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1132A - 接地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地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91132A CN113391132A CN202110262669.8A CN202110262669A CN113391132A CN 113391132 A CN113391132 A CN 113391132A CN 202110262669 A CN202110262669 A CN 202110262669A CN 113391132 A CN113391132 A CN 1133911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pacitor
- discharge
- switch
- resistor
- gr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5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101100497948 Caenorhabditis elegans cyn-1 gene Protein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101100489713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GND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00489717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GND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60L3/0069—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relating to the isolation, e.g. ground fault or leak current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20—Measuring earth resistance; Measuring contact resistance, e.g. of earth connections, e.g. plates
- G01R27/205—Measuring contact resistance of connections, e.g. of earth connec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4—Cutting off the power supply under fault condi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025—Measuring very high resistances, e.g. isolation resistances, i.e. megohm-mete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52—Testing for short-circuits, leakage current or ground faul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64—Testing of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减少从Y电容器向飞跨电容器流入的电荷。与高电压电池(BAT)以及正极侧Y电容器(GYp(例如CYp1))连接的接地检测装置(10)具备:检测用电容器(C1),其作为飞跨电容器运行;第一开关和第一电阻器(R1),其连接高电压电池(BAT)的正极侧和检测用电容器(C1);以及放电电路(CD),其具备放电用电容器(C2),一端与高电压电池(BAT)的正极侧连接,并且另一端与高电压电池(BAT)的负极侧连接。放电电路(CD)具备将放电用电容器(C2)的一端与正极侧Y电容器(CYp)连接的第五开关(S5)、将放电用电容器(C2)的另一端与接地串联连接的第二放电用电阻器(R12)以及第八开关(S8)。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飞跨电容器的接地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备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并通过发动机的动力行驶的诸如电动车辆、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等车辆中,设置有向发动机供电的电池。这样的驱动用的电池关联的电源电路一般构成为处理50[V]以上的高电压的高电压电路。为了确保安全性,包含这样的电池的高电压电路具有与成为接地的基准电位点的车身电绝缘的非接地结构。在搭载有非接地的高电压电池的车辆中,设置有接地检测装置,该接地检测装置监视设置有高电压电池的系统的绝缘状态(具体而言,从高电压电池至发动机的主电源系统与车身的绝缘状态)。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与高电压电池连接的接地检测装置,该接地检测装置使用称为飞跨电容器(flying capacitor)的电容器。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被称为所谓的Y电容器(线路/旁路电容器)的电容器与高电压电池并联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066402号公报
在将并联连接的高电压电池和Y电容器连接到使用了飞跨电容器的接地检测装置的情况下,在测量绝缘电阻以检测接地时,蓄积在Y电容器中的电荷可能会流入到飞跨电容器。从提高接地的检测精度的观点出发,期望尽可能地减少从Y电容器向飞跨电容器流入的电荷,在这一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从Y电容器向飞跨电容器流入的电荷的接地检测装置。
第一发明为一种接地检测装置,其与高电压电池连接,并检测设置有所述高电压电池的系统的绝缘电阻的下降,具备:
检测用电容器,其作为飞跨电容器运行;
控制部,其用于测量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电压;
第一开关及第一电阻器,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一电阻器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与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一端串联连接;
第二开关及第二电阻器,所述第二开关及所述第二电阻器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与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另一端串联连接;
第三开关,其将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一端与接地连接;
第四开关,其将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以及
放电电路,其至少具备放电用电容器,该放电电路的一端与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连接;
其中,
所述接地检测装置连接于以下部件:
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与接地连接的正极侧终端电阻;
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与接地连接的负极侧终端电阻;
与所述正极侧终端电阻并联连接并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接地的正极侧Y电容器;和
与所述负极侧终端电阻并联连接并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接地的负极侧Y电容器,
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一端连接于比所述第一电阻器靠所述正极侧Y电容器侧的位置,
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另一端连接于比所述第二电阻器靠所述负极侧Y电容器侧的位置,
所述放电电路还具备:
第五开关,其设置在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放电用电容器的一端和所述正极侧Y电容器;
第六开关,其设置在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放电用电容器的另一端和所述负极侧Y电容器;
第一放电用电阻器和第七开关,所述第一放电用电阻器和所述第七开关将所述放电用电容器的一端与接地串联连接;以及
第二放电用电阻器和第八开关,所述第二放电用电阻器和所述第八开关将所述放电用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串联连接。
第二发明为一种接地检测装置,其与高电压电池连接,并检测设置有所述高电压电池的系统的绝缘电阻的下降,具备:
检测用电容器,其作为飞跨电容器运行;
控制部,其用于测量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电压;
第一开关及第一电阻器,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一电阻器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与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一端串联连接;
第二开关及第二电阻器,所述第二开关及所述第二电阻器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与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另一端串联连接;
第三开关,其将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一端与接地连接;
第四开关,其将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以及
放电电路,其至少具备第一放电用电容器及第二放电用电容器,所述第一放电用电容器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且所述第二放电用电容器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
其中,
所述接地检测装置连接于以下部件:
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与接地连接的正极侧终端电阻;
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与接地连接的负极侧终端电阻;
与所述正极侧终端电阻并联连接并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与接地连接的正极侧Y电容器;和
与所述负极侧终端电阻并联连接并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与接地连接的负极侧Y电容器,
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一端连接于比所述第一电阻器靠所述正极侧Y电容器侧的位置,
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另一端连接于比所述第二电阻器靠所述负极侧Y电容器侧的位置,
所述放电电路还具备:
第五开关,其设置在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电用电容器的一端和所述正极侧Y电容器;
第六开关,其设置在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放电用电容器的一端和所述负极侧Y电容器;
第七开关,其连接所述第一放电用电容器的一端与接地;
第八开关,其连接所述第二放电用电容器的一端和接地;以及
第一电路,其将所述第一放电用电容器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放电用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
