低用网需求,可开启低网速应用运行的功能、关闭高网速应用运行的功能。又如,灭屏状态下终端设备没有数据收发,或仅传输保持应用程序处于唤醒状态的数据包,例如心跳测试包或监听数据包等,这一类数据包是周期性发的,且数据包的传输速率以及数据包大小通常较小。此情况下,可认为终端设备低网速运行。
(6)终端设备处于灭屏状态,且终端设备所需传输的数据包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
可选地,不论终端设备处于哪种屏幕状态,在通过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识别低网速应用场景时,为保证低网速应用场景识别的准确性,终端设备还可对数据传输速率进行进一步限定。例如,终端设备将统计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小于或等于预设速率所对应的持续时长,若该持续时长超过一定阈值,则可确定终端设备处于低网速应用场景;否则,确定终端设备不处于低网速应用场景。
可选地,在LTE能满足终端设备的低用网需求(即LTE能满足低网速应用场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优先断开终端设备和5G基站的连接。例如,终端设备在LTE-NR双连接状态下,当终端设备处于灭屏状态下,且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小于或等于预设速率时,则释放终端设备和5G基站的连接。
在终端设备断开LTE-NR双连接中任一接入网的通信连接后,若终端设备不再处于低网速应用场景(例如从低网速应用场景迁移至高网速应用场景),则需要恢复LTE-NR双连接通信。
其中,高网速应用场景是指终端设备用网需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具体可体现在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较高或终端设备所需传输的数据包的大小较大等方面。比如,终端设备在检测到以下中的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时,可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高网速应用场景:
(1)终端设备处于亮屏状态,且高网速运行。高网速是指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较高,例如具体可指终端设备针对上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大于预设速率1,例如50kbit/s;也可指终端设备针对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大于预设速率2,例如60kbit/s;还可指终端设备针对包括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在内的所有数据的传输速率大于预设速率3,例如100kbit/s等。在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高网速运行的场景有多种,例如,在终端设备中开启高网速应用运行的功能,高网速应用是指终端设备中部署的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较高的应用;该高网速应用可为系统自定义设置的,或用户根据个人偏好自定义设置的,例如音乐应用、视频应用、测网速类的应用、应用市场等。
(2)终端设备处于亮屏状态,且终端设备所需传输的数据包的大小大于预设阈值。在亮屏状态下,为满足高网速应用场景,终端设备除了从数据传输速率这一维度考虑外,还可从终端设备所需传输的数据量(即所需传输的数据包的大小)进行考虑。
需要说明的是,低网速应用场景和高网速应用场景为两种相对应的场景,二者的描述可以相互参照。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在低网速应用场景和高网速应用场景之间可以无缝切换,比如,若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小于或等于预设速率,则处于低网速应用场景,若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预设速率,则处于高网速应用场景。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比如,若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速率,则处于低网速应用场景,若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第一预设速率,则处于高网速应用场景;其中,第一预设速率可以大于第二预设速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在低网速应用场景下,释放的通信连接为终端设备和5G基站(即辅基站)的连接(终端设备与4G基站(即主基站)仍保持通信连接)为例,则终端设备迁移至高网速应用场景时,需要恢复终端设备与5G基站之间的连接。此种情形下,4G基站需在辅基站添加间隔超期后方可为终端设备添加4G基站。
具体来说,终端设备与4G基站建立连接后,4G基站可以为该终端设备周期性启动一个定时器,该定时器的时长与辅基站添加间隔的时长相等,辅基站添加间隔的时长可以为预先定义的,比如为60s。
举个例子,参见图3a所示,从4G基站的角度来看:在t0时刻,4G基站接收到终端设备的RRC连接建立请求,并与终端设备建立了连接;在t1时刻,4G基站为终端设备首次启动定时器,当定时器在t2时刻超时时,可以第二次启动定时器;当定时器在t3时刻超时时,可以第三次启动定时器;当定时器在t4时刻超时时,可以第四次启动定时器;以此类推。
从终端设备的角度来看:在t0时刻,终端设备向4G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并与4G基站建立了连接;进一步地,终端设备接收4G基站发送的辅基站添加指示,根据辅基站添加指示添加5G基站为辅基站,即与5G基站建立连接;在T1时刻,终端设备在低网速应用场景下,进而释放终端设备和5G基站的连接;在T2时刻,终端设备从低网速应用场景迁移至高网速应用场景,需要恢复终端设备与5G基站的连接。
再次回到4G基站的角度来看,在T2时刻,4G基站可以获知需要恢复终端设备与5G基站的连接,比如4G基站可以是根据终端设备的上行和/或下行数据传输速率获知需要恢复终端设备与5G基站的连接,或者,也可以是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信令获知需要恢复终端设备与5G基站的连接。但由于在T2时刻定时器尚未超时,因此,4G基站需要等待,直到定时器超时(即t3时刻)方可执行恢复终端设备与5G基站的连接的相关操作,比如在T3时刻,4G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辅基站添加指示,进而终端设备添加5G基站为辅基站。
下面描述一种可能的实现流程。图3b为4G基站为终端设备添加辅基站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b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终端设备与4G基站和5G基站建立连接。
步骤302,终端设备处于低网速应用场景,并释放终端设备和5G基站的连接。
步骤303,4G基站获知需要为终端设备添加辅基站,比如4G基站可以是根据终端设备的上行和/或下行数据传输速率获知需要恢复终端设备与5G基站的连接。
步骤303,4G基站确定辅基站添加间隔是否超期,并在辅基站添加间隔超时后,执行步骤305。
步骤305,4G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B1测量信令,B1测量信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测量邻近小区的信号质量。
