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4661B - 综合组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综合组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64661B
CN113364661B CN202110655616.2A CN202110655616A CN113364661B CN 113364661 B CN113364661 B CN 113364661B CN 202110655616 A CN202110655616 A CN 202110655616A CN 113364661 B CN113364661 B CN 1133646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sical address
user data
router
access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56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64661A (zh
Inventor
刘妙莹
左晓熙
吴凯
吴峰
潘圣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5561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646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64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4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64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46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5014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using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 or bootstrap protocol [BOOT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综合组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融合路由器中提供两个虚拟物理地址,包括用于路由模式的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和用于桥接模式的第二虚拟物理地址;在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通过所述融合路由器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若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为所述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则使所述融合路由器通过所述路由模式接入互联网;若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为所述第二虚拟物理地址,则使所述融合路由器通过所述桥接模式接入互联网。本公开通过利用融合路由器基于虚拟物理地址进行逻辑分离,可以仅通过一台路由器同时满足两种方式的上网需求,降低组网成本和复杂度。

Description

综合组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综合组网方法、综合组网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在多人同时连接同一互联网的场景下,例如校园网或办公场所等,用户的上网业务可以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业务模式为类似普通家用宽带等可共享的业务模式,第二种业务模式为独享带宽由终端拨号的业务模式。
在需要同时使用上述两种业务模式的情况下,如果使用传统的组网方式,通过两台路由器使用物理隔离方式将两个子网分隔开,会导致组网方式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
鉴于此,本领域亟需一种新的综合组网方法,能够降低组网成本和复杂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组网方法、综合组网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组网成本和复杂度。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综合组网方法,包括:
在融合路由器中提供两个虚拟物理地址,包括用于路由模式的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和用于桥接模式的第二虚拟物理地址;
在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通过所述融合路由器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
若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为所述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则使所述融合路由器通过所述路由模式接入互联网;
若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为所述第二虚拟物理地址,则使所述融合路由器通过所述桥接模式接入互联网。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融合路由器同时支持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两种接入方式,所述在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通过所述融合路由器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包括:
若所述用户数据以所述有线接入的方式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中,则根据所述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的局域网端口,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
若所述用户数据以所述无线接入的方式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中,则根据所述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的无线网络对应的服务集标识,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局域网端口包括对应于所述路由模式的第一局域网端口以及对应于所述桥接模式的第二局域网端口,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的局域网端口,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包括:
若所述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的局域网端口为所述第一局域网端口,则将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确定为所述第一虚拟物理地址;
