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15C - 可连接到提供可区分振铃模式服务的转接网络的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连接到提供可区分振铃模式服务的转接网络的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15C
CN1133315C CN 94115622 CN94115622A CN1133315C CN 1133315 C CN1133315 C CN 1133315C CN 94115622 CN94115622 CN 94115622 CN 94115622 A CN94115622 A CN 94115622A CN 1133315 C CN1133315 C CN 113331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bell signal
cpu
patter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941156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235A (zh
Inventor
立花俊一
武田智之
中川香织
佐藤明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17562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19253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52175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77486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18563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26637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12025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24489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12019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3723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9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3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1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通信装置利用切换网络所提供的可区分的振铃模式,用于对话音通信和数据通信进行切换并能说明谁是新来呼叫的应答者。通信装置包括切换装置和控制装置。切换装置对话音通信和数据通信进行切换。控制装置包括声音应答装置和数据通信装置,并对它们进行控制。通信装置还包括记录装置和显示装置。记录装置记录呼叫方来的数据,显示装置显示符号信息。

Description

可连接到提供可区分 振铃模式服务的转接 络的通信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通信装置,它根据由转接网络来的呼叫信号的间断模式而工作。
在话音通信和数据通信共享一通信线路的情况下,在该线路和一通信伙伴相接后,当一数据通信信号从通信伙伴处发送时,进行数据通信;当话音发送时,铃声响起呼叫接线员,以执行话音通信。
然而,即使当通信伙伴想要进行话音通信时,如果接线员不在,虽然话音通信没有成功,通信费用也会加于该通信伙伴。
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正确地检测数据通信信号或话音。
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当很多用户共享一通信装置时,不知道该哪一位用户回答呼入的呼叫。
有这样一种装置,它允许保密地接收不希望向其他人公开的数据,
然而,除非发送端和接收端就通信过程达成一致,保密接收是不能工作的。
美国专利No.5,200,992公开了一个连接于PBX分机线的通信装置,它在接收呼入呼叫时识别呼叫方的类型,即区分是内线呼叫还是外线呼叫,该通信装置事先存贮分机线的呼叫信号和外线的呼叫信号的ON时间和OFF时间,以便与输入呼叫信号进行比较。
然而,当呼叫信号的类型增多时,通信装置需要事先存贮呼叫信号每一类型的ON时间和OFF时间,这样,就需要用于存贮的存贮器,而处理也复杂了。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改进通信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应答呼入呼叫之前,在话音通信和数据通信间进行切换。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在话音通信和数据通信间安全地切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当多个用户共用一个设备时,能利用可区分的振铃模式服务来指出谁来应答呼入呼叫。
本发明另一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多用途的保密接收。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通信装置,它能依据可区分的振铃模式服务切换话音通信和数据通信。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改进鉴别呼叫信号的间断模式的能力。
从下面的实施例的描述中将明显看出本发明的其他目的。
图1是一方框图,示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传真装置的构造;
图2是一电路图,示出第一实施例的CI检测电路和线路切换电路;
图3是波形图,示出CI信号的波形和CI检测电路的输出波形;
图4A和4B是第一实施例的CI检测过程的流程图;
图5A到5D是在区分振铃模式期间CI信号的波形图;
图6是获得第一实施例振铃模式ID的流程图;
图7A和7B示出CI检测电路的输出波形和CI检测过程修正例的CI状态间的对应关系;
图8是获得CI检测过程修正例的CI状态的流程图;
图9是CI检测过程修正例的初始化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第一实施例的终止过程的流程图;
图11A到11C表示第二实施例的一显示单元的视图;
图12是第二实施例的终止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FAX/TEL切换过程的流程图;
图14A和14B是第三实施例的终止过程的流程图;
图15是第三实施例的修正例;
图16A和16B是第四实施例的终止过程的流程图;
图17A和17B示出第五实施例的通信管理缓冲器和被叫终端信息表;
图18是第五实施例的终止过程的流程图;
图19A和19B是准备第五实施例的通信结果报告的流程图;
图20是一视图,示出第五实施例的接收结果报告;
图21是第五实施例的发送过程的流程图;
图22是一视图,示出第五实施例的发送结果报告;
图23A和23B是准备第五实施例的通信管理报告的流程图;
图24是一视图,示出第五实施例的批输出通信管理报告;
图25A到25D是视图,示出按振铃模式ID分类输出的第五实施例的通信管理报告;
图26是第六实施例的接收图象管理表的构造图;
图27是第六实施例的终止过程的流程图;
图28是第六实施例的接收过程的流程图;
图29是用于在连续纸上记录的第六实施例的记录过程流程图;
图30是第六实施例的脚标打印过程流程图;
图31是一视图,示出第六实施例的记录脚标;
图32A和32B是用于在一断片上记录的第六实施例的记录过程的流程图;
图33是第七实施例的口令表的构造图;
图34是第七实施例的终止过程的流程图;
图35是第七实施例的自动输出过程的流程图;
图36是第七实施例的手动输出过程的流程图;
图37是第八实施例的传真装置的方框图;
图38是第八实施例的操作集合表的构造图;
图39A到39C是第八实施例的终止过程的流程图;
图40A到40D是第九实施例的终止操作的流程图;
图41是伪呼叫声音模式数据表的构造图;
图42是伪呼叫声音振铃过程的流程图;
图43A和43B是伪呼叫声音振铃过程的修正例的流程图;
图44是传真接收过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45是被呼叫终端信息表的构造图。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1是一框图,其中:参考号1表示一个外部连接于设备的电话机;参考号2表示电话线;参考号3表示一个摘机检测电路以检测电话的摘机状态;参考号4表示一个伪CI电路,通过发送伪CI(呼叫信号)给电话产生伪呼叫声音;参考号5表示一H继电器将电话与线路连接和断开;参考号6表示CI检测电路,检测由电话线来的CI;参考号7表示线路切换电路,切换电路端和设备端之间的线路连接;参考号8表示调制解调器(modem);参考号9表示CNG(呼叫音)检测电路;参考号10表示CPU(中央处理单元);参考号11表示RAM;参考号12表示ROM;参考号13表示读取单元;参考号14表示记录单元;参考号15表示显示/控制单元;参考号16表示声音发送单元。
参考图2中的方框图,将详细描述CI检测电路6和线路切换电路7。参考号21表示CML继电器,切换电话端和传真端之间的PSTN(公共服务电话网服务)线路的连接。参考号22表示P继电器,以产生一拨号脉冲,参考号23表示S继电器,在P继电器22工作时,消除RET(回路)线圈24和其他的影响。参考号24表示RET线圈,以形成一直流回路,参考号25表示混合变压器,它将线路与次级隔离并发送一音频信号。