所述第一电路具备第一放电用电阻器。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从Y电容器向飞跨电容器流入的电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接地检测装置的车辆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接地检测装置所具备的控制装置所进行的接地检测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在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的接地检测装置中流动的电流的路径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的接地检测装置中的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用电容器以及检测用电容器各自的充电电压随时间而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在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的接地检测装置中流动的电流的路径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的接地检测装置中的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用电容器以及检测用电容器各自的充电电压随时间而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在整体电压测量状态的接地检测装置中流动的电流的路径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整体电压测量状态的接地检测装置中的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用电容器以及检测用电容器各自的充电电压随时间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在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的接地检测装置中流动的电流的路径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的接地检测装置中的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用电容器以及检测用电容器各自的充电电压随时间而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在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的接地检测装置中流动的电流的路径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的接地检测装置中的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用电容器以及检测用电容器各自的充电电压随时间而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接地检测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接地检测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接地检测装置的第三变形例的图。
-符号说明-
10 接地检测装置
11 控制装置
BAT 高电压电池
C1 检测用电容器
C2 放电用电容器
C2a 第一放电用电容器
C2b 第二放电用电容器
CD 放电电路
CYp 正极侧Y电容器
CYn 负极侧Y电容器
R1 第一电阻器
R2 第二电阻器
R11 第一放电用电阻器
R12 第二放电用电阻器
Risn 负极侧终端电阻
Risp 正极侧终端电阻
S1 第一开关
S2 第二开关
S3 第三开关
S4 第四开关
S5 第五开关
S6 第六开关
S7 第七开关
S8 第八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接地检测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车辆]
首先,参照图1,对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接地检测装置的车辆进行说明。在图1中,车辆1是电动车辆(Electrical Vehicle)或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Plug-inHybridElectrical Vehicle)。即,车辆1具备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未图示)和高电压电池BAT,构成为能够通过发动机输出与从高电压电池BAT供给的电力相应的动力来行驶。高电压电池BAT例如是能够输出50[V]以上的高电压的电池,并通过串联连接诸如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的多个二次电池来构成。
另外,如图1所示,车辆1能够与输出电源21(例如商用电源)的电力的充电器20连接。具体地,车辆1具备能够与充电器20连接的连接器(未图示)。而且,车辆1构成为能够通过从经由该连接器连接的充电器20接收的电力对高电压电池BAT进行充电。充电器20例如设置于在所谓的充电站等能够实施对车辆1的充电作业的设施。
在车辆1中,高电压电池BAT的正极端子与正极侧电源线Lp连接,高电压电池BAT的负极端子与负极侧电源线Ln连接。另外,高电压电池BAT的正极侧(即正极侧电源线Lp)经由正极侧终端电阻Risp也与接地GND1连接,高电压电池BAT的负极侧(即负极侧电源线Ln)经由负极侧终端电阻Risn也与接地GND1连接。接地GND1例如是车体。
换言之,正极侧终端电阻Risp连接高电压电池BAT的正极侧和接地GND1,负极侧终端电阻Risn连接高电压电池BAT的负极侧和接地GND1。正极侧终端电阻Risp是高电压电池BAT的正极侧与接地GND1之间的绝缘电阻,负极侧终端电阻Risn是高电压电池BAT的负极侧与接地GND1之间的绝缘电阻。假设正极侧终端电阻Risp和负极侧终端电阻Risn的电阻值足够大于通过控制装置11确定为接地的规定的绝缘电阻值。
另外,在车辆1中,为了在设置有高电压电池BAT的系统(具体而言,从高电压电池BAT到作为车辆1的驱动源的发动机的主电源系统)中消除高频噪声并使稳定运行,设置有车辆正极侧Y电容器CY1p和车辆负极侧Y电容器CY1n。车辆正极侧Y电容器CY1p和车辆负极侧Y电容器CY1n是被称为所谓的Y电容器(线路/旁路电容器)的电容器。
车辆正极侧Y电容器CY1p与正极侧终端电阻Risp并联连接,将高电压电池BAT的正极侧(即正极侧电源线Lp)与接地GND2连接。车辆负极侧Y电容器CY1n与负极侧终端电阻Risn并联连接,连接高电压电池BAT的负极侧(即负极侧电源线Ln)和接地GND2。接地GND2例如是车体。另外,接地GND2也可以与接地GND1共用。
此外,与车辆1同样地,在充电器20也设置有Y电容器。具体地,充电器20中设置有充电器正极侧Y电容器CY2p和充电器负极侧Y电容器CY2n。充电器正极侧Y电容器CY2p将电源21的正极侧与接地GND3连接。充电器负极侧Y电容器CY2n将电源21的负极侧与接地GND3连接。接地GND3是与充电器20相对设置的接地。
如图1所示,在车辆1与充电器20连接的情况下,充电器正极侧Y电容器CY2p与车辆正极侧Y电容器CY1p并联连接,充电器负极侧Y电容器CY2n与车辆负极侧Y电容器CY1n并联连接。
以下,有时将设置在高电压电池BAT的正极侧(即正极侧电源线Lp)的Y电容器称为正极侧Y电容器CYp。具体地,在车辆1未与充电器20连接的情况下,正极侧Y电容器CYp是车辆正极侧Y电容器CY1p。另一方面,在车辆1与充电器20连接的情况下,正极侧Y电容器CYp是并联连接的车辆正极侧Y电容器CY1p和充电器正极侧Y电容器CY2p。
另外,以下,有时将设置在高电压电池BAT的负极侧(即负极电源线Ln)的Y电容器称为负极侧Y电容器CYn。具体地,在车辆1未与充电器20连接的情况下,负极侧Y电容器CYn是车辆负极侧Y电容器CY1n。另一方面,在车辆1与充电器20连接的情况下,负极侧Y电容器CYn是并联连接的车辆负极侧Y电容器CY1n和充电器负极侧Y电容器CY2n。
[接地检测装置]
如图1所示,车辆1还具备检测设置有高电压电池BAT的系统与车身的接地(绝缘状态)的接地检测装置10。接地检测装置10是本发明的接地检测装置的一个例子,与正极侧终端电阻Risp、负极侧终端电阻Risn、正极侧Y电容器CYp以及负极侧Y电容器CYn连接。
另外,接地检测装置10具备作为飞跨电容器运行的检测用电容器C1。作为检测用电容器C1,使用比上述各Y电容器的静电电容小的电容器。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电容器的静电电容的大小关系为检测用电容器C1<车辆正极侧Y电容器CY1p=车辆负极侧Y电容器CY1n<充电器正极侧Y电容器CY2p=充电器负极侧Y电容器CY2n。例如,车辆正极侧Y电容器CY1p和车辆负极侧Y电容器CY1n的静电电容为检测用电容器C1的静电电容的约数倍,充电器正极侧Y电容器CY2p和充电器负极侧Y电容器CY2n的静电电容为检测用电容器C1的静电电容的约数十倍。
另外,接地检测装置10为了控制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放电,在检测用电容器C1的周边具备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以及第四开关S4这四个开关。而且,接地检测装置10具备用于对与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相当的测量用的电压(即,后述的测量用电容器Ca的充电电压)进行采样的测量用开关Sa。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以及测量用开关Sa例如是光MOSFET等绝缘型的开关元件。
具体地,在接地检测装置10中,第一开关S1的一端与高电压电池BAT的正极侧(即正极侧电源线Lp)连接。第一开关S1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侧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侧与具有规定的电阻值的第一电阻器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器R1的另一端与检测用电容器C1的一端(例如正极端)连接。即,第一开关S1和第一电阻器R1将高电压电池BAT的正极侧和检测用电容器C1的一端串联连接。
另外,在接地检测装置10中,第二开关S2的一端与高电压电池BAT的负极侧(即负极电源线Ln)连接。第二开关S2的另一端与具有规定的电阻值的第二电阻器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器R2的另一端与检测用电容器C1的另一端(例如负端)连接。即,第二开关S2及第二电阻器R2将高电压电池BAT的负极侧与检测用电容器C1的另一端串联连接。
另外,在接地检测装置10中,第三开关S3的一端与具有规定的电阻值的第三电阻器R3的一端及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侧连接。第三开关S3的另一端经由具有规定的电阻值的第五电阻器R5与接地GND4连接。即,第三开关S3、第三电阻器R3及第五电阻器R5将检测用电容器C1的一端与接地GND4连接。接地GND4例如是车体。另外,接地GND4也可以与接地GND1、接地GND2共用。
另外,第三开关S3的另一端也与测量用开关Sa的一端连接。测量用开关Sa的另一端与测量用电容器Ca的一端以及控制装置11的输入端子(例如模拟输入端子)连接。测量用电容器Ca的另一端与接地GND5连接。接地GND5例如是车体。另外,接地GND5也可以与接地GND1、接地GND2、接地GND4共用。
例如,在测量用开关Sa接通时,表示测量用电容器Ca的充电电压的信号(例如,模拟信号)从与测量用电容器Ca的一端连接的控制装置11的输入端子输入到控制装置11,控制装置11能够基于该信号取得测量用电容器Ca的充电电压。
另外,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侧与第一电阻器R1的另一端、检测用电容器C1的一端以及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侧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侧与第三电阻器R3的另一端连接。
另外,在接地检测装置10中,第四开关S4的一端与第二电阻器R2的另一端以及检测用电容器C1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开关S4的另一端经由具有规定的电阻值的第四电阻器R4与接地GND4连接。即,第四开关S4及第四电阻器R4将检测用电容器C1的另一端与接地GND4连接。
另外,接地检测装置10还具备控制装置11。控制装置11是本发明的控制部的一个例子,对检测用电容器C1的电压(充电电压)进行测量,或者对接地检测装置10所具备的各开关(例如,上述的第一开关S1至第四开关S4、测量用开关Sa以及后述的第五开关S5至第八开关S8)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控制装置11例如由微型计算机等构成,通过执行预先内置的程序来执行在接地检测装置10中需要的各种控制。后文将参考图2等描述由控制装置11执行的控制的一个例子。
另外,接地检测装置10还具备放电电路CD。放电电路CD的一端连接于比第一电阻器R1靠正极侧Y电容器CYp侧,且另一端连接于比第二电阻器R2靠负极侧Y电容器CYn侧。另外,如图1所示,放电电路CD与串联连接的第一开关S1、第一电阻器R1、检测用电容器C1、第二电阻器R2及第二开关S2并联连接。
放电电路CD具备放电用电容器C2、第五开关S5、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和第二放电用电阻器R12。
