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3724A - 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83724A
CN111083724A CN201911373052.2A CN201911373052A CN111083724A CN 111083724 A CN111083724 A CN 111083724A CN 201911373052 A CN201911373052 A CN 201911373052A CN 111083724 A CN111083724 A CN 1110837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fenb
attribute
association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730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83724B (zh
Inventor
申滨
刘笑笑
闫伟
黄晓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91137305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837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83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3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83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37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6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simulated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选取RSRP、Fog Node的剩余计算容量Cr、XeNB的剩余通信容量Tr、衡量用户QoS的时延、FeNB的总能耗、用户所需支付费用,作为六个KPI参数,构成关联决策方案的属性集;具体设计了针对密集异构蜂窝网络雾计算系统场景下的决策属性的数学建模,并设计了结合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的最优组合权重,将最优组合权重与属性规范化后的决策矩阵相乘,对关联决策矩阵的属性值进行加权;最后结合TOPSIS方法原理与GRA方法设计了关联决策方案的相对贴合度δ,并依据相对贴合度对关联方案进行排序。本方法可以实现用户与最佳FeNB建立关联,在保证用户QoS的同时,通过约束FeNB的最大负载,平衡业务流量分配,减少FeNB的总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雾计算网络下的用户关联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IoT)、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Intelligence,AI)、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加速了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引发了全社会的智能变革。随着物联网业务量的不断增加,接入网络的终端数量越来越多,终端设备对数据存储和计算量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可能产生某些技术方面的难题。一方面,终端设备产生的密集数据流需要通过核心网传输到远程云进行处理,消耗核心网络大量带宽和能量;另一方面,由于远程云通常远离终端设备,处理数据流的延迟可能太长,无法满足延迟敏感型应用对超低时延的需求。因此,为了高效及时地处理来自网络中广泛分布的终端设备的多样化任务请求,雾计算(Fog Computing)作为对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扩展和补充应运而生。
雾计算由OpenFog联盟定义为“系统级水平架构”,能够在云到物联网应用之间的任何位置分配及控制计算、存储和网络的资源与服务,而不是局限在遥远的云数据中心。同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类似,雾计算可以将边缘服务器部署在蜂窝网络的基站一侧,提供更加贴近用户的、远离云端的边缘计算。不同之处在于,雾计算能够把基于云的服务,例如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I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PaaS)、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S)拓展到网络边缘。除此之外,相对于MEC来说,雾计算架构更具层次性与平坦性。雾节点(Fog Node)可以遍布于边缘网络与核心网络,除了边缘服务器外,边缘和核心网络的任何具有计算、存储和连接网络能力的组件(例如核心路由器、广域网路开关、工业控制器等)都可以作为FogNode来提供雾计算的基础设施服务,这一特征使得移动业务的部署更加方便,满足了更广泛的节点接入。正因如此,在雾计算场景下,大量分散、异构的设备可以相互通信,且在没有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设备与网络之间能够协作处理各项任务,而雾计算相对于其他计算模型来说,也是适应物联网结构的最佳选择。
与此同时,随着物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移动数据流量呈指数级增长,由宏基站(MeNB)组成的传统蜂窝网络已不足以支持未来通信需求的不断变化与更新。因此,为了改善网络容量与速率,进一步提高传统蜂窝网络的性能以期满足未来海量数据接入、低时延低功耗等一系列服务需求,密集异构网络成为当前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中最为主流的网络架构。该网络架构在传统蜂窝网络的基础上引入了微基站、家庭基站等覆盖范围小且发射功率低的小小区基站(SeNB),进行特定区域的加强覆盖,形成宏小区与小小区的混合组网架构。在密集异构蜂窝网络下的MeNB与SeNB一侧部署不同规模的Fog Node,能够将雾计算为用户提供边缘计算的优势与密集异构蜂窝网络使用户享有更高通信质量的优势相结合,满足万物互联时代下,广泛分布的终端设备的多样化任务请求以及高质量的通信需求。因此,密集异构蜂窝网络雾计算系统架构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在密集异构蜂窝网络雾计算系统中,Fog Node的物理条件以及实际接纳负载的实时状态限定了其能否接受来自用户的计算任务请求。当用户选择一个无线基站进行初始化接入后,与该基站共处的Fog Node需要处理该用户的计算任务。若该Fog Node缺乏足够能力处理相应计算任务,则需考虑将此部分任务转发至其附近具备足够处理能力的其他FogNode来处理。因此,具有计算任务需求的用户在进行对基站的初始化接入选择时,不仅需要考虑用户的QoS(Quality of Service)以及基站的通信承载力,同样需要考虑与基站共处的Fog Node的计算承载能力。在此场景下,用户关联技术成为了密集异构蜂窝网络雾计算系统中需要考虑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发明提出将密集异构蜂窝网络雾计算系统下的基站与其共处Fog Node看作一个共处体FeNB,即FeNB=XeNB+Fog Node,这里XeNB可表示MeNB或SeNB。用户与FeNB之间合理的关联,能够保证用户获得满意的QoS,同时能最大化地利用XeNB以及部署在XeNB一侧的FogNode,充分发挥所有FeNB的潜在功效。
在密集异构蜂窝网络雾计算系统中,用户与FeNB关联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技术挑战包括:
(1)如何设计更综合更全面的用户与FeNB关联方案的评价标准,以在满足用户多样化任务需求,充分保证其QoS的同时,最大化发挥FeNB的潜在功效。现有的一些关联方法考虑的关联依据较为单一或者简化,包括基于最大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Noise Ratio)的关联方案、基于最大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的关联方案、基于时延与能耗权衡的关联方案等。
(2)同时考虑将多个关键性能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作为关联决策属性时,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取KPI,并设计针对各个属性的最佳权重与决策方法,使所选关联方案能达到上述(1)中的关联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optimalcombination weight and GRA based TOPSIS,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用户与最佳FeNB建立关联,在保证用户QoS的同时,通过约束FeNB的最大负载,平衡业务流量分配,减少FeNB的总能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假设密集异构蜂窝网络下的所有MeNB与SeNB一侧都部署有具备一定边缘计算能力的FogNode,由此组成了XeNB(XeNB可表示MeNB或SeNB)与Fog Node的共处体FeNB(FeNB=XeNB+Fog Node)。各个Fog Node间可以便捷地交换与关联决策相关的有效信息,形成了密集异构蜂窝网络雾计算系统。该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需要选择合适的FeNB进行关联,从而在接入FeNB后,由该共处体的Fog Node在网络边缘执行用户的计算任务,不再经由核心网传输至遥远的云数据中心进行处理。用户与FeNB的关联需考虑其与FeNB中XeNB的通信传输过程以及FeNB中Fog Node对该用户计算任务的处理过程。因此,在选取关联决策属性时,为保证用户获取满意的QoS,同时尽可能充分发挥网络中所有FeNB的潜在功效,本发明选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Fog Node的剩余计算容量Cr、XeNB的剩余通信容量Tr、衡量用户QoS的时延、FeNB的总能耗、用户所需支付费用,作为六个KPI参数,构成关联决策方案的属性集。通过本发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用户与最佳FeNB建立关联,保证用户获得满意的QoS,同时能最大化地利用XeNB以及部署在XeNB一侧的FogNode,充分发挥所有FeNB的潜在功效。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在本方法中,将密集异构蜂窝网络雾计算系统下的基站与其共处FogNode看作一个共处体FeNB,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对用户到FeNB的通信传输过程(面向XeNB)及计算过程(面向Fog Node)进行时延、能耗的建模,对用户所需支付的费用建模;