参考号26表示一声频变压器,参考号27代表一开关,用于从混合变压器25(线路端)来的通路和从声频变压器26(监控端)来的通路之间的接收信号的通路切换。
现在描述CI检测电路6,参考号30表示双向齐纳二极管,齐纳二极管的工作电压在本实施例中约为27V。参考号31表示一光电耦合器,将线路与副端隔开,参考号32表示一电容,用来充放电以便平滑光电耦合器的输出。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容的电容量为1μF。参考号33、34是电阻,用以决定时间常数,在本实施例中,电阻33为100KΩ,电阻34为20KΩ。参考号35代表一个二极管,以区分充电时和放电时的时间常数。参考号36表示一比较器,在本发明中其门限电压是2.5V,参考号37表示CI检测电路的输出。如图3所示,输入CI和输出37的波形是这样的,输出37为低时CI信号是ON,输出37高时CI信号是OFF。在图中,参考号51表示线路间的波形,图1中的CPU 10检测到输出37的ON时间和OFF时间,从而明显地检测到CI模式。
参考号39表示由图1中modem 8和声音发送单元16来的传送信号。参考号40代表到modem 8和CNG检测电路9的接收信号。参考号411、412和413代表放大器。
图4A和4B是流程图,表示由CPU 10执行的信号(图5A到5D)区分过程。
在图中,CI代表了由CI检测电路6得到的CI信号的电平。
同时,状态是一个一字节大小的缓冲器,暂时存放一被检测CI的ON是短’S’还是长’L’。cnt是一计数器指示一呼叫声音中的哪一个ON是被检测CI的ON;M是缓冲区,存放cnt的内容;buf是一个四字节大小的缓冲器,存放呼叫声音中哪一个ON是短’S’或长’L’;N是一计数器指示呼叫计数;计时器A是一计时器,测量CI的ON时间;计时器B是测量CI的OFF时间的计时器;T1是最小ON时间,以确定被检测CI是否为噪声;T2是中间ON时间,以确定被认为是有效的ON是一短ON还是一长ON;T3是最小OFF时间,以检测CI在ON状态时,被检测的OFF状态是否为短中断(噪声);T4是中间OFF时间,确定被认为是有效的OFF是短OFF还是长OFF;T5是最大OFF时间,以确定呼叫是否完成。
在本实施例中,T1到T5放在备用RAM上,以便维修人员更换,为了能识别图3中所有模式,T1到T5的默认值设置如下:T1=0.2sec,T2=0.6sec,T3=0.1sec,T4=1.2sec,T5=6.0sec,
在图4A的步骤S101,CPU 10首先初始化RAM 12中含有的参数。在初始化时,状态,cnt,buf,N和M被消除,计数器A和B被重新设置,在步骤S102,如CI是ON CPU 10前进至步骤S103;如CI是OFF,则到步骤S112。
如果在步骤S102 IC是ON,CPU 10重新设置,并在步骤S103启动计时器A,并在步骤S104等待直到CI变成OFF。当CI变成OFF,CPU 10前进至步骤S105,如果计时器A还没有到达T1,则CPU 10回到步骤S102,如果计时器A已到达T1,则CPU10前进至步骤S106。
如果在步骤S106计时器A已达到T2,则CPU 10设置字符’L’指示状态为长ON。如果在步骤S106计时器A未达到T2,CPU 10在步骤S108置字符’S’指示状态为短ON。然后,CPU 10重新设置,在步骤S109并启动计时器B,前进至步骤S110。
步骤S110到S111形成了一环路,使CPU 10等待,直到CI的OFF状态的时间达到T3。
如果CI在步骤S110是ON,这表明OFF时间比T3短;这样,CPU 10认为OFF无效,并返回至步骤S104,如果计数器B在步骤S111已达到T3,CPU 10前进至图4B中的步骤S113。这里,CI的一个ON已变成确定的。CPU 10在步骤S113使cnt增加1,并前进至步骤S114,如果在步骤S114,cnt中包含的一个呼叫声音中的ON数目小于3,则CPU 10将在步骤S107或S108保存的CI的ON状态(长或短)在步骤S115存入CI状态缓冲器bnf;如果它不小于3,则CPU 10前进至图4B中的步骤S116。
步骤S116到S117形成一环路,使CPU 10等待,直到CI的OFF状态的时间达到T4。
如果CI在步骤S116是ON,这表明OFF时间比T4短;这样,CPU 10认为一呼叫声音正在进行并返回步骤S103。如果计时器B在步骤S117已达到T4,则CPU 10认为一呼叫声音尚未完成,并前进至步骤S118。CPU 10在步骤S118使计数器N(计呼叫声音数)增加,在步骤S119将cnt的内容(统计一个呼叫声音中CI的ON数目)存入缓冲器M,在步骤S120重新设置cnt,然后返回步骤S102。
依据上述过程,例如,当以短—短—长振铃方式进行呼叫时,第一次呼叫声音1.2秒(T4)后,N置1,M置3,CI状态缓冲器buf中置’S’,’S’,和’L’。
图6是一流程图,示出CPU 10从M和CI状态缓冲器得到与振铃模式相应的ID的过程。
如果在步骤S201 M是1,CPU 10前进至步骤S202,并置ID为0(正常振铃),然后结束该过程。如果在步骤S201 M非1,CPU10前进至步骤S203,如果在步骤S203 M为2,则CPU 10置ID为1(双振铃),然后结束该过程。如果在步骤S203 M非2,CPU10前进至步骤S205,如果在步骤S205 M是3,CPU 10前进至步骤S206;如果M非3,CPU 10在步骤S213置ID为4(其它振铃),然后结束过程。
如果在步骤S206 CI状态缓冲器buf的第一数据是’S’,则CPU 10前进至步骤S207;如果第一数据不是’S’,则CPU 10在步骤S213置ID为4(其他振铃),然后结束该过程,如果在步骤S207 CI状态缓冲器buf的第二数据’S’,则CPU 10前进至步骤S208;如果第二数据不是’S’,则CPU 10前进至步骤S211。如果在步骤S208 CI状态缓冲器buf的第三数据是’L’,则CPU 10在步骤S209置ID为2(短—短—长三振铃),然后结束该过程。如果在步骤S208 CI状态缓冲器buf的第三数据不是’L’,则CPU 10在步骤S210置ID为4(其他振铃),然后结束该过程。如果在步骤S211 CI状态缓冲器buf的第三数据是’S’,CPU 10在步骤S212置ID为3(短—长—短三振铃),然后结束该过程。如果在步骤S211 CI状态缓冲器buf的第三数据不是’S’,则CPU 10在步骤S213置ID为4(其他振铃),然后结束该过程。
现在描述图4A和4B中CI检测过程的另一实施例。
图7A是当呼叫信号从电话线2进入时,由CI检测电路6到CPU 10的输出波形的一个例子。由于CI的一电压的绝对值为输入,在零交叉位置输出电压为0,这引起工作不稳定;从而,在本实施例中,输入到CPU 10的CI信号由图8所示的方法修正。
图8为一流程图,示出在CPU 10输入的CI信号的修正过程,该过程例程每毫秒由每毫秒发生一次的周期中断执行一次。CPU10在步骤S181检查从CI检测电路6来的输入值;如果输入是OFF,则CPU 10前进至步骤S182,并置标志CP为OFF。然后,如果在步骤S183 CI整数计数器50是50,则CPU 10终止过程;如果它不是50,CPU 10前进至步骤S184。CPU 10在步骤S184使CI整数计数器增加。如果在步骤S185 CI整数计数器是50,则CPU 10在步骤S186置标志CI为OFF。如果在步骤S185 CI整数计数器不是50,则CPU 10结束该过程。
如果在步骤S181输入为ON,CPU 10前进至步骤S187。如果在步骤S187 CP为OFF,CPU 10前进至步骤S188,并置CP为ON,然后结束该过程。如果在步骤S187 CP为ON,CPU 10前进至步骤S189,并置CI为ON,在步骤S190清除CI整数计数器,然后结束该过程。
该过程的结果是,图7B所示的呼叫信号的状态置于标志CI。
图19A和19B是流程图,示出本实施例的初始化过程。在步骤S262,CPU 10清除一字节长缓冲器状态,这里暂时存放着被检测的CI的ON是短还是长;在步骤S263,CPU 10清除计数器cnt,它指示一呼叫声音中哪一个ON是被检测CI的ON;在步骤S264,CPU 10清除4字节长CI状态缓冲器buf,其中存放着一呼叫声音中那一个ON是短或长。
接着,在步骤S265,CPU 10加50ms到T1时间;在步骤S266,CPU 10加50ms到T2时间,在步骤267,CPU从T3时间减去50ms;在步骤S268,CPU 10从T4时间减去50ms;在步骤S269,CPU 10从T5时间减去50ms,然后结束该过程。
加和减50ms的原因如下:由CI检测过程得到的CI信号是标志CI,它经历了图8中CI信号输入的修正过程,而且从图7A和7B可以明显看出,CI信号的状态是这样的,使得ON时间比实际呼叫声音长50ms;因而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校正时间。
完成了初始化过程之后,CPU 10执行步骤S102及其后的过程。
图10是终止过程的流程图,此时呼叫进入本实施例的装置中。当从线路2(S1)来的CI信号到达时,如果控制单元15所置的等待模式(S2)是AUTO,CPU 10接通H继电器(S3)将电话1和线路2断开,使非振铃终止,并且利用CI检测电路6(S4)来确定到来的CI类型。CI检测过程的细节如图4A,4B和图5A到5D所示。
CPU 10解释与CI相对应的工作模式信息,它事先由控制单元15(S5)设置。如果工作模式信息是FAX模式,CPU 10将线路切换电路7切换,以连接modem 10和线路2,从而执行传真接收操作(S6)。当工作模式信息是FAX/TEL模式时,如果等待模式(S7)是ATUO,CPU 10执行FAX/TEL切换操作(S8);如果等待模式是ABSENCE,CPU执行缺席模式过程(S9)。如果工作模式信息是TEL模式,CPU 10断开H继电器(S11),以连接电话1和线2,从而取消非振铃终止,并由交换局来的CI鸣响电话1的振铃,以产生电话呼叫。
