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9276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关、芯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关、芯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9276A
CN113329276A CN202010131309.XA CN202010131309A CN113329276A CN 113329276 A CN113329276 A CN 113329276A CN 202010131309 A CN202010131309 A CN 202010131309A CN 113329276 A CN113329276 A CN 113329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er
transmitted
virtual
service
service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3130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9276B (zh
Inventor
迟菲
万席锋
汪伊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3130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9276B/zh
Priority to KR1020227009307A priority patent/KR102592281B1/ko
Priority to EP21761953.5A priority patent/EP4030775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71462 priority patent/WO2021169646A1/zh
Priority to JP2022521532A priority patent/JP7300064B2/ja
Publication of CN113329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9276A/zh
Priority to US17/660,326 priority patent/US1191680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9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92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50Queue scheduling
    • H04L47/62Queue scheduling characterised by scheduling criteria
    • H04L47/621Individual queue per connection or flow, e.g. per V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7Provisions for optical acces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e.g. 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GE-PON), ATM-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ON), PON-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83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involving 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91Mapping quality of service [QoS] requir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63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involving mapping traffic to individual bearers or channels, e.g. traffic flow template [T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64Arbitration, scheduling or medium access control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84Quality of service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86Network resource allocation, dimensioning or optimisation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关、芯片及存储介质,包括:根据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连接。根据虚拟连接的标识和虚拟承载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承载。根据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中的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承载队列,以向光线路终端传输待传输业务流。即在进行业务流调度时,根据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进行调度,这与移动网络的调度方式保持一致,从而使得待传输业务流不会被延迟调度。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关、芯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关、芯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各行各业对移动网络的传输质量呈现出多种个性化需求。随着第五代(5-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在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中,基于服务质量流标识(Quality of Service Flow Identity,QFI)进行最精细的、区分用户业务流粒度的、能够提供具备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Level,SLA)的服务质量保障能力的实现与应用,为5G客户提供了基于QoS流(即业务流)可定制化的网络服务。