S2:在MeNB一侧设置网络端,收集其覆盖范围内,用户及FeNB上报的属性相关信息;
S3:最优组合权重的设计:依据最小鉴别信息原理将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结合构建组合权重,在此基础上釆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得最优组合权重表达式;
S4:定义决策矩阵:将用户可以选择关联的FeNB作为待评价方案,对应到关联决策矩阵的行向量,而矩阵的列向量由属性集的各个属性值来确定;
S5:规范化决策矩阵:采用极差变换法对决策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
S6:决策矩阵加权:将最优组合权重与规范化的决策矩阵相乘得到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
S7:根据网络端保存的属性信息,计算用户与FeNB关联方案的决策矩阵,进而得到所有可关联方案的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
S8:根据TOPSIS原理确定关联方案的正理想解与负理想解,并结合GRA计算各决策方案与理想解的相对贴合度δ;
S9:对所有可选择关联方案的相对贴合度进行排序,并选择相对贴合度最大的关联方案作为最佳关联方案。
进一步,在步骤S1中,所述时延、能耗及对用户所需支付的费用建模如下:
1)、用户i(i∈I)与FeNB j(j∈J)相关联,对应的时延为计算时延(面向Fog Nodej)与通信传输时延(面向XeNB j)此两部分的时延总和;其中,通信过程的时延建模集中考虑XeNB j朝向用户i的下行链路传输过程,时延总和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41
其中:等式右边第一项为FeNB j中的Fog Node j处理用户i请求的计算任务所产生的计算时延,等式右边第二项为FeNB j中的XeNB j与用户i通信传输的通信时延。cij表示Fog Node j处理来自用户i的计算任务所需的CPU周期;fj表示Fog Node j的计算能力(服务器的CPU频率);λi为分布密度的参数,表示用户i在单位时间内的任务请求所产生的数据流服从密度为λi的泊松分布;di表示单位数据流的数据尺寸大小;Dij表示XeNB j与用户i通信传输过程的数据传输速率。
2)、用户i(i∈I)与FeNB j(j∈J)相关联,对应的能耗为通信能耗(面向XeNB j)与计算能耗(面向Fog Node j),此两部分的能耗总和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42
其中:等式右边第一项为通信能耗,βj为线性系数,反映XeNB j与用户i通信所耗能量与通信负载之间的线性关系;λi为分布密度的参数,表示用户i在单位时间内的任务请求所产生的数据流服从密度为λi的泊松分布;di表示单位数据流的数据尺寸大小;等式右边第二项为计算能耗,该能耗为Fog Node j托管的计算机CPU频率fj的函数。nj表示当前关联选择周期内,所要关联的Fog Node j开启的计算机数量;Aj和Bj为正常数,p为一正指数,用来体现Fog Node j处能耗随计算任务呈非线性递增的变化关系。其中,p的选取范围为2.5~3。
3)、用户i(i∈I)与FeNB j(j∈J)相关联,对应的支付费用为通信费用(面向XeNBj)与计算费用(面向Fog Node j),此两部分费用的总和表示如下:
Cij=rFλiρi+rBλidi (3)
其中:等式右边第一项为用户i与FeNB j关联所耗的计算费用,等式右边第二项为用户i与FeNB j关联所耗的通信费用。rF和rB分别为Fog Node j和XeNB j处,单位计算负载与单位流量负载所对应的支付成本。λi为分布密度的参数,表示用户i在单位时间内的任务请求所产生的数据流服从密度为λi的泊松分布;ρi表示单位数据流的计算尺寸大小;di表示单位数据流的数据尺寸大小。
进一步,在步骤S2中,网络端负责在关联周期内收集MeNB覆盖范围内的用户及FeNB上报的各种属性信息,且FeNB中的Fog Node先将自身与关联决策相关的有效信息反馈给其共处XeNB,XeNB将所有相关信息汇总一起上报给网络端,具体包括:
S21:用户i(i∈I)根据自身业务需求事先配置好其自身允许接收的最小RSRP值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51
在用户i的关联决策周期内,用户i需将包括RSRPij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52
在内的与属性值相关的有效信息上报至网络端;RSRPij表示用户i接收到的FeNB j(j∈J)中XeNB j的RSRP值,该值由用户i测量得到;
S22:FeNB j需要从网络端获取来自用户i的有效信息,依据设定的计算方法快速计算时延、能耗、用户所需支付费用三个属性值,并计算FeNB j中,XeNB j与用户i的通信传输过程对应的通信量大小Tij=λidi,以及Fog Node j处理来自用户请求计算任务的计算量大小Cij=λiρi;最后将上述计算所得结果连同当前关联选择周期内,Fog Node j的剩余计算容量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53
以及XeNB j的剩余通信容量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54
一起上报至网络端;所述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55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56
中的上标r为剩余计算容量及剩余通信容量的剩余标识,j为FeNB集合J中第j个FeNB的下脚标索引;
S23:网络端首先需根据用户i与FeNB j上报信息中的RSRPij、RSRPmin,Tij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61
以及Cij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62
确定当前关联决策周期内,用户i可选择的FeNB待选集合J*={1,2,…,K},K代表用户i当前可选择关联的FeNB的总个数;确定J*后,网络端需进一步确定J*中每个FeNB对应的关联决策属性集。
进一步,在步骤S3中,所述主观权重由用户的实际需求(时延敏感程度、计算密集程度等)以及FeNB处理能力的实际情况等主观因素(剩余容量小的基站对容量KPI更看重)来确定;通过基于对上述主观因素的实际评估来构建正互反矩阵,并将正互反矩阵聚合起来以获取主观权重;设用户与FeNB关联的属性集中各主观权重值为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63
构成主观权重向量ωs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64
其中,s为表示主观权重的主观标识,m为权重向量ωs中第m个权重值元素的下脚标索引,M在此处表示关联决策方案的属性集所包含的属性个数;由于每个属性均对应一个权重值,因此权重向量中权重值元素的总个数为M。
进一步,在步骤S3中,采用熵权法获取属性的客观权重;从网络端保存的属性集信息里选取M个属性的K组信息,这里K为当前用户可选择关联的FeNB的总个数,每个可选择关联的FeNB均对应一组属性信息;
令skm(k=1,2,…,K;m=1,2,…,M)表示第m个属性的第k个信息值,设用户与雾节点关联的属性集各客观权重值为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65
构成客观权重向量ωo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66
其中,o为表示客观权重的客观标识,应用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值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67
的步骤如下:
S321:根据信息论中信息熵的定义,第m个属性的熵值em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68
其中,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69
S322:基于熵值em,第m个属性的客观权重值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610
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71
进一步,在步骤S3中,所述最优组合权重计算方法如下:
设用户i与FeNB关联决策方案的属性集合中,第m个属性对应的最优组合权重值为ωm(m=1,2,…,M),现将主观权重值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72
与客观权重值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73
