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4035A - 开关以及操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以及操作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94035A CN113394035A CN202110168404.1A CN202110168404A CN113394035A CN 113394035 A CN113394035 A CN 113394035A CN 202110168404 A CN202110168404 A CN 202110168404A CN 113394035 A CN113394035 A CN 1133940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switch
- terminal member
- contact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369 Bras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1 br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81 depres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0—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3—Mice or puck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以及操作装置,能够提高耐久性。组装到操作装置中的开关(2)具有自由端侧进行摆动的可动部件(26),可动部件(26)与第一端子部件(22)电连接,通过摆动,自由端侧与第二端子部件(23)电接触/分离。通过铆接加工,在第二端子部件(23)安装有由不同的部件形成的导电性的触点部件(27)。可动部件(26)通过摆动,与触点部件(27)接触/分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可动部件的开关、以及具有该开关的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向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输入的装置,具有微动开关等开关的鼠标等操作装置已经普及。特别在近年来,对于在称为电子竞技的计算机游戏中使用的鼠标,需要具有各种特性。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已经公开一种微动开关,该微动开关通过按压按钮,可动接触片转动,从而与常开触点端子的抵接部抵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68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微动开关每次受到按压,可动接触片都与端子碰撞,所以要求触点端子具有耐久性。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微动开关为了确保触点端子的耐久性,使触点端子的一部分弯曲而成为抵接部,由此来提高耐久性。
微动开关的规格及用途预计今后也会多样化,需要各种方式来提高耐久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相对于按压的耐久性的开关。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了上述开关的操作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所述的开关为如下的开关,即,具有由摆动支点支承、且自由端侧进行摆动的可动部件,所述可动部件与第一端子部件电连接,通过摆动,自由端侧与第二端子部件电接触/分离,由此使所述第一端子部件及所述第二端子部件之间电接触/分离,该开关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部件安装有由不同的部件形成的导电性的触点部件,所述可动部件通过摆动而与所述触点部件接触/分离。
另外,基于所述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部件形成为将与所述可动部件的摆动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作为法线方向的板状,所述触点部件在实施了在所述第二端子部件的法线方向上加压的铆接加工的状态下被安装。
另外,基于所述开关,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检测对象的检测部,通过所述可动部件进行摆动来使第一端子部件及第二端子部件之间电接触/分离,能够开/闭第一电路,并根据所述可动部件的动作,所述检测部检测检测对象的变化,由此能够开/闭第二电路。
另外,基于所述开关,其特征在于,具有可检测光的受光元件,通过所述可动部件进行摆动来使第一端子部件及第二端子部件之间电接触/分离,能够开/闭第一电路,并通过所述可动部件进行摆动来透过/遮挡所述受光元件所检测的光,能够开/闭第二电路。
另外,基于所述开关,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形成为板状的所述第二端子部件的两面之中的第一面侧配置的发光元件、以及在所述第二端子部件的作为第一面的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侧配置且能够检测从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受光元件,所述第二端子部件形成有从使所述第一面侧的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通向所述第二面侧的光路,所述可动部件具有将从所述发光元件发出且所述受光元件应该检测的光遮挡的遮挡片,通过所述可动部件进行摆动来使第一端子部件及第二端子部件之间电接触/分离,能够开/闭第一电路,并通过所述遮挡片随着所述可动部件的摆动来透过/遮挡光,能够开/闭第二电路。
另外,基于所述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及第二电路是不同的电路。
