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0668B - 一种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0668B
CN113380668B CN202110486102.9A CN202110486102A CN113380668B CN 113380668 B CN113380668 B CN 113380668B CN 202110486102 A CN202110486102 A CN 202110486102A CN 113380668 B CN113380668 B CN 1133806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plate
guide
furnace tube
horizo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861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80668A (zh
Inventor
姜艳杰
崔伟
王晓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aura Microelectronic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aura Microelectronic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aura Microelectronic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aura Microelectronic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861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806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80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0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806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06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98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6Particular post-treatment for the devices, e.g. annealing, impurity gettering, short-circuit elimination, recrystallisation
    • H01L31/1864Annea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unnel Furnaces (AREA)
  • Furnace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包括:固定板,与机架固定连接;上下调节板,包括水平板和竖直板,竖直板与固定板的侧面在竖直方向上通过竖直导向结构滑动配合;上下调节导向板和竖直调节组件,上下调节导向板与固定板的侧面滑动配合,上下调节导向板位于上下调节板的下方;竖直调节组件用于调节上下调节导向板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以带动炉管沿竖直方向移动;左右调节板和水平调节组件,左右调节板通过水平导向结构滑动设置于水平板上,水平调节组件用于调节左右调节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电池性能要求日益提高,同时新的电池制备方法不断涌现并日趋成熟。太阳能电池作为可再生的环保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为其能在各个领域内更广泛的使用,降低其生产成本势在必行。卧式设备作为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关键设备,提高设备使用率,減少维护成本,节约耗材,是降低成本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光伏卧式设备生产过程中需求量越来越大,各个商家对设备的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由原来的四管到五管,温区越来越长、占地面积越来越大,产量高还是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新型的背靠背的设备,占地面积小,温区长、产能大,但是设备在装调时候会出现很多困难,炉管的调整就是其中之一。炉管通常安装在机箱骨架上,对于传统设备,如果想快速将炉管调到合适位置,需要四个人或两个人合作来完成,在机箱的两侧,前后两端同时调节,调节时需要有足够的调节空间,所以在设计炉管机箱时要留有调节空间。而新型的背靠背设备,两个机箱中间没有空间进行炉管的调节,炉管调节只能在炉管的一侧、前后两端去调节,原来的调整方式并不适用于新型的背靠背设备。
因此,期待一种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能够快速将炉管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上,在安装和调试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装调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能够实现在炉管的单侧、前后两端,快速将炉管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两个所述调整装置用于对称设置于机架上,且分别支撑所述炉管的两端,所述调整装置包括:
竖向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用于承载所述炉管的端部的第一承载部;
上下调节板,所述上下调节板包括水平板和竖直板,所述水平板垂直固定于所述竖直板的远离所述固定板一侧的侧面上;所述竖直板与所述固定板的侧面在竖直方向上通过竖直导向结构滑动配合;所述竖直板的中部设有用于承载所述炉管的端部的第二承载部;
上下调节导向板和竖直调节组件,所述上下调节导向板与所述固定板的侧面滑动配合,所述上下调节导向板位于所述上下调节板的下方,所述上下调节导向板的顶部与所述水平板的底面相抵接;所述竖直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上下调节导向板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以带动所述炉管沿竖直方向移动;
