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0364B - 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60364B
CN113360364B CN202010143764.1A CN202010143764A CN113360364B CN 113360364 B CN113360364 B CN 113360364B CN 202010143764 A CN202010143764 A CN 202010143764A CN 113360364 B CN113360364 B CN 1133603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case
test
sequenc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ca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37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60364A (zh
Inventor
唐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437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603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60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0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60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03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4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design, e.g. generating new test ca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及装置。该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包括:由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确定目标测试用例,并基于所述目标测试用例,在测试用例集中获取其他测试用例,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所述其他测试用例,得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再基于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对目标对象进行测试。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测试用例序列的对实际操作的覆盖率,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测试用例序列可以用于模拟用户对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操作,以达到对其进行自动化测试的目的。在目前的技术方案中,测试用例序列主要由人工进行编写测试用例,并组合得到测试用例序列,然而,由人工进行组合测试用例序列,容易出现测试用例序列对实际操作的覆盖不完全,因此,如何提高测试用例序列的覆盖率,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及装置,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测试用例序列对实际操作的覆盖率,进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
由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确定目标测试用例;
基于所述目标测试用例,在测试用例集中获取其他测试用例;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所述其他测试用例,得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
基于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对目标对象进行测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目标对象的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由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确定目标测试用例;
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测试用例,在测试用例集中获取其他测试用例;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所述其他测试用例,得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对目标对象进行测试。
基于前述方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目标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再根据所述目标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从所述测试用例集中获取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其他测试用例。
基于前述方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确定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初始测试用例和终止测试用例;再根据所述其他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将所述其他测试用例添加至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所述初始测试用例和所述终止测试用例之间,得到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
基于前述方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其他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将所述其他测试用例分别添加至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所述初始测试用例和所述终止测试用例之间,得到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
基于前述方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基于待处理问题文件,对所述待处理问题文件的内容进行语义分析,得到所述待处理问题文件对应的关键词集合;并根据所述关键词集合中包含的关键词,获取所述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再基于所述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得到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
基于前述方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的优先级,从所述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中选取目标测试用例,以得到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
基于前述方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处理模块,该第三处理模块被配置为:若接收到对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编辑请求,显示标识信息编辑界面,其中,所述标识信息编辑界面包括各个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编辑选项;再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编辑界面获取的标识信息,接收并存储所述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
基于前述方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测试用例的对应关系,建立测试用例的ID信息与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表。
基于前述方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若接收到对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编辑请求,显示执行顺序编辑界面;并根据所述执行顺序编辑界面获取的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信息,接收并存储所述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由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确定目标测试用例,并基于目标测试用例,在测试用例集中获取其他测试用例,根据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其他测试用例,得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再基于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对目标对象进行测试,由此,基于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其他测试用例所得到的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可以尽可能的模仿用户在使用系统或者应用程序时的操作过程,以提高测试用例序列的覆盖率,所以基于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对目标对象进行测试,可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图2的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中步骤S220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图2的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中步骤S230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中还包括的获取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中还包括的编辑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中还包括的编辑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的流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目标对象的测试装置的框图;