步骤306,终端设备接收B1事件测量信令,并向4G基站发送B1事件测量报告。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接收到B1事件测量信令后,可以根据B1事件测量信令对邻近小区的5G网络信号进行测量,得到邻近小区的5G网络信号质量。若邻近小区的5G网络信号质量高于信号质量门限值,则可以向4G基站发送B1事件测量报告。
步骤307,4G基站接收B1事件测量报告,并根据B1事件测量报告选择满足条件的5G邻区。
步骤308,4G基站向5G邻区所在的5G基站发送辅基站添加请求(比如SgNBAddition Request)。
步骤309,5G基站接收辅基站添加请求,并向4G基站发送辅基站添加响应(比如SgNB Addition Response)。其中,辅基站添加响应可以为辅基站添加请求确认(SgNBAddition Request ACK)。
步骤310,4G基站接收辅基站添加响应,向终端设备发送辅基站添加指示。
步骤311,终端设备接收辅基站添加指示,并根据辅基站添加指示和5G基站建立连接,即添加5G基站为辅基站,进而恢复双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以终端设备从低网速应用场景迁移至高网速应用场景而导致需要添加辅基站进行描述的,在其它可能的情形中,也可以是其它原因而导致需要添加辅基站,具体不做限定。
然而,当需要为终端设备恢复双连接(比如需要为终端设备添加辅基站)时,4G基站均需等待辅基站添加间隔超期后,方可为终端设备添加辅基站,从而导致添加辅基站的时延较大。比如以终端设备发起数据业务(即数据传输速率增大)而导致需要为终端添加辅基站为例,从终端设备发起数据业务到添加辅基站的平均时延为23.4s,最大时延可达到38s。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恢复双连接的方法,用于降低恢复双连接的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相关技术特征进行解释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解释是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更容易被理解,而不应该视为对本申请所要求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1)协议层结构
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可以遵循一定的协议层结构,例如参见图4a所示,终端设备与基站的控制面协议层结构可以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等协议层的功能;终端设备与基站的用户面协议层结构可以包括PDCP层、RLC层、MAC层和物理层等协议层的功能。其中,RRC层、PDCP层、RLC层、MAC层、物理层也可以统称为接入层。
终端设备还具有应用层和非接入层;其中,应用层可以用于向终端设备中所安装的应用程序提供服务,比如,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可以由物理层依次传输到应用层,进而由应用层提供给应用程序;又比如,应用层可以获取应用程序产生的数据(比如用户使用应用程序录制的视频等),并将数据依次传输到物理层,发送给其它通信装置。非接入层可以用于转发用户数据,比如将从应用层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转发给PDCP层或者将从PDCP层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转发给应用层。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其中,应用层可以位于应用处理器中,而非接入层、RRC层、PDCP层、RLC层、MAC层、物理层等可以位于基带处理器中。
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与CN设备(比如MME)通信,比如MME中可以包括非接入层,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可以与MME的非接入层之间通信。
(2)终端设备的状态
终端设备的状态可以包括RRC空闲(RRC_IDLE)态和RRC连接(RRC_CONNECTED)态。其中,RRC空闲态可简称为空闲态,RRC连接态可简称为连接态。下面分别对这两种状态进行说明。
空闲态:终端设备经过初始随机接入过程接入基站后,基站可以存储该终端设备的设备参数,如果终端设备较长时间未与基站通信,基站便将存储的终端设备的设备参数删除,此时终端设备所处的状态即为空闲态。处于空闲态时,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不存在RRC连接,终端设备可以进行小区选择和重选、跟踪区更新(tracking area update,TAU)。
连接态:终端设备经过初始随机接入过程接入基站后,基站中可以存储该终端设备的设备参数,在此期间,终端设备可以与基站通信,此时终端设备所处的状态即为连接态。
(3)服务请求(service request)流程
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且有上行业务发起需求时,可以触发服务请求流程。图4为一种可能的服务请求流程示意图,如图4b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确定当前处于空闲态且有上行业务发起需求。
步骤402,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向RRC层发送service request。
步骤403,终端设备的RRC层触发随机接入过程,向基站(比如4G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则基站可以接收随机接入请求。
步骤404,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则终端设备从基站接收随机接入响应。
步骤405,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则基站可以接收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步骤406,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则终端设备可以接收RRC连接建立消息。
步骤407,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中包括service request,则基站可以接收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步骤408,基站向CN设备发送非接入层的service request,用于CN设备为终端设备建立用户面数据传输通道。
步骤409,CN设备接收service request,为终端设备建立用户面数据传输通道。
(4)显示网络标识的配置策略
终端设备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网络标识,比如4G网络标识或5G网络标识。针对于终端设备显示网络标识的配置策略可以有多种,下面结合表1描述四种可能的配置策略,分别为config A、config B、config C、config D。
表1:配置策略示例
状态 config A config B config C config D
状态1 4G 4G 4G 4G
状态2 4G 4G 4G 5G
状态3 4G 4G 5G 5G
状态4 4G 5G 5G 5G
状态5 5G 5G 5G 5G
状态6 5G 5G 5G 5G
表1中,状态1是指终端设备在LTE小区中处于空闲态或者连接态,该LTE小区不支持NSA,在该种状态下,终端设备的显示采用config A、config B、config C或config D时,均显示4G网络标识,如图5中的(a)所示。