另外,基于所述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及第二电路是相同的电路。
此外,本申请所述的开关为如下的开关,即,具有接受来自外部的操作进行动作的可动部件,所述可动部件与第一端子部件电连接,通过进行动作,与第二端子部件电接触/分离,由此来使所述第一端子部件及所述第二端子部件之间电接触/分离,该开关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部件安装有由不同的部件形成的导电性的触点部件,所述可动部件通过进行动作,与所述触点部件接触/分离。
此外,本申请所述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接受来自外部的按押操作的按押操作部、以及传递有所述按押操作部接受到的按押操作作为来自外部的按压的所述开关,所述开关基于被传递的来自外部的按压而输出开/闭电路的信号。
本申请所述的开关以及操作装置将触点部件安装在第二端子部件,可动部件通过摆动等动作,与触点部件接触/分离。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开关以及操作装置中,与第一端子部件电连接的可动部件进行摆动等动作,与安装在第二端子部件的触点部件接触/分离。因为可动部件与触点部件接触/分离,所以具有能够提高耐久性等的良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操作装置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立体概要图。
图2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立体概要图。
图3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分解概要图。
图4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的剖面的一个例子的剖视概要图。
图5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的剖面的一个例子的剖视概要图。
图6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所具有的第一端子部件及第二端子部件以及触点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外观概要图。
图7是放大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所具有的可动部件的一部分及其周边的立体放大概要图。
图8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所具有的发光单元的一个例子的外观概要图。
图9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中触点部件的安装的一个例子的立体放大概要图。
图10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中触点部件的安装的一个例子的立体放大概要图。
图11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的剖面的一个例子的剖视概要图。
图12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的剖面的一个例子的剖视概要图。
图13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的剖面的一个例子的剖视概要图。
图14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的剖面的一个例子的剖视概要图。
图15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的一个例子的剖视概要图。
图16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的一个例子的剖视概要图。
图17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的一个例子的剖视概要图。
图18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的一个例子的剖视概要图。
图19是概念性地表示本申请所述的操作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块图。
图20是概念性地表示本申请所述的操作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应用例>
本申请所述的操作装置例如作为个人电脑(下面称为个人计算机)的操作用鼠标等操作装置来使用。另外,本申请所述的开关作为微动开关而组装在包括操作装置的各种电子设备等的装置中。下面,参照附图,针对在附图中例示的操作装置1及开关2进行说明。
<操作装置1>
首先,针对操作装置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操作装置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立体概要图。图1表示了将本申请所述的操作装置1应用在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操作所使用的鼠标中的例子。操作装置1具有:接受由使用者的手指按押的操作的鼠标按键等按押操作部10、以及接受由使用者的手指转动的操作的鼠标滚轮等转动操作部11。需要说明的是,转动操作部11构成为不只接受转动操作、也接受按押操作,也用作为按押操作部10。另外,在操作装置1连接有向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设备输出电子信号的信号线12。需要说明的是,操作装置1不限于使用了信号线12的有线通信,也可以利用无线通信等各种通信方法来输出电子信号。此外,在操作装置1的侧部形成有输出负载部13。输出负载部13具有:在操作装置1的侧面配置的半透明树脂板、以及在操作装置1内配置的未图示的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在输出负载部13中,通过LED在操作装置1内发光,树脂板发光。
