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9292A - 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及预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及预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69292A
CN113369292A CN202110585831.XA CN202110585831A CN113369292A CN 113369292 A CN113369292 A CN 113369292A CN 202110585831 A CN202110585831 A CN 202110585831A CN 113369292 A CN113369292 A CN 113369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soil
closed
loop
rotat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858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69292B (zh
Inventor
谢飞
王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Industry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Industry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Industry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Industry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8583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692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69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9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692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92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1/00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1/02Extraction using liquids, e.g. washing, leaching, flot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及预处理方法,属于土壤修复的技术领域。包括:至少一个容器,所述容器具有用于挖土的开放端、用于存储土壤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的底部具有用于排放土壤的端盖结构,每个端盖结构上均设有用于控制其打开或者闭合的开关组件;相邻容器相互叠加,开关组件被触发,端盖结构被打开;上料器,与所述收容部的底部相对接。本发明研发的预处理系统从挖土、储备到排放全部是在指定的容器内进行,直至待修复土壤被输送到处理系统内进行处理,待修复土壤全程都不会有散落的可能性,即减少了人工清理的可能性又对其他健康土壤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及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及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淋洗技术是指将可促进土壤污染物溶解或迁移的化学溶剂注入受污染土壤中,从而将污染物从土壤中溶解、分离出来并进行处理的技术,土壤淋洗修复的实现方式主要分为原位淋洗和异位淋洗,其中异位淋洗又可分为现场修复和离场修复。
不管是哪种异位淋洗都是需要将待修复的土壤先铲出(挖取),然后转移到修复系统内,但是在铲出、转移、倾倒至修复系统内都会存在待修复土壤掉落的现象,不仅仅需要人工将散落的泥土铲除并收集,费时费力;同时还会造成尚未污染的土壤在这些掉落的待修复土壤的干涉下被污染,破坏性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及预处理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容器,所述容器具有用于挖土的开放端、用于存储土壤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的底部具有用于排放土壤的端盖结构,每个端盖结构上均设有用于控制其打开或者闭合的开关组件;相邻容器相互叠加,开关组件被触发,端盖结构被打开;
上料器,与所述收容部的底部相对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容器的收容部与挖土机的铲斗的内壁相适配,所述容器的开放端与铲斗的铲口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敞口结构的设置是为了便于铲土,当端盖结构处于关闭状态时则用于存储土壤,当端盖结构处于打开状态时则用于排放土壤。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收容部的第一端面处设有闭环凸起,所述闭环凸起在沿第二端面至第一端面的方向设有一个预定高度上的延伸;
