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9022B - 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9022B
CN113389022B CN202110259549.2A CN202110259549A CN113389022B CN 113389022 B CN113389022 B CN 113389022B CN 202110259549 A CN202110259549 A CN 202110259549A CN 113389022 B CN113389022 B CN 1133890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portion
hook
handle
hooks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595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89022A (zh
Inventor
张浩诚
姜尧桓
李桐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389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9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890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90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02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 D06F37/04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adapted for rotation or oscillation about a horizontal or inclined axis
    • D06F37/10Doors; Securing mean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12Casings; Tubs
    • D06F39/14Doors or covers; Securing mean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3/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 D06F23/02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rotating or oscill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5/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having further drying means, e.g. using hot ai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26Casings; Tubs
    • D06F37/28Doors; Security mean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06F58/04Detail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44Opening, closing or locking of 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3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domestic appliances
    • E05Y2900/312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domestic appliances for washing machines or laundry dr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所述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本体,在所述主体的前方设置有前盖,在所述前盖形成有衣物投入口;以及门,其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前盖以开闭所述衣物投入口,所述门包括:外框架,其配置成朝向所述主体的外侧;前玻璃,其附着于所述外框架的正面;内框架,其配置成朝向所述主体的内侧并结合于所述外框架的背面;以及把手,其从所述外框架和所述内框架的侧面朝向径向内侧凹陷形成,以形成手指的插入空间,据此,即使在把手的设置空间因前盖的曲面结构而变得狭小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确保把手的设置面积。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设置于门并用于拉拽门的把手的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具有洗涤或干燥衣物的功能的装置。另外,衣物处理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将衣物的洗涤功能和干燥功能一起具有。
衣物处理装置包括设置有衣物投入口的本体、构成为开闭衣物投入口的门以及设置于本体的内部的衣物容纳部。
所述门可包括门框架、附着于门框架的正面的前玻璃以及安装于门框架并且通过衣物投入口凸出的门窗。
门框架可由外框架和内框架构成,在门关闭的状态下,所述外框架配置成朝向本体的外侧,而所述内框架配置成朝向本体的内侧。
另一方面,为了在用户打开门时拉拽门,有必要在门框架设置把手。
但是,在前玻璃粘合于外框架的正面的情况下,因由易碎的玻璃材质构成的前玻璃的特性,难以将把手形成或附着于前玻璃。
另外,在箱体的前盖形成为朝向前方凸出的曲面形状的情况下,门框架和前盖之间的间隙变窄,因此存在把手的设置空间狭小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把手的设置空间狭小的情况下,也能在门框架形成把手的衣物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把手的组装性并能够牢固地保持紧固状态的衣物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本体,在所述本体的前方设置有前盖,在所述前盖形成有衣物投入口;以及门,其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前盖以开闭所述衣物投入口;所述门包括:外框架,其配置成朝向所述本体的外侧;前玻璃,其附着于所述外框架的正面;内框架,其配置成朝向所述本体的内侧并结合于所述外框架的背面;以及把手,其从所述外框架和所述内框架的侧面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凹陷形成,以形成手指的插入空间。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子,所述把手可以配置于比分别沿着径向水平地经过所述外框架和所述内框架的中心的径向中心线更高的位置。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子,所述把手可以包括:第一把手部,其形成为,从所述外框架的侧面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和所述前玻璃凹陷,并且朝向所述外框架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和所述内框架开放;以及第二把手部,其从所述内框架的侧面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凹陷,并且朝向所述内框架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和前后方向开放,而且与所述第一把手部一起形成所述手指的插入空间。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子,所述外框架可以包括:平面部,其形成平板形状并设置成与所述前玻璃面接触;安装引导件,其从所述平面部的外周部凸出形成,以包围所述前玻璃的外侧面;以及侧面部,其从所述平面部的外周部朝向与所述安装引导件相反侧的后方凸出形成,所述内框架可以形成为,从与所述侧面部抵接并结合的外周部越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越朝向后方凸出的曲面形状。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子,所述把手可以包括:第一把手部,其形成为,从所述外框架的所述侧面部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凹陷,并且从所述侧面部沿着厚度方向凹陷到所述平面部的背面;以及第二把手部,其从所述内框架的外周部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凹陷,并且沿着前后方向贯通所述内框架的外周部,以与所述第一把手部连通。