在操作装置1的内部,除了输出负载部13以外,还在各按押操作部10及转动操作部11收纳有后面叙述的开关2,在相对于按押操作部10进行了按押操作的情况下,按押操作部10内部的部位按压对应的开关2。开关2将基于按压状况的信号从信号线12向外部的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输出。
即,本申请所述的操作装置1具有:接受来自外部的按押操作的按押操作部10、接受转动操作等操作的转动操作部11、以及输出负载部13,此外在内部具有开关2。而且,操作装置1将按押操作部10及/或转动操作部11接受到的按押操作作为来自外部的按压向开关2传递,将基于开关2的动作的信号向外部的电子设备输出。
<开关2的结构>
接着,针对本申请所述的开关2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2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立体概要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说明书中,针对开关2的方向,面向图2,将左近前侧作为前、右进深侧作为后、左进深侧作为左、右近前侧作为右、上方作为上、下方作为下来表示,是便于说明的方向,并非用于限定开关2的组装方向。如上所述,开关2作为微动开关,收纳在操作装置1等电子设备的内部,接受操作装置1的按押操作部10等部位所接受到的按押操作,来作为来自外部的按压。
开关2具有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的筐体20。筐体20由下部的基底20a及上部的盖体20b形成。在筐体20的上表面,在前视中从中央靠左的位置开设有按压部件21所插通的长方形状的插通孔200。在插通孔200中插通的按压部件21是接受来自筐体20外部的按压而在上方的第一位置至下方的第二位置的范围内上下移动的部件,按压部件21的上端从筐体20的上表面突出。
此外,从筐体20的下表面突出有:后面叙述的第一端子部件22(参照图3等)的一部分即第一端子220及后面叙述的第二端子部件23(参照图3等)的一部分即第二端子230、以及后面叙述的发光单元24(参照图3等)的一部分即第三端子对240及后面叙述的受光单元25(参照图3等)的一部分即第四端子对250。第一端子220从筐体20的下表面的左端侧突出。第二端子230从筐体20的下表面的中央附近突出。第三端子对240及第四端子对250从筐体20的下表面的右端侧,前后左右并列地突出。在筐体20的下表面的前方侧并列而突出的两个端子是第三端子对240,在后方侧并列而突出的两个端子是第四端子对250。
在这样形成的开关2中,操作装置1所接受到的来自外部的按押操作作为来自筐体20外部的按压,向按压部件21传递。按压部件21接受来自外部的按压,从上侧的第一位置向下侧的第二位置移动,当来自外部的按压解除时,从下侧的第二位置向上侧的第一位置移动。
接着,针对开关2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2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分解概要图。图4及图5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2的剖面的一个例子的剖视概要图。图4及图5从前方的视角表示了以包括图2所示的A-B线段在内的垂直面进行切割后的剖面。图4表示按压部件21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图5表示了从外部接受按押操作而使按压部件21向第二位置移动的状态。
在开关2的筐体20内能够确保收纳开/闭电子电路的各种部件的、作为收纳室201的空间。在收纳室201的上表面开设有从筐体20的外侧贯通的插通孔200,在插通孔200中插通有按压部件21。
针对在收纳室201内收纳的各种部件进行说明。在收纳室201内,除了所述的按压部件21、第一端子部件22、第二端子部件23、发光单元24以及受光单元25以外,还配设有可动部件26等各种部件。在收纳室201内的左下侧配设有在第一端子部件22的上部左端形成的第一卡止部221,在收纳室201内的中央下侧配设有在第一端子部件22的上部右端形成的第二卡止部222。在收纳室201的右下侧配设有第二端子部件23。在第二端子部件23的上部安装有触点部件27。在收纳室201的右下侧、且第二端子部件23的前方配设有发光单元24,在第二端子部件23的后方配设有受光单元25。可动部件26在收纳室201内左右延伸地进行配设,由第一端子部件22的第一卡止部221及第二卡止部222进行卡止。
此外针对第一端子部件22及第二端子部件23以及触点部件27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2所具有的第一端子部件22及第二端子部件23以及触点部件27的一个例子的外观概要图。图6是从开关2的前方的视角,只例示了在开关2内配设的第一端子部件22及第二端子部件23以及触点部件27的前视图。在图3至图6中例示的第一端子部件22及第二端子部件23以及触点部件27都由导电金属板形成,第一端子部件22与第二端子部件23及触点部件27在筐体20内分离而配设。
第一端子部件22利用由黄铜等导电金属板通过切削加工、切割加工等去除加工而切出的金属板来形成。形成为板状的第一端子部件22使法线方向为前后方向地竖立设置在筐体20的基底20a。第一端子部件22的下部作为从筐体20的下表面突出的第一端子220而形成,利用焊接等方法能够与操作装置1所具有的基板上的电子电路电连接。位于收纳室201内的第一端子部件22的上部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作为第一卡止部221而形成,右侧作为第二卡止部222而形成。第一卡止部221及第二卡止部222向前侧弯曲,以容易地卡止可动部件26。
第二端子部件23利用由黄铜等导电金属板通过切削加工、切割加工等去除加工而切出的金属板来形成。形成为板状的第二端子部件23使法线方向为前后方向地竖立设置在筐体20的基底20a。第二端子部件23在发光单元24的后方、且受光单元25的前方位置,与发光单元24及受光单元25分离而竖立设置。第二端子部件23的下部作为从筐体20的下表面突出的第二端子230而形成,利用焊接等方法能够与操作装置1所具有的基板上的电子电路电连接。在位于收纳室201内的第二端子部件23的上部形成有安装触点部件27的安装孔231。安装孔231是从切割加工时的断裂面即第二端子部件23的上端向下方延伸的切口,在第二端子部件23的法线方向上贯通。从第二端子部件23的法线方向的视角,安装孔231的形状为在上下重叠有两个长方形的形状,作为上侧的长方形的上部的孔的左右方向的内径狭窄,作为下侧的长方形的下部的孔的左右方向的内径扩大。在第二端子部件23中,安装孔231的下方为遮挡从发光单元24发出的光的遮光板232,在遮光板232开设有使从发光单元24发出的光透过的透光孔233。
