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2426A - 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2426A
CN113382426A CN202110574818.4A CN202110574818A CN113382426A CN 113382426 A CN113382426 A CN 113382426A CN 202110574818 A CN202110574818 A CN 202110574818A CN 113382426 A CN113382426 A CN 1133824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base station
satellite
users
assoc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481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82426B (zh
Inventor
戴翠琴
李时鹏
雷继兆
戴成伟
杨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211057481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824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82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2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82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24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9Operations control,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6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simulated traff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针对星地融合网络中用户移动带来连接中断、星地链路传播时延大导致用户体验质量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根据基站覆盖范围建立用户基站初始关联集,根据用户移动性和用户时延需求分别划分不同的可关联基站子集;基于以上得到的基站关联子集,根据星地链路受雨雪衰减程度设置信噪比阈值,在卫星回传容量限制下采用分布式最大需求算法实现用户传输速率和最大化,在满足用户最低速率需求条件下采用匹配算法实现基站间负载均衡;通过所提出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保障用户体验、实现基站间负载均衡。

Description

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终端能力的增强,用户所产生的流量和服务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这种海量的数据增长以及高质量的服务需求对传统无线接入网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单点基础设施能够提供更大的通信容量以承载更多用户,另一方面又要求扩展多点覆盖范围以满足用户对于随时随地的一致性通信服务需求。与传统通信方式相比,卫星网络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及高效的广播服务,同时又不受地理环境和基础设施的限制,已成为下一代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卫星通信能力的提升、制造成本的降低和可回收火箭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将卫星组件集成到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中,构建星地融合网络。星地融合网络拓展了网络覆盖范围、增强了网络容量,同时保证了网络的可靠性和持续性。在面对自然灾难、战争等造成的网络部分或全部瘫痪时,星地融合网络可以凭借卫星通信系统的高空优势来填补地面网络的不足。同时,星地融合网络也可以借助地面网络的优势,解决卫星系统采用受遮蔽或阴影效应影响较大的高频或超高频段,无法给房屋密集的城镇区域用户带来高质量网络服务的问题。因此,下一代网络中通过将卫星集成到地面网络构成星地融合网络,可以较低成本实现网络性能的提升,同时保障用户体验。
星地融合网络是由多种网络集成的异构网络,而异构网络中实现对资源的灵活与充分复用是提升系统性能的关键。用户关联,是用户对服务基站的选择,对网络的资源管理有着重要影响。通过高效的用户关联方法,使得用户接入最合适的服务基站,进而使得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仅可以保障用户的服务体验,同时也可以改善星地融合网络的负载均衡、容量、能量效率等网络性能指标。
根据已有的关于星地融合网络中的用户关联研究,最常见的做法是将用户关联问题建模为组合优化问题,并利用相关的优化理论和启发式算法,得到最佳的用户关联方案。然而,已有的研究重点在于网络整体性能的提升,而没有过多关注用户自身的特点以及用户需求,忽略了用户体验的实际质量。并且现有的星地融合网络还没有实现网络集中化管理,集中式的优化算法并不能在实际场景中实现。因此,本发明提出了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同时考虑了用户自身的特点,在提升网络整体性能的同时,也可以保障用户的体验质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星地融合网络中用户移动带来连接中断、星地链路传播时延较大以及星地链路不稳定导致用户体验质量下降的问题,根据用户移动性和用户时延需求分别划分不同的可关联基站集,根据星地链路受雨雪衰减程度设置信噪比阈值,对得到各关联子集,在卫星回传容量限制下采用分布式最大需求算法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实现最大化用户传输速率和;在满足用户最低速率需求条件下采用匹配算法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实现基站间负载均衡。本发明保障了星地融合网络中的用户体验,有效提高了用户传输速率和,还兼顾了基站间负载均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方法,该方法考虑了用户自身的特点和用户需求,同时考虑了异构网络特性,以分布式算法得到用户关联结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基站覆盖范围建立用户与基站初始关联集,计算用户u到基站b的视线距离du,b,根据du,b与基站覆盖半径rb之间的关系du,b<rb,得到用户u与基站b的初始关联集;
