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7602B - 一种用有机物和玻璃制造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有机物和玻璃制造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7602B
CN113387602B CN202110527168.8A CN202110527168A CN113387602B CN 113387602 B CN113387602 B CN 113387602B CN 202110527168 A CN202110527168 A CN 202110527168A CN 113387602 B CN113387602 B CN 1133876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vacuum
getter
adhesive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271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87602A (zh
Inventor
李凌杰
唐金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zhao Maoyua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zhao Maoyu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zhao Maoyua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zhao Maoyu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2716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876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87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7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87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7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7/00Joining pieces of glass to pieces of other inorganic material;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ther than by fusing
    • C03C27/06Joining glass to glass by processes other than fusing
    • C03C27/10Joining glass to glass by processes other than fusing with the aid of adhesive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at purpos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66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 E06B3/6612Evacuated glazing un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 Y02A30/249Glazing, e.g. vacuum glaz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80/00Archite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 Y02B80/22Glazing, e.g. vaccum glaz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真空玻璃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有机物和玻璃制造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原料玻璃裁切成形状、尺寸均相同的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后,对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进行表面处理,去除两者表面的杂质;S2:在S1步骤的基础上,在保持水平的第二玻璃的上表面上放置支撑物与吸气剂,之后,在第二玻璃的边缘处涂布胶合剂,涂布完成后,将第一玻璃叠放到第二玻璃的上方,使两者相互接触,得到合片;S3:在S2步骤的基础上,送入到真空炉中,对合片进行封边,得到半成品真空玻璃;S4:在S3步骤的基础上,激活吸气剂,得到成品真空玻璃;本发明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性能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用有机物和玻璃制造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真空玻璃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有机物和玻璃制造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真空玻璃是两片正对、尺寸基本相同的平板玻璃在周边密闭后抽真空形成了真空夹层,从而实现隔热、隔声的物理性能,可以用于有保温、隔热、隔音等需求的建筑、家电、太阳能等应用领域。作为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真空玻璃是采用保温瓶原理,以低熔点玻璃粉对两片玻璃进行封接,并抽制成10-2Pa以上的高真空腔体。它具有优良的绝热性、隔音性、较高的日光透射性、红外光反射性及化学性能稳定性,具备保温、抗结露、隔声和节能、环保、附加值高等特点,是新一代的节能材料,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中高档建筑和家电、车船等交通运输领域及太阳能利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钢化和封接工序是真空玻璃生产的关键环节。现有封接技术采用二步法,先进行封边加热,封边完成后取出玻璃进行冷却,然后再进行抽气和封口,在这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加热,使玻璃空腔内空气激活膨胀,提高空气压力,达到更好抽气效果,这样整个封接过程时间比较长,耗能较高,生产效率比较低,大大限制产能的提高,另外,该方法容易引起回气,使得生产出来的真空玻璃真空度一致性差,合格率低。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对真空玻璃进行抽真空通常采用在玻璃上开孔的方式进行,容易引起开孔处应力集中,影响到真空玻璃的力学性能。
