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76888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76888A
CN113376888A CN202110793039.3A CN202110793039A CN113376888A CN 113376888 A CN113376888 A CN 113376888A CN 202110793039 A CN202110793039 A CN 202110793039A CN 113376888 A CN113376888 A CN 113376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isplay device
driving
circuit board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30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胜
曹杰
朱成兵
朱孝菲
徐学磊
李姗姗
张少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930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768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76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768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liquid cryst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机体,所述第一机体为板状结构,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侧面;第二机体,通过转动件与所述第一机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机体包括:显示部以及与该显示部连接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显示部靠近所述转动件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机体用于环绕所述转动件的轴线相对于第一机体进行翻转,以使所述显示装置在闭合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并且,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显示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所述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机体的侧面相对。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显示产品朝向窄边框、超薄、高色域的方向发展。其中,窄边框能够给用户带来更炫酷的视觉冲击,提高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能够在不增加显示装置厚度的情况下,提高屏占比。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机体,所述第一机体为板状结构,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侧面;
第二机体,通过转动件与所述第一机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机体包括:显示部以及与该显示部连接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显示部靠近所述转动件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机体用于环绕所述转动件的轴线相对于第一机体进行翻转,以使所述显示装置在闭合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并且,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显示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所述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机体的所述侧面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部包括:显示屏;
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用于为所述显示屏提供驱动信号,所述驱动电路板所在平面与所述显示屏所在平面相交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板所在平面与所述显示屏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在80°~10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部还包括:背光源,所述显示屏为设置在所述背光源出光侧的液晶显示屏,所述背光源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驱动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件沿所述转动件的轴向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源包括:背板和光学膜片组,所述背板具有容纳槽,所述光学膜片组位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机体还包括粘结件,所述粘结件将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部粘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机体还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所述显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中,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具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暴露出所述显示部的显示面;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部通过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一机体连接,且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且所述第二壳体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机体的所述侧面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体的所述侧面形成有凹陷,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凹陷中,以使所述显示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凹陷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转动件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一示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第二机体所包括的显示部和驱动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4A为沿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B为图4A中Q区域的放大图。
图5A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机体的示意图。
图5B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显示屏与驱动电路板之间形成的第一夹角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部与驱动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机体的平面图。
图9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机体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这里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术语并非旨在限制和/或限定本公开的范围。例如,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应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为一示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为折叠式显示装置,例如为笔记本电脑。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机体10和第二机体20,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20转动连接。第一机体10可以包括输入结构,例如,按键键盘、触摸板。第二机体20包括:机壳、设置机壳中的显示部和驱动电路板。