在位于收纳室201内的第二端子部件23的上部安装有触点部件27。触点部件27由银等具有导电性且耐久性较高的金属形成。触点部件27利用铆接加工等加工方法,以嵌入的状态安装在第二端子部件23的安装孔231中。触点部件27的下部为在第二端子部件23的安装孔231中嵌合的嵌合部270,上部为从作为第二端子部件23的断裂面的上端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271。触点部件27的突出部271在按压部件21位于第二位置、且由按压部件21按压可动部件26的情况下,与可动部件26接触。另外,在按压部件21位于第一位置、且可动部件26由按压状态被释放的情况下,可动部件26与触点部件27的突出部271分离。
此外针对可动部件26进行说明。图7是放大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2所具有的可动部件26的一部分及其周边的立体放大概要图。在图7中,放大可动部件26的右端侧周边,与第二端子部件23、触点部件27等其它的部件一起进行了表示,并且为了容易地掌握位置关系,透视了一部分。在图3至图5及图7中例示的可动部件26是由铜板等导电金属薄板形成的挠性部件,在收纳室201内使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地进行配设。可动部件26的左端侧为卡止在第一卡止部221且用作为摆动支点260的固定端。可动部件26的右端侧作为自由端进行摆动,通过摆动与安装在第二端子部件23的触点部件27接触/分离。在可动部件26的右端侧的下表面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可动触点261,可动部件26在可动触点261与触点部件27抵接。另外,可动部件26的右端侧的前部为从端部向下方弯曲的大致长方形状的遮光片262。遮光片262使法线方向为前后方向地形成,开设有将从发光单元24发出的光透过的大致长方形状的透光窗263。遮光片262在与第二端子部件23及发光单元24分离的状态下,位于第二端子部件23的前方、且发光单元24的后方的位置,以进入第二端子部件23及发光单元24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在可动部件26形成有中央附近被冲压且弯曲为圆弧状的、用作为复位弹簧的施力部264,施力部264的前端卡止在收纳室201内的中央附近形成的第二卡止部222。施力部264产生与按压部件21的按压对抗的反作用力。
此外针对发光单元24及受光单元25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2所具有的发光单元24的一个例子的外观概要图。在图3、图4及图8中例示的发光单元24发光,受光单元25接受从发光单元24发出的光。发光单元24利用LED等发光元件241构成。发光单元24的发光元件241成型在树脂制单元筐体242内,第三端子对240从单元筐体242突出。在单元筐体242的内部配置有大致线状的两个引线框架243。引线框架243的一端从单元筐体242的内部向外部突出,成为第三端子对240。引线框架243的另一端侧位于单元筐体242内,载置有发光元件241,由金属丝244进行接合。发光元件241、引线框架243及金属丝244在单元筐体242内形成的凹部的底部进行配置。在单元筐体242内形成的凹部中,在制造过程中填充有光的透过率较高的环氧树脂等树脂,发光元件241等部件在从外部可见的状态下成型在单元筐体242内。因为受光单元25的外观与发光单元24大致相同,所以转用图8进行说明。受光单元25作为检测接受的光的检测部,利用PD(Photo Diode:光电二极管)、PT(PhotoTransistor:光电晶体管)等受光元件251来构成。因为受光单元25的结构与发光单元24的结构实际上相同,所以可以参照发光单元24的说明,省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发光单元24的结构而说明的发光元件241及第三端子对240在理解受光单元25时,可解读为受光元件251及第四端子对250。
在开关2的筐体20内,发光单元24及受光单元25为了使受光单元25的受光元件251接受从发光单元24的发光元件241发出的光,使发光元件241与受光元件251在相对的位置对置地进行配设。通过第三端子对240而向发光单元24通电,由此而使发光单元24的发光元件241发光。受光单元25的受光元件251在检测到光的情况下通电状况发生改变,所以将基于因受光而产生的通电状况的变化的接通信号从第四端子对250输出。
针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开关2的组装工序中触点部件27的安装进行说明。图9及图10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2中触点部件27的安装的一个例子的立体放大概要图。在第二端子部件23安装前的触点部件27形成为下部的嵌合部270剖视为大致圆形状的偏平的圆柱状。嵌合部270的高度及直径基于第二端子部件23的安装孔231的下部的孔的内径进行设计。如图9的例示,触点部件27从作为法线方向的前方或者后方,嵌入第二端子部件23的安装孔231中。然后,相对于在第二端子部件23的安装孔231中嵌入的触点部件27的嵌合部270,通过从成为法线方向的前方及后方进行加压的铆接加工,铆压嵌合部270,直至触点部件27的嵌合部270的加压方向的宽度与第二端子部件23的法线方向的厚度大致相同。通过上述的铆接加工,触点部件27安装在第二端子部件23。作为将触点部件27安装在第二端子部件23的方法,通过采用铆接加工,在筐体20内狭窄的作业空间也能够进行安装作业。
针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开关2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1至图14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2的剖面的一个例子的剖视概要图。图11及图13从前方的视角,表示了以包括图2所示的A-B线段在内的垂直面进行切割后的剖面。图12及图14从前方的视角,表示了以包括图2所示的C-D线段在内的垂直面进行切割后的剖面。图11及图12表示了按压部件21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图13及图14表示了从外部接受按押操作而使按压部件21向第二位置移动的状态。
