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6417A - 触摸感测单元及包括触摸感测单元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摸感测单元及包括触摸感测单元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66417A
CN113366417A CN201980090150.7A CN201980090150A CN113366417A CN 113366417 A CN113366417 A CN 113366417A CN 201980090150 A CN201980090150 A CN 201980090150A CN 113366417 A CN113366417 A CN 113366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osed
lines
electrode
rounde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01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66417B (zh
Inventor
李仙花
李东勳
田武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66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6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66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64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7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sets of wires, e.g. crossed wir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触摸感测单元及包括触摸感测单元的显示装置。触摸感测单元包括: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设置在包括具有曲率的圆化部分的触摸传感器区域上;驱动线,连接至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的圆化部分中的第一触摸电极;以及感测线,连接至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的圆化部分中的第二触摸电极,其中,驱动线与感测线彼此交叉。

Description

触摸感测单元及包括触摸感测单元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触摸感测单元及包括触摸感测单元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向用户提供图像的电子装置(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数码相机、膝上型计算机、导航装置和电视(TV))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配置成生成和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以及各种输入装置。
检测触摸输入的许多触摸感测单元被应用为显示装置的输入装置,具体地,主要应用于智能电话或平板PC。触摸感测单元确定用户的触摸是否被输入,并计算相应位置的触摸输入坐标。
同时,近来,智能电话的显示面板已经被设计成包括以预定曲率形成的圆化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触摸感测单元应当具有预定的曲率,以便检测圆化部分处的触摸输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方面提供了能够检测以预定曲率形成的圆化部分中的触摸输入的触摸感测单元。
本公开的方面提供了能够检测以预定曲率形成的圆化部分中的触摸输入的显示装置。
应当注意,本公开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并且,本公开的其它目的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从以下描述中显而易见。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触摸感测单元包括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驱动线以及感测线,其中,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设置在包括具有曲率的圆化部分的触摸传感器区域中,驱动线连接至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的圆化部分中的第一触摸电极,感测线连接至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的圆化部分中的第二触摸电极,其中,驱动线与感测线彼此交叉。
在圆化部分中连接至驱动线的第一触摸电极的平面形状可与设置在除第一触摸电极和圆化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其它第一触摸电极的平面形状不同。
在圆化部分中连接至感测线的第二触摸电极的平面形状可与设置在除第二触摸电极和圆化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其它第二触摸电极的平面形状不同。
驱动线和感测线中的每个可包括多个触摸信号层,并且驱动线和感测线中的每个可在驱动线与感测线之间的交叉区域中包括多个触摸信号层中的一个触摸信号层。
驱动线和感测线中的每个可包括第一触摸信号层和第二触摸信号层,并且驱动线的第一触摸信号层可与感测线的第二触摸信号层交叉。
第二触摸信号层可设置在第一触摸信号层上。
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可设置在与第二触摸信号层相同的层上。
触摸感测单元还可包括将多个第一触摸电极连接并且与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交叉的连接电极,其中,连接电极设置在与第一触摸信号层相同的层上。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触摸感测单元包括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中的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连接至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的多条驱动线、电连接至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中的一些第二触摸电极的第一组感测线以及电连接至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中的其余第二触摸电极的第二组感测线,其中,第一组感测线中的至少一条感测线与多条驱动线中的至少一条驱动线交叉。
触摸传感器区域可包括具有曲率的圆化部分,第一组感测线中的至少一条感测线可连接至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设置在圆化部分中的一个第二触摸电极,以及多条驱动线中的至少一条驱动线可连接至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设置在圆化部分中的一个第一触摸电极。
第一组感测线可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的一侧处,以及第二组感测线可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的另一侧处。
第一组感测线的数量可小于第二组感测线的数量。
触摸感测单元还可包括连接至第一组感测线的第一触摸焊盘和连接至第二组感测线的第二触摸焊盘。
第一触摸焊盘可设置在焊盘区域的一侧处,以及第二触摸焊盘可设置在焊盘区域的另一侧处。
触摸感测单元还可包括保护线,该保护线围绕第一组感测线中的设置在最外侧处的感测线和第二组感测线中的设置在最外侧处的感测线。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触摸感测单元包括设置在包括多个圆化部分的触摸传感器区域中的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电连接至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一些第一触摸电极的第一组驱动线、电连接至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其余第一触摸电极的第二组驱动线、电连接至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中的一些第二触摸电极的第一组感测线以及电连接至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中的其余第二触摸电极的第二组感测线,其中,第一组感测线中的一些感测线连接至设置在多个圆化部分中的一个圆化部分中的第二触摸电极,以及第一组驱动线连接至设置在多个圆化部分中的另一圆化部分中的第一触摸电极。
第一组感测线可设置在第一组驱动线与第二组驱动线之间。
触摸感测单元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组感测线与第一组驱动线之间的保护线。
第一组感测线可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的第一侧处,以及第二组感测线可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的第二侧处。
第一组驱动线可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的第一侧处。
第二组驱动线可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的第三侧处。
第一组感测线的数量可小于第二组感测线的数量。
第一组驱动线的数量可小于第二组驱动线的数量。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触摸感测单元包括: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驱动线以及感测线,其中,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设置在包括具有曲率的圆化部分的触摸传感器区域中,驱动线连接至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的圆化部分中的第一触摸电极,感测线连接至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的圆化部分中的第二触摸电极,其中,驱动线和感测线交替地设置。
驱动线和感测线中的每个可包括第一触摸信号层和第二触摸信号层,以及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可设置在与第二触摸信号层相同的层上。
触摸感测单元还可包括将多个第一触摸电极连接的连接电极,其中,第二触摸电极设置在与第一触摸信号层相同的层上。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区域,显示区域包括像素;以及触摸传感器区域,与显示区域重叠,其中,触摸感测单元包括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驱动线以及感测线,其中,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设置在包括具有曲率的圆化部分的触摸传感器区域中,驱动线连接至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的圆化部分中的第一触摸电极,感测线连接至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的圆化部分中的第二触摸电极,并且驱动线与感测线彼此交叉。
[有益效果]
依据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触摸感测单元及包括触摸感测单元的显示装置,在驱动线与感测线之间的交叉区域中,驱动线可包括第一触摸信号层和第二触摸信号层中的一个,以及感测线可包括第一触摸信号层和第二触摸信号层中的另一个。因此,可防止连接至设置在圆化部分中的触摸传感器的驱动线与感测线之间的短路,使得触摸传感器可设置成检测以预定曲率形成的圆化部分中的触摸输入。
此外,依据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触摸感测单元及包括触摸感测单元的显示装置,因为驱动线和感测线被设计成在圆化部分中彼此不交叉,所以可防止连接至设置在圆化部分中的触摸传感器的驱动线与感测线之间的短路,使得触摸传感器可设置成检测以预定曲率形成的圆化部分中的触摸输入。
此外,依据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触摸感测单元及包括触摸感测单元的显示装置,因为驱动线和感测线包括多个触摸信号层,所以可降低电阻。因此,可增加由驱动信号对互电容充电的速度而不降低驱动信号的频率,从而增加触摸灵敏度。
本公开的效果不限于本文中所阐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更多的多样性效果包括在本说明书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显示驱动电路、显示电路板和触摸驱动电路的平面图。
图3是沿着图2的线I-I'截取的示例的剖视图。
图4是详细示出图3的显示单元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5是详细示出图3的触摸感测单元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图5的触摸传感器的示例的放大平面图。
图7是示出图6的区域A1的示例的放大平面图。
图8是沿着图7的线II-II'截取的示例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图5的区域B1的示例的放大平面图。
图10是示出图9的区域B11的示例的放大平面图。
