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5108A - 故障处理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故障处理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5108A
CN113395108A CN202010169629.4A CN202010169629A CN113395108A CN 113395108 A CN113395108 A CN 113395108A CN 202010169629 A CN202010169629 A CN 202010169629A CN 113395108 A CN113395108 A CN 1133951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arm
optical
equipment
fault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696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95108B (zh
Inventor
罗贤龙
范明惠
李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696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95108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6143 priority patent/WO202117964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395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5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95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51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1Fault location on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5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10/07955Monitoring or measuring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3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77Localisation of faul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故障处理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波分网络,还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的位置,提高运维效率。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一设备获取多个告警的信息;第一设备根据该多个告警的信息,确定出至少一个第二设备,该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中包括多个告警中的根因告警所在的设备;第一设备向该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发送请求对根因告警的故障进行定位的请求消息,第二设备根据该请求消息进行故障定位。

Description

故障处理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故障处理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排障是网络运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发生故障后,网络设备产生的告警,可以经网管上报给客户侧操作支持系统(operation support system,OSS)。客户侧OSS通过人工排查告警,基于告警信息分析故障根因,然后再通过系统派单解决故障。
目前,网络发生故障后可能会产生大量告警。比如一根光纤中断,可能导致上千告警的产生。由于告警数量较多,人工排查故障难度大,人工难以从海量告警中找到根因告警,容易派出无效或重复的单,从而导致运维效率非常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故障处理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波分网络,还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的位置,提高运维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故障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第一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第一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一设备获取多个告警的信息;根据所述多个告警的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确定N个第二设备的信息,其中,所述N个第二设备包括所述多个告警中的根因告警所在的设备,N为大于1或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N个第二设备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对所述根因告警的故障进行定位。
可选地,多个告警中可能包括多种告警事件,比如,多个告警中可能包括中断告警事件、劣化告警事件、光功率抖动事件等等,对此不作限定。此外,多个告警中包括根因告警。
可选地,告警的信息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个维度的特征:拓扑、告警名称、告警级别、告警事件类型、告警时间和当前时间。应理解,告警的信息还可以包括除上文列举之外的其他维度的特征。
可选地,所述N个第二设备包括所述多个告警中的根因告警所在的设备,例如可以表示确定出的该N个第二设备中的某个设备的站点内或者站点间发生了网络故障。例如,该设备的站点上的光器件上的光纤中断;又如,该设备的站点内发生了光纤劣化或光纤抖动;又如,该设备的站点之间发生了光纤劣化或光纤抖动;又如,该设备的站点与该设备的下游设备的站点之间发生了光纤劣化或光纤抖动,等等。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确定网络故障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层次的故障定位。例如,首先,第一设备进行网络级故障定界。如第一设备先确定上报根因告警的设备,或者与上报根因告警较接近的设备,并请求该设备对根因告警的故障进行定位。相应地,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设备的请求消息后,第二设备可以进行设备级故障定位,例如可以称为网元根因告警定位。如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请求消息,确定故障的精确位置。从而,不仅可以快速地识别精准的故障位置,提高运维效率,还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波分网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确定N个第二设备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所述N个第二设备的信息:业务的故障类型、业务拓扑、告警上下游关系、告警定位规则。
可选地,业务的故障类型,例如可以包括:光纤中断、光纤劣化、光纤抖动等等,对此不作限定,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确定各种故障类型的故障位置。
可选地,告警定位规则可以根据故障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光纤中断来说,可以定位到光层业务中最上游的上报光纤中断告警的设备。又如,对于光纤劣化来说,可以定位到业务所在的所有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告警为M个站点上报的告警,所述M个站点为所述N个第二设备中的站点,其中,M为大于1或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设备确定N个第二设备的信息,包括:在确定业务的故障类型为光纤中断的情况下,确定所述N个第二设备包括:M1个站点中处于最底层最上游的站点所在的设备,其中,所述M1个站点为所述M个站点中上报的告警为中断告警的站点,M1为大于1或等于1、且小于M或等于M的整数;或,在确定业务的故障类型为光纤劣化的情况下,确定所述N个第二设备包括:M2个站点中处于最底层最上游的站点所在的设备和/或处于最底层最上游的站点所在的设备的上游设备,其中,所述M2个站点为所述M个站点中上报的告警为劣化告警的站点,M2为大于1或等于1、且小于M或等于M的整数;或,在确定业务的故障类型为光纤劣化的情况下,确定所述N个第二设备包括:所述业务所在的所有设备;或,在确定业务的故障类型为光纤抖动的情况下,根据上报的光功率信息以及所述M个站点上报的告警,确定上报光功率抖动事件的第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和最后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所述N个第二设备包括:所述第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所述最后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以及所述第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和所述最后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之间的所有设备。
示例地,处于最底层最上游的站点所在的设备,即表示光层业务中最上游的设备。
示例地,第一设备接收业务路径上的多个设备上报的光功率信息,第一设备根据该光功率信息以及所述多个告警,确定上报光功率抖动事件设备。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光纤抖动场景下,考虑到上报光功率的设备不一定上报告警,故可以结合上报的光功率信息以及告警进行定位,且可以确定上报光功率抖动事件的第一个设备和最后一个设备,从而可以确定N个第二设备包括该第一个设备以及最后一个设备以及中间所有的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设备确定N个第二设备的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设备确定业务的故障类型:告警白名单、告警类型、告警是否关联所述业务、告警开始时间、告警结束时间、告警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有光功率抖动事件。
示例地,告警白名单,例如可以表示已处理的告警。例如,如果告警为误报,那么可以将告警加入白名单,告警加入白名单后该告警状态将变为已处理,从而后续可以不再对该事件进行告警。其中,告警误报例如可以是指系统对正常程序进行告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请求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操作类型、业务的故障类型、所述第二设备的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上各个站点的业务信息;其中,所述操作类型包括:对所述根因告警进行定位。
可选地,第二设备的信息,例如可以是第二设备的标识(identify,ID)。
可以理解,第二设备上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站点。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故障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第二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第二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对根因告警的故障进行定位;基于所述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根因告警的故障位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确定网络故障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层次的故障定位。例如,首先,第一设备进行网络级故障定界。如第一设备从上报的多个告警中先确定与上报根因告警较接近的设备,并请求该设备对根因告警的故障进行定位。然后,第二设备可以进行设备级故障定位,例如可以称为网元根因告警定位。如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请求消息,确定故障的精确位置。从而,不仅可以快速地识别精准的故障位置,提高运维效率,还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波分网络。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根因告警的故障位置,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所述根因告警的故障位置:实时采集的光性能数据、历史光性能数据、单板光功率抖动事件、单板光功率趋势曲线、站点间的光监控信道OSC开销、业务上下游的光性能数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设备可以根据上述至少一项确定故障的位置,从而可以降低故障定位的复杂度,提高故障定位的速度。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实时采集的光性能数据是毫秒级采集的。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故障定位的精确度。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根因告警的故障位置,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根据位于业务路径上所述第二设备的光器件的:实时采集的光性能数据和/或历史光性能数据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光纤中断。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结合设备历史光性能数据和实时采集的光性能数据进行单站故障定位,如判断是否存在光纤中断,不仅易实现,而且可以快速识别精准光纤故障位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光性能数据包括合波输入光功率;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业务路径上第一个满足以下条件的所述第二设备的光器件上的光纤为光纤中断的位置:所述光器件实时采集的合波输入光功率低于第一预设阈值,和/或,所述光器件的历史合波输入光功率的变化值高于第二预设阈值。
可选地,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均可以用于判断是否有光纤中断。
一示例,第一预设阈值可以用于与实时采集的合波输入光功率进行比较。如果光器件的实时采集的合波输入光功率过低,且低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说明该光器件上的光纤可能发生了光纤中断。
又一示例,第二预设阈值可以用于与历史合波输入光功率的变化值(或者说变化程度)进行比较。如果光器件的历史合波输入光功率的变化程度过高,且高于第二预设阈值,则说明该光器件上的光纤可能发生了光纤中断。
