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7801A -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57801A
CN113357801A CN202110536767.6A CN202110536767A CN113357801A CN 113357801 A CN113357801 A CN 113357801A CN 202110536767 A CN202110536767 A CN 202110536767A CN 113357801 A CN113357801 A CN 113357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late
air
chamber
opening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367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57801B (zh
Inventor
孙朋飞
袁小辉
侯竑宇
汪鹏飞
张德明
郝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367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578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57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780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5861 priority patent/WO202224211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57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78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17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wet filtering
    • F24F8/125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wet filtering using wet filter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本发明旨在解决新风系统的风阀应用于新风空调一体机中时影响新风功能的问题。本发明的进风结构包括罩壳和阀板组件,罩壳内设置有分隔板,以将罩壳的内腔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罩壳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阀板组件包括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阀板,在第一位置,第一阀板部位于第一腔室的敞口处,第二阀板部离开第二腔室的敞口;在第二位置,第一阀板部离开第一腔室的敞口,第二阀板部位于第二腔室的敞口处。该进风结构能够利用室内风对新风进行调温,保证吹入室内的新风温度不会过低,由于第二腔室的敞口没有完全打开,有效抑制室内风的风量。

Description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背景技术
新风系统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其能够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以优化室内环境。新风系统多用于医院、地铁等公共场所,其具有非常复杂的风道切换装置,以使得新风系统能够在新风模式、混合风模式、室内空气内循环模式之间切换,造价较高。
新风空调一体机是一种将空调和新风装置整合在一起的设备,能够满足家用的一体化和小型化要求。但是新风空调一体机中的新风装置仅具有单纯的进新风功能,在寒冷地区使用时,温度较低的新风进入室内会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新风系统的风道切换装置,结构和控制均较为复杂,且将其应用于新风空调一体机中时会影响其新风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新风系统的风道切换装置应用于新风空调一体机中时影响新风功能的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风结构,所述进风结构包括一侧设置敞口的罩壳以及安装于所述罩壳上的阀板组件,所述敞口构成所述进风结构的出风口,所述罩壳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由所述罩壳的与其敞口相对的一侧向所述敞口方向延伸,以将所述罩壳的内腔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罩壳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室对应的第一进风口和与所述第二腔室对应的第二进风口;所述阀板组件包括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阀板,所述阀板包括第一阀板部和第二阀板部,所述第一阀板部为整面板且形状与所述第一腔室的敞口适配,所述第二阀板部上设置有通风口且所述第二阀板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腔室的敞口适配;所述阀板构造为,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阀板部覆盖所述第一腔室的敞口,所述第二阀板部将所述第二腔室的敞口打开;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阀板部将所述第一腔室的敞口打开,所述第二阀板部覆盖所述第二腔室的敞口。
在上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阀板组件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分隔板的外侧且与所述分隔板的外边沿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一阀板部和所述第二阀板部均与所述转轴的外侧面相连,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阀板部抵靠于所述分隔板,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阀板部抵靠于所述分隔板。
