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6750B - 一种含二硫缩醛的吡啶并嘧啶酮衍生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二硫缩醛的吡啶并嘧啶酮衍生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6750B
CN113336750B CN202110599457.9A CN202110599457A CN113336750B CN 113336750 B CN113336750 B CN 113336750B CN 202110599457 A CN202110599457 A CN 202110599457A CN 113336750 B CN113336750 B CN 1133367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yrido
oxo
inner salt
pyrimidinium inner
stir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994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36750A (zh
Inventor
宋宝安
张建
胡德禹
吴尚
蔡迪
袁婷婷
吴增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59945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367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36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6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36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67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 C07D47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71/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9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eterocyclic Carbon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Having Oxygen Or Sulfu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二硫缩醛的吡啶并嘧啶酮衍生物及其制备和用途。本发明化合物具有下述式(I)结构,其对白背飞虱和蚕豆蚜虫等具有优异的杀虫活性,同时,对马铃薯Y病毒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可用于防治水稻飞虱、蚜虫等半翅目害虫,同时防治马铃薯Y病毒等植物病毒的药物或药剂。其结构和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含二硫缩醛的吡啶并嘧啶酮衍生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与农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含二硫缩醛单元的吡啶并嘧啶酮类介离子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及该含二硫缩醛单元的吡啶并嘧啶酮类介离子衍生物在防治水稻飞虱、蚕豆蚜虫等半翅目害虫和马铃薯Y病毒等植物病毒病的药物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半翅目害虫是一类重要的农业害虫,主要包括飞虱、蚜虫、粉虱和蝉等。其中,稻飞虱是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除了自身对水稻的危害外还传播如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草状矮化病、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齿叶矮化病等病毒病,我国每年受其危害的水稻面积有1000~2000万公顷,约占总种植面积的50%。蚜虫是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每年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时高达40-50%。目前,用于防治稻飞虱和蚜虫的主要药剂有吡虫啉、噻嗪酮、烯啶虫胺、噻虫嗪及吡蚜酮等,但由于长期使用已产生了严重的抗性。同时,传统杀虫剂由于对非靶标生物如蜜蜂等存在毒性,已被许多国家禁用或限用。因此,急需开发高效、低毒、作用方式新颖、环境友好的新型杀虫剂。
在农业生产中病毒病是仅次于真菌的第2大类植物病害,被称作“植物癌症”,世界各地的绝大部分作物都不同程度受其危害。病毒病害在中国蔬菜主产区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高达14827.74万亩次。一般爆发年份会使蔬菜损失达20%~30%,重者损失可达50%~60%,甚至颗粒无收,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现有抗植物病毒剂较少,且因为长期使用导致现有药剂田间防效不理想,同时不能防治发生的新病毒,因此,急需开发高效、低毒、作用方式新颖、环境友好的新型抗植物病毒剂。
三氟苯嘧啶是杜邦公司开发的第一个介离子杀虫剂,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新颖,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可有效防治各种抗性飞虱和叶蝉等害虫。介离子杀虫剂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了全球研发的新热门,因此,以三氟苯嘧啶为先导开展结构新颖的介离子杀虫剂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人Holyoke C.W.,Tong M.T.,Coats R.A.,Zhang W.M.,Mccann S.F.,ChanD.M.,专利公开号WO2009099929A1于2009年首次公开了一种吡啶并嘧啶类介离子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作为杀虫剂的应用,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至优异的杀虫活性,其中dicloromezotiaz对蚜虫和小菜蛾具有高效的杀虫活性,并开发为商品药。
发明人Holyoke C.W.,Zhang W.M.,Patel K.M.,Lahm G.P.,Tong M.T.,专利公开号WO2011017347A2于2011年公开了一类吡啶并嘧啶类介离子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作为杀虫剂的应用。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其中三氟苯嘧啶对褐飞虱具有优异的杀虫活性,并开发为商品药。
发明人Holyoke C.W.,Tong M.T.,Zhang W.M.,专利公开号WO2012106495A1于2012年公开了一类含双联芳基的吡啶并嘧啶介离子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至优异的杀虫活性,部分化合物在2ppm浓度下的对小菜蛾和草地贪夜蛾有100%的致死率,对绿桃蚜在10ppm的浓度下也有超过80%的致死率。
发明人Bandur N.G.,Culbertson D.L.,Deshmukh P.,Dickhaut J.,Kaiser F.,Koerber K.,Langewald J.,Narine A.,Veitch G.,专利公开号WO2012136724A1于2012年公开了一种含脒结构的吡啶并嘧啶介离子化合物,但这些化合物的杀虫活性均一般。
发明人Narine A.,Dickhaut J.,Kaiser F.,Bandur N.G.,Koerber K.,Von DeynW.于2014年公开了一种含羰基氮杂硫叶立德结构的吡啶并嘧啶介离子化合物(专利公开号EP2684879A1)和一种含亚肼结构的吡啶并嘧啶介离子化合物(专利公开号WO2014033244A2),该类化合物的杀虫活性均一般。
发明人Hasegawa S.,Kamo T.,Kagohara Y.,Miyake T.,Kobayashi T.,MatsudaR.,Asano S.,Kudamatsu A.,专利公开号WO2016171053A1于2016年公开了一系列含氰基乙基的吡啶并嘧啶介离子化合物。其中大部分含氰基乙基的化合物对棉蚜和褐飞虱表现出良好至优异的杀虫活性,部分化合物的杀虫活性甚至优于杜邦的三氟苯嘧啶和dicloromezotiaz。
发明人Shu A.,Shinji H.,Yuma K.,Tomohiro K.,Takeru K.,Ryusei M.,Takaaki M.,Shotaro U.,专利公开号WO2018062082A1于2018年公开了一种含肟醚结构的吡啶并嘧啶介离子化合物,在200ppm浓度下采用茎叶散布或浸渍法测试了化合物对棉蚜和褐飞虱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对棉蚜和褐飞虱的杀虫活性一般。
发明人李义涛,林健,徐俊星,肖玉,姚文强,刘新烁,专利公开号CN110317200A于2019年公开了一种一系列含二苯醚结构的吡啶并嘧啶介离子化合物,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桃蚜和粘虫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
近年来,本发明人开发了以二硫缩醛为全新骨架的新型植物免疫诱抗剂,开展了高效先导化合物和候选药物活性筛选,获得抗植物病毒高活性先导化合物10个,并相继创制出植物免疫诱抗剂“香草硫缩病醚”和“氟苄硫缩诱醚”。
本发明人宋宝安,张建,胡德禹,薛伟,吴增雪,赵磊,张国平,潘建科,陈瑾,专利公开号CN106467478B于2018年公开了一种含二硫缩醛的香草醛衍生物,该类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抗植物病毒活性。
本发明人胡德禹,陈瑾,宋宝安,石晶,谢丹丹,专利公开号CN108484457B于2020年公开了一种含甲氧基丙烯酸酯的二硫缩醛类衍生物,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植物病毒活性。
综上所述,介离子杀虫剂化学结构新颖,可有效防治半翅目和鳞翅目叶蝉等害虫,成为了杀虫剂研发的新热门。本发明人开发的二硫缩醛类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抗植物病毒活性。将二硫缩醛单元引入介离子化合物结构中,有望开发出结构新颖且兼具杀虫活性和抗植物病毒活性的防治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提供了一类含二硫缩醛单元的吡啶并嘧啶酮类介离子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含有上述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或其溶剂化物的组合物。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了上述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或其溶剂化物,或所述组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了利用上述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或其溶剂化物,或所述组合物防治农业病虫害的方法。