相结合,依据最小鉴别信息原理,构建关于求解最优组合权重值ωm的优化函数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74
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对此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即得到第m个属性对应的最优组合权重值ωm,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75
进一步,在步骤S4中,定义的用户i与FeNB关联决策矩阵A表达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76
其中,决策矩阵A中的元素akm(k=1,2,…,K;m=1,2,...,M)表示FeNB待选集合J*中第k个FeNB的第m个属性值。该属性值为原始计算得到的结果,还未进行规范化以及加权处理。本发明实施例中,M=6。
进一步,在步骤S5中,采用极差变换法对决策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如下:
对于效益型属性,属性值越大越好。本发明实施例中效益型属性为RSRP、Fog Node的剩余计算容量、基站的剩余通信容量,假设决策矩阵当中的前三列对应RSRP、Fog Node的剩余计算容量、基站的剩余通信容量三个效益型属性,则效益型属性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81
对于成本型属性,属性值越小越好。本发明实施例中成本型属性为时延、FeNB的总能耗、用户所需支付费用,假设决策矩阵当中的后三列对应时延、FeNB的总能耗、用户所需支付费用三个成本型属性,则成本型属性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82
其中,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83
表示关联决策矩阵A第m列中属性最小的属性值;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84
表示关联决策矩阵A第m列中属性最大的属性值;
最后得到属性规范化后的关联决策矩阵R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85
其中,规范化决策矩阵R中的元素rkm表示FeNB待选集合J*中第k个FeNB的第m个属性值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的对应值,但仍未进行加权。
进一步,在步骤S6中,所述加权规范化处理下:
将各属性的最优组合权重值ωm与规范化的属性值rkm相乘,即可得到加权规范化的属性值uij,由uij构成的决策矩阵即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U,其中k=1,2,...,K;m=1,2,...,M;U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86
其中,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U中的元素ukm(k=1,2,…,K;m=1,2,...,M)表示第k个FeNB的第m个属性值在rkm的基础上,进行加权处理后得到的对应值。
进一步,在步骤S8中,所述相对贴合度的计算方法如下:
S81:确定关联方案的正理想解与负理想解:正理想解为设想的最优方案,该方案中每个效益型属性均为备选方案中相应效益型属性的最大值,每个成本型属性均为备选方案中对应成本型属性的最小值;同理,负理想解为设想的最劣方案,其由备选方案中效益型属性的最小值集合与成本型属性的最大值集合一同确定;
正理想解: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91
负理想解: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92
其中,u+与u-均为六元行向量,正、负理想解的行向量中前三列取值分别对应所有方案中各效益型属性的最大(最小)取值,后三列分别对应所有方案中各成本型属性的最小(最大)取值;
S82:计算各关联方案与理想解之间的欧氏距离:
将第k个关联方案表示为uk,uk=[uk1,uk2,uk3,uk4,uk5,uk6],则第k个关联方案uk与正理想解之间的欧式距离计算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93
第k个关联方案uk与负理想解之间的欧式距离计算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94
其中,||·||2为向量二范数,即欧氏范数;
S83:计算各关联方案与正、负理想解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以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为基础,将第k个关联方案的正理想解与负理想解关于第m个属性的灰色关联度系数分别表示为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95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96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97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98
其中,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99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0910
分别表示正理想解u+与负理想解u-中第m个属性的元素值,ukm个属性的元素值表示第k个关联方案uk的第m个属性的元素值,η是分辨系数,取值范围为0<η<1;依据经验通常取0.5。
S84:第k个关联方案与正、负理想解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01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02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03
S85:为了综合欧式距离与灰色关联度的评价,对欧式距离以及灰色关联度按照下式进行量纲归一化处理: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04
其中,αk可分别代入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05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06
将欧氏距离与灰色关联度联合一起考虑,来评判决策方案与最佳理想解的贴近程度;由于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07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08
的数值越大,表明决策方案的效果与正理想解越接近;而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09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010
的数值越大,表明决策方案的效果越偏离正理想解,因此定义综合二者的正负评判指标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011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012
其中,ξ为偏好参数,反映对两个不同评价指标的偏好程度,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013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014
分别表示第i个关联方案与正、负理想解的接近程度;
S86:利用正负评判指标构建相对贴合度δ,表明决策方案与理想解的接近程度: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选取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Fog Node的剩余计算容量Cr、XeNB的剩余通信容量Tr、衡量用户QoS的时延、FeNB的总能耗、用户所需支付费用,作为六个KPI参数,构成关联决策方案的属性集。本发明具体设计了针对密集异构蜂窝网络雾计算系统场景下的决策属性的数学建模,并设计了结合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的最优组合权重,将最优组合权重与属性规范化后的决策矩阵相乘,对关联决策矩阵的属性值进行加权。最后结合TOPSIS方法原理与GRA方法设计了关联决策方案的相对贴合度δ,并依据相对贴合度对关联方案进行排序,可快速有效地获取当前综合性能最佳的可关联FeNB。本发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用户与最佳FeNB建立关联,在保证用户QoS的同时,通过约束FeNB的最大负载,平衡业务流量分配,减少FeNB的总能耗。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所针对的一种密集异构蜂窝网络雾计算系统模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具体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步骤1:对用户到FeNB的通信传输过程(面向XeNB)及计算过程(面向Fog Node)进行时延、能耗的建模,对用户所需支付的费用建模。
