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8704A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8704A
CN113348704A CN201980089407.7A CN201980089407A CN113348704A CN 113348704 A CN113348704 A CN 113348704A CN 201980089407 A CN201980089407 A CN 201980089407A CN 113348704 A CN113348704 A CN 113348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mmunication
access point
transmission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94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48704B (zh
Inventor
菅谷茂
相尾浩介
田中悠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Grou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48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8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48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87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实现数据共享和共享数据的协同发送的通信装置。作为接入点工作的通信装置包括:被构成为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通信单元;以及被构成为控制通信单元中的通信动作的控制单元,这些通信动作包括用于在相邻接入点之间共享要同时发送到单个通信终端的数据的通信动作和用于识别已完成数据的共享的通信动作。控制单元被构成为当与相邻接入点同时发送共享数据时执行控制以将共享数据与寻址到其它通信装置的发送流复用并作为多用户复用流进行发送。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涉及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通过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来进行空间分割复用和无线发送多条数据的技术已投入实用中。使用该MIMO技术使得例如能够从作为接入点工作的单个发送源通信装置向作为通信终端工作的多个接收目的地通信装置同时发送数据。具体而言,当接入点安装有多个天线模块并且通信终端由单个天线模块构成时,可以通过使用下行链路MIMO技术增加下行链路的发送量。
另一方面,通过使多个接入点协同工作进行通信同时避免相邻接入点之间的干扰的技术也已投入实用中。最近,开发了用于从多个接入点向单个接收目的地通信装置同时发送数据以获取在接收目的地成功接收的数据的多点协同发送技术。
例如,在接入点经由诸如以太网(注册商标)的有线LAN(局域网)或其它通信手段彼此连接并且接入点事先同步的系统中,可想到的方法涉及接入点协同地执行数据发送。另外,提出了集成多个组并在每个组中执行预定接入的无线通信装置(例如,参照PTL 1)。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
JP 2017-85656 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适当地实现数据共享和共享数据的协同发送的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问题的方案]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第一方面是一种作为接入点工作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
被构成为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通信单元;以及
被构成为控制通信单元中的通信动作的控制单元,这些通信动作包括用于在相邻接入点之间共享要同时发送到单个通信终端的数据的通信动作和用于识别已完成数据的通信动作。
通信单元能够发送和接收多条数据被构成为复用流的无线信号。控制单元被构成为在与相邻接入点同时发送共享数据时执行控制,以将共享数据与寻址到其它通信装置的发送流复用并作为多用户复用流发送。另外,控制单元控制以通过将在相邻接入点之间共享的数据作为复用流进行复用来执行通信。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的第二方面是一种接入点中的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相邻接入点之间共享要同时发送到单个通信终端的数据;
识别数据共享已经完成;以及
发送共享数据。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的第三方面是一种作为要连接到接入点的通信终端工作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
被构成为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通信单元;以及
被构成为控制通信单元中的通信动作的控制单元,这些通信动作包括用于基于从接入点接收到预定帧来识别已从多个接入点同时发送同一数据的动作。
预定帧是包括与相邻接入点之间的同一数据的共享有关的信息。授权帧包括与通信终端的有关的信息、与发送要共享的数据时的复用发送的次数有关的信息和发送要共享的数据时的通信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的第四方面是一种要连接到接入点的通信终端中的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接入点接收预定帧;
基于接收的预定帧,识别已经从多个接入点同时发送同一数据;以及
接收从多个接入点同时发送的所述同一数据。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可以提供能够在短时间内在接入点之间共享数据并且通过共享数据的协同发送有效地利用无线传输路径的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应当注意,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有利效果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的有利效果不限于此。另外,除了上述的有利效果以外,本发明还可以展现附加的有利效果。
当结合后面描述的实施例和附图考虑以下的详细描述时,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无线网络的构成示例的示图。
图2是表示无线网络的其它构成示例的示图。
图3是表示在多个接入点之间执行数据共享和数据的协同发送的流程的示图。
图4是表示在多个接入点之间执行数据共享和数据的协同发送的流程的示图。
图5是表示执行用于实现协同发送的动作确认的通信序列示例的示图。
图6是表示执行用于实现协同发送的动作确认的通信序列示例的示图。
图7是表示关联帧的构成示例的示图。
图8是表示协同帧的构成示例的示图。
图9是表示发起帧的构成示例的示图。
图10是表示授权帧的构成示例的示图。
图11是表示触发帧的构成示例的示图。
图12是表示数据帧的内部结构的示图。
图13是表示数据帧的构成示例的示图。
图14是表示数据帧的构成示例的示图。
图15是表示数据帧的构成示例的示图。
图16是表示数据帧的构成示例的示图。
图17是表示数据帧的构成示例的示图。
图18是表示数据帧的构成示例的示图。
图19是表示数据帧的构成示例的示图。
图20是示意性地表示通信装置2000的功能构成示例的示图。
图21是表示无线通信模块2005的内部构成示例的示图。
图22是表示由接入点执行以注册通信终端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由接入点执行以注册相邻接入点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接入点在接收发送数据时执行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由接入点执行以主动执行协同发送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由接入点执行以被动执行协同发送的处理过程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由通信终端执行以从多个接入点接收协同发送数据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的实施例。
在本说明书中,提出用于优化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发送的技术。具体而言,提出通过事先共享要通过相邻接入点之间的协同发送来发送的数据、通过用于通知数据已共享的授权帧将通信装置指定为协同发送的目标、并且事先通知要在随后的定时执行协同发送来优化数据共享和协同发送的技术。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还提出用于在接入点执行协同发送时通过不仅关于一个通信装置执行通信而且通过使用意在多个用户的空间分割复用通信技术来复用被寻址到其它通信装置的数据来有效地利用无线传输路径的技术。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还提出用于利用意在单个用户的空间分割复用通信技术以在短时间内在接入点之间共享数据并且在共享数据之后在预定的定时同步地发送数据的技术。
图1表示应用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的无线网络的构成示例。示出的无线网络由第一网络组和第二网络组构成。
第一网络组由接入点AP1和连接到AP1的通信终端STA1和STA3构成。另外,第二网络组由接入点AP2和连接到AP2的通信终端STA2构成。在图1中,各网络组的范围被点线包围。另外,各接入点AP1和AP2的发送信号由实线箭头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假定各网络组的接入点AP1和AP2处于接入点AP1和AP2可以彼此通信的位置。另外,假定第一网络组中的通信终端STA3处于通信终端STA3和第二网络组的接入点AP2和通信终端STA2可以彼此通信的位置。
并且,在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中,假定来自诸如其它通信系统(其它)的干扰源(Interference)的干扰波到达第一网络组中的通信终端STA3和第二网络组中的通信终端STA2中的每一个。在图1中,干扰信号由点线箭头指示。
由于STA3能够与AP1和AP2双方通信,因此STA3能够从多个接入点AP1和AP2接收同条数据。因此,如果在AP1和AP2之间共享数据,则AP1和AP2可以同时发送同条数据。另外,通过接收同时发送的数据,STA3可以更可靠地接收数据。
或者,可以通过诸如以太网(注册商标)的有线通信而不是通过无线通信来执行接入点AP1和AP2之间的数据共享。
图2表示应用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的无线网络的其它构成示例。示出的无线网络由第一网络组和第二网络组构成。
