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9963A - 一种矫正错位牙畸形的正畸技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矫正错位牙畸形的正畸技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49963A CN113349963A CN202110646540.7A CN202110646540A CN113349963A CN 113349963 A CN113349963 A CN 113349963A CN 202110646540 A CN202110646540 A CN 202110646540A CN 113349963 A CN113349963 A CN 1133499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ch wire
- stage
- wire
- arch
- tee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12—Brackets; Arch wires; Combinations thereof;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C7/28—Securing arch wire to bracket
- A61C7/34—Securing arch wire to bracket using lock pi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08—Mouthpiece-type retainers or positioners, e.g. for both the lower and upper arch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矫正错位牙畸形的正畸技术,包括三个阶段的操作步骤,第一阶段为打开咬合阶段,针对深覆合,上下牙咬合后,下前牙并不是全部漏出来的患者;第二阶段为关闭间隙阶段,针对拔牙关闭间隙的患者;第三阶段为精细调整阶段,针对后期上下颌咬合紧密度患者的调整。本发明为了打破传统技术上的缺陷,由于热激活弓丝的优势在可以边排齐边关闭间隙,在关闭间隙时需要配用特制的热激活摇椅弓丝,这种方式的弓丝可以有效控制在关闭拔牙间隙时维持前牙正常的倾斜度,加上热激活性能边排边收间隙,大大缩短了治疗周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牙齿正畸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矫正错位牙畸形的正畸技术。
背景技术
传统矫治早期起步都是由0.12或者0.14起步弓丝开始,由于这些丝相对较细很软,很难去支撑牙弓,细的丝在矫治的过程中牙齿移动时很容易丧失原有的牙弓形态,其次对于拔牙患者来说早期必须先排齐后才能关闭拔牙间隙,那么这样后牙也会因为弓丝过细的原因,原本不行让后牙前移的,由于起步弓丝细,在一个就是牙齿生长方向都是近中倾斜生长,在拔牙病例中丝过于软加上牙齿自然倾斜生长的状态很容易就后牙前移,临床中称之为支抗丢失。
在针对拥挤牙列,排齐中传统矫治技术一根细而且软的丝上入托槽后,完全靠弓丝的带来的正畸力和牙齿自行漂移来达到排齐的效果,那么这样排齐就无法受医生控制,更何况常规拥挤均在前牙段左右尖牙之间,尖牙的牙根与侧切牙中切牙牙根来比较,尖牙牙根更长更粗,通常拔牙来解决拥挤时拔牙牙位都在第一前磨牙,也就是尖牙后面的四号牙,拥挤却在左右三到三之间,对于传统排齐来讲就不能有效的让尖牙自行的往后移动,更何况每个人的下颌陡度大小不一样,陡度大的尖牙自行远中移动就好比爬坡一样,很难往后移动,如果在传统技术上一开始在细丝上拉尖牙往后,弓丝因为没有力支持牙弓,前牙就会往后倾斜。
