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6530A - 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方法和具有热管理系统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方法和具有热管理系统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6530A
CN113386530A CN202110877855.2A CN202110877855A CN113386530A CN 113386530 A CN113386530 A CN 113386530A CN 202110877855 A CN202110877855 A CN 202110877855A CN 113386530 A CN113386530 A CN 113386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m air
loop
pile
management system
thermal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778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国栋
何进红
柯炯
王丹丹
余庆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778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865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86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65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221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 B60H1/2221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heaters for heating an intermediate liq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14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otherwise than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e.g. heat from the grease oil, the brakes, the transmission unit
    • B60H1/143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otherwise than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e.g. heat from the grease oil, the brakes, the transmission uni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cooling an electric component, e.g.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circuits, fuel cells or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方法和具有热管理系统的汽车,涉及汽车余热利用的技术领域,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堆冷却回路和暖风回路,所述暖风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暖风水泵、水热PTC和暖风芯体,所述暖风芯体被配置为向驾驶室送暖风;所述电推冷却回路上还设有一带有截止阀的分支,所述分支通过一热交换器与所述暖风回路相连,以进行热量交换;在暖风模式下,开启所述截止阀,控制所述电堆冷却回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向所述暖风回路提供热能,并在所述暖风回路中的水温高于所述电堆冷却回路时,关闭所述截止阀。本申请实施例利用电堆余热增加暖风回路中水循环的暖风效果,且水热PTC相较于空气PTC而言,安全可靠性更强。

Description

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方法和具有热管理系统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余热利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方法和具有热管理系统的汽车。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暖风系统多采用空气PTC,即主要使用鼓风机将加热后的空气送入驾驶室内,以实现汽车车身的暖风功能。相关技术中,使用空气PTC进行制热的方案结构简单,还具有布置需求空间小的优势。
然而,目前的空气PTC一般布置在驾驶室内,若空气PTC需要制热还需要接入高压电,而常规的空气PTC的高压线组靠近于驾驶室设置,故而使用空气PTC的暖风系统还存在着高压安全隐患,同时,空气PTC的电功耗大,整车的能量利用率也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方法和具有热管理系统的汽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高压安全隐患和整车能量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堆冷却回路和暖风回路,
所述暖风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暖风水泵、水热PTC和暖风芯体,所述暖风芯体被配置为向驾驶室送暖风;
所述电推冷却回路上还设有一带有截止阀的分支,所述分支通过一热交换器与所述暖风回路相连,以进行热量交换。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中,使用水热PTC取代空气PTC,缓解了常规的空气PTC的高压线组靠近于驾驶室存在的高压安全隐患,并通过热交换器将电堆冷却回路与暖风回路上的热能进行热交换,暖风回路充分利用了电堆加热后的冷却液的高温废热,提高了暖风回路中水循环的初始温度,以使得更快速地达到需求的暖风效果,节约水热PTC的电功耗。
需要开启暖风模式时,所述暖风回路的工作原理为:
在电堆器工作的同时,开启截止阀,控制所述电堆冷却回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向所述暖风回路提供热能,并在所述暖风回路中的水温高于所述电堆冷却回路的水温时,关闭所述截止阀,继续使用水热PTC对暖风回路中的水进行加热,以保持所述暖风回路中的水温在70~80℃。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推冷却回路还包括膨胀水箱、以及首尾依次相连的电堆水泵、电堆散热器和电堆器;