状态2是指终端设备在LTE小区中处于空闲态或者连接态,该LTE小区支持NSA但终端设备未检测到5G网络覆盖,在该种状态下,当终端设备的显示采用config A、config B或config C时,显示4G网络标识,如图5中的(a)所示;当终端设备的显示采用config D时,显示5G网络标识,如图5中的(b)所示。
状态3是指终端设备在LTE小区中处于空闲态或者连接态,该LTE小区支持NSA,且终端设备检测到5G网络覆盖,在该种状态下,当终端设备的显示采用config A或config B时,显示4G网络标识,如图5中的(a)所示;当终端设备的显示采用config C或config D时,显示5G网络标识,如图5中的(b)所示。
状态4是指终端设备在LTE小区下处于空闲态,该LTE小区支持NSA且终端设备检测到5G网络覆盖,在该种状态下,当终端设备的显示采用config A时,显示4G网络标识,如图5中的(a)所示;当终端设备的显示采用config B、config C或config D时,显示5G网络标识,如图5中的(b)所示。
状态5是指终端设备已同时连接LTE小区和5G小区,该LTE小区支持NSA,在该种状态下,当终端设备的显示采用config A、config B、config C或config D时,显示5G网络标识,如图5中的(b)所示。
状态6是指终端设备附着在5G核心网,并在在5G无线接入网中处于空闲态或者终端设备连接到5G无线接入网,在该种状态下,当终端设备的显示采用config A、config B、config C或config D时,显示5G网络标识,如图5中的(b)所示。
基于上述对相关技术特征的描述,下面结合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在下文的介绍过程中,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为例。另外,该方法可由两个通信装置执行,这两个通信装置例如为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其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4G基站或能够支持4G基站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当然还可以是其他通信装置,例如芯片或芯片系统。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当然还可以是其他通信装置,例如芯片或芯片系统。为了便于介绍,在下文中,以该方法由4G基站和终端设备执行为例,也就是,以第一通信装置是4G基站、第二通信装置是终端设备为例。如果将本实施例应用在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下文中所述的用于执行图6或图7所示的实施例的4G基站可以是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中的RAN设备1011,下文中所述的用于执行图6或图7所示的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中的终端设备103。
实施例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恢复双连接的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601,终端设备与4G基站和5G基站建立连接,其中,4G基站为主基站,5G基站为辅基站。
步骤602,确定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释放和5G基站的连接。
其中,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是指终端设备处于低网速应用场景,比如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处于灭屏状态,且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速率。
当终端设备释放和5G基站的连接后,终端设备将不能与5G基站进行上行业务和下行业务,但可以接收来自SCG的参考信号,参考信号例如为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signal block,SSB)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CSI-RS)等。可以理解地,终端设备释放和5G基站的连接,也可以描述为,终端设备与辅基站的通信被挂起。
步骤603,确定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释放和4G基站的连接。
其中,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是指终端设备处于高网速应用场景,比如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且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第一预设速率。
比如,终端设备的应用层确定终端设备由灭屏状态切换为亮屏状态后,可以向终端设备的RRC层发送第一信令,进而终端设备的RRC层接收到第一信令后,可以释放和4G基站的连接。又比如,终端设备的应用层确定高网速应用被启动后,可以向终端设备的RRC层发送第一信令,进而终端设备的RRC层接收到第一信令后,可以释放和4G基站的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信令可以用于指示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或者也可以说用于指示需要添加5G基站。
步骤604,终端设备触发服务请求流程,比如终端设备向4G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的RRC层发起RRC释放流程后,可以向非接入层发送第二信令,第二信令用于指示已释放和4G基站的连接。相应地,非接入层接收到第二信令后,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数据业务。比如若确定有待发起的上行业务,则可以触发服务请求流程,即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向RRC层发送服务请求,RRC层接收到服务请求后,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服务请求流程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前文的描述。其中,第二信令中可以携带原因值,该原因值用于指示释放和4G基站的连接的原因为需要添加辅基站。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非接入层接收到第二信令后,若确定没有待发起的上行业务,则可以通过4G基站向MME发送TAU请求消息,并接收来自MME的TAU响应消息;当后续非接入层确定有待发起的上行业务时,可以触发服务请求流程。其中,TAU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激活标识(active flag),激活标识用于指示无承载建立请求(No bearer establishmentrequested),比如active flag=0。相应地,MME接收到TAU请求消息后,可以将终端设备的状态更新为空闲态,从而有效避免网络侧与终端设备侧出现不一致而导致网络侧判断终端设备的状态异常。
步骤605,4G基站接收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并向终端设备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
步骤606,终端设备接收RRC连接建立消息,并向4G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步骤607,4G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能力请求消息,能力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