本发明的含二硫缩醛单元的吡啶并嘧啶酮类介离子衍生物,其结构通式(I)如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031
其中,R1独立地选自氢、氘、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R2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硝基、羟基、氨基、巯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
优选地,R1独立地选自氢、氘、C1-C6烷基、C1-C6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C6杂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R2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硝基、羟基、氨基、巯基、C1-C6烷基、C1-C6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C6杂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C1-C6烷基、C1-C6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C6杂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
更优选地,R1独立地选自氢、氘、甲基、乙基、正丙基、仲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苯基、苄基、吡啶基、吡唑基、吡咯基、呋喃基、噻吩基、噻唑基、苯并吡咯基、哒嗪、嘧啶、吡嗪、-CH2CH2CN、-CHCNCH3、-CH2CH2CH2CN、-CH2CHCNCH3、-CHCNCH2CH3、-CH2CH2F、-CHFCH3、-CH2CH2CH2F、-CH2CHFCH3、-CHFCH2CH3、-CH2CH2Cl、-CHClCH3、-CH2CH2CH2Cl、-CH2CHClCH3、-CHClCH2CH3、-CH2CH2Br、-CHBrCH3、-CH2CH2CH2Br、-CH2CHBrCH3、-CHBrCH2CH3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032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033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041
R2和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硝基、羟基、氨基、巯基、甲基、乙基、正丙基、仲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苯基、苄基、吡啶基中的一个或多个;
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甲基、乙基、正丙基、仲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苯基、苄基、吡啶基、-CH2CH2CN、-CHCNCH3、-CH2CH2CH2CN、-CH2CHCNCH3、-CHCNCH2CH3、-CH2CH2F、-CHFCH3、-CH2CH2CH2F、-CH2CHFCH3、-CHFCH2CH3、-CH2CH2Cl、-CHClCH3、-CH2CH2CH2Cl、-CH2CHClCH3、-CHClCH2CH3、-CH2CH2Br、-CHBrCH3、-CH2CH2CH2Br、-CH2CHBrCH3、-CHBrCH2CH3
优选化合物如下述化合物S1-S40。
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051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052
最优选地,包括: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05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组合物,其含有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或其溶剂化物,以及农业上可用的助剂或杀菌剂、杀虫剂或除草剂;优选地,所述组合物的剂型选自乳油(EC)、粉剂(DP)、可湿性粉剂(WP)、颗粒剂(GR)、水剂(AS)、悬浮剂(SC)、超低容量喷雾剂(ULV)、可溶性粉剂(SP)、微胶囊剂(MC)、烟剂(FU)、水乳剂(EW)、水分散性粒剂(WG)。
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或其溶剂化物,或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农业病虫害,所述农业病虫害为半翅目害虫和植物病毒病;更优选地,所述农业病虫害为水稻飞虱、蚜虫和马铃薯Y病毒。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农业病虫害的方法,使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或其溶剂化物,或所述的组合物作用于有害物或其生活环境;优选地,所述农业病虫害为半翅目害虫和植物病毒病;更优选地,所述农业病虫害为水稻飞虱、蚜虫和马铃薯Y病毒。
此处用到的术语“烷基”是包括具有特定数目碳原子的支链和直链饱和烃基。例如“C1-10烷基”(或亚烷基)目的是C1、C2、C3、C4、C5、C6、C7、C8、C9和C10烷基。另外,例如“C1-6烷基”表示具有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烷基可为非取代或取代的,以使一个或多个其氢原子被其它化学基团取代。烷基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甲基(Me)、乙基(Et)、丙基(如正丙基和异丙基)、丁基(如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如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及其类似物。
“烯基”是既包括直链或支链结构的烃,且具有一个或多个出现在链中任何稳定点的碳-碳双键。例如“C2-6烯基”(或亚烯基)目的是包括C2、C3、C4、C5和C6烯基。烯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2-戊烯基、3-戊烯基、4-戊烯基、2-己烯基、3-己烯基、4-己烯基、5-己烯基、2-甲基-2-丙烯基、4-甲基-3-戊烯基及其类似物。
术语“环烷基”指的是环烷基,包括单-、双-或多环体系。C3-7环烷基目的是包括C3、C4、C5、C6和C7环烷基。环烷基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环丙基、还丁基、环戊基、环己基、降冰片基及其类似物。此处用到的“碳环”或“碳环残余”指的是任何稳定3、4、5、6或7-元单环或双环或7、8、9、10、11、12或13-元双或三环,其可为饱和、部分不饱和、不饱和或芳香性的。这些碳环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环丙基、环丁基、环丁烯基、环戊基、戊烯基、环己基、环己烯基、环庚基、环庚烯基、金刚烷基、环辛基、环辛烯基、环辛二烯、[3.3.0]双环辛烷、[4.3.0]双环壬烷、[4.4.0]双环癸烷、[2.2.2]双环辛烷、芴基、苯基、萘基、茚满基、金刚烷基、蒽基和四氢萘基(萘满)。如上所述,桥环也包含于碳环(如[2.2.2]双环辛烷)的定义中。如果没有其它说明,优选的碳环是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和苯基。当使用术语“碳环”,目的是包括“芳基”。当一个或多个碳原子连接两个非临近碳原子出现桥环。优选的桥是一个或两个碳原子。指出的是桥总是将单环转化为双环。当环是桥连的,环的取代基也存在于桥上。
术语“芳基”指的是在环部分具有6到12个碳原子的单环或双环芳香烃基,如苯基和萘基,每个可被取代的。
术语“卤素”或“卤素原子”指的是氟、氯、溴和碘。
术语“杂芳基”指的是取代和非取代芳香5或6元单环基团,9-或10-元双环基团,和11到14元三环基团,在至少一个环中具有至少一个杂原子(O,S或N),所述含杂原子的环优选具有1、2或3个选自O、S和N中的杂原子。含杂原子的杂芳基的每个环可含一个或两个氧或硫原子和/或由1到4个氮原子,前提是每个环中杂原子的总数是4或更少,且每个环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完成双环和三环基团的稠合环可仅含有碳原子,并可以是饱和、部分饱和或不饱和。氮和硫原子可任选被氧化且氮原子可任选被季铵化。双环或三环的杂芳基必须包括至少一个全芳香环,氮其它稠合环可为芳香性或非芳香性的。杂芳基可在任何环的任何可利用氮或碳原子上连接。当化合价允许,如果所述其它环是环烷基或杂环,其另外任选以=O(氧)取代。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用到的所有原料和溶剂均为市售相应纯度试剂。
实施例1:3-(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1-丙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1):
(1)N-丙基吡啶-2-胺的制备:
将2-胺基吡啶(4.7g,50mmol)、溴丙烷(6.1g,50mmol)、N,N-二异丙基乙胺(12.9g,100mmol)、碘化钾(83mg,0.5mmol)和二甲苯(100~150mL)于250mL三口瓶中混合,78℃反应6~1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脱溶,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淡黄色固体3.52g,收率为51.76%。
(2)双(2,4,6-三氯苯基)丙二酸酯的制备:
将吲哚-3-乙酸(10.4g,100mmol)和2,4,6-三氯苯酚(39.2g,200mmol)加入500mL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200mL三氯氧磷,升温至回流反应6~10h后,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缓慢加入冰水中搅拌,析出白色固体,抽滤,烘干得白色固体浓缩溶剂后加入100mL水,乙酸乙酯萃取(3×60mL),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溶剂得浅黄色固体42.35g,收率92.07%。
(3)4-氧代-1-丙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N-丙基吡啶-2-胺(2.72g,20mmol)和双(2,4,6-三氯苯基)丙二酸酯(9.2g,20mmol)加入100mL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二甲苯,90℃反应6~1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脱溶,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3.51g,收率为86.03%。
