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6011A - 肽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肽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66011A
CN113366011A CN202080012021.9A CN202080012021A CN113366011A CN 113366011 A CN113366011 A CN 113366011A CN 202080012021 A CN202080012021 A CN 202080012021A CN 113366011 A CN113366011 A CN 1133660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peptide
phe
production method
amino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20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半田道玄
安田直彦
长屋昭裕
上坂浩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Chemical Corp
Peptidream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Chemical Corp
Peptidrea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Chemical Corp, Peptidream Inc filed Critical Nissan Chemic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66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60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i.e. processes for the organic chemical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or proteins of any length
    • C07K1/06General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i.e. processes for the organic chemical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or proteins of any length using protecting groups or activating agents
    • C07K1/061General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i.e. processes for the organic chemical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or proteins of any length using protecting groups or activating agents using protecting groups
    • C07K1/063General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i.e. processes for the organic chemical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or proteins of any length using protecting groups or activating agents using protecting groups for alpha-amino fun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i.e. processes for the organic chemical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or proteins of any length
    • C07K1/06General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i.e. processes for the organic chemical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or proteins of any length using protecting groups or activating agents
    • C07K1/08General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i.e. processes for the organic chemical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or proteins of any length using protecting groups or activating agents using activating agents
    • C07K1/088General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i.e. processes for the organic chemical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or proteins of any length using protecting groups or activating agents using activating agents containing other elements, e.g. B, Si, 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5Design of synthesis routes, e.g. reducing the use of auxiliary or protecting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肽的高效率的制造方法。肽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1)及(2)。(1)使C‑保护氨基酸或C‑保护肽与式(I)所示的N‑保护氨基酸或N‑保护肽的C末端缩合的工序[式中,Y表示C末端为无保护的氨基酸或C末端为无保护的肽,R1、R2及R3各自独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脂肪族烃基,R1R2R3Si基中的碳原子的总数为10以上,R1R2R3SiOC(O)基与Y中的N末端键合。]。(2)将工序(1)中得到的肽的C末端的保护基团去除的工序。

Description

肽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甲硅烷基氨基甲酸酯系保护基团的、肽的新型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甲硅烷基氨基甲酸酯系保护基团能够利用氟离子等温和且相对于其它保护基团而言选择性地脱保护,因此在肽合成中作为氨基酸及肽的N末端保护基团使用(例如,非专利文献1~3)。
作为肽合成中的代表性使用例,已知如下方法:使N末端侧被三异丙基甲硅烷基羰基(Tsoc)保护的氨基酸和C末端被保护的氨基酸进行缩合,得到N末端及C末端被保护的二肽(例如,非专利文献1~2)。
作为肽合成中的另一使用例,已知使N末端侧与甲硅烷基氨基甲酸酯系的固相支撑体结合之后、在C末端侧使肽链延伸的固相合成法(例如,非专利文献3)。
另外,作为在C末端侧使肽链延伸的方法,已知如下方法:将C末端羧基用氯甲酸烷基酯活化,并与经甲硅烷基化的氨基酸或肽反应而得到C末端游离的肽(例如,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35928号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5714484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Tetrahedron Letters、2002年、第43卷、1515-1518页
非专利文献2: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1999年、第64卷、3792-3793页
非专利文献3:Tetrahedron Letters、2001年、第42卷、5629-5633页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非专利文献1的肽合成中,未得到C末端游离的肽,而且未对在N末端与甲硅烷基氨基甲酸酯系保护基团键合的状态下使肽链在C末端侧延伸的方法进行研究。
另外,上述非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也未得到C末端游离的肽,而且发现N末端保护基团即Tsoc基容易因酸性及碱性条件下去除C末端保护基团、分液操作而发生脱离。
本发明提供液相中的肽的新型制造方法,其中,在N末端侧使用具有特定结构的甲硅烷基氨基甲酸酯系保护基团且在C末端侧使肽链延伸,得到C末端游离的肽。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具有特定结构的甲硅烷基氨基甲酸酯系保护基团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的特征如下。
[1]
肽制造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1)及(2)。
(1)
使C-保护氨基酸或C-保护肽与式(I)所示的N-保护氨基酸或N-保护肽的C末端缩合的工序。
[化学式1]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021
[式中,
Y表示C末端为无保护的氨基酸或C末端为无保护的肽,
R1、R2及R3各自独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脂肪族烃基,
R1R2R3Si基中的碳原子的总数为10以上,
R1R2R3SiOC(O)基与Y中的N末端键合。]
(2)
将工序(1)中得到的肽的C末端的保护基团去除的工序。
[2]
根据[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还包括:将下述工序(3)及(4)重复1次以上。
(3)
使C-保护氨基酸或C-保护肽与工序(2)或(4)中得到的肽的C末端缩合的工序。
(4)
将工序(3)中得到的肽的C末端的保护基团去除的工序。
[3]
根据[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所得到的肽通过分液进行纯化的工序。
[4]
根据[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包括用酸性水溶液或碱性水溶液对得到的肽进行分液纯化的工序。
[5]
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C-保护氨基酸或C-保护肽的C末端的保护基团为C1-6烷基、C7-10芳烷基或三C1-6烷基甲硅烷基。
[6]
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C-保护氨基酸或C-保护肽的C末端的保护基团为C1-6烷基或三C1-6烷基甲硅烷基。
[7]
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C-保护氨基酸或C-保护肽的C末端的保护基团为三C1-6烷基甲硅烷基。
[8]
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C-保护氨基酸或C-保护肽的C末端的保护基团为三甲基甲硅烷基。
[9]
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1)中的缩合使用选自由碳二亚胺系缩合剂、氯甲酸酯系缩合剂、酰卤系缩合剂、鏻系缩合剂及脲鎓系缩合剂组成的组中的缩合剂进行缩合。
[10]
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1)中的缩合使用选自由氯甲酸异丁酯、新戊酰氯及(1-氰基-2-乙氧基-2-氧代亚乙基氨基氧基)二甲基氨基-吗啉代-碳鎓六氟磷酸盐组成的组中的缩合剂进行缩合。
