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77772A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77772A
CN113377772A CN202110637789.1A CN202110637789A CN113377772A CN 113377772 A CN113377772 A CN 113377772A CN 202110637789 A CN202110637789 A CN 202110637789A CN 113377772 A CN113377772 A CN 1133777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rocessed
preset
requirement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377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11063778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777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77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777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2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06F16/2282Tablespace storage structures; Management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65Ensuring data consistency and integr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8Datab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database models, e.g. relational or object models
    • G06F16/284Relational databases
    • G06F16/285Clustering or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12Accounting
    • G06Q40/125Finance or payrol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na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通过先获取用于记录待处理主体运营情况的第一数据,该第一数据包括不满足目标记录要求的数据,该目标记录要求为目标主体的数据记录方式,然后利用预设的记录调整模型,根据第一数据,确定待处理数据,该记录调整模型用于使待处理数据满足目标记录要求;再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对待处理数据进行校验;若校验结果满足预设要求,则将待处理数据合并记录到目标主体的运营记录中。解决了如何使得各个具有不同数据记录要求或原则的企业间实现数据自动汇总统计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无需在不同企业间数据汇总时完全依赖人工调整即可完成自动汇总,且通过校验保证了数据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很多大型企业都是有若干个主体组成的,如总公司与各个分公司、集团公司与各分公司等等,多个企业间的数据汇总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除此以外,多个平台或主体间的数据共享,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汇总等等也都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汇总业务。
目前对于数据汇总来说,由于各个数据源头对其数据进行独立管理,这就造成了同一类数据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组织结构。比如一些国际化的大公司,经常就有海外的分公司,而国内的总公司与海外分公司由于所属地域的不同,其对运营数据的管理规则也会不同。就拿一个公司中最常见的会计数据来说,不同国家所采用的会计准则可能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会计数据在不同公司中的记录可能会有差异。这就导致了在账目汇总并账时,自动汇总就会经常出现错误,需要会计业务人员不断重复地进行人工调整。
因此,如何使得各个具有不同数据记录要求或原则的企业间实现数据自动汇总统计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以解决如何使得各个具有不同数据记录要求或原则的企业间实现数据自动汇总统计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用于记录待处理主体的运营情况,且第一数据包括不满足目标记录要求的数据,该目标记录要求为目标主体的数据记录方式,待处理主体与目标主体存在关联关系;
利用预设的记录调整模型,根据第一数据,确定待处理数据,该记录调整模型用于使待处理数据满足目标记录要求;
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对待处理数据进行校验;
若校验结果满足预设要求,则将待处理数据合并记录到目标主体的运营记录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获取第一数据包括:
获取待处理主体的基础业务数据以及财务数据;
根据预设分类要求对基础业务数据进行分类,以确定分类后的业务数据;
其中,第一数据包括:业务数据以及财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对待处理数据进行校验,包括:
判断待处理数据的第二经济属性与第一数据对应的第一经济属性是否一致,该第一经济属性或第二经济属性用于表征待处理主体的运营活动所对应的经济价值;
若是,则判断待处理数据的第二时间属性与第一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属性是否一致,该第一时间属性或第二时间属性用于表征运营活动所发生的时间;
其中,第一属性特征包括:第一经济属性以及第一时间属性,第二属性特征包括:第二经济属性以及第二时间属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利用预设的记录调整模型,根据第一数据,确定待处理数据,包括:
根据预设合并规则确定与第一财务数据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
提取第一业务数据中的财务信息;
根据预设合并规则以及财务信息,确定待处理数据;