此外关闭间隙的过程中传统矫治需要到不锈钢的丝上进行,这个过程根据不同的经验耗时也不尽相同,在加上一个拔牙牙槽窝完全骨化愈合在三个月左右,传统矫治要从排齐之后弓丝在过渡到不锈钢丝上进行这个周期通常在半年以后,此时拔牙牙槽窝已经完全骨化愈合,这时候关间隙尖牙往后移动的阻力也大了治疗疗效也低。传统关闭间隙为了控制好前牙倾斜度只能采用粗而硬制的不锈钢丝来关闭间隙,那么弓丝与托槽之间摩擦阻力也增加,移动效率慢,时间持久。更主要的是不能同步式移动。针对以上问题,亟待通过一种矫正错位牙畸形的正畸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矫正错位牙畸形的正畸技术,根据Begg细丝矫治技术差动力理念以及Tip-edge矫治技术中的辅助弓技术的结合,比传统矫治技术更为简便,使用起来更为容易上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矫正错位牙畸形的正畸技术,包括三个阶段的操作步骤,第一阶段为打开咬合阶段,针对深覆合,上下牙咬合后,下前牙并不是全部漏出来的患者;第二阶段为关闭间隙阶段,针对拔牙关闭间隙的患者;第三阶段为精细调整阶段,针对后期上下颌咬合紧密度患者的调整。
进一步的,在第一阶段时,在矫治时粘接矫治器是优先粘接上下颌的左右中切牙,侧切牙以及尖牙和第一磨牙的三翼自锁托槽,当患者上下颌分别存在拥挤时,上下颌的左右尖牙之间先放入0.12热激活的辅助弓丝,弓丝形态要与牙弓形态一致,弓丝的中点标记处要与面中线一致对齐,有效形成一个卵圆形态;当患者上颌或者下颌分别不拥挤时,通过型号规格为16×22热激活方丝,观察主弓丝是否能够顺利对左右尖牙之间的牙位均能放矫治器内,非完全放入则为拥挤状态。
进一步的,放入辅助弓丝后,要在尖牙远中剪断,剪断的前提是不能平着尖牙矫治器剪断,以免辅助弓丝会从矫治器当中滑出来刺破嘴唇,所以剪断时要预留出3-4mm长度,上下左右均是一样处理,对弓丝进行小幅度回弯,避免弓丝滑出刺破嘴唇。
进一步的,三件套包括0.12热激活辅助弓圆丝,和2-3mm推簧以及2.5mm高的活动式游离牵引钩,在主弓丝上位于两侧尖牙矫治器的近中设置2-3mm推簧,推簧用于提供减震缓冲,在推簧的近中放入活动式游离牵引钩,游离牵引钩总高度为2.5mm,穿入16×22热激活主弓丝上,游离牵引钩在主弓丝上自由滑动,但是不能在主弓丝上自由的转动。
进一步的,三件套使用时,主弓丝对于上下左右两侧的尖牙必须放入三翼自锁托槽内,不能完全放入三翼自锁托槽的患者,选用结扎丝进行托槽与弓丝结扎捆绑。
进一步的,所有弓丝材料为镍钛热激活的弓丝,热激活的弓丝可以根据口腔温度来改变弓丝对牙齿的力值。
进一步的,对于深覆合患者矫治器粘接好后,弓丝使用方式为后倾弯,即在上下左右之间需要弯制后倾弯,再打开咬合阶段中需要这三套弓丝:第一套16×22热激活丝,第二套19×25热激活丝,第三套19×25不锈钢丝。
进一步的,在打开咬合中还有个关键的条件是要配合牵引,牵引力的需要条件是16×22热激活后倾弯牵引力为50-70g,19×25热激活后倾弯牵引力为80-100g,19×25不锈钢后倾弯100-120g。
进一步的,在第二阶段时,把之前未粘接托槽的牙位进行全部粘接,前牙呈现为正常对刃状态就无需进行第一阶段的处理;患者原始前牙状态是对刃或通过第一阶段的矫治达到前牙对刃状态的,都要求前牙是对刃或者是正常前牙覆合,才能进入第二阶段;关闭间隙的过程中只需要医生关注关闭间隙情况即可,随后陆续每6-8周更换18×25热激活摇椅,以及19×25热激活摇椅,直到间隙关闭为止。
进一步的,在第三阶段时,在精细调整的时使用19×25不锈钢平弓进行上下牙列的稳定,不锈钢弓丝较硬可以有效表达出三翼矫治器上面本身带给牙齿的一个唇舌倾的角度,精细调整之前把托槽上面的角度全面表现出来之后,再做上下的调整,不锈钢用完之后,可以更换16×22热激活平直丝进行上下颌咬合牵拉,或相对比较细而软的丝来进行上下咬合的调整。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为了打破传统技术上的缺陷,本发明正畸技术就是用双丝来进行牙齿的排齐,一粗一细两根弓丝,粗丝用来控制牙弓形态,细丝用对拥挤比较大的牙齿进行排齐,有粗丝在排齐的时候可以早期挂上橡皮圈拉尖牙往后移动,有了粗丝控制牙弓,即便尖牙受到了往后的拉力,牙弓也不会受到交大的影响,尖牙后移二三之间就会出现间隙细丝就会马上把前牙排齐,同步式移动,拔牙间隙也会随之减小,一举多得。