[11]
根据[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1)中还使用碱。
[12]
根据[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碱为脂肪族胺或芳香族胺。
[13]
根据[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碱为N,N-二异丙基乙基胺或N-甲基吗啉。
[14]
根据[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2)中的脱保护条件为使用氟化合物以外的脱保护剂的条件。
[15]
根据[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2)中的脱保护条件为使用水、碱或酸的条件或者使用氢及金属催化剂的条件。
[16]
根据[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2)中的脱保护条件为使用水、三氟乙酸或氢氧化锂的条件或者使用氢及钯碳粉末的条件。
[17]
根据[7]~[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2)中的脱保护条件为使用水的条件。
[18]
根据[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还包括下述工序(5):
(5)
将工序(2)或(4)中得到的肽的N末端的保护基团用脱保护剂去除的工序。
[19]
根据[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5)中使用的脱保护剂为氟化合物。
[20]
根据[1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氟化合物为氟化钾或氟化铵。
[21]
根据[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还包括下述工序(6)及(7):
(6)
使C-保护氨基酸或C-保护肽与工序(2)或(4)中得到的肽的C末端缩合的工序。
(7)
将工序(6)中得到的肽的N末端的保护基团用脱保护剂去除的工序。
[22]
根据[2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7)中使用的脱保护剂为氟化合物。
[23]
根据[2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氟化合物为氟化钾或氟化铵。
[24]
根据[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C-保护氨基酸或C-保护肽的C末端的保护基团为C1-6烷基或苄基。
[25]
根据[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R3Si基中的碳原子的总数为10~100。
[26]
根据[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R3Si基中的碳原子的总数为10~40。
[27]
根据[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R3Si基中的碳原子的总数为12~26。
[28]
根据[1]~[2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及R3中的2个或3个相互独立地为仲脂肪族烃基或叔脂肪族烃基。
[29]
根据[2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及R3中的2个相互独立地为仲脂肪族烃基,余下的一个为叔脂肪族烃基。
[30]
根据[2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及R3中的2个相互独立地为仲C3-6烷基,余下的一个为叔C4-6烷基。
[31]
根据[1]~[2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R3Si基为二异丙基叔丁基甲硅烷基。
[32]
根据[2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及R3中的2个相互独立地为仲脂肪族烃基,余下的一个为具有取代基的仲脂肪族烃基(其中,仲脂肪族烃基的取代基存在于与甲硅烷基原子键合的碳原子上。)。
[33]
根据[3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及R3中的2个相互独立地为仲C3-6烷基,余下的一个为苯基取代的仲C3-6烷基(其中,作为仲C3-6烷基的取代基的苯基存在于与甲硅烷基原子键合的碳原子上。)。
[34]
根据[3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R3Si基为二异丙基枯基甲硅烷基。
[35]
根据[2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及R3中的2个相互独立地为叔脂肪族烃基。
[36]
根据[3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及R3中的2个相互独立地为叔C4-6烷基。
[37]
根据[3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R3Si基为二叔丁基异丁基甲硅烷基。
[38]
根据[3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R3Si基为苄基二叔丁基甲硅烷基、二叔丁基十八烷基甲硅烷基或二叔丁基环己基甲硅烷基。
[39]
根据[1]~[3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氨基酸或肽由α-氨基酸构成。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能够提供使用甲硅烷基氨基甲酸酯系保护基团的液相中的肽的新型制造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说明书中的“n-”表示正,“i-”表示异,“s-”表示仲,“t-”表示叔,“Me”表示甲基,“Bu”表示丁基,“Bn”表示苄基,“Ph”表示苯基,“Tf”表示三氟甲磺酰基,“TMS”表示三甲基甲硅烷基,“IPBS”表示二异丙基叔丁基甲硅烷基,“IPCS”表示二异丙基枯基甲硅烷基,“PhBS”表示二叔丁基苯基甲硅烷基,“CHBS”表示二叔丁基环己基甲硅烷基,“Tsoc”表示三异丙基甲硅烷氧基羰基,“BIBSoc”表示二叔丁基异丁基甲硅烷氧基羰基,“IPBSoc”表示二异丙基叔丁基甲硅烷氧基羰基,“IPCSoc”表示二异丙基枯基甲硅烷氧基羰基,“BBSoc”表示苄基二叔丁基甲硅烷氧基羰基,“CHBSoc”表示二叔丁基环己基甲硅烷氧基羰基,“ODBSoc”表示二叔丁基十八烷基甲硅烷氧基羰基,“Boc”表示叔丁氧基羰基。
“卤素原子”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C1-6烷基”表示碳原子数为1~6个的直连或支链状的烷基,作为具体例,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等。另外,“C3-6烷基”表示碳原子数为3~6个的直连或支链状烷基,“C4-6烷基”表示碳原子数为4~6个的直连或支链状烷基。
“C1-40烷基”表示碳原子数为1~40个的直连或支链状烷基,作为具体例,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辛基、癸基、十二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二十二烷基、三十烷基、四十烷基、3,7,11,15-四甲基十六烷基(以下,有时也称为2,3-二氢植基)等。
“C1-6烷氧基”表示碳原子数为1~6个的直连或支链状烷氧基,作为具体例,可列举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正戊基氧基、正己基氧基等。
“C1-40烷氧基”表示碳原子数为1~40个的直连或支链状烷氧基,作为具体例,可列举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正戊基氧基、正己基氧基、辛基氧基、癸基氧基、十二烷基氧基、十六烷基氧基、十八烷基氧基、二十二烷基氧基、三十烷基氧基、四十烷基氧基、3,7,11,15-四甲基十六烷基氧基(以下,有时也称为2,3-二氢植基氧基)等。
“C1-6烷氧基羰基”表示1个上述“C1-6烷氧基”与羰基键合而成的基团,作为具体例,可列举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正丙氧基羰基、异丙氧基羰基、正丁氧基羰基、异丁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正戊基氧基羰基、正己基氧基羰基等。。
“C2-6烯基”表示碳原子数2~6个的直连或支链状烯基,作为具体例,可列举乙烯基、1-丙烯基、烯丙基、异丙烯基、丁烯基、异丁烯基等。
“C2-6炔基”表示碳原子数位2~6个的直连或支链状炔基,作为具体例,可列举乙炔基、1-丙炔基等。
“C3-6环烷基”表示碳原子数为3~6个的环烷基,作为具体例,可列举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等。
“C3-6环烷氧基”表示碳原子数为3~6个的环烷氧基,作为具体例,可列举环丙氧基、环丁氧基、环戊基氧基、环己基氧基等。
“C6-14芳基”表示碳原子数为6~14个的芳香族烃基,作为其具体例,可列举苯基、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联苯基等。
“C6-14芳基氧基”表示碳原子数为6~14个的芳基氧基,作为具体例,可列举苯氧基、1-萘基氧基、2-萘基氧基、1-蒽基氧基、2-蒽基氧基、9-蒽基氧基、联苯基氧基等。
“C7-10芳烷基”表示碳原子数为7~10个的芳烷基,作为具体例,可列举苄基、1-苯基乙基、2-苯基乙基、1-苯基丙基等。
“三C1-6烷基甲硅烷基”表示相同或不同的3个前述“C1-6烷基”键合于甲硅烷基而成的基团,作为具体例,可列举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三异丙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二叔丁基异丁基甲硅烷基等。
“三C1-6烷基甲硅烷基氧基”表示相同或不同的3个前述“C1-6烷基”键合于甲硅烷基氧基而成的基团,作为具体例,可列举三甲基甲硅烷基氧基、三乙基甲硅烷基氧基、二异丙基甲硅烷基氧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二叔丁基异丁基甲硅烷基氧基等。
“单C1-6烷基氨基”表示1个前述“C1-6烷基”键合于氨基而成的基团,作为具体例,可列举单甲基氨基、单乙基氨基、单正丙基氨基、单异丙基氨基、单正丁基氨基、单异丁基氨基、单叔丁基氨基、单正戊基氨基、单正己基氨基等。
“二C1-6烷基氨基”表示相同或不同的2个前述“C1-6烷基”键合于氨基而成的基团,作为具体例,可列举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正丙基氨基、二异丙基氨基、二正丁基氨基、二异丁基氨基、二叔丁基氨基、二正戊基氨基、二正己基氨基、N-乙基-N-甲基氨基、N-甲基-N-正丙基氨基、N-异丙基-N-甲基氨基、N-正丁基-N-甲基氨基、N-异丁基-N-甲基氨基、N-叔丁基-N-甲基氨基、N-甲基-N-正戊基氨基、N-正己基-N-甲基氨基、N-乙基-N-正丙基氨基、N-乙基-N-异丙基氨基、N-正丁基-N-乙基氨基、N-乙基-N-异丁基氨基、N-叔丁基-N-乙基氨基、N-乙基-N-正戊基氨基、N-乙基-N-正己基氨基等。
“5-10元杂环基”表示构成环的原子的数目为5~10个、且构成环的原子中含有独立地选自由氮原子、氧原子及硫原子组成的组中的1~4个杂原子的单环系或稠环系的杂环基。该杂环基可以为饱和、部分不饱和、不饱和中的任何,作为具体例,可列举吡咯烷基、四氢呋喃基、四氢噻吩基、哌啶基、四氢吡喃基、四氢噻喃基、吡咯基、呋喃基、噻吩基、吡啶基、嘧啶基、哒嗪基、氮杂环庚烷基、氧杂环庚烷基、硫杂环庚烷、吖庚因基、氧杂环庚烯基、硫杂环庚烯基、咪唑基、吡唑基、噁唑基、噻唑基、咪唑啉基、吡嗪基、吗啉基、噻嗪基、吲哚基、异吲哚基、苯并咪唑基、嘌呤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喹噁啉基、噌啉基、蝶啶基、色烯基、异色烯基等。
“脂肪族烃基”为直连、支链状或环状的、饱和或不饱和的脂肪族烃基,可列举烷基、环烷基、烯基、炔基、芳烷基等,作为具体例,可列举C1-40烷基、C3-6环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7-10芳烷基等。