本发明提出一种面向雾计算网络系统的、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假设密集异构蜂窝网络下的所有XeNB(XeNB可表示MeNB或SeNB)一侧都部署有具备一定边缘计算能力的Fog Node,组成了XeNB与Fog Node的共处体FeNB(FeNB=XeNB+Fog Node)。各个Fog Node间可以便捷地交换与关联决策相关的有效信息,形成了密集异构蜂窝网络雾计算系统。为保证用户获取满意的QoS,同时尽可能充分发挥网络中所有FeNB的潜在功效,本发明选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Fog Node的剩余计算容量Cr、XeNB的剩余通信容量Tr、衡量用户QoS的时延、FeNB的总能耗、用户所需支付费用,作为六个KPI参数,构成关联决策方案的属性集。
图1为本发明所针对的密集异构蜂窝网络雾计算系统模型图,包括三个MeNB以及以泊松分布方式分布在MeNB覆盖范围内的一定数量的SeNB,SeNB的分布密度为λs(表示单位面积内SeNB的个数)。MeNB与SeNB均部署了具有存储、计算及通信能力的Fog Node,组成了XeNB与Fog Node的共处体FeNB。
假定本发明考虑的密集异构蜂窝网络下,接入同一宏小区或小小区的用户均采用正交频分多址接入体制(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接入基站,MeNB之间及SeNB之间可以重复使用频谱以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因此接入同一宏小区或小小区的用户,其内部之间不存在同宏小区或同小小区内干扰。假定MeNB与SeNB采用异频组网方式部署,即宏小区与小小区各自工作于不同的频段,但小小区之间可以工作于同一频段,因此宏小区与小小区之间不存在邻区同频干扰,而小小区之间产生的邻小区同频干扰不能忽略。
假设网络中共包含S个FeNB、W个用户,分别构成FeNB集合J={1,2,…,S}、用户集合I={1,2,…,W},由于FeNB=XeNB+Fog Node,每个FeNB对应唯一的XeNB与Fog Node,因此集合J中的FeNB j(j∈J),均有唯一的XeNB j与Fog Node j与之对应。假设用户i(i∈I)在单位时间内的任务请求所产生的数据流服从分布密度为λi的泊松分布,且单位数据流的数据尺寸大小为di,单位数据流对应的计算数据量尺寸为ρi。将Fog Node j(j∈J)的计算能力(服务器的CPU频率)表示为fj,Fog Node j处理来自用户i的计算任务λiρi所需的CPU周期表示为cij。本发明中,FeNB j(j∈J)与用户i(i∈I)的通信需要依靠XeNB j,而FeNB j处理来自用户i的计算任务需要依靠Fog Node j。
(1)用户i与FeNB j相关联,对应的时延为计算时延(面向Fog Node j)与通信传输时延(面向XeNB j)此两部分的时延总和。本发明中,通信过程的时延建模集中考虑XeNB j朝向用户i(i∈I)的下行链路传输过程,时延总和求解如下。
FeNB j与用户i通信依靠XeNB j,此通信过程的信干噪比SINR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21
其中,Pj表示XeNB j的发送功率,gij表示XeNB j与用户i通信的信道增益,σ2表示噪声功率。如果XeNB j与用户i通信,用户i占用的信道带宽表示为Bij,则根据香农公式,XeNB j与用户i通信传输过程的数据传输速率Dij表示为Dij=Bij log(1+γij)。因此,用户i与FeNB j相关联时,时延总和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22
其中,等式右边第一项为Fog Node j处理用户i请求的计算任务所产生的计算时延,等式右边第二项为XeNB j与用户i通信传输的通信时延。
(2)用户i(i∈I)与FeNB j(j∈J)相关联,对应的能耗为通信能耗(面向XeNB j)与计算能耗(面向Fog Node j)此两部分的能耗总和,求解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31
其中,等式右边第一项为XeNB j处能耗,βj为线性系数,可反映XeNB j与用户i通信所耗能量与通信负载λidi之间的线性关系;等式右边第二项表示Fog Node j执行来自用户i的相应计算任务λiρi所耗能量,该能耗为Fog Node j托管的计算机CPU频率fj的函数。具体地:假设Fog Node j主要由一定量的同类计算机来处理计算任务,且每台计算机的CPU频率均表示为fj,nj为当前关联选择周期内,所要关联的Fog Node j开启的计算机数量(此信息由Fog Node j反馈给XeNB j,XeNB j连同其他与关联决策属性相关的有效信息一起上报给网络端)。Aj和Bj为正常数,p为一正指数,用来体现Fog Node j处能耗随计算任务呈非线性递增的变化关系。其中,p的选取范围为2.5~3。
(3)用户i(i∈I)与FeNB j(j∈J)相关联,对应的支付费用为通信费用(面向XeNBj)与计算费用(面向Fog Node j)此两部分费用的总和,表示如下:
Cij=rFλiρi+rBλidi (4)
其中,等式右边第一项为用户i与FeNB j关联所耗的计算费用,等式右边第二项为用户i与FeNB j关联所耗的通信费用。rF和rB分别为Fog Node j和XeNB j处,单位计算负载与单位流量负载所对应的支付成本。图2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2:在MeNB一侧设置网络端。由于用户的移动性,用户需要周期性地执行针对可选范围内的FeNB的最佳关联选择,因此,网络端负责在关联周期内收集MeNB覆盖范围内的用户及FeNB上报的各种属性信息,且FeNB中的Fog Node先将自身与关联决策相关的有效信息反馈给其共处XeNB,XeNB将所有相关信息汇总一起上报给网络端。具体包括:
步骤2.1:用户i(i∈I)根据自身业务需求事先配置好其自身允许接收的最小RSRP值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32
在用户i的关联决策周期内,用户i需将RSRPij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33
等与属性值相关的有效信息上报至网络端。RSRPij表示用户i接收到的FeNB j(j∈J)中XeNB j的RSRP值,该值由用户i测量得到。
步骤2.2:FeNB j(j∈J)需要从网络端获取来自用户i的有效信息,依据设定的计算方法快速计算时延、能耗、用户所需支付费用此三个属性值,并计算FeNB j中,XeNB j与用户i的通信传输过程对应的通信量大小Tij=λidi以及Fog Node j处理来自用户请求计算任务的计算量大小Cij=λiρi。最后将上述计算所得结果连同当前关联选择周期内,FogNode j的剩余计算容量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41
以及XeNB j的剩余通信容量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42
一起上报至网络端。这里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43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44
中的上标r为剩余计算容量及剩余通信容量的剩余标识,j为FeNB集合J中第j个FeNB的下脚标索引。
步骤2.3:网络端首先需根据用户i与FeNBj上报信息中的RSRPij、RSRPmin,Tij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45
以及Cij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46
确定当前关联决策周期内,用户i可选择的FeNB待选集合J*={1,2,…,K},K代表用户i当前可选择关联的FeNB的总个数。确定J*后,网络端需进一步确定J*中每个FeNB对应的关联决策属性集。
步骤3:设计最优组合权重。依据最小鉴别信息原理将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结合构建组合权重,在此基础上釆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得最优组合权重表达式。
为了使关联决策更切合用户的实际需求与FeNB的当前状态,需要设计针对不同类型属性的最优权重,权重值越大代表其对应的属性更重要,更有利于本发明提出的最终目的,最优权重的设计具体包括:
步骤3.1:主观权重由用户的实际需求(时延敏感程度、计算密集程度等)以及FeNB处理能力的实际情况等主观因素(剩余容量小的基站对容量KPI更看重)来确定。通过基于对上述主观因素的实际评估来构建正互反矩阵,并将正互反矩阵聚合起来以获取主观权重。设用户与FeNB关联的属性集中各主观权重值为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47
构成主观权重向量ωs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48
其中,s为表示主观权重的主观标识,m为权重向量ωs中第m个权重值元素的下脚标索引,M在此处表示关联决策方案的属性集所包含的属性个数。由于每个属性均对应一个权重值,因此权重向量中权重值元素的总个数为M。
步骤3.2:采用熵权法获取属性的客观权重。从网络端保存的属性集信息里选取M个属性的K组信息,这里K为当前用户可选择关联的FeNB的总个数,每个可选择关联的FeNB均对应一组属性信息。
令skm(k=1,2,…,K;m=1,2,…,M)表示第m个属性的第k个信息值。设用户与雾节点关联的属性集各客观权重值为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51
构成客观权重向量ωo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52
其中,o为表示客观权重的客观标识。应用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值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53
的步骤如下。
步骤3.2.1:根据信息论中信息熵的定义,第m个属性的熵值em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54
其中,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55
步骤3.2.2:基于熵值em,第m个属性的客观权重值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56
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57