其中,第一财务数据为财务数据中不满足目标记录要求的数据,业务数据包括第一业务数据,预设合并规则为业务人员预设的对第一财务数据的调整规则。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利用预设的记录调整模型,根据第一数据,确定待处理数据,包括:
根据第一记录要求对业务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以确定第一汇总结果,第一记录要求为待处理主体的数据记录方式;
根据第一记录要求对财务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以确定第二汇总结果;
其中,待处理数据中包括第一汇总结果以及第二汇总结果;
对应的,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对待处理数据进行校验,若校验结果满足预设要求,包括:
计算第一汇总结果与第二汇总结果的差值;
若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校验结果满足预设要求。
可选的,在获取第一数据之前,还包括:
获取第一记录要求以及目标记录要求,第一记录要求为待处理主体的数据记录方式;
对比第一记录要求以及目标记录要求,以确定对比结果;
输出对比结果,并接收业务员根据对比结果,以预设方式编写的预设合并规则,该预设合并规则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确定待处理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用于记录待处理主体的运营情况,且第一数据包括不满足目标记录要求的数据,目标记录要求为目标主体的数据记录要求,待处理主体与目标主体存在关联关系;
处理模块,用于利用预设的记录调整模型,根据第一数据,确定待处理数据,记录调整模型用于使待处理数据满足目标记录要求;
校验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对待处理数据进行校验;
若校验结果满足预设要求,则处理模块,还用于将待处理数据合并记录到目标主体的运营记录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处理主体的基础业务数据以及财务数据;
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预设分类要求对基础业务数据进行分类,以确定分类后的业务数据;
其中,第一数据包括:业务数据以及财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校验模块,用于:
判断待处理数据的第二经济属性与第一数据对应的第一经济属性是否一致,所述第一经济属性或第二经济属性用于表征待处理主体的运营活动所对应的经济价值;
若是,则判断待处理数据的第二时间属性与第一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属性是否一致,第一时间属性或第二时间属性用于表征运营活动所发生的时间;
其中,第一属性特征包括:第一经济属性以及第一时间属性,第二属性特征包括:第二经济属性以及第二时间属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预设合并规则确定与第一财务数据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
提取第一业务数据中的财务信息;
根据预设合并规则以及财务信息,确定待处理数据;
其中,第一财务数据为财务数据中不满足目标记录要求的数据,业务数据包括第一业务数据,预设合并规则为业务人员预设的对第一财务数据的调整规则。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第一记录要求对业务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以确定第一汇总结果,第一记录要求为待处理主体的数据记录方式;
根据第一记录要求对财务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以确定第二汇总结果;
其中,待处理数据中包括第一汇总结果以及第二汇总结果;
对应的,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对待处理数据进行校验,若校验结果满足预设要求,包括:
计算第一汇总结果与第二汇总结果的差值;
若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校验结果满足预设要求。
可选的,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一记录要求以及目标记录要求,第一记录要求为待处理主体的数据记录方式;
处理模块,还用于对比第一记录要求以及目标记录要求,以确定并输出对比结果;
获取模块,还用于接收业务员根据对比结果,以预设方式编写的预设合并规则,该预设合并规则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确定待处理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任意一种可能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多个并联的电池组、电池信号采集模块、电池组控制模块、系统中控模块;其中,
电池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电池组的特性参数,并将特性参数发送给电池组控制模块,特性参数包括:电压;
电池组控制模块,用于对电池组执行汇流操作以及预充电操作,汇流操作用于使电池组完成上高压,上高压包括将电池组与高压母线电连接;
系统中控模块,用于与电池信号采集模块、电池组控制模块一起对电池组进行控制,以实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任意一种可能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任意一种可能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任意一种可能的数据处理系统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通过先获取用于记录待处理主体运营情况的第一数据,该第一数据包括不满足目标记录要求的数据,该目标记录要求为目标主体的数据记录方式,然后利用预设的记录调整模型,根据第一数据,确定待处理数据,该记录调整模型用于使待处理数据满足目标记录要求;再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对待处理数据进行校验;若校验结果满足预设要求,则将待处理数据合并记录到目标主体的运营记录中。解决了如何使得各个具有不同数据记录要求或原则的企业间实现数据自动汇总统计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无需在不同企业间数据汇总时完全依赖人工调整即可完成自动汇总,且通过校验保证了数据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汇总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银行并账场景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对多个实施例的组合,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先对本申请所涉及到的专业名词进行解释:
财会数据:银行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产生的与账务核算相关的数据。
会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为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为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
并账:将分行的账务信息送到总行的财务系统进行核算的这一动作。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很多大型企业都是有若干个主体组成的,如总公司与各个分公司、集团公司与各分公司等等,多个企业间的数据汇总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除此以外,多个平台或主体间的数据共享,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汇总等等也都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汇总业务。
以银行业为例,一家银行由总行和各地分行组成,各地分行包括本国分行以及位于其它国家的分行即他国分行两大类,而他国分行又包含了各个国家或者地区,每个国家或地区所使用的会计准则又与本地分行或者总行所在国家所使用的会计准则不同。这就使得总行在制作年度财会报表时,汇总合并各个分行的财会数据时,各个分行的财会数据可能各不相同,各个分行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和会计分录方式与总行可能存在差异,无法直接汇总合并,这对总行管理人员来说,就必须要让各分行派遣专门业务人员来进行账目汇总前的转换。
比如,目前他国分行和总行使用的是不同的核算系统,两个系统采用的是不同的会计科目体系,而且不同的国家之间记账的规则可能会有差异,所以他国分行的财会数据没法直接并入总行进行统一核算。但是从整个银行来看,分行作为集团的一部分,总行必须要拿到分行的财会数据。现有的做法是,他国分行采用其自身系统生成的固定报表,然后根据财会人员掌握的本分行的财务数据,采用人工核对的方式对固定报表进行核对和修改,直到满足总行的要求可以成功并账为止。现有做法耗时耗力,且还会随着处理的业务人员不同而存在差异,使得汇总的数据不能保持一个标准执行,使得总行年度财会报表的准确性下降,影响管理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亟需找到一种通用的方法,将分行的数据处理能够并入总行的账务体系进行全行层面的统一核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发明构思是:
考虑到各他国分行的会计科目体系和相关业务产品的设置各不相同,上报总行核算系统时无法采用统一的处理方式,且存在与总行核算系统的会计科目无法一一对应的情况,因此采用规则引擎(IFAR RULE)的方式,将规则设置交给他国分行的财会业务人员,在科目和相关业务产品调整以后自行添加规则,并重新生成上报总行的并账数据,同时系统通过设计自动校验机制,来检验当前报送的并账数据是否与源系统即各他国分行的核算系统的原始数据属性一致,如果一致则自动触发报送,对接总行核算系统,校验未通过时,则等待人工调整完成后达到校验标准然后自动报送。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汇总的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他国分行102和他国分行103需要向总行101上报财务数据。但是他国分行102的他国分行核算系统A中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分别为:科目A1,科目A2,科目A3,……,科目Am;而他国分行103的他国分行核算系统B中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分别为:科目B1,科目B2,科目B3,……,科目Bt;总行101的总行核算系统中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分别为:科目1,科目2,科目3,……,科目n。三个核算系统中的会计科目不完全相同,或者说是存在差异,比如各个科目的粒度不同,即所划分的归类大小不同,且每个业务人员在进行会计分录时也会存在差异,使得上报的数据无法直接汇总到总行核算系统中。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如何处理图1所示的数据汇总场景的具体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数据处理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S201、获取第一数据。
在本步骤中,第一数据用于记录待处理主体的运营情况,且第一数据包括不满足目标记录要求的数据,该目标记录要求为目标主体的数据记录方式,待处理主体与目标主体存在关联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主体以及所述待处理主体均为会计主体,所述待处理主体为所述目标主体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所述第一记录要求包括所述待处理主体所使用的第一会计准则,所述目标记录要求包括所述目标主体所使用的第二会计准则,所述第一会计准则与所述第二会计准则不完全相同。
具体的,如图1所示,待处理主体为他国分行102或他国分行103,第一数据包括了记录他国分行102或他国分行103的运营情况的基础业务数据以及财务数据,即所谓的第一数据。
目标主体为总行101,目标记录要求为总行核算系统中的会计科目设置及填写要求。
S202、利用预设的记录调整模型,根据第一数据,确定待处理数据。
在本步骤中,该记录调整模型用于使待处理数据满足目标记录要求。
具体的,记录调整模型用于将以第一记录方式记录的所述第一数据调整为以第二记录方式记录,以确定所述待处理数据,所述第一记录方式为所述待处理主体的数据记录方式,所述第二记录方式为所述目标主体的数据记录方式。
例如,如图1所示,他国分行102或他国分行103的他国核算系统A或他国核算系统B中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即为第一记录方式,总行101的总行核算系统中的会计科目即为第二记录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他国分行A或他国分行B的财务人员或业务人员,针对第一记录方式与第二记录方式的区别,即分行所采用的会计准则与总行的会计准则的逻辑差异,对于无法直接映射的会计科目或者业务数据,财务人员或业务人员可以预先设定并账规则,将其存入系统中,则在系统自动上报数据时,当发现数据无法直接汇总合并时或者是符合预设的并账规则时,则直接调用并账规则进行处理,得到待上报数据即待处理数据。