所述电堆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膨胀水箱相连,出水口与所述电堆器相连,且所述电堆散热器的两端与所述分支的两端相应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堆水泵工作,使得首尾依次相连的电堆水泵、电堆散热器和电堆器形成一个循环水回路,同时,若截止阀关闭,则冷却液主要在循环水回路中进行循环,若截止阀开启,冷却液还在所述分支中流过,并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为暖风回路提供热源,所述冷却液由所述膨胀水箱向所述循环水回路提供。
当电堆冷却回路处于电堆低温启动时,也仍然可以使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实现低温快速启动,具体启动过程如下:
打开暖风模式,开启所述截止阀,控制所述暖风回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向所述电推冷却回路提供热源,以反向加热电堆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使得电堆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的初始温度更高,且升温效率更高,有效缩短电堆低温启动难的弊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堆散热器的两端均设置一温度传感器,两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电堆散热器的两端的水温。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的差值能够作为检测所述电堆散热器的散热能力的指标,同时,单个的温度也能够作为是否关闭截止阀的依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膨胀水箱上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膨胀水箱中的水位在设定的最低水位下时告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膨胀水箱上的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膨胀水箱中的水位在设定的最低水位下时发出告警,再向所述膨胀水箱中添加新的冷却液,以保证电堆冷却回路的安全可靠性,避免干烧现象。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热PTC的高压线安装在汽车底盘上。所述暖风回路中的高压线组安装在汽车底盘上,通过延伸分支管路到驾驶室以进行送风,相较于空气PTC而言,其高压安全性能更高,且为了进一步解决水热PTC的电功耗的问题,在电堆冷却回路上设置一个分支,该分支与电堆冷却回路的主回路连通,该分支的设计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水热PTC与电堆冷却回路的结合障碍,将该分支也延伸至底盘上以通过热交换器与暖风回路相连,为暖风回路与电堆冷却回路的热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截止阀为常闭截止阀。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截止阀在开启时能够增强换热效果,故而将该截止阀设置为常闭截止阀,能够在暖风回路或者是电堆冷却回路不需要时无需进行控制使用,能够进一步节省电功耗。
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方法,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方法基于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在暖风模式下,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所述截止阀,控制所述电堆冷却回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向所述暖风回路提供热能,并在所述暖风回路中的水温高于所述电堆冷却回路的水温时,关闭所述截止阀。
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堆低温启动时,包括以下步骤:
打开暖风模式,开启所述截止阀,控制所述暖风回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向所述电推冷却回路提供热源。
一些实施例中,在暖风模式下,关闭所述截止阀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水热PTC,使得所述暖风回路中的水温在70~80℃。
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具有热管理系统的汽车,所述的热管理系统为如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堆冷却回路和暖风回路,所述暖风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暖风水泵、水热PTC和暖风芯体,所述暖风芯体被配置为向驾驶室送暖风;所述电推冷却回路上还设有一带有截止阀的分支,所述分支通过一热交换器与所述暖风回路相连,以进行热量交换。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中,使用水热PTC取代空气PTC,缓解了常规的空气PTC的高压线组靠近于驾驶室存在的高压安全隐患,并通过热交换器将电堆冷却回路与暖风回路上的热能进行热交换,暖风回路充分利用了电堆加热后的冷却液的高温废热,提高了暖风回路中水循环的初始温度,以使得更快速地达到需求的暖风效果,节约水热PTC的电功耗。其利用电堆余热增加暖风回路中水循环的暖风效果,且水热PTC相较于空气PTC而言,安全可靠性更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开启暖风模式时,所述暖风回路的工作原理为:
在电堆器工作的同时,开启截止阀,控制所述电堆冷却回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向所述暖风回路提供热能,并在所述暖风回路中的水温高于所述电堆冷却回路的水温时,关闭所述截止阀,继续使用水热PTC对暖风回路中的水进行加热,以保持所述暖风回路中的水温在70~80℃。
进一步地,所述电推冷却回路还包括膨胀水箱、以及首尾依次相连的电堆水泵、电堆散热器和电堆器;
所述电堆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膨胀水箱相连,出水口与所述电堆器相连,且所述电堆散热器的两端与所述分支的两端相应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推冷却回路的工作原理为:
所述电堆水泵工作,使得首尾依次相连的电堆水泵、电堆散热器和电堆器形成一个循环水回路,同时,若截止阀关闭,则冷却液主要在循环水回路中进行循环,若截止阀开启,冷却液还在所述分支中流过,并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为暖风回路提供热源,所述冷却液由所述膨胀水箱向所述循环水回路提供。
