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19408B - 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19408B
CN111519408B CN201911291955.6A CN201911291955A CN111519408B CN 111519408 B CN111519408 B CN 111519408B CN 201911291955 A CN201911291955 A CN 201911291955A CN 111519408 B CN111519408 B CN 1115194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inner frame
recess
laundr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919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19408A (zh
Inventor
权容雨
刘政相
陈东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900582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33337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519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9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19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9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3/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 D06F23/02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rotating or oscill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12Casings; Tubs
    • D06F39/14Doors or covers; Securing mean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衣物处理装置,其包括:主体,具有正面面板和凹部,所述正面面板中形成有衣物投放口,所述凹部以包围所述衣物投放口的方式从所述正面面板凹陷而形成;以及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正面面板,以开闭所述衣物投放口,所述门包括:外框架,在正面设置有前玻璃,外周部包围所述前玻璃的外侧表面,并配置成向所述凹部的外侧凸出;门窗,配置成与所述衣物投放口相对应,外缘部容纳于所述凹部的内侧;内框架,朝向所述凹部配置,外侧与所述外框架的所述外周部连接,内侧与所述门窗的所述外缘部连接;以及接触部,设置于所述内框架的所述外侧和所述内侧之间,在所述门关闭时从所述正面面板与所述凹部的凹陷部接触,从而能够防止门的抬起。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防止门被抬起的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具有洗涤或烘干衣物功能的装置。另外,衣物处理装置可以构成为同时具有衣物的洗涤功能和烘干功能。
衣物处理装置可以根据衣物的装载(loading)方式分为将衣物从主体的正面投放的前方装载方式(也称为滚筒型)和将衣物从主体的顶面投放的顶部装载方式(也称为“波轮”)。
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主体,将衣物投放口设置于正面;外桶,设置于主体的内部以存储洗涤水;滚筒,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外桶的内部;以及门,设置于主体以开闭衣物投放口。
门可以包括门框和安装在门框的门窗,所述门窗能够观察到滚筒的内部。
门框的前方部向凹部的外侧凸出,门框的后方部可以容纳于凹部的内侧。
门窗可以从门框的后表面通过衣物投放口而凸出到滚筒的内部。
然而,现有技术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存在如下问题。
当大量衣物投放到滚筒的内部时,随着洗涤过程中被水浸湿的衣物与滚筒一起旋转,衣物将会反复撞击凸出到滚筒的内部的门窗的下部。由此,门的下侧被推向前方,门的上侧与主体的凹部接触而对主体周期性的施加冲击,因此存在主体中产生振动和噪声的问题。
另一方面,韩国公开专利KR10-2011-0028899A(2011年3月22日公开;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滚筒洗衣机。支撑单元设置在门的背面。当门开闭衣物投放口时,支撑单元保持门和主体之间的间距。
更详细而言,支撑单元与在主体的正面凹陷而形成的凹部的平面接触,以保持门和主体之间的间距,从而在门和主体之间形成通风间隙。支撑单元用于通过通风间隙对主体的内部空间和外部进行通风(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4A)。
当门进行开闭时,支撑单元接触主体的凹部的平面,从而能够减轻通过门传递到主体的冲击。
然而,专利文献1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支撑单元具有在门框的背面单独凸出的结构,所以门的外观不美观。
尤其,由于门框从主体的凹部向外侧凸出,并且隔着通风间隙与所述凹部间隔开,因此,即使门处于关闭的状态,门的凸出结构也会通过通风间隙而向外部露出,从而降低了门的外观质量。
另外,支撑单元凸出以接触凹部内侧的平面,所以支撑单元的尺寸变大,因此存在对外观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
第二,如果为了解决上述的门与主体之间的振动和噪声问题,而在门和主体之间设置了能够减轻冲击的额外的缓冲构件或弹性构件,则在门和主体之间需要用于设置缓冲构件的空间,因此存在门和主体之间的间距因缓冲构件的厚度而变大的问题。
另外,当缓冲构件和主体摩擦而导致缓冲构件发生磨损或故障时,存在需要更换缓冲构件而不方便的问题。
第三,支撑单元包括支撑体和设置在所述支撑体的内侧的磁体,从而利用磁力将支撑体结合到主体。由此,存在使用者在打开门时,由于磁体的吸引力,需要更大的力来拉动门的问题。
韩国公开专利10-2010-0042984A(2010年4月27日公开;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滚筒洗衣机。
根据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内容,在门的背面设置有弹性构件(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3)。弹性构件在门关闭的过程中被弹性压缩,从而可以减轻冲击。
然而,专利文献2中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额外的弹性构件从门框的背面凸出,因此存在门的外观不美观的问题。
第二,当弹性构件形成为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凸起结构时,存在磨损等的问题。
