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4226A - 一种处理含油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含油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54226A
CN113354226A CN202110733443.1A CN202110733443A CN113354226A CN 113354226 A CN113354226 A CN 113354226A CN 202110733443 A CN202110733443 A CN 202110733443A CN 113354226 A CN113354226 A CN 1133542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cavity
reaction
oxidant
cavity
slu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334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矛
晁君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inopec Guangzhou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inopec Guangzho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inopec Guangzho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73344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542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54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42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6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oxi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含油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本发明的反应器包括立式圆柱形反应腔体、位于反应腔体内与反应腔体同轴设置的氧化剂分散管、设于反应腔体上连通反应器内部与外部的氧化剂入口、污泥入口、气体出口和渣浆出口,氧化剂入口伸入反应腔体内部与氧化剂分散管无泄漏连接,氧化剂分散管管壁上开设分散孔,氧化剂分散管与反应腔体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设有围绕氧化剂分散管的螺旋导叶。本发明克服了含油污泥氧化反应中易结焦、难以连续操作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含油污泥在超临界水环境中的长周期连续无害化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含油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含油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油田和炼油厂的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原油生产储运系统会产生大量含油污泥,随着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和全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含油污泥的处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含油污泥的传统处理方法包括填埋、堆肥、焚烧等,但污泥的填埋需要占用大量场地和花费大量的运费,且污染环境和地下水;堆肥法处理时间较长,且对污泥含水率有较严格要求,另外含油污泥中还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焚烧法同样对污泥中含水率有较严格要求且焚烧过程中会产生SO2、NOX等其它二次污染物。此类传统的污泥处理方式会产生二次污染且成本较高,无害化率低。
针对传统含油污泥的处理方式不足,又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含油污泥处理方法,主要有制油、熔化、制陶瓷、制造活性炭、和超临界水处理等。其中,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利用了超临界水的诸多优势,将超临界水作为含油污泥中的有机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媒介,进行有机污染物的快速、高效去除,具有反应速度快、反应效率高、放热反应充分实现自热,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等优点。目前,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军工、化工、航天、舰船及环保等领域,用于处理各领域产生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氮气以及水等物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专利CN 212293437 U公开了一种含油固体洗油系统,采用超临界水对含油污泥进行浸泡、溶解、提取含油固体中的油形成油的超临界水溶液后降温后进行油水分离,可以最大程度回收油,并且没有二次污染,但无法连续操作,系统需要频繁升压升温,处理含油污泥效率较低。