粗丝在早期一开始起着关键的作用就是可以承受一定的牵引力拉尖牙向后,并一起关闭拔牙间隙,由于早期牙齿存在不齐的状态那么这根粗的弓丝有一个特性,具有一定延展性弯曲自如,在日常生活中饮食习惯不同进食温度不同主弓丝的性能也不同,当进冷饮低于恒温25摄氏度时弓偏软,牙齿的受力较小这样对牙周系统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本身正常口腔温度在37摄氏度,这样弓丝维持在一个恒定的力值状态,持续控制牙弓,而且在治疗中也持续着轻力的应用,牙齿也会持续移动,所以在本发明正畸技术中主弓丝的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发明正畸技术由于热激活弓丝的优势在可以边排齐边关闭间隙,在关闭间隙时需要配用特制的热激活摇椅弓丝,这种方式的弓丝可以有效控制在关闭拔牙间隙时维持前牙正常的倾斜度,加上热激活性能边排边收间隙,大大缩短了治疗周期。本发明技术就可以配合采用特制的热激活丝来同步式移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对于第一阶段时,根据正畸临床检查下颌前牙的显露量,正常情况下,上下紧密咬合时,是能够看到下前牙的,若不是正常的显露情况,根据本发明正畸技术,在矫治时粘接矫治器是优先粘接上下颌的左右中切牙,侧切牙以及尖牙和第一磨牙的三翼自锁托槽,如果此患者上下分别存在拥挤时,上下颌的左右尖牙之间先放入0.12热激活的圆丝,因为每根弓丝都有它的弓形形态和弓丝的中点标记点,所以我们在放置0.12这根辅助弓丝的时候,弓丝形态要与牙弓形态一致,不能形成不匹配状态,这样不利于解除前牙段的拥挤,临床对于左右两侧尖牙区域为前牙段,所以辅助弓丝也只需要放到左右尖牙之间,在一个就是弓丝的中点标记处要与面中线一致对齐,如果不一样会导致在排齐前牙段牙弓时左右对称性交差,不能有效形成一个卵圆形态。
放入辅助弓丝后,要在尖牙远中剪断,剪断的前提是不能平着尖牙矫治器剪断,如果平着剪断牙齿一旦移动牙弓长度变长,辅助弓丝会从矫治器当中滑出来刺破嘴唇,所以剪断时要预留出3-4mm长度,上下左右均是一样处理。为了预防预留出来的这一点长度刮嘴可以对弓丝进行小幅度回弯,避免弓丝滑出刺破嘴唇。
如果上颌或者下颌分别不拥挤就可以不需要使用辅助弓双丝,那我们怎么来区分这个前牙段拥挤大小?我们可以用一根本发明正畸技术中的起步弓丝,型号规格为16×22热激活方丝,如果前牙段拥挤不大那么这个主弓丝是能够顺利对左右尖牙之间的牙位均能放矫治器内。说明前牙段意味着不拥挤状态,我们就不需要用辅助弓丝,若本主弓丝不能全部放入矫治内,哪怕只有一两颗,两三颗牙能放入矫治器内我们也称之为拥挤状态,我们就需要使用辅助弓。
另一方面,对于使用了辅助弓丝的牙列还需要两个重要的部件就是在辅助弓丝上位于两侧尖牙矫治器的近中需要2-3mm推簧,这个推簧主要作用是相对减震一样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再一方面就是在推簧的近中也就是推簧前面放入特制的活动式游离牵引钩,这个游离牵引钩总高度为2.5mm,同样是穿入到这个16×22热激活主弓丝上面,这个游离牵引钩能在主弓丝上自由滑动,但是不能在主弓丝上自由的转动。那么对于0.12热激活辅助弓圆丝,和2-3mm推簧以及2.5mm高的活动式游离牵引钩总称之为三件套。所以对于拥挤牙列主弓丝不能放入槽沟内的,都归纳为拥挤牙列,那么对于拥挤牙列的必须配合上述所说的三件套。所有拥挤患者在使用三件套时,主弓丝对于上下左右两侧的尖牙必须放入三翼自锁托槽内,意味着尖牙必须受力,例如不能完全放入三翼自锁托槽的患者我们选用结扎丝进行托槽与弓丝结扎捆绑即可。
在第一阶段中我们所关注的要点是深覆合,除了特别方式粘接托槽上下左右尖牙之间的矫治器和第一磨牙矫治器外,在本发明正畸技术中所有用的所有弓丝材料为镍钛热激活的弓丝,这个热激活的弓丝可以根据口腔温度来改变弓丝对牙齿的力值,在前面上述中已经阐述,对于深覆合患者矫治器粘接好后,弓丝使用方式为后倾弯,就是在上下左右之间需要弯制后倾弯,这个后倾弯是专门针对第一阶段中打开咬合所需要的弯曲,也是和第一阶段配套所有之曲,再打开咬合阶段中需要这三套弓丝:第一套16×22热激活丝,第二套19×25热激活丝,第三套19×25不锈钢丝。这三套同样是针对第一阶段配套所用的丝,但是这三套不是所有打开咬合时都需要全部用完,因为每个患者情况不一样,所有每个患者骨密度大小都不一样,骨密度小的患者,第一套弓丝就能达到预期效果,也有可能第二套达到预期效果,有的骨密度大的患者需在第三套弓丝上完成,在第二套丝和第三套丝上可以配合在上颌两个中切牙之间植入1.5×8mm支抗钉来配合上前牙区垂直向的上提,来协助打开咬合,那么如何来区别骨性深覆合和牙性深覆合?我们可以单从前面两套弓丝上来做抉择,如果前两套弓丝能顺利打开咬合达到我们预期效果,意味着不含骨性因素,若前面两套弓丝不能有效达到预期效果意味着含有骨性因素,那么预期效果就是上下前牙达到对刃状态。在打开咬合中还有个关键的条件是要配合牵引。在第一阶段中根据不同错合使用不同牵引方式,例如一类错合和二错合,在打开咬合时需要严格二类牵引,三类错合使用三类牵引。牵引的位置也很关键,一类错合和二类错合病例打开咬合为二类牵引,从上颌二三之间的牵引钩上挂到下颌第一磨牙的弓丝末端之处。三类错合的患者打开咬合时牵引的位置从下颌二三号牙之间的牵引钩上挂到上颌第一磨牙的弓丝末端,在第一阶段中只要上下前牙的状态达到对刃之后。在进行下一阶段。牵引力的需要条件是16×22热激活后倾弯牵引力为50-70g,19×25热激活后倾弯牵引力为80-100g,19×25不锈钢后倾弯100-120g。
