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2079A - 飞轮储能用磁悬浮轴承时滞系统变转速切换扰动抑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飞轮储能用磁悬浮轴承时滞系统变转速切换扰动抑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42079A CN113342079A CN202110654898.4A CN202110654898A CN113342079A CN 113342079 A CN113342079 A CN 113342079A CN 202110654898 A CN202110654898 A CN 202110654898A CN 113342079 A CN113342079 A CN 1133420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suspension
- time
- lag
- suspension bearing
- spe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3/00—Control of linear speed; Control of angular speed; Control of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g. of a prime mover
- G05D13/62—Control of linear speed; Control of angular speed; Control of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g. of a prime mover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e.g. use of a tachometric dynamo, use of a transducer converting an electric value into a displacem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gnetic Bearings And Hydrostatic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飞轮储能磁悬浮轴承时滞系统转速切换扰动抑制方法,包括,将时滞因素τ纳入考虑构建磁悬浮轴承闭环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组,进而转化为状态方程形式的时滞模型;基于所述时滞模型采用Markov随机跳变过程来对磁悬浮轴承系统进行建模,得到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再利用H∞控制理论推导三种模态下相应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满足条件,将磁悬浮轴承系统的自身参数和相应的基本转移概率矩阵引入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满足条件,求取对应三个模态的H∞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参数得到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本发明在进行扰动抑制时结合模态变换关系并考虑了时滞因素,因此产生更好的扰动抑制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轮储能磁悬浮轴承时滞系统转速切换扰动抑制方法。
背景技术
飞轮储能系统作为一种能量转换装置有充电和放电两种状态。充电状态时,从外部电源吸收电能,在电动机带动下飞轮转子从低转速开始提高转速。飞轮转子达到额定转速时,此时飞轮储能量达到最大值,利用传感器将转速信号变换成电信号,切断电动机电源。对于放电状态,只依靠飞轮转子的惯性来发电,转速随着时间逐渐降低,飞轮储能系统的储能量也将随着转速的降低而降低。因此在对其转子运转进行高精度控制时必须考虑系统在不同工作模态之间切换情况下的控制方法,同时设计控制方法时,将闭环控制系统各环节的时滞考虑在内是必需的,而对于含时滞的磁悬浮轴承闭环控制系统而言,目前现有技术中还缺乏缺乏针对在不同工作模态之间切换情况下并将将时滞因素考虑在内的一种飞轮储能磁悬浮轴承时滞系统转速切换扰动抑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飞轮储能磁悬浮轴承时滞系统转速切换扰动抑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扰动抑制方法不能在将时滞因素考虑在内的情况下用于不同工作模态之间切换的飞轮储能磁悬浮轴承系统,因此受时滞因素影响无法获得更好的扰动抑制效果的技术问题。
所述的飞轮储能磁悬浮轴承时滞系统转速切换扰动抑制方法,包括,将时滞因素τ纳入考虑构建磁悬浮轴承闭环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组,进而转化为状态方程形式的时滞模型;
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在不同转速范围下的受力分析描述成马尔可夫链的统计特性,基于所述时滞模型采用Markov随机跳变过程来对磁悬浮轴承系统进行建模,将全转速划分为低速段、中速段和高速段,依次分别对应磁悬浮轴承 Markov系统描述的三个模态,得到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
u(rt)=K(rt)x(t-τ),rt=1,2,3,
z(rt)=C(rt)x(t)
式中,x(t)为磁悬浮轴承系统的状态量位移及位移变化率,u(t)为磁悬浮轴承系统的输入量电磁铁控制电流,v(t)为磁悬浮轴承系统的质量不平衡扰动, x(t-τ)为磁悬浮轴承系统各环节引起的时滞状态量,z(t)为系统性能输出, A(rt)、B(rt)、E(rt)、K(rt)和C(rt)都是系统矩阵;
