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7003A - 连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57003A
CN113357003A CN202010144658.5A CN202010144658A CN113357003A CN 113357003 A CN113357003 A CN 113357003A CN 202010144658 A CN202010144658 A CN 202010144658A CN 113357003 A CN113357003 A CN 113357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low
oil
piston rod
pressure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46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57003B (zh
Inventor
罗海鹏
杨江
徐昆朋
吴广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4465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570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57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70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570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70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4Engines with variable distances between pistons at top dead-centre positions and cylinder heads
    • F02B75/045Engines with variable distances between pistons at top dead-centre positions and cylinder heads by means of a variable connecting rod leng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5/00Varying compression ratio
    • F02D15/02Varying compression ratio by alteration or displacement of piston stro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700/00Mechanical control of speed or power of a single cylinder piston engine
    • F02D2700/03Controlling by changing the compression rati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连杆装置。该连杆装置包括连杆体、摇臂、高压活塞杆以及低压活塞杆,所述连杆体包括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本体一侧的头部,所述摇臂转动连接在所述头部;所述本体上设置有高压腔体、低压腔体、油沟槽、连通在所述高压腔体与所述油沟槽之间的高压油路以及连通在所述低压腔体与所述油沟槽之间的低压油路,所述高压活塞杆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摇臂的第一侧,所述高压活塞杆的第二端滑动连接在所述高压腔体内;所述低压活塞杆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摇臂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低压活塞杆的第二端滑动连接在所述低压腔体内。该连杆装置可在高压缩比状态与低压缩比状态之间切换。

Description

连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杆装置。
背景技术
可变压缩比技术是发动机革命性技术,发动机在低负荷时采用高压缩比能够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并降低油耗,在高负荷时采用低压缩比能够提高发动机功率和扭矩,满足动力性要求。目前,众多主机厂和机构对该技术零部件结构的研究和专利布局已有多年。但是,由于相关的结构和装置种类众多,如果可变压缩比结构复杂且空间需求大,那么整个发动机则需要大改,而且无法实现不同发动机间的通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可变压缩比结构无法实现不同发动机间的通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连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杆装置,包括连杆体、摇臂、高压活塞杆以及低压活塞杆,所述连杆体包括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本体一侧的头部,所述摇臂转动连接在所述头部;
所述本体上设置有高压腔体、低压腔体、油沟槽、连通在所述高压腔体与所述油沟槽之间的高压油路以及连通在所述低压腔体与所述油沟槽之间的低压油路,所述高压活塞杆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摇臂的第一侧,所述高压活塞杆的第二端滑动连接在所述高压腔体内;所述低压活塞杆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摇臂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低压活塞杆的第二端滑动连接在所述低压腔体内;