步骤3.3:确定最优组合权重。
设用户i与FeNB关联决策方案的属性集合中,第m个属性对应的最优组合权重值为ωm(m=1,2,…,M)。现将主观权重值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58
与客观权重值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59
相结合,依据最小鉴别信息原理,构建关于求解最优组合权重值ωm的优化函数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510
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对此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即得到第m个属性对应的最优组合权重值ωm,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511
步骤4:定义决策矩阵。将用户i(i∈I)可以选择关联的FeNB作为待评价方案,对应到关联决策矩阵的行向量,而矩阵的列向量由属性集的各个属性值来确定。
在用户i的关联决策周期内,根据网络端获取用户i可选择的FeNB集合J*={1,2,…,K}及其对应的属性集信息,构建关联决策矩阵A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61
其中,决策矩阵A中的元素akm(k=1,2,…,K;m=1,2,...,M)表示FeNB待选集合J*中第k个FeNB的第m个属性值,该属性值为原始计算得到的结果,还未进行规范化以及加权处理。本发明实施例中,M=6。
步骤5:规范化决策矩阵。采用极差变换法对决策矩阵的各属性值进行规范化处理,从而得到属性规范化的关联决策矩阵R。将规范化处理后的各属性值表示为rkm(k=1,2,…,K;m=1,2,...,M)。获取方法如下:
对于效益型属性,属性值越大越好。本发明实施例中效益型属性为RSRP、Fog Node的剩余计算容量Cr、XeNB的剩余通信容量Tr。假设决策矩阵当中的前三列对应此三个效益型属性,则效益型属性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62
对于成本型属性,属性值越小越好。本发明实施例中成本型属性为时延、FeNB的总能耗、用户所需支付费用。假设决策矩阵当中的后三列对应此三个成本型属性,则成本型属性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63
其中,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64
表示关联决策矩阵A第m列中属性最小的属性值;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65
表示关联决策矩阵A第m列中属性最大的属性值。
最后得到属性规范化后的关联决策矩阵R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71
其中,规范化决策矩阵R中的元素rkm表示表示FeNB待选集合J*中第k个FeNB的第m个属性值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的对应值,但仍未进行加权。
步骤6:决策矩阵加权。将属性值规范化后的关联决策矩阵R与最优组合权重值ωm组成的权重向量相乘(权重值ωm与对应属性值rkm相乘),即可得到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U=[ukm]K×M=[ωmrkm]K×M。U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72
其中,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U中的元素ukm(k=1,2,…,K;m=1,2,...,M)表示第k个FeNB的第m个属性值在rkm的基础上,进行加权处理后得到的对应值。
步骤7:计算用户与FeNB关联方案的决策矩阵,进而得到所有可关联方案的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
步骤8:根据TOPSIS原理确定关联方案的正理想解与负理想解,并结合GRA计算各决策方案与理想解的相对贴合度δ。具体包括:
步骤8.1:确定所有方案的正理想解与负理想解。正理想解为设想的最优方案,该方案中每个效益型属性均为备选方案中相应效益型属性的最大值,每个成本型属性均为备选方案中对应成本型属性的最小值。同理,负理想解为设想的最劣方案,其由备选方案中各效益型属性的最小值与各成本型属性的最大值一同确定。
正理想解: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73
负理想解: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74
其中,u+与u-均为六元行向量,正、负理想解的行向量中前三列取值分别对应所有方案中各效益型属性的最大(最小)取值,后三列分别对应所有方案中各成本型属性的最小(最大)取值。
步骤8.2:计算各关联方案与理想解之间的欧氏距离。
将第k个关联方案表示为uk,uk=[uk1,uk2,uk3,uk4,uk5,uk6],则第k个关联方案uk与正理想解之间的欧式距离计算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81
第k个关联方案uk与负理想解之间的欧式距离计算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82
其中,||·||2为向量二范数,即欧氏范数。
步骤8.3:计算各关联方案与正、负理想解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以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为基础,将第k个关联方案的正理想解与负理想解关于第m个属性的灰色关联度系数分别表示为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83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84
计算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85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86
其中,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87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88
分别表示正理想解u+与负理想解u-中第m个属性的元素值,ukm表示第k个关联方案uk的第m个属性的元素值。η是分辨系数,取值范围为0<η<1,依据经验通常取0.5。
步骤8.4:第k个关联方案与正、负理想解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89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810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811
步骤8.5:为了综合欧式距离与灰色关联度的评价,对欧式距离以及灰色关联度按照下式进行量纲归一化处理: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91
其中,αk可分别代入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92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93
至此,将欧氏距离与灰色关联度联合一起考虑,来评判决策方案与最佳理想解的贴近程度。由于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94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95
的数值越大,表明决策方案的效果与正理想解越接近;而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96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97
的数值越大,表明决策方案的效果越偏离正理想解。因此,定义综合二者的正负评判指标如下: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98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99
其中,ξ为偏好参数,反映对两个不同评价指标的偏好程度。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910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911
分别表示第k个关联方案与正、负理想解的接近程度。
步骤8.6:利用正负评判指标构建相对贴合度δ,表明决策方案与理想解的接近程度。
Figure BDA00023391138500001912
步骤9:最后,对所有可选择关联方案的相对贴合度δ进行排序,并选择相对贴合度最大的关联方案作为最佳关联方案。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本方法中,将密集异构蜂窝网络雾计算系统下的基站与其共处Fog Node看作一个共处体FeNB,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对用户到FeNB的通信传输过程及计算过程进行时延、能耗的建模,对用户所需支付的费用建模;
S2:在MeNB一侧设置网络端,收集其覆盖范围内,用户及FeNB上报的属性相关信息;
S3:最优组合权重的设计:依据最小鉴别信息原理将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结合构建组合权重,在此基础上釆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得最优组合权重表达式;
S4:定义决策矩阵:将用户可以选择关联的FeNB作为待评价方案,对应到关联决策矩阵的行向量,而矩阵的列向量由属性集的各个属性值来确定;