步骤608,终端设备向4G基站发送能力信息,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支持LTE-NR双连接技术。
示例性地,能力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支持的5G频段的信息。
步骤609,4G基站接收到能力信息后,根据终端设备支持的5G频段的信息确定5G测量对象,并向终端设备下发测量信令,测量信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5G测量对象进行测量。
示例性地,测量信令可以为B1事件测量信令。
步骤610,终端设备根据测量信令进行测量,并向4G基站上报测量结果。
步骤611,4G基站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测量结果,并根据测量结果选择满足条件的5G邻区,并向5G邻区所在的5G基站发送辅基站添加请求。
步骤612,5G基站接收辅基站添加请求,并向4G基站发送辅基站添加响应。其中,辅基站添加响应可以为辅基站添加请求确认。
步骤613,4G基站接收辅基站添加响应,向终端设备发送辅基站添加指示。
示例性地,4G基站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RC连接重配置信息,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可以包括辅基站添加指示,辅基站添加指示用于指示与5G基站建立连接所使用的无线资源。
步骤614,终端设备接收辅基站添加指示,根据辅基站添加指示添加5G基站为辅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和5G基站的连接被释放后,若确定需要添加5G基站,则可以释放终端设备和4G基站的连接;然后,终端设备触发服务请求流程,进而恢复终端设备和4G基站连接以及终端设备与5G基站的连接;从而无需等待辅基站添加间隔超期,能够有效降低添加辅基站的时延。采用该种方式,虽然释放终端设备与4G基站会导致通信的暂时中断,但该中断时间较短(比如1s),对用户体验影响较小;且由于能够快速恢复终端设备和4G基站、5G基站的连接,从而能够及时保证终端设备的数据流量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恢复双连接的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包括:
步骤701,终端设备与4G基站和5G基站建立连接,其中,4G基站为主基站,5G基站为辅基站。
步骤702,确定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释放和5G基站的连接。
步骤703,确定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触发RRC连接重建立流程,比如终端设备包括RRC层,RRC层可以向4G基站发送RRC连接重建立请求(RRC 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 Request)消息。
现有方案中,终端设备触发RRC连接重建立流程的原因可以有多种,比如出现切换失败、无线链路失败、完整性保护失败、RRC重配置失败。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在确定需要添加辅基站时,触发RRC连接重建立流程。
示例性地,RRC连接重建立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和触发RRC连接重建立流程的原因(reestablishment Cause)。比如,终端设备触发RRC连接重建立流程的原因为出现切换失败,则reestablishment Cause可以为切换失败(handoverFailure);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触发RRC连接重建立流程的原因为需要添加辅基站,则reestablishment Cause可以为其它失败原因(otherFailure)。
步骤704,4G基站接收到RRC连接重建立请求消息后,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RC连接重建立(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消息。
步骤705,终端设备的RRC层向4G基站发送RRC连接重建立完成(RRC 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 Complete)消息。
步骤706,4G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支持LTE-NR双连接技术后,向终端设备下发测量信令,测量信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对5G测量进行测量。
示例性地,4G基站可以存储有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可以为终端设备与4G基站建立连接后上报给4G基站的。
步骤707,终端设备根据测量信令进行测量,并向4G基站上报测量结果。
步骤708,4G基站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测量结果,并根据测量结果选择满足条件的5G邻区,并向5G邻区所在的5G基站发送辅基站添加请求。
步骤709,5G基站接收辅基站添加请求,并向4G基站发送辅基站添加响应。其中,辅基站添加响应可以为辅基站添加请求确认。
步骤710,4G基站接收辅基站添加响应,向终端设备发送辅基站添加指示。
示例性地,4G基站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RC连接重配置信息,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可以包括辅基站添加指示,辅基站添加指示用于指示与5G基站建立连接所使用的无线资源。
步骤711,终端设备接收辅基站添加指示,根据辅基站添加指示添加5G基站为辅基站。
采用该种方案,当终端设备的4G基站未被释放,而5G基站被释放后,若需要添加5G基站,则可以发起RRC连接重建立流程,进而可以在RRC连接重建立完成后添加辅基站,从而无需等待辅基站添加间隔超期,能够有效降低添加辅基站的时延。
需要说明的是:(1)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流程图(比如图4b、图6、图7)的步骤编号仅为执行流程的一种示例,并不构成对步骤执行的先后顺序的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相互之间没有时序依赖关系的步骤之间没有严格的执行顺序。
(2)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差异之处在于,实施例一中终端设备先释放主基站,然后添加主基站和辅基站,而实施例二中通过触发RRC连接重建立流程来为终端设备添加辅基站,除此差异之外的其它内容,二者可以相互参照。
示例性地,当采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方案恢复双连接时,终端设备的状态栏中显示的网络标识可能会发生变化。下面以终端设备的显式采用config A为例,结合一种可能的场景描述采用实施例一时终端设备的状态栏中显示的网络标识。
阶段1:
用户对终端设备执行开机操作或者关闭飞行模式的操作,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的开机操作或者关闭飞行模式的操作后,可以进行搜网,并在搜索到4G网络后,在4G网络进行注册,当手机完成注册并接入4G基站时,手机的状态栏中显示4G网络标识,如图8中(a)中所示。进一步地,4G基站可以为终端设备添加辅基站(5G基站),成功添加辅基站后,手机的状态栏中显示5G网络标识,如图8中(b)中所示。