第一网络组由接入点AP1和连接到AP1的通信终端STA1和STA3构成。另外,第二网络组由接入点AP2和连接到AP2的通信终端STA2构成。图2所示的无线网络进一步假定存在监视网络组双方的主接入点(M-AP)并且存在充当干扰源(Interference)的其它通信系统。假定来自干扰源的干扰波到达第一网络组中的通信终端STA3和第二网络组中的通信终端STA2中的每一个。在图2中,各网络组的范围被点线包围。另外,各接入点AP1和AP2的发送信号由实线箭头指示,并且干扰信号由点线箭头指示。
由于M-AP能够与AP1和AP2双方通信,因此M-AP能够共享数据。具体而言,M-AP能够高速地向AP1和AP2发送所接收的数据并以协同的方式将数据从AP1和AP2双方传递到STA3。另外,通过从AP1和AP2接收同时发送的数据,STA3可以更可靠地接收数据。
或者,可以通过诸如以太网(注册商标)的有线通信而不是通过无线通信执行接入点M-AP与接入点AP1和AP2之间的数据共享。
图3表示在多个接入点之间执行数据共享和数据的协同发送的流程。然而,假定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构成,并且采用横轴作为时间轴。由各横轴上的实线描绘的四方形表示在相关时间区间由相应通信装置发送的信号(或帧)。另外,点线描绘的四方形表示在相关时间区间由相应通信装置接收的信号(或帧)。
在这种情况下,假定接入点AP1主动执行协同发送并且接入点AP2被动地执行协同发送。另外,通信终端STA1和STA3作为属于由AP1管理的第一网络组的成员工作,并且通信终端STA2作为属于由AP2管理的第二网络组的成员工作。
另外,来自诸如其它通信系统之类的干扰源(Other)的干扰信号到达STA2和STA3。STA2和STA3能够把握干扰信号作为BUSY状态到达的周期。因此,由于在干扰信号(BUSY)从干扰源(Other)到达的期间不存在响应,因此接入点AP1和AP2中的每一个可以把握不能执行到STA2或STA3的通信。
在这种情况下,接入点AP1开始用于向从属于AP1的通信终端STA3的协同发送的数据共享的发起(Ini),并且将接入点AP2指定为目标。
主动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根据需要开始数据共享的发起。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AP1已经开始发起。可以在紧接着在接入点AP1和AP2双方之间事先执行的通知之后的定时或者紧挨着执行协同发送之前的定时处开始发起。或者,可以在执行协同发送时与共享数据一起发送该发起。
由于发起,被动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AP2随后根据来自主动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AP1的请求接收要被共享的数据。例如,通过使用SU(单个用户)-MIMO空间分割复用通信技术或频率信道绑定技术,通过协同发送被发送的数据从AP1发送到AP2,并且,在短时间内在AP1和AP2之间共享寻址到STA3的数据(DMU-3)。
注意,可以通过使用BUSY状态来执行用于在AP1和AP2之间共享被寻址到STA3的数据(DMU-3)的通信处理,其中STA2和STA3在该BUSY状态期间从干扰源(Other)接收干扰信号。此外,在从AP1到AP2的共享数据(DMU-3)的通信中,利用使得能够高速传输的MCS(调制编码方式)使得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接入点之间的数据共享。
当从AP1接收到共享数据时,AP2向AP1发送回接收确认和将STA3指定为要接收协同的目标的授权帧。
除了AP1以外,从AP2发送的授权帧到达STA2和STA3。授权帧和用于通过协同发送来发送共享数据的数据帧(后面描述)之间的帧间隔是恒定的。因此,能够接收授权帧的STA2和STA3能够确保接入点AP1和AP2之间的时间同步并且识别要在预定时间内执行通过周围接入点的协同发送。
另外,AP1向从属于AP1的通信终端STA1和STA3以及向被动地执行协同发送的AP2发送描述协同发送的各种参数的触发帧。随后,AP1和AP2通过匹配定时来同时执行共享数据的协同发送。
除了AP2以外,从AP1发送的触发帧到达STA1和STA3。触发帧和紧随其后的数据帧之间的帧间隔是恒定的。因此,能够接收触发帧的AP2、STA1和STA3可以确保与接入点AP1的详细(以微秒为单位)时间同步。
在这种情况下,从接入点AP1和AP2中的每一个发送的数据也可以在各接入点处经受空间分割复用。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从AP1侧,朝向从属于AP1的STA1的数据(CDMU-1)与朝向与AP2共享的STA3的数据(CDMU-3),通过使用空间复用技术被复用和发送。另外,从AP2侧,朝向从属于AP2的STA2的数据(CDMU-2)与朝向与AP1共享的STA3的数据(CDMU-3),通过使用空间复用技术被复用和发送。以这种方式,通过使接入点执行要通过协同发送被发送的数据与寻址到其它通信终端的数据的空间复用发送,可以以有效的方式利用无线传输路径。
接入点被构成为当执行要通过协同发送被发送的数据与寻址到其它通信终端的数据的空间复用发送时在使得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一致之后发送该发送数据,并且,对具有较短时间长度的发送数据施加填充(P)。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AP1在向比要通过协同发送被发送到STA3的数据(CDMU-3)短的朝向STA1的数据(CDMU-1)施加填充(P)并且使得CDMU-3的时间长度相同之后,发送数据。另外,AP2在向比要通过协同发送被发送到STA3的数据(CDMU-3)短的朝向STA2的数据(CDMU-2)施加填充(P)并且使得CDMU-3的时间长度相同之后,发送数据。
由AP1和AP2通过空间分割复用通过协同发送被发送的数据被STA1、STA2和STA3接收。另外,STA1、STA2和STA3分别收集寻址到它们自己的数据并以块ACK(BA)的格式发送回接收确认。在STA3中,如果可以无误地接收从AP1发送的CDMU-3和从AP2发送的CDMU-3中的任何一个,则进行接收确认。
块ACK请求(BAR)对各接入点在不同定时被发送,并且,各通信终端对各接入点在不同定时返回块ACK。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在第一定时从AP1发送块ACK请求,并且从STA1和STA3发送回到AP1的ACK帧。另外,在第二定时从AP2发送块ACK请求,并且从STA2和STA3发送回到AP2的ACK帧。
ACK帧可以通过应用上行链路多用户MIMO技术被发送回,或者可以作为关于预定触发帧的响应帧被发送回。
当AP1能够接收从STA1和STA3中的每一个发送回的所有ACK帧时,AP1丢弃存储在发送缓冲器中的所有发送数据CDMU-1和CDMU-3。换句话说,即使从AP1或AP2发送的CDMU-3之一没有正确到达,STA3也被认为已经接收CDMU-3。另外,当存在不能接收的ACK帧时,AP1开始相关数据的重新发送。以类似的方式,当AP2能够接收从STA2和STA3中的每一个发送回的所有ACK帧时,AP2丢弃存储在发送缓冲器中的所有发送数据CDMU-2和CDMU-3。另外,当存在不能接收的ACK帧时,AP2开始相关数据的重新发送。
图4表示在多个接入点之间执行数据共享和数据的协同发送的流程。然而,假定图2中所示的无线网络构成,并且采用横轴作为时间轴。在各横轴上描绘的四方形表示在相关时间区间由相应通信装置发送的信号(或帧)。另外,由点线描绘的四方形表示在相关时间区间由相应通信装置接收的信号(或帧)。
在这种情况下,假定存在管理协同发送的主接入点(M-AP)并且各个网络组的接入点AP1和AP2在M-AP的管理下被动地执行协同发送。另外,通信终端STA1和STA3作为属于由AP1管理的第一网络组的成员工作,并且通信终端STA2作为属于由AP2管理的第二网络组的成员工作。
另外,来自诸如其它通信系统之类的干扰源(Other)的干扰信号到达STA2和STA3。STA2和STA3能够把握干扰信号作为BUSY状态到达的周期。因此,接入点AP1和AP2中的每一个可以把握,在信号从干扰源(Other)到达的周期期间不能执行到STA2或STA3的通信。
在这种情况下,主AP开始用于协同发送的数据共享的发起(Ini),并且将接入点AP1和AP2指定为目标。
通过管理协同发送的接入点根据需要开始数据共享的发起。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AP1已经开始发起。可以在紧接着在接入点双方之间事先执行的通知之后的定时或者紧挨着执行协同发送之前的定时处开始发起。或者,可以在执行协同发送时与共享数据一起发送该发起。
由于发起,被动执行协同发送的各接入点AP1和AP2随后根据来自管理协同发送的主AP的请求接收要被共享的数据。例如,从主AP发送寻址到通信终端STA1、STA2和STA3中的每一个的数据。例如,使用SU-MIMO空间分割复用通信技术或频率信道绑定技术,要通过协同发送被发送的数据从主AP发送到AP1和AP2,并且在短时间内在AP1和AP2之间共享寻址到STA3的数据(DMU-3)。另外,寻址到STA1的数据(DMU-1)从主AP发送到AP1,并且寻址到STA2的数据(DMU-2)从主AP发送到AP2。另外,通过应用MU-MIMO技术(后面描述),将数据从AP1和AP2发送到相应的通信终端STA1、STA2和STA3。
注意,可以通过使用BUSY状态来执行用于在主AP与AP1和AP2之间共享被寻址到STA3的数据(DMU-3)的通信处理,其中STA2和STA3在该BUSY状态期间从干扰源(Other)接收干扰信号。另外,在从主AP到AP1和AP2的共享数据(DMU-3)的通信中,利用使得能够高速传输的MCS使得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接入点之间的数据共享。
在从主AP接收共享数据时,AP1和AP2分别向主AP发送回接收确认和将STA3指定为接收协同发送的目标的授权帧。虽然在这种情况下AP1和AP2同时发送回授权帧,但是采用通过使用上行链路多用户MIMO空间分割复用等来发送授权帧的构成。
除了主AP以外,从AP1发送的授权帧到达AP2、STA1和STA3,并且,除了主AP以外,从AP2发送的授权帧到达AP1、STA2和STA3。授权帧和用于通过协同发送来发送共享数据的数据帧(后面描述)之间的帧间隔是恒定的。因此,能够接收授权帧的STA2和STA3能够确保主AP、AP1和AP2之间的时间同步,并且能够识别要在预定时间内执行通过周围接入点的协同发送。
另外,主AP向AP1和AP2发送描述用于协同发送的各种参数的触发帧。随后,AP1和AP2通过匹配定时来同时执行共享数据的协同发送。触发帧和紧随其后的数据帧之间的帧间隔是恒定的。因此,能够接收触发帧的AP1和AP2能够确保与主AP的详细(以微秒为单位)时间同步。
在这种情况下,从接入点AP1和AP2中的每一个发送的数据也可以在各接入点处经受空间分割复用。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要从AP1发送的数据通过复用朝向STA1的数据(CDMU-1)和朝向STA3的数据(CDMU-3)被发送。另外,要从AP2发送的数据通过复用朝向STA2的数据(CDMU-2)和朝向STA3的数据(CDMU-3)被发送。以这种方式,通过使接入点执行要通过协同发送被发送的数据与寻址到其它通信终端的数据的空间复用发送,可以以有效的方式利用无线传输路径。
接入点被构成为当执行要通过协同发送被发送的数据与寻址到其它通信终端的数据的空间复用发送时在使得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一致之后发送该发送数据,并且,对具有较短时间长度的发送数据施加填充(P)。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AP1在向比要通过协同发送被发送到STA3的数据(CDMU-3)短的朝向STA1的数据(CDMU-1)施加填充(P)并且使得CDMU-3的时间长度相同之后,发送数据。另外,AP2在向比要通过协同发送被发送到STA3的数据(CDMU-3)短的朝向STA2的数据(CDMU-2)施加填充(P)并且使得CDMU-3的时间长度相同之后,发送数据。
由AP1和AP2通过空间分割复用通过协同发送被发送的数据被STA1、STA2和STA3接收。另外,STA1、STA2和STA3分别收集寻址到其自身的数据并以块ACK(BA)的格式发送回接收确认。在STA3中,如果可以无误地接收从AP1发送的CDMU-3和从AP2发送的CDMU-3中的任何一个,则进行接收确认。