基于上述时滞随机跳变模型利用H∞控制理论推导三种模态下相应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满足条件,在该满足条件下磁悬浮轴承系统在全转速变化范围内随机稳定,通过统计获取上述三个模态相互切换的基本转移概率矩阵,将磁悬浮轴承系统的自身参数和相应的基本转移概率矩阵引入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满足条件,求取对应三个模态的H∞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参数——比例时间系数和微分系数,将上述H∞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参数带入所述时滞随机跳变模型得到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时滞因素τ=τc+τa+τm+τs,其中τc为控制器滞后时间系数,τa为功率放大器滞后时间系数,τm为执行器滞后时间系数,τs为传感器滞后时间系数,磁悬浮轴承系统属于高速动态系统,控制器时滞系数τc和执行器滞后时间系数τm都是时间变量,因此,论文中将磁悬浮轴承系统时滞参数τ(t)定义为有界时变函数:τ(t)=τ0+η(t),|η(t)|<σ,
式中τ0、σ和μ都为常数,可通过对反馈回路中时滞进行测算来确定,则有τ(t)∈[h1,h2],其中h1为系统时滞的下界值,h2为系统时滞的上界值。
优选的,当rt=1即模态1时,磁悬浮轴承系统低速运行,运动学模型中既不考虑不平衡振动力也不考虑陀螺效应,此时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为:
u1(t)=K1x(t-τ)
z1(t)=C1x(t)
当rt=2即模态2时,磁悬浮轴承系统中速运行,这时受力分析仅考虑不平衡振动力,此时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为:
u2(t)=K2x(t-τ)
z2(t)=C2x(t)
当rt=3即模态3时,磁悬浮轴承系统高速运行,转子系统受力分析同时考虑不平衡振动力和陀螺效应,此时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为:
优选的,模态1对应于磁悬浮系统高速段,模态2对应于磁悬浮系统中速段,模态3对应于磁悬浮系统低速段,π11表示转子转速保持在高速段的概率,π12表示转子转速由高速段跳变到中速段的概率,π21表示转子转速由中速段提高到高速段的概率,π22表示转子转速保持在中速段的概率,π23表示转子转速从中速段跳变到低速段的概率,π33表示转子转速保持在低速段的概率,π32表示转子转速由低速段提高到中速段的概率,ω1、ω2和ω3分别表示转子低速阈值、中速阈值和高速阈值。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的基本转移概率矩阵可表示为:
由于飞轮转子的转速的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其不可能从低速直接跳变到高速状态,也不可能从高速直接跳变到低速状态,因此π13=π31=0。
优选的,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满足条件包括:给定标量0≤h1≤h2,γ>0,τ1i,τ2i,τ3i,对于转移概率已知的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若具有对称矩阵Pi>0,Q1i>0,Q1>0,Q2>0,Q3>0,R1>0,R2>0和矩阵Hi,Mi,Ni, Wi,Si满足下式线性矩阵不等式:
当d(t)=h1,a=2,b=1时
当d(t)=h2,a=1,b=2时
式中
ψ112=-τ1iBiWi+HiBi,
ψ24=-s11+s13-2bR2+s12-s14,
ψ26=-2s12+2s14+6bR2,
ψ210=-s11+s13,
ψ211=-s12+s14,
ψ33=-Q1-R1-4aR2,
ψ34=s11+s13-s12-s14,
ψ35=2s12+2s14,
ψ310=s11+s13,
ψ311=s12+s14,
ψ44=-Q2-4bR2,
ψ712=-τ2iBiWi+MiBi,
ψ1212=He(-τ3iWi),
优选的,对非线性项XBK项和XBLC进行解耦分离的分离解耦方法如下:
令K=U-1W,L=-V-1Y,将控制设计过程中的XBK项和XBLC重写为:
XBK=XBU-1W=(XB-BU)U-1W+BW,
以及,
-XBLC=XBV-1YC=(XB-BV)V-1YC+BYC。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方案能够根据磁悬浮轴承系统的参数设计得到相应的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通过该控制器能够让考虑到时滞因素的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保证随机稳定。由于将控制器滞后时间系数、功率放大器滞后时间系数、执行器滞后时间系数和传感器滞后时间系数等多种时滞因素考虑在内,本方案进行扰动抑制所用的磁悬浮轴承系统模态依赖控制器的有效性明显优于现有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飞轮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状态并不确定,致使磁悬浮轴承转子转速范围的随机性,本方案基于马尔科夫链设计的控制方法,因此通过时滞随机跳变模型同时将磁悬浮轴承系统在高速、中速和低速三种模态彼此间的变化关系考虑在内,由此得到的与各个模态对应的考虑到时滞因素的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有效提高了模态转变过程和时滞因素双重影响下的控制效果。