S203、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对待处理数据进行校验。
在本步骤中,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校验,以判断所述待处理数据的第二属性特征与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第一属性特征是否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判断待处理数据的第二经济属性与第一数据对应的第一经济属性是否一致,第一经济属性或第二经济属性用于表征待处理主体的运营活动所对应的经济价值;
若是,则判断待处理数据的第二时间属性与第一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属性是否一致,第一时间属性或第二时间属性用于表征运营活动所发生的时间;
其中,第一属性特征包括:第一经济属性以及第一时间属性,第二属性特征包括:第二经济属性以及第二时间属性。
具体的,在会计领域中,经济属性包括:资产属性、负债属性、所有者权益属性、收入属性、费用属性、利润属性。时间属性包括:会计核算周期。
校验待处理数据的经济属性与第一数据中的经济属性是否一致,即校验在他国分行中归类为收入属性的数据,经过预设调整模型调整后是否仍旧是收入属性。一般要求调整时不能改变其经济属性。
但是,对于一些会计准则上存在差异的情况,也有出现改变了经济属性的情况,此时,在S202中预设了并账规则之后,只允许第一次出现改变经济属性的情况,之后只有再次出现,则系统会认为校验不通过,以保证并账规则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从而使得总行的汇总数据保持记录的一致性,提高汇总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校验待处理数据的时间属性与第一数据中的时间属性是否一致,即要校验两者是否发生在同一个会计周期里,比如同一个月内。这也是为了保证在总行汇总后的会计数据记录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S204、若校验结果满足预设要求,则将待处理数据合并记录到目标主体的运营记录中。
在本步骤中,校验合格后即可将待处理数据合并到目标主体的运营记录中了。
如图1所示,在对他国分行102或他国分行103上报的数据完成校验后,即可将上报数据合并汇总到总行101的账目报表当中,便于总行管理人员查阅,以做出正确的运营管理决策。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方法,通过先获取用于记录待处理主体运营情况的第一数据,该第一数据包括不满足目标记录要求的数据,该目标记录要求为目标主体的数据记录方式,然后利用预设的记录调整模型,根据第一数据,确定待处理数据,该记录调整模型用于使待处理数据满足目标记录要求;再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对待处理数据进行校验;若校验结果满足预设要求,则将待处理数据合并记录到目标主体的运营记录中。解决了如何使得各个具有不同数据记录要求或原则的企业间实现数据自动汇总统计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无需在不同企业间数据汇总时完全依赖人工调整即可完成自动汇总,且通过校验保证了数据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图3为本申请实施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数据处理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S301、获取第一记录要求以及目标记录要求。
在本步骤中,第一记录要求为待处理主体的数据记录方式,目标记录要求为目标主体的数据记录方式,待处理主体与目标主体存在关联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主体以及待处理主体均为会计主体,待处理主体为目标主体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第一记录要求包括待处理主体所使用的第一会计准则,目标记录要求包括目标主体所使用的第二会计准则,第一会计准则与第二会计准则不完全相同。
例如,待处理主体为他国分行,目标主体为总行,数据处理系统分别获取他国分行的会计准则以及总行的会计准则。
S302、对比第一记录要求以及目标记录要求,以确定并输出对比结果。
具体的,对比他国分行的会计准则以及总行的会计准则,找出两者的会计科目设置的不同,并向业务人员输出无法进行一一映射的会计科目。
S303、接收业务员根据对比结果,以预设方式编写的预设合并规则。
在本步骤中,预设合并规则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确定待处理数据。
具体的,业务人员在合并规则的自定义界面中,对无法进行一一映射的会计科目,以自身经验和企业运作要求,为这些会计科目建立起预设的对应规则。比如他国分行的会计科目的粒度过大时,就需要将其进行与总行相对应的会计科目的细分,然后从他国分行的核算系统中去寻找对应的业务数据,将该部分数据对应到新划分的会计科目下。
另一方面,若他国分行的会计科目的粒度比总行的会计科目粒度要小时,则可以直接建立多对一的对应关系,将若干个他国分行的会计科目与总行的某个会计科目进行对应。
S304、获取待处理主体的基础业务数据以及财务数据。
在本步骤中,基础业务数据为待处理主体的日常运营活动所产生的最原始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时代处理主体的财务核算系统对基础业务数据,按照其所在地区惯用的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分录核算后,所得到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将他国分行的日常运营数据,如存款业务、贷款业务、金融理财业务等数据提取出来,同时提取他国分行每日的财务流水即财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获取基础业务数据的同时,还获取基础业务数据对应的客户信息,以便于后续对财务数据的会计科目进行调整时作为调整的依据。
S305、根据预设分类要求对基础业务数据进行分类,以确定分类后的业务数据。
在本步骤中,对基础业务数据按照本金、利息、投资成本、投资收益等等属性特征类型进行分类得到对应的业务数据。
S306、利用预设的记录调整模型,根据第一数据,确定待处理数据。
在本步骤中,记录调整模型用于使待处理数据满足目标记录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本步骤可以有两种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
根据预设合并规则确定与第一财务数据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
提取第一业务数据中的财务信息,如将第一业务数据在他国分行核算系统中对应的会计科目、类型属性(例如:损益类、收入类型、成本类型)等财务信息;