可选地,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是经验值,例如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的统计值来确定。或者,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也可以是预先规定好的,如协议预先定义。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设备可以根据实时采集的合波输入光功率和历史合波输入光功率的变化程度,判断是否存在光纤中断。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根因告警的故障位置,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根据以下至少一项判断是否存在光纤劣化:实时采集的光性能数据、历史光性能数据的变化、业务上下游的光性能数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结合实时采集的光性能数据、历史光性能数据的变化、业务上下游的光性能数据进行单站故障定位,如判断是否存在光纤劣化,不仅易实现,而且可以快速识别精准光纤故障位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光性能数据包括光纤衰耗值;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站点间的光纤衰耗值,形成历史时间曲线,如果跨损增大值高于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站点间存在光纤劣化;或,所述第二设备基于业务所在光纤在所述第二设备站点内的光纤衰耗值,形成历史时间曲线,如果跨损增大值高于第四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站点内存在光纤劣化。
示例地,跨损增大值,即可以用于表示跨损的增大程度。
可选地,第三预设阈值可以用于判断站点间是否存在光纤劣化,第四预设阈值可以用于判断站点内是否存在光纤劣化。
一示例,第三预设阈值可以用于:与第二设备站点间的光纤衰耗值形成的历史时间曲线的跨损进行比较。如果跨损异常增大,且大于第三预设阈值,也就是说,跨损增大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则说明可能是站点间光纤劣化。
又一示例,第四预设阈值可以用于:与业务所在光纤在第二设备站点内的光纤衰耗值形成的历史时间曲线的跨损进行比较。如果跨损异常增大,且大于第四预设阈值,也就是说,跨损增大值大于第四预设阈值,则说明可能是站点内光纤劣化。
可选地,第三预设阈值和第四预设阈值可以是经验值,例如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的统计值来确定。或者,第三预设阈值和第四预设阈值也可以是预先规定好的,如协议预先定义。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站点间光纤劣化故障根因:可以基于站点间光功率信息,计算光纤绝对衰耗值,同时基于时间维度形成历史时间曲线进行定位。站点内光纤劣化故障根因:可以基于站点内光功率信息,计算光纤绝对衰耗值,同时基于时间维度形成历史时间曲线进行定位。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根因告警的故障位置,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根据以下至少一项判断是否存在光纤抖动:单板光功率抖动事件、单板光功率趋势曲线、业务上下游的光性能数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考虑到虽然基于已经上报的大量告警可以定位到最靠近故障位置的根因告警,但在光功率抖动场景,考虑到业务时好时坏,产品告警有防抖时间等限制,可能只有少量误码上报,基于告警无法识别故障位置。故本申请提出可以基于单站以及业务上游或者下游的光器件的光功率信息等进行分析,识别光纤抖动位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单板光功率抖动事件包括:上游或下游在预设时段的光功率抖动曲线,和/或,上下游功率变化曲线相似性;如果所述第二设备站点间上游的输出功率稳定、下游的输出功率抖动且抖动值高于第五预设阈值,则所述第二设备的站点之间存在光纤抖动;或,如果所述第二设备站点内上游的输出功率抖动、下游的输出功率抖动、上下游功率的变化值高于第六预设阈值,则所述第二设备站点内存在光纤抖动。
可选地,第五预设阈值可以用于判断站点间是否存在光纤抖动,第六预设阈值可以用于判断站点内是否存在光纤抖动。
一示例,第五预设阈值可以用于与输出功率的抖动值进行比较。如果第二设备站点间上游的输出功率稳定、下游的输出功率抖动且抖动值高于第五预设阈值,则说明可能是站点间光纤抖动。
又一示例,第六预设阈值可以用于与上下游功率的变化值(或者说变化程度)进行比较。如果第二设备站点内上游的输出功率抖动、下游的输出功率抖动、上下游功率的变化值高于第六预设阈值,则说明可能是站点内光纤抖动。
可选地,第五预设阈值和第六预设阈值可以是经验值,例如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的统计值来确定。或者,第五预设阈值和第六预设阈值也可以是预先规定好的,如协议预先定义。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站点间光纤抖动故障根因:可以通过站点间OSC开销,获取该站点上游或者下游的指定时间段(或者说预设时间段)的光功率抖动曲线,基于上下游功率变化曲线相似性判断是否存在站点间光纤抖动。站点内光纤抖动故障根因:可以通过获取站点内光放上游或者下游指定时间段的光功率抖动曲线,基于上下游功率变化曲线相似性判断是否存在站点内光纤抖动。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请求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操作类型、业务的故障类型、所述第二设备的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上各个站点的业务信息;其中,所述操作类型包括:对所述根因告警进行定位。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故障处理的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各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各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四方面,提供了另一种故障处理的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装置可以是第一设备,也可以是配置于第一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或者也可以是包括第一设备的设备。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装置可以是第二设备,也可以是配置于第二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或者也可以是包括第二设备的设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第一设备或包括第一设备的设备。当该装置为第一设备或包括第一设备的设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地,所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配置于第一设备中的芯片。当该装置为配置于第一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所述处理器也可以体现为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第二设备或包括第二设备的设备。当该装置为第二设备或包括第二设备的设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地,所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
在再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配置于第二设备中的芯片。当该装置为配置于第二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所述处理器也可以体现为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装置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实现上述各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装置实现上述各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故障处理的系统,包括前述的至少一个第一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设备;或者,包括前述的至少一个第一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以及至少一个第三设备,其中,第三设备能够与第二设备传输光功率信息,光功率信息用于对根因告警的故障进行定位。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在确定网络故障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层次的故障定位。例如,首先,第一设备进行网络级故障定界。如第一设备先确定上报根因告警的设备,或者与上报根因告警较接近的设备,并请求该设备对根因告警的故障进行定位。其次,第二设备可以进行设备级故障定位。如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请求消息,确定故障的精确位置。放方式不仅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波分网络,还可以快速地识别精准的故障位置,提高运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故障处理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纤中断故障定位的示意图;
图5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纤劣化故障定位的示意图;
图6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站点内/站点间光纤劣化定位的示意图;
图7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站点内上/下波方向光纤劣化定位的示意图;
图8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纤抖动故障定位的示意图;
图9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站点内/站点间光纤抖动定位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故障处理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出的故障处理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设备的示意图;
图13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设备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故障处理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出的故障处理的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UMTS)、或未来的通信系统等。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机器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machine,LTE-M)、设备到设备(device-to device,D2D)网络、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网络或者其他网络。其中,IoT网络例如可以包括车联网。其中,车联网系统中的通信方式统称为车到其他设备(vehicle to X,V2X,X可以代表任何事物),例如,该V2X可以包括:车辆到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车辆与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通信、车辆与行人之间的通信(vehicle topedestrian,V2P)或车辆与网络(vehicle to network,V2N)通信等。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可以用于通信系统中,以收集网络中的告警信息,基于告警信息进行根因分析,进而针对根因进行修复。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结合图1和图2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应理解,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所适用的范围构成限定。
如图1所示,该系统中包括通信网络110和网管系统120。其中,通信网络110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111至118,每个网络设备在运行中均可能产生告警。网络设备可以理解为通信网络中需要被管理的对象。网络设备可以采用软件实现,例如可以为虚拟机、容器、应用等;也可以采用硬件实现,例如服务器、基站、交换机、路由器、中继、移动终端、个人电脑、磁盘、固态硬盘等;还可以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网络设备的具体形态不作限定。
网管系统120可以包括告警采集设备121和告警处理设备122。其中,告警采集设备121可用于采集并管理通信网络110中每个网络设备的告警。例如,告警采集设备121可以与通信网络110通信连接,当通信网络中的任意一个网络设备生成告警数据时,网络设备可以将告警发送至告警采集设备121。告警采集设备121可以将接收到的告警提供后续的告警处理设备122,以便于基于告警进行根因分析,进而根据根因进行修复。
应理解,上文仅为便于理解,基于不同的功能,对网管系统120做出了划分。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在一种设计中,上述网管系统120例如可以部署在一台物理设备上。该物理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中可以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网管系统120所执行的功能。例如,上文列举的各设备和各模块的功能可分别由处理器执行相应的指令来实现。当然,该物理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例如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以便与外界通信。该物理设备还可以包括可用于实现其他功能的部件。为了简洁,这里不作赘述。
在另一种设计中,上述网管系统120也可以分布式地部署在多台物理设备上。该多台物理设备可以构成一个设备集群。该设备集群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中可以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网管系统120所执行的功能。
此外,每台物理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以便各物理设备之间的通信以及与外界的通信。该设备集群还可以包括可用于实现其他功能的部件。为了简洁,这里不作赘述。
图2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系统架构的又一示意图。应理解,图2所示的系统架构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所适用的范围构成限定。
如图2所示,该系统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网元,如图2中的网元211、网元212、网元213,网元之间可以通过网元间通信协议进行通信。该系统中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管设备,如图2中的网管设备220。示例地,该网管设备例如可以为站点调度器或者网络云化引擎(network cloud engine,NCE)等等。
其中,网管设备可以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网元可以包括第二装置和第三装置。
示例地,第一装置例如可以记为网络(network)根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RCA)(NETWORK_RCA)装置。第二装置例如可以记为网络配置(NETCONF)或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PCEP)控制装置。第三装置例如可以记为网元(network element,NE)根因分析(NE_RCA)装置。
示例地,第一装置例如可以包括三个模块:网络拓扑拼接模块、智能告警聚类模块、告警定界模块。
网络拓扑拼接模块:该模块可以基于单站物理端口可达、交叉、配置等信息自动拼接生成网络拓扑、业务路由和承载关系。
智能告警聚类模块:该模块可以结合时间、告警相关性静态规则、拓扑/业务层次关系、告警时间、频闪和震荡告警识别等动态信息,得到聚类告警组。
告警定界模块:该模块可以基于告警白名单、告警类型、告警是否关联业务、是否有光功率抖动事件等模式特征,识别告警故障模式。此外,该模块可以基于不同故障模式(或者说故障类型),结合业务拓扑,告警上下游关系,告警定位规则等进行告警根因定界。
