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5565A - 匹配管理终端、输注血的匹配择优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匹配管理终端、输注血的匹配择优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5565A
CN113345565A CN202110758957.2A CN202110758957A CN113345565A CN 113345565 A CN113345565 A CN 113345565A CN 202110758957 A CN202110758957 A CN 202110758957A CN 113345565 A CN113345565 A CN 1133455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matching
blood product
phenotype
s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589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晓红
孙东丰
胡志新
张骊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nc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c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c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c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5895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455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45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55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e.g. managing hospital staff or surgery room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e.g. based on medical exper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atholog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注血的匹配择优方法、匹配管理终端、系统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接收医生终端发送的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包括受血者的身份信息;根据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解析得到的身份信息,查询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根据血制品数据库,筛选并生成与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匹配的血制品推荐序列;发送血制品推荐序列至医生终端,并接收医生终端反馈的目标血制品对应的目标标识信息;将目标标识信息发送至血库管理终端,以通知血库管理终端所属血库的工作人员进行目标血制品的出库操作。本发明减小输注血制品后受血者不良反应的概率,提升受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避免血制品浪费。

Description

匹配管理终端、输注血的匹配择优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制品筛选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匹配管理终端、输注血的匹配择优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血制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对受血者群众来说正确选择输注的血制品,不仅影响受血者群众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而且对保障社会稳定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一般对输用血管理的常规检测和血制品的选择流程如下:
1、仅仅检测受血者的ABO血型和RhD因子(即:通常说的阴阳性血,阳性是普通血,阴性是俗称的熊猫血)的检测。
2、将受血者的检测结果与即将出库的血制品进行比对。
3、发现受血者与血制品结果相同后,选择任意血制品进行出库操作。
4、血制品交护理部进行输注。
上述血制品匹配输注方法是在当前库存条件下,没有选择对受血者来说更为有利,或当前最佳的血制品进行输注,这样会导致受血者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例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无法有效为受血者减少痛苦和不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匹配管理终端、输注血的匹配择优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实现为受血者筛选匹配出最优的目标血制品进行输注,减小输注血制品后受血者不良反应的概率,提升受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且避免血制品浪费。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匹配管理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医生终端发送的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所述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包括受血者的身份信息;
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解析得到的身份信息,查询所述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
筛选模块,用于根据血制品数据库,筛选并生成与所述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匹配的血制品推荐序列;所述血制品数据库包括若干个待用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血液类型信息;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包括若干个候选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对应的匹配总评分;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发送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至审核人员终端,以使得所述审核人员终端显示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审核人员终端反馈的目标血制品对应的目标标识信息,所述目标血制品为根据所述匹配总评分选择获得;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目标标识信息发送至血库管理终端,以通知所述血库管理终端所属血库的工作人员进行所述目标血制品的出库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输注血的匹配择优系统,包括:匹配管理终端、医生终端、审核人员终端、血库管理终端;
所述匹配管理终端接收医生终端发送的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所述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包括受血者的身份信息;
所述匹配管理终端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查询所述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
所述匹配管理终端根据血制品数据库,筛选并生成与所述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匹配的血制品推荐序列;所述血制品数据库储存有待用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血液类型信息;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包括若干个候选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对应的匹配总评分;
所述匹配管理终端发送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至审核人员终端,并接收所述审核人员终端反馈的目标血制品对应的目标标识信息;
所述匹配管理终端将所述目标标识信息发送至血库管理终端,以通知所述血库管理终端所属血库的工作人员进行所述目标血制品的出库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输注血的匹配择优方法,包括步骤:
接收医生终端发送的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所述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包括受血者的身份信息;
根据所述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解析得到的身份信息,查询所述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
根据血制品数据库,筛选并生成与所述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匹配的血制品推荐序列;所述血制品数据库包括若干个待用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血液类型信息;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包括若干个候选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对应的匹配总评分;
发送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至审核人员终端,以使得所述审核人员终端显示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
接收所述审核人员终端反馈的目标血制品对应的目标标识信息,所述目标血制品为根据所述匹配总评分选择获得;
将所述目标标识信息发送至血库管理终端,以通知所述血库管理终端所属血库的工作人员进行所述目标血制品的出库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所述的血制品输注筛选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匹配管理终端、输注血的匹配择优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能够为受血者筛选匹配出最优的目标血制品进行输注,减小输注血制品后受血者不良反应的概率,提升受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且避免血制品浪费。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匹配管理终端、输注血的匹配择优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输注血的匹配择优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输注血的匹配择优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述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匹配管理终端,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医生终端发送的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所述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包括受血者的身份信息;