换言之,当传真设备的等待模式是AUTO时,如果CI检测电路6检测到的CI相对应的工作模式信息是FAX/TEL模式(组合的传真和话音通信模式),则CPU 10将CNG检测电路9连接到该线路,并在CNG检测(S8)上实行FAX/TEL切换操作。当等待模式是ABSENCE(连接到一自动应答电话),如果由CI检测电路6所检测的CI相对应的工作模式信息是FAX/TEL模式(组合的传真和话音通信模式),CPU 10断开H继电器,并在摘机检测电路2(S9)检测到电话1摘机之后,在CNG检测和元音检测上执行FAX/TEL切换操作(缺席模式过程)。
如果由CI检测电路6检测的与CI相对应的工作模式信息是TEL模式,CPU 10发送一出站消息(OGM)并由自动应答电话1记录18呼入信息(ICM),但在CNG检测和元音检测上并不执行FAX/TEL切换操作(缺席模式过程)。
S8的FAX/TEL切换操作稍后用图13描述。
在带有内部自动应答机的传真设备中,通过配备与CI模式相对应的仅有的自动应答模式,来防止诸如CNG检测和元音检测的信号检测过程,这就可以避免当自动应答机启动时,传真接收作被错误开动。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共用的图1示出本实施例的一装置的构造。
图11A,11B和11C是本实施例的呼叫显示的例子。图11A示出提示用户应答呼叫的信息以及用户的简称,在用户简称被登记时,它们交替显示。图11B示出提示用户应答呼叫的信息以及用户的电话号码,当用户的简称未被登记而用户的电话号码被登记时,它们交替显示。图11C示出提示用户应答呼叫的信息以及CI名字信息,当用户简称及用户电话号码均未登记时,它们交替显示。
图12是当呼叫进入本实施例的装置时的处理流程图。当CI信号从线路2(S21)进入时,CPU 10利用CI检测电路6(S22)确定到来的CI的类型。在CI被检测的同时,H继电器被接通,将电话1和线路2断开。CI检测过程的细节示于图4A,4B和图6中。当装置的等待模式(S23)不是AUTO时,CPU 10依据CI的类型(S28)执行呼叫显示过程,如图11A到11C所示。
在图10的情况下,当装置的等待模式(S23)是AUTO并且被检测CI的工作模式是FAX模式(只有传真模式)(S24),CPU 10执行传真接收操作(S25)。当工作模式是FAX/TEL模式(组合的传真和话音通信模式)(S26),CPU 10执行FAX/TEL切换操作(S27)。后面将描述FAX/TEL切换操作的细节。当工作模式是TEL模式(只有话音通信模式),CPU 10执行呼叫显示过程S(28)。
图13是一流程图,示出FAX/TEL切换操作。
在图中,TA表示线路闭合和呼叫显示开始及伪CI或伪呼叫声音振铃之间的时间,TB表示线路闭合和当CNG或摘机均未检测到时执行强制切换到传真接收间的时间。在本实施例中,TA设为8秒,TB设为30秒。
首先,在步骤S281,CPU等待直到指示由CI检测过程设置的呼叫数的计数器N指示2或更多。当N指示2或更多时,CPU 10在步骤S282,设标志为OFF,它指示是伪CI还是伪呼叫声音在振铃,在步骤S283,重置和启动F/T计时器,它测量为进行FAX/TEL切换,线路闭合后过去的时间。然后,CPU 10在步骤S284,在线路切换电路7上进行切换以连接线路2和modem8,以及闭合线路,在步骤S285,通过声音发送单元16或modem8开始发送话音信号或音调信号。
接着,如果在步骤S286标志是ON,CPU 10前进至步骤S290;如果标志是OFF,CPU 10前进至步骤S287。在步骤S287,如果F/T计时器达到TA,CPU 10前进至步骤S288,并开始呼叫显示过程和伪CI(伪CI电路4)或伪呼叫声音(显示单元15)振铃过程;在步骤S289,CPU 10设标志为ON。在步骤S288,CPU 10依据CI的类型执行呼叫显示,如图11A到11C所示。在步骤S287,如果F/T计时器未达到TA,CPU 10前进至步骤S290。
如果CNG检测电路9在步骤S290检测到CNG或F/T计时器在步骤S291达到TB(TB>TA),CPU 10认为伙伴为传真并前进至步骤S297;否则,CPU 10前进至步骤S292。在步骤S292,如果摘机检测电路3检测到摘机,CPU 10认为通过电话的话音通信已开始,并前进到步骤S293,在步骤S292,如果摘机检测电路3未检测到摘机,则CPU 10返回步骤S286。
当CPU 10认为通过电话的话音通信已开始时,步骤S293和后续步骤形成一待执行过程。首先,CPU 10结束发送话音信号或单音信号(步骤S293);CPU结束呼叫显示过程和伪CI或伪呼叫声音振铃过程(步骤294);CPU 10断开H继电器5以连接电话1到线路2端(步骤S295);最后,CPU 10断开由线路切换电路7(步骤S296)建立的线路2和modem 8的连接,并结束该过程。
当CPU 10认为通信对方为传真时,步骤S297和后续步骤形成一有待执行的过程。首先,CPU 10终止发送话音信号或单音信号(步骤S217);CPU 10终止呼叫显示过程和伪CI或伪呼叫声音振铃过程(步骤S298);CPU 10实行传真接收(步骤S299);最后CPU 10断开线路(步骤S280)并结束该过程。
图10中在步骤S8的FAX/TEL切换过程如图13所示。
现在更详细地描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
当拨03-3768-6661时,交换机以正常振铃模式发送CI,如图5A所示;当拨03-3768-6662时,以双振铃模式发送CI,如图5B所示;当拨03-3768-6663时,以短—短—长模式发送CI,如图5C所示;当拨03-3768-6664时,以短—长—短模式发送CI,如图5D所示。
与图5A,5B,5C,5D中CI模式相对应,用户的电话号码03-3768-6661,03-3768-6662,03-3768-6663,和03-3768-6664,用户简称OANON,NAKAGAWA,TACHIBANA,和SATO,和工作模式FAX,TEL,TEL,和TEL事先登记在RAM12中。
和与图5A到5D中不同的CI模式相对应,用户电话号码03-3768-6665,用户简称KOHRI,工作模式FAX/TEL事先登记在RAM12中。
当一选择信号从通信伙伴发送给电话号码03-3768-6661时,交换机以图5A中相应的CI模式发送一CI信号给传真设备。传真设备利用CI检测电路6识别CI的类型,CI检测电路6能检测多个CI信号。由于FAX模式(只有传真模式)是以与CI模式相对应的工作模式登记的,CPU 10执行传真接收,并发送相应的用户简称和用户电话号码给伙伴端的传真设备。
当选择信号从伙伴端发送给电话号码03-3768-6662时,交换机以图5B中相应的CI模式发送一CI信号给传真设备。传真设备利用CI检测电路6识别CI类型,该电路能检测多个CI信号,由于TEL模式(只有话音通信模式)是以与CI模式相应的工作模式登记的,CPU 10执行呼叫显示过程,在类似LCD或类似显示单元15的显示器上显示用户简称,用户电话号码和CI信号名,而在检测摘机后不执行传真接收和信号检测过程(CNG检测和无音检测)。
当选择信号从伙伴发给电话号码03-3768-6665时,交换机以相应的CI模式发送一CI信号给传真设备。传真设备利用CI检测电路6识别CI类型,该电路能检测多个CI信号。由于FAX/TEL模式(组合的传真和话音通信模式)是以与CI模式相应的工作模式登记的,CPU 10依据设备的等待状态(ATUO,ABSENCE或类似的)执行自动FAX/TEL切换或自动应答机连接过程。
现在描述用户数据和用户切换的菜单结构。
当用户开关(DRPD特征)关断时,菜单结构是用于没有约订“区分振铃模式服务”的电话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按下控制单元15上的一个功能键以及10—键板上的〔2〕键,就可以逐个登记用户的电话号码和用户简称。通过按下控制单元15的一个功能键以及10—键板上的〔3〕键,就可以设置自动FAX/TEL切换和DRPD特征。
当用户开关(DRPD特征)接通时,菜单结构是用于它有约订“区分振铃模式服务”的电话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按下控制单元15的一个功能键以及10—键板上的〔2〕键,就可以为图5A到5D中每一CI模式以及其他CI模式登记五个用户电话号码和五个用户简称,通过按下控制单元15上的一个功能键以及10一键板上的〔3〕键,就可以设置DRPD特征和设置与图5A到5D中每一CI模式及其它CI模式相对应的工作模式。
以下面的方式将前述实施例的装置连接到一专用小交换机的分机线路是可能的,即从分机电话(使用FAX的低频率)来的呼叫以TEL模式应答,而通过外部线路的呼叫以FAX或FAX/TEL模式应答。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也接收区分服务,因而两个号码“6661”和“6662”被分配给一条线路,号“6661”被分配主要用于接收传真,号“6662”被分配极少地用于接收传真。与两个号码“6661”和“6662”相对应的呼入CI信号模式分别示于图5A和5B中。
图4A和4B是本实施的呼叫接收流程图。本实施例使用共同的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图14A中的流程以一准备状态开始。在准备状态,线路切换电路7被设置到电话端,H继电器5被设置到线路端,开关27被设置到放大器413端。CPU10监控从CI检测电路6来的输出和从摘机检测电路3来的输出。
首先,在步骤S31,CPU10以图4A,4B和图6描述的方式检测CI。如果CPU 10在步骤S31检测到CI,则它前进至步骤S33。否则,前进至步骤S32,在步骤S32,CPU 10执行摘机检测,如果在步骤S32摘机被检测到,就建立话音通信状态,而同时传真仍维持准备状态。如果在步骤S32摘机未被检测到,CPU 10返回步骤S31。
在步骤S33,如果CPU 10认可AUTO模式由控制单元15设置,它便前进至步骤S34。在步骤S34,CPU 10切换线路切换电路7,将线路2和modem 8连接,并切换H继电器5,将线路2和电话1断开。在步骤S35,如果CPU 10检测到图5A中的CI模式,它前进至步骤S53,强制传真接收,并选择第一声音信息“这是传真,请开始发送”。然后,在步骤S54,CPU 10从声音发送单元16发送第一声音信息,并转换到传真接收过程。
如果在步骤S35图5B中的CI模式被检测,而且FAX/TEL切换模式事先未从控制单元15设置,则CU 10前进至传真接收过程。同时,为了执行FAX/TEL切换,CPU 10前进至步骤S36,并选择第二声音信息“请等一会儿”。