若所述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的局域网端口为所述第二局域网端口,则将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确定为所述第二虚拟物理地址。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服务集标识包括对应于所述路由模式的第一服务集标识以及对应于所述桥接模式的第二服务集标识,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的无线网络对应的服务集标识,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包括:
若所述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的无线网络对应的服务集标识为所述第一服务集标识,则将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确定为所述第一虚拟物理地址;
若所述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的无线网络对应的服务集标识为所述第二服务集标识,则将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确定为所述第二虚拟物理地址。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使所述融合路由器通过所述路由模式接入互联网,包括:
通过所述融合路由器根据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进行拨号,并在通过远程用户拨号认证服务验证成功之后,由宽带接入服务器下发公网协议地址;
通过所述融合路由器根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和网络地址转换协议,将所述公网协议地址转换为私网协议地址,以使用户通过所述私网协议地址接入互联网。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使所述融合路由器通过所述桥接模式接入互联网,包括:
通过宽带接入服务器向各个终端分配对应的终端协议地址,并将所述终端协议地址加入认证前域;
当用户通过所述终端拨号时,通过远程用户拨号认证服务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之后通过所述宽带接入服务器将所述终端协议地址由所述认证前域转换至认证后域,以使所述用户通过所述终端协议地址接入互联网。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融合路由器通过广域网端口与组网中的光网络单元的局域网端口串接,其中,所述光网络单元使用所述桥接模式接入互联网。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综合组网装置,包括:
虚拟地址提供模块,用于在融合路由器中提供两个虚拟物理地址,包括用于路由模式的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和用于桥接模式的第二虚拟物理地址;
物理地址确定模块,用于在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通过所述融合路由器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
路由模式接入模块,用于若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为所述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则使所述融合路由器通过所述路由模式接入互联网;
桥接模式接入模块,用于若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为所述第二虚拟物理地址,则使所述融合路由器通过所述桥接模式接入互联网。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综合组网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综合组网方法。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的综合组网方法中,通过融合路由器中提供两个虚拟物理地址,包括用于路由模式的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和用于桥接模式的第二虚拟物理地址,然后基于用户数据对应的虚拟物理地址选择对应的模式接入互联网,一方面,通过利用融合路由器基于虚拟物理地址进行逻辑分离,可以仅通过一台路由器便可同时满足两种方式的上网需求,使用户可以同时使用路由模式和桥接模式接入互联网,降低了组网成本和复杂度;另一方面,对于用户来说,可以减少室内空间占用,使用户通过更加简便的方式上网。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的综合组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的确定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的通过路由模式接入互联网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的通过桥接模式接入互联网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综合组网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的综合组网装置的框图;
图7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在校园网等多人同时连接同一互联网的场景下,用户的上网业务可以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业务模式为类似普通家用宽带等可共享的业务模式,第二种业务模式为独享带宽由终端拨号的业务模式。其中,第一种业务模式和普通家庭宽带类似,不限制上网终端数,使用家庭网关拨号,同一寝室内可多人共用一个账号。第二种业务模式需要满足一人一账号的需求,每个用户独享带宽,不支持多人共用同一账号,一个账号限制接入互联网的终端数,需要由上网终端进行拨号。
如果单独使用其中一种业务模式,则在第一种模式中,ONU(Optical NetworkUnit,光网络单元,对电信局端光线路终端发送的广播进行选择性接收,对用户需要发送的以太网数据进行收集和缓存并向电信局端光线路终端发送)使用路由模式,基于PPPOE(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拨号,经RADIUS(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 In User Service,远程用户拨号认证服务)服务器验证成功后,由BAS(Broadband Access Server,宽带接入服务器)分配公网IP地址,然后基于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向寝室内提供NAT(Network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转换服务,将BAS分配的单个公网IP转换为一段私网IP,供多台上网终端使用。而在第二种模式中,ONU使用桥接模式,BAS为终端分配IP并加入认证前域(终端在认证前允许访问的网络资源),终端拨号成功后,用户移入认证后域(在终端用户通过认证的情况下才允许访问的网络资源)。
在一种综合场景下,例如同一寝室内要求同时使用两种上网模式,既支持普通宽带共享上网,也支持独享带宽终端拨号上网。在一些相关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传统组网方式使用物理隔离的方法将两个子网分隔开,ONU使用桥接模式,在ONU下的两个LAN(LocalArea Network,局域网)口各串联一台路由器。其中,第一台路由器使用路由模式,其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口连接ONU的LAN口,设置自动拨号,满足普通宽带上网;第二台路由器使用桥接模式,其LAN口连接ONU的LAN口,关闭DHCP服务,使用上网终端拨号。在此组网方案下,需要使用两台路由器,成本较高、占用空间多,且组网方式对于用户来说较为复杂,容易造成使用困难。