具体的,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生终端处的医生,听取或者接收具有输血需求或者血制品使用需求的患者即受血者的需求信息,然后,医生使用医生终端开具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其中,由于受血者前往医疗服务机构前会使用网络进行线上挂号,或者受血者前往医疗服务机构后会使用医疗服务器机构的挂号窗口或者自助挂号终端进行线上挂号,因此,医疗服务机构能够从挂号服务器处调取受血者的身份信息(包括但是不限于唯一标识受血者身份的身份证号码、挂号码或者住院码等),进而医生终端根据受血者的需求信息以及身份信息生成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然后,医生终端将生成的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发送给匹配管理终端(包括但是不限于平板、电脑、服务器等)。
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解析得到的身份信息,查询所述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
具体的,匹配管理终端储存有入院的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血制品数据库。其中,血制品数据库包括血库内所有可使用的血制品的标识信息,以及所有血制品的基本信息。其中,血制品的基本信息包括血制品的血液类型信息,血制品来源、血制品的有效期等等。因为受血者挂号发起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之前,如果受血者是初次进行血液检测,那么,医疗服务器机构就会使用血液检测仪将从受血者处采血得到的血液进行检测,进而获得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当然,医疗服务机构的后台服务器(即进行患者信息管理的服务器管理系统)会储存有初次来院的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通常,患者血液类型信息在医疗机构中存在一定期限的信息数据有效期,超过信息数据有效期的患者即使在同一医疗机构中申请血制品输注,医生也必须重新开具并获得该患者的检测血液类型信息后,再开具学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
因此,医生终端通过上述方式获取到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后,对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进行解析,可以得到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对应的受血者的身份信息,进而根据受血者的身份信息可以查询到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
示例性的,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可以是护理部(例如临床护士)采集受血者的血液使用专用检验设备进行检测获取其血液类型信息,然后将受血者的身份信息(挂号信息或者身份证号码等唯一标识身份的编号)及其血液类型信息进行储存记录。当然,也可以直接从血站、采血机构或者医疗服务机构(医院、体检机构等)网站输入受血者的身份信息,根据身份信息查找出病历记录或者体检记录,根据病历记录或者体检记录调取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
筛选模块,用于根据血制品数据库,筛选并生成与所述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匹配的血制品推荐序列;所述血制品数据库包括若干个待用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血液类型信息;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包括若干个候选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对应的匹配总评分;
具体的,待用血制品是指等待出库使用的血液制品或者血浆,血液制品是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范围,主要指以健康人的血液或者血浆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生物活性制剂。其中,血液制品包括但是不限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等待。需要理解的是,每份待用血制品具有代表其身份的唯一标识信息(例如条码、ID)。
待用血制品的血液类型信息可直接从血站或者采血机构处获取,获取方式可以是线上获取(即通过网络通信获取血制品检测记录)或者线下获取(从血站或者采血机构的工作人员处获取纸质的血制品检测记录),由于供血者进行献血时均会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检查,可根据健康检查记录调取不同待用血制品的血液类型信息,待用血制品的血液类型信息包括待用血制品的唯一标识信息。
由于血制品数据库包括若干个待用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血液类型信息,因此,匹配管理终端通过上述方式查询到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后,将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与血制品数据库中的所有待用血制品对应的血液类型信息进行匹配评估,得到各个与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匹配的若干个候选血制品的匹配总评分。然后,匹配管理终端根据候选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匹配总评分生成与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匹配的血制品推荐序列。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发送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至审核人员终端,以使得所述审核人员终端显示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审核人员终端反馈的目标血制品对应的目标标识信息,所述目标血制品为根据所述匹配总评分选择获得;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目标标识信息发送至血库管理终端,以通知所述血库管理终端所属血库的工作人员进行所述目标血制品的出库操作。
具体的,审核人员终端是审核并选择确定目标血制品的终端设备。匹配管理终端将生成的血制品推荐序列发送至所述审核人员终端,审核人员终端通过显示屏幕展示血制品推荐序列。审核人员依据受血者的用血需求以及申请医生附加的血制品要求或建议,对终端所显示的若干个候选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对应的匹配总评分,自行选择当前范围内最适合受血者体质的目标血制品,这样,审核人员使用审核人员终端输入或者点击所选择的目标标识信息(即目标血制品的标识信息),然后审核人员终端将目标标识信息发送给匹配管理终端。匹配管理终端将审核人员终端反馈的目标标识信息转发给血库管理终端,使得血库管理终端通知对应血库的工作人员对目标血制品进行出库操作。
本发明输入属于受血者的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匹配管理终端根据门诊号/住院号查询患者的血液类型信息,然后根据患者的血液类型信息查询血制品数据库,匹配查找到对应的候选血制品并进行打分,以便筛选生成与所述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匹配的血制品推荐序列。匹配管理终端将血制品推荐序列发送给审核人员终端,审核人员终端展示的血制品推荐序列,自行选择满足受血者需求的目标血制品,并通过审核人员终端将目标血制品的目标标识信息反馈给匹配管理终端,以便匹配管理终端将目标标识信息推送给血制品管理终端,以便血库的工作人员根据血制品管理终端接收到的目标标识信息进行目标血制品的出库操作,血库的工作人员确定目标血制品出库后,反馈出库信息至匹配管理终端,更新匹配管理终端中储存的血制品的在档信息。
本发明通过对待用血制品进行血液匹配度评估以筛选得到候选血制品,最后由审核人员直接从候选血制品中选择目标血制品,为受血者获取当前条件下最优于受血者(即匹配总评分较高)的目标血制品,能够实现优先使用血液匹配度较高的目标血制品进行输注,减小输注血制品后受血者不良反应的概率,提升受血者的输注安全和输血效果。
另外,本发明通过排序显示候选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对应的匹配总评分,通过受血者的用血需求以及医生开具申请时附加的血制品要求或建议,由审核人员确定适合受血者的目标血制品,这种开放式的血制品选择方式,能够满足受血者的个体特性和用血需求,提升受血者对血制品筛选输注的信任度和心理满足。
基于前述实施例,所述筛选模块包括:
第一评估子模块,用于根据各待用血制品和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按照血液匹配度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
具体的,匹配管理终端可通过上述实施例获取待用血制品和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然后,匹配管理终端根据各待用血制品和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按照血液匹配度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血液匹配度是指血型适配匹配度。
计算子模块,用于从待用血制品中筛选出所述血液匹配评分Source达到设定数值的候选血制品,并根据所述血液匹配评分Source得到各候选血制品的匹配总评分;
具体的,为了便于后文叙述,此实施例的筛选环境为血液匹配度筛选环节也就是初步筛选环节。由于血制品使用有国家标准或者医学标准,因此,获取到各待用血制品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后,将各待用血制品对应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分别与设定数值进行大小比较,将血液匹配评分Source大于(或大于等于)设定数值的若干个待用血制品筛选出来得到候选血制品。匹配管理终端从待用血制品中筛选出所述血液匹配评分Source达到设定数值(例如60分,即ABO血型匹配,且RhD表型的阴阳性匹配)的候选血制品,并且,将各个候选血制品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作为其对应的匹配总评分。
排序子模块,用于根据候选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对应的匹配总评分,按照预设排列顺序进行排序生成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