在终端设备分别与4G基站和5G基站连接的情形下,用户触发终端设备启动高网速应用,比如视频应用,并通过视频应用观看视频。
阶段2:
用户观看视频一段时间后,停止观看视频,并将终端设备设置为灭屏状态。相应地,终端设备检测到处于灭屏状态且数据传输速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速率后,可以释放5G基站(终端设备与4G基站仍保持RRC连接,即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
后续,用户对终端设备执行亮屏操作,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到亮屏操作后,处于亮屏状态,此时终端设备的状态栏中显示4G网络标识,如图8中(c)中所示。
阶段3:
用户再次触发终端设备启动高网速应用,相应地,终端设备的应用层可以向RRC层发生第一信令,RRC层接收到第一信令后,可以释放和4G基站的连接(即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进而,终端设备触发服务请求流程,恢复与4G基站的连接(即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以及恢复与5G基站的连接,此时终端设备的状态栏中显示5G网络标识,如图8中(d)中所示。
上述主要从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如图9所示,装置9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902和通信单元903。处理单元902用于对装置9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单元903用于支持装置900与其他设备的通信。可选地,通信单元903也称为收发单元,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或发送单元,分别用于执行接收和发送操作。装置9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901,用于存储装置900的程序代码和/或数据。
该装置900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处理单元902可以支持装置9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终端设备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9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中的终端设备的内部动作,通信单元903可以支持装置900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例如,通信单元903可以用于执行图6的步骤601、步骤603、步骤604;以及图8的步骤801、步骤803、步骤805;处理单元用于执行图6的步骤602以及图8中的步骤802。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902用于,通过LTE-NR双连接技术连接4G基站和5G基站;以及,当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释放和所述5G基站的连接,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和4G基站进行通信;当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以使得终端设备通过LTE-NR双连接技术重新连接4G基站和5G基站。
在该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903用于,向所述4G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以及,从所述4G基站接收辅基站添加指示,并根据所述辅基站添加指示与所述5G基站建立连接,所述辅基站添加指示用于指示与所述5G基站建立连接所使用的无线资源。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902用于,通过LTE-NR双连接技术连接4G基站和5G基站;当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释放和所述5G基站的连接;以及,通信单元903用于,当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向所述4G基站发送RRC连接重建立请求消息,以使得终端设备恢复和5G基站的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通信装置900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方法实施例的实现,例如,通信单元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信息的收发,此处不再赘述。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系统芯片1000包括应用处理器1002和基带处理器1004。其中,应用处理器的全称为多媒体应用处理器(multimedia application processor,MAP),指在低功耗中央处理器的基础上拓展了音视频功能和专用接口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处理器主要分为三类,可以包括全面型处理器、多媒体型处理器和单一媒体型处理器。全面型处理器既要有多媒体应用处理器的功能,同时也能运行复杂的类似linux之类的操作系统,多媒体型处理器指处理媒介超过两种的处理器,例如图像、声音、视频以及3D图形等媒介。单一多媒体型处理器是指处理一种媒介的处理器,通常仅用于处理图像或声音。
基带处理器是系统芯片中的一个重要部件,相当于一个协议处理器,负责数据的处理和存储,主要由数字信号处理器、微控制器和内存(如flash、闪存)等单元组成,其对应主要功能为负责基带编码或译码、声音编码和语音编码等。目前,基带处理器不仅支持多种通信标准(例如GSM、LTE、CDMA等),还提供多媒体功能以及提供用于多媒体显示器、图像传感器和音频设备相关的通信接口。
在实际应用中,应用处理器支持运行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用户界面以及应用程序等。基带处理器可以视为一个无线调制解调(modem)模块,负责协调控制基带处理器与基站和应用处理器之间的通信,其支持运行的软件可以包括基带调制解调(baseband modem)的通信控制软件等。
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之间支持采用预设的接口技术实现相互通信,该接口技术可为系统自定义设置的,例如其包括但不限于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erial peripheralinterface,SPI)、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装置(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通用串行总线、通用输入输出控制线(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GPIO)等接口技术。具体地,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之间可通过控制命令以消息的格式实现相互间的通信传输,以完成通话、短消息、移动上网等功能。该控制命令可以包括传统AT(attention)命令、移动宽带接口模式(mobile broadband interface model,MBIM)命令或其他支持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相互传输的协议命令等。