再打开咬合时更换弓丝的要求,起步弓丝为16×22热激活后倾弯弓丝起步,如果6-8周复诊,咬合还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就更换19×25热激活后倾弯弓丝,更换丝的条件是要求上下颌左右的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排齐达到直线话,才要求更换19×25的热激活后倾弯弓丝,同样6-8周复诊,若没有达到正常前牙对刃状态则更换19×25不锈钢后倾弯二类牵引。进一步打开咬合。直到前牙达到我们预期疗效之后进入下一阶段。
在进行下一阶段时,把之前未粘接托槽的牙位进行全部粘接。综上所述前牙若呈现为正常对刃状态就无需进行第一阶段的处理。
第二阶段主要针对拔牙病例关闭间隙阶段,如果此患者无拔牙病例,也就是不需要进入此阶段。在进入此阶段时,不管是患者原始前牙状态是对刃还是通过第一阶段的矫治达到前牙对刃状态的,都要求前牙是对刃或者是正常前牙覆合,才能进入此阶段。若初诊时患者一开始没有深覆合表现也就不需要先用第一阶段打开咬合,直接使用第二阶段,那么我们使用第一根起步弓丝为16×22热激活摇椅,若是经过了第一阶段进入此阶段的,就要粘接剩余托槽使用17×25热激活摇椅弓丝来进行关闭间隙,因为第一个16×22热激活型号的弓丝已经在第一阶段使用完,所以在这不需要重复使用。在进行此阶段时主要目的就是关闭拔牙间隙,必须使用热激活摇椅弓丝来进行关闭拔牙间隙,热激活丝与三翼自锁矫治器可以很好减少矫治器与弓丝直接的摩擦力,加上热激活的弓丝在关闭间隙时,根据医生使用不同的牵引力来监测弓丝的形态变化,更好的维持牙弓形态,也能更好的控制后牙不前移的支抗表现,托槽与弓丝之间摩擦力小使用牵引力也会更柔和来保护牙周,和牙根的阻力,也减小牙根吸收几率。摇椅曲度的状态也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前牙唇倾度,避免前牙关闭间隙后导致上下前牙内倾。这也是本发明主张热激活摇椅弓丝的主要核心部件。在关闭间隙的过程中只需要医生关注关闭间隙情况即可,随后陆续每6-8周更换18×25热激活摇椅,以及19×25热激活摇椅,直到间隙关闭为止。在关闭间隙时为了更好控制前牙唇倾度,使用摇椅必须配合牵引力,这个牵引位置从二三号牙之间放置牵引钩,从牵引钩挂到第二磨牙上,如果需要第一磨牙往前移动来调整磨牙关系的,可以挂牵引挂到第一磨牙上,每次6-8周复诊观察间隙关闭情况和前牙唇倾度情况。在本发明正畸技术中关闭间隙所用的摇椅弓全为热激活弓丝。
第三阶段为精细调整阶段,此阶段是对于拔牙也好还是没有拔牙的都必须经过此阶段来挑战咬合,咬合就好比两个齿轮相嵌,在精细调整的时候必须要使用19×25不锈钢平弓进行上下牙列的稳定,因为不锈钢弓丝较硬可以有效表达出三翼矫治器上面本身带给牙齿的一个唇舌倾的角度,精细调整之前所以必须要把托槽上面的角度全面表现出来之后,再做上下的调整,那么不锈钢用完之后,需要更换一个相对比较细而软的丝来进行上下咬合的调整,不然弓丝太硬很难拉的动,可以更换16×22热激活平直丝进行上下颌咬合牵拉,达到一个良好的齿轮效应。
根据前面所述,本发明正畸技术要比传统矫治技术更为简便,使用起来更为容易上手。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矫正错位牙畸形的正畸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阶段的操作步骤,第一阶段为打开咬合阶段,针对深覆合,上下牙咬合后,下前牙并不是全部漏出来的患者;第二阶段为关闭间隙阶段,针对拔牙关闭间隙的患者;第三阶段为精细调整阶段,针对后期上下颌咬合紧密度患者的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正错位牙畸形的正畸技术,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阶段时,在矫治时