块ACK请求(BAR)对各接入点在不同定时被发送,并且,各通信终端对各接入点在不同定时返回块ACK。换句话说,即使从AP1或AP2发送的CDMU-3之一没有正确到达,STA3也被认为已经接收CDMU-3。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在第一定时从AP1发送块ACK请求,并且从STA1和STA3发送回到AP1的ACK帧。另外,在第二定时从AP2发送块ACK请求,并且从STA2和STA3发送回到AP2的ACK帧。
ACK帧可以通过应用上行链路多用户MIMO技术被发送回,或者可以作为关于预定触发帧的响应帧被发送回。
当AP1能够接收从STA1和STA3中的每一个发送回的所有ACK帧时,AP1丢弃存储在发送缓冲器中的所有发送数据CDMU-1和CDMU-3。另外,当存在不能接收的ACK帧时,AP1开始相关数据的重新发送。以类似的方式,当AP2能够接收从STA2和STA3中的每一个发送回的所有ACK帧时,AP2丢弃存储在发送缓冲器中的所有发送数据CDMU-2和CDMU-3。另外,当存在不能接收的ACK帧时,AP2开始相关数据的重新发送。
尽管在图2和图4中被省略,但是还假定M-AP还管理无线网络、存在一个或多个从属通信终端、并且以与AP1和AP2类似的方式通过与要寻址到其它通信终端的数据的空间复用发送来发送要通过协同发送被发送的数据。
图5表示执行用于通过多个接入点实现数据的协同发送的动作确认的通信序列示例。
然而,在图5中,假定主动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AP1、被动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AP2、属于AP1的网络的通信终端STA1和STA3以及属于AP2的网络的通信终端STA2分别如在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中那样工作。
首先,从STA1向AP1发送关联请求(SEQ501)。另外,当允许STA1关联到AP1的主机网络时,AP1向STA1发送回关联响应(SEQ502)。
以类似的方式,从STA2向AP2发送关联请求(SEQ503)。另外,当允许STA2关联到AP2的主机网络时,AP2向STA2发送回关联响应(SEQ504)。
另外,从STA3向AP1发送关联请求(SEQ505)。另外,当允许STA3关联到AP1的主机网络时,AP1向STA3发送回关联响应(SEQ506)。
在这种情况下,各自的通信终端STA1、STA2和STA3被构成为执行包括协同发送信息要素的信息交换,该协同发送信息要素描述在与接入点AP1或AP2执行上述关联过程时通过通信终端本身可以接收的空间分割复用参数。协同发送信息要素包括通信装置的发送复用数和接收复用数(后面描述)。因此,AP1能够把握可以由从属于AP1的STA1和STA3分别接收的空间复用流的数量。以类似的方式,AP2能够把握可以由从属于AP2的STA2接收的空间复用流的数量。
并且,例如,当AP1和AP2把握AP1和AP2存在于使AP1和AP2能够彼此通信的位置时,通过交换由协同发送信息要素构成的协同请求和协同响应(SEQ507和SEQ508),AP1和AP2把握能够执行向可以在双方的接入点处被把握存在的通信终端的通信的协同发送。另外,AP1能够把握AP2的无线网络中的空间复用流的数量,并且AP2能够把握AP1的无线网络中的STA1和STA3可以接收的空间复用流的数量。
图6表示执行用于通过多个接入点实现数据的协同发送的动作确认的其它通信序列示例。
然而,在图6中,假定管理协同发送的主AP接入点(M-AP)、被动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AP1和AP2、属于AP1的网络的通信终端STA1和STA3以及属于AP2的网络的通信终端STA2分别如在图2所示的无线网络中那样工作。
首先,关联请求从STA1发送到AP1(SEQ601)。另外,当允许STA1关联到AP1的主机网络时,AP1将关联响应发送回到STA1(SEQ602)。以类似的方式,关联请求从STA2发送到AP2(SEQ603)。另外,当允许STA2关联到AP2的主机网络时,AP2将关联响应发送回到STA2(SEQ604)。另外,关联请求从STA3发送到AP1(SEQ605)。另外,当允许STA3关联到AP1的主机网络时,AP1将关联响应发送回到STA3(SEQ606)。
在这种情况下,各自的通信终端STA1、STA2和STA3执行包括协同发送信息要素的信息交换,该协同发送信息要素描述在与接入点AP1或AP2执行上述关联过程时通过通信终端本身可以接收的空间分割复用参数。因此,AP1能够把握可以由从属于AP1的STA1和STA3分别接收的空间复用流的数量。以类似的方式,AP2能够把握可以由从属于AP2的STA2接收的空间复用流的数量。
并且,当M-AP把握M-AP和AP1存在于使得M-AP和AP1能够彼此通信的位置时,M-AP交换由协同发送信息要素构成的协同请求和协同响应(SEQ607和SEQ608)。另外,当M-AP把握M-AP和AP2存在于使得M-AP和AP2能够彼此通信的位置时,M-AP交换由协同发送信息要素构成的协同请求和协同响应(SEQ609和SEQ610)。因此,M-AP把握可以执行向可以在双方的接入点AP1和AP2处被把握存在的通信终端的通信的协同发送。另外,M-AP可以把握AP1和AP2的各无线网络中的空间复用流的数量。
图7表示关联帧的构成示例。然而,假定这里提及的关联帧包括关联请求帧和关联响应帧两者。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具有特征的字段变灰。
示出的关联帧被构成为MAC(媒体访问控制)层中的管理帧,其跟随作为预定PHY层中的前导的PLCP(物理层聚合协议)报头。换句话说,作为常规的关联帧结构,关联帧包括诸如指示帧的类型的Frame Control、指示帧的持续时间的Duration、指示接收目的地的地址的Receive Address以及表示发送源的地址的Transmit Address的字段。另外,在这些常规字段之后,关联帧包括协同发送信息要素,并且已经根据预定的计算过程从整个帧计算的帧检查序列(FCS)被添加到关联帧的末尾。后面描述协同发送信息要素的结构(参照图8)。
图8表示协同帧的构成示例。然而,假定这里提及的协同帧包括协同请求帧和协同响应帧两者。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具有特征的字段变灰。
示出的协同帧被构成为MAC层中的管理帧,其跟随作为预定PHY层中的前导的PLCP报头。换句话说,协同帧包括诸如指示帧的类型的Frame Control、指示帧的持续时间的Duration、指示接收目的地的地址的Receive Address以及表示发送源的地址的TransmitAddress的字段。另外,在这些字段之后,协同帧包括指示接入点的属性的AP Attribute和协同发送信息要素,并且,帧检查序列(FCS)被添加到协同帧的末尾。
协同发送信息要素包括诸如指示信息要素的格式的Element Type、指示信息长度的Length、指示可用调制方式和可用编码方式的Available MCS、指示发送定时的参数的Timing Parameter以及指示要聚合的MPDU(MAC Protocol Data Init)的数量的A-MPDU(聚合MPDU)Counts的参数。
另外,作为空间分割参数,协同发送信息要素还包括诸如发送复用Tx MIMO的数量和接收复用Rx MIMO的数量的参数。
并且,作为频率参数,协同发送信息要素还包括诸如指示可用带宽的Bands和指示可用信道的数量的Channels的参数。
应当注意,图8所示的参数以外的各种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被设定为协同帧中的协同发送信息要素。
图9表示发起帧的构成示例。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具有特征的字段变灰。发起帧在发起用于执行到通信终端的协同发送的数据共享时由主动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或管理协同发送的主接入点使用(例如,参照图3和图4)。
示出的发起帧被构成为MAC层中的控制帧,其跟随作为预定PHY层中的前导的PLCP报头。换句话说,作为常规控制帧结构,发起帧包括诸如指示帧的类型的Frame Control、指示帧的持续时间的Duration、指示目标接入点的地址的Target AP Address1和指示发送源接入点的地址的AP MAC address的字段,并且,如有必要,还包括指示第二目标接入点的地址的Targer Ap Address2。
这里提及的目标接入点是由主动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或管理协同发送的主接入点指定为协同发送伙伴的接入点。基本上,目标接入点是被动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第二目标接入点为例如由主接入点指定的第二目标接入点。基于图2和图4所示的示例,M-AP有望将AP1指定为第一目标接入点并将AP2指定为第二目标接入点。当通过使用三个或更多个接入点执行协同发送时,发起帧要设置有用于存储指示第三目标接入点的地址的TargerAP Address3的字段等。
另外,在这些字段之后,发起帧还包括诸如指示协同发送的定时的Coorinate TxTiming、指示执行协同发送时的调制方式以及码率的Coordinate MCS Info以及指示要通过协同发送被发送的信道的Coordinate Channels的参数,并且,帧检查序列(FCS)被添加到发起帧的末尾。
图10表示授权帧的构成示例。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具有特征的字段变灰。授权帧在共享数据的接收确认时由被动地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使用(例如,参照图3和图4)。
示出的授权帧被构成为MAC层中的控制帧,其跟随作为预定PHY层中的前导的PLCP报头。换句话说,作为常规控制帧结构,授权帧包括诸如指示帧的类型的Frame Control、指示帧的持续时间的Duration、指示接收目的地的地址的Receive Address和指示发送源的地址的Transmit Address的字段。另外,在这些字段之后,授权帧还包括诸如指示作为协同发送的目标的通信终端的Target Address、表示协同复用发送的数量的CoordinateMultiplex、表示执行协同发送时的参数的Coordinate Parameter以及是作为共享数据已被接收的帧的块ACK信息的BA Control和BA Information的参数,并且,帧检查序列(FCS)被添加到授权帧的末尾。在Coordinate Parameter中描述在执行协同发送时使用的各种通信参数,诸如MCS、发送功率和保护间隔长度。
应当理解,通过在授权帧中描述与作为协同发送的接收目标的通信终端相关的信息来指定接收协同发送数据的通信终端,使得接收终端能够事先把握要执行的协同发送。
图11表示触发帧的构成示例。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具有特征的字段变灰。为了匹配与被动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的协同发送的详细(以微秒为单位)定时,触发帧由主动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或管理协同发送的主接入点使用(例如,参照图3和图4)。
示出的触发帧被构成为MAC层中的控制帧,其跟随作为预定PHY层中的前导的PLCP报头。换句话说,作为常规控制帧结构,触发帧包括诸如指示帧的类型的Frame Control、指示帧的持续时间的Duration、指示接收目的地的地址的Receive Address和指示发送源的地址的Transmit Address的字段。另外,在这些字段之后,根据需要添加由所有接收目的地共享的Common Information和作为各用户(作为接收目的地的各通信装置)所需的信息的User Information,并且,帧检查序列(FCS)被添加到触发帧的末尾。