左右调节板和水平调节组件,所述左右调节板通过水平导向结构滑动设置于所述水平板上,所述左右调节板在中部对称设有两个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分别用于抵接所述炉管的径向两侧;所述水平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左右调节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以带动所述炉管在沿水平方向移动。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竖直调节组件包括:
固定于所述固定板表面的第一导向块;
设置于所述上下调节导向板上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块伸入所述第一导向孔中;
第一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杆连接所述上下调节导向板和所述第一导向块,通过旋转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以带动所述上下调节导向板沿所述第一导向孔移动。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上下调节导向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孔侧的第一调节定位块,所述第一调节螺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定位块和所述第一导向块螺纹连接。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导向孔的导向方向与竖直方向具有预设夹角,以使所述上下调节导向板沿非竖直方向移动。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固定板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块平行的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和所述第二导向块对称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两侧;所述上下调节导向板上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块伸入所述第二导向孔中,并在所述第二导向孔内滑动。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竖直导向结构包括:
设置于所述固定板表面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上下导向块和第二上下导向块;设置于所述竖直板上的相互平行的第一上下导向孔和第二上下导向孔;
其中,所述第一上下导向块伸入所述第一上下导向孔中,所述第二上下导向块伸入所述第二上下导向孔中。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水平调节组件包括:
左右调节螺杆,所述左右调节螺杆连接所述左右调节板和所述水平板,通过旋转所述左右调节螺杆,以使所述左右调节板能够相对所述水平板水平移动。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上下调节板的一端设有第二调节定位块,所述左右调节板朝向所述第二调节定位块的一端设有翻边,所述左右调节螺杆分别与所述第二调节定位块和所述翻边螺纹连接。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水平导向结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左右调节板上的左右导向孔;
设置在所述水平板上且伸入所述左右导向孔的导向部件,以使所述左右调节板沿所述左右导向孔的延伸方向滑动。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或所述第二承载部的端面为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的尺寸与所述炉管的外径相匹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下调节导向板、竖直调节组件和上下调节板实现上下调节炉管,左右调节板和水平调节组件实现左右调节炉管,通过固定板将上下调节导向板、上下调节板组合在一起,上下调节板与左右调节板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了上下左右的调节。本结构能够在单侧即可实现调整炉管的位置,并能够达到炉管在左右和上下方向都能够自由调节的功能,给装配炉管及调整炉管位置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易于安装,便于调试,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该装置采用螺钉逐步逼近的原理,避免了炉管调节过程中产生的瞬间冲击,在提高位置调节精度的同时,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本发明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为现有炉管调整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炉管调整装置放置炉管后一端的剖面图。
图3为五管炉体的调节装置。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爆炸图。
图6示出了位置调整装置与机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固定板;2-左右调节板;3-上下调节板;4-1-第一上下导向块;4-2-第二上下导向块;5-固定螺钉;6-支撑方钢;7-互锁螺母;8-上下调节导向板;9-第二调节定位块;10-左右调节螺杆;11-1-第二导向块;11-2-第一导向块;12-互锁螺母;13-第一调节螺杆;14-第一调节定位块;15-1-第一导向螺钉;15-2-第二导向螺钉;16-1-第二导向孔;16-2-第一导向孔;17-1-第一上下导向孔;17-2-第二上下导向孔;18-左右导向孔;20-调节螺栓;21-滑动机构支撑板;22-炉体支撑调节块;23-炉体支撑管;100-炉管;30-位置调整装置;31-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虽然本发明提供了优选的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炉管调整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图1炉管调整装置放置炉管后一端的剖面图。该装置两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机箱骨架上,炉体100放在此装置的上面。调节时站在炉体100的两侧,该装置单侧的结构主要由以下零件组成:调节螺栓20,滑动机构支撑板21,炉体支撑调节块22,炉体支撑管23;此装置中滑动机构支撑板21上有螺纹,调节螺栓20通过螺纹与滑动机构支撑板21相连在一起,炉体支撑调节块22与炉体支撑管23焊接为一体,调节螺栓20顶在炉体支撑调节块22的竖直面上,用扳手调节调节螺栓20进行炉体正确位置的调节,左右可同时进行调节。该方案需要在炉体100的两侧对炉体进行中心位置的调节,此调节方式必须要在炉体两侧留有适当的调节空间才能进行,所以在设计炉体机箱时要留有调节空间。