第三,当弹性构件由螺旋弹簧和盖构件的组合来构成时,其结构变得复杂,并且其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能够抑制在衣物大量投放到滚筒内部时,与滚筒一起旋转的衣物和门窗之间发生碰撞而引起的门和主体之间的周期性的振动和噪声。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美观的门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不需要在门的背面形成用于减轻门的冲击的凸出结构。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能够在没有额外的缓冲构件的情况下减轻从门传递到主体的冲击,并且其结构简单,能够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能够使由门和主体之间的摩擦所引起的磨损最小。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即使在门被关闭的状态下,也能够减轻由于门和主体的接触而施加到主体的冲击。
为了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门框的背面上部设置有与主体接触的接触部,即使冲击通过门窗传递到门的下侧,门的上侧也可以在门关闭时借助接触部保持与主体接触的状态,从而可以抑制发生在门和主体之间的振动和噪声。
为了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接触部在门框的背面上部沿着圆周方向以预设的曲率形成为曲面形状并与主体接触,因此,当用肉眼观察时,门框的一侧部分不是从门框的另一侧部分凸出的结构,从而使门的外观美观。
为了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接触部与门框的背面上部一体地形成而与主体的上部接触,因此,即使没有额外的缓冲构件的情况下,也能够借助接触部而减轻冲击,并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接触部形成为以预设的曲率弯曲的曲面形状,与接触部接触的凹部中开始凹入的凹陷部形成为朝向与接触部相反的方向弯曲的曲面形状。由此,接触部与主体的凹部外接而形成点接触或线接触,从而能够使门与主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小,并能够使由门和主体之间的摩擦所引起的磨损最小。
为了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接触部具有弧形的横截面,容纳门的一部分的凹部中开始凹入的凹陷部呈弧形地形成,从而即使在门关闭的状态下,也可以减轻在接触部和凹部接触时从门传递的冲击。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主体和门。所述主体的正面面板形成所述主体的前方表面。在所述正面面板形成有衣物投放口。凹部在所述正面面板中凹陷而形成。所述凹部形成为包围所述衣物投放口。
所述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正面面板以开闭所述衣物投放口。
所述门包括:外框架、门窗、内框架以及接触部。
在所述外框架的正面设置有前玻璃。所述外框架的外周部向所述凹部的外侧凸出配置以包围所述前玻璃的外侧表面。
所述门窗配置成与所述衣物投放口相对应,所述门窗的外缘部容纳于所述凹部的内侧。
所述内框架朝向所述凹部配置。所述内框架的外侧与所述外框架的所述外周部连接。所述内框架的内侧与所述门窗的所述外缘部连接
所述接触部设置于所述内框架的所述外侧和所述内侧之间。在所述门关闭时,所述接触部从所述正面面板接触所述凹部的凹陷部。
根据这种构成,当装载大量衣物时,接触部能够吸收从衣物传递到门的冲击。这是因为,以在径向上水平穿过门的中心的水平中心线为基准,门的上侧与主体接触而被主体支撑,门的下侧被衣物所传递的冲击而向前方推动,并吸收所述冲击。如果接触部与主体间隔开而处于未接触的状态,则会发生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问题。
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一例,所述内框架形成为环形,所述接触部以在径向上水平穿过所述内框架的中心的水平中心线为基准可以形成在所述内框架的上部。
这是因为,以所述水平中心线为基准,门窗的下部形成有凸出部,所以由于门窗的结构特性,接触部优选形成在内框架的上部。
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一例,所述接触部可以形成为从所述内框架的所述外侧到所述内框架的内侧越来越靠近所述凹部的方向弯曲的曲面形状。
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一例,所述接触部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形成为圆弧形状。
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一例,所述接触部可以沿着圆周方向延伸。
这是因为,接触部的结构沿着圆周方向延伸,当使用者用肉眼观察内框架的背面时,未形成有从内框架的背面凸出的结构,因此外观上美观。
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一例,所述接触部的曲率可以大于所述内框架的下部。
由此,接触部与凹部中开始凹入的凹陷部接触,内框架的下部不与所述凹陷部接触。
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一例,所述内框架的外侧最上端可以位于比所述接触部的接触点更高的位置处。
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一例,所述内框架的外侧的直径大于所述凹部的直径,所述内框架的内侧的直径可以小于所述凹部的直径。
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一例,所述内框架的外侧可从所述接触部的接触点朝向前方隔开配置。
根据这种构成,门的尺寸可以大于凹部。
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一例,可以在所述内框架的外侧上部设置有把手。
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一例,所述把手可以从所述内框架朝向所述前玻璃凹陷而形成。
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一例,所述把手可以从所述接触部的最上端沿所述内框架的圆周方向隔开配置。
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一例,所述前玻璃可以形成为正面和背面为平面的圆盘形状。
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一例,所述外框架可以包括安装引导件,所述安装引导件从所述外周部凸出以包围所述前玻璃的外侧表面。
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一例,所述外框架包括粘结剂填充槽和平面部。所述粘结剂填充槽形成在所述平面部以粘附所述前玻璃。所述平面部形成在所述安装引导件的内侧。所述外框架还可以包括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从所述平面部的内侧朝向所述门窗的所述外缘部以预设的曲率延伸。开口部形成在所述弯曲部的内侧。
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一例,所述外框架形成为环形,所述外框架的外周部的直径可以大于所述凹部的直径。
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一例,所述凹陷部中开始凹入的部分形成为曲面形状以与所述接触部外接。