图11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如图1中所示智能手机101、平板电脑102和便携式计算机103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然也可以是台式计算机等等)、网络104和服务器105。网络104用以在终端设备和服务器1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通信链路、无线通信链路等等。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比如服务器105可以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通过网络104与服务器1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服务器1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用户利用终端设备103(也可以是终端设备101或102)向服务器105上传了第一测试用例序列,服务器105可以由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确定目标测试用例,并基于该目标测试用例,在测试用例集中获取其他测试用例,再根据该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所获取的其他测试用例,得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基于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对目标对象进行测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目标对象的监测方法一般由服务器105执行,相应地,目标对象的测试装置一般设置于服务器105中。但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与服务器具有相似的功能,从而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的方案。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实现细节进行详细阐述: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2所示,该目标对象的测试测试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40,详细介绍如下:
在步骤S210中,由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确定目标测试用例。
其中,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可以是用于模拟用户的操作过程的测试用例的集合。应该理解的是,该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可以对应于一个完整的操作流程,其包括至少一个测试用例,而每一个测试用例则可以对应操作流程中的某一步骤。例如一个新用户如欲进行购买产品,则应经过用户注册、用户绑卡以及用户支付三个步骤,每个步骤对应于一个测试用例,三个测试用例的集合为一个测试用例序列。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测试用例序列中,测试用例的顺序应该是基于实际业务流程的,即新用户应该先进行用户注册,再进行用户绑卡,最后再进行用户支付,测试用例序列中测试用例的顺序也应与此对应。
目标测试用例可以是由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选定的测试用例,需要说明的是,该目标测试用例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等等。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由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确定目标测试用例可以是由人工从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确定目标测试用例,具体地,用户可以通过从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多个测试用例作为目标测试用例,例如,可以通过终端上配置的显示装置显示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用户可以通过终端上配置的输入装置(如可触控的显示屏或者输入键盘等)选取对应的测试用例以作为目标测试用例。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由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确定目标测试用例也可以是由终端随机或者依次选取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的测试用例作为目标测试用例,例如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包含有三个测试用例,则终端可以随机从该三个测试用例中选取至少一个作为目标测试用例,也可以将三个测试用例依次作为目标测试用例等等。
请继续参考图2,在步骤S220中,基于所述目标测试用例,在测试用例集中获取其他测试用例。
其中,测试用例集可以是所有测试用例的集合,该测试用例集中包含的测试用例可以是人工预先编写完成并进行存储。需要说明的是,该测试用例集中的测试用例可以对应于业务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例如用户注册、用户登录、用户支付以及用户绑卡等等。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从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确定的目标测试用例,可以从测试用例集中获取与该目标测试用例同类或者同一优先级别的其他测试用例,以备后续处理。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预先将测试用例根据优先级的不同,划分成多个测试用例集。需要说明的,优先级可以用于表示测试用例的在实际使用中的操作顺序,例如用户欲进行支付,则应先进行绑卡操作,而欲进行绑卡,则应该先进行注册,所以对应地,用户注册的优先级高于用户绑卡的优先级,而用户绑卡的优先级则高于用户支付的优先级。后续可以根据目标测试用例的优先级别,从对应的测试用例集中获取其他测试用例,以提高其他测试用例的获取效率。
在步骤S230中,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所述其他测试用例,得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
其中,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可以是基于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其他测试用例得到的,在一示例中,可以将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的目标测试用例替换成其他测试用例以得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在另一示例中,也可以将其他测试用例添加至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以得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本申请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可以理解的,该第一测试用例序列是基于用户实际的操作流程,因此,根据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与其他测试序列进而得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该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对应的操作流程在实际操作中也可能出现。例如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对应的操作流程为用户注册、用户绑卡以及用户支付,然而用户在实际操作中,在进行用户注册完成后,可能会先去阅览商品以确定是否进行用户绑卡的操作,等等。因此,基于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以及其他测试用例得到的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可以较为完善的模拟用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流程,以提高测试用例序列对用户可能的实际操作的覆盖性,进而提高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步骤S240中,基于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对目标对象进行测试。
其中,目标对象可以是任意需要进行检测的系统或者应用程序,例如Windows系统或者其他任意APP应用等。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以及生成的至少一个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对目标对象进行测试,记录每一测试的检测结果,以达到对目标对象进行自动化检测的目的。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确定目标测试用例,并基于目标测试用例从测试用例集中获取其他测试用例,再基于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以及其他测试用例得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由此,所得到的第二测试用例序列能够更加符合用户在实际操作中所可能存在的情况,根据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以及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对目标对象进行检测,能够大大提高测试用例序列对用户实际操作情况的覆盖率以及合理性,进而保证了自动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基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图2的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中步骤S220的流程示意图。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步骤S220至少包括步骤S310至步骤S320,详细介绍如下:
在步骤S310中,获取所述目标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
其中,标识信息可以是用于表示测试用例的优先级的信息。根据每一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可以区分不同测试用例的优先级。需要说明的,不同的测试用例可能具有相同的优先级,因此同一优先级中可以具有多个测试用例。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开发人员在编写测试用例时,可预先对测试用例进行优先级配置。例如:将测试用例A的优先级配置为P1、将测试用例B的优先级配置为P2,等等。其中,数字越高则表示优先级越低,优先级低的测试用例可以是依赖一个或者多个优先级高的测试用例而执行的。例如用户只有在进行用户注册之后才能够进行用户绑卡的操作,因此,可以将用户注册对应的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配置为P0,将用户绑卡对应的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配置为P1,等等。在开发人员配置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之后,可以将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与该测试用例进行关联(例如建立标识信息与测试用例的对应关系表或者将标识信息添加至测试用例的用例名中等等)并进行存储,以方便后续的查询及获取。
在该步骤中,获取所述目标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基于该目标测试用例的用例名查询该用例名对应的标识信息,从而获取该目标测试用例对应的标识信息。
在步骤S320中,根据所述目标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从所述测试用例集中获取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其他测试用例。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目标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从测试用例集中获取该标识信息对应的其他测试用例,即从测试用例集中获取与该目标测试用例同一优先级别的其他测试用例。由于同一优先级别的测试用例均是依赖于优先级较高的测试用例,因此,基于目标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所获取的其他测试用例也是依赖于该优先级较高的测试用例,在保证后续得到的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对实际操作的覆盖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第二测试用例序列的可行性,避免获取的其他测试用例无法运行的情况发生。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基于目标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获取与该目标测试用例同一优先级别的其他测试用例,能够保证后续根据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以及其他测试用例所生成的第二测试用例序列的可行性,防止在自动化检测时因为第二测试用例序列无法执行而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基于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图2的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中步骤S230的流程示意图。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步骤S230至少包括步骤S410至步骤S420,详细介绍如下:
在步骤S410中,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确定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初始测试用例和终止测试用例。
其中,初始测试用例可以是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优先级最高的测试用例,在该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后续的测试用例都是依赖于该初始测试用例而执行的,相应地,终止测试用例可以是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优先级最低的测试用例。例如:在用户注册-用户绑卡-用户支付这一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用户注册这一测试用例的优先级最高,用户只有在进行注册之后才能够进行绑卡以及支付等操作,因此用户注册这一测试用例应为该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的初始测试用例,而用户支付这一测试用例是依赖于用户注册以及用户绑卡的测试用例而执行的,所以用户支付这一测试用例的优先级最低,应为该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的终止测试用例,等等。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的测试用例的优先级,确定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的初始测试用例以及终止测试用例,即优先级最高的测试用例作为初始测试用例,优先级最低的测试用例作为终止测试用例。
在步骤S420中,根据所述其他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将所述其他测试用例添加至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所述初始测试用例和所述终止测试用例之间,得到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其他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将其他测试用例添加至初始测试用例和终止测试用例之间,应该理解的,在将测试用例添加至初始测试用例和终止测试用例之间时,应将该其他测试用例添加至与该其他测试用例的优先级相当的位置,以防止该其他测试用例在第二测试用例序列中无法执行。
例如: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为P0-001—P1-002—P2-005,其中001、002或者005为测试用例的编号信息。基于目标测试用例P1-002获得到的其他测试用例为P1-003、P1-004等,则在将其他测试用例添加至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以生成第二测试用例序列时,应将其他测试用例添加至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对应的位置,因此,生成的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可以是P0-001—P1-002—P1-003—P2-005或P0-001—P1-002—P1-004—P2-005,等等。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确定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初始测试用例和终止测试用例,并根据其他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将该其他测试用例添加至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以生成第二测试用例序列,保证了第二测试用例序列的生成能够基于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操作流程,同时也保证了第二测试用例序列的可行性,进而保证了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在将其他测试用例添加至第一测试用例序列时,可以将所获得的其他测试用例中的一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测试用例添加至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以生成第二测试用例序列,本申请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其他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将所述其他测试用例添加至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所述初始测试用例和所述终止测试用例之间,得到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其他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将所述其他测试用例分别添加至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所述初始测试用例和所述终止测试用例之间,得到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
在该实施例中,将其他测试用例分别添加至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以生成第二测试用例序列,使得在基于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对目标对象进行检测时,如遇故障,则能够快速定位故障原因,即可能为该其他测试用例功能上出现故障或者该其他测试用例与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的测试用例出现冲突等等,减少了开发人员查找故障原因的工作量,提高故障原因的确定效率。