当所述油沟槽内注有高压润滑油时,所述高压活塞杆伸出于所述高压腔体,所述低压活塞杆缩回至所述低压腔体内,所述连杆装置处于低压缩比状态;
当所述油沟槽内注有低压润滑油时,所述高压活塞杆缩回至所述高压腔体内,所述低压活塞杆伸出于所述低压腔体,所述连杆装置处于高压缩比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杆装置,通过发动机机油泵供给高低油压致使摇臂进行偏心转动,以使所述连杆装置在高低油压下进行中心距的长短切换,从而使所述连杆装置在高压缩比状态与低压缩比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油沟槽内注有高压润滑油时,所述高压活塞杆伸出于所述高压腔体,所述低压活塞杆缩回至所述低压腔体内,此时中心距处于短状态,所述连杆装置处于低压缩比状态。当所述油沟槽内注有低压润滑油时,所述高压活塞杆缩回至所述高压腔体内,所述低压活塞杆伸出于所述低压腔体,此时中心距处于长状态,所述连杆装置处于高压缩比状态。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杆装置的油路加工简便可靠,可根据所述连杆装置的运行原理,使发动机获得优秀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杆装置的受力部位为连杆体而非填充有润滑油的腔体,连杆体在爆压下将产生非常小的变形量,保证发动机压缩比的波动小,可提高密封件和阀体的寿命。
可选地,所述连杆装置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安装阀孔以及连通在所述油沟槽与所述安装阀孔之间的回流油道,所述控制阀安装在所述安装阀孔内;
所述高压油路包括第一油道以及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道连通在所述油沟槽与所述高压腔体之间,所述第二油道连通在所述高压腔体与所述安装阀孔之间;
所述低压油路包括第三油道以及第四油道,所述第三油道连通在所述油沟槽与所述低压腔体之间,所述第四油道连通在所述低压腔体与所述安装阀孔之间;
当所述油沟槽内注有高压润滑油时,所述控制阀控制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回流油道隔断,所述第四油道与所述回流油道连通;
当所述油沟槽内注有低压润滑油时,所述控制阀控制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回流油道连通,所述第四油道与所述回流油道隔断。
可选地,所述安装阀孔包括外孔以及与所述外孔连通的内孔,所述内孔包括滑孔以及与所述滑孔连通的回流孔,所述滑孔与所述第二油道及所述第四油道连通,所述回流孔与所述回流油道连通;
所述控制阀包括安装盖、密封柱塞以及连接在所述安装盖与所述密封柱塞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安装盖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孔的孔壁上,所述密封柱塞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孔内,所述密封柱塞设置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
当所述油沟槽内注有高压润滑油时,所述密封柱塞滑动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回流油道隔断,所述第四油道与所述回流油道连通;
当所述油沟槽内注有低压润滑油时,所述密封柱塞滑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回流油道连通,所述第四油道与所述回流油道隔断。
可选地,所述连杆装置还包括高压单向阀,所述第一油道包括第一油路段以及第二油路段,所述第一油路段连通在所述油沟槽与所述高压单向阀的进油口之间,所述第二油路段连通在所述高压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高压腔体之间。
可选地,所述连杆装置还包括低压单向阀,所述第三油道包括第三油路段以及第四油路段,所述第三油路段连通在所述油沟槽与所述低压单向阀的进油口之间,所述第四油路段连通在所述低压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低压腔体之间。
可选地,所述高压活塞杆包括高压液压杆以及高压活塞,所述高压液压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摇臂的第一侧,所述高压活塞固定连接在所述高压液压杆的第二端,所述高压活塞滑动连接在所述高压腔体内;
所述低压活塞杆包括低压液压杆以及低压活塞,所述低压液压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摇臂的第二侧,所述低压活塞固定连接在所述低压液压杆的第二端,所述低压活塞滑动连接在所述低压腔体内。
可选地,所述摇臂包括偏心衬套以及摇臂支架,所述偏心衬套转动连接在所述头部,所述摇臂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偏心衬套的外壁上,所述高压活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摇臂支架的第一侧,所述低压活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摇臂支架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可选地,所述摇臂支架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偏心衬套的外壁上,所述高压活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端部上,所述低压活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端部上。
可选地,所述摇臂还包括活塞销,所述偏心衬套上设置有与所述偏心衬套非同中轴线的销孔,所述活塞销安装在所述销孔内。
