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50209A - 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50209A
CN115250209A CN202111256395.8A CN202111256395A CN115250209A CN 115250209 A CN115250209 A CN 115250209A CN 202111256395 A CN202111256395 A CN 202111256395A CN 115250209 A CN115250209 A CN 1152502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gateway
equipment
identifier
user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563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涛
余舟毅
花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50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502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58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7Remote access server, e.g. BRAS
    • H04L12/2876Handling of subscriber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03Managing SLA; Interaction between SLA and QoS
    • H04L41/5019Ensuring fulfilment of SL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5Configuration of virtualised networks or elements, e.g. virtualised network function or OpenFlow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 H04L41/0897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by horizontal or vertical scaling of resources, or by migrating entities, e.g. virtual resources or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4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virtualisation of network functions or resources, e.g. SDN or NFV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2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the monitoring system or the monitored elements being virtualised, abstracted or software-defined entities, e.g. SDN or NF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控制设备在接收到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的请求报文后,通过解析该请求报文获得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控制设备根据家庭标识确定第一用户设备上线所对应的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从而使得对应同一家庭标识的多个用户设备均通过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上线。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实现基于家庭标识对同一家庭的多个会话进行管理,使得同一家庭下的不同用户设备通过同一网关用户面设备上线,以实现家庭同一限速。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4月8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0378190.0、申请名称为“一种家庭用户接入网关的方法、装置和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6月30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0745012.7、申请名称为“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软件定义型网络(software designed network,SDN)技术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技术的发展,城域网向着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网络架构演进。同时。传统的网元设备也从专业化朝着通用化演进,如宽带网络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作为传统的宽带接入网关设备,在用户宽带接入业务和场景中非常重要。对BNG设备在用户接入上的主要要求是用户认证、接入控制、流量调度等。随着各种互联网业务的层出不穷,对BNG设备支持的用户的会话数要求不断提高、对用户接入带宽不断提高、尤其对BNG设备对外提供业务开放、可编程的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这些因素,BNG设备基于SDN/NFV的架构实现前面提到的两个解耦。即BNG的转发与控制解耦后,控制面(control plane,CP)可以管理多个转发面(user plane,UP),进行多个转发面之间用户、流量、资源的调度,和单机设备相比,利用率和可靠性都能得到大幅的提升。
在现有网络中,由于CP可以管理很多UP设备,用户统一在CP进行管理,因此可以根据用户会话数、流量负载情况进行UP间用户的灵活调度。由于目前在为不用用户设备分配UP时,主要根据UP的负载和用户设备的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将不同的用户分配到多个UP上。然而,在一些应用场景下,需要对同一家庭的多个用户进行统一管理,例如统一限速和计费等,如果将统一家庭下的不同用户分配到不同的UP上时,将无法实现基于家庭进行限速等管理。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设备,以实现将属于同一家庭的不同用户设备统一分配到相同的用户面设备,以进行统一管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控制设备接收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家庭标识确定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的标识。
在该实现方式中,网关控制面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请求报文后,将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获取该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并将包括家庭标识的第一报文发送给控制设备。控制设备通过解析第一报文获得家庭标识,并根据家庭标识确定第一用户设备上线时所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即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即,控制设备在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网关用户面设备时,将根据家庭标识进行分配,从而保证对应该家庭标识的多个用户设备被分配至同一个网关用户面设备,从而实现同一家庭的不同用户设备通过同一网关用户面设备上线,便于基于家庭的统一管理。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家庭标识确定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包括: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家庭标识以及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存在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将与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确定为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家庭标识以及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不存在与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水平等级SLA信息和/或各个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负载确定第一目标用户面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控制设备存储所述家庭标识与所述第一目标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控制设备向转向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的标识,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转向设备在所述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所对应的接口上配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需要进行迁移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家庭标识确定需要进行迁移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均属于所述家庭标识所指示的家庭;所述控制设备确定第二目标用户面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向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标识、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用户面设备的标识,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向所述第二目标用户面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设备可以为网关用户面转向功能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网关控制面设备接收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的请求报文,该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第一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述请求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将包括所述家庭标识的第一报文发送给控制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包括: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用户信息中的位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所述位置信息由转向设备添加至所述请求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转向设备的标识以及接口标识,所述接口标识与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包括:
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用户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配家庭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包括:
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向认证服务器发送包括所述用户信息的第三报文;
