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5581A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5581A
CN114915581A CN202110134109.4A CN202110134109A CN114915581A CN 114915581 A CN114915581 A CN 114915581A CN 202110134109 A CN202110134109 A CN 202110134109A CN 114915581 A CN114915581 A CN 1149155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sub
equipment
access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341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银叶
彭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341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55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5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55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4Sourc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在首次接入网络时,将向控制器发送包括接入设备的标识与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的报文,使得控制器可以感知用户设备通过第一子接口接入网络。在控制器需要对用户设备进行迁移时,首先确定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即第二网关用户面设备,并生成迁移信息,该迁移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从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对应的第一子接口迁移至第二网关用户面设备对应的第二子接口,从而使得用户设备不仅可以在网关用户面设备层面的切换,还可以实现接口层面的切换,从而保证用户设备业务的正常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通信网络架构中,用户设备通过接入设备以及接入设备所对应的网关,例如宽带网络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接入网络。通常情况下,多个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同一个网关接入网络中,由于网关的承载能力有限,为保证服务质量,当网关所承载的业务能力超过预设阈值时,控制器可以根据一定的迁移策略把一些用户设备从当前的网关迁移至其他网关,以实现负载分担。
由于同一网关分别与接入设备的不同子接口对应,控制器无法感知用户设备通过哪个子接口接入网络,使得控制器无法实现用户设备的迁移。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以使得用户设备不仅可以在网关用户面设备层面的切换,还可以实现接口层面的切换,从而保证用户设备业务的正常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接入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报文,所述第一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用户设备通过所述接入设备接入网络;所述接入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报文获得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包括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物理端口的标识,所述接入设备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所述接入设备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在请求接入网络时,接入设备在将用户设备发送的请求报文转发给网关控制面设备之前,在请求报文中添加接入设备中某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以及接入设备的标识,进而使得网关控制面设备将包括上述接口信息和接入设备标识的请求报文发送给控制面设备。控制面设备在确定出允许用户设备通过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以及第一子接口接入网络时,向接入设备发送响应报文,以使得用户设备通过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接入网络。在控制器需要对用户设备进行迁移时,首先确定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即第二网关用户面设备,并生成迁移信息,该迁移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从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对应的第一子接口迁移至第二网关用户面设备对应的第二子接口,从而使得用户设备不仅可以在网关用户面设备层面的切换,还可以实现接口层面的切换,从而保证用户设备业务的正常传输。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报文获得第二请求报文,包括:所述接入设备在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中添加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以及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获得第二请求报文。该实施方式中,接入设备在第一请求报文中添加子接口的接口信息和接入设备的标识,从而将包括接口信息以及标识的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控制设备。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设备与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建立二层的SRv6隧道,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为SRv6报文。在该实现方式中,接入设备与与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可以建立二层的SRv6隧道,接入设备在利用SRv6隧道向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请求报文时,将接口信息封装在SRv6报文中。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携带在所述SRv6报文的段路由头部的扩展团体属性中。在该实现方式中,接入设备可以将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封装在SRH的扩展团体属性中。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请求报文还包括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所属的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和/或所述用户设备的MAC地址。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接收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包括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以及接入设备的标识,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包括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物理端口的标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接口接入网络,所述接入设备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网关控制面设备,由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控制设备。在该实现方式中,网关用户面设备在接收到接入设备发送的包括接口信息和接入设备的标识的请求报文后,可以将该请求报文发送给网关控制面设备,进而由网关控制面设备将该请求报文转发给控制设备。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为SRv6报文,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网关控制面设备,包括: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从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中提取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向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三请求报文,所述第三请求报文包括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在该实现方式中,由于SRv6隧道到网关用户面设备结束,为保证接口的信息可以上传至网关控制面设备,在第二请求报文为SRv6设备时,网关用户面设备从SRv6报文中提取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并向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包括接入设备的标识和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的第三请求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控制设备接收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包括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所述第二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接口接入网络;所述控制设备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接入网络。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控制设备存储所述第一子接口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该实现方式中,控制设备可以存储第一子接口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报文,所述第一响应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向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路由信息;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接入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报文,所述第二响应报文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设备处理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接口与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通信。