可选地,如图10所示基带处理器支持运行非接入层和RRC层相关的协议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应用处理器支持与基带处理器中非接入层和RRC层的通信。例如,本申请中应用处理器可采用传统AT命令向非接入层发送相应地信令消息,以通知非接入层当前AP所获知的应用状态或设备屏幕状态等信息。
可选地,基带处理器中的非接入层支持执行如上图6-图7任一所述方法实施例中以非接入层为执行主体所描述的方法步骤,和/或本文中描述的其他技术内容。基带处理器中的RRC层支持执行如上图6-图7任一所述方法实施例中以RRC层为执行主体所描述的方法步骤,和/或本文中描述的其他技术内容。
在实际应用中,系统芯片1000通常指一种高度复杂系统芯片,例如SOC芯片等。在实际部署时,其可部署在设备内部,也可部署在设备外部,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实现设备的控制。所述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终端设备,例如其具体可包括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s,MID)、穿戴式智能设备或其他支持网络通信的设备等。具体地,当系统芯片1000部署在用户设备内部时,系统芯片1000直接用于实现如上图5-图9中任一所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当系统芯片1000部署在用户设备外部,支持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的方式建立系统芯片1000与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则用户设备通过调用或控制系统芯片1000实现如上图6-图7中任一所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能够解决传统技术中所存在的恢复双连接的时延较长、影响用户体验等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6或图8所示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6或图8所示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前述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以及,除非有特别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例如,第一通信卡和第二通信卡,只是为了区分不同的通信卡,而并不是表示这两个通信卡的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等的不同。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4)

1.一种恢复双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通过LTE-NR双连接技术连接4G基站和5G基站;
当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释放和所述5G基站的连接,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和4G基站进行通信;
当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通过LTE-NR双连接技术重新连接4G基站和5G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RRC层,所述终端设备通过LTE-NR双连接技术重新连接4G基站和5G基站,包括:
所述RRC层向所述4G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和所述4G基站建立连接;
所述RRC层从所述4G基站接收辅基站添加指示,并根据所述辅基站添加指示与所述5G基站建立连接,所述辅基站添加指示用于指示与所述5G基站建立连接所使用的无线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应用层和RRC层;
所述终端设备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包括:
所述应用层向所述RRC层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所述RRC层接收到所述第一信令后,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非接入层和RRC层;
在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之后,所述RRC层向所述非接入层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
所述非接入层接收到所述第二信令后,若确定存在数据业务,则向所述RRC层发送第三信令,以使所述RRC层根据所述第三信令向所述4G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令包括原因值,所述原因值用于指示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的原因为需要添加辅基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非接入层,所述终端设备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之后,还包括:
所述非接入层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位置更新请求,所述位置更新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
所述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且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速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显示屏处于灭屏状态,且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速率。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及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下动作:
通过LTE-NR双连接技术连接4G基站和5G基站;
当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释放和所述5G基站的连接,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和4G基站进行通信;
当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再次通过LTE-NR双连接技术连接4G基站和5G基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RRC层;
所述RRC层用于,在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之后,向所述4G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和所述4G基站建立连接;以及,从所述4G基站接收辅基站添加指示,并根据所述辅基站添加指示与所述5G基站建立连接,所述辅基站添加指示用于指示与所述5G基站建立连接所使用的无线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应用层和RRC层;
