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1612B - 显示装置和面光源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和面光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41612B CN113341612B CN202110232161.3A CN202110232161A CN113341612B CN 113341612 B CN113341612 B CN 113341612B CN 202110232161 A CN202110232161 A CN 202110232161A CN 113341612 B CN113341612 B CN 11334161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member
- light
- light source
- diffusion plate
- adhesive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1—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brightness uniformit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Securing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含显示面板、至少一个光源、扩散板、光学部件和多个粘合层。所述扩散板扩散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所述光学部件设置在所述扩散板和所述至少一个光源之间且具有至少一个透过部和反射部,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透过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所述光,所述反射部反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所述光。所述粘合层黏合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且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之间具有空气层。所述粘合层在所述光学部件延伸的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所述空气层具有和所述粘合层相同的厚度且位于相邻的一对所述粘合层之间。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2020年3月2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20-034964的优先权。在此,日本专利申请No.2020-034964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来说涉及显示装置和面光源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装配有光学部件和扩散板的显示装置和面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显示装置装配有光学部件和扩散板(例如,参见国际公开文本No.WO 2017/038082(专利文献1))。
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具备:具有多个光源的光源基板、光学部件、支撑部件和扩散板。光源发射光。光学部件使得从光学基板发射的光的辉度分布均一化。支撑部件设置在光源基板和光学部件之间且支撑光学部件。在专科文献1中,光学部件为片状形式且具有用于调节光的透过率的孔。支撑部件插入到光学部件的孔中以支持光学部件。
发明内容
如上述专利文献1,在光学部件为片状形式的情况下,光学部件易于偏转(deflect,挠曲,弯曲),因此,需要布置多个光学部件。然而,如果在适当的地方有许多的支撑部件,支撑部件会阻挡光路,其会降低光透过率。
已经发现,为了降低支撑部件的数量及抑制光学部件的偏转,将粘合剂应用到光学部件或者扩散板的整个表面,并且通过将光学部件和扩散板重叠及黏合而将扩散板和光学部件一体化。然而,对于这种结构,因为粘合剂比空气具有更大的折射率,光会在粘合剂和空气之间的界面被折射。结果是,折射会改变光的路径方向且光扩散范围会比空气层的更窄,这会降低设置为使得照射光的辉度分布均匀的光学部件的扩散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能够抑制光学部件的偏转,改善光的扩散效果,同时降低支撑部件数量的显示装置和面光源装置。
(1)鉴于已知技术的情况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至少一个光源、扩散板、光学部件和多个粘合层。所述扩散板与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相对设置且具有背对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发射面。所述扩散板配置为扩散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以从所述发射面发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所述光。所述光学部件设置在所述扩散板和所述至少一个光源之间且具有至少一个透过部和反射部,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配置为透过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所述光,所述反射部配置为反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所述光。所述粘合层黏合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且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之间具有空气层。所述粘合层在所述光学部件延伸的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空气层具有和所述粘合层相同的厚度且位于相邻的一对所述粘合层之间。
如上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所述粘合层,所述粘合层黏合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且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之间具有所述空气层。所述粘合层在所述光学部件延伸的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空气层具有和所述粘合层相同的厚度且位于相邻的一对所述粘合层之间。对于这种结构,通过经由所述粘合层将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黏合,所述光学部件被所述扩散板支撑。从而,即使不设置大量的支撑部件,也能够防止所述光学部件偏转。所述粘合层在所述光学部件延伸的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在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之间的所述空气层具有和所述粘合层相同的厚度且位于相邻的一对所述粘合层之间。从而,能够抑制光的所述折射,这会改善扩散效果。结果是,能够抑制所述光学部件的所述偏转,以及改善所述光的扩散效果,同时降低支撑部件的数量。
(2)基于根据上述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粘合层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且所述粘合层配置为凝聚一部分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所述光。对于这种结构,由于所述粘合层的较大折射率,从所述空气层进入所述粘合层的所述光以小于入射角的角度被折射。因此,通过粘合层聚集以不同的角度从所述至少一个光源发射的所述光,能够增加亮度。因此,可通过将所述粘合层放置于比其它区域更暗的区域来增加亮度,其使得所述显示装置的亮度分布均匀。
(3)基于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粘合层包含粘合剂,所述粘合剂具有通过光进行固化的性质。对于这种结构,由于所述粘合层包含具有通过光进行固化的性质的粘合剂,通过用光照射,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能够容易地相互黏合。
(4)基于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粘合层包括粘合剂,所述粘合剂具有通过光进行固化的性质和通过光以外的因素进行固化的性质。对于这种结构,当使用通过光进行固化的粘合剂时,在设置所述粘合层之后,通过首先用光进行照射可将所述粘合层的表面固化。因此,通过固化所述粘合层,当所述粘合层夹在所述扩散板和所述光学部件之间时,能够防止所述粘合层在所述光学部件延伸的方向扩散。这使得容易将所述粘合层的厚度设置为任意大小。通过光以外的因素固化所述粘合层,在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附接在一起后,所述粘合层能够通过光以外的因素固化到所述粘合层的内部。结果是,在将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附接在一起之后,不需要增加照射光的强度能够牢固地将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相互黏合。
(5)基于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粘合层包括通过光和湿气进行固化的光和湿气可固化粘合剂。对于这种结构,在所述粘合层已经设置在所述光学部件或所述扩散板上后,通过首先用光进行照射可将所述粘合层的表面固化。因此,通过固化所述粘合层,当所述粘合层夹在所述扩散板和所述光学部件之间时,能够防止所述粘合层在所述光学部件延伸的方向扩散。此外,由于在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附接在一起后,所述粘合层可通过湿气进行固化,因此,在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黏合在一起后,即使当很难充分地用光照射所述粘合层时,空气中的所述湿气也能够充分地固化所述粘合层。结果是,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能够更牢固地进行黏合。
(6)基于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光学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包含多个通孔,且所述粘合层布置为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通孔。对于这种结构,即使透过所述光学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的所述光少于其它区域,通过具有所述粘合层对所述光进行凝聚以增加辉度,因此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辉度分布的均匀性能够得到改善。