图11是沿着图10的线III-III'截取的示例的剖视图。
图12是沿着图10的线IV-IV'截取的示例的剖视图。
图13是沿着图10的线III-III'截取的另一示例的剖视图。
图14是沿着图10的线IV-IV'截取的另一示例的剖视图。
图15是详细示出图3的触摸感测单元的另一示例的平面图。
图16是示出图15的区域B2的示例的放大平面图。
图17是示出图15的区域C1的示例的放大平面图。
图18是示出图15的区域D1的示例的放大平面图。
图19是详细示出图3的触摸感测单元的又一示例的平面图。
图20是示出图19的区域C2的示例的放大平面图。
图21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2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23是沿着图22的线V-V'截取的示例的剖视图。
图24是详细示出图23的显示单元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25是详细示出图23的触摸感测单元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26是示出图22的触摸传感器的示例的放大平面图。
图27是示出图26的区域A2的示例的放大平面图。
图28是沿着图27的线VI-VI'截取的示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它们的方法将被更加清楚的理解。然而,本公开不限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提供示例性实施方式仅用于使本公开完整并且向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提供本公开的范围,并且本公开将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应当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或“上方”时,该元件或层可直接在该另一元件或层上或上方,或者它们之间可以存在居间的元件或层。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表示相同的元件。附图中公开的用于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形状、尺寸、比率、角度和数量仅为示例,并且因此,本公开不限于所示的细节。
应当理解,虽然本文中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组件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用于将一个元件或组件与另一元件或组件区分开。因此,在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以下讨论的第一组件可被称为第二组件。
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可被部分地或整体地结合。在技术上,各种交互和操作都是可能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可独立地或组合地实践。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显示驱动电路、显示电路板和触摸驱动电路的平面图。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上方”、“上部分”、“顶部”和“上表面”是指基于显示面板100的向上的方向,即,Z轴方向,以及术语“下方”、“下部分”、“底部”和“下表面”是指基于显示面板100的向下的方向,即,与Z轴方向相反的方向。此外,术语“左”、“右”、“上”和“下”是指在平面图中观察显示面板100时的方向。例如,术语“右”是指X轴方向,术语“左”是指与X轴方向相反的方向,术语“上”是指Y轴方向,以及术语“下”是指与Y轴方向相反的方向。
参考图1和图2,显示装置10是显示视频或静止图像的装置。显示装置10可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智能手表、手表电话、移动通信终端、电子笔记本、电子书阅读器、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导航装置和超移动PC(UMPC))中,并且也可用作各种产品(诸如,电视、膝上型计算机、监视器、广告牌和用于物联网(IOT)的装置)的显示屏。显示装置10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场发射显示装置、电泳显示装置、电润湿显示装置、量子点发光显示装置和微型发光二极管(LED)显示装置中的任一种。在下文中,将主要描述显示装置10是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但本公开不限于此。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100、显示驱动电路200、电路板300和触摸驱动电路400。
显示面板100可包括可弯曲、可折叠或可卷曲的柔性衬底。例如,柔性衬底可包括聚醚砜(PES)、聚丙烯酸酯(PA)、聚芳酯(PAR)、聚醚酰亚胺(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硫醚(PPS)、聚芳酯、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三乙酸纤维素(CAT)、乙酸丙酸纤维素(CAP)或其组合。
显示面板100可包括主区域MA和从主区域MA的一个侧突出的突出区域PA。
主区域MA可形成为矩形平面,该矩形平面具有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短侧和在与第一方向(X轴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侧。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短侧与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侧相遇处的拐角可被圆化以具有预定的曲率。在图1和图2中,虽然显示装置10的平面形状被示出为形成为具有被圆化的边缘或拐角的四边形形状,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显示装置10的平面形状可形成为另一多边形形状、圆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
主区域MA可包括其中形成有像素以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和作为显示区域DA的外围区域的非显示区域NDA。非显示区域NDA可限定为从显示区域DA的边缘到显示面板100的边缘的区域。
如图2中所示,显示区域DA可包括第一显示圆化部分DRD1、第二显示圆化部分DRD2、第三显示圆化部分DRD3和第四显示圆化部分DRD4。第一显示圆化部分DRD1与第一显示短侧DSS1和第一显示长侧DLS1之间的边缘或拐角对应。第二显示圆化部分DRD2与第一显示短侧DSS1和第二显示长侧DLS2之间的边缘或拐角对应。第三显示圆化部分DRD3与第二显示短侧DSS2和第一显示长侧DLS1之间的边缘或拐角对应。第四显示圆化部分DRD4与第二显示短侧DSS2和第二显示长侧DLS2之间的边缘或拐角对应。第一显示圆化部分DRD1、第二显示圆化部分DRD2、第三显示圆化部分DRD3和第四显示圆化部分DRD4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曲率或不同的曲率。可替代地,第一显示圆化部分DRD1、第二显示圆化部分DRD2、第三显示圆化部分DRD3和第四显示圆化部分DRD4中的至少两个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曲率。此外,第一显示圆化部分DRD1、第二显示圆化部分DRD2、第三显示圆化部分DRD3和第四显示圆化部分DRD4中的每个可具有基本上恒定的曲率或可变的曲率。
在显示区域DA中不仅可设置有像素而且还可设置有连接至像素的扫描线、数据线和电源线。在非显示区域NDA中可设置有配置成将扫描信号施加到扫描线的扫描驱动器和配置成将数据线和显示驱动电路200连接的链接线。
此外,如图2中所示,主区域MA可包括形成为平坦的平坦部分FA、从平坦部分FA的左侧延伸的第一弯曲部分CA1、从平坦部分FA的右侧延伸的第二弯曲部分CA2、从平坦部分FA的上侧延伸的第三弯曲部分CA3以及从平坦部分FA的下侧延伸的第四弯曲部分CA4。
第一弯曲部分CA1是指沿着第一弯曲线BL1以第一曲率弯曲的区域。
第二弯曲部分CA2是指沿着第二弯曲线BL2以第二曲率弯曲的区域。
第三弯曲部分CA3是指沿着第三弯曲线BL3以第三曲率弯曲的区域。
第四弯曲部分CA4是指沿着第四弯曲线BL4以第四曲率弯曲的区域。
第一曲率至第四曲率可基本上相同或不同。此外,第一曲率至第四曲率中的每个可以是恒定的曲率或者可以是可变的曲率。
第一弯曲部分CA1、第二弯曲部分CA2、第三弯曲部分CA3和第四弯曲部分CA4中的至少一个可设置在显示区域DA中。在图1和图2中,第一弯曲部分CA1、第二弯曲部分CA2、第三弯曲部分CA3和第四弯曲部分CA4中的全部被示出为设置在显示区域DA中,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100的图像也可在第一弯曲部分CA1、第二弯曲部分CA2、第三弯曲部分CA3和第四弯曲部分CA4中可见。
突出区域PA可从主区域MA的一侧突出。例如,如图2中所示,突出区域PA可从主区域MA的下侧突出。突出区域PA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长度可小于主区域MA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长度。
突出区域PA可包括弯曲区域BA和焊盘区域PDA。在这种情况下,焊盘区域PDA可设置在弯曲区域BA的一侧处,以及主区域MA可设置在弯曲区域BA的另一侧处。例如,焊盘区域PDA可设置在弯曲区域BA的下侧处,以及主区域MA可设置在弯曲区域BA的上侧处。
弯曲区域BA是指沿着第五弯曲线BL5以第五曲率弯曲的区域。在显示面板100弯曲之前,显示面板100的焊盘区域PDA的一个表面面向上,并且在显示面板100弯曲之后,显示面板100的焊盘区域PDA的一个表面面向下。因此,焊盘区域PDA可设置在主区域MA的下部上,并且因此可与主区域MA重叠。
如图3中所示,在主区域MA中,显示面板100可包括显示单元DU和触摸感测单元TDU,显示单元DU包括薄膜晶体管层TFTL、发光元件层EML和薄膜封装层TFEL,触摸感测单元TDU包括触摸传感器层TSL。在图3中,包括触摸传感器层TSL的触摸感测单元TDU被示出为包括在显示面板100中,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触摸感测单元TDU可形成为单独的触摸面板,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单独的触摸面板可附接到显示面板100上。
电连接至显示驱动电路200和电路板300的焊盘可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焊盘区域PDA中。
显示驱动电路200输出用于驱动显示面板100的信号和电压。例如,显示驱动电路200可向数据线供应数据电压。此外,显示驱动电路200可向电源线供应电源电压,并且可向扫描驱动器供应扫描控制信号。显示驱动电路200可形成为集成电路(IC),并且可通过玻璃上芯片(COG)方法、塑料上芯片(COP)方法或超声接合方法在焊盘区域PDA中安装在显示面板100上,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显示驱动电路200可安装在电路板300上。
焊盘可包括电连接至显示驱动电路200的显示焊盘和电连接至触摸线的触摸焊盘。
电路板300可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附接到焊盘上。因此,电路板300的引导线可电连接至焊盘。电路板300可以是柔性膜,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或膜上芯片。
触摸驱动电路400可连接至显示面板100的触摸传感器层TSL的触摸电极。触摸驱动电路400向触摸传感器层TSL的触摸电极施加驱动信号并测量触摸电极的电容值。驱动信号可以是具有多个驱动脉冲的信号。触摸驱动电路400可基于电容值来确定触摸是否被输入,并且也可计算输入触摸处的触摸坐标。
触摸驱动电路400可设置在电路板300上。触摸驱动电路400可形成为IC并安装在电路板300上。
图3是沿着图1的线I-I'截取的示例的剖视图。
参考图3,显示面板100可包括衬底SUB、设置在衬底SUB上的包括薄膜晶体管层TFTL、发光元件层EML和薄膜封装层TFEL的显示单元DU以及包括触摸传感器层TSL的触摸感测单元TDU。
衬底SUB可以是可弯曲、可折叠或可卷曲的柔性衬底。例如,柔性衬底可包括PES、PA、PAR、PEI、PEN、PET、PPS、聚芳酯、PI、PC、CAT、CAP或其组合。
薄膜晶体管层TFTL可设置在衬底SUB上。在薄膜晶体管层TFTL中不仅形成有像素中的每个的薄膜晶体管,而且还形成有扫描线、数据线、电源线、扫描控制线和将焊盘与数据线连接的链接线。薄膜晶体管中的每个可包括栅电极、半导体层、源电极和漏电极。当在如图5中所示的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域NDA中形成扫描驱动器110时,扫描驱动器110可包括薄膜晶体管。
薄膜晶体管层TFTL可设置在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中。具体地,薄膜晶体管层TFTL的像素中的每个的薄膜晶体管、扫描线、数据线和电源线可设置在显示区域DA中。薄膜晶体管层TFTL的扫描控制线和链接线可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DA中。
发光元件层EML可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层TFTL上。发光元件层EML可包括各自包括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的像素以及限定像素的像素限定膜。发光层可包括有机发光层,有机发光层包括有机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发光层可包括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当通过薄膜晶体管层TFTL的薄膜晶体管向第一电极施加特定的电压并且向第二电极施加阴极电压时,空穴和电子通过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移动到有机发光层并且在有机发光层中彼此结合以发射光。发光元件层EML的像素可设置在显示区域DA中。