具体的,匹配管理终端通过上述方式获取到各候选血制品的匹配总评分后,将各待用血制品对应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分别与设定数值进行大小比较,将血液匹配评分Source大于(或大于等于)预定数值的若干个待用血制品筛选出来得到候选血制品。匹配管理终端根据血制品对应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计算可得到对应的匹配总评分。由于每份待用血制品具有代表其身份的唯一标识信息,因此,每份候选血制品对应有匹配总评分及其唯一的标识信息。匹配管理终端根据候选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对应的匹配总评分,按照预设排列顺序(例如,从大到小的顺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生成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需要知道的是,血制品是输注给受血者使用的,一般推荐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生成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以便受血者和医生更迅速挑选出适合受血者的目标血制品,提升目标血制品的筛选效率,提高受血者和医生的使用体验。
基于前述实施例,所述血液类型信息包括血液血型信息和血液表型信息;所述第一评估子模块包括:
血型评估单元,将所述待用血制品的血液血型信息与受血者血液的血液血型信息进行比对,若不匹配拒绝所述待用血制品出库输注且退出判断,若匹配得到对应的血型匹配评分Source-Type;
具体的,血液血型信息是指ABO血型信息,血液表型信息是指Rh抗原分型及其阴阳性。Rh抗原分型在输血使用场景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Rh抗原分型主要包括D、C、c、E和e五种抗原分型。匹配管理终端通过上述方式获取到血液类型信息中的ABO血型信息后,将待用血制品的ABO血型信息与受血者血液的ABO血型信息进行比对,若不匹配那么匹配管理终端拒绝所述待用血制品出库输注且退出判断。当然,若匹配上匹配管理终端输出对应的血型匹配评分Source-Type为预设分数(例如50分)。
表型评估单元,用于按照预设表型顺序依次判断所述待用血制品的血液表型信息,是否与受血者血液的血液表型信息匹配,根据判断结果输出对应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i);所述血液表型信息包括抗原分型及其对应的阴阳性;
具体的,预设表型顺序即五种抗原分型的抗原性匹配顺序依次为D>C>c>E>e。匹配管理终端通过上述方式获取到血液类型信息中的Rh抗原分型及其阴阳性后,将待用血制品与受血者血液的Rh抗原分型及其阴阳性进行比对,然后,匹配管理终端根据判断结果输出对应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i)。
血液评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血型匹配评分Source-Type和各抗原表型分别对应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i),计算得到各待用血制品对应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
具体的,匹配管理终端通过上述方式获取到血液血型信息后,使用待用血制品以及受血者的血液血型信息,按照血液匹配度进行评估得到各待用血制品对应的血型匹配评分Source-Type。匹配管理终端通过上述方式获取到血液表型信息后,使用待用血制品以及受血者的血液表型信息,按照血液匹配度进行评估得到各待用血制品对应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i)。例如,比较待用血制品的ABO血型和受血者的ABO血型是否匹配,以及比较待用血制品和受血者的Rh抗原分型以及阴阳性是否按序匹配。然后,匹配管理终端根据血型匹配评分Source-Type和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i),进行计算得到各待用血制品对应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
本发明根据受血者和待用血制品的ABO血型信息、Rh抗原分型及其阴阳性进行匹配计算得到血液匹配评分Source,能够筛选出ABO血型匹配以及Rh表型匹配的候选血制品,杜绝在常规输血的情况下,ABO血型不匹配或者RhD表型不匹配的情况的概率,提高受血者和待用血制品的RhC、Rhc、RhE、Rhe表型匹配的程度,减少因输血而发生的溶血或排异反应的发生,以便达到筛选出当前库内ABO血型和Rh表型匹配度最高的候选血制品,提高血制品的输注安全。
基于前述实施例,所述表型评估单元包括:
处理子单元,用于按照所述预设表型评估顺序,依次进行表型匹配环节;每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内容为判断所述待用血制品的血液表型信息,与所述受血者血液的当前抗原分型的阴阳性是否匹配;
评分子单元,用于若本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不匹配时,输出本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i)为预定数值;若所述本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匹配时,输出本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i)为设定分值;
处理子单元,还用于若本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不匹配时退出判断,若本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匹配时,按照所述预设表型评估顺序,切换进行下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直至根据所述预设表型评估顺序完成判断或者退出判断为止。
具体的,处理子单元,用于若待用血制品与受血者血液的血液血型信息匹配时,按照所述预设表型评估顺序,进行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所述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内容为判断所述待用血制品的血液表型信息,与所述受血者血液的第一抗原分型的阴阳性是否匹配;评分子单元,用于若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不匹配时,输出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为预定数值;若所述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匹配时,输出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为第一设定分值;处理子单元,还用于若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匹配时,按照所述预设表型评估顺序,依次顺序进行下一轮表型匹配环节,下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内容为判断所述待用血制品的血液表型信息,与所述受血者血液的下一抗原分型的阴阳性是否匹配;评分子单元,用于若任意一个下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不匹配时,输出下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为预定数值;若下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匹配时,输出下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为第二设定分值;所述处理子单元,还用于若任意一个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不匹配时退出判断;若所述当前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匹配时,按照所述预设表型评估顺序,切换进行下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直至根据所述预设表型评估顺序完成判断或者退出判断为止。
延续上述实施例,设定如图2所示,假设Source-Antigen(i)表示当前待用血制品k与受血者血液在第i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Type表示当前待用血制品k与受血者血液在血型匹配环节的血型匹配评分。Source表示当前待用血制品k与受血者的血液匹配评分。按照所述预设表型评估顺序,依次进行表型匹配环节并且输出对应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i)流程包括下列步骤:
1、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若当前待用血制品k与受血者血液的血液血型信息(即ABO血型)匹配时,匹配管理终端按照所述预设表型评估顺序,进行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其中,所述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内容为判断所述当前待用血制品k的抗原分型RhD的阴阳性,与所述受血者血液的抗原分型RhD的阴阳性是否匹配。如果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不匹配时,匹配管理终端输出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1)为预定数值(例如0分),并且匹配管理终端退出表型判断流程,即不继续进行第二轮表型匹配环节直接退出整体的表型匹配环节。示例性的,延续上述实施例,匹配管理终端计算得到的当前待用血制品k与受血者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血型匹配评分Source-Type(即预设分数,例如50分)+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1)(即预定数值,例如0分)=50分,此时匹配管理终端输出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等于ABO血型匹配通过输出的血型匹配评分Source-Type。
当然,如果所述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匹配时,匹配管理终端输出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1)为第一设定分值(例如10分)。示例性的,延续上述实施例,匹配管理终端计算得到的当前待用血制品k与受血者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血型匹配评分Source-Type(即预设分数,例如50分)+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1)(即第一设定分值,例如10分)=60分。
2、第二轮表型匹配环节:如果所述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匹配时,匹配管理终端按照所述预设表型评估顺序,进行第二轮表型匹配环节。其中,所述第二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内容为判断所述当前待用血制品k的抗原分型RhC的阴阳性,与所述受血者血液的抗原分型RhC的阴阳性是否匹配。如果第二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不匹配时,匹配管理终端输出第二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2)为预定数值(例如0分),并且匹配管理终端退出表型判断流程,即不继续进行第三轮表型匹配环节直接退出整体的表型匹配环节。示例性的,延续上述实施例,匹配管理终端计算得到的当前待用血制品k与受血者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血型匹配评分Source-Type(即预设分数,例如50分)+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1)(即第一设定分值,例如10分)+第二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2)(即预定数值,例如0分)=60分,此时匹配管理终端输出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等于上一轮匹配通过时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