在该实现方式中,控制设备在确定用户设备接入时对应的第一子接口后,分别向网关控制面设备和接入设备发送相关信息,以使得网关控制面设备向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路由信息,使得接入设备在第一子接口上配置用户设备的相关信息,从而使得用户设备通过第一子接口以及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接入网络。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报文,所述第一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用户设备通过所述装置所在的接入设备接入网络;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报文获得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包括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物理端口的标识,所述接入设备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中添加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以及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获得第二请求报文。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设备与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建立二层的SRv6隧道,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为SRv6报文。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携带在所述SRv6报文的段路由头部的扩展团体属性中。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请求报文还包括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所属的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和/或所述用户设备的MAC地址。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包括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物理端口的标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接口接入网络,所述接入设备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网关控制面设备,由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控制设备。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为SRv6报文,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中提取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向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三请求报文,所述第三请求报文包括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包括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物理端口的标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接口接入网络;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接入网络。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第一子接口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网关控制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报文,所述第一响应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向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路由信息;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接入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报文,所述第二响应报文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设备处理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接口与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或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所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用户设备在请求接入网络时,接入设备在将用户设备发送的请求报文转发给网关控制面设备之前,在请求报文中添加接入设备中某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以及接入设备的标识,进而使得网关控制面设备将包括上述数据的请求报文发送给控制面设备。控制面设备在确定出允许用户设备通过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以及第一子接口接入网络时,向接入设备发送响应报文,以使得用户设备通过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接入网络。在控制器需要对用户设备进行迁移时,首先确定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即第二网关用户面设备,并生成迁移信息,该迁移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从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对应的第一子接口迁移至第二网关用户面设备对应的第二子接口,从而使得用户设备不仅可以在网关用户面设备层面的切换,还可以实现接口层面的切换,从而保证用户设备业务的正常传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NG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场景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Rv6报文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LV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用户设备迁移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报文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装置结构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报文传输装置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报文传输装置结构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结构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先对本申请涉及的网关和技术进行说明。
宽带网络网关BNG包括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CP)和用户平面(user plane,UP),如图1所示。其中:控制平面也可以被称为控制面实体,用户平面也可以被称为转发面实体。当用户设备通过BNG接入网络时,CP可以对用户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为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UP包括用于实现数据转发的功能模块以及与控制面交互的功能模块,例如包括路由控制模块、转发控制模块等等。该BNG还包括用户面选择功能实体(user planesteering function,USF)和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控制器。其中,USF为UP迁移的控制组件,可以根据用户的SLA以及负载等情况产生迁移策略,通知CP以及迁移功能实体(steering function,SF)对用户进行迁移,实现网络的负载均和以及SLA需求。其中,SF位于接入网络(access network,AN)设备与UP之间,该SF与UP之间可以建立二层隧道。SF与AN设备间的物理接口划分不同的子接口,不同子接口分别对应到不同UP的二层隧道。
在具体应用中,USF是动态迁移的策略点,CP必须向USF询问将用户表项下发到哪个UP。此外USF还可以通知SDN控制器对SF进行配置。USF可以内置在CP中,也可以内置在SDN控制器中,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网元。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将BNG的CP从BNG中分离出来,将BNG的控制面部署至其它设备上,例如部署至服务器上。也就是,将BNG的CP和UP进行分离,简称CU(control planeand user plane)分离。对于CU分离的场景,从BNG中分离出去、并部署至其它设备上的CP,也可以被称为虚拟宽带网络网关控制平面(virtual 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control plane,vBNG CP)。在CU分离的场景中,一个vBNG CP可以关联多个(virtual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 user plane,vBNG UP)。
为便于理解,参见图2,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示例性场景示意图,在图2所示的场景中,vBNG CP 210可以关联vBNG UP 211和vBNG UP 212。vBNG UP 211和vBNG UP212均可以与vBNG CP 210进行交互。接下来,以vBNG UP 211和vBNG CP 210进行交互为例进行说明。图2只是为了方便理解而示出,其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vBNG CP 210关联的vBNG UP的数量,可以不限于图2所示的两个。
vBNG UP 211和vBNG CP 210之间包括三种接口,分别为:业务接口、管理接口和控制接口。其中:
业务接口可以采用虚拟扩展局域网通用协议扩展(Virtual Extensible LocalArea Network Generic Protocol Extension,VXLAN GPE)接口,当vBNG UP 211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接入协议报文时,通过该业务接口封装上送至vBNG CP 210,由vBNG CP 210对该接入协议报文进行处理。
管理接口可以采用网络配置(network configuration,NETCONF)接口,vBNG CP210采用该管理接口向vBNG UP 211下发配置信息,vBNG UP 211采用该管理接口上报自身的运行状态。
控制接口可以采用控制用户平面分离协议(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separated protocol,CUSP)接口,vBNG CP 210对接入协议报文进行处理之后,完成了和用户设备的接入协议交互之后,vBNG CP 210通过该CUSP接口向BNG UP 211下发用户设备对应的路由表项。
在图2所示的场景中,当用户设备需要接入网络时,可以通过接入设备220的一个接口向该接口对应的vBNG UP发送接入请求,该vBNG UP将接入请求发送给vBNG CP 210,以由vBNG CP210可以确定用户设备通过vBNG UP211或vBNG UP212接入网络。通常情况下,接入设备可以包括多个接口,不同的接口可以为不同的用户设备提供服务。也就是,不同的用户设备通过不同的接口接入网络。
为便于理解,以接入设备(SF)220包括物理端口1和物理端口2,其中,物理端口1包括子接口1(例如接口信息为1.1)和子接口2(例如接口信息为1.2),物理端口2包括子接口1(例如接口信息为2.1)和子接口2(例如接口信息为2.2)。其中,子接口1.1和子接口2.1对应vBNG UP211,子接口1.2和子接口2.2对应vBNG UP212为例进行说明。用户设备通过子接口1.1将接入请求发送给vBNG UP211,再由vBNG UP211将接入请求发送给vBNG CP210。当vBNGCP 210确定用户设备通过vBNG UP211以及子接口1.1接入网络时,则用户设备通过子接口1.1向vBNG UP211发送数据。当vBNG CP210确定用户设备通过vBNG UP212以及子接口2.2接入网络时,则用户设备通子接口2.2向vBNG UP212发送数据。
