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0845A - 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0845A
CN114090845A CN202210058108.0A CN202210058108A CN114090845A CN 114090845 A CN114090845 A CN 114090845A CN 202210058108 A CN202210058108 A CN 202210058108A CN 114090845 A CN114090845 A CN 114090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nor
information
condition
antigen
recip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581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90845B (zh
Inventor
李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103957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47766B/zh
Priority to CN202210058108.0A priority patent/CN1140908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90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0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90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08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3Querying
    • G06F16/9035Filtering based on additional data, e.g. user or group profil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BBIO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GENETIC OR PROTEIN-RELATED DATA PROCESSING IN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
    • G16B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ostatistic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oinformatics-related machine learning or data mining, e.g. knowledge discovery or pattern fi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Bioeth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该第一条件为: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均包含于该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第一抗原信息是与不规则抗体对应的抗原信息;在存在的情况下,将满足该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该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在不存在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该第二条件为:在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中,仅有一个抗原未包含于该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在存在的情况下,将满足该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该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通过该方法,能够降低受血者在后续输血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Description

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输血安全问题是输血治疗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关于输血安全,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匹配问题。
目前已发现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Kidd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Diego血型系统、Kell血型系统等43个血型系统及相关的343个血型抗原。血小板上除了ABO抗原外还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和人类血小板抗原(HPA,HumanPlatelet Antigen),目前,在进行配血时,仅考虑ABO血型系统以及Rh血型系统中的D抗原的匹配,而未考虑Rh血型系统中其余四个抗原以及其他抗原的匹配。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血型系统的抗原具有较高的复杂性,抗原抗体之间的相互反应和影响容易引起各种临床问题。目前,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由ABO血型系统的鉴定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基本上可以避免。然而,发明人发现,由不规则抗体(即血清中ABO血型系统中的抗-A、抗-B以外的其他抗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虽然临床上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不高,但是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受血者一旦被输入含有相应抗原的血液,将会引起溶血输血反应,增加输血风险。同样地,血小板的不同型输注也容易引起HLA抗体或血小板抗体的产生,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或胎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因此,如果在配血时仅考虑ABO血型系统以及Rh血型系统中的D抗原的匹配,而不考虑其他血型系统和抗原的影响,那么,受血者就很可能会被输入来自供血者的含有多余抗原的血液,这样,受血者就会产生与这些多余抗原对应的不规则抗体,由此,受血者在后续输血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增加。这里的多余抗原是指受血者的血液中不含有但供血者的血液中含有的抗原。血小板的输注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或类似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在匹配供血者时考虑更多的抗原匹配因素,减少不规则抗体的产生,降低受血者在后续输血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在匹配血小板供血者时考虑更多的HLA表位和/或HPA基因匹配因素,减少HLA抗体和/或血小板抗体的产生,降低受血者在后续血小板输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该第一条件为: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均包含于该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该第一抗原信息是与不规则抗体对应的抗原信息;在存在满足该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该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该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在不存在满足该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该第二条件为:在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中,仅有一个抗原未包含于该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在存在满足该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该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该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可选地,所述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包括:分别确定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是否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在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均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的情况下,将该供血者确定为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所述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包括:分别确定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是否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在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中,仅有一个抗原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的情况下,将该供血者确定为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
可选地,所述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包括: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将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与第一模板中的抗原信息进行比对,所述第一模板是预设的包含与所述第一条件对应的抗原信息的模板;在所述第一模板包含与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抗原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供血者,所述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包括: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将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与第二模板中的抗原信息进行比对,所述第二模板是预设的包含与所述第二条件对应的抗原信息的模板;在所述第二模板包含与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抗原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供血者。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板设置为包含与所述第一条件对应的所有的抗原信息,或者,所述第一模板设置为包含与所述第一条件对应的所有的抗原信息中的一部分抗原信息,所述一部分抗原信息根据各抗原信息的分布概率确定。
可选地,所述第二模板设置为包含与所述第二条件对应的所有的抗原信息,或者,所述第二模板设置为包含与所述第二条件对应的所有的抗原信息中的一部分抗原信息,所述一部分抗原信息根据各抗原信息的分布概率确定。