S2:根据用户移动性划分不同的可关联基站子集;
S3:根据用户时延需求划分不同的可关联基站子集;
S4:设定卫星回传信噪比阈值;
S5:判断卫星回传容量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31
是否因雨雪衰减而受限,若是,则构建用户传输速率和与接入用户数最大化的优化模型,否则,构建用户传输速率和与基站负载折衷的优化模型;
S6:在卫星回传容量限制下对各关联子集采用分布式最大需求算法,旨在最大化用户传输速率和与用户数量;在满足用户最低速率需求的条件下对各关联子集采用匹配算法,旨在最大化用户传输速率和同时实现基站间负载均衡。
2、所述步骤S1中用户到基站的视线距离为: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32
其中(xu,yu),(xb,yb)分别为用户u和基站b的坐标,根据du,b与基站覆盖半径rb之间的关系,构建了U×B的用户与基站初始关联矩阵A,其中矩阵元素au,b的取值为: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33
au,b表示用户u与基站b的初始关联关系,并且将公式(2)作为后续计算用户可关联基站的约束条件。
3、所述步骤S2根据用户移动性划分不同的可关联基站集: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34
其中,b为用户关联的基站,b=0表示卫星辅助基站,b=1表示地面网络宏基站,2≤b≤B表示地面网络小基站,vu为用户u的移动速度,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35
为设定的速度阈值。
4、所述步骤S3根据用户时延需求划分不同的可关联基站集: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36
Tu表示用户时延需求类型,若当前用户为时延敏感型用户Tu=1,否则,Tu=0。
5、所述步骤S4中卫星接收信号的信噪比SNRs为: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41
其中,Ps为卫星辅助基站的发射功率,Gs为卫星辅助基站发射天线增益,Gsat为卫星接收天线增益,Lo为空间中其他衰落,其他衰落包括雨、雪、水蒸气、云雾在内的衰落,ds,sat为卫星辅助基站到卫星的视线距离,σ2为噪声功率;
所述步骤S4中设定卫星回传信噪比阈值: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42
其中,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43
为卫星回传的实际容量,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44
是根据信噪比计算得到的回传容量,α取值为0到1之间的常系数,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45
表示设定的信噪比阈值。
7、所述步骤S5中,若回传容量受限,则构建用户传输速率总和与接入用户数量最大化的优化模型,具体包括:
步骤S5中用户u传输速率ru,b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46
其中,用户u∈{1,...,U},U为网络中用户数,Wu表示基站分配给用户u的带宽,pu表示用户u的发射功率,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47
表示用户u与基站b之间的信道增益,xu',b表示用户u′∈{1,...,U}-{u}与基站b的关联关系,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48
表示用户u′与基站b之间的信道增益,pu′表示用户u′的发射功率,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49
表示接入基站b的所有u′用户带来的干扰,σ2表示噪声功率;
步骤S5中用户传输速率和与接入用户数量最大化的优化模型: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410
符合:
C1:xu,b∈{0,1}
C2: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51
C3: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52
C4: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53
C5: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54
C6: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55
其中,λ为调节参数,约束C1中xu,b表示用户u与基站b的连接关系,xu,b=1表示用户u与基站b关联,否则,xu,b=0;约束C2表示用户u同时只能与一个基站b建立链路连接;约束C3意味着用户u与基站b的关联关系xu,b必须建立在其初始关联au,b约束下;约束C4表示每个基站接入数据速率和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56
不能超过基站回传容量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57
约束C5表示用户移动性与可关联基站之间的关系;约束C6表示用户时延类型与可关联基站之间的关系。
步骤S5若回传容量达到最大,则构建用户传输速率总和与基站负载折衷的优化模型,具体包括:
先定义各基站b的负载率Lb为: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58
其中,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59
表示基站b的回传容量;
步骤S5用户传输速率和与基站负载折衷的优化模型: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510
符合:
C1:xu,b∈{0,1}
C2: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61
C3: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62
C4: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63
C5: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64