“芳香族烃基”表示由单环或多个环构成的烃基、且至少一个环显示芳香性的基团,作为具体例,可列举苯基、萘基、蒽基、茚基、菲基、茚满基等。
“可具有取代基的”表示未取代、或者被任意数的任意取代基取代。
上述“任意取代基”只要为对以本发明为对象的反应不造成不良影响的取代基即可,种类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可具有取代基的脂肪族烃基”中的“取代基”,例如,可列举C6-14芳基、C6-14芳基氧基、5-10元杂环基、羟基、C1-40烷氧基、C3-6环烷氧基、乙酰氧基、苯甲酰基氧基、氨基、单C1-6烷基氨基、N-乙酰基氨基、二C1-6烷基氨基、卤素原子、C1-6烷氧基羰基、苯氧基羰基、N-甲基氨基甲酰基、N-苯基氨基甲酰基、三C1-6烷基甲硅烷基、三C1-6烷基甲硅烷基氧基、氰基、硝基、羧基等,优选为C6-14芳基、C1-40烷氧基、二C1-6烷基氨基、三C1-6烷基甲硅烷基、三C1-6烷基甲硅烷基氧基,更优选C6-14芳基、C1-40烷氧基、三C1-6烷基甲硅烷基。
“具有取代基的”表示被任意数的任意取代基取代。
上述的“任意取代基”只要为对以本发明为对象的反应不造成不良影响的取代基即可,种类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具有取代基的仲脂肪族烃基”中的“取代基”,可列举例如C6-14芳基、C6-14芳基氧基、5-10元杂环基、C1-40烷氧基、C3-6环烷氧基等,优选C6-14芳基,更优选苯基。
本说明书中,“具有特定结构的甲硅烷基氨基甲酸酯系保护基团”表示下述式(II)所示的、与氨基酸或肽的N末端键合的保护基团。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111
[式中,
R1、R2及R3各自独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脂肪族烃基,
R1R2R3Si基中的碳原子的总数为10以上。]
“R1R2R3Si基中的碳原子的总数”是指R1、R2及R3各自所具有的碳原子数的合计,R1、R2及R3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取代基的情况下,也包括其取代基中的碳原子数。
式(II)中,R1、R2及R3相互独立地为可具有取代基的脂肪族烃基,优选R1、R2及R3中的2个或3个相互独立地为仲脂肪族烃基或叔脂肪族烃基,更优选R1、R2及R3中的2个相互独立地为仲脂肪族烃基,余下的一个为叔脂肪族烃基,进一步优选R1、R2及R3中的2个相互独立地为仲C3-6烷基,余下的一个为叔C4-6烷基,更进一步优选R1、R2及R3中的2个为异丙基,余下的一个为叔丁基。
式(II)中,作为R1、R2及R3的另一方式,优选R1、R2及R3中的2个相互独立地为仲脂肪族烃基,余下的一个为具有取代基的仲脂肪族烃基(其中,仲脂肪族烃基的取代基存在于与甲硅烷基原子键合的碳原子上。),更优选R1、R2及R3中的2个相互独立地为仲C3-6烷基,余下的一个为苯基取代的仲C3-6烷基(其中,作为仲脂肪族烃基的取代基的苯基存在于与甲硅烷基原子键合的碳原子上。),进一步优选R1、R2及R3中的2个为异丙基,余下的一个为枯基。
式(II)中,作为R1、R2及R3的另一方式,优选R1、R2及R3中的2个相互独立地为叔脂肪族烃基,更优选R1、R2及R3中的2个相互独立地为叔C4-6烷基,进一步优选R1、R2及R3中的2个为叔丁基,余下的一个为异丁基、苄基、十八烷基或环己基。
式(II)中,R1R2R3Si基中的碳原子的总数优选为10~100,更优选为10~40,进一步优选为12~26。
本发明中使用的具有特定结构的甲硅烷基氨基甲酸酯系保护基团(本发明的保护基团)的特征可列举例如以下特征。
(a)在对C末端Me基进行了脱保护的碱性条件(氢氧化锂水溶液等试剂存在下)下,本发明的保护基团稳定(参见后述的合成例2等)。
(b)在对C末端t-Bu基进行了脱保护的酸性条件(三氟甲磺酸等试剂的存在下)下,本发明的保护基团稳定(参见后述的合成例3等)。
(c)在对C末端TMS基进行了脱保护的分液条件下,本发明的保护基团稳定(参见后述的合成例1及4等)。
(d)在氟化合物(氟化钾、氟化铵等)存在下进行脱保护。
“N-保护氨基酸”及“N-保护肽”表示N末端的氨基被保护、C末端的羧基无保护的氨基酸或肽。
“C-保护氨基酸”及“C-保护肽”表示C末端的羧基被保护、N末端的氨基无保护的氨基酸或肽。
本发明中使用的氨基酸为具有氨基和羧基这两类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优选为α-氨基酸、β-氨基酸、γ-氨基酸或δ-氨基酸,更优选为α-氨基酸或β-氨基酸,更优选为α-氨基酸。另外,这些氨基酸中存在2个以上的氨基的情况下(例如,精氨酸、赖氨酸等)、存在2个以上的羧基的情况下(例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等)、或存在反应性官能团的情况下(例如,半胱氨酸、丝氨酸等),本发明中使用的氨基酸也包含不参与肽的形成的氨基、羧基及/或反应性官能团经保护及/或修饰的氨基酸。
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周知的概念,为了谨慎起见而补充说明的话,本发明中的肽是指以氨基酸为单体通过肽键连接成链状的分子,构成本发明中使用的肽的氨基酸为上述氨基酸。
α-氨基酸的立体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优选L型。
“暂时保护基团”为使肽链延伸的末端侧的保护基团,表示在进行肽延伸反应(酰胺化反应)前被脱保护的保护基团,在向C末端侧的肽链延伸中,可列举C末端保护基团。作为C末端保护基团,可使用肽化学等技术领域中通常使用的羧基保护基,优选在与具有特定结构的甲硅烷基氨基甲酸酯系保护基团的脱离条件不同的条件下脱离的保护基团,作为具体例,可列举烷基、烯基、炔基、芳烷基、甲硅烷基,优选C1-6烷基、C7-10芳烷基、三C1-6烷基甲硅烷基,更优选甲基、乙基、叔丁基、苄基、三甲基甲硅烷基。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全部技术用语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与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方法及材料同样或同等的任意方法及材料可以在本发明的实施或试验中使用,但优选方法及材料在下面进行记载。对于本说明书中提及的全部刊物及专利都作为参照而并入本说明书,目的是记载及公开例如与记载的发明相关而可使用的刊物中所记载的构建体及方法论。
(本发明的肽的制造方法的具体说明)
以下对本发明的肽的制造法的各工序(i)~(vi)进行说明。
作为一个方案,本发明的肽的制造由作为以下工序(i)~(vi)所记载的各单位工序构成。
作为一个方案,本发明的肽的制造可以进行以下工序(i)~(vi)所记载的单位工序中的全部或其适当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具体说明基于以下内容而进行说明。
(a)工序(i)~(vi)的记载中的R1、R2及R3与前述同义。
(b)反应的具体条件只要能达成本发明的肽的制造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各反应中的优选条件适当地进行详述。
(c)各反应中记载的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两种以上而使用。
工序(i):肽链延伸工序
本工序为如下工序:使市售品或使用甲硅烷基化剂合成的C-保护氨基酸或C-保护肽、与N末端导入了具有特定结构的甲硅烷基氨基甲酸酯系保护基团的N-保护氨基酸或N-保护肽的C末端缩合。
需要说明的是,N末端导入了具有特定结构的甲硅烷基氨基甲酸酯系保护基团的N-保护氨基酸或肽可以按照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1999年,第64卷,3792-3793页)、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5年,第127卷,13720-13725页)及参考合成例1、5、7中记载的方法及基于其的方法来得到。
本工序使用缩合剂并且在肽化学等技术领域中通常使用的缩合条件下进行。
本工序中使用的缩合剂没有特别限制,优选碳二亚胺系缩合剂(例如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氯甲酸酯系缩合剂(例如氯甲酸乙酯、氯甲酸异丁酯)、酰卤系缩合剂(例如新戊酰氯)、咪唑系缩合剂(例如1,1’-羰基二咪唑(CDI))、鏻系缩合剂(例如(苯并三唑-1-基氧基)三吡咯烷基鏻六氟磷酸盐(PyBOP(注册商标))、溴三吡咯烷基鏻六氟磷酸盐(PyBrop(注册商标)))、脲鎓系缩合剂(例如O-(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鎓四氟硼酸盐(TBTU)、1-[双(二甲基氨基)亚甲基]-5-氯-1H-苯并三唑鎓3-氧化物六氟磷酸盐(HCTU)、O-苯并三唑-N,N,N’,N’-四甲基脲鎓六氟硼酸盐(HBTU)、(1-氰基-2-乙氧基-2-氧代亚乙基氨基氧基)二甲基氨基-吗啉代-碳鎓六氟磷酸盐(COMU))等,更优选碳二亚胺系缩合剂、氯甲酸酯系缩合剂、酰卤系缩合剂、鏻系缩合剂或脲鎓系缩合剂,进一步优选氯甲酸异丁酯、新戊酰氯或(1-氰基-2-乙氧基-2-氧代亚乙基氨基氧基)二甲基氨基-吗啉代-碳鎓六氟磷酸盐。
缩合剂的使用量相对于N-保护氨基酸或N-保护肽优选为0.1当量~20当量,更优选为1当量~10当量,进一步优选为1当量~5当量。
本工序中,添加剂及碱只要不妨碍反应就可以适当使用。
本工序中使用的添加剂没有特别限制,作为其例子,可列举N,N-二甲基-4-氨基吡啶(DMAP)、1-羟基苯并三唑(HOBt)、1-羟基-1H-1,2,3-三唑-5-羧酸乙酯(HOCt)、1-羟基-7-氮杂苯并三唑(HOAt)、(羟基亚氨基)氰基乙酸乙酯(OxymaPure)等。
添加剂的使用量相对于N-保护氨基酸或N-保护肽优选为0.01当量~20当量,更优选为0.2当量~10当量,进一步优选为1当量~5当量。
本工序中使用的碱没有特别限制,作为其例子,可列举脂肪族胺(例如三乙胺、N,N-二异丙基乙基胺、N-甲基吗啉)、芳香族胺(例如吡啶)等。优选脂肪族胺,更优选N,N-二异丙基乙基胺、N-甲基吗啉。
碱的使用量相对于N-保护氨基酸或N-保护肽优选为1当量~50当量,更优选为1当量~10当量,进一步优选为1当量~5当量。
本工序中使用的溶剂只要不妨碍反应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其例子,可列举含卤烃溶剂(例如,二氯甲烷、氯仿)、芳香族烃溶剂(例如,甲苯、二甲苯)、醚溶剂(例如,四氢呋喃、1,4-二氧杂环己烷、环戊基甲基醚、甲基叔丁基醚)、酰胺溶剂(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腈溶剂(例如,乙腈)等。优选含卤烃溶剂、芳香族烃溶剂或醚溶剂,更优选甲苯、四氢呋喃或甲基叔丁基。
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N-保护氨基酸或N-保护肽优选为100质量倍以下,更优选为1质量倍~50质量倍,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倍~20质量倍。
反应温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40℃~反应混合物的回流温度,更优选-20℃~50℃,进一步优选-10℃~30℃。
反应时间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反应开始~72小时,更优选0.1小时~48小时,进一步优选0.1~24小时。
反应进行的确认可应用与一般的液相有机合成反应同样的方法。即,可使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LC/MS)等来追踪反应。
工序(ii):C末端的脱保护工序
本工序为将上述工序(i)中得到的肽的C末端保护基团去除的工序。
脱保护条件可根据C末端保护基团的种类适当选择,优选通过与具有特定结构的甲硅烷基氨基甲酸酯系保护基团的脱离条件不同的条件进行脱保护。C末端保护基团为C1-6烷基的情况下,通过用碱或酸处理来进行(例如,甲基的情况下,通过用碱进行处理来进行,叔丁基的情况下,通过用酸进行处理来进行)、C7-10芳烷基(例如苄基等)的情况下,通过在金属催化剂存在下加氢来进行,三C1-6烷基甲硅烷基(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等)的情况下,通过用水(中性、酸性或碱性水溶液等)进行处理来进行。
作为本工序中使用的碱,可列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碳酸氢钾、碳酸钾、二甲基胺、二乙基胺、哌啶、肼等。
