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6569A -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记录程序及磁带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记录程序及磁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66569A
CN113366569A CN202080011020.2A CN202080011020A CN113366569A CN 113366569 A CN113366569 A CN 113366569A CN 202080011020 A CN202080011020 A CN 202080011020A CN 113366569 A CN113366569 A CN 113366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egree
association
recorded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10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66569B (zh
Inventor
近藤理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66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6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66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65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008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 G11B5/00813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magnetic tapes
    • G11B5/00817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magnetic tapes on longitudinal tracks only, e.g. for serpentine format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01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tap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06F3/061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in relation to response ti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06F3/064Management of blo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9Command handling arrangements, e.g. command buffers, queues, command schedu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86Libraries, e.g. tape libraries, jukebox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01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tapes
    • G11B20/120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tapes with longitudinal tracks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90Tape-like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7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ta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记录方法、记录程序及磁带。所述记录装置具备:第1导出部,导出记录介质上的虚拟的不同的块之间的位置的关联度;第2导出部,导出表示作为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被并行读出的可能性的数据之间的关联度;第3导出部,使用位置的关联度及数据之间的关联度的差来导出分别记录多个数据的块;及控制部,按照由第3导出部分别对多个数据导出的块来进行将多个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控制。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记录程序及磁带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张2019年1月28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19-012251号的优先权,同时参照其全文援引于本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记录方法、记录程序及磁带。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有如下技术:根据记录对象的数据的标头信息(header information)进行数据的分组,并将属于同一个组的数据记录于同一个记录介质中(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4-191524号公报)。
并且,公开有如下技术:按照数据的访问频度来进行数据的分组,并从访问频度高的组开始依次记录于记录介质中(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8-2633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在上述文献中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是进行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的分组并以组为单位将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技术,所以存在无法应对1个数据属于多个组的情况。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存在无法缩短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数据的读取时间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情况而完成的,其提供一种能够缩短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数据的读取时间的记录装置、记录方法、记录程序及磁带。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方式是一种记录装置,其具备:第1导出部,导出记录介质上的虚拟的不同的块之间的位置的关联度;第2导出部,导出表示作为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被并行読出的可能性的数据之间的关联度;第3导出部,使用位置的关联度及数据之间的关联度的差来导出分别记录多个数据的块;及控制部,按照由第3导出部分别对多个数据导出的块来进行将多个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控制。