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些关于真空玻璃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CN201510181377.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真空玻璃的封边方法和真空玻璃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将所述真空玻璃预封接的侧边放置于加热源的一侧,对所述真空玻璃的侧边进行加热,其中,所述加热源为热风;II)当所述真空玻璃预封接的侧边加热至熔融状态时,在所述真空玻璃的上片玻璃和下片玻璃之间的封口处注入玻璃液并抹平,冷却,完成封边;该方案中不能一次性的完成对真空玻璃的抽真空与封边,需要先将真空玻璃封边,之后,借助插入到真空玻璃内的医用针头进行抽真空,完成后将医用针头截断并封闭,容易造成真空玻璃封边不彻底,导致存在缝隙,影响到真空玻璃的密封性。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一次性对真空玻璃进行抽真空与封边,保证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真空度一致性良好,加快真空玻璃的生产效率,同时,避免在真空玻璃上开孔进行抽真空,引起开孔处应力集中,缩短真空玻璃的使用寿命,本发明提出一种用有机物和玻璃制造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一种用有机物和玻璃制造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原料玻璃裁切成形状、尺寸均相同的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后,对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进行表面处理,去除两者表面的杂质;
S2:在S1步骤的基础上,在保持水平的第二玻璃的上表面上放置支撑物与吸气剂,之后,在第二玻璃的边缘处涂布胶合剂,涂布完成后,将第一玻璃叠放到第二玻璃的上方,使两者相互接触,得到合片;所述合片中的第一玻璃与第二玻璃之间的间隙大小为0.3mm;
S3:在S2步骤的基础上,将合片用金属夹固定后,送入到真空炉中,对合片进行真空封接,之后,在真空炉内的温度降至室温后,在开启真空炉,得到半成品真空玻璃;
S4:在S3步骤的基础上,使用红外激光照射吸气剂,对其进行高温激活,破坏其表面的保护层,得到成品真空玻璃;
所述胶合剂由三乙醇胺和填料组成的粘稠膏状物,且三乙醇胺与填料之间的体积比为1-1.5:8.5-9;所述填料为无铅低熔点玻璃制成的玻璃粉;所述吸气剂为非蒸散型金属吸气剂,且吸气剂的激活温度大于500℃;所述吸气剂在使用前,对金属材质的吸气剂使用热浸法在其表面生成存在保护、气密作用的保护层;所述吸气剂表面的保护层由铝质材料生成;
所述第二玻璃的边缘处涂布的胶合剂为非连续涂布,中间存在缺口;所述第二玻璃上的胶合剂在合片中接触到第一玻璃;所述真空炉中升温后的温度高于无铅低熔点玻璃粉的熔点;所述无铅低熔点玻璃的熔点为400℃;
工作时,在生产过程中,将支撑物和吸气剂放置到第一玻璃的上表面上,并在第一玻璃的边缘涂布胶合剂,之后,将第二玻璃放置到第一玻璃上方,使两者接触,形成合片,之后,将合片送入到真空炉中进行加热,同时,由于合片通过金属夹进行固定,在金属夹的作用下,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存在相互靠近的趋势,在真空炉中进行真空加热过程中,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的间隙中的气体逐渐被抽离,得到较高的真空度,另外,在真空炉的加热作用下,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的胶合剂内的填料受热转变为液态,由于第一玻璃与第二玻璃之间的间距较小,转变为液态的填料产生浸润现象,在第一玻璃的边缘蔓延,从而将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使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的空间与真空炉内的环境相互隔离,之后,真空炉停止加热,缓慢降低温度至室温,等待液态的填料重新转变为固体后再开启真空炉,取出物料,从而通过填料完成对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将的缝隙的密封,保证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的空间与外界环境隔离,避免出现漏气现象,影响到真空玻璃的性能;同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第一玻璃的边缘的胶合剂为非连续式涂布,使胶合剂处存在缺口,因此,合片送入到真空炉中之后,合片内的空间中的气体能够从胶合剂的缺口处轻松排出,避免合片内的空间中留存过多的气体,影响到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的真空度,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于胶合剂的缺口大小的控制,保证在胶合剂内的填料融化后,能够在缺口处相连,对缺口进行封堵,避免胶合剂上设置的缺口导致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在胶合剂上的缺口处存在缝隙,引起外界气体进入到真空玻璃内的空间,导致真空玻璃的真空度下降;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三乙醇胺对无铅低熔点玻璃制成的填料进行粘连、赋形,避免填料不能稳定的停留在第一玻璃上,使填料在第一玻璃上摊铺开来或者填料从第一玻璃上掉落,影响到填料在真空炉融化后对于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的粘结与缝隙封堵,同时,胶合剂中的三乙醇胺在真空炉内的高温的作用下挥发,使胶合剂中的填料开始融化,填充合片内的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的缝隙,将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进行连接,同时,由于三乙醇胺的沸点为335.4℃,能够保证在其受热挥发后,填料不会间隔太久才开始融化,避免三乙醇胺挥发后,填料出现掉落,影响到制备的真空玻璃的质量;同时,由于吸气剂的表面上通过热浸法覆盖有一层铝质保护层,能够避免合片在真空炉中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吸气剂被意外激活,影响到吸气剂的使用效果;