无源光纤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是一种点到多点结构的无源光网络,PON网络包括: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光分配网络(OpticalDistribution Network,ODN)和光网络单元/终端(Optical Network Unit/OpticalNetwork Terminal,ONU/ONT)。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包括: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Ethernet PON)和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Gigabit PON),GPON采用通用封装方法(Generic Encapsulation Method,GEM),可承载多业务,对各种业务类型都能提供服务质量保证,是未来宽带光纤接入技术的潜力所在。GEM帧是GPON技术中最小的业务承载单元,是最基本的数据结构。传输载体(Transmission Container,T-CONT)是GPON上行方向承载业务的载体,所有的GEM端口(Port)都要映射到T-CONT中,由OLT通过动态频宽分配(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DBA)调度的方式将业务流传输至核心网侧。T-CONT是DBA的上行流量调度单位,即业务容器。每个T-CONT由分配标识(Allocation Identity,Alloc-ID)来唯一标识。Alloc-ID由OLT每个GPON端口分配,即OLT同一GPON端口下的ONU不存在Alloc-ID相同的T-CONT。在上行传输方向上:ONU会根据业务流的VLAN和/或802.1p,将业务流映射至对应的GEM Port,GEM Port携带业务再映射到不同类型的T-CONT,而一个T-CONT中包括若干个T-CONT队列,ONU可以根据报文携带的802.1p对T-cont队列中的业务流进行调度。
然而,当5G定制业务中的业务流在GPON网络中进行上行传输时,现有技术中,GPON网络中的这种上行数据传输并不能考虑到业务流的QoS特性,也就是说,GPON网络和5G网络中对这类业务流的调度方式不一致,导致这类业务流可能会被延迟调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关、芯片及存储介质,从而使得在固移融合网络中的业务流调度方式和在移动网络中的业务流调度方式一致,以避免业务流被延迟调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方法应用于网关的部分或者全部,方法包括:根据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连接,虚拟连接为待传输业务对应的网关和光线路终端之间的虚拟连接。根据虚拟连接的标识和虚拟承载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承载,虚拟承载为虚拟连接对应的网关和光线路终端之间的虚拟承载。根据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中的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承载队列,以向光线路终端传输待传输业务流。
通过这种方式,将移动网络中的待传输业务流的标识和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引入至固移融合网络中,在进行业务流调度时,根据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进行调度,这与移动网络的调度方式保持一致,从而使得待传输业务流不会被延迟调度。
可选的,待传输业务流的优先级越高,则虚拟承载队列的优先级越高。基于此,可以保证在移动网络中优先级越高的业务流,则在固移融合网络中被优先调度。
可选的,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网关的。或者,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终端的。相应的,方法还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
其中,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终端的。在这种情况下,网关无需存储或者缓存所有终端对应的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从而可以缓解网关的存储压力。
可选的,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网关的。或者,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终端的。相应的,方法还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
其中,在这种情况下,网关无需存储或者缓存所有终端对应的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从而可以缓解网关的存储压力。
可选的,根据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连接之前,还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
下面将介绍装置、设备、芯片、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其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部分对应的效果,下面对此不再赘述。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映射模块,用于根据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连接,虚拟连接为待传输业务对应的网关和光线路终端之间的虚拟连接。
第二映射模块,用于根据虚拟连接的标识和虚拟承载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承载,虚拟承载为虚拟连接对应的网关和光线路终端之间的虚拟承载。
第三映射模块,用于根据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中的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承载队列,以向光线路终端传输待传输业务流。
可选的,待传输业务流的优先级越高,则虚拟承载队列的优先级越高。
可选的,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网关的。或者,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终端的。相应的,装置还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网关的。或者,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终端的。相应的,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还包括: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关,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选方式中任一项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一种芯片,芯片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选方式中任一项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选方式中任一项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质量,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选方式中任一项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关、芯片及存储介质,包括:根据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连接,虚拟连接为待传输业务对应的网关和光线路终端之间的虚拟连接。