本方案还通过特定的分离解耦方法对非线性项XBK项和XBLC进行解耦分离。通过此解耦技术和Finsler引理,消除了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Ki与李雅普诺夫矩阵Pi之间的约束关系,降低了控制器设计的保守性。
最后本发明进一步延伸考虑了转移概率部分未知时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在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作用下的随机稳定充分条件。借助转移概率特性,充分利用转移概率行和特性,提出一种线性化方法,处理由于未知转移概率产生的非线性,确保推导采用的不等式为线性矩阵不等式。由此本方法对转移概率部分未知的情况也能设计出相应的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含时滞的磁悬浮轴承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中磁悬浮轴承系统模态切换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描述磁悬浮轴承系统在每个时刻所处的模态的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中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作用下x1的状态相应曲线图, x1表示上端磁悬浮轴承A随时间变化时在x轴方向位移偏离平衡点的偏移量。
图5为本发明中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作用下x2的状态相应曲线图, x2表示上端磁悬浮轴承A随时间变化时在y轴方向位移偏离平衡点的偏移量。
图6为本发明中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作用下x3的状态相应曲线图, x3表示下端磁悬浮轴承B随时间变化时在x轴方向位移偏离平衡点的偏移量。
图7为本发明中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作用下x4的状态相应曲线图, x4表示下端磁悬浮轴承B随时间变化时在y轴方向位移偏离平衡点的偏移量。
图8为本发明中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作用下x5的状态相应曲线图, x5表示上端磁悬浮轴承A在x轴方向的速率。
图9为本发明中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作用下x6的状态相应曲线图, x6表示上端磁悬浮轴承A在y轴方向的速率。
图10为本发明中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作用下x7的状态相应曲线图, x7表示下端磁悬浮轴承B在x轴方向的速率。
图11为本发明中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作用下x8的状态相应曲线图, x8表示下端磁悬浮轴承B在y轴方向的速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下表为文中部分参数符号的含义。
表1文中部分参数符号的含义
将闭环控制系统各环节的时滞考虑在内是必需的,含时滞的磁悬浮轴承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1所示。
Gc(s)为控制器传递函数:Gc(s)=Kp+Kds,其中Kp、Kd为比例时间系数和微分系数,二者均为增益系数矩阵。
τc为控制器滞后时间系数,产生原因主要来源于控制算法计算过程消耗的时间和数字信号软件滤波产生的时间,并且由于控制算法的复杂程度不同该时滞系数为变量;
τa为功率放大器滞后时间系数,控制信号在功率放大器电路中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消耗的时间;
τm为执行器滞后时间系数,电流信号进入电磁铁线圈后在电磁铁线圈中由于涡流、磁滞等引起的电磁力输出延时,该时滞系数为变量,与线圈内电流大小有关;
τs为传感器滞后时间系数,磁悬浮轴承转子位移信号检测后需要进行预处理及信号转换的时间。
如图1-1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轮储能用磁悬浮轴承时滞系统变转速切换扰动抑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将时滞因素纳入考虑构建磁悬浮轴承闭环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组,
式(1)中
假设传感器和功率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域,则Ta=0,Ts=0。令τ1=τc+τa+τs。则上式方程组(1)可化简为
进而将式(2)写成状态方程形式为:
即转化为状态方程形式的时滞模型(3),其中
v(t)=[ω2cos(ωt+θ1) ω2sin(ωt+θ1) ω2cos(ωt+θ2) ω2sin(ωt+θ2)]T,
磁悬浮轴承系统属于高速动态系统,稍微的时滞系数都会对系统动态性能产生影响,且控制器时滞系数τc和执行器滞后时间系数τm都是时间变量,因此,本发明中将磁悬浮轴承系统时滞参数τ(t)定义为有界时变函数:
式中τ0、σ和μ都为常数,可通过对反馈回路中时滞进行测算来确定,则有τ(t)∈[h1,h2],其中h1为系统时滞的下界值,h2为系统时滞的上界值。
飞轮储能系统运行时,储存的总能量为:
式中E是储能量,λ是放电深度,η是飞轮储能系统总效率,J是飞轮转动惯量为,ω是机械角速度,n∈[0~nN]是转速范围。由公式可知当飞轮本体尺寸确定好之后飞轮转动惯量为定值,则飞轮储能量E总与转速平方成正比。
飞轮储能系统作为一种能量转换装置有充电和放电两种状态。充电状态时,从外部电源吸收电能,在电动机带动下飞轮转子从低转速开始提高转速。飞轮转子达到额定转速时,此时飞轮储能量达到最大值,利用传感器将转速信号变换成电信号,切断电动机电源。对于放电状态,只依靠飞轮转子的惯性来发电,转速随着时间逐渐降低,飞轮储能系统的储能量也将随着转速的降低而降低。由公式定量分析飞轮转速与飞轮储能量的关系如表所示:
表1飞轮储能系统储能量与转速关系
由表1可见,由于飞轮储能被使用和空气摩擦等因素导致飞轮转子转速下降至5/6nN时,飞轮储能量下降约30%,剩余储能量约70%;当飞轮转子转速下降至2/3nN时,飞轮储能量继续下降约30%,剩余储能量约40%;当飞轮转子转速下降至1/4nN时,飞轮储能量下降至6%。
飞轮储能系统充电时飞轮转子转速提高,放电时飞轮转子转速下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将飞轮储能系统静止状态归纳于放电状态。飞轮储能系统处于充电或放电的工作状态与其电能剩余量有直接的关系,与飞轮转子转速有间接关系。由于飞轮储能系统工作环境和工况的不同,飞轮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具有随机性,致使飞轮储能系统的电能储存量存在随机性,亦即飞轮储能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的转速状态存在随机性,且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在不同转速范围下的受力分析不同,故可将其看作一个随机过程,描述成马尔可夫链的统计特性: P{X转速n+1|X转速n}。
由于飞轮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状态并不确定,致使磁悬浮轴承转子转速范围的随机性,因此采用Markov随机跳变过程来对磁悬浮轴承系统进行建模。由于磁轴承工作在不同转速范围下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平衡振动力和陀螺效应的影响,因此将全转速划分为低速段(0,2/3nN]、中速段(2/3nN,5/6nN]和高速段[5/6nN, nN],分别对应磁悬浮轴承Markov系统描述的三个模态:
模态1:磁悬浮轴承系统低速运行模态时,扰动分析既不考虑质量不平衡扰动也不考虑陀螺效应;
模态2:磁悬浮轴承系统中速运行模态时,扰动分析仅考虑质量不平衡扰动;
模态3:磁悬浮轴承系统高速运行模态时,扰动分析同时考虑质量不平衡扰动和陀螺效应。
基于上述分析,则可将第四章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模型(3)重写为:
式中,x(t)为磁悬浮轴承系统的状态量位移及位移变化率,u(t)为磁悬浮轴承系统的输入量电磁铁控制电流,v(t)为磁悬浮轴承系统的质量不平衡扰动, x(t-τ)为磁悬浮轴承系统各环节引起的时滞状态量,z(t)为系统性能输出, A(rt)、B(rt)、E(rt)、K(rt)和C(rt)都是系统矩阵。
当rt=1即模态1时,磁悬浮轴承系统低速运行,运动学模型中既不考虑不平衡振动力也不考虑陀螺效应,此时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为:
式中
E1=[08×4]N,
τ=τc+τa+τm+τs。
当rt=2即模态2时,磁悬浮轴承系统中速运行,这时受力分析仅考虑不平衡振动力,此时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为:
式中
τ=τc+τa+τm+τs。
当rt=3即模态3时,磁悬浮轴承系统高速运行,转子系统受力分析同时考虑不平衡振动力和陀螺效应,此时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为:
式中
τ=τc+τa+τm+τs。
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在不同转速范围下的受力分析描述成马尔可夫链的统计特性,采用Markov随机跳变过程来对磁悬浮轴承系统进行建模,将全转速划分为低速段、中速段和高速段,依次分别对应磁悬浮轴承Markov系统描述的三个模态,得到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
u(rt)=K(rt)x(t-τ),rt=1,2,3。
z(rt)=C(rt)x(t)
式中,x(t)为磁悬浮轴承系统的状态量位移及位移变化率,u(t)为磁悬浮轴承系统的输入量电磁铁控制电流,v(t)为磁悬浮轴承系统的质量不平衡扰动, x(t-τ)为磁悬浮轴承系统各环节引起的时滞状态量,z(t)为系统性能输出, A(rt)、B(rt)、E(rt)、K(rt)和C(rt)都是系统矩阵,τ=τc+τa+τm+τs。
以上对磁悬浮轴承系统全转速下的转速切换过程运动特性展开了讨论,基于所述时滞模型采用Markov随机跳变过程来对磁悬浮轴承系统进行建模,将全转速划分为低速段、中速段和高速段,依次分别对应磁悬浮轴承Markov系统描述的三个模态,得到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5)。
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中三个模态之间的切换过程可表示为图2,如图2所示,模态1对应于磁悬浮系统高速段,模态2对应于磁悬浮系统中速段,模态3对应于磁悬浮系统低速段,π11表示转子转速保持在高速段的概率,π12表示转子转速由高速段跳变到中速段的概率,π21表示转子转速由中速段提高到高速段的概率,π22表示转子转速保持在中速段的概率,π23表示转子转速从中速段跳变到低速段的概率,π33表示转子转速保持在低速段的概率,π32表示转子转速由低速段提高到中速段的概率,ω1、ω2和ω3分别表示转子低速阈值、中速阈值和高速阈值。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的基本转移概率矩阵可表示为:
式中πij表示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从模态i跳变到模态j的概率。由于飞轮转子的转速的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其不可能从低速直接跳变到高速状态,也不可能从高速直接跳变到低速状态,因此π13=π31=0。