开关2的按压部件21接受来自外部的按压,向下方移动,按押可动部件26。可动部件26在被按压部件21按压的开始阶段,由施力部264向上方施力。如图13及图14的例示,当按压部件21的按压超过规定的阶段时,施力部264反转地弯曲,可动部件26的自由端即右端侧向下方下降。即,通过按押可动部件26,可动部件26的自由端、且形成了可动触点261及遮光片262的右端侧下降。由于可动部件26的右端侧下降,可动触点261与在第二端子部件23的上部安装的触点部件27的突出部271接触。由于可动部件26的可动触点261与触点部件27的突出部271接触,第一端子部件22的第一端子220至第二端子部件23的第二端子230成为导通状态。由于第一端子220及第二端子230之间导通,能够闭合开关2的外部的第一电路,输出接通信号。
由于可动部件26的遮光片262下降,从发光单元24的发光元件241通向受光单元25的受光元件251的光路通过在遮光片262开设的透光窗263。因此,从发光单元24的发光元件241发出的光通过在第二端子部件23的遮光板232开设的透光孔233,进而通过在可动部件26的遮光片262开设的透光窗263,到达受光单元25的受光元件251。由于受光元件251接受来自发光元件241的光,开关2的外部的第二电路处于闭合的接通状态,从而能够输出接通信号。
由于可动部件26的右端侧下降,可动部件26的可动触点261与在第二端子部件23安装的触点部件27的突出部271接触。由于金属制的可动部件26的可动触点261与金属制的触点部件27的突出部271碰撞,产生金属敲击声。使用者将因可动部件26与触点部件27碰撞而产生的金属敲击声识别为点击声。另外,使用者将可动部件26与触点部件27碰撞的感觉识别为点击感。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适当设计形成可动部件26及触点部件27的材料及形状,能够控制可动部件26与触点部件27碰撞时产生的声音及碰撞的感觉,也能够调整点击声及点击感。例如,通过利用难以产生点击声的材料及形状,能够在点击时实现静音。
如图11及图12的例示,当按压部件21的按压解除时,由于施力部264的反作用力,可动部件26被施力向上侧,曾经反转的施力部264也恢复为原始的形状。由于可动部件26被施力向上侧,按压部件21向上方移动。通过由施力部264对可动部件26向上侧施力,位于可动部件26的右端侧的可动触点261及遮光片262上升。由于可动部件26的右端侧上升,可动触点261与触点部件27分离。由于可动部件26与触点部件27分离,使第一端子部件22及第二端子部件23之间为绝缘状态。由于第一端子部件22及第二端子部件23间绝缘,第一电路开放。由于可动部件26的遮光片262上升,从发光单元24的发光元件241发出的光被遮光片262遮挡,第二电路处于开放的断开状态。
接着,针对由本申请所述的开关2形成的电路的开/闭进行说明。图15及图16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2的一个例子的剖视概要图。图15及图16从前方的视角,表示了以包括图2所示的A-B线段在内的垂直面进行切割后的剖面。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5及图16中,由虚线表示了被筐体20遮住的第一端子部件22及第二端子部件23的外形。另外,在图16中,为了能够掌握可动触点261及触点部件27的关系而透视了可动部件26的遮光片262。图15表示了按压部件21未受到来自外部的按压、位于上方的第一位置的状态,图16表示了按压部件21受到来自外部的按压而下降、位于下方的第二位置的状态。通过从未受到按压的图15所例示的状态过渡到受到按压的图16所例示的状态,可动部件26的右端侧下降,可动部件26与触点部件27接触。由于可动部件26与触点部件27接触,第一端子部件22至第二端子部件23成为导通状态。由于第一端子部件22的第一端子220及第二端子部件23的第二端子230之间导通,如图16中实线箭头所示,流动有电流,第一电路闭合而成为接通状态。通过来自外部的按压解除、返回至图15中例示的状态,曾经流动的电流被切断,第一电路开放而成为断开状态。
图17及图18是表示本申请所述的开关2的一个例子的剖视概要图。图17及图18从右方的视角,表示了以包括图2所示的E-F线段在内的垂直面进行切割后的剖面。图17表示了按压部件21未受到来自外部的按压、位于上方的第一位置的状态,图18表示了按压部件21受到来自外部的按压而下降、位于下方的第二位置的状态。通过从未受到按压的图17所例示的状态过渡到受到按压的图18所例示的状态,可动部件26的右端侧下降,使从发光单元24的发光元件241通向受光单元25的受光元件251的光路通过在遮光片262开设的透光窗263。因此,如图18中实线箭头所示,从发光单元24的发光元件241发出的光通过在第二端子部件23的遮光板232开设的透光孔233,进而通过在可动部件26的遮光片262开设的透光窗263,到达受光单元25的受光元件251。由于受光元件251接受来自发光元件241的光,第二电路成为闭合的接通状态。通过解除来自外部的按压、且返回至图17所例示的状态,发光元件241及受光元件251之间的光路被切断,第二电路开放而成为断开状态。如利用图15至图18进行的说明,本申请所述的开关2基于可动部件26的动作,开/闭第一电路及第二电路,所以能够使第一电路及第二电路的开/闭时间同步。
<操作装置1的实装例>
接着,针对搭载有本申请所述的开关2的操作装置1的实装例进行说明。图19是概念性地表示本申请所述的操作装置1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块图。开关2具有:利用了第一端子部件22、第二端子部件23等部件的有触点机构28、以及利用了发光单元24、受光单元25等部件的无触点机构29。有触点机构28通过可动部件26的摆动,开/闭第一电路即信号控制部14的电路,向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设备输出电子信号。无触点机构29通过可动部件26的摆动,开/闭第二电路即负载控制部15的电路,使输出负载部13的LED发光。图19所例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是使第一电路及第二电路为不同的电路而构成的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按押操作装置1的按押操作部10,向外部的设备输出信号,并且使输出负载部13的LED发光。由此,在操作装置1操作时,能够产生输出负载部13的LED发光这样的效果,所以能够提高扩展操作装置1及开关2的功能等的特性。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输出负载部13,不限于发光的LED,也可以应用输出音频的扬声器、进行振动的振动器等各种电力负载。另外,可以适当设计由有触点机构28开/闭负载控制部15的电路、由无触点机构29开/闭信号控制部14的电路等。