C6: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65
C7: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66
其中,约束C4表示用户u传输速率ru,b必须大于最小传输速率阈值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67
以满足用户QoS需求,β是调节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6若卫星信噪比低于阈值,导致卫星回传容量受限,各关联子集在卫星回传容量限制下采用分布式最大需求算法,实现用户与基站的最佳关联,以最大化用户传输速率和与接入用户数。若卫星信噪比高于阈值,卫星回传容量不受影响,各关联子集在满足用户最低速率需求的条件下采用匹配算法,实现用户与基站的最佳关联,以最大化用户传输速率和,同时实现基站负载均衡。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方案通过分析星地融合网络的异构网络特性,在保证用户QoS需求前提下,结合用户移动性和用户时延需求,提出了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本发明的主要创新在于保障了用户体验,在满足用户最低速率需求的前提下,考虑了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已有的研究重点在于网络整体性能的提升,而没有过多关注用户自身的特点以及用户需求。因此本发明提出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是现有技术人员不易想到的。进一步的,本发明根据当前基站的接入用户速率和,定义当前基站接入用户的速率和与基站回传容量的比值为基站负载率,其取值范围在0-1之间,以数值方式直观体现了当前基站的负载状况。同时,本发明还将基站接入用户速率和与基站负载率的差值作为优化目标,可以实现最大化用户传输速率和,同时兼顾基站间负载均衡。因此本发明具备独特性和创造性。本发明充分分析了星地融合网络的异构网络特性,开发了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在已有研究中,研究人员所设置的研究模型过于理想化,由于现有星地融合网络没有集中的网络控制器,不可能统一管理所有的用户和基站信息。因此本发明在解决手段上具备创造性和易实现的特性。通过分布式用户关联算法,在满足用户QoS需求的前提下,降低了用户移动性带来连接中断而导致的用户体验质量下降,同时也满足了用户时延需求。全面高效地实现了用户接入最合适的基站。同时还考虑了实际的网络场景特性,体现了本发明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优选实施例构建的星地融合网络模型;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细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内容所涉及的模型如下:
网络模型
本发明的主要场景是星地融合网络,如图1所示,在该网络架构下有卫星辅助基站、小基站和宏基站以及各种类型的智能化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可通过这三类基站接入网络。其中,基于卫星回传的小区,通过大容量星地链路连接到卫星,通过用户链路连接到其覆盖范围内的小区用户;地面传统小区通过传统回传链路连接到核心网,为其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提供服务。地面辅助基站的覆盖范围和宏基站的覆盖范围相同,所有智能化用户终端都在小区基站、宏基站和卫星辅助基站的覆盖范围内。
本发明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影响用户关联的因素:星地融合网络的控制,不稳定的星地链路,用户需求和用户特点,回传容量约束。
本发明构建了集成卫星网络和地面网络的星地融合网络场景,在此场景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网络集中控制器,不能采用集中式的用户关联算法,只能通过用户和基站之间相互发送和接收信息的分布式方法实现用户关联。
本发明还考虑了卫星为了提高通信容量通常会采用ku、ka和Q等高频段链路,而高频段的链路受雨雪衰减较大,严重的雨雪衰减会导致信号的信噪比降低,造成链路容量下降,甚至造成传输链路中断。
本发明还将用户需求和用户自身特点作为用户关联的约束条件。用户的最低速率需求,用户在接入基站时需满足最低速率约束条件;用户的高移动性可能会带来频繁切换,从而降低用户体验质量,可根据用户的移动速度,更新其候选关联基站集;一些用户可能是对时延要求比较高的时延敏感型用户,不适合接入链路传播延迟较高的卫星网络,通过时延约束条件,保证时延敏感型用户优先接入地面网络。
本发明还把基站回传容量作为影响用户关联的约束条件。星地融合网络中有多种类型的基站,而不同类型基站的回传容量不一样,不同类型的基站可接入用户数量限制也不相同。若是当前基站的数据速率总和超过了基站的回传容量,则该基站下的用户服务不能得到保障。因此,在制定星地融合网络中的用户关联优化模型时,本发明还考虑了基站的回传容量约束。
基于以上四点,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在保证用户QoS需求的前提下,根据用户移动性和用户时延需求分别划分不同的可关联基站集,根据星地链路受雨雪衰减程度设置信噪比阈值。若卫星信噪比低于阈值,导致卫星回传容量受限,在卫星回传容量限制下采用分布式最大需求算法对各关联子集求解,实现用户与基站的最佳关联。若卫星信噪比高于阈值,卫星回传容量不受影响,在满足用户最低速率需求的条件下采用匹配算法对各关联子集求解,实现用户与基站的最佳关联。本发明保障了星地融合网络中的用户体验,有效提高了用户传输速率和,还兼顾了基站间负载均衡。通过算法求解,以此为用户寻求最佳的关联基站。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基站覆盖范围建立用户与基站初始关联集,计算用户u到基站b的视线距离du,b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91
其中(xu,yu),(xb,yb)分别为用户u和基站b的坐标,根据du,b与基站覆盖半径rb之间的关系,构建了U×B的用户与基站初始关联矩阵A,其中矩阵元素au,b的取值为: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92
au,b表示用户u与基站b的初始关联关系,并且将公式(2)作为后续计算用户可关联基站的约束条件。
第二步:根据用户移动性划分不同的可关联基站子集;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93
其中,b为用户关联的基站,b=0表示卫星辅助基站,b=1表示地面网络宏基站,2≤b≤B表示地面网络小基站,vu为用户u的移动速度,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94