在上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罩壳包括端板以及围绕端板的边缘设置的侧围板,所述阀板组件还包括电机,所述转轴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侧围板上;和/或,所述侧围板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
在上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靠近所述阀板组件的电机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呈半筒形结构,且所述半筒形结构的径向开口的朝向与所述罩壳的敞口朝向一致;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呈轴套结构。
在上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均设置于所述侧围板上。
在上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阀板部与所述第一腔室的敞口边缘之间、所述第二阀板部与所述第二腔室的敞口边缘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在上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阀板部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腔室的敞口边缘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能够配合形成迷宫式结构;和/或,所述第二阀板部的边缘设置有第三密封结构,所述第二腔室的敞口边缘设置有第四密封结构,所述第三密封结构与所述第四密封结构能够配合形成迷宫式结构。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包括底部开口的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水洗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下方的如上所述的进风结构以及风机,所述风机用于驱动气流经所述进风结构进入所述壳体内的水洗部件进行过滤和加湿,所述进风结构的敞口朝上设置并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开口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为新风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为室内风进风口。
在上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壳本体下方的进风结构安装座,所述进风结构安装座包括与所述壳本体的底部形状适配的上安装部以及与所述上安装部相连的下安装部,所述下安装部的形状与所述进风结构的罩壳形状适配;所述下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呈径向开口朝下的半筒形结构,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罩壳上的第一支撑部对接。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包括空调本体和如上所述的新风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风结构中的阀板包括第一阀板部和第二阀板部,其中的第一阀板部为整面板结构,第二阀板部上设置有通风口。通过调整阀板的位置,使得第一腔室的敞口被第一阀板部全部封闭时,第二腔室的敞口完全打开,该状态适于室内风模式。而当第一腔室的敞口完全打开时,带有通风口的第二阀板部覆盖第二腔室的敞口,从而在第一进风口进新风时,室内风能够经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二腔室,并经第二阀板部的通风口吹出。这样,在进新风的同时会有室内风经通风口吹出,利用室内风对新风进行调温,保证吹入室内的新风温度不会过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同时,由于第二腔室的敞口没有完全打开,从而有效抑制室内风的风量,保证新风装置的新风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装置设置有上述的进风结构,能够在进新风的同时混入部分室内风,利用室内风对新风进行调温,且室内风与新风比例适度,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中设置有上述的新风装置,从而有效提高新风模式下的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进风结构及新风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进风结构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进风结构中阀板处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进风结构中阀板处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爆炸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0、进风结构;
11、罩壳;111、端板;112、侧围板;1121、第一支撑部;1122、第二支撑部;1123、直板部;1124、曲面板部;1125、安装凸耳;1126、连接管套;113、第一进风口;114、第二进风口;12、阀板组件;121、阀板;1211、第一阀板部;1212、第二阀板部;1212a、通风口;122、转轴;123、电机;13、第一腔室;14、第二腔室;15、分隔板;
20、水洗部件;
21、水箱;22、水洗组件;221、传动轴;222、甩水套筒;223、连接部;
30、壳体;
31、壳本体;32、进风结构安装座;321、上安装部;322、下安装部;3221、第三支撑部;33、支撑座;34、连接筋板;
40、风机;
41、叶轮;42、第一电机轴;43、第二电机轴;
