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8717B - 锁体 - Google Patents

锁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8717B
CN113338717B CN202110742585.4A CN202110742585A CN113338717B CN 113338717 B CN113338717 B CN 113338717B CN 202110742585 A CN202110742585 A CN 202110742585A CN 113338717 B CN113338717 B CN 1133387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detection
unlocking
locking
det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25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38717A (zh
Inventor
李保福
杨绍华
李启平
张永成
陈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Youte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Youte I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Youte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4258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387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38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87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387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87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47/0012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with rotary electro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0013Followers; Bearing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2047/00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ctuators or power transmissions therefor
    • E05B2047/0018Details of actuator transmissions
    • E05B2047/0026Clutches, couplings or brak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锁体,包括:壳体;离合器,离合器设置在壳体内,离合器包括顺次叠置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与内外把手配合,第二连接件与锁舌配合;电控组件,电控组件设置在壳体内,电控组件包括多个检测件,各检测件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三者配合,并检测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位置状态,以判断锁体的内外开闭锁状态。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锁体本身无法对开闭锁动作进行精确地判断与控制的问题。

Description

锁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锁体。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子锁体,大多数内置挂挡电机和检测开关,在覆板上单独设置有面板和控制模块,电子锁体只能通过连接线与控制模块对接,该方式不仅走线复杂,锁体本身也无法对开闭锁动作进行精确地判断与控制,应用到整锁时,面板设计难对接,局限性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锁体本身无法对开闭锁动作进行精确地判断与控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锁体,包括:壳体;离合器,离合器设置在壳体内,离合器包括顺次叠置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与内外把手配合,第二连接件与锁舌配合;电控组件,电控组件设置在壳体内,电控组件包括多个检测件,各检测件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三者配合,并检测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位置状态,以判断锁体的内外开闭锁状态。
进一步地,所有检测件包括:第一检测组件,第一检测组件与第一连接件配合,并能够检测第一连接件解锁和闭锁两个方向的转动;第二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与第二连接件配合,并能够检测第二连接件解锁的转动;第三检测组件,第三检测组件与第三连接件配合,并能够检测第三连接件解锁和闭锁两个方向的转动;当第一检测组件检测到解锁且第二检测组件检测到解锁,第一连接件对应的把手开门;当第一检测组件检测到闭锁时,第一连接件对应的把手锁门;当第三连接件检测到解锁且第二检测组件检测到解锁,第三连接件对应的把手开门;当第三检测组件检测到闭锁时,第三连接件对应的把手锁门。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用于检测第一连接件解锁转动的第一解锁检测件,和用于检测第一连接件闭锁转动的第一闭锁检测件,第一连接件解锁时第一解锁检测件检测到解锁,第一连接件闭锁时第一闭锁检测件检测到闭锁。
进一步地,第三检测组件包括用于检测第三连接件解锁转动的第三解锁检测件,和用于检测第三连接件闭锁转动的第三闭锁检测件,第三连接件解锁时第三解锁检测件检测到解锁,第三连接件闭锁时第三闭锁检测件检测到闭锁。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件,第一检测件包括解锁档位和闭锁档位,并能够检测第一连接件解锁和闭锁两个方向的转动,第一连接件解锁转动时触发解锁档位,第一检测件检测到解锁,第一连接件闭锁转动时触发闭锁档位,第一检测件检测到闭锁。