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凹部可以点接触或线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其包括:主体,具有正面面板和凹部,所述正面面板中形成有衣物投放口,所述凹部从所述正面面板凹陷而形成以包围所述衣物投放口;以及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正面面板以开闭所述衣物投放口。
所述门包括:外框架,向所述凹部的外侧凸出,外周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凹部的直径;内框架,具有与所述凹部的凹陷部接触的接触部,外侧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外侧而与所述外框架的所述外周部结合,内侧容纳于所述凹部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述接触部在所述门关闭时从所述内框架的所述外侧向所述内侧以曲面形状延伸,从而与所述凹陷部中开始凹入的部分接触。
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一例,所述外框架和所述内框架配置成遮盖所述凹部。
根据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效果的说明如下。
第一,接触部设置在门框的背面上部,接触部在关闭门时与主体的正面面板上部的一侧接触,从而在投放大量衣物时,即使沿着滚筒的内周面旋转的衣物与门窗发生碰撞,也能够防止门被抬起的现象。
门框的左侧和右侧利用铰链单元和锁定单元固定到平面部。这里,设置于门框的背面上部的接触部与形成在主体的正面面板的凹部中开始凹入的凹陷部接触,以抵抗门抬起。由此,即使从旋转的衣物通过门窗反复向门框的下部施加冲击,接触部也可以保持与主体接触的状态,因此可以大大减小门和主体之间的振动和噪声。
第二,接触部沿着门框的圆周方向延伸为弧形的曲面。由此,接触部不是从门框的背面一侧凸出的结构,而是相对于接触部的周围部分来说没有折曲,从而构成协调,因此具有门的外观变美观的优点。
尤其,门的后表面利用接触部与凹部中开始凹入的部分接触。由此,接触部遮盖凹部的内侧。因此,可以遮住从门的后表面向主体的内部空间凸出的门窗等,从而改善了门的外观质量。
另外,门的接触部不仅不会从门的背面凸出,还不会与凹部的平面部接触,而是与凹部中开始凹入的凹陷部接触,从而可以防止由于接触部的尺寸增加所导致的不必要的材料成本的增加。
第三,接触部具有弧形的横截面形状,并且以曲面形状朝正面面板或凹部形成,并且与凹部的外周点接触或线接触。由此,在门关闭时,使接触部的接触面积最小,当门的接触部与主体的凹部接触时,使得施加到主体的冲击沿着凹部的圆周方向分散,从而能够使主体的冲击最小。
第四,即使由于从滚筒内部施加到门窗的冲击导致门框的下部被抬起,也能够在门关闭时,将铰链单元和锁定单元结合于主体,并且接触部与凹部的上端接触,门和主体之间由于接触而形成至少是三个以上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支撑点,从而减小了门的晃动,并能够吸收门的冲击。
第五,由于在门和主体之间彼此接触的接触部的圆弧曲面和凹部的外周的圆弧曲面形成点接触或线接触,从而可以使门和主体彼此之间的摩擦最小。
第六,即使由于从衣物传递的冲击而导致门被抬起,接触部和凹陷部也会彼此外接。由此,接触部和凹陷部的接触点可以在接触部的圆弧曲面上移动,从而能够防止门框的接触部和主体的凹部之间分开,并能够实现稳定的接触。
第七,利用门框的接触部和主体的凹部之间的稳定接触,减轻了从滚筒的内部通过门窗而传递的冲击。另外,不需要在门和主体之间设置额外的缓冲构件,并且不需要具备缓冲构件的设置空间,因此,门的一部分可以更多地容纳到凹部,从而实现门的紧凑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图1中从前方观察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分解示出图2的门的状态的分解图。
图4是从图1中沿IV-IV线截取示出的门的剖视图,所述门安装在主体的正面面板以关闭衣物投放口。
图5是从后方观察图2的门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6是表示在图4中的凹部包围衣物投放口而从正面面板凹陷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在图4放大“VII”而示出的接触部与主体的凹部接触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放大“VIII”而示出的非接触部与主体的凹部分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接触部从门框的背面一侧凸出形成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10是表示从门框的后方观察图9中的接触部的形状的概念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主体 101:正面面板
102:肋 103:凹部
1031:凹陷部 1032:平面部
104:铰链部 105:锁定部
106:衣物投放口 11:控制单元
12:门 13:门框
14:外框架 15:平面部
16:弯曲部 17:保护层
18:开口部 19:内框架
191,291:接触部 192:非接触部
20:前玻璃 21:透光区域
22:不透光区域 23:门窗
231:外缘部 232:凸出部
24:铰链单元 25:铰链
26:基部 27:旋转结合部
28:铰链支持器 29:衬套
30:锁定单元 31:轴
32:门闩 33:弹簧
37:粘结剂填充槽 38:粘结剂溢出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根据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另外,与图号无关地,对相同或相似的构成要素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对其的重复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构成要素的后缀“模块”和“部”是为了便于说明书撰写而赋予或混用的,其自身并不具有相互区别的含义或作用。此外,在说明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的过程中,当判断对相关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会混淆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的要旨的情况下,省略了对该公知技术的详细说明。此外,应当理解的是,附图仅用于帮助理解本书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思想并不限定于附图,本发明的范围包括本发明的精神及技术范围内的所有变更、等同物以及替代物。
为了说明多个构成要素使用了第一、第二等的叙述,然而这些构成要素不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为了区别一个结构元件与另一个结构元件而使用。
应当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称为与另一个元件“连结”或“连接”时,该元件可以与另一个元件直接连结或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在元件“直接连结”或“直接连接”至另一元件的情况下,应理解为在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其他元件。