所述收容部的第二端面处设有内环凸起和外环凸起,所述内环凸起与外环凸起之间留有预定的间隙形成容置腔,且所述内环凸起与外环凸起均在沿第一端面至第二端面的方向设有一个预定高度上的延伸,当前容器的闭环凸起插接与位于其上方的容器的容置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是为了实现对多个容器内的待修复土壤进行排放,不需要排放一次放置一次,提高了效率。同时容置腔与闭环凸起的适配是为了使容器叠放时不会发生错位,避免待修复土壤掉落在地面上。且叠放时不需要做精准的匹对即可实现有效的叠放,降低了叠放的难度。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结构还包括:开关组件,设于所述端盖结构的底部;
所述闭环凸起与收容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向圆心延伸的闭环触发部,所述闭环触发部的内边缘与收容部之间设有预定的距离;
其中一个容器的闭环凸起插接到位于其上方的容器的容置腔内并相互抵触时,闭环触发部触碰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打开端盖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叠放后便可直接触发端盖打开,不需要单独控制端盖结构,增加了排放效率;同时为控制端盖结构提供了便捷。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器壁上的上盖,安装在内环凸起处的下盖,对应设置与所述上盖和下盖上的若干个滑槽,以及活动卡接在所述滑槽内且连接于上盖与下盖之间的卡块;
所述卡块包括连接部,穿插在所述连接部一端的安装轴,以及固定在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的挡止部,所述挡止部为三角立柱,将半径为R1的圆平分成若干等分,所述安装轴卡接在所述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内部自转式的端盖结构,打开端盖结构时,不需要提供额外的空间,满足容器相互叠加时的空间需求。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安装座,固定于所述下盖的底部;所述安装座靠近内环凸起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支架;
推动轴,一端传动连接于安装轴,另一端穿插于所述安装座并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推动轴上套接有压缩弹簧;
第二连杆,一端铰接于安装支架,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活动端被设置为与闭环触发部相接触;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间位置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相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连杆的活动端在闭环触发部的作用下向上且向外移动,根据杠杆原理,推动轴拉动安装轴外移,端盖被打开;反之,当闭环触发部对活动端没有作用力时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推动轴复位,安装轴被内推端盖闭合。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料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口结构;且所述筒体的顶部设有向上延伸的闭环凸起;所述筒体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筒体的外侧设有传动组件;
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分别传动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且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在传动组件的作用下在对应的放置槽内做相向或背向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实际待修复土壤的质量和流量需求,控制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之间的距离,避免出现土壤堆积或者供应不足的现象。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定义第一转动辊与第二转动辊之间的距离为L,则L满足以下要求:
Figure BDA0003087329350000031
式中,m表示当前待修复土壤的总质量,ρ表示当前待修复土壤的密度;n为当前使用的容器的个数,Vn为每个容器内承载的土壤的体积;H表示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的长度;θ表示土壤位于上料器中的流速,根据需求设定;δ表示摩擦系数;A为第一转动辊与第二转动辊之间的横截面面积。
对容器按顺序进行编号,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n容器,其中n表示当前使用的容器的个数;
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n容器的闭环凸起的高度逐渐增加,以满足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n容器对应端盖结构的打开度呈降低趋势的需求,叠放时,按照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n容器的顺序排放。
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容器放置在挖土机的铲斗内,并满足以下需求:设有端盖结构的一面与铲斗的后侧面相抵,使用容器的敞口结构与铲斗的敞口结构相一致;此时的端盖结构处于闭合状态;
步骤二、借助于铲斗进行挖土,待修复的土壤直接从底面被收纳至容器内;