针对上述在同时使用两种上网模式的场景下组网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本示例实施方式首先提供了一种综合组网方法。参考图1所示,上述综合组网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在融合路由器中提供两个虚拟物理地址,包括用于路由模式的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和用于桥接模式的第二虚拟物理地址。
步骤S120.在用户数据流入融合路由器时,通过融合路由器确定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
步骤S130.若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为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则使融合路由器通过路由模式接入互联网。
步骤S140.若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为第二虚拟物理地址,则使融合路由器通过桥接模式接入互联网。
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的综合组网方法中,通过融合路由器中提供两个虚拟物理地址,包括用于路由模式的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和用于桥接模式的第二虚拟物理地址,然后基于用户数据对应的虚拟物理地址选择对应的模式接入互联网,一方面,通过利用融合路由器基于虚拟物理地址进行逻辑分离,可以仅通过一台路由器便可同时满足两种方式的上网需求,使用户可以同时使用路由模式和桥接模式接入互联网,降低了组网成本和复杂度;另一方面,对于用户来说,可以减少室内空间占用,使用户通过更加简便的方式上网。
下面,结合图2至图4对本示例实施方式的上述步骤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在步骤S110中,在融合路由器中提供两个虚拟物理地址,包括用于路由模式的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和用于桥接模式的第二虚拟物理地址。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融合路由器指的是同时支持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两种接入方式的路由器,融合路由器可以通过广域网端口与光网络单元的局域网端口串接从而接入组网,其中,光网络单元使用桥接模式接入互联网。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融合路由器可以预先虚拟出两个不同的虚拟物理地址,包括用于路由模式的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和用于桥接模式的第二虚拟物理地址,并且能够基于流入数据所封装的虚拟物理地址选择对应的路由模式或桥接模式。其中,当融合路由器使用路由模式接入互联网时,可以满足多人共用一个账号的宽带可共享的上网方式,当融合路由器使用桥接模式接入互联网时,可以满足每个用户独享带宽,一个账号限制接入互联网的终端数,由上网终端进行拨号的上网方式。
在步骤S120中,在用户数据流入融合路由器时,通过融合路由器确定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
在用户使用融合路由器连接互联网时,对应的用户数据流入融合路由器,融合路由器会对流入的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并将流入的用户数据对应的源物理地址封装为接入方式对应的虚拟物理地址。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用户数据流入融合路由器时,通过融合路由器确定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S210.若用户数据以有线接入的方式流入融合路由器中,则根据用户数据流入融合路由器时的局域网端口,确定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局域网端口包括对应于路由模式的第一局域网端口以及对应于桥接模式的第二局域网端口。
在有线接入方式下,融合路由器会预先对其中的局域网端口进行划分,分别对应路由模式和桥接模式,比如,当融合路由器中有四个局域网端口时,可以将其中的两个划分为路由模式对应的端口,将另外两个划分为桥接模式对应的端口,也可以根据两种模式接入的用户数量确定两种端口的划分方式,比如接入用户数量较多的模式分配较多数量的端口,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不做具体限定。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若用户数据流入融合路由器时的局域网端口为第一局域网端口,则将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确定为第一虚拟物理地址;若用户数据流入融合路由器时的局域网端口为第二局域网端口,则将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确定为第二虚拟物理地址。
对于有线接入的方式,融合路由器会根据不同的流入端口对流入的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具体而言,如果用户需要使用普通宽带共享上网的业务模式,则通过网线将电脑或其他上网终端的网口与融合路由器的第一局域网端口连接,用户数据从第一局域网端口流入;在对用户数据进行封装之后,再通过第一局域网端口将用户数据对应的源物理地址封装为第一虚拟物理地址,融合路由器通过识别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判断该用户的业务类型为普通宽带共享上网的业务模式,即使用融合路由器的路由模式上网。
如果用户需要使用独享带宽终端拨号上网的业务模式,则通过网线将电脑或其他上网终端的网口与融合路由器的第二局域网端口连接,用户数据从第二局域网端口流入;在对用户数据进行封装之后,再通过第二局域网端口将用户数据对应的源物理地址封装为第二虚拟物理地址,融合路由器通过识别第二虚拟物理地址,判断该用户的业务类型为独享带宽终端拨号上网的业务模式,即使用融合路由器的桥接模式上网。
步骤S220.若用户数据以无线接入的方式流入融合路由器中,则根据用户数据流入融合路由器时的无线网络对应的服务集标识,确定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服务集标识包括对应于路由模式的第一服务集标识以及对应于桥接模式的第二服务集标识。服务集标识技术可以将一个无线局域网分为几个需要不同身份验证的子网络,每一个子网络都需要独立的身份验证,只有通过身份验证的用户才可以进入相应的子网络,可以防止未被授权的用户进入本网络。
在无线接入方式下,融合路由器会预先设置两个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分别对应路由模式和桥接模式。若用户数据流入融合路由器时的无线网络对应的服务集标识为第一服务集标识,则将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确定为第一虚拟物理地址;若用户数据流入融合路由器时的无线网络对应的服务集标识为第二服务集标识,则将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确定为第二虚拟物理地址。