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表达包括复数表达。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具有”应被理解为旨在指示存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特征、数量、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其组合,还应该理解为,没有预先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主体10、衣物容纳部以及门12。
主体10可以形成衣物处理装置的外形。主体10可以形成为长方体形状。
主体10可以包括:正面面板101,形成衣物处理装置的正面;背面面板,形成衣物处理装置的背面;侧面面板,形成衣物处理装置的两个侧面;顶面面板,形成衣物处理装置的顶面;底面面板,形成衣物处理装置的底面。衣物投放口106(参照图4)可以形成在正面面板101。
背面面板和左右两侧的侧面面板可以通过将一个矩形的板弯曲成“ㄈ”形来形成,从而能够提高主体10的结构刚性。
衣物投放口106贯通正面面板101而形成为圆形,衣物可以通过衣物投放口106投放到衣物容纳部。
门12利用铰链25(参照图3)可旋转地结合到衣物投放口106,以开闭衣物投放口106。
衣物容纳部设置于主体10的内部。衣物容纳部可以包括滚筒以执行烘干功能,或者可以包括外桶和滚筒以一起执行洗涤和烘干功能。
本实施例中,为了一起执行洗涤和烘干功能,可以在主体10的内部设置外桶和滚筒。外桶形成为圆筒形,外筒的中心轴沿外桶的长度方向可以水平布置,或以预设的角度倾斜地布置。洗涤水可以存储在外桶的内部。
垫圈可以设置在外桶的前端部以与衣物投放口106连通,从而防止存储在外桶的内部的洗涤水泄漏到主体10的容纳空间。
滚筒可以设置在外桶的内部以能够相对于外桶旋转。多个贯通孔形成在滚筒的圆周表面,诸如洗涤水等的流体可以通过多个贯通孔进出滚筒内部。
滚筒的前方部可以打开,并与衣物投放口106以能够连通的方式连接,衣物可以通过衣物投放口106容纳到滚筒内部。
驱动马达设置在外桶的背面,驱动马达可以利用旋转轴连接到滚筒的背面。当驱动马达被驱动时,驱动马达的动力可以通过旋转轴传递到滚筒,从而使滚筒旋转。
滚筒可以在内部设置多个升降器,并利用多个升降器使容纳于滚筒内部的衣物旋转,从而执行洗涤和烘干功能。
例如,当升降器和滚筒一起旋转以使衣物沿着滚筒的内周面从滚筒的下部旋转到上部时,衣物由于重力下落到滚筒的下部,从而可以获得利用洗衣棒拍打衣物来洗涤衣物中沾染的污渍的效果。
控制单元11构成为向使用者显示与由衣物处理装置处理的行程有关的信息,并接收使用者的操作输入。为此,控制单元11可以包括用于显示视觉信息的显示部。
另外,控制单元11可以包括圆形旋钮和多个按钮以接收操作输入。
控制单元11可以设置于主体10,或者可以设置于门12。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控制单元11位于主体10的正面面板101上侧的形式。
图2是表示在图1中从前方观察门12的状态的主视图,图3是分解示出图2的门12的状态的分解图。
门12可以包括门框13、门窗23、前玻璃20、铰链单元24以及锁定单元30。
门框13可以形成为环形。
门框13可以包括外框架14(outer frame)和内框架19(inner frame)。外框架14和内框架19可以由合成树脂材料(例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材料、PC(聚碳酸酯)材料等)制成。
当外框架14和内框架19均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时,可以通过注塑成型来制造。
外框架14和内框架19中的每一个形成为环形,并且可以配置成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重叠,并彼此连结。外框架14和内框架19中的每一个可以在其外周部设置钩36(参照图7),彼此通过咬合来连结。
说明外框架14和内框架19的命名原因,当关闭门12时,外框架14朝向主体10的外侧配置而被命名,内框架19朝向主体10的内侧配置而被命名。外框架14可以称为第一框架,内框架19可以称为第二框架。
圆形的开口部18形成在外框架14和内框架19各自的内侧,开口部18可以与外框架14和内框架19各自的中心偏心地设置。例如,开口部18的中心可以位于比外框架14和内框架19各自的中心更靠上方的位置处。
根据这种构成,外框架14和内框架19各自可以沿圆周方向具有不同的宽度。即,外框架14和内框架19各自的外径和内径(开口部18直径)之间的距离(宽度)可以构成为,从最上端到最下端越来越增加(变宽)。
滚筒的中心可以配置成高于主体10的高度中心(1/2)。
除了由于旋转引起的微小的振动之外,滚筒固定在主体10的高度方向上。
当从前方观察主体10时,对于相同体积和尺寸的洗衣机而言,消费者倾向于偏好更大尺寸的门12。
另外,消费者偏好能够通过门12观察到滚筒的内部,并且,如果可能,对于滚筒的内部空间而言,偏好具有广阔的视野。
为了满足上述消费者的需求(needs),在滚筒的位置是固定的状态下,门12必须向下扩大以增加门12的尺寸。门框13的中心必须比衣物投放口102或开口部18的中心更向下侧移动。类似地,门框13的中心可以相对于与开口部18相对应的门窗23向下移动。
另外,为了增加门12的尺寸,优选地,门12的一部分从凹部103向外侧凸出,并且门12具有较大的直径。
前玻璃20形成为圆形。前玻璃20由玻璃材料形成。因此,前玻璃20的正面和背面平坦地形成。
前玻璃20形成为具有恒定厚度的圆盘形状,并且即使从上、下、左、右的任何位置观察也没有弯曲的部分。
如上所述,玻璃材料的前玻璃20具有圆形形状,其正面和背面平坦的地形成,从而与合成树脂材料的现有技术的门12(即,具有不完整的圆形形状,其正面凸出形成)盖相比,可以提高门12的质感。
前玻璃20可以配置成遮盖门框13的开口部18。前玻璃20可以利用密封剂(sealant)或粘结剂等粘结到外框架14的正面。
由于玻璃材料的特性,当在前玻璃20钻出连结孔时,所述前玻璃20容易破碎,因此,前玻璃20利用粘结剂等粘附到外框架14,以防止玻璃破碎。
另一方面,与门12的总荷重相比,由玻璃材料制成的前玻璃20承担着相对较大的荷重。为了支撑前玻璃20的荷重,用于安装前玻璃20的安装引导件34设置在外框架14的正面。
尤其,前玻璃20可以由钢化玻璃制成。由于钢化玻璃的特性,前玻璃20的正面和背面的强度较强,但是缺点在于作为前玻璃20的侧面的圆形外周表面强度较弱。
为了对此进行补偿,安装引导件34可以从外框架14的正面外周端向前方凸出形成以包围前玻璃20的外周表面,从而不仅可以支撑前玻璃20的荷重,还可以保护前玻璃20的侧面免受外部冲击。
安装引导件34的凸出长度可以形成为至少覆盖前玻璃20的厚度的2/3的程度。
这是因为当安装引导件的凸出长度太短时,外部冲击可能会施加到前玻璃的外周表面,并且可能无法充分支撑前玻璃的荷重。
例如,从前玻璃20的外周表面沿直径方向切割的厚度表面上可以形成有直线部分202和多个弯曲部分201、203,多个弯曲部分201、203可以包括:与前玻璃20的前方表面连接的第一弯曲部分201;及与前玻璃20的后表面连接的第二弯曲部分203。直线部分202的两侧配置在第一弯曲部分201和第二弯曲部分203之间,从而分别连接到多个弯曲部分201、203。第一弯曲部分201、直线部分202以及第二弯曲部分203中的每一个可以是前玻璃20的厚度的1/3。
安装引导件34可以构成为遮盖前玻璃20的第二弯曲部分203和直线部分202。
安装引导件34可以从外框架14的正面边缘部分凸出形成。安装引导件34形成为环形,在内部形成用于容纳前玻璃20的空间。
安装引导件34具有预设的内径,并构成圆形。安装引导件34的内径对应于前玻璃20的外径,安装引导件34构成为包围前玻璃20的外周表面。
安装引导件34可以凸出预定长度以便与前玻璃20的正面形成相同的平面。根据这种构成,安装引导件34和前玻璃20之间没有台阶,从而可以实现更简单的外观。
透光区域21和不透光区域22分别形成在前玻璃20的内侧和外侧。
透光区域21是指构成为透射至少一部分光以能够看到相对侧乃至内部的区域。因此,透光区域21是包括半透光区域21的概念。
透光区域21可以与外框架14的开口部18、内框架19的开口部18以及门窗23相对应地配置。因此,当门12处于关闭的状态时,使用者可以通过透光区域21来观察衣物容纳部。