S5:规范化决策矩阵:采用极差变换法对决策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
S6:决策矩阵加权:将最优组合权重与规范化的决策矩阵相乘得到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
S7:根据网络端保存的属性信息,计算用户与FeNB关联方案的决策矩阵,进而得到所有可关联方案的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
S8:根据TOPSIS原理确定关联方案的正理想解与负理想解,并结合GRA计算各决策方案与理想解的相对贴合度δ;
S9:对所有可选择关联方案的相对贴合度进行排序,并选择相对贴合度最大的关联方案作为最佳关联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时延、能耗及对用户所需支付的费用建模如下:
1)、用户i(i∈I)与FeNB j(j∈J)相关联,对应的时延为计算时延与通信传输时延此两部分的时延总和;其中,通信过程的时延建模集中考虑XeNB j朝向用户i的下行链路传输过程,时延总和tij表示如下: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11
其中:等式右边第一项为FeNB j中的Fog Node j处理用户i请求的计算任务所产生的计算时延,等式右边第二项为FeNB j中的XeNB j与用户i通信传输的通信时延;cij表示FogNode j处理来自用户i的计算任务所需的CPU周期;fj表示Fog Node j的计算能力;λi为分布密度的参数,表示用户i在单位时间内的任务请求所产生的数据流服从密度为λi的泊松分布;di表示单位数据流的数据尺寸大小;Dij表示XeNB j与用户i通信传输过程的数据传输速率;
2)、用户i(i∈I)与FeNB j(j∈J)相关联,对应的能耗为通信能耗与计算能耗,此两部分的能耗总和Eij表示如下: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21
其中:等式右边第一项为通信能耗,βj为线性系数,反映FeNB j中的XeNB j与用户i通信所耗能量与通信负载之间的线性关系;λi为分布密度的参数,表示用户i在单位时间内的任务请求所产生的数据流服从密度为λi的泊松分布;di表示单位数据流的数据尺寸大小;等式右边第二项为计算能耗,该能耗为Fog Node j托管的计算机CPU频率fj的函数;nj表示当前关联选择周期内,所要关联的Fog Node j开启的计算机数量;Aj和Bj为正常数,p为一正指数,用来体现Fog Node j处能耗随计算任务呈非线性递增的变化关系,其中,p的选取范围为2.5~3;
3)、用户i(i∈I)与FeNB j(j∈J)相关联,对应的支付费用为通信费用与计算费用,此两部分费用的总和Cij表示如下:
Cij=rFλiρi+rBλidi (3)
其中:等式右边第一项为用户i与FeNB j关联所耗的计算费用,等式右边第二项为用户i与FeNB j关联所耗的通信费用;rF和rB分别为Fog Node j和XeNB j处,单位计算负载与单位通信负载所对应的支付成本;λi为分布密度的参数,表示用户i在单位时间内的任务请求所产生的数据流服从密度为λi的泊松分布;ρi表示单位数据流的计算尺寸大小;di表示单位数据流的数据尺寸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网络端负责在关联周期内收集MeNB覆盖范围内的用户及FeNB上报的各种属性信息,且FeNB中的Fog Node先将自身与关联决策相关的有效信息反馈给其共处XeNB,XeNB将所有相关信息汇总一起上报给网络端,具体包括:
S21:用户i(i∈I)根据自身业务需求事先配置好其自身允许接收的最小RSRP值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31
在用户i的关联决策周期内,用户i需将包括RSRPij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32
在内的与属性值相关的有效信息上报至网络端;RSRPij表示用户i接收到的FeNB j(j∈J)中XeNB j的RSRP值,该值由用户i测量得到;
S22:FeNB j需要从网络端获取来自用户i的有效信息,依据设定的计算方法快速计算时延、能耗、用户所需支付费用三个属性值,并计算FeNB j中,XeNB j与用户i的通信传输过程对应的通信量大小Tij=λidi,以及Fog Node j处理来自用户请求计算任务的计算量大小Cij=λiρi;最后将上述计算所得结果连同当前关联选择周期内,Fog Node j的剩余计算容量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33
以及XeNB j的剩余通信容量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34
一起上报至网络端;所述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35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36
中的上标r为剩余计算容量及剩余通信容量的剩余标识,j为FeNB集合J中第j个FeNB的下脚标索引;
S23:网络端首先需根据用户i与FeNB j上报信息中的RSRPij、RSRPmin,Tij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37
以及Cij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38
确定当前关联决策周期内,用户i可选择的FeNB待选集合J*={1,2,…,K},K代表用户i当前可选择关联的FeNB的总个数;确定J*后,网络端需进一步确定J*中每个FeNB对应的关联决策属性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主观权重由用户的实际需求以及FeNB处理能力的实际情况主观因素来确定;通过基于对上述主观因素的实际评估来构建正互反矩阵,并将正互反矩阵聚合起来以获取主观权重;设用户与FeNB关联的属性集中各主观权重值为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39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310
构成主观权重向量ωs表示如下: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311
其中,s为表示主观权重的主观标识,m为权重向量ωs中第m个权重值元素的下脚标索引,M在此处表示关联决策方案的属性集所包含的属性个数;由于每个属性均对应一个权重值,因此权重向量中权重值元素的总个数为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采用熵权法获取属性的客观权重;从网络端保存的属性集信息里选取M个属性的K组信息,这里K为当前用户可选择关联的FeNB的总个数,每个可选择关联的FeNB均对应一组属性信息;
令skm(k=1,2,…,K;m=1,2,…,M)表示第m个属性的第k个信息值,设用户与雾节点关联的属性集各客观权重值为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41
构成客观权重向量ωo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42
其中,o为表示客观权重的客观标识,应用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值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43
的步骤如下:
S321:根据信息论中信息熵的定义,第m个属性的熵值em表示如下: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44
其中,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45
S322:基于熵值em,第m个属性的客观权重值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46
表示如下: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4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最优组合权重计算方法如下:
设用户i与FeNB关联决策方案的属性集合中,第m个属性对应的最优组合权重值为ωm(m=1,2,…,M),现将主观权重值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48
与客观权重值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49
相结合,依据最小鉴别信息原理,构建关于求解最优组合权重值ωm的优化函数如下: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410
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对此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即得到第m个属性对应的最优组合权重值ωm,表示如下: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4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定义的用户i与FeNB关联决策矩阵A表达如下: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51
其中,决策矩阵A中的元素akm(k=1,2,…,K;m=1,2,...,M)表示FeNB待选集合J*中第k个FeNB的第m个属性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采用极差变换法对决策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如下:
假设决策矩阵当中的前三列对应RSRP、FogNode的剩余计算容量、基站的剩余通信容量三个效益型属性,则效益型属性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52