根据预设合并规则以及财务信息,确定待处理数据,例如根据预设合并规则来调整第一业务数据的会计科目,使其满足目标主体的会计科目设置要求;
其中,第一财务数据为财务数据中不满足目标记录要求的数据,业务数据包括第一业务数据,预设合并规则为业务人员预设的对第一财务数据的调整规则。
第二种实施方式:
根据第一记录要求对业务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以确定第一汇总结果,该第一记录要求为待处理主体的数据记录方式;
根据第一记录要求对财务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以确定第二汇总结果;
其中,待处理数据中包括第一汇总结果以及第二汇总结果。
例如,第一记录要求为他国分行所执行的会计准则,或会计科目设置和记录要求,这种实施方式是对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一个校验,防止财务数据造假或错误操作引起财务数据错误,导致后续的并账汇总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S307、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对待处理数据进行校验。
在本步骤中,对于S306中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步骤的具体现实方式参照S203,在此不作赘述。
对于S306中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步骤对应的实施方式包括:
计算第一汇总结果与第二汇总结果的差值;
若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校验结果满足预设要求。
S308、若校验结果满足预设要求,则将待处理数据合并记录到目标主体的运营记录中。
本步骤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S204中的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方法,通过先获取用于记录待处理主体运营情况的第一数据,该第一数据包括不满足目标记录要求的数据,该目标记录要求为目标主体的数据记录方式,然后利用预设的记录调整模型,根据第一数据,确定待处理数据,该记录调整模型用于使待处理数据满足目标记录要求;再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对待处理数据进行校验;若校验结果满足预设要求,则将待处理数据合并记录到目标主体的运营记录中。解决了如何使得各个具有不同数据记录要求或原则的企业间实现数据自动汇总统计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无需在不同企业间数据汇总时完全依赖人工调整即可完成自动汇总,且通过校验保证了数据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为了加深对图2和图3两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理解,下面以图4的具体场景来进行介绍,并且补充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各步骤中另外可能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传统的报表生成方式是:业务提出需求→程序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产生报表结果→业务核对→程序员修改程序→重新产生报表→业务核对。
而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用报表的生成方式是业务人员通过:编写规则→产生报表→核对报表→修改规则→重新生成报表→重新核对,整个流程可以由业务人员自主完成。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他国分行向总行报送财会数据的场景,恰好与上述通用报表的生成方式类似。而在此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将财会数据拆成一定的粒度并支持业务人员编写规则生成符合并账条件的财务数据,同时保证报送的数据与境外分行的账务数据完全一致,即解决境外分行财务数据并账总行的高效性、准确性和连续性的问题。
具体到某个他国分行,其使用的是自主研发的他国核心银行系统即他国核算系统,与总行或本国分行所使用的本国核算系统属于异构系统,从设计理念到记账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别,包括具体会计科目的分类方法和粒度也不尽相同,比如总行的财会科目12107-1081表示的是存放总行证券类结算款项_存放系统内,在他国核算系统中,可能没有同样意义的会计科目与之对应。
但是他国分行又发生过类似的业务或者说未来将要发生类似的业务,本申请发明人通过分析他国核算系统的记账逻辑发现,一笔业务在交易过程中除了产生正常的账务流水,还会产生详细的业务明细。
所以在向总行上报并账数据的过程中,可以直接从他国核算系统的账务流水中抓取财务数据上送,也可以从业务明细中抓取业务数据后上送。
当然如果能够直接用他国核算系统的会计科目对应总行的科目是最简单的。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因为会计科目设置和具体使用方法,以及每个他国分行的各个会计人员的操作习惯不一致等多种因素的关系,无法大规模使用科目对科目的方式进行映射和报送数据。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尽可能的从业务表抓取业务数据加工成需要的财务数据,其具体处理场景如图4所示。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银行并账场景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首先是数据采集阶段,也是前处理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将他国分行核算系统401中的基础业务数据、财务数据以及客户信息进行采集和分类,在采集业务数据的过程中,根据总行系统403并账的要求,将采集的到的业务数据按照本金、利息、投资成本、投资收益等等属性特征类型进行分类形成分类后的业务数据,然后将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和客户信息打包成向总行上报的源数据传入数据处理系统402中进行后续处理。
然后是数据分析阶段,也就是中处理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根据业务人员编写的合并规则与前处理阶段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匹配,命中后(即匹配到对应数据后)根据预设的格式转换成需要并账的财务数据,以备后续进行并账前的校验。
在这个阶段也会碰到极端的情况,合并规则引擎也无法正确得到待合并数据,此时就需要向业务员发出人工调整提示或请求。业务员进行财务调整后,将其重新上传到系统中,与已经自动调整好的其它数据一起构成待合并数据明细。