5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虽然本发明实施例的进风结构和新风装置是结合空调进行描述的,但该进风结构和新风装置并不局限于应用在空调中,其他具有新风需求的设备均可配置本发明实施例的进风结构和新风装置。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中所述的“内”“外”等方位词是相对于进风结构自身而言,靠近进风结构内部的一侧为内,远离进风结构内部的一侧为外。本文中所述的“上”“下”“顶”“底”等方位词指的是进风结构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的方位。前述方位词仅用于方便描述,并不构成对结构的任何限定。
在一相关技术中,风道切换阀的各个进风口上均设置有风门,通过风门来控制各个进风口的开闭,结构和控制均较为复杂,不适于新风空调一体机。在另一相关技术中,风道切换阀的新风进口和室内风进口之间设置旋转阀,通过转动旋转阀实现对新风进口和室内进风口的封堵。当需要进混合风时,控制旋转阀将新风进口和室内进风口同时打开,当采用该结构进混合风时,新风效果较差。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上述结构在进混合风时新风效果差的原因为:新风进口通常是通过一个新风管进风,而由于空调设置在室内,除了室内进风口,室内空气还可以从很多缝隙进入,如此,采用上述结构进混合风时,由于新风和室内风共用一个风机,在同等风力下,混合风中大部分为室内空气,而新风的量很少,从而导致新风效果差。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风结构,通过阀板与罩壳的结构匹配,使得新风装置在室内风模式时保证其风量,在混合风模式时保证室内风与新风的比例适度,新风效果好,优化混合风模式的用户使用舒适度。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进风结构。
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风结构的爆炸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风结构中阀板处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风结构中阀板处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风结构10包括一侧设置敞口的罩壳11以及安装于罩壳11上的阀板组件12。其中,罩壳11内形成气流的流动空间,罩壳11的敞口构成该进风结构10的出风口,阀板组件12动作来改变气流在罩壳11内的流动路线,以实现模式切换。
罩壳11内设置有分隔板15,分隔板15由罩壳11的与其敞口相对的一侧向敞口方向延伸,以将罩壳11的内腔分为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即,分隔板15将罩壳11的内腔分隔为两部分,罩壳11的敞口的一部分构成第一腔室13的敞口,罩壳11的敞口的另一部分构成第二腔室14的敞口。第一腔室13的敞口构成第一腔室13的出风口,第二腔室14的敞口构成第二腔室14的出风口。
罩壳11可以设置为任意能够满足上述需求的任意结构,例如可以设置为半球壳形、箱壳形等。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罩壳11包括端板111以及围绕端板111的边缘设置的侧围板112,侧围板112的一侧与端板111的边缘相连,另一侧即形成罩壳11的敞口。分隔板15由端板111向敞口侧延伸,如此,一部分侧围板112、一部分端板111和分隔板15围合形成第一腔室13,另一部分侧围板112、另一部分端板111和分隔板15围合形成第二腔室14。
罩壳1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腔室13对应的第一进风口113,外部气流能够经第一进风口113进入第一腔室13内,并由第一腔室13的敞口排出。第一进风口113可以设置在罩壳11的与第一腔室13对应的任意壁上,与第一腔室13对应的第一进风口113指的是参与围合形成第一腔室13的罩壳11侧壁上设置第一进风口113,从而使得第一进风口113直接与第一腔室13连通。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13可以设置在围合形成第一腔室13的那部分侧围板112或者端板111上。
罩壳1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与第二腔室14对应的第二进风口114,外部气流能够经第二进风口114进入第二腔室14内,并由第二腔室14的敞口排出。第二进风口114可以设置在罩壳11的与第二腔室14对应的任意壁上,与第二腔室14对应的第二进风口114指的是参与围合形成第二腔室14的罩壳11侧壁上设置第二进风口114,从而使得第二进风口114直接与第二腔室14连通。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进风口114可以设置在围合形成第二腔室14的那部分侧围板112或者端板111上。
阀板组件12包括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阀板121,通过改变阀板121的位置来改变气流的流动路线。具体地,阀板121包括第一阀板部1211和第二阀板部1212,第一阀板部1211为整面板且形状与第一腔室13的敞口适配。此处所述的整面板指的是其呈整体的板状结构,其上不设置孔、缝等流体能够通过的结构。第二阀板部1212上设置有通风口1212a,即第二阀板部1212整体上是呈板状结构,在该整体的板状结构上设置有通风口1212a,通风口1212a的设置使得第二腔室14内的空气能够经通风口1212a排出,且由于第二阀板部1212的实体部分的阻隔,能够减小通风面积,进而降低由第二腔体14排出的空气量。
阀板121构造为,在第一位置,参照图2,第一阀板部1211位于第一腔室13的敞口处,以覆盖第一腔室13的敞口,第二阀板部1212离开第二腔室14的敞口,以将第二腔室14的敞口打开。在第二位置时,参照图3,第一阀板部1211离开第一腔室13的敞口,以将第二腔室14的敞口打开,第二阀板部1212位于第二腔室14的敞口处,以覆盖第二腔室13的敞口。其中,第二阀板部1212离开第二腔室14的敞口即第二阀板部1212将第二腔室14的敞口完全打开,从而不影响第二阀板部1212的敞口出风。第一阀板部1211离开第一腔室13的敞口即第一阀板部1211将第一腔室13的敞口完全打开,从而不影响第一腔室13的敞口出风。