参考图3,为现有技术为五管炉体的调节装置,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共五套装置,上两管需要踩踏台才能进行调节,如果想快速将炉管调到合适位置,需要四个人或两个人合作来完成,在机箱的前、后、左、右同时调节,调节时需要有足够的调节空间,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由于十管设备是五管设备背靠背安装组成,两个机箱中间没有空间进行炉管的调节,相对于背靠背设备,现有技术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无法在炉管的单侧进行调节炉体的中心位置,基于此原因,发明人提出了一种新的炉管位置调整装置。
参考图4至图6,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该位置调整装置的示意图和爆炸图。图6示出了该位置调整装置与机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使用该位置调整装置30时,两个位置调整装置30用于对称设置于机架31上,且分别支撑炉管100的两端,该位置调整装置30包括:
竖向设置的固定板1,固定板1与机架31固定连接,固定板1的中部设有用于承载炉管100的端部的第一承载部;
上下调节板3,上下调节板3包括水平板和竖直板,水平板垂直固定于竖直板的远离固定板3一侧的侧面上;竖直板与固定板1的侧面在竖直方向上通过竖直导向结构滑动配合;竖直板的中部设有用于承载炉管100的端部的第二承载部;
上下调节导向板8和竖直调节组件,上下调节导向板8与固定板1的侧面滑动配合,上下调节导向板8位于上下调节板1的下方,上下调节导向板8的顶部与水平板的底面相抵接;竖直调节组件用于调节上下调节导向板8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以带动炉管100沿竖直方向移动;
左右调节板2和水平调节组件,左右调节板2通过水平导向结构滑动设置于水平板上,左右调节板2在中部对称设有两个支撑件5,两个支撑件5分别用于抵接炉管100的径向两侧;水平调节组件用于调节左右调节板2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以带动炉管100在沿水平方向移动。
图4左侧为自由侧,右侧为操作侧,操作者从炉管100的右侧进行调节。本实施例的上下调节导向板8、竖直调节组件和上下调节板3实现上下调节炉管100,左右调节板2和水平调节组件实现左右调节炉管100,通过固定板1将上下调节导向板8、上下调节板3组合在一起,上下调节板3与左右调节板2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了对炉管100上下左右的调节。参考图6,位置调整装置30通过固定板1安装在机架31上,使用时,需要两个位置调整装置30,分别用于支撑炉管100的两个端部。用于支撑炉管100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上位于位置调整装置30的中间位置。在图6中,炉管100左右放置。以炉管为中心,将炉管100的两侧分为自由侧和操作侧。图6的下方为操作侧,上方为自由侧。调整炉管100时,两个操作人员位于操作侧(两人分别在炉管的两个端部),由于位置调整装置30为一体结构,当从操作侧进行调整时,自由侧也同时被调整。本结构能够在单侧即可实现调整炉管100的位置,并能够达到炉管100在左右和上下方向都能够自由调节的功能,给装配炉管及调整炉管位置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易于安装,便于调试,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竖直调节组件包括:固定于固定板1表面的第一导向块11-2;设置于上下调节导向板8上的第一导向孔16-2,第一导向块11-2伸入第一导向孔16-2中;第一调节螺杆13,第一调节螺杆13连接上下调节导向板8和第一导向块11-2,通过旋转第一调节螺杆13,以带动上下调节导向板8沿第一导向孔16-2移动。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上下调节导向板8包括设置于第一导向孔16-2侧的第一调节定位块14,第一调节螺杆13分别与第一调节定位块14和第一导向块11-2螺纹连接。这种结构方式竖直调节组件位于炉体的一侧(操作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板1表面设有与第一导向块11-2平行的第二导向块11-1,第一导向块11-2和第二导向块11-1对称设置于固定板1两侧;上下调节导向板8上设有第二导向孔16-1,第二导向块11-1伸入第二导向孔16-1中,并在第二导向孔16-1内滑动。这种结构方式竖直调节组件设置于炉体的两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孔16-2的导向方向与竖直方向具有预设夹角,以使上下调节导向板8沿非竖直方向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孔16-2的导向方向可以是竖直方向。通过上述倾斜设置,利用竖直调节分量来调节竖直位置,其调整精度高,且调节的阻力小。可以理解,当具有第二导向孔16-1时,第二导向孔16-1与第一导向孔16-2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竖直导向结构包括:设置于固定板1表面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上下导向块4-1和第二上下导向块4-2;设置于竖直板上的相互平行的第一上下导向孔17-1和第二上下导向孔17-2;其中,第一上下导向块4-1伸入第一上下导向孔17-1中,第二上下导向块4-2伸入第二上下导向孔17-2中。