作为本工序中使用的酸,可列举盐酸、硫酸、三氟乙酸、三氟甲磺酸等。
作为该反应中使用的金属催化剂,可列举例如钯碳粉末、铂碳粉末、钌碳粉末、氧化铝粉末等。
本工序中使用的水溶液没有特别限制,作为酸性水溶液,可列举盐酸、硫酸、乙酸水溶液、磷酸水溶液、柠檬酸水溶液、氯化铵水溶液等。作为碱性水溶液,可列举碳酸氢钠水溶液、碳酸氢钾水溶液、碳酸钠水溶液、碳酸钾水溶液、氨水等。
本工序中使用的溶剂只要不妨碍反应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其例子,可列举醇溶剂(例如甲醇、乙醇、2-丙醇、2,2,2-三氟乙醇)、含卤烃溶剂(例如二氯甲烷、氯仿)、芳香族烃溶剂(例如甲苯、二甲苯)、醚溶剂(例如四氢呋喃、1,4-二氧杂环己烷、环戊基甲基醚、甲基叔丁基醚)、酰胺溶剂(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腈溶剂(例如乙腈)等。优选醇溶剂、含卤烃溶剂、或醚溶剂,更优选甲苯、四氢呋喃或甲基叔丁基醚。
工序(iii):纯化工序
本工序为将上述工序(ii)中得到的肽通过分液操作进行纯化的工序。
分液操作中,可根据目标肽、可含的杂质,利用水、或者酸性及/或碱性水溶液对使肽溶解的良溶剂进行清洗,由此去除杂质。
本工序中使用的酸性水溶液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其例子,可列举盐酸、硫酸、乙酸水溶液、磷酸水溶液、柠檬酸水溶液、氯化铵水溶液等。优选为盐酸、磷酸水溶液、柠檬酸水溶液或氯化铵水溶液。
本工序中使用的碱性水溶液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其例子,可列举碳酸氢钠水溶液、碳酸氢钾水溶液、碳酸钠水溶液、碳酸钾水溶液、氨水等。优选碳酸钾水溶液、氨水。
另外,本发明的肽的制造方法中,可以针对工序(ii)中得到的肽,将下述工序(iv)~(vi)重复所期望的次数,从而使肽链进一步延伸。
(iv)使C-保护氨基酸或C-保护肽与纯化工序中得到的肽的C末端缩合的工序、及
(v)将上述工序(iv)中得到的肽的C末端的暂时保护基团去除的工序、
(vi)对上述工序(v)中得到的肽进行分液的工序。
均可按照与上述工序(i)~(iii)同样的操作来实施。
本工序可以针对上述工序(i)、(iv)的、肽链伸长工序中得到的肽来实施。
本发明的肽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在不影响后续工序的反应的范围内适当省略工序(ii)或工序(v)的纯化工序。
工序(vii):N末端的脱保护工序
该工序为从通过上述工序(ii)~(vi)得到的肽去除N末端保护基团的工序。
该反应通过在不影响反应的溶剂中使氟化合物等试剂反应来进行。
作为该不影响反应的溶剂,可列举例如醇溶剂、含卤烃溶剂、芳香族烃溶剂、醚溶剂、酰胺溶剂、腈溶剂等。优选醇溶剂、醚溶剂、酰胺溶剂或腈溶剂,更优选甲醇、四氢呋喃、N-甲基吡咯烷酮或乙腈。
该反应中使用的氟化合物可列举例如氟化氢-胺盐(例如四丁基氟化铵、氟化铵、氟化氢-吡啶络合物、氟化氢-三乙基胺络合物)、氟化氢-金属盐(例如氟化钾、氟化铯、氟化钙)。优选四丁基氟化铵、氟化铵或氟化钾,更优选氟化铵或氟化钾。
进行该反应时,反应温度通常为-20℃~使用的溶剂的沸点范围内的任意温度,优选0℃~60℃,更优选10℃~40℃。另外,反应时间通常为1~24小时,优选1~5小时。
各反应中,反应底物具有羟基、巯基、氨基、羧基或羰基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氨基酸或肽的侧链具有官能团的情况下),可以在这些基团上导入在肽化学等中通常使用的那样的保护基团,可以通过在反应后根据需要去除保护基团来得到目标化合物。
保护及脱保护可通过使用通常已知的保护基团、进行保护·脱保护反应(例如,参见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第4版、T.W.Greene著、John Wiley&SonsInc.(2006年)等)来实施。
实施例
以下示出参考合成例、合成例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
本说明书中,用缩写来表示氨基酸等的情况下,各表述是基于IUPAC-IUBCommission on Biochemical Nomenclature的缩写或者基于该领域中的惯用缩写。
需要说明的是,合成例中,“M”表示mol/L。
没有特别记述的情况下,实施例的质子核磁共振(1H-NMR)使用日本电子(JEOL)公司制JNM-ECP300、或日本电子(JEOL)公司制JNM-ECX300、或Bruker公司制AscendTM500,在氘代氯仿或氘代二甲基亚砜溶剂中测定,化学位移以将四甲基硅烷作为内标物质(0.0ppm)时的δ值(ppm)的形式来表示。
NMR谱的记载中,“s”表示单峰,“d”表示二重峰,“t”表示三重峰,“q”表示四重峰,“sep”表示七重峰,“dt”表示双三重峰,“m”表示多重峰,“br”表示宽峰,“J”表示偶合常数,“Hz”表示赫兹,“CDCl3”表示氘代氯仿。
就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而言,在没有特别记载时,使用Waters公司制ACQUITYUPLC H-Class/QDa、Waters公司制ACQUITY UPLC H-Class/SQD2、或Shimadzu公司制LC-20AD/Triple Tof5600中的任一者进行测定。
在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的记载中,ESI+是电喷雾离子化法的正离子模式(positive mode),M+H表示质子加成物,M+Na表示钠加成物。
在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的记载中,ESI-为电喷雾离子化法的负离子模式,M-H表示去质子离子。
就硅胶柱色谱法中的纯化而言,在没有特别记述的情况下,使用山善制Hi-Flash色谱柱、Biotage制SNAP Ultra Silica Cartridge、Merck制硅胶60或富士SILYSIA化学制PSQ60B中的任一种。
参考合成例1:Tsoc-Phe-OH的合成
[化学式3]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191
(i)将Boc-Phe-OBn(1.49g,4.22mmol)、二甲基吡啶(0.68g,6.3mmol)与乙腈(15mL)混合,于0℃加入三异丙基甲硅烷基三氟甲磺酸酯(1.42g,4.63mmol),然后搅拌3小时。于0℃向该反应液中加入二甲基吡啶(0.68g,6.3mmol)、三异丙基甲硅烷基三氟甲磺酸酯(1.42g,4.63mmol),升温到室温,搅拌20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液用叔丁基甲基醚(45mL)稀释,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15mL)、饱和氯化铵水溶液(15mL)、水(15mL)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以无色液体形态得到Tsoc-Phe-OBn(1.56g,收率82%)。
1H-NMR(CDCl3)
δppm:1.04-1.06(18H,m),1.27(3H、sep,J=7.8Hz),3.04-3.18(2H,m),4.63-4.50(1H,m),5.09-5.21(3H,m),7.02-7.63(10H,m)
MASS(ESI+)m/z;(M+H)+456.37
(ii)将Tsoc-Phe-OBn(0.383g,0.840mmol)与乙酸乙酯(8.0mL)混合,添加10质量%Pd-C(39.9mg,0.037mmol)后,氢气气氛下、于室温搅拌1小时。将反应液过滤,然后对得到的滤液进行浓缩,得到Tsoc-Phe-OH(0.31g,收率101%)。
1H-NMR(CDCl3)
δppm:1.05(18H,d,J=7.5Hz),1.26(3H,Sep,7.5Hz),3.06-3.27(2H,m),4.60-4.66(1H,m),5.13(2H,d,7.5Hz),7.18-7.33(5H,m)
MASS(ESI+)m/z;(M+H)+366.32
参考合成例2:Tsoc-Phe-Phe-OH的合成
[化学式4]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201
将Tsoc-Phe-OH(0.222g,0.608mmol)、N-甲基吗啉(0.064g,0.63mmol)与四氢呋喃(4.0mL)混合,于0℃加入氯甲酸异丁酯(0.082g,0.60mmol),搅拌15分钟。向该溶液中另行添加将H-Phe-OH(0.109g,0.66mmol)、N,O-双(三甲基甲硅烷基)乙酰胺(0.268g,1.32mmol)、四氢呋喃(1.0mL)混合并于55℃搅拌1小时而得的溶液,进一步于0℃搅拌2小时,确认原料消失。将得到的反应液用叔丁基甲基醚(4.0mL)稀释,依次用10质量%碳酸钾水溶液(2.0mL)、20质量%氯化铵水溶液(2.0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4.0mL)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以白色固体形态得到Tsoc-Phe-Phe-OH(0.089g,收率29%)。
1H-NMR(CDCl3)
δppm:0.90-1.19(18H,m),1.21-1.32(3H,m),2.79-3.21(4H,m),4.37(1H,br),4.58(1H,br),5.66(1H,br),5.87(1H,br),7.09(10H,br)
MASS(ESI+)m/z;(M+H)+513.35
参考合成例3:Tsoc-Phe-Phe-OH的合成
[化学式5]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202
(i)将Tsoc-Phe-OH(0.298g,0.815mmol)、N-甲基吗啉(0.186g,1.84mmol)与乙酸乙酯(8.0mL)混合,于-30℃加入氯甲酸异丁酯(0.126g,0.92mmol)。向该溶液中加入H-Phe-OMe盐酸盐(0.201g,0.93mmol)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将该反应液升温到室温并搅拌1小时后,依次用5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3.0mL,2次)、水(3.0mL)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以无色油形态得到Tsoc-Phe-Phe-OMe(0.436g,收率102%)。
1H-NMR(CDCl3)
δppm:0.90(1H,d,J=6.9Hz),1.02-1.06(18H,m),1.26(3H,Sep,J=7.5Hz),2.97-3.10(4H,m),3.65(3H,s),4.30-4.38(1H,m),4.71-4.78(1H,m),5.21(1H,d,J=7.8Hz),6.16(1H,d,J=7.2Hz),6.97-7.29(10H,m)
MASS(ESI+)m/z;(M+H)+527.33
(ii)将Tsoc-Phe-Phe-OMe(0.078g,0.15mmol)与甲醇(1.6mL)混合,加入5质量%氢氧化锂水溶液(0.085g,0.18mmol),于室温搅拌10分钟。用LC-MS对该反应液进行分析,结果Tsoc-Phe-Phe-OMe分解,也未生成Tsoc-Phe-Phe-OH。
参考合成例4:Tsoc-Phe-Phe-OH的合成
[化学式6]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211
(i)将Tsoc-Phe-OH(0.279g,0.764mmol)、N-甲基吗啉(0.162g,1.60mmol)与乙酸乙酯(5.6mL)混合,于-10℃加入氯甲酸异丁酯(0.110g,0.80mmol)。向该溶液中加入H-Phe-O(t-Bu)盐酸盐(0.207g,0.80mmol)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45分钟。将得到的反应液依次用5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5.6mL,2次)、水(5.6mL)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以白色固体形态得到Tsoc-Phe-Phe-O(t-Bu)(0.294g,收率68%)。
1H-NMR(CDCl3)
δppm:1.05(18H,d,J=7.2Hz),1.27(3H,Sep,J=7.2Hz),1.35(9H,s),3.01-3.06(4H,m),4.31-4.38(1H,m),4.57-4.63(1H,m),5.22(1H,d,J=8.1Hz),6.15(1H,d,J=7.5Hz),7.03-7.29(10H,m)
MASS(ESI+)m/z;(M+H)+569.38