中国专利CN 109851187 B公开了一种以导热油为换热介质的污泥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及污泥处理方法,通过导热油换热器将超临界水氧化反应释放的热量以导热油作为换热介质,将高压、强腐蚀性热源的热量转换成了常压、无腐蚀性热源,但其中反应器的结构形式需要进一步开发明确,以实现污泥在超临界水环境中的氧化处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处理含油污泥效率低、难以实现连续操作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含油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克服了含油污泥氧化反应中易结焦、难以连续操作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含油污泥在超临界水环境中的长周期连续无害化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处理含油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包括立式圆柱形反应腔体、位于反应腔体内与反应腔体同轴设置的氧化剂分散管、设于反应腔体上连通反应器内部与外部的氧化剂入口、污泥入口、气体出口和渣浆出口,污泥入口位于反应腔体中上部,气体出口位于反应腔体顶部,渣浆出口位于反应腔体底部,氧化剂入口伸入反应腔体内部与氧化剂分散管无泄漏连接,氧化剂分散管管壁上开设分散孔,氧化剂分散管与反应腔体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设有围绕氧化剂分散管的螺旋导叶。
所述氧化剂入口可以位于反应腔体顶部,也可以位于反应腔体底部。
所述氧化剂分散管为一圆筒,其远离氧化剂入口的一端可以封闭,也可以不封闭。处于封闭状态时,可以保证所有的氧化剂都从分散孔喷出,有利于充分进行氧化反应。
所述分散孔可以为条缝或圆孔、或二者的结合,或为长圆孔。圆孔直径为2~30mm,条缝宽度为2~10mm。氧化剂分散管直径与反应腔体直径之比宜为0.1~0.8。氧化剂分散管使氧化剂从氧化剂入口进入后均匀分散地进入反应腔体中与污泥进行反应。
所述螺旋导叶呈螺旋状,螺旋导叶相邻两叶片间的距离宜为0.5~5倍氧化剂分散管直径,优选0.8~3倍氧化剂分散管直径。污泥从污泥入口进入反应腔体后,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在螺旋导叶的引导下,在氧化剂分散管和反应腔体之间的环形空间内绕氧化剂分散管从上至下做旋流运动,在螺旋导叶上与从氧化剂分散管中喷出的氧化剂进行接触,在超临界水环境中,含油污泥与氧化剂发生快速化学反应,有机物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水、氮气以及盐类等无毒的小分子化合物。反应后的液固混合渣浆沿着螺旋导叶从上至下运动,螺旋导叶加大污泥的湍流程度和停留时间,确保在较小反应腔体高度的情况下使污泥得到完全氧化,同时提高水洗水与油气的传质速度,起到强化传质的作用。完成反应后的液固混合渣浆从底部渣浆出口进入后续操作;气体混合物从顶部气体出口排出反应腔体。
所述氧化剂可以为氧气、液氧、空气、过氧化氢等;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由于污泥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污泥温度过快升高会导致结焦、堵塞等现象,破坏污泥在螺旋导叶上的流动性,可通过氧气分散管管壁上分散孔的开设位置和数量来控制给氧量,避免污泥的过快反应。具体方案为:分散孔沿氧化剂分散管管壁顺着螺旋导叶的螺旋方向呈螺旋状分布,且位于螺旋导叶上方,一般在螺旋导叶上方10~100mm位置处;若分散孔为圆孔,相邻分散孔角度差宜为5度~60度;若分散孔为条缝或长圆孔,单个分散孔长度不宜超过氧化剂分散管周长的5%,优选为1~5%,且相邻分散孔的间隔至少为分散孔长度的30%,优选为30~200%。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反应腔体上可设置温度计,用以监测反应器内部的反应温度和反应腔体的金属壁温以便及时对反应进行有效控制,温度计可以为膨胀式,热电阻,热电偶等形式。
为应对大处理量时大量放热导致反应器内部温升过快升高,当反应器内部的反应温度超过某一设定温度时,可将冷却水喷到反应腔体中,以吸收热量、降低反应器内部的反应温度,同时降低腔体内的结焦倾向。为此,可在反应腔体内侧和螺旋导叶外侧之间设置环形冷却水腔,环形冷却水腔上设置冷却水入口,环形冷却水腔朝向反应腔体轴线一侧开设喷水孔,将冷却水喷到螺旋导叶上,对螺旋导叶上反应的污泥进行降温,使污泥不会过快反应产生结焦,同时增加污泥的流动性。冷却水冷却污泥后同污泥一道在螺旋导叶上向下运动,随液固渣浆一起从底部渣浆出口排出腔体。环形冷却水腔的喷水孔可以为条缝或圆孔、或二者的结合,或者为长圆孔。所述圆孔直径为5~20mm,条缝宽度为2~10mm。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为保证降温效果又使温度降低不至于过快过低,喷水孔在螺旋导叶轴向长度范围内顺着螺旋导叶的螺旋方向呈螺旋状分布,每圈喷水孔的个数与每圈分散孔个数相同,且位于相应分散孔位置后,一般在相应分散孔位置后30~50%的位置处,冷却水逐一对每个分散孔后发生氧化反应的污泥进行降温,有足够的时间对反应热进行吸收,降低反应后的温度,又不至于产生局部的低温降低反应速度。
作为另一种防止反应腔体金属超温、或者是降低反应腔体设计温度的可选方案,可在反应腔体外侧设置夹套层,夹套层为空心腔体,包覆住整个反应腔体,夹套层上设有夹套层入口和夹套层出口,夹套层中通入水等冷却介质,降低反应腔体的金属壁温以降低反应腔体的选材等级和壁厚,提高系统的经济性。由于金属材料高温时强度往往较低,这样即使反应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也避免了使用较大壁厚金属材料来承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含油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的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污泥入口或氧化剂入口向反应腔体内引入超临界水,保持反应腔体上其它开口处于关闭状态,当反应腔体中充满超临界水后切断超临界水供应;