可选地,所述连杆装置还包括连杆带盖,所述连杆带盖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杆体上远离所述头部的一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杆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杆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杆装置的摇臂支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杆装置的连杆体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杆装置的连杆体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连杆体的安装阀孔处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杆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A处的剖面图;
图9是图7中B-B处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杆装置在低压缩比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C-C处的剖面图;
图12是图11中D-D处的剖面图;
图13是图11中E-E处的剖面图;
图14是图11中A处的放大图;
图15是图12中B处的放大图;
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杆装置在高压缩比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F-F处的剖面图;
图18是图17中G-G处的剖面图;
图19是图17中H-H处的剖面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连杆体;11、本体;111、高压腔体;112、低压腔体;113、油沟槽;114、高压油路;1141、第一油道;11411、第一油路段;11412、第二油路段;1142、第二油道;115、低压油路;1151、第三油道;11511、第三油路段;11512、第四油路段;1152、第四油道;116、安装阀孔;1161、外孔;1162、内孔;11621、滑孔;11622、回流孔;117、回流油道;12、头部;
2、摇臂;21、偏心衬套;22、摇臂支架;221、第一端部;222、第二端部;223、连接部;23、活塞销;
3、高压活塞杆;31、高压液压杆;32、高压活塞;
4、低压活塞杆;41、低压液压杆;42、低压活塞;
5、控制阀;51、安装盖;52、密封柱塞;53、弹性件;
6、高压单向阀;
7、低压单向阀;
8、连杆带盖;
9、连杆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至图1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杆装置,包括连杆体1、摇臂2、高压活塞杆3以及低压活塞杆4,所述连杆体1包括本体11以及连接在所述本体11一侧的头部12,所述摇臂2转动连接在所述头部12。
所述本体11上设置有高压腔体111、低压腔体112、油沟槽113、连通在所述高压腔体111与所述油沟槽113之间的高压油路114以及连通在所述低压腔体112与所述油沟槽113之间的低压油路115,所述高压活塞杆3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摇臂2的第一侧,所述高压活塞杆3的第二端滑动连接在所述高压腔体111内。所述低压活塞杆4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摇臂2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低压活塞杆4的第二端滑动连接在所述低压腔体112内。
如图10至图15所示,当所述油沟槽113内注有高压润滑油时,所述高压活塞杆3伸出于所述高压腔体111,所述低压活塞杆4缩回至所述低压腔体112内,所述连杆装置处于低压缩比状态。
如图16至图19所示,当所述油沟槽113内注有低压润滑油时,所述高压活塞杆3缩回至所述高压腔体111内,所述低压活塞杆4伸出于所述低压腔体112,所述连杆装置处于高压缩比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杆装置,通过发动机机油泵供给高低油压致使摇臂2进行偏心转动,以使所述连杆装置在高低油压下进行中心距的长短切换,从而使所述连杆装置在高压缩比状态与低压缩比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油沟槽113内注有高压润滑油时,所述高压活塞杆3伸出于所述高压腔体111,所述低压活塞杆4缩回至所述低压腔体112内,此时中心距处于短状态,所述连杆装置处于低压缩比状态。当所述油沟槽113内注有低压润滑油时,所述高压活塞杆3缩回至所述高压腔体111内,所述低压活塞杆4伸出于所述低压腔体112,此时中心距处于长状态,所述连杆装置处于高压缩比状态。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杆装置的油路加工简便可靠,可根据所述连杆装置的运行原理,使发动机获得优秀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杆装置的受力部位为连杆体1而非填充有润滑油的腔体,连杆体1在爆压下将产生非常小的变形量,保证发动机压缩比的波动小,可提高密封件和阀体的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杆体1为钢件,可保证所述连杆体1在爆压下非常小的变形量,从而保证发动机压缩比的波动较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高压腔体111的内径与所述低压腔体112的内径不同。具体地,所述低压腔体112的内部油压主要受到力较大的燃烧爆压的作用,而所述高压腔体111的内部油压主要受到所述高压活塞杆3向上的较小的惯性力的作用,为了降低腔体内的油压压力,同时为保护各密封件和子零件的使用寿命,将所述低压腔体112的内径设计得比所述高压腔体111的内径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连杆装置还包括控制阀5,所述连杆体1上还设置有安装阀孔116以及连通在所述油沟槽113与所述安装阀孔116之间的回流油道117,所述控制阀5安装在所述安装阀孔116内。