假设决策矩阵当中的后三列对应时延、FeNB的总能耗、用户所需支付费用三个成本型属性,则成本型属性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53
其中,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54
表示关联决策矩阵A第m列中属性最小的属性值;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55
表示关联决策矩阵A第m列中属性最大的属性值;
最后得到属性规范化后的关联决策矩阵R表示如下: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56
其中,规范化决策矩阵R中的元素rkm表示FeNB待选集合J*中第k个FeNB的第m个属性值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的对应值,但仍未进行加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所述加权规范化处理下:
将各属性的最优组合权重值ωm与规范化的属性值rkm相乘,即可得到加权规范化的属性值uij,由uij构成的决策矩阵即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U,其中k=1,2,...,K;m=1,2,...,M;U表示如下: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61
其中,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U中的元素ukm(k=1,2,…,K;m=1,2,...,M)表示第k个FeNB的第m个属性值在rkm的基础上,进行加权处理后得到的对应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8中,所述相对贴合度的计算方法如下:
S81:确定关联方案的正理想解与负理想解:正理想解为设想的最优方案,该方案中每个效益型属性均为备选方案中相应效益型属性的最大值,每个成本型属性均为备选方案中对应成本型属性的最小值;同理,负理想解为设想的最劣方案,其由备选方案中效益型属性的最小值集合与成本型属性的最大值集合一同确定;
正理想解: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62
负理想解: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63
其中,u+与u-均为六元行向量,正、负理想解的行向量中前三列取值分别对应所有方案中各效益型属性的最大(最小)取值,后三列分别对应所有方案中各成本型属性的最小(最大)取值;
S82:计算各关联方案与理想解之间的欧氏距离:
将第k个关联方案表示为uk,uk=[uk1,uk2,uk3,uk4,uk5,uk6],则第k个关联方案uk与正理想解之间的欧式距离计算如下: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64
第k个关联方案uk与负理想解之间的欧式距离计算如下: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71
其中,||·||2为向量二范数,即欧氏范数;
S83:计算各关联方案与正、负理想解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以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为基础,将第k个关联方案的正理想解与负理想解关于第m个属性的灰色关联度系数分别表示为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72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73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74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75
其中,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76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77
分别表示正理想解u+与负理想解u-中第m个属性的元素值,ukm个属性的元素值表示第k个关联方案uk的第m个属性的元素值,η是分辨系数,取值范围为0<η<1;
S84:第k个关联方案与正、负理想解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78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79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710
S85:为了综合欧式距离与灰色关联度的评价,对欧式距离以及灰色关联度按照下式进行量纲归一化处理: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711
其中,αk可分别代入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712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713
将欧氏距离与灰色关联度联合一起考虑,来评判决策方案与最佳理想解的贴近程度;由于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714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715
的数值越大,表明决策方案的效果与正理想解越接近;而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716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717
的数值越大,表明决策方案的效果越偏离正理想解,因此定义综合二者的正负评判指标如下: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718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81
其中,ξ为偏好参数,反映对两个不同评价指标的偏好程度,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82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83
分别表示第i个关联方案与正、负理想解的接近程度;
S86:利用正负评判指标构建相对贴合度δ,表明决策方案与理想解的接近程度:
Figure FDA0002339113840000084
CN201911373052.2A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 Active CN1110837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3052.2A CN111083724B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3052.2A CN111083724B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3724A true CN111083724A (zh) 2020-04-28
CN111083724B CN111083724B (zh) 2022-02-11

Family

ID=70318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73052.2A Active CN111083724B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8372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1973A (zh) * 2020-05-29 2020-09-08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雾计算网络中基于雾节点协作的负载均衡方法
CN113382426A (zh) * 2021-05-26 2021-09-10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
CN114816721A (zh) * 2022-06-29 2022-07-29 常州庞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多任务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90737A1 (en) * 2013-07-10 2015-12-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ndoff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N107105453A (zh) * 2017-03-31 2017-08-29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进化博弈理论的异构网络选择接入方法
CN107277895A (zh) * 2017-06-28 2017-10-20 辽宁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博弈论的异构网络下接入网络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7734512A (zh) * 2017-09-30 2018-02-23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灰度关联层次分析的网络选择方法
CN109526042A (zh) * 2019-01-23 2019-03-26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owmad的lwa系统的网络接入点选择方法
CN109890068A (zh) * 2019-04-11 2019-06-1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加权gra和遗传算法的网络选择方法