放电用电容器C2是具有规定的静电电容的电容器。第五开关S5、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以及第八开关S8例如是光MOSFET等绝缘型的开关元件。第一放电电阻器R11和第二放电电阻器R12是具有规定的电阻值的电阻器。后文将描述关于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以及第二放电用电阻器R12的电阻值的一个例子。
具体地,第五开关S5的一端与正极侧Y电容器CYp及高电压电池BAT的正极侧(即正极侧电源线Lp)和第一开关S1的一端连接。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五开关S5的一端与正极侧电源线Lp的连接点P1在接地检测装置10中设置于比第一开关S1以及第一电阻器R1靠正极侧Y电容器CYp侧的位置。连接点P1相当于上述的放电电路CD的一端。
第五开关S5的另一端与放电用电容器C2的一端连接。即,第五开关S5将放电用电容器C2的一端与正极侧Y电容器CYp连接。另外,放电用电容器C2的一端经由串联连接的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以及第七开关S7还与接地GND6连接。即,串联连接的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及第七开关S7将放电用电容器C2的一端与接地GND6连接。接地GND6例如是车体。另外,接地GND6也可以与接地GND1、接地GND2、接地GND4共用。
第六开关S6的一端与负极侧Y电容器CYn及高电压电池BAT的负极侧(即负极侧电源线Ln)和第二开关S2的一端连接。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第六开关S6的一端与负极侧电源线Ln的连接点P2在接地检测装置10中设置于比第二电阻器R2靠负极侧Y电容器CYn侧的位置。连接点P2相当于上述的放电电路CD的另一端。
第六开关S6的另一端与放电用电容器C2的另一端连接。即,第六开关S6将放电用电容器C2的另一端与负极侧Y电容器CYn连接。另外,放电用电容器C2的另一端经由串联连接的第二放电用电阻器R12以及第八开关S8还与接地GND6连接。即,串联连接的第二放电用电阻器R12及第八开关S8将放电用电容器C2的另一端与接地GND6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的电阻值小于第二电阻器R2的电阻值,第二放电用电阻器R12的电阻值小于第一电阻器R1的电阻值。
例如,从确保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完成的时间的观点出发,作为第一电阻器R1及第二电阻器R2,例如使用具有约为几百[kΩ]的大电阻值的电阻器。若假设正极侧Y电容器CYp、负极侧Y电容器CYn的电荷经由这样的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放电,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放电。
在此,在接地检测装置10中,通过使第二放电用电阻器R12的电阻值比第一电阻器R1的电阻值小,在后述的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实现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电荷的放电所花费的时间的缩短。同样地,通过使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的电阻值比第二电阻器R2的电阻值小,在后述的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实现负极侧Y电容器CYn的电荷的放电所花费的时间的缩短。由此,能够加速转换至后述的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或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的定时,能够缩短检测到接地所需的时间。
[通过接地检测装置进行接地检测]
接着,使用图2至图12,对接地检测装置10的接地的检测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例如在车辆1起动时、以及由充电器20对车辆1进行充电时,接地检测装置10的控制装置11以规定的周期进行图2所示的接地检测处理。
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11首先使第五开关S5及第八开关S8接通,使其他开关断开(步骤STEP1)。作为步骤STEP1的处理的结果,接地检测装置10为第五开关S5及第八开关S8接通且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断开的状态(以下,也称为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
图3示出了在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下接地检测装置10中流动的电流的路径(电流路径)。另外,在图3中,适当省略与图1相同的部位的图示。
如图3的电流路径CP1所示,若接地检测装置10为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则蓄积于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电荷经由第五开关S5向放电用电容器C2放电。另外,控制装置11将接地检测装置10的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仅维持预定的时间(例如,几百[ms])。
图4示出了在接地检测装置10为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的接地正极侧Y电容器CYp、放电用电容器C2和检测用电容器C1各自的充电电压随时间而变化的一例。在图4中,各纵轴表示电压,各横轴表示时间。
如上所述,若接地检测装置10为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则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电荷向放电用电容器C2放电。因此,如图4的(a)所示,当接地检测装置10为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充电电压随时间而下降。在图4的(a)所示的例子中,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充电电压从V1下降至V2。
另一方面,当接地检测装置10为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放电用电容器C2由从正极侧Y电容器CYp放出的电荷充电。因此,如图4的(b)所示,放电电容器C2的充电电压随时间而上升。在图4的(b)所示的例子中,放电用电容器C2的充电电压从0上升至V2。
另外,在接地检测装置10为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没有电流流过包含检测用电容器C1的电路。因此,如图4的(c)所示,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不变。在图4的(c)所示的例子中,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保持为0。
接着,控制装置11从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使第五开关S5和第八开关S8断开,使第一开关S1和第四开关S4接通(步骤STEP2)。作为步骤STEP2的处理的结果,接地检测装置10为第一开关S1以及第四开关S4接通且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五开关S5、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断开的状态(以下,也称为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
图5示出了在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的接地检测装置10中流动的电流的路径(电流路径)。另外,在图5中,适当省略与图1相同的部位的图示。
如图5的电流路径CP2所示,当接地检测装置10为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检测用电容器C1根据高电压电池BAT的正极侧与接地GND4之间的电压充电。此外,在图5中省略图示,但若接地检测装置10为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则正极侧Y电容器CYp也与检测用电容器C1同样地充电。另外,控制装置11将接地检测装置10的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仅维持预定的时间(例如,数百[ms])。
在图6中示出了接地检测装置10为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接地的正极侧Y电容器CYp、放电用电容器C2以及检测用电容器C1各自的充电电压随时间而变化的一例。在图6中,各纵轴表示电压,各横轴表示时间。
如上所述,若接地检测装置10为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则正极侧Y电容器CYp以及检测用电容器C1根据高电压电池BAT的正极侧与接地GND4之间的电压充电。因此,如图6的(a)所示,当接地检测装置10为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充电电压随时间而上升。在图6的(a)所示的例子中,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充电电压从V2上升至V3。同样地,如图6的(c)所示,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也随时间而上升。在图6的(c)所示的例子中,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从0上升至V3。
另外,在接地检测装置10为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电流不流过包含放电用电容器C2的放电电路CD。因此,如图6的(b)所示,放电用电容器C2的充电电压不变。在图6的(b)所示的例子中,放电用电容器C2的充电电压保持为V2。
当从接地检测装置10变为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起经过规定的时间时,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与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充电电压相等(例如参照图6的(a)和(c)的V3)。以下,将此时的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设为Vcp。控制装置11将从接地检测装置10变为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起经过规定的时间时的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设为Vcp来进行测量(步骤STEP3)。
在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的测量中,控制装置11使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断开并使第三开关S3以及第四开关S4接通,并且使测量用开关Sa接通。由此,测量用电容器Ca充电至与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相等。然后,控制装置11取得已充电的测量用电容器Ca的充电电压作为相当于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的测量用电压。由此,控制装置11能够间接地测量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
接着,控制装置11从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使第四开关S4断开,使第二开关S2、第七开关S7以及第八开关S8接通(步骤STEP4)。作为步骤STEP4的处理的结果,接地检测装置10为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七开关S7以及第八开关S8接通且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第五开关S5以及第六开关S6断开的状态(以下,也称为整体电压测量状态)。
图7示出了在整体电压测量状态时的接地检测装置10中流动的电流的路径(电流路径)。另外,在图7中,适当省略与图1相同的部位的图示。
如图7的电流路径CP3a所示,当接地检测装置10为整体电压测量状态时,检测用电容器C1根据高电压电池BAT的正极侧与负极侧之间的电压充电。此外,虽然在图7中省略图示,但若接地检测装置10为整体电压测量状态,则正极侧Y电容器CYp也与检测用电容器C1同样地充电。
另外,如图7的电流路径CP3b所示,若接地检测装置10为整体电压测量状态,则蓄积于放电用电容器C2的电荷被放电至接地GND6。另外,控制装置11将接地检测装置10的整体电压测量状态仅维持预定的时间(例如,几百[ms])。