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子,所述把手可以包括:第一把手部,其形成于所述外框架的背面,在所述手指朝向所述本体的外侧拉拽所述第一把手部时实现卡止;以及第二把手部,形成于所述内框架并与所述第一把手部连通,并且引导所述手指能够移动到所述第一把手部。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子,所述把手可以包括:第一把手部,其形成为从所述外框架的侧面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凹陷;以及第二把手部,其形成为从所述内框架的侧面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凹陷,为了使所述第一把手部和所述第二把手部紧固,把手还可以包括:复数个第一钩,其形成为从所述外框架的背面内侧朝向所述内框架并向凸出,第二钩,其从所述第二把手部的内侧端部凸出形成,以与复数个所述第一钩咬合。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子,还可以包括复数个引导凸起,复数个所述引导凸起形成为,朝向沿着所述第一把手部的内侧端部隔开配置的复数个第一钩之间,以引导复数个所述第一钩和所述第二钩之间咬合的位置。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子,还包括复数个贯通孔,复数个所述贯通孔沿着所述外框架的厚度方向贯通形成在所述第一把手部的侧端部和复数个所述第一钩之间,复数个所述贯通孔配置成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从所述第一钩凸出而成的钩凸起重叠。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子,复数个所述第一钩可以分别包括:钩主体,其从所述外框架的背面朝向后方凸出形成;以及钩凸起,其从所述钩主体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二钩凸出形成,所述第二钩经由从所述第一把手部的内侧端部朝向内侧隔开配置的所述钩凸起和所述内侧端部之间的间隙插入而与所述第一钩结合。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子,所述钩凸起可以包括:第一倾斜面,其形成为从所述钩主体朝向所述第二把手部的内侧端部倾斜;以及第一咬合面,其从所述钩主体朝向所述第二把手部的内侧端部垂直地形成,所述第二钩可以包括:第二倾斜面,其从所述第二把手部的内侧端部倾斜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倾斜面面接触,以对所述第一倾斜面进行弹性加压;以及第二咬合面,其从所述第二把手部的内侧端部垂直地形成,以与所述第一咬合面面接触并与所述第一咬合面咬合。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子,复数个所述第一钩还可以分别包括凸出形成于所述钩主体的背面的肋(rib),以在复数个所述第一钩与所述第二钩紧固时补强朝向与所述钩凸起的凸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的所述钩主体的刚性。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子,所述第二把手部可以形成为,朝向所述内框架的半径方向的内侧凸出的曲面形状。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子,所述第二把手部可以具备凸出形成于所述第二把手部的内侧面的复数个加强肋,以在所述第二把手部与所述第一把手部紧固时加强朝向与所述第二把手部的凹陷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的所述第二把手部的刚性。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子,所述前盖可以形成为,以沿着上下方向经过所述衣物投入口的中心的上下方向中心线为基准,所述前盖的中央部比所述前盖的左右两个端部更朝向前方凸出的曲面形状。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子,所述前盖可以包括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围绕所述衣物投入口,并且形成为从所述前盖的正面朝向所述本体的内侧凹陷,所述门的一部分可以从所述凹陷部朝向外侧凸出。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子,所述把手可以包括:第一把手部,其形成为从所述外框架的侧面沿着半径方向凹陷,并且从所述凹陷部朝向所述本体的外侧隔开配置;以及第二把手部,其形成为从所述内框架的侧面沿着半径方向凹陷,并且配置成所述第二把手的一部分被所述凹陷部覆盖。
下面,对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效果进行说明。
第一、把手从门框架的侧面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凹陷形成,由此,即使在门框架的设置有前玻璃的正面不设置把手,也能确保把手的设置空间。
第二、另外,前盖的中央部形成为比前盖的两侧端部更朝向前方凸出的曲面形状,由此,即使前盖更多地覆盖门框架的侧面而导致门框架的外周面和前盖之间的间隔变窄,也能在朝向本体的外侧凸出配置的外框架的侧面形成具有沿着半径方向的内侧凹陷而成的袋形状的把手,从而能够确保手指的可插入空间。
第三、通过将把手形成于门框架的上部,能够最小化用户开闭门时腰部的弯曲角度。
第四、为了紧固第一把手部和第二把手部,将复数个第一钩沿着凹陷形成于外框架的第一把手部的内侧端部凸出形成,并且将第二钩沿着凹陷形成于内框架的第二把手部的内侧端部凸出形成,由此将第一钩和第二钩彼此咬合并紧固,从而能够使第一把手部和第二把手部牢固地结合。
第五、第二钩经由从第一把手部的内侧端部朝向内侧隔开配置的第一钩的钩凸起和所述内侧端部之间的间隙而插入并结合,由此能够提高第一钩和第二钩之间的紧固力。
第六、在第二把手部的端部形成有复数个引导凸起,复数个引导凸起朝向复数个第一钩之间凸出,由此对用于使第一钩和第二钩彼此咬合并结合的位置进行引导,因此组装性将会得到提高。
第七、在形成有复数个第一钩的外框架形成沿着厚度方向贯通而成的复数个贯通孔,由此在注塑成型复数个第一钩之后容易移出模具。另外,第一钩配置成在厚度方向上与贯通孔重叠,由此在紧固第一钩和第二钩时能够容易实现第一钩的弹性变形。
第八、第一钩包括:从外框架的背面凸出形成的钩主体;和从钩主体的端部朝向第二钩凸出形成的钩凸起。钩凸起包括:从钩主体朝向第二把手部的内侧端部倾斜形成的第一倾斜面;和从钩主体朝向第二把手部的内侧端部垂直形成的第一咬合面。第二钩包括:从第二把手部的内侧端部以与所述第一倾斜面面接触的方式倾斜形成的第二倾斜面;和从第二把手部的内侧端部以与所述第一咬合面面接触的方式垂直形成的第二咬合面。根据这种构成,在紧固第一钩和第二钩时,第二倾斜面配置成能够与第一倾斜面的外侧面接触,由此沿着半径方向的内侧对第一倾斜面进行弹性加压。并且,由于第一咬合面和第二咬合面以彼此垂直的方式面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紧固力。
第九、第一钩的钩主体可以朝向与钩凸起的凸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在钩主体的背面形成有朝向垂直方向凸出的肋,因此能够补强钩主体的刚性。
第十、第二把手部朝向内框架的半径方向的内侧凹陷形成,第二把手部在与第一把手部紧固时能够朝向内框架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在第二把手部的背面形成有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凸出的复数个加强肋,由此能够补强第二把手部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在图1中从衣物处理装置的前方观察到的安装有圆形玻璃门的前盖的主视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切开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切开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2的V-V线切开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从后方观察到的图5的门组件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7是示出从侧方观察到的图6的门组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图5所示的门组件的分解图。
图9是将图8的VIV部分放大并示出的第一把手部和第二把手部分离的状态的放大图。
图10是示出从后方观察到的图9的第一把手部和第二把手部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1是示出从后方观察到的在图10中形成于第一把手部的内侧端部和第一钩之间的贯通孔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2是示出图9的第一把手部和第二把手部彼此结合的状态的放大图。