示例地,第二装置例如可以用于:网络拓扑资源实时上报、告警信息实时上报、单站故障定位请求控制以及分析结果上报等。
示例地,第三装置例如可以用于:基于单站设备毫秒级采集业务光性能数据以及历史光性能数据、基于站点间光监控信道(optical supervising channel,OSC)开销、结合业务上下游光性能数据等,定位单站根因故障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对应网管设备220,或者,第一设备也可以对应网管设备220中的第一装置,对此不作限定。其中,第一装置可以部署在独立服务器上或者在能力较强的网元设备上,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可以对应各个网元。
应理解,上文仅为便于理解,基于不同的功能,对网元、网管设备220、以及第一装置做出了划分。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该网管设备220也可以包括告警采集模块等。可以理解,虽然划分方式不同,但各个设备所实现的功能仍然是相同的。
以网管设备为例。在一种设计中,上述网管设备220例如可以部署在一台物理设备上。该物理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中可以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网管设备220所执行的功能。例如,上文列举的各设备和各模块的功能可分别由处理器执行相应的指令来实现。当然,该物理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例如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以便与外界通信。该物理设备还可以包括可用于实现其他功能的部件。为了简洁,这里不作赘述。
在另一种设计中,上述网管设备220也可以分布式地部署在多台物理设备上。该多台物理设备可以构成一个设备集群。该设备集群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中可以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网管设备220所执行的功能。
例如,上文列举的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可独立地部署在两台物理设备上。各设备的功能可以由各物理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相应的指令来实现。第一装置中各模块的功能又可进一步由处理器执行相应的指令来实现。或者,第一装置中的各模块的功能可通过独立的多台物理设备来实现,每个模块部署在一台物理设备上。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每台物理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以便各物理设备之间的通信以及与外界的通信。该设备集群还可以包括可用于实现其他功能的部件。为了简洁,这里不作赘述。
应理解,上述命名仅为用于区分不同的功能,并不代表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分别为独立的物理设备,或者第二装置和第三装置分别为独立的物理设备,本申请对于上述第一装置、第二装置、第三装置的具体形态不作限定,例如,可以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中,也可以分别是不同的物理设备。此外,上述命名仅为便于区分不同的功能,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5G网络以及未来其它的网络中采用其他命名的可能。
还应理解,图1和图2所示的系统架构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所适用的范围构成限定。例如,本申请可以应用于进行故障排查的任何场景中。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首先对本申请中涉及的几个术语做简单介绍。
1、操作支持系统(operation support system,OSS):是指为运营商提供通信设备的性能管理、存量管理、业务管理以及故障管理等功能的软件系统。
2、标准告警:符合国家标准的告警,如符合ITU-T G.789国家标准告警。
3、根源告警:指由网络上的异常事件或故障直接造成的告警。
4、衍生告警:由根源告警衍生出的一些低级别告警。
5、光缆中断:光缆受外力导致中断或连接头断开等中断故障。
6、光缆劣化:光纤弯折、连接器(法兰盘)连接处异常、光纤端面脏污或者损伤、光纤熔接点质量差等等,导致的光纤衰耗异常。
7、光纤闪断:光功率急剧下跌超过10分贝(decibel,dB),持续时间为毫秒级,导致业务中断1~10秒后,自动恢复,可能产生信号丢失(loss of signal,LOS)告警。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dB用于表征功率,且dB为一个表征相对值的值。示例地,考虑甲的功率相比于乙功率大多少个dB,或者小多少个dB时,可以按计算公式:10lg(甲功率/乙功率),进行计算。例如,甲功率比乙功率大一倍,那么10lg(甲功率/乙功率)=10lg2=3dB,也就是说,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3dB。又如,如果甲的功率为46分贝毫瓦(decibel relative to one milliwatt,dBm),乙的功率为40dBm,则可以说,甲比乙大6dB。应理解,本申请对dB的具体计算方式,不作限定,任何可以计算dB的方式都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8、光纤抖动:光功率跌落3dB以上,导致业务误码1~10秒后,自动恢复,且重复出现,期间未产生LOS告警,达到光开关倒换门限。
9、光交叉:光交叉连接(optical cross connection,OXC)是具有多个标准的光纤接口,用来在光网络节点处将任一光纤信号(或其各波长信号)与其他光纤的信号进行可控的连接和再连接。
10、光传输单元(optical transponder unit,OTU):一种可以实现将接入的客户侧信号转换为符合标准(如ITU-T G.694.1/ITU-T G.694.2)建议的波分复用(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WDM)标准波长输出的器件或子系统。
11、波长选择开关(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es,WSS):可以实现动态可重构光加/减复用(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ROADM)(或者说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的新一代技术,具有网状架构,能支持任意端口波长任意上下行的功能,并且具有调节任意波长光功率的功能。
12、标记交换路径(label switching path,LSP):是一条根据特殊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划分的,由一个输入节点(如记为Ingress)、一个输出节点(如记为IEngress)、以及一个或者多个标签交换路由器(label switching router,LSR),组成的在某个标签栈层次上建立的可供数据包(packet)传输的路径。其中,LSR具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节点功能的处理设备,并具有转发纯层3(L3)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报文的能力。Ingress(MPLS输入节点)MPLS边缘节点,用以处理输入到MPLS域的IP报文流量。Engress(MPLS输出节点)MPLS边缘节点,用以处理MPLS域输出的IP报文流量。
排障是网络运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发生故障后,网络设备产生的告警,可以经网管上报给客户侧OSS。客户侧OSS通过人工排查告警,基于告警信息分析故障根因,然后再通过系统派单解决故障。
目前,网络发生故障后可能会产生大量告警。比如一根光纤中断,可能导致上千告警的产生。由于告警数量较多,人工排查故障难度大,人工难以从海量告警中找到根因告警,容易派出无效或重复的单,从而导致运维效率非常低。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方法,不仅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波分网络,还可以提高排查故障的速度和精确度。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故障处理的方法300的示意性交互图。方法30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310,第一设备获取多个告警的信息。
示例地,第一设备例如可以为:集中式网元、NCE、站点调度控制器等。
例如,第一设备例如可以为图1中的网管系统,或图2中的网管设备。又如,第一设备可以为上文所述的第一装置;或者,第一设备可以包括上文所述的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应理解,第一设备中可能包括多个模块,如告警采集模块、告警聚合模块等等,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应理解,第一设备仅是为区分不同功能做的命名,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造成限定。
示例地,当通信网络中发生故障或发生错误时,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上报告警。网络设备例如可以在发生故障或发生错误时即刻向第一设备上报告警,也可以在发生故障或发生错误后,等待一段时间,若在该等待时段内故障或错误仍未恢复,则向第一设备上报告警,对此不作限定。
传输业务数据时,该业务数据可能会经过多个网络设备。可以理解,在业务路径上的各个网络设备、或者网元、或者网络设备上的光器件、或者网元上的光器件均会上报相关告警,从而第一设备可以获取到多个告警的信息。
可以理解,通信网络中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第一设备还可能同时为多个通信网络提供服务。故,第一设备可能并行地接收到多个网络设备发送过来的告警。通常情况下,第一设备接收到的告警的数量是庞大的。
可以理解,多个告警中可能包括多种告警事件,比如,多个告警中可能包括中断告警事件、劣化告警事件、光功率抖动事件等等,对此不作限定。此外,多个告警中包括根因告警(即如前所述的根源告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告警的信息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个维度的特征:拓扑、告警名称、告警级别、告警事件类型、告警时间和当前时间。应理解,告警的信息还可以包括除上文列举之外的其他维度的特征。本申请对于告警的信息包含的特征的维度及其数量均不作限定。
320,根据多个告警的信息,第一设备确定N个第二设备的信息,其中,该N个第二设备包括多个告警中的根因告警所在的设备,N为大于1或等于1的整数。
第一设备确定N个第二设备的信息,例如可以是,第一设备确定出N个第二设备。
示例地,第二设备例如可以为分布式网元。例如,第二设备可以为图1中的网络设备,或图2中的网元。又如,第二设备可以为上文所述的第三装置;或者,第二设备可以包括上文所述的第二装置和第三装置。应理解,第二设备中可能包括多个模块,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第二设备,即属于步骤310中提及的多个网络设备中的设备。也就是说,多个网络设备上报多个告警,其中,某个设备上报的告警为根因告警。第一设备根据该多个告警的信息,确定出上报根因告警的设备,或者与上报根因告警较接近的设备。
可选地,第一设备确可以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该N个第二设备的信息:业务的故障类型、业务拓扑、告警上下游关系、告警定位规则。
示例地,业务的故障类型,例如可以包括:光纤中断、光纤劣化、光纤抖动等等,对此不作限定,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确定各种故障类型的故障位置。
应理解,上述各项信息之间没有严格的独立关系。举例来说,业务拓扑中也可以包含告警上下游关系,或者,业务的故障类型中也可以包含告警定位故障。例如,可以根据业务拓扑确定告警上下游关系;或者说,在确定告警上下游关系时,可以参考业务拓扑。又如,在确定了业务的故障类型后,相应的告警定位规则也可以确定;或者说,在确定告警定位规则时,可以参考业务的故障类型。
具体的,下文结合几种较常见的故障场景详细说明。
可以理解,在步骤320中,第一设备进行的是网络级故障定位,例如可以称为网络告警故障定界,便于后续第二设备进行更精确的定位故障的位置。
330,第一设备向N个第二设备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对根因告警的故障进行定位。
第一设备确定出N个第二设备后,可以向该N个第二设备发送请求消息,以便使得该N个第二设备对故障进行定位。相应地,该N个第二设备接收到该请求消息后,对故障进行定位。
第二设备接收到请求消息,并根据请求消息对根因告警的故障进行定位,可以理解,第二设备进行的是设备级故障定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网络故障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层次的故障定位。例如,首先,第一设备进行网络级故障定界。如第一设备先确定上报根因告警的设备,或者与上报根因告警较接近的设备,并请求该设备对根因告警的故障进行定位。其次,第二设备进行设备级故障定位,例如可以称为网元根因告警定位。如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请求消息,确定故障的精确位置。从而,不仅可以快速地识别精准的故障位置,还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波分网络。
可选地,第二设备可以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根因告警的故障位置:实时采集的光性能数据、历史光性能数据、单板光功率抖动事件、单板光功率趋势曲线、站点间的OSC开销、业务上下游的光性能数据。
其中,实时采集的光性能数据可以是毫秒级采集的。从而,可以提高采集数据的准确性,进而提高故障定位的精确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通过扩展PCEP/NETCONF协议,将各站点的单站业务物理端口拓扑、以及全量告警上报第一设备(如第一装置),完成网络级端到端(the end-to-end,E2E)业务物理端口拼接。将告警关联到业务上,基于网络拓扑进行网络级故障告警定界后,携带定界信息下发请求给相关设备(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单站可以基于第三装置进行故障告警定位。识别根因告警及故障位置后将具体信息上报到第一设备(如第一装置),该第一设备(如第一装置)可以主动通告到客户侧派单系统,从而可以达成基于故障告警自动分析告警根因,精准光纤故障定位,告警快速定位定界的目标。
具体的,下文结合几种较常见的故障场景详细说明。
可选地,第二设备确定出根因告警的故障位置后,可以主动通告到客户侧派单系统。从而可以实现基于故障告警自动分析告警根因,精准光纤故障定位,告警快速定位定界的目标。
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几种常见的故障场景详细说明。
场景1:光纤中断场景,识别站点间或站点内中断光纤。
下面结合图4介绍光纤中断故障定位的可能的流程。
如图4所示,假设包含四个网元和一个第一装置(即第一设备的一例),为区分,将网元分别记为网元A、网元B、网元C、网元D。其中,网元A和网元D中出现的T表示波分设备中的支路板,N表示线路板。网元上均部署第三装置。假设该网络中存在一条路径为:网元A-网元B-网元C-网元D,的业务,即业务路径为:网元A-网元B-网元C-网元D。假设网络中发生了光纤中断,如业务上站点内或者站点间光纤中断,在业务路径上的光器件分别上报ALM_A~ALM_H等告警。应理解,图4仅是示例性说明,实际业务不同层次均会上报相关告警,并且告警数较多。
410,网元光性能数据实时采集。
第三装置使能网元采集业务光性能数据。示例地,在步骤410中,第三装置使能网元上毫秒级采集业务光性能数据,并且记录历史光性能数据。
其中,光性能数据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光放单板输入/输出合波光功率、合波板/分波板合波输入/输出光功率、光性能监控器(optical performance monitor,OPM)单板的单波光功率、OTU单板输入/输出单波光功率、光功率抖动事件、合波光功率秒级光功率变化超过阈值等。
420,网络拓扑自动拼接。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各个站点可以将单站点内的以下至少一项信息上报给第一装置:可达物理单板端口列表、站点内交叉信息、单站配置信息等。
第一装置获取到这些信息后,可以关联站点间连接。如第一装置可以基于单站点内的端口可达列表和站点间链路远端关系,关联站点间连接。第一装置还可以基于各层次业务交叉和配置信息,完成网络E2E业务物理端口拼接。