薄膜封装层TFEL可设置在发光元件层EML上。薄膜封装层TFEL用于防止氧气或湿气渗透到发光元件层EML中。为此,薄膜封装层TFEL可包括至少一个无机膜。无机膜可包括硅氮化物层、硅氮氧化物层、硅氧化物层、钛氧化物层或铝氧化物层,但本公开不限于此。此外,薄膜封装层TFEL用于保护发光元件层EML免受诸如灰尘的杂质的影响。为此,薄膜封装层TFEL可包括至少一个有机膜。有机膜可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PI树脂等制成,但本公开不限于此。
薄膜封装层TFEL可设置在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两者中。具体地,薄膜封装层TFEL可设置成覆盖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的发光元件层EML并覆盖非显示区域NDA的薄膜晶体管层TFTL。
触摸传感器层TSL可设置在薄膜封装层TFEL上。因为触摸传感器层TSL直接设置在薄膜封装层TFEL上,所以与包括触摸传感器层TSL的单独的触摸面板附接到薄膜封装层TFEL上的情况相比,显示装置10的厚度可减小。
触摸传感器层TSL可包括用于使用互电容方法感测用户触摸的触摸电极以及用于将焊盘和触摸电极连接的触摸线。例如,触摸传感器层TSL可使用自电容方法或互电容方法来检测用户的触摸。
触摸传感器层TSL的触摸电极可设置在显示区域DA中。触摸传感器层TSL的触摸线可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DA中。
盖窗可另外地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层TSL上,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触摸传感器层TSL和盖窗可通过透明粘合构件来附接。
图4是详细示出图3的显示单元的示例的平面图。为了便于描述,在图4中仅示出了显示单元DU的像素P、扫描线SL、数据线DL、电源线PL、扫描控制线SCL、扫描驱动器110、显示驱动电路200和显示焊盘DP。
参考图4,在显示区域DA中设置有扫描线SL、数据线DL、电源线PL和像素P。扫描线SL可平行地形成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以及数据线DL可平行地形成在与第一方向(X轴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电源线PL可包括在第二方向DR2上与数据线DL平行地形成的至少一条线以及在第一方向DR1上从该至少一条线分支的多条线。
像素P中的每个可连接至扫描线SL中的至少一条、数据线DL中的一条和电源线PL。像素P中的每个可包括薄膜晶体管、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电容器,其中,薄膜晶体管包括驱动晶体管和至少一个开关晶体管。当从扫描线SL施加扫描信号时,像素P中的每个可接收数据线DL的数据电压并且可响应于所接收的数据电压将驱动电流供应至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发射光。
扫描驱动器110通过至少一条扫描控制线SCL连接至显示驱动电路200。因此,扫描驱动器110可接收显示驱动电路200的扫描控制信号。扫描驱动器110响应于扫描控制信号生成扫描信号,并将扫描信号供应至扫描线SL。
在图4中,扫描驱动器110被示出为形成在显示区域DA的左侧处的非显示区域NDA中,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扫描驱动器110可形成在显示区域DA的左侧和右侧处的非显示区域NDA中。
显示驱动电路200连接至显示焊盘DP并接收数字视频数据和时序信号。显示驱动电路200将数字视频数据转换为模拟正/负数据电压,并通过链接线LL将模拟正/负数据电压供应至数据线DL。此外,显示驱动电路200生成用于控制扫描驱动器110的扫描控制信号并通过扫描控制线SCL供应该信号。通过扫描驱动器110的扫描信号来选择数据电压所供应至的像素P,并且数据电压被供应至所选择的像素P。显示驱动电路200可形成为IC,并且可通过COG方法、COP方法或超声接合方法附接到衬底SUB上。
图5是详细示出图3的触摸感测单元的示例的平面图。为了便于描述,在图5中仅示出了触摸传感器TS、第一触摸线TL1至TL25、第二触摸线RL1至RL40、第一触摸焊盘TP1和第二触摸焊盘TP2。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第一触摸线将被描述为驱动线TL1至TL25,以及第二触摸线将被描述为感测线RL1至RL40。
参考图5,触摸感测单元TDU包括用于感测用户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区域TSA和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外围处的触摸外围区域TPA。
触摸传感器区域TSA可包括第一圆化部分RD1、第二圆化部分RD2、第三圆化部分RD3和第四圆化部分RD4。第一圆化部分RD1与第一短侧SS1和第一长侧LS1之间的边缘或拐角对应。第二圆化部分RD2与第一短侧SS1和第二长侧LS2之间的边缘或拐角对应。第三圆化部分RD3与第二短侧SS2和第一长侧LS1之间的边缘或拐角对应。第四圆化部分RD4与第二短侧SS2和第二长侧LS2之间的边缘或拐角对应。第一圆化部分RD1、第二圆化部分RD2、第三圆化部分RD3和第四圆化部分RD4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曲率或不同的曲率。可替代地,第一圆化部分RD1、第二圆化部分RD2、第三圆化部分RD3和第四圆化部分RD4中的至少两个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曲率。此外,第一圆化部分RD1、第二圆化部分RD2、第三圆化部分RD3和第四圆化部分RD4中的每个可具有基本上恒定的曲率或可变的曲率。
触摸传感器区域TSA可与显示单元DU的显示区域DA重叠,以及触摸外围区域TPA可与显示单元DU的非显示区域NDA重叠。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圆化部分RD1和第一显示圆化部分DRD1可彼此重叠并且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曲率。第二圆化部分RD2和第二显示圆化部分DRD2可彼此重叠并且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曲率。第三圆化部分RD3和第三显示圆化部分DRD3可彼此重叠并且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曲率。第四圆化部分RD4和第四显示圆化部分DRD4可彼此重叠并且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曲率。第一短侧SS1和第一显示短侧DSS1可彼此重叠并且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长度。第二短侧SS2和第二显示短侧DSS2可彼此重叠并且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长度。第一长侧LS1和第一显示长侧LSS1可彼此重叠并且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长度。第二长侧LS2和第二显示长侧DLS2可彼此重叠并且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长度。
触摸传感器TS可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中。虽然图5示出了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中25个触摸传感器TS设置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并且40个触摸传感器TS设置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但是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中的触摸传感器TS的数量不限于此。即,如图5中所示,触摸传感器TS可设置成40行和25列。
如图5中所示,触摸传感器TS可限定为具有四边形形状。然而,由于第一圆化部分RD1、第二圆化部分RD2、第三圆化部分RD3和第四圆化部分RD4中的每个的曲率,设置在第一圆化部分RD1、第二圆化部分RD2、第三圆化部分RD3或第四圆化部分RD4中的触摸传感器TS无法具有四边形形状。即,设置在第一圆化部分RD1、第二圆化部分RD2、第三圆化部分RD3或第四圆化部分RD4中的触摸传感器TS的平面形状可与设置在除第一圆化部分RD1、第二圆化部分RD2、第三圆化部分RD3和第四圆化部分RD4之外的区域中的触摸传感器TS的平面形状不同。因此,设置在第一圆化部分RD1、第二圆化部分RD2、第三圆化部分RD3或第四圆化部分RD4中的触摸传感器TS的面积可与设置在除第一圆化部分RD1、第二圆化部分RD2、第三圆化部分RD3和第四圆化部分RD4之外的区域中的触摸传感器TS的面积不同。此外,触摸传感器TS的面积可根据在第一圆化部分RD1、第二圆化部分RD2、第三圆化部分RD3或第四圆化部分RD4中的布置位置而不同。
触摸传感器TS可包括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电连接的第二触摸电极RE和在与第一方向(X轴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电连接的第一触摸电极TE。为了防止在第一触摸电极TE与第二触摸电极RE的交叉区域中在第一触摸电极TE与第二触摸电极RE之间的短路,第一触摸电极TE可通过连接电极BE连接。以下将参考图6至图8详细描述触摸传感器TS中的每个。
驱动线TL和感测线RL可设置在触摸外围区域TPA中。驱动线TL可电连接至触摸传感器TS的第一触摸电极TE,以及感测线RL可电连接至触摸传感器TS的第二触摸电极RE。具体地,触摸传感器TS的第一触摸电极TE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电连接。因此,驱动线TL1至TL25连接至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电连接的触摸传感器TS中的设置在一个侧端部处的触摸传感器TS的第一触摸电极TE。
例如,如图5中所示,第一驱动线TL1至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可分别在第一列至第二十五列中连接至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下侧端部处的触摸传感器TS的第一触摸电极。第一驱动线TL1可连接至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最右侧处的第一列中的触摸传感器TS的第一触摸电极TE。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可连接至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最左侧处的第二十五列中的触摸传感器TS的第一触摸电极TE。在图5中,第一列被示出为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最右侧处,第二十五列被示出为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最右侧处,以及第二列至第二十四列被示出为依次在第一列与第二十五列之间。
此外,触摸传感器TS的第二触摸电极RE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电连接。因此,感测线RL1至RL40连接至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电连接的触摸传感器TS中的设置在一个侧端部或另一侧端部处的触摸传感器TS的第二触摸电极RE。
例如,如图5中所示,第一感测线RL1至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可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左侧处。第一感测线RL1至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可分别在第一行至第二十七行中连接至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左侧处的触摸传感器TS的第二触摸电极RE。第一感测线RL1可连接至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最下侧处的第一行中的触摸传感器TS的第二触摸电极RE。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可连接至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第二十七行中的触摸传感器TS的第二触摸电极RE。在图5中,第一行被示出为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最下侧处,以及第二行至第二十七行被示出为在向上的方向(Y轴方向)上从第一行依次设置。
此外,第二十八感测线RL28至第四十感测线RL40可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右侧处。第二十八感测线RL28至第四十感测线RL40可分别在第二十八行至第四十行中连接至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右侧处的触摸传感器TS的第二触摸电极RE。第二十八感测线RL8可连接至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第二十八行中的触摸传感器TS的第二触摸电极RE。第四十感测线RL40可连接至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第四十行中的触摸传感器TS的第二触摸电极RE。在图5中,第二十八行至第四十行被示出为在向上的方向(Y轴方向)上从第二十七行依次设置。