图13是沿图12的XIII-XIII切开并示出的第一把手部和第二把手部的钩紧固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从底面观察到的图13的钩紧固结构的状态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并且对与图号无关地对相同或类似的结构要素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省去对其重复的说明。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针对结构要素的接后缀“模块”及“部”仅是考虑到便于说明书的撰写而被赋予或混用,其自身并不带有相互区分的含义或作用。并且,在对本说明书揭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如果判断为对于相关的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会导致混淆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实施例的技术思想,则将省去对其详细的说明。并且,所附的附图仅是为了容易理解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实施例,不应由所附的附图来限定本说明书所揭示的技术思想,而是应当涵盖了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中所包括的所有变更、均等物乃至替代物。
“第一”、“第二”等包含序数的术语可用于说明多种结构要素,但是所述结构要素并不由所述术语所限定。所述术语仅是用于将一个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区分的目的来使用。
如果提及到某个结构要素“连接(connected)”或““耦合(coupled)”于另一结构要素,则应理解为可能是直接连接于或耦合于该另一结构要素,但也可能它们中间存在有其他结构要素。反之,如果提及到某个结构要素“直接连接”或“直接耦合”于另一结构要素,则应当被理解为是它们之间不存在有其他结构要素。
除非在上下文明确表示有另行的含义,否则单数的表达方式包括复数的表达方式。
在本申请中,“包括”或“具有”等术语仅是为了指定说明书上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其组合的存在,而并不意在排除一个或其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的可能性。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在图1中从衣物处理装置的前方观察到的安装有圆形玻璃门110的前盖102主视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切开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切开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2的V-V线切开的剖视图。
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构成为,包括本体100、衣物容纳部以及门110。
本体100可以形成衣物处理装置的外观和框架。本体100可以是长方体形状。
本体100可以构成为,包括前盖(front cover)102、本体主体101、顶盖105以及底座。
前盖102可以形成衣物处理装置的正面。在衣物处理装置的前方观察时,前盖102可以是矩形。
前盖102可以设置有正面部、左右侧面部、顶面部以及底面部。
在正面部可以形成有衣物投入口103。衣物可以通过衣物投入口103投入到本体100的内部。
衣物投入口103可以是圆形状。衣物投入口103的中心可以位于比前盖102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更高的位置。
正面部可以形成为朝向衣物处理装置的前方凸出的曲面形状。正面部形成为其中心部位于比正面部的左右两侧端部更靠向前方的位置。
正面部可以形成为,随着从正面部的左右两侧端部靠向正面部的中心部而逐渐朝向前方凸出的曲面形状。
左右侧面部各自形成为平面。左右侧面部各自从正面部的左右两端朝向本体主体101向后方延伸。左右侧面部各自与本体主体101的左右两侧面前端相结合。
顶面部和底面部各自形成为平面。顶面部和底面部各自从正面的上端和下端朝向本体主体101的后方延伸。
顶面部可以与配置于前盖102的上侧的控制面板106相结合。
底面部可以与底座的前端相结合。
本体主体101可以形成为“匚”字形状。本体主体101的前方部开放。前盖102和控制面板106形成为覆盖形成于本体主体101的前方部的开放部。
用于形成衣物处理装置的左右两侧面的本体主体101的左右侧面部和用形成衣物处理装置的后方面的本体主体101的后方面部形成为一体。根据此,可以提高本体主体101的结构刚性,并且能够较好的承受荷重。
在前盖102可以形成有凹陷(rececc)部104,所述凹陷部104朝向本体100的内侧凹陷以包围衣物投入口103。衣物投入口103贯通形成在凹陷部104的内侧。门110的一部分可以容纳于凹陷部104。
门110可以通过铰链141可旋转地结合于前盖102,以开闭衣物投入口103。
在本体100的内部可以设置有衣物容纳部。衣物容纳部可以构成为包括外桶和滚筒。
衣物容纳部为了执行烘干功能而可以设置有滚筒,或者为了将洗涤和烘干功能均执行而可以设置有外桶和滚筒。
外桶形成为圆筒形状,并且可以外桶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轴配置成水平或以预先设定的角度倾斜。在外桶的内部可以存储有洗涤水。
滚筒可以设置于外桶的内部,并且设置为相对于外桶可进行旋转。
在外桶的前端部设置有与衣物投入口103相连通的垫圈,由此可以防止存储于外桶内部的洗涤水泄漏到本体100的容纳空间。
滚筒的前方部呈开放并且与衣物投入口连接为相连通,通过衣物投入口可以将衣物容纳于滚筒内部。
在外桶的背面可以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可以通过旋转轴连接到滚筒的背面。
根据这种构成,驱动电机的动力可以随着驱动电机的运转而经由旋转轴传递到滚筒,由此滚筒能够旋转。
在滚筒的圆周面形成有复数个连通孔,由此,如洗涤水等的流体可以通过复数个连通孔出入滚筒的内部。
滚筒可以构成为,通过在其内部设置有复数个提升器来使容纳于滚筒内部的衣物进行旋转,并由此执行洗涤和烘干功能。
控制面板106可以设置于本体100或门110。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控制面板106位于本体100的前盖102上侧的情形。
控制面板106构成为,向用户显示与在衣物处理装置中正在处理的程序相关的信息,并且接收用户的操作。
控制面板106可以设置有用于接收用户的操作旋钮和复数个按键。
另外,控制面板106可以设置有用于显示时间信息的显示部。
图6是示出从后方观察到的图5的门组件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7是示出从侧方观察到的图6的门组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图5的门组件的分解图。
门110可以由门框架112、前玻璃111、门窗126、铰链单元140以及锁紧单元150构成。
门框架112可以形成为环形状。
门框架112可以由外框架(outer frame)113和内框架(inner frame)120构成。
外框架113和内框架120可以由合成树脂材质(例如,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 Styrene)、PC(Polycarbonate)材质等)形成。外框架113和内框架120可以分别利用合成树脂并通过注塑成型来制作。
外框架113和内框架120可以各自形成为环形状,并且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重叠。在外框架113的背面可以凸出形成有紧固凸起123。在内框架120的正面可以凸出形成有能够容纳紧固凸起123的凸起容纳部124。
凸起容纳部124具备容纳槽,容纳槽的形状可以与紧固凸起123的形状相同。紧固凸起123可以插入到凸起容纳部124,由此与凸起容纳部124彼此形合(与形状相匹配地结合)。
下面,对外框架113和内框架120的命名理由进行说明,以门110被关闭的状态为基准,外框架113配置为朝向本体100的外侧,而内框架120配置为朝向本体100的内侧,以上述理由对外框架113和内框架120进行命名。也可以将外框架113可以命名为第一框架,将内框架120可以命名为第二框架。
在外框架113和内框架120各自的内侧形成有彼此相对应的圆形的开口部122。
开口部122可以配置为与外框架113和内框架120各自的中心形成偏心。例如,开口部122的中心可以位于比外框架113和内框架120各自的中心更靠向上侧的位置。
根据这种构成,外框架113和内框架120各自的沿圆周方向的宽度可以不同。即,外框架113和内框架120可以构成为各自的外侧直径和内侧直径(开口部122的直径)之间的距离(宽度)随着从最上端朝向最下端逐渐增大(变宽)。
滚筒的中心可以配置为高于本体100的高度中心(整个高度的一半)。
当从前方观察本体100时,在对比相同容量和尺寸的洗衣机的情况下,消费者会倾向于偏爱门110的尺寸较大洗衣机。