430,告警聚类。
例如,步骤430可以是智能告警聚类。
各个网元向第一装置上报告警,也就是说,第一装置获取到多个告警的信息。
第一装置可以基于多种不同的算法对告警进行聚合,以将有效告警分配到不同的聚合组中。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装置可以基于以下至少一项信息:告警携带时间戳、告警所在的节点、告警所在的子架、告警所在的板位、告警所在的端口、告警所在的通道、告警所在的业务层次等信息,结合以下至少一项信息:时间片信息、告警相关性静态规则、拓扑/业务层次关系、频闪和震荡告警识别标示等动态信息,将本次故障相关告警进行聚类,得到聚类告警组。
一示例,第一装置可以将接收到的告警推送给告警智能分析引擎。该引擎可以先利用时间桶技术累积一定时间窗的告警数据,再对这个时间窗内累积的告警数据运用层次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将告警分成不同的聚合组。
第一装置对告警进行聚合的方法可以有很多,为了简洁,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应理解,任何可以对告警进行聚合的方法都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440,网络告警故障定界。
第一装置可以基于以下至少一项:告警白名单、告警类型、告警是否关联业务、是否有光功率抖动事件等模式特征,识别本次告警故障模式为光纤中断,或者说识别本次告警故障类型为光纤中断。假设M个站点上报告警,其中,M为大于1或等于1的整数。
可选地,在光纤中断场景下,或者在确定业务的故障类型为光纤中断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确定的N个第二设备包括:M1个站点中处于最底层最上游的站点所在的设备,其中,该M1个站点为该M个站点中上报的告警为中断告警的站点,M1为大于1或等于1、且小于M或等于M的整数。
以图4为例。第一装置识别本次告警故障模式为光纤中断,或者说识别本次告警故障类型为光纤中断的情况下,第一装置可以定界到业务最底层最上游上报中断告警ALM_A告警的站点(网元B)。
第一装置可以向网元B(即第二设备的一例)发送请求消息。示例地,第一装置可以携带业务信息向网元B请求进行告警故障定位,或者说请求进行根因告警故障定位。该请求消息可以包含以下至少一项:操作类型(即网元对故障根因进行定位)、故障类型(即光纤中断)、目的位置(网元的标识(identify,ID))、单站业务(单站业务的ID)。
通过上述步骤440,可以理解为,完成第一层或者说第一次的定位,即网络级故障定位。
450,网元根因告警定位。
可选地,第二设备根据位于业务路径上第二设备的光器件的:实时采集的光性能数据和/或历史光性能数据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光纤中断。光性能数据例如可以包括合波输入光功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设备确定业务路径上第一个满足以下条件的第二设备的光器件上的光纤为光纤中断的位置:光器件实时采集的合波输入光功率低于第一预设阈值,和/或,光器件的历史合波输入光功率的变化值高于第二预设阈值。
应理解,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均可以用于判断是否有光纤中断。
例如,第一预设阈值可以用于与实时采集的合波输入光功率进行比较。如果光器件的实时采集的合波输入光功率过低,且低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说明该光器件上的光纤可能发生了光纤中断。
又如,第二预设阈值可以用于与历史合波输入光功率的变化值(或者说变化程度)进行比较。如果光器件的历史合波输入光功率的变化程度过高,且高于第二预设阈值,则说明该光器件上的光纤可能发生了光纤中断。
应理解,关于历史合波输入光功率的变化值的获取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根据历史数据的统计值获得的。具体地,例如,第一次采集获得的合波输入光功率为P1,第二次采集获得的合波输入光功率为P2,那么历史合波输入光功率的变化值可以为P1与P2差值的绝对值。也就是说,如果P1与P2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那么说明该光器件上的光纤可能发生了光纤中断;如果P1与P2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那么说明该光器件上的光纤没有发生光纤中断。
还应理解,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次提及高于预设阈值或者大于预设阈值,其均表示相同的含义。又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次提及低于预设阈值或者小于预设阈值,其均表示相同的含义。此外,关于等于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以第二预设阈值与历史合波输入光功率的变化值进行比较为例,当历史合波输入光功率的变化值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可以认为该光器件上的光纤可能发生了光纤中断;或者,也可以认为该光器件上的光纤没有发生光纤中断。
本申请实施例关于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的取值不作限定。例如,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是经验值,例如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的统计值来确定。又如,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也可以是预先规定好的,如协议预先定义。
以图4为例。网元B接收到来自第一装置的请求消息,例如,网元B的第三装置收到来自第一装置(或者也可以是第一设备的第二装置)的请求消息后,读取单站点内业务上各光器件实时合波输入光功率以及历史合波输入光功率。
示例地,如果光器件实时合波输入光功率低于第一预设阈值,而且历史光性能数据存在大幅变化,即历史合波输入光功率的变化值高于第二预设阈值,那么在业务路径上第一个满足上面条件的光器件上的光纤就是对应光纤中断的位置。
可选地,可以上报光器件所在的节点/子架/板位/端口信息到第三装置,从而可以完成本次光纤中断故障定界定位。
通过上述步骤450,可以理解为,完成第二层或者说第二次的定位,即网元根因告警定位。
基于上述方案,第一装置先进行网络级故障告警定界后,携带定界信息下发请求给相关设备(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单站可以基于第三装置进行故障告警定位,从而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光纤中断的位置,从而可以达成基于故障告警自动分析告警根因,精准光纤故障定位,告警快速定位定界的目标。
上文介绍了光纤中断的场景,下文介绍光纤劣化的场景。
场景2:光纤劣化场景,识别光纤劣化所在网元。
下面结合图5介绍光纤劣化故障定位的可能的流程。
如图5所示,假设包含四个网元和一个第一装置(即第一设备的一例),为区分,将网元分别记为网元A、网元B、网元C、网元D。网元上均部署第三装置。假设该网络中存在一条路径为:网元A-网元B-网元C-网元D,的业务,即业务路径为:网元A-网元B-网元C-网元D。假设网络中发生了光纤劣化,如业务上站点内或者站点间光纤劣化,在业务路径上的光器件分别上报ALM_A~ALM_G等告警。应理解,图5仅是示例性说明,实际业务不同层次均会上报相关告警,并且告警数较多。
510,网元光性能数据实时采集。
该步骤可以参考上文的步骤410。
520,网络拓扑自动拼接。
该步骤可以参考上文的步骤420。
530,告警聚类。
该步骤可以参考上文的步骤430。
540,网络告警故障定界。
第一装置可以基于以下至少一项:告警白名单、告警类型、告警是否关联业务、是否有光功率抖动事件等模式特征,识别本次告警故障模式为光纤劣化,或者说识别本次告警故障类型为光纤劣化。
可选地,在光纤劣化场景下,或者在确定业务的故障类型为光纤劣化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确定的N个第二设备包括:M2个站点中处于最底层最上游的站点所在的设备和/或处于最底层最上游的站点所在的设备的上游设备,其中,该M2个站点为M个站点中上报的告警为劣化告警的站点,M2为大于1或等于1、且小于M或等于M的整数。或者,在光纤劣化场景下,或者在确定业务的故障类型为光纤劣化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确定的N个第二设备包括:业务所在的所有设备。
下面以图5为例,分两种情况分别说明。
情况A:聚类告警为光功率劣化告警。
示例地,在该情况下,可以定界到业务最底层最上游上报劣化告警ALM_A告警的站点(网元C),说明根因故障在网元C的上游。因此,第一装置可以向定界站点前的网元(网元A、网元B、网元C)均发送请求消息。
第一装置可以向网元A、网元B、以及网元C发送请求消息。示例地,第一装置可以携带业务信息向网元A、网元B、以及网元C,请求进行告警故障定位,或者说请求进行根因告警故障定位。该请求消息可以包含以下至少一项:操作类型(即网元对故障根因进行定位)、故障类型(即光纤中断)、目的位置(网元的ID)、单站业务(单站业务的ID)。
情况B:聚类告警为电层告警或者OTU单板告警。
在该情况下,说明无光层告警上报,第一装置可以携带业务信息向业务所在网元(网元A、网元B、网元C、网元D)均下发请求消息。示例地,第一装置可以携带业务信息向网元A、网元B、网元C、网元D,请求进行告警故障定位,或者说请求进行根因告警故障定位。该请求消息可以包含以下至少一项:操作类型(即网元对故障根因进行定位)、故障类型(即光纤中断)、目的位置(网元的ID)、单站业务(单站业务的ID)。
上述示例性地介绍了两种情况,应理解,不同情况下,第一装置下发请求的网元的个数可能不同,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通过上述步骤540,可以理解为,完成第一层或者说第一次的定位,即网络级故障定位。
550,网元根因告警定位。
可选地,第二设备根据以下至少一项判断是否存在光纤劣化:实时采集的光性能数据、历史光性能数据的变化、业务上下游的光性能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设备基于第二设备站点间的光纤衰耗值,形成历史时间曲线,如果跨损增大值高于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站点间存在光纤劣化。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设备基于业务所在光纤在第二设备站点内的光纤衰耗值,形成历史时间曲线,如果跨损增大值高于第四预设阈值,则确定站点内存在光纤劣化。
其中,跨损增大值,可以用于表示跨损的增大程度。为统一,本申请统一描述为跨损增大值。
可以理解,站点间光纤劣化故障根因:可以基于站点间光功率信息,计算光纤绝对衰耗值,同时基于时间维度形成历史时间曲线进行定位。站点内光纤劣化故障根因:可以基于站点内光功率信息,计算光纤绝对衰耗值,同时基于时间维度形成历史时间曲线进行定位。
应理解,第三预设阈值可以用于判断站点间是否存在光纤劣化,第四预设阈值可以用于判断站点内是否存在光纤劣化。
例如,第三预设阈值可以用于:与第二设备站点间的光纤衰耗值形成的历史时间曲线的跨损进行比较。如果跨损异常增大,且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则说明可能是站点间光纤劣化。此外,在站间光纤劣化场景下,还可以定位到具体光纤。
又如,第四预设阈值可以用于:与业务所在光纤在第二设备站点内的光纤衰耗值形成的历史时间曲线的跨损进行比较。如果跨损异常增大,且大于第四预设阈值,则说明可能是站点内光纤劣化。此外,在站点内光纤劣化场景下,还可以定位到具体的站点。
本申请实施例关于第三预设阈值和第四预设阈值的取值不作限定。例如,第三预设阈值和第四预设阈值可以是经验值,例如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的统计值来确定。又如,第三预设阈值和第四预设阈值也可以是预先规定好的,如协议预先定义。
下面,主要以网元C为例,说明各网元收到请求消息后的处理动作。
网元C接收到来自第一装置的请求消息,例如,网元C的第三装置收到来自第一装置(或者也可以是第一设备的第二装置)的请求消息后,启动识别光纤劣化流程,识别出劣化站点间光纤或者存在光纤劣化的网元或者站点。下面结合图6和图7,结合两种情况分别说明。
情况1:识别站点间光纤劣化。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计算站点间光纤的绝对衰耗值,形成基于时间维度的历史时间曲线。如果跨损异常增大且大于阈值(即第三预设阈值),说明该站点间光纤存在劣化。
示例地,站点间光纤的衰耗值可以为:上游网元收端光放合波输出功率和下游网元发端光放合波输入光功率的绝对差值。例如可以通过网元间的OSC开销,获取业务上游(如第三设备的一例)光放合波的输出光功率的实时值和历史值,与本网元(即第二设备)发端光放合波输入功率进行计算和比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扩展设备间消息字段。也就是说,网元之间,如上下游网元之间(如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之间可以传递单板光功率信息以进行故障位置定位。
1、网元C的第三装置采集到网元上毫秒级采集业务光性能数据,并且记录历史光性能数据,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光放单板输入/输出合波光功率、合波板/分波板合波输入/输出光功率、OPM单板的单波光功率、OTU单板输入/输出单波光功率、光功率抖动事件(合波光功率秒级光功率变化超过阈值)等,获取本站点收端光放OAU3合波输入光功率的实时值和历史值。
2、网元C可以通过网元间的OSC开销向业务上游网元B获取光放OAU2合波输出光功率的实时值和历史值。
3、网元C的第三装置可以计算站点间光传输段(optical transmission section,OTS)跨度衰减值(如OAU2合波输出光功率和OAU3合波输入光功率的差值)形成历史时间曲线。
如图6所示,假设历史跨度衰减值为28dB,现在跨度衰减值(或者说实时跨度衰减值)为20dB,第三预设阈值为2dB。跨度衰减值异常增大且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即8dB的差值大于阈值2dB,那么说明该站点间光纤存在劣化。
此外,可以理解,如图6所示,发生了站点间光纤抖动。也就是说,虽在此时根据跨度衰减值检测出站点间光纤存在劣化,但考虑到光功率会恢复,如光纤弯折或者其他操作后光功率会恢复,光功率异常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故为光纤抖动。
应理解,图6仅是一种为便于理解所作的示例,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造成限定。
还应理解,上述识别站点间光纤劣化的方法,仅是一种示例性说明,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造成限定,任何可以识别站点间光纤劣化的方法都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情况2:识别站点内光纤劣化。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计算站点内业务单波光功率绝对差值(即业务所在光纤在单站点内的衰耗值),形成基于时间维度的历史时间曲线,如果跨损异常增大且大于阈值(即第四预设阈值),说明该站点内光纤存在劣化。
示例地,可以获取业务单波光功率,如:OPM单板单波光功率、OTU单板输入/出单波光功率,如果在该站点单波光功率的差值和历史业务光功率的差值大于阈值(即第四预设阈值),则识别为该站点内故障劣化。其中,该站点单波光功率的差值例如可以为:上/下波方向计算OTU单板输出/输入光功率和光放输入/输出单波光功率、穿通方向光放大器(optical amplifier,OA)对之间的单波光功率。
网元(如网元C)的第三装置采集到网元上毫秒级采集业务光性能数据,并且记录历史光性能数据,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OPM单板的单波光功率、OTU单板输入/输出单波光功率等。其中。OPM可以分布在光复用段(optical multiplex section,OMS)首末节点,可以对首末节点处的光功率进行监控。下面示例地介绍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1,网元的第三装置可以计算:站点内穿通方向OA对之间的单波光功率差值(如单站点内收端光放OAU2单波输出光功率减去发端光放OAU1单波输出光功率)。如果跨损异常增大且大于阈值(即第四预设阈值),说明该站点内光纤存在劣化,如图6所示。
以网元C为例,如历史差值为0dB,现在差值为4dB,形成历史时间曲线。假设第四预设阈值为2dB。跨损异常增大且大于第四预设阈值,即4dB的差值大于阈值2dB,那么说明该站点内光纤存在劣化,如图6所示。可以上报光纤所在节点信息到第三装置,从而完成本次光纤劣化故障定界定位。
以网元B为例,如历史差值为0dB,现在差值为3dB,形成历史时间曲线。假设第四预设阈值为2dB。跨损异常增大且大于第四预设阈值,即3dB的差值大于阈值2dB,那么说明该站点内光纤存在劣化,如图6所示。可以上报光纤所在节点信息到第三装置,从而完成本次光纤劣化故障定界定位。
实现方式2,网元的第三装置可以计算:站点内上/下波方向的单波光功率差值分别形成历史时间曲线。例如,上波方向:网元内OTU单板输出光功率减去收端光放输出单波光功率;下波方向:网元内发端光放单波输出光功率减去OTU单板输入光功率。如果跨损异常增大且大于第四预设阈值,说明该站点内光纤存在劣化,如图7所示。
