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9141B - 转换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转换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9141B
CN113389141B CN202110634487.9A CN202110634487A CN113389141B CN 113389141 B CN113389141 B CN 113389141B CN 202110634487 A CN202110634487 A CN 202110634487A CN 113389141 B CN113389141 B CN 1133891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nchoring
anchor
steel plate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344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89141A (zh
Inventor
董华
张义
江斌
韩阳
黄一波
邹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filed Critical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Priority to CN20211063448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891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89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9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89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91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14Towers; Anchors ; Connection of cables to bridge parts; Saddle suppo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1/00Suspension or cable-stayed bridges
    • E01D11/02Suspension brid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转换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转换连接装置用于连接悬桥的锚索装置和钢板带,包括锚固连接件及钢板带连接件,用于连接悬桥的锚索装置;钢板带连接件包括腹板和翼板,翼板连接钢板带的锚固段,翼板与腹板连接,腹板与所述锚固连接件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锚固安装板连接锚索装置,再通过钢板带连接件与钢板带悬桥的锚固段连接,实现锚索装置与钢板带悬桥钢板带的间接连接固定。锚索装置不受钢板带在荷载作用下扰度和振动的影响,保证了钢板带与锚索装置的连接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转换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换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钢板带悬桥是一种全新的桥梁结构形式,包括钢板带及设于钢板带的锚固段上的锚索装置,钢板带处于悬空状态,其上端为桥面或铺设有桥面板,锚索装置锚固于钢板带悬桥两岸。钢板带悬桥具有跨度大、截面大、重量重、扰度大等特点。若直接将锚索装置与钢板带的锚固段连接或采用现有常规连接装置(比如现有连接钢箱梁悬索桥与锚索装置的连接装置)将锚索装置与锚固段连接,难以满足钢板带悬桥对承载力的要求,可靠性差,锚索装置与锚固段连接节点存在松弛、变形甚至脱落的风险,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连接装置以保证钢板带悬桥与锚索装置可靠稳定的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钢板带悬桥的钢板带与锚索装置连接可靠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转换连接装置,用于连接悬桥的锚索装置和钢板带,包括:
锚固连接件,用于连接悬桥的锚索装置;及
钢板带连接件,与所述锚固连接件连接,用于连接悬桥的钢板带。
进一步,所述锚固连接件包括锚固安装板,所述锚固安装板用于与所述锚索装置连接;
所述钢板带连接件包括腹板和翼板,所述腹板与所述锚固安装板连接,所述腹板与所述翼板连接,所述翼板用于与所述钢板带连接。
进一步,所述锚固连接件还包括:
锚固加劲板,与所述锚固安装板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锚固加劲板提高了锚固安装板的强度,降低了锚固安装板的变形量,提高了悬桥的钢板带与锚索装置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锚固连接件还包括:
锚固限位板,与所述锚固安装板对应设置,所述锚固限位板与所述锚固加劲板连接,所述锚固限位板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锚固安装板上设置有穿设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穿设孔对应设置。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锚索装置穿过限位孔后与锚固安装板连接,限位孔对锚索装置起预定位作用,提高锚索装置的安装精度,保证各锚索装置及锚固安装板受力均衡。
进一步,所述锚固连接件还包括:
第一底板,与所述锚固安装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锚固限位板的底部连接;及
第一顶板,与所述锚固安装板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锚固限位板的顶部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底板、第一顶板、锚固限位板和锚固安装板相连接合围形成框架结构,提高了锚固连接件的强度。
进一步,所述钢板带连接件还包括:
连接盖板,与所述翼板间距设置;
填板,设置于所述连接盖板与所述翼板之间;及
紧固件,与所述连接盖板和所述翼板连接;
其中,所述钢板带上设置有锚固段,所述紧固件用于将所述锚固段固定于所述连接盖板与所述翼板之间。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盖板不仅可分散钢板带施加在翼板上的力,而且可限制钢板带的锚固段沿垂直于其板面方向跳动或窜动,锚固段与翼板连接效果更好。通过填板不仅可限制锚固段沿其长度方向的延展位移,而且也可以减缓紧固件受到的压力,使锚固段与翼板连接可靠。
进一步,所述钢板带连接件还包括:
腹板加劲板,与所述腹板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腹板加劲板提高了腹板的强度,提高了悬桥的钢板带与锚索装置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钢板带连接件还包括:
第二底板,与所述腹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底板上设置有定位槽;及
第二顶板,与所述腹板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翼板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定位槽的作用,可监控第二底板的安装位置,以保证钢板带连接件的安装精度,使转换连接装置受力均衡。第二底板和第二顶板提高了钢板带连接件的强度。
进一步,所述转换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抗拔件和/或第二抗拔件,所述第一抗拔件设置在所述锚固连接件和/或所述钢板带连接件上,所述第二抗拔件设置在所述钢板带连接件上。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抗拔件的作用,使转换连接装置可有效固定在悬桥的承台上,并保证转换连接装置自身连接稳定性的同时将钢板带施加的力过渡至承台上。通过第二抗拔件的作用,使转换连接装置与悬桥的桥台稳定连接,当悬桥的钢板带在荷载作用下出现一定扰度或振动时,第二抗拔件与桥台的有效连接可降低钢板带扰度或振动对锚索装置的影响。
本发明转换连接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锚固连接件连接悬桥的锚索装置,再通过钢板带连接件与悬桥的钢板带连接,使悬桥的锚索装置与钢板带被间接的连接固定,锚索装置不受钢板带在荷载作用下扰度和振动的影响,保证了钢板带与锚索装置的连接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所述的转换连接装置连接悬桥的锚索装置和钢板带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锚固连接件与钢板带连接件组装连接并固定在悬桥的承台上;
将锚固连接件与悬桥的锚索装置连接固定;
将钢板带连接件与悬桥的钢板带连接固定。
本发明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悬桥的承台上组装固定锚固连接件和钢板带连接件以形成用于连接锚索装置和钢板带的转换连接装置,锚索装置施工可操作性强,施工更方便,且锚索装置不受钢板带在荷载作用下扰度和振动的影响,保证了钢板带与锚索装置的连接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转换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转换连接装置的一个第二侧板去掉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转换连接装置连接有锚索装置和锚固段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转换连接装置连接有锚索装置和锚固段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转换连接装置去掉第二顶板、翼板和连接的锚固段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转换连接装置的腹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一行锚固室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翼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填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连接盖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转换连接装置的计算分析模型受荷载作用的应力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转换连接装置的计算分析模型受荷载作用的位移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转换连接装置施工安装在桥台和承台上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转换连接装置安装锚索装置后的张拉顺序示意图。