同时,通过胶合剂和吸气剂的共同作用,并使用真空炉对合片进行加热处理,使真空玻璃制备过程中不需要通过在第一玻璃或第二玻璃上开口进行气体的抽离,从而避免真空玻璃在抽气开口处存在应力集中,提升真空玻璃的性能,同时,通过真空炉一次性完成真空玻璃的抽真空与封边,保证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的性能。
优选的,所述吸气剂整体呈网状,放置在第二玻璃的上表面上;所述吸气剂的网格边缘接触到位于第二玻璃边缘处的胶合剂;所述吸气剂通过金属拉丝的方式,制备得到金属线;所述金属线的直径为0.2mm;所述金属线通过超声波压合的方式组成网状;所述金属线压合后形成的网格为正方形,且各网格的大小一致;所述金属线压合后的网格的边长为50-70mm;
工作时,在生产过程中,将金属类型的吸气剂制备成金属线,之后,将制备得到的金属线通过超声波压合的方式组成网状,便于将吸气剂放置到第二玻璃的上表面上,同时,由于金属类型的吸气剂制成的网的边缘与胶合剂接触,因此,在合片用金属夹固定后,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的胶合剂受到挤压,出现蔓延,将吸气剂制成的网的边缘覆盖,从而在合片送入到真空炉内之前,将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的网状的吸气剂简单固定,避免网状的吸气剂随意移动,影响到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的性能,同时,由于金属线的直径为0.2mm,且合片中的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的间距为0.3mm,因此,合片之间的空气被抽取时,网状的吸气剂不会产生影响,同时,由于吸气剂成网状,在真空玻璃内部的空间中,吸气剂的表面积相对较大,能够有效的提升吸气剂对于真空玻璃内部的空间中存在的稀薄气体的吸收速度以及吸收效果,保证真空玻璃内部的空间的真空度较高,提升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的性能。
优选的,所述支撑物为玻璃微珠,且支撑物的直径为0.3mm;所述支撑物由无铅低熔点玻璃制成;所述支撑物的熔化温度低于胶合剂中的填料的熔化温度;所述成品真空玻璃中的第一玻璃与第二玻璃之间的间隙大小为0.2mm;
工作时,真空玻璃内的支撑物由无铅低熔点玻璃制成,同时,支撑物的熔化温度低于胶合剂中的填料的熔化温度,在合片被送入到真空炉中进行加热之后,真空玻璃内的支撑物先于胶合剂内的填料开始熔化,从而使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在金属夹的作用下开始相互靠近,直到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同步接触到网状的吸气剂,即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的间隙大小由0.3mm变为0.2mm,同时,在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的间隙缩小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胶合剂同样受到挤压,进一步出现漫溢,缩小胶合剂涂布过程中留存的缺口,保证在胶合剂内的填料熔化后,将胶合剂上存在的缺口进行填补、封闭,保证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不会出现漏气,影响到真空玻璃的性能,同时,当支撑物受热熔化之后,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的吸气剂产生一定的支撑效果,保证制备得到真空玻璃之后,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上的应力分布均匀,避免真空玻璃上出现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真空玻璃容易出现损坏,同时,熔化后的支撑物在重新冷却之后,将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进行相互粘结,提升制备得到真空玻璃的结构稳定性,防止真空玻璃在使用过程出现损坏,影响到真空玻璃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当支撑物熔化之后,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在金属夹的作用下与网状的吸气剂紧贴,从而将真空玻璃内的空间分割为多个小空间,提升真空玻璃内部空间的密封性,从而提高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的性能。
优选的,所述S1步骤中,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使用超声波清洗设备对其表面的杂质进行清洁,清洁完成后进行烘干;所述第一玻璃清洁完成后,对第一玻璃的上表面进行等离子处理;所述第二玻璃清洗完成后,对第二玻璃的下表面进行等离子处理;所述S2步骤中,第一玻璃的上表面上布设支撑物与吸气剂前,在第一玻璃的上表面上涂布一层LEDUV光油;所述第一玻璃上表面上的支撑物以及吸气剂布设完成后,使用LEDUV灯进行照射;所述第一玻璃使用LEDUV灯照射后,将第二玻璃放置到第一玻璃上方,使两者相互接触,得到合片;
工作时,在生产过程中,对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通过超声清洁,去除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表面上的杂质,保证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干净、整洁,提升其外观的美观程度,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对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进行等离子处理,能够使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上被处理的表面清洁活化,表面能得到改善,能有效去除吸附在基片上的环境气体分子、水汽和污染物,并在其表面会形成清洁活化的微观粗糙面,提升后续对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进行粘结固化的效果,降低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出现微小缝隙,引起漏气的情况,同时,通过LEDUV光油以及LEDUV灯进行照射的作用,在制备过程中,能够对支撑物和吸气剂进行进一步固定,防止在制备过程中支撑物和吸气剂的位置出现偏移,导致真空玻璃封边之后存在微小的孔隙,导致真空玻璃出现漏气,或者支撑物和吸气剂之间出现重叠,导致重叠处的高度大于真空玻璃的间隙,使真空玻璃在该处出现应力集中,导致真空玻璃在应力集中处出现裂纹,影响到真空玻璃的正常使用。