(4)3-甲酰基-4-氧代-1-丙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4-氧代-1-丙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2.04g,10mmol)加入50mL三口瓶中,加入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室温搅拌,缓慢滴加1mL三氯氧磷,滴加完毕后升温至35℃反应4小时,反应完毕后,将反应体系缓慢加入冰水中搅拌,加入碳酸钾调pH至7~8,搅拌过夜,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烘干,得2.05g黄色固体,收率为88.36%。
(5)3-(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1-丙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4-氧代-1-丙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232g,1mmol)和1,2-乙二硫醇(0.094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57g,收率为86.03%。
实施例2:3-(4-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1-丙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2):
步骤(1)~(4)同实施例1步骤(1)~(4)
(5)3-(4-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1-丙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4-氧代-1-丙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232g,1mmol)和1,2-丙二硫醇(0.108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76g,收率为85.71%。
实施例3:3-(4,5-二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1-丙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3):
步骤(1)~(4)同实施例1步骤(1)~(4)
(5)3-(4,5-二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1-丙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4-氧代-1-丙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232g,1mmol)和2,3-丁二硫醇(0.122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82g,收率为83.93%。
实施例4:3-(1,3-二硫杂环己烷-2-基)-4-氧代-1-丙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4):
步骤(1)~(4)同实施例1步骤(1)~(4)
(5)3-(4,5-二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1-丙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4-氧代-1-丙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232g,1mmol)和1,3-丙二硫醇(0.108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52g,收率为78.26%。
实施例5:1-(2-氰乙基)-3-(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5):
(1)3-(吡啶-2-基氨基)丙腈的制备:
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二碳酸二叔丁酯(24.25g,110.0mmol)和150mL叔丁醇,室温搅拌下缓慢加入围2-氨基吡啶(9.51g,100.0mmol),加完继续室温下搅拌5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脱溶,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N-叔丁氧基羰基-2-胺基吡啶。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氢化钠(2.16g,54.0mmol)和120mL DMF,室温搅拌下缓慢加入N-叔丁氧基羰基-2-胺基吡啶(11.65g,60.0mmol),加完后于60℃下搅拌,1小时后加入3-溴丙腈(6.56g,48.0mmol),继续于60℃下搅拌1个小时后停止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倒入200mL水中,用乙酸乙酯(3×60mL)萃取3次,合并有机层,饱和食盐水(3×60mL)洗涤3次,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后用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纯化得(2-氰基乙基)-(吡啶-2-基)氨基甲酸叔丁酯。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2-氰基乙基)-(吡啶-2-基)氨基甲酸叔丁酯(8.23g,33.3mmol)、60mL四氢呋喃、24mL去离子水和24mL浓盐酸,于室温下搅拌12小时后停止反应。用3.0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反应体系pH偏碱性,倒入200mL水中,用乙酸乙酯(3×80mL)萃取三次,合并有机层,饱和食盐水(3×50mL)洗涤三次,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后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纯化得3-(吡啶-2-基氨基)丙腈3.26g,收率为66.60%。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3)1-(2-氰基乙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吡啶-2-基氨基)丙腈(2.94g,20mmol)和双(2,4,6-三氯苯基)丙二酸酯(9.2g,20mmol)加入100mL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二甲苯,90℃反应6~1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脱溶,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3.56g,收率为82.79%。
(4)1-(2-氰基乙基)-3-甲酰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1-(2-氰基乙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2.15g,10mmol)加入50mL三口瓶中,加入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室温搅拌,缓慢滴加1mL三氯氧磷,滴加完毕后升温至35℃反应4小时,反应完毕后,将反应体系缓慢加入冰水中搅拌,加入碳酸钾调pH至7~8,搅拌过夜,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烘干,得2.05g黄色固体,收率为84.36%。
(5)1-(2-氰乙基)-3-(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1-(2-氰基乙基)-3-甲酰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243g,1mmol)和1,2-乙二硫醇(0.094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62g,收率为82.13%。
实施例6:1-(2-氰基乙基)-3-(4-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6):
步骤(1)、(3)、(4)同实施例5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1-(2-氰基乙基)-3-(4-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1-(2-氰基乙基)-3-甲酰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243g,1mmol)和1,2-丙二硫醇(0.108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68g,收率为80.48%。
实施例7:1-(2-氰基乙基)-3-(4,5-二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7):
步骤(1)、(3)、(4)同实施例5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1-(2-氰基乙基)-3-(4-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1-(2-氰基乙基)-3-甲酰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243g,1mmol)和2,3-丁二硫醇(0.122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81g,收率为80.98%。
实施例8:1-(2-氰乙基)-3-(1,3-二硫杂环己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8):
步骤(1)、(3)、(4)同实施例5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1-(2-氰乙基)-3-(1,3-二硫杂环己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1-(2-氰基乙基)-3-甲酰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243g,1mmol)和1,3-丙二硫醇(0.108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36g,收率为70.87%。
实施例9:3-(1,3-二硫杂环戊烷-2-基)-1-(4-甲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9):
(1)N-(4-甲基苄基)吡啶-2-胺的制备:
将2-胺基吡啶(4.7g,50mmol)、4-甲基苄氯(7.0g,50mmol)、N,N-二异丙基乙胺(12.9g,100mmol)、碘化钾(83mg,0.5mmol)和二甲苯(100~150mL)于250mL三口瓶中混合,78℃反应6~1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脱溶,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浅黄色固体4.52g,收率为45.66%。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3)1-(4-甲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N-(4-甲基苄基)吡啶-2-胺(3.96g,20mmol)和双(2,4,6-三氯苯基)丙二酸酯(9.2g,20mmol)加入100mL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二甲苯,90℃反应6~1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脱溶,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4.42g,收率为83.08%。