以网元C为例,如历史差值为0dB,现在差值为0dB,形成历史时间曲线。假设第四预设阈值为2dB。跨损没有增大,那么说明该站点内不存在光纤存在劣化,如图7所示。
以网元A为例,如历史差值为0dB,现在差值为4dB,形成历史时间曲线。假设第四预设阈值为2dB。跨损异常增大且大于第四预设阈值,即4dB的差值大于阈值2dB,那么说明该站点内光纤存在劣化,如图7所示。例如,可以上报该站点到第三位置,或者也可以可以上报光纤所在节点信息到第三装置,从而完成本次光纤劣化故障定界定位。
应理解,上述识别站点内光纤劣化的方法,仅是一种示例性说明,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造成限定,任何可以识别站点内光纤劣化的方法都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通过上述步骤550,可以理解为,完成第二层或者说第二次的定位,即网元根因告警定位。
基于上述方案,第一装置先进行网络级故障告警定界后,携带定界信息下发请求给相关设备(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单站可以基于第三装置进行故障告警定位,从而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光纤劣化的位置,从而可以达成基于故障告警自动分析告警根因,精准光纤故障定位,告警快速定位定界的目标。
上文介绍了光纤中断和光纤劣化的场景,下文介绍光纤抖动的场景。
场景3:光纤抖动场景(光功率抖动事件上报),识别光纤抖动位置。
基于已经上报的大量告警可以定位到最靠近故障位置的根因告警,但在光功率抖动场景,考虑到业务时好时坏,产品告警有防抖时间等限制,可能只有少量误码上报,基于告警无法识别故障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基于设备单站点进行毫秒级功率监控,设备上报到第一装置的光功率抖动事件(光放单板输入/输出合波光功率毫秒级光功率变化超过阈值)和业务以及相关告警进行关联后,完成网络故障定界。对关联网元下发故障定位请求后,基于单站以及业务上游或者下游的光器件的光功率信息进行分析,识别光纤抖动位置。
下面结合图8介绍光纤抖动故障定位的可能的流程。
如图8所示,假设包含五个网元和一个第一装置(即第一设备的一例),为区分,将网元分别记为网元A、网元B、网元C、网元D、网元E。网元上均部署第三装置。假设该网络中存在一条路径为:网元A-网元B-网元C-网元D-网元E,的业务,即业务路径为:网元A-网元B-网元C-网元D-网元E。假设业务站内或站间光纤抖动,如发生了光功率抖动事件,在业务路径上的网元E上报ALM_G告警。
810,网元光性能数据实时采集。
该步骤可以参考上文的步骤410。
820,网络拓扑自动拼接。
该步骤可以参考上文的步骤420。
830,告警聚类。
该步骤可以参考上文的步骤430。
840,网络告警故障定界。
第一装置可以基于以下至少一项:上报告警开始和结束时间间隔短(如时间单位可以是秒级)、告警类型、告警是否关联业务、同时有光功率抖动事件匹配到业务等模式特征,识别本次告警故障模式为光纤抖动,或者说识别本次告警故障类型为光纤抖动。
可选地,在光纤抖动场景下,或者在确定业务的故障类型为光纤抖动的情况下,根据上报的光功率信息以及M个站点上报的告警,确定上报光功率抖动事件的第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和最后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第一设备确定的N个第二设备包括:第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最后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以及第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和最后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之间的所有设备。
应理解,上报光功率的设备不一定上报告警,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结合上报的光功率信息以及告警进行定位,确定上报光功率抖动事件的第一个设备和最后一个设备。也就是说,假设该业务上多个网元均上报光功率抖动事件,并且上报时间差别不大。可选地,第一装置可以识别业务上上报光功率抖动事件的第一个设备和最后一个设备,向业务上从第一个设备到最后一个设备的所有网元下发故障定位请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确定第二设备的速度,从而提高整个故障定位流程的效率。
应理解,上述仅是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并未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识别业务上上报光功率抖动事件的所有设备,然后向该所有设备下发故障定位请求。
下面以图8为例,分两种情况分别说明。
情况A:业务路径网元A-网元B-网元C-网元D-网元E,网元E上报告警ALM_G,网元D上报多个光功率抖动事件(光放OAU4和OAU5)。
在该情况下,第一装置可以向网元D发送请求消息。示例地,第一装置携带业务信息向网元D请求进行告警故障定位,或者说请求进行根因告警故障定位。该请求消息可以包含以下至少一项:操作类型(即网元对故障根因进行定位)、故障类型(即光纤抖动)、目的位置(网元的ID)、单站业务(单站业务的ID)。
情况B:业务路径网元A-网元B-网元C-网元D-网元E,网元E上报告警ALM_G,网元B、网元C、网元D上报光功率抖动事件(光放OAU1~OAU5)。
在该情况下,第一装置可以向网元B、网元C、网元D发送请求消息。示例地,第一装置携带业务信息向网元B、网元C、以及网元D,请求进行告警故障定位,或者说请求进行根因告警故障定位。该请求消息可以包含以下至少一项:操作类型(即网元对故障根因进行定位)、故障类型(即光纤抖动)、目的位置(网元的ID)、单站业务(单站业务的ID)。
上述示例性地介绍了两种情况,应理解,不同情况下,第一装置下发请求的网元的个数可能不同,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通过上述步骤840,可以理解为,完成第一层或者说第一次的定位,即网络级故障定位。
850,网元根因告警定位。
可选地,第二设备根据以下至少一项判断是否存在光纤抖动:单板光功率抖动事件、单板光功率趋势曲线、业务上下游的光性能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设备站点间上游的输出功率稳定、下游的输出功率抖动且抖动值高于第五预设阈值,则第二设备的站点之间存在光纤抖动。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设备站点内上游的输出功率抖动、下游的输出功率抖动、上下游功率的变化值高于第六预设阈值,则第二设备站点内存在光纤抖动。
可以理解,站点间光纤抖动故障根因:可以通过站点间OSC开销,获取该站点上游或者下游的指定时间段(或者说预设时间段)的光功率抖动曲线,基于上下游功率变化曲线相似性判断是否存在站点间光纤抖动。站点内光纤抖动故障根因:可以通过获取站点内光放上游或者下游指定时间段的光功率抖动曲线,基于上下游功率变化曲线相似性判断是否存在站点内光纤抖动。
应理解,第五预设阈值可以用于判断站点间是否存在光纤抖动,第六预设阈值可以用于判断站点内是否存在光纤抖动。
例如,第五预设阈值可以用于与输出功率的抖动值进行比较。如果第二设备站点间上游的输出功率稳定、下游的输出功率抖动且抖动值高于第五预设阈值,则说明可能是站点间光纤抖动。
又如,第六预设阈值可以用于与上下游功率的变化值(或者说变化程度)进行比较。如果第二设备站点内上游的输出功率抖动、下游的输出功率抖动、上下游功率的变化值高于第六预设阈值,则说明可能是站点内光纤抖动。
本申请实施例关于第五预设阈值和第六预设阈值的取值不作限定。例如,第五预设阈值和第六预设阈值可以是经验值,例如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的统计值来确定。又如,第五预设阈值和第六预设阈值也可以是预先规定好的,如协议预先定义。
下面,主要以网元B、网元C和网元D为例,说明各网元收到请求消息后的处理动作。
网元接收到来自第一装置的请求消息,例如,网元的第三装置收到来自第一装置(或者也可以是第一设备的第二装置)的请求消息后,启动识别光纤抖动流程,识别出站点间光纤抖动或者存在光纤抖动的网元或者站点。下面结合图9,结合两种情况分别说明。
情况1:识别站点间光纤抖动。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通过网元间的OSC开销,获取业务上游光放合波的输出光功率的实时值和历史值,和本网元发端光放合波输入功率进行计算和比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扩展设备间消息字段。也就是说,网元之间,如上下游网元之间(如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之间可以传递单板光功率信息以进行故障位置定位。
一示例,以网元C为例。
1、网元C的第三装置采集到光放OAU3输入/输出合波光功率的毫秒级光性能数据,并且记录历史光性能数据。
2、网元C通过网元间的OSC开销向业务上游网元B获取光放OAU2合波输出光功率的实时值和历史值。
3、网元C的第三装置可以通过算法滑动对比前后多个监控周期的站点间OTS上下游光放(如OAU2合波输出光功率和OAU3合波输入光功率)的毫秒级功率曲线。
如图9所示,如果上游功率稳定,下游功率抖动且抖动值大于第五预设阈值,说明该站点间光纤存在抖动。可以上报站点间光纤对应光纤接口单元(fiber interface unit,FIU)单板所在的节点/子架/板位/端口信息到第三装置,从而完成本次光纤抖动故障定界定位。
又一示例,以网元D为例。
1、网元D的第三装置采集到光放OAU4输入/输出合波光功率的毫秒级光性能数据,并且记录历史光性能数据:
2、网元D通过网元间的OSC开销向业务上游网元C获取光放OAU3合波输出光功率的实时值和历史值。
3、网元D的第三装置可以通过算法滑动对比前后多个监控周期的站点间OTS上下游光放(如OAU3合波输出光功率和OAU4合波输入光功率)的毫秒级功率曲线。
如图9所示,如果上游功率抖动,下游功率抖动,但上下游功率变化曲线趋势相似且抖动幅度差值小于第五预设阈值,说明该站点间光纤不存在光功率抖动。
应理解,上述识别站点间光纤抖动的方法,仅是一种示例性说明,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造成限定,任何可以识别站点间光纤抖动的方法都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情况2:识别站点内光纤抖动。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获取站点内所有光放的合波输入/输出光功率的实时值和历史值形成功率曲线,和上游或者下游光放指定时间段的光功率抖动曲线进行对比,基于上下游功率变化曲线的相似性判断是否存在站点内光纤抖动。
以网元D为例。
1、网元D的第三装置采集到光放ODU4和ODU5的输入/输出合波光功率的毫秒级光性能数据,并记录历史光性能数据。
2、网元D的第三装置可以通过算法滑动对比前后多个监控周期上下游光放(如OAU4合波输出光功率和OAU5合波输入光功率)的毫秒级功率曲线。
如图9所示,如果上游功率抖动,下游功率抖动,上下游功率变化曲线趋势差异较大且抖动幅度差值大于第六预设阈值,说明该站点内光纤存在光功率抖动。可以上报光纤所在的节点信息到第三装置,从而可以完成本次光纤抖动故障定界定位。
应理解,上述识别站点内光纤抖动的方法,仅是一种示例性说明,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造成限定,任何可以识别站点内光纤抖动的方法都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通过上述步骤850,可以理解为,完成第二层或者说第二次的定位,即网元根因告警定位。
应理解,上述场景3中,主要以基于光放上报光功率抖动为例进行了示例性说明,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其他类型的单板上报光功率抖动信息,也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进行定位。
基于上述方案,第一装置先进行网络级故障告警定界后,携带定界信息下发请求给相关设备(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单站可以基于第三装置进行故障告警定位,从而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光纤抖动的位置,从而可以达成基于故障告警自动分析告警根因,精准光纤故障定位,告警快速定位定界的目标。
上述示例性地介绍了三种常见的故障场景,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并未限定于此。
在上述三种场景下,分别介绍了可能的实现方式和定位故障的流程,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并未限定于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装置可以部署在站点网元内,网元资源有限,通过第一装置进行网络级故障定界,结合设备历史光功率变化趋势进行单站故障定位,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精准光纤故障位置。
应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消息的名称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造成限定。例如,在未来协议中,用于表示与用于请求故障定位的请求消息相似功能的名称,也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还应理解,上述列举了一些具体的场景,如光纤中断、光纤劣化、光纤抖动,该具体场景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造成限定。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用于所有的故障场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确定网络故障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层次的故障定位,即在确定故障时,可以是第一设备进行网络级故障定界,以及第二设备单站点故障定位相结合的方法。例如,首先,第一设备进行网络级故障定界。如第一设备先确定上报根因告警的设备,或者与上报根因告警较接近的设备,并请求该设备对根因告警的故障进行定位。其次,第二设备进行设备级故障定位,如网元根因告警定位或者单站点故障定位。如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请求消息,确定故障的精确位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通过交互可以实现故障定位,不仅可以快速地识别精准的故障位置,还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波分网络。
此外,在网络级故障定界时,第一设备可以基于网络设备或者说网元上报单站业务物理端口拓扑,拼接成网络级业务信息,将告警挂接到业务上,从而可以基于网络业务告警定位规则以及故障模式(或者说故障类型)识别,识别根因告警所在的设备。应理解,告警上报位置并不是故障实际产生的位置。
此外,在单站故障定位时,第二设备可以毫秒级采集业务光性能数据,并记录历史光性能数据,结合单板光功率抖动事件等以及各单板光功率趋势曲线等识别精准光纤故障位置。例如,可以基于设备站点内/站点间合波/单波衰耗值,基于时间维度形成历史趋势曲线识别是否存在光纤劣化。又如,可以基于设备站点内/站点间业务上下游功率变化曲线相似性判断是否存在光纤抖动。
此外,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单站故障定位时,可以扩展设备间消息字段。也就是说,网元之间,如上下游网元之间(如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之间可以传递单板光功率信息以进行故障位置定位。
本文中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可以为独立的方案,也可以根据内在逻辑进行组合,这些方案都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中。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设备(如第一装置)实现的方法和操作,也可以由可用于第一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二设备(如网元或网元的第三装置)实现的方法和操作,也可以由可用于第二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以上,结合图3至图9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以下,结合图10至图15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应理解,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以参见上文方法实施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上文主要从各个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各个设备,例如第一设备、第二设备、网元等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第一设备、第二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其它可行的划分方式。下面以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故障处理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1000包括收发单元1010和处理单元1020。收发单元1010可以实现相应的通信功能,处理单元1010用于进行数据处理。收发单元1010还可以称为通信接口或通信单元。
