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8613A - 构造柱模具 - Google Patents

构造柱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8613A
CN113338613A CN202110598177.6A CN202110598177A CN113338613A CN 113338613 A CN113338613 A CN 113338613A CN 202110598177 A CN202110598177 A CN 202110598177A CN 113338613 A CN113338613 A CN 113338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ructional column
template
plate
column
top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981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烈霞
陶睿
高旗
张峰
郭毅
刘奎
任云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981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386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38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86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3/00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 E04G13/02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for columns or like pillars; Special tying or clamping mean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02Conveying or working-up concrete or similar masses able to be heaped or cas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02Conveying or working-up concrete or similar masses able to be heaped or cast
    • E04G21/06Solidifying concrete, e.g. by application of vacuum before hardening
    • E04G21/08Internal vibrators, e.g. needle vibrato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构造柱模具,所述构造柱模具包括第一成型模组及第二成型模组,所述第一成型模组与所述第二成型模组分别设置在构造柱的两侧,所述第一成型模组和/或所述第二成型模组的顶部设有用于振捣及填料的开口。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成型模组与所述第二成型模组用于卡接在构造柱两侧的墙壁之间,分别在构造柱两侧墙壁之间卡接上所述第一成型模组与所述第二成型模组之后,通过所述第一成型模组与所述第二成型模组上的所述开口向其之间倾倒成型料,并通过所述开口插入振捣棒对成型料进行振捣,从而防止在振捣的过程中红成型料从所述第一成型模组与所述第二成型模组上漏出。

Description

构造柱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构造柱模具。
背景技术
在建造墙壁的施工过程中,构造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造柱用于加固墙体,提高墙壁的强度。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构造柱模板的振捣口通常开设在侧壁上,通过盖体遮挡振捣口,导致在填料的过程中以及振捣的过程中及容易出现漏料的情况,并且在拆卸的过程中盖体容易出现破损。从而导致成型后的构造柱强度较差,经常出现质量的缺陷,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柱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构造柱模具在填料的过程中以及振捣的过程中及容易出现漏料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构造柱模具,所述构造柱模具包括第一成型模组及第二成型模组,所述第一成型模组与所述第二成型模组分别设置在构造柱的两侧,所述第一成型模组和/或所述第二成型模组的顶部设有用于振捣及填料的开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成型模组和/或所述第二成型模组包括顶板、上模板及下模板,所述开口沿所述顶板的顶部边缘呈“一”字形设置;所述上模板设置在所述顶板下方;所述下模板设置在所述上模板下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成型模组和/或所述第二成型模组还包括若干调节模板,所述调节模板设置在所述顶板与所述上模板之间,和/或所述调节模板设置在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成型模组和/或所述第二成型模组还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设置在所述顶板与所述上模板之间,和/或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之间,和/或所述调节模板与所述顶板、所述上模板以及所述下模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调节模板的长度为所述上模板的长度的20%~25%。
可选地,所述构造柱模具还包括连接件,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的侧壁上具有连接部以及卡接部,所述卡接朝向外部墙壁结构的一侧具有卡接面,所述卡接面用于卡接在构造柱两侧的墙壁上,其中,靠近构造柱一侧的为所述卡接部,远离构造柱的一侧为连接部,且所述卡接部与所述连接部呈阶梯设置,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卡接部的卡接面凸起;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模板的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模板的连接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模板的连接孔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模板的连接孔连接;或者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孔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外部墙壁结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卡接部上设有粘接胶层。
可选地,所述顶板上还设有导向板,所述构造柱模具还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设置在所述顶板的顶部,且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导向板与所述顶板之间,所述导向板与所述顶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为120度~150度。