2)通过污泥入口向反应腔体内引入待处理污泥,污泥进入反应腔体内部后,沿氧化剂分散管与反应腔体之间的螺旋导叶自上而下输送;
3)进行步骤2)的同时,通过氧化剂入口向反应腔体内引入氧化剂,氧化剂入口通过反应腔体内部的氧化剂分散管为氧化反应分散提供氧化剂,供螺旋导叶上的污泥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发生氧化反应,污泥中的有机物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水、氮气以及盐类等无毒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反应气相产物和其它气相从反应腔体顶部的气体出口离开反应腔体,反应液相、固相残渣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沿螺旋导叶自上而下输送,从反应腔体底部的渣浆出口离开反应腔体。
作为对操作方法的改进,所述操作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两个步骤中的至少一个步骤:
反应腔体内部反应温度控制步骤:当反应腔体内部反应温度达到预警值时,向环形冷却水腔引入冷却水,冷却水从环形冷却水腔上的喷水孔进入反应腔体,喷洒到螺旋导叶上,对螺旋导叶上反应的污泥进行降温,同时增加污泥的流动性;
反应腔体的金属壁温控制步骤:当反应腔体的金属壁温达到预警值时,向夹套层内部引入夹套水,夹套水对反应腔体外壁进行冷却,降低反应腔体金属壁温,从而可以保证反应腔体内部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氧化反应的同时反应腔体可在较低设计温度下工作,提高设备的经济性。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含油污泥在超临界水环境中发生快速氧化反应,反应后有机物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水、氮气以及盐类等无毒的小分子化合物,不形成二次污染,环保性好。
2)通过控制氧化剂的量和向污泥喷洒冷却水,提高了污泥的流动性、控制了反应的温升,不易于结焦和堵塞设备,便于实现设备的长周期高效运行。
3)氧化过程为放热反应,(当有机物含量超过2%时)可以形成自热而不需额外供给热量。
4)采用夹套层降低了反应腔体的选材等级,从而可以保证反应腔体内部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氧化反应的同时反应腔体可在较低设计温度下工作,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氧化剂分散管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环形冷却水腔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分散孔、图3中的喷水孔和图1中的螺旋导叶相对位置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污泥入口,2-夹套层,3-反应腔体,4-夹套层出口,5-氧化剂入口,6-气体出口,7-冷却水入口,8-环形冷却水腔,9-氧化剂分散管,10-温度计,11-夹套层入口,12-渣浆出口,13-分散孔,14-螺旋导叶,15-喷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主要包括反应腔体3、位于反应腔体3内与反应腔体3同轴设置的氧化剂分散管9、设于反应腔体3上连通反应器内部与外部的氧化剂入口5、污泥入口1、气体出口6和渣浆出口12,污泥入口1位于反应腔体3中上部,气体出口6位于反应腔体3顶部,渣浆出口12位于反应腔体3底部,氧化剂入口5伸入反应腔体3内部与氧化剂分散管9无泄漏连接,氧化剂分散管9管壁上开设分散孔13,分散孔13为圆孔;氧化剂分散管9与反应腔体3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设有围绕氧化剂分散管9的螺旋导叶14。氧化剂入口5位于反应腔体3顶部,氧化剂分散管9远离氧化剂入口5的一端封闭。所述分散孔13沿氧化剂分散管9管壁顺着螺旋导叶14的螺旋方向呈螺旋状分布,且位于螺旋导叶14上方10~100mm位置处(见图2和图4)。
在反应腔体3中下部设有温度计10,用以监测反应腔体内部的反应温度。当然还可以在反应腔体上设置监测反应腔体3金属壁温的温度计。
在反应腔体3内侧和螺旋导叶14外侧之间设置有环形冷却水腔8,环形冷却水腔8上设置冷却水入口7,环形冷却水腔8朝向反应腔体3轴线一侧开设喷水孔15(见图3),喷水孔15为圆孔;喷水孔15在螺旋导叶14轴向长度范围内顺着螺旋导叶14的螺旋方向呈螺旋状分布,每圈喷水孔15的个数与每圈分散孔13个数相同,且位于相应分散孔13位置后30~50%的位置处,喷水孔15的形状与分散孔13的形状相同,均为圆孔(见图2~4)。
在反应腔体3外侧设有夹套层2,夹套层2为空心腔体,包覆住整个反应腔体3,夹套层2上设有夹套层入口11和夹套层出口4。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操作方法可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首先通过污泥入口1或氧化剂入口5向反应腔体3内引入超临界水,保持反应腔体3上其它开口处于关闭状态,当反应腔体3中充满超临界水后切断超临界水供应;
2)通过污泥入口1向反应腔体3内引入待处理污泥,污泥进入反应腔体3内部后,沿氧化剂分散管9与反应腔体3之间的螺旋导叶14自上而下输送;
3)进行步骤2)的同时,通过氧化剂入口5向反应腔体3内引入氧化剂,氧化剂入口5通过反应腔体3内部的氧化剂分散管9为氧化反应分散提供氧化剂,供螺旋导叶14上的污泥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发生氧化反应,污泥中的有机物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水、氮气以及盐类等无毒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反应气相产物和其它气相从反应腔体3顶部的气体出口6离开反应腔体,反应液相、固相残渣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沿螺旋导叶14自上而下输送,从反应腔体3底部的渣浆出口12离开反应腔体3;