示例地,该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用于存储指令和/或数据,处理单元1020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指令和/或数据,以使得装置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
该装置1000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如第一装置)所执行的动作,这时,该装置1000可以为第一设备或者可配置于第一设备的部件,收发单元101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侧的收发相关的操作,处理单元102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侧的处理相关的操作。
或者,该装置1000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所执行的动作,这时,该装置1000可以为第二设备或者可配置于第二设备的部件,收发单元101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侧的收发相关的操作,处理单元102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侧的处理相关的操作。
作为一种设计,该装置1000用于执行上文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所执行的动作,收发单元1010用于:获取多个告警的信息;处理单元1020用于:根据多个告警的信息,确定N个第二设备的信息,其中,N个第二设备包括多个告警中的根因告警所在的设备,N为大于1或等于1的整数;收发单元1010还用于:向N个第二设备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对根因告警的故障进行定位。
作为一个示例,处理单元1020具体用于: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N个第二设备的信息:业务的故障类型、业务拓扑、告警上下游关系、告警定位规则。
作为又一个示例,多个告警为M个站点上报的告警,M个站点为N个第二设备中的站点,其中,M为大于1或等于1的整数;处理单元1020具体用于:在确定业务的故障类型为光纤中断的情况下,确定N个第二设备包括:M1个站点中处于最底层最上游的站点所在的设备,其中,M1个站点为M个站点中上报的告警为中断告警的站点,M1为大于1或等于1、且小于M或等于M的整数;或,在确定业务的故障类型为光纤劣化的情况下,确定N个第二设备包括:M2个站点中处于最底层最上游的站点所在的设备和/或处于最底层最上游的站点所在的设备的上游设备,其中,M2个站点为M个站点中上报的告警为劣化告警的站点,M2为大于1或等于1、且小于M或等于M的整数;或,在确定业务的故障类型为光纤劣化的情况下,确定N个第二设备包括:业务所在的所有设备;或,在确定业务的故障类型为光纤抖动的情况下,根据上报的光功率信息以及M个站点上报的告警,确定上报光功率抖动事件的第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和最后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N个第二设备包括:第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最后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以及第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和最后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之间的所有设备。
作为又一个示例,处理单元1020还用于: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业务的故障类型:告警白名单、告警类型、告警是否关联所述业务、告警开始时间、告警结束时间、告警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有光功率抖动事件。
作为又一个示例,请求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操作类型、业务的故障类型、所述第二设备的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上各个站点的业务信息;其中,操作类型包括:对根因告警进行定位。
作为另一种设计,装置1000用于执行上文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所执行的动作,收发单元1010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对根因告警的故障进行定位;处理单元1020用于:基于请求消息,确定根因告警的故障位置。
作为一个示例,处理单元1020具体用于: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根因告警的故障位置:实时采集的光性能数据、历史光性能数据、单板光功率抖动事件、单板光功率趋势曲线、站点间的光监控信道OSC开销、业务上下游的光性能数据。
例如,实时采集的光性能数据是毫秒级采集的。
作为又一个示例,处理单元1020具体用于:根据位于业务路径上装置1000的光器件的:实时采集的光性能数据和/或历史光性能数据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光纤中断。
例如,光性能数据包括合波输入光功率;处理单元1020具体用于:确定业务路径上第一个满足以下条件的装置1000的光器件上的光纤为光纤中断的位置:光器件实时采集的合波输入光功率低于第一预设阈值,和/或,光器件的历史合波输入光功率的变化值高于第二预设阈值。
作为又一个示例,处理单元1020具体用于:根据以下至少一项判断是否存在光纤劣化:实时采集的光性能数据、历史光性能数据的变化、业务上下游的光性能数据。
例如,光性能数据包括光纤衰耗值;处理单元1020具体用于:基于装置1000站点间的光纤衰耗值,形成历史时间曲线,如果跨损增大值高于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站点间存在光纤劣化;或,基于业务所在光纤在装置1000站点内的光纤衰耗值,形成历史时间曲线,如果跨损增大值高于第四预设阈值,则确定站点内存在光纤劣化。
作为又一个示例,处理单元1020具体用于:根据以下至少一项判断是否存在光纤抖动:单板光功率抖动事件、单板光功率趋势曲线、业务上下游的光性能数据。
例如,单板光功率抖动事件包括:上游或下游在预设时段的光功率抖动曲线,和/或,上下游功率变化曲线相似性;处理单元1020具体用于:如果装置1000站点间上游的输出功率稳定、下游的输出功率抖动且抖动值高于第五预设阈值,则装置1000的站点之间存在光纤抖动;或,如果装置1000站点内上游的输出功率抖动、下游的输出功率抖动、上下游功率的变化值高于第六预设阈值,则装置1000站点内存在光纤抖动。
作为又一个示例,请求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操作类型、业务的故障类型、装置1000、装置1000上各个站点的业务信息;其中,操作类型包括:对根因告警进行定位。
上文实施例中的处理单元1020可以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实现。收发单元1010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器相关电路实现。存储单元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存储器实现。
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故障处理的装置1100。该装置1100包括处理器1110,处理器1110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和/或数据,使得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被执行。
示例地,该装置1100包括的处理器1110为一个或多个。
示例地,如图11所示,该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120,存储器1120用于存储供处理器1110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或者指令和或/数据。
示例地,该装置1100包括的存储器112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示例地,该存储器1120可以与该处理器1110集成在一起,或者分离设置。
示例地,如图11所示,该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130,收发器1130用于信号的接收和/或发送。例如,处理器1110用于控制收发器1130进行信号的接收和/或发送。
作为一种方案,该装置110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设备执行的操作。
例如,处理器111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设备执行的处理相关的操作,收发器113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设备执行的收发相关的操作。
作为另一种方案,该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二设备执行的操作。
例如,处理器111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二设备执行的处理相关的操作,收发器113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二设备执行的收发相关的操作。
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一设备1200。该第一设备120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设备执行的操作。
该第一设备1200包括第一装置1210。
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一装置1210例如可以包括三个模块:网络拓扑拼接模块1211、智能告警聚类模块1212、告警定界模块1213。
示例地,网络拓扑拼接模块1211可以基于单站物理端口可达、交叉、配置等信息自动拼接生成网络拓扑、业务路由和承载关系。例如,网络拓扑拼接模块1211可以用于实现:如图4中的步骤420、图5中的步骤520、图8中的步骤820。
示例地,智能告警聚类模块1212可以结合时间、告警相关性静态规则、拓扑/业务层次关系、告警时间、频闪和震荡告警识别等动态信息,得到聚类告警组。例如,智能告警聚类模块1212可以用于实现:如图4中的步骤430、图5中的步骤530、图8中的步骤830。
示例地,告警定界模块1213可以基于告警白名单、告警类型、告警是否关联业务、是否有光功率抖动事件等模式特征,识别告警故障模式。此外,该告警定界模块1213可以基于不同故障模式,结合业务拓扑,告警上下游关系,告警定位规则等进行告警根因定界。例如,告警定界模块1213可以用于实现:如图4中的步骤440、图5中的步骤540、图8中的步骤840。
示例地,网络拓扑拼接模块1211、智能告警聚类模块1212、告警定界模块1213,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实现,还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方式实现。另外,网络拓扑拼接模块1211、智能告警聚类模块1212、告警定界模块1213可以分别为不同的芯片,也可以集成在一个芯片或集成电路上。
示例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网络拓扑拼接模块1211、智能告警聚类模块1212、告警定界模块1213均可采用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实现。
例如,该第一设备1200还可以包括第二装置1220。第二装置1220例如可以用于:网络拓扑资源实时上报、告警信息实时上报、单站故障定位请求控制以及分析结果上报等。
示例地,第一装置1210和第二装置1220,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实现,还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方式实现。另外,第一装置1210和第二装置1220可以分别为不同的芯片,也可以集成在一个芯片或集成电路上。
示例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装置1210和第二装置1220均可采用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实现。
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二设备1300。该第二设备130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二设备执行的操作。
该第二设备1300包括第三装置1310。
示例地,第三装置1310例如可以用于:基于单站设备毫秒级采集业务光性能数据以及历史光性能数据、基于站点间OSC开销、结合业务上下游光性能数据等,定位单站根因故障位置。例如,第三装置1310可以用于实现:如图4中的步骤450、图5中的步骤550、图8中的步骤850。
作为一个示例,该第二设备1300还可以包括第二装置1320。第二装置1320例如可以用于:网络拓扑资源实时上报、告警信息实时上报、单站故障定位请求控制以及分析结果上报等。
示例地,第三装置1310和第二装置1320,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实现,还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方式实现。另外,第三装置1310和第二装置1320可以分别为不同的芯片,也可以集成在一个芯片或集成电路上。
示例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三装置1310和第二装置1320均可采用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处理故障的装置1400,该装置1400可以是第一设备也可以是芯片。该装置14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设备所执行的操作。
如图14所示,第一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第一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输入的数据以及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第一设备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需要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第一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说明,图14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第一设备产品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设置,也可以是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第一设备的收发单元,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第一设备的处理单元。
如图14所示,第一设备包括收发单元1410和处理单元1420。收发单元1410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处理单元1420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模块、处理装置等。