另外,本方式的记录装置中,可如下:读取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元件存在于预先规定的位置时的、为了读取记录于不同的块中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则位置的关联度是越大的值,多个数据被并行读出的可能性越高,则数据之间的关联度是越大的值,第3导出部导出与上述差相应的值成为最小的块。
并且,本方式的记录装置中,可如下:再生元件分别存在于不同的多个预先规定的位置时的上述时间的平均值越小,则位置的关联度是越大的值。
并且,本方式的记录装置中,可如下:当针对多个数据存在数据之间的关联度为阈值以上的数据时,假定为复制阈值以上的数据,第1导出部导出位置的关联度,且第2导出部导出数据之间的关联度。
并且,本方式的记录装置中,记录介质可以是磁带。
本发明的第2方式是一种记录方法,其由计算机执行如下处理:导出记录介质上的虚拟的不同的块之间的位置的关联度;导出表示作为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被并行读出的可能性的数据之间的关联度;使用位置的关联度及数据之间的关联度的差来导出分别记录多个数据的块;按照分别对多个数据导出的块来进行将多个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控制。
本发明的第3方式是一种记录程序,其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处理:导出记录介质上的虚拟的不同的块之间的位置的关联度;导出表示作为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被并行读出的可能性的数据之间的关联度;使用位置的关联度及数据之间的关联度的差来导出分别记录多个数据的块;按照分别对多个数据导出的块来进行将多个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控制。
本发明的第4方式是一种磁带,其按照分别记录多个数据的块来记录多个数据,该块是使用磁带上的虚拟的不同的块之间的位置的关联度及表示作为记录于磁带中的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被并行读出的可能性的数据之间的关联度的差来导出。
本发明的第5方式是一种记录装置,其具备:存储器,储存用于使计算机执行的命令;及处理器,构成为执行所储存的命令,处理器导出记录介质上的虚拟的不同的块之间的位置的关联度,导出表示作为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被并行读出的可能性的数据之间的关联度,使用位置的关联度及数据之间的关联度的差来导出分别记录多个数据的块,按照分别对多个数据导出的块来进行将多个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控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缩短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数据的读取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读取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带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读取日志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6是表示用于说明块间关联度的导出处理的图。
图7是表示块间关联度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数据间关联度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基于块间关联度的网络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基于数据间关联度的网络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网络结构的差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基于数据间关联度的网络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变更数据的配置位置的虚拟块的顺序的一例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数据的记录顺序的图。
图1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数据间关联度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块间关联度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基于块间关联度的网络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数据间关联度的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基于数据间关联度的网络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1是表示网络结构的差的一例的图。
图22是表示基于数据间关联度的网络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3是表示网络结构的差的一例的图。
图24是表示基于数据间关联度的网络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5是表示网络结构的差的一例的图。
图2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技术的方式例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读取系统1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记录读取系统10包括信息处理装置12及磁带库(Tape Library)14。磁带库14连接于信息处理装置12。并且,信息处理装置12与多台终端16连接于网络N,并且能够通过网络N进行通信。
磁带库14具备多个插槽(slot)(省略图示)及多个磁带驱动器18,在各插槽中储存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的磁带T。另外,作为磁带T的例子,可以举出LTO(Linear Tape-Open:线性磁带开放)磁带。
磁带驱动器18具备磁头H。磁头H具备进行对磁带T的数据的记录及再生的记录再生元件RWD。记录再生元件RWD是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读取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元件的一例。