图中,1-钢板带;1.1-锚固段;2-锚索装置;3-锚固连接件;3.1-锚固安装板;3.2-锚固限位板;3.2.1-限位孔;3.3-锚固加劲板;3.4-锚固腔;3.5-锚固室;3.6-第一底板;3.7-第一顶板;3.8-第一侧板;4-钢板带连接件;4.1-腹板;4.2-翼板;4.3-第二顶板;4.4-第二底板;4.4.1-定位槽;4.5-第二侧板;4.6-腹板加劲板;4.7-第一连接螺栓;4.8-第二连接螺栓;4.9-连接盖板;4.10-填板;4.11-螺纹孔;5-第一抗拔件;5.1-第一抗拔钢板;5.2-抗拔端板;5.3-第一抗拔栓钉;6-第二抗拔件;6.1-第二抗拔钢板;6.2-第二抗拔栓钉;7-桥台;8-承台;9-桥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附图14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0所示的转换连接装置,包括锚固连接件3、钢板带连接件4和抗拔件。锚固连接件3用于连接悬桥的锚索装置2,钢板带连接件4用于连接设置在钢板带1上的锚固段1.1。
如图13所示,抗拔件用于将转换连接装置安装固定于悬桥的桥台7和承台8上,承台8设置在桥桩9上,保证转换连接装置自身连接稳定性的同时将钢板带1施加的力过渡至承台8上,可大大降低钢板带1扰度或振动对锚索装置2的影响。锚索装置2为现有装置,比如,锚索装置2可以是锚索或锚杆或索杆组件。
如图2、图3所示,锚固连接件3包括锚固安装板3.1、锚固限位板3.2、锚固加劲板3.3、锚固腔3.4、锚固室3.5、第一底板3.6、第一顶板3.7、两个第一侧板3.8。
钢板带连接件4包括腹板4.1、翼板4.2、第二顶板4.3、第二底板4.4、两个第二侧板4.5、腹板加劲板4.6、第一连接螺栓4.7、第二连接螺栓4.8、连接盖板4.9、填板4.10。
抗拔件包括第一抗拔件5和第二抗拔件6。
具体的,第一底板3.6水平设置,锚固安装板3.1的底部与第一底板3.6焊接固定,锚固安装板3.1倾斜设置,如图13所示,锚固安装板3.1的倾斜角度与悬桥的锚索装置2的设定角度对应,锚固安装板3.1尽量与锚索装置2垂直。锚固安装板3.1中心与腹板4.1焊接固定。锚固限位板3.2平行于锚固安装板3.1设置,且锚固限位板3.2间距设于锚固安装板3.1背对腹板4.1的一侧,锚固限位板3.2的底部与第一底板3.6焊接固定,锚固限位板3.2上设有用于锚索装置2穿过以限制锚索装置2的径向位移的限位孔3.2.1,锚固安装板3.1上设置有穿设孔,限位孔3.2.1与穿设孔对应设置,锚索装置2安装时,依次穿过限位孔3.2.1和穿设孔。第一顶板3.7倾斜设置,第一顶板3.7的一端与锚固安装板3.1的顶部焊接固定,第一顶板3.7的另一端与锚固限位板3.2的顶部焊接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板3.7垂直于锚固安装板3.1和锚固限位板3.2。两个第一侧板3.8竖立设置,其中一个第一侧板3.8与锚固安装板3.1和锚固限位板3.2的同一侧的侧部焊接固定,另一个第一侧板3.8与锚固安装板3.1和锚固限位板3.2的另一个同一侧的侧部焊接固定。
第一底板3.6、第一顶板3.7、锚固安装板3.1、锚固限位板3.2及两个第一侧板3.8合围形成全封闭的框架结构,当然,也可由第一底板3.6、第一顶板3.7、锚固安装板3.1和锚固限位板3.2合围形成半封闭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内腔形成有锚固腔3.4。锚固加劲板3.3设于锚固腔3.4内或锚固加劲板3.3设置于锚固安装板3.1和锚固限位板3.2之间,锚固加劲板3.3垂直于锚固安装板3.1和锚固限位板3.2,锚固加劲板3.3与锚固限位板3.2和锚固安装板3.1焊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六个锚固加劲板3.3沿锚固安装板3.1高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锚固加劲板3.3将锚固腔3.4分隔为空间更小的锚固室3.5。相对应的限位孔3.2.1和穿设孔与同一个锚固室3.5连通,安装的锚索装置2穿过锚固室3.5,锚固安装板3.1对应锚固室3.5的位置的强度更高,从而锚索装置2连接更可靠。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多个锚索装置2应该按照预应力锚索的标准施工顺序进行安装施工,其中,锚索装置2的张拉顺序按照由下至上,由内至外的顺序依次单独进行张拉,图14中在24个锚索装置2处对应的编号1-24即锚索装置2的张拉顺序。
结合如图3、图4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有锚索装置2的锚固室3.5设有3行,先安装最下行的锚固室3.5对应的锚索装置2,且该最下行的8个锚索装置2中,先安装内侧中间位置的锚索装置2,再安装外侧的锚索装置2,待该最下行的8个锚索装置2全部安装完成后,同样按照由内至外的顺序再安装上一行锚固室3.5对应的8个锚索装置2,最后再安装最上行的锚固室3.5对应的锚索装置2。锚索装置2的张拉顺序也按照上述锚索装置的安装顺序逐一的进行张拉。通过将锚索装置2有序的连接,可使锚索装置2与锚固连接件3的紧固效果最佳,各个锚索装置2受力均匀。