作为Common Information,准备了指示要执行协同发送的Coordinate Transmit和指示通信是复用通信以及协同发送的Coordinate Multiplex的各个位。
另外,作为各用户所需的信息的User Information,描述了表示在执行协同发送时各用户所需的发送参数的Coordinate Parameter。在Coordinate Parameter中描述在执行协同发送时使用的各种通信参数,诸如MCS、发送功率和保护间隔长度。
图12表示数据帧的内部结构。假定示出的数据帧被构成为聚合多个子帧(MPDU)的A-MPDU帧。
示出的数据帧的前导由L(Legacy,传统)-STF(Short Training Field,短训练字段)、L-LTF(Long Training Field,长训练字段)、L-SIG、RL-SIG(Repeated L-SIG,重复L-SIG)、HE(High Efficiency,高效)-SIG-A、HE-SIG-B、HE-STF和HE-LTF组构成。例如,STF被用于粗略同步捕获,LTF被用于详细同步捕获和信道估计等。另外,在各SIG字段中描述对应各标准的信令信息。
包含于前导中的HE-SIG-A的参数的特征是,准备了识别正在执行协同发送动作的Coordinate Transmit的位。基于该位,数据帧的接收侧通信装置可以识别相同的MPDU包含于要通过空间复用发送进行发送的其它A-MPDU中(换句话说,通过来自多个发送源的协同发送来发送相同的MPDU)。
另外,包含于前导中的HE-SIG-B的参数包括描述用于执行协同发送动作的参数的Coordinate Parameter。在Coordinate Parameter中描述在执行协同发送时使用的各种通信参数,诸如MCS、发送功率和保护间隔长度。
另外,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聚合从MPDU-1到MPDU-8的8个MPDU(子帧)以构成A-MPDU,并且如果需要,添加EOF(End of Frame)填充(Pad)。然而,子帧的聚合的数量不限于8,并且,子帧的聚合的数量可以为7或更小或9或更大。
预定定界符和(如果需要)末尾填充被添加到被构成为A-MPDU帧的子帧的各MPDU。
各MPDU由预定MAC报头和数据有效负载构成,并且,根据预定计算过程计算的帧检查序列(FCS)被添加到各MPDU的末尾。
MAC报头由指示帧的格式的Frame Control、指示帧的持续时间的Duration、用于适当地指定发送/接收装置的Address1~Address4、存储序列号等的Sequence Control、描述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参数的QoS Control和描述高速传输参数的HT(High Throughput,高吞吐量)Control的各字段构成。
图13~19分别表示被应用于数据共享和协同发送的数据帧的构成示例。在各示图中,横轴为时间轴。
图13表示当在接入点之间使用多个空间复用流共享数据时使用的帧的构成示例。根据示出的帧构成,当共享MPDU-1~MPDU-4的数据时,可以通过将各自的MPDU构成为不同的空间复用流SD1~SD4并执行复用发送来在短时间内共享数据。
例如,在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构成中,通过从主动执行协同发送的AP1向被动执行协同发送的AP2发送图13所示的数据帧,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AP1和AP2之间的从MPDU-1到MPDU-4的协同发送数据的共享。另外,通过利用使得能够实现高速传输的MCS,可以进一步缩短数据共享所需的时间。
图14表示在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中从接入点AP1发送的数据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示出AP1将寻址到从属于AP1的通信终端STA3的用于执行协同发送的数据(MPDU-1~MPDU-4)构成为第一空间复用流SD1并且将寻址到从属于AP1的其它通信终端STA1的数据(MPDU-1~MPDU-6)构成为第二空间复用流SD2的示例。当数据长度在空间复用流之间不匹配时,通过向任何一个较短的空间复用流施加填充(Pad)使数据长度相同。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填充(Pad)被施加到SD2。然而,图14所示的数据构成的前提是,可以由作为接收目的地的STA1接收的空间复用流的数量为1并且可以由作为接收目的地的STA3接收的空间复用流的数量为2或更多。
图15表示在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中从接入点AP2发送的数据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示出AP2将寻址到属于其它无线网络的通信终端STA3的用于执行协同发送的数据(MPDU-1~MPDU-4)构成为第一空间复用流SD3并且将寻址到从属于AP2的其它通信终端STA2的数据(MPDU-1~MPDU-8)构成为第二空间复用流SD4的示例。当数据长度在空间复用流之间不匹配时,通过向任何一个较短的空间复用流施加填充(Pad)使数据长度相同。在图15所示的示例中,填充(Pad)被施加到SD4。然而,图15所示的数据构成的前提是,可以由作为接收目的地的STA2接收的空间复用流的数量为1并且可以由作为接收目的地的STA3接收的空间复用流的数量为2或更多。
图16表示用于从主接入点(M-AP)向多个接入点发送共享数据的数据帧的构成示例。在这种情况下,示出在图2所示的无线网络中四个空间复用流SD1~SD4被构成为要从M-AP发送到各个接入点AP1和AP2的帧的示例。
首先,AP1和AP2将用于执行协同发送并且寻址到STA3的数据(MPDU-1~MPDU-4)构成为第一空间复用流SD1。另外,AP1将要发送到其它通信终端STA1的数据(MPDU-1~MPDU-6)构成为第二空间复用流SD2。并且,AP2将要发送到其它通信终端STA2的数据(MPDU-1~MPDU-8)构成为第三空间复用流SD3。并且,寻址到AP2的数据(MPDU-1~MPDU-7)被构成为第四空间复用流SD4。当数据长度在空间复用流之间不匹配时,通过向任何一个较短的空间复用流施加填充(Pad)使数据长度相同。在图16所示的示例中,填充(Pad)分别被施加到SD2、SD3和SD4。
发送图16所示的数据帧使得能够在短时间内在AP1和AP2之间共享从MPDU-1到MPDU-4的协同发送数据并且使得能够一起发送要分别通过AP1和AP2发送到其它通信终端的数据。另外,通过利用使得能够实现高速传输的MCS,可以进一步减少数据共享所需的时间。
图17表示用于从主接入点(M-AP)向多个接入点发送共享数据的数据帧的其它构成示例。在这种情况下,示出在图2所示的无线网络中8个空间复用流SD1~SD8被构成为要从M-AP发送到各个接入点AP1和AP2的帧的示例。
首先,AP1和AP2将用于执行协同发送并且寻址到STA3的数据(MPDU-1~MPDU-4)构成为第一空间复用流SD1。另外,AP1将要发送到通信终端STA1的数据的一部分(MPDU-1~MPDU-4)构成为第二空间复用流SD2,并且AP1进一步将要发送到STA1的剩余数据(MPDU-5和MPDU-6)构成为第三空间复用流SD3。
另外,AP2将要发送到其它通信终端STA2的数据的一部分(MPDU-1~MPDU-4)构成为第四空间复用流SD4,并且AP2进一步将要发送到STA2的剩余数据(MPDU-5~MPDU-8)构成为第五空间复用流SD5。
另外,寻址到AP2的数据的一部分(MPDU-1~MPDU-4)被构成为第六空间复用流SD6,并且,寻址到AP2的剩余数据(MPDU-5~MPDU-7)进一步被构成为第七空间复用流SD7。
并且,为了提高用于执行协同发送并寻址到STA3的数据(MPDU-1~MPDU-4)的可靠性,AP1和AP2还将第八空间复用流SD8构成为与SD1相同的数据。
发送图17所示的数据帧使得能够在短时间内在AP1和AP2之间共享从MPDU-1到MPDU-4的协同发送数据并且使得能够一起发送要分别由AP1和AP2发送到其它通信终端的数据。另外,通过利用使得能够实现高速传输的MCS,可以进一步减少数据共享所需的时间。
图18表示在图2所示的从无线网络中从接入点AP1发送的数据帧的构成示例。
在示图中,AP1将要发送到从属于AP1的通信终端STA3的数据(MPDU-1到MPDU-4)构成为第一空间复用流SD1。另外,AP1将寻址到从属于AP1的其它通信终端STA1的数据(MPDU-1到MPDU-6)构成为第二空间复用流SD2。
另外,为了提高用于执行协同发送并寻址到STA3的数据(MPDU-1到MPDU-4)的可靠性,AP1将第三空间复用流SD3构成为与第一空间复用流SD1相同的数据。
并且,为了提高通过复用发送被发送到STA1的数据(MPDU-1到MPDU-6)的可靠性,AP1将第四空间复用流SD4构成为与第二空间复用流SD2相同的数据。
当数据长度在空间复用流之间不匹配时,通过向任何一个较短的空间复用流施加填充(Pad)使数据长度相同。在图18所示的示例中,填充(Pad)分别被施加到SD2和SD4。然而,图18所示的数据构成的前提是,可以由作为接收目的地的STA1接收的空间复用流的数量为2或更多并且可以由作为接收目的地的STA3接收的空间复用流的数量为4或更多。
图19表示在图2所示的无线网络中从接入点AP2发送的数据帧的构成示例。
在示图中,AP2将要发送到属于其它无线网络的通信终端STA3的数据(MPDU-1~MPDU-4)构成为第一空间复用流SD1。另外,AP2将寻址到从属于AP2的通信终端STA2的数据(MPDU-1~MPDU-8)构成为第三空间复用流SD3。
另外,为了提高用于执行协同发送并寻址到STA3的数据(MPDU-1~MPDU-4)的可靠性,AP2将第二空间复用流SD2构成为与第一空间复用流SD1相同的数据。
另外,为了提高通过复用发送被发送到STA2的数据(MPDU-1~MPDU-8)的可靠性,AP2将第四空间复用流SD4构成为与第三空间复用流SD3相同的数据。
当数据长度在空间复用流之间不匹配时,通过向任何一个较短的空间复用流施加填充(Pad)使数据长度相同。在图19所示的示例中,填充(Pad)分别被施加到SD3和SD4。然而,图19所示的数据构成的前提是,可以由作为接收目的地的STA2接收的空间复用流的数量为2或更多并且可以由作为接收目的地的STA3接收的空间复用流的数量为4或更多。
图20示意性地表示能够用作通信终端和接入点的通信装置2000的功能构成示例。示出的通信装置2000包括因特网连接模块2001、信息输入模块2002、设备控制单元2003、信息输出模块2004和无线通信模块2005。然而,通信装置2000可以仅由被认为是通信装置2000作为通信终端或接入点工作所必需的模块构成,并且被构成为使得不必要的模块或者被简化或者没有被内置,或者相反地,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入其它功能模块(未示出)构成通信装置2000。
例如,当通信装置2000用作接入点时,因特网连接模块2001安装有诸如用于连接到因特网的通信调制解调器的功能,并且经由公共通信线路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实现因特网连接。
信息输入模块2002是用于输入传达来自用户的指令的信息的功能模块,并且由例如按钮、键盘或触摸面板构成。
设备控制单元2003是执行用于导致通信装置2000完全按照用户的期望作为通信终端或接入点工作的控制的功能模块。
信息输出模块2004是用于向用户呈现通信装置2000的工作状态或经由因特网获得的信息的功能模块。例如,信息输出模块2004由诸如LED(发光二极管)、液晶面板或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器的显示元件或诸如输出声音或音乐的扬声器的设备构成。信息输出模块2004被构成为在由设备控制单元2003进行处理期间或处理之后向用户显示或通知信息。
无线通信模块2005是由例如诸如微处理器的处理器或电路构成并且用于在通信装置2000中处理无线通信的功能模块。假定这里所指的无线通信单元包括作为主动地或被动地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工作或作为管理协同发送的主接入点工作以及执行接入点之间的数据共享以及到通信终端的数据协同发送。在后面提供无线通信动作的细节。