对于无线接入的方式,融合路由器会根据不同的服务集标识对应的无线网络中流入的用户数据进行封装。具体而言,如果用户需要使用普通宽带共享上网的业务模式,则通过用户的手机或其他上网终端连接第一服务集标识对应的WIFI,融合路由器在对用户数据进行封装之后,对于通过第一服务集标识对应的WIFI流入路由器的数据封装为第一虚拟物理地址。融合路由器通过识别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判断该用户的业务类型为普通宽带共享上网的业务模式,即使用融合路由器的路由模式上网。
如果用户需要使用独享带宽终端拨号上网的业务模式,则通过用户的手机或其他上网终端连接第二服务集标识对应的WIFI,融合路由器在对用户数据进行封装之后,对于通过第二服务集标识对应的WIFI流入路由器的数据封装为第二虚拟物理地址。融合路由器通过识别第二虚拟物理地址,判断该用户的业务类型为独享带宽终端拨号上网的业务模式,即使用融合路由器的桥接模式上网。
在步骤S130中,若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为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则使融合路由器通过路由模式接入互联网。
融合路由器如果识别出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为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则判断该用户所使用的业务类型为普通宽带共享上网的业务模式,使用融合路由器的路由模式接入互联网。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使融合路由器通过路由模式接入互联网,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S310.通过融合路由器根据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进行拨号,并在通过远程用户拨号认证服务验证成功之后,由宽带接入服务器下发公网协议地址。
对于使用普通宽带共享上网的业务模式的用户,可以预先在融合路由器上设置好运营商办理的宽带账号密码。融合路由器接入网络后自动进行融合路由器接入网络后自动进行PPPOE(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方式拨号,通过RADIUS(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 In User Service,远程用户拨号认证服务)验证后,由BAS(Broadband Access Server,宽带接入服务器)下发公网IP地址。
步骤S320.通过融合路由器根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和网络地址转换协议,将公网协议地址转换为私网协议地址,以使用户通过私网协议地址接入互联网。
分配公网IP地址之后,融合路由器应用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给使用普通宽带共享上网的业务模式的有线接入用户和无线接入用户提供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转换服务,将BAS下发的公网IP地址分别转换为两个不同的私网IP地址,以使用户成功接入互联网。
在步骤S140中,若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为第二虚拟物理地址,则使融合路由器通过桥接模式接入互联网。
融合路由器如果识别出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为第二虚拟物理地址,则判断该用户所使用的业务类型为独享带宽终端拨号上网的业务模式,使用融合路由器的桥接模式接入互联网。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使融合路由器通过桥接模式接入互联网,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S410.通过宽带接入服务器向各个终端分配对应的终端协议地址,并将终端协议地址加入认证前域。
对于使用独享带宽终端拨号上网的业务模式的用户,可以通过BAS(BroadbandAccess Server,宽带接入服务器)分别为各个有线接入用户和无线接入用户的上网终端分配一个IP地址,并加入认证前域,然后由用户在终端上进行拨号。
步骤S420.当用户通过终端拨号时,通过远程用户拨号认证服务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之后通过宽带接入服务器将终端协议地址由认证前域转换至认证后域,以使用户通过终端协议地址接入互联网。
用户在终端上进行拨号成功,并通过RADIUS(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 InUser Service,远程用户拨号认证服务)验证后,宽带接入服务器会将该IP地址由认证前域转换为认证后域,用户成功接入互联网。
如图5所示是本公开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综合组网示意图,是对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上述步骤的举例说明。
在同时使用普通宽带共享上网(业务类型1)和独享带宽终端拨号上网(业务类型2)两种业务类型的综合场景中,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得到的综合组网如图5所示。光网络单元501使用桥接模式,融合路由器502上预先设置了业务类型1的用户账号、密码,融合路由器的路由模式自动完成PPPOE方式拨号,通过RADIUS验证后,由BAS下发公网IP地址。
用户1使用业务类型1,并通过网线将用户终端与第一局域网端口相连;用户2使用业务类型1,并用户终端接入第一服务集标识对应的WIFI;用户3使用业务类型2,并通过网线将用户终端与第二局域网端口相连;用户4使用业务类型2,并用户终端接入第二服务集标识对应的WIFI。
融合路由器为使用业务类型1的用户1和用户2的数据帧封装第一虚拟物理地址,路由模式应用DHCP为用户1和用户2提供NAT转换服务,将BAS下发的公网IP地址分别转换为两个不同的私网IP地址,以使用户1和用户2成功接入互联网。
融合路由器为使用业务类型2的用户3和用户4的数据帧封装第二虚拟物理地址,桥接模式将BAS下发的认证前域IP地址传给用户上网终端,用户使用终端拨号,经RADIUS认证成功后通过BAS将IP地址由认证前域转换为认证后域,用户1和用户2成功接入互联网。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图5中用户使用的用户终端可以是各种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连接网络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等等。另外,图5的用户终端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用户终端。
应当注意,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进一步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综合组网装置。参考图6所示,该综合组网装置可以包括虚拟地址提供模块610、物理地址确定模块620、路由模式接入模块630以及桥接模式接入模块640。其中:
虚拟地址提供模块610可以用于在融合路由器中提供两个虚拟物理地址,包括用于路由模式的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和用于桥接模式的第二虚拟物理地址;
物理地址确定模块620可以用于在用户数据流入融合路由器时,通过融合路由器确定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
路由模式接入模块630可以用于若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为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则使融合路由器通过路由模式接入互联网;