在一些应用场景下,vBNG CP 210可以受控制设备200的管理,该控制设备200可以包括USF功能模块和SDN控制器功能模块。当用户设备请求接入网络时,vBNG CP 210可以将该用户设备的相关信息发送给控制设备200,由控制设备200中的USF确定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使用的vBNG UP,并由控制设备200将确定结果下发给vBNG CP 210。为保证服务质量,USF还可以根据vBNG UP的负载能力对用户设备进行迁移,例如,将用户设备从vBNG UP211(对应子接口1.1和子接口2.1)迁移至vBNG UP212(对应子接口1.2和子接口2.2)。然而,由于USF自身并不感知用户设备通过接入设备的哪一个子接口接入网络,即USF无法感知到用户设备通过接入设备的哪个物理端口所对应的接口接入网络,使得USF仅控制vBNG CP将用户设备从vBNG UP211迁移至vBNG UP212,无法控制用户设备从vBNG UP211对应的子接口(如子接口1.1)迁移至vBNG UP212对应的子接口(如子接口1.2),导致不能自动实现迁移,需要通过人工配置才可实现。
例如,用户设备通过接入设备220的子接口1.1接入网络,在vBNG UP211的负载较重时,控制设备200中的USF确定需要将用户设备从BNG UP211迁移至BNG UP212。vBNG CP在接收到控制设备200发送的迁移信息后,将用户设备对应的路由表项从BNG UP211上删除,并向BNG UP212下发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完成BNG UP之间的迁移。然而,由于控制设备200中的USF不感知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时所对应的子接口1.1,则SF无法将子接口1.1上用户设备的信息进行更新,导致用户设备仍通过子接口1.1向vBNG UP211发送数据,而vBNG UP211中已不存在与用户设备相关的路由表项,导致数据传输中断。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用户设备迁移的方法,具体为,在用户设备请求接入网络时,接入设备在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请求消息后,可以将子接口的接口信息以及接入设备的标识添加至请求消息,并将该请求消息发送至第一BNG UP。由第一BNGUP将该请求信息上送至vBNG CP,并由vBNP CP将包括接口信息以及接入设备的标识的请求消息发送给控制设备,从而使得控制设备可以获知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时所对应的子接口。在需要对用户设备进行迁移时,控制设备在控制vBNG CP更新第一BNG UP和第二BNG UP的路由信息时,还可以向SF发送迁移信息,该迁移信息用于指示将用户设备从第一BNG UP对应的子接口迁移至第二BNG UP对应的子接口,从而实现自动迁移功能。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
参见图3,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迁移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S301:用户设备向接入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报文。
在用户设备需要接入网络时,可以向接入设备发送接入请求,即第一请求报文,该第一请求报文中可以包括用户设备的相关信息,例如用户设备所在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 network)的标识、用户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等。
具体地,接入设备可以为图4所示场景示意图中的迁移功能(steering function,SF)模块。其中,SF模块可以运行在接入节点AN上,也可以运行在独立于AN的设备上,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S302:接入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报文获取第二请求报文,该第二请求报文中包括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子接口1.1的接口信息。
接入设备在接收到第一请求报文后,通过解析第一请求报文获取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以及从自身对应的多个子接口中选择子接口1.1,并根据该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子接口1的信息生成第二请求报文。其中,子接口1.1的接口信息可以包括子接口1.1的接口标识、子接口1.1对应的物理端口的标识以及接口1.1对应的带宽等。也就是,第二请求报文中包括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子接口1.1的接口信息。具体地,接入设备在确定出子接口1.1后,可以将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子接口1的接口信息添加至第一请求报文获得第二请求报文。
当系统中有多个SF设备,以及每个SF设备有多个连接AN设备的物理端口时,SDN控制器能够知道对哪个SF设备的哪个SF接口(物理端口和子接口)进行配置。例如,用户原来从SF1上的物理端口1的子接口1(对应UP1)上线,后续用户的流量需要切换到SF1的物理端口1的子接口2(对应UP2)上,SDN控制器会向SF1发送指令,将用户信息配置到SF1的物理端口1的子接口2上。
S303:接入设备通过子接口1.1向vBNG UP211发送第二请求报文。
本实施例中,接入设备与vBNG UP211之间可以包括预先构建的隧道,接入设备可以通过该隧道将第二请求转发给vBNG UP 211,接入设备和vBNG UP 212之间也包括预先构建的隧道。
在一个示例中,接入设备可以预先存储用户设备的信息和隧道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包括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和第一隧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一隧道为接入设备和vBNG UP 211之间的隧道。当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报文之后,可以获取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并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第一隧道,进而利用第一隧道将第二请求报文转发给vBNG UP 211。其中,第二请求报文中可以包括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
在一种示例中,接入设备与vBNG UP211之间可以建立基于互联网协议版本6的段路由协议(segment routing on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SRv6)隧道,则第二请求报文为SRv6报文,则接入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子接口1.1的接口信息携带在SRv6报文的段路由头部(segment routing header,SRH)的扩展团体属性中。如图5a所示,该SRv6报文的报文头包括IPv6报文头和SRH。其中,IPv6报文头包括版本(Version)字段、流量类型(Traffic Type)字段、流标识(Flow Label)字段、载荷长度(Payload Length)字段、下一个报文头(Next Header)字段、跳数限制(Hop Limit)字段、源地址(Source Address)字段以及目的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DA)字段。SRH包括下一个报文头(Next Header)字段、头扩展长度(Hdr Ext Len)字段、路由类型(Routing Type)字段、段剩余(Segment Left)字段、最后一个索引(Last Entry)字段、标记(Flags)字段、标签(Tag)字段以及类型长度值(type length value,TLV)字段。其中,TLV字段的格式如图5b所示,Type字段用于指示类型,Length字段用于指示“Value”字段所包括的字节数,如8字节(Byte),Vlaue字段用于指示用户设备的信息以及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
S304:vBNG UP211将第二请求报文转发给vBNG CP210。
在一种示例中,当第二请求报文为SRv6报文时,vBNG UP211在接收到第二请求报文后,通过解析第二请求报文获得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子接口1.1的接口信息,并根据CUSP协议生成第三请求报文,以将该第三请求报文转发给vBNG CP210。
S305:vBNG CP210将第二请求报文转发给控制设备。
在一种示例中,vBNG CP 210接收到来自BNG UP 211的第二请求报文之后,可以利用AAA服务器对用户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获得用户设备的SLA信息。例如,vBNG CP210可以向AAA服务器发送SLA获取请求,SLA获取请求中例如可以包括用户设备的MAC地址以及用户设备所属的VLAN标识等信息,AAA服务器接收到该SLA获取请求之后,可以将用户设备的SLA信息发送给vBNG CP210。获得用户设备的SLA信息之后,vBNG CP 210可以向控制设备发送请求报文,该请求报文中可以包括用户设备的SLA信息。具体地,vBNG CP210将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USF,以请求USF确定目标vBNG UP。
S306:控制设备确定用户设备通过vBNG UP211接入网络设备,并生成响应报文。
USF接收到该第二请求报文之后,可以确定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使用的vBNG UP为vBNG UP211。同时USF还可以存储用户设备与子接口1.1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示例中,USF可以根据vBNG CP 210关联的vBNG UP的负载,确定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使用的vBNG UP。例如,vBNG UP 211的负载较轻,而vBNG UP 212的负载较重,则vBNG UP 211能够提供更好地服务质量,故而可以确定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使用的vBNG UP为vBNG UP 211。在又一个示例中,USF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SLA信息,确定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使用的vBNG UP。例如,根据SLA和vBNG UP的对应关系,确定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使用的vBNG UP。在另一个示例中,控USF还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MAC地址,确定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使用的vBNG UP。例如,当用户设备的MAC地址为奇数时,确定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使用的vBNG UP为vBNG UP211,当用户设备的MAC地址为偶数时,确定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使用的vBNG UP为BNG UP212。其中,USF可以提前获取接入设备所包括的各个子接口的接口信息,通过第二请求报文可以获知用户设备通过哪个子接口发送的接入请求。
S307:控制设备向vBNG CP210发送响应报文,响应报文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利用BNGvUP 211接入网络。
USF确定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使用的vBNG UP为vBNG UP211时,可以向vBNG CP210发送响应报文,该响应报文指示用户设备利用vBNG UP211接入网络。在一个示例中,该响应报文中携带vBNG UP211的标识。
S308:vBNG CP210为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
S309:vBNG CP210将用户设备的IP地址发送给BNG UP211。
S310:BNG UP211将用户设备的IP地址发送给用户设备。