(ii)将Tsoc-Phe-Phe-O(t-Bu)(0.10g,0.18mmol)与二氯甲烷(2.0mL)混合,加入三氟乙酸(0.80g,7.0mmol),搅拌2小时30分钟。用LC-MS对该反应液进行分析,结果Tsoc-Phe-Phe-O(t-Bu)分解,也没有生成Tsoc-Phe-Phe-OH。
参考合成例5:BIBSoc-Phe-OH的合成
[化学式7]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221
(i)将Boc-Phe-OBn(0.752g,2.11mmol)、二甲基吡啶(0.34g,3.16mmol)与乙腈(7.5mL)混合,于0℃加入二叔丁基异丁基甲硅烷基三氟甲磺酸酯(0.81g,2.32mmol)后,搅拌2小时。于0℃向该反应液中加入二甲基吡啶(0.11g,1.1mmol)、二叔丁基异丁基甲硅烷基三氟甲磺酸酯(0.27g,0.77mmol),升温到室温并搅拌16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液用叔丁基甲基醚(23mL)稀释,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7.5mL)、饱和氯化铵水溶液(7.5mL)、水(7.5mL)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以无色液体形态得到BIBSoc-Phe-OBn(0.83g,收率79%)。
1H-NMR(CDCl3)
δppm:0.83(2H,d,J=6.9Hz),0.94(6H,d,J=6.6Hz),1.03(18H,m),1.99(1H,brSep,J=6.9Hz),3.03-3.17(2H,m),4.67(1H,dt,J=8.4Hz,6.0Hz),5.08-5.19(3H,m),7.01-7.35(10H,m)
MASS(ESI+)m/z;(M+H)+498.42
(ii)将BIBSoc-Phe-OBn(0.330g,0.69mmol)与乙酸乙酯(5.0mL)混合,加入10质量%Pd-C(38.9mg,0.037mmol)后,在氢气气氛下且于室温搅拌1小时30分钟。将反应液过滤,然后对得到的滤液进行浓缩,得到BIBSoc-Phe-OH(0.250g,收率92%)。
1H-NMR(CDCl3)
δppm:0.83(2H,d,J=6.9Hz),0.94(6H,br d,J=6.6Hz),1.03(18H,m),1.99(1H,Sep,J=6.6Hz),3.06-3.26(2H,m),4.60-4.66(1H,m),5.04(1H,d,J=7.8Hz),7.16-7.32(5H,m)
MASS(ESI+)m/z;(M+H)+408.33
合成例1:BIBSoc-Phe-Phe-OH的合成
[化学式8]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231
将BIBSoc-Phe-OH(0.151g,0.368mmol)、N-甲基吗啉(0.043g,0.42mmol)与四氢呋喃(3.0mL)混合,于0℃加入氯甲酸异丁酯(0.055g,0.40mmol),搅拌15分钟。向该溶液中另行加入将H-Phe-OH(0.074g,0.44mmol)、N,O-双(三甲基甲硅烷基)乙酰胺(0.18g,0.88mmol)、四氢呋喃(0.75mL)混合并于55℃搅拌1小时而制备的溶液,进一步在0℃状态下搅拌2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液用叔丁基甲基醚(3.0mL)稀释,依次用10质量%碳酸钾水溶液(1.5mL)、20质量%氯化铵水溶液(1.5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1.5mL)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以白色固体形态得到BIBSoc-Phe-Phe-OH(0.174g,收率85%)。
1H-NMR(CDCl3)
δppm:0.76-1.04(27H,m),2.85-3.30(4H,m),4.36(1H,br),4.60(1H,br),6.91-7.20(10H,br)
MASS(ESI+)m/z;(M+H)+555.38
合成例2:BIBSoc-Phe-Phe-OH的合成
[化学式9]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232
(i)将BIBSoc-Phe-OH(0.299g,0.736mmol)、N-甲基吗啉(0.156g,1.55mmol)与乙酸乙酯(6.0mL)混合,于-10℃加入氯甲酸异丁酯(0.106g,0.77mmol)。向该溶液中加入H-Phe-OMe盐酸盐(0.199g,0.92mmol)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将得到的反应液依次用5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6.0mL,2次)、水(6.0mL)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以白色固体形态得到BIBSoc-Phe-Phe-OMe(0.420g,收率101%)。
1H-NMR(CDCl3)
δppm:0.81(2H,d,J=6.3Hz),0.89-0.95(6H,m),1.02(18H,d,J=1.8Hz),1.98(1H,Sep,J=6.6Hz),2.97-3.09(4H,m),3.65(3H,s),4.31-4.39(1H,m),4.71-4.78(1H,m),5.13(1H,d,J=8.1Hz),6.13(1H,d,J=7.8Hz),6.94-7.29(10H,m)
MASS(ESI+)m/z;(M+H)+569.38
(ii)将BIBSoc-Phe-Phe-OMe(0.10g,0.18mmol)与甲醇(2.0mL)混合,加入5质量%氢氧化锂水溶液(0.10g,0.21mmol),搅拌23小时。向得到的反应液中加入4质量%盐酸(1.0mL)进行淬灭,加入乙酸乙酯(2.0mL)、水(2.0mL),进行分液。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以白色固体形态得到BIBSoc-Phe-Phe-OH(0.082g,收率85%)。
合成例3:BIBSoc-Phe-Phe-OH的合成
[化学式10]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241
(i)将BIBSoc-Phe-OH(0.159g,0.393mmol)、N-甲基吗啉(0.083g,0.82mmol)与乙酸乙酯(3.2mL)混合,于-10℃加入氯甲酸异丁酯(0.056g,0.41mmol)。向该溶液中加入H-Phe-O(t-Bu)盐酸盐(0.109g,0.42mmol)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45分钟。将得到的反应液依次用5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3.2mL,2次)、水(3.2mL)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以白色固体形态得到BIBSoc-Phe-Phe-O(t-Bu)(0.239g,收率100%)。
1H-NMR(CDCl3)
δppm:0.82(2H,d,J=5.7Hz),0.90-0.96(6H,m),1.02(18H,d,J=1.8Hz),1.35(9H,s),1.99(1H,Sep,J=6.6Hz),3.00-3.05(4H,m),4.31-4.38(1H,m),4.56-4.63(1H,m),5.17(1H,d,J=8.1Hz),6.19(1H,d,J=7.5Hz),7.03-7.28(10H,m)
MASS(ESI+)m/z;(M+H)+611.45
(ii)将BIBSoc-Phe-Phe-O(t-Bu)(0.092g,0.15mmol)与二氯甲烷(1.9mL)混合,加入三氟乙酸(0.69g,6.1mmol),搅拌4小时30分钟。向得到的反应液中加入10质量%碳酸钠水溶液(2.0mL)淬灭,进行分液。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以白色固体形态得到BIBSoc-Phe-Phe-OH(0.079g,收率94%)。
参考合成例6:IPBS-OTf的合成
[化学式11]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251
将二异丙基叔丁基硅烷(0.300g,1.74mmol)与二氯甲烷(10.0g)混合,在冰冷却下滴加三氟甲磺酸(0.160g,1.07mmol),然后升温到室温并搅拌1小时。生成的二异丙基叔丁基甲硅烷基三氟甲磺酸酯不进行分离而作为二氯甲烷溶液用于接下来的反应中。
参考合成例7:IPBSoc-Phe-OH的合成
[化学式12]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252
(i)将Boc-Phe-OBn(0.500g,1.41mmol)、二甲基吡啶(0.326g,3.04mmol)与乙腈(5.0mL)混合,于0℃加入二异丙基叔丁基甲硅烷基三氟甲磺酸酯(1.74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后,于室温搅拌2小时。再于0℃加入二异丙基叔丁基甲硅烷基三氟甲磺酸酯(0.42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后,于室温搅拌16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液用叔丁基甲基醚(10mL)稀释,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10mL)、饱和氯化铵水溶液(10mL)、水(10mL)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以无色液体形态得到IPBSoc-Phe-OBn(0.618g,收率94%)。
MASS(ESI+)m/z;(M+H)+470.26
(ii)将IPBSoc-Phe-OBn(0.161g,0.341mmol)与乙酸乙酯(3.2mL)混合,加入10质量%Pd-C(20.4mg,0.019mmol)后,在氢气气氛下、于室温搅拌1小时。将反应液过滤,对得到的滤液进行浓缩,得到IPBSoc-Phe-OH(0.138g,收率107%)。
1H-NMR(CDCl3)
δppm:1.02(9H,s),1.10-1.12(12H,m),1.42(2H,Sep,7.4Hz),3.06-3.27(2H,m),4.60-4.66(1H,m),5.13(2H,d,J=8.1Hz),7.17-7.32(5H,m)
MASS(ESI+)m/z;(M+H)+380.30
合成例4:IPBSoc-Phe-Phe-OH的合成
[化学式13]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261
将IPBSoc-Phe-OH(0.138g,0.365mmol)、N-甲基吗啉(0.040g,0.39mmol)与四氢呋喃(2.6mL)混合,于0℃加入氯甲酸异丁酯(0.051g,0.37mmol)并搅拌15分钟。向该溶液中另行加入将H-Phe-OH(0.068g,0.41mmol)、N,O-双(三甲基甲硅烷基)乙酰胺(0.17g,0.82mmol)、四氢呋喃(0.7mL)混合并于55℃搅拌1小时而制备的溶液,进一步在0℃的状态下搅拌2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液用叔丁基甲基醚(2.6mL)稀释,依次用10质量%碳酸钾水溶液(1.3mL)、20质量%氯化铵水溶液(1.3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2.6mL)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以白色固体的形态得到IPBSoc-Phe-Phe-OH(0.152g,收率79%)。
1H-NMR(CDCl3)
δppm:0.97-1.02(21H,m),1.36(2H,br),2.80-3.21(4H,m),3.79(1H,br),4.38-4.61(1H,m),7.15(10H,br)
MASS(ESI+)m/z;(M+H)+527.35
参考合成例8:IPCS-OTf的合成
[化学式14]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271
将二异丙基枯基硅烷(0.48g,2.0mmol)与二氯甲烷(2.5g)混合,在冰冷却下滴加三氟甲磺酸(0.38g,2.5mmol)后,升温到室温并搅拌0.5小时。生成的二异丙基枯基甲硅烷基三氟甲磺酸酯不进行分离而作为二氯甲烷溶液用于接下来的反应中。
参考合成例9:IPCSoc-Phe-OH的合成
[化学式15]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272