桥接模式接入模块640可以用于若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为第二虚拟物理地址,则使融合路由器通过桥接模式接入互联网。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物理地址确定模块620可以包括有线地址确定单元以及无线地址确定单元。其中:
有线地址确定单元可以用于若用户数据以有线接入的方式流入融合路由器中,则根据用户数据流入融合路由器时的局域网端口,确定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
无线地址确定单元可以用于若用户数据以无线接入的方式流入融合路由器中,则根据用户数据流入融合路由器时的无线网络对应的服务集标识,确定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有线地址确定单元可以包括第一有线地址确定单元以及第二有线地址确定单元。其中:
第一有线地址确定单元可以用于若用户数据流入融合路由器时的局域网端口为第一局域网端口,则将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确定为第一虚拟物理地址;
第二有线地址确定单元可以用于若用户数据流入融合路由器时的局域网端口为第二局域网端口,则将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确定为第二虚拟物理地址。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地址确定单元可以包括第一无线地址确定单元以及第二无线地址确定单元。其中:
第一无线地址确定单元可以用于若用户数据流入融合路由器时的无线网络对应的服务集标识为第一服务集标识,则将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确定为第一虚拟物理地址;
第二无线地址确定单元可以用于若用户数据流入融合路由器时的无线网络对应的服务集标识为第二服务集标识,则将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确定为第二虚拟物理地址。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路由模式接入模块630可以包括公网地址下发单元以及私网地址转换单元。其中:
公网地址下发单元可以用于通过融合路由器根据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进行拨号,并在通过远程用户拨号认证服务验证成功之后,由宽带接入服务器下发公网协议地址;
私网地址转换单元可以用于通过融合路由器根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和网络地址转换协议,将公网协议地址转换为私网协议地址,以使用户通过私网协议地址接入互联网。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桥接模式接入模块640可以包括终端地址分配单元以及终端地址转换单元。其中:
终端地址分配单元可以用于通过宽带接入服务器向各个终端分配对应的终端协议地址,并将终端协议地址加入认证前域;
终端地址转换单元可以用于当用户通过终端拨号时,通过远程用户拨号认证服务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之后通过宽带接入服务器将终端协议地址由认证前域转换至认证后域,以使用户通过终端协议地址接入互联网。
上述综合组网装置中各模块/单元的具体细节在相应的方法实施例部分已有详细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图7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7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7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计算机系统7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7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7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7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7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7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701、ROM 702以及RAM 703通过总线7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705也连接至总线7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7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7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7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7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709。通信部分7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7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705。可拆卸介质7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7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708。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下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7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7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7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如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来具体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8)

1.一种综合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融合路由器中提供两个虚拟物理地址,包括用于路由模式的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和用于桥接模式的第二虚拟物理地址;
在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通过所述融合路由器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
若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为所述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则使所述融合路由器通过所述路由模式接入互联网;
其中,所述使所述融合路由器通过所述路由模式接入互联网,包括:
通过所述融合路由器根据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进行拨号,并在通过远程用户拨号认证服务验证成功之后,由宽带接入服务器下发公网协议地址;
通过所述融合路由器根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和网络地址转换协议,将所述公网协议地址转换为私网协议地址,以使用户通过所述私网协议地址接入互联网;