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接收所述认证服务器发送的包括所述家庭标识的第四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网关控制面设备接收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的请求报文,所述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第一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述请求报文包括位置信息;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家庭标识;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家庭标识确定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向所述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第报文,所述第五报文中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家庭标识确定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包括: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家庭标识以及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存在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将与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确定为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家庭标识以及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不存在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水平等级SLA信息和/或各个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负载确定第一目标用户面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家庭标识确定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家庭标识以及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确定存在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将与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确定为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如果根据所述家庭标识以及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不存在与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水平等级SLA信息和/或各个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负载确定第一目标用户面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家庭标识与所述第一目标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转向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的标识,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转向设备在所述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所对应的接口上配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需要进行迁移时,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家庭标识确定需要进行迁移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均属于所述家庭标识所指示的家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第二目标用户面设备;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标识、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用户面设备的标识,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向所述第二目标用户面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为网关用户面转向功能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的请求报文,该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第一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述请求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发送单元,用于将包括所述家庭标识的第一报文发送给控制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中的位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所述位置信息由转向设备添加至所述请求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转向设备的标识以及接口标识,所述接口标识与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配家庭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向认证服务器发送包括所述用户信息的第三报文;接收所述认证服务器发送的包括所述家庭标识的第四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的请求报文,所述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第一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述请求报文包括位置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家庭标识;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家庭标识确定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五报文,所述第五报文中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家庭标识以及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存在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所述对应关系包括网关用户面设备与家庭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与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确定为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如果根据所述家庭标识以及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不存在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水平等级SLA信息和/或各个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负载确定第一目标用户面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请求报文被广播到多个网关用户面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或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或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或者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网关控制面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请求报文后,将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获取该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并将包括家庭标识的第一报文发送给控制设备。控制设备通过解析第一报文获得家庭标识,并根据家庭标识确定第一用户设备上线时所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即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即,控制设备在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网关用户面设备时,将根据家庭标识进行分配,从而保证对应该家庭标识的多个用户设备被分配至同一个网关用户面设备,从而实现同一家庭的不同用户设备通过同一网关用户面设备上线,便于基于家庭的统一管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NG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一种网关用户面设备分配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装置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装置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装置结构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随着软件定义型网络(SDN)技术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的发展,城域网向着传统以网络为核心的架构向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网络架构演进;传统的网元设备也从专业化朝着通用化演进。传统网元设备从专业化朝着通用化演进主要解决两个解耦:控制与转发的解耦、软件与硬件的解耦。其中,BNG作为传统的宽带接入网关设备,在用户宽带接入业务和场景中非常重要。随着各种互联网业务的层出不穷,对BNG设备支持的用户的会话数要求不断提高、对用户接入带宽不断提高、尤其对BNG设备对外提供业务开放、可编程的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这些因素,BNG设备基于SDN/NFV的架构实现前面提到的两个解耦。在BNG的转发核控制解耦后,控制面CP可以管理多个转发面UP,以实现多个转发面之间的资源调度。
参见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结构图,该其中,该宽带网络网关BNG100可以包括控制面设备CP101、用户面设备UP102。通常情况下,UP102与CP101之间可以有多种接口,有如下三种接口,分别是:
PRi:业务接口,采用虚拟可扩展局域网通用协议扩展(virtual extensiblelocal area network generic protocol extension,VXLAN GPE)接口,UP102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接入协议报文,通过该接口封装上送至CP101,由CP101对该接入协议报文进行处理。
Mi:管理接口,采用网络配置(network configuration,NETCONF)接口,CP101采用该接口向UP102下发配置信息,UP102采用该接口上报自身的运行状态。
SCi:控制接口,采用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分离协议(control plane and userplane separated protocol,CUSP)接口,CP101对接入协议报文处理,完成与用户设备的协议交互后,CP101通过该接口向对应UP102下发用户设备对应的表项。
其中,BNG在进行SDN和NFV技术进行虚拟化后,可以通过虚拟宽带网络网关(virtual 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vBNG)实现,类似于图1a中的结构,该vBNG包括虚拟宽带网络网关控制面vBNG-CP和vBNG-UP,具体来说,vBNG-CP可以作为虚拟化网络功能(virtualised network function,VNF),运行在X86服务器上,实现虚拟化;vBNG-UP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在VNF(X86服务器虚拟化网元)中的虚拟UP(virtual user plane,vUP),一种是物理网络功能(physical network function,PNF)(传统硬件网络设备)中的物理转发处理单元(physical user plane,pUP),一个vBNG-CP可以管理多个pUP和vUP。