透光区域21的中心位于与外框架14和内框架19各自的开口部18的中心C1相对应的位置。这里,相对应的位置不仅包括中心完全重合的位置,而且还包括中心偏心的方向相同的位置。换言之,透光区域21的中心和开口部18的中心C1可以重合,或者透光区域21的偏心方向可以与开口部18的偏心方向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开口部18的中心C1位于从门框13的中心向上侧(12点钟方向)偏心的位置处,与此相对应地,透光区域21的中心也位于从前玻璃20的中心向上侧(12点钟方向)偏心的位置处。此时,透光区域21的中心和开口部18的中心C1也可以彼此重合。
不透光区域22形成为包围透光区域21,不透光区域22不透光,并且玻璃本身可能看起来是黑色的。
不透光区域22可以配置成覆盖除了门框13的开口部18和门框13的一部分以外的剩余部分。
透光区域21和包围其的不透光区域22之间的边界线可以由不透光区域22清楚地区分。
或者,通过半色调(halftone)技术使透光区域21和不透光区域22的边界模糊,从而可以允许视觉上的移动从透光区域21过度到不透光区域22。为此,不透光区域22包括形成在透光区域21的周围的多个遮蔽点,所述多个遮蔽点可以形成为越朝向透光区域21具有越小的密度。
外框架14可以包括平面部15和弯曲部16。
平面部15与前玻璃20的背面接触,平面部15的一部分可以配置为与不透光区域22重叠。可以将粘结剂涂覆到平面部15,以将前玻璃20粘附到平面部15。
粘结剂填充槽37在朝向前玻璃20的平面部15的正面以环形凹入而形成,粘结剂容纳于粘结剂填充槽37,前玻璃20的背面可以利用粘结剂粘附至平面部15。
当粘结剂填充至粘结剂填充槽37时,粘结剂可能溢出到粘结剂填充槽37的外侧或内侧。为了容纳从粘结剂填充槽37溢出的粘结剂,在粘结剂填充槽37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形成有呈环形的粘结剂溢出槽38。
粘结剂填充槽37和粘结剂溢出槽38形成在平面部15的外侧,前玻璃20的不透光区域22可以配置成遮盖平面部15的粘结剂填充槽37和粘结剂溢出槽38。
多个排水孔在平面部15的厚度方向上贯通平面部15的下侧形成,因此,在前玻璃20的背面和外框架14的正面之间形成的水或湿气可以通过排水孔39排出到外部。
弯曲部16可以从平面部15的内侧端朝向内框架19的开口部外周弯曲成具有预设曲率的弧形。平面部15的内侧部分和弯曲部16可以配置成与透光区域21的外缘部分重叠。开口部18可以形成在弯曲部16的径向内侧。
安装引导件34可以在平面部15的最外缘部分沿着圆周方向形成为比平面部15更加凸出。外框架14的安装引导件34构成为包围前玻璃20的外侧边缘,从而可以防止前玻璃20的外侧边缘从外框架14的平面部15向径向外侧移动。
可以在外框架14的正面和外周表面通过镀铬来形成保护层17。将外框架14完全浸入镀铬溶液以实现镀铬,从而可以在外框架14的整个表面形成保护层17。
将内框架19完全浸入镀铬溶液以实现镀铬,从而可以在内框架19的整个表面形成保护层17。
保护层17构成为对外框架14涂覆银色抛光的金属颜色。由此,保护层17可以利用亮银色获得看起来像圆形的水滴的效果。另外,用肉眼观察时,保护层17可以引起高级感等的感觉。
门窗23可以配置成在门12关闭时与衣物投放口106相对应。门窗23可以安装到门框13以与内框架19的开口部18相对应。
门窗23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例如由具有透光特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因此,使用者可以通过门窗23用肉眼看到滚筒等衣物容纳部的内部空间。门窗23不限于由合成材料制成,也可以由玻璃材料制成。门窗23的外缘部231可以插入外框架14和内框架19之间而结合。
门窗23的外缘部231形成为平面形状,并且构成为固定地配置在外框架14的弯曲部16的后端和内框架19的内侧端之间。门12可以设置为利用铰链单元24相对于主体10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旋转。
铰链单元24可以包括:铰链25、铰链支持器28以及衬套29。
铰链25可以固定于主体10,并且可旋转地结合于门框13。铰链25可以包括:结合于主体10的板状的基部26;及从基部26凸出以可旋转地结合于门框13的旋转结合部27。旋转结合部27可以具有多个,并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配置。
铰链支持器28结合于门框13以支撑旋转结合部27,从而可以防止旋转结合部27与门框13分离。
衬套29插入旋转结合部27的旋转轴,以使旋转轴可以平滑地旋转。
铰链单元24安装在门12的一侧,锁定单元30可以设置在门12的另一侧。锁定单元30构成为将门12锁定到主体10或解除所述门12与所述主体10的锁定。
锁定单元30可以包括轴31、门闩32(door latch)以及弹簧33。
轴31贯通门闩32,并能够安装在门框13。弹簧33具有弹力,以在门闩32旋转时可以复原。
根据这种构成,门闩32构成为相对于门框13能够旋转和复原,从而可以将门12锁定到主体10或解除所述门12和所述主体10的锁定。
图4是从图1中沿IV-IV线截取示出的门12的剖视图,所述门12安装在主体10的正面面板101以关闭衣物投放口106。图5是从后方观察图2的门12的状态的后视图。图6是表示在图4中的凹部103包围衣物投放口106以从正面面板101凹陷的状态的主视图。图7是在图4放大“VII”而示出的接触部191与主体10的凹部103接触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放大“VIII”而示出的非接触部192与主体10的凹部103分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中示出了图1的控制单元从正面面板101的上侧被移除的状态。
多个肋102可以从正面面板101的上端部向上凸出而形成。控制单元可以安装在正面面板101的上端部。控制单元的背面和多个肋102可以利用诸如螺钉等的连结件来连结。
参照图4和图5,把手35在内框架19的背面上侧凹陷而形成,使用者可以通过拉动把手35来打开门12。
内框架19的背面可以形成为以弧形的曲面形状向后方凸出。
把手35设置在门12以供使用者开闭门12。在现有技术中,把手通常设置在门的前侧。然而,在本发明中,由于前玻璃20设置为遮盖门12的前方表面,因此难以在前玻璃20上设置把手35。
因此,把手35由于前玻璃20而未设置在门12的前方表面,所以优选地,所述把手35设置在门12的后表面。把手35设置在内框架19。
另外,优选地,把手35设置在门12的上部,以便使用者容易拉动门12。这是因为,当把手35设置在门12的下部时,使用者必须进一步弯腰和膝盖以拉动把手35。
此外,铰链单元24和锁定单元30沿着在径向上水平穿过门框13的中心的水平中心线CL-CL而分别设置在门框13的左侧和右侧,因此优选地,位于比所述水平中心线CL-CL更高的位置处。
另外,优选地,把手35配置在比锁定单元30更高的门框13的上侧,以便以较小的力开闭门12。
把手35可以形成在内框架19的背面上侧。更具体而言,当门12关闭时,把手35可以位于从主体10的前方观察时的右上侧,即可以位于一点钟到三点钟方向之间。
把手35可以从内框架19中凸出的背面朝向外框架凹陷而形成。把手35可以在内框架19的背面沿着圆周方向的一部分区间形成为弧形。
与内框架19的外周部(除了把手35以外的剩余部分)相比,把手35可以形成为其厚度较薄且平坦。
根据这种构成,当使用者在门12关闭的状态下从主体10的前方观察时,与内框架19的背面外周部相比,把手35向前方凹陷,且形成为平面形状,因此,在门12关闭的状态下,使用者的手更容易插入把手35中,并且容易识别把手35的位置。
参照图4和图6,凹部103可以设置在主体10的正面面板101。
凹部103构成为容纳门12的一部分,详细而言,容纳门框13的一部分,更详细而言,容纳内框架19的一部分。
凹部103可以包括凹陷部1031和平面部1032。
凹陷部1031可以从正面面板101的正面朝向主体10的内侧向后方凹陷而形成。凹陷部1031具有比衣物投放口106大的直径,并且可以沿着圆周方向形成为曲面形状。