图21表示图20所示的通信装置2000中的无线通信模块2005的内部构成示例。示出的无线通信模块2005包括接口2101、发送缓冲器2102、网络管理单元2103、发送帧构造单元2104、接收数据构造单元2105、接收缓冲器2106、协同通信管理单元2107、空间复用发送处理单元2108、空间复用接收处理单元2109、管理信息生成单元2110、管理信息处理单元2111、无线发送处理单元2112、发送功率控制单元2113、发送/接收天线控制单元2114、检测阈值控制单元2115和无线接收处理单元2116。
在这种情况下,接口2101、发送缓冲器2102、网络管理单元2103、发送帧构造单元2104、接收数据构造单元2105和接收缓冲器2106被构成为在基于诸如IEEE 802.11的标准的无线LAN系统中由软件共享的部分。另外,无线发送处理单元2112、发送功率控制单元2113、发送/接收天线控制单元2114、检测阈值控制单元2115和无线接收处理单元2116被构成为通过无线LAN系统中的基带处理而共享的部分。
接口2101是用于将来自用户的输入、来自因特网的数据和给用户的信息转换成预定信号格式的功能模块。
发送缓冲器2102是当从接口2101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或要无线发送的信号时用于临时存储的功能模块。
网络管理单元2103是管理包含于无线网络中的通信装置的地址信息等的功能模块。当通信装置2000作为接入点工作时,网络管理单元2103管理连接到其自己的通信装置2000的通信装置(诸如通信终端)的地址信息。另外,当通信装置2000作为通信终端工作时,网络管理单元2103管理要成为连接目的地的接入点的地址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接入点被构成为把握存在于外围中的其它接入点的存在,并且如果需要,与其它接入点协同工作。因此,当通信装置2000作为接入点工作时,网络管理单元2103被构成为在必要时还管理关于存在于外围中的其它接入点的信息。
发送帧构造单元2104是用于将无线发送数据构造为要无线发送的数据帧的功能模块。另外,发送帧构造单元2104被构造为收集存储在发送缓冲器2102中以构造A-MPDU的多个MPDU。
接收数据构造单元2105是用于从无线接收的数据帧重构原始数据的功能模块。例如,当接收到A-MPDU时,接收数据构造单元2105从A-MPDU的数据帧去除预定报头信息,提取MPDU,并且仅提取必要的数据部分。
接收缓冲器2106是基于序列号临时存储由接收数据构造单元2105提取的数据部分直到获得所有数据帧的功能模块。接收缓冲器2106被构成为存储接收数据直到将数据输出到经由接口2101连接的应用设备(未示出)的定时到达。
当通信装置2000作为接入点工作时,协同通信管理单元2107把握存在于外围中的其它接入点的存在,确定是否要与其它接入点执行协同发送动作并且设定参数等。
具体而言,当通信装置2000作为主动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或管理协同发送的主接入点)工作时,协同通信管理单元2107执行用于发送发起用于协同发送的数据共享时的发起帧(参照图9)并且向被动地执行协同发送的其它接入点发送触发帧(参照图11)的控制。
另外,当通信装置2000作为被动地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工作时,协同通信管理单元2107执行用于从其它接入点接收发起帧并在共享数据的接收确认时发送授权帧(参照图10)的控制。
另一方面,当通信装置2000连接到作为通信终端的接入点中的任一个的无线网络时,协同通信管理单元2107执行用于接收通过协同发送从外围中的多个接入点发送的数据的无线通信模块2005中的各种设定。
空间复用发送处理单元2108是执行在执行多个空间复用流的同时发送时所需的空间复用数量的设定和在发送空间复用流时所需的各种参数的设定的功能模块。
例如,当通信装置2000作为接入点执行协同发送时,空间复用发送处理单元2108设定要通过协同发送被发送的空间复用流,并且当要发送的空间复用流通过与寻址到通信终端的数据进行复用时,空间复用发送处理单元2108在每种情况下设定必要的参数。具体而言,空间复用发送处理单元2108与相邻接入点匹配协同发送的定时,并执行通过匹配必要的参数来发送空间复用流的控制。
空间复用接收处理单元2109是执行在执行多个空间复用流的同时接收时所需的空间复用数量的设定和在接收空间复用流时所需的各种参数的设定的功能模块。具体而言,空间复用接收处理单元2109执行用于提取从外围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接入点发送并且通过通信装置2000本身的接收被视为必需的空间复用流的控制。
在由多个接入点执行数据共享和协同发送的无线网络环境中,空间复用接收处理单元2109被构成为把握正从不同的接入点发送相同的数据并且如果需要则执行用于合成接收数据和构造接收数据的控制。
管理信息生成单元2110是用于构造管理网络所需的信标信号以及通信控制协议所需的控制帧和管理帧的功能模块。在本实施例中,当通信装置2000作为接入点工作时,管理信息生成单元2110生成发起帧、授权帧和块ACK请求帧等。另一方面,当通信装置2000作为通信终端工作时,管理信息生成单元2110生成ACK帧。
管理信息处理单元2111是用于在接收帧是控制帧或管理帧时构造通信控制协议所需的控制信息的功能模块。当接收的帧是信标帧时,管理信息处理单元2111被构成为将在信标帧中描述的参数传递给协同通信管理单元2107和网络管理单元2103并把握接入点的参数。另外,当接收的帧是发起帧或授权帧时,管理信息处理单元2111向协同通信管理单元2107通知参数,并且,当通信装置2000作为接入点工作或作为通信终端工作时,管理信息处理单元2111分别在被视为必要时执行后续的处理。
无线发送处理单元2112是向诸如要在预定频率信道中无线发送的数据帧之类的帧添加预定前导、将该帧转换为预定基带信号并将该帧处理为模拟信号的功能模块。尽管无线发送处理单元2112在图21中被描绘为单个功能模块,但是当处理多个空间复用流时,为了同时发送各个流,可以采用多个元件并行工作的构成。另外,可以采用从多个无线发送处理单元向发送天线供给不同的空间复用流的信号的构成。
发送功率控制单元2113是在发送预定帧时控制发送功率使得信号不到达不必要的无线电波可到达范围的功能模块。在本实施例中,假定发送功率控制单元2113被构成为通过将发送功率调节到最低要求的电平来控制数据发送使得信号以预定的接收电场强度到达接收侧。
多个天线元件连接到发送/接收天线控制单元2114,并且发送/接收天线控制单元2114执行用于将信号无线地发送为空间复用流的控制和用于接收作为空间复用流已被发送的信号的处理。
检测阈值控制单元2115是当执行发送功率控制时设定信号检测电平使得来自存在于无线电波可到达范围内的通信装置的信号可以被检测并且执行控制使得可以以最小要求的检测阈值来检测信号的功能模块。检测阈值控制单元2115被构成为在当前正在使用的信道中检测处于或高于预定检测电平的信号。
无线接收处理单元2116是当检测到预定前导信号时分离已经空间复用的各个流并且执行报头和在前导之后添加的数据部分的接收处理的功能模块。虽然无线接收处理单元2116在图21中被描绘为单个功能模块,但是当处理多个空间复用流时,为了同时接收各个流,可以采用多个元件并行工作的构成。
当通信装置2000被构成为接入点时,如从图21所示的无线通信模块2005内部的构成显而易见的,通信装置2000符合空间复用发送。另一方面,当通信装置2000被构成为通信终端时,虽然更优选通信装置2000符合空间复用发送,但是通信装置2000不必须符合空间复用发送。
图22以流程图格式表示由接入点执行以注册通信终端的处理过程。假定在作为接入点工作的通信装置2000中执行示出的处理过程。
当接入点从现有通信终端(已经连接到接入点本身)或新通信终端(未连接到接入点本身)接收到关联请求帧(参照图7)时(在步骤S2201中为“是”),接入点获取通信终端的参数(步骤S2202),并基于协同发送信息要素等的描述内容检查通信终端是否能够从多个接入点接收通过协同发送被发送的数据(步骤S2203)。
当进行关联请求的通信终端对应通过协同发送被发送的数据的接收(协同接收)时(在步骤S2203中为“是”),接入点将通信终端注册为协同接收对应终端(步骤S2204)并结束本处理。
另一方面,当进行关联请求的通信终端不对应通过协同发送被发送的数据的接收(协同接收)时(在步骤S2203中为“否”),接入点进一步检查通信终端是否对应空间复用流的接收(复用接收)(步骤S2205)。
另外,当进行关联请求的通信终端对应空间复用流的接收时(在步骤S2205中为“是”),接入点将通信终端注册为复用接收对应终端(步骤S2206)并结束本处理。另外,当进行关联请求的通信终端不对应空间复用流的接收时(在步骤S2205中为“否”),接入点将通信终端注册为复用接收不对应终端(步骤S2207)并结束本处理。
图23以流程图格式表示由接入点执行以注册相邻接入点的处理过程。假定在作为接入点(主动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或管理协同发送的主接入点)工作的通信装置2000中执行示出的处理过程。
当接入点从以重叠方式存在的BSS(基本服务集)接收到信号(OBSS信号)时(在步骤S2301中为“是”),接入点从接收到的信号获取相邻接入点的动作参数(步骤S2302)。作为OBSS信号,例如,假定由通信终端发送的关联响应帧(参照图7),并且可以基于协同发送信息要素等的描述内容获取相邻接入点的动作参数。
接下来,接入点基于协同发送信息要素等的描述内容检查相邻接入点是否对应协同发送(步骤S2303)。
另外,当相邻接入点对应协同发送时(在步骤S2303中为“是”),接入点将相邻接入点注册为协同发送对应接入点(步骤S2304)并结束本处理。另外,当相邻接入点不对应协同发送(在步骤S2303中为“否”)时,接入点结束本处理,而不注册相邻接入点。
尽管可以在所有接入点中执行上述协同发送对应接入点的注册处理,但是可以仅通过主动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或管理协同发送的主接入点来执行注册处理,并且,可以不通过被动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来执行注册处理。
图24以流程图格式表示在接收发送数据时由接入点执行的处理过程。假定在作为接入点工作的通信装置2000中执行示出的处理过程。
当接入点经由接口2001接收发送数据时(在步骤S2401中为“是”),接入点获取作为发送数据的接收目的地的通信装置的地址信息(步骤S2402),并进一步获取作为接收目的地的通信装置(通信终端)的关联信息(步骤S2403)。
接下来,接入点检查发送数据的空间复用发送是否是可能的(步骤S2404)。除了接入点本身对应空间复用发送以外,还基于作为接收目的地的通信装置是否对应空间复用发送,确定是否可以执行空间复用发送。当两侧都能够空间复用发送时,基于接入点本身和作为接收目的地的通信装置的可能复用流的各自数量来确定空间复用流的允许(最大)数量。
另外,当空间复用发送是可能的时(在步骤S2404中为“是”),接入点获取以重叠方式存在的BSS(OBSS)的接入点的连接状态(步骤S2405),并进一步检查与OBSS AP的协同发送是否是可能的(步骤S2406)。
在步骤S2406中,具体而言,可以执行协同发送的情况是接入点本身具有执行协同发送的能力并且根据图23所示的处理过程等存在已注册为协同发送对应接入点的OBSS AP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当与OBSS AP的协同发送是可能的时(在步骤S2406中为“是”),接入点将在步骤S2401中接收的发送数据设定为可以在接入点之间协同执行空间复用发送的发送数据(步骤S2407)。另一方面,当与OBSS AP的协同发送是不可能的时(在步骤S2406中为“否”),接入点将发送数据设定为可以独立执行空间复用发送的发送数据(步骤S2408)。
另外,当空间复用发送是不可能的时(在步骤S2404中为“否”),接入点将在步骤S2401中接收的发送数据设定为可以作为空间复用不对应而被发送的发送数据(步骤S2409)。
随后,接入点将寻址到已在步骤S2402中获取地址信息的通信装置的数据与发送可能性(协同发送启用、独立空间复用发送启用和独立非空间复用发送启用中的任一个)一起存储在发送缓冲器中(步骤S2410)并结束本处理。