vBNG CP210接收到响应报文之后,根据响应报文中携带的BNG UP211的标识,确定用户设备通过BNG UP211接入网络。进一步地,vBNG CP210可以为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并通过BNG UP211将用户设备的IP地址发送给用户设备。在一个示例中,vBNG CP210可以从vBNG UP211对应的网段中为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vBNG CP210除了可以将用户设备的IP地址发送给BNG UP212之外,还可以将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发送给BNG UP211。
S311:用户设备通过vBNG UP211接入网络。
通过以上S101-S108,用户设备则可以通过vBNG UP212接入网络。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用户设备在请求接入网络时,接入设备可以将子接口的信息以及接入设备的标识添加至请求报文中,进而经vBNG UP和vBNG CP将请求报文发送给控制设备,使得控制设备可以感知用户设备通过哪个子接口接入网络。
在实际应用中,控制设备可以获取vBNG CP210下各个vBNG UP的负载以及每个vBNG UP下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业务负载,根据负载分担策略对用户进行迁移,进而保证服务质量。基于此,控制设备可以控制用户设备从当前对应的vBNG UP迁移至负载减轻的BNGUP。为便于理解,将基于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用户设备的迁移进行说明。
参见图6,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用户设备迁移的方法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601:控制设备确定用户设备进行迁移。
本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业务流量大小和/或该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等级SLA确定该用户设备是否需要进行迁移。
在一种示例中,控制设备可以获取vBNG UP211下各个用户设备的业务负载,以判断用户设备的业务负载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如果是,表明vBNG UP211无法满足用户设备的传输业务,为保证用户设备的业务传输质量,则确定需要对该用户设备进行迁移。或者,判断用户设备的业务负载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如果是,表明该用户设备的业务流量较小,为避免对vBNG UP211的资源浪费,可以将该用户设备迁移至符合用户设备传输要求的其他BNG UP上。
在另一种示例中,控制设备可以获取vBNG UP211下各个用户设备对应的SLA,当某一用户设备的SLA发生变化时,为保证用户设备的SLA需求,则将该用户设备迁移值符合用户设备SLA需要的其他vBNG UP上。关于SLA信息,需要说明的是,SLA信息例如可以体现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等级,例如,用户等级例如可以包括金、银或者铜。不同用户等级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不同,例如,对应用户等级为金的用户设备对服务质量的要求高于对应用户等级为银的用户设备;对应用户等级为银的用户设备对服务质量的要求高于对应用户等级为铜的用户设备。
S602:控制设备根据迁移规则确定vBNG UP212。
其中,迁移规则可以包括vBNG UP对应的会话数量、vBNG UP的业务负载或vBNG UP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等。USF可以根据迁移规则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确定目标vBNG UP,以便将用户设备迁移至目标vBNG UP。USF在确定出vBNG UP212后,生成迁移信息,该迁移信息指示将用户设备从vBNG UP211对应的子接口1.1迁移至vBNG UP212对应的子接口上,由于该vBNG UP212对应两个子接口分别为子接口1.2和子接口2.2,为便于理解,以控制设备确定的子接口为1.2为例进行说明。同时,USF可以在存储用户设备与子接口1.2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不仅可以实现在同一物理端口下不同子接口之间的切换,还可以实现不同物理端口之间的切换,例如,将vBNG UP212对应的子接口确定为子接口2.2。进一步地,由于在用户设备接入上线时,请求报文中携带了接入设备SF的标识,在网络系统中存在多个SF时,还可以实现不同SF之间的切换。以为用户设备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种示例中,可以根据vBNG UP对应的会话数量确定目标vBNG UP,例如,将vBNGCP210下对应的会话数量最小的vBNG UP212确定为目标BNG UP。另一种示例中,可以根据vBNG UP业务负载确定目标vBNG UP,例如,将vBNG CP210下业务负载最小的vBNG UP212确定为目标vBNG UP。又一种示例中,控制设备可以根据vBNG UP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确定目标vBNG UP,例如,用户设备从用户等级银变化为用户等级金,而vBNG UP212与用户等级金相对应,则vBNG UP212确定为目标vBNG UP。
在一些应用场景下,一些vBNG UP对应的会话数量虽少,但每个会话对应的业务负载较重,导致vBNG UP对应的业务负载加大,而一些vBNP UP对应的会话数量虽多,但每个会话对应的业务负载很小。如果仅根据会话数量确定目标vBNG UP时,会导致确定出的目标vBNG UP不符合实际场景。为实现负载分担,则控制设备在确定目标vBNG UP时,可以同时考虑vBNG UP对应的会话数量以及该vBNG UP对应的业务负载,以保证确定出的vBNG UP可以实现负载分担。
S603:控制设备向vBNG CP210发送第一控制信息。
S604:vBNG CP210根据第一控制信息对vBNG UP211和vBNG UP212的路由信息进行更新。
本实施例中,vBNG CP210在接收到USF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通过解析该第一控制信息确定将用户设备从vBNG UP211迁移至vBNG UP212,则vBNG CP210控制vBNG UP211将所存储的与用户设备相关的路由信息进行删除,并向vBNG UP212下发路由信息,以使得vBNGUP212可以根据该用户设备的路由信息进行后续业务转发。其中,第一控制信息可以包括vBNG UP212的设备标识以及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
S605:控制设备向接入设备发送迁移信息。
具体地,USF向SDN控制器发送控第二制信息,SDN控制器根据第二控制信息确定需要控制SF在子接口1.2上配置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则SDN控制器向SF发送迁移信息。其中,第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子接口1.2的接口信息等。
S606:接入设备根据迁移信息删除接口1.1配置的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
S607:接入设备在接口1.2配置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
本实施例中,SF在接收到迁移信息后,确定需要将用户设备从子接口1.1迁移至子接口1.2,则删除子接口1.1所配置与用户设备相关的用户信息,并在子接口1.2上配置用户设备相关的用户信息。例如,删除子接口1.1配置用户设备对应的vlan100,在接口1.2上配置vlan100,以使得用户设备通过子接口1.2与vBNG UP212连接。
可见,由于控制设备预先获取了用户设备与接入网络时对应接口之间的对应关系,则在控制用户设备从BNG UP211迁移至BNG UP212时,不仅可以实现在BNG UP层面的迁移,还可以实现接口之间的迁移,从而实现自动迁移,无需手动配置。
参见图7,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S701:用户设备向接入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报文,该第一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用户设备通过接入设备接入网络。
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为接入网络,可以向接入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报文,以请求接入网络所对应的接口。具体地,用户设备通过AN设备向SF发送第一请求报文。
S702:接入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报文获得第二请求报文,该第二请求报文包括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以及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
接入设备在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报文后,通过解析第一请求报文,可以获得该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并确定一个子接口,即第一子接口。则接入设备根据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生成第二请求报文。其中,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包括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物理端口的标识。第二请求报文还可以包括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该用户信息可以为用户设备对应的虚拟专用网络vlan标识,或者用户设备的MAC地址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入设备可以将接入设备的标识与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添加至第一请求报文获得第二请求报文。即,SF可以在第一请求报文中添加子接口信息与用户信息。例如,接入设备包括第一子接口和第二子接口,第一子接口的接口标识为10GE 3/2/3.1,第二子接口的接口标识为10GE 3/2/3.2,其中,第一接口可以为用户设备提供服务,用户设备对应的vlan标识为vlan100,则将10GE 3/2/3.1/100添加至第一请求报文,获得第二请求报文。
S703:接入设备将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
在一些应用场景下,接入设备与各个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可以预先构建隧道,接入设备可以存储接口与隧道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第一子接口与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通过第一隧道通信,第二子接口与第二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通过第二隧道通信。在接入设备确定出第一接口,可以根据对应关系确定利用第一隧道向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入设备与网关用户面设备建立的二层隧道为SRv6隧道,第二请求报文为SRv6报文,则用户设备的信息以及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携带在第二请求报文的SRH的扩展团体属性中。
S704: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将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网关控制面设备。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当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通过SRv6隧道接收到第二请求报文时,由于SRv6隧道在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终结,则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可以从第二请求报文中提取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并根据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与网关控制面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CUSP生成第三请求报文,该第三请求报文中包括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则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将第三请求报文发送给网关控制面设备。