进一步地,第三检测组件包括第三检测件,第三检测件包括解锁档位和闭锁档位,并能够检测第三连接件解锁和闭锁两个方向的转动,第三连接件解锁转动时触发解锁档位,第三检测件检测到解锁,第三连接件闭锁转动时触发闭锁档位,第三检测件检测到闭锁。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具有触发结构,检测件具有触发端,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解闭锁转动时,触发结构能够触发触发端,以触发检测件。
进一步地,电控组件还包括电控板,电控板与检测件电连接,电控板接收检测件检测到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位置状态,并根据位置状态判断锁体的内外开闭锁状态。
进一步地,电控板具有通讯模块,通讯模块能够与用户终端进行通讯,当外把手解锁转动时,外把手对应的连接件触发对应的检测组件,以唤醒通讯模块与用户终端通讯。
进一步地,锁体还包括:电机,电机与电控板电连接,电控板能够控制电机动作;连接臂,连接臂的一端与电机驱动连接,连接臂的另一端与离合器的离合件连接,并能够带动离合器改变离合状态。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内设置有电控组件,从而将电控组件与离合器等部件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单独的模块,使得锁体能独立进行自我逻辑判断和控制,而非被动的输出、接收或者执行,由此可大大减少锁体与整锁面板之间的多次主从信息交互,简化面板设计,实用性强,适应性广。同时电控组件包括有多个检测件,检测件能够与离合器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配合,实现对三个连接件的转动检测,通过对三个连接件的动作进行全方位检测,使得锁体不仅能够判断锁体是开锁还是闭锁,而且还能够准确判断出是门内开关还是门外开关,判断结果更加全面和准确。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电控组件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电控组件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锁体的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解锁检测件和第一闭锁检测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第三连接件与第三解锁检测件和第三闭锁检测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的电控组件的第一检测件与第一连接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7中的电控组件的第三检测件与第三连接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20、离合器;21、第一连接件;22、第二连接件;23、第三连接件;24、离合件;30、电控组件;31、第一解锁检测件;32、第一闭锁检测件;33、第三解锁检测件;34、第三闭锁检测件;35、第一检测件;36、第三检测件;37、电控板;38、第二检测件;40、电机;50、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锁体本身无法对开闭锁动作进行精确地判断与控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锁体。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锁体,包括壳体10、离合器20和电控组件30,离合器20设置在壳体10内,离合器20包括顺次叠置的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22和第三连接件23,第一连接件21和第三连接件23与内外把手配合,第二连接件22与锁舌配合;电控组件30设置在壳体10内,电控组件30包括多个检测件,各检测件与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22和第三连接件23三者配合,并检测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22和第三连接件23的位置状态,以判断锁体的内外开闭锁状态。
本实施例通过在壳体10内设置有电控组件30,从而将电控组件30与离合器20等部件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单独的模块,使得锁体能独立进行自我逻辑判断和控制,而非被动的输出、接收或者执行,由此可大大减少锁体与整锁面板之间的多次主从信息交互,简化面板设计,实用性强,适应性广。同时电控组件30包括有多个检测件,检测件能够与离合器20的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22和第三连接件23配合,实现对三个连接件的转动检测,通过对三个连接件的动作进行全方位检测,使得锁体不仅能够判断锁体是开锁还是闭锁,而且还能够准确判断出是门内开关还是门外开关,判断结果更加全面和准确。
一般而言,把手下压时锁体解锁,上提时锁体闭锁复位,如图4所示,因而本实施例的离合器20的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22和第三连接件23三者中,第一连接件21和第三连接件23具有解锁和闭锁,即下压和上提两个方向的转动,第一连接件21和第三连接件23下压则说明对应的把手解锁转动,上提则说明对应的把手闭锁转动,而第二连接件22由于与锁舌配合,因而其仅需检测下压一个方向的转动即可,第二连接件22下压说明锁舌解锁,锁体解锁。