凹陷部1031可以形成为圆形以包围平面部1032的外周。
凹陷部1031的两侧分别连接到正面面板101的正面和平面部1032,从而平面部1032相对于正面面板101的正面朝向主体10的内侧呈阶梯状地形成。凹陷部1031可以从正面面板101的正面向后方弯曲而形成。
从凹陷部1031的前端到后端,凹陷部1031的直径逐渐减小,并且凹陷部1031可以倾斜地形成。平面部1032可以比正面面板101的正面更朝向主体10的内侧而配置在后方。
平面部1032以平板形状竖直地延伸,衣物投放口106可以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到平面部1032的内侧。平面部1032可以形成为环形。
衣物投放口106可以从凹部103的中心偏心地形成。例如,衣物投放口106的中心可以位于比凹部103的中心更高的位置。由此,平面部1032的宽度(径向距离)从上部到下部逐渐变宽(变长)。
在平面部1032的左侧形成有用于与铰链单元24结合的铰链部104,铰链单元24可以铰接到铰链部104。在平面部1032的右侧形成有用于与锁定单元30结合的锁定部105,锁定单元30可以结合到锁定部105。
当衣物投放口106关闭时,门12借助铰链单元24和锁定单元30分别固定到平面部1032的左侧和右侧。当从主体10的前方观察圆形的平面部1032时,铰链部104和锁定部105可以配置在水平中心线CL-CL上,所述水平中心线CL-CL在径向上水平穿过平面部1032的中心。
卷曲部(curling portion)可以形成在平面部1032的内侧端部。卷曲部形成为将平面部1032的端部呈圆形地向上卷曲的形式,可以去除平面部1032内侧端的尖锐部分。由此,当通过形成在平面部1032的内侧端的衣物投放口106来投放衣物或取出衣物时,可以防止由于与平面部1032的内侧端发生摩擦而对衣物造成的损坏,并且可以避免手等接触到平面部1032的内侧端而受伤。
参照图4和图5,门窗23包括外缘部231和凸出部232,所述外缘部231在所述门窗23的前端形成为圆形,所述凸出部232从外缘部231朝向滚筒的内部凸出而形成。
凸出部232可以形成为曲面形状。凸出部232可以具有顶面、侧面、底面以及背面。凸出部232的两个侧面和背面构成为连接凸出部232的顶面和底面。
凸出部232的顶面和底面可以是不对称的。
例如,与凸出部232的底面相比,凸出部232的顶面的倾斜度可以相对平缓地倾斜,与凸出部232的顶面相比,凸出部232的底面的倾斜度可以相对陡峭地倾斜。
凸出部232的背面可以形成为接近竖直的平面的形式。
根据这种构成,门窗23可以配置成遮盖内框架19的开口部,凸出部232在门12关闭时可以通过衣物投放口106凸出到滚筒的内部。
当大量衣物投放到滚筒的内部时,衣物可能在沿着滚筒的内周面旋转移动时与凸出到滚筒的内部的门窗23发生碰撞。
本发明构成为防止由于衣物和门窗23之间的碰撞所导致的门12朝向主体10的外侧抬起。
为此,接触部191可以设置在门框13的背面。接触部191构成为在门12关闭时与主体10接触。接触部191可以与内框架19的背面一体地形成。
接触部191可以与正面面板101的前端、与凹部103的前端、或者与正面面板101和凹部103的边界部分接触。正面面板101和凹部103的边界部分是凹部103中开始凹入的部分。
在本说明书中,凹陷部1031可以理解为包括凹部103中开始凹入的部分的概念。
优选地,接触部191与凹部103的凹陷部1031接触。当接触部191与凹部103的凹陷部1031接触时,可以使接触部191与主体10的接触面积最小。
当接触部191与凹部103的凹陷部1031接触时,接触部191可以以弯曲的形状平滑(SMOOTH)而没有凸出地连接到内框架19的背面。
在本实施例中,内框架19的背面具有弧形的横截面形状,并且可以以曲面形状朝向正面面板101的正面和平面部1032凸出。内框架19的背面可以具有弧形的横截面。
内框架19的背面可以形成为其上部和下部不对称。内框架19的背面上部可以形成为其曲率大于内框架19的背面下部。内框架19的背面配置成面对正面面板101或平面部1032,内框架19的背面上部是指,当从后方观察内框架19的背面时,以在径向上水平穿过内框架19的中心的水平中心线CL-CL为基准位于内框架19的背面的上部的部分。
内框架19的背面下部是指,以所述水平中心线CL-CL为基准位于内框架19的背面的下侧的部分。
接触部191形成在内框架19的背面上部,使内框架19的背面上部与主体10的凹陷部1031接触。
接触部191可以在内框架19的背面上部形成为曲面形状。接触部191可以形成为曲率大于内框架19的背面下部的曲面形状。
接触部191可以形成为从内框架19的背面朝向凹陷部1031的弧形形状。
接触部191可以在内框架19的背面上部沿圆周方向延伸,且具有弧形的横截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接触部191的圆周长度沿着内框架19的圆周方向可以是整个圆周的1/2以下。例如,当内框架19的外径为D(mm)时,接触部191可以是πD/2以下。
接触部191可以形成在内框架19的背面一侧,或者也可以形成为在内框架19的背面上部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开的多个。
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具有弧形的横截面形状的接触部191在内框架19的背面上部沿圆周方向延伸并形成为一个的状态。
参照图7,凹陷部1031形成为相对于竖直地形成的正面面板101的正面,朝向平面部1032向下倾斜。
与正面面板101的正面连接的凹陷部1031的前端外侧可以呈弧形地形成。凹陷部1031的前端外侧可以形成为其曲率半径明显小于接触部191的曲率半径。
接触部191可以形成为其圆弧半径远大于凹陷部1031的前端外侧的圆弧半径。接触部191的圆弧和凹陷部1031的前端外侧的圆弧彼此外接。
当门12关闭时,接触部191与凹陷部1031的前端外侧接触,接触部191与凹陷部1031的前端外侧之间的接触可以在彼此外接的弧形的曲面上形成。
根据这种构成,当门12关闭时,形成在门框13的背面的接触部191可以与主体10的一侧接触,即与正面面板101的凹陷部1031的前端外侧(呈弧形的部分)接触。
此时,接触部191可以与主体10的一侧点接触或线接触。
门框13的一部分可以配置成以接触部191为基准朝向凹部103的外侧前方凸出,门框13的另一个部分可以配置成容纳于凹部103的内侧。
非接触部192可以设置在内框架19的背面下部。非接触部192可以形成为其曲率小于接触部191。非接触部192可以形成为相对于接触部191以平缓的斜率(倾斜度)倾斜。
由此,非接触部192可以从凹部103的凹陷部1031下侧朝向前方隔开配置。
因此,根据本发明,接触部191设置在门框13的背面上部,接触部191在门12关闭时与主体10的凹部103的凹陷部1031接触,从而即使在投放大量衣物时,沿着滚筒的内周面旋转的衣物与门窗23碰撞,也能够防止门12的抬起现象。
更详细而言,当大量衣物容纳于滚筒内部时,衣物被水浸湿的状态下受到重力和离心力的影响而移动到滚筒的下部,并且衣物在旋转时可能会撞击门窗23的下部。
此时,当由于衣物的旋转而对门窗23施加有冲击时,门框13的背面下部受到从滚筒的内侧朝向外侧的按压力。
在分别配置于门框13背面的左侧和右侧的铰链单元24和锁定单元30固定到平面部1032的状态下,设置在门框13的背面上部的接触部191与形成在主体10的正面面板101的凹陷部1031接触,以抵抗门12的抬起,从而即使有冲击施加到门框13的下部,也可以防止门12的晃动。
另外,接触部191沿着门框13的圆周方向延伸为弧形的曲面。由此,接触部191不是从门框13的背面一侧凸出的结构,而是相对于接触部191的周围部分来说没有折曲且平滑的曲面,从而构成协调,因此具有门的外观变美观的优点。
尤其,门12的后表面可以借助接触部191与凹部103中开始凹入的凹陷部1031接触。由此,接触部191遮盖凹部103的内侧。因此,可以通过遮住从门12的后表面凸出到主体10的内部空间的门窗23等来改善门12的外观质量。
另外,门12的接触部191不仅不会从门12的背面凸出,还不会与凹部103的平面部1032接触,而是与凹部103中开始凹入的凹陷部1031接触,从而可以防止由于接触部191的尺寸增加所导致的不必要的材料成本的增加。