图20是概念性地表示本申请所述的操作装置1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块图。第二实施方式是使第一电路与第二电路为相同的电路而构成的例子。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信号控制部14作为由有触点机构28开/闭的第一电路以及由无触点机构29开/闭的第二电路来使用。通过使第一电路及第二电路为相同的电路,能够由有触点机构28及无触点机构29双方开/闭信号控制部14,所以,即使有触点机构28及无触点机构29的一方出现问题,也可以由另一方来补充。因此,能够提高操作装置1及开关2的提高可靠性等的特性。
本申请所述的操作装置1的实施方式与利用图19及图20而说明的实装例无关,可以展开为各种方式。例如,利用作为无触点机构29而例示的光学元件来开/闭电路的机构需要向光学元件连续或者间歇地通电,会出现待机电力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将有触点机构28应用在开/闭向光学元件通电的电路的机构中,能够抑制待机电力。具体而言,在开关2中,可以展开为如下的方式,即,在待机时,成为切断向无触点机构29通电的断开状态。然后,在有触点机构28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在成为接通状态期间或者在自接通状态起经过一定期间之前,向无触点机构29通电,成为接通状态,使无触点机构29工作。通电而成为接通状态的无触点机构29能够随着相对于操作装置1的按押操作部10的操作进行电路的开/闭。需要说明的是,由有触点机构28对光学元件的通电控制不限于随着相对于按押操作部10的操作对无触点机构28的通电控制,也可以展开为在操作装置1的位置检测(鼠标光标的位置操作)中应用的对光学元件的通电控制。这样,本申请所述的操作装置1及开关2能够提高抑制待机电力等的各种特性。
如上所述,本申请所述的操作装置1及开关2通过在可动部件26所接触/分离的第二端子部件23安装触点部件27,具有能够防止随着可动部件26的抵接而使第二端子部件23磨损、提高耐久性等的良好的效果。特别是通过铆接加工在形成为板状的第二端子部件23安装触点部件27,由此,即使在筐体20内的收纳室201狭窄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提高耐久性。因此,即使在展开为在筐体内不但收纳有触点机构28、也收纳有无触点机构29的方式的情况下,也具有能够应对随着无触点机构29的收纳而使收纳室201内狭小等的良好的效果。
此外,本申请所述的操作装置1及开关2具有:利用了第一端子部件22、第二端子部件23等部件的有触点机构28、以及利用了发光单元24、受光单元25等部件的无触点机构29。由此,具有能够扩展功能、提高可靠性、抑制待机电力等提高各种特性等的良好的效果。
本发明不限于如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展开为其它的各种方式。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只是单纯的例示,并非限定性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由权利要求范围来说明,不局限于本说明书。此外,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等同范围内的变形及变更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无触点机构29,表示了由利用发光的发光元件241、以及检测作为检测对象的光的作为检测部的受光元件251的光学机构来构成的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不具有触点的各种机构。例如,可以应用在利用产生磁场的磁铁、以及检测作为检测对象的磁场的作为检测部的霍尔元件来构成无触点机构28等的各种方式中。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具有有触点机构28与无触点机构29的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展开为在只具有有触点机构28的方式中应用等的各种方式中。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发光单元24及受光单元25收纳在筐体20内的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即,能够展开为如下的结构等各种方式,即,该结构为,通过表面实装等方法将发光单元24及受光单元25安装在操作装置1内的基板上,为了覆盖在基板安装的发光单元24及受光单元25而盖上开关2的筐体20。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可动部件26应用在进行摆动动作的鼠标中的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在操作装置1即键盘配置的键开关等开关2中。在该情况下,构成为,开关2所具有的可动部件26进行接受按压操作而下降的动作,通过下降,与利用铆接加工等方法在第二端子部件23安装的触点部件27抵接。即,本申请所述的开关2为如下的开关,即,具有接受来自外部的操作而进行动作的可动部件26,可动部件26与第一端子部件22电连接,通过进行动作,与第二端子部件23电接触/分离,由此使第一端子部件22及第二端子部件23之间电接触/分离,能够作为第二端子部件23安装有由不同的部件形成的导电性的触点部件27、可动部件26通过进行动作而与触点部件27接触/分离的各种开关2而加以应用。
附图标记说明
1操作装置;13输出负载部;14信号控制部;15负载控制部;2开关;20筐体;21按压部件;22第一端子部件;23第二端子部件;231安装孔;232遮光板;233透光孔;24发光单元;240第三端子对;241发光元件;25受光单元;250第四端子对;251受光元件(检测部);26可动部件;262遮光片;263透光窗;27触点部件;28有触点机构;29无触点机构。
Claims (13)
1.一种开关,具有由摆动支点支承、且自由端侧进行摆动的可动部件,所述可动部件与第一端子部件电连接,通过进行摆动,自由端侧与第二端子部件电接触/分离,由此而使所述第一端子部件及所述第二端子部件之间电接触/分离,该开关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子部件安装有由不同的部件形成的导电性的触点部件,