根据虚拟连接的标识和虚拟承载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承载,虚拟承载为虚拟连接对应的网关和光线路终端之间的虚拟承载。根据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中的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承载队列,以向光线路终端传输待传输业务流。通过这种方式,将移动网络中的待传输业务流的标识和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引入至固移融合网络中,在进行业务流调度时,根据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进行调度,这与移动网络的调度方式保持一致,从而使得待传输业务流不会被延迟调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5G网络中的业务流的映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GEM端口和T-CONT的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固移融合网络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关800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G网络中存在大量的基于QoS流(即业务流)可定制化的网络服务。具体地,5G网络支持保障流比特速率(Guaranteed Bit Rate,GBR)的业务流和非保障流比特速率(Non-GBR)的业务流,5G QoS模型还支持反射QoS。业务流是PDU会话中最精细的QoS区分粒度,两个PDU会话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业务流不一样;在5G网络中一个QFI用于标识一条QoS流;PDU会话中具有相同QFI的用户平面数据会获得相同的转发处理,例如:相同的调度、相同的准入门限等。一个PDU会话可以有多条业务流,但每条业务流的QFI都是不同的,终端的两条PDU会话的QFI可能相同。在5G网络中,业务流的特征包括:
1、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侧的QoS配置,这些配置可以是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通过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向AN提供QoS配置,或者QoS配置是预配置给AN的。一个业务流的QoS配置(即QoS特性)通过5G质量标识(5G Qulity identity,5QI)索引,其中这些QoS配置包括:(1)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ARP):包括优先级、抢占能力、可被抢占等信息;优先级定义了终端资源请求的重要性,在系统资源受限时,ARP参数决定了一个新的业务流是被接受还是被拒绝。ARP优先级的取值范围是1~15,1为最高优先级。(2)反射QoS属性(Reflective QoS Attribute,RQA):RQA是一个可选参数,其指示了在该业务流上的某些业务可以受到反射QoS的影响,当核心网通过信令将一个业务流的RQA参数配给AN时,AN才会使能反射QoS指示(Reflective QoSIndication,RQI)在这条流的无线资源上传输。(3)通知控制:对于GBR的业务流,核心网通过该参数控制下一代无线接入网(Next Generation-Radio Access Network,NG-RAN)是否在该GBR业务流的保证流比特率(Guaranteed Flow Bit Rate,GFBR)无法满足时上报消息通知核心网。(4)流比特率(Flow Bit Rate):对于GBR业务流,分为GFBR-上/下行和最大流比特率(Maximum Flow Bit Rate,MFBR)-上/下行。GFBR表示由网络保证在平均时间窗口上向业务流提供的比特率;MFBR将比特率限制为业务流所期望的最高比特率。(5)会话聚合最大比特率(per Session 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Session-AMBR):每个PDU会话都有一个Session-AMBR,Session-AMBR是用户订阅参数,其定义了一个PDU会话的所有Non-GBR业务流的比特率之和的上限,Session-AMBR不适用于GBR业务流。(6)终端聚合最大比特率(per UE 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UE-AMBR):每个终端都有一个UE-AMBR,UE-AMBR定义了一个终端所有的Non-GBR业务流比特率之和的上限,UE-AMBR不适用于GBR业务流。
2、终端侧的QoS规则(rule),这些规则是SMF在PDU建立或修改流程中提供给终端的,或者,终端通过反射QoS机制推导出来的。这些QoS规则可以是显示提供给终端的,或者是预配置给终端的,或者是终端使用反射QoS机制隐式推导出来。终端可以根据QoS规则将上行数据关联到对应的业务流去。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5G网络中的业务流的映射示意图,如图1所示,对于上行数据,终端根据QoS规则将上行数据关联到对应的业务流去,每个业务流都具有对应的QFI,每条业务流被映射到AN资源,即无线承载(Radio Block,RB)并向上传输。如上所述,SMF向AN侧提供QoS配置,该配置包括5QI,也就是说,AN侧在对业务流进行上行传输时,是根据业务流的5QI实现调度的。
如上所述,GPON采用GEM,可承载多业务,对各种业务类型都能提供服务质量保证,是未来宽带光纤接入技术的潜力所在。T-CONT是GPON上行方向承载业务的载体,所有的GEM端口(Port)都要映射到T-CONT中,由OLT通过DBA调度的方式将业务流传输至核心网侧。每个T-CONT由Alloc-ID来唯一标识。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GEM端口和T-CONT的关系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个GEM端口可以映射到一个T-CONT中去,多个GEM端口也可以映射到同一个T-CONT上去。而一个T-CONT中包括若干个T-CONT队列,ONU可以根据报文携带的802.1p对T-cont队列中的业务流进行调度。
然而,当5G定制业务中的业务流在GPON网络中进行上行传输时,现有技术中,GPON网络中的这种上行数据传输并不能考虑到业务流的QoS特性,也就是说,GPON网络和5G网络中对这类业务流的调度方式不一致,导致这类业务流可能会被延迟调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关、芯片及存储介质。本申请的发明构思是将移动通信网络中的5QI引入PON网络中,从而基于5QI进行业务流的调度。
其中,本申请技术方案适用于固移融合网络,即PON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网络。示例性地,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固移融合网络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终端31通过网关32与光线路终端33连接,光线路终端33通过AN接入至无线核心网。