基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中还包括的获取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流程示意图。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获取第一测试用例序列至少包括步骤S510至步骤S530,详细介绍如下:
在步骤S510中,基于待处理问题文件,对所述待处理问题文件的内容进行语义分析,得到所述待处理问题文件对应的关键词集合。
其中,待处理问题文件可以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文件,例如,该待处理问题文件可以是开发人员在对目标对象进行测试时的故障记录文件,用于记录目标对象在测试时所遇到的故障;该待处理问题文件也可以是用户在使用目标对象时的故障上报文件,例如客诉工单等。通过对待处理问题文件的内容进行分析处理,则可以知晓目标对象在使用时所存在的各种故障问题,以便于后续进行测试和解决。
关键词集合可以是待处理问题文件的内容的关键词的集合,应该理解的,关键词集合能够较好的反映待处理问题文件的内容的关键信息,以便于对待处理问题文件中所携带的信息进行获取。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待处理问题文件可以是由用户进行填写的客诉工单,该客诉工单可以是反映用户在使用目标对象过程中所遇到的故障的表单。客诉工单中可以提供多个填写项供用户进行填写,例如用户名、时间、故障详情等等,用户对其进行填写以收集用户所遇到故障的相关信息。
基于客诉工单内容,可对客诉工单内容进行语义分析,将客诉工单内容进行分词,从分词后的结果中删除无意义分词,例如“的”、“我”或者“很”等等。保留分词后的结果中有意义分词作为客诉工单内容的关键词,例如名词或动词等等。
再将客诉工单内容的关键词进行整合以得到客诉工单内容对应的关键词集合。例如客诉工单内容为“我在注册以及绑卡之后,无法进行支付”,对该客诉工单内容进行分词后得到的分词结果为“我”、“在”、“注册”、“以及”、“绑卡”、“之后”、“无法”、“进行”以及“支付”,将分词结果中的无意义分词进行删除,得到客诉工单内容的关键词为“注册”、“绑卡”以及“支付”,该三个关键词组成了客诉工单内容的关键词集合。
在步骤S520中,根据所述关键词集合中包含的关键词,获取所述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
在该实施例中,开发人员在编写测试用例时,可预先配置该测试用例对应的关键词,例如用户注册这一测试用例对应的关键词可以为“注册”、用户绑卡这一测试用例对应的关键词可以为“绑卡”等等。将待处理问题文件对应的关键词集合中的关键词逐一与各测试用例对应的关键词进行比对,若二者相匹配,则可以确定该关键词所对应的测试用例。
在步骤S530中,基于所述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得到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待处理问题文件对应的关键词集合中每一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对所确定的测试用例进行整合,进而得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对待处理问题文件的内容进行语义分析,得到待处理问题文件对应的关键词集合,并基于该关键词集合确定每一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以生成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完成后续对目标对象的自动化检测。使得能够根据目标对象在实际使用中所遇到的故障自动生成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使第一测试用例序列更能够贴近实际检测需求,进而保证了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也更能够发现目标对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潜在的问题,保证检测的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所述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得到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的优先级,从所述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中选取目标测试用例,以得到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每一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的优先级,对确定得到的测试用例进行排序以生成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例如关键词集合为“注册”、“支付”以及“绑卡”,该三个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分别为用户注册、用户支付以及用户绑卡,根据三个测试用例的优先级,生成的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应为用户注册-用户绑卡-用户支付。
需要说明的,如果关键词集合中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存在多个测试用例为相同优先级的情况,则可以分别将同一优先级的测试用例与其他优先级更高或者优先级更低的测试用例进行组合以得到多个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例如关键词集合中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分别为P0-001、P1-002、P2-005以及P1-003,其中P1-002以及P1-003为同一优先级,则可以分别生成P0-001—P1-002—P2-005以及P0-001—P1-003—P2-005两个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以完成后续的自动化检测。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的优先级,以生成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可以保证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测试用例执行顺序的可行性即第一测试用例序列执行的可行性,进而保证了后续自动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基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中还包括的编辑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的流程示意图,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编辑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至少包括步骤S610至步骤S620,详细介绍如下:
在步骤S610中,若接收到对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编辑请求,显示标识信息编辑界面,其中,所述标识信息编辑界面包括各个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编辑选项。
其中,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编辑请求可以是用于请求编辑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的信息。在一示例中,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触发界面上的特定区域(例如“标识信息编辑”按键等)以发送对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编辑请求,本申请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标识信息编辑界面可以是用于编辑测试用例的界面,其中,该标识信息编辑界面可以包括各个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编辑选项,开发人员可以通过编辑对应的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编辑选项以修改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在一示例中,标识信息编辑选项可以显示为一个输入框,每一个测试用例可以对应一个输入框,开发人员可以通过终端上配置的输入装置在该输入框中输入该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在另一示例中,标识信息编辑选项也可以提供多个可供开发人员进行选择的标识信息选项,例如“P0”、“P1”以及“P2”等等,开发人员通过选择对应的标识信息以确定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本申请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在该实施例中,当接收到对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编辑请求时,在界面上显示标识信息编辑界面,开发人员可以对标识信息编辑界面上包括的各个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编辑选项进行编辑,以对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进行编辑。
在步骤S620中,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编辑界面获取的标识信息,接收并存储所述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当开发人员在标识信息编辑界面进行编辑时,接收开发人员输入的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并将该标识信息与测试用例对应进行存储,以完成对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的编辑。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标识信息编辑界面的设置,开发人员能够快速编辑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提高了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的编辑效率,方便快捷。