可选地,所述将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包括:查找所有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供血者,将查找到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如果查找到多个供血者,则在该多个供血者中,判定是否存在第一抗原信息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供血者;在存在第一抗原信息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该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优先匹配供血者。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不存在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中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的抗原的数量最少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该第三条件为: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或基因均包含于该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该第一表位信息或该第一基因信息是与血小板血型抗原相关联的表位信息或基因信息;在存在满足该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该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该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在不存在满足该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四条件的供血者,该第四条件为:在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或基因中,仅有一个表位或基因未包含于该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在存在满足该第四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该第四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该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判断单元,其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该第一条件为: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均包含于该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该第一抗原信息是与不规则抗体对应的抗原信息;第一确定单元,其在存在满足该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该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该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第二判断单元,其在不存在满足该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该第二条件为:在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中,仅有一个抗原未包含于该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第二确定单元,其在存在满足该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该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该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三判断单元,其根据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该第三条件为: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或基因均包含于该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该第一表位信息或该第一基因信息是与血小板血型抗原相关联的表位信息或基因信息;第四确定单元,其在存在满足该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该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该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第四判断单元,其在不存在满足该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四条件的供血者,该第四条件为:在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或基因中,仅有一个表位或基因未包含于该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第五确定单元,其在存在满足该第四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该第四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该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匹配供血者时考虑更多的抗原匹配因素,减少不规则抗体的产生,降低受血者在后续输血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匹配血小板供血者时考虑更多的HLA表位和/或HPA基因匹配因素,减少HLA抗体和/或血小板抗体的产生,降低受血者在后续血小板输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血型系统优先级排序的一个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装置的一个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装置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的一个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装置的一个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电子设备的一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发明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发明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发明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对不同元素从称谓上进行区分,但并不表示这些元素的空间排列或时间顺序等,这些元素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列出的术语的一种或多个中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单数形式“一”、“该”等包括复数形式,应广义地理解为“一种”或“一类”而并不是限定为“一个”的含义;此外术语“所述”应理解为既包括单数形式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术语“根据”应理解为“至少部分根据……”,术语“基于”应理解为“至少部分基于……”,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当一个单元被称为“连接”或“耦合”到另一单元时,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合到所述另一单元,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单元。与此相对,当一个单元被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耦合”到另一单元时,则不存在中间单元。应当按照类似的方式来解释被用于描述单元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词语(例如“处于...之间”相比于“直接处于...之间”,“与...邻近”相比于“与...直接邻近”等等)。
还应当提到的是,在一些替换实现方式中,所提到的功能/动作可以按照不同于附图中标示的顺序发生。举例来说,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相继示出的两幅图实际上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或者有时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来执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些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不是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
图1是本实施例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的一个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第一条件为: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均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第一抗原信息是与不规则抗体对应的抗原信息;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102,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103;
步骤102,将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步骤103,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第二条件为:在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中,仅有一个抗原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104;
步骤104,将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在本实施例中,受血者是需要被输入血液的人,供血者是提供血液的人。如果将供血者确定为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则能够使用匹配供血者的血液对受血者输血。这里的血液包括各种类型的血液制品。本实施例考虑的是输血时受血者与供血者之间红细胞血型抗原应当匹配。
通过上述实施例,将满足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均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这样的第一条件的供血者作为首选的匹配供血者,将满足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中仅有一个抗原未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这样的第二条件的供血者作为次选的匹配供血者,这样,能够以向受血者输入尽可能少的多余抗原为原则来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由于向受血者输入的多余抗原尽可能少,多余抗原所引发产生的不规则抗体也会尽可能少,因此,能够降低受血者在后续输血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这对于疑难输血,安全输血问题都有重大意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抗原信息是与不规则抗体对应的抗原信息,其是与红细胞血型抗原相关联的抗原信息。也就是说,第一抗原信息包括ABO血型系统以外的血型系统的抗原信息,例如可以包括Rh血型系统、Kidd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Diego血型系统、Kell血型系统等血型系统中至少一种血型系统的抗原信息。第一抗原信息表示抗原组合。
例如,第一抗原信息可以包括Rh血型系统的全部五种抗原D、C、c、E、e对应的抗原信息,例如第一抗原信息可以表示为完整的Rh表型信息DCcee。第一抗原信息也可以包括五种抗原中的部分抗原对应的抗原信息。现有的输血前常规检测中通常已经针对ABO血型系统的抗体以及Rh血型系统的抗原D进行了检测,因此,在已经预先针对抗原D进行了检测(例如已预先筛选出抗原D阳性的受血者)的情况下,第一抗原信息可优选地表示为抗原D以外的Rh表型信息Ccee。
受血者和供血者均具有相应的第一抗原信息,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是受血者具有的与不规则抗体对应的抗原信息,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是供血者具有的与不规则抗体对应的抗原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条件为: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均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可见,第一条件限定的是与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抗原相合(包括同型或相容)的供血者,换言之,限定的是不会向受血者输入多余抗原的供血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条件为:在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中,仅有一个抗原未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可见,第二条件限定的是相对于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抗原,仅有一个多余抗原的供血者,换言之,限定的是会向受血者输入多余抗原但输入的多余抗原最少的供血者。
下面以示例来对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进行说明。
例如,假设待匹配的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为Ccee,此时,第一条件为: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中仅包含C、c、e这三种抗原,也就是说,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为Ccee(同型)或者CCee、ccee(相容)时均可满足第一条件。相应地,此时的第二条件为: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中仅包含一个C、c、e以外的抗原,也就是说,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为CcEe、CCEe、ccEe时均可满足第二条件。