(7)基于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光源包含多个光源,且在从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方向来看的所述光学部件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粘合层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成对所述光源之间。此处,因为相比于所述光学部件的所述其它区域,更少的光到达所述光源之间的区域,所以在所述光源之间的区域比所述光学部件的其它区域更暗。因此,通过在所述光学部件延伸的方向上,将所述粘合层设置在相邻的成对所述光源之间,因为所述粘合层凝聚了所述光从而能够增加所述光源之间的所述区域的所述亮度。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改善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辉度分布的均匀性。
(8)基于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每个所述粘合层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在所述光学部件的各自的一个预定区域中具有最大透过率的位置。例如,所述粘合层设置在每单位面积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的所述尺寸的比例最大的区域。此处,远离所述光源的所述光学部件的区域易于比其它区域变得更暗。从而,为了在这些区域中比其它区域透过更多来自所述光源的所述光,所述光学部件被设计为使得每单位面积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的所述尺寸在这些区域中最大。因此,通过在每单位面积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的所述尺寸的所述比例为最大的这些区域中设置所述粘合层,能够凝聚来自所述光源的所述光,从而能够使得远离所述光源的所述光学部件的所述区域更亮。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改善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辉度分布的所述均匀性。
(9)基于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光源包含多个光源,且所述粘合层分别与所述光源相对设置,以使得从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方向来看,所述粘合层分别和所述光源重叠。对于这种结构,在例如所述光学元件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粘合层设置在与所述光源相同的位置。此处,在与所述光源相对且在所述光学部件延伸的方向上和所述光源位置相同的所述光学部件的区域因为有更多的光易于到达而设计为暗色的(例如,有更小的透过率)。
(10)基于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每个所述粘合层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在所述光学部件的各自的一个预定区域中具有最小透过率的位置。例如,所述粘合层设置在每单位面积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的所述尺寸的比例最小的区域。此处,在与所述光源相对的所述光学部件的所述区域易于比其它区域变得更亮。从而,为了防止这些区域比其它区域变得更亮,在这些区域中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被设计为小的。因此,对于上述结构,由于所述粘合层,该小的透过部防止这些区域比所述其它区域变得更亮,同时由于所述小的透过部,凝聚所述光的所述粘合层防止这些区域比所述其它区域变的更暗。
(11)基于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扩散板包含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和所述空气层的厚度相等的突出量朝向所述光学部件突出。对于这种结构,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突出部,能够更加确实地确保所述扩散板和所述光学部件之间的所述空气层的厚度。
(12)基于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相对于所述光学部件向后设置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配置为反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所述光。所述扩散板进一步包含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从所述第一突出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朝向所述反射片延伸并与所述反射片接触。对于这种结构,通过具有所述反射片,从所述至少一个光源发射的且被所述光学部件的所述反射部反射的所述光能够被反射到所述光学部件侧。从而,能够充分保证透过所述光学部件的光。另外,通过所述扩散板的所述第二突出部,所述扩散板和所述反射片之间的距离能够维持在恒定的距离。
(13)基于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支撑部件,从和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垂直的方向来看,所述支撑部件设置在不同于所述粘合层的位置,所述支撑部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延伸并和所述扩散板接触以支撑所述扩散板。例如,所述支撑部件从所述光源侧朝向所述光学部件侧延伸并通过所述光学部件的所述透过部和所述扩散板接触。对于这种结构,通过设置所述支撑部件,能够防止所述光学部件偏转,同时将所述扩散板和所述反射片之间的距离维持在恒定的距离。
(14)基于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光学部件形成为片状部件。
(15)鉴于已知技术的情况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面光源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源、扩散板、光学部件和多个粘合层。所述扩散板与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相对设置且具有背对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发射面。所述扩散板配置为扩散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以从所述发射面发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所述光学部件设置在所述扩散板和所述至少一个光源之间且具有至少一个透过部和反射部,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配置为透过来自所述光源的所述光,所述反射部配置为反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所述光。所述粘合层黏合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且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之间具有空气层。所述粘合层在所述光学部件延伸的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所述空气层具有和所述粘合层相同的厚度且位于相邻的一对所述粘合层之间。
如上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方面的所述面光源装置具有所述粘合层,所述粘合层黏合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且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之间具有空气层。所述粘合层在所述光学部件延伸的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所述空气层具有和所述粘合层相同的厚度且位于相邻的一对所述粘合层之间。对于这种结构,通过经由所述粘合层将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黏合,所述光学部件被所述扩散板支撑。从而,即使不布置大量的支撑部件,也能够防止所述光学部件偏转。所述粘合层在所述光学元件延伸的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在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之间的所述空气层具有和所述粘合层相同的厚度且位于相邻的一对所述粘合层之间。从而,光的所述折射能够被抑制,这会改善光的扩散效果及能够均匀地照射光。
(16)基于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通过所述粘合层固定在一起以防止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分离。
(17)基于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多个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支撑所述光学部件以维持所述至少一个光源和所述光学部件之间的距离。
(18)基于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光源包括多个光源,且所述光源的数量多于所述支撑部件的数量。
(19)基于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扩散板包括分别在与所述支撑部件对应的位置上朝向所述光学部件突出的多个第一突出部,且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扩散板的所述第一突出部正好将所述光学部件夹在中间。
(20)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和所述光学部件接触以支撑所述光学部件的凸缘。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提供显示装置和面光源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和面光源装置能够抑制光学部件的偏转且改善光的扩散效果,同时减少支撑部件的数量。
附图说明
现在参见构成本原始公开一部分的附图:
图1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电视装置总体结构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电视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粘合层和支撑部件的布置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4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从光源发射的光的光路示意图;
图5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透过部的布置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6A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粘合层和光源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6B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粘合层和光源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通过粘合层的光的凝聚的示意图;
图8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粘合层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9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粘合层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10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粘合层和支撑部件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11A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粘合层和光源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11B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粘合层和光源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12是图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粘合层和支撑部件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13是图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粘合层和支撑部件的布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见附图说明所选实施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从本公开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对实施方式的下述描述仅为说明而并非为了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的目的。
第一实施方式
液晶电视装置的结构
现将参见图1到8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电视装置100的结构。液晶电视装置100是本公开“显示装置”的例子。
如图1所示,液晶电视装置100具有显示部101和壳体102。如图2所示,液晶电视装置100具有前侧壳体1、显示面板2、中间框3、背光源4和后侧壳体9。背光源4具有扩散板5、光学部件6、反射片7和基板8。在基板8上设置多个光源81。背光源4是本公开“面光源装置”的例子。
前侧壳体1由树脂形成。前侧壳体1配置为从前面侧(Z1方向侧)支撑显示面板2。在前侧壳体1的中心设置矩形开口以将显示面板2的显示面暴露于前面侧(Z1方向侧)。
显示面板2包括液晶单元。显示面板2包含多个像素,通过每个像素,图像或视频通过改变由光源81发射的光的透过率而显示。基于视频信号对显示面板2进行驱动。
中间框3配置为从侧方侧(X1方向侧和X2方向侧)和垂直方向(Y1方向侧和Y2方向侧)支撑显示面板2。
背光源4设置在显示面板2的背面侧(Z2方向侧)。背光源4配置为从显示面板2的背面侧用光照射显示面板2。
扩散板5具有背对光源81的前面或者发射面,和面向光源81的背面。从而,扩散板5的发射面设置在光源81的相对侧(Z1方向侧)。扩散板5扩散来自光源81的光且发射来自发射面的光。扩散板以总体矩形板的形式形成。扩散板5在垂直于显示面板2的显示面的方向(Z方向)上设置在显示面板2和光源81之间。扩散板5在Z方向上与光源81相对设置。扩散板5设置在显示面板2的Z2侧上的位置以在Z方向面对显示面板2的背面。扩散板5设置为被夹在后侧壳体9和支撑显示面板2的中间框3之间。
扩散板5由树脂形成。扩散板5由例如聚碳酸酯形成。扩散板5在Z方向上测量的厚度(Z方向厚度)为几毫米(1mm以上且5mm以下)。扩散板5的厚度大于光学部件6的厚度。这使得扩散板比光学部件6更不易偏转。
如图3所示,扩散板5包括从扩散板5的背面朝向光学部件6突出的多个第一突出部51。具体地,第一突出部51设置在扩散板5的光学部件6侧。第一突出部51为柱形。带有第一突出部51的扩散板5一体地形成为单件式整体部件。以与在扩散板5和光学部件6之间形成的空气层10的厚度相等的突出量(Z方向厚度),第一突出部51中的每个相对于扩散板的背面突出。多个粘合层11设置在扩散板和光学部件6之间。粘合层11的厚度和空气层10的厚度相等。第一突出部51的Z2侧的面和光学部件6的反射部62相互接触。
如图2、3所示,光学部件6设置在扩散板5和光源81之间。图3显示了沿X方向取的截面,但是从Y方向取的截面同样如此。光学部件6包括多个透过部61和反射部62。透过部61透过从光源81发射的光。反射部62是透过部61的剩余的部。反射部62反射从光源81发射的光。如图2所示,光学部件6以片状形式形成为片状部件。因此,光学部件6比扩散板5更易于偏转。在扩散板5的后方(backward,后面)设置光学部件6。具体地,光学部件6设置在扩散板5的Z2方向侧上的位置以在Z方向上面向扩散板5的背面。光学部件6的外围设置为夹在后侧壳体9和支撑显示面板2的中间框3之间。
光学部件6由树脂形成。光学部件6由例如微孔发泡树脂形成。光学部件6由例如微孔发泡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形成。光学部件6在Z方向上的厚度为0.5mm或更大、且1mm或更小(Z方向厚度)。光学部件6的厚度小于扩散板5的厚度。
如图3、4所示,光学部件6的透过部61包括在厚度方向(Z方向)穿透光学部件6的通孔。透过部61以与相对于光源81的位置关系相对应的预定图案布置。光学部件6的反射部62是设置通孔的地方以外的光学部件6的部分。反射部62布置为反射大部分的入射光。图3、4显示了沿X方向取的截面,但是沿Y方向取的截面同样如此。
如图5所示,光学部件6配置为:通过调整在透过部61的光透过量,使向前(Z1方向)透过的光具有均匀的光强度。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随着在X或者Y方向远离每个光源81,光学部件61的透过部61面积变得更大。另一方面,在Z方向上与光源81相对的光学部件6的位置(光源81的正上方位置),透过部61变小或者不设置透过部61(例如,设置反射部62)。通过减少到达接近每个光源81且易于比其他区域变的更亮的区域的光的透过量,且增加到达远离每个光源81且易于比其他区域变的更暗的区域的光的透过量,使得辉度分布均匀。图5显示了对于一个光源81的透过部61的设置。
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设置不同尺寸的一组透过部61(例如通孔)以对于每个光源81形成透过部61的预定图案。如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透过部61(例如通孔)沿同心圆圆周地布置,这些同心圆相对于每个光源81是同心的且具有不同的半径。如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随着远离每个光源81(例如在预定的图案中向外移动),透过部61的直径变的更大,同时随着朝向每个光源81移动(例如在预定的图案中向内移动),透过部61的直径变的更小。从而,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围绕图5所示的预定图案的预定区域A3中,光学部件6具有抵消了由于每个光源81的局部辉度分布的局部透过率分布。具体地,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预定的区域A3中,随着远离每个光源81(例如在预定的区域A3中向外移动),光学部件6的开口率或者透过率变的更大,同时在预定的区域A3中,随着朝向每个光源81移动(例如在预定的区域A3中向内移动),光学部件6的开口率或者透过率变的更小。而且,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为每个光源81设置透过部61的预定图案。从而,透过部6具有由透过部61的多个预定图案的产生的、且抵消了由于多个光源81的总的辉度分布的总的透过率分布。对于这种结构,可以在整个背光源4的发射面(例如反射板5的发射面)设置具有均匀光强度的面光源装置(例如背光源4)。
如图2所示,反射片7设置在后侧壳体9的内表面。反射片7配置为将从光源81发射的光反射到前面侧(Z1方向侧)。反射片7在光学部件6的光源81侧与光学部件6相对设置。从而,反射片7相对于光学部件7向后(Z2方向侧)设置。反射片7还包括在与光源81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多个光源开口71。布置光源开口71以使得光源81通过光源开口71投射到反射片7的光学部件6侧(Z1方向侧)。这防止反射片7被设置在光源81和光学部件6之间。
反射片7由树脂形成。反射片7例如由微孔泡沫树脂形成。反射片7例如由微孔泡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
光源81设置在基板8上。基板8设置在反射片7的背面侧(Z2方向侧)。光源81的每个包括光发射元件。光源81配置为通过被通电而发射光。光源81包含发光二极管(LED)。光源81经由基板8通过后侧壳体9进行支撑。如图2所示,光源81布置成矩阵。光源81通过分别设置在反射片7的光源开口71内,而暴露在反射片和光学部件6之间形成的空间中。
如图4所示,从光源81发射的光以多个角度照射光学部件6。具体地,具有直接到达光学部件6的透过部61的光、和到达反射部62且被反射的光。被反射部62反射的光的一部分接着在反射片7上被反射,并到达透过部61。
如图2所示,后侧壳体9配置为从背面侧(Z2方向侧)支撑显示面板2。后侧壳体9由金属形成且具有向后方(Z2方向)凹陷的凹形。后侧壳体9与前侧壳体1进行组装。
如图3所示,从垂直于显示面板2的显示面或光学部件6的方向(Z方向)来看,多个支撑部件12设置在与粘合层11不同的位置上。支撑部件12在Z1方向上从光源81侧向光学部件6侧进行延伸且与扩散板5的第一突出部51的Z2侧的面相对设置以将光学部件6夹在中间。具体地,支撑部件12支撑光学部件6以维持光源81和光学部件6之间的距离。如图3所示,第一突出部51分别在与支撑部件12相对应的位置朝向光学部件6突出。支撑部件12和扩散板5的第一突出部51正好地将光学部件6夹在中间。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件12独立地与扩散板5、光学部件6和反射片7形成为单独的部件。然而,例如支撑部件12能够整体地设置到光学部件6或反射片7。