当利用信息处理装置12进行对磁带T的数据的写入或读取时,写入或读取对象的磁带T从插槽装载于任一磁带驱动器18中。若完成对装载于磁带驱动器18中的磁带T的基于信息处理装置12的写入或读取,则磁带T从磁带驱动器18卸载于原来被储存的插槽中。
接着,参照图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带T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磁带T上沿着磁带T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多条伺服频宽SB。另外,磁带T的长度方向相当于磁带T的引出方向。并且,多条伺服频宽SB以沿磁带T的宽度方向以等间隔排列的方式形成。在伺服频宽SB中记录有用于进行磁头H的宽度方向的定位的伺服模式。
并且,在相邻的伺服频宽SB之间形成有记录数据的数据带(Data Band)DB。并且,数据带DB具备进行基于记录再生元件RWD的数据的记录及再生的多个数据磁道(DataTrack)DT。
接着,参照图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12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信息处理装置12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20、作为临时储存区域的存储器21及非易失性储存部22。并且,信息处理装置12包括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23、键盘和滑鼠等输入部24、连接于网络N的网络I/F(InterFace:接口)25及连接磁带库14的外部I/F26。CPU20、存储器21、储存部22、显示部23、输入部24、网络I/F25及外部I/F26连接于总线27。
储存部22由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及闪存等来实现。在作为储存媒体的储存部22储存有记录程序30。CPU20从储存部22读出记录程序30后在存储器21中展开,并执行展开后的记录程序30。另外,作为信息处理装置12的例子,可以举出服务器(server)计算机等。并且,信息处理装置12是在磁带T中记录数据的记录装置的一例。作为在磁带T中记录的数据的例子,可以举出DICOM(Digital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医学数位成像与通信)等按照预先规定的规格的医用数据。
并且,在储存部22储存有被各终端16读取的数据组。并且,在储存部22储存有读取日志32。在图4中示出读取日志32的一例。如图4所示,在读取日志32中,建立对应关联而记录有被终端16读取的数据的识别信息(在图4的例子中标记为“读取对象”)和读取数据的日期时间。另外,读取日志32中的读取数据的日期时间例如可以是开始读取数据的日期时间,也可以是完成读取数据的日期时间。并且,读取日志32中的读取数据的日期时间也可以是开始读取数据的日期时间及完成读取数据的日期时间双方。
接着,参照图5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12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信息处理装置12包括第1导出部40、第2导出部42、第3导出部44及控制部46。通过由CPU20执行记录程序30而作为第1导出部40、第2导出部42、第3导出部44及控制部46发挥功能。
第1导出部40导出磁带T上的虚拟的不同的块之间的位置的关联度(以下,称为“块间关联度”)。参照图6对基于第1导出部40的块间关联度的导出处理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首先,第1导出部40将能够记录作为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的量的数据磁道DT分割成多个虚拟的块(以下,称为“虚拟块”)。在图6中示出第1导出部40将相邻的2条数据磁道DT分割成多个虚拟块的例子。另外,虚拟块的尺寸并不受特别限定。例如,第1导出部40可以将虚拟块的尺寸与作为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中的最小尺寸的数据的尺寸匹配,也可以与最大尺寸的数据的尺寸匹配。并且,例如,第1导出部40也可以将虚拟块的尺寸与作为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的平均尺寸匹配。并且,该情况下的数据的尺寸也可以是考虑到将数据记录于磁带T时的数据的压缩率的尺寸。
而且,第1导出部40导出分割后的虚拟块的块间关联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记录再生元件RWD的磁头H存在于预先规定的位置时的、为了读取记录于块间关联度的导出对象的虚拟块中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则第1导出部40导出越大的值作为块间关联度。在此,为了便于理解说明,对图6所示的4个虚拟块A~D的块间关联度的导出处理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第1导出部40对虚拟块A~D中的2个虚拟块的各组合导出为了读取记录于2个虚拟块中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以下,称为“块间读取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导出部40将为了移动1个虚拟块所需要的时间及移动到相邻的数据磁道DT的时间等用于读取数据的每个动作单位所需要的时间设为1单位时间而导出块间读取时间。
作为具体的一例,对磁头H存在于图6所示的位置H1且为了读取记录于虚拟块A、C中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的导出处理进行说明。在这种情况下,磁头H为了从位置H1移动到位置H2需要1单位时间,为了读取记录于虚拟块A中的数据需要1单位时间,为了读取记录于虚拟块C中的数据需要1单位时间。因此,虚拟块A、C的块间读取时间成为“3”(=1+1+1)。
另外,作为具体的一例,对磁头H存在于图6所示的位置H1且为了读取记录于虚拟块A、B中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的导出处理进行说明。在这种情况下,磁头H为了从位置H1移动到位置H2需要1单位时间,为了读取记录于虚拟块A中的数据需要1单位时间。而且,为了停止磁头H且切换磁头H的行进方向需要1单位时间,为了使磁头H移动到相邻的数据磁道DT需要1单位时间,为了读取记录于虚拟块B中的数据需要1单位时间。因此,虚拟块A、B的块间读取时间成为“5”(=1+1+1+1+1)。
当磁头H分别存在于不同的多个位置H1~H10时,第1导出部进行以上的块间读取时间的导出处理。在图7中示出将磁头H分别存在于图6所示的位置H1~H10时的、虚拟块的各组合的块间读取时间的一览。另外,块间读取时间也可以是使用实机预先测定出的实测值。
接着,第1导出部40对虚拟块的各组合导出所导出的块间读取时间的平均值。而且,第1导出部40通过将最大值设为“0”并将最小值设为“1”而针对对虚拟块的各组合导出的平均值进行标准化来导出块间关联度。即,上述平均值越小,则块间关联度成为越大的值。在图7中还示出由第1导出部40导出的平均值及块间关联度。在图7的例子中,虚拟块A与虚拟块B的块间关联度被导出为0.5256。