S705:网关控制面设备将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控制设备。
S706:控制设备根据第二请求报文确定用户设备通过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接入网络。
控制设备在接收到第二请求报文时,可以获知用户设备请求通过第一接口对应的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接入网络。控制设备(USF)可以根据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负载确定是否允许用户设备通过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接入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负载可以体现网关用户面设备提供的服务质量。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负载越高,其能够为用户设备提供的服务质量相对更低,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负载越低,其能够为用户设备提供的服务质量相对更高。因此,控制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负载,判断是否允许用户设备通过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接入网络。其中,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负载,可以是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资源负载。其中,资源负载例如可以根据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的内存占用率、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的队列占用率、或者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利用率确定。在一个示例中,控制设备可以在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资源负载低于特定阈值时,允许用户设备通过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接入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可以体现用户设备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因此,控制设备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判断是否允许用户设备通过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接入网络。其中,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例如可以包括用户设备的SLA信息,用户设备的SLA信息可以携带在请求消息中。例如,根据用户设备的SLA信息,确定用户设备的用户等级为“金”,换言之,用户设备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很高,若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可以提供很好的服务质量,则确定允许用户设备通过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接入网络。
再例如,控制设备中预存有SLA信息和网关用户面设备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中的网关用户面设备,用于指示具备对应关系中的SLA信息的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使用的网关用户面设备。控制设备接收到请求消息之后,可以获取用户设备的SLA信息,并根据SLA信息和网关用户面设备的对应关系,确定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所使用的网关控制面设备,从而确定是否允许用户设备通过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接入网络。
S707:控制设备向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报文。
在控制设备确定出允许用户设备通过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接入网络,则生成第一响应报文,该第一响应报文可以包括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的标识。其中,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的标识用于标识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例如可以是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的地址、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的名称等。具体地,在USF和SDN控制器集成为一个设备时,即控制设备时,由USF向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报文,再由网关控制面设备向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路由信息。
S708:控制设备向接入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报文。
具体地,USF向SDN控制器发送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中包括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使得SDN控制器根据该控制信息向接入设备的标识所对应的SF发送第二响应报文,该第二响应报文包括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以使得SF在第一子接口上配置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在请求接入网络时,接入设备在接收到用户设备的请求消息后,可以在该请求消息中添加子接口的接口信息以及接入设备的标识。接入设备可以将请求消息发送给控制设备,从而使得控制设备可以获知用户设备请求通过哪个子接口接入网络。在控制设备进行负载分担时,可以根据上述对应关系实现自动迁移。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用户设备接入迁移的方法,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参见图8,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报文传输方法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801:控制设备确定待迁移用户设备,该待迁移用户设备通过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对应的第一子接口接入网络。
本实施例中,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可以对应多个用户设备,USF可以从多个用户设备中确定出待迁移用户设备。其中,待迁移用户设备通过第一网关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一子接口接入网络,接入设备包括第一子接口。
在一种示例中,USF可以根据用户设备对应的业务负载确定待迁移用户设备。例如,将业务负载大于预设阈值的用户设备确定为待迁移用户设备。在另一种示例中,控制设备根据用户设备对应的SLA确定待迁移用户设备。例如,将SLA发生变化的用户设备确定为待迁移用户设备。其中,关于控制设备确定待迁移用户设备的实现可以参见S601。
S802:控制设备根据迁移规则确定第二网关用户面设备以及第二网关用户面设备对应的第二子接口。
其中,迁移规则可以包括网关用户面设备对应的会话数量、网关用户面设备的业务负载或网关用户面设备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等。USF在确定待迁移用户设备所要迁移的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时,可以根据上述迁移规则中的一个或多个指标进行确定。其中,第二网关用户设备对应第二子接口,该第二子接口对应的物理端口可以与第一子接口对应物理端口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在物理端口不同的情况下,还可以为同一接入设备下的不同物理端口,也可以为与不同接入设备下的不同物理端口。无论哪种情况,第一子接口与第二子接口对应的网关用户面设备是不同的。也就是,不同的网关用户面设备与接入设备的不同子接口对应,不同的子接口对应不同的用户设备。其中,关于控制设备根据迁移规则确定第二网关用户面设备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S602的相关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USF在确定出第二网关用户面设备以及该第二网关用户面设备对应的第二子接口后,可以建立待迁移用户设备与第二子接口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使得控制设备可以获知待迁移用户设备将通过第二子接口接入网络。
S803:控制设备向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
USF在确定出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第二网关用户面设备)以及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对应的子接口后,向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该第一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目标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设备标识、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等。网关控制面设备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后,通过解析该第一控制信息可以获知需要将待迁移用户设备从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迁移至第二网关用户面设备,则对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和第二网关用户面设备的路由信息进行更新。具体地,网关控制面设备控制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将待迁移用户设备对应的路由信息进行删除,并向第二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待迁移用户设备对应的路由信息,以使得第二网关用户面设备可以获知待迁移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进而可以根据该路由表项进行业务转发。具体可以参见S603和S604的相关描述。
S804:控制设备向接入设备发送迁移信息。
本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在确定出第二网关用户面设备以及该第二网关用户面设备对应的第二子接口后,可以生成迁移信息,该迁移信息指示接入设备将待迁移用户设备从第一子接口迁移至第二子接口。其中,迁移信息可以包括第二子接口的接口信息,该接口信息包括第二子接口对应的物理端口的标识。具体地,USF向SDN控制器发送第二制信息,SDN控制器根据第二控制信息确定需要控制SF在第二子接口上配置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则SDN控制器向SF发送迁移信息。其中,第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子第二子接口的接口信息等。具体可以参见S605的相关描述。
S805:接入设备根据迁移信息删除第一子接口所配置的待迁移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