另外,接触部191具有弧形的横截面形状,并以曲面形状朝向正面面板101或凹部103形成,以与凹陷部1031点接触或线接触,从而可以在门12关闭时使接触部191的接触面积最小,以使由于门12旋转而与接触部191接触时对主体10施加的冲击沿着凹部103的圆周方向分散,由此,可以使对主体10施加的冲击最小。
此外,在门12关闭之后,接触部191保持与主体10接触的状态,由此,即使从容纳于滚筒的内部的衣物反复地通过门窗23施加冲击,也可以使发生在门12和主体10之间的振动和噪声最小。
另外,即使门框13的下部因从滚筒内部施加到门窗23的冲击而抬起,门12的左右两侧和门12的上端部也由主体10的正面面板101处的多个支撑点支撑。例如,多个支撑点可以包括诸如三角形的每个顶点的至少三个支撑点。三个支撑点中,左右两侧的支撑点通过门12的铰链单元24和锁定单元30结合到主体10而形成。三个支撑点中,上侧的支撑点通过接触部191和主体10之间的接触而形成。由此,可以显著提高对门12的晃动的抑制力。
另外,门12和主体10之间彼此接触的接触部191的圆弧曲面可以与凹陷部1031的圆弧曲面形成点接触或线接触,从而使彼此接触的表面之间的摩擦最小。
此外,即使发生了门12抬起的现象,门框13与凹部103之间的接触点也在圆弧曲面上移动,由此,可以防止门框13的接触部191与主体10分开,从而可以实现稳定的接触。
另外,借助门框13的接触部191和主体10的凹部103之间的稳定接触,减轻了从滚筒的内部通过门窗23而传递的冲击,由此,不需要将额外的缓冲构件设置在门12和主体10之间,不需要具有缓冲构件的设置空间,从而可以将门12的更多的部分容纳于凹部103,以实现门12的紧凑布置。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接触部291从门框13的背面一侧凸出形成的状态的概念图,图10是表示从门框13的后方观察图9中的接触部291的形状的概念图。
本实施例与上述图4至图8的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接触部291从门框13的背面一侧一体地凸出形成。
在图4至图8中,接触部191在门框13的背面上部(预定区间)具有弧形的横截面形状且沿圆周方向连续地以曲面形状凸出形成(除了把手部分以外),而在本实施例中,接触部291形成为从门框13的背面上部局部凸出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接触部291可以以各种形状凸出,例如椭圆形、圆形或矩形等。另外,接触部291可以凸出形成有多个,多个接触部291可以沿圆周方向隔开配置。
其他构成要素与前述实施例的构成要素相似,因此,将省略对其重复部分的说明。

Claims (20)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具有正面面板和凹部,所述正面面板中形成有衣物投放口,所述凹部以包围所述衣物投放口的方式从所述正面面板凹陷而形成;以及
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正面面板,以开闭所述衣物投放口,
所述门包括:
外框架,在正面设置有前玻璃,外周部包围所述前玻璃的外侧表面,并配置成向所述凹部的外侧凸出;
门窗,配置成与所述衣物投放口相对应,外缘部容纳于所述凹部的内侧;
内框架,朝向所述凹部配置,外侧与所述外框架的所述外周部连接,内侧与所述门窗的所述外缘部连接;以及
接触部,设置于所述内框架的所述外侧和所述内侧之间,在所述门关闭时从所述正面面板与所述凹部的凹陷部接触,
所述接触部以在径向上水平穿过所述内框架的中心的水平中心线为基准形成在所述内框架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框架形成为环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形成为从所述内框架的所述外侧到所述内框架的内侧越来越靠近所述凹部的方向弯曲的曲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弧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沿着圆周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的曲率大于所述内框架的下部的曲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框架的外侧最上端位于比所述接触部的接触点更高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框架的外侧的直径大于所述凹部的直径,所述内框架的内侧的直径小于所述凹部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框架的外侧从所述接触部的接触点朝向前方隔开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框架的外侧上部设置有把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从所述内框架朝向所述前玻璃凹陷而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从所述接触部的最上端沿所述内框架的圆周方向隔开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玻璃形成为正面和背面为平面的圆盘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框架包括安装引导件,
所述安装引导件从所述外周部以包围所述前玻璃的外侧表面的方式凸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框架包括:
平面部,具有用于粘附所述前玻璃的粘结剂填充槽,且形成在所述安装引导件的内侧;以及
弯曲部,从所述平面部的内侧朝向所述门窗的所述外缘部以预设的曲率延伸,且在内侧形成有开口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框架形成为环形,
所述外框架的外周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凹部的直径。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陷部中开始凹入的部分形成为曲面形状以与所述接触部外接,
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凹部点接触或线接触。
18.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具有正面面板和凹部,所述正面面板中形成有衣物投放口,所述凹部以包围所述衣物投放口的方式从所述正面面板凹陷而形成;以及
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正面面板,以开闭所述衣物投放口,
所述门包括:
外框架,向所述凹部的外侧凸出,外周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凹部的直径;以及
内框架,具有与所述凹部的凹陷部接触的接触部,所述内框架的外侧向所述凹部的外侧凸出而与所述外框架的所述外周部结合,所述内框架的内侧容纳于所述凹部的内侧,
所述接触部以在径向上水平穿过所述内框架的中心的水平中心线为基准形成在所述内框架的上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在所述门关闭时从所述内框架的所述外侧向所述内侧以曲面形状延伸,从而与所述凹陷部中开始凹入的部分接触。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框架和所述内框架配置成遮盖所述凹部。
CN201911291955.6A 2019-02-01 2019-12-16 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1115194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90014063 2019-02-01