再例如,假设待匹配的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为ccEE,此时,第一条件为: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中仅包含c、E这两种抗原,也就是说,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为ccEE(同型)时可满足第一条件。相应地,此时的第二条件为: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中仅包含一个c、E以外的抗原,也就是说,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为CcEE、ccEe时均可满足第二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01可以直接根据受血者和供血者各自的第一抗原信息基于判断条件进行匹配,也可以预设与判断条件对应的模板,再将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与模板进行比对,模板中可以针对受血者的不同的第一抗原信息,记载符合相应判断条件的可能的抗原信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101可以包括:
分别确定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是否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
在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均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的情况下,将该供血者确定为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
这些步骤可用于针对每个供血者进行处理。只要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满足上述情况,这样的供血者就可被确定为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如果所有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均不满足上述情况,则判断为不存在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
类似地,上述步骤103可以包括:
分别确定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是否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
在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中,仅有一个抗原未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的情况下,将该供血者确定为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
这些步骤可用于针对每个供血者进行处理。只要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满足上述情况,这样的供血者就可被确定为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如果所有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均不满足上述情况,则判断为不存在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在不存在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预定的处理。
在该实施方式中,直接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和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之间的抗原包含关系,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一条件以及第二条件的供血者。这样,能够以较快的处理速度,判断出是否存在满足第一条件以及第二条件的供血者。
本实施例不以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作为限制。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101可以包括:
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将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与第一模板中的抗原信息进行比对,第一模板是预设的包含与第一条件对应的抗原信息的模板;
在第一模板包含与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抗原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
相应地,上述步骤103可以包括:
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将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与第二模板中的抗原信息进行比对,第二模板是预设的包含与第二条件对应的抗原信息的模板;
在第二模板包含与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抗原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
在该实施方式中,预设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包含的抗原信息的形式可以与上述的第一抗原信息类似。也就是说,在执行本实施例所述方法的系统中,可以根据上述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对应的规则,利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预先配置受血者与供血者的各种抗原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例如,针对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为Ccee的情况,第一模板可设置为包含如下抗原信息:Ccee、CCee、ccee,第二模板可设置为包含如下抗原信息:CcEe、CCEe、ccEe。其中,每种抗原信息表示一种可能的抗原组合,这样,上述第一模板的抗原信息表示了Ccee、CCee、ccee三种可能的抗原组合,上述第二模板的抗原信息表示了CcEe、CCEe、ccEe三种可能的抗原组合。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在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为CcEe的情况下,第一模板可设置为包含所有可能的抗原信息(抗原组合),第二模板可设置为空。
这样,在步骤101中,可以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Ccee,将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与第一模板中的抗原信息Ccee、CCee、ccee进行比对,然后,在第一模板包含与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抗原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也就是说,在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为Ccee、CCee或ccee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第一抗原信息为Ccee、CCee或ccee的供血者即为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在步骤103中,可以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Ccee,将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与第二模板中的抗原信息CcEe、CCEe、ccEe进行比对,然后,在第二模板包含与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抗原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也就是说,在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为CcEe、CCEe或ccEe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第一抗原信息为CcEe、CCEe或ccEe的供血者即为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模板可设置为包含与第一条件对应的所有的抗原信息。这样,第一模板能够反映与第一条件对应的所有的抗原组合。由于第一条件较为严格,与第一条件对应的可能的抗原组合的种类较少,因此,通过使第一模板覆盖与第一条件对应的所有的抗原组合,能够提升第一模板匹配到供血者的可能性。
第一模板也可设置为包含与第一条件对应的所有的抗原信息中的一部分抗原信息,该一部分抗原信息根据各抗原信息的分布概率确定。抗原信息的分布概率是指该抗原信息对应的抗原组合在预定区域的人群中的分布概率。如果针对受血者的某种第一抗原信息(例如CcEe),与第一条件对应的可能的抗原信息为多种,则可以仅将其中的一部分抗原信息设置到第一模板中。在确定将哪些抗原信息设置到第一模板中时,可将各抗原信息的分布概率作为确定依据,例如使得第一模板包含的全部的抗原信息的分布概率的和值达到预设的第一阈值,这样,能够保证第一模板仍以较大的可能性匹配到供血者。
在设置第一模板时也可采用上述两种策略的结合。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模板可设置为包含满足第二条件的所有的抗原信息。这样,第二模板能够反映与第二条件对应的所有的抗原组合。通过使第二模板覆盖满足第二条件的所有的抗原组合,能够提升第二模板匹配到供血者的可能性。
第二模板也可设置为包含满足第二条件的所有的抗原信息中的一部分抗原信息,该一部分抗原信息根据各抗原信息的分布概率确定。如果针对受血者的某种第一抗原信息(例如CCee),与第二条件对应的可能的抗原信息为多种,则可以仅将其中的一部分抗原信息设置到第二模板中。在确定将哪些抗原信息设置到第二模板中时,可将各抗原信息的分布概率作为确定依据,例如使得第二模板包含的全部的抗原信息的分布概率的和值达到预设的第二阈值,这样,能够保证第二模板仍以较大的可能性匹配到供血者。
在设置第二模板时也可采用上述两种策略的结合。
上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可由用户预先配置。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通过预设与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对应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再将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与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进行比对,来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的供血者。这样,用户能够方便地对第一模板和/或第二模板进行配置,从而根据其实际需求调整第一条件和/或第二条件。
本实施例不以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作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可能为一个或多个。在存在多个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可以从中选择出一部分供血者作为优先匹配供血者,从而优先选择这些优先匹配供血者的血液为受血者输血,换言之,被选择的供血者的匹配优先级高于未被选择的供血者的匹配优先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102可以包括:
查找所有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将查找到的供血者确定为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如果查找到多个供血者,则在该多个供血者中,判定是否存在第一抗原信息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供血者;
在存在第一抗原信息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该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优先匹配供血者。
在该实施方式中,从所有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中选出与受血者具有同型抗原的供血者,优先进行匹配。但本实施例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作为限制。
图2是本实施例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的另一个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第一条件为: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均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第一抗原信息是与不规则抗体对应的抗原信息;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202,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203;
步骤202,将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步骤203,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第二条件为:在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中,仅有一个抗原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204,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205;