为设定的速度阈值。
第三步:根据用户时延需求划分不同的可关联基站子集;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095
Tu表示用户时延需求类型,若当前用户为时延敏感型用户Tu=1,否则,Tu=0。
第四步:设定卫星回传信噪比阈值;
卫星接收信号的信噪比SNRs为: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101
其中,Ps为卫星辅助基站的发射功率,Gs为卫星辅助基站发射天线增益,Gsat为卫星接收天线增益,Lo为空间中其他衰落,其他衰落包括雨、雪、水蒸气、云雾在内的衰落,ds,sat为卫星辅助基站到卫星的视线距离,σ2为噪声功率;
设定卫星回传信噪比阈值: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102
其中,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103
为卫星回传的实际容量,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104
是根据信噪比计算得到的回传容量,α取值为0到1之间的常系数,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105
表示设定的信噪比阈值。
第五步:若回传容量受限,则构建用户传输速率和与接入用户数量最大化的优化模型,具体包括:
用户u传输速率ru,b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106
其中,用户u∈{1,...,U},U为网络中用户数,Wu表示基站分配给用户u的带宽,pu表示用户u的发射功率,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107
表示用户u与基站b之间的信道增益,xu',b表示用户u′∈{1,...,U}-{u}与基站b的关联关系,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108
表示用户u′与基站b之间的信道增益,pu′表示用户u′的发射功率,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109
表示接入基站b的所有u′用户带来的干扰,σ2表示噪声功率。
用户传输速率和与接入用户数量最大化的优化模型: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111
若回传容量达到最大,则构建用户传输速率和与基站负载折衷的优化模型,具体包括:
先定义各基站b的负载率Lb为: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112
其中,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113
表示基站b的回传容量;
用户传输速率和与基站负载折衷的优化模型为: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114
其中,β是调节参数。
第六步:各关联子集在卫星回传容量限制下采用分布式最大需求算法,在各个关联子集中,用户根据接收信号的信干噪比SINR选择可关联基站,并选择接入信干噪比最大的基站,各个基站在满足回传容量约束的条件下,根据用户速率ru,b从高到低依次选取达到自身允许接入的最大用户数。最终得到在满足上述约束条件下的最大用户速率总和与用户数量。
各关联子集在满足用户最低速率需求的条件下采用匹配算法,在各个关联子集中,用户和基站之间进行多对一的匹配,未匹配用户在候选基站集中,根据接入基站速率最大且当前基站负载最小的效用函数,按降序构建其偏好列表P(u),并向列表最前的基站b发出接入请求;基站根据申请用户的接入传输速率构建偏好列表P(b),在回传容量约束下选择接入速率最大的用户,并将该用户从P(b)中去掉,更新匹配对(u,b),重复执行,直至基站偏好列表
Figure BDA0003083938900000115
随着用户的接入,会改变基站的负载情况,导致用户效用函数发生改变。可通过对所有匹配对(u,b)寻找最优的交换匹配进行交换,更新网络效益,并最终通过有限次交换匹配达到稳定;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所有用户都接入了基站,或者所有基站的数据速率总和都达到了上限;从而得到在满足上述约束条件下的最大用户速率总和,同时实现了基站间负载均衡。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基站覆盖范围建立用户与基站初始关联集,计算用户u到基站b的视线距离du,b,根据du,b与基站覆盖半径rb之间的关系du,b<rb,得到用户u与基站b的初始关联集;
S2:根据用户移动性划分不同的可关联基站子集;
S3:根据用户时延需求划分不同的可关联基站子集;
S4:设定卫星回传信噪比阈值;
S5:判断卫星回传容量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11
是否因雨雪衰减而受限,若是,则构建用户传输速率和与接入用户数最大化的优化模型,否则,构建用户传输速率和与基站负载折衷的优化模型;
S6:在卫星回传容量限制下对各关联子集采用分布式最大需求算法,旨在最大化用户传输速率和与用户数量;在满足用户最低速率需求的条件下对各关联子集采用匹配算法,实现基站间负载均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用户到基站的视线距离为: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12
其中(xu,yu),(xb,yb)分别为用户u和基站b的坐标,根据du,b与基站覆盖半径rb之间的关系,构建了U×B的用户与基站初始关联矩阵A,其中矩阵元素au,b的取值为: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13
au,b表示用户u与基站b的初始关联关系,并且将公式(2)作为后续计算用户可关联基站的约束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根据用户移动性划分不同的可关联基站集: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21
其中,b为用户关联的基站,b=0表示卫星辅助基站,b=1表示地面网络宏基站,2≤b≤B表示地面网络小基站,vu为用户u的移动速度,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22
为设定的速度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根据用户时延需求划分不同的可关联基站集: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23