5)当反应腔体3内部反应温度达到预警值时,通过冷却水入口7向环形冷却水腔8引入冷却水,冷却水从环形冷却水腔8上的喷水孔15(见图3)进入反应腔体3,喷洒到螺旋导叶14上,对螺旋导叶14上反应的污泥进行降温,同时增加污泥的流动性;
6)当反应腔体3的金属壁温达到预警值时,向夹套层2内部引入夹套水,夹套水由夹套层入口11进入,经夹套层出口4排出。夹套水对反应腔体3外壁进行冷却,降低反应腔体3金属壁温,从而可以保证反应腔体内部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氧化反应的同时反应腔体可在较低设计温度下工作,提高设备的经济性。

Claims (25)

1.一种处理含油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式圆柱形反应腔体、位于反应腔体内与反应腔体同轴设置的氧化剂分散管、设于反应腔体上连通反应器内部与外部的氧化剂入口、污泥入口、气体出口和渣浆出口,污泥入口位于反应腔体中上部,气体出口位于反应腔体顶部,渣浆出口位于反应腔体底部,氧化剂入口伸入反应腔体内部与氧化剂分散管无泄漏连接,氧化剂分散管管壁上开设分散孔,氧化剂分散管与反应腔体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设有围绕氧化剂分散管的螺旋导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入口位于反应腔体顶部或者位于反应腔体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分散管为一圆筒,其远离氧化剂入口的一端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分散管直径与反应腔体直径之比为0.1~0.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叶呈螺旋状,螺旋导叶相邻两叶片间的距离为0.8~3倍氧化剂分散管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孔沿氧化剂分散管管壁顺着螺旋导叶的螺旋方向呈螺旋状分布,且位于螺旋导叶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孔位于螺旋导叶上方10~100mm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孔为圆孔,相邻分散孔角度差为5度~60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孔为条缝或长圆孔,单个分散孔长度为氧化剂分散管周长的1~5%,且相邻分散孔的间隔为分散孔长度的30~200%。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体内侧和螺旋导叶外侧之间设置环形冷却水腔,环形冷却水腔上设置冷却水入口,环形冷却水腔朝向反应腔体轴线一侧开设喷水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体外侧设置夹套层,夹套层为空心腔体,包覆住整个反应腔体,夹套层上设有夹套层入口和夹套层出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体外侧设置夹套层,夹套层为空心腔体,包覆住整个反应腔体,夹套层上设有夹套层入口和夹套层出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孔在螺旋导叶轴向长度范围内顺着螺旋导叶的螺旋方向呈螺旋状分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孔在螺旋导叶轴向长度范围内顺着螺旋导叶的螺旋方向呈螺旋状分布。
15.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体内侧和螺旋导叶外侧之间设置环形冷却水腔,环形冷却水腔上设置冷却水入口,环形冷却水腔朝向反应腔体轴线一侧开设喷水孔。
16.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体外侧设置夹套层,夹套层为空心腔体,包覆住整个反应腔体,夹套层上设有夹套层入口和夹套层出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体外侧设置夹套层,夹套层为空心腔体,包覆住整个反应腔体,夹套层上设有夹套层入口和夹套层出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孔在螺旋导叶轴向长度范围内顺着螺旋导叶的螺旋方向呈螺旋状分布。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孔在螺旋导叶轴向长度范围内顺着螺旋导叶的螺旋方向呈螺旋状分布。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圈喷水孔的个数与每圈分散孔个数相同,且位于相应分散孔位置后,喷水孔和分散孔形状相同。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圈喷水孔的个数与每圈分散孔个数相同,且位于相应分散孔位置后,喷水孔和分散孔形状相同。
22.一种权利要求1~21任一所述的反应器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污泥入口或氧化剂入口向反应腔体内引入超临界水,保持反应腔体上其它开口处于关闭状态,当反应腔体中充满超临界水后切断超临界水供应;
2)通过污泥入口向反应腔体内引入待处理污泥,污泥进入反应腔体内部后,沿氧化剂分散管与反应腔体之间的螺旋导叶自上而下输送;
3)进行步骤2)的同时,通过氧化剂入口向反应腔体内引入氧化剂,氧化剂入口通过反应腔体内部的氧化剂分散管为氧化反应分散提供氧化剂,供螺旋导叶上的污泥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发生氧化反应,污泥中的有机物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水、氮气以及盐类等无毒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反应气相产物和其它气相从反应腔体顶部的气体出口离开反应腔体,反应液相、固相残渣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沿螺旋导叶自上而下输送,从反应腔体底部的渣浆出口离开反应腔体。