步骤三、若现场修复则执行步骤五;若立场修复则执行步骤四;
步骤四、将盛有待修复土壤的容器放置在转移车内,转移的过程中容器采用并列放置的摆放形式,如果需要叠加则通过设置隔板叠加;
步骤五、通过容器的叠加数量和给定的摩擦系数、流速调节上料器中第一转动辊与第二转动辊之间;
步骤六、在上料器中放置第一个容器,在第一个容器上从下至上依次叠放其他的容器,叠放时满足以下关系:当前容器的闭环凸起插接在上一个容器的容置腔内,并触发上一个容器的开关组件,上一个容器的端盖结构被打开,排放土壤;进入到处理系统进行修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研发的预处理系统从挖土、储备到排放全部是在指定的容器内进行,直至待修复土壤被输送到处理系统内进行处理,待修复土壤全程都不会有散落的可能性,即减少了人工清理的可能性又对其他健康土壤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容器位于铲斗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容器相互叠放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端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6中的各标注为:容器1、铲斗2、开关组件3、端盖结构4、上料器5、收容部101、闭环凸起102、内环凸起103、外环凸起104、闭环触发部105、安装座301、安装支架302、推动轴303、第一连杆304、第二连杆305、上盖401、下盖402、滑槽403、卡块404、安装轴405、筒体501、放置槽502、传动组件503、第一转动辊504、第二转动辊505。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现有技术中,不管是哪种异位淋洗都是需要将待修复的土壤先铲出(挖取),然后转移到修复系统内,但是在铲出、转移、倾倒至修复系统内都会存在待修复土壤掉落的现象,不仅仅需要人工将散落的泥土铲除并收集,费时费力;同时还会造成尚未污染的土壤在这些掉落的待修复土壤的干涉下被污染,破坏性大。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容器1,在本实施例中,以三个容器1为例。每个容器1可以相互叠加使用,同时每个容器1都能够与挖土机的铲斗2相适配。还包括上料器5,上料器5的顶部与容器1的底部相对接,且上料器5的底部与处理系统相通,处理系统为用于修复土壤的系统,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所述容器具有用于挖土的开放端、用于存储土壤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的底部具有用于排放土壤的端盖结构,每个端盖结构上均设有用于控制其打开或者闭合的开关组件;相邻容器相互叠加,开关组件被触发,端盖结构被打开。
具体表现为,容器1在使用时存在三种工作状态:状态一、状态二和状态三。其中状态一是指容器1位于铲斗2的内部,作为铲斗2的内壁用于挖土,待修复土壤在挖土机的作用下从开放端转移到容器1内,如图2所示;状态二是指待修复土壤存放在容器1内部,容器1的收容部起到存储的作用,此时端盖结构处关闭状态;状态三是指当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时,土壤从容器1中排放至上料器5中,并通过上料器5转移到处理系统中。从状态一、状态二至状态三所有的工序都是在容器1内进行的,不需要对土壤进行多次的转移从而避免出现土壤散落的现象。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上述既能够挖土又能够存储的功能,容器1具体包括:收容部101,收容部101的第一端面为敞口结构(即开放端),敞口结构的设置是为了给土壤进入到容器1内提供渠道。收容部101的第二端面处设有端盖结构4,当铲土和存储土壤时,端盖结构4处于关闭的状态;当排放土壤时,端盖结构4则处于打开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铲土时,容器1是位于铲斗2内的,且容器1的第一端面与铲斗2的敞口结构相对应,容器1的第二端面与铲斗2的后侧面相抵。铲土时,土壤直接从容器1的第一端面进入到容器1内,且此时的端盖结构4处于关闭状态。
在排放土壤时,是将容器1放置在上料器5上,打开端盖结构4进行排放。而每个容器1的容量是有限的,且容量仅次于铲斗2的容积。如果挖土一次随后进行一次修复处理,不仅仅工作量大而且没有批次处理时节省原料。因此申请人设置了多个容器1,好比三个,每次挖土使用一个容器1,挖完后更换容器1继续挖土直至满足量的需求。
在排放时,为了能够集中处理故申请人将容器1从下至上依次叠放在上料器5中,每个容器1一起排放物料。为了保证叠放时没有错位或者间隙,即保证土壤不会散落在外面或者地面上,故做了以下改进:
如图3所示,在收容部101的第一端面处设有闭环凸起102,闭环凸起102在沿第二端面至第一端面的方向设有一个预定高度上的延伸;同时在收容部101的第二端面处设有内环凸起103和外环凸起104,内环凸起103与外环凸起104之间留有预定的间隙形成容置腔。内环凸起103与外环凸起104均在沿第一端面至第二端面的方向设有一个预定高度上的延伸,当前容器1的闭环凸起102插接与位于其上方的容器1的容置腔内。举例说明,现有三个容器1:第一容器1、第二容器1和第三容器1。第一容器1放置在地面上,现将第二容器1叠放在第一容器1上,具体操作如下:将第二容器1拿起并转移到第一容器1的上方,再对第二容器1向下移动使得第一容器1的闭环凸起102插接在容置腔内,使第二容器1的端盖结构4位于第一容器1的内部,做到无缝对接。且对接时不需要做精准定位,降低了对接的难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完成对接后,第二容器1的端盖结构4位于第一容器1的内部,因此增加了对端盖结构4控制的难度。如果采用电动控制,考虑到土壤内的污染物对电线等造成破损;同时还需要一个一个的控制,调控较为麻烦。因此电动控制似乎不太客观。如果采用外力触碰,同样还是需要人为的一个一个去触发,工作量大且必须得有人单独监控,同样不可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端盖结构4还包括:开关组件3,设于所述端盖结构4的底部;同时在闭环凸起102与收容部101的连接处设置有向圆心延伸的闭环触发部105,闭环触发部105的内边缘与收容部101之间设有预定的距离,设定的预定距离不易过大,太大会影响挖土时土壤的流动性(挖土机机械臂的力是足矣让土壤越过闭环触发部105流动到容器1内的)。其中一个容器1的闭环凸起102插接到位于其上方的容器1的容置腔内并相互抵触时,闭环触发部105触碰开关组件3,所述开关组件3打开端盖结构4。