另外,消费者偏爱可通过门110观察到滚筒的内部,并且尽可能对滚筒的内部空间确保较宽的视野的洗衣机。
为了满足这种消费者的需求(needs),若想要在滚筒被固定于本体100的高度方向上的状态下增大门110的尺寸,则需要使门110向下部方向变大。
门框架112的中心需要朝向比衣物投入口或开口部122的中心更靠向下侧的方向移动。同样地,门框架112的中心可以相对于位于与开口部122对应的位置的门窗126朝向下中心移动。
另外,若想要增大门110的尺寸,优选将门110的一部分从凹陷部104朝向外侧凸出。优选地,门110的直径大于凹陷部104。
前玻璃111可以设置于外框架113的正面,使得用户观察到本体100的内部。
前玻璃111形成为具有预先设定的半径的圆形状。前玻璃111由玻璃材质形成。
前玻璃111的正面和背面形成为平坦。
前玻璃111以厚度为固定的圆盘形状形成,并且形成为在上下左右的任意方向上观察也不会看到弯曲。
如此,由于玻璃材质的前玻璃111的正面和背面以圆形状形成为平坦,因此与现有的合成树脂材质的门110的盖相比,会提高门110的高级感。
前玻璃111可以配置为覆盖门框架112的开口部122。前玻璃111可以通过密封件(sealant)或粘合剂等来粘合在外框架113的正面。
从玻璃材质的特性上来看,若在前玻璃111钻出紧固孔,会容易使玻璃破碎,因此为了防止玻璃破碎,可以利用粘合剂等将前玻璃111附着于外框架113。
另一方面,由于前玻璃111是玻璃材质,因此相比于整个门110的荷重占据较大的荷重。为了支撑前玻璃111的荷重,在外框架113的正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前玻璃111的安装引导件115。
尤其,前玻璃111可以由钢化玻璃构成。从钢化玻璃的特性上来看,存在如下的缺点,虽然前玻璃111的正面和背面强度较高,但是作为前玻璃111的侧面的圆形的外周面的强度较多弱。
为了弥补这一点,安装引导件115从外框架113的正面外周端朝向前方凸出形成,以包围前玻璃111的外周面,这不仅能够支撑前玻璃111的荷重,而且还能从外部冲击中保护前玻璃111的侧面。
安装引导件115可以形成为,其凸出长度至少能够覆盖前玻璃111的厚度的2/3程度。
这是因为,在安装引导件115的凸出长度过小的情况下,外部冲击会施加到前玻璃111的外周面,并且不能充分地支撑前玻璃111的荷重。
安装引导件115可以以圆形的环形状凸出,并且能够将前玻璃111容纳于安装引导件115的内侧。
安装引导件115可以形成为其内径与前玻璃111的外径相对应,由此包围前玻璃111的外周面。
安装引导件115也可以以规定的厚度凸出形成,以与前玻璃111的正面形成同一平面。根据这种构成,会消除安装引导件115和前玻璃111之间的台阶,从而能够实现简洁的外观。
在前玻璃111的内侧和外侧可以分别形成有透光区域1111和不透光区域1112。
透光区域1111是指,构成为使光的至少一部分透过,使得能够看到相反侧至内部的区域。因此,透光区域1111是涵盖半透光区域1111的概念。
透光区域1111可以与外框架113的开口部122、内框架120的开口部122以及门窗126相对应地配置。因此,在门110关闭的状态下,用户可以通过透光区域1111观察衣物容纳部。
透光区域1111的中心位于与外框架113和内框架120各自的开口部122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在此,对应的位置不仅包括中心完全一致,而且还包括中心的偏心方向相同的情况。换句话说,可以是透光区域1111的中心和开口部122的中心一致的情况,也可以是透光区域1111的呈偏心的方向与开口部122的呈偏心的方向相同的情况。
不透光区域1112可以形成为包围透光区域1111,并且不透光区域1112不能使光透过,玻璃自身可能会呈现出黑色。
不透光区域1112可以配置为,覆盖除了门框架112的开口部122和门框架112的一部分之外的剩余的部分。
透光区域1111和包围其的不透光区域1112之间的边界线,可以被不透光区域1112明确划分。
或者,通过半色调(halftone)技术使透光区域1111和不透光区域1112的边界模糊,使得从透光区域1111向不透光区域1112的移动在视觉上过渡。为此,透光区域1112包括形成于不透光区域1111的周边的复数个遮蔽点,复数个所述遮蔽点可以形成为其密度随着朝向透光区域1111而逐渐变低。
外框架113可以由侧面部116(参照图9)、平面部114以及第一曲面部117构成。
侧面部116形成外框架113的侧面。侧面部116可以从安装引导件115朝向内框架120的外周端部向后方延伸。
侧面部116的后端可以配置为沿着厚度方向与内框架120重叠,以覆盖内框架120的外周端的一部分。在内框架120的外周端部可以形成有凹陷槽部127(参照图9)。侧面部116可以配置为覆盖内框架120的凹陷槽部127。
侧面部116和凹陷槽部127可以彼此形合(形状配合)。
平面部114可以配置为与前玻璃111的背面相接触,并且平面部114的一部分可以与不透光区域1112重叠。通过在平面部114涂布粘合剂,前玻璃111可以粘合于平面部114。
在外框架113的平面部114的正面可以形成有用于填充粘合剂的填充槽,所述填充槽可以在平面部114的正面沿着圆周方向延伸形成。
粘合剂容纳于粘合剂填充槽1181,前玻璃111的背面可以通过粘合剂与平面部114粘合。
当将粘合剂填充于粘合剂填充槽1181时,可能会向粘合剂填充槽1181的外侧或内侧溢出。为了容纳从粘合剂填充槽1181溢出的粘合剂,可以在粘合剂填充槽1181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形成有以环状凹陷而成的粘合剂溢出槽1182。
前玻璃111的不透光区域1112可以配置为,覆盖平面部114的粘合剂填充槽1181和粘合剂溢出槽1182。
在平面部114的下侧可以形成有沿着厚度方向贯通而成的复数个漏水孔119,在前玻璃111的背面和外框架113的正面之间形成的水或湿气可以通过漏水孔119向门110的外部排出。
第一曲面部117可以形成为从平面部114的内侧端朝向内框架120的开口部122的外周以预先设定的曲率的圆弧形状弯曲。平面部114的内侧部分和第一曲面部117可以配置为与透光区域1111的外侧边缘部重叠。在第一曲面部117的半径方向的内侧可以形成有开口部122。
在第一曲面部117的背面可以形成有朝向后方凸出的复数个周向肋1391。复数个周向肋1391分别可以沿着外框架113的圆周方向延伸。复数个周向肋1391可以沿着圆周方向隔开配置。
在第一曲面部117的背面形成有朝向后方凸出的复数个径向肋1392。复数个径向肋1392分别可以沿着外框架113的径向延伸。复数个径向肋1392分别可以从周向肋1391的内侧面朝向外框架113的开口部122延伸。
根据这种构成,复数个周向肋1391和径向肋1392可以补强外框架113,尤其补强第一曲面部117的刚性。
复数个周向肋1391可以配置为,与在平面部114的背面形成的第一钩133沿着半径方向隔开。
在外框架113的正面和外周面可以通过镀铬来形成镀层1131。可以通过将外框架113完全浸入到镀铬液中来进行镀铬,由此可以在外框架113的整个表面形成有镀层1131。
镀层1131使外框架113呈银色光泽的金属颜色。根据此,镀层1131会因亮银色而获得看似圆形水珠的效果。另外,当用眼睛看镀层1131时,会使人产生高级感。
在内框架120的背面可以形成有第二曲面部121。内框架120的第二曲面部121可以形成为朝向凹陷部104凸出的曲面形状。
外框架113的第一曲面部117可以形成为朝向凹陷部104的外侧凸出,而内框架120的第二曲面部121可以形成为朝向凹陷部104的内侧凸出。
门窗126可以配置为在门110关闭的状态下与衣物投入口对应。门窗126可以以与内框架120的开口部122相对应的方式安装于门框架112。
门窗126由透明的材质形成,例如由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材质形成,因此可以用眼睛通过门窗126观察到滚筒等衣物容纳部的内部空间。门窗126不限于合成材质,也可以由玻璃材质形成。
门窗126的外廓部可以插入并结合在外框架113的第一曲面部117内侧端部和内框架120的内侧端部之间。
在门110关闭的状态下,外框架113和内框架120的一部分可以从凹陷部104朝向前方凸出,外框架113和内框架120的另一部分可以设置为容纳于凹陷部104。
外框架113的平面部114可以配置于凹陷部104的外侧并从凹陷部104朝向前方凸出,外框架113的第一曲面部117的后端部可以容纳于凹陷部104的内侧。
内框架120的外周部可以从凹陷部104朝向外侧前方凸出,内框架120的内周部可以容纳于凹陷部104。
门框架112可以配置为相对于凹陷部104的竖直面以规定角度倾斜。门框架112的下端部可以位于比门框架112的上端部更朝向前方位于前侧的位置。
门110可以通过铰链单元140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本体100朝向前后方向旋转。
铰链单元140可以构成为包括铰链141、铰链座142以及轴套143。
铰链141可以固定于本体100,并且可以可旋转地结合于门框架112。铰链141可以具备:结合于本体100的板形态的底座部1411;从底座部1411凸出并可旋转地结合于门框架112的旋转结合部1412。旋转结合部1412可以设置有复数个,并且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配置。
铰链座142可以结合于门框架112并支撑旋转结合部1412,铰链座142可以防止旋转结合部1412从门框架112脱离。
轴套143套在旋转结合部1412的旋转轴,由此使旋转轴能够顺畅地旋转。
在门110的一侧可以安装有铰链单元140,在门110的另一侧可以设置有锁紧单元150。锁紧单元150构成为将门110锁紧到本体100或解除锁紧。