23.一种权利要求10、13、15、18或20所述的反应器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污泥入口或氧化剂入口向反应腔体内引入超临界水,保持反应腔体上其它开口处于关闭状态,当反应腔体中充满超临界水后切断超临界水供应;
2)通过污泥入口向反应腔体内引入待处理污泥,污泥进入反应腔体内部后,沿氧化剂分散管与反应腔体之间的螺旋导叶自上而下输送;
3)进行步骤2)的同时,通过氧化剂入口向反应腔体内引入氧化剂,氧化剂入口通过反应腔体内部的氧化剂分散管为氧化反应分散提供氧化剂,供螺旋导叶上的污泥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发生氧化反应,污泥中的有机物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水、氮气以及盐类等无毒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反应气相产物和其它气相从反应腔体顶部的气体出口离开反应腔体,反应液相、固相残渣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沿螺旋导叶自上而下输送,从反应腔体底部的渣浆出口离开反应腔体;
5)当反应腔体内部反应温度达到预警值时,向环形冷却水腔引入冷却水,冷却水从环形冷却水腔上的喷水孔进入反应腔体,喷洒到螺旋导叶上,对螺旋导叶上反应的污泥进行降温,同时增加污泥的流动性。
24.一种权利要求11或16所述的反应器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污泥入口或氧化剂入口向反应腔体内引入超临界水,保持反应腔体上其它开口处于关闭状态,当反应腔体中充满超临界水后切断超临界水供应;
2)通过污泥入口向反应腔体内引入待处理污泥,污泥进入反应腔体内部后,沿氧化剂分散管与反应腔体之间的螺旋导叶自上而下输送;
3)进行步骤2)的同时,通过氧化剂入口向反应腔体内引入氧化剂,氧化剂入口通过反应腔体内部的氧化剂分散管为氧化反应分散提供氧化剂,供螺旋导叶上的污泥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发生氧化反应,污泥中的有机物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水、氮气以及盐类等无毒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反应气相产物和其它气相从反应腔体顶部的气体出口离开反应腔体,反应液相、固相残渣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沿螺旋导叶自上而下输送,从反应腔体底部的渣浆出口离开反应腔体;
5)当反应腔体的金属壁温达到预警值时,向夹套层内部引入夹套水,夹套水对反应腔体外壁进行冷却,降低反应腔体金属壁温。
25.一种权利要求12、14、17、19或21所述的反应器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污泥入口或氧化剂入口向反应腔体内引入超临界水,保持反应腔体上其它开口处于关闭状态,当反应腔体中充满超临界水后切断超临界水供应;
2)通过污泥入口向反应腔体内引入待处理污泥,污泥进入反应腔体内部后,沿氧化剂分散管与反应腔体之间的螺旋导叶自上而下输送;
3)进行步骤2)的同时,通过氧化剂入口向反应腔体内引入氧化剂,氧化剂入口通过反应腔体内部的氧化剂分散管为氧化反应分散提供氧化剂,供螺旋导叶上的污泥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发生氧化反应,污泥中的有机物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水、氮气以及盐类等无毒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反应气相产物和其它气相从反应腔体顶部的气体出口离开反应腔体,反应液相、固相残渣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沿螺旋导叶自上而下输送,从反应腔体底部的渣浆出口离开反应腔体;
5)当反应腔体内部反应温度达到预警值时,向环形冷却水腔引入冷却水,冷却水从环形冷却水腔上的喷水孔进入反应腔体,喷洒到螺旋导叶上,对螺旋导叶上反应的污泥进行降温,同时增加污泥的流动性;
6)当反应腔体的金属壁温达到预警值时,向夹套层内部引入夹套水,夹套水对反应腔体外壁进行冷却,降低反应腔体金属壁温。
CN202110733443.1A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处理含油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Pending CN1133542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3443.1A CN113354226A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处理含油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3443.1A CN113354226A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处理含油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4226A true CN113354226A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37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33443.1A Pending CN113354226A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处理含油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5422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8599A (zh) * 2012-09-29 2014-04-09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装置和方法