粘接矫治器是优先粘接上下颌的左右中切牙,侧切牙以及尖牙和第一磨牙的三翼自锁托槽,当患者上下颌分别存在拥挤时,上下颌的左右尖牙之间先放入0.12热激活的辅助弓丝,弓丝形态要与牙弓形态一致,弓丝的中点标记处要与面中线一致对齐,有效形成一个卵圆形态;当患者上颌或者下颌分别不拥挤时,通过型号规格为16×22热激活方丝,观察主弓丝是否能够顺利对左右尖牙之间的牙位均能放矫治器内,非完全放入则为拥挤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矫正错位牙畸形的正畸技术,其特征在于:放入辅助弓丝后,要在尖牙远中剪断,剪断的前提是不能平着尖牙矫治器剪断,以免辅助弓丝会从矫治器当中滑出来刺破嘴唇,所以剪断时要预留出3-4mm长度,上下左右均是一样处理,对弓丝进行小幅度回弯,避免弓丝滑出刺破嘴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矫正错位牙畸形的正畸技术,其特征在于:三件套包括0.12热激活辅助弓圆丝,和2-3mm推簧以及2.5mm高的活动式游离牵引钩,在主弓丝上位于两侧尖牙矫治器的近中设置2-3mm推簧,推簧用于提供减震缓冲,在推簧的近中放入活动式游离牵引钩,游离牵引钩总高度为2.5mm,穿入16×22热激活主弓丝上,游离牵引钩在主弓丝上自由滑动,但是不能在主弓丝上自由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矫正错位牙畸形的正畸技术,其特征在于:三件套使用时,主弓丝对于上下左右两侧的尖牙必须放入三翼自锁托槽内,不能完全放入三翼自锁托槽的患者,选用结扎丝进行托槽与弓丝结扎捆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矫正错位牙畸形的正畸技术,其特征在于:所有弓丝材料为镍钛热激活的弓丝,热激活的弓丝可以根据口腔温度来改变弓丝对牙齿的力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矫正错位牙畸形的正畸技术,其特征在于:对于深覆合患者矫治器粘接好后,弓丝使用方式为后倾弯,即在上下左右之间需要弯制后倾弯,再打开咬合阶段中需要这三套弓丝:第一套16×22热激活丝,第二套19×25热激活丝,第三套19×25不锈钢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矫正错位牙畸形的正畸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打开咬合中还有个关键的条件是要配合牵引,牵引力的需要条件是16×22热激活后倾弯牵引力为50-70g,19×25热激活后倾弯牵引力为80-100g,19×25不锈钢后倾弯100-120g。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正错位牙畸形的正畸技术,其特征在于:在第二阶段时,把之前未粘接托槽的牙位进行全部粘接,前牙呈现为正常对刃状态就无需进行第一阶段的处理;患者原始前牙状态是对刃或通过第一阶段的矫治达到前牙对刃状态的,都要求前牙是对刃或者是正常前牙覆合,才能进入第二阶段;关闭间隙的过程中只需要医生关注关闭间隙情况即可,随后陆续每6-8周更换18×25热激活摇椅,以及19×25热激活摇椅,直到间隙关闭为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正错位牙畸形的正畸技术,其特征在于:在第三阶段时,在精细调整的时使用19×25不锈钢平弓进行上下牙列的稳定,不锈钢弓丝较硬可以有效表达出三翼矫治器上面本身带给牙齿的一个唇舌倾的角度,精细调整之前把托槽上面的角度全面表现出来之后,再做上下的调整,不锈钢用完之后,可以更换16×22热激活平直丝进行上下颌咬合牵拉,或相对比较细而软的丝来进行上下咬合的调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46540.7A CN113349963A (zh) | 2021-06-10 | 2021-06-10 | 一种矫正错位牙畸形的正畸技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46540.7A CN113349963A (zh) | 2021-06-10 | 2021-06-10 | 一种矫正错位牙畸形的正畸技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49963A true CN113349963A (zh) | 2021-09-07 |