以上实施例对炉管100的上下调节利用导向块和导向孔结构,采用螺钉逐步逼近的原理,避免了炉管调节过程中产生的瞬间冲击,在提高位置调节精度的同时,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利用其他具有导向的结构,如导轨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平调节组件包括:左右调节螺杆10,左右调节螺杆10连接左右调节板2和水平板,通过旋转左右调节螺杆10,以使左右调节板2能够相对水平板水平移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上下调节板3的一端设有第二调节定位块9,左右调节板2朝向第二调节定位块9的一端设有翻边,左右调节螺杆10分别与第二调节定位块9和翻边螺纹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平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左右调节板2上的左右导向孔18;设置在水平板上且伸入左右导向孔18的导向部件,以使左右调节板2沿左右导向孔18的延伸方向滑动。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装置。
固定板1,竖向设置,固定板1的中间位置用于承载炉管100端部的第一承载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弧形缺口,第一弧形缺口用于承载炉管的端部100。第一弧形缺口的尺寸可以与炉管100的外周尺寸相适应,防止炉管100滚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其他形状或结构的部件固定炉管100。以第一承载部为对称轴,以中间位置为对称轴,可将固定板分为两部分,图1中,左侧为自由侧,右侧为操作侧,操作者从炉管100的右侧进行调节。在固定板1自由侧的外表面设有第一上下导向块4-1和第二导向块11-1,在固定板1操作侧的外表面设有第二上下导向块4-2和第一导向块11-2。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块11-2和第二导向块11-1均为倾斜的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块11-2和第二导向块11-1可以为竖直方向。
本实施例中,在固定板1自由侧的外表面设有第一上下导向块4-1和第二导向块11-1,在固定板1操作侧的外表面设有第二上下导向块4-2和第一导向块11-2。第一上下导向块4-1、第二上下导向块4-2、第二导向块11-1和第一导向块11-2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板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这几个导向块也可以和固定板1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第一上下导向块4-1和第二上下导向块4-2结构相同,且相对于固定板1的中部对称设置;第二导向块11-1和第一导向块11-2倾斜角度相同,且相对于固定板1的中部对称设置。需要说明前文所说的“对称设置”只是接近对称,不是严格的轴对称,如第一上下导向块4-1和第二上下导向块4-2与固定板中线的距离可以不相等,在水平方向上,第一上下导向块4-1和第二上下导向块4-2优选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也可以有高度差;第二导向块11-1和第一导向块11-2的倾斜角度相同。第一上下导向块4-1、第二上下导向块4-2、第二导向块11-1和第一导向块11-2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圆柱形,不同导向块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上下调节导向板8,贴合于固定板1下半部分的外表面,上下调节导向板8上设有相互平行的,左右设置的第二导向孔16-1和第一导向孔16-2,其中第二导向块11-1伸入第二导向孔16-1中,第一导向块11-2伸入第一导向孔16-2中。第二导向孔16-1和第一导向孔16-2为长条形,其尺寸大于第二导向块11-1和第一导向块11-2,其延伸方向为上下调节导向板8的可运动方向,其长度限定了上下调节导向板8的可运动距离。具体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本实施例中,上下调节导向板8包括焊接在第一导向孔16-2侧的第一调节定位块14。第一导向块11-2通过第一调节螺杆13与第一调节定位块14螺纹连接;旋转第一调节螺杆13,上下调节导向板8能够沿第一导向孔16-2方向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调节定位块14,如在上下调节导向板8上形成弯折的钣金,第一调节螺杆13通过弯折的钣金与上下调节导向板8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螺杆13通过两个螺母互锁,两个螺母分别设置在第一调节定位块14的两侧,通过两个螺母互锁可以防止螺母松动导致的炉管100位置偏移。
上下调节板3,包括垂直连接的水平板和竖直板,其中竖直板贴合于固定板1的外表面,水平板与上下调节导向板8的顶部相抵接,上下调节板3上设有平行设置的第一上下导向孔17-1和第二上下导向孔17-2,第一上下导向块4-1伸入第一上下导向孔17-1中,第二上下导向块4-2伸入第二上下导向孔17-2中。第一上下导向孔17-1和第二上下导向孔17-2为长条形,其尺寸大于第一上下导向块4-1和第二上下导向块4-2,其延伸方向为上下导向板3的可运动方向,其长度限定了上下导向板3的可运动距离。具体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上下调节导向板8能够带动上下调节板3沿第二上下导向孔17-2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上下调节导向板8设有顶部承载板,顶部承载板提供面积较大的承载面,上下调节板3的水平板与承载板相贴合。这种设置方式使上下调节导向板8稳固的支撑上下调节板3。
本实施例中,上下调节板3中的第二承载部为弧形缺口,弧形缺口用于承载炉管100的端部。弧形缺口的尺寸可以与炉管100的外周尺寸向适应,防止炉管100滚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其他形状或结构的部件固定炉管100。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的弧形缺口和上下调节板3的弧形缺口尺寸大致相同。
左右调节板2,贴合于上下调节板3的水平板上方,与上下调节板3可滑动连接,左右调节板3上设有左右导向孔18,上下调节板3上设有伸入左右导向孔18的导向部件。本实施例中,左右导向孔18包括隔离的两部分,分别为位于左侧(自由侧)的第一左右导向孔和位于右侧(操作侧)的第二左右导向孔。在其他实施例中,左右导向孔18也可以是一个较长的整体条形孔。本实施例中,导向部件为设置在上下导向板3底板上的第一导向螺钉15-1和第二导向螺钉15-2,其中第一导向螺钉15-1穿过第一左右导向孔,第二导向螺钉15-2穿过第二左右导向孔。