所述高压油路114包括第一油道1141以及第二油道1142,所述第一油道1141连通在所述油沟槽113与所述高压腔体111之间,所述第二油道1142连通在所述高压腔体111与所述安装阀孔116之间。
所述低压油路115包括第三油道1151以及第四油道1152,所述第三油道1151连通在所述油沟槽113与所述低压腔体112之间,所述第四油道1152连通在所述低压腔体112与所述安装阀孔116之间。
如图10至图15所示,当所述油沟槽113内注有高压润滑油时,所述控制阀5控制所述第二油道1142与所述回流油道117隔断,所述第四油道1152与所述回流油道117连通,以使充入所述高压腔体111的润滑油将所述高压活塞杆3顶出,充入所述低压腔体112的润滑油经所述第四油道1152及所述回流油道117回流至所述油沟槽113内,从而使所述高压活塞杆3伸出于所述高压腔体111,所述低压活塞杆4缩回至所述低压腔体112内。此时,所述连杆装置处于低压缩比状态。
如图16至图19所示,当所述油沟槽113内注有低压润滑油时,所述控制阀5控制所述第二油道1142与所述回流油道117连通,所述第四油道1152与所述回流油道117隔断,以使充入所述高压腔体111的润滑油经所述第二油道1142及所述回流油道117回流至所述油沟槽113内,充入所述低压腔体112的润滑油将所述低压活塞杆4顶出,从而使所述高压活塞杆3缩回至所述高压腔体111内,所述低压活塞杆4伸出于所述低压腔体112。此时,所述连杆装置处于高压缩比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第一油道1141、所述回流油道117及所述第三油道1151分别由机加工而成,采用机加工的方式可便于加工,同时可减轻加工控制难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图6及图14所示,所述安装阀孔116包括外孔1161以及与所述外孔1161连通的内孔1162,所述内孔1162包括滑孔11621以及与所述滑孔11621连通的回流孔11622,所述滑孔11621与所述第二油道1142及所述第四油道1152连通,所述回流孔11622与所述回流油道117连通。
所述控制阀5包括安装盖51、密封柱塞52以及连接在所述安装盖51与所述密封柱塞52之间的弹性件53,所述安装盖51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孔1161的孔壁上,所述密封柱塞52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孔11621内,所述密封柱塞52设置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
如图11及图14所示,当所述油沟槽113内注有高压润滑油时,所述密封柱塞52滑动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二油道1142与所述回流油道117隔断,所述第四油道1152与所述回流油道117连通,以使充入所述高压腔体111的润滑油将所述高压活塞杆3顶出,充入所述低压腔体112的润滑油经所述第四油道1152及所述回流油道117回流至所述油沟槽113内。
如图17所示,当所述油沟槽113内注有低压润滑油时,所述密封柱塞52滑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油道1142与所述回流油道117连通,所述第四油道1152与所述回流油道117隔断,以使充入所述高压腔体111的润滑油经所述第二油道1142及所述回流油道117回流至所述油沟槽113内,充入所述低压腔体112的润滑油将所述低压活塞杆4顶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图6及图14所示,所述外孔1161为螺纹沉孔,所述安装盖51与所述外孔1161螺纹连接,以使所述安装盖51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孔1161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弹性件53为弹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连杆装置还包括高压单向阀6,所述第一油道1141包括第一油路段11411以及第二油路段11412,所述第一油路段11411连通在所述油沟槽113与所述高压单向阀6的进油口之间,所述第二油路段11412连通在所述高压单向阀6的出油口与所述高压腔体111之间。
所述高压单向阀6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油道1141内润滑油的流通,仅允许润滑油从所述油沟槽113流向高压腔体111,反之则不允许。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连杆装置还包括低压单向阀7,所述第三油道1151包括第三油路段11511以及第四油路段11512,所述第三油路段11511连通在所述油沟槽113与所述低压单向阀7的进油口之间,所述第四油路段11512连通在所述低压单向阀7的出油口与所述低压腔体112之间。
所述低压单向阀7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油路段11511内润滑油的流通,仅允许润滑油从所述油沟槽113流向低压腔体112,反之则不允许。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高压活塞杆3包括高压液压杆31以及高压活塞32,所述高压液压杆31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摇臂2的第一侧,所述高压活塞32固定连接在所述高压液压杆31的第二端,所述高压活塞32滑动连接在所述高压腔体111内,以将所述高压活塞杆3连接在所述摇臂2的第一侧与所述连杆体1的高压腔体111之间。