第2导出部42导出表示作为记录于磁带T中的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被并行读出的可能性的数据之间的关联度(以下,称为“数据间关联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于磁带T中的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被并行读出的可能性越高,则第2导出部42导出越大的值作为数据间关联度。以下,作为具体的一例,对数据a~数据d这4个数据被设为将记录于磁带T中的记录对象的情况进行说明。
当在预先规定的期间(例如,10秒)以内读取了2个数据时,视为这2个数据是被并行读取的,第2导出部42参照读取日志32对被并行读取的次数(以下,称为“并行读取次数”)进行计数。另外,该情况下的上述预先规定的期间可以根据系统的特性来决定,例如,数据的尺寸变得越大,则可以设为越长的期间。在图8的例子中,表示数据a和数据b被并行读取4次。
而且,第2导出部42通过将最小值设为“0”并将最大值设为“1”而针对对各数据的组合计数的并行读取次数进行标准化来导出数据间关联度。即,并行读取次数越多,则数据间关联度成为越大的值。在图8的例子中,数据a与数据b的数据间关联度被导出为0.1429。
第3导出部44使用由第1导出部40导出的块间关联度及由第2导出部42导出的数据间关联度的差来导出分别记录作为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的虚拟块。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导出部44导出与块间关联度及数据间关联度的差相应的值成为最小的虚拟块。以下,对基于第3导出部44的导出处理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在图9中示出根据由第1导出部40导出的块间关联度将各虚拟块的块间关联度表示为网络结构的示意图的一例。在图9的例子中,图7所示的块间关联度越高,则成为连接虚拟块之间的直线越粗的网络结构。
在图10中示出将假定为将作为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分别记录于任一个虚拟块时的数据间关联度表示为网络结构的示意图的一例。在图10的例子中示出假定为在虚拟块A中记录数据a,在虚拟块B中记录数据b,在虚拟块C中记录数据c,在虚拟块D中记录数据d时的网络结构。并且,在图10的例子中,图8所示的数据间关联度越高,则成为连接数据之间的直线越粗的网络结构。
认为图9所示的基于块间关联度的网络结构与图10所示的基于数据间关联度的网络结构的类似度变得越高,则数据间关联度高的数据记录于块间关联度高的块中的可能性变得越高。即,认为上述类似度变得越高,则被并行读出的可能性高的多个数据被写入为了读取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变短的位置的块中的可能性变得越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导出部44导出基于块间关联度的网络结构与基于数据间关联度的网络结构的差(以下,称为“网络结构差”)成为最小的多个数据与多个虚拟块的组合。通过求出该组合,第3导出部44导出分别记录作为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的虚拟块。该网络结构差相当于与块间关联度与数据间关联度的差相应的值。
首先,第3导出部44使用各数据之间的数据间关联度和相对应的虚拟块之间的块间关联度,按照以下的(1)式导出网络结构中的节点之间的差D。另外,(1)式中的max(a、b)表示a及b中的最大值,a^2表示a的平方。
D=max(0、(数据间关联度-块间关联度))^2……(1)
在图11中示出图9及图10的例子中的差D。而且,第3导出部44导出差D的平均值作为网络结构差。在图11的例子中,根据以下的(2)式,网络结构差成为0.052。
(0+0+0.084+0+0+0.225)÷6=0.052……(2)
第3导出部44对作为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与配置位置的虚拟块的所有组合导出网络结构差,并导出网络结构差成为最小的多个数据与多个数据的配置位置的虚拟块的组合。即,第3导出部44通过导出网络结构差成为最小的上述组合来导出分别记录多个数据的虚拟块。例如,代替图10的例子,在图12中示出假定为在虚拟块A中记录数据d,在虚拟块B中记录数据b,在虚拟块C中记录数据c,在虚拟块D中记录数据a时的网络结构的例子。在图12的例子中,网络结构差成为0.014。
另外,第3导出部44也可以不对所有组合导出网络结构差。例如,第3导出部44可以变更差D成为最大的2个数据中的任一数据的配置位置的虚拟块而导出网络结构差,并导出所导出的网络结构差成为最小的组合。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第3导出部44可以反复进行该导出处理直至网络结构差收敛,也可以反复进行预先规定的次数。
在这种情况下,在图9及图10的例子中,如图13所示,第3导出部44将差D成为最大的数据c及数据d中数据c的配置位置替换为数据a的配置位置而导出网络结构差。同样地,第3导出部44将差D成为最大的数据c及数据d中数据c的配置位置替换为数据b的配置位置而导出网络结构差。并且,第3导出部44将差D成为最大的数据c及数据d中数据d的配置位置替换为数据a的配置位置而导出网络结构差。另外,第3导出部44将差D成为最大的数据c及数据d中数据d的配置位置替换为数据b的配置位置而导出网络结构差。
如此,第3导出部44变更差D成为最大的2个数据中的任一数据的配置位置而导出网络结构差,由此,变更后的网络结构差变得比变更前的网络结构差小的可能性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减少计算量。
控制部46按照由第3导出部44对作为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分别导出的虚拟块来进行将多个数据记录于磁带T中的控制。具体而言,例如,对虚拟块A~F被设为如图14所示的配置的虚拟的块且磁头H的行进方向为由箭头Y表示的方向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46进行将作为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分别以与磁头H的通过顺序即虚拟块A、C、E、F、D、B相对应的顺序记录于磁带T中的控制。
接着,参照图15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12的作用进行说明。通过由CPU20执行记录程序30来执行图15所示的记录处理。例如,当由用户通过输入部24输入了数据的记录指示时执行图15所示的记录处理。
在图15的步骤S10中,如上所述,第2导出部42参照读取日志32对并行读取次数进行计数。而且,如上所述,第2导出部42通过将最小值设为“0”并将最大值设为“1”而针对对各数据的组合计数的并行读取次数进行标准化来导出数据间关联度。
在步骤S12中,如上所述,第1导出部40将能够记录作为记录对象的数据组的量的数据磁道DT分割成多个虚拟块,并导出分割后的虚拟块的块间关联度。
在步骤S14中,如上所述,第3导出部44使用步骤S12中所导出的块间关联度及步骤S10中所导出的数据间关联度的差来导出分别记录作为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的虚拟块。
在步骤S16中,如上所述,控制部46按照分别对作为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在步骤S14中所导出的虚拟块来进行将多个数据记录于磁带T中的控制。若步骤S16的处理结束,则本记录处理结束。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使用块间关联度及数据间关联度的差来导出分别记录多个数据的虚拟块,并按照所导出的虚拟块将多个数据记录于磁带T中。因此,能够将被并行读取的可能性高的数据记录于磁带T上的关联度高的位置,其结果,能够缩短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数据的读取时间。