优选的,所述真空玻璃内的吸气剂进行激活前,使用硅酮密封胶对真空玻璃的边缘上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的交界处进行涂布;
工作时,将真空玻璃从真空炉中取出之后,使用硅酮密封胶对真空玻璃的边缘进行涂布,进一步提升真空玻璃的封边效果,保证真空玻璃内部空间的密封性,避免在制备过程中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的胶合剂不能很好的填充缝隙,导致真空玻璃的封边存在微小的缝隙,导致真空玻璃在使用过程中缓慢进气,使真空玻璃的真空度下降,同时,通过在真空玻璃的边缘处涂布硅酮密封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真空玻璃中的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的固定效果,避免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的边缘存在结构强度的薄弱点,导致真空玻璃在使用过程中,从薄弱点处开始损坏。
优选的,所述第二玻璃边缘处涂布的胶合剂与第二玻璃的边缘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真空玻璃的边缘上第一玻璃与第二玻璃的交界处存在凹槽;所述凹槽中填充有硅酮密封胶;
工作时,通过对胶合剂涂布位置的控制,使得从真空炉中取出的真空玻璃的边缘处存在凹槽,便于将硅酮密封胶涂布、填充至凹槽中,保证硅酮密封胶与真空玻璃之间接触紧密,固定牢固,同时,通过填充到凹槽中的硅酮密封胶,对真空玻璃的封边处可能存在的缝隙进行封堵,提升真空玻璃内部空间的密封性,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填充到凹槽中的硅酮密封胶不易凸起、超出真空玻璃的边缘,保证真空玻璃的边缘规整,防止凸出的硅酮密封胶影响到真空玻璃的正常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一种用有机物和玻璃制造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通过设置支撑物、胶合剂、缺口,在生产过程中,将合片送入到真空炉中之后,可以一次性对合片完成抽真空与封边操作,降低生产难度,避免对合片先封边后抽真空,导致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的真空度不佳,同时,通过胶合剂上的缺口处进行抽真空,能够避免在第一玻璃或第二玻璃上开设抽气口,导致第一玻璃或第二玻璃在抽气口处出现应力集中,影响到真空玻璃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抽气口密封不佳,出现漏气,影响到真空玻璃的性能。
2.本发明所述一种用有机物和玻璃制造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通过设置吸气剂、支撑物,在生产过程中,支撑物熔化后,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同步接触到网状的吸气剂,使网状的吸气剂产生一定的支撑效果,增大受力面积,使真空玻璃内部受力均匀,提高真空玻璃内部的力学性,降低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上产生应力集中的可能,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网状吸气剂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够提升对真空玻璃内部空间中残余气体的吸收效果,提升真空玻璃的真空度,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网状的吸气剂将真空玻璃内的空间分割为多个小空间,提升真空玻璃内部空间的密封性,从而提高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真空玻璃送入到真空炉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真空玻璃从真空炉取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生产工艺的步骤流程图;
图中:第一玻璃1、第二玻璃2、吸气剂3、支撑物4、胶合剂5、缺口51、硅酮密封胶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用有机物和玻璃制造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原料玻璃裁切成形状、尺寸均相同的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后,对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进行表面处理,去除两者表面的杂质;
S2:在S1步骤的基础上,在保持水平的第二玻璃2的上表面上放置支撑物4与吸气剂3,之后,在第二玻璃2的边缘处涂布胶合剂5,涂布完成后,将第一玻璃1叠放到第二玻璃2的上方,使两者相互接触,得到合片;所述合片中的第一玻璃1与第二玻璃2之间的间隙大小为0.3mm;
S3:在S2步骤的基础上,将合片用金属夹固定后,送入到真空炉中,对合片进行真空封接,之后,在真空炉内的温度降至室温后,在开启真空炉,得到半成品真空玻璃;
S4:在S3步骤的基础上,使用红外激光照射吸气剂3,对其进行高温激活,破坏其表面的保护层,得到成品真空玻璃;
所述胶合剂5由三乙醇胺和填料组成的粘稠膏状物,且三乙醇胺与填料之间的体积比为1-1.5:8.5-9;所述填料为无铅低熔点玻璃制成的玻璃粉;所述吸气剂3为非蒸散型金属吸气剂3,且吸气剂3的激活温度大于500℃;所述吸气剂3在使用前,对金属材质的吸气剂3使用热浸法在其表面生成存在保护、气密作用的保护层;所述吸气剂3表面的保护层由铝质材料生成;
所述第二玻璃2的边缘处涂布的胶合剂5为非连续涂布,中间存在缺口51;所述第二玻璃2上的胶合剂5在合片中接触到第一玻璃1;所述真空炉中升温后的温度高于无铅低熔点玻璃粉的熔点;所述无铅低熔点玻璃的熔点为400℃;
工作时,在生产过程中,将支撑物4和吸气剂3放置到第一玻璃1的上表面上,并在第一玻璃1的边缘涂布胶合剂5,之后,将第二玻璃2放置到第一玻璃1上方,使两者接触,形成合片,之后,将合片送入到真空炉中进行加热,同时,由于合片通过金属夹进行固定,在金属夹的作用下,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存在相互靠近的趋势,在真空炉中进行真空加热过程中,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的间隙中的气体逐渐被抽离,得到较高的真空度,另外,在真空炉的加热作用下,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的胶合剂5内的填料受热转变为液态,由于第一玻璃1与第二玻璃2之间的间距较小,转变为液态的填料产生浸润现象,在第一玻璃1的边缘蔓延,从而将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使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