在本实施例中,所有检测件包括第一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和第三检测组件,第一检测组件与第一连接件21配合,并能够检测第一连接件21解锁和闭锁两个方向的转动;第二检测组件与第二连接件22配合,并能够检测第二连接件22解锁的转动;第三检测组件与第三连接件23配合,并能够检测第三连接件23解锁和闭锁两个方向的转动。这样,根据第一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和第三检测组件检测到的不同状态综合判断即可得到锁体的具体状态,具体而言,当第一检测组件检测到解锁且第二检测组件检测到解锁,说明第一连接件21对应的把手解锁转动且锁体解锁,则第一连接件21对应的把手开门;当第一检测组件检测到闭锁时,说明第一连接件21对应的把手闭锁转动,此时第二检测组件检测不到第二连接件22解锁转动,则第一连接件21对应的把手锁门;当第三连接件23检测到解锁且第二检测组件检测到解锁,说明第三连接件23对应的把手解锁转动且锁体解锁,则第三连接件23对应的把手开门;当第三检测组件检测到闭锁时,说明第三连接件23对应的把手闭锁转动,此时第二检测组件检测不到第二连接件22解锁转动,则第三连接件23对应的把手锁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离合器20具备双向安装的功能,即第一连接件21既可以与内把手配合对应,也可以与外把手配合对应,相似地,第三连接件23既可以与内把手配合对应,也可以与外把手配合对应。具体安装方式可以根据门的左右侧开门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因而,根据第一连接件21和第三连接件23在安装时具体配合的把手即可判断出是内把手解闭锁还是外把手解闭锁。
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检测组件包括两个检测件,分别为用于检测第一连接件21解锁转动的第一解锁检测件31,和用于检测第一连接件21闭锁转动的第一闭锁检测件32。当第一连接件21下压解锁转动时,第一连接件21触发第一解锁检测件31,从而使得第一连接件21解锁时第一解锁检测件31检测到解锁;相似地,当第一连接件21上提闭锁转动时,第一连接件21触发第一闭锁检测件32,从而使得第一连接件21闭锁时第一闭锁检测件32检测到闭锁。
与第一检测组件的设置方式相似,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三检测组件也包括两个检测件,分别为用于检测第三连接件23解锁转动的第三解锁检测件33,和用于检测第三连接件23闭锁转动的第三闭锁检测件34,当第三连接件23下压解锁转动时,第三连接件23触发第三解锁检测件33,从而使得第三连接件23解锁时第三解锁检测件33检测到解锁;相似地,当第三连接件23上提闭锁转动时,第三连接件23触发第三闭锁检测件34,从而使得第三连接件23闭锁时第三闭锁检测件34检测到闭锁。
与上述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三检测组件不同,由于第二连接件22只需检测解锁转动,因而第二检测组件只需要一个第二检测件38即可实现对第二连接件22的检测,即第二连接件22解锁转动时触发第二检测件38,使得第二检测件38检测到第二连接件22解锁。
本实施例的上述各检测件采用单向检测开关,例如本实施例采用的微动开关等,当然,微动开关也可以替换为具有同等功能的其他类型的检测件。并且检测件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例如设置两个第一解锁检测件31均用于检测第一连接件21解锁转动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22和第三连接件23具有触发结构,检测件具有触发端,本实施例的触发结构采用凸起,触发端位于凸起的转动路径上,当凸起跟随对应的连接件解闭锁转动时,凸起即可触发触发端,从而触发对应的检测件。当然,触发结构除了采用凸起之外,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采用凹槽与触发端配合,触发端伸入凹槽内,凹槽转动时,凹槽的侧壁即可触发触发端等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电控组件30还包括电控板37,电控板37作为整个电控组件30逻辑控制判断的主要部件,电控板37与检测件电连接,电控板37接收各检测件检测到的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22和第三连接件23的位置状态,并综合根据各位置状态判断锁体的内外开闭锁状态。
本实施例的电控板37具有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可以根据需要采用蓝牙模块等,通讯模块能够与用户终端进行通讯,当外把手解锁转动时,外把手对应的连接件触发对应的检测组件,从而唤醒通讯模块与用户终端通讯,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对锁体下达解锁指令。本实施例之所以将第一连接件21和第三连接件23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三检测组件,是考虑到本实施例的锁体可以双向安装,因而第一连接件21和第三连接件23中具体哪个与外把手配合是不确定的,为了保证无论哪个方向安装,下压外把手开门转动时均能够有效唤醒通讯模块,因而设置有第一检测组件与第一连接件21配合、第三检测组件与第三连接件23配合,这样,第一连接件21与外把手配合时,外把手通过第一连接件21、第一检测组件唤醒通讯模块,而第三连接件23与外把手配合时,外把手通过第三连接件23、第三检测组件唤醒通讯模块,从而实现外把手均能够有效唤醒通讯模块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锁体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电机40和连接臂50,电机40与电控板37电连接,电控板37能够控制电机40动作;连接臂50的一端与电机40驱动连接,连接臂50的另一端与离合器20的离合件24连接,电机40动作时通过连接臂50带动离合件24运动,从而带动离合器20改变离合状态。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三检测组件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三检测组件可以均仅设置一个检测件,该检测件可以同时检测第一连接件21或者第三连接件23两个方向的转动。
具体而言,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件35,第一检测件35包括解锁档位和闭锁档位,并能够检测第一连接件21解锁和闭锁两个方向的转动。如图8所示,当第一连接件21解锁转动时触发解锁档位,第一检测件35检测到解锁;当第一连接件21闭锁转动时触发闭锁档位,第一检测件35检测到闭锁。相似地,如图9所示,第三检测组件包括第三检测件36,第三检测件36包括解锁档位和闭锁档位,并能够检测第三连接件23解锁和闭锁两个方向的转动。当第三连接件23解锁转动时触发解锁档位,第三检测件36检测到解锁;当第三连接件23闭锁转动时触发闭锁档位,第三检测件36检测到闭锁。这样,通过一个第一检测件35和一个第三检测件36即可对第一连接件21和第三连接件23解锁和闭锁两个转动的检测,从而在保证检测全面准确的前提下,减少了需要设置的检测件的数量,简化了结构。
本实施例的第一检测件35和第三检测件36采用双向检测开关,具体类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选择。并且与实施例一类似,第一检测件35和第三检测件36的设置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