(4)3-甲酰基-1-(4-甲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1-(4-甲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2.66g,10mmol)加入50mL三口瓶中,加入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室温搅拌,缓慢滴加1mL三氯氧磷,滴加完毕后升温至35℃反应4小时,反应完毕后,将反应体系缓慢加入冰水中搅拌,加入碳酸钾调pH至7~8,搅拌过夜,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烘干,得2.36g黄色固体,收率为80.27%。
(5)3-(1,3-二硫杂环戊烷-2-基)-1-(4-甲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1-(4-甲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294g,1mmol)和1,2-乙二硫醇(0.094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68g,收率为72.43%。
实施例10:3-(4-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1-(4-甲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10):
步骤(1)、(3)、(4)同实施例9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3-(4-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1-(4-甲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1-(4-甲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294g,1mmol)和1,2-丙二硫醇(0.108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81g,收率为73.18%。
实施例11:3-(4,5-二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1-(4-甲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11):
步骤(1)、(3)、(4)同实施例9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3-(4,5-二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1-(4-甲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1-(4-甲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294g,1mmol)和2,3-丁二硫醇(0.122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302g,收率为75.88%。
实施例12:3-(1,3-二硫杂环己烷-2-基)-1-(4-甲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12):
步骤(1)、(3)、(4)同实施例9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3-(1,3-二硫杂环己烷-2-基)-1-(4-甲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1-(4-甲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294g,1mmol)和1,3-丙二硫醇(0.108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75g,收率为71.61%。
实施例13:3-(1,3-二硫杂环戊烷-2-基)-1-(4-氟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13):
(1)N-(4-氟苄基)吡啶-2-胺的制备:
将2-胺基吡啶(4.7g,50mmol)、4-氟苄氯(7.2g,50mmol)、N,N-二异丙基乙胺(12.9g,100mmol)、碘化钾(83mg,0.5mmol)和二甲苯(100~150mL)于250mL三口瓶中混合,78℃反应6~1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脱溶,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浅黄色固体4.58g,收率为45.35%。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3)1-(4-氟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N-(4-氟苄基)吡啶-2-胺(4.04g,20mmol)和双(2,4,6-三氯苯基)丙二酸酯(9.2g,20mmol)加入100mL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二甲苯,90℃反应6~1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脱溶,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4.52g,收率为83.70%。
(4)3-甲酰基-1-(4-氟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1-(4-氟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2.7g,10mmol)加入50mL三口瓶中,加入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室温搅拌,缓慢滴加1mL三氯氧磷,滴加完毕后升温至35℃反应4小时,反应完毕后,将反应体系缓慢加入冰水中搅拌,加入碳酸钾调pH至7~8,搅拌过夜,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烘干,得2.42g黄色固体,收率为81.21%。
(5)3-(1,3-二硫杂环戊烷-2-基)-1-(4-氟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1-(4-氟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298g,1mmol)和1,2-乙二硫醇(0.094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72g,收率为72.73%。
实施例14:1-(4-氟苄基)-3-(4-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13):
步骤(1)、(3)、(4)同实施例13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1-(4-氟苄基)-3-(4-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1-(4-氟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298g,1mmol)和1,2-丙二硫醇(0.108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86g,收率为73.71%。
实施例15:1-(4-氟苄基)-3-(4,5-二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15):
步骤(1)、(3)、(4)同实施例13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1-(4-氟苄基)-3-(4,5-二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1-(4-氟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298g,1mmol)和2,3-丁二硫醇(0.122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89g,收率为71.89%。
实施例16:3-(1,3-二硫杂环己烷-2-基)-1-(4-氟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16):
步骤(1)、(3)、(4)同实施例13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3-(1,3-二硫杂环己烷-2-基)-1-(4-氟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1-(4-氟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298g,1mmol)和1,3-丙二硫醇(0.108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63g,收率为67.78%。
实施例17:1-(4-氯苄基)-3-(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17):
(1)N-(4-氯苄基)吡啶-2-胺的制备:
将2-胺基吡啶(4.7g,50mmol)、4-氯苄氯(8.05g,50mmol)、N,N-二异丙基乙胺(12.9g,100mmol)、碘化钾(83mg,0.5mmol)和二甲苯(100~150mL)于250mL三口瓶中混合,78℃反应6~1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脱溶,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浅黄色固体4.62g,收率为42.39%。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3)1-(4-氯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N-(4-氯苄基)吡啶-2-胺(4.36g,20mmol)和双(2,4,6-三氯苯基)丙二酸酯(9.2g,20mmol)加入100mL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二甲苯,90℃反应6~1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脱溶,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4.68g,收率为81.82%。
(4)3-甲酰基-1-(4-氯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1-(4-氯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2.86g,10mmol)加入50mL三口瓶中,加入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室温搅拌,缓慢滴加1mL三氯氧磷,滴加完毕后升温至35℃反应4小时,反应完毕后,将反应体系缓慢加入冰水中搅拌,加入碳酸钾调pH至7~8,搅拌过夜,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烘干,得2.56g黄色固体,收率为81.53%。