CN105600912A (zh) * 2016-03-10 2016-05-2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管式反应器的多点注氧、分段混合装置
CN108557979A (zh) * 2018-05-07 2018-09-2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高温高压流体事故泄放装置
CN210279105U (zh) * 2019-04-29 2020-04-10 廊坊新奥龙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应器激冷装置及反应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8599A (zh) * 2012-09-29 2014-04-09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装置和方法
CN105600912A (zh) * 2016-03-10 2016-05-2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管式反应器的多点注氧、分段混合装置
CN108557979A (zh) * 2018-05-07 2018-09-2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高温高压流体事故泄放装置
CN210279105U (zh) * 2019-04-29 2020-04-10 廊坊新奥龙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应器激冷装置及反应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美)NORMAN N.POTTER 等著: "《食品科学》", vol. 1, 30 June 2001,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pages: 197 *
祁鲁梁等主编: "《水处理工艺与运行管理实用手册》", vol. 1, 31 May 2002, 中国石化出版社, pages: 900 - 9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0363B (zh) 利用辅助燃料补给热量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
CN102190362B (zh) 利用辅助燃料补给热量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系统
JP3297680B2 (ja) 超臨界反応装置及び方法
CN202131145U (zh) 利用辅助燃料补给热量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
CN1332736C (zh) 用于超净化烟气或气体的方法和装置
CN108947157B (zh) 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
CN113321393B (zh) 一种处理含油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
IE86435B1 (en) Molten salt treatment system and process
CN111140856A (zh) 基于等离子体处理的高热值危险废物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
CN105698199A (zh) 高温烟气中二噁英类大气污染物的处理装置
CN202099108U (zh) 利用辅助燃料补给热量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
CN113354226A (zh) 一种处理含油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13354229A (zh) 一种用于处理含油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
CN113321394A (zh) 一种取热式超临界水处理含油污泥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11589283A (zh) 一种高效脱除尾气中二氧化硫的方法
CN211902912U (zh) 基于等离子体处理的高热值危险废物处理系统
WO2019015524A1 (zh) 涡机
CN113354228B (zh)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
CN111632569A (zh)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耦合的流动腐蚀-盐沉积装置
CN113354227A (zh) 处理含油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
NZ277517A (en) Method for removing oil from drill cuttings by gasifying the oil in a chamber in which the particles circulate in a turbulent compact band
EP2705122B1 (en) Procedure and installation for plasma heat treatment of a gas mixture
CN112833407A (zh) 一种焙烧炉及含油污泥处理装置及工艺
CN113028423B (zh)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炉及处理方法
JP3836270B2 (ja) 超臨界水反応装置の運転停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