本实施例中,上下调节板3包括焊接在第二上下导向孔17-2侧的第二调节定位块9。上下调节板3通过左右调节螺杆10与左右调节板2螺纹连接;旋转左右调节螺杆10,左右调节板2能够沿左右导向孔18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左右调节板2的右侧端部设有竖向的翻边,翻边与第二调节定位块9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左右调节螺杆10穿过第二调节定位块9和翻边。本实施例中,左右调节螺杆10通过两个螺母互锁,两个螺母分别设置在左右调节板2竖向弯折钣金的两侧,通过两个螺母互锁可以防止螺母松动导致的炉管100位置偏移。
本实施例中,左右调节板2上设有相对于炉管对称设置的阻挡部件,阻挡部件用于限制炉管100滚动。阻挡部件可以为支撑方钢6或者支撑钢管,阻挡部件可以通过固定螺钉5固定在左右调节板3上。
下面介绍该装置的调节方法。
上下调节的过程:本装置通过固定板1固定在炉管机箱骨架上,第一调节螺杆13与第一导向块11-2螺纹连接在一起,上下调节板3和上下调节导向板8每个零件都有两个导向长圆孔,两个互锁调节螺母在此装置固定时为锁死固定用,调节时,先松开下面的一个互锁螺母12,用扳手将上面的互锁螺母旋转,使第一调节螺杆13向上方前进,第一调节螺杆13带动上下调节导向板8沿着第一导向孔16-2向斜上方移动,为了使左右调节更方便,上下调节板3与上下调节导向板8紧贴在一起,但未完全固定,上下调节导向板8带动上下调节板3沿着第二上下导向孔17-2向上移动,反之,可以实现向下调节的过程。
左右调节的过程:左右调节板2与上下调节板3通过第二导向螺钉15-2连接在一起,第一导向螺钉15-1不用拧紧,只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左右调节板2能够左右活动自如即可,左右调节螺杆10穿过第二调节定位块9的螺纹孔与左右调节板2用互锁螺母7固定在一起;进行调节时,松开右侧第二导向螺钉15-2,使其能起到导向作用即可,并不用完全松开,用扳手松开一个互锁螺母7,通过调节左右调节螺杆10带动左右调节板2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实现炉管100左右方向的调节动作。
本实施例,上下调节板3实现上下的调节,上下调节导向板8实现斜向的调节,左右调节板2实现左右的调节,通过固定板1将上下调节导向板8、上下调节板3组合在一起,同时上下调节板3与左右调节板2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了上下左右的调节。本结构操作侧为主动调节侧(右侧),自由侧为从动调节侧(左侧)。在操作侧调节左右调节螺杆10和第一调节螺杆13,操作侧实现调节的同时,从动侧也实现了相应的调节,因此,本结构能够在单侧即可实现调整炉管的位置,并能够达到炉管在左右和上下方向都能够自由调节的功能,给装配炉管及调整炉管位置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易于安装,便于调试,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该装置采用螺钉逐步逼近的原理,避免了炉管调节过程中产生的瞬间冲击,在提高位置调节精度的同时,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0)

1.一种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两个所述调整装置用于对称设置于机架上,且分别支撑所述炉管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包括:
竖向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用于承载所述炉管的端部的第一承载部;
上下调节板,所述上下调节板包括水平板和竖直板,所述水平板垂直固定于所述竖直板的远离所述固定板一侧的侧面上;所述竖直板与所述固定板的侧面在竖直方向上通过竖直导向结构滑动配合;所述竖直板的中部设有用于承载所述炉管的端部的第二承载部;
上下调节导向板和竖直调节组件,所述上下调节导向板与所述固定板的侧面滑动配合,所述上下调节导向板位于所述上下调节板的下方,所述上下调节导向板的顶部与所述水平板的底面相抵接;所述竖直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上下调节导向板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以带动所述炉管沿竖直方向移动;
左右调节板和水平调节组件,所述左右调节板通过水平导向结构滑动设置于所述水平板上,所述左右调节板在中部对称设有两个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分别用于抵接所述炉管的径向两侧;所述水平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左右调节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以带动所述炉管在沿水平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调节组件包括:
固定于所述固定板表面的第一导向块;
设置于所述上下调节导向板上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块伸入所述第一导向孔中;
第一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杆连接所述上下调节导向板和所述第一导向块,通过旋转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以带动所述上下调节导向板沿所述第一导向孔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调节导向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孔侧的第一调节定位块,所述第一调节螺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定位块和所述第一导向块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孔的导向方向与竖直方向具有预设夹角,以使所述上下调节导向板沿非竖直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块平行的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和所述第二导向块对称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两侧;所述上下调节导向板上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块伸入所述第二导向孔中,并在所述第二导向孔内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导向结构包括:
设置于所述固定板表面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上下导向块和第二上下导向块;设置于所述竖直板上的相互平行的第一上下导向孔和第二上下导向孔;