图2为图1中的第二机体所包括的显示部和驱动电路板的示意图,其中,显示部21可以包括显示屏,例如液晶显示屏、OLED显示屏等,当显示屏为液晶显示屏时,显示部21还可以包括背光模组。如图2所示,驱动电路板22与显示部21电连接,用于为显示部21提供驱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机体20呈板状结构,驱动电路板22与显示部21在显示部21厚度方向上无重叠,从而减小第二机体20的厚度。但是,这样将导致第二机体20的边框宽度较大。而如果将驱动电路板22翻折至显示部21的背光侧,则可以减小第二机体20的边框宽度,但是会导致第二机体20的厚度较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有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例如,显示装置为笔记本电脑。图3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的俯视图,图4A为沿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4B为图4A中Q区域的放大图,如图3至图4B所示,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机体10和第二机体20。
其中,第一机体10为板状结构,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S1和第二表面S2、以及连接在第一表面S1与第二表面S2之间的侧面S3。第一表面S1和第二表面S2分别位于第一机体10沿其厚度方向的两侧。第一机体10可以包括:第一机壳、设置在第一机壳中的系统主板、输入结构。其中,输入结构可以包括键盘、USB接口等。
第二机体20通过转动件40与第一机体10转动连接,图5A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机体的示意图,如图3至图5A所示,第二机体20包括:用于显示画面的显示部21以及与该显示部21连接的驱动部22,驱动部22位于显示部21靠近转动件40的一侧,显示部21为板状结构,其具有显示面。其中,第二机体20用于环绕转动件40的轴线相对于第一机体10进行翻转,以使显示装置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例如,转动件40包括铰链,转动件40的轴线即为铰链中的转轴的轴线。转动件4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一些示例中,转动件40的数量为多个,以使得第二机体20的翻转过程更加稳定。例如,转动件40的数量两个。多个转动件40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显示装置处于闭合状态的示意图如图4A所示,图6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如图4A至图6所示,闭合状态是指,显示部21与第一机体10叠置的状态;即,显示部21位于第一机体10的第一表面S1背离第二表面S2的一侧,且显示部21的厚度方向与第一机体10的厚度方向大致相同,例如,显示部21的厚度方向与第一机体10的厚度方向之间的角度为[0°,20°],例如,显示部21的厚度方向与第一机体10的厚度方向均为图4A中的第二方向。。打开状态是指,显示部21的厚度方向与第一机体10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预设值,例如,该预设值为20°,或者为30°,或者为40°,或者为50°,或者为60°。
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机体20为弯折结构,并且,当显示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如图4A所示,显示部21位于第一机体10的第一表面S1背离第二表面S2的一侧,驱动部22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机体10的侧面S3相对设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机体20呈弯折结构,驱动部22弯折至第一机体10的侧面S3,这种情况下,当显示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用户在观看显示部21所显示的画面时,所看到的驱动部22的宽度较小,相当于减小了第二机体20的边框宽度,提高了屏占比。而由于驱动部22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机体10的侧面S3相对,因此,第二机体20的弯折对显示装置厚度的影响较小或无影响。故而,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能够在防止厚度增大的情况下,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图7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部与驱动电路板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部21包括:显示屏211,该显示屏211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ED(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屏中的任意一者,显示部21的显示面即为显示屏211的出光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驱动部22包括驱动电路板,驱动电路板与显示屏电连接,用于为显示屏211提供驱动信号。
其中,显示屏211包括显示基板,该显示基板包括:衬底、设置衬底上信号线以及像素结构,另外,衬底上还设置有焊盘,信号线与焊盘电连接。驱动电路板与显示屏211电连接是指,驱动电路板与衬底上的焊盘电连接,从而为显示基板的信号线提供驱动信号。例如,驱动电路板可以通过柔性线路板与焊盘电连接。
驱动电路板可以包括:基底、设置在基底上的电器元件(例如,电阻、电容、驱动芯片等),另外,基底上还可以设置连接器221,该连接器221与显示装置的主板电连接,用于接收总控制信号,并根据总控制信号为显示屏211提供驱动信号。
其中,驱动电路板所在平面与显示屏211所在平面相交叉。例如,驱动电路板所在平面与显示屏211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α,图5B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显示屏与驱动电路板之间形成的第一夹角示意图,如图5B所示,该第一夹角α在80°~100°之间,从而尽量减小第二机体20的边框宽度。例如,第一夹角为90°。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两个交叉的平面而言,该两个平面可以形成四个夹角,该四个夹角中的一者为上述第一夹角。
其中,当第一夹角α≥90°时,驱动电路板与显示屏211在显示屏的厚度方向(即图5A中的第二方向)上无交叠。即,以平行于显示屏211的某一平面作为参考平面,驱动电路板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显示屏211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如图5A所示,第二机体20还包括:第二机壳23,第二机壳23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壳体部231和第二壳体部232,显示部21设置在第一壳体部231中,驱动部22设置在第二壳体部232中,第一壳体部231具有镂空部,镂空部暴露出显示部21的显示面。其中,第二壳体部232通过转动件40与第一机体10连接,且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二壳体部232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机体10的侧面相对。其中,第二壳体部232直接与转动件40连接,也可以间接与转动件40连接。例如,如图4B和图5A所示,第二机壳23还包括第三壳体部233,第二壳体部232通过第三壳体部233与转动件40连接。例如,第二壳体部232与第三壳体部233大致垂直。
可选地,第一壳体部231、第二壳体部232、第三壳体部233均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且第一壳体部231、第二壳体部232、第三壳体部233可以为一体结构。
为了使驱动电路板在第二壳体部232中保持稳定,如图7所示,在第二壳体中设置有固定件24,固定件24与显示部21连接,驱动电路板设置在固定件24上。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7所示,显示部21还包括背光源212,显示屏211为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屏设置在背光源212的出光侧。这种情况下,固定件24设置在背光源21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源212包括:发光件、背板和光学膜片组,背板具有容纳槽,光学膜片组位于容纳槽中,光学膜片组用于接收发光件所发射的光线,并向显示屏211出射面光源。例如,光学膜片组包括:导光板、棱镜片、发射片、散射片等,其中,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和底面,出光面与底面相对设置,出光面朝向显示屏,入光面连接在出光面与底面之间。发光件朝向导光板的入光面发光,棱镜片、散射片均位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与显示屏211之间,棱镜片位于散射片与导光板之间。反射片位于导光板背离棱镜片的一侧。其中,固定件24与背板固定连接。例如,固定件24与背板可以形成为一体结构。
例如,如图7所示,固定件2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41、第二连接部242和第三连接部243,第一连接部241与背板固定连接,驱动电路板固定设置在第三连接部243上,例如,驱动电路板通过螺丝等紧固件设置在第三连接部243上。
例如,第三连接部243和第二连接部242之间形成80°~100°的夹角,示例性地,第三连接部243与第二连接部242相互垂直。
为了提高对驱动电路板的固定效果,可以在背板上设置多个固定件24,多个固定件24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一方向为转动件40的轴向。例如,固定件24的数量为两个。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驱动电路板的固定效果,如图7所示,第二机体20还可以包括粘结件25,其中,粘结件25将驱动电路板与显示部21粘结。例如,粘结件25包括胶带。