[第2实施方式]
对公开的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读取系统10的结构(参照图1)及信息处理装置12的硬件结构(参照图3)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参照图5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12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信息处理装置12包括第1导出部40A、第2导出部42A、第3导出部44A及控制部46。通过由CPU20执行记录程序30而作为第1导出部40A、第2导出部42A、第3导出部44A及控制部46A发挥功能。
第1导出部40A除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导出部40所具有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以下的功能。当针对多个数据存在由第2导出部42A导出的数据间关联度为预先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数据时,第1导出部40A假定为复制该数据而导出块间关联度。另外,作为该情况下的阈值的例子,可以举出作为复制数据时可缩短读取时间的值的下限值而实验性确定的值。
在此,作为具体的一例,如图16所示,对针对多个数据b、c、d存在数据间关联度为阈值(例如,0.7)以上的数据a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这种情况下,第1导出部40A在追加数据a的复制位置的虚拟块A2后导出块间关联度。在图17中示出在这种情况下由第1导出部40A导出的块间关联度的一例。在图17的例子中,追加有虚拟块A2作为与虚拟块A的关联度为1的虚拟块。
并且,在图18中示出将图17所示的块间关联度表示为网络结构的示意图的一例。另外,在此为了便于理解说明,对复制1个数据a(即,将数据a记录于2个磁带T中)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复制2个以上的数据a。
第2导出部42A除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导出部42所具有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以下的功能。当针对多个数据存在所导出的数据间关联度为上述预先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数据时,第2导出部42A假定为复制该数据而导出数据间关联度。在这种情况下,第2导出部42A在追加数据a的复制即数据a2后导出数据间关联度。在图19中示出在这种情况下由第2导出部42A导出的数据间关联度的一例。在图19的例子中,追加有数据a2作为与数据a的关联度为0的数据。
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3导出部44同样地,第3导出部44A使用由第1导出部40A导出的块间关联度及由第2导出部42A导出的数据间关联度的差来导出分别记录作为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的虚拟块。
在图20中示出假定为在虚拟块A中记录数据a,在虚拟块A2中记录数据a2,在虚拟块B中记录数据b,在虚拟块C中记录数据c,在虚拟块D中记录数据d时的网络结构的一例。并且,在图21中示出图18及图20的例子中的差D。并且,根据以下的(3)式,图21的例子中的网络结构差成为0.09。
(0.05+0+0.483+0.007+0+0)÷6=0.09……(3)
在图22中示出从图20的状态替换了数据a的配置位置和数据d的配置位置时的网络结构。并且,在图23中示出图18及图20的例子中的差D。并且,根据以下的(4)式,图23的例子中的网络结构差成为0.039。另外,在此,关于通过复制能够形成多个相同数据的组合的情况,采用小的差D。具体而言,在图23的例子中,对“da2”的差D小于对“da”的差D,因此采用“da2”的差D。
(0+0+0+0.007+0+0.225)÷6=0.039……(4)
在图24中示出从图22的状态替换了数据b的配置位置和数据c的配置位置时的网络结构。并且,在图25中示出图18及图24的例子中的差D。并且,根据以下的(5)式,图25的例子中的网络结构差成为0.0095。
(0+0+0+0.007+0+0.05)÷6=0.0095……(5)
如此,第3导出部44A一边变更数据与数据的配置位置的虚拟块的组合,一边对作为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分别导出网络结构差成为最小的虚拟块。
控制部46A除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46所具有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以下的功能。当针对多个数据存在数据间关联度为上述预先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数据时,控制部46A在复制该数据后,按照由第3导出部44A导出的虚拟块来进行将多个数据记录于磁带T中的控制。
接着,参照图26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12的作用进行说明。通过由CPU20执行记录程序30来执行图26所示的记录处理。例如,当由用户通过输入部24输入了数据的记录指示时,执行图26所示的记录处理。另外,关于图26中的进行与图15相同的处理的步骤,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图26的步骤S11中,第2导出部42A判定针对多个数据是否存在步骤S10中所导出的数据间关联度为上述预先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数据。当该判定成为否定判定时,处理转移到步骤S12,当成为肯定判定时,处理转移到步骤S10A。
在步骤S10A中,如上所述,第2导出部42A假定为复制数据间关联度为上述预先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数据而导出数据间关联度。在步骤S12A中,如上所述,第1导出部40A假定为复制数据间关联度为上述预先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数据而导出块间关联度。
在步骤S14A中,如上所述,第3导出部44A使用步骤S12A中所导出的块间关联度及步骤S10A中所导出的数据间关联度的差来导出分别记录作为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的虚拟块。