所述应用层用于,向所述RRC层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所述RRC层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一信令后,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非接入层和RRC层;
所述RRC层用于,在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之后,向所述非接入层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
所述非接入层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二信令后,若确定存在数据业务,则向所述RRC层发送第三信令,以使所述RRC层根据所述第三信令向所述4G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令包括原因值,所述原因值用于指示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的原因为需要添加辅基站。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非接入层;
所述非接入层用于,在终端设备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之后,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位置更新请求,所述位置更新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
所述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且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速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显示屏处于灭屏状态,且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速率。
17.一种系统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芯片包括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
所述基带处理器用于,通过LTE-NR双连接技术连接4G基站和5G基站;
所述应用处理器用于,确定符合第一预设条件;
所述基带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应用处理器确定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释放和所述5G基站的连接;
所述应用处理器还用于,确定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所述基带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应用处理器确定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以使得所述基带处理器通过LTE-NR双连接技术重新连接4G基站和5G基站。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处理器还包括RRC层;
所述RRC层用于,在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之后,向所述4G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和所述4G基站建立连接;以及,从所述4G基站接收辅基站添加指示,并根据所述辅基站添加指示与所述5G基站建立连接,所述辅基站添加指示用于指示与所述5G基站建立连接所使用的无线资源。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处理器包括应用层,所述基带处理器包括RRC层;
所述应用层用于,向所述RRC层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所述RRC层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一信令后,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处理器包括非接入层和RRC层;
所述RRC层用于,在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之后,向所述非接入层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已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
所述非接入层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二信令后,若确定存在数据业务,则向所述RRC层发送第三信令,以使所述RRC层根据所述第三信令向所述4G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令包括原因值,所述原因值用于指示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的原因为需要添加辅基站。
22.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处理器还包括非接入层;
所述非接入层用于,在所述基带处理器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之后,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位置更新请求,所述位置更新请求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已释放和所述4G基站的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芯片,其特征在于,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
所述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且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速率。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显示屏处于灭屏状态,且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速率。
CN202010177775.1A 2020-03-13 2020-03-13 一种恢复双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3957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7775.1A CN113395787B (zh) 2020-03-13 2020-03-13 一种恢复双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PCT/CN2021/078937 WO2021179973A1 (zh) 2020-03-13 2021-03-03 一种恢复双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7775.1A CN113395787B (zh) 2020-03-13 2020-03-13 一种恢复双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5787A CN113395787A (zh) 2021-09-14