空气层10在Z方向上形成在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之间。空气层10在X或者Y方向上形成在相邻的成对粘合层11之间。空气层10在Z方向上具有预定的厚度以充分地扩散透过光学部件6的透过部61的光。空气层10的预定的厚度为例如0.2mm以上1mm以下。透过透过部61的光以多个角度进行扩散且到达扩散板5。然而,如果空气层10的厚度小于0.2mm,那么光在被扩散之前到达扩散板5,这会造成扩散板5的发射面上亮度的不均。
如图3所示,粘合层11设置在扩散板5和光学部件6之间。粘合层11将扩散板5和光学部件6进行黏合。具体地,粘合层11与扩散板5的Z2侧的面或背面接触,或者与光学部件6的Z1侧的面或前面接触。如图3所示,粘合层11为柱形。粘合层11包含通过光和光以外的因素进行固化的粘合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粘合层11包含通过光和湿气进行固化的光和湿气可固化粘合剂。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紫外光可用于固化该光和湿气可固化粘合剂。
如图7所示,粘合层11包含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的粘合剂。换言之,粘合层11包含折射率大于1的粘合剂。例如,粘合层11优选包含折射率为1.2或更大且1.6或更小的粘合剂。由于大的折射率,从空气层10进入粘合层11的光以小于入射角的角度被折射。结果是,以各种不同角度入射到透过部61的光的一些进行重叠及凝聚,显得明亮。形成粘合层11的粘合剂为丙烯酸或硅系粘合剂。优选具有高透过率的粘合剂以免阻挡光路。透过率优选为大于90%。为了当施加压力进行粘合时防止光学部件6起皱,以及为了防止在牵拉光学部件6或扩散板5时发生分离,优选具有低弹性的粘合剂。粘合剂优选具有10MPa或者更小的纵向弹性模量。从而,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扩散板5和光学部件6通过粘合层11固定在一起以防止扩散板6和光学部件6之间的分离。特别地,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扩散板5和光学部件6在与扩散板5和光学部件6的外围隔开的位置由粘合层11单独且无工具地固定在一起。
如图6A图示了如图2所示的背光源4的区域A1的放大示意图,其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区域A1中粘合层11、支撑部件12和光源81的布置。除了区域A1外,背光源4的剩余区域也可以具有类似于图6A所示布置的粘合层11、支撑部件12和光源81的布置。如图6B图示了如图2所示的背光源4的区域A2的放大示意图,其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在区域A2中粘合层11、支撑部件12和光源81的变形布置。除了区域A2外,背光源4的剩余区域也可以具有类似于图6B所示布置的粘合层11、支撑部件12和光源81的布置。如图6A、6B所示,粘合层11在从扩散板5侧(Z1侧)来看的光学部件6延伸的方向(X方向和Y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从扩散板5侧(Z1侧)来看,光源81在光学部件6延伸的方向(X方向和Y方向)上彼此间隔布置。支撑部件12设置在两个光源81之间,和两个粘合层11之间。粘合层11的布置依赖于光源81的布置和光学部件6的透过部61的布置。设置多于支撑部件12的粘合层11。从而,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粘合层11的数量多于支撑部件12的数量。另外,设置多于光源81的粘合层11。从而,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光源81的数量多于支撑部件12的数量。另外,设置多于或等于粘合层11的光源81。
具体地,如图6A所示,为九个光源81设置了四个粘合层11和两个支撑部件12。对于这种结构,在X方向上来看,两个支撑部件12和三个光源81对齐。支撑部件12分别设置在三个光源81的相邻对之间。如图6A所示,每个粘合层11布置在由各自的一组四个光源81形成的矩形的中心处或靠近该矩形的中心处,且和各自的一组四个光源81的距离相等或大体上相等。如图3、4、6A所示,粘合层11和支撑部件12在Y方向上来看是偏移的。然而,粘合层11、支撑部件12和光源81的布置不限于图6A所示的布置。如图6B所示,能够为十二个光源设置六个粘合层11和两个支撑部件。对于这种结构,两个支撑部件在X方向上来看和四个光源81对齐。支撑部件12分别设置在四个光源81的两个单独的相邻对之间。如图6B所示,每个粘合层11布置在由各自的一组四个光源81形成的矩形的中心处或靠近该矩形的中心处,且和各自的一组四个光源81的距离相等或大体上相等。如图6B所示,每个支撑部件12在Y方向上来看和各自的一组两个粘合层11对齐。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A和6B所示,设置少于光源81的支撑部件12。特别地,设置等于光源81或小于光源81的一半、1/3、1/4、1/6的支撑部件12。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A和6B所示,设置少于粘合层11的支撑部件12。特别地,设置等于粘合层11或小于粘合层11的一半或1/3的支撑部件12。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A和6B所示,设置少于光源81的粘合层11。特别地,设置等于光源81或小于光源81一半的粘合层11。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4和7所示,粘合层11相对于光学部件6布置以使得粘合层11和光学部件6的反射部62接触。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粘合层可布置为至少部分覆盖光学部件6的透过部61。
而且,如图8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粘合层设置在两个光源81之间。特别地,每个粘合层11布置在由各自的一组四个光源81形成的矩形的中心或靠近中心处,且和各自的一组四个光源81的距离相等或大体上相等。如上所述,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为每个光源81设置透过部61的预定图案以使得光学部件6具有和光源81的布置相对应的透过率分布。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光学部件6设计为使得:在围绕对于各自的一组四个光源81的透过部61的各自的一组四个预定图案的每个预定区域A4中,和各自的一组四个光源81的距离相等或大体上相等的中间区域具有最大的开口率或透过率。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粘合层11设置在每个预定区域A4的中间区域。换言之,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粘合层11设置在每个预定区域A4中光学部件具有最大的开口率或透过率的位置。
换言之,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粘合层11分别设置在每单位面积透过部61的尺寸的比例为最大的区域。每单位面积透过部61的尺寸的比例为最大的区域是在光学部件6延伸的方向上两个光源81之间的中间区域。由于从光源81发射的光很难到达这些区域,为了在这些区域捕获更多的光而使透过部61的尺寸大于其它透过部61。因此,在两个光源81之间的中间区域具有最大的每单位面积透过部61的尺寸的比例。换言之,这些区域是透过部61与反射部62的面积比为最大值的区域。通过分别将粘合层11放置在这些区域,由于光学部件6大的透过部61,更容易透过大量的光,且通过粘合层凝聚光能够增加光量。结果是,能够使光很难到达的区域,或换言之,比其它区域更暗的区域中的光量增加,从而能够减少在这些区域和其它区域之间的光量差异。结果是,入射到扩散板5上的光在整个扩散板5的发射面变得均匀。
在黏合扩散板5和光学部件6的方法中,首先将粘合剂应用到扩散板5或光学部件6上且用紫外光照射以进行初步固化。由于粘合剂通过初步固化变为了凝胶,因此能够防止所应用的粘合剂润湿和扩散直到扩散板5和光学部件6附接在一起。结果是,粘合剂能够维持所希望的厚度和形状。将粘合剂应用到扩散板5和光学部件6的其中一个以使得厚度与空气层10相同或者略大于空气层10。接着,相对于被应用了粘合剂的扩散板5和光学部件6的其中一个,没有被应用粘合剂的扩散板5和光学部件6中的另外一个被重叠、且用12kPa或者更大且20kPa或者更小的压力进行压制。通过使用按重量的负载、弹簧或圆筒、致动器的驱动力和扩散板5的自重进行该压制。接着,通过二次固化,扩散板5和光学部件6进行相互黏合。能够通过加湿或者室内湿气完成该二次固化。通过压制,扩散板5和光学部件6相互附接,得到希望的间距(空气层10和粘合层11的希望厚度)。第一突出部51也作为附接的间隔器起作用。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实现下列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液晶电视装置100包括黏合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的粘合层11,且在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之间有空气层10。粘合层11在光学部件6延伸的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空气层10具有和粘合层11相同的厚度,且位于相邻的成对粘合层11之间。对于这种结构,通过经由粘合层11将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黏合,光学部件6被扩散板5支撑。从而,即使不布置大量的支撑部件12,也能够防止光学部件6偏转。粘合层11在光学部件6延伸的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在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之间的空气层10具有和粘合层11相同的厚度且位于相邻的成对粘合层11之间。从而,能够抑制光的折射,这会改善光的扩散效果。结果是,能够抑制光学部件6的偏转,以及改善光的扩散效果,同时减少支撑部件12的数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粘合层11具有大于空气的折射率的折射率且粘合层11被配置为凝聚一部分来自光源81的光。对于这种结构,由于粘合层11大的折射率,从空气层10进入粘合层11的光以小于入射角的角度被折射。因此,通过粘合层11聚集以不同的角度从光源81发射的光,能够增加亮度。因此,能够通过将粘合层11放置于比其它区域更暗的区域来增加亮度,其使得液晶电视装置的亮度分布均匀。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粘合层11包含粘合剂,该粘合剂具有通过光进行固化的性质。对于这种结构,由于粘合层11包含具有通过光进行固化的性质的粘合剂,通过用光照射,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能够容易地相互黏合。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粘合层11包括粘合剂,该粘合剂具有通过光进行固化的性质和通过光以外的因素进行固化的性质。对于这种结构,当使用通过光进行固化的粘合剂时,在设置粘合层11之后,通过首先用光进行照射可将粘合层11的面固化。