由于锚索装置2穿过限位孔3.2.1后与锚固安装板3.1连接,限位孔3.2.1可实现锚索装置2的预定位,提高锚索装置2的安装精度,保证各锚索装置2及锚固安装板3.1受力均衡。通过锚固室3.5和锚固腔3.4的作用,提高了锚固连接件3的整体刚度,并且在锚固安装板3.1和锚固限位板3.2的作用下实现锚索装置2的双重固定,保证锚索装置2的连接可靠性和连接稳定性。
结合如图1、图2和图6所示,腹板4.1竖立设置并与锚固安装板3.1相垂直,腹板4.1具有一个倾斜的前端面,该倾斜的前端面与锚固安装板3.1的中心焊接固定。腹板4.1还具有一个水平的底端面,用于与第二底板4.4焊接固定,第二底板4.4的前端与第一底板3.6焊接固定。腹板4.1还具有一个水平的顶端面,用于与水平的翼板4.2焊接固定。腹板4.1的水平的顶端面与倾斜的前端面之间还设有倾斜的顶端面,该倾斜的顶端面焊接有倾斜的第二顶板4.3,且第二顶板4.3的前端与锚固安装板3.1的顶端焊接固定,第二顶板4.3的后端与翼板4.2的前端焊接固定,第二顶板4.3可以由多块钢板拼接而成,安装时,第二顶板4.3可最后完成焊接施工。两个第二侧板4.5均与第一侧板3.8平行,两个第二侧板4.5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一侧板3.8的间距。其中一个第二侧板4.5与翼板4.2、第二顶板4.3及第二底板4.4的同一侧的侧部焊接固定,且该第二侧板4.5还与锚固安装板3.1的板面焊接固定,另一个第二侧板4.5与翼板4.2、第二顶板4.3及第二底板4.4的另一个同一侧的侧部焊接固定,且该另一个第二侧板4.5也与锚固安装板3.1的板面焊接固定。翼板4.2、第二顶板4.3、锚固安装板3.1、第二底板4.4及第二侧板4.5合围形成半封闭空间,该半封闭空间远离锚固安装板3.1的一端为开口端。第二抗拔件6设于该开口端,第二抗拔件6与第二侧板4.5及第二底板4.4焊接将该半封闭空间封堵为全封闭空间。锚固室3.5通过锚固安装板3.1的部分穿设孔与该半封闭空间或该全封闭空间连通。
如图5所示,两个第二侧板4.5的相向板面及腹板4.1的板面上均焊接固定有腹板加劲板4.6,即腹板加劲板4.6设于全封闭空间内,且腹板加劲板4.6仅与腹板4.1或第二侧板4.5焊接固定。
如图3和图4所示,紧固件包括第一连接螺栓4.7和第二连接螺栓4.8。连接盖板4.9与翼板4.2保持间距以形成夹持通道,钢板带1的锚固段1.1一部分设于该夹持通道内。当该夹持通道未被锚固段1.1填充满时,在该夹持通道内还设有填板4.10。填板4.10可部分伸出至夹持通道以外。填板4.10与翼板4.2焊接固定。第一连接螺栓4.7依次将连接盖板4.9、锚固段1.1及翼板4.2连接固定,其中,翼板4.2上设有用于第一连接螺栓4.7穿过的螺纹孔4.11。第二连接螺栓4.8依次将连接盖板4.9、填板4.10及翼板4.2连接固定。
连接盖板4.9不仅可分散钢板带1的锚固段1.1通过第一连接螺栓4.7施加在翼板4.2上的力,而且可限制锚固段1.1沿第一连接螺栓4.7轴向跳动或窜动,锚固段1.1与翼板4.2连接效果更好。通过填板4.10不仅可限制锚固段1.1沿其长度方向的延展位移,而且也可以吸收第一连接螺栓4.7受到的径向挤压力,使锚固段1.1与翼板4.2连接可靠。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抗拔件5包括第一抗拔钢板5.1、抗拔端板5.2及第一抗拔栓钉5.3,第一抗拔钢板5.1与第二底板4.4焊接固定,且第一抗拔钢板5.1与第二底板4.4相垂直,第一抗拔钢板5.1的底部焊接有抗拔端板5.2,第一抗拔钢板5.1竖立设置,且第一抗拔钢板5.1上沿竖向设有两列水平的第一抗拔栓钉5.3,第一抗拔栓钉5.3与第一抗拔钢板5.1垂直。本实施例中,第二底板4.4上呈阵列设置有多个第一抗拔件5。第二底板4.4上呈阵列设有多个定位槽4.4.1,第一抗拔钢板5.1的顶部穿过定位槽4.4.1后与第二底板4.4焊接固定。通过定位槽4.4.1的作用,可监控第二底板4.4和第一抗拔钢板5.1的安装位置,以保证钢板带连接件4的安装精度,使转换连接装置受力均衡。
结合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抗拔件6包括第二抗拔钢板6.1及第二抗拔栓钉6.2,第二抗拔钢板6.1竖立设置,第二抗拔钢板6.1焊接于钢板带连接件4的半封闭空间远离锚固安装板3.1的开口端上,第二抗拔钢板6.1将该半封闭空间封堵为全封闭空间。第二抗拔栓钉6.2垂直于第二抗拔钢板6.1设置,且第二抗拔钢板6.1上也设置有两列第二抗拔栓钉6.2。第二抗拔栓钉6.2与桥台7连接。通过第二抗拔钢板6.1不仅可提高钢板带连接件4的整体刚度,而且在第二抗拔栓钉6.2的作用下,钢板带连接件4可与悬桥的桥台7稳定连接,尤其是钢板带1在荷载作用下出现一定扰度或振动时,第二抗拔件6与桥台7的有效连接可大大降低钢板带1扰度或振动对锚索装置2的影响。
本实施例的转换连接装置的材质为Q420C或Q460C,极限抗拉强度为490—675Mpa,弹性模量为2.06×105MPa,泊松比0.3,密度为7850kg/m3。运用Midas FEA(v3.6.0)有限元分析软件,结合《钢结构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对本实施例的转换连接装置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建立线性弹性模型,其中,分析中屈服准则选用von Mises屈服准则,设置边界条件为刚接,沿悬桥的钢板带1水平方向施加12000kN的拉力,转换连接装置的应力计算结果如图11所示,转换连接装置的最大Mises等效应力为125.5MPa,即图11中的A处区域,由于本实施例的转换连接装置采用Q420C材质的屈服强度为420MPa,转换连接装置的最大Mises等效应力小于其屈服强度,因此转换连接装置的结构满足要求。