若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为所述第二虚拟物理地址,则使所述融合路由器通过所述桥接模式接入互联网;
其中,所述使所述融合路由器通过所述桥接模式接入互联网,包括:
通过宽带接入服务器向各个终端分配对应的终端协议地址,并将所述终端协议地址加入认证前域;
当用户通过所述终端拨号时,通过远程用户拨号认证服务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之后通过所述宽带接入服务器将所述终端协议地址由所述认证前域转换至认证后域,以使所述用户通过所述终端协议地址接入互联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路由器同时支持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两种接入方式,所述在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通过所述融合路由器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包括:
若所述用户数据以所述有线接入的方式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中,则根据所述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的局域网端口,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
若所述用户数据以所述无线接入的方式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中,则根据所述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的无线网络对应的服务集标识,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局域网端口包括对应于所述路由模式的第一局域网端口以及对应于所述桥接模式的第二局域网端口,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的局域网端口,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包括:
若所述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的局域网端口为所述第一局域网端口,则将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确定为所述第一虚拟物理地址;
若所述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的局域网端口为所述第二局域网端口,则将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确定为所述第二虚拟物理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集标识包括对应于所述路由模式的第一服务集标识以及对应于所述桥接模式的第二服务集标识,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的无线网络对应的服务集标识,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包括:
若所述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的无线网络对应的服务集标识为所述第一服务集标识,则将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确定为所述第一虚拟物理地址;
若所述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的无线网络对应的服务集标识为所述第二服务集标识,则将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确定为所述第二虚拟物理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路由器通过广域网端口与组网中的光网络单元的局域网端口串接,其中,所述光网络单元使用所述桥接模式接入互联网。
6.一种综合组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虚拟地址提供模块,用于在融合路由器中提供两个虚拟物理地址,包括用于路由模式的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和用于桥接模式的第二虚拟物理地址;
物理地址确定模块,用于在用户数据流入所述融合路由器时,通过所述融合路由器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
路由模式接入模块,用于若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为所述第一虚拟物理地址,则使所述融合路由器通过所述路由模式接入互联网;
其中,所述使所述融合路由器通过所述路由模式接入互联网,包括:
通过所述融合路由器根据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进行拨号,并在通过远程用户拨号认证服务验证成功之后,由宽带接入服务器下发公网协议地址;
通过所述融合路由器根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和网络地址转换协议,将所述公网协议地址转换为私网协议地址,以使用户通过所述私网协议地址接入互联网;
桥接模式接入模块,用于若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物理地址为所述第二虚拟物理地址,则使所述融合路由器通过所述桥接模式接入互联网;
其中,所述使所述融合路由器通过所述桥接模式接入互联网,包括:
通过宽带接入服务器向各个终端分配对应的终端协议地址,并将所述终端协议地址加入认证前域;
当用户通过所述终端拨号时,通过远程用户拨号认证服务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之后通过所述宽带接入服务器将所述终端协议地址由所述认证前域转换至认证后域,以使所述用户通过所述终端协议地址接入互联网。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综合组网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综合组网方法。
CN202110655616.2A 2021-06-11 2021-06-11 综合组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133646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5616.2A CN113364661B (zh) 2021-06-11 2021-06-11 综合组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5616.2A CN113364661B (zh) 2021-06-11 2021-06-11 综合组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4661A CN113364661A (zh) 2021-09-07
CN113364661B true CN113364661B (zh) 2022-06-03

Family