实施例一中的第二检测件38由于仅需要检测第二连接件22解锁方向的转动,因而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检测件38可以保留单向检测开关,或者也可以替换为与第一检测件35相同的双向检测开关。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连接件与检测件之间的双向配合,本实施例的触发结构采用凹槽,检测件的触发端伸入至凹槽内,当凹槽向两个方向转动时,凹槽的两侧壁均能够触发触发端,从而触发检测件。当然,也可以采用实施例一中的凸起,此时连接件上的凸起需要设置有两个,两个凸起分别触发触发端向解锁档位和闭锁档位两个方向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锁体本身无法对开闭锁动作进行精确地判断与控制的问题;
2、电控组件与离合器等部件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单独的模块,使得锁体能独立进行自我逻辑判断和控制,而非被动的输出、接收或者执行,由此可大大减少锁体与整锁面板之间的多次主从信息交互,简化面板设计,实用性强,适应性广;
3、通过对三个连接件的动作进行全方位检测,使得电控组件不仅能够判断锁体是开锁还是闭锁,而且还能够准确判断出是门内开关还是门外开关,判断结果更加全面和准确;
4、无论哪个方向安装,外把手均能够有效唤醒通讯模块。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
能够双向安装的离合器(20),所述离合器(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离合器(20)包括顺次叠置的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22)和第三连接件(23),所述第一连接件(21)和所述第三连接件(23)与内外把手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22)与锁舌配合;
电控组件(30),所述电控组件(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电控组件(30)包括多个检测件,各所述检测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1)、所述第二连接件(22)和所述第三连接件(23)三者配合,并检测所述第一连接件(21)、所述第二连接件(22)和所述第三连接件(23)的位置状态,以判断所述锁体的内外开闭锁状态;
所述电控组件(30)还包括电控板(37),所述检测件设置在所述电控板(37)上,所述电控板(37)与所述检测件电连接,所述电控板(37)接收所述检测件检测到的所述第一连接件(21)、所述第二连接件(22)和所述第三连接件(23)的位置状态,并根据所述位置状态判断所述锁体的内外开闭锁状态;
所有所述检测件包括:
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1)配合,并能够检测所述第一连接件(21)解锁和闭锁两个方向的转动;
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二检测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2)配合,并能够检测所述第二连接件(22)解锁的转动;
第三检测组件,所述第三检测组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23)配合,并能够检测所述第三连接件(23)解锁和闭锁两个方向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检测组件检测到解锁且所述第二检测组件检测到解锁,所述第一连接件(21)对应的把手开门;当所述第一检测组件检测到闭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21)对应的把手锁门;当所述第三连接件(23)检测到解锁且所述第二检测组件检测到解锁,所述第三连接件(23)对应的把手开门;当所述第三检测组件检测到闭锁时,所述第三连接件(23)对应的把手锁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连接件(21)解锁转动的第一解锁检测件(31),和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连接件(21)闭锁转动的第一闭锁检测件(32),所述第一连接件(21)解锁时所述第一解锁检测件(31)检测到解锁,所述第一连接件(21)闭锁时所述第一闭锁检测件(32)检测到闭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检测组件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三连接件(23)解锁转动的第三解锁检测件(33),和用于检测所述第三连接件(23)闭锁转动的第三闭锁检测件(34),所述第三连接件(23)解锁时所述第三解锁检测件(33)检测到解锁,所述第三连接件(23)闭锁时所述第三闭锁检测件(34)检测到闭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件(35),所述第一检测件(35)包括解锁档位和闭锁档位,并能够检测所述第一连接件(21)解锁和闭锁两个方向的转动,所述第一连接件(21)解锁转动时触发所述解锁档位,所述第一检测件(35)检测到解锁,所述第一连接件(21)闭锁转动时触发所述闭锁档位,所述第一检测件(35)检测到闭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检测组件包括第三检测件(36),所述第三检测件(36)包括解锁档位和闭锁档位,并能够检测所述第三连接件(23)解锁和闭锁两个方向的转动,所述第三连接件(23)解锁转动时触发所述解锁档位,所述第三检测件(36)检测到解锁,所述第三连接件(23)闭锁转动时触发所述闭锁档位,所述第三检测件(36)检测到闭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1)、所述第二连接件(22)和所述第三连接件(23)具有触发结构,所述检测件具有触发端,所述第一连接件(21)、所述第二连接件(22)或所述第三连接件(23)解闭锁转动时,所述触发结构能够触发所述触发端,以触发所述检测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板(37)具有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能够与用户终端进行通讯,当外把手解锁转动时,所述外把手对应的连接件触发对应的检测组件,以唤醒所述通讯模块与用户终端通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还包括:
电机(40),所述电机(40)与所述电控板(37)电连接,所述电控板(37)能够控制所述电机(40)动作;
连接臂(50),所述连接臂(50)的一端与所述电机(40)驱动连接,所述连接臂(50)的另一端与所述离合器(20)的离合件(24)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离合器(20)改变离合状态。
CN202110742585.4A 2021-06-30 2021-06-30 锁体 Active CN1133387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2585.4A CN113338717B (zh) 2021-06-30 2021-06-30 锁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2585.4A CN113338717B (zh) 2021-06-30 2021-06-30 锁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8717A CN113338717A (zh) 2021-09-03
CN113338717B true CN113338717B (zh) 2022-12-23

Family

ID=77482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2585.4A Active CN113338717B (zh) 2021-06-30 2021-06-30 锁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38717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900076U (zh) * 2019-12-31 2020-11-10 刘钰 一种离合装置及其门锁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121777A (en) * 1997-09-16 2000-11-21 Chen Zoor Yosi Door lock system
WO2005066440A1 (de) * 2003-12-31 2005-07-21 SCHÜCO International KG Überwachungsvorrichtung für fenstergriffe
CN103953222B (zh) * 2014-03-14 2016-08-17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检测锁芯转动方向的电子锁及其工作方法
CN103912159B (zh) * 2014-04-25 2016-03-23 广东亚太天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门锁的反锁方法
CN108150004A (zh) * 2017-12-12 2018-06-12 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锁的辨别进出门的执手结构
CN210370233U (zh) * 2019-05-27 2020-04-21 宁波施特乐锁具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监管智能锁具
CN210976940U (zh) * 2019-09-12 2020-07-10 深圳几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锁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900076U (zh) * 2019-12-31 2020-11-10 刘钰 一种离合装置及其门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8717A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3601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vehicle entry system using touch pad with mechanical emergency switch assembly
CN104878995B (zh) 一种电子锁
CN111630235B (zh) 锁机构、锁具及开锁方法
CN103924845B (zh) 可便捷门外上锁门内反锁的智能门锁
CN105715120A (zh) 一种智能锁体及含有该锁体的门锁系统
US11920372B2 (en) Sealing of an electronic lock
CN109339592A (zh) 一种两线制可通讯的电子锁
CN113338717B (zh) 锁体
US20210317684A1 (en) Changing a state of a lock
CN105464470A (zh) 自动锁
CN112888830B (zh) 具有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的摆动手柄布置
CN108974189B (zh) 锁车机构和锁车桩
CN106320839A (zh) 一种箱包电子锁
CN113738193B (zh) 一种智能门锁快开把手助力开闭锁结构及助力开闭锁方法
CN109763713B (zh) 一种智能面板锁
KR200212695Y1 (ko) 전자 도어락
CN212295970U (zh) 一种旋转方向传感装置和锁具
CN111946159A (zh) 一种电子防盗锁体
CN103790444B (zh) 钥匙微动开锁自动记录电子锁机构
CN111719958A (zh) 一种旋转方向传感装置和锁具
CN210598486U (zh) 一种带手柄操作的电子锁
CN206722586U (zh) 一种环网柜门锁
KR20210028552A (ko) 문 손잡이 잠금장치
KR200448138Y1 (ko) 이중잠금 기능을 구비한 도어락 장치
CN215332080U (zh) 智能机柜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7

Address after: 519085 No. 68, Jinhong 7th Road, High-tech Zon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Youte Science Park, No. 102 Yinhua Road,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HUHAI UTAIO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