根据统计显示,当飞轮储能系统剩余储能量为70%时,提高转速充电概率较低,保持在此转速范围内的可能性较大;当飞轮电池剩余储能量40%时,充电概率较随机,即保持在此转速范围内或者提高转速亦或者降低转速;当飞轮储能系统剩余储能量6%时,保持在此转速范围内的可能性较小,充电概率非常高。由此统计可估算出基本转移概率矩阵,再将切普曼-科尔莫戈罗夫方程用于式(9) 可求出此参数连续、状态离散的磁悬浮轴承系统Markov过程的转移概率密度矩阵。
接下来将利用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5),针对全转速范围内转速切换时引起的运动过程扰动进行研究,探讨磁悬浮轴承系统在不同模态在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以及转移概率矩阵对控制器设计的影响。
首先推导三种模态下相应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满足条件。
一、给定标量0≤h1≤h2,γ>0,τ1i,τ2i,τ3i,对于转移概率已知的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5)若具有对称矩阵Pi>0,Q1i>0,Q1>0, Q2>0,Q3>0,R1>0,R2>0和矩阵Hi,Mi,Ni,Wi,Si满足下式线性矩阵不等式:
当d(t)=h1,a=2,b=1时
当d(t)=h2,a=1,b=2时
式中
ψ112=-τ1iBiWi+HiBi,
ψ24=-s11+s13-2bR2+s12-s14,
ψ26=-2s12+2s14+6bR2,
ψ210=-s11+s13,
ψ211=-s12+s14,
ψ33=-Q1-R1-4aR2,
ψ34=s11+s13-s12-s14,
ψ35=2s12+2s14,
ψ310=s11+s13,
ψ311=s12+s14,
ψ44=-Q2-4bR2,
ψ712=-τ2iBiWi+MiBi,
ψ1212=He(-τ3iWi),
这里利用了一种无损的分离解耦方法对非线性项XBK项和XBLC进行解耦分离。通过此解耦技术和Finsler引理,消除了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Ki与李雅普诺夫矩阵Pi之间的约束关系,降低了控制器设计的保守性。
下面为具体的分离解耦方法:
令K=U-1W,L=-V-1Y,将控制设计过程中的XBK项和XBLC重写为:
XBK=XBU-1W=(XB-BU)U-1W+BW,
以及,
-XBLC=XBV-1YC=(XB-BV)V-1YC+BYC。
下面对上面的推导过程进一步延伸,考虑转移概率部分未知时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5)在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作用下的随机稳定充分条件,内容如下。
二、给定标量0≤h1≤h2,γ>0,τ1i,τ2i,τ3i,对于转移概率部分未知的磁悬浮轴承系统(5)若具有对称矩阵Pi>0,Q1i>0,Q1>0,Q2>0,Q3>0,R1>0, R2>0和矩阵Hi,Mi,Ni,Wi,Si满足下列线性矩阵不等式:
当i∈Lk时,
当i∈Luk时,
式中
(10)表示前述的不等式(10),(11)表示前述的不等式(11)。
则磁悬浮轴承系统(5)在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作用下随机稳定,这里强调对转移概率部分未知的处理方法,设计的控制器与上面第一部分推导相同。第二部分推导借助转移概率特性,充分利用转移概率行和特性,提出一种线性化方法,处理由于未知转移概率产生的非线性,确保推导采用的不等式为线性矩阵不等式。
基于上述H∞控制理论推导获得时滞随机跳变模型在三种模态下相应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满足条件即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在上述满足条件下磁悬浮轴承系统在全转速变化范围内随机稳定。之后通过统计获取上述三个模态相互切换的基本转移概率矩阵,将磁悬浮轴承系统的自身参数和相应的基本转移概率矩阵引入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满足条件,求取对应三个模态的H∞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参数:比例时间系数和微分系数,将上述求取的比例时间系数和微分系数带入所述时滞随机跳变模型得到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这一部分依据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中,磁悬浮轴承系统模型主要参数如表2所示。
表2磁悬浮轴承系统仿真参数
假设磁悬浮轴承系统最高转速为20000r/min,根据上文描述的将磁悬浮轴承系统转子的转速分为三个速度范围[0,ω1],[ω1,ω2]和[ω2,ω3],选取转子低速阈值ω1为5000r/min、中速阈值ω2为15000r/min、高速阈值ω3为20000r/min,并取转移概率矩阵为:
假设初始状态量x0=[0 -0.05 0.05 0.03 0 0 0 0]T,τ1=τ2=τ3=50000,当u=0, h1=0.05且h2=0.6时,根据线性不等式的满足条件求解所述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参数Kpi和Kdi如下,其中Kpi和Kdi为分别对应三种模态下的参数:比例时间系数和微分系数。
将上述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参数Kpi和Kdi带入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5)中,仿真得到磁悬浮轴承系统多模态运行时的模态曲线和状态响应曲线分别如图3和图5-11所示。