步骤204,将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步骤205,将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中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的抗原的数量最少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上述步骤201-204与前述步骤101-104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步骤205,在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和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均不存在的情况下,进一步放宽匹配条件,在所有供血者中,选取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中未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的抗原的数量最少的供血者,即输入多余抗原最少的供血者,作为该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由此,能够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总能为受血者匹配到合适的供血者。
在本实施例中,如前所述,第一抗原信息可以包括Rh血型系统、Kidd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Diego血型系统、Kell血型系统中至少一种血型系统的抗原信息。每种血型系统具有其自身的抗原构成,例如,Kidd血型系统的抗原包括Jka/Jkb,MNS血型系统的抗原包括M/N、S/s。针对这些血型系统的抗原信息的表示方式与前述的基于Rh血型系统的第一抗原信息的表示方式类似。
各血型系统可被配置优先级,血型系统的优先级指示该血型系统在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时的重要程度,优先级越高,相应的血型系统越被优先使用。在同时使用多种血型系统匹配供血者时,优先使用高优先级的血型系统。各血型系统的优先级可根据实际需求和/或各血型系统的抗原的分布概率确定。
图3是本实施例的血型系统优先级排序的一个示意图。如图3所示,各血型系统的优先级可按照Rh血型系统、Kidd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Diego血型系统、Kell血型系统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设置。其中,针对Rh血型系统的抗原构成也包含了抗原D,但如前所述,在第一抗原信息中针对Rh血型系统的表型信息可以是完整的表型信息(即包含D、c/C、e/E对应的表型信息),也可以不包含D而仅包含c/C、e/E对应的表型信息。
本实施例不以该优先级排序作为限制。
通过本实施例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能够在匹配供血者时考虑更多的抗原匹配因素,减少不规则抗体的产生,降低受血者在后续输血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提供一种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装置。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的内容不再赘述,以下针对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内容进行说明。
图4是本实施例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装置的一个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装置400包括第一判断单元401、第一确定单元402、第二判断单元403、第二确定单元404。其中,第一判断单元401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第一条件为: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均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第一抗原信息是与不规则抗体对应的抗原信息;第一确定单元402在存在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第二判断单元403在不存在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第二条件为:在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中,仅有一个抗原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第二确定单元404在存在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判断单元401可以包括比对单元和判断单元,其中,该比对单元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将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与第一模板中的抗原信息进行比对,第一模板是预设的包含与所述第一条件对应的抗原信息的模板,该判断单元在第一模板包含与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抗原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判断单元403可以包括比对单元和判断单元,其中,该比对单元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将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与第二模板中的抗原信息进行比对,第二模板是预设的包含与所述第二条件对应的抗原信息的模板,该判断单元在第二模板包含与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抗原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单元402可以包括查找单元、判定单元和确定单元,其中,该查找单元查找所有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将查找到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该判定单元在查找到多个供血者的情况下,在该多个供血者中,判定是否存在第一抗原信息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供血者,该确定单元在存在第一抗原信息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该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优先匹配供血者。
图5是本实施例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装置的另一个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装置500包括第一判断单元501、第一确定单元502、第二判断单元503、第二确定单元504、第三确定单元505。其中,第一判断单元501、第一确定单元502、第二判断单元503、第二确定单元504与前述的第一判断单元401、第一确定单元402、第二判断单元403、第二确定单元404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第三确定单元505在不存在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中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的抗原的数量最少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通过本实施例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装置,能够在匹配供血者时考虑更多的抗原匹配因素,减少不规则抗体的产生,降低受血者在后续输血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提供一种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不再赘述,以下针对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的内容进行说明。
图6是本实施例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的一个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根据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该第三条件为: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或基因均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是与血小板血型抗原相关联的表位信息或基因信息;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602,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603;
步骤602,将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步骤603,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四条件的供血者,该第四条件为:在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或基因中,仅有一个表位或基因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604;
步骤604,将满足第四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在本实施例中,受血者是需要被输入血液的人,供血者是提供血液的人。如果将供血者确定为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则能够使用匹配供血者的血液对受血者输血。这里的血液包括各种类型的血液制品。本实施例考虑的是输血时受血者与供血者之间血小板血型抗原应当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位信息是与血小板血型抗原相关联的表位信息。根据已有的研究表明,受血者或供血者的血液中所携带的表位信息的匹配情况能够准确地反映与该表位信息相关联的血小板血型抗原的匹配情况。
通过上述实施例,将满足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均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这样的第三条件的供血者作为首选的匹配供血者,将满足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中仅有一个表位未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这样的第四条件的供血者作为次选的匹配供血者,这样,能够以向受血者输入尽可能少的多余表位为原则来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由于向受血者输入的多余表位尽可能少,也就相当于向受血者输入的多余抗原尽可能少,多余抗原所引发产生的抗体也会尽可能少,因此,能够降低受血者在后续输血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这对于疑难输血,安全输血问题都有重大意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位信息可以是HLA表位信息。第一表位信息表示各HLA表位的表位组合。
例如,假设HLA-A位点上的2个表位和HLA-B位点上的2个表位分别以A1、A2、B1、B2来表示,那么第一表位信息可以以表位组合A1A2B1B2来表示。
受血者和供血者均具有相应的第一表位信息。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可以是受血者具有的与HLA抗原相关联的表位信息,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可以是供血者具有的与HLA抗原相关联的表位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条件为: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均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可见,第三条件限定的是与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所包含的表位相合(包括同型或相容)的供血者,换言之,限定的是不会向受血者输入多余表位的供血者。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条件为:在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中,仅有一个表位未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可见,第四条件限定的是相对于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所包含的表位,仅有一个多余表位的供血者,换言之,限定的是会向受血者输入多余表位但输入的多余表位最少的供血者。
下面以示例来对第三条件和第四条件进行说明。
例如,假设待匹配的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为A1A2B1B2,其中A1与A2为HLA-A位点上的2个不同表位,B1与B2为HLA- B位点上的2个不同表位,此时,第三条件为: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中仅包含A1、A2、B1、B2这些表位中的任意表位,即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中不包含A1、A2、B1、B2以外的表位,也就是说,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为A1A2A3A4(同型)或者A1A1B1B2、A2A2B1B2、A1A2B1B1、A1A2B2B2、A1A1B1B1、A1A1B2B2、A2A2B1B1、A2A2B2B2(相容)时均可满足第三条件。相应地,此时的第四条件为: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中仅包含一个A1、A2、B1、B2以外的表位,例如,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为A1A3B1B2、A1A2B1B3等时可满足第四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601可以直接根据受血者和供血者各自的第一表位信息基于判断条件进行匹配,也可以预设与判断条件对应的模板,再将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与模板进行比对,模板中可以针对受血者的不同的第一表位信息,记载符合相应判断条件的可能的表位信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601可以包括:
分别确定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是否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
在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均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的情况下,将该供血者确定为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
这些步骤可用于针对每个供血者进行处理。只要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满足上述情况,这样的供血者就可被确定为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如果所有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均不满足上述情况,则判断为不存在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
类似地,上述步骤603可以包括:
分别确定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是否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
在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中,仅有一个表位未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的情况下,将该供血者确定为满足第四条件的供血者。
这些步骤可用于针对每个供血者进行处理。只要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满足上述情况,这样的供血者就可被确定为满足第四条件的供血者,如果所有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均不满足上述情况,则判断为不存在满足第四条件的供血者。在不存在满足第四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预定的处理。
在该实施方式中,直接根据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和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之间的表位包含关系,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三条件以及第四条件的供血者。这样,能够以较快的处理速度,判断出是否存在满足第三条件以及第四条件的供血者。
本实施例不以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作为限制。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601可以包括:
根据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将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与第三模板中的表位信息进行比对,第三模板是预设的包含与第三条件对应的表位信息的模板;
在第三模板包含与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相同的表位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
相应地,上述步骤603可以包括:
根据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将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与第四模板中的表位信息进行比对,第四模板是预设的包含与第四条件对应的表位信息的模板;
在第四模板包含与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相同的表位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满足第四条件的供血者。
在该实施方式中,预设的第三模板和第四模板包含的表位信息的形式可以与上述的第一表位信息类似。也就是说,在执行本实施例所述方法的系统中,可以根据上述第三条件和第四条件对应的规则,利用第三模板和第四模板预先配置受血者与供血者的各种表位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三模板可设置为包含与第三条件对应的所有的表位信息。这样,第三模板能够反映与第三条件对应的所有的表位组合。由于第三条件较为严格,与第三条件对应的可能的表位组合的种类较少,因此,通过使第三模板覆盖与第三条件对应的所有的表位组合,能够提升第三模板匹配到供血者的可能性。
第三模板也可设置为包含与第三条件对应的所有的表位信息中的一部分表位信息,该一部分表位信息根据各表位信息的分布概率确定。表位信息的分布概率是指该表位信息对应的表位组合在预定区域的人群中的分布概率。如果针对受血者的某种第一表位信息,与第三条件对应的可能的表位信息为多种,则可以仅将其中的一部分表位信息设置到第三模板中。在确定将哪些表位信息设置到第三模板中时,可将各表位信息的分布概率作为确定依据,例如使得第三模板包含的全部的表位信息的分布概率的和值达到预设的第一阈值,这样,能够保证第三模板仍以较大的可能性匹配到供血者。
在设置第三模板时也可采用上述两种策略的结合。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四模板可设置为包含满足第四条件的所有的表位信息。这样,第四模板能够反映与第四条件对应的所有的表位组合。通过使第四模板覆盖满足第四条件的所有的表位组合,能够提升第四模板匹配到供血者的可能性。
第四模板也可设置为包含满足第四条件的所有的表位信息中的一部分表位信息,该一部分表位信息根据各表位信息的分布概率确定。如果针对受血者的某种第一表位信息,与第四条件对应的可能的表位信息为多种,则可以仅将其中的一部分表位信息设置到第四模板中。在确定将哪些表位信息设置到第四模板中时,可将各表位信息的分布概率作为确定依据,例如使得第四模板包含的全部的表位信息的分布概率的和值达到预设的第二阈值,这样,能够保证第四模板仍以较大的可能性匹配到供血者。
在设置第四模板时也可采用上述两种策略的结合。
上述第三模板和第四模板可由用户预先配置。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通过预设与第三条件和第四条件对应的第三模板和第四模板,再将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与第三模板和第四模板进行比对,来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三条件和第四条件的供血者。这样,用户能够方便地对第三模板和/或第四模板进行配置,从而根据其实际需求调整第三条件和/或第四条件。
本实施例不以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作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可能为一个或多个。在存在多个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可以从中选择出一部分供血者作为优先匹配供血者,从而优先选择这些优先匹配供血者的血液为受血者输血,换言之,被选择的供血者的匹配优先级高于未被选择的供血者的匹配优先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602可以包括:
查找所有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将查找到的供血者确定为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如果查找到多个供血者,则在该多个供血者中,判定是否存在第一表位信息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相同的供血者;
在存在第一表位信息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相同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该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优先匹配供血者。
在该实施方式中,从所有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中选出与受血者具有同型表位的供血者,优先进行匹配。但本实施例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作为限制。
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将第一表位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中未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的表位的数量最少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这样,在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和满足第四条件的供血者均不存在的情况下,进一步放宽匹配条件,在所有供血者中,选取第一表位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中未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的表位的数量最少的供血者,即输入多余表位最少的供血者,作为该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由此,能够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总能为受血者匹配到合适的供血者。
上述实施例是针对血小板的HLA抗原进行匹配的方案。此外,针对血小板血型抗原的匹配还包括针对HPA抗原的匹配。在针对HPA抗原的匹配中,仍可采用针对HLA抗原的匹配中的上述匹配原则。区别仅在于,针对HLA抗原的匹配中基于HLA表位进行匹配,而针对HPA抗原的匹配中,则可基于HPA基因进行匹配。换言之,将上述实施例中的“表位”替换为“基因”,则可实现针对HPA抗原的相应匹配。
图7是本实施例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的一个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701,根据受血者的第一基因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该第三条件为:该供血者的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基因均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基因信息,该第一基因信息是与血小板血型抗原相关联的基因信息;
步骤702,在存在满足该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该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步骤703,在不存在满足该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四条件的供血者,该第四条件为:在该供血者的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基因中,仅有一个基因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基因信息;
步骤704,在存在满足该第四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该第四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因信息是与血小板血型抗原相关联的基因信息。
具体而言,第一基因信息可以是HPA基因信息,其可以表示各HPA基因的基因组合。例如,第一基因信息可以通过HPA各系统上的基因信息来表示,例如(1aa,2bb,3bb,4aa,5aa,6aa,15ab),其含义为,在系统1上为纯合子aa,系统2上为纯合子bb,在系统3上为纯合子bb,系统4上为纯合子aa,在系统5上为纯合子aa,在系统6上为纯合子aa,在系统15上为杂合子ab。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系统6上用杂合子ab表示6bw(-)和6bw均存在的情况。受血者和供血者均具有相应的第一基因信息。受血者的第一基因信息可以是受血者具有的与HPA抗原相关联的基因信息,供血者的第一基因信息可以是供血者具有的与HPA抗原相关联的基因信息。
图7所示方法的具体实现可按照本实施例图6所示方法的前述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区别仅在于将其中的“表位”替换为“基因”。
下面以示例来对图7所示方法对应的第三条件和第四条件进行说明。
例如,假设待匹配的受血者的第一基因信息为HPA基因信息(1aa,2bb,3bb,4aa,5aa,6aa,15ab),其含义如前所述。此时,第三条件为:供血者的第一基因信息在系统1仅包含a(即1aa)、在系统2仅包含b(即2bb)、在系统3仅包含b(即3bb)、在系统4仅包含a(即4aa)、在系统5仅包含a(即5aa)、在系统6仅包含a(即6aa)、在系统15包含a和/或b(即15aa、15bb或15ab均可)。相应地,此时的第四条件为:供血者的第一基因信息在系统1-6、15各自的基因中共包含一个多余基因,即,供血者的第一基因信息在系统1-6、15中的任意一个系统的基因中包含一个该系统原本不含有的基因,例如,供血者的第一基因信息为(1ab,2bb,3bb,4aa,5aa,6aa,15ab)、(1aa,2ab,3bb,4aa,5aa,6aa,15ab)、(1aa,2bb,3ab,4aa,5aa,6aa,15ab)、(1aa,2bb,3bb,4ab,5aa,6aa,15ab)、(1aa,2bb,3bb,4aa,5ab,6aa,15ab)、(1aa,2bb,3bb,4aa,5aa,6ab,15ab)等时可满足第四条件。