根据上述描述,容器1第二端面处的端盖结构4是在容器1相互叠加之后才会被打开,故是在另一个容器1的内部打开,而每个容器1的容量有限且内部时装有土壤的,故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给铰接盖,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是不能使用铰接盖的。申请人使用了旋转式端盖,且在容器1的内部旋转以达到打开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如图4所示,端盖结构4包括:上盖401、下盖402、若干个滑槽403和卡块404。所述上盖401固定在收容部101上,下盖402固定在内环凸起103的内壁。上盖401和下端上均设置有多个滑槽403,滑槽403为长方形,对应等距离的分布在所述上盖401与下盖402上,所述滑槽403的内端的边缘处与半径为R2的圆相外切。
还卡块404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穿插有安装轴405,所述安装轴405用于将所述卡块404安装在上盖401与下盖402对应的滑槽403内;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固定有挡止部,所述挡止部为三角立柱,所述挡止部将半径为R1的圆平分成若干等分。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开关组件3包括:固定在下盖402底部处的安装座301,在安装座301上靠近内环凸起103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支架302。还包括一端与安装轴405铰接的推动轴303,推动轴303的另一端插于安装座301并铰接有第一连杆304,且为了便于推动轴303复位,在推动轴303上套接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推动轴303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座301靠近内环凸起103的一端连接。
还包括:一端与安装支架302相互铰接的第二连杆305,第二连杆305的另一端为活动端,动端被设置为与闭环触发部105相接触;所述第二连杆305的中间位置与第一连杆304的另一端相铰接。
使用时,端盖结构4处于关闭时,卡块404相互聚集在圆心处,此时的压缩弹簧处于正常状态且安装轴405位于滑槽403的内侧。闭环触发部105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活动端处于向上移动的状态,开始慢慢的接触活动端,并驱动活动端向上移动。活动端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根据杠杆原理,安装轴405在推动轴303的作用下向外移动,卡块404沿所在的径向方向向外滑动,端盖慢慢被打开,直至闭环凸起102与容置腔的底部相抵时,闭环触发部105移动到最高处,端盖完全被打开,安装轴405位于滑槽403的外侧。反之,闭环凸起102脱离容置腔时,闭环触发部105慢慢的与活动端脱离,活动端不受任何的外力,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卡块404再次相互聚集在圆心处,端盖处于闭合状态,此时的容器1适用于挖土或者存储。
同样的,如图6上料器5包括:筒体501,所述筒体501的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口结构;且所述筒体501的顶部设有向上延伸的闭环凸起102和向内延伸的闭环触发部(图中未体现出来),此处的闭环凸起102、闭环触发部与容器1上的闭环凸起102的结构和作用相同,是用于与最底部的容器1相互卡接,并触发该容器1上的开关组件3,打开端盖结构4。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多个容器1的相互叠加导致每次处理的土壤将会较多,如果不对土壤进行分散或者控制器流速将会降低后期处理的效果。故在筒体501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放置槽502;所述筒体501的外侧设有传动组件503;还包括:第一转动辊504和第二转动辊505,分别传动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503;且第一转动辊504和第二转动辊505在传动组件503的作用下在对应的放置槽502内做相向或背向运动。为了更好的展示第一转动辊504和第二转动辊505,故处理图时,将第一转动辊504和第二转动辊505均暴露在放置槽502内部展示,而在实际使用时,第一转动辊504和第二转动辊505至少有一半至位于放置槽502内部的,然后再通过调节相互之间的距离实现流量的控制。同时第一转动辊504和第二转动辊505对土壤起到打散、分散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503采用齿轮齿条传动即可,故不做赘述。根据实际排放的土壤的质量和所需要的流速,反过来调控第一转动辊504与第二转动辊505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的当前土壤排放量。
定义第一转动辊与第二转动辊之间的距离为L,则L满足以下要求:
Figure BDA0003087329350000081