的空间与真空炉内的环境相互隔离,之后,真空炉停止加热,缓慢降低温度至室温,等待液态的填料重新转变为固体后再开启真空炉,取出物料,从而通过填料完成对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将的缝隙的密封,保证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的空间与外界环境隔离,避免出现漏气现象,影响到真空玻璃的性能;同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第一玻璃1的边缘的胶合剂5为非连续式涂布,使胶合剂5处存在缺口51,因此,合片送入到真空炉中之后,合片内的空间中的气体能够从胶合剂5的缺口51处轻松排出,避免合片内的空间中留存过多的气体,影响到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的真空度,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于胶合剂5的缺口51大小的控制,保证在胶合剂5内的填料融化后,能够在缺口51处相连,对缺口51进行封堵,避免胶合剂5上设置的缺口51导致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在胶合剂5上的缺口51处存在缝隙,引起外界气体进入到真空玻璃内的空间,导致真空玻璃的真空度下降;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三乙醇胺对无铅低熔点玻璃制成的填料进行粘连、赋形,避免填料不能稳定的停留在第一玻璃1上,使填料在第一玻璃1上摊铺开来或者填料从第一玻璃1上掉落,影响到填料在真空炉融化后对于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的粘结与缝隙封堵,同时,胶合剂5中的三乙醇胺在真空炉内的高温的作用下挥发,使胶合剂5中的填料开始融化,填充合片内的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的缝隙,将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进行连接,同时,由于三乙醇胺的沸点为335.4℃,能够保证在其受热挥发后,填料不会间隔太久才开始融化,避免三乙醇胺挥发后,填料出现掉落,影响到制备的真空玻璃的质量;同时,由于吸气剂3的表面上通过热浸法覆盖有一层铝质保护层,能够避免合片在真空炉中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吸气剂3被意外激活,影响到吸气剂3的使用效果;
同时,通过胶合剂5和吸气剂3的共同作用,并使用真空炉对合片进行加热处理,使真空玻璃制备过程中不需要通过在第一玻璃1或第二玻璃2上开口进行气体的抽离,从而避免真空玻璃在抽气开口处存在应力集中,提升真空玻璃的性能,同时,通过真空炉一次性完成真空玻璃的抽真空与封边,保证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的性能。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吸气剂3整体呈网状,放置在第二玻璃2的上表面上;所述吸气剂3的网格边缘接触到位于第二玻璃2边缘处的胶合剂5;所述吸气剂3通过金属拉丝的方式,制备得到金属线;所述金属线的直径为0.2mm;所述金属线通过超声波压合的方式组成网状;所述金属线压合后形成的网格为正方形,且各网格的大小一致;所述金属线压合后的网格的边长为50-70mm;
工作时,在生产过程中,将金属类型的吸气剂3制备成金属线,之后,将制备得到的金属线通过超声波压合的方式组成网状,便于将吸气剂3放置到第二玻璃2的上表面上,同时,由于金属类型的吸气剂3制成的网的边缘与胶合剂5接触,因此,在合片用金属夹固定后,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的胶合剂5受到挤压,出现蔓延,将吸气剂3制成的网的边缘覆盖,从而在合片送入到真空炉内之前,将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的网状的吸气剂3简单固定,避免网状的吸气剂3随意移动,影响到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的性能,同时,由于金属线的直径为0.2mm,且合片中的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的间距为0.3mm,因此,合片之间的空气被抽取时,网状的吸气剂3不会产生影响,同时,由于吸气剂3成网状,在真空玻璃内部的空间中,吸气剂3的表面积相对较大,能够有效的提升吸气剂3对于真空玻璃内部的空间中存在的稀薄气体的吸收速度以及吸收效果,保证真空玻璃内部的空间的真空度较高,提升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的性能。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物4为玻璃微珠,且支撑物4的直径为0.3mm;所述支撑物4由无铅低熔点玻璃制成;所述支撑物4的熔化温度低于胶合剂5中的填料的熔化温度;所述成品真空玻璃中的第一玻璃1与第二玻璃2之间的间隙大小为0.2mm;
工作时,真空玻璃内的支撑物4由无铅低熔点玻璃制成,同时,支撑物4的熔化温度低于胶合剂5中的填料的熔化温度,在合片被送入到真空炉中进行加热之后,真空玻璃内的支撑物4先于胶合剂5内的填料开始熔化,从而使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在金属夹的作用下开始相互靠近,直到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同步接触到网状的吸气剂3,即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的间隙大小由0.3mm变为0.2mm,同时,在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的间隙缩小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胶合剂5同样受到挤压,进一步出现漫溢,缩小胶合剂5涂布过程中留存的缺口51,保证在胶合剂5内的填料熔化后,将胶合剂5上存在的缺口51进行填补、封闭,保证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不会出现漏气,影响到真空玻璃的性能,同时,当支撑物4受热熔化之后,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的吸气剂3产生一定的支撑效果,保证制备得到真空玻璃之后,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上的应力分布均匀,避免真空玻璃上出现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真空玻璃容易出现损坏,同时,熔化后的支撑物4在重新冷却之后,将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进行相互粘结,提升制备得到真空玻璃的结构稳定性,防止真空玻璃在使用过程出现损坏,影响到真空玻璃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当支撑物4熔化之后,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在金属夹的作用下与网状的吸气剂3紧贴,从而将真空玻璃内的空间分割为多个小空间,提升真空玻璃内部空间的密封性,从而提高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的性能。