同时,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描述,第一感测线RL1至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可限定为第一组感测线或第一组第二触摸线,以及第二十八感测线RL28至第四十感测线RL40可限定为第二组感测线或第二组第二触摸线。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组感测线RL1至RL27可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左侧处,以及第二组感测线RL28至RL40可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右侧处。
此外,可设置27条第一组感测线,并且可设置13条第二组感测线。即,第一组感测线的数量可与第二组感测线的数量不同。因为第二组感测线比第一组感测线长,所以当第二组感测线形成为比第一组感测线宽时,可使第一组感测线与第二组感测线之间的电阻偏差最小化。
第一保护线GL1可设置在第四十感测线RL40的右侧上。第二保护线GL2可设置在第一驱动线TL1与第二十八感测线RL28之间。第三保护线GL3可设置在第一感测线RL1与第二接地线GRL2之间。第四保护线GL4可设置在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的左侧上。第五保护线GL5可设置成围绕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右侧、上侧和左侧。第五保护线GL5可连接至第一触摸焊盘TP1中的一个和第二触摸焊盘TP2中的一个。此外,第五保护线GL5可设置在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与第四保护线GL4之间以及第四十感测线GL40与第一保护线GL1之间。
第一接地线GRL1可设置在第一保护线GL1的右侧上。第二接地线GRL2可连接至第二触摸焊盘TP2中的设置在最左侧处的第二触摸焊盘。第三接地线GRL3可连接至第一触摸焊盘TP1中的设置在最右侧处的第一触摸焊盘。第二接地线GRL2可设置在第三保护线GL3的左侧上,以及第三接地线GRL3可设置在第二保护线GL2的右侧上。第二接地线GRL2和第三接地线GRL3可彼此电连接。第四接地线GRL4可设置在第四保护线GL4的左侧上。
第一接地线GRL1和第四接地线GRL4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上侧、左侧和右侧的最外侧处。第二接地线GRL2和第三接地线GRL3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下侧处。因此,触摸传感器区域TSA、驱动线TL1至TL25和感测线RL1至RL40可设置成被第一接地线GRL1、第二接地线GRL2、第三接地线GRL3和第四接地线GRL4围绕。因此,当从外部施加静电时,静电可放电到第一接地线GRL1、第二接地线GRL2和第三接地线GRL3。即,可保护触摸传感器区域TSA、驱动线TL1至TL25以及感测线RL1至RL40不受静电影响。
此外,第一保护线GL1可用于使第二十八感测线RL28至第四十感测线RL40受第一接地线GRL1的电压变化的影响最小化。第二保护线GL2可用于使第一感测线RL1和第一驱动线TL1受彼此影响最小化。第三保护线GL3可用于使第二十八感测线RL28至第四十感测线RL40受第二接地线GRL2的电压变化的影响最小化。第四保护线GL4可用于使第一感测线RL1至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受第四接地线GRL4的电压变化的影响最小化。第五保护线GL5可用于使触摸传感器区域TSA和感测线RL1至RL40受其周围电压变化的影响最小化。
为此,当通过互电容方法驱动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时,可将接地电压施加到第一保护线GL1、第二保护线GL2、第三保护线GL3、第四保护线GL4和第五保护线GL5。此外,当通过自电容方法驱动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时,可将与施加到驱动线TL1至TL25和感测线RL1至RL40的驱动信号相同的驱动信号施加到第一保护线GL1、第二保护线GL2、第三保护线GL3、第四保护线GL4和第五保护线GL5。以下将参考图6描述互电容方法和自电容方法。
第一驱动线TL1至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第一感测线RL1至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第四保护线GL4、第三接地线GRL3和第四接地线GRL4可连接至第一触摸焊盘TP1。第二十八感测线RL28至第四十感测线RL40、第一保护线GL1、第二保护线GL2、第三保护线GL3、第五保护线GL5、第一接地线GRL1和第二接地线GRL2可连接至第二触摸焊盘TP2。
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描述,虽然在图4中仅示出了显示焊盘DP,以及在图5中仅示出了第一触摸焊盘TP1和第二触摸焊盘TP2,但是显示焊盘DP、第一触摸焊盘TP1和第二触摸焊盘TP2可一起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突出区域PA的端部部分处。在这种情况下,显示焊盘DP可设置在第一触摸焊盘TP1与第二触摸焊盘TP2之间。例如,第一触摸焊盘TP1可设置在显示焊盘DP的左侧上,以及第二触摸焊盘TP2可设置在显示焊盘DP的右侧上。
图6是示出图5的触摸传感器的示例的放大平面图。图7是示出图6的区域A1的示例的放大平面图。
参考图6和图7,触摸传感器TS可包括连接电极BE、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电连接的第二触摸电极RE以及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电连接的第一触摸电极TE,连接电极BE将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一触摸电极TE连接以防止在第二触摸电极RE与第一触摸电极TE的交叉区域中在第二触摸电极RE与第一触摸电极TE之间的短路。因为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设置成以预定间隔彼此间隔开,所以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可不彼此电连接。
触摸传感器TS的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可通过互电容方法或自电容方法来驱动。当通过互电容方法驱动触摸传感器TS的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时,可通过驱动线TL1至TL40向第一触摸电极TE供应驱动信号,以对形成在第一触摸电极TE与第二触摸电极RE之间的互电容进行充电。然后,通过感测线RL1至RL40测量第二触摸电极RE的电荷变化量,并根据第二触摸电极RE的电荷变化量确定触摸是否被输入。驱动信号可以是具有多个驱动脉冲的信号。
另外,当通过自电容方法驱动触摸传感器TS的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时,可通过驱动线TL1至TL25和感测线RL1至RTL40向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中的全部供应驱动信号,以对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的自电容进行充电。然后,通过驱动线TL1至TL25和感测线RL1至RTL40测量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的自电容的电荷变化量,并根据自电容的电荷变化量确定触摸是否被输入。
如图7中所示,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可形成为网格状电极或网状电极。当包括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的触摸传感器层TSL直接形成在如图4中所示的薄膜封装膜TFEL上时,发光元件层EML的第二电极与触摸传感器层TSL的第一触摸电极TE或第二触摸电极RE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小的。因此,发光元件层EML的第二电极和触摸传感器层TSL的第一触摸电极TE或第二触摸电极RE之间可能形成非常高的寄生电容。寄生电容与发光元件层EML的第二电极和触摸传感器层TSL的第一触摸电极TE或第二触摸电极RE之间的重叠区域成正比。因此,为了减小寄生电容,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可形成为网格状电极或网状电极,而不是由诸如铟锡氧化物(ITO)或铟锌氧化物(IZO)的透明氧化物制成的导电层的盒电极。
在平面图中,连接电极BE可形成为以诸如“<”或“>”的形状弯曲至少一次,但是连接电极BE中的每个的平面形状不限于此。连接电极BE可设置成与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重叠。如图7中所示,连接电极BE中的每个可在其与第一触摸电极TE重叠的区域中通过第一接触孔CT1连接至第一触摸电极TE。
如图6中所示,虚设电极(或浮置电极)DE1、DE2和DE3可设置成与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间隔开。虚设电极DE1、DE2和DE3可设置成被第一触摸电极TE或第二触摸电极RE围绕。虚设电极DE1、DE2和DE3可形成为网格状电极或网状电极。没有电压施加到虚设电极DE1、DE2和DE3。随着虚设电极DE1、DE2和DE3的面积增加,发光元件层EML的第二电极与触摸传感器层TSL的第一触摸电极TE或第二触摸电极RE之间的寄生电容可减小,并且第一触摸电极TE与第二触摸电极RE之间的互电容可减小。当寄生电容减小时,可增加互电容被充电的充电速度。然而,当互电容降低时,可增加触摸噪声的影响。因此,考虑到寄生电容和互电容,可适当地设置虚设电极DE1、DE2和DE3的面积。
因为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以网格形状或网形状形成,所以子像素R、G和B可设置成不与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重叠。即,由于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具有网格形状或网形状,子像素R、G和B可设置在以矩阵形式设置的区域中。
子像素R、G和B可包括发射第一颜色光的第一子像素R、发射第二颜色光的第二子像素G以及发射第三颜色光的第三子像素B。在本说明书中,第一子像素R被描述为红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G被描述为绿色子像素,以及第三子像素B被描述为蓝色子像素,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可将一个第一子像素R、两个第二子像素G和一个第三子像素B限定为一个像素P。像素P是指能够表示灰度级的一组子像素。
在图7中,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和第三子像素B被示出为具有六边形平面形状,但本公开不限于此。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和第三子像素B可具有除六边形之外的其它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平面形状。此外,图7示出了第三子像素B的尺寸是最大的并且第二子像素G的尺寸是最小的,但是子像素R、G和B的尺寸限于此。
图8是沿着图7的线II-II'截取的示例的剖视图。
参考图8,薄膜晶体管层TFTL形成在衬底SUB上。薄膜晶体管层TFTL包括薄膜晶体管120、栅极绝缘膜130、层间绝缘膜140、保护膜150和平坦化膜160。
缓冲膜BF可形成在衬底SUB的一个表面上。缓冲膜BF可形成在衬底SUB的一个表面上以保护薄膜晶体管120和发光元件层EML的有机发光层172免受渗透通过衬底SUB(其易受湿气传输的影响)的湿气的影响。缓冲膜BF可包括交替堆叠的多个无机膜。例如,缓冲膜BF可形成为其中硅氮化物层、硅氮氧化物层、硅氧化物层、钛氧化物层和铝氧化物层中的一个或多个无机膜交替堆叠的多层膜。可省略缓冲膜BF。
薄膜晶体管120形成在缓冲膜BF上。薄膜晶体管120包括有源层121、栅电极122、源电极123和漏电极124。在图8中,薄膜晶体管120被示出为形成为其中栅电极122设置在有源层121上方的顶栅型,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即,薄膜晶体管210可形成为其中栅电极122设置在有源层121下方的底栅型或其中栅电极122设置在有源层121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两者上的双栅型。
有源层121形成在缓冲膜上。有源层121可包括多晶硅、单晶硅、低温多晶硅、非晶硅或氧化物半导体。例如,氧化物半导体可包括包括铟、锌、镓、锡、钛、铝、铪(Hf)、锆(Zr)、镁(Mg)等的二元化合物(ABx)、三元化合物(ABxCy)或四元化合物(ABxCyDz)。例如,有源层121可包括ITZO(包括铟、锡和钛的氧化物)或IGZO(包括铟、镓和锡的氧化物)。缓冲膜与有源层121之间可形成有配置成阻挡入射在有源层121上的外部光的光阻挡层。
栅极绝缘膜130可形成在有源层121上。栅极绝缘膜130可形成为无机膜,例如硅氮化物层、硅氮氧化物层、硅氧化物层、钛氧化物层或铝氧化物层。
栅电极122和栅极线可形成在栅极绝缘膜130上。栅电极122和栅极线可形成为由选自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和铜(Cu)中的一种或其合金制成的单层或多层。
层间绝缘膜140可形成在栅电极122和栅极线上。层间绝缘膜140可形成为无机膜,例如硅氮化物层、硅氮氧化物层、硅氧化物层、钛氧化物层或铝氧化物层。
源电极123和漏电极124可形成在层间绝缘膜140上。源电极123和漏电极124中的每个可通过穿过栅极绝缘膜130和层间绝缘膜140的接触孔连接至有源层121。源电极123和漏电极124可形成为由选自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和铜(Cu)中的一种或其合金制成单层或多层。
保护膜150可形成在源电极123和漏电极124上,以使薄膜晶体管120绝缘。保护膜150可形成为无机膜,例如硅氮化物层、硅氮氧化物层、硅氧化物层、钛氧化物层或铝氧化物层。
平坦化膜160可形成在保护膜150上,以平坦化由于薄膜晶体管120而导致的台阶部分。平坦化膜160可形成为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PI树脂等制成的有机膜。