由于CP可以管理多个UP设备,用户统一在CP进行管理,因此可以根据用户会话数、流量负载情况进行UP间用户的灵活调度。BNG-UP存在集中式部署和分布式部署两种场景,其中,分布式场景中,BNG-UP可以下沉到区县,而BNG-UP集中式部署,一般服务级别为地市,承载整个地市的业务。然而,一个家庭会存在多个拨号会话,例如高速输入(high speedinput,HSI)会话、交互式网络电视(high speed input,IPTV)会话等,为实现不同家庭对网络资源使用的公平性,运营商通常会对一个家庭做统一的限速调度,例如,一个家庭存在两个会话,一个是HIS会话,一个是IPTV会话,统一限速为200M,当IPTV使用时,需要独占100M,则HIS仅能使用剩余的100M;当IPTV不使用时,HIS可以占用200M的带宽。在现有网络中,由于UP转向功能(UP steering function,USF)设备支持根据UP的负载和用户设备的SLA将同一家庭的不同用户设备分配到多个UP上,导致无法基于家庭进行统一管理。其中,USF设备也可称为用户面选择功能(User Plane Selection Function,UPSF)设备。例如图1b所示,以家庭包括三个用户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分别为数字视频变换盒(Set Top Box,STB),通常称作机顶盒、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和电话Phone。其中PC通过家庭网关(residential gateway,RG)、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tion,OLT)、转向功能(steering function,SF)设备、UP1上线;STB通过RG、OLT、SF、UP2上线。当基于家庭进线限速时,由于同一家庭的不同用户设备通过不同的UP上线,导致限速不准确。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实现将同一家庭的不同会话分配至同一UP上,实现统一限速和调度。具体地,网关控制面设备在将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请求报文上送给控制设备时,将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获取该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并将包括家庭标识的请求报文发送给控制设备。控制设备通过解析请求报文获得家庭标识,并根据家庭标识确定第一用户设备上线时所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即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即,控制设备在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网关用户面设备时,将根据家庭标识进行分配,从而保证对应该家庭标识的多个用户设备被分配至同一个网关用户面设备,从而实现同一家庭的不同用户设备通过同一网关用户面设备上线,便于基于家庭的限速处理。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网元的功能,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参见图2所示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其中,vBNG-UP可以分布在网络边缘,也可以分布在网络中比较高的位置,为了实现用户动态选择接入的vBNG-UP,vBNG-CP需要和SDNcontroller配合,来实现用户的动态迁移。
其中,vBNG-CP:为vBNG业务控制平面,用于实施用户拨号协议报文处理,与认证、授权、计费(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AAA)服务器交互进行用户认证、计费、授权。vBNG-CP根据用户账号识别用户签约的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 levelagreement,SLA),通过用户拨号协议报文中携带的接入线路信息,将用户映射到对应UP接入的端口上。同时,vBNG-CP将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下发到对应UP,对应UP生成该用户的转发表项,并向外发布路由。
vBNG-UP包括pUP1、pUP2和pUP3:用户上线时,将用户的拨号协议报文通过业务通道上送至vBNG-CP处理。vBNG-CP处理完用户上线后下发用户的路由表项,vBNG-UP接收vBNG-CP下发的路由表项,在本地生成该用户的转发表项,进行相关的业务策略执行和流量转发,并向外发布路由。
在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与vBNG-UP间,存在转向功能SF设备,该SF设备与各vBNG-UP之间建立二层隧道;SF设备与AN设备间的物理接口划分不同的子接口,不同子接口分别对应到不同vBNG-UP的二层隧道。其中,SF可以运行在AN上,也可以运行在独立于AN的设备上,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用户上线默认从pUP1上线,pUP1将用户协议报文转发给vBNG-CP,vBNG-CP将用户信息(例如包括用户标识,服务水平协议SLA信息和上线位置信息)发送给USF设备。USF可以根据用户信息判断应该用户应从pUP2接入,则通知vBNG-CP将该路由表项下发至pUP2;同时,USF通知SDN控制器对SF进行配置,将该用户对应的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network,VLAN)/或QinQ配置到SF与AN间的与pUP2对应的子接口上。QinQ是指两个VLAN标识,例如SVLAN+CVLAN,SVLAN指业务VLAN(service VLAN),CVLAN指用户侧VLAN(customerVLAN)。
SF将用户后续的报文直接通过SF与pUP2间的二层隧道转发至pUP2。
其中USF是动态迁移的策略点,vBNG-CP必须向USF来询问确定将路由表项下发到哪个vBNG-UP,此外USF需要通知SDN控制器对SF进行配置。USF可以内置在vBNG-CP中,也可以内置在SDN控制器中,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网元。
接入节点AN:进行家庭终端的汇聚,将用户汇聚到UP,进行二层报文的转发,并对用户进行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QinQ的隔离,每个用户独享一个VLAN/QINQ。其中,AN可以为交换机(switch,SW)或OLT。
家庭网关(Residential gateway,RG):接入家庭内的PC、手机等用户设备,通常进行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处理,并为家庭内的PC、手机等用户设备分配私网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同时,RG支持进行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PPPoE)、以太网上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over Ethemet,IPoE)拨号,向vBNG获取IP,进行网络访问。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实现的网络架构以及部分实现过程,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过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说明。
参见图3,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301:第一用户设备向家庭网关发送请求报文,该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第一用户设备接入网络。
S302:家庭网关将请求报文转发给转向设备。
在第一用户设备需要接入网络时,可以通过自身对应的家庭网关向转向设备发送请求报文,以通过该请求报文请求接入网络。其中,请求报文中可以包括用户信息,该用户信息可以包括用户标识。其中用户标识,可以是MAC+SVLAN+CVLAN。其中,“MAC”是指第一用户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
其中,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利用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通讯协议(point-to-pointprotocol over ethernet,PPPoE)或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protocol,DHCP)进行拨号。即,请求报文可以为PPPoE报文或DHCP报文。
S303:转向设备将请求报文发送给第一UP。
本实施例中,转向设备在接收到家庭网关转发的请求报文后,可以直接将请求报文转发给第一UP。或者,转向设备可以在请求报文中添加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可以包括转向设备的标识以及接口标识。具体地,位置信息可以包括SF的标识和SF的物理接口的标识。其中物理端口的标识可以表示为槽位标识+端口标识。这样,当系统中有多个SF设备,以及每个SF设备有多个连接AN设备的物理接口时,SDN控制器能够知道对哪个SF设备的哪个SF接口(物理接口和子接口)进行配置。其中,第一UP为缺省的UP(例如图2中的pUP1),所添加的接口标识所指示的接口为转向设备中与第一UP所对应的子接口。
在请求报文为DHCP报文时,可以通过添加OPTION82或OPTION18字段来添加SF设备的标识以及该SF上的用户侧的物理端口的标识;在请求报文为PPPoE的报文时,可以采用PPPoE+技术添加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该SF上的用户侧的物理端口的标识。
S304:第一UP将请求报文转发给CP。
S305:CP根据请求报文中的用户信息获取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
本实施例中,当CP接收到第一UP发送的请求报文后,通过解析请求报文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以根据该用户信息确定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其中,用户信息可以包括用户标识和位置信息,CP将根据用户标识和位置信息确定家庭标识。具体地,CP可以根据用户标识和位置信息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家庭标识。或者,CP可以向AAA服务器发送包括用户信息的第三报文,AAA服务器根据用户信息确定第一用户设备所对应的家庭标识,并将包括家庭标识的第四报文发送给CP。
CP在获取到第一用户设备所对应的家庭标识后,生成第一报文,该第一报文中包括家庭标识。
S306:CP将包括家庭标识的第一报文发送给控制设备。
S307:控制设备根据家庭标识确定第一目标UP。
本实施例中,CP在获取到第一用户设备所对应的家庭标识后,将包括家庭标识的第一报文报文发送给控制设备,以请求控制设备确定第一目标UP。
具体地,控制设备在获取到家庭标识后,根据家庭标识查看是否存在与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具体地,控制设备可以根据家庭标识以及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查看是否存在与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其中,控制设备可以预先存储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果存在,表明属于家庭标识所指示的家庭中其他用户设备已经上线,控制设备已经为其他用户设备分配网关用户面设备,则将该网关用户面设备确定为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如果不存在,表明第一用户设备为家庭标识所指示的家庭中首个申请上线的用户设备,则控制设备确定第一目标用户设备。在一个示例中,控制设备可以根据CP关联的各个UP的负载,确定第一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使用的UP。例如,pUP2的负载较轻,而pUP1的负载较重,则pUP2能够提供更好地服务质量,故而可以确定第一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使用的UP为pUP2。在又一个示例中,控制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SLA信息,确定第一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使用的UP。例如,根据SLA和UP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使用的UP。其中,CP接收到来自第一UP的请求报文之后,可以利用AAA服务器对第一用户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获得第一用户设备的SLA信息,CP在向控制设备发送请求报文时,将第一用户设备的SLA信息添加至请求报文中。其中,第一目标UP可以为第一UP,或者为其他UP。
S308:控制设备将包括第一目标UP的标识的第二报文发送给CP。
S309:CP向第一目标UP发送第一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
CP在接收到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二报文后,通过解析获得第一目标UP的标识,从而确定第一用户设备通过第一目标UP接入网络。进一步地,CP将第一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发送给第一目标UP,以使得第一目标UP生成第一用户设备的转发表项,并向外发布路由。