最后是数据校验核对阶段,也就是后处理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对最终生成的并账数据进行校验,如果校验通过,证明本次并账数据生成无误可以报送,如果校验不通过,则会停止报送并给出原因。
具体的,对待合并数据明细进行加工汇总,同时对加工汇总结果进行汇总或拆分核对即自动总分核对,比如,将汇总的数据与他国分行核算系统中的汇总数据进行对比,或者再次将汇总数据进行拆分打散,逐一与他国分行核算系统中的业务数据进行比对。
最后将待合并数据以报表的形式进行展示,由业务员检查其合并规则是否需要进行修改,若需要修改,则需要重新进行第二个数据分析阶段的各个步骤,若不需要修改合并规则,则将待合并数据上报给总行系统进行汇总合并。
本申请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其有益效果体现在:
一、设计了一套可以复用的规则引擎,且每个他国分行或本国分行在通用的一套规则引擎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分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此该规则引擎兼顾了通用型和特殊性两个阶段,基本上能满足各个分行在各种场景下的并账要求。
二、设计了一套数据校验的方法来保障生成并账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通过将抓取到的他国核算系统的业务数据和会计数据按照各个分行的会计科目进行分类,然后分别汇总从业务层面抓到的数据以及从本身会计科目层面抓取到的数据,将两边的数据进行比对,若误差在允许设定范围则认为并账成功,若校验失败则对用户进行详细提示。
三、考虑到若业务侧发生错误记录,或者是从技术层面无法映射到总行科目的极端情况,还可以提供一种人工调整方式(所有的调整都需要满足和分行本身的账务一致)。
通过以上措施,保证了境外分行并账自动化的正常运行,也证明了这套方法的有效性。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处理装置500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
如图5所示,该数据处理装置500包括:
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用于记录待处理主体的运营情况,且第一数据包括不满足目标记录要求的数据,目标记录要求为目标主体的数据记录要求,待处理主体与目标主体存在关联关系;
处理模块502,用于利用预设的记录调整模型,根据第一数据,确定待处理数据,记录调整模型用于使待处理数据满足目标记录要求;
校验模块503,用于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对待处理数据进行校验;
若校验结果满足预设要求,则处理模块502,还用于将待处理数据合并记录到目标主体的运营记录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待处理主体的基础业务数据以及财务数据;
处理模块502,还用于根据预设分类要求对基础业务数据进行分类,以确定分类后的业务数据;
其中,第一数据包括:业务数据以及财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校验模块503,用于:
判断待处理数据的第二经济属性与第一数据对应的第一经济属性是否一致,所述第一经济属性或第二经济属性用于表征待处理主体的运营活动所对应的经济价值;
若是,则判断待处理数据的第二时间属性与第一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属性是否一致,第一时间属性或第二时间属性用于表征运营活动所发生的时间;
其中,第一属性特征包括:第一经济属性以及第一时间属性,第二属性特征包括:第二经济属性以及第二时间属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502,用于:
根据预设合并规则确定与第一财务数据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
提取第一业务数据中的财务信息;
根据预设合并规则以及财务信息,确定待处理数据;
其中,第一财务数据为财务数据中不满足目标记录要求的数据,业务数据包括第一业务数据,预设合并规则为业务人员预设的对第一财务数据的调整规则。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502,用于:
根据第一记录要求对业务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以确定第一汇总结果,第一记录要求为待处理主体的数据记录方式;
根据第一记录要求对财务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以确定第二汇总结果;
其中,待处理数据中包括第一汇总结果以及第二汇总结果;
对应的,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对待处理数据进行校验,若校验结果满足预设要求,包括:
计算第一汇总结果与第二汇总结果的差值;
若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校验结果满足预设要求。
可选的,获取模块501,还用于获取第一记录要求以及目标记录要求,第一记录要求为待处理主体的数据记录方式;
处理模块502,还用于对比第一记录要求以及目标记录要求,以确定并输出对比结果;
获取模块501,还用于接收业务员根据对比结果,以预设方式编写的预设合并规则,该预设合并规则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确定待处理数据。
值得说明的是,图5所示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其具体实现原理、技术特征、专业名词解释以及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6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2。图6示出的是以一个处理器为例的电子设备。
存储器602,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存储器602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601用于执行存储器6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以上各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其中,处理器60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可选地,存储器6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601集成在一起。当所述存储器602是独立于处理器601之外的器件时,所述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