式中,m表示当前待修复土壤的总质量,ρ表示当前待修复土壤的密度;n为当前使用的容器的个数,Vn为每个容器内承载的土壤的体积;H表示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的长度;θ表示土壤位于上料器中的流速,根据需求设定;δ表示摩擦系数;A为第一转动辊与第二转动辊之间的横截面面积,A通过计算可等到。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容器放置在挖土机的铲斗内,并满足以下需求:设有端盖结构的一面与铲斗的后侧面相抵,使用容器的敞口结构与铲斗的敞口结构相一致;此时的端盖结构处于闭合状态:卡块相互聚集在圆心处,此时的压缩弹簧处于正常状态且安装轴位于滑槽的内侧。
步骤二、借助于铲斗进行挖土,待修复的土壤直接从底面被收纳至容器内;
步骤三、若现场修复则执行步骤五;若立场修复则执行步骤四;
步骤四、将盛有待修复土壤的容器放置在转移车内,转移的过程中容器采用并列放置的摆放形式,如果需要叠加则通过设置隔板叠加;此处设置了隔板是为避免容器直接叠加,容器的直接叠加会触发开关组件,使得土壤被提前排放无法进行下一步的转移;
步骤五、通过容器的叠加数量和给定的摩擦系数、流速调节上料器中第一转动辊与第二转动辊之间的距离;
步骤六、在上料器中放置第一个容器,在第一个容器上从下至上依次叠放其他的容器,叠放时满足以下关系:当前容器的闭环凸起插接在上一个容器的容置腔内,并触发上一个容器的开关组件,上一个容器的端盖结构被打开,排放土壤;进入到处理系统进行修复。闭环触发部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活动端处于向上移动的状态,开始慢慢的接触活动端,并驱动活动端向上移动。活动端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根据杠杆原理,安装轴在推动轴的作用下向外移动,卡块沿所在的径向方向向外滑动,端盖慢慢被打开,直至闭环凸起与容置腔的底部相抵时,闭环触发部移动到最高处,端盖完全被打开,安装轴位于滑槽的外侧。反之,闭环凸起脱离容置腔时,闭环触发部慢慢的与活动端脱离,活动端不受任何的外力,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卡块再次相互聚集在圆心处,端盖处于闭合状态,此时的容器适用于挖土或者存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虽然已经通过计算来调节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之间的距离,以确保上料器中的流速基本保持在预定的流速,但是当容器相互叠放后,不同容器内土壤承受的压力不是的,位于最底部容器的土壤承受的压力为最大故流速也是最快的,而位于最顶端的土壤所承受的压力最小,因此流速相对相慢,当叠放容器的数量较多时流速差值变大。为了尽量保持流速基本一致,故需要对位于不同层的容器所要承受的压力做调整:对容器按顺序进行编号,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n容器,其中n表示当前使用的容器的个数;
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n容器的闭环凸起的高度逐渐增加,以满足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n容器对应端盖结构的打开度呈降低趋势的需求,叠放时,按照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n容器的顺序排放。
如实施例1所述,开关组件是通过安装轴405在推动轴303的作用下向外移动,卡块404沿所在的径向方向向外滑动,端盖慢慢被打开,直至闭环凸起102与容置腔的底部相抵时,闭环触发部105移动到最高处,端盖完全被打开,安装轴405位于滑槽403的外侧。即闭环触发部相对推动轴所在的高度不同决定了安装轴移动的距离,通过该手段调节端盖结构被打开的完整度。
位于最底部的容器在上料器的闭环凸起和闭环触发部的作用下,闭环触发部位于它所触及到的最高处,则端盖结构被完全打开。第n-1容器在于第n容器对接时,由于第n-1容器的闭环凸起的高度较高,当闭环凸起与容置腔相抵触时,第n-1容器的闭环触发部与下盖之间的距离最大,且闭环触发部仅推动活动端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端盖结构部分被打开,打开程度为最小。通过端盖结构打开程度的不同,控制不同层所在的容器土壤承受的压力,尽量降低在上料器中的流速差值。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0)

1.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容器,所述容器具有用于挖土的开放端、用于存储土壤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的底部具有用于排放土壤的端盖结构,每个端盖结构上均设有用于控制其打开或者闭合的开关组件;相邻容器相互叠加,开关组件被触发,端盖结构被打开;
上料器,与所述收容部的底部相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的收容部与挖土机的铲斗的内壁相适配,所述容器的开放端与铲斗的铲口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放端处设有闭环凸起,所述闭环凸起在沿收容部的底部至开放端的方向设有一个预定高度上的延伸;
所述收容部的底部处设有内环凸起和外环凸起,所述内环凸起与外环凸起之间留有预定的间隙形成容置腔,且所述内环凸起与外环凸起均在沿开放端至底部的方向设有一个预定高度上的延伸;叠加时,当前容器的闭环凸起插接与位于其上方的容器的容置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环凸起与收容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向圆心延伸的闭环触发部,所述闭环触发部的内边缘与收容部之间设有预定的距离;