如图3中曲线描述的是磁悬浮轴承系统在每个时刻所处的模态,图中纵坐标为1表示当前磁悬浮轴承系统工作于模态1低速范围,纵坐标为2表示当前磁悬浮轴承系统工作于模态2中速范围,纵坐标为3表示当前磁悬浮轴承系统工作于模态3高转速范围。如图4至图11描述的是磁悬浮轴承系统在根据上述方法设计的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作用下的状态响应曲线,曲线x1表示上端磁悬浮轴承A随时间变化时在x轴方向位移偏离平衡点的偏移量,曲线x2表示上端磁悬浮轴承A随时间变化时在y轴方向位移偏离平衡点的偏移量,曲线x3表示下端磁悬浮轴承B随时间变化时在x轴方向位移偏离平衡点的偏移量,曲线x4表示下端磁悬浮轴承B随时间变化时在y轴方向位移偏离平衡点的偏移量,曲线x5表示上端磁悬浮轴承A在x轴方向的速率,曲线x6表示上端磁悬浮轴承A 在y轴方向的速率,曲线x7表示下端磁悬浮轴承B在x轴方向的速率,曲线x8表示下端磁悬浮轴承B在y轴方向的速率。由状态曲线图4至图11可见,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5)在本发明所设计的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下可保证随机稳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飞轮储能磁悬浮轴承时滞系统转速切换扰动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时滞因素τ纳入考虑构建磁悬浮轴承闭环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组,进而转化为状态方程形式的时滞模型;
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在不同转速范围下的受力分析描述成马尔可夫链的统计特性,基于所述时滞模型采用Markov随机跳变过程来对磁悬浮轴承系统进行建模,将全转速划分为低速段、中速段和高速段,依次分别对应磁悬浮轴承Markov系统描述的三个模态,得到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
式中,x(t)为磁悬浮轴承系统的状态量位移及位移变化率,u(t)为磁悬浮轴承系统的输入量电磁铁控制电流,v(t)为磁悬浮轴承系统的质量不平衡扰动,x(t-τ)为磁悬浮轴承系统各环节引起的时滞状态量,z(t)为系统性能输出,A(rt)、B(rt)、E(rt)、K(rt)和C(rt)都是系统矩阵;
基于上述时滞随机跳变模型利用H∞控制理论推导三种模态下相应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满足条件,在该满足条件下磁悬浮轴承系统在全转速变化范围内随机稳定,通过统计获取上述三个模态相互切换的基本转移概率矩阵,将磁悬浮轴承系统的自身参数和相应的基本转移概率矩阵引入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满足条件,求取对应三个模态的H∞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参数——比例时间系数和微分系数,将上述H∞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参数带入所述时滞随机跳变模型得到模态依赖H∞状态反馈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轮储能磁悬浮轴承时滞系统转速切换扰动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模态1对应于磁悬浮系统高速段,模态2对应于磁悬浮系统中速段,模态3对应于磁悬浮系统低速段,π11表示转子转速保持在高速段的概率,π12表示转子转速由高速段跳变到中速段的概率,π21表示转子转速由中速段提高到高速段的概率,π22表示转子转速保持在中速段的概率,π23表示转子转速从中速段跳变到低速段的概率,π33表示转子转速保持在低速段的概率,π32表示转子转速由低速段提高到中速段的概率,ω1、ω2和ω3分别表示转子低速阈值、中速阈值和高速阈值。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的基本转移概率矩阵可表示为:
由于飞轮转子的转速的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其不可能从低速直接跳变到高速状态,也不可能从高速直接跳变到低速状态,因此π13=π3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轮储能磁悬浮轴承时滞系统转速切换扰动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满足条件包括:给定标量0≤h1≤h2,γ>0,τ1i,τ2i,τ3i,对于转移概率已知的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随机跳变模型若具有对称矩阵Pi>0,Q1i>0,Q1>0,Q2>0,Q3>0,R1>0,R2>0和矩阵Hi,Mi,Ni,Wi,Si满足下式线性矩阵不等式:
当d(t)=h1,a=2,b=1时
当d(t)=h2,a=1,b=2时
式中
ψ112=-τ1iBiWi+HiBi,
ψ24=-s11+s13-2bR2+s12-s14,
ψ26=-2s12+2s14+6bR2,
ψ210=-s11+s13,
ψ211=-s12+s14,
ψ33=-Q1-R1-4aR2,
ψ34=s11+s13-s12-s14,
ψ35=2s12+2s14,
ψ310=s11+s13,
ψ311=s12+s14,
ψ44=-Q2-4bR2,
ψ712=-τ2iBiWi+MiBi,
ψ1212=He(-τ3iWi),
则磁悬浮轴承系统的在全转速变化范围内随机稳定,且满足H∞性能指标,Ki=Wi -1Ni。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轮储能磁悬浮轴承时滞系统转速切换扰动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非线性项XBK项和XBLC进行解耦分离的分离解耦方法如下:
令K=U-1W,L=-V-1Y,将控制设计过程中的XBK项和XBLC重写为:
XBK=XBU-1W=(XB-BU)U-1W+BW,
以及,
-XBLC=XBV-1YC=(XB-BV)V-1YC+BYC。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54898.4A CN113342079B (zh) | 2021-06-11 | 2021-06-11 | 飞轮储能用磁悬浮轴承时滞系统变转速切换扰动抑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54898.4A CN113342079B (zh) | 2021-06-11 | 2021-06-11 | 飞轮储能用磁悬浮轴承时滞系统变转速切换扰动抑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42079A true CN113342079A (zh) | 2021-09-03 |
CN113342079B CN113342079B (zh) | 2022-07-12 |
Family
ID=77477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54898.4A Active CN113342079B (zh) | 2021-06-11 | 2021-06-11 | 飞轮储能用磁悬浮轴承时滞系统变转速切换扰动抑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42079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38183A (zh) * | 2005-07-21 | 2006-02-2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高速磁悬浮飞轮稳定控制系统 |
CN101188393A (zh) * | 2007-12-12 | 2008-05-2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n个霍尔传感器的磁悬浮飞轮电机的低速高精度控制系统 |
CN102425559A (zh) * | 2011-11-02 | 2012-04-25 | 北京中科科仪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磁悬浮分子泵降速过程中的平稳控制方法 |
US20140212312A1 (en) * | 2013-01-28 | 2014-07-31 | Shimadzu Corporation | Magnetic bearing device and vacuum pump |
CN104647132A (zh) * | 2014-12-22 | 2015-05-27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磁悬浮轴承电主轴的铣削颤振主动控制方法 |
CN206035859U (zh) * | 2016-09-21 | 2017-03-22 | 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 一种磁悬浮轴承高速异步电机直驱离心式压气机 |
CN108717264A (zh) * | 2018-05-29 | 2018-10-30 | 重庆大学 | 一种设计基于事件触发的磁悬浮系统模糊控制器的方法 |
CN110925305A (zh) * | 2019-05-21 | 2020-03-27 | 北京泓慧国际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双核控制的磁悬浮系统 |
CN111614111A (zh) * | 2020-05-26 | 2020-09-01 | 华驰动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磁悬浮储能飞轮充放电控制系统无扰切换控制方法 |
-
2021
- 2021-06-11 CN CN202110654898.4A patent/CN11334207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38183A (zh) * | 2005-07-21 | 2006-02-2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高速磁悬浮飞轮稳定控制系统 |
CN101188393A (zh) * | 2007-12-12 | 2008-05-2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n个霍尔传感器的磁悬浮飞轮电机的低速高精度控制系统 |
CN102425559A (zh) * | 2011-11-02 | 2012-04-25 | 北京中科科仪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磁悬浮分子泵降速过程中的平稳控制方法 |
US20140212312A1 (en) * | 2013-01-28 | 2014-07-31 | Shimadzu Corporation | Magnetic bearing device and vacuum pump |
CN104647132A (zh) * | 2014-12-22 | 2015-05-27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磁悬浮轴承电主轴的铣削颤振主动控制方法 |
CN206035859U (zh) * | 2016-09-21 | 2017-03-22 | 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 一种磁悬浮轴承高速异步电机直驱离心式压气机 |
CN108717264A (zh) * | 2018-05-29 | 2018-10-30 | 重庆大学 | 一种设计基于事件触发的磁悬浮系统模糊控制器的方法 |