在一些实施例中,CP除了可以将第一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发送给第一目标UP,还可以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并通过第一UP,将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在一个示例中,CP可以从第一目标UP对应的网段中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当存在已经上线的其他用户设备且其他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与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相同时,可以在第一目标UP对应的同一网段下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CP将第一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发送给第一目标UP后,可以向控制设备发送通知消息,以通知控制设备已经将第一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发送给第一目标UP。
S310:控制设备向转向设备发送配置信息。
S311:转向设备根据配置信息将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配置到第一目标UP所对应的接口上。
本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在确定出第一目标UP后,同时向转向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一目标UP的标识以及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其中,用户信息可以包括用户标识(如MAC+SVLAN+CVLAN)、位置信息。转向设备根据配置信息将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标识配置到第一目标UP所对应的接口上,以使得第一用户设备通过第一目标UP传输报文。具体地,转向设备将用户标识中的CVLAN+SVLAN配置到目标接口上,从而将第一用户设备的流量迁移到第一目标UP上。其中,目标接口可以根据第一目标UP的标识来确定。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网关控制面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请求报文后,将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获取该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并将包括家庭标识的第一报文发送给控制设备。控制设备通过解析第一报文获得家庭标识,并根据家庭标识确定第一用户设备上线时所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即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即,控制设备在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网关用户面设备时,将根据家庭标识进行分配,从而保证对应该家庭标识的多个用户设备被分配至同一个网关用户面设备,从而实现同一家庭的不同用户设备通过同一网关用户面设备上线,便于基于家庭的统一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控制设备可以获取CP下各个UP的负载以及每个UP下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业务负载,根据负载分担策略对用户进行迁移,进而保证服务质量。基于此,控制设备可以控制用户设备从当前对应的UP迁移至负载较小的UP。为实现基于家庭的统一管理,在对用户设备进行迁移时,将支持以家庭为单位对同一家庭下的所有用户设备均进行迁移且迁移到同一UP上。为便于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参见图4,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401:控制设备确定第一用户设备进行迁移。
本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流量大小和/或该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等级SLA确定该第一用户设备是否需要进行迁移。
在一种示例中,控制设备可以获取第一目标UP下各个用户设备的业务负载,以判断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负载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如果是,表明第一目标UP无法满足第一用户设备的传输业务,为保证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传输质量,则确定需要对该第一用户设备进行迁移。或者,判断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负载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如果是,表明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流量较小,为避免对第一目标UP的资源浪费,可以将该第一用户设备迁移至符合第一用户设备传输要求的其他UP上。
在另一种示例中,控制设备可以获取第一目标UP下各个用户设备对应的SLA,当第一用户设备的SLA发生变化时,为保证第一用户设备的SLA需求,则将该第一用户设备迁移至符合该第一用户设备SLA需要的其他UP上。
S402:控制设备根据第一用户设备所对应的家庭标识确定需要进行迁移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
本实施例中,当控制设备确定第一用户设备需要进行迁移时,为实现对同一家庭的不同用户设备的统一管理,将根据第一用户设备所对应的家庭标识确定是否存在属于该家庭的第二用户设备已经上线。如果存在,则确定该其他设备也需要进行迁移。具体地,控制设备可以预先存储家庭标识与各上线的用户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控制设备需要查看该家庭标识所对应的上线用户设备时,可以根据上述对应关系确定家庭标识所对应的已上线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
S403:控制设备确定第二目标UP。
本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在确定第一用户设备需要进行迁移时,可以根据迁移规则确定第二目标UP。其中,迁移规则可以包括UP对应的会话数量、UP的业务负载或UP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等。USF可以根据迁移规则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确定第二目标UP,以便将第一用户设备迁移至第二目标UP。
一种示例中,可以根据UP对应的会话数量确定第二目标UP,例如,将CP下对应的会话数量最小的pUP3确定为第二目标UP。另一种示例中,可以根据UP业务负载确定第二目标UP,例如,将CP下业务负载最小的pUP3确定为第二目标UP。又一种示例中,控制设备可以根据UP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确定第二目标UP,例如,用户设备从用户等级A变化为用户等级B,而pUP3与用户等级B相对应,则pUP3确定为第二目标UP。
S404:控制设备向CP发送控制信息。
本实施例中,当控制设备确定第二目标UP时,向CP发送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的标识、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二目标UP的标识。
S405:CP根据控制信息向第二目标UP发送家庭标识所对应的各个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
本实施例中,CP在接收到USF发送的控制信息,通过解析该控制信息确定将家庭标识所对应的用户设备从第一目标UP迁移至第二目标UP,则CP控制第一目标UP将所存储的与各个用户设备相关的路由表型进行删除,并向第二目标UP下发各个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CP还可以为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并通过第一目标UP将所分配的IP地址分别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其中,当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相同时,CP可以在第二目标UP对应的同一网段内分别为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
S406:控制设备向转向设备发送配置信息。
具体地,USF向SDN控制器发送迁移信息,迁移信息指示将第一用户设备从第一目标UP对应的接口迁移至第二目标UP对应的接口上。SDN控制器根据迁移信息确定需要控制SF在第二目标UP对应的接口上配置家庭标识所对应的各个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则SDN控制器向SF发送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转向设备的标识、第二目标UP对应的接口信息、家庭标识所对应的各个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等。其中,各个用户设备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
S407:转向设备在第二目标UP对应的接口上配置各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
本实施例中,SF在接收到迁移信息后,确定需要将家庭标识所对应的已上线的用户设备从第一目标UP对应的接口迁移至第二目标UP对应的接口上,则删除第一目标UP对应接口上所配置与用户设备相关的用户信息,并在第二目标UP对应的接口上配置各用户设备相关的用户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设备在进行迁移操作时,可以基于用户进行迁移、基于接口进行迁移或基于网关进行迁移。在执行上述任意一种迁移操作时,在确定出所要进行迁移的用户设备时,均需要确定该用户设备是否为家庭用户。当该用户设备为家庭用户时,获取该用户设备的家庭标识,并根据该家庭标识确定需要进行迁移的其他用户设备,从而实现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迁移,保证属于同一家庭的所有用户设备迁移至同一UP上。
上述实施例介绍了以USF为用户设备确定上线时所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的实现过程,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也可以由网关控制面设备为用户设备确定上线时所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为便于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参见图5a所示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在该网络结构中包括两个家庭终端分别为RG1和RG2,接入节点AN,UP1、UP2和CP。另外,在AN与UP之间还可以包括城域边缘路由器(metro edge router,MER),该MER可以包括MER1和MER2,如图5b所示。其中,MER1与AN连接,MER2分别与UP1、UP2连接。MER1与MER2之间可以建立二层隧道,将用户拨号报文转发至各UP。其中,二层隧道可以为虚拟扩展局域网(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VXLAN)、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ethernetvirtual private network,EVPN)、多标签协议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等。下面将结合图5a或图5b所示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6,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601:第一用户设备向家庭网关发送请求报文,该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第一用户设备接入网络。
S602:家庭网关将请求报文转发给接入设备。
在第一用户设备需要接入网络时,可以通过自身对应的家庭网关向接入设备发送请求报文,以通过该请求报文请求接入网络。例如图5a或图5b所示,第一用户设备为用户设备201,其向RGW1发送请求报文,由RGW1将该请求报文发送给接入设备AN。