如此,通过调整阀板121的位置,使得第一腔室13的敞口被第一阀板部1211全部封闭时,第二腔室14的敞口完全打开,该状态适于室内风模式。而当第一腔室13的敞口完全打开时,带有通风口的第二阀板部1211位于第二腔室14的敞口处,从而在第一进风口113进新风时,室内风能够经第二进风口114进入第二腔室14,并经第二阀板部1212的通风口1212a吹出。这样,在进新风的同时会有室内风经通风口1212a吹出,利用室内风对新风进行调温,保证吹入室内的新风温度不会过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尤其适用于寒冷地区的新风装置。
同时,由于第二阀板部1212设置在第二腔室14的敞口处,室内风需要通过第二阀板部1212上的通风口1212a吹出,因此,第二腔室14的敞口没有完全打开,从而有效抑制室内风的风量,使得混合风中新风和室内风有一个适度的比例,进而保证新风装置的新风效果,优化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风结构10利用简单的阀板结构及简单的动作即可实现进风结构10内的风路改变,以适应新风装置的单独室内风模式和混合风模式,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控制简单。
阀板121可以设置为任意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例如,第一阀板部1211和第二阀板部1212形成为整体的平板结构且与敞口朝向方向垂直,在与敞口方向垂直的平面内,第一阀板部1211和第二阀板部1212相互垂直,第一阀板部1211和第二阀板部1212能够绕与敞口朝向平行的转轴转动,在第一位置,第一阀板部1211将第一腔室13的敞口覆盖,第二阀板部1212与第二腔室14的敞口错开,当第一阀板部1211和第二阀板部1212绕转轴转动90°后运动至第二位置,在该位置,第一阀板部1211与第一腔室13的敞口错开,第二阀板部1212将第二腔室14的敞口覆盖。
为了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阀板组件12包括转轴122,转轴122设置在分隔板15的外侧且与分隔板15的外边沿延伸方向一致。第一阀板部1211的一侧边缘与转轴122的外侧面相连且与转轴122的轴线延伸方向一致,第二阀板部1212的一侧边缘与转轴122的外侧面相连且与转轴122的轴线延伸方向一致。如此,转轴122往复转动,从而能够使得阀板12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如图2所示,在第一位置时,第一阀板部1211位于第一腔室13的敞口处,第二阀板部1212抵靠于分隔板15,具体地,抵靠于分隔板15的位于第一腔室13的侧面上。如图3所示,在第二位置时,第二阀板部1212位于第二腔室14的敞口处,第一阀板部1211抵靠于分隔板15,具体地,抵靠于分隔板15的位于第二腔室14的侧面上。
转轴122可以是通过手动驱动来进行往复转动,为了实现自动控制,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阀板组件12还包括电机123,电机123的电机轴与转轴122固定连接,如此,通过电机123能够带动转轴122往复转动,以使得阀板121能够自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机123为步进电机,通过控制电机123的步数来对阀板121进行位置控制。具体地,将第一位置设置为电机123的复位位置,当电机123沿第一方向行进预定步数后停止运动,使得电机123带动阀板121运动至第二位置。当需要切换风路时,控制电机123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行进预定步数后停止运动,使得电机123带动阀板121运动至第一位置。
为了进一步保证阀板121的运动精度,避免长时间使用造成的行程累积误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借用第一阀板部1211、第二阀板部1212与分隔板15之间的抵接力来对电机123的动作进行控制。具体地,在转轴122与电机轴之间设置有转矩检测元件,当电机123驱动阀板121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第一阀板部1211逐步靠近分隔板15,直至第一阀板部1211抵靠于分隔板15上,从而使得转轴122与电机轴之间的转矩增大,当转矩检测元件检测的转矩增大至预定值时,说明阀板121已运动到位,电机停止运行。而当需要改变阀板121位置时,电机123反向转动,电机123驱动阀板121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第二阀板部1212逐步靠近分隔板15,直至第二阀板部1212抵靠于分隔板15上,从而使得转轴122与电机轴之间的转矩增大,当转矩检测元件检测的转矩增大至预定值时,说明阀板121已运动到位,电机123停止运行。
电机123可以安装于罩壳11的任意位置,由于转轴122设置在分隔板15的外侧,为了方便电机123与转轴122的连接,优选地,如图2所示,电机123固定安装于侧围板112上,具体地,电机123安装于侧围板112的外侧并靠近敞口的位置。
为了保证转轴122的转动平稳性,优选地,如图1所示,侧围板112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一支撑部1121和第二支撑部1122,第一支撑部1121靠近电机123设置,转轴122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121和第二支撑部1122。如此,利用侧围板112上的结构对转轴122形成很好的支撑,从而保证转动的转动平稳可靠性。
为了适应立式空调的结构,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侧围板112包括直板部1123和曲面板部1124,曲面板部1124向背离直板部1123的方向凸出,直板部1123和曲面板部1124围合形成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端板111将筒状结构的一端开口封闭,筒状结构的另一端开口构成进风结构的出风口。电机123可以设置于直板部1123,也可以设置于曲面板部1124,为了保证电机123的连接可靠性,优选地,电机123通过紧固件锁紧固定于曲面板部1124的外侧,借用曲面板部1124的曲度来提高电机123与曲面板部1124之间的锁紧力,以保证电机123的安装可靠性。第一支撑部1121设置在曲面板部1124上并靠近电机123的位置,第二支撑部1122设置在直板部1123上。
第一支撑部1121和第二支撑部1122可以为任意能够支撑转轴122的结构,为了方便转轴的安装,如图1所示,靠近电机123的第一支撑部1121呈半筒形结构,且半筒形结构的径向开口的朝向与罩壳11的敞口朝向一致,第二支撑部1122呈轴套结构。如此,在安装转轴122时,将转轴122的一端穿入轴套内,另一端由半筒形结构的径向开口伸入半筒形结构中,当进风结构10装入新风装置时,第一支撑部1121能够与新风装置上的另一半半筒形结构对接形成对转轴122的另一端支撑的轴套结构(后面有具体介绍)。
