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06C - 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及交换机 - Google Patents

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及交换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406C
CN1153406C CNB961045671A CN96104567A CN1153406C CN 1153406 C CN1153406 C CN 1153406C CN B961045671 A CNB961045671 A CN B961045671A CN 96104567 A CN96104567 A CN 96104567A CN 1153406 C CN1153406 C CN 115340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alling
call
transmission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61045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850A (zh
Inventor
楠正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9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40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0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8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received calls from one subscriber to another; Arrangements affording interim conversations between either the calling or the called party and a third par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24Services and arrangements where telephone services are combined with data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65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applications where calls are combined with other types of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交换机的交换服务控制装置,当正在和第二终端进行呼叫通信和第一终端发出向第三终端传送通信呼叫的请求时,其参考存储器中保存的连接数据鉴定第一终端进行的多路呼叫通信所使用的媒体属性。该交换服务控制装置参考存储器所保存的终端属性鉴定第三终端是否能够控制媒体特性。当鉴定第三终端能够控制该种媒体属性时,该交换服务控制装置传送由第一终端向第三终端实施的多路呼叫通信。

Description

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及交换机
本发明一般性地涉及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和交换机。本发明尤其涉及数据网络中的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和交换机,它们可以控制终端之间的呼叫传送,这些终端能够同时控制多种媒体属性(例如声音、图象、数据等)的通信呼叫。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中更为复杂的交换服务,对通过诸如声音、图象、  数据等各种媒体实现交换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在这种场合要求用户的终端可操作性是简单的,要求可以有效地应用现有的交换服务,并且还要求在不降低交换机性能的前提下提供好的响应。
按照常规的交换机系统,与交换机连接的各终端已经可以实现相互间同时对多种媒体数据进行通信。也就是说,能够同时控制带有不同媒体属性的多个通信呼叫的终端迄今已实现了执行诸如声音、图象、数据等多媒体的同时通信。
在诸如声音、图象、数据等多种媒体的同时通信期间借助一个传送过程可以同时控制带有不同媒体属性的多个通信呼叫的各个终端只能向另一个终端传送一个呼叫。这样,借助一个传送过程只能传送声音、图象、数据等媒体中的一种。因此,在传送各种媒体的所有多个通信呼叫时,在传送一次呼叫后必须通过另一种媒体再一次执行呼叫。这样由于需要重新获得通信线路并且需要用户的再一次呼叫操作从而降低了系统的性能以及可操作性。
在这种情况下引出来的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和一种交换机,当在同时通信期间能够同时控制带有不同媒体属性的多个通信呼叫的终端通过多种媒体向其它的终端传送多个通信呼叫时,它们能够借助单个传送过程或一个指定的通信呼叫自动地传送全部通信呼叫。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和一种交换机,当一个被呼叫传送的终端使用一部分传送目标媒体时它们能够选择是仅传送未占用媒体的通信呼叫还是不传送通信呼叫。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结构。
(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的第一个方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种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的第一个方面,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包括多个终端和一个交换机,这些终端可以同时控制多种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而和终端连接的交换机用于控制终端之间通信呼叫的一次传送。该交换机包括第一识别单元和第二识别单元,第一识别单元用于识别一个呼叫发送终端执行通信呼叫的哪个媒体属性而第二识别单元识别一个被呼叫传送的终端是否能够控制由呼叫传送终端执行的通信呼叫的媒体属性。
根据本发明的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的第一个方面,通过提供第一识别单元和第二识别单元可以依靠单个传送过程自动地传送所有的多个通信呼叫。从而,如果采纳一个选择单元,则当被呼叫传送的终端占用了一部分传送目标媒体属性时,呼叫传送终端可以选择是拒绝该传送还是只传送未占用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
(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的第二个方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的第二个方面,一种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包括多个终端和多个交换机,这些终端可以同时控制多种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这些交换机和这些终端连接以控制终端之间多个通信呼叫的一次传送并支持ISDN协议。并且,该系统包括第一识别单元和第二二识别单元,第一识别单元用于识别一个呼叫传送终端执行通信呼叫的哪个媒体属性而第二识别单元识别一个被呼叫传送的终端是否能够控制由呼叫传送终端执行的通信呼叫的媒体属性。
根据本发明的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的第二个方面,通过提供第一识别单元和第二识别单元可以依靠单个传送过程自动地传送所有的通信呼叫。
(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的第三个方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的第三个方面,一种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包括多个终端和多个交换机,这些终端可以同时控制多种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这些交换机和这些终端连接以控制终端之间通信呼叫的传送并且支持ISDN协议。并且,该系统包括一个检测单元和一个传送单元,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对要传送到被呼叫传送终端上的通信呼叫的媒体属性的标识,该标识是由呼叫传送终端产生的,而传送单元传送由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标识指明的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