CN113395787B true CN113395787B (zh) 2023-07-18

Family

ID=77616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7775.1A Active CN113395787B (zh) 2020-03-13 2020-03-13 一种恢复双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95787B (zh)
WO (1) WO20211799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9453A (zh) * 2022-02-25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9361A (zh) * 2013-08-06 2015-02-1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02984A (zh) * 2016-07-28 2017-01-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数据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WO2018202777A1 (en) * 2017-05-04 2018-11-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 dual connectivity,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10536348A (zh) * 2019-05-16 2019-1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4330B (zh) * 2015-10-16 2019-09-06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异构网络中SeNB 的切换方法、通信系统以及MeNB
US10368384B2 (en) * 2017-08-09 2019-07-30 Nokia Technologies Oy Asymmetric capability coordinat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9361A (zh) * 2013-08-06 2015-02-1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02984A (zh) * 2016-07-28 2017-01-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数据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WO2018202777A1 (en) * 2017-05-04 2018-11-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 dual connectivity,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10536348A (zh) * 2019-05-16 2019-1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536347A (zh) * 2019-05-16 2019-1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557781A (zh) * 2019-05-16 2019-12-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ntrol plane aspects for LTE-NR interworking";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93bis R2-162711》;20160402;正文的第2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79973A1 (zh) 2021-09-16
CN113395787A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95583B2 (en) Network connection processing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RU2678829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US1131745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JP2023078319A (ja) 端末装置、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21227615A1 (zh) 一种提升通话质量的方法及终端
JP2022520966A (ja) 情報送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0028313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19001160A1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EP4149161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20147436A1 (zh) 上报能力信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395787B (zh) 一种恢复双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WO2015022813A1 (ja)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JP6784270B2 (ja) 装置
WO2022022653A1 (zh)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WO2021258774A1 (zh) 一种提升终端寻呼响应速度的方法及终端
CN115150908A (zh)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WO2023207687A1 (zh) 用于快速切换通信模式的设备、方法和介质
RU2782338C1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сетев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компьютерный носитель
WO2021190277A1 (zh) 一种上行数据的分流方法及终端
WO2021098540A1 (zh) 终端设备和无线通信的方法
WO2019214493A1 (zh) 用户设备、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KR20230165210A (ko) 전자 디바이스, 통신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저장 매체
CN11783533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6156580A (zh)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45442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