S806:接入设备在第二子接口配置待迁移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
接入设备在接收到迁移信息后,可以获知需要将待迁移用户设备从第一子接口迁移至第二子接口,则删除第一子接口所配置的待迁移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并在第二子接口配置待迁移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从而使得待迁移用户设备通过接入设备传输业务时,可以通过接入设备的第二子接口向第二网关用户面设备传输业务,第二网关用户面设备根据待迁移用户设备的路由信息进行转发,从而为待迁移用户设备提供较好的传输服务。其中,用户信息可以包括所属的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和/或MAC地址等。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能够为用户设备提供较好的服务质量,实现负载分担,控制设备在控制待迁移用户设备进行自动迁移时,可以在迁移信息中携带目标子接口信息(第二子接口的接口信息),以使得接入设备可以根据迁移信息将待迁移用户设备从当前对应的第一子接口迁移至第二子接口,实现子接口的自动迁移。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报文装置和设备,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参见图9,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装置结构图,该装置应用于接入设备,执行方法3-8所示实施例中接入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包括接收单元901、获取单元902、发送单元903。
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报文,所述第一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用户设备通过所述装置所在的接入设备接入网络。
获取单元9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报文获得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包括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物理端口的标识,所述接入设备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
发送单元903,用于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902,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中添加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以及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获得第二请求报文。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设备与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建立二层的SRv6隧道,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为SRv6报文。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携带在所述SRv6报文的段路由头部的扩展团体属性中。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请求报文还包括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所属的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和/或所述用户设备的MAC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本实施例中各单元或模块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图3、图6、图7或图8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参见图10,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装置结构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网关用户面设备,执行图3、图6、图7和图8所示实施例中网关用户面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001和发送单元1002。
接收单元1001,用于接收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包括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物理端口的标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接口接入网络,所述接入设备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
发送单元1002,用于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网关控制面设备,由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控制设备。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为SRv6报文,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中提取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向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三请求报文,所述第三请求报文包括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实现可以参见图3、图6、与7和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11,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装置结构图,改装置可以应用于控制设备,执行图11所示实施例中控制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101和处理单元1102。
接收单元1101,用于接收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包括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物理端口的标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接口接入网络;
处理单元1102,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接入网络。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未在图中示出)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第一子接口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1103;
发送单元1103,用于向所述网关控制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报文,所述第一响应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向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路由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1103,还用于向所述接入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报文,所述第二响应报文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设备处理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接口与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个单元的实现可以参见图3、图6、图7和图8所示实施例中相关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例如可以是方法实施例中的控制设备、网关控制面设备、网关用户面设备、接入设备,或者也可以是图9所示实施例中装置900、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装置1000的设备实现、图11所示实施例中装置1100。
请参阅图12所示,通信设备1200至少包括处理器1210。通信设备12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220和存储器1230。其中通信设备1200中的处理器1210的数量可以一个或多个,图12中以一个处理器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1210、通信接口1220和存储器1230可通过总线系统或其它方式连接,其中,图12中以通过总线系统1240连接为例。
处理器1210可以是CPU、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12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当通信设备为接入设备时,处理器12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例中根据第一请求报文获得第二请求报文等相关功能。当通信设备为地网关用户面设备时,处理器12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转发第二请求报文等相关功能。
通信接口1220用于接收和发送报文,具体地,通信接口1220可以包括接收接口和发送接口。其中,接收接口可以用于接收报文,发送接口可以用于发送报文。通信接口1220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存储器123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1230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1230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可选地,存储器1230存储有操作系统和程序、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它们的子集,或者它们的扩展集,其中,程序可包括各种操作指令,用于实现各种操作。操作系统可包括各种系统程序,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处理器1210可以读取存储器1230中的程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方法。
其中,存储器1230可以为通信设备1200中的存储器件,也可以为独立于通信设备1200的存储装置。
总线系统1240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系统124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1300的结构示意图,通信设备1300可以配置为前述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接入设备、网关用户面设备、网关用户面设备、控制设备,或者也可以是图9所示实施例中装置900、图10所示实施例中装置1000、图11所示实施例中的装置1100的设备实现。
通信设备1300包括:主控板1310和接口板1330。
主控板1310也称为主处理单元(main processing unit,MPU)或路由处理卡(route processor card),主控板1310对网络设备1300中各个组件的控制和管理,包括路由计算、设备管理、设备维护、协议处理功能。主控板1310包括:中央处理器1311和存储器1312。
接口板1330也称为线路接口单元卡(line processing unit,LPU)、线卡(linecard)或业务板。接口板1330用于提供各种业务接口并实现数据包的转发。业务接口包括而不限于以太网接口、POS(Packet over SONET/SDH)接口等,以太网接口例如是灵活以太网业务接口(Flexible Ethernet Clients,FlexE Clients)。接口板1330包括:中央处理器1331、网络处理器1332、转发表项存储器1334和物理接口卡(ph8sical interface card,PIC)1333。