根据本发明的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的第三个方面,通过提供检测单元和传送单元可以把预定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传送到反向终端上。
(交换机的第一个方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交换机的第一个方面,一个交换机和可以同时控制多个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的各终端相连并且控制着终端之间通信呼叫的传送。该交换机包括第一识别单元和第二识别单元,第一识别单元用于识别一个呼叫传送终端执行通信呼叫的哪个媒体属性而第二识别单元识别一个被呼叫传送终端是否能够控制由呼叫传送终端执行的通信呼叫的媒体属性。
根据本发明的交换机的第一个方面,通过设置第一识别单元和第二识别单元可以依靠单个传送过程自动地传送所有的通信呼叫。
(交换机的第二个方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交换机的第二个方面,一个交换机和具有可以同时控制多个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功能的第一终端连接并且通过其它交换机还同具有相同功能的第二终端连接。该交换机包括检测单元和传送单元,该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在向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传送通信呼叫时通信呼叫的哪个媒体属性得到传送,而该传送单元用于传送由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
根据本发明的交换机的第二个方面,通过设置检测单元和传送单元可以把预定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传送给反向终端。
通过下面给出的详细说明及附图将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附图是按示意的方式给出的,从而它们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这里:
图1是一个方框图,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
图2是一个示意图,表示ISDN第三层信息的结构;
图3是一个示意图,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呼叫数据区的结构;
图4是一个示意图,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终端数据的结构;
图5是一个流程图,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终端数据登记操作;
图6是一个流程图,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呼叫数据登记操作;
图7是一个流程图,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传送处理操作;
图8是一个流程图,表示在图7的步骤S208中所执行的多路呼叫传送处理子程序;
图9是一个方框图,表示第二至第四实施方式的构造;
图10是一个流程图,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传送处理操作;
图11是一个图,表示SETUP信息的结构;
图12是一个图,表示FACILITY信息的结构;
图13是一个图,表示FACILITY ACK信息的结构;
图14是一个流程图,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传送处理操作;
图15是一个流程图,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传送处理操作;
图16是一个图,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构造;
图17是一个流程图,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传送处理操作;
图18是一个流程图,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传送处理操作;
图19是一个流程图,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传送处理操作;
图20是一个图,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构造;
图21是一个顺序图,表示A节点和B节点的处理操作,这些处理操作用于执行A节点的终端2a和B节点的终端2b之间的多路呼叫通信;
图22是一个顺序图,表示与A站的终端2a一起执行多路呼叫通信的B站的终端2b向C站的终端2c作出呼叫传送呼叫时的A站和B站的处理操作;以及
图23是一个顺序图,表示与A节点的终端2a执行通信的B节点的终端2b在实施C节点的终端2d和C节点的终端2e间的通信期间向C节点的终端2c作出呼叫传送请示时的A节点和B节点的处理操作。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是控制多个终端之间的呼叫传送,这些终端可以控制基于多个媒体属性(声音、图象、数据等)的通信呼叫的通信(以下称为多路呼叫通信)。
(构造)
图1是一个方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
(终端2)
终2a-2c能够控制多路呼叫通信并且和一个交换机1相连。这里,2组中的各个终端不必含有相同的控制功能。例如,终端2a或2b具有相对于声音和图象的控制功能,而终端2c具有相对于声音、图象和数据的控制功能。请注意2组终端的数量不限于3的,而可能设置四个或更多的终端。
此外,终端2a-2c具有和设备号联系的唯一号码。
(交换机1)
交换机1是由网络10、中央控制器(CC)7和存储器6构成的。
网络10经通道单元5和通信网络4相连以便提供交换机1的对外联系,网络10还和终端2a-2c连接。这里通道单元5提供多个通道。通信网络4可能是一个公用网络也可能是一个专用网络。
中央控制器7通过执行一个程序产生协议控制单元20和交换服务控制单元30的功能。协议控制单元20具有控制ISDN协议的功能。协议控制单元20包括信息传输控制单元21和信息接收控制单元22,信息传输控制单元21用于控制ISDN第三层信息的传输而信息接收控制单元22用于控制接收ISDN第三层信息。这里,如图2中所示,ISDN第三层信息具有一个公用部分和一个专用部分,公用部分由协议鉴别器、呼叫基准、标志和信息类型构成而专用部分由不可缺少的信息元和(附加的)设备数据元构成,ISDN第三层信息是由多个八位字节构成的。这样,公用部分包括所有有关第三层的信息而专用部分根据信息和种类而不同。此外,在呼叫发出侧(在该情况下用户发出呼叫而在该情况下网络接收该呼叫)的信息中公用部分的标志为“0”,而相反情况下标志“1”。
交换服务控制单元30具有控制交换服务的功能。交换服务控制单元30是由呼叫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1、终端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2、传送控制单元33、传送选择控制单元34、排队控制单元35和呼叫释放控制单元36构成的。呼叫数据管理控制31管理和控制与由终端2执行的呼叫有关的数据(呼叫数据)。终端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2管理和控制与终端2有关的数据(终端数据)。传送控制单元33控制数据的传送。传送选择控制单元34控制对所传送数据的选择。排队控制单元35控制所传送的数据的排队。呼叫释放控制单元36控制呼叫的释放。
存储器6和中央控制器7连接并且包括一个呼叫数据区6a和一个终端数据区6b。呼叫数据区6a存储多条指示在2组终端之间通信的各呼叫的媒体属性的连接数据(呼叫通信数据),连接数据是按以各终端分段的方式构造的。图3表示呼叫数据区6a的一个具体例子。呼叫数据区6a构造成把呼叫基准与一个终端2的连接设备号的和用作为索引以检索呼叫数据。并且呼叫数据区6a构造成借助一个用作为索引的该被检索呼叫数据的值来检索该呼叫中所采用的媒体属性。在图3中,媒体属性“1(00 00 00 01)表示声音,而媒体属性“2(00 00 00 10)”表示数据。
终端数据区6b存储着终端属性数据,它们表示终端2a-2c的通信呼叫的那些媒体属性是能够控制的。图4表示终端数据区6b的一个具体例子。终端数据区6b构造成借助用作索引的被连接的设备号来检索终端数据。并且终端数据区6b构造成借助一个被用作索引的被检索终端数据的值来检索终端属性数据。在图4中,媒体属性“1(00 00 00 01)”表示声音,而媒体属性“2(00 00 0010)表示数据。
(终端数据登记操作)
下面将参照图5的流程图说明由交换机1的交换服务控制单元30执行的终端数据登记进程。
作为开始,当接收来自终端2的终端登记命令时(步骤S001),交换服务控制单元30的终端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2从所接收的终端登记命令中抽取被连接的设备号、多路呼叫标识号和媒体属性(步骤S002)。