同样,沿悬桥的钢板带1水平方向施加12000kN的拉力,转换连接装置的位移计算结果如图12所示,转换连接装置的位移值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其中最大位移值1.958mm位于翼板4.2处。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中将图12中转换连接装置在荷载作用下对应的位移值分为B、C、D、E和F五个区域,转换连接装置的变形量以B、C、D、E、F的顺序逐渐增大,其中,F对应的区域即为翼板4.2处。由于转换连接装置包含翼板4.2在内的所有区域对应的位移值均较小,因此转换连接装置的变形量处于合理变形范围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转换连接装置连接悬桥的锚索装置2和钢板带1.1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锚固连接件3与钢板带连接件4组装连接并固定在悬桥的承台8上,将锚固连接件3与悬桥的锚索装置2连接固定,将钢板带连接件4与悬桥的钢板带1连接固定。
具体的,可先将第一抗拔件5预埋于承台8内,将第二抗拔件6预埋于桥台7内。再根据第一抗拔件5的施工位置,安装第二底板4.4,使第二底板4.4上的定位槽4.4.1与第一抗拔件5的第一抗拔钢板5.1对齐,并使第一抗拔钢板5.1穿过定位槽4.4.1,将第二底板4.4与第一抗拔钢板5.1焊接固定。将第一底板3.6与第二底板4.4焊接固定。再由下至上依次完成锚固连接件3和钢板带连接件4剩余部件的焊接固定,其中,包括锚索装置2与锚固安装板3.1的连接,锚索装置2穿过限位孔3.2.1后与锚固安装板3.1连接,再以如图14所示的1-24的编号顺序对锚索装置2按由下至上,由内至外的顺序依次单独进行张拉,锚索装置2的具体张拉施工本实施例不进行具体限定,应按照相应的施工标准进行锚索装置2的施工。锚索装置2完成施工后,进行第二顶板4.3的焊接施工,使翼板4.2、第二顶板4.3、锚固安装板3.1、第二底板4.4、第二侧板4.5及第二抗拔钢板6.1合围形成全封闭空间。
沿拟施工悬桥的跨度方向铺设钢板带1,并确定钢板带1的锚固段1.1位置,本实施例中的钢板带1的锚固段1.1为钢板带悬桥的两端,将钢板带1锚固段1.1吊装至连接盖板4.9与翼板4.2之间的夹持通道内,或先将锚固段1.1吊装至翼板4.2上后再安装连接盖板4.9形成夹持通道并使锚固段1.1处于夹持通道内。将填板4.10设于夹持通道内,通过第一连接螺栓4.7依次将连接盖板4.9、锚固段1.1及翼板4.2连接固定。通过第二连接螺栓4.8依次将连接盖板4.9、填板4.10及翼板4.2连接固定,将填板4.10与翼板4.2焊接固定,即可完成悬桥的钢板带1与锚索装置2的连接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同样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转换连接装置,用于连接悬桥的锚索装置和钢板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锚固连接件,用于连接悬桥的锚索装置;及
钢板带连接件,与所述锚固连接件连接,用于连接悬桥的钢板带;
所述锚固连接件包括锚固安装板,所述锚固安装板用于与所述锚索装置连接;
所述钢板带连接件包括腹板和翼板,所述腹板与所述锚固安装板连接,所述腹板与所述翼板连接,所述翼板用于与所述钢板带连接;
所述钢板带连接件还包括:
连接盖板,与所述翼板间距设置;
填板,设置于所述连接盖板与所述翼板之间;及
紧固件,与所述连接盖板和所述翼板连接;
其中,所述钢板带上设置有锚固段,所述紧固件用于将所述锚固段固定于所述连接盖板与所述翼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连接件还包括:
锚固加劲板,与所述锚固安装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连接件还包括:
锚固限位板,与所述锚固安装板对应设置,所述锚固限位板与所述锚固加劲板连接,所述锚固限位板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锚固安装板上设置有穿设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穿设孔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连接件还包括:
第一底板,与所述锚固安装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锚固限位板的底部连接;及
第一顶板,与所述锚固安装板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锚固限位板的顶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带连接件还包括:
腹板加劲板,与所述腹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带连接件还包括:
第二底板,与所述腹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底板上设置有定位槽;及
第二顶板,与所述腹板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翼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抗拔件和/或第二抗拔件,所述第一抗拔件设置在所述锚固连接件和/或所述钢板带连接件上,所述第二抗拔件设置在所述钢板带连接件上。
8.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换连接装置连接悬桥的锚索装置和钢板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锚固连接件与钢板带连接件组装连接并固定在悬桥的承台上;
将锚固连接件与悬桥的锚索装置连接固定;
将钢板带连接件与悬桥的钢板带连接固定。