可选地,所述构造柱模具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背离构造柱的一侧。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成型模组与所述第二成型模组用于卡接在构造柱两侧的墙壁之间,分别在构造柱两侧墙壁之间卡接上所述第一成型模组与所述第二成型模组之后,通过所述第一成型模组与所述第二成型模组上的所述开口向其之间倾倒成型料,并通过所述开口插入振捣棒对成型料进行振捣,从而防止在振捣的过程中红成型料从所述第一成型模组与所述第二成型模组上漏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构造柱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构造柱模具中上模板与顶板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构造柱模具中上模板与顶板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构造柱模具中上模板与顶板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第一成型模组 11 顶板
111 开口 12 上模板
13 下模板 14 调节模板
30 卡接部 40 连接部
50 连接孔 60 导向板
70 把手 80 加强筋
90 墙壁结构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构造柱模具,请参照图1~图4,所述构造柱模具包括第一成型模组10及第二成型模组,所述第一成型模组10与所述第二成型模组相对设置在构造柱的两侧,所述第一成型模组10和/或所述第二成型模组的顶部设有用于振捣及填料的开口111。
在墙壁的建造过程中,当墙壁的长度达到一定的程度,例如大于或等于5米时,则需要在墙体之间设置构造柱以提高墙壁整体的强度,从而防止墙壁松垮导致的安全隐患。在本实施例中,在墙壁之间预留出构造柱的建造空间,也即在墙壁之间预留出间隙用于建造构造柱。在实际运用中,墙壁具有两面,本发明为便于描述,以墙壁的正面和背面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墙壁的正面与背面顺序可任意调换。
首先在墙壁之间预留出的建造空间内绑扎钢筋,当钢筋绑扎完毕后,将所述第一成型模组10和所述第二成型模组卡接构造柱两侧的墙壁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成型模组10位于墙壁的正面,所述第二成型模组则位于墙壁的背面,从而将墙壁之间的建造空间围合成一密闭空间,而绑扎好的钢筋被密封在该密闭空间中。
在所述第一成型模组10的顶部设置有所述开口111,将成型料(例如水泥料等)从所述开口111中倒入至该密闭空间内;所述开口111的宽度设置为与振捣棒直径相同,以便于将振捣棒通过所述开口111伸入至该密闭空间内,对其中的成型料进行振捣,由于所述开口111位于所述第一成型模组10的顶部,从而优先对位于顶部的成型料进行振捣,从而杜绝因构造柱顶部无法振捣造成的质量通病;待振捣完毕后,使该密闭空间内的成型料凝固后,则能够对所述第一成型模组10与所述第二成型模组进行拆除,以便于所述第一成型模组10与所述第二成型模组重复利用,降低构造柱的建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开口111的位置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方案,所述开口111可设置在所述第一成型模组10或者所述第二成型模组中任意一者上,当仅在一侧的成型模组(例如第一成型模组10)上设置所述开口111时,另一侧的成型模组(例如第二成型模组)的顶部设置为闭口结构即可。此外,也可以在所述第一成型模组10和所述第二成型模组上同时设置一个开口111,也即所述第一成型模组10和所述第二成型模组的结构完全相同,从而能够从所述构造柱的两侧同时倾倒成型料,从而提高构造柱成型的均匀程度,提高建造质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成型模组10与所述第二成型模组用于卡接在构造柱两侧的墙壁之间,分别在构造柱两侧墙壁之间卡接上所述第一成型模组10与所述第二成型模组之后,通过所述第一成型模组10与所述第二成型模组上的所述开口111向其之间倾倒成型料,并通过所述开口111插入振捣棒对成型料进行振捣,从而防止在振捣的过程中红成型料从所述第一成型模组10与所述第二成型模组上漏出。
具体的,请参照图2~图3,所述第一成型模组10和/或所述第二成型模组包括顶板11、上模板12及下模板13,所述开口111沿所述顶板11的顶部边缘呈“一”字形设置;所述上模板12设置在所述顶板11下方;所述下模板13设置在所述上模板12下方。所述上模板12与下模板13结构相似,所述下模板13的结构可参照上模板12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11的长度覆盖了所述顶板11的整个边缘,因此在倾倒的过程中,成型料能够顺着所述顶板11、所述上模板12以及所述下模板13的整个内壁(也即朝向密闭空间的一侧)流下,从而进一步提高构造柱成型的均匀程度,提高建造质量;此外,还可以同时在所述开口111内插入多个振捣棒,从而提高振捣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当构造柱的高度较低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所述构造柱模具的密封性,所述上模板12与所述下模板13可一体成型设置;或者,当构造柱的高度较高时,为了提高本发明所述构造柱模具的安装便捷程度,所述上模板12与所述下模板13之间则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通过逐一拼接安装的方式以提高安装的便捷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成型模组10和/或所述第二成型模组还包括若干调节模板14,所述调节模板14设置在所述顶板11与所述上模板12之间,和/或所述调节模板14设置在所述上模板12与所述下模板13之间。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墙壁的高度以及尺寸各不相同,为了提高本发明所述构造柱模具的广泛适应性,本实施例中可通在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之间增设所述调节模板14,以实现调整所述第一成型模组10或者所述第二成型模组的高度,以与构造柱的高度相适配。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节模板14可设置在所述上模板12与所述下模板13之间,也可以设置在所述上模板12与所述顶板11之间,具体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调整,以便于施工人员能够以最便捷的方式进行安装。其中,所述调节模板14的长度可以设置为所述上模板12的长度的20%~25%,按照国家建造标准进行分阶式组装,以保证所述构造柱模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成型模组10和/或所述第二成型模组还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设置在所述顶板11与所述上模板12之间,和/或所述上模板12与所述下模板13之间,和/或所述调节模板14与所述顶板11、所述上模板12以及所述下模板1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所述构造柱模具的密封性,可在所述顶板11、所述上模板12、所述下模板13以及所述调节模板14之间的连接位置处均设置一个所述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可采用橡胶条,以堵塞住其之间的缝隙,避免成型料从缝隙中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构造柱模具还包括连接件,所述上模板12和所述下模板13的侧壁上具有连接部40以及卡接部30,所述卡接朝向外部墙壁结构90的一侧具有卡接面,所述卡接面用于卡接在构造柱两侧的墙壁上,其中,靠近构造柱一侧的为所述卡接部30,远离构造柱的一侧为连接部40,且所述卡接部30与所述连接部40呈阶梯设置,所述连接部40沿所述卡接部30的卡接面凸起;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模板12的连接部40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模板13的连接部40连接。