接着,终端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2把在步骤S002里抽取的媒体属性和多路呼叫标识号存储到终端数据区6b里并且同时使媒体属性和多路呼叫标识号和被连接的设备号相对应(步骤S003)。
然后,终端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2在使从步骤S002里抽取的媒体属性对应于多路呼叫标识号的同时把该媒体属性存储到终端数据区6b里(S004)。
(呼叫数据登记操作)
下面将参照图6的流程图说明由交换机1的交换服务控制单元30执行的呼叫数据登记进程。
首先,当接收来自终端2的呼叫时(步骤S101),交换服务控制单元30的呼叫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1利用作为索引的该呼叫终端的已连接设备号从终端数据区6b中抽取对应的多路呼叫标识号(步骤S102)。呼叫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1还利用为索引的多路呼叫标识号从终端数据区6b中抽取对应的媒体属性(步骤S102)。
然后,呼叫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1把步骤S102中抽取出来的多路呼叫标识号存储到呼叫数据区6a(步骤S103)。
接着,呼叫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1在使从步骤S102中抽取出的媒体属性对应于多路呼叫标识号的同时把该媒体属性存储到呼叫数据区6a里(步骤S104)。
(传送进程)
下面将参照7中的流程图说明由交换机1的交换服务控制单元30执行的传送进程。在下面的说明中,假设正在和终端2b执行多路呼叫通信的终端2a请求对终端2c呼叫的一个传送。
当接收到来自终端2a的向终端2c传送该呼叫的请求时(步骤S201),交换服务控制单元30的呼叫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1访问呼叫数据区6a并且抽取呼叫传送终端2a的呼叫数据(步骤S202)。请求意在终端2a为一台电话机的情况下呼叫传送请求是通过在按挂钩按钮之后拨终端2c的号进行的。
接着,交换服务控制单元30的终端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2根据从步骤S202抽取出的呼叫数据确定终端2a是否由于多路呼叫而处于通信中(步骤S203)。
当在步骤S203中确定终端2a不由于多路呼叫而处于通信时(步骤S203和“否”分支),交换服务控制单元30的传送控制单元33执行现有传送进程(步骤S204)。
反之如果在步骤S203中确定由于多路呼叫而处于通信时(步骤S203的“是”分支),终端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2访问终端数据区6b并且抽取终端属性数据(步骤S205)。
然后,终端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2根据步骤S205中抽取的终端属性数据确定终端2c是否能够控制多种媒体属性的通信(步骤S206)。
如果在步骤S206中确定是不能控制的(步骤S206中的“否”分支),传送控制单元33执行现有传送进程。
反之如果在步骤S206中确定是可控制的(步骤S206中的“是”分支),传送控制单元33传送可由终端2c控制的所有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步骤S208)。图8表示步骤S208中执行的传送进程子程序的流程图。在进入该子程序的第一个步骤S301中,交换服务控制单元30的呼叫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1访问呼叫数据区6a并且为每一个媒体属性抽取被呼叫传送终端2c的使用状态连接状态)。
接着,呼叫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1根据步骤S301中抽取的使用状态(连接状态)确定被呼叫传送终端是否通过的对全部或一部分媒体属性的呼叫在和别的终端进行通信(即,被呼叫传送终端2c是否占用全部或一部分媒体属性)(步骤S302)。
如果在步骤S302中确定被呼叫传输终端2c的确未和别的终端进行通信(即,所有的媒体属性都没有被占用)(步骤S302的“否”分支),传送控制单元33向终端2c传送所有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
反之如果在步骤S302中确定被呼叫传送终端2c通过部分或全部媒体属性的呼叫(即部分或全部媒体属性在使用中)在和别的终端进行通信(S302中的“是”分支),交换服务控制单元30的传送选择控制单元34通知呼叫传送终端2a传送选择数据,以便对是否拒绝该传送或者仅传送被呼叫传送终端2c未使用的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进行选择(步骤S304)。传送终端2a把选择数据通知给交换机1,该选择数据表明根据传送选择数据在上述两种方式中进行哪种选择。
交换机1的交换服务控制单元30里的传送选择控制单元34检测(接收)来自呼叫传送终端2a的选择数据(步骤S305)并且确定该选择数据的内容是否指明拒绝传送(步骤S306)。
如果在步骤S306中确定选择拒绝传送(步骤S306里的“是”分支),传送控制单元33传送无通信呼叫(步骤S307)。
反之如果在步骤S306里不选择拒绝传送(步骤S306里的“否”分支),传送控制单元33传送被呼叫传送终端2c所有未使用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步骤S308)。
如上面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只要被呼叫传送终端2c没有通过部分或全部媒体属性的多个呼叫和别的终端通信,依靠单个传送过程可以自动地传送所有的通信呼叫。并且,当被呼叫传送终端2c通过部分或全部传送目标媒体属性的呼叫和别的终端进行通信时,传送选择控制单元35询问呼叫传送终端2a是否拒绝传送。从而,使用呼叫传送终端2a的用户可以在仅传送未占用的媒体特性通信呼叫及拒绝所有的通信呼叫之间进行选择。
第二实施方式
和第一实施方式相比,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是,提供了多个和许多终端连接的交换机并且每个交换机与其它的交换机相结合控制着用于传送对和其它交换机连接的终端的呼叫请求,这些请求是由与其相连接的执行多路呼叫通信终端发出的。
(构造)
图9是一个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构造的方框图。三个交换机1-1、1-2和1-3各具有着和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交换机1相同的构造。并且,三个终端2a-2c和交换机1-1连接,二个终端3a、3b和交换机1-2连接,二个终端8a、8b和交换机1-3连接,每个终端具有和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终端2相同的构造。
(交换控制进程)
这里将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每个交换机所执行的交换控制进程。图10(a)是一个表示多路呼叫通信设置进程的流程图,该设置进程是由与呼叫发出终端连接的交换机(呼叫发出节点)和与呼叫接收终端连接的交换机(呼叫接收节点)执行的,该进程的目的是建立节点之间的多路呼叫通信。图10(b)是一个表示某种情况下一个传输进程的流程图,在这种情况下,从上面终端之一给出一个用于传送对与其它交换机相连的终端的呼叫的请求,该进程是由与作出该传送请求的终端(呼叫传送终端)连接的交换机(传送控制节点)和与被呼叫传送终端连接的交换机(被呼叫传送节点)执行的。在下述说明中,假定正和终端3a′进行多路呼叫通信的终端2a发出对终端8a的传送请求。相应地,参见图10,“呼叫发出节点”和“传送控制节点”由交换机1-1体现;“呼叫接收节点”是交换机1-2;而“被呼叫传送节点”是交换机1-3。
(1)多路呼叫通信设置进程
首先,当终端2a通过多路呼叫通信发出一个呼叫时(步骤S401),呼叫发出节点1-1的信息传输控制单元21在呼叫信息(SETUP)的设备信息元中设置一个表示其为多路呼叫通信的多路呼叫识别标志(服务号)(步骤S402)。这里,SETUP信息是ISDN协议中所使用的第三层信息中的一个。这样,作为SETUP信息的伴生物的设备信息元和图11所示包括存储信息元标识符的第一存储区141a、存储信息元内容长度的第二存储区141b、存储多路呼叫同时传送服务的服务号等的第三存储区141c、存储一个元长度的第四存储区141d和存储状态的第五存储区141e。呼叫发出节点1-1的信息传输控制单元21把这样编辑后的SETUP信息发送给呼叫接收节点1-2(步骤S403)。
在接收该SETUP信息(步骤S404)时呼叫接收节点1-2发送CALL PROC信息到呼叫产生节点1-1。术语“CALLRROC”是“CALL PROCEEDING(呼叫进行)”的缩写并且用于给出呼叫设置在进行中的通告。
然后,呼叫接收节点1-2的信息接收控制单元2确定在SETUP信息的设备信息元里是否设置着指示其为多路呼叫通信的识别标志,即是否是多路呼叫通信的呼叫接收(步骤S405)。