进一步优选地,曲面板部1124的靠近敞口一侧的边缘向外凸出设置有安装凸耳1125,进风结构10通过安装凸耳1125安装于新风装置上。安装凸耳1125优选靠近第一支撑部1121设置,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凸耳1125设置有两个,两个安装凸耳1125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121的周向两侧,第一支撑部1121与以保证新风装置上的另一半半筒形结构的对接可靠性。
由于阀板121是通过与第一腔室13、第二腔室14的敞口配合来改变风路的,因此,第一进风口113和第二进风口114的位置不会受限,即第一进风口113和第二进风口114可以设置在与第一腔室13、第二腔室14对应的任意位置。例如,第一进风口113可以设置在侧围板112上,也可以设置在端板111上,第二进风口114可以设置在侧围板112上,也可以设置在端板111上。为了适于立式空调,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13和第二进风口114均设置在侧围板112上。如此,将其应用于立式空调时可实现侧进风上出风的气流流路。
第一进风口113为新风口,为了连接新风管,如图1所示,在第一进风口113的边缘向外侧延伸形成有连接管套1126,连接管套1126用于与新风管连接。第二进风口114为室内进风口,由于空调直接是设置在室内的,因此无需设置管路,因此,优选地,在侧围板112的直板部1123和曲面板部1124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进风口114。为了保证进风效果,进一步优选地,第二进风口114呈长形口,且长形口的延伸方向与罩壳11的敞口方向一致,多个长形口相互间隔地排列设置在侧围板112上,从而保证室内风的进风量。
第二阀板部1212上的通风口1212a可以设置为任意形状,例如,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等。通风口1212a的数量也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的风量需求设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风口1212a设置有多个且为长形口,长形口的延伸方向与转轴122的轴线垂直且多个长形口沿转轴122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布,这种布置方式一方面能够保证第二阀板部1212的结构强度,避免其发生形变而导致漏风,另一方面还能够进一步优化气流的流路,保证室内风的进气量,避免产生气流的流动死角。
为了保证第一位置时第一阀板部1211与第一腔室13的敞口之间的密封,避免出现漏风,优选地,第一阀板部1211与第一腔室13的敞口边缘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例如为设置在第一阀板部1211边缘和/或第一腔室13的敞口边缘的密封条。为了避免因设置密封结构而影响第一阀板部1211的正常运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阀板部1211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第一腔室13的敞口边缘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第一密封结构与第二密封结构能够配合形成迷宫式结构,迷宫式结构形成曲折的通道,从而阻隔气流的运动,这种结构设置不会在第一阀板部1211与第一腔室13之间形成阻尼力,从而保证第一阀板部1211的运动顺畅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3的敞口内侧设置开口朝下的横截面呈“E”形的第二密封结构,第一阀板部1211的边缘向上凸出设置横截面呈“11”形的第一密封结构,如此,第一密封结构与第二密封结构相互插接形成迷宫式结构。
类似地,为了保证第二位置时第二阀板部1212与第二腔室14的敞口之间的密封,避免出现漏风,优选地,第二阀板部1212与第二腔室14的敞口边缘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例如为设置在第二阀板部1212边缘和/或第二腔室14的敞口边缘的密封条。为了避免因设置密封结构而影响第二阀板部1212的正常运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阀板部1212的边缘设置有第三密封结构,第二腔室14的敞口边缘设置有第四密封结构,第三密封结构与第四密封结构能够配合形成迷宫式结构,迷宫式结构形成曲折的通道,从而阻隔气流的运动,这种结构设置不会在第二阀板部1212与第二腔室14之间形成阻尼力,从而保证第二阀板部1212的运动顺畅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腔室14的敞口内侧设置开口朝下的横截面呈“E”形的第四密封结构,第二阀板部1212的边缘向上凸出设置横截面呈“11”形的第三密封结构,如此,第三密封结构与第四密封结构相互插接形成迷宫式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该新风装置包括上述的进风结构10,通过该进风结构10能够实现新风装置的多种出风模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装置。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爆炸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剖视图,如图4至图6所示,新风装置包括底部开口的壳体30、设置于壳体30中的水洗部件20、设置于壳体30下方的进风结构10以及风机40。其中,风机40用于驱动气流经进风结构10进入壳体30内的水洗部件20进行过滤和加湿,即,进风结构10自身不设置风机,而是共用新风装置内的风机40实现气流的驱动。进风结构10的敞口朝上设置并与壳体30的底部开口连通,第一进风口113为新风进风口,第二进风口114为室内风进风口。