(5)1-(4-氯苄基)-3-(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1-(4-氯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314g,1mmol)和1,2-乙二硫醇(0.094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81g,收率为72.05%。
实施例18:1-(4-氯苄基)-3-(4-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18):
步骤(1)、(3)、(4)同实施例17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1-(4-氯苄基)-3-(4-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1-(4-氯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314g,1mmol)和1,2-丙二硫醇(0.108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67g,收率为66.09%。
实施例19:1-(4-氯苄基)-3-(4,5-二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19):
步骤(1)、(3)、(4)同实施例17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1-(4-氯苄基)-3-(4,5-二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1-(4-氯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314g,1mmol)和2,3-丁二硫醇(0.122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92g,收率为69.86%。
实施例20:1-(4-氯苄基)-3-(1,3-二硫杂环己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20):
步骤(1)、(3)、(4)同实施例17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1-(4-氯苄基)-3-(1,3-二硫杂环己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1-(4-氯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314g,1mmol)和1,3-丙二硫醇(0.108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42g,收率为59.90%。
实施例21:1-(4-溴苄基)-3-(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21):
(1)N-(4-溴苄基)吡啶-2-胺的制备:
将2-胺基吡啶(4.7g,50mmol)、4-溴苄氯(10.15g,50mmol)、N,N-二异丙基乙胺(12.9g,100mmol)、碘化钾(83mg,0.5mmol)和二甲苯(100~150mL)于250mL三口瓶中混合,78℃反应6~1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脱溶,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浅黄色固体4.87g,收率为37.18%。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3)1-(4-溴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N-(4-溴苄基)吡啶-2-胺(5.24g,20mmol)和双(2,4,6-三氯苯基)丙二酸酯(9.2g,20mmol)加入100mL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二甲苯,90℃反应6~1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脱溶,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5.29g,收率为80.15%。
(4)3-甲酰基-1-(4-溴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1-(4-溴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3.30g,10mmol)加入50mL三口瓶中,加入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室温搅拌,缓慢滴加1mL三氯氧磷,滴加完毕后升温至35℃反应4小时,反应完毕后,将反应体系缓慢加入冰水中搅拌,加入碳酸钾调pH至7~8,搅拌过夜,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烘干,得2.88g黄色固体,收率为80.22%。
(5)1-(4-溴苄基)-3-(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1-(4-溴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357g,1mmol)和1,2-乙二硫醇(0.094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316g,收率为72.98%。
实施例22:1-(4-溴苄基)-3-(4-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22):
步骤(1)、(3)、(4)同实施例21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1-(4-溴苄基)-3-(4-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1-(4-溴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357g,1mmol)和1,2-丙二硫醇(0.108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325g,收率为67.85%。
实施例23:1-(4-溴苄基)-3-(4,5-二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23):
步骤(1)、(3)、(4)同实施例21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1-(4-溴苄基)-3-(4,5-二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1-(4-溴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357g,1mmol)和2,3-丁二硫醇(0.122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332g,收率为71.71%。
实施例24:1-(4-溴苄基)-3-(1,3-二硫杂环己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24):
步骤(1)、(3)、(4)同实施例21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1-(4-溴苄基)-3-(1,3-二硫杂环己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1-(4-溴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357g,1mmol)和1,3-丙二硫醇(0.108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85g,收率为63.47%。
实施例25:1-(4-氰基苄基)-3-(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25):
(1)N-(4-氰基苄基)吡啶-2-胺的制备:
将2-胺基吡啶(4.7g,50mmol)、4-氰基苄氯(7.56g,50mmol)、N,N-二异丙基乙胺(12.9g,100mmol)、碘化钾(83mg,0.5mmol)和二甲苯(100~150mL)于250mL三口瓶中混合,78℃反应6~1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脱溶,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浅黄色固体4.68g,收率为44.68%。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3)1-(4-氰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N-(4-氰基苄基)吡啶-2-胺(4.18g,20mmol)和双(2,4,6-三氯苯基)丙二酸酯(9.2g,20mmol)加入100mL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二甲苯,90℃反应6~1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脱溶,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4.86g,收率为87.73%。
(4)3-甲酰基-1-(4-氰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1-(4-氰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2.77g,10mmol)加入50mL三口瓶中,加入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室温搅拌,缓慢滴加1mL三氯氧磷,滴加完毕后升温至35℃反应4小时,反应完毕后,将反应体系缓慢加入冰水中搅拌,加入碳酸钾调pH至7~8,搅拌过夜,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烘干,得2.63g黄色固体,收率为86.23%。
(5)1-(4-氰基苄基)-3-(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1-(4-氰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305g,1mmol)和1,2-乙二硫醇(0.094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302g,收率为79.27%。
实施例26:1-(4-氰基苄基)-3-(4-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26):
步骤(1)、(3)、(4)同实施例25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1-(4-氰基苄基)-3-(4-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1-(4-氰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305g,1mmol)和1,2-丙二硫醇(0.108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83g,收率为71.65%。
实施例27:1-(4-氰基苄基)-3-(4,5-二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27):