所述上模板12和所述下模板13具有一定厚度,也即其侧壁(朝向外部墙壁结构90的一层)有一表面,该表面呈阶梯设置,远离该密闭空间的一侧凸起,形成所述连接部40,搭扣在外部墙壁结构90上,从而起到限位作用,靠近该密闭空间的一侧则形成所述卡接部30,其表面则为卡接面,所述上模板12或者下模板13两侧的卡接部30之间的宽度与该密闭空间的宽度一致,从而保证所述上模板12或者所述下模板13能够稳定卡接在该密闭空间内。此外,还可以在所述卡接面上涂抹一层粘接胶层,以辅助固定所述上模板12和所述下模板13,同时还能够避免成型料从所述上模板12或者下模板13与墙壁之间的缝隙漏出。
同时,为了提高所述上模板12与所述边模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还可以通过连接件将所述上模板12和所述下模板13连接在一起,以防止所述上模板12与所述下模板13之间发生偏移,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构造柱模具的可靠性。
具体的,所述连接件可以是U型卡,所述连接部40上设有若干连接孔50,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模板12的连接孔50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模板13的连接孔50连接;或者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孔50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外部墙壁结构9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固定所述上模板12和所述下模板13,通过在所述连接部40上预留出连接孔50,例如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使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上模板12和所述下模板13连接,以提高其之间的稳定性;或者将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孔50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外部的墙壁结构90上,以提高所述上模板12和所述下模板13与墙壁之间的连接强度;或者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式以进一步提高所述上模板12与所述下模板13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所述上模板12与所述下模板13之间发生偏移。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过程中,同理,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提高所述顶板11与所述上模板12之间的连接刚度。
所述构造柱模具还包括导向板60,所述导向板60设置在所述顶板11的顶部,且所述开口111位于所述导向板60与所述顶板11之间,所述导向板60与所述顶板11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为120度~150度。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控制成型料的倾倒速度,防止在倾倒成型料的过程中产生气泡,在所述顶板11的顶部设置了所述导向板60,以通过控制施工人员倾倒的角度来间接控制倾倒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发明所述构造柱模具的可靠性。同时,在插入振捣棒进行振捣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所述导向板60来控制振捣棒的最大晃动角度,以便于施工人员更直观的感受到振捣进度,提高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构造柱模具还包括把手70,所述把手70设置在所述上模板12和所述下模板13背离构造柱的一侧,一方面,在加入成型料时,为避免加入成型料后对所述上模板12和所述下模板13造成压力,使所述上模板12或者所述下模板13位移,因此,通过设置所述把手70供施工人员辅助固定,从而提高所述构造柱模具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在等待成型料凝固后,需要对所述第一成型模组10和所述第二成形模组进行拆除,因此通过设置所述把手70以便于施工人员进行拆除操作。
所述构造柱模具还包括加强筋80,例如方钢以及角钢等等,所述加强筋80设置在所述上模板12和所述下模板13背离构造柱的一侧,从而提高所述上模板12与所述下模板13的强度,从而防止成型料对所述上模板12和所述下模板13造成压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构造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模具包括第一成型模组及第二成型模组,所述第一成型模组与所述第二成型模组相对设置在构造柱的两侧,所述第一成型模组和/或所述第二成型模组的顶部设有用于振捣及填料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模组和/或所述第二成型模组包括:
顶板,所述开口沿所述顶板的顶部边缘呈“一”字形设置;
上模板,所述上模板设置在所述顶板下方;
下模板,所述下模板设置在所述上模板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模组和/或所述第二成型模组还包括若干调节模板,所述调节模板设置在所述顶板与所述上模板之间,和/或所述调节模板设置在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造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模组和/或所述第二成型模组还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设置在所述顶板与所述上模板之间,和/或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之间,和/或所述调节模板与所述顶板、所述上模板以及所述下模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造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板的长度为所述上模板的长度的20%~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模具还包括连接件,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的侧壁上具有连接部以及卡接部;
所述卡接朝向外部墙壁结构的一侧具有卡接面,所述卡接面用于卡接在构造柱两侧的墙壁上,其中,靠近构造柱一侧的为所述卡接部,远离构造柱的一侧为连接部,且所述卡接部与所述连接部呈阶梯设置,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卡接部的卡接面凸起;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模板的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模板的连接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构造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模板的连接孔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模板的连接孔连接;