当确定没有设置识别标志即步骤S405中不是多路呼叫通信的呼叫接收时(步骤S405中的“否”分支),呼叫接收节点1-2的传送控制单元33执行现有的进程(步骤S406)。
当确定其中设置着识别标志即步骤S405中是多路呼叫通信的呼叫接收时(步骤S405中的“是”分支),呼叫接收节点1-2的呼叫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1在呼叫数据区6a中存储一个指示呼叫接收终端3a正在执行多路呼叫通信的数据(步骤S407)。然后,呼叫接收节点1-2的传送控制单元33执行现有的进程(步骤S408)。
(2)传送进程
接着,当正在和终端3a进行多路呼叫通信的终端2a向终端8a发出呼叫传送请求时(步骤S409),传关控制节点1-1的呼叫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1访问呼叫数据区6a并且取出传送请求终端2a的呼叫数据(步骤S410)。从而,呼叫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1根据步骤S410里取出的呼叫数据确定终端2a是否处于多路呼叫通信(步骤S411)。
当在步骤S411确定出终端2a不处于多路呼叫通信(步骤S411的“否”分支)时,传送控制单元33执行现有的传送控制(步骤S412)。
当在步骤S411确定终端处于多路呼叫通信(步骤S411的“是”分支)时,信息传输控制单元21把该多路呼叫通信中所使用的媒体属性的类型写到节点间服务信息(FACILITY)的设备信息元中,并且信息传输控制单元21还为辨别该被呼叫传送终端8a是否可以控制这些媒体属性的请求设置一个辨别请求标志(步骤S413)。这里,FACILITY是ISDN协议里所使用的第三层信息中的一个。并且,如图12所示,FACILITY信息包括存储规约鉴别器的第一存储区151a、存储呼叫基准的第二存储区151b、存储该信息的第三存储区151c、存储信息标识符的第四存储区151d、存储信息元内容长度的第五存储区151e、存储表示多路呼叫同时传送服务的服务号的第六存储区151f、存储一个元长度的第七存储区151g、存储辨别请求标志的第八存储区以及存储媒体属性的第九存储区151i。信息传输控制单元21把这样编辑的FACILITY信息发送给被呼叫传送节点1-3(步骤S414)。
在被呼叫传送节点1-3上,当接收到该FACILITY信息时(步骤S415),其信息接收控制单元22确定是否在FACILITY信息的设备信息元中设置着辨别请求标志(步骤S416)。
在步骤S416中确定该辨别标志未设置的情况下(步骤S416中的“否”分支),被呼叫传送节点1-3的传送控制单元33执行现有的进程(步骤S417)。
而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416中确定设置着辨别标志时(步骤S416中的“是”分支),被呼叫传送节点1-3的终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2访问终端数据区6b并且辨别可由被呼叫传送终端8a控制的媒体属性(步骤S418)。
然后,被呼叫传送到的节点1-3的信息传输控制单元21把可由被呼叫传送终端8a控制的媒体属性写入到节点间服务的确认信息(FACILITY ACK)的设备信息元中(步骤S419)。这里,FACILITY ACK信息是ISDN协议中所使用的第三层信息中的一个。并且,如图13中所示,FACILITY ACK信息包括存储协议鉴别器的第一存储区161a、存储呼叫基准的第二存储区161b、存储该信息的第三存储区、存储信息元标识符的第四存储区、存储信息内容长度的第五存储区、存储表示多路呼叫同时传送服务的服务号的第六存储区、存储元长度的第七存储区、存储“返回结果”的第八存储区以及存储表示可传送/不可传送状态的识别标志的第九存储区。被呼叫传送节点1-3的信息传输控制单元21向传送控制节点1-1发送该编辑后的FACILITY ACK信息(步骤S420)。
在传送控制节点1-1上,在接收该FACILITY ACK信息(步骤S421)时,信息接收控制单元22读出写在FACILITY ACK信息的设备信息元中的媒体属性。接着检查由呼叫传送终端2a执行的多路呼叫通信里所使用的各种媒体属性是否可由被呼叫传送终端8a控制(步骤S422)。
当在步骤S422中确定没有可由被呼叫传送终端8a控制的媒体属性时(步骤S422里的“否”分支),传送控制单元33执行现有的传送(步骤S423)。
而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422中确定存在着可由被呼叫传送终端8a控制的媒体属性时(步骤S422里的“是”分支),传送控制单元33把所有可由被呼叫传送终端8a控制的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传送到终端8a。
这样,根据第二实施方案,依靠单个传送过程可以自动地传送所有的通信呼叫。
第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是,传送控制终端使呼叫传送终端在被呼叫传送终端占用一部分传送目标媒体属性时选择是否要拒绝传送。而它们的其它结构是相同的,因此将略去对相同结构的说明。
(交换控制进程)
现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中各交换机里所执行的交换控制进程。
(1)多路呼叫通信设置进程
按照第三实施方式,同样以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执行图10(a)中所示的多路呼叫通信设置进程,以建立节点间的多路呼叫通信。
(2)传送进程
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传送进程的流程图。图14的流程图表示在两个正执行多路呼叫通信的终端中的一个终端向与另一个交换机连接的终端发出传送该呼叫的请求的情况下的传送过程,该传送过程是由与发出传送请求的终端(呼叫传送终端)连接的交换机(传送控制节点)和与被呼叫传送终端连接的交换机(被呼叫传送节点执行的。在下述说明中,假定正在和终端3a进行多路呼叫通信的终端2a向终端8a发出呼叫传送的请求。从而,参见图14,“传送控制节点”是交换机1-1,而“被呼叫传送节点”是交换机1-3。
首先,当正在和终端3a进行多路呼叫通信的终端2a产生一个向终端8a的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的请求(步骤S501),传送控制节点1-1的信息传输控制单元21在该呼叫信息(SETUP)的设备信息元里设置一个表示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的多路呼叫同时传送识别标志(步骤S502)。传送控制节点1-1的信息传输控制单元21把该编辑后的SETUP信息发送给被呼叫传送节点1-3(步骤S503)。在此之后,传送控制节点1-1的信息接收控制单元22等待接收来自被呼叫传送节点1-3的DISC信息(步骤S512)。
一旦接收到SETUP信息(步骤S504)被呼叫传送节点1-3向传送控制节点1-1发送CALL PROC信息。
然后,被呼叫传送节点1-3的信息接收控制单元22确定在SETUP信息的设备信息元里是否设置表示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的多路呼叫同时传送识别标志,即是否该请求定义为用于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的请求(步骤S505)。
当在步骤S505中确定不存在多路呼叫同时传送识别标志,即,它不是多路呼叫同时传送请求时(步骤S505里的“否”分支),被呼叫传送节点1-3的传送控制单元33执行现有的进程(步骤S506)。
当在步骤S505中确定存在多路呼叫同时传送识别标志即它是多路呼叫同时传送请求时(步骤S505里的“是”分支)被呼叫传送节点1-3的呼叫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1访问呼叫数据区6a并且为各种媒体属性取出被呼叫传送终端8a的使用状态(连接状态)(步骤S507)。
然后被呼叫传送节点的呼叫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1根据步骤S507中取得的使用状态(连接状态)确定被呼叫传送终端8a是否通过对部分或全部媒体属性的呼叫处于和其它的终端的通信之中(即是否部分或全部的媒体属性被使用)(步骤S508)。
如果确定被呼叫传送终端8c完全没有和别的终端进行通信(即所有的媒体属性都未使用)(步骤S508里的“否”分支),被呼叫传送节点1-3的排队控制单元35排队该呼叫(步骤S509)。也就是说,排队控制单元35等待,直到呼叫传送终端2a发送一条指示是否拒绝该传送或者实施该传送的选择数据。在此之后,被呼叫传送节点1-3的信息接收控制单元22等待来自传送控制节点1-1的FACILITY信息的传输。
当在步骤S508里确定被呼叫传送终端8a通过部分或全部的媒体性和别的终端通信(即部分或全部的媒体属性正被使用)时(步骤S508里的“是”分支),被呼叫传送节点1-3的信息传输控制单元21在呼叫中止(call-cut)请求信息(DISC)的设备信息元里设置一个指示这是一个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的标识符(服务号)(步骤S510)。这里,DISC信息是ISDN协议使用的第三层信息中的一个。从而,如图11中所示,作为DISC信息的伴生物的设备信息元包括存储信息元标识符的第一存储区141a、存储信息元内容长度的第二存储区141b存储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的服务号的第三存储区141c、存储该元长度的第四存储区141d和存储状态的第五存储区141e。被呼叫传送节点1-3的信息传输控制单元21把该编辑后的DISC信息发送到传送控制节点1-1(步骤S511)。在此之后,被呼叫传送节点1-3的信息接收控制单元22等待从传送控制节点1-1传输FACILITY信息。