图6所示方法和图7所示方法分别是利用HLA表位匹配供血者的方法和利用HPA基因匹配供血者的方法。在匹配血小板供血者时,可以选择仅执行图6所示方法或者仅执行图7所示方法以匹配血小板供血者,也可以执行该两种方法以匹配血小板供血者。在执行两种方法以匹配血小板供血者时,可以先后顺序执行两种方法,例如,先执行图7所示方法以获得HPA基因匹配的供血者,在匹配的供血者范围内,再进一步执行图6所示方法以获得HLA表位也匹配的供血者(即HPA基因和HLA表位均匹配的供血者)。
通过本实施例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能够在匹配血小板供血者时考虑更多的HLA表位和/或HPA基因匹配因素,减少HLA抗体和/或血小板抗体的产生,降低受血者在后续血小板输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提供一种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装置。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3相同的内容不再赘述,以下针对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3不同的内容进行说明。
图8是本实施例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装置的一个示意图。如图8所示,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装置800包括第三判断单元801、第四确定单元802、第四判断单元803、第五确定单元804。其中,第三判断单元801根据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第三条件为: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或基因均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是与血小板血型抗原相关联的表位信息或基因信息;第四确定单元802在存在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第四判断单元803在不存在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四条件的供血者,第四条件为:在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或基因中,仅有一个表位或基因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第五确定单元804在存在满足第四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第四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判断单元801可以包括比对单元和判断单元,其中,该比对单元根据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将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与第三模板中的表位信息或基因信息进行比对,第三模板是预设的包含与第三条件对应的表位信息或基因信息的模板,该判断单元在第三模板包含与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相同的表位信息或基因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判断单元803可以包括比对单元和判断单元,其中,该比对单元根据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将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与第四模板中的表位信息或基因信息进行比对,第四模板是预设的包含与第四条件对应的表位信息或基因信息的模板,该判断单元在第四模板包含与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相同的表位信息或基因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满足第四条件的供血者。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确定单元802可以包括查找单元、判定单元和确定单元,其中,该查找单元查找所有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将查找到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该判定单元在查找到多个供血者的情况下,在该多个供血者中,判定是否存在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相同的供血者,该确定单元在存在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相同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该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优先匹配供血者。
在本实施例中,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装置还可以包括第六确定单元,该第六确定单元在不存在满足第四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或基因中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的表位或基因的数量最少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通过本实施例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装置,能够在匹配血小板供血者时考虑更多的HLA表位和/或HPA基因匹配因素,减少HLA抗体和/或血小板抗体的产生,降低受血者在后续血小板输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实施例5
本实施例5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本实施例5与实施例1至4相同的内容不再赘述,以下针对本实施例5与实施例1至4不同的内容进行说明。
图9是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一个示意图。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900可以包括: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存储器902耦合到处理器901。
其中,存储器902可存储用于实现一定功能的程序,例如存储实现实施例1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的程序,又例如存储实现实施例3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的程序,并且程序在处理器901的控制下执行;此外,存储器902还可存储相关的各种数据,例如存储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匹配供血者等,又例如存储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第三模板、第四模板、匹配供血者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实施例2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装置中的功能可以被集成到处理器901中执行。
在该实施方式中,处理器901可以被配置为:
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所述第一条件为: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均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述第一抗原信息是与不规则抗体对应的抗原信息;
在存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在不存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所述第二条件为:在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中,仅有一个抗原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
在存在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在该实施方式中,处理器901还可以被配置为:
分别确定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是否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
在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均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的情况下,将该供血者确定为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
在该实施方式中,处理器901还可以被配置为:
分别确定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是否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
在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中,仅有一个抗原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的情况下,将该供血者确定为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
在该实施方式中,处理器901还可以被配置为:
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将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与第一模板中的抗原信息进行比对,所述第一模板是预设的包含与所述第一条件对应的抗原信息的模板;
在所述第一模板包含与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抗原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供血者。
在该实施方式中,处理器901还可以被配置为:
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将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与第二模板中的抗原信息进行比对,所述第二模板是预设的包含与所述第二条件对应的抗原信息的模板;
在所述第二模板包含与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抗原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供血者。
在该实施方式中,处理器901还可以被配置为:
查找所有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供血者,将查找到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如果查找到多个供血者,则在该多个供血者中,判定是否存在第一抗原信息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供血者;
在存在第一抗原信息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该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优先匹配供血者。
在该实施方式中,处理器901还可以被配置为:
在不存在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中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的抗原的数量最少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该实施方式不以上述功能作为对处理器901的限制。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实施例4的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装置中的功能可以被集成到处理器901中执行。
在该实施方式中,处理器901可以被配置为:
根据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所述第三条件为: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或基因均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述第一表位信息或所述第一基因信息是与血小板血型抗原相关联的表位信息或基因信息;
在存在满足所述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所述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在不存在满足所述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四条件的供血者,所述第四条件为:在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或基因中,仅有一个表位或基因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
在存在满足所述第四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所述第四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在该实施方式中,处理器901还可以被配置为:
分别确定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或基因是否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
在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或基因均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的情况下,将该供血者确定为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
在该实施方式中,处理器901还可以被配置为:
分别确定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或基因是否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
在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或基因中,仅有一个表位或基因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的情况下,将该供血者确定为满足第四条件的供血者。
在该实施方式中,处理器901还可以被配置为:
根据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将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与第三模板中的表位信息或基因信息进行比对,所述第三模板是预设的包含与所述第三条件对应的表位信息或基因信息的模板;
在所述第三模板包含与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相同的表位信息或基因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满足所述第三条件的供血者。
在该实施方式中,处理器901还可以被配置为:
根据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将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与第四模板中的表位信息或基因信息进行比对,所述第四模板是预设的包含与所述第四条件对应的表位信息或基因信息的模板;
在所述第四模板包含与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相同的表位信息或基因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满足所述第四条件的供血者。
在该实施方式中,处理器901还可以被配置为:
查找所有满足所述第三条件的供血者,将查找到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如果查找到多个供血者,则在该多个供血者中,判定是否存在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相同的供血者;
在存在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相同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该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优先匹配供血者。
在该实施方式中,处理器901还可以被配置为:
在不存在满足所述第四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或基因中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的表位或基因的数量最少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该实施方式不以上述功能作为对处理器901的限制。
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900还可以包括通信部903、显示部904和操作部905,通信部903可以经由网络发送或接收信息;显示部904用于在处理器901的控制下进行图像和文字等显示对象的显示,显示部904例如可为液晶显示器等;操作部905供用户进行操作并将操作信息提供到处理器901,操作部905例如可以是按键或触摸板等。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设备900并不是必须要包括图9中所示的所有部件,可根据需要省略某些部件,例如可省略通信部903、显示部904和操作部905中的一个或多个;此外,电子设备900还可以包括图9中没有示出的部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通用的计算机设备或者是专用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单独运行来实现本申请,也可接入网络并通过与网络中的其他电子设备的交互操作来实现本申请。其中,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VPN网络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子设备和网络等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电子设备或网络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通过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能够在匹配供血者时考虑更多的抗原匹配因素,减少不规则抗体的产生,降低受血者在后续输血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能够在匹配血小板供血者时考虑更多的HLA表位和/或HPA基因匹配因素,减少HLA抗体和/或血小板抗体的产生,降低受血者在后续血小板输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处理器可读程序,所述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处理器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以上的方法/装置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结合软件实现。本发明涉及这样的计算机可读程序,当该程序被逻辑部件所执行时,能够使该逻辑部件实现上文所述的装置或构成部件,或使该逻辑部件实现上文所述的各种方法或步骤。逻辑部件例如现场可编程逻辑部件、微处理器、计算机中使用的处理器等。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存储以上程序的存储介质,如硬盘、磁盘、光盘、DVD、flash存储器等。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方法/装置可直接体现为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二者组合。例如,图4中所示的功能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或功能框图的一个或多个组合,既可以对应于计算机程序流程的各个软件模块,亦可以对应于各个硬件模块。这些软件模块,可以分别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各个步骤。这些硬件模块例如可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将这些软件模块固化而实现。
软件模块可以位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磁盘、CD-ROM或者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可以将一种存储介质耦接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或者该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该软件模块可以存储在设备的存储器中,也可以存储在可插入设备的存储卡中。例如,若设备采用的是较大容量的MEGA-SIM卡或者大容量的闪存装置,则该软件模块可存储在该MEGA-SIM卡或者大容量的闪存装置中。
针对附图中描述的功能方框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或功能方框的一个或多个组合,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本发明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针对附图描述的功能方框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或功能方框的一个或多个组合,还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通信结合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其它这种配置。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原理对本申请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所述第一条件为: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均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述第一抗原信息是与不规则抗体对应的抗原信息;
在存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在不存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所述第二条件为:在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中,仅有一个抗原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
在存在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包括:
分别确定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是否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
在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均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的情况下,将该供血者确定为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
所述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包括:
分别确定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是否包含于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
在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中,仅有一个抗原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的情况下,将该供血者确定为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包括:
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将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与第一模板中的抗原信息进行比对,所述第一模板是预设的包含与所述第一条件对应的抗原信息的模板;
在所述第一模板包含与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抗原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供血者,
所述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包括:
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将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与第二模板中的抗原信息进行比对,所述第二模板是预设的包含与所述第二条件对应的抗原信息的模板;
在所述第二模板包含与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抗原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供血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模板设置为包含与所述第一条件对应的所有的抗原信息,
或者,所述第一模板设置为包含与所述第一条件对应的所有的抗原信息中的一部分抗原信息,所述一部分抗原信息根据各抗原信息的分布概率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模板设置为包含与所述第二条件对应的所有的抗原信息,
或者,所述第二模板设置为包含与所述第二条件对应的所有的抗原信息中的一部分抗原信息,所述一部分抗原信息根据各抗原信息的分布概率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将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包括:
查找所有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供血者,将查找到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如果查找到多个供血者,则在该多个供血者中,判定是否存在第一抗原信息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供血者;
在存在第一抗原信息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相同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该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优先匹配供血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不存在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中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的抗原的数量最少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8.一种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所述第三条件为: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或基因均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述第一表位信息或所述第一基因信息是与血小板血型抗原相关联的表位信息或基因信息;