Tu表示用户时延需求类型,若当前用户为时延敏感型用户Tu=1,否则,Tu=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卫星接收信号的信噪比SNRs为: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24
其中,Ps为卫星辅助基站的发射功率,Gs为卫星辅助基站发射天线增益,Gsat为卫星接收天线增益,Lo为空间中其他衰落,其他衰落包括雨、雪、水蒸气、云雾在内的衰落,ds,sat为卫星辅助基站到卫星的视线距离,σ2为噪声功率;
所述步骤S4中设定卫星回传信噪比阈值: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25
其中,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26
为卫星回传的实际容量,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27
是根据信噪比计算得到的回传容量,α取值为0到1之间的常系数,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28
表示设定的信噪比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若回传容量受限,则构建用户传输速率总和与接入用户数量最大化的优化模型,具体包括:
步骤S5中用户u传输速率ru,b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31
其中,用户u∈{1,...,U},U为网络中用户数,Wu表示基站分配给用户u的带宽,pu表示用户u的发射功率,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32
表示用户u与基站b之间的信道增益,xu',b表示用户u′∈{1,...,U}-{u}与基站b的关联关系,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33
表示用户u′与基站b之间的信道增益,pu′表示用户u′的发射功率,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34
表示接入基站b的所有u′用户带来的干扰,σ2表示噪声功率;
步骤S5中用户传输速率和与接入用户数量最大化的优化模型: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35
符合:
C1:xu,b∈{0,1}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36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37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38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39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310
其中,λ为调节参数,约束C1中xu,b表示用户u与基站b的连接关系,xu,b=1表示用户u与基站b关联,否则,xu,b=0;约束C2表示用户u同时只能与一个基站b建立链路连接;约束C3意味着用户u与基站b的关联关系xu,b必须建立在其初始关联au,b约束下;约束C4表示每个基站接入数据速率总和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311
不能超过基站回传容量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312
约束C5表示用户移动性与可关联基站之间的关系;约束C6表示用户时延类型与可关联基站之间的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若回传容量达到最大,则构建用户传输速率总和与基站负载折衷的优化模型,具体包括:
先定义各基站b的负载率Lb为: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41
其中,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42
表示基站b的回传容量;
步骤S5用户传输速率和与基站负载折衷的优化模型: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43
符合:
C1:xu,b∈{0,1}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44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45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46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47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48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49
其中,约束C4表示用户u传输速率ru,b必须大于最小传输速率阈值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410
以满足用户QoS需求,β是调节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在卫星回传容量限制下采用分布式最大需求算法实现最大化用户传输速率和与接入用户数,在各个子集中,用户根据接收信号的信干噪比SINR选择可关联基站,并选择接入信干噪比最大的基站,各个基站在满足回传容量约束的条件下,根据用户速率ru,b从高到低依次选取达到自身允许接入的最大用户数。最终得到在满足上述约束条件下的最大用户速率和与用户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在满足用户最低速率需求条件下采用匹配算法实现用户传输速率和与基站间负载的折衷,在各个子集中,用户和基站之间进行多对一的匹配,未匹配用户在候选基站集中,根据接入基站速率最大且当前基站负载最小的效用函数,按降序构建其偏好列表P(u),并向列表最前的基站b发出接入请求;基站根据申请用户的接入传输速率构建偏好列表P(b),在满足用户最低速率需求条件下选择接入速率最大的用户,并将该用户从P(b)中去掉,更新匹配对(u,b),重复执行,直至基站偏好列表
Figure FDA0003083938890000051
随着用户的接入,会改变基站的负载情况,导致用户效用函数发生改变。可通过对所有匹配对(u,b)寻找最优的交换匹配进行交换,更新网络效益,并最终通过有限次交换匹配达到稳定;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所有用户都接入了基站,或者所有基站的数据速率总和都达到了上限;从而得到在满足上述约束条件下的最大用户速率总和,同时实现了基站间负载均衡。