接口板1330上的中央处理器1331用于对接口板1330进行控制管理并与主控板1310上的中央处理器1311进行通信。
网络处理器1332用于实现报文的转发处理。网络处理器1332的形态可以是转发芯片。具体而言,上行报文的处理包括:报文入接口的处理,转发表查找;下行报文的处理:转发表查找等等。
物理接口卡1333用于实现物理层的对接功能,原始的流量由此进入接口板1330,以及处理后的报文从该物理接口卡1333发出。物理接口卡1333包括至少一个物理接口,物理接口也称物理口,物理接口卡1333对应于系统架构中的FlexE物理接口204。物理接口卡1333也称为子卡,可安装在接口板1330上,负责将光电信号转换为报文并对报文进行合法性检查后转发给网络处理器1332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口板1303的中央处理器1331也可执行网络处理器1332的功能,比如基于通用CPU实现软件转发,从而物理接口卡1333中不需要网络处理器1332。
可选地,通信设备1300包括多个接口板,例如通信设备1300还包括接口板1340,接口板1340包括:中央处理器1341、网络处理器1342、转发表项存储器1344和物理接口卡1343。
可选地,通信设备1300还包括交换网板1320。交换网板1320也可以称为交换网板单元(switch fabric unit,SFU)。在网络设备有多个接口板1330的情况下,交换网板1320用于完成各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例如,接口板1330和接口板1340之间可以通过交换网板1320通信。
主控板1310和接口板1330耦合。例如。主控板1310、接口板1330和接口板1340,以及交换网板1320之间通过系统总线与系统背板相连实现互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控板1310和接口板1330之间建立进程间通信协议(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C)通道,主控板1310和接口板1330之间通过IPC通道进行通信。
在逻辑上,通信设备1300包括控制面和转发面,控制面包括主控板1310和中央处理器1331,转发面包括执行转发的各个组件,比如转发表项存储器1334、物理接口卡1333和网络处理器1332。控制面执行路由器、生成转发表、处理信令和协议报文、配置与维护设备的状态等功能,控制面将生成的转发表下发给转发面,在转发面,网络处理器1332基于控制面下发的转发表对物理接口卡1333收到的报文查表转发。控制面下发的转发表可以保存在转发表项存储器1334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面和转发面可以完全分离,不在同一设备上。
应理解,图9-图11每个实施例中的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可以是不同的物理接口卡,例如,接收单元901相当于物理接口卡1333、发送单元903相当于物理接口卡1334。装置900中的获取单元902等可以相当于通信设备1300中的中央处理器1311、中央处理器1331、中央处理器1341中的一个或多个。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口板1340上的操作与接口板1330的操作一致,为了简洁,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1300可对应于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地址请求设备或地址分配,该通信设备1300中的主控板1310、接口板1330和/或接口板1340可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地址请求设备或地址分配设备所具有的功能和/或所实施的各种步骤,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主控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包括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接口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网络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越强,提供的接口板越多。接口板上的物理接口卡也可以有一块或多块。交换网板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共同实现负荷分担冗余备份。在集中式转发架构下,网络设备可以不需要交换网板,接口板承担整个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处理功能。在分布式转发架构下,网络设备可以有至少一块交换网板,通过交换网板实现多块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大容量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所以,分布式架构的网络设备的数据接入和处理能力要大于集中式架构的设备。可选地,网络设备的形态也可以是只有一块板卡,即没有交换网板,接口板和主控板的功能集成在该一块板卡上,此时接口板上的中央处理器和主控板上的中央处理器在该一块板卡上可以合并为一个中央处理器,执行两者叠加后的功能,这种形态设备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较低(例如,低端交换机或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具体采用哪种架构,取决于具体的组网部署场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地址请求设备、中继设备或地址分配设备可以实现为虚拟化设备。例如,虚拟化设备可以是运行有用于发送报文功能的程序的虚拟机(英文:Virtual Machine,VM),虚拟机部署在硬件设备上(例如,物理服务器)。虚拟机指通过软件模拟的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的、运行在一个完全隔离环境中的完整计算机系统。可以将虚拟机配置为地址请求设备、中继设备或地址分配设备。例如,可以基于通用的物理服务器结合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NFV)技术来实现地址请求设备或地址分配设备。地址请求设备或地址分配设备为虚拟主机、虚拟路由器或虚拟交换机。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申请即可结合NFV技术在通用物理服务器上虚拟出具有上述功能的地址请求设备或地址分配设备,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述各种产品形态的通信设备,分别具有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地址请求设备、或地址分配设备任意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指令并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例如可以是图9示出的装置900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地址前缀获取的方法。其中,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芯片系统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芯片系统中的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该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
可选地,该芯片系统中的存储器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该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和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示例性的,存储器可以是非瞬时性处理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该芯片系统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或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方法。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业务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业务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业务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业务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业务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业务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以上,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入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报文,所述第一请求报文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接入设备接入网络;
所述接入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报文获得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包括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以及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物理端口的标识,所述接入设备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
所述接入设备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报文获得第二请求报文,包括:
所述接入设备在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中添加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以及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获得第二请求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设备与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建立二层的SRv6隧道,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为SRv6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携带在所述SRv6报文的段路由头部的扩展团体属性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报文还包括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所属的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和/或所述用户设备的MAC地址。
6.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接收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包括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以及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物理端口的标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接口接入网络,所述接入设备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