CN202110634487.9A 2021-06-07 2021-06-07 转换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33891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4487.9A CN113389141B (zh) 2021-06-07 2021-06-07 转换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4487.9A CN113389141B (zh) 2021-06-07 2021-06-07 转换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9141A CN113389141A (zh) 2021-09-14
CN113389141B true CN113389141B (zh) 2022-06-07

Family

ID=77618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34487.9A Active CN113389141B (zh) 2021-06-07 2021-06-07 转换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891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9134B (zh) * 2021-06-07 2022-06-07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钢板带悬桥及其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15005B (en) * 2004-06-08 2006-05-03 Thomas John Upstone Suspension bridge cables
CN102912721B (zh) * 2012-11-21 2014-11-1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桥梁钢箱主梁双挑式索梁锚固结构
CN112064489A (zh) * 2020-07-10 2020-12-11 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斜拉桥新型索梁锚固系统外置式钢锚管及其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9141A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89134B (zh) 一种钢板带悬桥及其施工方法
KR100671429B1 (ko) 전단벽 수평지지 구조
US6250041B1 (en) Hold down bracket
KR101548608B1 (ko) 접합 플레이트를 갖는 철골보 및, 철골보와 기둥의 연결 구조
CN113389141B (zh) 转换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8385506B (zh) 索塔与斜塔斜拉桥
US5040928A (en) Facings for earthworks
KR101954614B1 (ko) 교량 상부 구조의 가로보 연결 구조체 및 그 시공 방법
KR101458875B1 (ko) 플레이트-각관 조립철골보에 의한 슬림플로어 합성구조
KR101257106B1 (ko) 보강된 격자지보
KR102159429B1 (ko) 단면강성 증대용 새들이 장착된 가설교량 및 이의 시공 방법
CN112681331A (zh) 钢支撑与钢栈桥一体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100648046B1 (ko) 외적 포스트텐션 방법을 이용한 보 및 거더 보강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보 및 거더의 보강방법
KR102433621B1 (ko) 단면 하부에 강재가 집중 배치되는 와이드 더블 합성거더의 일방향 구조
KR101528248B1 (ko) 사각 격자지보 및 이를 이용한 터널 굴착면의 보강 공법
KR101814750B1 (ko) 상부 충전 플랜지 튜브를 갖는 하이브리드 거더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조인트 교량의 시공방법
JP2764748B2 (ja) 路盤下横断円形断面構造物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KR200286390Y1 (ko) 정재하 시험틀의 결합구조
CN211498972U (zh) 一种改进的地基防震结构
KR101897660B1 (ko) 프리스트레스트 강재거더 및 그 제작방법
KR20170132947A (ko) 데크 단부에서 긴장 정착시킨 장스팬 내화 데크의 긴장재 정착시스템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11962686A (zh) 一种房建梁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101914243B1 (ko) 신축이음장치
KR100485060B1 (ko) 라멘식 복합교량에서 강상부구조와 철근콘크리트하부구조의 연결부
KR101984211B1 (ko) 보와 기둥이 연결되는 부분을 보강할 수 있는 와이드 합성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