图25以流程图格式表示由接入点执行以主动执行协同发送的处理过程。假定在作为接入点工作的通信装置2000中执行示出的处理过程。
当存在要发送的数据并且发送定时到达时(在步骤S2501中为“是”),接入点检查是否可以执行协同发送(步骤S2502)。
例如,在步骤S2501中存在要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为例如根据图24所示的处理过程接收发送数据并且发送数据存储在发送缓冲器2102中的情况。另外,具体而言,在步骤S2502中可以执行协同发送的情况为接入点本身具有执行协同发送的能力并且存在已经根据图23所示的处理过程等注册的协同发送对应接入点的情况。
当可以执行协同发送时(在步骤S2502中为“是”),接入点向对应协同发送的相邻接入点发送发起帧(参照图9),并在随后发送用于协同发送的共享数据(步骤S2504)之后,对来自作为发起帧的发送目的地的接入点的授权帧(参照图10)进行待机(步骤S2505)。在步骤S2503中对应协同发送的相邻接入点为例如根据图23所示的处理过程注册为协同发送对应接入点的接入点。另外,在步骤S2504中,利用使得能够高速传输的MCS使得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接入点之间的数据共享。
另外,当不能执行协同发送时(在步骤S2502中为“否”)或当不能从相邻的协同发送对应接入点接收到授权帧时(在步骤S2505中为“否”),接入点检查是否可以执行数据的复用发送(步骤S2506)。
除了接入点本身对应复用发送以外,还基于作为接收目的地的通信装置是否对应复用发送,确定是否可以在步骤S2506中执行复用发送。当两侧都能够复用发送时,基于接入点本身和作为接收目的地的通信装置的可能复用流的各自数量来确定复用流的允许(最大)数量。
另外,当从作为发起帧的发送目的地的接入点接收到授权帧并且可以确认共享数据的接收时(在步骤S2505中为“是”)或者当不能接收授权帧但可以执行数据的复用发送时(在步骤S506中为“是”),接入点进一步检查是否可以在接入点中执行空间复用发送(步骤S2507)。在步骤S2507中,具体而言,接入点检查是否在接入点的自身网络中存在对应于空间复用发送的通信终端以及存在寻址到通信终端的数据。
当可以在接入点中执行空间复用发送时(在步骤S2507中为“是”),接入点获取其它空间复用数据(步骤S2508)。换句话说,接入点获取通过空间复用与共享数据的协同发送同时发送的、寻址到从属于该接入点的通信终端的数据。
接下来,接入点向相邻的协同发送对应接入点发送用于执行下行链路多用户空间复用发送(DL MU-MIMO)的触发帧(步骤S2509)。
随后,在发送触发帧之后,接入点在预定发送定时发送数据(步骤S2510)。触发帧和空间复用发送帧之间的帧间隔是恒定的。因此,通过事先发送触发帧,可以在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之间以微秒为单位确保时间同步。另外,在步骤S2510中,通过利用空间复用技术将寻址到其它通信终端的数据(在步骤S2508中获取)与通过协同发送被发送的数据进行复用,接入点可以以有效的方式利用无线传输路径。
另外,当不能执行数据的复用发送时(在步骤S2506中为“否”),接入点在预定发送定时发送数据而不发送触发帧(步骤S2510)。
在数据发送之后,接入点根据需要发送块ACK请求帧(步骤S2511),并且待机以从数据接收侧接收ACK帧(步骤S2512)。
另外,当接到收ACK帧并且正常接收到所有相关数据时(在步骤S2512中为“是”),接入点从发送缓冲器2101丢弃发送数据(步骤S2513),并结束本处理。
当接入点通过协同发送来发送共享数据时,当从已经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中的任一个接收数据时,作为共享数据的发送目的地的通信终端返回ACK。在任何情况下,当从作为共享数据的协同发送目的地的通信终端接收ACK时(在步骤S2512中为“是”),接入点从发送缓冲器2101丢弃共享数据(步骤S2513),并结束本处理。
另一方面,当未接收到ACK帧并且未接收到所有相关数据时(在步骤S2512中为“否”),接入点返回到步骤S2502以执行数据的重新发送处理。
图26以流程图格式表示由接入点执行以被动地执行协同发送的处理过程处理过程。假定在作为接入点工作的通信装置2000中执行示出的处理过程。
当被动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从相邻接入点(主动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接收到发起帧(参照图9)时(在步骤S2601中为“是”),接入点获取在该帧中描述的与协同发送相关的参数,并执行协同发送的设定(步骤S2602)。
另外,当接入点接收到要随后发送的用于协同发送的共享数据时(在步骤S2603中为“是”),接入点将共享数据作为协同发送数据存储在发送缓冲器2101中(步骤S2604)。使主动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通过利用使得能够高速传输的MCS来发送共享数据,使得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接入点之间的数据共享。
接下来,当接入点确认接入点本身对应于协同发送时,或者当接入点同意执行协同发送时(在步骤S2605中为“是”),接入点向作为发起帧的发送目的地的接入点发送授权帧(参照图10)(步骤S2606)。
接下来,接入点检查是否可以在接入点中执行空间复用发送(步骤S2607)。具体而言,在步骤S2607中,接入点检查是否在接入点的自身网络中存在对应空间复用发送的通信终端以及存在寻址到通信终端的数据。另外,基于接入点本身和作为接收目的地的通信装置的可能复用流的各自数量来确定复用流的允许(最大)数量。
另外,当可以在接入点中执行空间复用发送时(在步骤S6507中为“是”),接入点获取其它空间复用数据(步骤S2608)。换句话说,接入点获取通过空间复用与共享数据的协同发送同时发送的、寻址到从属于该接入点的通信终端的数据。
随后,当协同发送的定时通过接收用于执行下行链路多用户空间复用发送的触发帧而到达时(步骤S2609),接入点通过协同发送执行数据发送(步骤S2610)。触发帧和空间复用发送帧之间的帧间隔是恒定的。因此,通过事先接收触发帧,可以在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之间以微秒为单位确保时间同步。另外,在步骤S2610中,通过利用空间复用技术将寻址到其它通信终端的数据(在步骤S2608中获取)与要通过协同发送被发送的数据进行复用,接入点可以以有效的方式利用无线传输路径。
在数据发送之后,接入点根据需要发送块ACK请求帧(步骤S2611),并且待机以从数据接收侧接收ACK帧(步骤S2612)。
另外,当接收到ACK帧并且正常接收到所有相关数据时(在步骤S2612中为“是”),接入点从发送缓冲器2101丢弃该发送数据(步骤S2613),并结束本处理。
当接入点通过协同发送来发送共享数据时,当从已经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中的任一个接收到数据时,作为共享数据的发送目的地的通信终端返回ACK。在任何情况下,当从作为共享数据的协同发送目的地的通信终端接收到ACK时(在步骤S2612中为“是”),接入点从发送缓冲器2101丢弃共享数据(步骤S2613),并结束本处理。
另一方面,当未接收到ACK帧并且未接收到所有相关数据时(在步骤S2612中为“否”),接入点返回到步骤S2601以执行数据的重新发送处理。
图27以流程图格式表示由通信终端执行以从多个接入点接收协同发送数据的处理过程。假定在任一个接入点下在作为通信终端工作的通信装置2000中执行示出的处理过程。
当通信终端从外围中的接入点接收到授权帧(参照图10)(在步骤S2701中为“是”)并且通信终端本身被指定为授权帧中的协同发送数据的接收目标时(在步骤S2702中为“是”)或当通信终端从外围中的接入点接收到触发帧(参照图11)并且通信终端本身被指定为触发帧中的接收目的地时(在步骤S2704中为“是”),通信终端获取已经在接收到的授权帧或触发帧中描述的参数信息(步骤S2705)。
另外,通信终端执行要在预定定时发送的复用数据的接收处理(步骤S2706)。复用数据包括被指定的目标是通信终端本身(或其它通信终端)的协同发送数据以及被指定的接收目的地是其它通信终端(或通信终端本身)的数据。
应当理解,通过在授权帧中描述与作为协同发送的接收目标的通信终端相关的信息来指定接收协同发送数据的通信终端,使得目标终端能够事先把握要执行的协同发送。
另外,授权帧、触发帧和随后通过协同发送被发送的数据帧之间的帧间隔是恒定的。因此,通过事先接收授权帧或触发帧,通信终端可以确保执行协同发送的接入点之间的时间同步。特别地,当通信终端能够接收到紧接在前的触发帧时,可以以微秒为单位确保时间同步。
当通信终端能够在步骤S2706中正常接收到数据时(步骤S2707),通信终端将其MPDU的序列号记录为ACK信息(步骤S2708)。
直到接收到帧(聚合帧)的末尾(在步骤S2709中为“否”),通信终端返回到步骤S2706并重复地执行聚合MPDU的接收。
在通信终端接收到帧的末尾之后(在步骤S2709中为“是”),当通信终端接收到通信终端本身被指定为响应于(步骤S2710)的预定块ACK请求(BAR)时,通信终端发送回存储在步骤S2708中记录的ACK信息的ACK帧(步骤S2711)。
在发送回ACK帧之后,当所有数据的收集已经完成时(在步骤S2712中为“是”),通信终端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当尚未接收到所有数据时(在步骤S2712中为“否”),通信终端返回到步骤S2701以等待重新发送数据。
最后,总结在本说明书中提出的用于优化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发送的技术的效果和优点。
(1)由于多个接入点同时发送要通过协同发送来共享的发送数据,因此可以在发送数据的目的地的通信终端处以稳定的方式执行数据的接收。
(2)当在相邻接入点之间共享用于协同发送的数据时,将多条数据(MPDU)构成为空间复用流使得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数据的共享。
(3)可以通过使用不能执行向协同发送的接收目标的通信终端的数据发送的定时来执行用于接入点之间的数据共享的通信。
(4)通过在通知共享数据的接收确认的授权帧中描述与作为协同发送的接收目标的通信终端相关的信息来指定接收协同发送数据的通信终端,使得接收终端能够事先把握要执行的协同发送。
(5)当通过多个接入点执行协同发送时,将寻址到除作为协同发送的目标的通信终端以外的通信终端的数据与寻址到作为协同发送的目标的通信终端的数据进行复用,使得能够以有效的方式执行无线发送。
(6)作为与多个接入点执行协同发送时的发送参数,选择能够可靠地接收来自处于较差连接状态的接入点的发送的编码方式或调制方式。因此,虽然无线传输路径通过执行协同发送可能被占用相对长的时间段,但是利用该时间以向处于优越连接状态的其它通信装置复用和发送更大量的数据,使得能够提高传输路径利用效率。
(7)通过用空间分割复用技术同时执行到连接到接入点本身的通信终端的通信和到连接到其它接入点的通信终端的通信,接入点可以以有效的方式利用无线传输路径。
(8)从一个接入点到一个通信终端复用和发送多个空间复用流使得能够增加每单位时间的数据发送量。
[工业适用性]
至此,已参照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了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然而,明显的是,在不脱离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要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容易想到对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和替换。