如此,当阀板121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阀板部1211将第一腔室13的敞口封闭,第二阀板部1212将第二腔室14的敞口打开,此时,第二腔室14与壳体30连通,风机40驱动室内空气经第二进风口114进入第二腔室14,进而经外壳30进入水洗部件20中进行过滤和加湿。而当阀板121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阀板部1211将第一腔室13的敞口打开,第二阀板部1212位于第二腔室14的敞口处,此时,第一腔室13与壳体30直接连通,第二腔室14通过通风口1212a与壳体30连通,风机40驱动新风经第一进风口113进入第一腔室13,进而进入壳体30,室内空气经第二进风口114进入第二腔室14,并经第二阀板部1212上的通风口1212a进入壳体30与新风混合后进入水洗部件20进行水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装置设置有上述的进风结构10,能够在进新风的同时混入部分室内风,利用室内风对新风进行调温,且室内风与新风比例适度,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壳体30与进风结构10之间的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壳体30包括壳本体31和设置于壳本体31下方的进风结构安装座32,进风结构安装座32包括与壳本体31的底部形状适配的上安装部321以及与上安装部321相连的下安装部322,下安装部322的形状与进风结构10的罩壳11形状适配,即通过进风结构安装座32作为转接件实现壳体30与进风结构10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下安装部322上设置有第三支撑部3221,第三支撑部3221呈径向开口朝下的半筒形结构,如此,第三支撑部3221与罩壳10上的第一支撑部1121对接形成完整的轴套结构,以对转轴122形成很好的支撑。
如图6所示,水洗部件20包括水箱21以及设置于水箱21内的水洗组件22。水洗组件22用于利用水箱21内的水对进入水箱21的空气进行水洗处理,例如,水洗组件22用于对进入水箱21内的空气进行水洗,使得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病毒等溶于水或者被水洗组件22形成的水分子、负离子去除,从而完成对空气的水洗净化。
水洗组件22包括设置在水箱21内的传动轴221、套设于传动轴221外侧的甩水套筒222以及连接传动轴221与甩水套筒222的连接部223,甩水套筒222上设置有多个甩水孔。如此,传动轴221转动时,带动甩水套筒222转动,在负压作用下将水箱21内的水扬起并从甩水孔甩出,以在甩水套筒222与水箱21内壁之间形成水幕,当气流流经水幕时,水幕对空气进行水洗。
为了保证水箱21在空气净化装置内的位置可靠性,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壳本体30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水箱21的支撑座33,支撑座33与壳本体30之间通过连接筋板34相连,连接筋板34相互间隔设置,从而使得连接筋板34之间的间隔空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流道,以使得气流能够经过该流道进入水箱21内。
为了进一步简化结构,优选地,如图6所示,风机40的电机为双轴电机,其中的第一电机轴42上设置叶轮41,第二电机轴43穿过支撑座33与传动轴221传动连接,如此,一个电机即可实现风机40和水洗组件22两个结构的转动,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其包括空调本体和如上所述的新风装置。空调本体包括换热器、风机等结构,用于对空气温度进行调节,例如对空气进行升温、降温等处理,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空调本体还可以对空气进行加湿、除湿等处理。空调本体和新风装置可以共用一个外壳,也可以各自设置单独的外壳。新风装置还可设置为与空调本体协同工作,例如,新风装置进入的新风可进入空调本体内换热后排出空调。新风装置和空调本体的相对位置不限,优选地,空调为立式空调,新风装置和空调本体呈上下布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中设置有上述的新风装置,从而有效提高新风模式下的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7所示,空调的控制器50与进风结构10的电机123通讯连接,如此,通过空调的控制器50直接控制电机123动作以进行新风装置进风模式的切换。具体地,当空调的控制器50接收到室内风循环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控制电机123动作以控制阀板121运动至第一位置,当空调的控制器50接收到混合风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控制电机123动作以控制阀板121运动至第二位置。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结构包括一侧设置敞口的罩壳以及安装于所述罩壳上的阀板组件,所述敞口构成所述进风结构的出风口,
所述罩壳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由所述罩壳的与其敞口相对的一侧向所述敞口方向延伸,以将所述罩壳的内腔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罩壳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室对应的第一进风口和与所述第二腔室对应的第二进风口;
所述阀板组件包括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阀板,所述阀板包括第一阀板部和第二阀板部,所述第一阀板部为整面板且形状与所述第一腔室的敞口适配,所述第二阀板部上设置有通风口且所述第二阀板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腔室的敞口适配;
所述阀板构造为,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阀板部覆盖所述第一腔室的敞口,所述第二阀板部将所述第二腔室的敞口打开;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阀板部将所述第一腔室的敞口打开,所述第二阀板部覆盖所述第二腔室的敞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组件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分隔板的外侧且与所述分隔板的外边沿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一阀板部和所述第二阀板部均与所述转轴的外侧面相连,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阀板部抵靠于所述分隔板,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阀板部抵靠于所述分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包括端板以及围绕端板的边缘设置的侧围板,