发光元件层EML可形成在薄膜晶体管层TFTL上。发光元件层EML包括发光元件170和像素限定膜180。
发光元件170和像素限定膜180形成在平坦化膜160上。发光元件170中的每个可包括第一电极171、有机发光层172和第二电极173。
第一电极171可形成在平坦化膜160上。第一电极171通过穿过保护膜150和平坦化膜160的接触孔连接至薄膜晶体管120的源电极123。
在其中在从有机发光层172朝向第二电极173的方向上发射光的顶部发射结构中,第一电极171可由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材料制成,并且例如可包括包括铝和钛的堆叠结构(Ti/Al/Ti)、包括铝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l/ITO)、银-钯-铜(APC)合金或者包括APC合金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PC/ITO)。APC合金是银(Ag)、钯(Pd)和铜(Cu)的合金。
在其中在从有机发光层172朝向第一电极171的方向上发射光的底部发射结构中,第一电极171可由能够透射光的诸如ITO或IZO的透明导电材料(TCO)制成,或者可由诸如镁(Mg)、银(Ag)或镁(Mg)和银(Ag)的合金的半透射导电材料制成。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电极171由半透射导电材料制成时,可由于微腔而改善发光效率。
为了用作配置成限定子像素R、G和B的像素限定膜,像素限定膜180可形成为在平坦化膜250上分隔第一电极171。像素限定膜180可形成为覆盖第一电极171的边缘。像素限定膜180可形成为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PI树脂等制成的有机膜。
子像素R、G和B中的每个是指其中第一电极171、有机发光层172和第二电极173依次堆叠并且来自第一电极171的空穴和来自第二电极173的电子在有机发光层172中彼此结合以发射光的区域。在图8中,为了便于描述,仅示出了第一子像素R,但是第二子像素G和第三子像素B可与第一子像素R基本上相同地形成。
有机发光层172形成在第一电极171和像素限定膜180上。有机发光层173可包括有机材料以发射特定颜色的光。例如,有机发光层172可包括空穴传输层、有机材料层和电子传输层。在这种情况下,红色子像素R的有机发光层172可发射红光,绿色子像素G的有机发光层172可发射绿光,以及蓝色子像素B172的有机发光层172可发射蓝光。可替代地,子像素R、G和B的有机发光层172可发射白光。在这种情况下,红色子像素R还可包括红色滤色器层,绿色子像素G还可包括绿色滤色器层,以及蓝色子像素B还可包括蓝色滤色器层。
第二电极173形成在有机发光层172上。第二电极173可形成为覆盖有机发光层172。第二电极173可以是在像素P中共同形成的公共层。第二电极173上可形成覆盖层。
在顶部发射结构中,第二电极173可由能够透射光的诸如ITO或IZO的TCO制成,或者可由诸如镁(Mg)、银(Ag)或镁(Mg)和银(Ag)的合金的半透射导电材料制成。当第二电极173由半透射导电材料制成时,可由于微腔而改善发光效率。
在底部发射结构中,第二电极173可由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材料制成,并且例如可包括包括铝和钛的堆叠结构(Ti/Al/Ti)、包括铝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l/ITO)、APC合金或者包括APC合金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PC/ITO)。APC合金是银(Ag)、钯(Pd)和铜(Cu)的合金。
薄膜封装层TFEL形成在发光元件层EML上。薄膜封装层TFEL包括封装膜190。
封装膜190设置在第二电极173上。封装膜190可包括至少一个无机膜以便防止氧气或湿气渗透到有机发光层172和第二电极173中。此外,封装膜190可包括至少一个有机膜以便保护发光元件层EML免受诸如灰尘的杂质的影响。例如,封装膜190可包括设置在第二电极173上的第一无机膜、设置在第一无机膜上的有机膜以及设置在有机膜上的第二无机膜。第一无机膜和第二无机膜可形成为硅氮化物层、硅氮氧化物层、硅氧化物层、钛氧化物层或铝氧化物层,但本公开不限于此。有机膜可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PI树脂等制成,但本公开不限于此。
触摸传感器层TSL形成在薄膜封装层TFEL上。如参考图5所描述的,触摸传感器层TSL包括第一触摸电极TE、第二触摸电极RE、连接电极BE、驱动线TL1至TL25、感测线RL1至RL40、保护线GL1、GL2、GL3、GL4和GL5以及接地线GRL1、GRL2、GRL3和GRL4。为了便于描述,在图8中仅示出了触摸传感器层TSL的第一触摸电极TE、第二触摸电极RE和连接电极BE。封装膜190上可另外地形成有缓冲膜。
连接电极BE形成在封装膜190或另外的缓冲膜上。连接电极BE可形成为包括包括铝和钛的堆叠结构(Ti/Al/Ti)、包括铝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l/ITO)、APC合金或者包括APC合金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PC/ITO),但本公开不限于此。
连接电极BE上形成有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可形成为无机膜,例如硅氮化物层、硅氮氧化物层、硅氧化物层、钛氧化物层或铝氧化物层。可替代地,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可形成为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PI树脂等制成的有机膜。
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可形成在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上。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可形成为包括包括铝和钛的堆叠结构(Ti/Al/Ti)、包括铝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l/ITO)、APC合金或者包括APC合金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PC/ITO),但本公开不限于此。
在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中可形成有第一接触孔CT1,以便穿过第一绝缘膜INS1以暴露连接电极BE。第一触摸电极TE可通过第一接触孔CT1连接至连接电极BE。
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形成在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上。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可用于平坦化由于第一触摸电极TE、第二触摸电极RE和连接电极BE而导致的台阶部分。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可形成为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PI树脂等制成的有机膜。
根据图8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因为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直接形成在封装膜190上,所以与包括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的单独的触摸面板附接到封装膜190上的情况相比,可减小显示装置10的厚度。
此外,根据图8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形成为网格状电极或网状电极,并且设置成与像素限定膜180重叠。因此,可防止子像素R、G和B的孔径面积的减小。此外,可减小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与第二电极173之间的寄生电容。
图9是示出图5的区域B1的示例的放大平面图。图9是示出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第三圆化部分RD3的放大平面图。
为了便于描述,在图9中仅示出了触摸传感器TS、连接至第三圆化部分RD3的触摸传感器TS的第二十一驱动线TL21至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以及连接至第三圆化部分RD3的触摸传感器TS的第一感测线RL1至第五感测线RL5。此外,在图9中,为了便于描述,设置在第i行和第j列中的触摸传感器将被描述为第i-第j触摸传感器。例如,设置在第一行和第二十五列中的触摸传感器将被描述为第1-第25触摸传感器TS1-25。
参考图9,第1-第22触摸传感器TS1-22、第1-第23触摸传感器TS1-23、第1-第24触摸传感器TS1-24、第2-第24触摸传感器TS2-24、第2-第25触摸传感器TS2-25、第3-第25触摸传感器TS3-25和第4-第25触摸传感器TS4-25设置在第三圆化部分RD3中,并且因此无法具有四边形形状。类似地,设置在第一圆化部分RD1、第二圆化部分RD2和第三圆化部分RD3中的触摸传感器TS也无法具有四边形形状。
因此,设置在第一圆化部分RD1、第二圆化部分RD2、第三圆化部分RD3或第四圆化部分RD4中的触摸传感器TS的平面形状可与设置在除第一圆化部分RD1、第二圆化部分RD2、第三圆化部分RD3和第四圆化部分RD4之外的区域中的触摸传感器TS的平面形状不同。即,触摸传感器TS的平面形状可根据在第一圆化部分RD1、第二圆化部分RD2、第三圆化部分RD3或第四圆化部分RD4中的布置位置而不同。
此外,设置在第一圆化部分RD1、第二圆化部分RD2、第三圆化部分RD3或第四圆化部分RD4中的触摸传感器TS的面积可与设置在除第一圆化部分RD1、第二圆化部分RD2、第三圆化部分RD3和第四圆化部分RD4之外的区域中的触摸传感器TS的面积不同。即,触摸传感器TS的面积可根据在第一圆化部分RD1、第二圆化部分RD2、第三圆化部分RD3或第四圆化部分RD4中的布置位置而不同。
如图9中所示,第二十一驱动线TL21可连接至第1-第21触摸传感器TS1-21,以及第二十二驱动线TL22可连接至第1-第22触摸传感器TS1-22。第二十三驱动线TL23可连接至第1-第23触摸传感器TS1-23,以及第二十四驱动线TL24可连接至第1-第24触摸传感器TS1-24。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可连接至第2-第25触摸传感器TS2-25。
即,第二驱动线TL2至第二十四驱动线TL24可分别连接至设置在第一行中的第1-第2触摸传感器TS1-2至第1-第24触摸传感器TS1-24。此外,因为,由于第三圆化部分RD3的曲率和第四圆化部分RD4的曲率而不存在第1-第1触摸传感器TS1-1和第1-第25触摸传感器TS1-25,所以第一驱动线TL1可连接至设置在第二行中的第2-第1触摸传感器TS2-1,以及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可连接至设置在第二行中的第2-第25触摸传感器TS2-25。
如图9中所示,因为,由于第三圆化部分RD3的曲率而不存在第1-第25触摸传感器TS1-25,所以第一感测线RL1可连接至第1-第24触摸传感器TS1-24。第二感测线RL2可连接至第2-第25触摸传感器TS2-25,以及第三感测线RL3可连接至第3-第25触摸传感器TS3-25。第四感测线RL4可连接至第4-第25触摸传感器TS4-25,以及第五感测线RL5可连接至第5-第25触摸传感器TS5-25。
即,第二感测线RL2至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可分别连接至设置在第二十五行中的第2-第25触摸传感器TS2-25至第27-第25触摸传感器TS27-25。此外,因为,由于第三圆化部分RD3的曲率而不存在第1-第25触摸传感器TS1-25,所以第一感测线RL1可连接至设置在第二十四列中的第1-第24触摸传感器TS1-24。
类似地,第二十八感测线RL28至第三十九感测线RL39可分别连接至设置在第一列中的第28-第1触摸传感器TS28-1至第39-第1触摸传感器TS39-1。此外,因为,由于第二圆化部分RD2的曲率而不存在第40-第1触摸传感器TS40-1,所以第四十感测线RL40可连接至设置在第三十九列中的第39-第2触摸传感器TS39-2。
如上所述,因为,由于第三圆化部分RD3的曲率,所以第一感测线RL1连接至设置在第二十四列中的第1-第24触摸传感器TS1-24,以及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可连接至设置在第二十五列中的第2-第25触摸传感器TS2-25。因此,第一感测线RL1可与至少一条驱动线交叉。例如,如图9中所示,第一感测线RL1可与第二十四驱动线TL24和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交叉。此外,第二感测线RL2可与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交叉。
图10是示出图9的区域B11的示例的放大平面图。图11是沿着图10的线III-III'截取的示例的剖视图。图12是沿着图10的线IV-IV'截取的示例的剖视图。
参考图10至图12,第一驱动线TL1至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以及第一感测线RL1至第四十感测线RL40可包括多个触摸信号层以降低电阻。图12示出了第一感测线RL1和第二感测线RL2包括第一触摸信号层TSL1和第二触摸信号层TSL2。与第一感测线RL1和第二感测线RL2类似,第一驱动线TL1至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和第三感测线RL3至第四十感测线RL40也可包括第一触摸信号层TSL1和第二触摸信号层TSL2。
第一触摸信号层TSL1可形成在封装膜190或另外的缓冲膜上。第一触摸信号层TSL1可由与彼此共面的连接电极BE相同的材料制成。第一触摸信号层TSL1可形成为包括包括铝和钛的堆叠结构(Ti/Al/Ti)、包括铝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l/ITO)、APC合金或者包括APC合金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PC/ITO),但本公开不限于此。