步骤(1)、(3)、(4)同实施例25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1-(4-氰基苄基)-3-(4,5-二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1-(4-氰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305g,1mmol)和2,3-丁二硫醇(0.122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92g,收率为71.39%。
实施例28:1-(4-氰基苄基)-3-(1,3-二硫杂环己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28):
步骤(1)、(3)、(4)同实施例25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1-(4-氰基苄基)-3-(1,3-二硫杂环己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1-(4-氰基苄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305g,1mmol)和1,3-丙二硫醇(0.108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56g,收率为64.81%。
实施例29:1-((6-氯吡啶-3-基)甲基)-3-(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29):
(1)N-((6-氯吡啶-3-基)甲基)吡啶-2-胺的制备:
将2-胺基吡啶(4.7g,50mmol)、2-氯-5-氯甲基吡啶(8.1g,50mmol)、N,N-二异丙基乙胺(12.9g,100mmol)、碘化钾(83mg,0.5mmol)和二甲苯(100~150mL)于250mL三口瓶中混合,78℃反应6~1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脱溶,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浅黄色固体4.82g,收率为44.02%。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3)1-((6-氯吡啶-3-基)甲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N-((6-氯吡啶-3-基)甲基)吡啶-2-胺(4.38g,20mmol)和双(2,4,6-三氯苯基)丙二酸酯(9.2g,20mmol)加入100mL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二甲苯,90℃反应6~1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脱溶,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4.95g,收率为86.24%。
(4)1-((6-氯吡啶-3-基)甲基)-3-甲酰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1-((6-氯吡啶-3-基)甲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2.87g,10mmol)加入50mL三口瓶中,加入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室温搅拌,缓慢滴加1mL三氯氧磷,滴加完毕后升温至35℃反应4小时,反应完毕后,将反应体系缓慢加入冰水中搅拌,加入碳酸钾调pH至7~8,搅拌过夜,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烘干,得2.75g黄色固体,收率为87.30%。
(5)1-((6-氯吡啶-3-基)甲基)-3-(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1-((6-氯吡啶-3-基)甲基)-3-甲酰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315g,1mmol)和1,2-乙二硫醇(0.094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311g,收率为79.54%。
实施例30:1-((6-氯吡啶-3-基)甲基)-3-(4-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30):
步骤(1)、(3)、(4)同实施例29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1-((6-氯吡啶-3-基)甲基)-3-(4-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1-((6-氯吡啶-3-基)甲基)-3-甲酰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315g,1mmol)和1,2-丙二硫醇(0.108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92g,收率为72.10%。
实施例31:1-((6-氯吡啶-3-基)甲基)-3-(4,5-二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31):
步骤(1)、(3)、(4)同实施例29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1-((6-氯吡啶-3-基)甲基)-3-(4,5-二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1-((6-氯吡啶-3-基)甲基)-3-甲酰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315g,1mmol)和2,3-丁二硫醇(0.122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98g,收率为71.12%。
实施例32:1-((6-氯吡啶-3-基)甲基)-3-(1,3-二硫杂环己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32):
步骤(1)、(3)、(4)同实施例29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1-((6-氯吡啶-3-基)甲基)-3-(1,3-二硫杂环己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1-((6-氯吡啶-3-基)甲基)-3-甲酰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315g,1mmol)和1,3-丙二硫醇(0.108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63g,收率为64.94%。
实施例33:1-((2-氯噻唑-5-基)甲基)-3-(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33):
(1)N-((2-氯噻唑-5-基)甲基)吡啶-2-胺的制备:
将2-胺基吡啶(4.7g,50mmol)、2-氯-5-氯甲基噻唑(8.4g,50mmol)、N,N-二异丙基乙胺(12.9g,100mmol)、碘化钾(83mg,0.5mmol)和二甲苯(100~150mL)于250mL三口瓶中混合,78℃反应6~1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脱溶,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浅黄色固体4.93g,收率为43.82%。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3)1-((2-氯噻唑-5-基)甲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N-((2-氯噻唑-5-基)甲基)吡啶-2-胺(4.5g,20mmol)和双(2,4,6-三氯苯基)丙二酸酯(9.2g,20mmol)加入100mL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二甲苯,90℃反应6~1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脱溶,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4.98g,收率为84.98%。
(4)1-((2-氯噻唑-5-基)甲基)-3-甲酰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1-((2-氯噻唑-5-基)甲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2.93g,10mmol)加入50mL三口瓶中,加入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室温搅拌,缓慢滴加1mL三氯氧磷,滴加完毕后升温至35℃反应4小时,反应完毕后,将反应体系缓慢加入冰水中搅拌,加入碳酸钾调pH至7~8,搅拌过夜,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烘干,得2.78g黄色固体,收率为86.88%。
(5)1-((2-氯噻唑-5-基)甲基)-3-(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1-((2-氯噻唑-5-基)甲基)-3-甲酰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32g,1mmol)和1,2-乙二硫醇(0.094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315g,收率为79.35%。
实施例34:1-((2-氯噻唑-5-基)甲基)-3-(4-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34):
步骤(1)、(3)、(4)同实施例33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1-((2-氯噻唑-5-基)甲基)-3-(4-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1-((2-氯噻唑-5-基)甲基)-3-甲酰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32g,1mmol)和1,2-丙二硫醇(0.108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325g,收率为79.27%。
实施例35:1-((2-氯噻唑-5-基)甲基)-3-(4,5-二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35):
步骤(1)、(3)、(4)同实施例33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1-((2-氯噻唑-5-基)甲基)-3-(4,5-二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1-((2-氯噻唑-5-基)甲基)-3-甲酰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32g,1mmol)和2,3-丁二硫醇(0.122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328g,收率为77.18%。
实施例36:1-((2-氯噻唑-5-基)甲基)-3-(1,3-二硫杂环己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36):