锁紧单元150可以包括轴(shaft)151、门闩(door latch)152以及弹簧153。
轴151可以构成为贯通门闩152并安装于门框架112。弹簧153具有弹力,以在门闩152旋转时能够复原。
根据这种构成,门闩152以能够进行旋转以及复原的方式安装于门框架112,由此能够将门110锁紧于本体100或接触锁紧。
门框架112可以从凹陷部104朝向前方隔开配置。
另一方面,在执行洗涤程序时,当在滚筒内部充满洗涤物的状态下进行旋转时,因门窗126de背面和洗涤物发生碰撞而引起的冲击将会施加到门窗126的背面下侧。
因此,门框架112的下端部将会因冲击而沿着从凹陷部104朝向前方隔开的方向起伏,而门框架112的上端部将会朝向凹陷部104移动并与凹陷部104的凹陷开始的部位周边发生碰撞,从而门框架112的上端部会受到冲击。
这是因为,在门框架112和凹陷部104彼此隔开的状态下,每当冲击施加到门框架112时,将会反复地形成门框架112和凹陷部104的接触和分离,从而发生振动和噪音。
为了最小化这种振动和噪音,在容纳于凹陷部104的内框架120的背面上侧可以形成有朝向凹陷部104凸出并与凹陷部104接触的凸出部125。
根据这种构成,在门110关闭的状态下,即使冲击施加到门框架112的下端部,凸出部125也不会从凹陷部104分离或隔开,而始终与凹陷部104接触,因此不仅能够最小化冲击,而且还能降低振动和噪音。
另外,还可以通过将门框架112倾斜形成为其上端部比门框架112的下端部更靠近凹陷部104,来使凸出部125不会从凹陷部104隔开而与凹陷部104接触。
如前述,前盖102可以形成为,在沿着上下方向经过前盖102(正面部)的中心的上下方向中心线上,所述前盖102的中央部比前盖102的左右两个端部更凸出的曲面形状。
优选地,把手130设置于门框架112的上部,使得用户通过拉拽门110来打开门。门框架112的上部是指,沿着与地面平行的水平径向经过门框架112的中心的径向中心线上的上侧。
这是因为,若把手130设置于门框架112的下部,则需要用户与其相应地向下弯曲更多的腰部。
在前盖102形成为曲面形状,并且门框架112的上端部配置为比门框架112的下端部更与凹陷部104相邻的情况下,门框架112的能够设置或形成把手130的面积变得狭小。
图9是将图8的VIV放大并示出的第一把手部131和第二把手部132分离的状态的放大图。
图10是示出从后方观察到的图9的第一把手部131和第二把手部132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1是示出从后方观察到的在图10中形成于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端部和第一钩133之间的贯通孔136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2是示出图9的第一把手部131和第二把手部132彼此结合的状态的放大图。
图13是示出沿图12的XIII-XIII切开并示出的第一把手部131和第二把手部132的钩紧固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从底面观察到的图13的钩紧固结构的状态的概念图。
为了在门框架112最大限度地确保能够设置把手130的面积,优选地,将把手130形成于门框架112的侧面。其理由如下。
第一、因前盖102的曲面结构,门框架112的上侧一部分容纳于前盖102的凹陷部104,因此导致能够使手插入到门框架112和前盖102之间的空间不足。
第二、门框架112的正面被前玻璃111覆盖,因此导致难以在门框架112的正面设置把手130。
把手130可以形成于,外框架113的朝向凹陷部104外侧凸出的侧面和内框架120的侧面。
优选地,把手130不使用额外的部件而与门框架112形成为一体。
把手130可以与门框架112一起利用合成树脂并通过注塑成型来形成。根据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把手130可以从门框架112的侧面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凹陷形成,以能够插入多个手指(例如,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指)。
把手130可以在门框架112的侧面形成为袋(pocket)形态。把手130可以形成为从门框架112的侧面朝向半径方向的外侧开放。
把手130可以包括第一把手部131和第二把手部132。
第一把手部131可以形成于外框架113的侧面。
第二把手部132可以形成于内框架120的侧面。
第一把手部131可以配置于第二把手部132的前方。
第一把手部131和第二把手部132可以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可以形成用于使复数个手指插入的一个袋。
第一把手部131可以形成为,从外框架113的背面朝向第二把手部132开放。第一把手部131也可以形成为朝向凹陷部104向后方开放。
第二把手部132可以朝向第一把手部131向前方开放。
第一把手部131可以从外框架113的侧面部116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凹陷形成,并且从作为外框架113的平面部114的相反侧、即背面朝向平面部114凹陷,由此能够确保手指可以从外框架113的侧面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插入的空间。
第二把手部132可以从内框架120的外周部侧面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凹陷形成,由此能够确保手指可以从内框架120的侧面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插入的空间。
第一把手部131的半径方向的内侧端部可以形成为带有弧度。
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面可以比外框架113的侧面部116更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凹陷形成。
第二把手部132的内侧面可以形成为与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面相对应。
第一把手部131可以配置为朝向凹陷部104的外侧凸出。
第二把手部132可以配置为,其一部分朝向凹陷部104的外侧凸出,而其另一部分容纳于凹陷部104的内侧。
外框架113的平面部114的后侧、即第一把手部131的正面部可以朝向门框架112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开放并露出到外侧。第一把手部131的正面部可以与用户的手指端部接触,由此能够被拉拽。
可以通过将橡胶材质的把手130垫片附着成覆盖第一把手部131的正面部,来防止用手指拉拽时发生打滑。另外,把手130垫片能够使用户的异物感最小化,并且能够柔和手的触感。
第一把手部131不仅形成用于使用户的手插入的引入空间,而且还能承受用户用手拉拽并引出的力。
第二把手部132不仅形成用于使用户的手插入的引入空间,而且还能将手指的移动引向第一把手部131。
把手130包括复数个钩(hook)紧固结构,以牢固地紧固两个部件、即第一把手部131和第二把手部132。
把手130包括第一钩133和第二钩134。
第一钩133设置于外框架113的平面部114的相反侧、即背面部。第一钩133形成为朝向内框架120凸出。第一钩133可以沿着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端部的边缘设置有复数个。
复数个第一钩133沿着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端部的边缘缘隔开等间隔而配置。复数个第一钩133与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端部相邻并隔开配置。
在复数个第一钩133和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端部之间,可以形成有贯通孔136。
在此,贯通孔136可以具有如下的目的。
第一、为了在注塑成型外框架113之后顺畅地从第一钩133移出模具而设置贯通孔136。
第二、在注塑成型外框架113时,合成树脂经由贯通孔136顺畅地供给到第一钩133的成型部。
第三、在紧固第一钩133和第二钩134时,贯通孔136使第一钩133的弹性变形变为可能。第一钩133通过贯通孔136可以发生弹性变形。
贯通孔136与第一钩133对应地形成有复数个。复数个贯通孔136以沿着平面部114的厚度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于外框架113的平面部114。
根据这种构成,模具在从外框架113的平面部114的前方经由贯通孔136而朝向后方贯通并插入之后,在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型之后,可以经由贯通孔136引出。
第一钩133可以由钩主体1331和钩凸起1332构成。
钩主体1331从外框架113的背面部朝向后方凸出形成。
钩主体1331可以形成为具有规定厚度的板形状。钩主体1331可以沿着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端部的边缘延伸。
例如,第一把手部13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以图11为基准)可以以圆弧形状形成并带有弧度。分别位于第一把手部13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第一钩133的钩主体1331可以以带有弧度的方式延伸。