CN110234155A (zh) * 2019-05-22 2019-09-13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topsis的超密集网络接入选择方法
US20190355469A1 (en) * 2012-06-19 2019-11-21 Iodine Software, LLC Real-time event communic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55469A1 (en) * 2012-06-19 2019-11-21 Iodine Software, LLC Real-time event communic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WO2015190737A1 (en) * 2013-07-10 2015-12-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ndoff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N107105453A (zh) * 2017-03-31 2017-08-29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进化博弈理论的异构网络选择接入方法
CN107277895A (zh) * 2017-06-28 2017-10-20 辽宁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博弈论的异构网络下接入网络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7734512A (zh) * 2017-09-30 2018-02-23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灰度关联层次分析的网络选择方法
CN109526042A (zh) * 2019-01-23 2019-03-26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owmad的lwa系统的网络接入点选择方法
CN109890068A (zh) * 2019-04-11 2019-06-1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加权gra和遗传算法的网络选择方法
CN110234155A (zh) * 2019-05-22 2019-09-13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topsis的超密集网络接入选择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5-166419 R14 CR 32101-d00 Introduction of VNFs in mobile networks - new change after dCR S5-163241"", 《3GPP TSG_SA\WG5_TM》 *
ALCATEL-LUCENT等: "S2-143909 "Enabling seamless handover to WLAN/non-3GPP access"", 《3GPP TSG_SA\WG2_ARCH》 *
QIAONI HAN等: "Backhaul-Aware User Associat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Energy-Constrained HetNets", 《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
刘阳: "基于 QoS 的异构网络垂直切换网络选择算法",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库》 *
费春生: "异构网络中的网络选择算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库》 *
赵亚南等: "基于用户体验的异构网络接入选择算法研究",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1973A (zh) * 2020-05-29 2020-09-08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雾计算网络中基于雾节点协作的负载均衡方法
CN111641973B (zh) * 2020-05-29 2022-04-01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雾计算网络中基于雾节点协作的负载均衡方法
CN113382426A (zh) * 2021-05-26 2021-09-10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
CN113382426B (zh) * 2021-05-26 2022-08-23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保障用户移动性和时延需求的分布式用户关联方法
CN114816721A (zh) * 2022-06-29 2022-07-29 常州庞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多任务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3724B (zh)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ou et al. Resource sharing and task offloading in IoT fog computing: A contract-learning approach
Sun et a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 scheduling in fog computing using an improved NSGA-II
Yu et al. An intelligent game-based offloading scheme for maximizing benefits of IoT-edge-cloud ecosystems
CN111093203B (zh) 一种基于环境感知的服务功能链低成本智能部署方法
US11617094B2 (en) Machine learning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CN111083724B (zh) 一种雾计算网络下基于ocwg-topsis的用户关联方法
CN111641973B (zh) 一种雾计算网络中基于雾节点协作的负载均衡方法
CN113705959B (zh) 网络资源分配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108382A (zh) 一种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异构网络多属性决策方法
Nomikos et al. A survey on reinforcement learning-aided caching in heterogeneous mobile edge networks
CN114126066B (zh) 面向mec的服务器资源配置与选址联合优化决策方法
CN113411817B (zh) 基于无线干扰模型的无线系统干扰神经网络预测方法
CN113382477B (zh) 应用于无线网络用户间上行干扰建模的方法
CN108901075A (zh) 一种基于gs算法的资源分配方法
Cha et al. Fuzzy logic based client selection for federated learning in vehicular networks
US2023018907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with dynamic adjustment on demand
CN113271221B (zh) 网络能力开放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Samikwa et al. Adaptive early exit of computation for energy-efficient and low-latency machine learning over iot networks
Ouyang et al. Cost-aware edge resource probing for infrastructure-free edge computing: From optimal stopping to layered learning
Lan et al.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computation offloading and caching in fog-based vehicular networks
Bag et al. Machine learning-based recommender systems to achieve self-coordination between SON functions
CN113821346B (zh)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边缘计算中计算卸载与资源管理方法
Rao et al. Network selection in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 A step toward always best connected and served
Zhang et al. On-device intelligence for 5g ran: Knowledge transfer and federated learning enabled ue-centric traffic steering
Alkhawlani et al. Hybrid approach for radio network selection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