基于图2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并存储所述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测试用例的对应关系,建立测试用例的ID信息与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表。
其中,ID信息可以是与测试用例唯一对应的信息,每一测试用例唯一对应一个ID信息。应该理解的,该ID信息可以是测试用例的用例名(例如“用户注册”或者“用户绑卡”等等),ID信息也可以是测试用例的编号信息(例如“001”或者“002”等)。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标识信息编辑界面获取的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将其与测试用例的ID信息建立对应关系表,以便后续的查找。例如表1所示:
ID信息 标识信息
001 P0
002 P1
003 P1
表1
由此,在后续的查找时,能够基于测试用例的ID信息准确快速的查询该测试用例对应的标识信息,提高了标识信息的查找效率以及准确性。
基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中还包括的编辑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的流程示意图。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编辑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至少包括步骤S710至步骤S720,详细介绍如下:
在步骤S710中,若接收到对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编辑请求,显示执行顺序编辑界面。
其中,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可以是测试用例在实际操作中的执行顺序,例如一个新用户在进行支付的流程为用户注册、用户绑卡以及用户支付,则该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为用户注册-用户绑卡以及用户支付,等等。应该理解的,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是基于实际操作过程的,通过设定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能够为后续的测试用例序列的生成提供逻辑性的参考,使得测试用例序列的生成更贴近于实际操作过程,防止测试用例序列发生逻辑性错误。
对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编辑请求可以是用于请求编辑测试用例之间的执行顺序的信息。在一示例中,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触发界面上的特定区域(例如“执行顺序编辑”按键等)以发送对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编辑请求,本申请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执行顺序编辑界面可以是用于编辑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的界面。其中,该执行顺序编辑界面可以包括执行顺序编辑选项,以供开发人员进行编辑。在一示例中,该执行顺序编辑界面可以包括多个用于表示测试用例的图形,例如矩形或者三角形等,每一图形中可具有对应的测试用例的ID信息以进行区分。开发人员可以拖动测试用例对应的图形至对应的位置,例如执行顺序在前的测试用例对应的图形在执行顺序在后的测试用例对应的图形的左边等。
可以理解的,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关乎着测试用例序列是否可以正确执行,例如用户只有在绑卡完成后才可以进行支付或者充值的操作,则对应的,用户绑卡的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应在用户支付以及用户充值的测试用例之前,等等。
在该实施例中,当接收到对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编辑请求时,在界面上显示执行顺序编辑界面,以供开发人员对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进行编辑。
在步骤S720中,根据所述执行顺序编辑界面获取的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信息,接收并存储所述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
在该实施例中,开发人员在编辑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完成后,可以触发界面上的编辑完成按键。根据执行顺序编辑界面所获取的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信息,对该执行顺序进行保存,以备后续查找。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执行顺序编辑界面的设置,开发人员可以快速编辑各个测试用例之间的执行顺序,以确定各个测试用例之间的逻辑顺序,保证后续生成的测试用例序列的可行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场景: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810至步骤S870,详细介绍如下:
在步骤S810中,获取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
其中,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可以是测试用例在实际操作中的执行顺序,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的操作流程确定每一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例如,需要进行用户注册,才能进行用户绑卡,绑卡之后才能够进行用户支付,等等。
在步骤S820中,基于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确定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
在该步骤中,可以根据所获取的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确定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例如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为:用户注册-用户绑卡-用户支付中,可依次对应确定该三个测试用例的优先级为P0、P1和P2,将测试用例的编号(例如001、002和005)与优先级进行关联,得到该三个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即用户注册的标识信息为P0-001、用户绑卡的标识信息为P1-002以及用户支付的标识信息为P2-005。
在步骤S830中,由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确定目标测试用例。
在步骤S840中,根据目标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从测试用例集中获取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其他测试用例。
在该步骤中,根据确定的目标测试用例,获取该目标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并从测试用例集中获取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其他测试用例,例如目标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为P1-002,则根据该测试用例的优先级即P1,获取与P1对应的测试用例作为其他测试用例,例如P1-003、P1-004等。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预先根据测试用例的优先级,对测试用例进行划分,以得到不同优先级对应的测试用例集。后续则可以根据目标测试用例的优先级从对应的测试用例集中获取其他测试用例,以提高其他测试用例的获取效率。
在步骤S850中,根据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确定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初始测试用例和终止测试用例。
在步骤S860中,根据其他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将至少一个其他测试用例添加至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初始测试用例和终止测试用例之间,得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
在该步骤中,可将所获得的其他测试用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添加至第一测试用例的初始测试用例和终止测试用例之间,并根据该其他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将其添加至对应的位置,以形成第二测试用例序列。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每一其他测试用例分别添加至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初始测试用例和终止测试用例之间,以便于后续确定该其他测试用例与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的测试用例是否存在冲突,提高了测试效率。
在步骤S870中,基于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对目标对象进行测试。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预先确定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进而确定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便于后续对目标测试用例对应的其他测试用例的查找,且基于所获取的其他测试用例与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生成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则可以使得第二测试用例序列相比于随机生成更加贴合实际测试需求,保证了测试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下以第一测试用例序列A:P0-001—P1-002—P2-005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开发人员可预先编写测试用例集910,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将测试用例集按照其标识信息进行分类,如图9所示的P0测试用例集、P1测试用例集以及P2测试用例集。