CN202110574818.4A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 Active CN1133824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4818.4A CN113382426B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4818.4A CN113382426B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2426A true CN113382426A (zh) 2021-09-10
CN113382426B CN113382426B (zh) 2022-08-23

Family

ID=77571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4818.4A Active CN113382426B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8242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5883A (zh) * 2021-10-22 2022-03-18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切片重映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39833A2 (en) * 2008-09-30 2010-04-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providing and receiving venue level transmissions and services
CN101815354A (zh) * 2010-05-21 2010-08-25 北京大学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话音转接方法
CN102244535A (zh) * 2010-05-14 2011-11-16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一种覆盖地域广的实时位置监测系统
WO2013006769A1 (en) * 2011-07-07 2013-01-10 Cygnus Broadband, Inc. Communications base station with decision function for distributing traffic across multiple backhauls
CN103501508A (zh) * 2013-09-06 2014-01-08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te一体化基站的业务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04104427A (zh) * 2013-04-07 2014-10-15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动式卫星移动通信信关站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4202767A (zh) * 2014-09-29 2014-12-10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信号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04581957A (zh) * 2014-12-15 2015-04-29 北京邮电大学 针对卫星回程受限的空中平台能效最优功率分配方法
CN106256142A (zh) * 2014-04-29 2016-12-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频率间和rat间测量的ue能力的动态更新
CN106465070A (zh) * 2014-06-18 2017-02-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辅助的毫米波长无线接入网络中的ue发起的发现
CN111083724A (zh) * 2019-12-26 2020-04-28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
CN111641450A (zh) * 2020-06-02 2020-09-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星地一体化网络通信与缓存资源联合调度方法
CN112203308A (zh) * 2020-10-12 2021-01-08 重庆邮电大学 卫星地面融合网络数据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39833A2 (en) * 2008-09-30 2010-04-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providing and receiving venue level transmissions and services
CN102244535A (zh) * 2010-05-14 2011-11-16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一种覆盖地域广的实时位置监测系统
CN101815354A (zh) * 2010-05-21 2010-08-25 北京大学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话音转接方法
WO2013006769A1 (en) * 2011-07-07 2013-01-10 Cygnus Broadband, Inc. Communications base station with decision function for distributing traffic across multiple backhauls
CN104104427A (zh) * 2013-04-07 2014-10-15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动式卫星移动通信信关站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3501508A (zh) * 2013-09-06 2014-01-08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te一体化基站的业务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06256142A (zh) * 2014-04-29 2016-12-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频率间和rat间测量的ue能力的动态更新