第二触摸信号层TSL2可形成在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上。第二触摸信号层TSL2可由与彼此共面的第一触摸电极TE、第二触摸电极RE、第一驱动线TL1至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第一感测线RL1至第四十感测线RL40、保护线GL1、GL2、GL3、GL4和GL5以及接地线GRL1、GRL2、GRL3和GRL4相同的材料制成。第二触摸信号层TSL2可形成为包括包括铝和钛的堆叠结构(Ti/Al/Ti)、包括铝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l/ITO)、APC合金或者包括APC合金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PC/ITO),但本公开不限于此。
第二接触孔CT2可形成在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中,以便穿过第一绝缘膜INS1以暴露第一触摸信号层TSL1。第二触摸信号层TSL2可通过第二接触孔CT2连接至第一触摸信号层TSL1。第二接触孔CT2之间的间隔可在几十μm至几千μm的范围内。
第一感测线RL1可与第二十四驱动线TL24和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交叉,以连接至第1-第24触摸传感器TS1-24的第二触摸电极RE。第二十四驱动线TL24可连接至第1-第24触摸传感器TS1-24的第一触摸电极TE。
为了防止第一感测线RL1与第二十四驱动线TL24或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短路,第一感测线RL1可在第一感测线RL1与第二十四驱动线TL24和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之间的交叉区域中仅包括第一触摸信号层TSL1和第二触摸信号层TSL2中的一个。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十四驱动线TL24和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可在该交叉区域中仅包括第一触摸信号层TSL1和第二触摸信号层TSL2中的另一个。例如,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第一感测线RL1的第二触摸传感器层TSL2可与第二十四驱动线TL24的第一触摸传感器层TSL1和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的第一触摸传感器层TSL1交叉。可替代地,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第一感测线RL1的第一触摸信号层TSL1可与第二十四驱动线TL24的第二触摸传感器层TSL2和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的第二触摸传感器层TSL2交叉。
根据图10至图12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因为驱动线和感测线包括多个触摸信号层,所以可降低电阻。因此,可增加由驱动信号对互电容充电的速度而不降低驱动信号的频率,从而增加触摸灵敏度。
此外,根据图10至图12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驱动线与感测线之间的交叉区域中,驱动线可包括第一触摸信号层和第二触摸信号层中的一个,以及感测线可包括第一触摸信号层和第二触摸信号层中的另一个。因此,可防止连接至设置在圆化部分中的触摸传感器的驱动线与感测线之间的短路,使得触摸传感器可设置成检测以预定曲率形成的圆化部分中的触摸输入。
图15是详细示出图3的触摸感测单元的另一示例的平面图。
图15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与图5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线和感测线设置成彼此不交叉。因此,在图15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省略与图5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重复的描述。
参考图15,第一感测线RL1至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右侧处,以及第二十八感测线RL28至第四十感测线RL40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左侧处。因为第一感测线RL1至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右侧处,所以驱动线和感测线在第三圆化部分RD3中彼此不交叉。相反,因为第一感测线RL1至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右侧处,所以第一感测线RL1至第四感测线RL4可连接至第四圆化部分RD4中的触摸传感器TS。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驱动线在第四圆化部分RD4中与感测线交叉,第一驱动线TL1至第四驱动线TL4可连接至第二圆化部分RD2中的触摸传感器TS。
例如,如图16中所示,第二十一驱动线TL21可连接至第1-第21触摸传感器TS1-21,以及第二十二驱动线TL22可连接至第1-第22触摸传感器TS1-22。第二十三驱动线TL23可连接至第1-第23触摸传感器TS1-23,以及第二十四驱动线TL24可连接至第1-第24触摸传感器TS1-24。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可连接至第2-第25触摸传感器TS2-25。
此外,如图17中所示,第一感测线RL1可连接至第1-第2触摸传感器TS1-2,第二感测线RL2可连接至第2-第25触摸传感器TS2-1,以及第三感测线RL3可连接至第3-第1触摸传感器TS3-1。第四感测线RL4可连接至第4-第1触摸传感器TS4-1,以及第五感测线RL5可连接至第5-第1触摸传感器TS5-1。
此外,如图18中所示,第一驱动线TL1可连接至第40-第2触摸传感器TS40-2,第二驱动线TL2可连接至第39-第1触摸传感器TS39-1,以及第三驱动线TL3可连接至第38-第1触摸传感器TS38-1。第四驱动线TL4可连接至第37-第1触摸传感器TS37-1,以及第五驱动线TL5可连接至第36-第1触摸传感器TS36-1。
第一驱动线TL1至第四驱动线TL4可设置在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的右侧上。在这种情况下,第六保护线GL6可设置在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与第一驱动线TL1之间。
第一保护线GL1可设置在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的右侧上。第二保护线GL2可设置在第五驱动线TL5与第一感测线RL1之间。第四保护线GL4可设置在第四十感测线RL40的左侧上。第五保护线GL5可设置在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与第一保护线GL1之间以及第四十感测线GL40与第四保护线GL4之间。
在图15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线TL1至第四驱动线TL4可限定为第一组驱动线或第一组第一触摸线,以及第五驱动线TL5至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可限定为第二组驱动线或第二组第一触摸线。此外,第一感测线RL1至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可限定为第一组感测线或第一组第二触摸线,以及第二十八感测线RL28至第四十感测线RL40可限定为第二组感测线或第二组第二触摸线。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组感测线RL1至RL27可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右侧处,以及第二组感测线RL28至RL40可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左侧处。第一组驱动线TL1至TL4可设置在第一组感测线RL1至RL27的右侧上。第二组驱动线TL5至TL25可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下侧处。第一组感测线RL1至RL27可设置在第一组驱动线TL1至TL4与第二组驱动线TL5至TL25之间。
根据图15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驱动线TL1至TL25和感测线RL1至RL40被设计成使得驱动线和感测线在圆化部分中彼此不交叉。例如,第一驱动线TL1至第四驱动线TL4连接至第二圆化部分RD2中的触摸传感器TS,第二十二驱动线TL22至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连接至第三圆化部分RD3中的触摸传感器TS,以及第一感测线RL1至第四感测线RL4连接至第四圆化部分RD4中的触摸传感器TS。因此,可防止连接至设置在圆化部分中的触摸传感器的驱动线与感测线之间的短路,使得触摸传感器可设置成检测以预定曲率形成的圆化部分中的触摸输入。
此外,根据图15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驱动线TL1至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和第一感测线RL1至第四十感测线RL40可包括多个触摸信号层以便降低电阻。
图19是详细示出图3的触摸感测单元的又一示例的平面图。
图19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与图5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线和感测线交替地设置在第四圆化部分RD4中。因此,在图15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省略与图5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重复的描述。
参考图19,第一感测线RL1至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右侧处,以及第二十八感测线RL28至第四十感测线RL40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左侧处。因为第一感测线RL1至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右侧处,所以驱动线和感测线在第三圆化部分RD3中彼此不交叉。相反,因为第一感测线RL1至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右侧处,所以第一感测线RL1至第四感测线RL4在第四圆化部分RD4中可连接至触摸传感器TS。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驱动线与感测线在第四圆化部分RD4中交叉,第一驱动线TL1至第四驱动线TL4和第一感测线RL1至第四感测线RL4可连接至第四圆化部分RD4中的触摸传感器TS。
例如,如图20中所示,可依次设置第四驱动线TL4、第三驱动线TL3、第一感测线RL1、第二驱动线TL2、第二感测线RL2、第一驱动线TL1、第三感测线RL3和第四感测线RL4。在这种情况下,第四驱动线TL4可连接至第1-第4触摸传感器TS1-4,以及第三驱动线TL3可连接至第1-第3触摸传感器TS1-3。此外,第一感测线RL1和第二驱动线TL2可连接至第1-第2触摸传感器TS1-2,以及第二感测线RL2和第一驱动线TL1可连接至第2-第1触摸传感器TS2-1。此外,第三感测线RL3可连接至第3-第1触摸传感器TS3-1,以及第四感测线RL4可连接至第4-第1触摸传感器TS4-1。
同时,因为图19中所示的区域B2的放大平面图与图16的区域B2的放大平面图基本上相同,所以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第一保护线GL1可设置在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的右侧上。第四保护线GL4可设置在第四十感测线RL40的左侧上。第五保护线GL5可设置在第二十七感测线RL27与第一保护线GL1之间以及第四十感测线GL40与第四保护线GL4之间。此外,为了使感测线和驱动线的彼此影响最小化,可在第三驱动线TL3与第一感测线RL1之间、在第一感测线RL1与第二驱动线TL2之间、在第二驱动线TL2与第二感测线RL2之间、在第二感测线RL2与第一驱动线TL1之间以及在第一驱动线TL1与第三感测线RL3之间另外地设置保护线。
根据图19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驱动线TL1至TL25和感测线RL1至RL40被设计成使得驱动线和感测线在圆化部分中彼此不交叉。例如,交替地设置连接至设置在第四圆化部分RD4中的触摸传感器TS的驱动线和感测线。因此,可防止连接至设置在圆化部分中的触摸传感器的驱动线与感测线之间的短路,使得触摸传感器可设置成检测以预定曲率形成的圆化部分中的触摸输入。
此外,根据图19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驱动线TL1至第二十五驱动线TL25以及第一感测线RL1至第四十感测线RL40可包括多个触摸信号层以降低电阻。
图21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22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21和图22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显示面板100形成为平坦的,以及触摸电路板410设置在触摸感测单元500上。在图21和图22中,将省略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重复的描述,并且将主要描述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参考图21和图22,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100、显示驱动电路200、电路板300和触摸驱动电路400。