在传送控制节点1-1上,当接收该DISC信息(步骤S512里的“是”分支)时,则信息接收控制单元22确定DISC信息的设备信息元里的多路呼叫同时传送识别标志服务号是否表示这是多路呼叫同时传送(步骤S514)。
当在步骤S514里确定其中没有设置多路呼叫同时传送识别标志(服务号)时(步骤S514的“否”分支),传送控制节点1-1的传送控制单元33执行现有的进程(步骤S515)。
而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514中确定其中设置着多路呼叫同时传送识别标志(服务号)时,传送控制节点1-1的传送选择控制单元34把传送选择数据能知给呼叫传送终端2a,以使终端2a选择拒绝传送或者仅传送被呼叫传送终端8a未使用的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步骤S516)。
传送控制节点1-1的传送选择控制单元34检测(接收)来自呼叫传送终端2a的选择数据(步骤S517)并且然后确定该选择数据的内容是否表示拒绝传送(步骤S518)。
当在步骤S518确定选择拒绝该传送时(步骤S518和“是”分支),传送控制节点1-1的信息传输控制单元21在节点间服务信息(FACILITY)的设备信息元中设置一个表示拒绝该传送的识别标志(步骤S519)。信息传输控制单元21把该编辑后的FACILITY信息发送到被呼叫传送节点1-3(步骤S520)。在此之后,当接收响应该FACILITY信息的FACILITY ACK信息时,传送控制节点1-1的传送控制单元33结束这次传送控制。
而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518确定不选择对该传送的拒绝时(步骤S518里的“否”分支),信息传输控制单元21在节点服务信息(FACILITY)的设备信息元里设置一个表示终端2a将传送该通信呼叫的识别标志(步骤S521)。信息传输控制单元21把该编辑后的FACILITY信息发送给被呼叫传送节点1-3(步骤S522)。在此之后,当接收到响应该FACILITY信息的FACILITY ACK信息时,传送控制节点1-1的传送控制单元33只把被呼叫传送终端8a未使用的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发送给被呼叫传送节点1-3(步骤S532)。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512中没有接收DISC信息时(步骤S512的“否”分支),传送控制节点1-1的信息传输控制单元21向节点间服务信息(FACILITY)的设备信息元写入多路呼叫通信中呼叫传送终端2a所使用的媒体属性的类型(步骤S513)。信息传输控制单元21把该编辑后的FACILITY信息发送给被呼叫传送节点1-3(步骤S522)。在这之后,当接收响应该FACILITY信息的FACILITY ACK信息时,传送控制节点1-1的传送控制单元33把被呼叫传送终端2a所使用的所有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传送给被呼叫传送节点1-3(步骤S532)。
在被呼叫传送节点1-3上,当接收步骤S520或S522中传送的FACILITY信息时(步骤S523),则信息接收控制单元22确定在该FACILITY信息的设备信息元中是否设置了表示拒绝该传送的识别标志(步骤S524)。
在步骤S524中确定其中没有设置表示拒绝该传送的识别标志的情况下(步骤S524和“否”分支),被呼叫传送节点1-3的传送控制单元33检验多路呼叫同时传送是否可能(步骤S527)。从而,如果多路呼叫同时传送是不可能的,传送控制单元33执行现有的进程(步骤S528)。
反之如果多路呼叫同时传送是可能的,被呼叫传送节点1-3的信息传输控制单元21向FACILITY ACK信息的设备信息元写入在步骤S513里由传送控制节点1-1写到FACILITY信息的设备信息元里的所有媒体属性,或者写入所有被呼叫传送终端8a未使用的媒体属性。然后,该编辑后的FACILITY ACK信息并发送到传送控制节点1-1(步骤S529)。在这之后,被呼叫传送节点1-3的传送控制单元33接收步骤S532中由传送控制节点1-1传送的多路呼叫。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524中确定设置着表示拒绝该传送的识别标志时,被呼叫传送节点1-3的呼叫释放控制单元36释放与被呼叫传送终端8a未使用的媒体属性相关的正在排队的呼叫。也就是说,在使用这些媒体属性的呼叫中该单元36拒绝接收来自传送控制节点1-1的该呼叫。在这之后,被呼叫传送节点1-3的信息传输控制单元21发送为响应步骤S520中的FACILITY信息而传送的FACILITY ACK信息(步骤S526)并且直接结束传送控制。
这样,按照第三实施方式,在向与别的节点连接的终端传送使用多个媒体属性的呼叫的情况下,呼叫传送节点1-1能够识别该被呼叫传送终端8a所占用的媒体属性。并且,如果被呼叫传送终端3c通过部分或全部传送目标媒体属性的多个呼叫正在和其它的终端通信,传送选择控制单元35作出是否对呼叫传送终端2a拒绝该传送的查询。从而,使用呼叫传送终端2a的用户可以对是否仅传送未占用媒体属性的呼叫或者拒绝所有这些通信用的传送进行选择。
第四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除了仅在呼叫传送终端指定一个传送目标媒体属性这一点上不同于第二实施方式之外,其它结构都是相同的。从而,将略去对其它部分的说明。
(交换控制进程)
现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中由各个交换机执行的交换控制进程。
(1)多路呼叫通信设置进程
按照第四实施方式,同样的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方式执行图10(a)中所示的多路呼叫通信设置进程,以便建立节点间的多路呼叫通信。
(2)传送进程
图1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传送进程的流程图。图15的流程图表示在两个正执行多路呼叫的终端中的一个终端发出向另一个终端传送该呼叫的请求的情况下的传送进程,该传送进程是由和产生该传送请求的终端(呼叫传送终端)连接的交换机(传送控制节点)执行的。在下述说明中,假设正在和终端2b进行多路呼叫通信的终端2a发出对终端2c的呼叫传送请求。这样,交换机1-1是传送控制节点。
当终端发出传送请求时(步骤S601),传送控制节点1-1的呼叫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1访问呼叫数据区6a并且提取传送请求终端2a的呼叫通信数据(步骤S602)。
然后,传送控制节点1-1的传送选择控制单元34请求呼叫传送终端2a指定传送通信呼叫的那种媒体属性(步骤S603)。
当得到对步骤S603的请求的答复时,传送选择控制单元34检测该答复是否包括传送指定(步骤S604)。
当在步骤604中检测出其中包括传送指定时(步骤S604的“是”分支),传送控制单元33只执行传送指定媒体属性的呼叫的同时传送进程(步骤S606)。
当在步骤S604检测出该答复不包括传送指定时(步骤S604的“否”分支),传送控制单元33同时地传送所有的多路呼叫(步骤S605)。
如上面所讨论的那样,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呼叫传送终端可以对利用所有的媒体属性传送多个呼叫还是只利用指定的媒体属性传送一个呼叫进行选择。
第五实施方式
和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五实施例方式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呼叫传送终端指定一个传送目标媒体属性。
(构造)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构造的方块图。
(终端2)
分别用符号a-f标记各个终端2以便辨别它们。终端2a-2f各连接到交换机1上。在终端2a-2f中,终端2d只能够控制音频呼叫通信,而其它的终端2a-2c和2e-2f可以控制音频/数据多路呼叫通信。用于执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9和这些终端2a-2c及2e-2f连接。
(交换机1)
交换机1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交换机相同的构造。
(传送进程)
现说明第五实施方式中交换机1里执行的传送进程。图17-19是流程图,每图都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传送进程。
首先,正和终端2b进行多路呼叫通信的终端2a发出对终端2c的呼叫传送的请求(步骤S701)。注意如果终端2a是一台电话机则呼叫传送请求是在按下吊钩按钮后拨终端2c的号码产生的。
于是,交换机1的呼叫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1访问呼叫数据区6a,从而提取传送请求终端(呼叫传送终端)2a的呼叫通信数据并且根据所提取的呼叫通信数据还鉴别终端2a′的通信状态(步骤S702)。在该步骤S702中,鉴别出终端2a处于和终端2b的多路呼叫通信中。