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S1步骤中,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使用超声波清洗设备对其表面的杂质进行清洁,清洁完成后进行烘干;所述第一玻璃1清洁完成后,对第一玻璃1的上表面进行等离子处理;所述第二玻璃2清洗完成后,对第二玻璃2的下表面进行等离子处理;所述S2步骤中,第一玻璃1的上表面上布设支撑物4与吸气剂3前,在第一玻璃1的上表面上涂布一层LEDUV光油;所述第一玻璃1上表面上的支撑物4以及吸气剂3布设完成后,使用LEDUV灯进行照射;所述第一玻璃1使用LEDUV灯照射后,将第二玻璃2放置到第一玻璃1上方,使两者相互接触,得到合片;
工作时,在生产过程中,对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通过超声清洁,去除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表面上的杂质,保证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干净、整洁,提升其外观的美观程度,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对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进行等离子处理,能够使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上被处理的表面清洁活化,表面能得到改善,能有效去除吸附在基片上的环境气体分子、水汽和污染物,并在其表面会形成清洁活化的微观粗糙面,提升后续对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进行粘结固化的效果,降低制备得到的真空玻璃出现微小缝隙,引起漏气的情况,同时,通过LEDUV光油以及LEDUV灯进行照射的作用,在制备过程中,能够对支撑物4和吸气剂3进行进一步固定,防止在制备过程中支撑物4和吸气剂3的位置出现偏移,导致真空玻璃封边之后存在微小的孔隙,导致真空玻璃出现漏气,或者支撑物4和吸气剂3之间出现重叠,导致重叠处的高度大于真空玻璃的间隙,使真空玻璃在该处出现应力集中,导致真空玻璃在应力集中处出现裂纹,影响到真空玻璃的正常使用。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真空玻璃内的吸气剂3进行激活前,使用硅酮密封胶6对真空玻璃的边缘上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的交界处进行涂布;
工作时,将真空玻璃从真空炉中取出之后,使用硅酮密封胶6对真空玻璃的边缘进行涂布,进一步提升真空玻璃的封边效果,保证真空玻璃内部空间的密封性,避免在制备过程中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的胶合剂5不能很好的填充缝隙,导致真空玻璃的封边存在微小的缝隙,导致真空玻璃在使用过程中缓慢进气,使真空玻璃的真空度下降,同时,通过在真空玻璃的边缘处涂布硅酮密封胶6,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真空玻璃中的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的固定效果,避免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的边缘存在结构强度的薄弱点,导致真空玻璃在使用过程中,从薄弱点处开始损坏。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玻璃2边缘处涂布的胶合剂5与第二玻璃2的边缘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真空玻璃的边缘上第一玻璃1与第二玻璃2的交界处存在凹槽;所述凹槽中填充有硅酮密封胶6;
工作时,通过对胶合剂5涂布位置的控制,使得从真空炉中取出的真空玻璃的边缘处存在凹槽,便于将硅酮密封胶6涂布、填充至凹槽中,保证硅酮密封胶6与真空玻璃之间接触紧密,固定牢固,同时,通过填充到凹槽中的硅酮密封胶6,对真空玻璃的封边处可能存在的缝隙进行封堵,提升真空玻璃内部空间的密封性,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填充到凹槽中的硅酮密封胶6不易凸起、超出真空玻璃的边缘,保证真空玻璃的边缘规整,防止凸出的硅酮密封胶6影响到真空玻璃的正常使用。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工作时,在生产过程中,将支撑物4和吸气剂3放置到第一玻璃1的上表面上,并在第一玻璃1的边缘涂布胶合剂5,之后,将第二玻璃2放置到第一玻璃1上方,使两者接触,形成合片,之后,将合片送入到真空炉中进行加热,同时,由于合片通过金属夹进行固定,在金属夹的作用下,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存在相互靠近的趋势,另外,在真空炉的加热作用下,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的胶合剂5内的填料受热转变为液态,由于第一玻璃1与第二玻璃2之间的间距较小,转变为液态的填料产生浸润现象,在第一玻璃1的边缘蔓延,从而将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之后,真空炉停止加热,缓慢降低温度至室温,等待液态的填料重新转变为固体后再开启真空炉,取出物料,从而通过填料完成对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将的缝隙的密封;同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第一玻璃1的边缘的胶合剂5为非连续式涂布,使胶合剂5处存在缺口51,因此,合片送入到真空炉中之后,合片内的空间中的气体能够从胶合剂5的缺口51处轻松排出,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于胶合剂5的缺口51大小的控制,保证在胶合剂5内的填料融化后,能够在缺口51处相连,对缺口51进行封堵;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三乙醇胺对无铅低熔点玻璃制成的填料进行粘连、赋形,避免填料不能稳定的停留在第一玻璃1上,使填料在第一玻璃1上摊铺开来或者填料从第一玻璃1上掉落,同时,胶合剂5中的三乙醇胺在真空炉内的高温的作用下挥发,使胶合剂5中的填料开始融化,填充