KR10-2019-0014063 2019-02-01
KR1020190058251A KR102333379B1 (ko) 2019-02-01 2019-05-17 의류처리장치
KR10-2019-0058251 2019-05-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19408A CN111519408A (zh) 2020-08-11
CN111519408B true CN111519408B (zh) 2022-09-27

Family

ID=69174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91955.6A Active CN111519408B (zh) 2019-02-01 2019-12-16 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690125B1 (zh)
CN (1) CN111519408B (zh)
AU (1) AU2020200534B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06380A1 (en) * 2021-12-31 2023-07-05 Arçelik Anonim Sirketi A laundry washing and/or drying machin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6823B1 (en) * 1999-06-29 2001-07-10 The Chardon Rubber Company Bellows for front loading washing machines
KR20070044599A (ko) * 2005-10-25 2007-04-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드럼식 세탁 장치
JP2010063522A (ja) * 2008-09-09 2010-03-25 Panasonic Corp ドラム式洗濯機
KR20140006647A (ko) * 2012-07-06 2014-0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세탁기
CN104975466A (zh) * 2014-04-09 2015-10-14 青岛胶南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门体支撑结构及洗/干衣机
CN106012423A (zh) * 2015-11-02 2016-10-12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CN205907515U (zh) * 2015-11-02 2017-01-25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CN208293271U (zh) * 2018-03-07 2018-12-28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装置用门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08982B1 (ko) 2008-10-17 2016-04-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드럼세탁기
KR101708679B1 (ko) 2009-09-14 2017-02-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드럼세탁기
EP3181750B1 (en) * 2012-12-06 2019-03-20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Laundry treatment device with door assembly
BR102014013211B1 (pt) * 2013-06-04 2022-01-25 Lg Electronics, Inc Aparelho de tratamento de vestuário
WO2015144236A1 (en) * 2014-03-28 2015-10-01 Arcelik Anonim Sirketi Improved reversible door for household appliance
KR102270522B1 (ko) * 2014-09-05 2021-06-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세탁기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6823B1 (en) * 1999-06-29 2001-07-10 The Chardon Rubber Company Bellows for front loading washing machines
KR20070044599A (ko) * 2005-10-25 2007-04-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드럼식 세탁 장치
JP2010063522A (ja) * 2008-09-09 2010-03-25 Panasonic Corp ドラム式洗濯機
KR20140006647A (ko) * 2012-07-06 2014-0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세탁기
CN104975466A (zh) * 2014-04-09 2015-10-14 青岛胶南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门体支撑结构及洗/干衣机
CN106012423A (zh) * 2015-11-02 2016-10-12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CN205907515U (zh) * 2015-11-02 2017-01-25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CN208293271U (zh) * 2018-03-07 2018-12-28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装置用门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90125A1 (en) 2020-08-05
CN111519408A (zh) 2020-08-11
EP3690125B1 (en) 2024-03-13
AU2020200534B2 (en) 2021-05-20
AU2020200534A1 (en) 2020-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95594B1 (ko) 의류처리장치
KR102450183B1 (ko) 의류처리장치
KR102333379B1 (ko) 의류처리장치
CN111519408B (zh) 衣物处理装置
KR102333384B1 (ko) 의류처리장치
KR102346446B1 (ko) 의류처리장치
KR102333381B1 (ko) 의류처리장치
KR102531474B1 (ko) 의류처리장치
US20220120024A1 (en) Clothes processing apparatus
KR20050066491A (ko) 드럼 세탁기 도어의 변형 방지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