总线603,用于连接所述处理器601以及所述存储器602。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存储器602和处理器601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则存储器602和处理器601可以通过内部接口完成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磁盘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具体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用于记录待处理主体的运营情况,且所述第一数据包括不满足目标记录要求的数据,所述目标记录要求为目标主体的数据记录方式,所述待处理主体与所述目标主体存在关联关系;
利用预设的记录调整模型,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确定待处理数据,所述记录调整模型用于使所述待处理数据满足所述目标记录要求;
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校验;
若校验结果满足预设要求,则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合并记录到所述目标主体的运营记录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待处理主体的基础业务数据以及财务数据;
根据预设分类要求对所述基础业务数据进行分类,以确定分类后的业务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业务数据以及所述财务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校验,包括:
判断所述待处理数据的第二经济属性与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第一经济属性是否一致,所述第一经济属性或所述第二经济属性用于表征待处理主体的运营活动所对应的经济价值;
若是,则判断所述待处理数据的第二时间属性与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属性是否一致,所述第一时间属性或所述第二时间属性用于表征所述运营活动所发生的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预设的记录调整模型,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确定待处理数据,包括:
根据预设合并规则确定与第一财务数据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
提取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中的财务信息;
根据所述预设合并规则以及所述财务信息,确定所述待处理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财务数据为所述财务数据中不满足所述目标记录要求的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包括所述第一业务数据,所述预设合并规则为业务人员预设的对所述第一财务数据的调整规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预设的记录调整模型,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确定待处理数据,包括:
根据第一记录要求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以确定第一汇总结果,所述第一记录要求为待处理主体的数据记录方式;
根据所述第一记录要求对所述财务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以确定第二汇总结果;
其中,所述待处理数据中包括所述第一汇总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汇总结果;
对应的,所述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校验,若校验结果满足预设要求,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汇总结果与所述第二汇总结果的差值;
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校验结果满足所述预设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第一数据之前,还包括:
获取第一记录要求以及所述目标记录要求,所述第一记录要求为待处理主体的数据记录方式;
对比所述第一记录要求以及所述目标记录要求,以确定对比结果;
输出所述对比结果,并接收业务员根据所述对比结果,以预设方式编写的预设合并规则,所述预设合并规则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确定所述待处理数据。
7.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用于记录待处理主体的运营情况,且所述第一数据包括不满足目标记录要求的数据,所述目标记录要求为目标主体的数据记录要求,所述待处理主体与所述目标主体存在关联关系;
处理模块,用于利用预设的记录调整模型,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确定待处理数据,所述记录调整模型用于使所述待处理数据满足所述目标记录要求;
校验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校验;
若校验结果满足预设要求,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合并记录到所述目标主体的运营记录中。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来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CN202110637789.1A 2021-06-08 2021-06-08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Pending CN1133777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7789.1A CN113377772A (zh) 2021-06-08 2021-06-08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7789.1A CN113377772A (zh) 2021-06-08 2021-06-08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7772A true CN113377772A (zh) 2021-09-10

Family