图1和图2中所示的显示面板100可以是柔性显示面板,以及图21和图22中所示的显示面板100可以是刚性显示面板。
虽然显示装置10的平面形状被示出为形成为具有被圆化的边缘或拐角的四边形形状,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显示装置10的平面形状可形成为另一多边形形状、圆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显示面板100可形成为基本上平坦的。
显示面板100可包括设置在显示区域中以显示图像的像素和设置在非显示区域中的显示焊盘。显示焊盘可在显示面板100的一个边缘处形成在显示面板100上并且电连接至显示电路板300。
显示驱动电路200可附接到显示面板100的未被触摸感测单元500覆盖而暴露的部分上。可替代地,显示驱动电路200可安装在电路板300上。
触摸感测单元500可设置在显示面板100上。触摸感测单元500可形成为矩形平面形状,该矩形平面形状具有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短侧和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侧。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短侧与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侧相交处的拐角可被圆化成具有预定的曲率或者以直角形成。触摸感测单元500的平面形状不限于四边形形状,而是可形成为另一多边形形状、圆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触摸感测单元500的平面形状可与显示面板100的平面形状类似。触摸感测单元500可形成为基本上平坦的。
触摸感测单元500可包括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中以检测用户的触摸的触摸电极和设置在触摸外围区域中的触摸焊盘。触摸焊盘可在触摸感测单元500的一个边缘处形成在触摸感测单元500上并且电连接至触摸电路板410。
触摸电路板410可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附接到触摸感测单元500的触摸电极焊盘上。因此,触摸电路板410的引导线可电连接至触摸感测单元500的触摸电极焊盘。触摸电路板410可以是柔性膜,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或膜上芯片。触摸驱动电路400可形成为IC并安装在触摸电路板300上。
图23是沿着图22的线V-V'截取的示例的剖视图。
图23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与图3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省略了薄膜封装层TFEL,并且取而代之的是将第二衬底SUB2设置在发光元件层EML上。在图23中,将省略与图3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重复的描述。
参考图23,显示装置10可包括显示单元DU、触摸感测单元TDU以及用于将显示单元DU和触摸感测单元TDU接合的粘合构件SEAL。
显示单元DU可包括第一衬底SUB1、薄膜晶体管层TFTL和发光元件层EML。除了第一衬底SUB1形成为包括玻璃衬底或塑料膜的刚性衬底以及显示单元DU不包括薄膜封装层TFEL之外,显示单元DU与参考图3所描述的显示单元DU基本上相同,并且因此在图23中将省略对显示单元DU的详细描述。
触摸感测单元TDU可包括第二衬底SUB2和触摸传感器层TSL。
第二衬底SUB2可以是包括玻璃衬底或塑料膜的刚性衬底。第二衬底SUB2可用作封装发光元件层EML的封装衬底。
触摸传感器层TSL可设置在第二衬底SUB2上。因为触摸传感器层TSL与参考图3所描述的触摸传感器层TSL基本上相同,所以在图23中将省略对触摸传感器层TSL的详细描述。
粘合构件SEAL可将显示单元DU的第一衬底SUB1和触摸感测单元TDU的第二衬底SUB2接合。粘合构件SEA可包括玻璃料粘合层、紫外线可固化树脂或热固性树脂,但本公开不限于此。
图3示出了在发光元件层EML与第二衬底SUB2之间形成有空的空间,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填充膜可设置在发光元件层EML与第二衬底SUB2之间。填充膜可以是环氧填充膜或硅填充膜。
图24是详细示出图23的显示单元的示例的平面图。图25是详细示出图23的触摸感测单元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24和图25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与图4和图5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显示焊盘DP形成在显示面板100的第一衬底SUB1上,以及触摸焊盘TP形成在第二衬底SUB2上。
图26是示出图22的触摸传感器的示例的放大平面图。
参考图26,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在平面图中被示出为形成为菱形形状,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为了防止当观察显示装置10的图像时由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引起的莫尔现象,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二触摸电极RE在平面图中可具有不平坦的侧。
图27是示出图26的区域A2的示例的放大平面图。图28是沿着图27的线VI-VI'截取的示例的剖视图。
在图27和图28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衬底SUB2设置在发光元件层EML上,以及在第二衬底SUB2上形成有第一触摸电极TE、第二触摸电极RE、连接电极BE、触摸岛电极TEI、驱动线TL1至TL25、感测线RL1至RL40、保护线GL1、GL2、GL3、GL4和GL5以及接地线GRL1、GRL2、GRL3和GRL4。在图27和图28中,为了便于描述,仅示出了在第二衬底SUB2上形成有第一触摸电极TE、第二触摸电极RE、连接电极CE以及设置在第一触摸电极TE之间的第一触摸岛电极TEI。
连接电极CE形成在第二衬底SUB2上。连接电极CE中的每个将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一触摸岛电极TEI连接。连接电极CE中的每个的一个端部部分可连接至第一触摸电极TE,以及其另一端部部分可连接至第一触摸岛电极TEI。
连接电极CE可形成为不透明金属导电层。例如,连接电极CE可形成为包括包括铝和钛的堆叠结构(Ti/Al/Ti)、包括铝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l/ITO)、APC合金或者包括APC合金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PC/ITO),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因此,为了防止子像素R、G和B的孔径比减小,连接电极CE可设置成不与子像素R、G和B重叠并且与像素限定膜180重叠。
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形成在连接电极CE上。第一触摸绝缘膜TNIS1可形成为无机膜,例如硅氮化物层、硅氮氧化物层、硅氧化物层、钛氧化物层或铝氧化物层。
第一触摸电极TE、第一触摸岛电极TEI和第二触摸电极RE可形成在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上。第一触摸电极TE可通过穿过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以暴露连接电极CE的第一接触孔CNT1而连接至连接电极CE。第一触摸岛电极TEI可通过穿过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以暴露连接电极CE的第二接触孔CNT2而连接至连接电极CE。因此,第一触摸电极TE和第一触摸岛电极TEI可通过连接电极CE连接。因此,多个列中的每列中的设置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第一触摸电极TE可电连接。
第一触摸电极TE、第一触摸岛电极TEI和第二触摸电极RE可由能够透射光的诸如ITO或IZO的TCO制成。因此,即使当第一触摸电极TE、第一触摸岛电极TEI和第二触摸电极RE与像素P重叠时,像素P的孔径比也不会减小。
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形成在第一触摸电极TE、第一触摸岛电极TEI和第二触摸电极RE上。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可形成为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PI树脂等制成的有机膜。
同时,如参考图10和图11所描述的,在图21至图28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驱动线TL1至TL25和感测线RL1至RL40可包括第一触摸信号层TSL1和第二触摸信号层TSL2。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触摸信号层TSL1可由与彼此共面的连接电极CE相同的材料制成,以及第二触摸信号层TSL2可由与第一触摸电极TE、第一触摸岛电极TEI和彼此共面的第二触摸电极RE相同的材料制成。即,第一触摸信号层TSL1可设置在第二衬底SUB2上,并且可由不透明金属材料制成,并且例如可包括包括铝和钛的堆叠结构(Ti/Al/Ti)、包括铝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l/ITO)、APC合金或者包括APC合金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PC/ITO)。相反,第二触摸信号层TSL2可由能够透射光的诸如ITO或IZO的TCO制成。
可替代地,第一触摸电极TE、第一触摸岛电极TEI和第二触摸电极RE可形成在第二衬底SUB2上,以及连接电极CE可形成在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触摸信号层TSL1可由与第一触摸岛电极TEI、第二触摸电极RE和彼此共面的第一触摸电极TE相同的材料制成,以及第二触摸信号层TSL2可由与彼此共面的连接电极CE相同的材料制成。即,第一触摸信号层TSL1可由能够透射光的诸如ITO或IZO的TCO制成,以及第二触摸信号层TSL2可由不透明金属材料制成,并且例如可包括包括铝和钛的堆叠结构(Ti/Al/Ti)、包括铝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l/ITO)、APC合金或者包括APC合金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PC/ITO)。
此外,在图15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图19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驱动线TL1至TL25以及感测线RL1至RL40还可包括第一不透明触摸信号层TSL1和第二透明触摸信号层TSL2。
虽然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以其它详细形式来实现本公开,而不改变其技术精神和基本特征。因此,应当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Claims (27)

1.触摸感测单元,包括:
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设置在包括具有曲率的圆化部分的触摸传感器区域中;
驱动线,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设置在所述触摸传感器区域的所述圆化部分中的所述第一触摸电极;以及
感测线,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设置在所述触摸传感器区域的所述圆化部分中的所述第二触摸电极,
其中,所述驱动线与所述感测线彼此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其中,在所述圆化部分中连接至所述驱动线的所述第一触摸电极的平面形状与设置在除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圆化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其它第一触摸电极的平面形状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其中,在所述圆化部分中连接至所述感测线的所述第二触摸电极的平面形状与设置在除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和所述圆化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其它第二触摸电极的平面形状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其中,所述驱动线和所述感测线中的每个包括多个触摸信号层,以及
所述驱动线和所述感测线中的每个在所述驱动线与所述感测线之间的交叉区域中包括所述多个触摸信号层中的一个触摸信号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其中,所述驱动线和所述感测线中的每个包括第一触摸信号层和第二触摸信号层,以及
所述驱动线的所述第一触摸信号层与所述感测线的所述第二触摸信号层交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其中,所述第二触摸信号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摸信号层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其中,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触摸电极设置在与所述第二触摸信号层相同的层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还包括连接电极,所述连接电极将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连接并且与所述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交叉,