然后,交换机1的传送选择控制单元34请求呼叫传送终端2a指定在多路呼叫通信上传送通信呼叫的那种媒体属性(步骤S703)。
当终端2a指定任何媒体属性时(步骤S704的“是”分支),进行所指定的通信呼叫的传送进程(步骤S705)。例如,如果只指定声音,则仅执行对采用声音的通信呼叫的传送进程。
反之如果终端2a对传送不作任何指定(步骤S704中的“否”分支),交换机1的终端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2访问终端数据区6b,从而鉴别可由被呼叫传送终端2c控制的媒体属性(步骤S706)。在本步骤S706中,终端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2鉴别出被呼叫传送终端2c能够控制声音/数据通信呼叫。
从而,交换机1的传送控制单元33实施从终端2a至终端2c的声音和数据的多通信呼叫的传送进程(步骤707)。
接着,当正在和终端2b进行多路呼叫通信的终端2a发出终端2d的呼叫传送的请求时(步骤S801),进行和步骤S702-S703相同的处理(步骤S802-S803)。
然后,当终端2a指定任何媒体属性(步骤S804的“是”分支)时,仅进行指定的呼叫传送进程(步骤S805)。
反之如果终端2a不对该传送做任何指定(步骤S804里的“否”分支),交换机1的终端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2访问终端数据区6b并且鉴别可由被呼叫传送终端2d控制的媒体属性(S806)。
在步骤S806中,鉴别出被呼叫传送终端2d只能够控制声音通信呼叫,因此,交换机1的传送控制单元33仅执行从终端2a到终端2d的声音的通信呼叫的传送进程(S807)。
下面,在由终端2e和2f执行的其媒体属性是数据的通信呼叫期间,假定正在和终端2b进行多路呼叫通信的终端2a作出对终端2e的呼叫传送的请求(S901)。在该情况下,交换机1的呼叫数据管理控制单元31访问呼叫数据区6a以取出传送所请求的终端2e的呼叫通信数据并且鉴别终端2e的通信状态(步骤S902)。在本步骤S902里,作出鉴别以使在终端2e和2f之间进行媒体属性为数据的通信呼叫。
从而,交换机1的传送控制单元34向传送请求终端2a发出一个,通知让它对拒绝该传送或者仅传送声音通信呼叫作出选择(步骤S903)。
如果终端2a拒绝该传送(步骤S904的“是”分支),交换机1的传送控制单元33不进行向终端2e的传送(步骤S905)。
反之如果终端2a不拒绝该传送(步骤S904里的“否”分支),传送控制单元33仅从终端2a向终端2e传送声音的通信呼叫(步骤S906)。
第六实施方式
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特点在于,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方式一样,对和其它交换机连接的终端的呼叫传送的请求是由多个交换机联合控制的。
(构造)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构造的方块图。从1-1到1-3的三个交换机各具有和第一实施方式的交换机1相同的构造。交换机1-1、1-2和1-3分别称为A节点、B节点和C节点。
终端2a和A节点1-1连接。此外,终端2b和B节点1-2连接。然后,终端2c-2e和C节点1-3连接。终端2a-2e中的每个都可以控制声音/数据多路呼叫通信。用于执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9和这些终端2a-2e连接。
(交换控制进程)
现按顺序说明第六实施方式中所进行的控制进程。
(1)由A节点1-1和B节点1-2进行的多路呼叫通信设置进程,该进程用于执行A节点1-1的终端2a和B节点1-2的终端2b之间的多路呼叫通信。
图21是一个顺序图,它表示由A节点1-1和B节点1-2执行的多路呼叫通信设置过程,此过程用以实施与A节点1-1连接的终端2a和与B节点1-2连接的终端2b之间的多路呼叫通信。
首先,当A节点1-1接收到来自终端2a的对B节点1-2的终端2b的多路呼叫通信请求时(步骤S1),A节点1-1在SETUP信息的设备信息元里设置一个表示处于多路呼叫通信的多路呼叫通信识别标志(步骤S2)并且还把该编辑过的SETUP信息发送到B节点1-2(步骤S3)。
当B节点1-2接收到该SETUP信息(步骤S4)并且在该SETUP信息的设备信息元中包含着多路呼叫识别标志时,B节点1-2把一个表示终端2b处于声音/数据多路呼叫通信的数据存储到它的呼叫数据区6a(步骤S5)。
(2)当正在和A节点1-1的终端2a进行多路呼叫通信的B节点1-2的终端2b发出对C节点1-3的终端2c的呼叫传送请求时,由A节点1-1和B节点1-2执行一个传送进程。
图22是一个顺序图,表示当正在和A节点1-1的终端2a进行多路呼叫通信的B节点1-2的终端2b发出对C节点1-3的终端2c的呼叫传送请求时由A节点1-1和B节点1-2执行的各进程。
当接收到该呼叫传送请求时(步骤S11),B节点1-2访问呼叫数据区6a并且进而鉴别终端2b的通信状态(步骤S12)。
在步骤S12,鉴别出终端2b处于多路呼叫通信状态,从而B节点1-2在FACILITY信息的设备信息元里写入多路呼叫通信中终端2b所使用的各种媒体属性(在这里是声音和数据)。然后B节点1-2设置一个请求识别可由终端2c控制的媒体属性的识别请求标志(步骤S13)并且把该编辑后的FACILITY信息发送给C节点1-3(步骤S14)。
当接收到FACILITY信息(步骤S15)并且如果在FACILITY信息的设备信息元中设置着该识别请求标志时,C节点1-3从终端数据区6b读出可由终端2c控制的各种媒体属性(步骤S16)。在这里,如果在写入到FACILITY信息的设备信息元里的各种媒体属性和从终端数据区6b中读出的各种媒体属性之间存在着共有的媒体属性,则有可能根据这些共有的媒体属性进行呼叫通信里的传送。在这种情况下,声音和数据被确定为共有的媒体属性。
如果存在着共有的媒体属性,C节点1-3把可传送的媒体属性(声音和数据)写入到FACILITY ACK信息的设备信息元里(步骤S17)并且还把该编辑后的FACILITY ACK信息发送给B节点1-2步骤。
一旦接收到FACILITY ACK信息(步骤S19)在B节点1-2上向C节点1-3传送写入到FACILITY ACK信息的设备信息元里的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步骤S20)。
(3)当和A节点1-1的终端2a通信的B节点1-2的终端2b在C节点1-3的终端2d和2e之间进行通信的期间作出对C节点1-3的终端2c的呼叫请求时由A节点1-1和B节点1-2执行各个传送进程。
图23是一个顺序图,表示当和与A节点连接的终端2a进行声音/数据多路呼叫通信的与B节点1-2连接的终端2b在与C节点1-3连接的终端2d和终端2e通过对数据的呼叫互相通信期间发出对与C节点1-3连接的终端2c的呼叫传送的请求时由A节点1-1和B节点1-2执行的各个进程。
当接收该呼叫传送请求(步骤S31)时B节点1-2在一个声音SETUP信息和一个数据SETUP信息的各个设备信息元中设置一个表示处于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的多路呼叫同时识别标志(步骤S32)。B节点1-2把每个编辑过的SETUP信息发送到C节点1-3(步骤S33)。
在接收到声音SETUP信息(步骤S34)并且在其设备信息元中设置着多路呼叫同时传送识别标志时C节点1-3读呼叫数据区6a并且鉴别终端2d的通信状态(步骤S35)。
在步骤S35中识别出终端2d未使用声音的情况下,C节点1-3对该声音通信呼叫传送进行排到(步骤S36)。
接着,在接收到该数据SETUP信息(步骤S37)时C节点1-3在DISC信息的设备信息元里设置多路呼叫同时传送识别标志(步骤S38)并且把该编辑过的DISC信息发送给B节点1-2(步骤S39)。
当接收到DISC信息(步骤S40)并且其设备信息元中设置着多路呼叫同时识别标志时,B节点1-2给出一个通告以对终端2b是拒绝该传送还是接收该传送进行选择(步骤S41)。
B节点1-2在FACILITY信息的设备信息元里设置一个表示终端2b是拒绝还是接收该传送的识别标志(步骤S42)并且把该编辑后的FACILITY信息发送到C节点1-3(步骤S43)。
当接收到该FACILITY信息(步骤S44)并且如果其设备信息元中设置着表示拒绝传送的识别标志时C节点1-3释放队列中的声音通信呼叫,而反之如果其设备信息元中设置着表示接收传送的识别标志时C节点1-3使终端2d接收该队列中的声音通信呼叫(步骤S45)。
如上面所讨论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当能够同时控制具有不同媒体属性的多个通信呼叫的多个终端互相通信时,不论是一个节点上的或者是节点之间的所有通信呼叫可以用单个通信过程自动地传送到别的终端,并且可以事先指定被传送的通信呼叫的媒体属性。从而取消了重新传输的必要性并且有可能防止由于重新获取通信线路而造成的用户的可操作性及系统性能两方面的下降。而且,在被呼叫传送固体的对话期间,选择是仅传送未占用的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还是完全拒绝该传送是可能的。从而有可能灵活地响应用户所采用的方法。并且所执行的交换进程是可转向的,从而其实现变得更容易。