当电堆冷却回路处于电堆低温启动时,也仍然可以使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实现低温快速启动,具体启动过程如下:
打开暖风模式,开启所述截止阀,控制所述暖风回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向所述电推冷却回路提供热源,以反向加热电堆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使得电堆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的初始温度更高,且升温效率更高,有效缩短电堆低温启动难的弊端。
进一步地,所述电堆散热器的两端均设置一温度传感器,两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电堆散热器的两端的水温。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的差值能够作为检测所述电堆散热器的散热能力的指标,同时,单个的温度也能够作为是否关闭截止阀的依据。
优选地,所述膨胀水箱上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膨胀水箱中的水位在设定的最低水位下时告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膨胀水箱上的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膨胀水箱中的水位在设定的最低水位下时发出告警,再向所述膨胀水箱中添加新的冷却液,以保证电堆冷却回路的安全可靠性,避免干烧现象。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热PTC的高压线组安装在汽车底盘上。所述暖风回路中的高压线组安装在汽车底盘上,通过延伸分支管路到驾驶室以进行送风,相较于空气PTC而言,其高压安全性能更高,且为了进一步解决水热PTC的电功耗的问题,在电堆冷却回路上设置一个分支,该分支与电堆冷却回路的主回路连通,该分支的设计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水热PTC与电堆冷却回路的结合障碍,将该分支也延伸至底盘上以通过热交换器与暖风回路相连,为暖风回路与电堆冷却回路的热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
具体地,所述截止阀为常闭截止阀。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截止阀在开启时能够增强换热效果,故而将该截止阀设置为常闭截止阀,能够在暖风回路或者是电堆冷却回路不需要时无需进行控制使用,能够进一步节省电功耗。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利用电堆余热增加暖风回路中水循环的暖风效果,且水热PTC相较于空气PTC而言,安全可靠性更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方法和具有热管理系统的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中,使用水热PTC取代空气PTC,缓解了常规的空气PTC的高压线组靠近于驾驶室存在的高压安全隐患,并通过热交换器将电堆冷却回路与暖风回路上的热能进行热交换,暖风回路充分利用了电堆加热后的冷却液的高温废热,提高了暖风回路中水循环的初始温度,以使得更快速地达到需求的暖风效果,节约水热PTC的电功耗。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利用电堆余热增加暖风回路中水循环的暖风效果,且水热PTC相较于空气PTC而言,安全可靠性更强。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中,该汽车为新能源汽车,通过将电堆冷却回路与暖风回路之间通过热交换器进行热源交互,有效进行整车的废热回收利用,一方面回收电堆余热,增加暖风效果并降低水热PTC的电功耗,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电堆器低温启动特性,实现电堆器的低温快速启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利用电堆余热增加暖风回路中水循环的暖风效果,且水热PTC相较于空气PTC而言,安全可靠性更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堆冷却回路和暖风回路,
所述暖风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暖风水泵、水热PTC和暖风芯体,所述暖风芯体被配置为向驾驶室送暖风;
所述电推冷却回路上还设有一带有截止阀的分支,所述分支通过一热交换器与所述暖风回路相连,以进行热量交换。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中,使用水热PTC取代空气PTC,缓解了常规的空气PTC的高压线组靠近于驾驶室存在的高压安全隐患,并通过热交换器将电堆冷却回路与暖风回路上的热能进行热交换,暖风回路充分利用了电堆加热后的冷却液的高温废热,提高了暖风回路中水循环的初始温度,以使得更快速地达到需求的暖风效果,节约水热PTC的电功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开启暖风模式时,所述暖风回路的工作原理为:
在电堆器工作的同时,开启截止阀,控制所述电堆冷却回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向所述暖风回路提供热能,并在所述暖风回路中的水温高于所述电堆冷却回路的水温时,关闭所述截止阀,继续使用水热PTC对暖风回路中的水进行加热,以保持所述暖风回路中的水温在70~80℃。
进一步地,所述电推冷却回路还包括膨胀水箱、以及首尾依次相连的电堆水泵、电堆散热器和电堆器;
所述电堆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膨胀水箱相连,出水口与所述电堆器相连,且所述电堆散热器的两端与所述分支的两端相应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推冷却回路的工作原理为:
所述电堆水泵工作,使得首尾依次相连的电堆水泵、电堆散热器和电堆器形成一个循环水回路,同时,若截止阀关闭,则冷却液主要在循环水回路中进行循环,若截止阀开启,冷却液还在所述分支中流过,并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为暖风回路提供热源,所述冷却液由所述膨胀水箱向所述循环水回路提供。
当电堆冷却回路处于电堆低温启动时,也仍然可以使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实现低温快速启动,具体启动过程如下:
打开暖风模式,开启所述截止阀,控制所述暖风回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向所述电推冷却回路提供热源,以反向加热电堆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使得电堆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的初始温度更高,且升温效率更高,有效缩短电堆低温启动难的弊端。