其中,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利用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通讯协议(point-to-pointprotocol over ethernet,PPPoE)或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protocol,DHCP)进行拨号。即,请求报文可以为PPPoE报文或DHCP报文。
S603:接入设备在请求报文中添加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包括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接口标识,该接口标识与家庭网关对应。
本实施例中,接入设备在接收到家庭网关转发的请求报文后,在该请求报文中添加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可以包括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接口标识,该接口标识与家庭网关对应。也就是,接入设备在接收到家庭网关转发的请求报文时,获取该家庭网关对应的接口,并将该接口的标识添加至请求报文中。具体地,接入设备可以存储接口标识与家庭网关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请求报文中包括家庭网关标识。接入设备在接收到请求报文后,可以根据上述对应关系以及家庭网关标识确定接口标识。其中,接入设备的接口标识可以为服务虚拟局域网(service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SVLAN)标签,家庭网关标识可以为用户虚拟局域网(customer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CVLAN)标签。
通常情况下,一个网络系统中将包括多个接入设备,为使得后续操作可以识别从哪个接入设备上线,同时在请求报文中添加接入设备的标识。其中,在请求报文为DHCP报文时,可以添加OPTION82或OPTION18来添加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接口的标识;在请求报文为PPPoE的报文时,可以采用PPPoE+技术添加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接口的标识。以接入设备为OLT为例,其添加的位置信息包括OLT_ID/ANI_frame/ANI_slot/ANI_subslot/ANI_port/ONU_ID,该信息中包含了OLT的身份标识(identity document,ID)信息,以及对应的接口信息。
在具体实现时,接入设备的不同接口可以对应不同的家庭网关,一个接口可以对应多个家庭网关或一个接口仅对应一个家庭网关。如图5a或图5b所示,AN的接口1对应RGW1,AN的接口2对应RGW2,或者AN的接口1同时为RGW1和RGW2服务。其中,接入设备可以预先存储接口与家庭网关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其接收到家庭网关发送的请求报文,可以根据上述对应关系确定接口,进而在请求报文中添加接口的标识。
S604:接入设备将请求报文发送给第一UP。
在一种示例中,当接入设备与UP之间存在城域路由器MER,其中,接入设备与MER之间为二层网络,则接入设备将请求报文通过二层网络转发至MER,再由MER通过二层网络将该请求报文转发给各UP。如图5b所示,AN通过二层网络将请求报文转发至MER1,再由MER1将请求报文转发至MER2,进而由MER2将请求报文转发给UP1和UP2。其中,MER与各网络设备可以建立二层隧道,在进行报文转发时,利用隧道协议对该请求报文进行封装,进而将封装后的请求报文发送给UP。
S605:第一UP将请求报文转发给CP。
接入设备在请求报文中添加位置信息后,可以广播该请求报文,以使得网络中的各UP可以接收该请求报文。具体地,接入设备可以向默认的UP(如图5a或图5b中的UP1)发送请求报文。在一个示例中,以第一UP向CP发送请求报文为例进行说明。
S606:CP根据请求报文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家庭标识。
CP在接收到请求报文后,通过对该请求报文进行解析获得位置信息。同时,根据该位置信息获取第一用户设备所在家庭的家庭标识。
S607:CP根据家庭标识从多个网关用户面设备中选择第一目标UP。
具体地,CP在获取到家庭标识后,可以根据家庭标识以及预先存储的对应关系确定是否存在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如果存在,则将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确定为第一目标UP;如果不存在,将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SLA信息和/或各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负载确定第一目标UP。其中,对应关系中可以包括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就是,在为第一用户设备确定网关用户面设备时,首先根据该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确定是否存在来自同一个家庭的其它用户设备已经上线,如果存在来自同一个家庭的其它用户设备已经上线,则将其它用户设备上线时所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确定为第一目标UP;如果不存在来自同一个家庭的其它用户设备上线,则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SLA信息和/或各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负载确定第一目标UP。例如,从多个UP中确定出负载最低的UP作为第一目标UP,以使得第一用户设备通过第一目标UP上线,从而实现负载均衡,避免UP利用率不均而导致资源浪费问题。其中,第一目标UP可以为第一UP,或者为其他UP。
S608:CP向第一目标UP发送第五报文。
其中,CP在确定出第一目标UP后,向第一目标UP发送第五报文,该第五报文中可以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以使得第一目标UP生成第一用户设备的转发表项。
通过上述可知,在用户设备通过接入设备发送拨号报文时,即请求报文,接入设备可以在请求报文中添加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可以指示该用户设备所对应的家庭网关。接入设备将通过第一UP将请求报文发送给CP,在CP接收到请求报文后,将根据请求报文中的位置信息获取家庭标识,进而根据家庭标识确定第一目标UP,以实现来自同一家庭的不同用户设备分配至同一UP,实现家庭统一管理,提高效率。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装置,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参见图7,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装置结构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700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控制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包括:接收单元701、确定单元702和发送单元703。
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其中,关于接收单元701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S306的相关描述。
确定单元702,用于根据所述家庭标识确定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关于确定单元702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S307的相关描述。
发送单元703,用于向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五报文,所述第五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的标识。关于发送单元703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图3所示示例中S308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7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家庭标识以及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存在与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时,将与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确定为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关于确定单元702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S307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702,具体用于如果根据所述家庭标识以及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不存在于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水平等级SLA信息和/或各个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负载确定第一目标用户面设备。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图中未示出);
存储单元,具体用于存储所述家庭标识与所述第一目标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703,还用于向转向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转向设备在所述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所对应的接口上配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需要进行迁移时,所述确定单元702,还用于根据所述家庭标识确定需要进行迁移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均属于所述家庭标识所指示的家庭;其中,关于确定单元702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中S402的相关描述;
所述确定单元702,还用于确定第二目标用户面设备;其中,关于确定单元702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图4所示示例中S403的相关描述;
所述发送单元703,还用于向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标识、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用户面设备的标识,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向所述第二目标用户面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其中,关于发送单元703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中S404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对应的设备为网关用户面转向功能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个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图3或图4中相关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8,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装置,该装置800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关控制面设备的功能,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801、获取单元802和发送单元803。
接收单元801,用于接收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的请求报文,该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第一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述请求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其中,关于接收单元801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S304的相关描述。
获取单元802,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其中,关于获取单元802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S305的相关描述。