如上面所讨论的那样,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其中设置着第一识别单元和第二识别单元,第一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呼叫传送终端执行通信呼叫的哪种媒体属性,第二识别单元用于识别被呼叫传送终端是否能够控制该媒体属性。从而,可由单个传送过程自动地传送所有的通信呼叫。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设置用于当被呼叫传送终端占用部分的传送目标媒体时选择是拒绝该传送还是仅传送未使用的媒体属性通信呼叫的选择单元,这使得在被呼叫传送终端正使用一部分传送目标媒体时用户能够对仅传送未占用的媒体通信呼叫或不传送通信呼叫进行选择。
接着,按照交换机间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的第二发明,其中设置着第一识别单元和第二识别单元,第一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呼叫传送终端执行通信呼叫的哪种媒体属性,第二识别单元用于识别被呼叫传送终端是否能够控制相同的媒体属性。从而,可由单个传送过程自动地传送所有的通信呼叫。
然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其中设置着检测单元和传送单元,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由呼叫传送终端发出的将被传送到被呼叫传送终端的通信呼叫所指定的媒体属性,传送单元用于所送所指定属性的通信呼叫,从而使得有可能对反向终端传送随意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首先,当能够同时控制带有不同媒体属性的多个通信呼叫的多个终端通过不同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进行彼此间的同时通信时,并且当一个终端向另一个终端传送通信呼叫时,则利用单个传送过程自动地传送所有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或仅传送指定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是行得通的。其次,被呼叫传送终端正使用一部分传送目标媒体属性时,则有可能使用户对只传送未占用的媒体属性通信呼叫或不传送所有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进行选择。
这样本发明得到了说明,很明显同样的方式可按许多方式变化。这些变化并不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违背,并且很明显对于熟练的技术人员,所有这些修改是包括在下述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每个多路呼叫都具有多媒体属性,所述同时传送系统包括多个终端和一个交换机,终端能够同时控制多个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交换机与所述各终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呼叫的传送,所述交换机包括:
第一识别装置,用于识别一个呼叫传送终端执行通信呼叫的哪种媒体属性;以及
第二识别装置,用于认别一个被呼叫传送终端是否能够控制由所述第一识别装置识别的媒体属性。
2.按照权利要求1的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所述交换机进而包括:
传送装置,用于传送由所述呼叫传送终端执行的对所述被呼叫传送终端的通信呼叫。
3.按照权利要求2的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所述交换机进而包括:
选择装置,用于当所述被呼叫传送终端使用一部分传送目标媒体属性时使所述呼叫传送终端对是拒绝该传送还是只传送未被使用的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进行选择。
4.一种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包括:
多个终端,它们能够同时控制多个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
多个交换机,它们和所述多个终端连接,以控制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呼叫的一次传送并且支持ISDN协议,
第一识别装置,用于识别呼叫传送终端执行通信呼叫的哪种媒体属性;以及
第二识别装置,用于识别被呼叫传送终端是否能够控制由所述第一识别装置识别的媒体属性。
5.按照权利要求4的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识别装置包括:
第一存储装置,其设置在与所述呼叫传送终端连接的所述交换机上,用于存储发送到与所述被呼叫传送终端连接的所述交换机的ISDN第三层信息,以使所述呼叫传送终端有效地执行基于多个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
第二存储装置,其设置在与所述被呼叫传送终端连接的所述交换机上,用于存储响应与所述呼叫传送终端连接的所述交换机的带有可由所述呼叫传送终端控制的媒体属性的ISDN第三层信息;以及
鉴别装置,其设置在与所述被呼叫传送终端连接的所述交换机上,用于鉴别由所述第一识别装置识别的各种媒体属性是否包含所述第二存储装置存储在ISDN第三层信息里的各种媒体属性。
6.按照权利要求4的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进一步包括:
第一通知装置,其设置在与所述呼叫传送终端连接的所述交换机上,用于把写有由所述第一识别装置识别的各种媒体属性的ISDN第三层信息通知给与所述被呼叫传送终端连接的所述交换机;以及
第二通知装置,其设置在与所述被呼叫传送终端连接的所述交换机上,当所述被呼叫传送终端使用由所述第一通知装置通知的各种媒体属性中的一部分时,用于把写有已使用部分媒体属性的ISDN第三层信息通知给与所述呼叫传送终端连接的所述交换机。
7.按照权利要求6的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进一步包括:
选择装置,其设置在与所述呼叫传送终端连接的所述交换机上,当所述第二通知装置通知的ISDN第三层信息中写有由所述被呼叫传送终端使用的媒体属性时,用于使所述呼叫传送终端对是拒绝该传还是仅传送未被所述被呼叫传送终端使用的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进行选择;以及
控制装置,其设置在与所述呼叫传送终端连接的所述交换机上,用以根据所述呼叫传送终端选择的结果控制通信呼叫的传送,以响应选择装置。
8.一种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包括:
多个终端,它们能够同时控制多个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
多个交换机,它们和所述多个终端连接,以控制所述终端间的通信呼叫的一次传送并且支持ISDN协议;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要传送到所述被呼叫传送终端的通信呼叫的媒体属性的指定,所述指定是由所述呼叫传送终端作出的;以及
传送装置,用于把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指定所指定的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传送出去。
9.一种交换机,其和各个能够同时控制多个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的终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呼叫的一次传送,所述交换机包括:
第一识别装置,用于识别一个呼叫传送终端执行通信呼叫的哪种媒体属性;以及
第二识别装置,用于识别一个被呼叫传送终端是否能够控制由所述第一识别装置识别的媒体属性。
10.一种交换机,其和一个具有能够同时控制多个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功能的第一终端连接并且经过别的交换机和具有相同功能的第二终端连接,所述交换机包括: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当把通信呼叫传送给所述第一终端或所述第二终端时要传送通信呼叫的哪个媒体属性;以及
传送装置,用于把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媒体属性的通信呼叫传送出去。
CNB961045671A 1995-05-24 1996-04-05 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及交换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340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4887/95 1995-05-24
JP7124887A JPH08321882A (ja) 1995-05-24 1995-05-24 複数呼同時転送システム