在图8中示出了接地检测装置10为整体电压测量状态时接地的正极侧Y电容器CYp、放电用电容器C2以及检测用电容器C1各自的充电电压随时间而变化的一例。在图8中,各纵轴表示电压,各横轴表示时间。
如上所述,若接地检测装置10为整体电压测量状态,则正极侧Y电容器CYp以及检测用电容器C1根据高电压电池BAT的正极侧与负极侧之间的电压充电。因此,如图8的(a)所示,当接地检测装置10为整体电压测量状态时,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充电电压随时间而上升。在图8的(a)所示的例子中,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充电电压上升至比V3大的电压。同样地,如图8的(c)所示,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也随时间而上升。在图8的(c)所示的例子中,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也上升至比V3大的电压。
另一方面,若接地检测装置10为整体电压测量状态,则放电用电容器C2的电荷被放电至接地GND6。因此,如图8的(b)所示,放电电容器C2的充电电压随时间而下降。在图8的(b)所示的例子中,放电用电容器C2的充电电压下降至几乎为0。
当从接地检测装置10变为整体电压测量状态起经过规定的时间时,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与高电压电池BAT的正极侧和负极侧之间的电压相等。以下,将此时的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设为V0。控制装置11将从接地检测装置10变为整体电压测量状态起经过规定的时间时的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设为V0来进行测量(步骤STEP5)。
此外,例如,若V0的测量完成,则控制装置11使第一开关S1以及第二开关S2断开,使第三开关S3以及第四开关S4接通,对检测用电容器C1进行放电。即,当V0的测量完成时,控制装置11将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设为0。
接着,控制装置11从整体电压测量状态使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以及第八开关S8断开,使第六开关S6接通(步骤STEP6)。作为步骤STEP6的处理的结果,接地检测装置10变为第六开关S6及第七开关S7接通且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第五开关S5、第八开关S8断开的状态(以下,也称为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
图9示出了在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的接地检测装置10中流动的电流的路径(电流路径)。另外,在图9中,适当省略与图1相同的部位的图示。
如图9的电流路径CP4所示,若接地检测装置10变为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则蓄积于负极侧Y电容器CYn的电荷经由第六开关S6向放电用电容器C2放电。另外,控制装置11将接地检测装置10的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仅维持预定的时间(例如,几百[ms])。
图10中示出了接地检测装置10为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接地的负极侧Y电容器CYn、放电用电容器C2以及检测用电容器C1各自的充电电压随时间而变化的一例。在图10中,各纵轴表示电压,各横轴表示时间。
如上所述,若接地检测装置10为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则负极侧Y电容器CYn的电荷向放电用电容器C2放电。因此,如图10的(a)所示,当接地检测装置10为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负极侧Y电容器CYn的充电电压随时间而下降。在图10的(a)所示的例子中,负极侧Y电容器CYn的充电电压从V4下降至V5。
另一方面,若接地检测装置10变为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则放电用电容器C2被从负极侧Y电容器CYn放出的电荷充电。因此,如图10的(b)所示,放电电容器C2的充电电压随时间而上升。在图10的(b)所示的例子中,放电用电容器C2的充电电压从0上升至V5。
另外,在接地检测装置10为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电流不流过包含检测用电容器C1的电路。因此,如图10的(c)所示,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不变。在图10的(c)所示的例子中,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保持0不变。
接着,控制装置11从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使第六开关S6和第七开关S7断开,使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接通(步骤STEP7)。作为步骤STEP7的处理的结果,接地检测装置10变为第二开关S2以及第三开关S3接通且第一开关S1、第四开关S4、第五开关S5、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断开的状态(以下,也称为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
图11示出了在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的接地检测装置10中流动的电流的路径(电流路径)。另外,在图11中,适当省略与图1相同的部位的图不。
如图11的电流路径CP5所示,当接地检测装置10变为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检测用电容器C1根据高电压电池BAT的负极侧与接地GND4之间的电压充电。另外,在图11中省略图示,但若接地检测装置10变为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则负极侧Y电容器CYn也与检测用电容器C1同样地充电。另外,控制装置11将接地检测装置10的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仅维持预定的时间(例如,几百[ms])。
图12示出了当接地检测装置10为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的负极侧Y电容器CYn、放电用电容器C2以及检测用电容器C1各自的充电电压随时间变化的一例。在图12中,各纵轴表示电压,各横轴表示时间。
如上所述,若接地检测装置10变为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则负极侧Y电容器CYn及检测用电容器C1根据高电压电池BAT的负极侧与接地GND4之间的电压充电。因此,如图12的(a)所示,当接地检测装置10为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负极侧Y电容器CYn的充电电压随时间而上升。在图12的(a)所示的例子中,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充电电压从V5上升至V6。同样地,如图12的(c)所示,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也随时间而上升。在图12的(c)所示的例子中,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从0上升至V6。
另外,在接地检测装置10为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电流不流过包含放电用电容器C2的放电电路CD。因此,如图12的(b)所示,放电用电容器C2的充电电压不变。在图12的(b)所示的例子中,放电用电容器C2的充电电压保持V5不变。
当从接地检测装置10变为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起经过规定的时间时,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与负极侧Y电容器CYn的充电电压相等(例如,参照图12的(a)和(c)中的V6)。以下,将此时的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设为Vcn。控制装置11将从接地检测装置10变为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起经过规定的时间时的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设为Vcn来进行测量(步骤STEP8)。
接着,控制装置11从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使第三开关S3断开,使第一开关S1、第七开关S7以及第八开关S8接通(步骤STEP9)。作为步骤STEP9的处理的结果,接地检测装置10变为图7所示的整体电压测量状态。然后,与步骤STEP5同样地,控制装置11将从接地检测装置10变为整体电压计测状态时起经过规定的时间时的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设为V0来进行测量(步骤STEP10)。
接着,控制装置11基于在步骤STEP3中测量得到的Vcp、在步骤STEP8中测量得到的Vcn、在步骤STEP5、步骤STEP10中测量得到的V0,计算在车辆1中绝缘电阻的评估值LKRATE(步骤STEP11)。评估值LKRATE例如是通过将Vcn与Vcp之和除以V0而算出的值。
然后,控制装置11基于在步骤STEP11中计算出的评估值LKRATE和预先存储在控制装置11中的绝缘电阻图来检测接地(步骤STEP12),结束图2所示的处理。在绝缘电阻图中,例如,存储有评估值LKRATE(绝缘电阻值)的信息,该评估值LKRATE是用于判定发生接地的条件。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接地检测装置10的控制装置11在将接地检测装置10变为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之前设为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使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电荷向放电用电容器C2放电。由此,在设为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能够减少从正极侧Y电容器CYp向检测用电容器C1流入的电荷。因此,能够测量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电荷的影响少的Vcp,能够实现基于Vcp的接地的检测精度的提高。
另外,控制装置11在将接地检测装置10变为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之前设为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使负极侧Y电容器CYn的电荷向放电用电容器C2放电。由此,在设为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能够减少从负极侧Y电容器CYn向检测用电容器C1流入的电荷。因此,能够测量负极侧Y电容器CYn的电荷的影响少的Vcn,能够实现基于Vcn的接地的检测精度的提高。
另外,在接地检测装置10中,放电电路CD的一端(连接点P1)设置于比第一电阻器R1靠正极侧Y电容器CYp侧的位置。由此,能够不经由第一电阻器R1而将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电荷向放电用电容器C2放电。因此,在使用具有大的电阻值的电阻器作为第一电阻器R1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为了将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电荷向放电用电容器C2放电而花费长时间的情况。
另外,在接地检测装置10中,放电电路CD的另一端(连接点P2)设置在比第二电阻器R2靠负极侧Y电容器CYn侧的位置。由此,能够不经由第二电阻器R2而将负极侧Y电容器CYn的电荷向放电用电容器C2放电。因此,在使用具有较大的电阻值的电阻器作为第二电阻器R2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为了将负极侧Y电容器CYn的电荷向放电用电容器C2放电而花费长时间的情况。
[第一变形例]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接地检测装置10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第一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如图13所示,在第一变形例的接地检测装置10中,放电电路CD还具备第三放电用电阻器R13、第四放电用电阻器R14、第九开关S9。