发送单元803,用于将包括所述家庭标识的第一报文发送给控制设备。其中,关于发送单元803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S306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8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中的位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所述位置信息由转向设备添加至所述请求报文。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转向设备的标识以及接口标识,所述接口标识与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对应。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8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配家庭标识。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802,具体用于向认证服务器发送包括所述用户信息的第三报文;接收所述认证服务器发送的包括所述家庭标识的第四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个单元的实现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相关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9,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装置,该装置900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转向设备的功能,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901、确定单元902和发送单元903。
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的请求报文,所述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第一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述请求报文包括位置信息,所述请求报文被广播到多个网关用户面设备。
确定单元902,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家庭标识。
确定单元902,还用于根据所述家庭标识确定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
发送单元903,用于向所述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五报文,所述第五报文中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9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家庭标识以及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存在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将与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确定为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902,具体还用于如果根据所述家庭标识以及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不存在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水平等级SLA信息和/或各个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负载确定第一目标用户面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请求报文被广播到多个网关用户面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个单元的实现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例如可以是方法实施例中的控制设备、网关控制面设备、网关用户面设备、转向设备,或者也可以是图7所示实施例中装置700、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装置800、图9所示实施例中装置900的设备实现。
请参阅图10所示,通信设备1000至少包括处理器1010。通信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020和存储器1030。其中通信设备1000中的处理器1010的数量可以一个或多个,图10中以一个处理器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1010、通信接口1020和存储器1030可通过总线系统或其它方式连接,其中,图10中以通过总线系统1040连接为例。
处理器1010可以是CPU、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10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当通信设备为转向设备时,处理器10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例中在请求报文中添加位置信息等相关功能。当通信设备为网关用户面设备时,处理器10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根据用户信息获取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等相关功能。
通信接口1020用于接收和发送报文,具体地,通信接口1020可以包括接收接口和发送接口。其中,接收接口可以用于接收报文,发送接口可以用于发送报文。通信接口1020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存储器103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1030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1030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可选地,存储器1030存储有操作系统和程序、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它们的子集,或者它们的扩展集,其中,程序可包括各种操作指令,用于实现各种操作。操作系统可包括各种系统程序,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处理器1010可以读取存储器1030中的程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1030可以为通信设备1000中的存储器件,也可以为独立于通信设备1000的存储装置。
总线系统1040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系统104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110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例如可以是方法实施例中的控制设备、网关控制面设备、网关用户面设备、转向设备,或者也可以是图7所示实施例中装置700、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装置800、图9所示实施例中装置900的设备实现。。
通信设备1100包括:主控板1110和接口板1130。
主控板1110也称为主处理单元(main processing unit,MPU)或路由处理卡(route processor card),主控板1110对网络设备1100中各个组件的控制和管理,包括路由计算、设备管理、设备维护、协议处理功能。主控板1110包括:中央处理器1111和存储器1112。
接口板1130也称为线路接口单元卡(line processing unit,LPU)、线卡(linecard)或业务板。接口板1130用于提供各种业务接口并实现数据包的转发。业务接口包括而不限于以太网接口、POS(Packet over SONET/SDH)接口等,以太网接口例如是灵活以太网业务接口(Flexible Ethernet Clients,FlexE Clients)。接口板1130包括:中央处理器1131、网络处理器1132、转发表项存储器1134和物理接口卡(ph8sical interface card,PIC)1133。
接口板1130上的中央处理器1131用于对接口板1130进行控制管理并与主控板1110上的中央处理器1111进行通信。
网络处理器1132用于实现报文的转发处理。网络处理器1132的形态可以是转发芯片。具体而言,上行报文的处理包括:报文入接口的处理,转发表查找;下行报文的处理:转发表查找等等。
物理接口卡1133用于实现物理层的对接功能,原始的流量由此进入接口板1130,以及处理后的报文从该物理接口卡1133发出。物理接口卡1133包括至少一个物理接口,物理接口也称物理口,物理接口卡1133对应于系统架构中的FlexE物理接口204。物理接口卡1133也称为子卡,可安装在接口板1130上,负责将光电信号转换为报文并对报文进行合法性检查后转发给网络处理器1132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口板1103的中央处理器1131也可执行网络处理器1132的功能,比如基于通用CPU实现软件转发,从而物理接口卡1133中不需要网络处理器1132。
可选地,通信设备1100包括多个接口板,例如通信设备1100还包括接口板1140,接口板1140包括:中央处理器1141、网络处理器1142、转发表项存储器1144和物理接口卡1143。
可选地,通信设备1100还包括交换网板1120。交换网板1120也可以称为交换网板单元(switch fabric unit,SFU)。在网络设备有多个接口板1130的情况下,交换网板1120用于完成各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例如,接口板1130和接口板1140之间可以通过交换网板1120通信。
主控板1110和接口板1130耦合。例如。主控板1110、接口板1130和接口板1140,以及交换网板1120之间通过系统总线与系统背板相连实现互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控板1110和接口板1130之间建立进程间通信协议(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C)通道,主控板1110和接口板1130之间通过IPC通道进行通信。
在逻辑上,通信设备1100包括控制面和转发面,控制面包括主控板1110和中央处理器1131,转发面包括执行转发的各个组件,比如转发表项存储器1134、物理接口卡1133和网络处理器1132。控制面执行路由器、生成转发表、处理信令和协议报文、配置与维护设备的状态等功能,控制面将生成的转发表下发给转发面,在转发面,网络处理器1132基于控制面下发的转发表对物理接口卡1133收到的报文查表转发。控制面下发的转发表可以保存在转发表项存储器1134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面和转发面可以完全分离,不在同一设备上。
应理解,图7-图9每个实施例中的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可以是不同的物理接口卡,例如,接收单元701相当于物理接口卡1133、发送单元703相当于物理接口卡1134。装置800中的获取单元802等可以相当于通信设备1100中的中央处理器1111、中央处理器1131、中央处理器1141中的一个或多个。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口板1140上的操作与接口板1130的操作一致,为了简洁,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1100可对应于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地址请求设备或地址分配,该通信设备1100中的主控板1110、接口板1130和/或接口板1140可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网关控制面设备、转向设备、控制设备所具有的功能和/或所实施的各种步骤,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主控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包括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接口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通信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越强,提供的接口板越多。接口板上的物理接口卡也可以有一块或多块。交换网板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共同实现负荷分担冗余备份。在集中式转发架构下,通信设备可以不需要交换网板,接口板承担整个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处理功能。在分布式转发架构下,通信设备可以有至少一块交换网板,通过交换网板实现多块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大容量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所以,分布式架构的通信设备的数据接入和处理能力要大于集中式架构的设备。