或者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孔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外部墙壁结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构造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面上设有粘接胶层。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造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模具还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设置在所述顶板的顶部,且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导向板与所述顶板之间,所述导向板与所述顶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为120度~15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模具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背离构造柱的一侧。
CN202110598177.6A 2021-05-28 2021-05-28 构造柱模具 Pending CN1133386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8177.6A CN113338613A (zh) 2021-05-28 2021-05-28 构造柱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8177.6A CN113338613A (zh) 2021-05-28 2021-05-28 构造柱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8613A true CN113338613A (zh) 2021-09-03

Family

ID=77472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98177.6A Pending CN113338613A (zh) 2021-05-28 2021-05-28 构造柱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3861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8168A (zh) * 2022-04-11 2022-06-24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轻质高强预制构造柱结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57531A1 (en) * 2007-08-28 2009-03-05 Lance Waite Column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04831923A (zh) * 2015-05-26 2015-08-12 温州东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构造柱钢模板
CN106760503A (zh) * 2016-11-22 2017-05-31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标准节组合的构造柱浇筑用模板
CN209443773U (zh) * 2018-12-28 2019-09-27 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构造柱模板
CN209855229U (zh) * 2018-12-26 2019-12-27 中铁十六局集团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构造柱装配式模具
CN212866865U (zh) * 2020-07-31 2021-04-02 郑州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拼装式铝制构造柱模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57531A1 (en) * 2007-08-28 2009-03-05 Lance Waite Column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04831923A (zh) * 2015-05-26 2015-08-12 温州东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构造柱钢模板
CN106760503A (zh) * 2016-11-22 2017-05-31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标准节组合的构造柱浇筑用模板
CN209855229U (zh) * 2018-12-26 2019-12-27 中铁十六局集团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构造柱装配式模具
CN209443773U (zh) * 2018-12-28 2019-09-27 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构造柱模板
CN212866865U (zh) * 2020-07-31 2021-04-02 郑州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拼装式铝制构造柱模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8168A (zh) * 2022-04-11 2022-06-24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轻质高强预制构造柱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92738U (zh) 卫生间沉箱模板系统
CN206667747U (zh) 一种浇筑混凝土翻边成套模板
CN113338613A (zh) 构造柱模具
CN212224503U (zh) 建筑用板材
CN203113770U (zh) 一种制作混凝土构件的模板及插接式模具
CN207711011U (zh) 用于生产混凝土预制件的组合模具
CN114589943A (zh) 一种树脂传递模塑用t形筋注胶模具
CN106320692A (zh) 一种建筑拼接模板
CN100577382C (zh)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CN219427049U (zh) 一种生产桁架板用可拆卸端模及模板
CN110219401A (zh) 一字型剪力墙模块及剪力墙
CN205382414U (zh) 新型桥梁用混凝土护栏施工模板
CN207696729U (zh) 固定座和固定组件
CN214683820U (zh) 设有组合拉延筋的模具
CN101817200B (zh)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CN215520050U (zh) 一种铝模板线盒固定结构
CN219219790U (zh) 构造柱模板及构造柱浇筑装置
CN209599478U (zh) 夹紧式外墙板挡边模具
CN212247895U (zh) 预制箱梁翼缘模板
CN205382418U (zh) 一种预制箱梁湿接缝模板的安装结构
CN209892006U (zh) 一种窗框通用拐角件
CN208518316U (zh) 一种塑料模板
CN100553917C (zh)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CN205969432U (zh) 门窗洞模板组件及包括其的墙板成型设备
JPH0532250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