当然,如果所述第二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匹配时,匹配管理终端输出第二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2)为第二设定分值(例如5分)。示例性的,延续上述实施例,匹配管理终端计算得到的当前待用血制品k与受血者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血型匹配评分Source-Type(即预设分数,例如50分)+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1)(即第一设定分值,例如10分)+第二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2)(即第二设定分值,例如5分)=65分。
3、第三轮表型匹配环节:如果所述第一、第二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均为匹配时,匹配管理终端按照所述预设表型评估顺序,进行第三轮表型匹配环节。其中,所述第三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内容为判断所述当前待用血制品k的抗原分型Rhc的阴阳性,与所述受血者血液的抗原分型Rhc的阴阳性是否匹配。如果第三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不匹配时,匹配管理终端输出第三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3)为预定数值(例如0分),并且匹配管理终端退出表型判断流程,即不继续进行第四轮表型匹配环节直接退出整体的表型匹配环节。示例性的,延续上述实施例,匹配管理终端计算得到的当前待用血制品k与受血者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血型匹配评分Source-Type(即预设分数,例如50分)+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1)(即第一设定分值,例如10分)+第二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2)(即第二设定分值,例如5分)+第三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3)(即预定数值,例如0分)=65分,此时匹配管理终端输出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等于上一轮匹配通过时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
当然,如果所述第三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匹配时,匹配管理终端输出第三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3)为第二设定分值(例如5分)。示例性的,延续上述实施例,匹配管理终端计算得到的当前待用血制品k与受血者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血型匹配评分Source-Type(即预设分数,例如50分)+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1)(即第一设定分值,例如10分)+第二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2)(即第二设定分值,例如5分)+第三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3)(即第二设定分值,例如5分)=70分。
4、第四轮表型匹配环节:如果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均为匹配时,匹配管理终端按照所述预设表型评估顺序,进行第四轮表型匹配环节。其中,所述第四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内容为判断所述当前待用血制品k的抗原分型RhE的阴阳性,与所述受血者血液的抗原分型RhE的阴阳性是否匹配。如果第四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不匹配时,匹配管理终端输出第四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4)为预定数值(例如0分),并且匹配管理终端退出表型判断流程,即不继续进行第五轮表型匹配环节直接退出整体的表型匹配环节。示例性的,延续上述实施例,匹配管理终端计算得到的当前待用血制品k与受血者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血型匹配评分Source-Type(即预设分数,例如50分)+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1)(即第一设定分值,例如10分)+第二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2)(即第二设定分值,例如5分)+第四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4)(即预定数值,例如0分)=65分。此时匹配管理终端输出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等于上一轮匹配通过时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
当然,如果所述第四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匹配时,匹配管理终端输出第四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4)为第二设定分值(例如5分)。示例性的,延续上述实施例,匹配管理终端计算得到的当前待用血制品k与受血者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血型匹配评分Source-Type(即预设分数,例如50分)+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1)(即第一设定分值,例如10分)+第二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2)(即第二设定分值,例如5分)+第三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3)(即第二设定分值,例如5分)+第四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4)(即第二设定分值,例如5分)=75分。
5、第五轮表型匹配环节:如果所述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和第二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均为匹配时,匹配管理终端按照所述预设表型评估顺序,进行第五轮表型匹配环节。其中,所述第五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内容为判断所述当前待用血制品k的抗原分型Rhe的阴阳性,与所述受血者血液的抗原分型Rhe的阴阳性是否匹配。如果第五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不匹配时,匹配管理终端输出第五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5)为预定数值(例如0分),并且匹配管理终端退出表型判断流程。示例性的,延续上述实施例,匹配管理终端计算得到的当前待用血制品k与受血者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血型匹配评分Source-Type(即预设分数,例如50分)+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1)(即第一设定分值,例如10分)+第二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2)(即第二设定分值,例如5分)+第三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3)(即第二设定分值,例如5分)+第四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4)(即第二设定分值,例如5分)+第五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5)(即预定数值,例如0分)=75分。
当然,如果所述第五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匹配时,匹配管理终端输出第五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5)为第二设定分值(例如5分)。示例性的,延续上述实施例,匹配管理终端计算得到的当前待用血制品k与受血者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血型匹配评分Source-Type(即预设分数,例如50分)+第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1)(即第一设定分值,例如10分)+第二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2)(即第二设定分值,例如5分)+第三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3)(即第二设定分值,例如5分)+第四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4)(即第二设定分值,例如5分)+第五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Source-Antigen(5)(即第二设定分值,例如5分)=80分。此时匹配管理终端输出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等于上一轮匹配通过时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
需要知道的是,预定数值、第一设定分值、第二设定分值和预设分数的数值大小可根据需求自行设定。但是,一般,预设分数和第一设定分值的和值大小一般大于预定数值和第二设定分值的和值大小,且一般第一设定分值大于第二设定分值。
本发明根据受血者和待用血制品的Rh抗原分型及其阴阳性进行匹配计算得到血液匹配评分Source,能够筛选出ABO血型匹配以及Rh表型匹配的候选血制品,杜绝在常规输血的情况下,ABO血型不匹配或者RhD表型不匹配的情况的概率,保证受血者在血库现有库存的条件下,可以获得与自身ABO血型和RhD、RhC、Rhc、RhE、Rhe表型、阴阳性匹配度最高的目标血制品,加强输注效果,降低抗异排斥的风险,提高受血者的生命安全。
基于前述实施例,所述筛选模块还包括:
第二评估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候选血制品的有效期,按照临期优先原则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期限匹配评分;
所述计算子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血液匹配评分和期限匹配评分,计算得到各候选血制品的匹配总评分。
具体的,为了便于后文叙述,此实施例的筛选环境为临期优先筛选环节也就是二次筛选环节。有效期是指血制品在规定的贮藏条件下质量能够符合规定要求的期限。每个待用血制品对应有各自的有效期,匹配管理终端可从血站或者采血机构处获取各批次的所有候选血制品的有效期。由于候选血制品是从待用血制品中筛选出来的,因此,匹配管理终端可获取各候选血制品的有效期。然后,匹配管理终端以当前时间为起点,根据每个候选血制品的有效期计算得到剩余使用天数,然后,匹配管理终端按照临期优先原则根据计算得到的各个候选血制品的剩余使用天数,进行评估计算得到各候选血制品分别对应的期限匹配评分。