进一步地,所述电堆散热器的两端均设置一温度传感器,两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电堆散热器的两端的水温。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的差值能够作为检测所述电堆散热器的散热能力的指标,同时,单个的温度也能够作为是否关闭截止阀的依据。
优选地,所述膨胀水箱上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膨胀水箱中的水位在设定的最低水位下时告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膨胀水箱上的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膨胀水箱中的水位在设定的最低水位下时发出告警,再向所述膨胀水箱中添加新的冷却液,以保证电堆冷却回路的安全可靠性,避免干烧现象。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热PTC的高压线组安装在汽车底盘上。所述暖风回路中的高压线组安装在汽车底盘上,通过延伸分支管路到驾驶室以进行送风,相较于空气PTC而言,其高压安全性能更高,且为了进一步解决水热PTC的电功耗的问题,在电堆冷却回路上设置一个分支,该分支与电堆冷却回路的主回路连通,该分支的设计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水热PTC与电堆冷却回路的结合障碍,将该分支也延伸至底盘上以通过热交换器与暖风回路相连,为暖风回路与电堆冷却回路的热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
具体地,所述截止阀为常闭截止阀。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截止阀在开启时能够增强换热效果,故而将该截止阀设置为常闭截止阀,能够在暖风回路或者是电堆冷却回路不需要时无需进行控制使用,能够进一步节省电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方法,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方法基于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在暖风模式下,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所述截止阀,控制所述电堆冷却回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向所述暖风回路提供热能,并在所述暖风回路中的水温高于所述电堆冷却回路的水温时,关闭所述截止阀。
进一步地,在暖风模式下,关闭所述截止阀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水热PTC,使得所述暖风回路中的水温在70~80℃。
需要开启暖风模式时,所述暖风回路的工作原理为:
在电堆器工作的同时,开启截止阀,控制所述电堆冷却回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向所述暖风回路提供热能,并在所述暖风回路中的水温高于所述电堆冷却回路的水温时,关闭所述截止阀,继续使用水热PTC对暖风回路中的水进行加热,以保持所述暖风回路中的水温在70~80℃。
优选地,在电堆低温启动时,包括以下步骤:
打开暖风模式,开启所述截止阀,控制所述暖风回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向所述电推冷却回路提供热源。
当电堆冷却回路处于电堆低温启动时,也仍然可以使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实现低温快速启动,具体启动过程如下:
打开暖风模式,开启所述截止阀,控制所述暖风回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向所述电推冷却回路提供热源,以反向加热电堆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使得电堆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的初始温度更高,且升温效率更高,有效缩短电堆低温启动难的弊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热管理系统的汽车,所述的热管理系统为如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堆冷却回路和暖风回路,所述暖风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暖风水泵、水热PTC和暖风芯体,所述暖风芯体被配置为向驾驶室送暖风;所述电推冷却回路上还设有一带有截止阀的分支,所述分支通过一热交换器与所述暖风回路相连,以进行热量交换。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中,使用水热PTC取代空气PTC,缓解了常规的空气PTC的高压线组靠近于驾驶室存在的高压安全隐患,并通过热交换器将电堆冷却回路与暖风回路上的热能进行热交换,暖风回路充分利用了电堆加热后的冷却液的高温废热,提高了暖风回路中水循环的初始温度,以使得更快速地达到需求的暖风效果,节约水热PTC的电功耗。其利用电堆余热增加暖风回路中水循环的暖风效果,且水热PTC相较于空气PTC而言,安全可靠性更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开启暖风模式时,所述暖风回路的工作原理为:
在电堆器工作的同时,开启截止阀,控制所述电堆冷却回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向所述暖风回路提供热能,并在所述暖风回路中的水温高于所述电堆冷却回路的水温时,关闭所述截止阀,继续使用水热PTC对暖风回路中的水进行加热,以保持所述暖风回路中的水温在70~80℃。
进一步地,所述电推冷却回路还包括膨胀水箱、以及首尾依次相连的电堆水泵、电堆散热器和电堆器;
所述电堆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膨胀水箱相连,出水口与所述电堆器相连,且所述电堆散热器的两端与所述分支的两端相应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推冷却回路的工作原理为:
所述电堆水泵工作,使得首尾依次相连的电堆水泵、电堆散热器和电堆器形成一个循环水回路,同时,若截止阀关闭,则冷却液主要在循环水回路中进行循环,若截止阀开启,冷却液还在所述分支中流过,并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为暖风回路提供热源,所述冷却液由所述膨胀水箱向所述循环水回路提供。
当电堆冷却回路处于电堆低温启动时,也仍然可以使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实现低温快速启动,具体启动过程如下:
打开暖风模式,开启所述截止阀,控制所述暖风回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向所述电推冷却回路提供热源,以反向加热电堆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使得电堆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的初始温度更高,且升温效率更高,有效缩短电堆低温启动难的弊端。