在存在满足所述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所述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在不存在满足所述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四条件的供血者,所述第四条件为:在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或基因中,仅有一个表位或基因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
在存在满足所述第四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所述第四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9.一种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其根据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一条件的供血者,所述第一条件为: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均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述第一抗原信息是与不规则抗体对应的抗原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其在存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第二判断单元,其在不存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二条件的供血者,所述第二条件为:在该供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所包含的各抗原中,仅有一个抗原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抗原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其在存在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10.一种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三判断单元,其根据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三条件的供血者,所述第三条件为: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或基因均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述第一表位信息或所述第一基因信息是与血小板血型抗原相关联的表位信息或基因信息;
第四确定单元,其在存在满足所述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所述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第四判断单元,其在不存在满足所述第三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四条件的供血者,所述第四条件为:在该供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所包含的各表位或基因中,仅有一个表位或基因未包含于所述受血者的第一表位信息或第一基因信息;
第五确定单元,其在存在满足所述第四条件的供血者的情况下,将满足所述第四条件的供血者确定为所述受血者的匹配供血者。
CN202210058108.0A 2022-01-19 2022-01-19 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0908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5713.7A CN114647766B (zh) 2022-01-19 2022-01-19 为受血者匹配血小板供血者的方法及装置
CN202210058108.0A CN114090845B (zh) 2022-01-19 2022-01-19 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8108.0A CN114090845B (zh) 2022-01-19 2022-01-19 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及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95713.7A Division CN114647766B (zh) 2022-01-19 2022-01-19 为受血者匹配血小板供血者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0845A true CN114090845A (zh) 2022-02-25
CN114090845B CN114090845B (zh) 2022-04-29

Family

ID=8030852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58108.0A Active CN114090845B (zh) 2022-01-19 2022-01-19 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及装置
CN202210395713.7A Active CN114647766B (zh) 2022-01-19 2022-01-19 为受血者匹配血小板供血者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95713.7A Active CN114647766B (zh) 2022-01-19 2022-01-19 为受血者匹配血小板供血者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409084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93968A1 (en) * 2005-10-24 2007-04-26 Yi Zhang Selection of Genotyped transfusion donors by cross-matching genotyped recipients
CN101432745A (zh) * 2006-04-27 2009-05-13 佰尔瑞溶液有限公司 输血注册处和交换网络
CN109477143A (zh) * 2016-05-27 2019-03-15 细胞结构公司 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方法
CN113345565A (zh) * 2021-07-05 2021-09-03 上海新程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匹配管理终端、输注血的匹配择优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63170B2 (en) * 2004-07-09 2008-04-22 Bio Array Solutions Ltd. Transfusion registry network providing real-time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s and providers of genetically characterized blood products
CN113136425B (zh) * 2021-05-28 2022-05-17 青岛市中心血站 一种会引发溶血性输血反应的abo血型变异型snp位点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93968A1 (en) * 2005-10-24 2007-04-26 Yi Zhang Selection of Genotyped transfusion donors by cross-matching genotyped recipients
CN101601039A (zh) * 2005-10-24 2009-12-09 生物阵列方案有限公司 通过与基因分型受血者的交叉匹配来选择基因分型输血者
CN101432745A (zh) * 2006-04-27 2009-05-13 佰尔瑞溶液有限公司 输血注册处和交换网络
CN109477143A (zh) * 2016-05-27 2019-03-15 细胞结构公司 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方法
CN113345565A (zh) * 2021-07-05 2021-09-03 上海新程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匹配管理终端、输注血的匹配择优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0845B (zh) 2022-04-29
CN114647766B (zh) 2022-09-09
CN114647766A (zh) 2022-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andler et al. Serological weak D phenotypes: a review and guidance for interpreting the RhD blood type using the RHD genotype
COVID An integrated national scale SARS-CoV-2 genomic surveillance network
Farmer et al. 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 non-infectious disease endotypes redefined using unbiased network clustering in large electronic datasets
Juskewitch et al. How do I… manage the platelet transfusion–refractory patient?
Schonewille et al. Red blood cell alloantibodies after transfusion: factors influencing incidence and specificity
Sandler et al. It’s time to phase-in RHD genotyping for patients with a serological weak D phenotype
Wang et al. Prevalence of RhD variants, confirmed by molecular genotyping, in a multiethnic prenatal population
Haspel et al. How do I manage Rh typing in obstetric patients?
Rizzo et al. Weak D and partial D: our experience in daily activity
El Housse et al. Comprehensive phenotypic and molecular investigation of RhD and RhCE variants in Moroccan blood donors
Raos et al. The role of serological and molecular testing in the diagnostics and transfusion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haemolytic anaemia
Lukacevic Krstic et al. Anti‐D reagents should be chosen accordingly to the prevalence of D variants in the obstetric population
Van Buren et al. How do I incorporate red cell genotyping to improve chronic transfusion therapy?
CN114090845B (zh) 为受血者匹配供血者的方法及装置
Das et al. Immunohemat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zations of mixed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Sandler et al. Postpartum Rh immunoprophylaxis
O'Brien et al. Provision of KEL 1‐negative blood to obstetric patients: a 3‐year single‐institution retrospective review
Yun et al. Sensitization to multiple rh antigens by transfusion of random donor platelet concentrates in a-D-phenotype patient
Mun et al. A case of acute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due to anti-Dia antibody-A case report
Vege et al. Rh and RhAG blood group systems
Choi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nti-Gerbich Antibody in an Emirati Marrow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 Donor with Fy (a− b−) Phenotype
Yazer et al. Pretransfusion Testing and the Selection of Red Cell Products for Transfusion
Delaney Ha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 advancements in precision and prevention
Lee et al. RHD* DNT (RHD* 38) showing D-positive reactivity on rhesus D typing and forming anti-D antibody
Goss et al. Can the interval between antibody identifications be increased for alloimmunized pati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