匹配管理终端可从血库管理终端处调取血制品数据库。匹配管理终端,将上述实施例筛选出来的候选血制品的候选标识信息与血制品数据库进行匹配,查找出各个候选标识信息所对应的血制品基本信息,进而可提取得到所有候选血制品的有效期。然后,匹配管理终端按照临期优先原则也就是优先使用临近有效期的血制品的原则,根据有效期对当前候选血制品进行评估打分得到当前候选血制品的期限匹配评分。同理,匹配管理终端可计算得到所有候选血制品分别对应的期限匹配评分。最后,匹配管理终端根据上述实施例得到的血液匹配评分与本实施例获取的期限匹配评分,进行计算得到各候选血制品的匹配总评分。
由于候选血制品是从待用血制品中筛选出来的,已通过上述方式对各待用血制品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因此,匹配管理终端可获取各候选血制品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匹配管理终端通过上述方式获取到血液匹配评分Source和期限匹配评分后,可直接对血液匹配评分Source和期限匹配评分进行求和计算,进而得到各个候选血制品分别对应的匹配总评分。当然,也可为血液匹配评分Source和期限匹配评分设置不同的权重比例,且血液匹配评分Source的权重比例a和期限匹配评分的权重比例b的和值为1。需要注意的是,血液匹配评分Source的权重比例a一般大于等于期限匹配评分的权重比例b。匹配管理终端根据血液匹配评分Source和期限匹配评分及对应的权重比例,进行权重分配计算得到各个候选血制品分别对应的匹配总评分。
示例性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的权重比例a=0.7,期限匹配评分的权重比例b=0.3。假设某一标识信息ID1对应的候选血制品的血液匹配评分Source为s1,且期限匹配评分为s2,那么匹配管理终端计算得到当前标识信息ID1对应的候选血制品的匹配总评分S=0.7×s1+0.3×s2。
本发明通过对待用血制品进行血液匹配度评估以初步筛选得到候选血制品,然后根据临期优先原则进行期限匹配评估,根据血液匹配度评估结果(即血液匹配评分Source)和期限匹配评估结果(即期限匹配评分)计算得到的匹配总评分,能够实现优先使用血液匹配度较高且临期的目标血制品进行输注,在减小输注血制品后受血者的不良反应的概率,提升受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的同时,尽量减少或避免血制品因过期而造成的特殊资源浪费。
基于前述实施例,所述第二评估子模块包括:
期限对比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候选血制品的有效期计算对应的剩余使用天数,将所述剩余使用天数分别与至少两个预设期限区间进行比对,确定所述剩余使用天数所属的目标预设期限区间;
期限评估单元,用于根据目标预设期限区间对应的设定分数,输出所述候选血制品对应的期限匹配评分。
具体的,血制品的有效期是指血制品在规定的贮藏条件下质量能够符合规定要求的期限。由于血制品标注的有效期方式可能是有效期限和生产时间,也有可能是有效期至某年某月某日。匹配管理终端预先设定有至少两个预设期限区间,每个预设期限区间所囊括的剩余使用天数范围不同,且不同预设期限区间分别设定有不同的设定分数。
因此,匹配管理终端通过上述实施例从血制品数据库获取到各个候选血制品的有效期后,计算得到各个候选血制品的剩余使用天数,然后,匹配管理终端将当前候选血制品的剩余使用天数分别与设定的至少两个预设期限区间进行比对,进而得到当前候选血制品的剩余使用天数到底属于哪个预设期限区间,进而查找出包括当前候选血制品的剩余使用天数的目标预设期限区间。同理,参照上述方式匹配管理终端可以获取所有候选血制品的目标预设期限区间。最后,匹配管理终端根据当前候选血制品对应的目标预设期限区间查找器对应的设定分数,进而计算得到当前候选血制品对应的期限匹配评分。
示例性的,假设有四个预设期限区间,分别为[30,+∞),[7,30),[3,7),[0,3),且按照大小顺序这四个预设期限区间对应的设定分数分布为1、2、3和4分。匹配管理终端判断当前候选血制品的剩余使用天数到底属于哪个预设期限区间。如果剩余使用天数大于等于30天,则当前候选血制品对应的期限匹配评分为1分。如果剩余使用天数大于等于7天且小于30天,则当前候选血制品对应的期限匹配评分为2分。如果剩余使用天数大于等于3天且小于7天,则当前候选血制品对应的期限匹配评分为3分。如果剩余使用天数大于等于0天且小于3天,则当前候选血制品对应的期限匹配评分为4分。
本发明在常规检测受血者和血制品的血型时,需要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不仅把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血型配合(正定)实验,还要把受血者的红细胞和献血者的血清进行血型配合(反定)实验,只有在两种血型配合都没有凝集反应,才是配血相合,可以选择血制品出库。而发明核心算法,在此以受血者ABO血型和正反定的基础上,再以加测5种Rh表型为基准,根据黄色东亚地区人种为范围,设定黄种汉族人群抗原性匹配顺序:D>E>C>c>e,遵循抗原性匹配顺序进行初步筛选;再结合库存血制品的有效期限,进行二次筛选判定评分推荐。也就是说,对输用血管理的常规检测和血制品的选择流程如下:检测受血者的ABO血型和Rh5因子的检测。将受血者的检测结果与即将出库的血制品进行自动比对。根据算法计算出,当前在库有效血制品对当前受血者的ABO血型和Rh5因子的检测匹配结果评分,并由高到低显示在界面上。根据本发明匹配算法计算出低于国家强制献血要求(即ABO血型和RhD血型不匹配)的血制品标记为60分以下,且不显示在界面上。用户根据界面的显示建议情况,自主选择任意候选血制品作为目标血制品进行出库操作,以便将目标血制品交护理部进行输注。
本发明通过对经过血液匹配度评估后筛选后得到的各候选血制品,进行有效期计算得到各候选血制品的期限匹配评分,结合血液匹配评分和期限匹配评分,计算得到各候选血制品的匹配总评分,进而排序生成包含有候选血制品的有效期信息,且血型匹配(即至少满足ABO血型匹配且RhD血型匹配)的血制品推荐序列,这样,匹配管理终端将血制品推荐序列发送给审核人员终端时,能够让审核人员依据受血者的用血需求以及申请医生附加的血制品要求或建议,优先选用即将到期的候选血制品作为目标血制品,大大降低血库内血制品因过期导致的浪费。目前的血制品使用场景中存在输注的血液匹配度问题,而且,有时候血制品已经临近到期,现有技术中在血制品出库操作中,可能任意选择了有效期较长的血袋,人为非故意的情况下造成了对血制品这类特殊资源的过期浪费。
基于前述实施例,所述筛选模块还包括:
第三评估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风险因子输注需求和所述候选血制品对应的风险因子信息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得到对应的定制需求评分;
所述计算子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血液匹配评分Source、期限匹配评分、定制需求评分,计算得到各候选血制品的匹配总评分。
具体的,风险因子是针对受血者而言的,匹配管理终端获取受血者的风险因子输注需求,风险因子输注需求来源来自申请医生的医生终端,即匹配管理终端从医生终端接收其发送的风险因子输注需求。例如,医生终端生成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开血小板,血浆)的时候,如果受血者具有风险因子输注需求,那么医生终端会备注对应的风险因子输注需求。医生终端将风险因子输注需求发送给匹配管理终端,匹配管理终端从前两轮(即血液匹配度筛选环节以及临期优先筛选环节)筛选出来的候选血制品(为了便于叙述,后文简称为待定血制品)中,调取待定血制品的风险因子信息,然后,匹配管理终端根据风险因子输注需求和所述待定血制品对应的风险因子信息进行匹配,从而得到各个待定血制品对应的定制需求评分。然后,匹配管理终端根据所述血液匹配评分Source、期限匹配评分、定制需求评分,计算得到各待定血制品的匹配总评分。因为待定血制品是前两轮筛选出来的候选血制品,因此,匹配管理终端可计算得到各个候选血制品的匹配总评分。
表型匹配原则:根据抗原性匹配顺序D>E>C>c>e依次进行匹配并对血制品进行匹配度评分,本轮执行一票否决制,任一环节不同则取消后续匹配,在上一环节匹配成功的血制品中进行下一轮匹配,匹配的因子值越多则得分越高。
有效期匹配原则:在匹配血制品时,将受血者情况及库存血液保存日期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对匹配范围内的血制品进行第二轮匹配度评分计算,本轮执行一票赞成制,任一环节不同则可继续进行后续匹配,符合的血制品以本轮评分显示并进行下一轮匹配,有效期越短则得分越高。
风险因子匹配原则:在当受血者为需要更为精确的个性化输血的特殊要求人群时,开启了风险因子叠加判定,对匹配范围内的血制品进行第三轮匹配度评分,本轮执行规则必审制,进入本轮匹配的血制品任一环节不匹配得0分叠加,匹配则按规则预设的分数叠加,但是所有血制品都必须经过每一个规则的匹配和得分叠加后才能获取最后匹配度评分值,越是优秀特异的得分越高。
本发明遇到特殊要求的人群时,启用风险因子进行第三轮匹配判定(即风险因子匹配原则的匹配判断),常规人群不判第三轮。通过对候选血制品进行风险因子匹配,评估得到关于风险因子的定制需求评分,根据血血液匹配评分Source、期限匹配评分、定制需求评分计算得到的匹配总评分,进而排序生成包含有候选血制品的有效期信息和符合风险因子输注需求,且血型匹配(即至少满足ABO血型匹配且RhD血型匹配)的血制品推荐序列,这样,匹配管理终端将血制品推荐序列发送给审核人员终端时,能够让审核人员依据受血者的用血需求以及申请医生附加的血制品要求或建议,选用即将到期且满足风险因子输注需求的候选血制品作为目标血制品,不仅仅大大降低血库内血制品因过期导致的浪费,而且能够满足受血者对于血制品的特殊需求,大大提升受血者的输血体验。
基于前述实施例,第三评估子模块包括:
风险评估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待用血制品是否存在符合所述风险因子输注需求的抗体因子,若不存在输出所述待用血制品的功用匹配评分为第一预定数值,若存在输出所述待用血制品的功用匹配评分为第二预定数值;和/或,
具体的,抗体因子包括但是不限于乙肝抗体因子、新冠抗体因子等。匹配管理终端获取候选血制品对应的风险因子信息,然后,根据候选血制品对应的风险因子信息分析是否存在符合风险因子输注需求的抗体因子。如果不存在则待用血制品的功用匹配评分为第一预定数值(例如0分)。如果存在则待用血制品的功用匹配评分为第二预定数值(例如5分或10分)
示例性的,受血者的家族史存在多名因肺癌去世的亲属,说明受血者的肺癌患病遗传风险概率是属于高危或极危人群,那么,受血者如果有降低癌症因子概率血制品输注的特殊需求即风险因子输注需求,可以选择癌症因子较低的血制品作为目标血制品,即选择家族史中没有癌症去世的亲属的献血者的血制品作为目标血制品,或者选择家族史中因癌症去世的亲属比例较少的献血者的血制品作为目标血制品。
血源评估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待用血制品对应的献血者是否属于优质献血类型,若不属于输出所述待用血制品的血源匹配评分为第一预定数值(例如0分),若属于输出所述待用血制品的血源匹配评分为第三预定数值(例如10分);
具体的,优质献血类型是根据献血源来判断的,优质献血类型一般包括身体情况特别强壮的青壮年、现役运动员、现役特殊兵种军人等等。如果献血者属于优质献血类型则待用血制品的功用匹配评分为第三预定数值(例如10分)。如果献血者不属于优质献血类型则待用血制品的功用匹配评分为第一预定数值(例如0分)。第三预定数值可以与第二预定数值相等,但是不论是第二预定数值还是第三预定数值均大于第一预定数值。例如,选择现役特殊兵种军人献血制作的血制品作为目标血制品。
评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功用匹配评分和血源匹配评分,计算得到各候选血制品的定制需求评分。
具体的,匹配管理终端通过上述方式获取到功用匹配评分和血源匹配评分后,可直接对功用匹配评分和血源匹配评分进行求和计算,进而得到各个候选血制品分别对应的定制需求评分。当然,也可为功用匹配评分和血源匹配评分设置不同的权重比例,且功用匹配评分的权重比例c和血源匹配评分的权重比例d的和值为1。匹配管理终端根据功用匹配评分和血源匹配评分及对应的权重比例,进行权重分配计算得到各个候选血制品分别对应的定制需求评分。
通过本发明让病患能够获取当前库存条件下获取最优于受血者的情况,且优先使用临期的目标血制品进行输注,而且优先输注为受血者筛选匹配出最优的目标血制品进行输注,减小输注血制品后受血者不良反应的概率,提升受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且避免具有特殊功用的血制品浪费。通过本发明解决特殊血的不必要浪费,例如:特殊抗体血,被用在了已经有该抗体的受血者身上,这就是对特殊优质血的不必要浪费。此外,本发明若能获得风险因子加分的血制品将有相对应的好处。示例性的,不适合打新冠疫苗的受血者,获得了有新冠抗体的血制品进行输注,从而体内有了抗体存在,该受血者感染新冠风险降低。