第一把手部131的中间部可以沿着外框架113的宽度方向中心的圆周方向延伸。位于第一把手部131的中间部的第一钩133的钩主体1331,可以以小于位于第一把手部13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钩主体1331的曲率延伸,或者以接近于直线的形态延伸。
贯通孔136可以形成为其宽度窄且其长度较长的形状。复数个贯通孔136可以沿着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端部隔开等间隔而配置。
钩主体1331可以形成为,其宽度随着朝向凸出方向而逐渐变小。
钩凸起1332可以形成为,从钩主体1331的端部朝向外框架113的径向外侧以楔形状凸出。钩凸起1332的楔形状可以是具有直角三角形的截面的形状。
钩主体1331和钩凸起1332可以以其高度高于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端部的高度的方式凸出形成。
钩凸起1332可以朝向钩主体1331的延伸方向相同地延伸。并且,所述钩凸起1332的延伸长度可以小于钩主体1331的延伸长度。
复数个钩主体1331和复数个钩凸起1332各自的长度可以形成为彼此不同。
在与贯通孔136相对的相反侧的钩主体1331,可以分别形成有肋137。
每个复数个肋137可以在钩主体1331的一侧面凸出形成,以增强第一钩133的刚性。肋137可以形成为板形状。肋137可以从钩主体1331朝向与钩凸起1332的凸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凸出形成。
肋137可以沿着与钩主体1331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肋137可以形成为直角三角形形状。肋137的底面可以与外框架113的平面部114的背面部连接成一体,肋137的高度面可以与钩主体1331的一侧面连接成一体。
第一把手部131的外侧端部,可以与外框架113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部配置在同一个圆周上。
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端部,可以从外框架113的半径方向的内侧朝向第二把手部132以带有弧度的方式形成。
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端部和第二把手部132的内侧端部以不存在台阶的方式彼此抵接而形成。
根据这种构成,由于第一把手部131和第二把手部132的连接部分彼此不存在台阶,因此能够使外观美丽、没有异物感、触感柔和。
第二钩134可以形成为,从第二把手部132的内侧端部朝向第一钩133的钩凸起1332沿着内框架120的半径方向的内侧凸出。第二钩134可以形成为楔形状。
第二钩134可以沿着第二把手部132的内侧端部的边缘延伸。与第一钩133不同地,第二钩134可以沿着第二把手部132的内侧端部的整个长度连续形成为一个。
第二钩134可以从第二把手部132的内侧端部朝向贯通孔136凸出形成,以在半径方向上与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端部重叠。
根据这种构成,第二钩134的一部分被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端部覆盖,从而不会露出到门框架112的外部而被遮挡。
第二钩134可以以与钩凸起1332彼此咬合的方式朝向第一钩133的钩凸起1332凸出形成。
第一钩133的钩凸起1332和第二钩134,分别可以以具有矩形截面的形状的方式凸出形成。
第一钩133的钩凸起1332具备第一倾斜面1333和第一咬合面1334。
第一倾斜面1333可以从经过第一钩133的钩主体1331的水平面朝向第二把手部132的内侧端部倾斜形成。
第一咬合面1334可以从第一钩133的钩主体1331垂直延伸。第一咬合面1334可以与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端部隔着预先设定的间隙而隔开配置。
第二钩134具备第二倾斜面1342和第二咬合面1343。
第二倾斜面1342可以从经过第二把手部132的内侧端部的水平面朝向第一钩133的钩凸起1332的第一咬合面1334倾斜形成。
在紧固第一钩133和第二钩134时,第一倾斜面1333和第二倾斜面1342可以彼此面接触,由此将第一钩133引导成相对于第二钩134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发生弹性变形。
第二咬合面1343可以从第二把手部132的内侧端部沿着垂直方向延伸。
第二咬合面1343可以配置成,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一咬合面1334彼此面对。第一咬合面1334和第二咬合面1343可以彼此抵接并咬合而相结合。
第一咬合面1334和第二咬合面1343彼此垂直地面接触,由此能够保持第一钩133和第二钩134之间的咬合状态。
当第一咬合面1334和第二咬合面1343彼此结合时,第一钩133将会被第二把手部132覆盖,因此第一钩133不会露出到把手130的外侧并遮挡,从而具有外观美丽的优点。
根据这种构成,在组装外框架113和内框架120时,可以通过使外框架113和内框架120在前后方向上各自朝向彼此进行移动来实现组装。
例如,若内框架120朝向前方对外框架113施加压力(加压),则外框架113的紧固凸起123可以插入于内框架120的凸起容纳部124并相结合。
第二钩134的第二倾斜面1342与第一钩133的第一倾斜面1333相接触。第二倾斜面1342第一倾斜面1333推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因此第一钩133的钩主体1331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发生弹性变形。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端部和第一咬合面1334彼此张开,从而两者之间的间隙变宽。
第二钩134穿过变宽了的间隙,并且经由贯通孔136而插入到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端部的内侧。
此时,随着施加于第一钩133的钩凸起1332的压力被解除,第一钩133通过弹性力复原到原位置。被复原的第一钩133的钩凸起1332的第一咬合面1334和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端部之间的间隙变窄,从而恢复到原来的间隔。
接着,第一钩133的钩凸起1332的第一咬合面1334上升,由此与第二钩134的第二咬合面1343咬合并结合。
第一钩133是如悬臂的结构并形成为,其一侧端部固定于外框架113的平面部114的背面,而其另一端部处于未被支撑的状态的梁形态,因此容易弹性变形。
用于对第一钩133的钩主体1331进行支撑的肋137,将外框架113的支撑力补偿给第一钩133的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强化刚性。
在第一钩133的钩凸起1332成为相反侧的第二钩134的外周面,可以形成有结合槽1341,所述结合槽1341沿着第二把手部132的内侧端部延伸形成。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端部可以与结合槽1341相结合。
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端部的厚度形成为与结合槽1341的深度相对应,由此在第一把手部131和第二把手部132彼此结合时,不会形成台阶而连接成一个曲面形状。
在第二钩134的端部,可以凸出形成有复数个引导凸起135。复数个引导凸起135可以形成为朝向第一钩133的钩凸起1332之间的空间凸出。
第一钩133的复数个钩凸起1332和复数个引导凸起135,分别可以沿着第一把手部131和第二把手部132的内侧端部的边缘彼此交替地配置。
引导凸起135可以与彼此相邻的钩凸起1332之间的距离相对应地延伸。引导凸起135形成为,对第二钩134的与第一钩133的钩凸起1332紧固的位置进行引导。
在第二把手部132的内侧面可以设置有复数个加强肋138。复数个加强肋138可以形成为从第二把手部132的内侧面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凸出。
复数个加强肋138可以沿着第二把手部132的内侧端部的边缘彼此隔开而配置。复数个加强肋138可以从第二把手部132的外侧端部朝向第二把手部132的内侧端部延伸。
加强肋138的一侧可以以抵接于内框架120的与第二把手部132的外侧端部形成边界的内侧面的方式连接,加强肋138的另一侧可以以抵接于第二钩134的第二咬合面1343的方式连接。
复数个第一钩133和复数个加强肋138可以对应沿着第一把手部131和第二把手部132的内侧端部的圆周方向彼此交替地配置。
根据这种构成,复数个加强肋138可以补强第二把手部132的刚性。
因此,根据本发明,把手130从门框架112的侧面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凹陷形成,从而即使在门框架112的用于设置前玻璃111的正面不设置把手130,也能确保把手130的设置空间。