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网关控制面设备,由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控制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为SRv6报文,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网关控制面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从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中提取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以及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
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向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三请求报文,所述第三请求报文包括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
8.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设备接收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包括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物理端口的标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接口接入网络;
所述控制设备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接入网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存储所述第一子接口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报文,所述第一响应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向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路由信息;
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接入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报文,所述第二响应报文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设备处理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接口与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通信。
11.一种报文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报文,所述第一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用户设备通过所述装置所在的接入设备接入网络;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报文获得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包括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物理端口的标识,所述接入设备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中添加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以及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获得第二请求报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设备与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之间建立二层的SRv6隧道,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为SRv6报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携带在所述SRv6报文的段路由头部的扩展团体属性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报文还包括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所属的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和/或所述用户设备的MAC地址。
16.一种报文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包括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物理端口的标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接口接入网络,所述接入设备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网关控制面设备,由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发送给控制设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为SRv6报文,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中提取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以及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向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三请求报文,所述第三请求报文包括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
18.一种报文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关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包括接入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物理端口的标识,所述第二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接口接入网络;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接口对应的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接入网络。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第一子接口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网关控制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报文,所述第一响应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网关控制面设备向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发送路由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接入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报文,所述第二响应报文包括所述第一子接口的接口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设备处理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子接口与所述第一网关用户面设备通信。
21.一种通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或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或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134109.4A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Pending CN1149155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4109.4A CN114915581A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4109.4A CN114915581A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5581A true CN114915581A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60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34109.4A Pending CN114915581A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558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7072B2 (en)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1283707B2 (en) Segment routing with fast reroute for container networking
US11050586B2 (en) Inter-clou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and inter-cloud communic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5610632B (zh) 一种虚拟网络设备及相关方法
US20160352597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connected data transfer sessions
WO2022017099A1 (zh) 通信方法、cp设备及nat设备
US20230224236A1 (en) Rout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915581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760244A (zh) 一种传输绑定段标识bsid的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14301839A (zh) 一种组播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EP430772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ser equipment to access network, and device
US20230224245A1 (en)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996993B2 (en)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2012383A1 (zh) 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EP436626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CN117997813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143142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221827A (zh) 溯源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5208857A (zh) 一种地址分配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448933A (zh) 一种ip地址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915518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7097818A (zh) 一种报文处理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5706742A (zh) 传输网络层可达信息的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介质
CN114301734A (zh) 一种接入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4629834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