在步骤S16A中,控制部46A在针对多个数据复制数据间关联度为上述预先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数据后,按照步骤S14A中所导出的虚拟块来进行将多个数据记录于磁带T中的控制。若步骤S16A的处理结束,则本记录处理结束。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各种各样的数据被并行读出的可能性高的数据被复制并记录于磁带T中。因此,能够将被并行读取的可能性高的数据记录于磁带T上的关联度更高的位置,其结果,能够进一步缩短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数据的读取时间。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适用磁带作为记录介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为适用除了磁带以外的记录介质作为记录介质的方式。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适用位置H1~H10的10处位置作为磁头H的初始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磁头H的初始位置,可以适用9处以下的位置,也可以适用11处以上的位置。例示出当适用1处位置作为磁头H的初始位置时,适用与磁带T的最前面相对应的位置的方式。并且,当适用多处位置作为磁头H的初始位置时,第1导出部40可以进行与在各位置存在磁头H的概率相应的加权来导出块间读取时间。
并且,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块间关联度的导出方法、数据间关联度的导出方法及网络结构差的导出方法的各方法是一例,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例子。例如,也可以设为对块间关联度的导出方法、数据间关联度的导出方法及网络结构差的导出方法中的至少一个方法适用深度学习等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技术的方式。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如作为第1导出部40、40A、第2导出部42、42A、第3导出部44、44A及控制部46、46A的类的执行各种处理的处理部(processing unit:处理单元)的硬件结构,能够使用以下所示的各种处理器(processor)。如上所述,上述各种处理器中除了执行软件(程序)而作为各种处理部发挥功能的通用的处理器即CPU以外,还可以包括FPGA等在制造后能够变更电路结构的处理器即可程序逻辑元件(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殊应用积体电路)等具有为了执行确定的处理而专用设计的电路结构的处理器即专用电路等。
1个处理部可以由这些各种处理器中的1个构成,也可以由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2个以上的处理器的组合(例如,多个FPGA的组合或CPU与FPGA的组合)构成。并且,也可以由1个处理器构成多个处理部。
作为由1个处理器构成多个处理部的例子,第一,有如下方式:如以客户端(Client)及服务器等计算机为代表,由1个以上的CPU与软件的组合构成1个处理器,该处理器作为多个处理部发挥功能。第二,有如下方式:如以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等为代表,使用由1个IC(Integrated Circuit)芯片实现包括多个处理部的系统整体的功能的处理器的方式。如此,各种处理部是使用上述各种处理器中的1个以上作为硬件结构而构成。
另外,作为这些各种处理器的硬件结构,更具体而言,能够使用将半导体元件等电路元件组合而成的电路(circuitry)。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记录程序30预先储存(安装)于储存部22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记录程序30可以采用记录于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DVD-ROM(Digital Versatile Disc Read Only Memory:数字通用光盘只读存储器)及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存储器等记录介质中的方式。并且,记录程序30也可以采用通过网络从外部装置下载的方式。

Claims (8)

1.一种记录装置,其具备:
第1导出部,导出记录介质上的虚拟的不同的块之间的位置的关联度;
第2导出部,导出表示作为记录于所述记录介质中的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被并行读出的可能性的数据之间的关联度;
第3导出部,使用所述位置的关联度及所述数据之间的关联度的差来导出分别记录所述多个数据的所述块;及
控制部,按照由所述第3导出部分别对所述多个数据导出的块来进行将所述多个数据记录于所述记录介质中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
读取记录于所述记录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元件存在于预先规定的位置时的、为了读取记录于所述不同的块中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则所述位置的关联度为越大的值,
所述多个数据被并行读出的可能性越高,则所述数据之间的关联度为越大的值,
所述第3导出部导出与所述差相应的值成为最小的所述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再生元件分别存在于不同的多个所述预先规定的位置时的所述时间的平均值越小,则所述位置的关联度为越大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
当针对多个数据存在所述数据之间的关联度为阈值以上的数据时,假定为复制所述阈值以上的数据,所述第1导出部导出所述位置的关联度,且所述第2导出部导出所述数据之间的关联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记录介质是磁带。
6.一种记录方法,由计算机执行包括如下步骤的处理:
导出记录介质上的虚拟的不同的块之间的位置的关联度;
导出表示作为记录于所述记录介质中的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被并行读出的可能性的数据之间的关联度;
使用所述位置的关联度及所述数据之间的关联度的差来导出分别记录所述多个数据的所述块;
按照分别对所述多个数据导出的块来进行将所述多个数据记录于所述记录介质中的控制。
7.一种记录程序,其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包括如下步骤的处理:
导出记录介质上的虚拟的不同的块之间的位置的关联度;
导出表示作为记录于所述记录介质中的记录对象的多个数据被并行读出的可能性的数据之间的关联度;
使用所述位置的关联度及所述数据之间的关联度的差来导出分别记录所述多个数据的所述块;
按照分别对所述多个数据导出的块来进行将所述多个数据记录于所述记录介质中的控制。
8.一种磁带,其以如下方式构成:
按照分别记录多个数据的块来记录所述多个数据,所述块是使用所述磁带上的虚拟的不同的块之间的位置的关联度及表示作为记录于所述磁带中的记录对象的所述多个数据被并行读出的可能性的数据之间的关联度的差来导出。
CN202080011020.2A 2019-01-28 2020-01-17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存储介质及磁带 Active CN1133665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2251 2019-01-28
JP2019012251 2019-01-28
PCT/JP2020/001577 WO2020158463A1 (ja) 2019-01-28 2020-01-17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記録プログラム、及び磁気テー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6569A true CN113366569A (zh) 2021-09-07