所述低压活塞杆4包括低压液压杆41以及低压活塞42,所述低压液压杆41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摇臂2的第二侧,所述低压活塞42固定连接在所述低压液压杆41的第二端,所述低压活塞42滑动连接在所述低压腔体112内,以将所述高压活塞杆3连接在所述摇臂2的第一侧与所述连杆体1的高压腔体111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高压液压杆31和所述低压液压杆41均为锻造钢棒,两者结构相似。所述高压液压杆31的长度与所述高压腔体111的深度适配,所述低压液压杆41的长度与所述低压腔体112的深度适配。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高压活塞32和所述低压活塞42均为具有周向密封的活塞。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摇臂2包括偏心衬套21以及摇臂支架22,所述偏心衬套21转动连接在所述头部12,所述摇臂支架22固定连接在所述偏心衬套21的外壁上,所述高压活塞杆3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摇臂支架22的第一侧,所述低压活塞杆4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摇臂支架22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以实现所述高压活塞杆3和所述低压活塞杆4与所述摇臂2之间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摇臂支架22包括第一端部221、第二端部22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部221与所述第二端部222之间的连接部223,所述连接部223固定连接在所述偏心衬套21的外壁上,所述高压活塞杆3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端部221上,所述低压活塞杆4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端部222上,以实现所述高压活塞杆3和所述低压活塞杆4与所述摇臂支架22之间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摇臂支架22的中心部位为中空,能够从上至下穿套在所述连杆体1的头部12,所述摇臂支架22的连接部223留有直径比偏心衬套21的外径稍大的圆孔,所述摇臂支架22的第一端部221具有与所述高压活塞杆3进行圆柱销连接或球头销连接的接口,所述摇臂支架22的第二端部222具有与所述低压活塞杆4进行圆柱销连接或球头销连接的接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摇臂2还包括活塞销23,所述偏心衬套21上设置有与所述偏心衬套21非同中轴线的销孔,所述活塞销23安装在所述销孔内。
所述偏心衬套21为圆柱衬套,在所述偏心衬套21运转的时候,能够保证活塞销23进行偏心旋转。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连杆装置还包括连杆带盖8,所述连杆带盖8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杆体1上远离所述头部12的一侧。所述连杆带盖8可通过如图1中所示的连杆螺栓9与所述连杆体1固定连接。所述连杆螺栓9为高强度螺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杆装置的装配方式如下:
所述连杆体1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杆装置的主体,先将所述高压单向阀6、低压单向阀7和控制阀5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拧紧在所述连杆体1上,然后将所述高压活塞32通过圆柱销或球头销连接于所述高压液压杆31的下端接口,将所述低压活塞42通过圆柱销或球头销连接于所述低压液压杆41的下端接口,并且分别将所述高压液压杆31和低压液压杆41的上端分别采用圆柱销或球头销连接在所述摇臂支架22的相对两端。此时,所述摇臂支架22、高压液压杆31、高压活塞32、低压液压杆41及低压活塞42几个子零件组成一体。之后,将其穿套在所述连杆体1的头部12的位置,同时所述偏心衬套21将所述连杆体1的头端和所述摇臂支架22以销的形式穿套在一起,再通过焊接方式,将所述偏心衬套21和摇臂支架22结合在一起,而所述连杆带盖8则通过连杆螺栓9与连杆体1连接在一起。至此,整个通过发动机机油泵供给高低油压使所述偏心衬套21转动的中心距可变的连杆装置组装完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杆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1)低压缩比状态(如图10至图15所示)。
当连杆颈油道供给所述连杆体1的油沟槽113为高压润滑油时,高压润滑油通过油沟槽113上的第一油道1141和第三油道1151向上供油,由于所述第一油道1141路径上存在高压单向阀6,所述第三油道1151路径上存在低压单向阀7,因此,所述第一油道1141允许高压润滑油从油沟槽113进入高压腔体111,所述第三油道1151允许高压润滑油从油沟槽113分别进入低压腔体112中。此外,高压润滑油还通过所述油沟槽113上的回流油道117往上供油作用于控制阀5,通过精准的设计所述弹性件53的刚度,使所述控制阀5在高压润滑油的作用下,控制所述弹性件53的长度为长状态并使所述密封柱塞52刚好在第二油道1142的出口位置,即高压腔体111的润滑油不能通过所述第二油道1142流出。而由于所述密封柱塞52并未封住所述第四油道1152,即所述低压腔体112的润滑油能通过所述第四油道1152及回流油道117流出至所述油沟槽113中。
总而言之,在润滑油为高压的状态下,所述低压腔体112内的润滑油可进可出,而所述高压腔体111内的润滑油只进不出。因此,当所述连杆装置受到发动机下的燃烧爆压时,由于所述偏心衬套21和摇臂支架22的存在,将所述高压活塞杆3有沿着高压腔体111往上运动的趋势,使所述低压活塞杆4有沿着低压腔体112往下运动的趋势,而所述低压腔体112中的润滑油由于内部油压增大,有向外溢流的动力,虽然所述油沟槽113的高压润滑油能通过第三油道1151供油给低压腔体112,但在燃烧爆压下,所述低压腔体112中的液压油压力远远高于所述油沟槽113的供油压力,所述低压腔体112无法进油,此时所述低压腔体112内的润滑油只能通过第四油道1152及回流油道117流出至所述油沟槽113中,直至所述低压活塞杆4触到低压腔体112的底部而限位不再运动。而所述高压腔体111由于高压活塞杆3向上运动并产生真空效应,所述第一油道1141中的润滑油会迅速进入所述高压腔体111,直至所述高压活塞32因为低压活塞42限位而不再向上运动,此时所述高压腔体111也会被高压润滑油充满。所述偏心衬套21相应转动,并使安装在所述偏心衬套21的活塞销孔内的活塞销23处于最底位置,因此连杆装置的中心距(所述偏心衬套21的销孔的中心至连杆体1上用于安装所述偏心衬套21的大孔的中心的距离)为最短状态,即连杆装置处于短状态,发动机处于低压缩比状态。