本发明使用对输注(异体同型)血多重匹配择优算法后,受血者在输注的医院库存的条件下,可以获得与自身ABO血型和RhD因子匹配度最高,以及符合风险因子输注需求的临期血制品,优先使用临期的目标血制品进行输注,不仅仅加强输注效果,降低抗异排斥的风险,优先输注为受血者筛选匹配出最优的目标血制品进行输注,减小输注血制品后受血者不良反应的概率,提升受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且避免血制品浪费。
基于前述实施例,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匹配总评分最高的候选血制品为所述目标血制品。
具体的,匹配管理终端确定受血者待使用的目标血制品的方式包括以下两种:选取所述匹配总评分最大的候选血制品作为所述受血者待使用的目标血制品;或,根据所述匹配总评分和获取的输入信息从所述候选血制品中,确定所述受血者待使用的目标血制品。
示例性的,具体场景中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为:匹配管理终端根据各个候选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匹配总评分进行排序后,直接确定匹配总评分最大的候选血制品作为目标血制品。
示例性的,具体场景中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为:匹配管理终端可以直接通过输入设备(例如鼠标、键盘、麦克风)等获取受血者的输入信息(例如鼠标点击信息、键盘键入信息、语音采集信息),进而根据获取的输入信息确定受血者选择或选中标识信息对应的候选血制品作为目标血制品。
示例性的,具体场景中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为:匹配管理终端可以与审核人员所携带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等)进行无线通信交互,匹配管理终端通过上述方式筛选出候选血制品后,将所筛选出来的候选血制品及其对应的匹配总评分发送至审核人员所携带的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排序显示候选血制品及其对应的匹配总评分,通过移动终端的输入设备获取受血者的输入信息(例如鼠标点击信息、键盘键入信息、语音采集信息),移动终端将获取的输入信息反馈给匹配管理终端,以便匹配管理终端根据输入信息确定审核人员选择或选中标识信息对应的候选血制品作为目标血制品。或者,移动终端根据获取的输入信息确定审核人员选择或选中标识信息对应的候选血制品作为目标血制品,并将目标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发送给匹配管理终端。
示例性的,具体场景中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为:匹配管理终端可以与审核人员所携带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等)进行无线通信交互,匹配管理终端通过上述方式筛选出候选血制品后,将所筛选出来的候选血制品及其对应的匹配总评分生成排列顺序表格或图片,将排列顺序表格或图片发送至审核人员所携带的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显示排列顺序表格或图片,通过移动终端的输入设备获取审核人员的输入信息(例如鼠标点击信息、键盘键入信息、语音采集信息),移动终端将获取的输入信息反馈给匹配管理终端,以便匹配管理终端根据输入信息确定审核人员选择或选中标识信息对应的候选血制品作为目标血制品。或者,移动终端根据获取的输入信息确定审核人员选择或选中标识信息对应的候选血制品作为目标血制品,并将目标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发送给匹配管理终端。
上述只是示例,其他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应用场景包括但是不限于:医学检验科、临床输血科、临床输用血场景、临床血库管理场景、血站等血制品管理和输注场景。
本发明通过对待用血制品进行血液匹配度评估以初步筛选得到候选血制品,然后根据临期优先原则进行期限匹配评估,根据血液匹配度评估结果(即血液匹配评分Source)和期限匹配评估结果(即期限匹配评分)计算得到的匹配总评分进行二次筛选得到候选血制品,最后由匹配管理终端直接从候选血制品中选择目标血制品,即可为受血者获取当前条件下最优于受血者(即匹配总评分较高)的目标血制品,能够实现优先使用血液匹配度较高且临期的目标血制品进行输注,减小输注血制品后受血者不良反应的概率,提升受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且避免血制品浪费。
基于前述实施例,还包括:储存模块;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血液检测仪或血站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待用血制品的风险因子信息;
所述储存模块,用于储存所述血制品数据库,以及储存所述待用血制品的风险因子信息。
具体的,风险因子查询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匹配管理终端根据血制品的标识信息查询血站,由于血站在献血者献血时储存血液对应的献血者基本信息以及血液基本信息,因此,可从血站服务器获取待用血制品的风险因子信息。第二种情况是:匹配管理终端根据血制品的标识信息查询血站,如果从血站服务器未获取待用血制品的风险因子信息,可以将候选血制品中抽取少量作为样本由血液检测仪检测获取对应的风险因子信息。
示例性的,如果匹配管理终端储存的血制品数据库中存在风险因子信息,那么匹配管理终端从待定血制品直接筛选出符合风险因子输注需求的待定血制品作为目标血制品。
示例性的,如果匹配管理终端储存的血制品数据库中不存在风险因子信息,那么匹配管理终端获取前两轮筛选出来的待定血制品的标识信息,根据筛选出来的标识信息查询对应的第三方血站即提供血制品的来源血站,从来源血站查询这些需求的血制品对应的献源信息,那么直接读取献源信息以筛选出符合风险因子输注需求的待定血制品作为目标血制品。
示例性的,如果匹配管理终端储存的血制品数据库中不存在风险因子信息,那么匹配管理终端获取前两轮筛选出来的待定血制品的标识信息,根据筛选出来的标识信息查询对应的第三方血站即提供血制品的来源血站,从来源血站未能查询这些需求的血制品对应的献源信息,那么获取前两轮筛选出来的待定血制品中抽取少量的血制品样本,根据血液检测仪对前两轮筛选出来的待定血制品对应的血制品样本,针对风险因子输注需求进行对应的项目检测,以获取前两轮筛选出来的风险因子信息。将前两轮筛选出来的风险因子信息与风险因子输注需求进行匹配,以筛选出符合风险因子输注需求的待定血制品作为目标血制品。
基于前述实施例,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存所述血库管理终端发送的出库确认信息和入库确认信息;所述出库确认信息包括已出库血制品的标识信息,所述入库确认信息包括已入库血制品的标识信息;
所述储存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出库确认信息或入库确认信息,更新所述血制品数据库。
具体的,匹配管理终端储存有入院的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血制品数据库。其中,血制品数据库包括血库内所有可使用的血制品的标识信息,以及所有血制品的基本信息。匹配管理终端输入受血者的身份信息,根据身份信息查询患者的血型以及Rh表型的有效数据信息,然后根据患者的血型以及Rh表型查询所有血制品的基本信息进行匹配查找到对应的候选血制品并进行血液匹配度评估,然后根据血制品的有效期进行期限评估,以便进行排序得到分数靠前的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匹配管理终端将分数靠前的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发送给审核人员终端,审核人员通过审核人员终端展示的血制品推荐序列,自行选择满足受血者需求的目标血制品,并通过审核人员终端将目标血制品的目标标识信息反馈给匹配管理终端,以便匹配管理终端将目标标识信息推送给血制品管理终端,然后血库的工作人员根据血制品管理终端接收到的目标标识信息进行目标血制品的出库操作,血库的工作人员确定目标血制品出库后,反馈出库确认信息至匹配管理终端,更新匹配管理终端中储存的血制品的在档信息。
当然,如果有新的血制品或者挑选出来的目标血制品放弃使用,就需要将新的血制品和放弃使用的目标血制品进行入库或退还入库操作,血库的工作人员确定新的血制品和放弃使用的目标血制品入库后,反馈入库确认信息至匹配管理终端,更新匹配管理终端中储存的血制品的在档信息。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输注血的匹配择优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匹配管理终端、医生终端、审核人员终端、血库管理终端;
所述匹配管理终端接收医生终端发送的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所述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包括受血者的身份信息;
所述匹配管理终端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查询所述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
所述匹配管理终端根据血制品数据库,筛选并生成与所述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匹配的血制品推荐序列;所述血制品数据库储存有待用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血液类型信息;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包括若干个候选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对应的匹配总评分;
所述匹配管理终端发送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至审核人员终端,并接收所述审核人员终端反馈的目标血制品对应的目标标识信息;
所述匹配管理终端将所述目标标识信息发送至血库管理终端,以通知所述血库管理终端所属血库的工作人员进行所述目标血制品的出库操作。
具体的,本实施例是上述装置实施例对应的系统实施例,具体效果参见上述装置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输注血的匹配择优方法,包括步骤:
S100接收医生终端发送的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所述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包括受血者的身份信息;
S200根据所述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解析得到的身份信息,查询所述受血者的血液类型有效数据信息;
S300根据血制品数据库,筛选并生成与所述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匹配的血制品推荐序列;所述血制品数据库包括若干个待用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血液类型信息;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包括若干个候选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对应的匹配总评分;
S400发送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至审核人员终端,并接收所述审核人员终端反馈的目标血制品对应的目标标识信息;
S500将所述目标标识信息发送至血库管理终端,以通知所述血库管理终端所属血库的工作人员进行所述目标血制品的出库操作。