步骤(1)、(3)、(4)同实施例33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1-((2-氯噻唑-5-基)甲基)-3-(1,3-二硫杂环己烷-2-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1-((2-氯噻唑-5-基)甲基)-3-甲酰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32g,1mmol)和1,3-丙二硫醇(0.108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83g,收率为69.02%。
实施例37:3-(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1-(嘧啶-5-基甲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37):
(1)N-[(5-嘧啶基)甲基]-2-吡啶胺的制备:
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2-氨基吡啶(9.4g,100mmol)、嘧啶-5-甲醛(11.34g,105mmol)和100mL二氯甲烷,加热回流并用分水器分离二氯甲烷,待反应液粘稠后加入二甲苯,继续加热回流,待反应液再次粘稠后再加入二甲苯,继续加热回流,待反应液再次粘稠后冷却至室温,加入50mL甲醇,室温下搅拌6~12h后,将该反应混合液缓慢滴加到含硼氢化钠(3.78g,100mmol)的二甲苯悬浊液中,于室温下搅拌3~8h后,加入6N盐酸搅拌0.5~3h调节pH至3.0左右,静置分层后水层用50%的NaOH水溶液调节pH至6.0左右,加入二氯甲烷萃取(6~10×30mL,每次萃取都用50%的NaOH水溶液保持水层pH至6.0左右),合并用机层,减压脱溶后得N-[(5-嘧啶基)甲基]-2-吡啶胺10.02g收率为53.87%。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3)4-氧代-1-(嘧啶-5-基甲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N-[(5-嘧啶基)甲基]-2-吡啶胺(3.72g,20mmol)和双(2,4,6-三氯苯基)丙二酸酯(9.2g,20mmol)加入100mL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二甲苯,90℃反应6~10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脱溶,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4.36g,收率为85.83%。
(4)3-甲酰基-4-氧代-1-(嘧啶-5-基甲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4-氧代-1-(嘧啶-5-基甲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2.54g,10mmol)加入50mL三口瓶中,加入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室温搅拌,缓慢滴加1mL三氯氧磷,滴加完毕后升温至35℃反应4小时,反应完毕后,将反应体系缓慢加入冰水中搅拌,加入碳酸钾调pH至7~8,搅拌过夜,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烘干,得2.48g黄色固体,收率为87.94%。
(5)3-(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1-(嘧啶-5-基甲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4-氧代-1-(嘧啶-5-基甲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282g,1mmol)和1,2-乙二硫醇(0.094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79g,收率为77.93%。
实施例38:3-(4-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1-(嘧啶-5-基甲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38):
步骤(1)、(3)、(4)同实施例37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3-(4-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1-(嘧啶-5-基甲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4-氧代-1-(嘧啶-5-基甲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282g,1mmol)和1,2-丙二硫醇(0.108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86g,收率为76.88%。
实施例39:3-(4,5-二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1-(嘧啶-5-基甲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39):
步骤(1)、(3)、(4)同实施例37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3-(4,5-二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2-基)-4-氧代-1-(嘧啶-5-基甲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4-氧代-1-(嘧啶-5-基甲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282g,1mmol)和2,3-丁二硫醇(0.122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94g,收率为76.17%。
实施例40:3-(1,3-二硫杂环己烷-2-基)-4-氧代-1-(嘧啶-5-基甲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S40):
步骤(1)、(3)、(4)同实施例37步骤(1)、(3)、(4)
步骤(2)同实施例1步骤(2)
(5)3-(1,3-二硫杂环己烷-2-基)-4-氧代-1-(嘧啶-5-基甲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的制备:
将3-甲酰基-4-氧代-1-(嘧啶-5-基甲基)-4H-吡啶并[1,2-a]嘧啶鎓内盐(0.282g,1mmol)和1,3-丙二硫醇(0.108g,1mmol)加入25mL单口瓶中,室温搅拌下KHSO4·SiO2(0.392g,2mmol),室温反应8~12小时,反应完毕后往体系中加入硅胶拌样,层析柱分离得黄色固体0.263g,收率为70.69%。所述化合物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碳谱(13C NMR)数据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S1-S40化合物的波谱数据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191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201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211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221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231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241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251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261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271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281
生测试验例1:目标化合物室内防治白背飞虱生物活性测定。
将目标化合物溶解在DMF溶液中,并用蒸馏水稀释得到浓度为1g/L的储备液,然后用TW-80稀释得到100.0、10.0μg/mL及其它浓度的测试液。
用20-30头白背飞虱(成虫)侵染花盆中的水稻幼苗,并喷施2mL的测试夜,以含有DMF的TW-80溶液为空白对照,每组三个重复,把处理后的白背飞虱放在温室(温度26±2℃、湿度85±5%、光照/黑夜=16/8h)中饲养,48h后记录其死亡虫数。致死率和校正致死率计算方法如下,活性数据如表2所示:
致死率=(死亡虫数)/(处理总虫数)×100
校正致死率=(处理致死率-空白致死率)/(1-空白致死率)×100
表2.实施例S1-S40制得的化合物对白背飞虱的致死率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291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301
生测试验例2:目标化合物室内防治蚕豆蚜虫生物活性测定。
将目标化合物溶解在DMF溶液中,并用蒸馏水稀释得到浓度为1g/L的储备液,然后用TW-80稀释得到100.0、10.0μg/mL及其它浓度的测试液。
用20-30头无翅蚕豆蚜虫侵染花盆中的蚕豆幼苗,并喷施1mL的测试夜,以含有DMF的TW-80溶液为空白对照,每组三个重复,把处理后的蚜虫放在温室(温度26±2℃、湿度85±5%、光照/黑夜=16/8h)中饲养,48h后记录其死亡虫数。致死率和校正致死率计算方法如下,活性数据如表3所示:
致死率=(死亡虫数)/(处理总虫数)×100
校正致死率=(处理致死率-空白致死率)/(1-空白致死率)×100
表3.实施例S1-S40制得的化合物对蚕豆蚜虫的致死率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302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311
杀虫活性结果表明,所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通过喷雾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S1-S40对蚕豆蚜虫和白背飞虱的杀虫活性。从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通过构效关系分析看出,R1为氰基乙基、(6-氯吡啶-3-基)甲基、(2-氯噻唑-5-基)甲基和(嘧啶-5-基)甲基时,表现出中等至较好的杀虫活性。其中,(2-氯噻唑-5-基)甲基的化合物S33-S36活性最好,化合物S33-S36在100μg/mL浓度时对蚕豆蚜虫和白背飞虱的致死率为100%,化合物S33、S34和S35在10μg/mL浓度时对蚕豆蚜虫的致死率分别为92.2%、92.8%和91.7%,优于同浓度下三氟苯嘧啶的活性(89.3%)。
生测试验例3:目标化合物抗马铃薯Y病毒生物活性测定
(1)测试方法
①试验方法与材料
测试方法:半叶枯斑法;测试浓度:500μg/mL;病毒: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Y,PVY),由湖南农业科学院馈赠,保存于枯斑三生烟即普通烟上;测试植物:苋色藜,种子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对照药剂:宁南霉素,市售。
②病毒提纯