另外,因前盖102的中央部形成为比前盖102的两侧端部更凸出的曲面形状,由此使前盖102更多地覆盖门框架112的侧面,因此门框架112的外周面和前盖102之间的间隔变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朝向本体100的外侧凸出配置的外框架113的侧面形成沿着半径方向的内侧凹陷而成的袋形状的把手130,从而也能确保能够使手指插入的空间。
并且,由于把手130形成于门框架112的上部,因此能够在开闭门110时用户弯曲腰部的角度最小化。
不仅如此,为了紧固第一把手部131和第二把手部132,复数个第一钩133沿着凹陷形成于外框架113的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端部凸出形成,并且第二钩134沿着凹陷形成于内框架120的第二把手部132的内侧端部凸出形成,由此使第一钩133和第二钩134彼此咬合并紧固,从而能够使第一把手部131和第二把手部132牢固地结合。
另外,第二钩134经由第一钩133的钩凸起1332和所述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端部之间的间隙而插入并结合,由此能够提高第一钩133和第二钩134之间的紧固力,其中,第一钩133的钩凸起1332从第一把手部131的内侧端部朝向内侧隔开配置。
并且,在第二把手部132的端部形成有复数个引导凸起135,并且复数个引导凸起135凸出到复数个第一钩133之间,由此对第一钩133和第二钩134彼此咬合并结合的位置进行引导,因此组装性将会得到提高。
进一步,在形成有复数个第一钩133的外框架113形成有沿着厚度方向贯通而成的复数个贯通孔136,由此在使复数个第一钩133注塑成型之后容易移出模具。另外,第一钩133在厚度方向上与贯通孔136重叠配置,由此在紧固第一钩133和第二钩134时能够容易实现第一钩133的弹性变形。
不仅如此,第一钩133包括:从外框架113的背面凸出形成的钩主体1331;和从钩主体1331的端部朝向第二钩134凸出形成的钩凸起1332。钩凸起1332包括:从钩主体1331朝向第二把手部132的内侧端部倾斜形成的第一倾斜面1333;和从钩主体1331朝向第二把手部132的内侧端部垂直形成的第一咬合面1334。第二钩134包括:从第二把手部132的内侧端部以与所述第一倾斜面1333面接触的方式倾斜形成的第二倾斜面1342;和从第二把手部132的内侧端部以与所述第一咬合面1334面接触的方式垂直形成的第二咬合面1343。根据这种构成,在紧固第一钩133和第二钩134时,第二倾斜面1342可以以能够与第一倾斜面1333的外侧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由此沿着半径方向的内侧对第一倾斜面1333进行弹性加压。而且,第一咬合面1334和第二咬合面1343以彼此平行的方式面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紧固力。
进一步,第一钩133的钩主体1331可以朝向与钩凸起1332的凸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在钩主体1331的背面形成有朝向垂直方向凸出的肋137,因此能够补强钩主体1331的刚性。
此外,第二把手部132朝向内框架120的半径方向的内侧凹陷形成,并且第二把手部132在与第一把手部紧固时可以朝向内框架120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发生弹性变形,而且在第二把手部132的背面形成有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凸出而成的复数个加强肋138,因此能够补强第二把手部132的刚性。

Claims (14)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中,包括:
本体,在所述本体的前方设置有前盖,在所述前盖形成有衣物投入口;以及
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前盖,以开闭所述衣物投入口,
所述门包括:
外框架,配置成朝向所述本体的外侧;
前玻璃,附着于所述外框架的正面;
内框架,配置成朝向所述本体的内侧并结合于所述外框架的背面;以及
把手,从所述外框架的侧面和所述内框架的侧面朝向径向内侧凹陷形成,以形成手指的插入空间;
所述把手包括:
第一把手部,从所述外框架的外侧面朝向径向内侧凹陷形成,并且在所述外框架的背面朝向正面凹陷形成,从而构成所述插入空间的前方部分,所述手指朝向所述本体的外侧拉拽的力施加在所述第一把手部时,所述手指卡在所述第一把手部;以及
第二把手部,从所述内框架的外侧面朝向径向内侧凹陷形成而构成所述插入空间的后方部分,引导所述手指能够移动到所述第一把手部;
所述第一把手部中从所述插入空间的底面朝向所述第二把手部凸出的内侧端部和在所述第二把手部的所述插入空间的底面与所述内侧端部对应地形成的内侧端部彼此结合而形成所述插入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把手部朝向所述外框架的径向外侧和所述内框架开放,
所述第二把手部朝向所述内框架的径向外侧开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外框架包括:
平面部,形成为平板形状并设置成与所述前玻璃面接触;
安装引导件,从所述平面部的外周部凸出形成,以包围所述前玻璃的外侧面;以及
侧面部,从所述安装引导件的外周部朝向所述内框架凸出形成;
所述内框架形成为,从与所述侧面部抵接并结合的外周部越朝向径向内侧越向后方凸出的曲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把手部从所述外框架的所述侧面部朝向径向内侧凹陷形成,并且从所述侧面部沿着厚度方向凹陷到所述平面部的背面,
所述第二把手部从所述内框架的外周部朝向径向内侧凹陷,并且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贯通所述内框架的外周部,以与所述第一把手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把手还包括复数个第一钩和第二钩,以紧固所述第一把手部和所述第二把手部,
复数个所述第一钩从所述外框架的背面内侧朝向所述内框架凸出形成,所述第二钩从所述第二把手部的内侧端部凸出形成以与复数个所述第一钩咬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还包括复数个引导凸起,
复数个所述引导凸起形成为朝向沿着所述第一把手部的内侧端部隔开配置的复数个所述第一钩之间凸出,以引导复数个所述第一钩和所述第二钩咬合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还包括复数个贯通孔,复数个所述贯通孔沿着所述外框架的厚度方向贯通形成在所述第一把手部的内侧端部和复数个所述第一钩之间,
复数个所述贯通孔配置成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从所述第一钩凸出形成的钩凸起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复数个所述第一钩各自均包括:
钩主体,从所述外框架的背面朝向后方凸出形成;以及
钩凸起,从所述钩主体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二钩凸出形成,
所述第二钩经由所述钩凸起和所述第一把手部的内侧端部之间的间隙插入并与复数个所述第一钩结合,所述钩凸起从所述第一把手部的内侧端部朝向内侧隔开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钩凸起包括:
第一倾斜面,从所述钩主体朝向所述第二把手部的内侧端部倾斜形成;以及
第一咬合面,从所述钩主体朝向所述第二把手部的内侧端部垂直形成;
所述第二钩包括:
第二倾斜面,从所述第二把手部的内侧端部倾斜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倾斜面面接触,以对所述第一倾斜面进行弹性加压;以及
第二咬合面,从所述第二把手部的内侧端部垂直形成,以与所述第一咬合面面接触并与所述第一咬合面咬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复数个所述第一钩分别还包括肋,
所述肋凸出形成于所述钩主体的背面,以在复数个所述第一钩与所述第二钩紧固时加强朝向与所述钩凸起的凸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的所述钩主体的刚性。
11.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把手部形成为朝向所述内框架的径向内侧凸出的曲面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把手部具备复数个加强肋,复数个所述加强肋凸出形成于所述第二把手部的内侧面,以在所述第二把手部与所述第一把手部紧固时加强朝向与所述第二把手部的凹陷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的所述第二把手部的刚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前盖形成为,以沿着上下方向经过所述衣物投入口的中心的上下方向中心线,所述前盖的中央部比所述前盖的左右两个端部更朝向前方凸出的曲面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前盖包括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包围所述衣物投入口,并且从所述前盖的正面朝向所述本体的内侧凹陷形成,