CN113366569B CN113366569B (zh) 2022-10-21

Family

ID=71840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1020.2A Active CN113366569B (zh) 2019-01-28 2020-01-17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存储介质及磁带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50824A1 (zh)
EP (1) EP3920184A4 (zh)
JP (1) JP7167192B2 (zh)
CN (1) CN113366569B (zh)
TW (1) TW202046301A (zh)
WO (1) WO20201584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2283A (zh) * 2019-09-17 2022-04-2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记录程序及磁带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5313A (en) * 1980-04-11 1982-12-21 Sony Corporation Cue control apparatus
US4586093A (en) * 1983-07-21 1986-04-29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playback of tapes recorded in different formats
JPH10255401A (ja) * 1997-03-10 1998-09-25 Sony Corp データ伝送方法、データ伝送装置及びデータ記録媒体
EP1260904A2 (en) * 2001-05-23 2002-11-27 Hitachi, Ltd. Storage subsystem with cooperating disk controllers
JP2004080599A (ja) * 2002-08-21 2004-03-11 Canon Inc 画像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4127488A (ja) * 2002-09-13 2004-04-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記録再生装置
JP2006331577A (ja) * 2005-05-27 2006-12-07 Canon Inc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879089A (zh) * 2003-11-07 2006-12-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介质及其控制方法
US20070019315A1 (en) * 2005-07-25 2007-01-25 Tetsuya Tamura Data-storage apparatus, data-storage method and recording/reproducing system
JP2008059438A (ja) * 2006-09-01 2008-03-13 Hitachi Ltd 記憶システム、そのデータ再配置方法、データ再配置プログラム
US20080177910A1 (en) * 2006-10-20 2008-07-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ata reproducing apparatus, content management method,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CN103730133A (zh) * 2012-09-21 2014-04-16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磁带记录装置以及控制磁带记录装置的数据写入的方法
JP2014191524A (ja) * 2013-03-27 2014-10-06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情報記録再生システム及び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US20160154604A1 (en) * 2014-12-02 2016-06-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Writing files to a storage medium
US20180157420A1 (en) * 2016-12-05 2018-06-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Writing file information for tape file systems
JP2018190393A (ja) * 2017-05-01 2018-11-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ファイル格納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3335A (ja) 1995-03-20 1996-10-11 Toshiba Corp データ記憶装置
JP3370953B2 (ja) * 1999-06-25 2003-01-27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JP6124734B2 (ja) * 2013-08-20 2017-05-10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高速に読み出し可能なテープメディアにファイルを書込む方法
JP6421627B2 (ja) * 2015-02-02 2018-11-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テープライブラリ装置、および情報管理方法
JP6321869B1 (ja) 2017-06-29 2018-05-09 ピクシーダスト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光学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5313A (en) * 1980-04-11 1982-12-21 Sony Corporation Cue control apparatus
US4586093A (en) * 1983-07-21 1986-04-29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playback of tapes recorded in different formats
JPH10255401A (ja) * 1997-03-10 1998-09-25 Sony Corp データ伝送方法、データ伝送装置及びデータ記録媒体
EP1260904A2 (en) * 2001-05-23 2002-11-27 Hitachi, Ltd. Storage subsystem with cooperating disk controllers