可选地,通信设备的形态也可以是只有一块板卡,即没有交换网板,接口板和主控板的功能集成在该一块板卡上,此时接口板上的中央处理器和主控板上的中央处理器在该一块板卡上可以合并为一个中央处理器,执行两者叠加后的功能,这种形态设备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较低(例如,低端交换机或路由器等通信设备)。具体采用哪种架构,取决于具体的组网部署场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转向设备、网关控制面设备或控制设备可以实现为虚拟化设备。例如,虚拟化设备可以是运行有用于发送报文功能的程序的虚拟机(英文:Virtual Machine,VM),虚拟机部署在硬件设备上(例如,物理服务器)。虚拟机指通过软件模拟的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的、运行在一个完全隔离环境中的完整计算机系统。可以将虚拟机配置为转向设备、网关控制面设备或控制设备。例如,可以基于通用的物理服务器结合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NFV)技术来实现转向设备、网关控制面设备或控制设备。转向设备、网关控制面设备或控制设备为虚拟主机、虚拟路由器或虚拟交换机。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申请即可结合NFV技术在通用物理服务器上虚拟出具有上述功能的转向设备、网关控制面设备、控制设备,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述各种产品形态的通信设备,分别具有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转向设备、网关控制面设备、网关用户面设备或控制设备任意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指令并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例如可以是图7示出的装置700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地址前缀获取的方法。其中,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芯片系统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芯片系统中的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该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
可选地,该芯片系统中的存储器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该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和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示例性的,存储器可以是非瞬时性处理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该芯片系统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或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业务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业务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业务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业务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业务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业务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以上,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5)

1.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设备接收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家庭标识确定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
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的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家庭标识确定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家庭标识以及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存在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
所述控制设备将与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确定为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家庭标识以及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不存在与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水平等级SLA信息和/或各个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负载确定第一目标用户面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存储所述家庭标识与所述第一目标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向转向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的标识,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转向设备在所述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所对应的接口上配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需要进行迁移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家庭标识确定需要进行迁移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均属于所述家庭标识所指示的家庭;
所述控制设备确定第二目标用户面设备;
所述控制设备向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标识、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用户面设备的标识,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向所述第二目标用户面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为网关用户面转向功能设备。
8.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关控制面设备接收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的请求报文,所述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第一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述请求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
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
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将包括所述家庭标识的第一报文发送给控制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包括:
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用户信息中的位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所述位置信息由转向设备添加至所述请求报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转向设备的标识以及接口标识,所述接口标识与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包括:
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用户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配家庭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包括:
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向认证服务器发送包括所述用户信息的第三报文;
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接收所述认证服务器发送的包括所述家庭标识的第四报文。
13.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关控制面设备接收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的请求报文,所述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第一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述请求报文包括位置信息;
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家庭标识;
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家庭标识确定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
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向所述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五报文,所述第五报文中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
14.根据权利要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家庭标识确定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包括:
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家庭标识以及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存在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
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将与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确定为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家庭标识以及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不存在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水平等级SLA信息和/或各个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负载确定第一目标用户面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报文被广播到多个网关用户面设备。
17.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家庭标识确定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的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家庭标识以及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存在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将与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确定为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如果根据所述家庭标识以及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不存在与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水平等级SLA信息和/或各个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负载确定第一目标用户面设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家庭标识与所述第一目标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