图8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机体的平面图,图9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机体的平面图,如图8和图9所示,在第二机体20中,驱动部22位于显示部21沿第一方向的中部位置,其中,第一方向为转动件40的轴向。第一机体10的侧面形成有凹陷,转动件40位于凹陷中,以使显示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驱动部22位于凹陷中。例如,转动件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转动件40分别位于凹陷沿第一方向的两端。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机体,所述第一机体为板状结构,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侧面;
第二机体,通过转动件与所述第一机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机体包括:显示部以及与该显示部连接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显示部靠近所述转动件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机体用于环绕所述转动件的轴线相对于第一机体进行翻转,以使所述显示装置在闭合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并且,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显示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所述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机体的所述侧面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包括:显示屏;
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用于为所述显示屏提供驱动信号,所述驱动电路板所在平面与所述显示屏所在平面相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板所在平面与所述显示屏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在80°~10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还包括:背光源,所述显示屏为设置在所述背光源出光侧的液晶显示屏,所述背光源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驱动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件沿所述转动件的轴向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背板和光学膜片组,所述背板具有容纳槽,所述光学膜片组位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体还包括粘结件,所述粘结件将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部粘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体还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所述显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中,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具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暴露出所述显示部的显示面;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部通过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一机体连接,且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且所述第二壳体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机体的所述侧面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的所述侧面形成有凹陷,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凹陷中,以使所述显示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凹陷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转动件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CN202110793039.3A 2021-07-12 2021-07-12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33768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3039.3A CN113376888A (zh) 2021-07-12 2021-07-12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3039.3A CN113376888A (zh) 2021-07-12 2021-07-12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6888A true CN113376888A (zh) 2021-09-10

Family

ID=77581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93039.3A Pending CN113376888A (zh) 2021-07-12 2021-07-12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7688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050094A1 (en) Mobile terminal touch control display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mobile terminal
US8716932B2 (en) Displays with minimized borders
CN107024732B (zh) 显示装置以及相关的背光单元
US20040041961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US957538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display with split driver ledges
JP4144633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665983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159485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6812974B1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9784911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including alignment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2006277739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170199592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391885B2 (en) Light bar assembly, backlight unit, display unit an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KR20150066615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11889646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2621769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와 이를 포함하는 멀티 스크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3077305A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216810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15769250U (zh) 显示装置
JP2003197056A (ja) 入力機能付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13376888A (zh) 显示装置
JP2007256467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1117069A (ja) 表示装置及び該表示装置に用いられる表示パネル
CN112700728A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5283829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