在步骤S38,CPU 10执行CNG检测,modem 8可被用于检测1100HZ的CNG信号,如果CPU 10检测到CNG,它将前进至传真接收过程。如果CPU 10未检测到CNG,它便前进至步骤S39并从声音发送单元16发送第二声音信息。然后,在步骤S40,CPU10决定是否“时间到”。在本实施例中,为计时器“时间”设置为30秒,如果在步骤40未检测到“时间到”,则CPU 10返回步骤S38;如果检测到“时间到”,则它前进至图14B中的步骤S41。
CPU 10在步骤S41鸣响在显示单元15的电话呼叫铃,并在步骤S42执行摘机检测。如果在步骤S42检测到摘机,这意味着有人已应答了电话1的呼叫;从而,CPU 10在步骤S52停止铃响并转换到放音通信状态。此时传真回到准备状态。
CPU 10可能从伪CI电路4发送一伪呼叫信号给电话1,而不在步骤S41鸣响显示单元15的铃。
如果在步骤S42未检测到摘机,则CPU 10重复步骤S42和S43直到“时间到”在步骤S43发生。在本实施例中,为计数器“时间到”设置为30秒。如果在步骤S42检测量到“时间到”,则CPU10在步骤S44停止铃响,并回到准备状态。
在步骤S33,如果未检测到AUTO模式,CPU 10前进至步骤S45。在步骤S45,如果检测到ANS模式(自动应答模式),CPU 10前进至步骤S46。CPU 10在步骤S46执行摘机检测并等待,直到如电话1连接的自动应答电话启动,即使在此种状态,传真亦处于准备状态;从而,即使自动应答电话启动失败,传真工作也不会中断。
如果在步骤S46自动应答电话1变成摘机,CPU 10在步骤S47设置开关27到放大器411端,然后在步骤S49执行CNG检测。如果检测到CNG,CPU 10在步骤S50切换线路切换电路7,以连接线路2和medem 8,并切换H继电器5以将线路2与电话1断开,然后,CPU 10前进至传真接收过程。
图14B中的过程共同地被用作图15的后续过程。
现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使用共同的第一实施例的全部构造。然而,从声音发送单元16发送的第一声音信息是“这是Matsumoto讲话…”,第二声音信息是“这是Matsumoto工程部…”。
接着,参照图16A和16B中流程图描述传真接收过程,本实施例的传真机连接到一条线路,该线路接收区分振铃模式服务,而且两个号码“6663”和“6664”被分配到该线路。用户将“6663”用作专用号码,将“6664”用作商用号码。与两个号码“6663”和“6664”相对应的呼入CI信号模式分别如图5C和5D所示。
图16A的流程从准备状态开始,在准备状态,线路切换电路7被设备到电话端,H继电器5被设置到电话端,开关27被设置到放大器的413端。CPU 10监控来自CI检测电路6的输出和来自摘机检测电路3的输出。
首先,在步骤S501,CPU 10以图4A,4B和图6中描述的方法检测CI。如果在步骤S501 CPU 10检测到CI,它就前进至步骤S503;否则,它前进至步骤S502。在步骤S502,CPU 10实行摘机检测。如果在步骤S502检测到摘机,则建立起话音通信状态,而同时传真仍维持在准备状态。如果在步骤S502未检测到摘机,则CPU 10返回步骤S501。
如果在步骤S503检测到图5C中的CI模式,CPU 10前进至步骤S504,选择第一声音信息“这是Matsumoto讲话…”,然后前进至步骤S506。如果在步骤S503检测到图5D中的CI模式,则CPU前进至步骤S505,选择第二信息“这是Matsumoto工程部…”,然后前进至步骤S506。
下面描述对于每一设置模式在步骤S506及其后的操作。
如果在步骤S506设置AUTO模式,则CPU 10前进至步骤S507。
在步骤S507,CPU 10切换线路切换电路7,连接线路2和modem 8,切换H继电器5,以将线路2与电话1断开。然后,在步骤S508,如果FAX/TEL切换模式由控制单元15预置,CPU 10前进至步骤S510。在步骤S508,如果CPU 10不打算执行FAX/TEL切换,它就转换到传真接收过程。
如果CPU 10即将执行FAX/TEL切换,它就在步骤S510执行CNG检测,如果CPU 10检测到CNG,它就前进到传真接收过程。如果CPU 10未检测到CNG,它就前进至步骤S511并从声音发送单元16发送一在步骤S504或S505选择的声音信息。然后在步骤S512,CPU 10确定“时间到”是否发生,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计时器“时间到”被设置为30秒,如果在步骤S512未检测到“时间到”,CPU 10返回步骤S510;如果检测到“时间到”,它前进至图16B中的步骤S513。
CPU 10在步骤S513鸣响显示单元15处的电话呼叫铃,并在步骤S514执行摘机检测,如果在步骤S514检测到摘机,这意味着有人已答应了电话1的呼叫;从而,CPU 10在步骤S517停止铃响并转换到话音通信状态。此时,传真处于准备状态。
如果在步骤S514未检测到摘机,CPU 10重复步骤S514和S515直到在步骤S515发生“时间到”。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计数器“时间到”被设置为30秒。如果在步骤S515检测到“时间到”,则CPU 10在步骤S516停止响铃并返回准备状态。
在步骤S506,如果未检测到AUTO模式,CPU 10前进至步骤S518,在步骤S518,如果检测到ANS模式(自动应答模式),CPU10前进至步骤S519。CPU 10在步骤S519执行摘机检测并等待直到如电话1连接的自动应答电话启动。即使在这种状态,传真也处于准备状态;从而,即使自动应答电话1启动失败,传真操作也不会被中断。
如果自动应答电话1在步骤S519变为摘机,CPU 10在步骤S520将开关27设置到监视器端,然后在步骤S522执行CNG检测。如果检测到CNG,CPU 10在步骤S523切换线路切换电路7以连接线路2和modem 8,并切换H继电器5,以将线路2和电话1断开。然后,CPU 10前进至传真接收过程。
在步骤S522,如果未检测到CNG,CPU 10前进到步骤S522并执行挂机检测。在步骤522 CNG检测持续下去,直到在步骤S524检测到挂机。如果在步骤S524检测到挂机,CPU 10回到准备状态。
如果在步骤S518未检测到ANS模式,CPU 10等待直到有人将送受话器从外接电话的钩上拿起,而同时传真仍维持准备状态。
对于第二声音信息有可能不作登记,从而对于图5C和CI模式发送一声音信息,而对图5D的CI模式不发送任何信息。就在步骤S511之前,依据CI模式增加一个是执行还是略去信息传送的分支,也可达到相似的效果。
声音信息的发送也不限于FAX/TEL切换,也可在其他时间,如紧跟在传真已闭合线路之后。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利用第一实施例共同的构造。
图17A示出本实施例中RAM 12中的通信管理缓冲器(com)的内容,该缓冲器可包含多达20路通信的数据。对每一路通信存贮有:接收号码(no),通信模式(job),伙伴电话号码(tel),伙伴简称(aite),振铃模式ID(ring),通信起始时间(start),通信时间(usage),通信页数(total),错误页数(err),以及通信结果(data)。
图17B示出本实施例中RAM 12中被叫终端信息表的内容,ID,用户电话号码,用户简称被存贮在与振铃模式相对应的每一行中,ID 0对应于正常振铃(图5A);ID 1对应于双振铃(图5B);ID 2对应于短—短—长三振铃(图5C);ID 3对应于短—长—短三振铃(图5D);ID 4对应于其他振铃模式。
图18是一流程图,示出本实施例中CPU 10的接收过程。
首先,在步骤S601,CPU 10等待直到呼叫计数N变为2或更大。与主过程并行,N由CI检测电路6设置,当N变为2或更大时,CPU 10前进至步骤S602并得到呼叫声音的振铃模式。该过程的细节如图4A,4B和图6所示,得到的ID存贮在振铃模式ID(ring)(步骤S603)区域内的通信管理缓冲器内,并被登记为与本通信中呼入电话号码相对应的ID,com〔i〕中的i逐个通信地由0递增至19。当通信管理信息存贮在com〔2〕中时,下一信息存贮在com〔3〕中。CPU 10在步骤S604闭合线路并在步骤S605执行接收,在步骤S605,CPU 10将接收号,通信模式以及通信开始时间存贮在相对应区域的通信管理缓冲器内。CPU 10还将接收过程信号中所含的对方电话号码和对方简称存贮在相对应区域的通信管理缓冲器内。而且,接收完成时,CPU 10将通信时间,如果接收错误地结束,则将通信页数或错误页数以及表示接收是错误地还是正确地结束通信结果存入相应区域的通信管理缓冲器内。
在发送时,类似的信息也存入通信管理缓冲器内。
图19A和19B是本实施例中准备通信结果报告的流程图。
当通信完成时,CPU 10在步骤S161参考通信管理缓冲器内的通信模式,如果通信模式为接收则打印接收信息“接收完成”(步骤S162);如果通信模式是发送则打印发送信息“发送完成”(步骤S163),然后,CPU 10顺序打印接收号(步骤S164);对方电话号码(步骤S165),对方简称(步骤S166),通信开始时间(步骤S167),通信时间(步骤S168),通信页数(步骤S169),通信结果(步骤S170)。在步骤S171,CPU 10参考通信管理缓冲器内的通信模式,如果通信模式为接收,则打印与振铃模式ID相对应的被叫方电话号码(步骤S172)和被叫方简称(步骤S173),如果通信模式是发送,则打印呼叫方电话号码(步骤S174)和呼叫方简称(步骤S175)。
图20是当接收完成时,依据图19A和19B中流程图准备和输出的接收结果报告。
图21是本实施例的发送过程的流程图。
当待发送的原始信号存在于步骤S861时,用户按下图1中控制单元15上呼叫方简称选择按钮来选择呼叫方的简称,从而得到相应的ID(步骤S862),然后,CPU 10将得到的ID存入在振铃模式ID(ring)区域的通信管理缓冲器内(步骤S863),并将它登记为与通信中呼叫方相对应的ID。CPU 10在步骤S864闭合线路,在步骤S865执行拨号,在步骤S866执行发送,然后结束该发送。
图22是当发送完成时,依据图21中的流程图准备和输出的发送结果报告。