所述门的一部分从所述凹陷部朝向外侧凸出,
所述第一把手部从所述凹陷部朝向所述本体的外侧隔开配置,所述第二把手部的一部分被所述凹陷部覆盖。
CN202110259549.2A 2020-03-12 2021-03-10 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1133890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30915A KR102333384B1 (ko) 2020-03-12 2020-03-12 의류처리장치
KR10-2020-0030915 2020-03-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9022A CN113389022A (zh) 2021-09-14
CN113389022B true CN113389022B (zh) 2023-10-20

Family

ID=74870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59549.2A Active CN113389022B (zh) 2020-03-12 2021-03-10 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6405B2 (zh)
EP (1) EP3879026A1 (zh)
KR (1) KR102333384B1 (zh)
CN (1) CN1133890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13266B2 (en) * 2021-10-27 2024-02-27 Whirlpool Corporation Door assembly for a household applianc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33258A1 (fr) * 1995-04-24 1996-10-25 Bosch Siemens Hausgeraete Porte a hublot pour un lave-linge a tambour a chargement frontal
EP1860228A1 (en) * 2006-05-24 2007-11-28 Whirlpool Corporation System for fixing a front panel to a washing machine
CN101168903A (zh) * 2006-10-23 2008-04-30 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 干衣机的门组合体
CN103290658A (zh) * 2012-02-22 2013-09-11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家用器具的门和用于更换门固定方式的方法
CN104975466A (zh) * 2014-04-09 2015-10-14 青岛胶南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门体支撑结构及洗/干衣机
CN105908453A (zh) * 2015-11-02 2016-08-31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CN208293271U (zh) * 2018-03-07 2018-12-28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装置用门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08860C (en) * 2005-05-30 2007-10-16 Camco Inc. Clothes dryer reversible door assembly
KR101550843B1 (ko) * 2008-10-10 2015-09-0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건조기 및 의류건조기의 도어
KR20110057920A (ko) * 2009-11-25 2011-06-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드럼세탁기
KR102127517B1 (ko) * 2013-07-01 2020-06-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도어 및 이를 가지는 의류처리장치
US9347247B2 (en) * 2013-10-30 2016-05-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atch assembly
KR102169954B1 (ko) * 2014-02-18 2020-10-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처리장치
KR20160103888A (ko) * 2015-02-25 2016-09-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세탁기
US10676857B2 (en) * 2016-11-16 2020-06-09 Whirlpool Corporation Appliance door assembly
DE102020100945B4 (de) * 2019-02-01 2022-12-08 Lg Electronics Inc. Wäschebehandlungsvorrichtung
CN111519409B (zh) * 2019-02-01 2022-09-09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US10907397B1 (en) * 2019-09-13 2021-02-02 Whirlpool Corporation Door opening assembly for appliance
CN110761051A (zh) * 2019-11-04 2020-02-07 安徽欧斯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烘干机前门板可视储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33258A1 (fr) * 1995-04-24 1996-10-25 Bosch Siemens Hausgeraete Porte a hublot pour un lave-linge a tambour a chargement frontal
EP1860228A1 (en) * 2006-05-24 2007-11-28 Whirlpool Corporation System for fixing a front panel to a washing machine
CN101168903A (zh) * 2006-10-23 2008-04-30 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 干衣机的门组合体
CN103290658A (zh) * 2012-02-22 2013-09-11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家用器具的门和用于更换门固定方式的方法
CN104975466A (zh) * 2014-04-09 2015-10-14 青岛胶南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门体支撑结构及洗/干衣机
CN105908453A (zh) * 2015-11-02 2016-08-31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CN208293271U (zh) * 2018-03-07 2018-12-28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装置用门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115326A (ko) 2021-09-27
CN113389022A (zh) 2021-09-14
US20210285148A1 (en) 2021-09-16
US11976405B2 (en) 2024-05-07
EP3879026A1 (en) 2021-09-15
KR102333384B1 (ko) 202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50183B1 (ko) 의류처리장치
CN113389022B (zh) 衣物处理装置
KR102495594B1 (ko) 의류처리장치
CN111519412B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11519408B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11519411B (zh) 衣物处理装置
KR102333381B1 (ko) 의류처리장치
CN111519407B (zh) 衣物处理装置
US11802365B2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