因此,通过固化粘合层11,当粘合层11夹在扩散板5和光学部件之6间时,能够防止粘合层11在光学部件6延伸的方向扩散。这使得容易将粘合层11的厚度设置为任意大小。通过光以外的因素固化粘合层11,在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附接在一起后,粘合层11能够通过光以外的因素固化到粘合层11的内部。结果是,在将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附接在一起之后,不需要增加照射光的强度能够牢固地将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相互黏合。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粘合层11包括通过光和湿气进行固化的光和湿气可固化粘合剂。对于这种结构,在粘合层11已经设置在光学部件6或扩散板5上后,通过首先用光进行照射可将粘合层11的面固化。因此,通过固化粘合层11,当粘合层11夹在扩散板5和光学部件6之间时,能够防止粘合层11在光学部件6延伸的方向扩散。此外,由于在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附接在一起后,粘合层11可通过湿气进行固化,因此,在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黏合在一起后,即使当很难充分地用光照射粘合层11时,空气中的湿气能够充分地固化粘合层11。结果是,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能够更牢固地进行黏合。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光学部件6的透过部61包含通孔,粘合层11布置为至少部分地覆盖通孔。对于这种结构,即使透过光学部件6的透过部61的光少于其它区域,通过具有粘合层11对光进行凝聚以增加辉度,因此液晶电视装置100的辉度分布的均匀性能够得到改善。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置多个光源81,且在从垂直于显示面板2的显示面的方向来看(例如从反射板5侧来观察)的光学部件6延伸的方向上,粘合层11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成对光源81之间。此处,因为相比于光学部件6的其它区域,更少的光在这些区域中透过或到达这些区域,所以在光源81之间的区域比光学部件6的其它区域更暗。因此,通过在光学部件6延伸的方向上将粘合层11布置在相邻的成对光源81之间,因为粘合层11凝聚了光从而能够增加光源81与光源81之间的区域的亮度。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改善液晶电视装置100的辉度分布的均匀性。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每个粘合层11设置在光学部件6的各自的一个预定区域A4中光学部件6(透过部61)具有最大透过率的位置。例如,粘合层11设置在每单位面积透过部61的尺寸的比例最大的区域。此处,远离光源81的光学部件6的区域易于比其它区域变得更暗。从而,为了在这些区域中比其它区域透过更多来自光源81的光,光学部件6被设计为使得每单位面积透过部的尺寸在这些区域中最大。因此,通过在每单位面积透过部61的尺寸的比例为最大的这些区域中设置粘合层11,能够凝聚来自光源81的光,从而能够使得远离光源81的光学部件6的区域更亮。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改善液晶电视装置100的辉度分布的均匀性。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扩散板5包括第一突出部51,第一突出部51以和空气层10的厚度相等的突出量朝向光学部件6突出。对于这种结构,通过设置第一突出部51,能够更加确实地确保扩散板5和光学部件6之间的空气层10的厚度。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背光源4具有黏合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的粘合层11,且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之间具有空气层10。粘合层11在光学部件6延伸的方向相互间隔布置。空气层10的厚度与粘合层11的厚度相同且空气层10位于相邻的成对粘合层11之间。对于这种结构,通过经由粘合层11将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进行黏合,扩散板5对光学部件6进行支撑。从而,即使不布置大量的支撑部件12,也能够防止光学部件6偏转。粘合层11在光学部件6延伸的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且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之间的空气层10具有和粘合层11相同的厚度,且位于相邻的成对粘合层11之间。从而,能够抑制光的折射,这会改善光的扩散效果及能够使光照射均匀。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见图1和9到11B,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电视装置200的背光源4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每个粘合层11设置在光学部件6的各自的一个预定区域A3中光学部件6(透过部61)的透过率最小的位置。换言之,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粘合层11分别设置在每单位面积透过部61的尺寸的比例最小的区域。
如上所述,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随着远离预定区域A3中的每个光源81(例如在预定区域A3中向外移动),光学部件6的开口率或透过率变得更大,同时随着朝向预定区域A3中的每个光源81移动(例如在预定区域A3中向内移动),光学部件6的开口率或透过率变得更小。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到11B所示,粘合层11分别设置在每单位面积透过部61的尺寸的比例最小的区域。特别地,每单位面积透过部61的尺寸的比例最小的区域是光学部件6的与光源81相对且在光学部件6延伸的方向(X方向和Y方向)上和光源81在相同的位置上的区域。光学部件6的这些区域的每个易于接受大量来自光源81的光。从而,在光学部件6的这些区域中使透过部61的面积或尺寸小于其它透过部61或完全不形成透过部61以实现背光源4的辉度分布均匀。因此,在光学部件6的这些区域中,每单位面积透过部61的尺寸的比例为最小。图10显示了沿X方向的截面,但是沿Y方向的截面同样如此。
图11A图示了如图2所示的背光源4的区域A1的放大示意图,其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区域A1中粘合层11、支撑部件12和光源81的布置。除了区域A1外,背光源4的剩余区域也可以具有类似于图11A所示布置的粘合层11、支撑部件12和光源81的布置。图11B图示了如图2所示的背光源4的区域A2的放大示意图,其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在区域A2中粘合层11、支撑部件12和光源81的变形布置。除了区域A2外,背光源4的剩余区域也可以具有类似于图11B所示设置的粘合层11、支撑部件12和光源81的布置。如图11A、11B所示,粘合层11在从扩散板5侧(Z1侧)来看的光学部件6延伸的方向(X方向和Y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从扩散板5侧(Z1侧)来看,光源81在光学部件6延伸的方向(X方向和Y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支撑部件12设置在两个光源81之间和两个粘合层11之间。粘合层11的布置依赖于光源81的布置和光学部件6的透过部61的布置。设置多于支撑部件12的粘合层11。
具体地,如图11A、11B所示,粘合层11分别与光源81相对设置,以使得从垂直于显示面板2的显示面的方向来看(即,从Z1方向看),粘合层11分别和光源81重叠。如图11A、11B所示区域A1和A2中支撑部件12相对于光源81的布置分别与如图6A、6B所示的支撑部件12相对于光源81的布置相同。从而,为了简洁的目的,省略对图11A和11B所示布置的详细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晶电视装置200包括黏合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的粘合层11,且在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之间有空气层10。粘合层11在光学部件6延伸的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空气层10具有和粘合层11相同的厚度,且位于相邻的成对粘合层11之间。对于这种结构,通过经由粘合层11将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黏合,光学部件6被扩散板5支撑。从而,即使不布置大量的支撑部件12,也能够防止光学部件6偏转。粘合层11在光学部件6延伸的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在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之间的空气层10具有和粘合层11相同的厚度且位于相邻的成对粘合层11之间。从而,能够抑制光的折射,这会改善光的扩散效果。结果是,能够抑制光学部件6的偏转,以及改善光的扩散效果,同时降低支撑部件12的数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置多个光源81,且粘合层11分别与光源81相对设置,以使得从垂直于显示面板2的显示面的方向看,粘合层11和光源81重叠。对于这种结构,在光学部件6延伸的方向上,粘合层11布置在与光源81相同的位置。此处,在与光源81相对的、在所述光学部件延伸的方向上和光源81位置相同的光学部件6的区域因为有更多的光易于到达而设计为暗色的(例如,有更小的透过率)。因此,通过将粘合层11设置在被设计为暗色的光学部件6的这些区域,能够使得粘合层11不那么明显。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每个粘合层11设置在光学部件6的各自的一个预定区域A3中光学部件6(透过部61)具有最小透过率的位置。例如,粘合层11设置在每单位面积透过部61的尺寸的比例最小的区域。此处,与光源81相对的光学部件6的区域易于比其它区域变得更亮。从而,为了防止这些区域比其它区域变得更亮,在这些区域中透过部61被设计为小的。因此,对于这种结构,由于粘合层11,小的透过部61防止这些区域比其它区域变得更亮,同时由于小的透过部61,凝聚光的粘合层11防止这些区域比其它区域变的更暗。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它效果和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见图1和12,描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电视装置300的背光源4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扩散板5具有多个第二突出部52。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51和支撑部件12以不相对设置的方式而将光学部件6夹入中间。