JP2004080599A (ja) * 2002-08-21 2004-03-11 Canon Inc 画像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4127488A (ja) * 2002-09-13 2004-04-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記録再生装置
CN1879089A (zh) * 2003-11-07 2006-12-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介质及其控制方法
JP2006331577A (ja) * 2005-05-27 2006-12-07 Canon Inc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070019315A1 (en) * 2005-07-25 2007-01-25 Tetsuya Tamura Data-storage apparatus, data-storage method and recording/reproducing system
JP2008059438A (ja) * 2006-09-01 2008-03-13 Hitachi Ltd 記憶システム、そのデータ再配置方法、データ再配置プログラム
US20080177910A1 (en) * 2006-10-20 2008-07-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ata reproducing apparatus, content management method,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CN103730133A (zh) * 2012-09-21 2014-04-16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磁带记录装置以及控制磁带记录装置的数据写入的方法
JP2014191524A (ja) * 2013-03-27 2014-10-06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情報記録再生システム及び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US20160154604A1 (en) * 2014-12-02 2016-06-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Writing files to a storage medium
US20180157420A1 (en) * 2016-12-05 2018-06-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Writing file information for tape file systems
JP2018190393A (ja) * 2017-05-01 2018-11-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ファイル格納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康剑斌等: "基于磁带库的磁盘缓存策略", 《仪器仪表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158463A1 (ja) 2021-12-02
EP3920184A1 (en) 2021-12-08
TW202046301A (zh) 2020-12-16
EP3920184A4 (en) 2022-04-06
WO2020158463A1 (ja) 2020-08-06
US20210350824A1 (en) 2021-11-11
JP7167192B2 (ja) 2022-11-08
CN113366569B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83834A1 (en) Derivation device, derivation method, derivation program, and magnetic tape
CN113366569B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存储介质及磁带
WO2021171814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23004709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CN114521249A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记录程序及磁带
WO2022044434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21171816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24009493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WO2022168399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22041376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WO2022049831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23004712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WO2022044433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21054243A1 (ja)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記録プログラム、及び磁気テープ
WO2022172549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22176344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23006439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WO2022054401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23018694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US20230048156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WO2021171815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22044435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23068982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6643910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TW202139184A (zh)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以及資訊處理程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