图23A和23B是由CPU 10准备图24和图25A到25D的通信管理报告的流程图。在图中,变量i代表一计数器,它指示存在通信管理缓冲器内的哪一路通信是有关的,变量id代表振铃模式ID,cg代表输出到打印机的工作缓冲器。
图24是通信管理报告,它列出了20路通信的通信管理记录。
图25A到25D是通信结果报告,它由用于接收或发送的振铃模式ID(用户的电话号码和用户简称)分类,并相应地输出。
首先,在步骤S301 CPU 10决定是否输出一ID分类报告,如图25A到25D所示。并在步骤S302和S303初始化变量i和id。接着,CPU 10在步骤S304打印报告标题,在标题外,CPU 10在ID分类输出的情况下打印与振铃模式ID相对应的用户简称或用户电话号码;它不在用户简称栏内打印,用户简称是以批输出方式打印在那里(图24)。当通信管理信息的振铃模式ID(com〔i〕,ring)与id一致或者当ID分类打印未执行(id=-1)时,CPU 10前进至步骤S306;在其他情况下,CPU 10前进至图23B中的步骤S317,然后,CPU 10依次写接收号(步骤S306),通信模式(步骤S307),伙伴方电话号码(步骤S308),伙伴方简称(步骤S309),通信开始时间(步骤S310),通信时间(步骤S311),通信片数(步骤S312),通信结果(步骤S313)到cg。
在图23B中的步骤S314,CPU 10决定是否执行ID分类打,如果将执行ID分类打印,CPU 10前进至步骤S316;如果将执行批输出,它将用户简称写入Cg(步骤S315),在步骤S316,CPU10打印Cg的内容。在步骤S317,CPU 10递增指示涉及的通信计数器i,从而使计数器i与下一通信相一致。在步骤S318,CPU 10决定20路通信的打印是否完成。如果没有完成,CPU 10回到步骤S305检查下一通信的内容,当20路通信处理完成时,CPU前进至步骤S319并递增指示将输出ID的变量id,从而使id与下一振铃模式一致。在步骤S320,CPU 10决定处理是否全部完成。
在ID分类输出情况下,在只输出某一特定ID的数据的方式中,某一特定ID被替代入id,然后当20路通信处理完成时,CPU10结束打印过程。
现在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
本实施例利用共同的第一实施例的构造。
图26示出RAM 12中的接收图象管理表,利用页记录管理表用于逐页地管理所接收的图象的存贮地址,页记录包括下一页的页ID和图象存贮位置的顶部和终了地址。次页ID到包含次页的ID(如果有的话)或8000H(如果当前页是最后一页)。
同样,提供了图象记录来逐个通信地管理页。图象记录包括接收号,用于区分通信,接收开始时间,振铃模式ID,和顶页记录ID。
图27是本实施例中CPU 10执行的主过程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61,CPU 10等待直到呼叫计数N变为2或更大,与主过程并行,N由CI检测电路6设置,当N变为2或更大,CPU 10前进至步骤S62,并获得呼叫声音的振铃模式,该过程的细节如图4A,4B和图6所示。接着,CPU 10在步骤S63获得图象记录,此时,为识别图象而设置接收号。在步骤S64,CPU 10将在步骤S62得到的振铃模式ID设置入图象记录。然后,它闭合线路执行接收过程(步骤S65),和记录过程(步骤S66)然后结束主过程。
图28是CPU 10执行接收过程的流程图,在接收时,CPU 10在步骤S91将接收开始时间设置入图象记录。CPU 10在步骤S92获得页记录,并将页ID设置入图象记录。然后,CPU 10在步骤S93执行一页接收,当接收开始时,CPU 10将图象的顶部地址设置入页记录,当接收结束时,将图象的终了地址设置入页记录。如果次页在步骤S94存在,CPU 10返回步骤S92;否则,它结束接收过程。
图29是一流程图,示出CPU 10在连续纸上记录的过程。首先,在步骤S81 CPU 10置页号为0,在步骤S82递增页号。然后,CPU 10在步骤S83从图象记录中选择一记录页,在步骤S84记录所选择的页,在步骤S85打印脚标。脚标打印过程将在以后详述(图30)。脚标打印完成之后,CPU 10在步骤S86截断记录片并在步骤S87释放已记录页记录。详细地说,CPU 10将紧邻已记录页的页ID设置入顶部页ID区域的图象记录,并清除页记录为0,如果图象记录中顶部页ID为8000H,CPU 10认为下一页不存在,从而前进至步骤S89释放图象记录和终止记录过程。如果在步骤S88下一页存在,则CPU 10返回步骤S82。
图30是一流程图,示出CPU 10执行的脚标打印过程。作为脚标,CPU 10打印接收开始时间(步骤S131),接收号(步骤S132),与RAM 12中的被呼叫终端信息表中登记的振铃模式ID相对应的用户简称(步骤S133)和页号(步骤S134),然后结束脚标打印过程。
图31示出一脚标的例子。
图32A和32B是流程图,示出PCU 10记录在截片上的过程。本实施例中的记录单元是这样的,一个带有64个垂直喷嘴的喷黑记录头以主扫描方向进行扫描来打印。记录单元有记录片边缘传感器,在检测到记录片的结束边缘后,传感器定位于这样的位置,以使得再一次扫描的打印成为可能。
首先,CPU 10在步骤S141设置页号为0,在步骤S142递增页号,在步骤S143从图象记录中选择一记录页,然后,CPU 10在步骤S144提供一记录片,并打印在一次扫描中所能打印的图象部分。如果在步骤S146所有一页图象都被记录,CPU 10在步骤S148供给记录片直到其结束边缘被检测到,然后前进到步骤S149。如果在步骤S146页上仍留有待打印图象,则CPU 10前进至步骤S147;如果未检测到记录片上的结束边缘,则CPU返回步骤S145,如果检测到记录片的结束边缘,则CPU 10前进至步骤S149,在步骤S149,CPU 10打印脚标,脚标打印过程如图30所述。
打印脚标完成后,CPU 10在步骤S150释放记录片,如果在步骤S151页上仍留有待打印图象,则CPU 10返回步骤S141;如果在S151所有一页图象都被记录,则CPU 10前进至图32B中的步骤S152,在步骤S152,CPU 10释放记录的页记录。详细地说,CPU 10将被记录页的下一页ID设置入顶部页ID区域的图象记录中,并清除页记录为0。如果图象记录中的顶部页ID为8000H,则CPU 10认为下一页不存在,从而前进至步骤S154释放图象记录并结束记录过程。如果次页在步骤S153存在,CPU 10返回步骤S142。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本实施例利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造。
图33示出本实施例中RAM 12内的口令表的内容
口令是对应于振铃模式ID设置的,缓冲器被备份,而其内容事先由用户登记。ID 0对应于正常振铃(图5A);ID 1对应于双振铃(图5B);ID 2对应于短—短—长三振铃(图5C);ID 3对应于短—长—短三振铃(图5D);ID 4对应于其它振铃模式,口令栏中的一个数(如果有的话)代表一条口令,口令栏中的FFFF表示不包含口令。
图34是一流程图,示出终止过程
首先,在步骤S61,CPU 10等待直到呼叫计数N变为2或更大,与主过程并行,N由CI检测电路6设置。当N变为2或更大时,CPU 10前进至步骤S62并得到呼叫声音的振铃模式,该过程的细节如图4A,4B和图6所示。接着,在步骤S63,CPU 10得到一图象记录来存贮接收图象。在步骤S64,CPU 10将振铃械式ID设置入RAM12中的图象记录中。然后,CPU 10在步骤S65闭合线路,并在步骤S66执行接收,将接收图象存贮在RAM12中的图象记录中,在步骤S67,CPU 10断开线路并返回步骤S61。
图35是一流程图,示出由CPU 10执行的接收图象的自动输出过程,自动输出过程是与接收过程并行工作的。
在图中,passwd表示图33中的口令表
在正常等待状态,CPU 10在步骤S801检查接收图象是束存在,当在步骤S66检查到图34中接收的图象时,CPU10为PID设置一振铃模式ID,它在步骤S64被设置入图象记录中(步骤S802),接着,CPU 10参考与口令表中的PID相对应的口令(步骤S803)。如果口令为FFFF,CPU 10在步骤S804记录图象,记录完成后,CPU 10在步骤S805释放图象记录并返回步骤S801。如果在步骤S803口令不是FFFF,CPU 10返回步骤S801。
图36是CPU 10执行的接收图象的手动输出过程的流程图,手动输出过程也与接收过程并行工作。
在正常等待状态,CPU 10在步骤S401检查打印键是否按下,当打印键按上时,CPU 10前进至步骤S402并检查图34中在步骤S66接收的图象是否存在。如果接收图象不存在,CPU 10返回步骤S401,如果在步骤S402接收图象存在,CPU 10前进到步骤S403并参考口令缓冲器以检查不是FFFF的口令,如果在步骤S403不存在口令,CPU 10返回步骤S401。
如果在步骤S403口令缓冲器内存在一口令,CPU 10在步骤S404置PID为O然后前进至步骤S405,在步骤S405,CPU 10检查与图33中口令表中的PID对应的记录是否为FFFF。如果对应的记录为FFFF,CPU 10在步骤411至413更新PID然后返回步骤S405。如果在步骤S405与口令缓冲器中PID对应的记录不是FFFF,CPU 10认为存在口令,并前进至步骤S406。
在步骤S406,CPU 10在控制单元15的显示单元上显示PID值(0-4)或与PID相对应的用户简称,在步骤S407和S408,CPU10等待用户进行键输入,当在步骤S407卷滚键按下时,CPU 10在步骤S411至S413更新PID,然后返回步骤S405,当在步骤S408输入口令时,CPU 10前进至步骤S409并检查输入的口令是否与口令表中PID相对应的记录相匹配,如果他们匹配,CPU 10记录与来自记录单元的口令相对应的接收图象,然后返回步骤S401如果他们不匹配,CPU 10返回步骤S401,不进行记录。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呼叫信号的每一模式,都有一口令登记在口令表中,呼叫信号的模式是基于来自CI检测电路6的输出识别;CPU 10依据呼叫信号的识别模式和口令表中的口令,执行保密接收进入RAM 12或执行来自记录单元14的打印输出。当从控制单元15输入的口令与口令表中登记的口令匹配时,存贮在RAM 12中相应图象就从记录单元14中打印出来。