如图12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突出部5的位置,扩散板分别具有第二突出部52。在图3和图4中,第一突出部51设置在反射部62的位置,同时在图12中,第一突出部51分别设置在透过部61的位置且设置为和透过部61周围的反射部62接触。即,每个第一突出部51的直径大于各自的一个透过部61的直径,且每个第一突出部51覆盖各自的一个透过部61。第二突出部52分别设置在第一突出部61的端部,以使得第二突出部52分别延伸或通过透过部61的内部。第二突出部52通过透过部61从第一突出部51延伸到反射片7侧(Z2侧),第二突出部52的长度不被限制,但是设计为维持光源81和光学部件6之间的距离恒定,以使来自光源的光在光源81和光学部件6之间移动时被充分地扩散。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突出部52一体地设置到第一突出部51。从而,具有第一突出部51和第二突出部52的扩散板5一体化地形成为整体、单一的部件。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突出部52为柱形。如图12所示,第二突出部52在X方向或Y方向上具有小于第一突出部51的宽度和直径。第二突出部52的Z2侧的面和反射片7的Z2侧的面相接触。从而,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突出部52通过透过部61从第一突出部51朝向反射片7延伸且和反射片7接触。图12显示了沿X方向的截面,但是沿Y方向的截面同样如此。
第三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晶电视装置300包括黏合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的粘合层11,且在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之间有空气层10。粘合层11在光学部件6延伸的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空气层10具有和粘合层11相同的厚度,且位于相邻的成对粘合层11之间。对于这种结构,通过经由粘合层11将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黏合,光学部件6被扩散板5支撑。从而,即使不布置大量的支撑部件12,也能够防止光学部件6偏转。粘合层11在光学部件6延伸的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在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之间的空气层10具有和粘合层11相同的厚度且位于相邻的成对粘合层11之间。从而,能够抑制光的折射,这会改善光的扩散效果。结果是,能够抑制光学部件6的偏转,以及改善光的扩散效果,同时降低支撑部件12的数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液晶电视装置300包括相对于光学部件6向后设置(例如在光源81侧)的反射片7。反射片7配置为反射来自光源81的光。扩散板5进一步包括第二突出部52,第二突出部52通过透过部61从第一突出部51朝向反射片7(例如向光源81侧)延伸。对于这种结构,通过具有反射片7,从光源81发射且被光学部件6的反射部62反射的光能够被反射到光学部件6侧。从而,由光学部件6的反射部62反射的光能够被反射到光学部件6的透过部61。另外,通过扩散板5的第二突出部52,扩散板5和反射片7之间的距离能够被维持在恒定的距离。
第三实施方式的其它效果和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见图1和13,描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液晶电视装置300的背光源4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扩散板5不具有第一突出部51,且具有从反射片7朝向扩散板5延伸的多个支撑部件13。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从与光学部件6垂直的方向(Z方向)来看,支撑部件13设置在和粘合层11不同的位置。支撑部件13从光源81侧朝向光学部件6侧延伸、且通过光学部件6的透过部61与扩散板5接触以支撑扩散板5。支撑部件13的Z1侧的面和扩散板5的Z2侧的面接触。支撑部件13具有从Z2侧向Z1侧减小的直径。具体地,支撑部件13的每个具有远端部、中部和基部,且当从基部向远端部移动时直径减少。而且,支撑部件13的每个具有在远端部和中部之间的凸缘14,和在中部和基部之间的固定部15。每个支撑部件13的凸缘14设置为从反射片7侧遮蔽或覆盖光学部件6的各自的一个透过部61。具体地,凸缘14和光学部件6的反射部62接触以支撑光学部件6。通过支撑部件13的每个具有凸缘14,能够抑制光从设置有支撑部件13的透过部61透过。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支撑部件13的凸缘14的直径大于光学部件6的各自的一个透过部61的直径。从凸缘14朝向扩散板5延伸的每个支撑部件13的远端部的直径小于光学部件6的各自的一个透过部61的直径。另一方面,支撑部件13的基部的Z2侧的面(在反射片7侧)分别具有比设置有支撑部件13的基部的反射片7的孔更大的直径。而且,设置每个支撑部件13的固定部15以用于固定到光学部件6。固定部15和反射片7接触。支撑部件13的固定部15的直径分别大于设置有支撑部件的基部的反射片7的孔的直径。图13显示了沿X方向的截面,但是沿Y方向的截面同样如此。
第四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
(第四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晶电视装置400包括黏合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的粘合层11,且在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之间有空气层10。粘合层11在光学部件6延伸的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空气层10具有和粘合层11相同的厚度,且位于相邻的成对粘合层11之间。对于这种结构,通过经由粘合层11将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黏合,光学部件6被扩散板5支撑。从而,即使不设置大量的支撑部件13,也能够防止光学部件6偏转。粘合层11在光学部件6延伸的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在光学部件6和扩散板5之间的空气层10具有和粘合层11相同的厚度且位于相邻的成对粘合层11之间。从而,能够抑制光的折射,这会改善光的扩散效果。结果是,能够抑制光学部件6的偏转,以及改善光的扩散效果,同时降低支撑部件13的数量。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液晶电视装置400进一步包括支撑部件13,从与光学部件6或显示面板2的显示面垂直的方向来看,支撑部件13设置在不同于粘合层11的位置。支撑部件13延伸通过光学部件6的透过部61且和扩散板5接触以支撑扩散板5。例如,支撑部件13从光源81侧朝向光学部件6侧延伸且通过光学部件6的透过部61和扩散板5接触以支撑扩散板5。对于这种结构,通过设置支撑部件13,能够防止光学部件6偏转,同时将扩散板5和反射片7之间的距离维持在恒定的距离。
第四实施方式的其它效果和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
变形例
本文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皆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指明,而不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指明,且进一步包括权利要求及其对等物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形(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第一到第四实施方式中,液晶电视装置的例子显示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但是本发明不限制于此。例如,本发明可应用于除了液晶电视装置以外的显示装置。例如,本发明可应用于常规的显示装置,例如用于个人电脑的显示装置。
在上述第一到第四实施方式中,光和湿气可固化粘合剂的例子显示为粘合剂,但是本发明不限制于此。例如,可通过光和热进行固化的粘合剂可被用作粘合剂。
在上述第一到第四实施方式中,光和湿气可固化粘合剂的例子显示为粘合剂,但是本发明不限制于此。例如,作为粘合剂,可使用具有用波长透过光学部件的光进行固化的性质的粘合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300nm以下的波长可对粘合剂进行固化,300nm以下是透过光学部件的波长范围。
在上述第一到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光和湿气可固化粘合剂的例子作为粘合剂,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双组分固化粘合剂作为粘合剂。
在上述第一到第四实施方式中,显示了大于空气的折射率的粘合剂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制于此。例如,可采用折射率接近空气折射率的粘合剂。
在上述第一到第四实施方式中,例如,显示了粘合剂至少部分覆盖透过部的通孔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制于此。例如,粘合层可布置为粘合层不覆盖通孔。另外,粘合层可设置为每个粘合层覆盖光学部件的至少一个完整的通孔(例如至少一个完整的透过部)。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显示了粘合层设置在每单位面积透过部的尺寸的比例为最大的区域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制于此。例如,即使每单位面积透过部的比例不是最大,粘合层可设置在每单位面积透过部的比例大于其它区域的区域。换言之,粘合层可设置在光学部件的透过率或开口率大于预定区域A4中其它位置的位置。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显示了粘合层设置在每单位面积透过部的尺寸的比例为最小的区域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制于此。例如,即使每单位面积透过部的比例不是最小,粘合层可设置在每单位面积透过部的比例小于其它区域的区域。换言之,粘合层可设置在光学部件的透过率或开口率小于预定区域A3中其它位置的位置。
在上述第一到第四实施方式中,显示了光源布置在X方向和Y方向矩阵中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制于此。例如,光源可布置成圆形。