虽然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可以被应用于例如基于诸如IEEE801.11的无线LAN标准的无线网络,但是该技术的应用不限于此。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可以类似地被应用于相邻接入点或基站能够协同工作的各种类型的无线系统。
综上所述,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已经通过例示的方式被描述,并且本说明书的描述的内容不应当被限制性地解释。为了确定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要点,应当考虑所附权利要求。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也可以如下配置。
(1)一种作为接入点工作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
被构成为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通信单元;以及
被构成为控制通信单元中的通信动作的控制单元,这些通信动作包括用于在相邻接入点之间共享要同时发送到单个通信终端的数据的通信动作和用于识别已完成数据的共享的通信动作。
根据上述的(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通信单元能够发送和接收多条数据被构成为复用流的无线信号,并且控制单元被构成为在与相邻接入点同时发送共享数据时执行控制,以将共享数据与寻址到其它通信装置的发送流复用并作为多用户复用流发送。
(2-1)根据上述的(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通信单元能够发送和接收多条数据被构成为空间复用流的无线信号,并且
控制单元被构成为在与相邻接入点同时发送共享数据时执行控制,以将共享数据与寻址到其它通信装置的发送流复用并作为多用户空间复用流发送。
(3)根据上述的(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通信单元能够发送和接收多条数据被构成为复用流的无线信号,并且控制单元被构成为执行控制以在相邻接入点之间将要共享的数据作为复用流进行复用和通信。
(3-1)根据上述的(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通信单元能够发送和接收多条数据被构成为空间复用流的无线信号,并且控制单元被构成为执行控制以在相邻接入点之间将要共享的数据作为空间复用流进行复用和通信。
(4)根据上述的(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被构成为执行控制,以在单个通信终端不能通信的时间区间中执行用于在相邻接入点之间共享数据的通信动作。
(5)根据上述的(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被构成为执行控制,以通过使用使得能够高速传输的编码方式或调制方式来执行用于在相邻接入点之间共享数据的通信。
(6)根据上述的(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被构成为通过发送预定发起帧向相邻接入点通知要执行数据的共享或共享数据向单个通信终端的同时发送。
(7)根据上述的(1)~(5)中的任一项的通信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被构成为基于从相邻接入点接收预定发起帧来识别要执行数据的共享或共享数据向单个通信终端的同时发送。
(8)根据上述的(6)或(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发起帧包括与同时发送要共享的数据的接入点有关的信息。
(9)根据上述的(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发起帧还包括与要共享的数据的发送定时有关的信息、与要共享的数据的发送时的编码方式或调制方式有关的信息以及与用于发送要共享的数据的信道有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10)根据上述的(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被构成为基于发送预定触发帧或从相邻接入点接收到触发帧来控制要共享的数据的发送定时。
(11)根据上述的(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被构成为基于相邻接入点之间的预定授权帧的通信识别数据的共享。
(12)根据上述的(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被构成为执行控制,以将授权帧发送回到已经发送要共享的数据的相邻接入点。
(13)根据上述的(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被构成为控制已从作为要共享的数据的接收目的地的相邻接入点被发送回的授权帧的接收处理。
(14)根据上述的(1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授权帧包括与所述单个通信终端有关的信息、与发送要共享的数据时的复用发送的数量有关的信息以及发送要共享的数据时的通信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15)根据上述的(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通信单元能够发送和接收多条数据被构成为复用流的无线信号,并且授权帧包括与发送要共享的数据时的复用发送的数量有关的信息和发送要共享的数据时的通信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16)根据上述的(1)~(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被构成为基于单个通信终端对要共享的数据的接收完成来丢弃要共享的数据。
(17)根据上述的(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被构成为基于可以通过单个通信终端和其它通信终端接收的复用流的数量来控制数据的复用发送。
(18)一种接入点中的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相邻接入点之间共享要同时发送到单个通信终端的数据;
识别出数据的共享已经完成;以及
发送共享数据。
(19)一种作为要连接到接入点的通信终端工作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
被构成为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通信单元;以及
被构成为控制通信单元中的通信动作的控制单元,这些通信动作包括用于基于从接入点接收到预定帧来识别已从多个接入点同时发送同一数据的动作。
(19-1)根据上述的(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预定帧是包括与相邻接入点之间的所述同一数据的共享有关的信息。
(19-2)根据上述的(19-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授权帧包括与所述通信终端的有关的信息、与发送要共享的数据时的复用发送的数量有关的信息和发送要共享的数据时的通信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19-3)根据上述的(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通信单元能够发送和接收多条数据被构成为复用流的无线信号,并且,控制单元被构成为控制多用户复用流的接收,在该多用户复用流中复用来自多个接入点的同一数据流和寻址到其它通信装置的发送流。
(20)一种要连接到接入点的通信终端中的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接入点接收预定帧;
基于接收到的预定帧,识别已经从多个接入点同时发送同一数据;以及
接收从多个接入点同时发送的所述同一数据。
[附图标记列表]
2000 通信装置
2001 因特网连接模块
2002 信息输入模块
2003 设备控制单元
2004 信息输出模块
2005 无线通信模块
2101 接口
2102 发送缓冲器
2103 网络管理单元
2104 发送帧构造单元
2105 接收数据构造单元
2106 接收缓冲器
2107 协同通信管理单元
2108 空间复用发送处理单元
2109 空间复用接收处理单元
2110 管理信息生成单元
2111 管理信息处理单元
2112 无线发送处理单元
2113 发送功率控制单元
2114 发送/接收天线控制单元
2115 检测阈值控制单元
2116 无线接收处理单元

Claims (20)

1.一种作为接入点工作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
被构成为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通信单元;以及
被构成为控制通信单元中的通信动作的控制单元,所述通信动作包括用于在相邻接入点之间共享要同时发送到单个通信终端的数据的通信动作和用于识别已经完成数据的共享的通信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通信单元能够发送和接收多条数据被构成为复用流的无线信号,并且控制单元被构成为在与相邻接入点同时发送共享数据时执行控制,以将共享数据与寻址到其它通信装置的发送流复用并作为多用户复用流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通信单元能够发送和接收多条数据被构成为复用流的无线信号,并且控制单元被构成为执行控制以在相邻接入点之间将要共享的数据作为复用流进行复用和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被构成为执行控制,以在单个通信终端不能通信的时间区间中执行用于在相邻接入点之间共享数据的通信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被构成为执行控制,以通过使用使得能够高速传输的编码方式或调制方式来执行用于在相邻接入点之间共享数据的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被构成为通过发送预定发起帧来向相邻接入点通知要执行数据的共享或共享数据向单个通信终端的同时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被构成为基于从相邻接入点接收预定发起帧来识别要执行数据的共享或共享数据向单个通信终端的同时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发起帧包括与同时发送要共享的数据的接入点有关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发起帧还包括与要共享的数据的发送定时有关的信息、与要共享的数据的发送时的编码方式或调制方式有关的信息以及与用于发送要共享的数据的信道有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被构成为基于发送预定触发帧或从相邻接入点接收到触发帧来控制要共享的数据的发送定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被构成为基于相邻接入点之间的预定授权帧的通信来识别数据的共享。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被构成为执行控制,以将授权帧发送回到已经发送要共享的数据的相邻接入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被构成为控制已经从作为要共享的数据的接收目的地的相邻接入点被发送回的授权帧的接收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授权帧包括与所述单个通信终端有关的信息、与发送要共享的数据时的复用发送的数量有关的信息以及发送要共享的数据时的通信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通信单元能够发送和接收多条数据被构成为复用流的无线信号,并且授权帧包括与发送要共享的数据时的复用发送的数量有关的信息和发送要共享的数据时的通信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被构成为基于单个通信终端对要共享的数据的接收完成来丢弃要共享的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控制单元被构成为基于能够通过单个通信终端和其它通信终端接收的复用流的数量来控制数据的复用发送。