图37是一框图,示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
参考号151和152表示H继电器连接电话A和B到线路102;参考号131和132表示摘机检测电路以检测电话A和B的摘机状态;参考号106表示CI检测电路;参考号107表示线路切换电路;参考号108表示modem;参考号110表示CPU;参考号111′表示ROM;参考号112′表示RAM;参考号113表示读单元;参考号114表示记录单元。
图38示出本实施例中操作设置表的内容。ID和操作置位被存贮在与振铃模式相对应的每一行中,ID 0对应于正常振铃(图5A)ID 1对应于双振铃(图5B);ID 2对应于短—短—长三振铃(图5C);ID 3对应于短—长—短三振铃(图5D);ID 4对应于其它振铃模式。TELA代表电话111,TELB代表电话112,FAX代表传真接收。该表的内容由用户从控制单元输入和设置。
图39A和39C是本实施例中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描述正常等待状态(没有呼叫声音进入的状态)中专用功能的工作。在正常等待状态,H继电器151和152是OFF,即电话111,112连接到该线路。现在沿流程图描述其工作情况。如果电话111在步骤S231是处于摘机状态,CPU110前进至步骤S240,并将H继电器152变为ON,以将电话112和线路断开,然后在步骤S241等待电话111变成挂机。当电话111变为挂机CPU110将H继电器132又变成OFF并结束工作。
如果在步骤S231电话111是处于挂机状态,而且在步骤S232电话112是处于摘机状态,则CPU110前进至步骤S237,并将H继电器151变为ON,使电话111和线路断开,然后在步骤S238等待电话112变为挂机。当电话112变为挂机,CPU110将H继电器151又变为OFF,并结束工作。
如果在步骤S231电话111是处于挂机状态,而且在步骤S232电话112是处于挂机状态,而且在步骤S233未检测到CI,则CPU110返回步骤S231。
现在描述CI检测的的工作情况。
检测CI时,CPU110立即将H继电器151,152变为ON(步骤S234),使电话111,112与电话线路102断开,从而防止电话振铃。然后,CPU110在步骤S235等待振铃模式完成。这里共同使用图4A,4B和图6中的振铃模式识别过程,振铃模式识别完成后,CPU110前进至步骤S236,为ID设置一振铃模式ID。
在步骤S243,CPU110参考操作设置表(atbl)来定位在由ID指示的位置。如果在定位是TELA,CPU110前进至步骤S244并将H继电器151变成OFF,以连接电话111和线路,从而鸣响电话111。然后,在步骤S245-S246,CPU110等待直到呼叫声音终止或电话111变成摘机。如果呼叫声音在电话111变成摘机之前终止,则CPU110在步骤S248将H继电器152变成OFF并结束工作。当电话111变成摘机时,CPU110在步骤S247等待电话111变为挂机。当电话111变成挂机时,CPU110在步骤S248将H继电器152变成OFF并结束工作。
接着,在步骤S249,CPU110参考操作设置表(atbl),以定位在由ID指示的位置。如果定位是TELB,则CPU110前进至步骤S250,将H继电器152变成OFF,以将电话112连接到线路,从而鸣响电话112。然后在步骤S251-S252,CPU110等待直到呼叫声音结束或电话112为为摘机。如果呼叫声音在电话112变为摘机之前结束,CPU110在步骤S254将H继电器151变为OFF并结束工作。当电话112变为摘机时,CPU110在步骤S253等待电话112变为挂机。当电话112变为挂机时,CPU110在步骤S254将H继电器151变为OFF并结束工作。
然后,在步骤S255,CPU110参考操作设置表(atbl),以定位在由ID指示的位置。如果定位是FAX,CPU110在步骤S256将H继电器151,152变为OFF,在步骤S257线路切换电话107变为ON,以连接线路102和Modem108,在步骤S258执行传真接收,然后在步骤S259将线路切换电话107变为OFF,以断开线路并结束工作。
当CPU110在步骤S255参考操作表(atbl)定位在由ID指示的位置时,如果定位连FAX都不是,CPU110将H继电器151,152变成OFF,并结束工作。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
本实施例共同利用图37中的构造。
依据本实施例,在正常状态,H继电器151,152被变成ON以将电路与线路断开,在变成摘机的电话端的H继电器被变成OFF。
图40A到40D是本实施例工作的流程图。
首先,描述正常等待状态(没有呼叫声音进入的状态)下的专用功能的工作。在正常等待状态下,H继电器151,152是ON,即电话111,112是与线路断开的。现在沿着流程图描述工作情况,如果在步骤S361电话111是处于摘机状态,CPU110前进至步骤S369,将H继电器151变为OFF以将电话111连接到线路,然后在步骤S370等待电话111变成挂机。当电话111变成挂机时,CPU110将H继电器152又变为ON并结束工作。
如果在步骤S361电话111是处于挂机状态,并且在步骤S362电话112是处于摘机状态,CPU110前进至步骤S366,将H继电器152变为OFF,以将电话112连接到线路,然后在步骤S367等待电话112变为挂机。当电话112变成挂机,CPU110将H继电器152又变成ON并结束工作。
如果在步骤S361电话111是处于挂机状态,在步骤S362电话112是处于挂机状态,并且在步骤S363未检测到CI,则CPU110返回步骤S361。
现在描述检测CI的工作情况。
检测CI时,CPU110在步骤S364等待振铃模式识别完成。这里共同利用图4A,4B和图6中的振铃模式识别过程。振铃模式识别完成后,CPU110前进至步骤S365,为ID设置一振铃模式ID。
在步骤S372,CPU110参考操作设置表(atbl),定位在由ID指示的位置。如果定位是TELA,CPU110前时至步骤S373,将继电器151变为OFF,以将电话111连接到线路,从而鸣响电话111。然后,在步骤S374-S375,CPU110等待直到呼叫声音结束或电话111变为摘机。如果呼叫声音在电话111变为摘机之前结束,CPU110在步骤S377将H继电器151又变为ON并结束工作。当电话111变为摘机,CPU110在步骤S376等待电话111变为挂机,当电话111变为挂机,CPU110在步骤S377将H继电器151又变为ON,并结束工作。
接着,在步骤S378,CPU110参考操作设置表(atbl)以定位在由ID指示的位置。如果定位是TELB,CPU110前进至步骤S379,将H继电器152变为OFF,以将电话112连接到线路,从而鸣响电话112。然后在步骤S380-S381,CPU110等待直到呼叫声音结束或电话112变为摘机。如果呼叫声音在电话112变为摘机前结束,CPU110在步骤S383将H继电器152又变成ON并结束工作。当电话112变为摘机,CPU110在步骤S382等待电话112变为挂机。当电话112变为挂机,CPU110在步骤S383将H继电器152又变ON并结束工作。
然后,在步骤S384,CPU110参考操作设置表(atbl)定位在ID指示的位置。如果定位是FAX,CPU110在步骤S385将线路切换电路107变为ON。以连接线路102和modem108,在步骤S386执行传真接收,然后在步骤S387将线路切换电路107变为OFF,以释放线路并结束工作。
当CPU110在步骤S384参考操作表(atbl)定位在由ID指示的位置,如果定位连FAX都不是,CPU110将H继电器151、152变为OFF,并鸣响电话111,112(步骤S388)。然后,CPU110等待电话111,112变成摘机或等待呼叫声音沿步骤S389-S391的环路结束。
在步骤S389检测新电话机111摘机时,CPU110在步骤S393将H继电器152变成ON,以将电话112与线路断开,然后在步骤S394等待电话111变成挂机。当电话111变成挂机时,CPU110在步骤S395将H继电器151又变为ON。
在步骤S390检测新电话112摘机时,CPU110在步骤S396将H继电器151变为ON,以将电话线111和线路断开,然后在步骤S397等待电话112为变为挂机。当电话112变成挂机时,CPU110在步骤S398将H继电器152又变为ON。
当在步骤S391呼叫声音终止时,CPU110将H继电器151,152又变为ON并结束工作。
最后描述图13中在步骤S288的伪呼叫声音发送。
图41示出保存在RAM12中的伪呼叫声音模式数据表的内容。与振铃模式ID(识别)相对应的模式数据被存贮在表的每一行。模式数据包括ON时间和OFF时间(单位:10ms)的阵列和定界符(0)。例如ID0是2秒ON和4秒OFF的重复。这里,ID0对应于正常振铃(图5A);ID1对应于双振铃(图5B);ID2对应于短—短—长三振铃(图5C);ID3对应于短—长—短三振铃(图5D);ID4对应于其它振铃模式。
图42是一流程图,示出伪呼叫声音振铃过程的内容。
在图中,数据(下文中被称为“data”),是一缓冲中器用于存贮传CI上的模式数据。模式数据包括ON时间和OFF时间(单位:10ms)的阵列和定界符(0)。pac是一计数器以指示“data”中正执行哪些数据。tbl是一伪呼叫声音模式数据表。CI计时器是一每10ms递增一次的计时器。
首先,在步骤151,CPU10为ID设置呼叫声音振铃模式的类型。然后,CPU10将0设置入pdc(步骤(S152),将在tbl中由ID指示的一顺序位置的模式数据复制入“data”中(步骤153)。
然后,CPU10重新设置并启动CI计时器(步骤S154),如果在步骤S155pdc是一奇数,CPU10驱动为CI电路4以发送一为CI(步骤S156);如果pdc是一偶数,CPU10停止为CI(步骤S157)。在步骤S158-S159的环路中,CPU10等待来自FAX/TEL切换过程的结束指令(步骤S158),还等待直到在“data”里数据阵列中以数据所指示的时间,“data”是在由pdc指示的一顺序位置(步骤S159)。如果在步骤S159时间到发生,CPU10在步骤S160递增pdc,然后前进总步骤S161。