在上述第一、第二、第四实施方式中,显示了设置支撑部件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制于此。例如,不需要设置支撑部件。
在理解本发明的范围时,如本文所用的术语“包括”和它的衍生词意指描述存在已陈述的特征、元件、组件、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开放性术语,但并不排除存在其它未陈述的特征、元件、组件、组、整体和/或步骤。前述内容也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词语,诸如术语“包含”、“具有”和它们的衍生词。而且,除非另有说明时,术语“部件”、“部”,“部分”、“构件”或“元件”以单数使用时可以具有单个部件或多个部件的双重含义。
如本文中所用,如下方向术语“向前”、“向后”、“前”、“后”、“上”、“下”、“上面”、“下面”、“向上”、“向下”、“顶”、“底”、“侧”、“竖直”、“水平”、“垂直”和“横向”以及任何其它类似方向术语适用于直立位置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这些方向。因此,这些方向术语,如用于描述液晶显示装置,应该相对于在水平面上处于直立位置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解释。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附着”或“附接”包括通过将一个元件直接附加到另一个元件而将一个元件直接固定到另一元件的配置;通过将一个元件附加到中间构件然后被安装到其它元件而间接地将一个元件固定到其它元件的配置;其中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整合,即一个元件本质上是其它元件的一部分的配置。这个定义也适用于类似含义的词语,例如,“接合”、“连接”、“联接”、“安装”、“结合”、“固定”和它们的衍生词。最后,在此使用的诸如“基本”,“大约”和“近似”的程度术语是指所修饰术语的最终结果没有明显改变的偏差量。
虽然只用选定的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显而易见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从本公开内容可以对本文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例如,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只要该变化实质上不影响它们的预期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和/或希望改变各种组件的尺寸、形状、位置或取向。除非另外特别声明,只要其变化实质上不影响它们的预期功能,那些显示彼此直接连接或接触的组件也可具有设置在它们之间的中间结构。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否则一个组件的功能可以由两个执行,反之亦然。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采用。没有必要在一个特定的实施方式中同时具有所有优点。每个区别于现有技术的特征,单独或与其它特征的组合也应被视为申请人的进一步发明的独立描述,包括由这些特征所体现的结构和/或功能概念。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仅用于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发明。
Claims (14)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至少一个光源;
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与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相对设置且具有背对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发射面,所述扩散板配置为扩散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以从所述发射面发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所述光;
光学部件,所述光学部件设置在所述扩散板和所述至少一个光源之间且具有至少一个透过部和反射部,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配置为透过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所述光,所述反射部配置为反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所述光;和
多个粘合层,所述粘合层黏合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且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之间具有空气层;所述粘合层在所述光学部件延伸的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
所述空气层具有和所述粘合层相同的厚度且位于相邻的一对所述粘合层之间,
所述粘合层配置为凝聚一部分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所述光,
所述光学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包含多个通孔,且
所述粘合层布置为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层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层包含粘合剂,所述粘合剂具有通过光进行固化的性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层包括粘合剂,所述粘合剂具有通过光进行固化的性质和通过光以外的因素进行固化的性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层包括通过光和湿气进行固化的光和湿气可固化粘合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光源包含多个光源,且
在从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方向来看的所述光学部件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粘合层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成对所述光源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粘合层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在所述光学部件的各自的一个预定区域中具有最大透过率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光源包含多个光源,且
所述粘合层分别与所述光源相对设置,以使得从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方向来看,所述粘合层分别和所述光源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粘合层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在所述光学部件的各自的一个预定区域中具有最小透过率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板包含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和所述空气层的厚度相等的突出量朝向所述光学部件突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反射片,所述反射片相对于所述光学部件向后方设置,所述反射片配置为反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所述光,
所述扩散板进一步包含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从所述第一突出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朝向所述反射片延伸并与所述反射片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支撑部件,从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方向来看,所述支撑部件设置在不同于所述粘合层的位置,所述支撑部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延伸并和所述扩散板接触以支撑所述扩散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部件形成为片状部件。
14.一种面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光源;
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与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相对设置且具有背对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发射面;所述扩散板配置为扩散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以从所述发射面发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光;
光学部件,所述光学部件设置在所述扩散板和所述至少一个光源之间且具有至少一个透过部和反射部,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配置为透过来自所述光源的所述光,所述反射部配置为反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所述光;
多个粘合层,所述粘合层黏合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且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扩散板之间具有空气层;所述粘合层在所述光学部件延伸的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
所述空气层具有和所述粘合层相同的厚度且位于相邻的一对所述粘合层之间,
所述粘合层配置为凝聚一部分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所述光,
所述光学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透过部包含多个通孔,且
所述粘合层布置为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通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34964A JP7396122B2 (ja) | 2020-03-02 | 2020-03-02 | 表示装置および面光源装置 |