(i)将Boc-Phe-OBn(0.37g,1.0mmol)、二甲基吡啶(0.36g,3.4mmol)与乙腈(5.0g)混合,于0℃加入二异丙基枯基甲硅烷基三氟甲磺酸酯(2.0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后,于室温搅拌3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液用乙酸乙酯稀释,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饱和氯化铵水溶液、饱和食盐水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以无色油状物的形态得到IPCSoc-Phe-OBn(0.518g,收率92%)。
MASS(ESI+)m/z;(M+H)+532.29
(ii)将IPCSoc-Phe-OBn(0.20g,0.38mmol)与乙酸乙酯(4.0g)混合,加入10质量%Pd-C(0.03g)后,在氢气气氛下于室温搅拌5小时。将反应液过滤后,对得到的滤液进行浓缩,得到IPCSoc-Phe-OH(0.17g,收率100%)。
MASS(ESI+)m/z;(M+H)+442.24
合成例5:IPCSoc-Phe-Lys(Boc)-OH的合成
[化学式16]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273
将IPCSoc-Phe-OH(0.20g,0.46mmol)、N-甲基吗啉(0.06g,0.59mmol)与四氢呋喃(2.0g)混合,于0℃加入氯甲酸异丁酯(0.08g,0.58mmol),搅拌5分钟。向该溶液中另行加入将H-Lys(Boc)-OH(0.15g,0.61mmol)、N,O-双(三甲基甲硅烷基)乙酰胺(0.25g,1.2mmol)、四氢呋喃(1.3g)混合并于55℃搅拌0.5小时而制备的溶液,进一步在0℃的状态下搅拌2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液用乙酸乙酯稀释,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饱和氯化铵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以白色固体的形态得到IPCSoc-Phe-Lys(Boc)-OH(0.32g,收率103%)。
MASS(ESI+)m/z;(M+H)+670.39
合成例6:IPCSoc-Phe-Lys(Boc)-Asp(O(t-Bu))-OH的合成
[化学式17]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281
将IPCSoc-Phe-Lys(Boc)-OH(0.32g,0.47mmol)、N-甲基吗啉(0.06g,0.58mmol)与四氢呋喃(4.0g)混合,于0℃加入氯甲酸异丁酯(0.08g,0.56mmol),搅拌5分钟。向该溶液中另行加入将H-Asp(O(t-Bu))-OH(0.12g,0.62mmol)、N,O-双(三甲基甲硅烷基)乙酰胺(0.25g,1.2mmol)、四氢呋喃(1.9g)混合并于55℃搅拌0.5小时而制备的溶液,进一步在0℃的状态下搅拌3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液用乙酸乙酯稀释,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饱和氯化铵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以白色固体的形态得到IPCSoc-Phe-Lys(Boc)-Asp(O(t-Bu))-OH(0.38g,收率97%)。
MASS(ESI+)m/z;(M+H)+841.48
合成例7:IPCSoc-Phe-Lys(Boc)-Asp(O(t-Bu))-Phe-Phe-OH的合成
[化学式18]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282
将IPCSoc-Phe-Lys(Boc)-Asp(O(t-Bu))-OH(0.20g,0.24mmol)、N-甲基吗啉(0.03g,0.29mmol)与四氢呋喃(2.0g)混合,于0℃加入氯甲酸异丁酯(0.04g,0.27mmol)并搅拌5分钟。向该溶液中另行加入将H-Phe-Phe-OH(0.16g,0.51mmol)、N,O-双(三甲基甲硅烷基)乙酰胺(0.25g,1.2mmol)、四氢呋喃(1.2g)混合并且于55℃搅拌20分钟后进一步加入N,O-双(三甲基甲硅烷基)乙酰胺(0.08g、0.41mmol)而制备的溶液,进一步在0℃的状态下搅拌1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液用乙酸乙酯稀释,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2次)、饱和氯化铵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以白色固体的形态得到IPCSoc-Phe-Lys(Boc)-Asp(O(t-Bu))-Phe-Phe-OH(0.29g,收率108%)。
MASS(ESI+)m/z;(M+H)+1135.61
合成例8:IPCSoc-Phe-Lys(Boc)-Asp(O(t-Bu))-Phe-Phe-Phe-OH的合成
[化学式19]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291
(i)将IPCSoc-Phe-Lys(Boc)-Asp(O(t-Bu))-Phe-Phe-OH(0.25g,0.22mmol)、H-Phe-OBn盐酸盐(0.08g,0.27mmol)与二氯甲烷(2.6g)混合,冷却到0℃后,加入N,N-二异丙基乙基胺(0.07g,0.57mmol)、(1-氰基-2-乙氧基-2-氧代亚乙基氨基氧基)二甲基氨基-吗啉代-碳鎓六氟磷酸盐(0.12g,0.27mmol),搅拌3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液用乙酸乙酯稀释后,依次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2次)、饱和氯化铵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以白色固体的形态得到IPCSoc-Phe-Lys(Boc)-Asp(O(t-Bu))-Phe-Phe-Phe-OBn(0.22g,收率73%)。
MASS(ESI+)m/z;(M+H)+1372.73
(ii)将IPCSoc-Phe-Lys(Boc)-Asp(O(t-Bu))-Phe-Phe-Phe-OBn(0.05g,0.04mmol)与乙酸乙酯(1.0g)混合,加入10质量%Pd-C(0.01g)后,在氢气气氛下于室温搅拌5小时。将反应液过滤后,对得到的滤液进行浓缩,得到IPCSoc-Phe-Lys(Boc)-Asp(O(t-Bu))-Phe-Phe-Phe-OH(0.05g,收率99%)。
MASS(ESI+)m/z;(M+H)+1282.64
合成例9:H-Phe-Lys(Boc)-Asp(O(t-Bu))-Phe-Phe-Phe-OH的合成
[化学式20]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301
将IPCSoc-Phe-Lys(Boc)-Asp(O(t-Bu))-Phe-Phe-Phe-OH(19.7mg,0.02mmol)与甲醇(1.0g)混合,于室温加入氟化钾(3.4mg,0.06mmol)并搅拌4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液用己烷(2.0g)洗涤3次,向得到的甲醇层中加入5质量%氯化铵水溶液而使固体析出,对其进行过滤。将得到的固体干燥,以白色固体的形态得到H-Phe-Lys(Boc)-Asp(O(t-Bu))-Phe-Phe-Phe-OH(12.6mg,收率74%)。
MASS(ESI+)m/z;(M+H)+1006.52
合成例10:H-Phe-Lys(Boc)-Asp(O(t-Bu))-Phe-Phe-Phe-OBn的合成
[化学式21]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302
将IPCSoc-Phe-Lys(Boc)-Asp(O(t-Bu))-Phe-Phe-Phe-OBn(0.15g,0.11mmol)与甲醇(3.0g)、N-甲基吡咯烷酮(2.0g)混合,于室温加入氟化钾(0.02g,0.26mmol)并搅拌3小时。向得到的反应液中加入水(2.0g),用己烷(5.0g)洗涤3次。向得到的水层中加入乙酸乙酯、饱和食盐水,进行分液。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后,加入水(5.0g)而使固体析出,对其进行过滤。将得到的固体干燥,以白色固体得形态得到H-Phe-Lys(Boc)-Asp(O(t-Bu))-Phe-Phe-Phe-OBn(0.12g,收率96%)。
MASS(ESI+)m/z;(M+H)+1096.57
参考合成例10:CHBS-OTf的合成
[化学式22]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311
(i)将溴苯(5.7g,36mmol)、四氢呋喃(8.0g)混合,于0℃加入1.55M的正丁基锂-己烷溶液(35mL,54mmol)后,于25℃搅拌6小时。向得到的反应液中加入叔丁基二氢硅烷(2.0g,13.9mmol)与四氢呋喃(4.0g)的混合溶液,于室温搅拌15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液依次用2M盐酸(14g)、5质量%氯化钠水溶液(14g)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加入己烷、硅胶进行过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得到PhBS-H的己烷溶液(6.7g)。
(ii)将PhBS-H的己烷溶液(6.7g)、己烷(21g)混合,加入Ru-Al(0.61g)后,在氢气气氛下、于30℃搅拌19小时。将反应液过滤,对得到的滤液进行浓缩,得到CHBS-H的己烷溶液(5.9g)。
(iii)将CHBS-H的己烷溶液(0.4g)与二氯甲烷(1.0g)混合,在冰冷却下滴加三氟甲磺酸(0.14g,0.93mmol)后,升温到室温并搅拌0.5小时。生成的CHBS-OTf不进行分离而作为己烷-二氯甲烷溶液用于接下来的反应中。
参考合成例11:CHBSoc-Phe-OH的合成
[化学式23]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312
(i)将Boc-Phe-OBn(0.20g,0.55mmol)、二甲基吡啶(0.12g,1.1mmol)与乙腈(2.0g)混合,于0℃加入CHBS-OTf的己烷-二氯甲烷溶液后,于室温搅拌19小时。向得到的反应液中加入水(1.0g)后,滤取析出的固体,从而以白色固体的形态得到CHBSoc-Phe-OBn(0.21g,收率74%)。
MASS(ESI+)m/z;(M+H)+524.30
(ii)将CHBSoc-Phe-OBn(0.20g,0.38mmol)与乙酸乙酯(4.0)混合,加入10质量%Pd-C(24.1mg)后,在氢气气氛下、于室温搅拌2小时。将反应液过滤,对得到的滤液进行浓缩,得到CHBSoc-Phe-OH(0.17g,收率100%)。
MASS(ESI+)m/z;(M+H)+434.27
合成例11:CHBSoc-Phe-Ala-OH的合成
[化学式24]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321
(i)将CHBSoc-Phe-OH(0.50g,1.2mmol)、H-Ala-O(t-Bu)盐酸盐(0.25g,1.4mmol)与二氯甲烷(5.2g)混合,冷却到0℃后,加入N,N-二异丙基乙基胺(0.38g,2.9mmol)、(1-氰基-2-乙氧基-2-氧代亚乙基氨基氧基)二甲基氨基-吗啉代-碳鎓六氟磷酸盐(0.60g,1.4mmol),搅拌1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液用乙酸乙酯稀释后,依次用饱和氯化铵、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3次)、饱和氯化铵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以淡黄色固体的形态得到CHBSoc-Phe-Ala-O(t-Bu)(0.68g,收率106%)。
MASS(ESI+)m/z;(M+H)+561.37