基于第一测试用例序列A:P0-001—P1-002—P2-005中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确定该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初始测试用例为P0-001、终止测试用例为P2-005。
将其中测试用例P1-002以及测试用例P2-005作为目标测试用例。根据目标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即P1和P2,从对应的P1测试用例集和P2测试用例集中获取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其他测试用例,得到其他测试用例P1-003、P1-004、P2-006以及P2-007,将所获得的其他测试用例分别添加至该第一测试用例序列A的初始测试用例和终止测试用例之间,分别得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B:P0-001—P1-002—P1-003—P2-005、第二测试用例序列C:P0-001—P1-002—P1-004—P2-005、第二测试用例序列D:P0-001—P1-002—P2-006—P2-005以及第二测试用例序列E:P0-001—P1-002—P2-007—P2-005。再基于第一测试用例序列A、第二测试用例序列B、第二测试用例序列C、第二测试用例序列D以及第二测试用例序列E对目标对象进行自动化检测。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从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确定目标测试用例,并根据该目标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从测试用例集中获取其他测试用例,再基于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以及其他测试用例得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由此,所得到的第二测试用例序列能够更加符合用户在实际操作中所可能存在的情况,根据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以及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对目标对象进行检测,也能够大大提高测试用例序列对用户实际操作情况的覆盖率以及合理性,进而保证了自动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以下介绍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的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上述的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的实施例。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目标对象的测试装置的框图。
参照图10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目标对象的测试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1010,用于由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确定目标测试用例;
获取模块1020,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测试用例,在测试用例集中获取其他测试用例;
第一处理模块103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所述其他测试用例,得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
第二处理模块1040,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对目标对象进行测试。
基于前述方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获取模块1020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目标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再根据所述目标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从所述测试用例集中获取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其他测试用例。
基于前述方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处理模块1030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确定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初始测试用例和终止测试用例;再根据所述其他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将所述其他测试用例添加至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所述初始测试用例和所述终止测试用例之间,得到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
基于前述方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处理模块1030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其他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将所述其他测试用例分别添加至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所述初始测试用例和所述终止测试用例之间,得到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
基于前述方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处理模块1030还被配置为:基于客诉工单内容,对所述客诉工单内容进行语义分析,得到所述客诉工单内容对应的关键词集合;并根据所述关键词集合中包含的关键词,获取所述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再基于所述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得到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
基于前述方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处理模块1030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的优先级,从所述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中选取目标测试用例,以得到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
基于前述方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处理模块1050,该第三处理模块1050被配置为:若接收到对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编辑请求,显示标识信息编辑界面,其中,所述标识信息编辑界面包括各个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编辑选项;再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编辑界面获取的标识信息,接收并存储所述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
基于前述方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处理模块1050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测试用例的对应关系,建立测试用例的ID信息与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表。
基于前述方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处理模块1050还被配置为:若接收到对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编辑请求,显示执行顺序编辑界面;并根据所述执行顺序编辑界面获取的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信息,接收并存储所述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