JP124887/1995 1995-05-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850A CN1139850A (zh) 1997-01-08
CN1153406C true CN1153406C (zh) 2004-06-09

Family

ID=14896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610456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3406C (zh) 1995-05-24 1996-04-05 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及交换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5754638A (zh)
JP (1) JPH08321882A (zh)
CN (1) CN115340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7051A (en) * 1993-07-08 1999-08-10 Teknekron Infoswitch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calls and call-related data between a plurality of call centers
US5915010A (en) 1996-06-10 1999-06-22 Teknekron Infoswitch System, method and user interface for data announced call transfer
FI106910B (fi) 1998-09-15 2001-04-30 Nokia Networks Oy Yhtaikaisten puhelujen toteuttaminen tietoliikenneverkossa
EP1039697A1 (en) * 1999-03-22 2000-09-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up parallel calls
JP2002092414A (ja) * 2000-09-18 2002-03-29 Saga Sanyo Industries Co Ltd 電子部品の機種選択方法および電子部品メーカ・サーバ
KR20060057660A (ko) * 2004-11-23 2006-05-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동시 발신 호 자동 접속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100160B2 (en) * 2012-08-03 2015-08-04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in 3GPP-LTE systems
US9036603B2 (en) 2012-08-03 2015-05-19 Intel Corporation Network assistance for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US9191828B2 (en) 2012-08-03 2015-11-17 Intel Corporation High efficiency distributed device-to-device (D2D) channel access
CN104471876B (zh) 2012-08-03 2018-08-10 英特尔公司 包含设备触发重呼/替换特征的3gpp/m2m方法和设备
WO2014022776A1 (en) 2012-08-03 2014-02-06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8913518B2 (en) 2012-08-03 2014-12-16 Intel Corporation Enhanced node B,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inter-ENB carrier aggregation
US9326122B2 (en) 2013-08-08 2016-04-26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packet based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in an LTE network
ES2716903T3 (es) 2013-08-08 2019-06-17 Intel Ip Corp Método, aparato y sistema para ajuste de inclinación hacia abajo eléctrica en un sistema de múltiple entrada múltiple salida
US9681354B2 (en) 2013-08-08 2017-06-13 Intel IP Corporation Signaling radio bearer optimizations and other techniques for supporting small data transmiss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8153A (en) * 1987-04-08 1990-09-18 Ne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ority control of incoming calls at ISDN terminals
US5408527A (en) * 1989-06-28 1995-04-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xchange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calls in said exchange system
JPH05122369A (ja) * 1991-10-25 1993-05-18 Nec Commun Syst Ltd Isdn電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08321882A (ja) 1996-12-03
CN1139850A (zh) 1997-01-08
US5754638A (en) 1998-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406C (zh) 多路呼叫同时传送系统及交换机
CN1071971C (zh) 性能交互管理器
CN1306785C (zh) 电话查号服务方法和电话查号服务系统
CN1267806C (zh) 信息处理器,信息处理方法,及信息处理程序
CN1242588C (zh) 网络访问系统
CN1582596A (zh) 电信网络中控制及启用移动电话中高级服务和用户界面的方法、装置和配置
CN1085036A (zh) 个人号码通信系统
CN1852362A (zh) 被叫向主叫提供指示信息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223936C (zh) 网络应用程序分散执行系统,终端设备及其网络应用程序执行方法,以及终端设备的操作方法
CN1969579A (zh) 从rfid标签接收数据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策略确定方法
CN1224559A (zh) 扩充寻址方案的方法和系统
CN1610913A (zh) 请求匹配系统和方法
CN1744516A (zh) 通信带宽控制方法、服务器、用户终端和程序
CN1832473A (zh) 一种在ims网络中处理会话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640170A (zh) 根据用户通信终端信息建立最合适通信路线的通信集成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的呼叫方法
CN1855833A (zh) 用于存储连接切换程序的介质、电子会议系统和连接切换方法
CN1074635C (zh) 分开发送消息数据及接收该消息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838763A (zh) 可视通信服务器、可视通信程序及可视通信方法
CN1751482A (zh) 网络管理装置、移动装置和使用这些装置的通信方法
CN1635765A (zh) 一种会话建立协议网络结构及实现sip群组呼叫的方法
CN1422057A (zh) 通信终端、通信方法及其程序
CN1426208A (zh) 电子邮件发送/接收方法、电子邮件系统及其通信设备
CN1549579A (zh) 数据通信系统和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73774C (zh) 信号传输方法与设备
CN1258943C (zh) 在移动交换网络中用于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管理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