其中,所述连接电极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触摸信号层相同的层上。
9.触摸感测单元,包括:
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区域中;
多条驱动线,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
第一组感测线,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中的一些第二触摸电极;以及
第二组感测线,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中的其余第二触摸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组感测线中的至少一条感测线与所述多条驱动线中的至少一条驱动线交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其中,所述触摸传感器区域包括具有曲率的圆化部分,
所述第一组感测线中的至少一条感测线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设置在所述圆化部分中的一个第二触摸电极,以及
所述多条驱动线中的至少一条驱动线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设置在所述圆化部分中的一个第一触摸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感测线设置在所述触摸传感器区域的一侧处,以及
所述第二组感测线设置在所述触摸传感器区域的另一侧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感测线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组感测线的数量。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还包括:
第一触摸焊盘,连接至所述第一组感测线;以及
第二触摸焊盘,连接至所述第二组感测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触摸焊盘设置在焊盘区域的一侧处,以及
所述第二触摸焊盘设置在所述焊盘区域的另一侧处。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还包括保护线,所述保护线围绕所述第一组感测线中的设置在最外侧处的感测线和所述第二组感测线中的设置在最外侧处的感测线。
16.触摸感测单元,包括:
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设置在包括多个圆化部分的触摸传感器区域中;
第一组驱动线,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一些第一触摸电极;
第二组驱动线,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其余第一触摸电极;
第一组感测线,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中的一些第二触摸电极;以及
第二组感测线,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中的其余第二触摸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组感测线中的一些感测线连接至设置在所述多个圆化部分中的一个圆化部分中的所述第二触摸电极,以及
所述第一组驱动线连接至设置在所述多个圆化部分中的另一圆化部分中的所述第一触摸电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感测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组驱动线与所述第二组驱动线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组感测线与所述第一组驱动线之间的保护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感测线设置在所述触摸传感器区域的第一侧处,以及
所述第二组感测线设置在所述触摸传感器区域的第二侧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驱动线设置在所述触摸传感器区域的所述第一侧处。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组驱动线设置在所述触摸传感器区域的第三侧处。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感测线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组感测线的数量。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驱动线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组驱动线的数量。
24.触摸感测单元,包括:
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设置在包括具有曲率的圆化部分的触摸传感器区域中;
驱动线,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设置在所述触摸传感器区域的所述圆化部分中的所述第一触摸电极;以及
感测线,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设置在所述触摸传感器区域的所述圆化部分中的所述第二触摸电极,
其中,所述驱动线和所述感测线交替地设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其中,所述驱动线和所述感测线中的每个包括第一触摸信号层和第二触摸信号层,以及
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触摸电极设置在与所述第二触摸信号层相同的层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触摸感测单元,还包括将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连接的连接电极,
其中,所述第二触摸电极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触摸信号层相同的层上。
27.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像素;以及
触摸传感器区域,与所述显示区域重叠,
其中,所述触摸感测单元包括:
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设置在包括具有曲率的圆化部分的触摸传感器区域中;
驱动线,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设置在所述触摸传感器区域的所述圆化部分中的所述第一触摸电极;以及
感测线,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设置在所述触摸传感器区域的所述圆化部分中的所述第二触摸电极,以及
所述驱动线和所述感测线彼此交叉。
CN201980090150.7A 2019-01-24 2019-11-21 触摸感测单元及包括触摸感测单元的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3664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09501 2019-01-24
KR1020190009501A KR20200092535A (ko) 2019-01-24 2019-01-24 터치 감지 유닛과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PCT/KR2019/016055 WO2020153593A1 (ko) 2019-01-24 2019-11-21 터치 감지 유닛과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6417A true CN113366417A (zh) 2021-09-07
CN113366417B CN113366417B (zh) 2024-05-14

Family

I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48813A1 (en) * 2009-09-03 2011-03-03 Esat Yilmaz Two-dimensional position sensor
US20160239131A1 (en) * 2015-02-16 2016-08-1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Circular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20160351098A1 (en) * 2015-06-01 2016-12-0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Display With Curved Edges
US20170123572A1 (en) * 2015-10-29 2017-05-04 Lg Display Co., Ltd. Touchscreen panel
EP3410270A2 (en) * 2017-06-01 2018-12-05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20180356668A1 (en) * 2017-06-12 2018-12-13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48813A1 (en) * 2009-09-03 2011-03-03 Esat Yilmaz Two-dimensional position sensor
US20160239131A1 (en) * 2015-02-16 2016-08-1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Circular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20160351098A1 (en) * 2015-06-01 2016-12-0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Display With Curved Edges
US20170123572A1 (en) * 2015-10-29 2017-05-04 Lg Display Co., Ltd. Touchscreen panel
EP3410270A2 (en) * 2017-06-01 2018-12-05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CN108984011A (zh) * 2017-06-01 2018-12-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和触摸显示面板
US20180356668A1 (en) * 2017-06-12 2018-12-13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00303A1 (en) 2022-03-31
EP3916527A4 (en) 2023-02-08
WO2020153593A1 (ko) 2020-07-30
KR20200092535A (ko) 2020-08-04
EP3916527A1 (en) 202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03275B2 (en) Touch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038151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077256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640220B2 (en) Touch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895882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3257864A (zh) 显示装置
US11237683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385751B2 (en)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803266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086434B2 (en) Touch sensing unit having force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touch sensing unit
US11903294B2 (en) Touch detecting unit capable of proximity sensing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3010048A (zh) 显示设备
US11150753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touch detecting unit having an insulating pattern
EP3916527A1 (en) Touch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US11387294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3366417B (zh) 触摸感测单元及包括触摸感测单元的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