第三放电电阻器R13和第四放电电阻器R14是具有规定的电阻值的电阻器。在此,作为第三放电用电阻器R13以及第四放电用电阻器R14,使用电阻值比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以及第二放电用电阻器R12大的电阻器,例如,具有约几百[kΩ]的电阻值的电阻器。另外,第九开关S9例如是光MOSFET等绝缘型的开关元件。
在第一变形例的放电电路CD中,第七开关S7的一端与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连接。第七开关S7的另一端与第三放电用电阻器R13的一端以及第九开关S9的一端连接。第三放电用电阻器R13的另一端与接地GND6及第九开关S9的另一端连接。
即,在第七开关S7的另一端,并联地设置有:电路CDa,其通过第三放电用电阻器R13连接第七开关S7的另一端和接地GND6;以及电路CDb,其通过第九开关S9连接第七开关S7的另一端和接地GND6。
另外,在第一变形例的放电电路CD中,第八开关S8的一端与第二放电用电阻器R12连接。第八开关S8的另一端与第四放电用电阻器R14的一端及第九开关S9的一端连接。第四放电用电阻器R14的另一端与接地GND6及第九开关S9的另一端连接。
即,在第八开关S8的另一端,并联地设置有:电路CDc,其通过第四放电用电阻器R14连接第八开关S8的另一端和接地GND6;以及电路CDd,其通过第九开关S9连接第八开关S8的另一端和接地GND6。
在第一变形例中,当控制装置11在车辆1被充电器20充电时变为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如图13所示,除了第五开关S5和第八开关S8以外,第九开关S9也接通。在该情况下,如图13的电流路径CP6所示,电路CDc以及电路CDd成为导通状态。
另一方面,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第一变形例中,当控制装置11在车辆1未被充电器20充电时(例如,当车辆1行驶时)变为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第五开关S5和第八开关S8接通,第九开关S9断开。在该情况下,电路CDc成为导通状态,但电路CDd成为非导通状态。
由此,根据第一变形例的接地检测装置10,能够使在变为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的从正极侧Y电容器CYp向放电用电容器C2的放电电阻在车辆1被充电器20充电时和车辆1未被充电器20充电时变化。具体而言,能够使车辆1未被充电器20充电时(例如车辆1的行驶中)的放电电阻大于车辆1被充电器20充电时的放电电阻。
即,根据第一变形例的接地检测装置10,在未被充电器20充电时变为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之际,与在被充电器20充电时变为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之际相比,能够以从正极侧Y电容器CYp向放电用电容器C2的放电量变少的方式进行限制。
因此,根据第一变形例的接地检测装置10,在未被充电器20充电时变为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之际,能够抑制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充电电压(即电位)过度下降。而且,通过在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下不过度降低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充电电压,在变为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实现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所需的时间的缩短。
具体地,则当接地检测装置10变为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首先对该时刻的充电电压比正极侧Y电容器CYp低的检测用电容器C1进行充电。而且,当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与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充电电压相等时,检测用电容器C1和正极侧Y电容器CYp同时充电。在同时对检测用电容器C1和正极侧Y电容器CYp进行充电时,与仅对检测用电容器C1进行充电时相比,检测用电容器C1的每单位时间的充电量变少。
若在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下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充电电压过度下降,则在接地检测装置10变为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之后的早期,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与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充电电压相等,并且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速度下降。其结果是,在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下,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成对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
与此相对,根据第一变形例的接地检测装置10,如上所述,能够在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下使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充电电压不会过度下降,从而在变为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实现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所需的时间的缩短。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第一变形例中,控制装置11在车辆1被充电器20充电时变为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之际,除了第六开关S6和第七开关S7以外,第九开关S9也接通。在该情况下,由第九开关S9构成的电路成为导通状态。
另一方面,在第一变形例中,控制装置11在车辆1的行驶中等车辆1未被充电器20充电时变为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使第六开关S6以及第七开关S7接通,使第九开关S9断开。在该情况下,由上述第九开关S9构成的电路成为非导通状态。
由此,根据第一变形例的接地检测装置10,能够使在变为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从负极侧Y电容器CYn向放电用电容器C2的放电电阻在车辆1被充电器20充电时和车辆1未被充电器20充电时变化。具体而言,能够使车辆1未被充电器20充电时(例如车辆1的行驶中)的放电电阻大于车辆1被充电器20充电时的放电电阻。
即,根据第一变形例的接地检测装置10,在未被充电器20充电时变为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与在被充电器20充电时变为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相比,能够以从负极侧Y电容器CYn向放电用电容器C2的放电量变少的方式进行限制。
因此,根据第一变形例的接地检测装置10,在未被充电器20充电时变为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能够抑制负极侧Y电容器CYn的充电电压(即电位)过度下降。而且,通过在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下不过度降低负极侧Y电容器CYn的充电电压,在变为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实现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所需的时间的缩短。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一变形例的接地检测装置10,能够缩短变为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或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的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所需的时间,从而能够缩短上述Vcp、Vcn的测量所花费的时间,能够缩短检出接地的时间。
[第二变形例]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接地检测装置10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第二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如图14所示,在第二变形例的接地检测装置10中,放电电路CD具备第一放电用电容器C2a、第二放电用电容器C2b、第五开关S5、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以及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
第一放电用电容器C2a以及第二放电用电容器C2b是具有规定的静电电容的电容器。在第二变形例中,作为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使用电阻值比第一电阻器R1小的电阻器,例如具有约几[kΩ]的电阻值的电阻器。由此,能够在抑制在车辆1中发生接地的同时,使放电用电容器C2的电荷快速地放电。
在第二变形例中,第五开关S5的另一端与第一放电用电容器C2a的一端及第七开关S7的一端连接。第一放电用电容器C2a的另一端与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的一端连接。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的另一端与接地GND6连接。另外,第七开关S7的另一端与接地GND6连接。
另外,在第二变形例中,第六开关S6的另一端与第二放电用电容器C2b的一端及第八开关S8的一端连接。第二放电用电容器C2b的另一端与第一放电用电容器C2a的另一端及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的一端连接。第八开关S8的另一端与接地GND6连接。
在第二变形例中,将连接第一放电用电容器C2a的另一端及第二放电用电容器C2b的另一端与接地GND6的电路设为电路CDe。即,在第二变形例中,电路CDe是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
在第二变形例中,控制装置11在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使第五开关S5接通,使其他开关断开。由此,如图14的电流路径CP7所示,能够将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电荷向第一放电用电容器C2a放电。因此,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减少在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后变为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流入检测用电容器C1的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电荷。
另外,虽省略图示及详细的说明,但在第二变形例中,控制装置11在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使第六开关S6接通,使其他开关断开。由此,能够将负极侧Y电容器CYn的电荷向第二放电用电容器C2b放电。因此,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降低在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后变为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流入检测用电容器C1的负极侧Y电容器CYn的电荷。
[第三变形例]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接地检测装置10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第三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第一变形例以及第二变形例相同的部位标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如图15所示,在第三变形例的接地检测装置10中,放电电路CD具备第一放电用电容器C2a、第二放电用电容器C2b、第五开关S5、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第二放电用电阻器R12、以及第九开关S9。