作为一示例,可以将收发单元141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141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141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收发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接收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420用于执行图3至图9中第一设备侧的处理动作。收发单元1410用于执行图3至图9中第一设备侧的收发操作。
应理解,图14仅为示例而非限定,上述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的第一设备可以不依赖于图14所示的结构。
当该装置1400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或通信接口;处理单元可以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处理故障的装置1500,该装置1500可以是第二设备也可以是芯片。该装置15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二设备所执行的操作。
当该装置1500为第二设备时,例如为网络设备(如基站)。图15示出了一种简化的第二设备结构示意图。第二设备包括1510部分以及1520部分。151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1520部分主要用于基带处理,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等。1510部分通常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1520部分通常是第二设备的控制中心,通常可以称为处理单元,用于控制第二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侧的处理操作。
1510部分的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或收发器等,其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其中射频电路主要用于进行射频处理。例如,可以将1510部分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1510部分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1520部分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单板,每个单板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和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以及对第二设备的控制。若存在多个单板,各个单板之间可以互联以增强处理能力。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者是多个单板共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或者是多个单板同时共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1510部分的收发单元用于执行图3至图9中第二设备侧的收发相关的步骤;1520部分用于执行图3至图9中第二设备侧的处理相关的步骤。
应理解,图15仅为示例而非限定,上述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的第二设备可以不依赖于图15所示的结构。
当该装置1500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通信接口;处理单元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或由第二设备执行的方法的计算机指令。
例如,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或由第二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或由第二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故障处理的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文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
作为一示例,该系统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设备,该至少一个第三设备能够与第二设备传输光功率信息,光功率信息用于对根因告警的故障进行定位。示例地,第三设备为第二设备的上游或下游设备。
上述提供的任一种装置中相关内容的解释及有益效果均可参考上文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可以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其中,硬件层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操作系统层的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应用层可以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进行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或者,是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制品”可以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
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例如,RAM可以用作外部高速缓存。作为示例而非限定,RAM可以包括如下多种形式: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此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实现本申请提供的方案。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例如,所述计算机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例如,前述的可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故障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获取多个告警的信息;
根据所述多个告警的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确定N个第二设备的信息,其中,所述N个第二设备包括所述多个告警中的根因告警所在的设备,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N个第二设备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对所述根因告警的故障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N个第二设备的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所述N个第二设备的信息:
业务的故障类型、业务拓扑、告警上下游关系、告警定位规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告警为M个站点上报的告警,所述M个站点为所述N个第二设备中的站点,其中,M为大于1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N个第二设备的信息,包括:
在确定业务的故障类型为光纤中断的情况下,确定所述N个第二设备包括:M1个站点中处于最底层最上游的站点所在的设备,其中,所述M1个站点为所述M个站点中上报的告警为中断告警的站点,M1为大于1或等于1、且小于M或等于M的整数;或,
在确定业务的故障类型为光纤劣化的情况下,确定所述N个第二设备包括:M2个站点中处于最底层最上游的站点所在的设备和/或处于最底层最上游的站点所在的设备的上游设备,其中,所述M2个站点为所述M个站点中上报的告警为劣化告警的站点,M2为大于1或等于1、且小于M或等于M的整数;或,
在确定业务的故障类型为光纤劣化的情况下,确定所述N个第二设备包括:所述业务所在的所有设备;或,
在确定业务的故障类型为光纤抖动的情况下,根据上报的光功率信息以及所述M个站点上报的告警,确定上报光功率抖动事件的第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和最后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所述N个第二设备包括:所述第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所述最后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以及所述第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和所述最后一个站点所在的设备之间的所有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确定N个第二设备的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设备确定业务的故障类型:
告警白名单、告警类型、告警是否关联所述业务、告警开始时间、告警结束时间、告警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有光功率抖动事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请求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操作类型、业务的故障类型、所述第二设备的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上各个站点的业务信息;
其中,所述操作类型包括:对所述根因告警进行定位。
6.一种故障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对根因告警的故障进行定位;
基于所述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根因告警的故障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根因告警的故障位置,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所述根因告警的故障位置:
实时采集的光性能数据、历史光性能数据、单板光功率抖动事件、单板光功率趋势曲线、站点间的光监控信道OSC开销、业务上下游的光性能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采集的光性能数据是毫秒级采集的。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根因告警的故障位置,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位于业务路径上所述第二设备的光器件的:实时采集的光性能数据和/或历史光性能数据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光纤中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性能数据包括合波输入光功率;
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业务路径上第一个满足以下条件的所述第二设备的光器件上的光纤为光纤中断的位置:所述光器件实时采集的合波输入光功率低于第一预设阈值,和/或,所述光器件的历史合波输入光功率的变化值高于第二预设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根因告警的故障位置,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以下至少一项判断是否存在光纤劣化:实时采集的光性能数据、历史光性能数据的变化、业务上下游的光性能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性能数据包括光纤衰耗值;
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站点间的光纤衰耗值,形成历史时间曲线,如果跨损增大值高于第三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站点间存在光纤劣化;或,
所述第二设备基于业务所在光纤在所述第二设备站点内的光纤衰耗值,形成历史时间曲线,如果跨损增大值高于第四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站点内存在光纤劣化。
13.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根因告警的故障位置,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以下至少一项判断是否存在光纤抖动:单板光功率抖动事件、单板光功率趋势曲线、业务上下游的光性能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板光功率抖动事件包括:上游或下游在预设时段的光功率抖动曲线,和/或,上下游功率变化曲线相似性;
如果所述第二设备站点间上游的输出功率稳定、下游的输出功率抖动且抖动值高于第五预设阈值,则所述第二设备的站点之间存在光纤抖动;或,
如果所述第二设备站点内上游的输出功率抖动、下游的输出功率抖动、上下游功率的变化值高于第六预设阈值,则所述第二设备站点内存在光纤抖动。
15.根据权利要求6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请求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操作类型、业务的故障类型、所述第二设备的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上各个站点的业务信息;
其中,所述操作类型包括:对所述根因告警进行定位。
16.一种故障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第一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6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设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设备,
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设备能够与所述第二设备传输光功率信息,所述光功率信息用于对根因告警的故障进行定位。
18.一种故障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故障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使得权利要求6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权利要求6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权利要求6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169629.4A 2020-03-12 2020-03-12 故障处理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Active CN1133951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69629.4A CN113395108B (zh) 2020-03-12 2020-03-12 故障处理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PCT/CN2020/126143 WO2021179643A1 (zh) 2020-03-12 2020-11-03 故障处理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69629.4A CN113395108B (zh) 2020-03-12 2020-03-12 故障处理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5108A true CN113395108A (zh) 2021-09-14
CN113395108B CN113395108B (zh) 2022-12-27

Family

ID=77616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69629.4A Active CN113395108B (zh) 2020-03-12 2020-03-12 故障处理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95108B (zh)