Family
ID=77533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46540.7A Pending CN113349963A (zh) | 2021-06-10 | 2021-06-10 | 一种矫正错位牙畸形的正畸技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49963A (zh) |
-
2021
- 2021-06-10 CN CN202110646540.7A patent/CN113349963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426183B2 (en) | Orthopedic-orthodontic molar distalizer | |
Uribe et al. | Treatment of Class II, Division 2 malocclusion in adults: biomechanical considerations | |
US11364097B2 (en) | Orthodontic bracket for use on deciduous teeth | |
CN106821517B (zh) | 替牙期上颌牙合垫式磨牙远移器 | |
US11382722B2 (en) | Orthodontic brackets for deciduous teeth | |
Bagga | Adult orthodontics versus adolescent orthodontics: an overview | |
Littlewood | Retention | |
Chaushu et al. | Lingual 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absolute anchorage to correct an impacted maxillary canine in an adult | |
CN113349963A (zh) | 一种矫正错位牙畸形的正畸技术 | |
Lim et al. | Role of skeletal anchorage in modern orthodontics | |
Reynolds | Uprighting lower molar teeth | |
Cousley | Controlled canine retraction using orthodontic mini-implants coupled with bondable powerarms | |
CN217244883U (zh) | 直丝弓与差动力相结合的两用托槽 | |
Bowman et al. | The butterfly system | |
Shroff | Root correction during orthodontic therapy | |
B. Naini et al. | Alignment and Levelling | |
CN217244884U (zh) | 三槽变冠角直丝弓托槽 | |
CN212438906U (zh) | 一种腭侧微螺钉配合可摘式腭杆的上颌磨牙远移装置 | |
EP2080490A1 (en) | Brackets and method for teeth alignment with woven wire | |
CN220360466U (zh) | 一种牵引支抗装置组件 | |
CN113476158B (zh) | 一种磨牙正畸装置 | |
CN114795533A (zh) | 直丝弓与差动力相结合的两用托槽 | |
KIM et al. | Managing Complex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With C-Tube Miniplates | |
De Clerck et al. | 22 Distalization of the maxillary arch with miniplate anchorage | |
Kumari et al. | Begg's Techniqu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