CN110925305A (zh) * | 2019-05-21 | 2020-03-27 | 北京泓慧国际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双核控制的磁悬浮系统 |
CN111614111A (zh) * | 2020-05-26 | 2020-09-01 | 华驰动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磁悬浮储能飞轮充放电控制系统无扰切换控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郑凯等: "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时滞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 《航空发动机》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42079B (zh) | 2022-07-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uo et al. | GA-based fuzzy PI/PD controller for automotive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 |
Lian | Enhanced adaptive self-organizing fuzzy sliding-mode controller for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s | |
CN108984815B (zh) | 基于工况的车载飞轮电池径向悬浮支承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10552961A (zh) | 一种基于分数阶模型的主动磁轴承控制方法 | |
Bryant et al. | Development of an aeroelastic vibration power harvester | |
Li et al. |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a serie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using improved deep Q-network learning algorithm with prioritized replay | |
CN108415253B (zh) | 基于马尔可夫跳变理论的飞轮电池磁轴承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8909524A (zh) | 基于动态模型的电动汽车用磁悬浮飞轮电池零功耗解耦控制器 | |
Yu et al. | Adaptive fuzzy backstepping position tracking control for a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 |
CN113342079B (zh) | 飞轮储能用磁悬浮轴承时滞系统变转速切换扰动抑制方法 | |
Hao et al. | Soybean-inspired nanomaterial-based broadband 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 with local bistability | |
CN113833606B (zh) | 阻尼控制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009834B (zh) | 一种磁悬浮飞轮电机模糊pid控制优化方法 | |
CN110979024B (zh) | 一种基于内模的电动汽车速度跟踪控制方法 | |
Oonsivilai et al. | A self-organizing fuzzy power system stabilizer | |
CN111884217A (zh) | 一种基于t-s模型的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 |
Al Mhdawi et al. | Adaptive PI-Fuzzy Like Control of a Stack Pneumatic Actuators Testbed for Multi-Configuration Small Scale Soft Robotics | |
CN113239486B (zh) | 一种基于动力学分析的双风轮风机传动系统共振预测方法 | |
Li et al. | An internal model approach for speed tracking control of PMSM driven electric vehicle | |
Sun et al. | Study on a wind turbine in hybrid connection with a energy storage system | |
Kumar et al. | Optimization of flywheel materials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 |
Liu et al. | Fuzzy logic controller design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for DC motor | |
CN110649848A (zh) | 一种bsrm模糊变参数转子振动主动控制方法 | |
Shieh et al. | A GA-based Sugeno-type fuzzy logic controller for the cart-pole system | |
CN113741404B (zh) | 模拟车辆负载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