(2)高压缩比状态(如图16至图19所示)。
当连杆颈油道供给所述连杆体1的油沟槽113为低压润滑油时,低压润滑油通过油沟槽113上的第一油道1141和第三油道1151向上供油,由于所述第一油道1141路径上存在高压单向阀6,所述第三油道1151路径上存在低压单向阀7,因此,所述第一油道1141不允许低压润滑油从油沟槽113进入高压腔体111,所述第三油道1151允许低压润滑油从油沟槽113分别进入低压腔体112中。此外,低压润滑油还通过所述油沟槽113上的回流油道117往上供油作用于控制阀5,通过精准的设计所述弹性件53的刚度,使所述控制阀5在低压润滑油的作用下,控制所述弹性件53的长度为短状态并使所述密封柱塞52刚好在第四油道1152的出口位置,即低压腔体112的润滑油不能通过所述第四油道1152流出。而由于所述密封柱塞52并未封住第二油道1142,同时所述密封柱塞52也不能封住其底部的回流孔11622,即所述高压腔体111的润滑油能通过第二油道1142流出至滑孔11621,再绕过所述密封柱塞52底部的回流孔11622经所述回流油道117流出至所述油沟槽113中。
总而言之,在润滑油为低压的状态下,所述低压腔体112内的润滑油只进不出,而所述高压腔体111内的润滑油只出不进。因此,当所述连杆装置受到发动机向上的往复惯性力时,由于所述偏心衬套21和摇臂支架22的存在,将使所述低压活塞杆4有沿着低压腔体112往上运动的趋势,而所述高压活塞杆3有沿着高压腔体111往下运动的趋势,所述高压腔体111中的润滑油由于内部油压增大,有向外溢流的动力,此时,所述高压腔体111内的润滑油只能通过第二油道1142及回流油道117流出至油沟槽113中,直至高压活塞32触到高压腔体111底部而限位不再运动。而所述低压腔体112由于低压活塞42向上运动并产生真空效应,所述第三油道1151中的润滑油会迅速进入所述低压腔体112,直至所述低压活塞42因为高压活塞32限位而不再向上运动,此时低压腔体112也会被低压润滑油充满。所述偏心衬套21相应转动,并使安装在所述偏心衬套21的活塞销孔内的活塞销23处于最高位置,因此连杆装置的中心距(所述偏心衬套21的销孔的中心至连杆体1上用于安装所述偏心衬套21的大孔的中心的距离)为最长状态,即连杆装置处于长状态,发动机处于高压缩比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体、摇臂、高压活塞杆以及低压活塞杆,所述连杆体包括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本体一侧的头部,所述摇臂转动连接在所述头部;
所述本体上设置有高压腔体、低压腔体、油沟槽、连通在所述高压腔体与所述油沟槽之间的高压油路以及连通在所述低压腔体与所述油沟槽之间的低压油路,所述高压活塞杆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摇臂的第一侧,所述高压活塞杆的第二端滑动连接在所述高压腔体内;所述低压活塞杆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摇臂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低压活塞杆的第二端滑动连接在所述低压腔体内;
当所述油沟槽内注有高压润滑油时,所述高压活塞杆伸出于所述高压腔体,所述低压活塞杆缩回至所述低压腔体内,所述连杆装置处于低压缩比状态;
当所述油沟槽内注有低压润滑油时,所述高压活塞杆缩回至所述高压腔体内,所述低压活塞杆伸出于所述低压腔体,所述连杆装置处于高压缩比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装置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安装阀孔以及连通在所述油沟槽与所述安装阀孔之间的回流油道,所述控制阀安装在所述安装阀孔内;
所述高压油路包括第一油道以及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道连通在所述油沟槽与所述高压腔体之间,所述第二油道连通在所述高压腔体与所述安装阀孔之间;
所述低压油路包括第三油道以及第四油道,所述第三油道连通在所述油沟槽与所述低压腔体之间,所述第四油道连通在所述低压腔体与所述安装阀孔之间;
当所述油沟槽内注有高压润滑油时,所述控制阀控制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回流油道隔断,所述第四油道与所述回流油道连通;
当所述油沟槽内注有低压润滑油时,所述控制阀控制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回流油道连通,所述第四油道与所述回流油道隔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阀孔包括外孔以及与所述外孔连通的内孔,所述内孔包括滑孔以及与所述滑孔连通的回流孔,所述滑孔与所述第二油道及所述第四油道连通,所述回流孔与所述回流油道连通;
所述控制阀包括安装盖、密封柱塞以及连接在所述安装盖与所述密封柱塞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安装盖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孔的孔壁上,所述密封柱塞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孔内,所述密封柱塞设置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
当所述油沟槽内注有高压润滑油时,所述密封柱塞滑动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回流油道隔断,所述第四油道与所述回流油道连通;