JP2020-034964 | 2020-03-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41612A CN113341612A (zh) | 2021-09-03 |
CN113341612B true CN113341612B (zh) | 2023-07-18 |
Family
ID=74732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32161.3A Active CN113341612B (zh) | 2020-03-02 | 2021-03-02 | 显示装置和面光源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04523B2 (zh) |
EP (1) | EP3876027B1 (zh) |
JP (1) | JP7396122B2 (zh) |
CN (1) | CN11334161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38498B (zh) * | 2021-04-22 | 2023-10-31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310251A (ja) * | 2007-06-18 | 2008-12-25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JP2010192246A (ja) * | 2009-02-18 | 2010-09-02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光拡散板、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JP2010272245A (ja) * | 2009-05-19 | 2010-12-02 | Toshiba Corp |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
CN103017038A (zh) * | 2012-12-13 | 2013-04-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直下式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
JP2015191099A (ja) * | 2014-03-28 | 2015-11-02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WO2017038082A1 (ja) * | 2015-09-01 | 2017-03-09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映像表示装置 |
CN109725455A (zh) * | 2017-10-31 | 2019-05-07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背光单元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110221475A (zh) * | 2018-03-01 | 2019-09-10 | 夏普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177382B2 (en) | 2008-03-11 | 2012-05-15 | Cree,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ultiplanar optical diffusers and display panels for using the same |
JP2016006465A (ja) | 2014-06-20 | 2016-01-14 |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US10317609B2 (en) * | 2015-11-12 | 2019-06-11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TWI669545B (zh) | 2018-02-23 | 2019-08-2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
US10768430B2 (en) * | 2018-03-29 | 2020-09-08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device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
JP7203535B2 (ja) | 2018-08-27 | 2023-01-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信号制御装置及び信号制御システム |
-
2020
- 2020-03-02 JP JP2020034964A patent/JP7396122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2-19 US US17/179,550 patent/US11204523B2/en active Active
- 2021-02-24 EP EP21159004.7A patent/EP3876027B1/en active Active
- 2021-03-02 CN CN202110232161.3A patent/CN11334161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310251A (ja) * | 2007-06-18 | 2008-12-25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JP2010192246A (ja) * | 2009-02-18 | 2010-09-02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光拡散板、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JP2010272245A (ja) * | 2009-05-19 | 2010-12-02 | Toshiba Corp |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
CN103017038A (zh) * | 2012-12-13 | 2013-04-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直下式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
JP2015191099A (ja) * | 2014-03-28 | 2015-11-02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WO2017038082A1 (ja) * | 2015-09-01 | 2017-03-09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映像表示装置 |
CN109725455A (zh) * | 2017-10-31 | 2019-05-07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背光单元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110221475A (zh) * | 2018-03-01 | 2019-09-10 | 夏普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396122B2 (ja) | 2023-12-12 |
JP2021139938A (ja) | 2021-09-16 |
EP3876027B1 (en) | 2022-04-13 |
CN113341612A (zh) | 2021-09-03 |
US20210271136A1 (en) | 2021-09-02 |
US11204523B2 (en) | 2021-12-21 |
EP3876027A1 (en) | 2021-09-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310620B2 (en) |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with frame having adhesive on reflector and circuit board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20120105739A1 (en) | Lens unit, light emitting-module,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 |
US7876398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 |
US8672530B2 (en) | Display device | |
WO2010146903A1 (ja) | 発光モジュール、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像装置 | |
US7794100B2 (en) | Planar light source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and planar illumination method | |
CN113341612B (zh) | 显示装置和面光源 | |
CN114241919A (zh) |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 |
CN112241087B (zh) |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 |
JP4780216B2 (ja) | 面光源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
EP3767384B1 (en) |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
KR20060016117A (ko) | 면광원 장치 | |
JP5352739B2 (ja) |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US11194185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20120250355A1 (en) | Display device | |
WO2013088594A1 (ja)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4377754B2 (ja) | 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CN212060815U (zh) |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 |
WO2011125387A1 (ja) | 光源モジュール、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