21.根据权利要求17-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转向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的标识,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转向设备在所述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所对应的接口上配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7-2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需要进行迁移时,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家庭标识确定需要进行迁移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均属于所述家庭标识所指示的家庭;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第二目标用户面设备;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标识、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用户面设备的标识,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向所述第二目标用户面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
23.根据权利要求17-2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为网关用户面转向功能设备。
24.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的请求报文,所述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第一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述请求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
发送单元,用于将包括所述家庭标识的第一报文发送给控制设备。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中的位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家庭标识,所述位置信息由转向设备添加至所述请求报文。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转向设备的标识以及接口标识,所述接口标识与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对应。
27.根据权利要求24-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配家庭标识。
28.根据权利要求24-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向认证服务器发送包括所述用户信息的第三报文;接收所述认证服务器发送的包括所述家庭标识的第四报文。
29.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的请求报文,所述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第一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述请求报文包括位置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家庭标识;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家庭标识从所述多个网关用户面设备中选择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五报文,所述第五报文中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家庭标识以及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存在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将与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确定为第一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如果根据所述家庭标识以及家庭标识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不存在所述家庭标识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服务水平等级SLA信息和/或各个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负载从确定第一目标用户面设备。
32.根据权利要求29-3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报文被广播到多个网关用户面设备。
33.一种通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或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或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34.一种通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或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或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权利要求8-1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13-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3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8-1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13-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256395.8A 2021-04-08 2021-10-27 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Pending CN1152502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81900 2021-04-08
CN202110378190 2021-04-08
CN202110745012 2021-06-30
CN2021107450127 2021-06-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50209A true CN115250209A (zh) 2022-10-28

Family

ID=83545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56395.8A Pending CN115250209A (zh) 2021-04-08 2021-10-27 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1196A1 (zh)
EP (1) EP4307727A1 (zh)
CN (1) CN115250209A (zh)
WO (1) WO202221382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0559B (zh) * 2006-06-15 2011-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侧用户面实体选择方法
CN111556551B (zh) * 2016-10-31 2021-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地网络的连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596744B (zh) * 2017-09-30 2023-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473391B (zh) * 2017-10-30 2022-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13822A1 (zh) 2022-10-13
US20240031196A1 (en) 2024-01-25
EP4307727A1 (en) 2024-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0586B2 (en) Inter-clou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and inter-cloud communic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EP3493483A1 (en) Virtual broadband access method, controller, and system
EP338290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virtual access node in optical access network
CN111224821A (zh) 安全服务部署系统、方法及装置
US2023017122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CP Device, and NAT Device
US20230156828A1 (en) Sess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system,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US20230345273A1 (en) Fault processing method, control plane network element, steering decision-making network element, and related device
US11929851B2 (en) Gateway sel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20230224236A1 (en) Rout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6488958A (zh) 网关处理方法、虚拟接入网关、虚拟业务网关及相关设备
WO2022166465A1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250209A (zh) 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Andrus et al. Live migration downtime analysis of a VNF guest for a proposed optical FMC network architecture
CN114765601A (zh) 一种地址前缀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4338518A (zh) 一种路由处理方法及网络设备
KR102343908B1 (ko) 가상화 가입자 댁내 장치 네트워크 서비스를 위한 서비스 펑션 체이닝 제어 방법
CN115208857A (zh) 一种地址分配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996993B2 (en)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JP7486597B2 (ja) ダイアルアップ・パケット処理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要素、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EP4373051A1 (en)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s for network access to residential gateways
US2024003128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915581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7459476A (zh)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48933A (zh) 一种ip地址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7097818A (zh) 一种报文处理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