在第三变形例中,作为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例如使用具有约为几[kΩ]的电阻值的电阻器。另外,在第三变形例中,作为第二放电用电阻器R12,使用电阻值比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小的电阻器,例如具有约为几[kΩ]的电阻值的电阻器。由此,当第九开关S9接通时,与当第九开关S9断开时相比,能够减小来自正极侧Y电容器CYp、负极侧Y电容器CYn的放电电阻。换言之,当第九开关S9断开时,与当第九开关S9接通时相比,能够增大来自正极侧Y电容器CYp、负极侧Y电容器CYn的放电电阻。
在第三变形例中,第五开关S5的另一端与第一放电用电容器C2a的一端及第七开关S7的一端连接。第一放电用电容器C2a的另一端与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的一端及第二放电用电阻器R12的一端连接。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的另一端与接地GND6连接。第二放电用电阻器R12的另一端与第九开关S9的一端连接。第九开关S9的另一端与接地GND6连接。另外,第七开关S7的另一端也与接地GND6连接。
另外,在第三变形例中,第六开关S6的另一端与第二放电用电容器C2b的一端及第八开关S8的一端连接。第二放电用电容器C2b的另一端与第一放电用电容器C2a的另一端、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的一端及第二放电用电阻器R12的一端连接。第八开关S8的另一端与接地GND6连接。
在第三变形例中,将连接第一放电用电容器C2a的另一端及第二放电用电容器C2b的另一端与接地GND6的电路设为电路CDe及电路CDf。即,在第三变形例中,电路CDe和电路CDf并联连接,电路CDe是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电路CDf是串联连接的第二放电用电阻器R12和第九开关S9。
在第三变形例中,控制装置11在车辆1被充电器20充电时变为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如图15所示,除了第五开关S5以外,第九开关S9也接通。在该情况下,如图15的电流路径CP8所示,电路CDe以及电路CDf成为导通状态。
另一方面,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第三变形例中,控制装置11在车辆1的行驶中等车辆1未被充电器20充电时变为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第五开关S5接通,第九开关S9断开。在该情况下,电路CDe成为导通状态,电路CDf成为非导通状态。
由此,根据第三变形例的接地检测装置10,能够使在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从正极侧Y电容器CYp向第一放电用电容器C2a的放电电阻在车辆1被充电器20充电时和车辆1未被充电器20充电时变化。具体而言,能够使车辆1未被充电器20充电时(例如车辆1的行驶中)的放电电阻大于车辆1被充电器20充电时的放电电阻。
因此,根据第三变形例的接地检测装置10,在未通过充电器20充电时变为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能够抑制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充电电压(即电位)过度下降。而且,通过在正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下不过度降低正极侧Y电容器CYp的充电电压,实现在变为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所需的时间的缩短。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第三变形例中,在控制装置11在车辆1被充电器20充电时变为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除了第六开关S6以外,第九开关S9也接通。在该情况下,由串联连接的第二放电用电阻器R12以及第九开关S9构成的电路成为导通状态。
另一方面,在第三变形例中,控制装置11在车辆1未被充电器20充电时(例如车辆1的行驶中)变为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使第六开关S6接通,使第九开关S9断开。在该情况下,由上述的第二放电用电阻器R12以及第九开关S9构成的电路为非导通状态。
由此,根据第三变形例的接地检测装置10,能够使在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从负极侧Y电容器CYn向第二放电用电容器C2b的放电电阻在车辆1被充电器20充电时和车辆1未被充电器20充电时变化。具体而言,能够使车辆1未被充电器20充电时(例如车辆1的行驶中)的放电电阻大于车辆1被充电器20充电时的放电电阻。
因此,根据第三变形例的接地检测装置10,在未被充电器20充电时变为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时,能够抑制负极侧Y电容器CYn的充电电压(即电位)过度降低。而且,通过在负极侧Y电容器放电状态下不过度降低负极侧Y电容器CYn的充电电压,实现在变为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所需的时间的缩短。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三变形例的接地检测装置10,能够缩短变为正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或负极侧电压测量状态时的检测用电容器C1的充电所需的时间,从而能够缩短上述Vcp、Vcn的测量所花费的时间,能够缩短检出接地的时间。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并且能够适当地进行变形、改良等。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车辆1设为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电动车辆,但车辆1也可以是燃料电池车(FuelVehicle)。
本说明书中至少记载有以下事项。另外,在括号内,示出了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应的构成要素等,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1)一种接地检测装置(接地检测装置10),其与高电压电池(高电压电池BAT)连接,并检测设置有所述高电压电池的系统的绝缘电阻的下降,具备:
检测用电容器(检测用电容器C1),其作为飞跨电容器运行;
控制部(控制装置11),其用于测量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电压;
第一开关(第一开关S1)及第一电阻器(第一电阻器R1),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一电阻器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与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一端串联连接;
第二开关(第二开关S2)及第二电阻器(第二电阻器R2),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二电阻器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与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另一端串联连接;
第三开关(第三开关S3),其将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一端与接地连接;
第四开关(第四开关S4),其将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以及
放电电路(放电电路CD),其至少具备放电用电容器(放电用电容器C2),其一端(连接点P1)与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连接,且另一端(连接点P2)与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连接,
其中,
所述接地检测装置连接于:
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与接地连接的正极侧终端电阻(正极侧终端电阻Risp);
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与接地连接的负极侧终端电阻(负极侧终端电阻Risn);
与所述正极侧终端电阻并联连接并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与接地连接的正极侧Y电容器(正极侧Y电容器CYp);和
与所述负极侧终端电阻并联连接并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与接地连接的负极侧Y电容器(负极侧Y电容器CYn),
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一端连接于比所述第一电阻器靠所述正极侧Y电容器侧的位置,
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另一端连接于比所述第二电阻器靠所述负极侧Y电容器侧的位置,
所述放电电路还具备:
第五开关(第五开关S5),其设置在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放电用电容器的一端和所述正极侧Y电容器;
第六开关(第六开关S6),其设置在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放电用电容器的另一端和所述负极侧Y电容器;
第一放电用电阻(第一放电用电阻器R11)及第七开关(第七开关S7),所述第一放电用电阻和所述第七开关将所述放电用电容器的一端与接地串联连接;以及
第二放电用电阻器(第二放电用电阻器R12)及第八开关(第八开关S8),所述第二放电用电阻器和所述地把开关将所述放电用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串联连接。
根据(1),具备放电用电容器的放电电路的一端与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连接,从而能够将正极侧Y电容器的电荷向放电用电容器放电。由此,能够减少在正极侧Y电容器与检测用电容器连接时从正极侧Y电容器向检测用电容器流入的电荷。而且,放电电路的一端连接于比第一电阻器靠正极侧Y电容器侧的位置,从而能够不经由第一电阻器而将正极侧Y电容器的电荷向放电用电容器放电。
另外,根据(1),具备放电用电容器的放电电路的另一端连接于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从而能够将负极侧Y电容器的电荷放电向放电用电容器放电。由此,能够降低在负极侧Y电容器与检测用电容器连接时从负极侧Y电容器向检测用电容器流入的电荷。进而,放电电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比第二电阻器靠负极侧Y电容器侧的位置,从而能够不经由第二电阻器而将负极侧Y电容器的电荷向放电用电容器放电。
(2)根据(1)所述的接地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放电用电阻器的电阻值小于所述第一电阻器的电阻值。
根据(2),在第二放电用电阻器的电阻值小于第一电阻器的电阻值的情况下,能够缩短正极侧Y电容器的放电所需的时间。
(3)根据(1)或(2)所述的接地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放电用电阻器的电阻值小于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电阻值。
根据(3),在第一放电用电阻器的电阻值小于第二电阻器的电阻值的情况下,能够缩短负极侧Y电容器的放电所需的时间。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地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放电电路还具备连接所述第二放电用电阻器以及所述第八开关与接地的第一电路以及第二电路,
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并联连接,
所述第一电路具备第三放电用电阻器,
所述第二电路具备第九开关。
根据(4),放电电路还具备连接第二放电用电阻器及第八开关与接地的第一电路及第二电路,第一电路与第二电路并联连接。并且,第一电路具备第三放电用电阻器,第二电路具备第九开关。由此,在第九开关接通时和第九开关断开时,能够改变从正极侧Y电容器或负极侧Y电容器向放电用电容器的放电电阻。