如果在由pdc指示的一顺序位置的“data”里数据阵列中的数据非0,则CPU10返回步骤S154;如果是0,CPU10在步骤S162清除pdc然后返回步骤S154。在步骤S158检测到一结束指令时,CPU10在步骤S163停止为CI并结束工作。
依据上述过程,可依据图41中的模式表发送为CI。
图43A和43B是流程图,示出图42中CI检测过程的修正方案。步骤S802-S820的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的图4A,4B中步骤S102-S120的过程一致。在步骤S301,清除存贮为CI模式数据的缓冲器“data”和清除指示正在执行“data”中哪些数据计数器pdc的过程被加入到步骤S101的过程。
步骤S821-S826是本修正例中新加的步骤。
当CI第一次变为ON,CPU10在步骤S821将计时器B的内容存入“data”的第0位置。此时(当CI第一次变为ON时),步骤S82处的过程没有意义;当呼叫声音进入其第二周期时,它有意义,后面将详述这一点。
接着,CPU10在步骤S822清除pdc然后进至步骤S803。在步骤S803,CPU10重置并启动计时器A,在步骤S804,它等待CI变为OFF,当在步骤S805,它决定CI的ON时间等于或大于T11以及ON是有效时,它前进至步骤S823,以将计时器A的内容存贮在pdc指示的“data”一顺序位置处。
在步骤S811,CPU10决定CI的OFF时间等于或大于T3,以及OFF是有效时,它前进至步骤S824以递增pdc。
然后,在步骤S816-S817,当CI在计时器B达到T4时间之前变为ON时,CPU10将计时器A的内容存贮在由pdc指示的“data”的一顺序位置处(步骤S825),递增pdc(步骤S826),然后返回步骤S803。
在步骤S816-S817当计时器B在CI变成ON之前达到T4时间时,CPU10执行步骤S818-S820的过程,然后返回步骤S802。然后在步骤S802和S812的环路中,CPU10等待CI变成ON。当CI变成ON,CPU10在步骤S821将计时器B的值存贮在由pdc指示的“data”的一顺序位置处,并在步骤S822清除pdc,然后前进至步骤S803。换言之,此时,呼叫声音和下一呼叫声音之间的OFF时间被设置在“data”中。
由于CI检测过程中数据被设置在“data”中,为CI发送过程中的振铃模式ID覆得过程(图42中步骤S151)和由表读出模式数据的过程(图42中步骤S153)是不需要的。因此,本实施例中为CI发送过程与图42中将步骤S151和步骤S153去掉后的过程是一致的。
这样,本实施例,可以用为呼叫声音的形式,再现任何呼叫声音模式。在本实施例中,为CI电路鸣响电话,从而鸣响为呼叫声音,然而,通过将蜂鸣器之类的话音发生器提供给显示单元15,可以鸣响一为铃声。(图13中的步骤S288,图14B中的步骤S41,图16B中的步骤S513)。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自动FAX/TEL切换的为呼叫,还适用于为话音通信预定的为呼叫。
如上所述,当接收到电话呼叫时,识别呼入的振铃模式,然后闭启线路。然后,如果电话呼叫是来自非传真机的伙伴方,则选择与和被识别振铃模式相应的为呼叫声音相连系的模式数据,并根据模式数据鸣响为呼叫声音。因此,为呼叫声音以与呼叫信号的模式相同的方式鸣响,这里呼叫信号是以交换机发送的因此,即便当设备连接到这样的交换机,即依据由用户有区别的使用的振铃模式而提供服务,用户也能和使用启动TAX/TEL切换功能一样使用交换机服务。
现在参照图44描述在图13中的步骤S219和其它步骤中的传真接收。
首先,CPU10为ID设置呼叫声音的振铃模式(步骤S622)。基于ID,CPU10将与来自图45中被叫终端信息表的振铃模式相对应的电话号码和简称分别存贮在用于FIF的CSI缓冲器和用于用户简称的NSF缓冲器内(步骤S623,和S624)。CPU10在步骤S625执行接收操作,然后结束接收。在接收操作中,发送用于FIF的CSI缓冲器的内容和用于用户简称的NSF缓冲器的内容。
图45示出本实施例中RAM12中被叫终端信息表的内容。ID,用户电话号码,用户简称被存贮在与振铃模式相对应的每一行中。ID0对应于正常振铃(图5A);ID1对应于双振铃(图5B);ID2对应于短—短—长三振铃(图5C);ID3对应于短—长—短三振铃(图5D);ID4对应于其它振铃模式。
尽管已在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本发明还可应用于非传真的数据通信,并可在附加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改进。

Claims (20)

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来自一条通信线路的多种振铃信号,为该多种振铃信号分配了多种识别信息;
接收装置,用于通过该通信线路接收数据;
记录装置,用于记录由所述接收装置所接收的数据;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该接收的数据;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检测装置所检测的振铃信号的种类,对是记录所述接收数据还是把该接收数据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数据通信包括传真数据通信。
3.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振铃信号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来自一条通信线路的多种振铃信号,为该多种振铃信号分配了多种识别信息;
鉴别装置,用于根据来自一个呼叫方的一个信号,而鉴别该呼叫方是否是一个数据通信终端;
数据通信装置,用于进行数据通信;以及
选择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振铃信号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振铃信号的种类而选择一种第一模式和一种第二模式之一,其中该第一模式用于响应于所述振铃信号检测装置对所述振铃信号的检测而进行所述数据通信,且其中该第二模式用于在所述振铃信号的检测之后根据所述鉴别装置的一个鉴别结果而进行所述数据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3的通信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把一个语音消息发送至所述通信线路的语音应答装置,且
其中所述选择装置根据所述振铃信号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振铃信号的种类而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二模式和发送语音消息的一个第三模式中的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3的通信设备,其中来自一个呼叫方侧的所述信号包括一种CNG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3的通信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使所述数据通信装置发送与所述振铃信号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振铃信号的种类相对应的数据的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3的通信设备,进一步包括:
记录装置,用于记录所述数据通信装置所接收到的数据;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振铃信号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振铃信号的种类而对所述记录装置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输入一个口令的输入装置并根据来自所述输入装置的口令和所述呼叫信号的一种间歇方式而对所述记录装置进行控制。
9.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来自一条通信线路的多种振铃信号,为该多种振铃信号分配了多种识别信息;
通过该通信线路接收数据;
把所接收的数据存储到一个存储器中;
记录所接收的数据;以及
根据所述检测步骤所检测的振铃信号的种类,对是记录所述接收数据还是把该接收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进行控制。
10.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来自一条通信线路的多种振铃信号,为该多种振铃信号分配了多种识别信息;
鉴别装置,用于根据来自一个呼叫方的一个信号而鉴别该呼叫方是否是一个数据通信终端;
数据通信装置,用于进行一种数据通信;
话音通信装置,用于进行一种话音通信;
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检测装置所检测的振铃信号的种类,选择一个第一模式和一个第二模式中的一个,其中该第一模式用于进行话音通信且该第二模式用于根据所述鉴别装置的鉴别结果而有选择地进行数据通信或话音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通信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把一个语音消息发送至所述通信线路的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通信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手动地设定一种操作模式的装置,且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振铃信号的种类和设定的操作模式而选择所述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一。