其中一个容器的闭环凸起插接到位于其上方的容器的容置腔内并相互抵触时,闭环触发部触碰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打开端盖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收容部的上盖,安装在内环凸起处的下盖,对应设置与所述上盖和下盖上的若干个滑槽,以及活动卡接在所述滑槽内且连接于上盖与下盖之间的卡块;
所述卡块包括连接部,穿插在所述连接部一端的安装轴,以及固定在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的挡止部,所述挡止部为三角立柱,将半径为R1的圆平分成若干等分,所述安装轴卡接在所述滑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安装座,固定于所述下盖的底部;所述安装座靠近内环凸起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支架;
推动轴,一端传动连接于安装轴,另一端穿插于所述安装座并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推动轴上套接有压缩弹簧;
第二连杆,一端铰接于安装支架,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活动端被设置为与闭环触发部相接触;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间位置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相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口结构;且所述筒体的顶部设有向上延伸的闭环凸起;所述筒体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筒体的外侧设有传动组件;
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分别传动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且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在传动组件的作用下在对应的放置槽内做相向或背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定义第一转动辊与第二转动辊之间的距离为L,则L满足以下要求:
Figure FDA0003087329340000021
式中,m表示当前待修复土壤的总质量,ρ表示当前待修复土壤的密度;n为当前使用的容器的个数,Vn为每个容器内承载的土壤的体积;H表示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的长度;θ表示土壤位于上料器中的流速,根据需求设定;δ表示摩擦系数;A为第一转动辊与第二转动辊之间的横截面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对容器按顺序进行编号,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n容器,其中n表示当前使用的容器的个数;
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n容器的闭环凸起的高度逐渐增加,以满足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n容器对应端盖结构的打开度呈降低趋势的需求,叠放时,按照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n容器的顺序排放。
10.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容器放置在挖土机的铲斗内;
步骤二、借助于铲斗进行挖土,待修复的土壤直接从底面被收纳至容器内;
步骤三、若现场修复则执行步骤五;若立场修复则执行步骤四;
步骤四、将盛有待修复土壤的容器放置在转移车内,转移的过程中容器采用并列放置的摆放形式,如果需要叠加则通过设置隔板叠加;
步骤五、通过容器的叠加数量和给定的摩擦系数、流速调节上料器中第一转动辊与第二转动辊之间的距离;
步骤六、在上料器中放置第一个容器,在第一个容器上从下至上依次叠放其他的容器,排放土壤至上料器进入到处理系统进行修复。
CN202110585831.XA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及预处理方法 Active CN1133692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5831.XA CN113369292B (zh)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及预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5831.XA CN113369292B (zh)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及预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9292A true CN113369292A (zh) 2021-09-10
CN113369292B CN113369292B (zh) 2022-04-05

Family

ID=77572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85831.XA Active CN113369292B (zh)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及预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6929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51836A (ja) * 1998-08-06 2000-02-22 Furukawa Co Ltd 汚染土壌の浄化装置