图11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11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1所示,计算机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11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11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11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11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例如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在RAM 11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1101、ROM 1102以及RAM 1103通过总线11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1105也连接至总线11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11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11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11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1108;以及包括诸如LAN(Local AreaNetwork,局域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1109。通信部分11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11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1105。可拆卸介质11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11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1008。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11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11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11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计算机程序。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计算机程序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其中,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触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式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待处理问题文件,对所述待处理问题文件的内容进行语义分析,得到所述待处理问题文件对应的关键词集合;
根据所述关键词集合中包含的关键词,获取所述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
基于所述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得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
由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确定目标测试用例;
基于所述目标测试用例,在测试用例集中获取其他测试用例;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所述其他测试用例,得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
基于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对目标对象进行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目标测试用例,从测试用例集中获取其他测试用例,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从所述测试用例集中获取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其他测试用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所述其他测试用例,得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确定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初始测试用例和终止测试用例;
根据所述其他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将至少一个所述其他测试用例添加至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所述初始测试用例和所述终止测试用例之间,得到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其他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将至少一个所述其他测试用例添加至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所述初始测试用例和所述终止测试用例之间,得到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其他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将所述其他测试用例分别添加至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的所述初始测试用例和所述终止测试用例之间,得到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得到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的优先级,从所述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中选取目标测试用例,以得到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接收到对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编辑请求,显示标识信息编辑界面,其中,所述标识信息编辑界面包括各个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编辑选项;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编辑界面获取的标识信息,接收并存储所述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测试用例的标识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测试用例的对应关系,建立测试用例的ID信息与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接收到对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编辑请求,显示执行顺序编辑界面;
根据所述执行顺序编辑界面获取的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信息,接收并存储所述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
9.一种目标对象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待处理问题文件,对所述待处理问题文件的内容进行语义分析,得到所述待处理问题文件对应的关键词集合;
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关键词集合中包含的关键词,获取所述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
以及用于基于所述关键词对应的测试用例,得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
确定模块,用于由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中确定目标测试用例;
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测试用例,在测试用例集中获取其他测试用例;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所述其他测试用例,得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测试用例序列和所述第二测试用例序列对目标对象进行测试。
CN202010143764.1A 2020-03-04 2020-03-04 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3603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3764.1A CN113360364B (zh) 2020-03-04 2020-03-04 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3764.1A CN113360364B (zh) 2020-03-04 2020-03-04 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0364A CN113360364A (zh) 2021-09-07
CN113360364B true CN113360364B (zh) 2024-04-19

Family

ID=77523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3764.1A Active CN113360364B (zh) 2020-03-04 2020-03-04 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60364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22298B1 (en) * 2000-02-03 2003-09-16 Xilinx,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software having a user interface
CN101551777A (zh) * 2009-05-08 2009-10-07 刘志方 移动终端软件基于异常和中断机制的装置和测试方法
CN102521122A (zh) * 2011-11-23 2012-06-27 北京交通大学 面向动态场景的测试序列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03853652A (zh) * 2012-11-29 2014-06-11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案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5204991A (zh) * 2015-08-28 2015-12-30 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设备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5589001A (zh) * 2016-02-01 2016-05-18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TestStand的BMS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CN106708725A (zh) * 2015-11-17 2017-05-24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一种测试与诊断相结合的测试序列动态管理方法