当所述油沟槽内注有低压润滑油时,所述密封柱塞滑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回流油道连通,所述第四油道与所述回流油道隔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装置还包括高压单向阀,所述第一油道包括第一油路段以及第二油路段,所述第一油路段连通在所述油沟槽与所述高压单向阀的进油口之间,所述第二油路段连通在所述高压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高压腔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装置还包括低压单向阀,所述第三油道包括第三油路段以及第四油路段,所述第三油路段连通在所述油沟槽与所述低压单向阀的进油口之间,所述第四油路段连通在所述低压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低压腔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活塞杆包括高压液压杆以及高压活塞,所述高压液压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摇臂的第一侧,所述高压活塞固定连接在所述高压液压杆的第二端,所述高压活塞滑动连接在所述高压腔体内;
所述低压活塞杆包括低压液压杆以及低压活塞,所述低压液压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摇臂的第二侧,所述低压活塞固定连接在所述低压液压杆的第二端,所述低压活塞滑动连接在所述低压腔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包括偏心衬套以及摇臂支架,所述偏心衬套转动连接在所述头部,所述摇臂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偏心衬套的外壁上,所述高压活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摇臂支架的第一侧,所述低压活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摇臂支架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支架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偏心衬套的外壁上,所述高压活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端部上,所述低压活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端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还包括活塞销,所述偏心衬套上设置有与所述偏心衬套非同中轴线的销孔,所述活塞销安装在所述销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装置还包括连杆带盖,所述连杆带盖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杆体上远离所述头部的一侧。
CN202010144658.5A 2020-03-04 2020-03-04 连杆装置 Active CN1133570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4658.5A CN113357003B (zh) 2020-03-04 2020-03-04 连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4658.5A CN113357003B (zh) 2020-03-04 2020-03-04 连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7003A true CN113357003A (zh) 2021-09-07
CN113357003B CN113357003B (zh) 2022-11-04

Family

ID=77523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4658.5A Active CN113357003B (zh) 2020-03-04 2020-03-04 连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57003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3332A (zh) * 2010-03-19 2011-10-12 Dr.Ing.h.c.F.保时捷股份公司 换向阀以及具有此种换向阀的内燃发动机
CN104279055A (zh) * 2013-07-05 2015-01-14 德国海利特有限公司 用于两级可变压缩比的连杆
CN105715370A (zh) * 2014-12-22 2016-06-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可变长度连杆以及可变压缩比内燃机
JP2016142137A (ja) * 2015-01-29 2016-08-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可変圧縮比内燃機関
JP2016211501A (ja) * 2015-05-13 2016-12-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可変長コンロッド
JP2017120062A (ja) * 2015-12-28 2017-07-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可変圧縮比内燃機関
DE102016102530A1 (de) * 2016-02-15 2017-08-17 Hilite Germany Gmbh Pleuel für eine variable Verdichtung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CN107110017A (zh) * 2014-12-22 2017-08-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可变长度连杆和可变压缩比内燃发动机
CN107110018A (zh) * 2014-12-22 2017-08-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可变长度连杆和可变压缩比内燃发动机