所述可动部件通过摆动而与所述触点部件接触/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子部件形成为将与所述可动部件的摆动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作为法线方向的板状,
所述触点部件在实施了在所述第二端子部件的法线方向上加压的铆接加工的状态下被安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具有检测检测对象的检测部,
所述可动部件摆动而使第一端子部件及第二端子部件之间电接触/分离,由此能够开/闭第一电路,
根据所述可动部件的动作,所述检测部检测检测对象的变化,由此能够开/闭第二电路。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具有可检测光的受光元件,
所述可动部件摆动而使第一端子部件及第二端子部件之间电接触/分离,由此能够开/闭第一电路,
所述可动部件摆动而透过/遮挡所述受光元件所检测的光,由此能够开/闭第二电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光元件,其在形成为板状的所述第二端子部件的两面之中的第一面侧进行配置;
受光元件,其在所述第二端子部件的成为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侧进行配置,可检测从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
所述第二端子部件形成有使从所述第一面侧的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通向所述第二面侧的光路,
所述可动部件具有将从所述发光元件发出且所述受光元件应该检测的光遮挡的遮挡片,
所述可动部件摆动而使第一端子部件及第二端子部件之间电接触/分离,由此能够开/闭第一电路,
所述遮挡片随着所述可动部件的摆动来透过/遮挡光,由此能够开/闭第二电路。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及第二电路是不同的电路。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及第二电路是不同的电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及第二电路是不同的电路。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及第二电路是相同的电路。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及第二电路是相同的电路。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及第二电路是相同的电路。
12.一种开关,具有接受来自外部的操作而进行动作的可动部件,所述可动部件与第一端子部件电连接,通过进行动作,与第二端子部件电接触/分离,由此而使所述第一端子部件及所述第二端子部件之间电接触/分离,该开关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子部件安装有由不同的部件形成的导电性的触点部件,
所述可动部件通过进行动作而与所述触点部件接触/分离。
13.一种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按押操作部,其接受来自外部的按押操作;
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传递有所述按押操作部所接受到的按押操作作为来自外部的按压;
所述开关基于被传递的来自外部的按压而输出开/闭电路的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44090A JP7439584B2 (ja) | 2020-03-13 | 2020-03-13 | スイッチ及び操作装置 |
JP2020-044090 | 2020-03-13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94035A true CN113394035A (zh) | 2021-09-14 |
Family
ID=77617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68404.1A Pending CN113394035A (zh) | 2020-03-13 | 2021-02-07 | 开关以及操作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439584B2 (zh) |
CN (1) | CN113394035A (zh) |
TW (1) | TWI777401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16482A (zh) * | 2004-07-01 | 2006-01-04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按钮开关 |
JP2011197176A (ja) * | 2010-03-18 | 2011-10-06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電子鍵盤楽器 |
WO2015104764A1 (ja) * | 2014-01-08 | 2015-07-16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入力装置とその入力装置の入力方法 |
WO2019176680A1 (ja) * | 2018-03-14 | 2019-09-19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マイクロスイッチ、操作装置及びマイクロスイッチの製造方法 |
CN110268496A (zh) * | 2017-03-13 | 2019-09-20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开关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138072A (en) * | 1977-05-06 | 1978-12-02 |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 Method of making switch |