WO (1) WO2021179643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5976A (zh) * 2021-09-23 2021-12-24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针对互联网数据中心进行告警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4167181A (zh) * 2021-12-03 2022-03-11 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 监测本地和异地线路故障溯源的方法及系统
CN114173370A (zh) * 2021-12-30 2022-03-1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89428A (zh) * 2021-12-09 2022-03-1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盒式波分系统的故障根因分析方法、系统与电子设备
CN114520994A (zh) * 2022-02-18 2022-05-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根因故障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098625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网络的故障定位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1126A (zh) * 2021-09-18 2022-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告警因果关系挖掘方法、告警因果挖掘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900844A (zh) * 2021-09-26 2022-01-07 北京必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服务码级别的故障根因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095082B (zh) * 2021-11-23 2023-07-25 普罗斯通信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光纤检测方法、控制模块和计算机介质
CN114448774B (zh) * 2021-12-16 2023-12-05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告警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448528B (zh) * 2021-12-31 2023-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故障原因的方法及装置
CN114629785B (zh) * 2022-03-10 2023-08-1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一种告警位置的检测与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727179A (zh) * 2022-03-31 2022-07-08 北京直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tn合分波板光功率下降主动发现网络故障的方法
CN114710798B (zh) * 2022-04-19 2024-04-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4666882B (zh) * 2022-04-25 2024-01-02 浙江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15065412B (zh) * 2022-06-02 2024-03-1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p倒换验证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277360A (zh) * 2022-06-27 2022-11-01 浙江大有实业有限公司杭州科技发展分公司 物联网光缆gis系统通信调度监控平台
CN115361061A (zh) * 2022-08-24 2022-11-18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故障监测方法
CN117834382A (zh) * 2022-09-26 2024-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群障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996133B (zh) * 2023-09-27 2023-12-05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 电力线载波通信设备身份认证及窃听定位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3984A (zh) * 2006-06-13 200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业务故障监控方法
CN101707537A (zh) * 2009-11-18 2010-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故障链路定位方法、告警根因分析方法及设备、系统
US20110280568A1 (en) * 2008-12-30 2011-11-17 Broadlight, Ltd. Techniques for detecting optical faults i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CN103905114A (zh) * 2012-12-25 2014-07-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 光缆线路故障点定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065501A (zh) * 2013-03-22 2014-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管系统中网络故障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CN109995565A (zh) * 2017-12-31 2019-07-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集团客户业务质量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493042A (zh) * 2019-08-16 2019-11-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故障诊断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01661C (zh) * 2004-03-03 2008-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光纤故障监测和定位系统及其方法
CN100388691C (zh) * 2004-03-19 2008-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定位故障的方法和系统
US9479248B2 (en) * 2012-12-17 2016-10-25 Ciena Corporation Fault localization using tandem connection monitors 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CN105071970B (zh) * 2015-08-27 2018-09-1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故障分析方法和系统以及网管设备
CN106789177B (zh) * 2016-11-30 2019-09-10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 一种网络故障处理的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3984A (zh) * 2006-06-13 200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业务故障监控方法
US20110280568A1 (en) * 2008-12-30 2011-11-17 Broadlight, Ltd. Techniques for detecting optical faults i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CN101707537A (zh) * 2009-11-18 2010-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故障链路定位方法、告警根因分析方法及设备、系统
CN103905114A (zh) * 2012-12-25 2014-07-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 光缆线路故障点定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065501A (zh) * 2013-03-22 2014-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管系统中网络故障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CN109995565A (zh) * 2017-12-31 2019-07-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集团客户业务质量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493042A (zh) * 2019-08-16 2019-11-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故障诊断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5976A (zh) * 2021-09-23 2021-12-24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针对互联网数据中心进行告警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3835976B (zh) * 2021-09-23 2024-03-29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针对互联网数据中心进行告警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098625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网络的故障定位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4167181A (zh) * 2021-12-03 2022-03-11 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 监测本地和异地线路故障溯源的方法及系统
CN114189428A (zh) * 2021-12-09 2022-03-1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盒式波分系统的故障根因分析方法、系统与电子设备
CN114173370A (zh) * 2021-12-30 2022-03-1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20994A (zh) * 2022-02-18 2022-05-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根因故障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5108B (zh) 2022-12-27
WO2021179643A1 (zh) 2021-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95108B (zh) 故障处理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US11038795B2 (en) Near-real-time and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US9729949B2 (en) Dynamic local decision control i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based environment
EP3072260B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a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information concentrator
US7609964B2 (en) Power level management in optical networks
CN109714230B (zh) 一种流量监控方法、装置和计算设备
US11424824B2 (en) OSNR spectrum estimation apparatus, OSNR spectrum estim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11010298B (zh) Pon网络故障监控方法及装置
WO2012065491A1 (zh) 复杂光网络保护倒换的方法及网管系统
US20220239370A1 (en) Proactive isola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 faults based on alarm indicators
Paolucci et al. Demonstration of gRPC telemetry for soft failure detection in elastic optical networks
US9590736B2 (en) Using floating transport card for best effort traffic
CN110913285A (zh) 一种路由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9962801B (zh) 通信质量异常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7948000B (zh) 一种主备通道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005440B (zh) 一种链路故障定位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595568B2 (en) Integration agent device for node including multi-layered equipment and fault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US11800262B2 (en) Service path switch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2804096B (zh) 一种基于共享链路风险组的资源优化方法与电子设备
CN108702330B (zh) 一种建立层间链路绑定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Paolucci et al. Hierarchical OAM infrastructure for proactive control of SDN-based elastic optical networks
EP2928090A1 (en) Optical network element, electric network element and signaling establishment method when electric relay is in electric network element
CN110932878A (zh) 一种分布式网络的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Sambo et al.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sliceable transponders
EP2640086B1 (en) Method and node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optical cross conn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