WO2017181286A1 (en) * 2016-04-22 2017-10-26 Lin Ta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efects and vulnerabilities in software code
CN108255698A (zh) * 2017-02-17 2018-07-0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可视化界面的测试案例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8268377A (zh) * 2018-01-23 2018-07-10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的业务测试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8415841A (zh) * 2018-03-19 2018-08-1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覆盖力度增量的组合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方法
CN109558310A (zh) * 2018-10-25 2019-04-02 北京仁科互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0659209A (zh) * 2019-09-19 2020-01-07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接口调用的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及测试系统
CN110716869A (zh) * 2019-09-18 2020-01-21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50594B2 (en) * 2004-05-27 2010-01-19 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Graphical program analyzer with framework for adding user-defined tests
US9753842B2 (en) * 2014-05-09 2017-09-05 Wipro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universal test script for testing variants of software application
US9767009B2 (en) * 2014-11-10 2017-09-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daptation of automated test scripts
CN107357849B (zh) * 2017-06-27 2020-11-0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测试类应用的交互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22298B1 (en) * 2000-02-03 2003-09-16 Xilinx,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software having a user interface
CN101551777A (zh) * 2009-05-08 2009-10-07 刘志方 移动终端软件基于异常和中断机制的装置和测试方法
CN102521122A (zh) * 2011-11-23 2012-06-27 北京交通大学 面向动态场景的测试序列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03853652A (zh) * 2012-11-29 2014-06-11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案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5204991A (zh) * 2015-08-28 2015-12-30 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设备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6708725A (zh) * 2015-11-17 2017-05-24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一种测试与诊断相结合的测试序列动态管理方法
CN105589001A (zh) * 2016-02-01 2016-05-18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TestStand的BMS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WO2017181286A1 (en) * 2016-04-22 2017-10-26 Lin Ta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efects and vulnerabilities in software code
CN108255698A (zh) * 2017-02-17 2018-07-0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可视化界面的测试案例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8268377A (zh) * 2018-01-23 2018-07-10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的业务测试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8415841A (zh) * 2018-03-19 2018-08-1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覆盖力度增量的组合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方法
CN109558310A (zh) * 2018-10-25 2019-04-02 北京仁科互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0716869A (zh) * 2019-09-18 2020-01-21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59209A (zh) * 2019-09-19 2020-01-07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接口调用的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及测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0364A (zh) 202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20135B (zh) 一种自定义业务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21154B (zh) 一种微服务的接口信息展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45653B (zh) 系统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092491B (zh) 一种配置加载方法和系统
CN112199277B (zh) 一种基于浏览器的缺陷复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88111A (zh) 业务流程的配置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US20210157716A1 (en) Pre-populating continuous delivery test cases
CN112445866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Royer Software testing management: life on the critical path
CN109240928A (zh)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42743B (zh) 日志校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60364B (zh) 目标对象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2286790A (zh) 一种全链路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66201A (zh) 回归测试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3054296A2 (en)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
CN113377648B (zh) 软件系统诊断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827122A (zh) 操作引导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65726B (zh) 业务消息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0866492B (zh) 一种基线分支的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系统
CN113656301A (zh) 一种接口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76718A (zh) 脚本上线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360365A (zh) 一种流程测试方法和流程测试系统
CN114881546B (zh) 一种确定资源消耗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80091B (zh) 用于输出信息页面的方法和装置
CN112749075B (zh) 基于预设数据的业务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