13.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来自一条通信线路的多种振铃信号,为该多种振铃信号分配了多种识别信息;
数据通信装置,用于进行数据通信;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通信结果信息,该通信结果信息包括与由所述数据通信装置所已经进行的数据通信有关的信息;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检测装置所检测的振铃信号的种类而对所述数据通信装置和所述存储装置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存储装置进行控制以存储包括与该检测的振铃信号的种类相应的信息的通信结果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通信设备,进一步包括:
显示装置,用于显示与所述检测的振铃信号相应的字符信息。
15.一种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来自一条通信线路的多种振铃信号,为该多种振铃信号分配了多种识别信息;
进行数据通信;
在一个存储装置中存储通信结果信息,该通信结果信息包括与在所述数据通信步骤中已经进行的数据通信有关的信息;以及
根据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振铃信号的种类而控制所述数据通信步骤和所述存储步骤的进行,
其中所述控制步骤包括对所述存储装置进行控制以存储包括与所述检测的振铃信号的种类相对应的信息的该通信结果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通信方法,进一步包括显示与该检测的振铃信号相对应的字符信息的步骤。
17.一种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来自一条通信线路的多种振铃信号,为该多种振铃信号分配了多种识别信息;
根据来自一个呼叫方的一个信号,鉴别该呼叫方是否是一个数据通信终端;以及
根据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振铃信号的种类,选择一个第一模式或一个第二模式,其中该第一模式用于在不进行所述鉴别步骤中的鉴别的情况下进行数据通信且该第二模式用于根据所述鉴别步骤的鉴别结果而进行数据通信。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存储通信管理信息的步骤,其中该通信管理信息包括与所述检测的振铃信号相对应的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7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把一个语音消息发送至所述通信线路的步骤,且
其中所述选择步骤根据所述检测到的振铃信号而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二模式和发送该语音消息的一个第三模式中的一个。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手动地设定一个操作模式的步骤,且
其中所述选择步骤根据所述检测到的振铃信号和该设定的操作模式而选择所述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中的一个。
CN 94115622 1993-09-01 1994-09-01 可连接到提供可区分振铃模式服务的转接网络的通信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13331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7560/93 1993-09-01
JP217560/1993 1993-09-01
JP21756293A JP3192534B2 (ja) 1993-09-01 1993-09-01 画像通信装置
JP217563/93 1993-09-01
JP217562/93 1993-09-01
JP217563/1993 1993-09-01
JP217562/1993 1993-09-01
JP5217560A JPH0774869A (ja) 1993-09-01 1993-09-01 画像通信装置及び通信装置
JP21856393A JP3266377B2 (ja) 1993-09-02 1993-09-02 気泡発生装置
JP312019/93 1993-12-13
JP312025/93 1993-12-13
JP31202593A JP3244899B2 (ja) 1993-12-13 1993-12-13 通信装置
JP312025/1993 1993-12-13
JP312019/1993 1993-12-13
JP31201993A JP3437231B2 (ja) 1993-12-13 1993-12-13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235A CN1109235A (zh) 1995-09-27
CN1133315C true CN1133315C (zh) 2003-12-31

Family

ID=27529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4115622 Expired - Lifetime CN1133315C (zh) 1993-09-01 1994-09-01 可连接到提供可区分振铃模式服务的转接网络的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31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49647A (ja) * 2010-08-24 2012-03-08 Canon Inc ファクシミリ通信装置、ファクシミリ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282390B (zh) * 2014-07-25 2019-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真通道到语音通道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235A (zh) 1995-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1122C (zh) 因特网传真机和控制用该传真机的因特网传真通信的方法
CN1242588C (zh) 网络访问系统
CN1201559C (zh) 图象通信设备和方法
EP1137243B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nectable to switching network providing distinctive ringing pattern service
CN1925542A (zh) 用于通知用户图像数据已被传送的数据传送/接收系统
KR20140079317A (ko) 화상처리장치, 그 제어방법, 및 기억매체
CN1153406C (zh) 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及交换机
CN1119026C (zh) 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838763A (zh) 可视通信服务器、可视通信程序及可视通信方法
CN1133315C (zh) 可连接到提供可区分振铃模式服务的转接网络的通信装置
CN1549579A (zh) 数据通信系统和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263275C (zh) 通信支持系统、电话服务方法、通信控制装置及电话装置
CN1252670A (zh) 图像通信设备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JP2001077993A (ja) 通信端末装置、ファクシミリ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CN1868204A (zh) 通信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366761A (zh) 适配器及线路连接方法
CN1218347A (zh) 响应电话网的呼叫进行振铃音控制处理的通信支持系统
CN1212557A (zh) 用语音指令提供数据处理装置的电话业务的通讯支持系统
CN1099641C (zh) 传真功能装置、传真装置和计算机装置
JP3351328B2 (ja) ファクシミリ転送システム
JP2017046131A (ja) 画像送信装置、画像送信システム、及び画像送信方法
CN1722765A (zh) 传真设备以及由传真设备执行通信的方法
CN1212556A (zh) 用数据处理装置的远程控制提供电话业务的通信支援系统
JP2000270145A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CN1878220A (zh) 图象通信设备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4090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