所述阀板组件还包括电机,所述转轴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侧围板上;和/或,
所述侧围板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阀板组件的电机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呈半筒形结构,且所述半筒形结构的径向开口的朝向与所述罩壳的敞口朝向一致;和/或,
所述第二支撑部呈轴套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均设置于所述侧围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板部与所述第一腔室的敞口边缘之间、所述第二阀板部与所述第二腔室的敞口边缘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板部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腔室的敞口边缘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能够配合形成迷宫式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阀板部的边缘设置有第三密封结构,所述第二腔室的敞口边缘设置有第四密封结构,所述第三密封结构与所述第四密封结构能够配合形成迷宫式结构。
8.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包括底部开口的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水洗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下方的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进风结构以及风机,所述风机用于驱动气流经所述进风结构进入所述壳体内的水洗部件进行过滤和加湿,所述进风结构的敞口朝上设置并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开口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为新风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为室内风进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壳本体下方的进风结构安装座,所述进风结构安装座包括与所述壳本体的底部形状适配的上安装部以及与所述上安装部相连的下安装部,所述下安装部的形状与所述进风结构的罩壳形状适配;
所述下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呈径向开口朝下的半筒形结构,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罩壳上的第一支撑部对接。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本体和如权利要求8或9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装置。
CN202110536767.6A 2021-05-17 2021-05-17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Active CN1133578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6767.6A CN113357801B (zh) 2021-05-17 2021-05-17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PCT/CN2021/135861 WO2022242114A1 (zh) 2021-05-17 2021-12-06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6767.6A CN113357801B (zh) 2021-05-17 2021-05-17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7801A true CN113357801A (zh) 2021-09-07
CN113357801B CN113357801B (zh) 2022-07-15

Family

ID=77526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6767.6A Active CN113357801B (zh) 2021-05-17 2021-05-17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57801B (zh)
WO (1) WO202224211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7671A (zh) * 2022-05-09 2022-08-05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WO2022242114A1 (zh) * 2021-05-17 2022-11-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5995A (zh) * 2013-06-13 2014-12-24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换新风装置
AU2014391444A1 (en) * 2014-06-25 2016-01-21 Sahara Co., Ltd. Ventilation device
CN106369794A (zh) * 2016-10-26 2017-02-01 仓敏伟 转板式自动内外通风转换装置