其中,所述第一上下导向块伸入所述第一上下导向孔中,所述第二上下导向块伸入所述第二上下导向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调节组件包括:
左右调节螺杆,所述左右调节螺杆连接所述左右调节板和所述水平板,通过旋转所述左右调节螺杆,以使所述左右调节板能够相对所述水平板水平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调节板的一端设有第二调节定位块,所述左右调节板朝向所述第二调节定位块的一端设有翻边,所述左右调节螺杆分别与所述第二调节定位块和所述翻边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导向结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左右调节板上的左右导向孔;
设置在所述水平板上且伸入所述左右导向孔的导向部件,以使所述左右调节板沿所述左右导向孔的延伸方向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或所述第二承载部的端面为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的尺寸与所述炉管的外径相匹配。
CN202110486102.9A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 Active CN1133806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6102.9A CN113380668B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6102.9A CN113380668B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0668A CN113380668A (zh) 2021-09-10
CN113380668B true CN113380668B (zh) 2024-02-27

Family

ID=77570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6102.9A Active CN113380668B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8066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51449A (ja) * 1998-06-10 1999-12-24 Nkk Corp 配管施工用芯出し装置
CN202643912U (zh) * 2012-06-05 2013-01-0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 一种用于扩散炉的炉体位置调节装置
CN105297138A (zh) * 2015-10-30 2016-02-03 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扩散炉炉体调节装置
CN110744030A (zh) * 2019-11-05 2020-02-04 杭州杭富锅炉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管道小半径的制作方法
CN212227728U (zh) * 2020-05-06 2020-12-25 无锡考斯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炉用具有宽度调节结构的角钢支撑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51449A (ja) * 1998-06-10 1999-12-24 Nkk Corp 配管施工用芯出し装置
CN202643912U (zh) * 2012-06-05 2013-01-0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 一种用于扩散炉的炉体位置调节装置
CN105297138A (zh) * 2015-10-30 2016-02-03 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扩散炉炉体调节装置
CN110744030A (zh) * 2019-11-05 2020-02-04 杭州杭富锅炉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管道小半径的制作方法
CN212227728U (zh) * 2020-05-06 2020-12-25 无锡考斯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炉用具有宽度调节结构的角钢支撑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0668A (zh)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70183U (zh) 螺栓、螺母拧紧操作训练台
CN205336205U (zh) 一种快速安装的平单轴光伏跟踪系统
CN113380668B (zh) 一种卧式加热炉管的位置调整装置
CN111889867A (zh) 一种双工位自动电阻焊设备
CN218162175U (zh) 一种油冷驱动电机定转子合装拆分装置
CN217618773U (zh) 一种工业锅炉用水集箱辅助焊接装置
CN214770026U (zh) 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焊接汽车座椅骨架的夹具工装
CN111219894B (zh) 一种定日镜面型调整机构及调整方法
CN209393780U (zh) 防雷接地伸缩节的加工装置
CN219453135U (zh) 一种装配式高稳定性管道支吊架
CN218462053U (zh) 一种夹治具快拆机构
CN218016738U (zh) 一种钢管片加工用快速定位工装
CN219394747U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
CN219256781U (zh) 一种烫金版的调节装置
CN215393012U (zh) 一种圆管焊接装置
CN219443925U (zh) 一种能够根据焊缝错边及管径进行调整的焊垫辊
CN215148850U (zh) 一种风管生产线的定位装置
CN212793950U (zh) 用于换热器管板的加工工装
CN219740280U (zh) 一种可多向调节的太阳能光伏支架
CN114310019B (zh) 一种全自动吊挂拉边器活动架组合焊接方法
CN217513749U (zh) 一种用于主管和侧管安装的定位装置
CN221047684U (zh) 一种高稳定性钢管焊接装置
CN219063745U (zh) 溴化锂吸收式中央空调换热器支撑板定位装置
CN218253045U (zh) 一种钢构件的钻孔用夹具
CN220457351U (zh) 一种新型聚氨酯光伏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