选取接种3周以上,PVY系统侵染寄主Nicotiana tabacum.L植株上部叶片,在磷酸缓冲液中匀浆,双层纱布过滤,8000g离心,经2次聚乙二醇处理,再离心,沉淀用磷酸缓冲液悬浮,即得到PVY的精提液体。整个实验在4℃下进行。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260nm波长的吸光度值,根据公式计算病毒浓度。
③化合物溶液的配制
试验方法: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2mg待测化合物于10mL离心管中,并加入30μL有机溶剂DMF,使其充分溶解,加入含1%Tween 20的二次蒸馏水4mL,配成药剂浓度为500μg/mL。另取25μL 8%宁南霉素水剂,加入溶剂DMSO 30μL,根据上述方法,配制对照药剂宁南霉素的药剂浓度。
④药剂对PVY活体治疗作用
选取苋色藜,修剪后留5–8叶片,在叶片上均匀撒上金刚砂后,排笔蘸取提前配好的病毒汁液,摩擦接种于全叶叶片上,叶片下方用表面皿支撑。自然晾干后,清水洗去叶片上的金刚砂,自然晾干后,毛笔蘸取化合物溶液分别涂施在右半叶。移至恒温室中,控制在25±1℃和10000Lux条件下,每药剂平行处理3株,3~4d后,叶片出现明显的枯斑,记录对应的枯斑数目。每个化合物进行3次重复,同时,以宁南霉素作为对照,按⑥中公式计算其抑制率。
⑤药剂对PVY活体保护作用
选取苋色藜,修剪叶片,毛笔蘸取化合物溶液涂施在右半叶,溶剂涂施在左半叶。移至恒温室中,控制在23±1℃和10000Lux条件下,12h后,在叶片上均匀撒上金刚砂后,排笔蘸取提前配好的病毒汁液,摩擦接种于叶片上(全叶),叶片下方用表面皿支撑。自然晾干后,清水洗去叶片上的金刚砂,晾干后。移至小温室中,控在25±1℃和10000Lux条件下,每药剂平行处理3株,3~4d后,叶片出现明显的枯斑,记录对应的枯斑数目。每个化合物进行3次重复,同时,以宁南霉素作为对照,按⑥中公式计算其抑制率。
⑥结果调查与分析
当叶片上出现明显枯斑,以同叶左半叶作为空白对照,宁南霉素和病毒唑作为药剂对照,记录下每叶片左右斑点数,如下公式计算其抗PVY活性的抑制率。
I=(L-R)/L×100%
其中,I为目标化合物抗PVY活性的抑制率;L为左半叶的枯斑数,R为右半叶的枯斑数。
(2)抗病毒活性测试结果
表4.实施例S1-S40制得的化合物抗马铃薯Y病毒活性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321
Figure BDA0003092247720000331
注:a三次重复;b宁南霉素作为对照药
采用半叶枯斑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S1-S40抗PVY活性。从表4可以看出,该系列目标化合物具有中等至较好的抗PVY活性。其中,S33、S34、S35和S36的抗PVY治疗和保护活性分别为65.4%、66.1%,63.7%、64.2%,62.5%、61.7%和66.4%、65.8%,优于对照药剂宁南霉素(51.2%、52.6%)。

Claims (8)

1.一种含二硫缩醛单元的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或其盐,其特征在于具有如通式(I)所示:
Figure FDA0003608390950000011
其中
R1独立地选自氢、甲基、乙基、正丙基、苯基、苄基、吡啶基、噻唑基、嘧啶、-CH2CH2CN、-CHCNCH3、-CH2CH2F、-CHFCH3、-CH2CH2Cl、-CHClCH3、-CH2CH2Br、-CHBrCH3、-CH2CH2CH2Br、-CH2CHBrCH3、-CHBrCH2CH3
Figure FDA0003608390950000012
Figure FDA0003608390950000013
Figure FDA0003608390950000021
R2独立地选自氢、卤素中的一个或多个;
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甲基、乙基、正丙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二硫缩醛单元的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或其盐,其特征在于选自下述具体化合物:
Figure FDA0003608390950000022
Figure FDA0003608390950000031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二硫缩醛单元的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或其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Figure FDA00036083909500000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Figure FDA000360839095000003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Figure FDA0003608390950000034
6.一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以及农业上可用的助剂或杀菌剂、杀虫剂或除草剂;所述组合物的剂型选自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水剂、悬浮剂、超低容量喷雾剂、可溶性粉剂、微胶囊剂、烟剂、水乳剂、水分散性粒剂。
7.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在防治农业病虫害方面的用途,所述农业病虫害为水稻飞虱、蚜虫和马铃薯Y病毒。
8.一种防治农业病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作用于农业病虫害;所述农业病虫害为水稻飞虱、蚜虫和马铃薯Y病毒。
CN202110599457.9A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含二硫缩醛的吡啶并嘧啶酮衍生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Active CN1133367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9457.9A CN113336750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含二硫缩醛的吡啶并嘧啶酮衍生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9457.9A CN113336750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含二硫缩醛的吡啶并嘧啶酮衍生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6750A CN113336750A (zh) 2021-09-03
CN113336750B true CN113336750B (zh) 2022-06-07

Family

ID=77472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99457.9A Active CN113336750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含二硫缩醛的吡啶并嘧啶酮衍生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3675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7890A (en) * 1990-02-14 1992-08-11 Ortho Pharmaceutical Corporation 4-phenyl tetrahydropyrido(4,3-d)pyrimidin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6750A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264217B1 (en) Aralkylaminopyrimidine derivative,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reof and insecticide, acaricide and fungicide containing said derivative as active ingredient
SU1665875A3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 Е-изомеров производных акриловой кислоты
DK170337B1 (da) Pyridinyl-pyrimidin-derivater, plantesygdomsbeskyttelsesmiddel med indhold deraf og fremgangsmåde til bekæmpelse af plantepatogene fungi
TW201835037A (zh) 苯脒及其作為殺菌劑之用途
CN108069984B (zh) 含嘧啶并环的取代五元杂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A3038631A1 (en) Novel mesoionic insecticidal compound
CN113292557B (zh) 一种含吲哚单元的吡啶并嘧啶酮类介离子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336750B (zh) 一种含二硫缩醛的吡啶并嘧啶酮衍生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EP3256447B1 (en) 2-oxo-3,4-dihydroquinoline compounds a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N113651811B (zh) 一种含异噁唑的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452167B (zh) 喹啉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TWI255265B (en) Substituted tetrahydropyridines
CN105121410B (zh) 除草活性2-(取代的-苯基)-环戊烷-1,3-二酮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TW201833073A (zh) 苯氧基苯基脒及其作為殺真菌劑的用途
JPS63225364A (ja) アラルキルアミノピリミジン誘導体、その製造法並びに該誘導体を有効成分とする殺虫剤、殺ダニ剤及び殺菌剤
CN109422734A (zh) Nortopsentin类生物碱衍生物及其制备和在防治病虫害中的应用
TWI609632B (zh) 新穎三唑硫酮衍生物
CN110317200B (zh) 嘧啶鎓化合物及其用途
EP3481202B1 (en) Plant growth regulator compounds
CN113549053A (zh) 一种吡唑喹(唑)啉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TW201841902A (zh) 新穎之三唑硫酮衍生物
CN110452238B (zh) 嘧啶鎓化合物及其用途
AU2017333782A1 (en) Novel 5-substituted imidazolylmethyl derivatives
CN110396083B (zh) 含哒嗪酮基丁烯内酯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CN111518079B (zh) 含n-吡啶基-3-吡唑苯基甲氧基吡唑单元的吡唑衍生物的制备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