JPS54111778U (zh) * | 1978-01-25 | 1979-08-06 | ||
JPS5836444B2 (ja) * | 1978-05-09 | 1983-08-09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2線式無接点マイクロスイッチ |
JP2528083Y2 (ja) * | 1989-03-31 | 1997-03-05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スイッチ装置 |
WO1998045865A1 (de) * | 1997-04-09 | 1998-10-15 | Marquardt Gmbh | Elektrischer schalter |
JPH11194891A (ja) * | 1998-01-06 | 1999-07-21 | Poseidon Technical Systems:Kk | マウス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
JP2007042359A (ja) * | 2005-08-02 | 2007-02-15 | Hst Kk | 押釦型スイッチ |
TWI356430B (en) * | 2008-01-10 | 2012-01-11 | Primax Electronics Ltd | Micro switch |
CN101776959B (zh) * | 2009-01-12 | 2012-03-07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静音鼠标 |
JP2010192410A (ja) | 2009-02-20 | 2010-09-02 | Nikon Corp | ボタン型スイッチ、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装置 |
JP5564095B2 (ja) * | 2012-11-22 | 2014-07-30 | 三和電子株式会社 | 照光式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装置 |
CN206975617U (zh) * | 2017-07-21 | 2018-02-06 | 珠海市智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单体微动开关及鼠标 |
-
2020
- 2020-03-13 JP JP2020044090A patent/JP7439584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2-02 TW TW110103885A patent/TWI777401B/zh active
- 2021-02-07 CN CN202110168404.1A patent/CN11339403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16482A (zh) * | 2004-07-01 | 2006-01-04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按钮开关 |
JP2011197176A (ja) * | 2010-03-18 | 2011-10-06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電子鍵盤楽器 |
WO2015104764A1 (ja) * | 2014-01-08 | 2015-07-16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入力装置とその入力装置の入力方法 |
CN110268496A (zh) * | 2017-03-13 | 2019-09-20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开关 |
WO2019176680A1 (ja) * | 2018-03-14 | 2019-09-19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マイクロスイッチ、操作装置及びマイクロスイッチの製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439584B2 (ja) | 2024-02-28 |
TWI777401B (zh) | 2022-09-11 |
JP2021144904A (ja) | 2021-09-24 |
TW202134818A (zh) | 2021-09-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862697B2 (ja) | スイッチ装置 | |
US11289282B2 (en) | Switch and operation device having a flexible swinging member | |
US11469059B2 (en) | Switch and operation device | |
CN113394035A (zh) | 开关以及操作装置 | |
JP7047787B2 (ja) | スイッチ及び操作装置 | |
JP2010212172A (ja) |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 |
TWI772981B (zh) | 開關、開關組件及操作裝置 | |
TWI815060B (zh) | 開關、光學單元及操作裝置 | |
CN113130241A (zh) | 开关、开关组件以及操作装置 | |
KR101197285B1 (ko) | 사이드 스위치 모듈 | |
TWI795771B (zh) | 開關及操作裝置 | |
TWI816069B (zh) | 開關的製造方法、光學單元的製造方法 | |
TWI703599B (zh) | 開關以及操作裝置 | |
JP7516874B2 (ja) | スイッチ、スイッチアッセンブリ及びキー入力装置 | |
CN111699537A (zh) | 微动开关及操作装置 | |
JP2010020911A (ja) | 押釦スイッチの取付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