CN2872346Y (zh) * 2005-10-17 2007-02-21 赵宗杰 自动分段式酸雨收集装置
CN103603396A (zh) * 2013-10-25 2014-02-26 青岛现代海麟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防撒漏的装载机铲斗的制造方法
CN203732300U (zh) * 2014-03-12 2014-07-23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一种土壤样品采集存储盒
CN206220143U (zh) * 2016-11-15 2017-06-06 深圳市蛇口招商港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挖掘机用铲斗稳定封盖装置
CN208302865U (zh) * 2018-03-17 2019-01-01 美青环保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一种土壤修复系统用碎土仓
CN208699662U (zh) * 2018-08-13 2019-04-05 福建鹏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倾倒的废弃重物放置桶
CN110481958A (zh) * 2017-03-14 2019-11-22 广州市酷跑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存容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51836A (ja) * 1998-08-06 2000-02-22 Furukawa Co Ltd 汚染土壌の浄化装置
CN2872346Y (zh) * 2005-10-17 2007-02-21 赵宗杰 自动分段式酸雨收集装置
CN103603396A (zh) * 2013-10-25 2014-02-26 青岛现代海麟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防撒漏的装载机铲斗的制造方法
CN203732300U (zh) * 2014-03-12 2014-07-23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一种土壤样品采集存储盒
CN206220143U (zh) * 2016-11-15 2017-06-06 深圳市蛇口招商港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挖掘机用铲斗稳定封盖装置
CN110481958A (zh) * 2017-03-14 2019-11-22 广州市酷跑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存容器
CN208302865U (zh) * 2018-03-17 2019-01-01 美青环保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一种土壤修复系统用碎土仓
CN208699662U (zh) * 2018-08-13 2019-04-05 福建鹏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倾倒的废弃重物放置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9292B (zh)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65303B1 (en) Refuse collection and compaction devices
CN113369292B (zh) 一种污染土壤修复预处理系统及预处理方法
AU66101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utloading bulk materials
CN111977406A (zh) 一种倾斜度可调的饲料加工上料桶卸料装置及方法
CN211524139U (zh) 一种建筑测量测绘用白粉线喷涂机
CN218087932U (zh) 匣钵填充装置
CN115057249B (zh) 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的渣土清理运输设备及方法
EP1055090A2 (de) Beschickungseinrichtung für niederschachtöfen
KR101377222B1 (ko) 코크스 오븐 장입차의 석탄 장입 장치
CN111894244B (zh) 一种砖墙修建用长瓷砖辅助铺设设备
WO2016066163A1 (de) Schmelzvorrichtung und schmelzverfahren
CN208121838U (zh) 一种装载机铲斗
JP2012166900A (ja) コンテナ詰込装置及びオープンコンテナ
CN218618218U (zh) 一种储料箱
CN109023268B (zh) 玻璃镀膜加工用阴极底板清理机构
CN205708890U (zh) 码垛装置及使用该码垛装置的装车机
JPH081221Y2 (ja) 焼却灰の貯留切出し装置
CN114635469B (zh) 一种水利河道清淤装置
CN218115245U (zh)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系统的污泥清理装置
CN219540563U (zh) 一种气动送料装置
CN219509202U (zh) 一种混凝土运输机自动挡板装置
CN219906148U (zh) 一种成品料堆下料机构
CN116969348B (zh) 一种道路施工过程中材料装载用运输系统
CN116924223B (zh) 物料装卸设备
JP3232188B2 (ja) ゴミ回収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