CN106465070A (zh) * 2014-06-18 2017-02-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辅助的毫米波长无线接入网络中的ue发起的发现
CN104202767A (zh) * 2014-09-29 2014-12-10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信号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04581957A (zh) * 2014-12-15 2015-04-29 北京邮电大学 针对卫星回程受限的空中平台能效最优功率分配方法
CN111083724A (zh) * 2019-12-26 2020-04-28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
CN111641450A (zh) * 2020-06-02 2020-09-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星地一体化网络通信与缓存资源联合调度方法
CN112203308A (zh) * 2020-10-12 2021-01-08 重庆邮电大学 卫星地面融合网络数据传输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UIQIN DAI, GUIMIN ZHENG, QIANBIN CHEN: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Design with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for Regional Terrestrial Satellite Network"", 《INTEGRATED TERRESTRIAL-SATELLITE NETWORKS》 *
OLTJON KODHELI, ALESSANDRO GUIDOTTI, ALESSANDRO VANELLI-CORALLI: ""Integration of Satellites in 5G through LEO Constellations"", 《IEEE GLOBAL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
戴翠琴,李时鹏: ""星地融合通信中的卫星回传技术"", 《空天地海一体化》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5883A (zh) * 2021-10-22 2022-03-18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切片重映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205883B (zh) * 2021-10-22 2024-03-22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切片重映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2426B (zh) 2022-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41450B (zh) 星地一体化网络通信与缓存资源联合调度方法
CN111585641B (zh) 一种用于低轨星座的卫星mimo自适应传输方法
CN112702772B (zh) 一种面向星地融合网络的终端切换方法
CN113472425A (zh) 一种能效优先的卫星多波束协作通信下行功率分配方法
CN110602722B (zh) 一种基于noma的联合内容推送和传输的设计方法
CN112994776B (zh) 一种适于高通量卫星通信的信关站抗雨衰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7135469B (zh) 一种分布式用户接入方法
CN112583566A (zh) 一种基于空天地一体化系统的网络资源分配方法
CN109451569A (zh) 一种无线携能异构网络中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12203308A (zh) 卫星地面融合网络数据传输方法
CN115801091A (zh) 面向星地协同计算的大规模星座网络资源调度方法
CN113382426B (zh) 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
CN109788540A (zh) D2d系统中基于能量采集的功率控制和信道分配方法
Ni et al. Joint optimization of user associat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cache-enabled terrestrial-satellite integrating network
CN113507716A (zh) 一种基于swipt的cr-noma网络中断与能效的优化方法
Yang et al. Cache-enabled in cooperative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for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CN113938173A (zh) 一种星地融合网络中联合广播和单播的波束赋形方法
Song et al. Load balancing and QoS supporting access and handover decision algorithm for GEO/LEO heterogeneous satellite networks
Li et al. Pattern design and power management for cognitive LEO beaming hopping satellite-terrestrial networks
CN115633369B (zh) 一种面向用户任务与功率联合分配的多边缘设备选择方法
CN108183740A (zh) 一种基于极化信息处理的认知异构蜂窝网络跨层干扰对齐方法
CN112261662A (zh) 一种提升noma协作通信系统能量效率的传输方法
CN107835514B (zh) 一种多宿主业务场景下无线网络资源匹配的建模方法
Yuan et al. Joint Beam Direction Control and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Dynamic Multi-beam LEO Satellite Networks
CN107124726B (zh) 基于最大化吞吐量的多波束geo系统接入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