具体的,本实施例是上述装置实施例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具体效果参见上述装置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中首先ABO血型必须匹配,然后是RhD表型的阴阳性必须匹配。其他的Rh四型也是阴阳性必须匹配,场景一般用在孕妇具有血制品输注的场景下,避免孕妇生产出来的婴幼儿出现溶血现象,假如胎儿发生溶血,在母亲怀孕期间就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本发明具有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输注血的匹配择优方法对应实施例所执行的操作。例如,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内存(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光盘(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匹配管理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医生终端发送的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所述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包括受血者的身份信息;
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解析得到的身份信息,查询所述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
筛选模块,用于根据血制品数据库,筛选并生成与所述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匹配的血制品推荐序列;所述血制品数据库包括若干个待用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血液类型信息;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包括若干个候选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对应的匹配总评分;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发送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至审核人员终端,以使得所述审核人员终端显示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审核人员终端反馈的目标血制品对应的目标标识信息,所述目标血制品为根据所述匹配总评分选择获得;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目标标识信息发送至血库管理终端,以通知所述血库管理终端所属血库的工作人员进行所述目标血制品的出库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匹配管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模块包括:
第一评估子模块,用于根据各待用血制品和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按照血液匹配度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血液匹配评分;
计算子模块,用于从待用血制品中筛选出所述血液匹配评分达到设定数值的候选血制品,并根据所述血液匹配评分得到各候选血制品的匹配总评分;
排序子模块,用于根据候选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对应的匹配总评分,按照预设排列顺序进行排序生成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匹配管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类型信息包括血液血型信息和血液表型信息;所述第一评估子模块包括:
血型评估单元,将所述待用血制品的血液血型信息与受血者血液的血液血型信息进行比对,若不匹配拒绝所述待用血制品出库输注且退出判断,若匹配得到对应的血型匹配评分;
表型评估单元,用于按照预设表型顺序依次判断所述待用血制品的血液表型信息,是否与受血者血液的血液表型信息匹配,根据判断结果输出对应的表型匹配评分;所述血液表型信息包括抗原分型及其对应的阴阳性;
血液评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血型匹配评分和各抗原表型分别对应的表型匹配评分,计算得到各待用血制品对应的血液匹配评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匹配管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型评估单元包括:
处理子单元,用于按照所述预设表型评估顺序,依次进行表型匹配环节;每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内容为判断所述待用血制品的血液表型信息,与所述受血者血液的当前抗原分型的阴阳性是否匹配;
评分子单元,用于若本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不匹配时,输出本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为预定数值;若所述本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匹配时,输出本轮表型匹配环节的表型匹配评分为设定分值;
处理子单元,还用于若本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不匹配时退出判断,若本轮表型匹配环节的判断结果为匹配时,按照所述预设表型评估顺序,切换进行下一轮表型匹配环节,直至根据所述预设表型评估顺序完成判断或者退出判断为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匹配管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模块还包括:
第二评估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候选血制品的有效期,按照临期优先原则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期限匹配评分;
所述计算子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血液匹配评分和期限匹配评分,计算得到各候选血制品的匹配总评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匹配管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评估子模块包括:
期限对比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候选血制品的有效期计算对应的剩余使用天数,将所述剩余使用天数分别与至少两个预设期限区间进行比对,确定所述剩余使用天数所属的目标预设期限区间;
期限评估单元,用于根据目标预设期限区间对应的设定分数,输出所述候选血制品对应的期限匹配评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匹配管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模块还包括:
第三评估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风险因子输注需求和所述候选血制品对应的风险因子信息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得到对应的定制需求评分;
所述计算子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血液匹配评分、期限匹配评分、定制需求评分,计算得到各候选血制品的匹配总评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匹配管理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三评估子模块包括:
风险评估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待用血制品是否存在符合所述风险因子输注需求的抗体因子,若不存在输出所述待用血制品的功用匹配评分为第一预定数值,若存在输出所述待用血制品的功用匹配评分为第二预定数值;和/或,
血源评估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待用血制品对应的献血者是否属于优质献血类型,若不属于输出所述待用血制品的血源匹配评分为第一预定数值,若属于输出所述待用血制品的血源匹配评分为第三预定数值;
评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功用匹配评分和血源匹配评分,计算得到各候选血制品的定制需求评分。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匹配管理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匹配总评分最高的候选血制品为所述目标血制品。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匹配管理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存模块;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血液检测仪或血站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待用血制品的风险因子信息;
所述储存模块,用于储存所述血制品数据库,以及储存所述待用血制品的风险因子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匹配管理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存所述血库管理终端发送的出库确认信息和入库确认信息;所述出库确认信息包括已出库血制品的标识信息,所述入库确认信息包括已入库血制品的标识信息;
所述储存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出库确认信息或入库确认信息,更新所述血制品数据库。
12.一种输注血的匹配择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匹配管理终端、医生终端、审核人员终端、血库管理终端;
所述匹配管理终端接收医生终端发送的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所述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包括受血者的身份信息;
所述匹配管理终端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查询所述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
所述匹配管理终端根据血制品数据库,筛选并生成与所述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匹配的血制品推荐序列;所述血制品数据库储存有待用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血液类型信息;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包括若干个候选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对应的匹配总评分;
所述匹配管理终端发送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至所述医生终端,并接收所述医生终端反馈的目标血制品对应的目标标识信息;
所述匹配管理终端将所述目标标识信息发送至血库管理终端,以通知所述血库管理终端所属血库的工作人员进行所述目标血制品的出库操作。
13.一种输注血的匹配择优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匹配管理终端,方法包括步骤:
接收医生终端发送的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所述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包括受血者的身份信息;