(5)一种接地检测装置,其与高电压电池连接,并检测设置有所述高电压电池的系统的绝缘电阻的下降,具备:
检测用电容器,其作为飞跨电容器运行;
控制部,其用于测量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电压;
第一开关及第一电阻器,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一电阻器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与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一端串联连接;
第二开关及第二电阻器,所述第二开关及所述第二电阻器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与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另一端串联连接;
第三开关,其将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一端与接地连接;
第四开关,其将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以及
放电电路,其具备第一放电用电容器及第二放电用电容器,所述第一放电用电容器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且所述第二放电用电容器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
其中,
所述接地检测装置连接于:
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与接地连接的正极侧终端电阻;
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与接地连接的负极侧终端电阻;
与所述正极侧终端电阻并联连接并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与接地连接的正极侧Y电容器;和
与所述负极侧终端电阻并联连接并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与接地连接的负极侧Y电容器,
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一端连接于比所述第一电阻器靠所述正极侧Y电容器侧的位置,
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另一端连接于比所述第二电阻器靠所述负极侧Y电容器侧的位置,
所述放电电路还具备:
第五开关,其设置在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电用电容器的一端和所述正极侧Y电容器;
第六开关,其设置在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放电用电容器的一端和所述负极侧Y电容器;
第七开关,其连接所述第一放电用电容器的一端与接地;
第八开关,其连接所述第二放电用电容器的一端和接地;以及
第一电路,其将所述第一放电用电容器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放电用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
所述第一电路具备第一放电用电阻器。
根据(5),具备第一放电用电容器以及第二放电用电容器的放电电路的第一放电用电容器侧的一端与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连接,从而能够将正极侧Y电容器的电荷向第一放电用电容器放电。由此,能够减少在正极侧Y电容器与检测用电容器连接时从正极侧Y电容器向检测用电容器流入的电荷。进而,放电电路的一端连接于比第一电阻器靠正极侧Y电容器侧的位置,从而能够不经由第一电阻器而将正极侧Y电容器的电荷向第一放电用电容器放电。
另外,根据(5),具备第一放电用电容器以及第二放电用电容器的放电电路的第二放电用电容器侧的另一端连接于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从而能够将负极侧Y电容器的电荷向第二放电用电容器放电。由此,能够降低在负极侧Y电容器与检测用电容器连接时从负极侧Y电容器向检测用电容器流入的电荷。进而,放电电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比第二电阻器靠负极侧Y电容器侧的位置,从而能够不经由第二电阻器而将负极侧Y电容器的电荷向放电用电容器放电。
(6)根据(5)所述的接地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放电用电阻器的电阻值小于所述第一电阻器的电阻值。
根据(6),在第一放电用电阻器的电阻值小于第一电阻器的电阻值的情况下,能够缩短正极侧Y电容器或负极侧Y电容器的放电所需的时间。
(7)根据(5)或(6)所述的接地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放电电路还具备第二电路,所述第二电路将所述第一放电用电容器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放电用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且与所述第一电路并联连接,
所述第二电路具备电阻值与所述第一放电用电阻器不同的第二放电用电阻器和第九开关。
根据(7),接地检测装置还具备将第一放电用电容器的另一端及第二放电用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且与第一电路并联连接的第二电路,该第二电路具备电阻值与第一放电用电阻器不同的第二放电用电阻器和第九开关。由此,在第九开关接通时和第九开关断开时,能够改变从正极侧Y电容器向第一放电用电容器的放电电阻或从负极侧Y电容器向第二放电用电容器的放电电阻。
(8)根据(7)所述的接地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放电用电阻器的电阻值小于所述第一放电用电阻器的电阻值。
根据(8),在第二放电用电阻器的电阻值小于第一放电用电阻器的电阻值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九开关接通时的放电电阻比使第九开关断开时的放电电阻小。换言之,能够使第九开关断开时的放电电阻比使第九开关接通时的放电电阻大。
Claims (9)
1.一种接地检测装置,其与高电压电池连接,并检测设置有所述高电压电池的系统的绝缘电阻的下降,
该接地检测装置具备:
检测用电容器,其作为飞跨电容器运行;
控制部,其用于测量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电压;
第一开关及第一电阻器,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一电阻器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与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一端串联连接;
第二开关及第二电阻器,所述第二开关及所述第二电阻器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与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另一端串联连接;
第三开关,其将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一端与接地连接;
第四开关,其将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以及
放电电路,其至少具备放电用电容器,所述放电电路的一端与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连接,
其中,
所述接地检测装置和以下部件连接:
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与接地连接的正极侧终端电阻;
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与接地连接的负极侧终端电阻;
与所述正极侧终端电阻并联连接并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与接地连接的正极侧Y电容器;以及
与所述负极侧终端电阻并联连接并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与接地连接的负极侧Y电容器,
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一端连接于比所述第一电阻器靠所述正极侧Y电容器侧的位置,
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另一端连接于比所述第二电阻器靠所述负极侧Y电容器侧的位置,
所述放电电路还具备:
第五开关,其设置在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放电用电容器的一端和所述正极侧Y电容器;
第六开关,其设置在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放电用电容器的另一端和所述负极侧Y电容器;
第一放电用电阻器和第七开关,所述第一放电用电阻器和所述第七开关将所述放电用电容器的一端与接地串联连接;以及
第二放电用电阻器和第八开关,所述第二放电用电阻器和所述第八开关将所述放电用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串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放电用电阻器的电阻值小于所述第一电阻器的电阻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地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放电用电阻器的电阻值小于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电阻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放电电路还具备连接所述第二放电用电阻器以及所述第八开关与接地的第一电路以及第二电路,
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并联连接,
所述第一电路具备第三放电用电阻器,
所述第二电路具备第九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放电电路还具备连接所述第一放电用电阻器以及所述第七开关与接地的第一电路以及第二电路,
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并联连接,
所述第一电路具备第三放电用电阻器,
所述第二电路具备第九开关。
6.一种接地检测装置,其与高电压电池连接,并检测设置有所述高电压电池的系统的绝缘电阻的下降,
该接地检测装置具备:
检测用电容器,其作为飞跨电容器运行;
控制部,其用于测量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电压;
第一开关及第一电阻器,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一电阻器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与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一端串联连接;
第二开关及第二电阻器,所述第二开关及所述第二电阻器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与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另一端串联连接;
第三开关,其将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一端与接地连接;
第四开关,其将所述检测用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以及
放电电路,其至少具备第一放电用电容器及第二放电用电容器,所述第一放电用电容器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且所述第二放电用电容器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
其中,
所述接地检测装置和以下部件连接:
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与接地连接的正极侧终端电阻;
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与接地连接的负极侧终端电阻;
与所述正极侧终端电阻并联连接并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正极侧与接地连接的正极侧Y电容器;以及
与所述负极侧终端电阻并联连接并将所述高电压电池的负极侧与接地连接的负极侧Y电容器,
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一端连接于比所述第一电阻器靠所述正极侧Y电容器侧的位置,