(ii)将CHBSoc-Phe-Ala-O(t-Bu)(0.60g,1.1mmol)与二氯甲烷(12g)混合,冷却到0℃后加入三氟乙酸(4.9g,43.1mmol),升温到室温并搅拌1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液用乙酸乙酯稀释后,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2次)、饱和氯化铵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以白色固体的形态得到CHBSoc-Phe-Ala-OH(0.52g,收率97%)。
MASS(ESI+)m/z;(M+H)+505.31
合成例12:CHBSoc-Phe-Ala-Ser(t-Bu)-OH的合成
[化学式25]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322
(i)将CHBSoc-Phe-Ala-OH(0.52g,1.0mmol)、H-Ser(t-Bu)-OMe盐酸盐(0.26g,1.2mmol)与二氯甲烷(5.0g)混合,冷却到0℃后加入N,N-二异丙基乙基胺(0.32g,2.5mmol)、(1-氰基-2-乙氧基-2-氧代亚乙基氨基氧基)二甲基氨基-吗啉代-碳鎓六氟磷酸盐(0.51g,1.2mmol)搅拌2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液用乙酸乙酯稀释后,依次用饱和氯化铵、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3次)、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以淡黄色固体的形态得到CHBSoc-Phe-Ala-Ser(t-Bu)-OMe(0.73g,收率106%)。
MASS(ESI+)m/z;(M+H)+662.42
(ii)将CHBSoc-Phe-Ala-Ser(t-Bu)-OMe(0.40g,0.60mmol)与甲醇(8.0g)混合,冷却到0℃后加入5质量%氢氧化锂水溶液(1.2g,2.4mmol),升温到室温并搅拌3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液用乙酸乙酯稀释后,依次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以褐色固体的形态得到CHBSoc-Phe-Ala-Ser(t-Bu)-OH(0.36g,收率91%)。
MASS(ESI+)m/z;(M+H)+648.40
合成例13:H-Phe-Ala-Ser(t-Bu)-Phe-OBn的合成
[化学式26]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331
(i)将CHBSoc-Phe-Ala-Ser(t-Bu)-OH(0.35g、0.54mmol)、H-Phe-OBn盐酸盐(0.21g,0.72mmol)与二氯甲烷(4.0g)混合,冷却到0℃后,加入N,N-二异丙基乙基胺(0.20g,1.5mmol)、(1-氰基-2-乙氧基-2-氧代亚乙基氨基氧基)二甲基氨基-吗啉代-碳鎓六氟磷酸盐(0.31g,0.72mmol),并搅拌2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液用乙酸乙酯稀释后,依次用饱和氯化铵、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2次)、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以白色固体的形态得到CHBSoc-Phe-Ala-Ser(t-Bu)-Phe-OBn(0.35g,收率73%)。
MASS(ESI+)m/z;(M+H)+885.51
(ii)将CHBSoc-Phe-Ala-Ser(t-Bu)-Phe-OBn(0.10g,0.11mmol)与甲醇(2.0g)混合,于室温加入氟化铵(0.05g,1.2mmol)并搅拌4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液用庚烷(2.0g)洗涤3次,向得到的甲醇层中加入乙酸乙酯、饱和食盐水进行分液。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以白色固体的形态得到H-Phe-Ala-Ser(t-Bu)-Phe-OBn(0.07g,收率98%)。
MASS(ESI+)m/z;(M+H)+617.33
合成例14:H-Phe-Ala-Ser(t-Bu)-Phe-OBn的合成
将合成例13的工序(i)中得到的CHBSoc-Phe-Ala-Ser(t-Bu)-Phe-OBn(0.15g,0.17mmol)与四氢呋喃(3.1g)混合,于室温加入1M四丁基氟化铵-四氢呋喃溶液(0.2mL,0.20mmol)搅拌2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液用乙酸乙酯稀释后,依次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与乙腈(3.0mL)混合后,用庚烷(3.0mL)洗涤2次。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以白色固体的形态得到H-Phe-Ala-Ser(t-Bu)-Phe-OBn(0.10g,收率95%)。
MASS(ESI+)m/z;(M+H)+617.33
参考合成例12:H-Phe-Phe-OMe的合成
[化学式27]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341
将合成例2的工序(i)中得到的BIBSoc-Phe-Phe-OMe(0.10g,0.17mmol)与甲醇(2.0g)混合,于室温加入氟化钾(0.02g,0.35mmol)并搅拌5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液用己烷(3.0g)洗涤3次,向得到的甲醇层中加入乙酸乙酯、饱和食盐水进行分液。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以白色固体的形态得到H-Phe-Phe-OMe(0.07g,收率86%)。
MASS(ESI+)m/z;(M+H)+327.16
试验例1:利用在N末端导入有具有特定结构的甲硅烷基氨基甲酸酯系保护基团的 N-保护氨基酸的肽伸长工序及C末端的脱保护工序的收率比较
[化学式28]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342
[试验化合物]
使用以下的表1及2中记载的、在N末端导入了具有特定结构的甲硅烷基氨基甲酸酯系保护基团的N-保护氨基酸(以下,也称为原料)。需要说明的是,原料可以通过The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1999年,第64卷,3792-3793页)、The Journal of the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5年,第127卷,13720-13725页)及参考合成例1、5、6、7中记载的方法及基于其的方法得到。
[表1]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351
[表2]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352
[试验方法]
将各原料(170mg)、N-甲基吗啉(1.2当量)与四氢呋喃(10质量倍)混合,冷却到0℃,加入氯甲酸异丁酯(1.1当量)并搅拌15~30分钟。向该溶液中另行加入将H-Phe-OH(1.2当量)、N,O-双(三甲基甲硅烷基)乙酰胺(2.4当量)、四氢呋喃(6质量倍)混合并于50~55℃搅拌0.5~1小时而制备的溶液,进一步在0℃的状态下搅拌1~3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液用叔丁基甲基醚(20质量倍)稀释,依次用10质量%碳酸钾水溶液(10质量倍)、20质量%氯化铵水溶液(10质量倍)、饱和氯化钠水溶液(10质量倍)洗涤。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后,用硅胶柱色谱纯化,计算目标物的收率。
[试验结果]
利用了各原料的肽伸长工序及C末端的脱保护工序的收率与参考合成例2的收率相比大幅提高。
[表3]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361
[表4]
Figure BDA0003189875900000362
产业上的可利用能性
通过本发明,能够提供肽的高效率的制造方法。

Claims (39)

1.肽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1)及(2),
(1)
使C-保护氨基酸或C-保护肽与式(I)所示的N-保护氨基酸或N-保护肽的C末端缩合的工序,
Figure FDA0003189875890000011
式(I)中,
Y表示C末端为无保护的氨基酸或C末端为无保护的肽,
R1、R2及R3各自独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脂肪族烃基,
R1R2R3Si基中的碳原子的总数为10以上,
R1R2R3SiOC(O)基与Y中的N末端键合;
(2)
将工序(1)中得到的肽的C末端的保护基团去除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还包括:将下述工序(3)及(4)重复1次以上,
(3)
使C-保护氨基酸或C-保护肽与工序(2)或(4)中得到的肽的C末端缩合的工序,
(4)
将工序(3)中得到的肽的C末端的保护基团去除的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所得到的肽通过分液进行纯化的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包括用酸性水溶液或碱性水溶液对得到的肽进行分液纯化的工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C-保护氨基酸或C-保护肽的C末端的保护基团为C1-6烷基、C7-10芳烷基或三C1-6烷基甲硅烷基。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C-保护氨基酸或C-保护肽的C末端的保护基团为C1-6烷基或三C1-6烷基甲硅烷基。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C-保护氨基酸或C-保护肽的C末端的保护基团为三C1-6烷基甲硅烷基。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C-保护氨基酸或C-保护肽的C末端的保护基团为三甲基甲硅烷基。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1)中的缩合使用选自由碳二亚胺系缩合剂、氯甲酸酯系缩合剂、酰卤系缩合剂、鏻系缩合剂及脲鎓系缩合剂组成的组中的缩合剂进行缩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1)中的缩合使用选自由氯甲酸异丁酯、新戊酰氯及(1-氰基-2-乙氧基-2-氧代亚乙基氨基氧基)二甲基氨基-吗啉代-碳鎓六氟磷酸盐组成的组中的缩合剂进行缩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1)中还使用碱。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碱为脂肪族胺或芳香族胺。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碱为N,N-二异丙基乙基胺或N-甲基吗啉。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2)中的脱保护条件为使用氟化合物以外的脱保护剂的条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2)中的脱保护条件为使用水、碱或酸的条件或者使用氢及金属催化剂的条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2)中的脱保护条件为使用水、三氟乙酸或氢氧化锂的条件或者使用氢及钯碳粉末的条件。
17.根据权利要求7~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2)中的脱保护条件为使用水的条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还包括下述工序(5):
(5)
将工序(2)或(4)中得到的肽的N末端的保护基团用脱保护剂去除的工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5)中使用的脱保护剂为氟化合物。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氟化合物为氟化钾或氟化铵。
21.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还包括下述工序(6)及(7):