ID=77534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5616.2A Active CN113364661B (zh) 2021-06-11 2021-06-11 综合组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646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3503B (zh) * 2021-11-08 2023-12-15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关桥接连网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70852B1 (en) * 2000-12-29 2005-03-22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Combination router bridge in an integrated services hub
CN102082979A (zh) * 2011-01-28 2011-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源光网络中实现家庭网关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87073A (zh) * 2011-10-18 2012-03-21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用户端设备的桥和路由混合连接方式的方法和系统
CN109525489A (zh) * 2017-09-18 2019-03-26 广东中信通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网关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10808923A (zh) * 2019-09-23 2020-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40333A (zh) * 2018-08-23 2021-05-25 阿尔库斯有限公司 具有确定性主机学习以及本地化集成的路由和桥接的主机路由覆盖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1189B (zh) * 2013-08-09 2017-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终端获取业务的方法、设备、系统
CN113872817B (zh) * 2021-10-20 2024-04-1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70852B1 (en) * 2000-12-29 2005-03-22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Combination router bridge in an integrated services hub
CN102082979A (zh) * 2011-01-28 2011-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源光网络中实现家庭网关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87073A (zh) * 2011-10-18 2012-03-21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用户端设备的桥和路由混合连接方式的方法和系统
CN109525489A (zh) * 2017-09-18 2019-03-26 广东中信通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网关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12840333A (zh) * 2018-08-23 2021-05-25 阿尔库斯有限公司 具有确定性主机学习以及本地化集成的路由和桥接的主机路由覆盖
CN110808923A (zh) * 2019-09-23 2020-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4661A (zh) 202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0965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1865621B (zh) 接入网关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02839B (zh) 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18019299A1 (zh) 一种虚拟宽带接入方法、控制器和系统
US1126524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PNF SDN controller, VNF SDN controller,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CN113364661B (zh) 综合组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990080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to share network resources, an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haring network resources
CN111988227B (zh) 一种流量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建立转发表的方法及装置
US11943198B2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multiple PDNs between indoor unit and outdoor unit, and storage medium
KR20070024116A (ko) 단말인증에 기반한 네트워크 서비스 접속 관리 시스템 및방법
WO2024000975A1 (zh) 一种会话建立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9702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040514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9962831B (zh) 虚拟客户终端设备、路由器、存储介质和通信方法
CN114285696B (zh) 固网宽带业务调度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7486597B2 (ja) ダイアルアップ・パケット処理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要素、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CN114244695B (zh) 隔离网络的终端上线配置方法、装置及网络管理系统
US11374793B2 (en) Network segment allo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5225611A (zh) 地址分配的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032840A (zh) 一种用于机顶盒的双网访问方法及系统
CN115633014A (zh) 一种基于vCPE的组网方法及相关组件
CN115208857A (zh) 一种地址分配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7439967A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50209A (zh) 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7377130A (zh) 服务连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