US20170328276A1 (en) * 2016-05-12 2017-11-1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9505704A (zh) * 2019-01-22 2019-03-22 张薛宏 一种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长度可变连杆机构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3332A (zh) * 2010-03-19 2011-10-12 Dr.Ing.h.c.F.保时捷股份公司 换向阀以及具有此种换向阀的内燃发动机
CN104279055A (zh) * 2013-07-05 2015-01-14 德国海利特有限公司 用于两级可变压缩比的连杆
CN105715370A (zh) * 2014-12-22 2016-06-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可变长度连杆以及可变压缩比内燃机
CN107110017A (zh) * 2014-12-22 2017-08-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可变长度连杆和可变压缩比内燃发动机
CN107110018A (zh) * 2014-12-22 2017-08-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可变长度连杆和可变压缩比内燃发动机
JP2016142137A (ja) * 2015-01-29 2016-08-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可変圧縮比内燃機関
JP2016211501A (ja) * 2015-05-13 2016-12-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可変長コンロッド
JP2017120062A (ja) * 2015-12-28 2017-07-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可変圧縮比内燃機関
DE102016102530A1 (de) * 2016-02-15 2017-08-17 Hilite Germany Gmbh Pleuel für eine variable Verdichtung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US20170328276A1 (en) * 2016-05-12 2017-11-1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9505704A (zh) * 2019-01-22 2019-03-22 张薛宏 一种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长度可变连杆机构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7003B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70818B2 (en) Longitudinally adjustable connecting rod
CN106414951B (zh) 发动机
US9670952B2 (en) Length-adjustable con rod
US20160177997A1 (en) Variable length connecting rod and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160305471A1 (en) Variable length connecting rod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O2016103554A1 (en) Variable length connecting rod and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170204784A1 (en) Single supply port activated connecting rod for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engines
CN107201943B (zh) 可变压缩比装置
KR101509664B1 (ko) 가변 압축비 장치
CN107532509B (zh) 油压产生装置及十字头型发动机
US10036313B2 (en)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0380022C (zh) 活塞装置
CN106801750B (zh) 用于可变地压缩内燃机用的连杆的止回阀以及具有这种止回阀的连杆
CN113357003B (zh) 连杆装置
CN109973237B (zh) 用于润滑连杆大头轴承的装置及机动车辆
JP2012140866A (ja) 内燃機関用ピストンのオイル供給装置
US10233831B2 (en)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8412751B (zh) 一种反向吸排自平衡型增压泵的液力端
CN213017247U (zh) 发动机连杆以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RU2003119828A (ru) Самоустанавливающийся управляемый всасывающий клапан глубинного штангового насоса
JP2017061859A (ja) 複リンク式ピストン−クランク機構の潤滑構造
WO2015029670A1 (ja) 内燃機関の複リンク式ピストンクランク機構
CN111828170B (zh) 用于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连杆
CN112189086B (zh) 可变压缩装置和发动机系统
CN113494513B (zh) 长度可变的连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