(6)
使C-保护氨基酸或C-保护肽与工序(2)或(4)中得到的肽的C末端缩合的工序,
(7)
将工序(6)中得到的肽的N末端的保护基团用脱保护剂去除的工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7)中使用的脱保护剂为氟化合物。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氟化合物为氟化钾或氟化铵。
24.根据权利要求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C-保护氨基酸或C-保护肽的C末端的保护基团为C1-6烷基或苄基。
2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R3Si基中的碳原子的总数为10~100。
26.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R3Si基中的碳原子的总数为10~40。
27.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R3Si基中的碳原子的总数为12~26。
28.根据权利要求1~2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及R3中的2个或3个相互独立地为仲脂肪族烃基或叔脂肪族烃基。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及R3中的2个相互独立地为仲脂肪族烃基,余下的一个为叔脂肪族烃基。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及R3中的2个相互独立地为仲C3-6烷基,余下的一个为叔C4-6烷基。
31.根据权利要求1~2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R3Si基为二异丙基叔丁基甲硅烷基。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及R3中的2个相互独立地为仲脂肪族烃基,余下的一个为具有取代基的仲脂肪族烃基(其中,仲脂肪族烃基的取代基存在于与甲硅烷基原子键合的碳原子上)。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及R3中的2个相互独立地为仲C3-6烷基,余下的一个为经苯基取代的仲C3-6烷基(其中,作为仲C3-6烷基的取代基的苯基存在于与甲硅烷基原子键合的碳原子上)。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R3Si基为二异丙基枯基甲硅烷基。
35.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及R3中的2个相互独立地为叔脂肪族烃基。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及R3中的2个相互独立地为叔C4-6烷基。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R3Si基为二叔丁基异丁基甲硅烷基。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R3Si基为苄基二叔丁基甲硅烷基、二叔丁基十八烷基甲硅烷基或二叔丁基环己基甲硅烷基。
39.根据权利要求1~3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氨基酸或肽由α-氨基酸构成。
CN202080012021.9A 2019-02-04 2020-02-03 肽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33660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7919 2019-02-04
JP2019017919 2019-02-04
JP2019-209066 2019-11-19
JP2019209066 2019-11-19
PCT/JP2020/003927 WO2020162393A1 (ja) 2019-02-04 2020-02-03 ペプチ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6011A true CN113366011A (zh) 2021-09-07

Family

ID=71947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2021.9A Pending CN113366011A (zh) 2019-02-04 2020-02-03 肽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922638A4 (zh)
JP (1) JPWO2020162393A1 (zh)
CN (1) CN113366011A (zh)
CA (1) CA3128862A1 (zh)
TW (1) TW202045524A (zh)
WO (1) WO20201623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6301A1 (ja) * 2022-01-17 2023-07-20 学校法人中部大学 ペプチ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4947A (zh) * 2008-09-24 2011-08-24 安斯泰来制药有限公司 肽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06480A (zh) * 2015-03-04 2017-11-28 Jitsubo株式会社 肽合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4484A (en) 1993-12-08 1998-02-03 Prototek, Inc. α-(1,3-dicarbonylenol ether) methyl ketones as cysteine protease inhibitors
JP2004067555A (ja) * 2002-08-05 2004-03-04 Nokodai Tlo Kk 液相ペプチド合成用担体、液相ペプチド合成法
EP2060580A1 (en) 2007-11-19 2009-05-20 SOLVAY (Société Anonyme)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persilylated peptid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4947A (zh) * 2008-09-24 2011-08-24 安斯泰来制药有限公司 肽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06480A (zh) * 2015-03-04 2017-11-28 Jitsubo株式会社 肽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PSHUTZ, H. BRUCE等: "Triisopropylsilyloxycarbonyl("Tsoc"): A New Protecting Group for 1 and 2 Amines", J.ORG. CHEM., vol. 64, no. 11, pages 3792 - 3793, XP055730926, DOI: 10.1021/jo990272o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5524A (zh) 2020-12-16
WO2020162393A1 (ja) 2020-08-13
CA3128862A1 (en) 2020-08-13
EP3922638A4 (en) 2022-11-30
EP3922638A1 (en) 2021-12-15
US20220106355A1 (en) 2022-04-07
JPWO2020162393A1 (ja) 2021-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64092B (zh) 肽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3080058A (zh) 含有支链的芳香族化合物
CN113366011A (zh) 肽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14206901A (zh) 肽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13278045A (zh) 一种天然氨基酸导向的多肽C(sp3)-H键的芳基化或炔基化修饰方法
KR101754793B1 (ko) 지질 펩티드 화합물의 제조방법
Terashima et al. Amino acids and peptides—IV: Novel peptide bond formation catalysed by metal ions—II Formation of optically active peptide esters
US11993629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eptide compound
EP1318142B1 (en) T-butoxycarbonylaminoethylamine for the synthesis of pna monomer units, amino acid derivatives, intermediates thereof, and processes for productions of them
CN113710684A (zh) 肽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Metzger et al. Synthesis of a B-lymphocyte activating α-methylserine containing lipopentapeptide
CN113614061A (zh) 肽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KR101951379B1 (ko) 세레울라이드 및 그 유도체의 제조 방법, 세레울라이드 제조를 위한 중간체 및 세레울라이드 유도체
Kawaguchi et al. Synthesis of piperazines and thiomorpholines by ozonolysis of cyclic olefins and reductive N-alkylation
Aussedat et al. ‘Bis-ornithine’(2, 2-bis (aminopropyl) glycine): a new tetravalent template for assembling different functional peptides
Ohnishi et al. The Synthesis and Reaction of Monohalogeno-t-butyloxycarbonylamino Acids
CN110628740A (zh) 一类模拟dot1l多肽的拟肽类小分子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EP0778285B1 (en) The preparation of protected amines or alkylated amino acids
CN114401978A (zh) 肽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WO2015137883A1 (en) Method for protein conjugation
Yamazaki et al. Studies on Reactions of the N-Phosphonium Salts of Pyridines. III. A New Method for the Activation of Amines via the N-Phosphonium Salts by Means of Oxidation of Phosphorous Acid and Its Esters in the Presence of Tertiary Amines
WO2019009317A1 (ja) ベンジル化合物
EP1628995A1 (en)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rindopril using tetramethyluronium salts as coupling reag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