CN207146594U (zh) * 2017-08-18 2018-03-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644910A (zh) * 2018-08-01 2018-10-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319489A (zh) * 2018-03-30 2019-10-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1189210A (zh) * 2019-12-31 2020-05-22 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热回收装置及空调系统
CN211400129U (zh) * 2019-12-18 2020-09-01 北京环都拓普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流新风净化换气装置
CN212408869U (zh) * 2020-06-03 2021-01-26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04179A (ja) * 1998-04-20 1999-11-05 Kubota Kucho Kk 空気調和機
CN113357801B (zh) * 2021-05-17 2022-07-1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5995A (zh) * 2013-06-13 2014-12-24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换新风装置
AU2014391444A1 (en) * 2014-06-25 2016-01-21 Sahara Co., Ltd. Ventilation device
CN106369794A (zh) * 2016-10-26 2017-02-01 仓敏伟 转板式自动内外通风转换装置
CN207146594U (zh) * 2017-08-18 2018-03-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319489A (zh) * 2018-03-30 2019-10-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08644910A (zh) * 2018-08-01 2018-10-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11400129U (zh) * 2019-12-18 2020-09-01 北京环都拓普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流新风净化换气装置
CN111189210A (zh) * 2019-12-31 2020-05-22 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热回收装置及空调系统
CN212408869U (zh) * 2020-06-03 2021-01-26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2114A1 (zh) * 2021-05-17 2022-11-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CN114857671A (zh) * 2022-05-09 2022-08-05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4857671B (zh) * 2022-05-09 2024-02-06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7801B (zh) 2022-07-15
WO2022242114A1 (zh) 2022-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57811B (zh)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EP1607689B1 (en) Air conditioner
KR101658644B1 (ko) 바이패스터널을 구비한 전열교환기
CN113357801B (zh)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WO2007069349A1 (ja)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JPH0449019B2 (zh)
CN112594781A (zh) 新风系统及空调器
CN217154515U (zh) 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和新风系统
CN217031389U (zh) 用于空调器的新风部件和空调器
CN217109804U (zh) 空调器
KR101576217B1 (ko) 바이패스터널을 구비한 전열교환기
KR20070107403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CN116624935A (zh) 空调器
KR101128614B1 (ko) 공조시스템용 송풍기
CN115614835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432235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KR20170004468A (ko) 바이패스형 환기장치
KR101443631B1 (ko)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KR100698910B1 (ko)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CN218033379U (zh) 一种风口部件、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592983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506935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506956U (zh) 导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21648709U (zh) 导风叶片组件及空气处理设备
CN220506988U (zh) 新风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