进一步地,所述电堆散热器的两端均设置一温度传感器,两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电堆散热器的两端的水温。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的差值能够作为检测所述电堆散热器的散热能力的指标,同时,单个的温度也能够作为是否关闭截止阀的依据。
优选地,所述膨胀水箱上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膨胀水箱中的水位在设定的最低水位下时告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膨胀水箱上的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膨胀水箱中的水位在设定的最低水位下时发出告警,再向所述膨胀水箱中添加新的冷却液,以保证电堆冷却回路的安全可靠性,避免干烧现象。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热PTC的高压线组安装在汽车底盘上。所述暖风回路中的高压线组安装在汽车底盘上,通过延伸分支管路到驾驶室以进行送风,相较于空气PTC而言,其高压安全性能更高,且为了进一步解决水热PTC的电功耗的问题,在电堆冷却回路上设置一个分支,该分支与电堆冷却回路的主回路连通,该分支的设计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水热PTC与电堆冷却回路的结合障碍,将该分支也延伸至底盘上以通过热交换器与暖风回路相连,为暖风回路与电堆冷却回路的热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
具体地,所述截止阀为常闭截止阀。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截止阀在开启时能够增强换热效果,故而将该截止阀设置为常闭截止阀,能够在暖风回路或者是电堆冷却回路不需要时无需进行控制使用,能够进一步节省电功耗。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中,该汽车为新能源汽车,通过将电堆冷却回路与暖风回路之间通过热交换器进行热源交互,有效进行整车的废热回收利用,一方面回收电堆余热,增加暖风效果并降低水热PTC的电功耗,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电堆器低温启动特性,实现电堆器的低温快速启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堆冷却回路和暖风回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暖风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暖风水泵、水热PTC和暖风芯体,所述暖风芯体被配置为向驾驶室送暖风;
所述电推冷却回路上还设有一带有截止阀的分支,所述分支通过一热交换器与所述暖风回路相连,以进行热量交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推冷却回路还包括膨胀水箱、以及首尾依次相连的电堆水泵、电堆散热器和电堆器;
所述电堆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膨胀水箱相连,出水口与所述电堆器相连,且所述电堆散热器的两端与所述分支的两端相应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堆散热器的两端均设置一温度传感器,两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电堆散热器的两端的水温。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水箱上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膨胀水箱中的水位在设定的最低水位下时告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热PTC的高压线安装在汽车底盘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止阀为常闭截止阀。
7.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在暖风模式下,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所述截止阀,控制所述电堆冷却回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向所述暖风回路提供热能,并在所述暖风回路中的水温高于所述电堆冷却回路的水温时,关闭所述截止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堆低温启动时,包括以下步骤:
打开暖风模式,开启所述截止阀,控制所述暖风回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向所述电推冷却回路提供热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暖风模式下,关闭所述截止阀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水热PTC,使得所述暖风回路中的水温在70~80℃。
10.一种具有热管理系统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管理系统为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CN202110877855.2A 2021-07-29 2021-07-29 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方法和具有热管理系统的汽车 Pending CN1133865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7855.2A CN113386530A (zh) 2021-07-29 2021-07-29 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方法和具有热管理系统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7855.2A CN113386530A (zh) 2021-07-29 2021-07-29 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方法和具有热管理系统的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6530A true CN113386530A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22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77855.2A Pending CN113386530A (zh) 2021-07-29 2021-07-29 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方法和具有热管理系统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8653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9661A (zh) * 2018-07-23 2018-11-23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客车暖风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949184A (zh) * 2019-11-19 2020-04-0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控制方法