ID=77576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37789.1A Pending CN113377772A (zh) 2021-06-08 2021-06-08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7777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75667A1 (ja) * 2005-01-12 2006-07-20 Masatsugu Noda 情報処理装置ならびにファイルデータマージ方法およびファイル名称付与方法およびファイルデータ出力方法
CN101650801A (zh) * 2009-07-31 2010-02-17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erp系统中的数据传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033436A (zh) * 2015-03-13 2016-10-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库的合并方法
CN107295039A (zh) * 2016-03-31 2017-10-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接入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767242A (zh) * 2016-08-15 2018-03-0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账务数据处理方法及账务数据处理装置
CN109543169A (zh) * 2018-11-26 2019-03-29 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报表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75667A1 (ja) * 2005-01-12 2006-07-20 Masatsugu Noda 情報処理装置ならびにファイルデータマージ方法およびファイル名称付与方法およびファイルデータ出力方法
CN101650801A (zh) * 2009-07-31 2010-02-17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erp系统中的数据传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033436A (zh) * 2015-03-13 2016-10-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库的合并方法
CN107295039A (zh) * 2016-03-31 2017-10-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接入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767242A (zh) * 2016-08-15 2018-03-0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账务数据处理方法及账务数据处理装置
CN109543169A (zh) * 2018-11-26 2019-03-29 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报表处理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2678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会计账本管理方法、电子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383812B (zh) 新契约保单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1144697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jciechowska-Filipek Automation of the process of handling enquiries concerning information constituting a bank secret
JP6049799B2 (ja) 経営支援プログラム
CN108596568A (zh) 一种授信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298446A (zh) 一种财险业务流程自动化管理控制系统及应用
CN113570468A (zh) 一种企业支付风控服务平台
CN115330435A (zh) 一种碳排放权价格指标体系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110251930A1 (en) Data management for top-down risk based audit approach
CN109947797B (zh) 一种数据检查装置及方法
CN114187082A (zh) 一种财务记账及报销方法及系统
WO2019220251A1 (en) Automatic inter-bank reconciliation system
Dai et al. Audit analytics: A field study of credit card after-sale service problem detection at a major bank
CN111639916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及深度学习的在线审计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37013A (zh) 人行征信变量衍生方法及装置
CN113535774A (zh) 一种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242779A (zh) 金融数据特征选择和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77772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5600972A (zh) 一种不良资产的核销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08062A (zh) 一种知识产权全周期管理系统
CN115630375A (zh) 一种电子保函风险管控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4580898A (zh) 一种高效催收款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67121A (zh) 一种风险等级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361964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