合片内的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的缝隙,将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进行连接,同时,吸气剂3的表面上通过热浸法覆盖有一层铝质保护层,避免合片在真空炉中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吸气剂3被意外激活;将金属类型的吸气剂3制备成金属线,之后,将制备得到的金属线通过超声波压合的方式组成网状,并置到第二玻璃2的上表面上,同时,由于金属类型的吸气剂3制成的网的边缘与胶合剂5接触,因此,在合片用金属夹固定后,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的胶合剂5受到挤压,出现蔓延,将吸气剂3制成的网的边缘覆盖,将网状的吸气剂3简单固定;真空玻璃内的支撑物4由无铅低熔点玻璃制成,同时,支撑物4的熔化温度低于胶合剂5中的填料的熔化温度,在合片被送入到真空炉中进行加热之后,真空玻璃内的支撑物4先于胶合剂5内的填料开始熔化,从而使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在金属夹的作用下开始相互靠近,直到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同步接触到网状的吸气剂3,同时,在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的间隙缩小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胶合剂5同样受到挤压,出现漫溢,缩小、消除胶合剂5涂布过程中留存的缺口51,同时,熔化后的支撑物4在重新冷却之后,将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进行相互粘结;对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通过超声清洁,去除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表面上的杂质,之后,对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进行等离子处理,使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上被处理的表面形成清洁活化的微观粗糙面,同时,通过LEDUV光油以及LEDUV灯进行照射的作用,在制备过程中,能够对支撑物4和吸气剂3进行进一步固定;将真空玻璃从真空炉中取出之后,使用硅酮密封胶6对真空玻璃的边缘进行涂布;通过对胶合剂5涂布位置的控制,使得从真空炉中取出的真空玻璃的边缘处存在凹槽,将硅酮密封胶6涂布、填充至凹槽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用有机物和玻璃制造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原料玻璃裁切成形状、尺寸均相同的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后,对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进行表面处理,去除两者表面的杂质;
S2:在S1步骤的基础上,在保持水平的第二玻璃(2)的上表面上放置支撑物(4)与吸气剂(3),之后,在第二玻璃(2)的边缘处涂布胶合剂(5),涂布完成后,将第一玻璃(1)叠放到第二玻璃(2)的上方,使两者相互接触,得到合片;所述合片中的第一玻璃(1)与第二玻璃(2)之间的间隙大小为0.3mm;
S3:在S2步骤的基础上,将合片用金属夹固定后,送入到真空炉中,对合片进行真空封接,之后,在真空炉内的温度降至室温后,在开启真空炉,得到半成品真空玻璃;
S4:在S3步骤的基础上,使用激光照射吸气剂(3),对其进行高温激活,得到成品真空玻璃;
所述胶合剂(5)由三乙醇胺和填料组成的粘稠膏状物,且三乙醇胺与填料之间的体积比为1-1.5:8.5-9;所述填料为无铅低熔点玻璃制成的玻璃粉;所述吸气剂(3)为非蒸散型金属吸气剂(3),且吸气剂(3)的激活温度大于500℃;所述吸气剂(3)在使用前,对金属材质的吸气剂(3)使用热浸法在其表面生成存在保护、气密作用的保护层;所述吸气剂(3)表面的保护层由铝质材料生成;
所述第二玻璃(2)的边缘处涂布的胶合剂(5)为非连续涂布,中间存在缺口(51);所述第二玻璃(2)上的胶合剂(5)在合片中接触到第一玻璃(1);所述真空炉中升温后的温度高于无铅低熔点玻璃粉的熔点;所述无铅低熔点玻璃的熔点为400℃;
所述吸气剂(3)整体呈网状,放置在第二玻璃(2)的上表面上;所述吸气剂(3)的网格边缘接触到位于第二玻璃(2)边缘处的胶合剂(5);所述吸气剂(3)通过金属拉丝的方式,制备得到金属线;所述金属线的直径为0.2mm;所述金属线通过超声波压合的方式组成网状;所述金属线压合后形成的网格为正方形,且各网格的大小一致;所述金属线压合后的网格的边长为50-7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有机物和玻璃制造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物(4)为玻璃微珠,且支撑物(4)的直径为0.3mm;所述支撑物(4)由无铅低熔点玻璃制成;所述支撑物(4)的熔化温度低于胶合剂(5)中的填料的熔化温度;所述成品真空玻璃中的第一玻璃(1)与第二玻璃(2)之间的间隙大小为0.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有机物和玻璃制造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使用超声波清洗设备对其表面的杂质进行清洁,清洁完成后进行烘干;所述第一玻璃(1)清洁完成后,对第一玻璃(1)的上表面进行等离子处理;所述第二玻璃(2)清洗完成后,对第二玻璃(2)的下表面进行等离子处理;所述S2步骤中,第一玻璃(1)的上表面上布设支撑物(4)与吸气剂(3)前,在第一玻璃(1)的上表面上涂布一层LEDUV光油;所述第一玻璃(1)上表面上的支撑物(4)以及吸气剂(3)布设完成后,使用LEDUV灯进行照射;所述第一玻璃(1)使用LEDUV灯照射后,将第二玻璃(2)放置到第一玻璃(1)上方,使两者相互接触,得到合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有机物和玻璃制造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玻璃内的吸气剂(3)进行激活前,使用硅酮密封胶(6)对真空玻璃的边缘上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的交界处进行涂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用有机物和玻璃制造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玻璃(2)边缘处涂布的胶合剂(5)与第二玻璃(2)的边缘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真空玻璃的边缘上第一玻璃(1)与第二玻璃(2)的交界处存在凹槽;所述凹槽中填充有硅酮密封胶(6)。