根据所述血制品输注需求申请单解析得到的身份信息,查询所述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
根据血制品数据库,筛选并生成与所述受血者的血液类型信息匹配的血制品推荐序列;所述血制品数据库包括若干个待用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血液类型信息;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包括若干个候选血制品的标识信息及其对应的匹配总评分;
发送所述血制品推荐序列至所述医生终端,并接收所述医生终端反馈的目标血制品对应的目标标识信息;
将所述目标标识信息发送至血库管理终端,以通知所述血库管理终端所属血库的工作人员进行所述目标血制品的出库操作。
14.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血制品输注筛选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CN202110758957.2A 2021-07-05 2021-07-05 匹配管理终端、输注血的匹配择优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3455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8957.2A CN113345565A (zh) 2021-07-05 2021-07-05 匹配管理终端、输注血的匹配择优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8957.2A CN113345565A (zh) 2021-07-05 2021-07-05 匹配管理终端、输注血的匹配择优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5565A true CN113345565A (zh) 2021-09-03

Family

ID=77482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58957.2A Pending CN113345565A (zh) 2021-07-05 2021-07-05 匹配管理终端、输注血的匹配择优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4556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0845A (zh) * 2022-01-19 2022-02-2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93968A1 (en) * 2005-10-24 2007-04-26 Yi Zhang Selection of Genotyped transfusion donors by cross-matching genotyped recipients
RU2013103329A (ru) * 2013-01-24 2014-07-2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Федеральный центр сердечно-сосудистой хирургии"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ФГБУ "ФЦССХ" Минздрава России) Способ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переливания компонентов консервированной донорской крови
CN108962369A (zh) * 2018-08-01 2018-12-07 武汉血液中心 一种血液存储方法和装置
CN110838360A (zh) * 2019-11-07 2020-02-25 唐山启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液检测方法、采供血系统、用血管理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93968A1 (en) * 2005-10-24 2007-04-26 Yi Zhang Selection of Genotyped transfusion donors by cross-matching genotyped recipients
CN101601039A (zh) * 2005-10-24 2009-12-09 生物阵列方案有限公司 通过与基因分型受血者的交叉匹配来选择基因分型输血者
RU2013103329A (ru) * 2013-01-24 2014-07-2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Федеральный центр сердечно-сосудистой хирургии"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ФГБУ "ФЦССХ" Минздрава России) Способ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переливания компонентов консервированной донорской крови
CN108962369A (zh) * 2018-08-01 2018-12-07 武汉血液中心 一种血液存储方法和装置
CN110838360A (zh) * 2019-11-07 2020-02-25 唐山启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液检测方法、采供血系统、用血管理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0845A (zh) * 2022-01-19 2022-02-2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及装置
CN114090845B (zh) * 2022-01-19 2022-04-2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77921B (zh) 医疗智能分诊方法和医疗智能分诊系统
Wong et al. Immunotherapy for recurrent miscarriage
Kleinman et al. False-positive HIV-1 test results in a low-risk screening setting of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CN110619959A (zh) 一种智能分诊的方法及系统
Diagbouga et al.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a low-cost method for enumerating CD4+ T lymphocytes in resource-limited settings: the ANRS 12–26 study
CN111816310A (zh) 一种骨髓血液疾病危险因素贡献率计算及风险预测系统
WO2003038727A2 (en) Expert system for medical diagnosis
EP1617214A1 (en) Method of creating disease prognosis model, method of predicting disease prognosis using the model, device for predicting disease prognosis using the model, its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2562807A (zh) 医疗数据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3345565A (zh) 匹配管理终端、输注血的匹配择优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hachkin What potent blood: non-invasive prenatal genetic diagnosi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prenatal care
Idoko et al. Clinical protocol for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employing systems biology to identify markers of vaccine immunogenicity in newborn infants in the Gambia and Papua New Guinea
Dailey-Chwalibóg et al. Clinical and biochemical markers of risk in uncomplicated severe acute malnutrition
ALKAN et al. A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rticles on cytomegalovirus in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Vuk et al. Error management in blood establishments: results of eight years of experience (2003–2010) at the Croatian Institute of Transfusion Medicine
Jensen et al. Alternatives to traditional EMS dispatch and transport: a scoping review of reported outcomes
Brown et al. Impact on informed choice of offering antenatal sickle cell and thalassaemia screening in primary care: a randomized trial
Xu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and reference ranges for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and CD4+ T cell subsets in healthy adults in Shanxi Province, North China
Genetu et al. Immunological and hematological reference intervals among HIV-seronegative pregnant women in northwest Ethiopia
Sridhar et al. Occurrence of hemolytic reactions on the same day as immune globulin product administrations during 2008 to 2014
Musengimana et al. Acquired HIV drug resistance among adults living with HIV receiving first-lin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Rwanda: A cross-sectional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Chen et al. Complete blood cell count as a surrogate CD4 cell marker for HIV monitoring in resource-limited settings
KR20160123151A (ko) 의료 정보 제공 시스템
Bristow et al. The aetiology of vaginal symptoms in rural Haiti
US20220359068A1 (en) Mobile medical system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