CN111129541A (zh) * 2019-12-31 2020-05-08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燃料电池的热循环管理系统
CN111497687A (zh) * 2020-04-16 2020-08-07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燃料电池汽车的控温系统
CN211404638U (zh) * 2020-01-09 2020-09-01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2230530U (zh) * 2020-05-25 2020-12-25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管理控制系统及燃料电池车辆
CN213007502U (zh) * 2020-07-13 2021-04-20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零部件分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客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9661A (zh) * 2018-07-23 2018-11-23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客车暖风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949184A (zh) * 2019-11-19 2020-04-0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控制方法
CN111129541A (zh) * 2019-12-31 2020-05-08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燃料电池的热循环管理系统
CN211404638U (zh) * 2020-01-09 2020-09-01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1497687A (zh) * 2020-04-16 2020-08-07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燃料电池汽车的控温系统
CN212230530U (zh) * 2020-05-25 2020-12-25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管理控制系统及燃料电池车辆
CN213007502U (zh) * 2020-07-13 2021-04-20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零部件分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客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远亮等: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 31 May 2019,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李明等: "《轨道车辆新能源供电技术》", 31 January 2020, 机械工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0804A (zh) 一种电电混合的燃料电池汽车水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3139104A1 (zh)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CN210668548U (zh) 燃料电池综合热管理系统及燃料电池电动车
CN106025428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循环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6532827U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温度管理系统
CN208336386U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堆的热处理系统
CN209896183U (zh) 一种燃料电池加热系统
CN107128153B (zh) 电动汽车带余热回收的热储能制热系统
CN202669572U (zh) 一种车载饮用水加热装置
CN113386530A (zh) 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方法和具有热管理系统的汽车
CN214028294U (zh) 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暖风及电池加热系统
CN114232029B (zh) 制氢系统和制氢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7288744A (zh) 基于液态氢源和氢内燃机的热电联供装置及供电供热方法
CN210082888U (zh) 一种燃料电池循环水热管理控制系统
CN215113252U (zh) 一种储热调峰循环系统
CN210706785U (zh) 一种新能源氢燃料电堆的余热装置
CN110739470A (zh) 一种燃料电池辅助系统
CN109873242B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布置结构及电动汽车
CN207942935U (zh) 车辆及燃料电池系统
CN208095438U (zh) 直热和蓄能智能切换的大棚供暖系统
CN109488483B (zh) 一种车辆热交换系统
CN2866885Y (zh) 车用柴油加温装置
CN213501930U (zh) 一种燃料电池车的热管理系统
CN105449314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充电加热装置
CN218677216U (zh) 氢燃料叉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