CN202110527168.8A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用有机物和玻璃制造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 Active CN1133876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7168.8A CN113387602B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用有机物和玻璃制造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7168.8A CN113387602B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用有机物和玻璃制造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7602A CN113387602A (zh) 2021-09-14
CN113387602B true CN113387602B (zh) 2023-05-02

Family

ID=77617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27168.8A Active CN113387602B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用有机物和玻璃制造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8760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7612A (ja) * 2001-10-25 2003-05-14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ガラスパネルとその製法
CN101069882A (zh) * 2006-05-08 2007-11-14 孙灏海 用紫外线固化胶或紫外线固化油墨制造真空玻璃支撑物
CN101074147A (zh) * 2006-05-18 2007-11-21 陈靓 一种真空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CN106958310A (zh) * 2017-03-29 2017-07-18 卢振华 一种双向隔热真空玻璃生产工艺
CN111348843A (zh) * 2020-03-13 2020-06-30 河南太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玻璃制造方法
CN112456771A (zh) * 2020-12-10 2021-03-09 沃卡姆(山东)真空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玻璃生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7602A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91691B (zh) 一种折弯铝条双银 low-e 中空玻璃的加工工艺
CN103420626A (zh) 金属焊接有密封槽和安装孔的凸面真空玻璃
CN103204640A (zh) 真空玻璃的生产方法及真空玻璃
JP2016536255A (ja) 強化真空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CN105293877B (zh) 一种复合玻璃的制造方法及设备
CN105217972B (zh) 一种真空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87602B (zh) 一种用有机物和玻璃制造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
CN105109179B (zh) 一种新型干法夹层玻璃生产工艺
CN103253856A (zh) 用于真空隔热玻璃的抽气烧结组件与封装方法
TW201445788A (zh) Oled封裝加熱裝置及工藝方法
CN105563958B (zh) 一种高隔热降噪防辐射真空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CN104291690A (zh) 一种折弯铝条中空玻璃的加工工艺
CN105669006A (zh) 复合密封的真空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119693A1 (zh) 钢化玻璃边沿周边电热熔焊夹层真空保温透光钢化玻璃板
CN111302664A (zh) 玻璃边框支撑互补扣合金属钎焊不锈钢边框调控真空玻璃
CN207503996U (zh) 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托板
CN105415808B (zh) 一种真空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5743A (zh) 两道或多道密封的真空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203807336U (zh) 新型钢化真空玻璃
CN204097341U (zh) 钢化真空玻璃
CN107068846A (zh) 一种led相变散热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02465522U (zh) 用于真空隔热玻璃的抽气烧结组件
CN105565684B (zh) 一种带有隔热保温涂层的真空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CN111302657A (zh) 玻璃及不锈钢边框与金属钎焊隔离夹层真空保温玻璃板
CN111173153A (zh) 塑料真空腔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24

Address after: No. 8, Yihai Street, Rizhao Street, Donggang District, Rizh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76800

Applicant after: Rizhao Maoyuan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246000 Room 201, building 2, Fenghuang Xincun community, Shilipu Township, Daguan District, Anqing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i Lingji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