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另一端连接于比所述第二电阻器靠所述负极侧Y电容器侧的位置,
所述放电电路还具备:
第五开关,其设置在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电用电容器的一端和所述正极侧Y电容器;
第六开关,其设置在所述放电电路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放电用电容器的一端和所述负极侧Y电容器;
第七开关,其连接所述第一放电用电容器的一端与接地;
第八开关,其连接所述第二放电用电容器的一端和接地;以及
第一电路,其将所述第一放电用电容器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放电用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
所述第一电路具备第一放电用电阻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地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放电用电阻器的电阻值小于所述第一电阻器的电阻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接地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放电电路还具备第二电路,所述第二电路将所述第一放电用电容器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放电用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接地连接,且与所述第一电路并联连接,
所述第二电路具备电阻值与所述第一放电用电阻器不同的第二放电用电阻器、和第九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地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放电用电阻器的电阻值小于所述第一放电用电阻器的电阻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42150A JP7433994B2 (ja) | 2020-03-11 | 2020-03-11 | 地絡検出装置 |
JP2020-042150 | 2020-03-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91132A true CN113391132A (zh) | 2021-09-14 |
CN113391132B CN113391132B (zh) | 2024-08-27 |
Family
ID=77617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62669.8A Active CN113391132B (zh) | 2020-03-11 | 2021-03-10 | 接地检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98425B2 (zh) |
JP (1) | JP7433994B2 (zh) |
CN (1) | CN11339113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20040613A (ko) * | 2020-09-24 | 2022-03-31 | 에스케이온 주식회사 | 배터리의 특성 산출 장치 및 방법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155629A1 (en) * | 2003-02-10 | 2004-08-12 | Denso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a combination battery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condary batteries |
US20120153966A1 (en) * | 2010-12-20 | 2012-06-21 | Yoshihiro Kawamura |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fault of flying capacitor of insulated condition detecting unit |
JP2014126382A (ja) * | 2012-12-25 | 2014-07-07 | Yazaki Corp | 絶縁状態検出装置 |
CN104136264A (zh) * | 2012-03-27 | 2014-11-05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绝缘状态检测装置 |
WO2014199809A1 (ja) * | 2013-06-14 | 2014-12-1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絶縁状態検出装置 |
WO2015111692A1 (ja) * | 2014-01-27 | 2015-07-3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絶縁検出装置 |
US20170160333A1 (en) * | 2015-12-04 | 2017-06-08 | Fujitsu Ten Limited | Insulation problem detection apparatus |
JP2019066402A (ja) * | 2017-10-04 | 2019-04-2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地絡検出装置 |
US20190195931A1 (en) * | 2017-12-25 | 2019-06-27 | Yazaki Corporation | Ground fault detection apparatus |
CN110361597A (zh) * | 2018-04-09 | 2019-10-22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接地故障检测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59018B2 (ja) * | 2008-05-26 | 2011-08-3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絶縁計測装置 |
JP2015197406A (ja) * | 2014-04-03 | 2015-11-0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絶縁検出装置 |
JP6668102B2 (ja) * | 2016-02-18 | 2020-03-1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 劣化検出装置および劣化検出方法 |
JP2017198598A (ja) * | 2016-04-28 | 2017-11-0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荷回収装置および電源回収方法 |
JP7118935B2 (ja) * | 2019-09-10 | 2022-08-1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地絡検出装置 |
JP7039540B2 (ja) * | 2019-11-15 | 2022-03-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地絡検出装置 |
-
2020
- 2020-03-11 JP JP2020042150A patent/JP7433994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3-10 CN CN202110262669.8A patent/CN113391132B/zh active Active
- 2021-03-11 US US17/198,786 patent/US1149842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155629A1 (en) * | 2003-02-10 | 2004-08-12 | Denso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a combination battery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condary batteries |
US20120153966A1 (en) * | 2010-12-20 | 2012-06-21 | Yoshihiro Kawamura |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fault of flying capacitor of insulated condition detecting unit |
CN104136264A (zh) * | 2012-03-27 | 2014-11-05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绝缘状态检测装置 |
JP2014126382A (ja) * | 2012-12-25 | 2014-07-07 | Yazaki Corp | 絶縁状態検出装置 |
WO2014199809A1 (ja) * | 2013-06-14 | 2014-12-1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絶縁状態検出装置 |
WO2015111692A1 (ja) * | 2014-01-27 | 2015-07-3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絶縁検出装置 |
US20170160333A1 (en) * | 2015-12-04 | 2017-06-08 | Fujitsu Ten Limited | Insulation problem detection apparatus |
JP2019066402A (ja) * | 2017-10-04 | 2019-04-2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地絡検出装置 |
US20190195931A1 (en) * | 2017-12-25 | 2019-06-27 | Yazaki Corporation | Ground fault detection apparatus |
CN110361597A (zh) * | 2018-04-09 | 2019-10-22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接地故障检测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周金明 等: "直流供电系统自动绝缘检测装置", 船电技术, vol. 29, no. 06, 15 June 2009 (2009-06-15), pages 10 - 13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498425B2 (en) | 2022-11-15 |
JP7433994B2 (ja) | 2024-02-20 |
JP2021143914A (ja) | 2021-09-24 |
CN113391132B (zh) | 2024-08-27 |
US20210284029A1 (en) | 2021-09-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557941B (zh) | 接地故障检测装置 | |
CN110018349B (zh) | 接地故障检测装置 | |
US10611243B2 (en) | Ground fault detection apparatus | |
US11133533B2 (en) | Differential voltage measurement device | |
US20120253716A1 (en) | Battery voltage detector | |
CN112816903B (zh) | 接地故障检测装置 | |
CN107889526B (zh) | 电池系统监视装置 | |
CN113341338B (zh) | 接地故障检测装置 | |
US11714119B2 (en) | Earth fault detection apparatus | |
US11714140B2 (en) | Ground fault detection device | |
CN113391132B (zh) | 接地检测装置 | |
KR20210002971A (ko) | 전기차 충전기용 접지오류 검출장치 및 방법 | |
JP2022066088A (ja) | 絶縁異常検出装置および絶縁異常検出方法 | |
KR20210051539A (ko) | 배터리 절연 진단 장치 | |
CN112334780A (zh) | 集成电路、电池监视装置以及电池监视系统 | |
JP2019158840A (ja) | 異常検出装置および異常検出方法 | |
JP2017122662A (ja) | 地絡検出回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