18.一种接入点中的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相邻接入点之间共享要同时发送到单个通信终端的数据;
识别出数据的共享已经完成;以及
发送共享数据。
19.一种作为要连接到接入点的通信终端工作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
被构成为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通信单元;以及
被构成为控制通信单元中的通信动作的控制单元,所述通信动作包括用于基于从接入点接收到预定帧来识别已经从多个接入点同时发送同一数据的动作。
20.一种要连接到接入点的通信终端中的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接入点接收预定帧;
基于接收到的预定帧,识别已经从多个接入点同时发送同一数据;以及
接收从多个接入点同时发送的所述同一数据。
CN201980089407.7A 2019-01-24 2019-11-25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Active CN1133487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0696 2019-01-24
JP2019010696 2019-01-24
PCT/JP2019/046034 WO2020152973A1 (ja) 2019-01-24 2019-11-25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8704A true CN113348704A (zh) 2021-09-03
CN113348704B CN113348704B (zh) 2024-05-28

Family

I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69544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operation of uplink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140362840A1 (en) * 2013-06-07 2014-12-11 Broadcom Corporation Inter-AP coordin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with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4272808A (zh) * 2012-05-10 2015-01-0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US20150181561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rame transmission method performed in access point, frame reception method performed in terminal, and access point
CN105101297A (zh) * 2009-05-08 2015-11-25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N105393483A (zh) * 2013-08-02 2016-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接入点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1297A (zh) * 2009-05-08 2015-11-25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N104272808A (zh) * 2012-05-10 2015-01-0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US20140269544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operation of uplink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140362840A1 (en) * 2013-06-07 2014-12-11 Broadcom Corporation Inter-AP coordin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with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5393483A (zh) * 2013-08-02 2016-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接入点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50181561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rame transmission method performed in access point, frame reception method performed in terminal, and access point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ISEON RYU: ""Consideration on multi-AP coordination for EHT"", 《IEEE DRAFT 802.11-18/1982 R1》, pages 7 *
SIGURD SCHELSTRAETE: ""Joint Beamforming scenario"", 《IEEE 802.11-19/0092》, pages 3 - 9 *
WANG, H.G.: ""ACK Protection Schemes for the IEEE 802.11ac MU-MIMO Downlink"", 《IEEE 802.11-10/0765 R0》, pages 5 - 1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97047A4 (en) 2022-02-23
JPWO2020152973A1 (ja) 2021-11-25
WO2020152973A1 (ja) 2020-07-30
JP7355041B2 (ja) 2023-10-03
JP2023164686A (ja) 2023-11-10
US20220159759A1 (en) 2022-05-19
EP3897047A1 (en) 2021-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76692B2 (en) Multi-user aggreg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ata and control frames
US994837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frame transmission for supporting MU-MIMO
JP2023164686A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983277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cket information indic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2250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frame
US20180205441A1 (en) Short uplink feedback rel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JP5493459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5316208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US2017003389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rame on basis of sounding procedure
US2015016302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efficient signal field design in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packets
WO2015190698A1 (ko) 프레임을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30003030A (ko) 다중-사용자 송신들을 위한 순차적 ack
US20150049727A1 (en) Uplink sdma transmit opportunity scheduling
RU2008133596A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информации маяка
JP2020156090A (ja) 肯定応答フレームで返信するための方法、装置、および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
CN115004584A (zh) 无线局域网(wlan)中的链路适配协议
CN108476476A (zh) 功率指示系统和方法
KR20200044141A (ko) 다중 사용자 상향 전송을 위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단말
US1002829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icating periodic allocations
CN113348704B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16866987A (zh) 使用txop的无线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终端
JP5888376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WO2016088956A1 (ko) 데이터 단위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2017092538A (ja) 無線通信用集積回路、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601398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