该终端31可以是无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至少一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带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音和/或数据。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用户站(Subscriber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 Station)、远程站(Remote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或用户代理(User Agent),在此不作限定。
上述网关可以是下一代用户网关(Next Generation-Residential Gateway,NG-RG),它用于将终端接入到固移融合的核心网,在本申请中,该网关指的是在PON上行的用户网关。
上述的光线路终端33可以是PON网络中的OLT,它用于将网关42的业务流通过PON技术接入汇聚后向上层网络转发。
上述的AN可以采用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5G或者新空口技术,又或者是未来的6G技术等,相应的,上述的核心网可以是AN对应的核心网,比如是5G核心网(5G core,5GC)等。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网关的部分或者全部,其中,网关的部分可以是网关中的处理器、处理单元或者芯片等,下面以网关为执行主体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网关根据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连接。
其中,待传输业务流也被称为待传输QoS流,终端可以根据QoS规则将待传输上行数据关联到对应的待传输业务流上。该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用于在一个PDU回话中唯一标识该业务流,该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可以是5G网络中的5QI,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GPON网络中,采用GEM可以承载多业务,因此,网关和光线路终端之间可以存在多个虚拟连接,每个虚拟连接用于承载一个或多个业务。每个虚拟连接可以被称为逻辑连接、GEM连接、虚拟通道或者逻辑通道等。每个虚拟连接都有对应的GEM端口,该虚拟连接可以用GEM端口标识(GEM Port ID,即Gemport ID)唯一标识。其中步骤S401中的虚拟连接为待传输业务对应的网关和光线路终端之间的虚拟连接,该虚拟连接的标识为该虚拟连接对应的GEM Port ID。
其中,网络至少可以通过如下可选方式获取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但不限于此:
可选方式一: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网关的。例如:核心网设备,如SMF网元将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预先配置给网关。
可选方式二: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终端的。例如:核心网设备,如SMF网元将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预先配置给终端。进一步地,终端将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发送给网关。在这种情况下,网关无需存储或者缓存所有终端对应的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从而可以缓解网关的存储压力。
示例性地,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可以是表1所示的一种映射关系:
表1
Figure BDA0002395842150000061
如表1所示,若上述待传输业务流是表1中的游戏业务流,根据表1第一行所示的映射关系,网关将该游戏业务流应该映射到Gemport 1所标识的虚拟连接上。
步骤S402:网关根据虚拟连接的标识和虚拟承载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承载。
虚拟承载是GPON上行方向承载业务的载体,该虚拟承载也被称为传输载体T-CONT或者传输容器,所有的虚拟连接或者Gemport都要映射到虚拟承载中,其中,光线路终端通过DBA调度的方式将业务流传输至核心网侧。虚拟承载是DBA的上行流量调度单位。每个虚拟承载由Alloc-ID来唯一标识。Alloc-ID由光线路终端的每个GPON端口分配,即光线路终端同一GPON端口下的网关不存在Alloc-ID相同的虚拟承载。步骤S402中的虚拟承载为步骤S401中的虚拟连接对应的网关和光线路终端之间的虚拟承载,即待传输业务流对应的网关和光线路终端之间的虚拟承载。
其中,一个虚拟连接可以映射到一个虚拟承载中去,多个虚拟连接也可以映射到同一个虚拟承载上去。
步骤S403:网关根据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中的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承载队列,以向光线路终端传输待传输业务流。
其中,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QoS)特性标识用于标识待传输业务流对应的QoS特性,该QoS特性也被称为QoS配置,在5G网络中,该标识即为5QI,其所表示的QoS特性包括:ARP、RQA、通知控制、流比特率(Flow Bit Rate)、Session-AMBR、UE-AMBR。
每个虚拟承载都会有至少一个虚拟承载队列,例如:每个T-CONT都有8个T-CONT队列。
每个业务流都有对应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例如:假设这里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是5QI,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是QFI,示例性地,业务流的5QI和QFI的映射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业务流 QFI 5QI
游戏业务流 QFI-a 10
OTT的视频业务流 QFI-b 11
会议电话业务流 QFI-c 20
网页浏览业务流 QFI-d 21
其中,网络至少可以通过如下可选方式获取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中的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但不限于此:
可选方式一: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网关的。例如:核心网设备,如SMF网元将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预先配置给网关。
可选方式二: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终端的。例如:核心网设备,如SMF网元将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预先配置给终端。进一步地,终端将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发送给网关。在这种情况下,网关无需存储或者缓存所有终端对应的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从而可以缓解网关的存储压力。
示例性地,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可以是表3所示的一种映射关系:
表3
业务流 5QI 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
游戏业务流 10 7
OTT的视频业务流 11 5
会议电话业务流 20 6
网页浏览业务流 21 0
如表3所示,若上述待传输业务流是表3中的游戏业务流,根据表3第一行所示的映射关系,网关将该游戏业务流应该映射到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7所标识的队列上。基于此,网关通过对标识7所标识的队列的调度向光线路终端传输待传输业务流。
可选的,待传输业务流的优先级越高,则虚拟承载队列的优先级越高。例如:待传输业务流的ARP参数决定了待传输业务流的优先级,该优先级越高,则对应的虚拟承载队列的优先级越高,如表3所示,当业务流的5QI参数被确定之后,那么该5QI所以的QoS配置所包括的ARP参数也会被确定,即优先级会被确定,而该优先级与虚拟承载队列的优先级保持一致。假设表3的第1列,各业务流的优先级排序是:游戏业务流>OTT的视频业务流>会议电话业务流>网页浏览业务流,那么虚拟承载队列的优先级排序是:虚拟承载队列7>虚拟承载队列5>虚拟承载队列6>虚拟承载队列0。
可选的,光线路终端获取到待传输业务流之后,将该待传输业务流传输通过AN传输至无线核心网,以使核心网对该待传输业务流进行相应的处理。
假设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为QFI,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为5QI,上述虚拟连接的标识为GEM端口标识,虚拟承载为T-CONT,那么如图5所示,首先,网关获取待传输业务流的QFI和5QI。其次,根据各个业务流的QFI和GEM端口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待传输业务流对应的GEM端口标识。接着,根据GEM端口和T-CONT的对应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对应的T-CONT,再根据各个业务流的5QI和T-CON队列ID的映射关系,确定待传输业务流对应的T-CONT队列ID,最后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该T-CONT队列ID对应的T-CONT队列。
综上,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网关根据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连接。根据虚拟连接的标识和虚拟承载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承载。根据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中的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承载队列,以向光线路终端传输待传输业务流。通过这种方式,将移动网络中的待传输业务流的标识和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引入至固移融合网络中,在进行业务流调度时,根据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进行调度,这与移动网络的调度方式保持一致,从而使得待传输业务流不会被延迟调度。进一步地,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终端的。在这种情况下,网关无需存储或者缓存所有终端对应的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从而可以缓解网关的存储压力。类似的,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终端的。在这种情况下,网关无需存储或者缓存所有终端对应的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从而可以缓解网关的存储压力。更进一步地,待传输业务流的优先级越高,则虚拟承载队列的优先级越高,基于此,可以保证在移动网络中优先级越高的业务流,则在固移融合网络中被优先调度。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涉及的网元包括:网关的部分或者全部,以及,终端的部分或者全部,其中,网关的部分可以是网关中的处理器、处理单元或者芯片等,终端的部分可以是终端中的处理器、处理单元或者芯片等,下面以网关和终端为执行主体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在上述步骤S40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1:终端获取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
其中,运营商服务器根据用户的订购业务,对业务流量进行QoS规划,并将业务识别规则和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的映射关系下发至终端。终端对业务流根据业务识别规则进行匹配,并映射为相应的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并标识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以标识不同业务的优先级。例如表2所示,即为不同的业务流所对应的QFI和5QI。
步骤S602:终端向网关发送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
其中,网关在接收到待传输业务流后,可以根据待传输业务流的格式解析出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
综上,在本申请中,终端可以获取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并将这两个标识传输给网关,从而使得网关将移动网络中的待传输业务流的标识和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引入至固移融合网络中,在进行业务流调度时,根据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进行调度,这与移动网络的调度方式保持一致,从而使得待传输业务流不会被延迟调度。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图,该数据传输装置是上述网关的部分或者全部,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映射模块701,用于根据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连接,虚拟连接为待传输业务对应的网关和光线路终端之间的虚拟连接。
第二映射模块702,连接的标识和虚拟承载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承载,虚拟承载为虚拟连接对应的网关和光线路终端之间的虚拟承载。
第三映射模块703,用于根据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中的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虚拟承载队列,以向光线路终端传输待传输业务流。
可选的,待传输业务流的优先级越高,则虚拟承载队列的优先级越高。
可选的,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网关的。
或者,
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终端的。相应的,装置还包括:第一接收模块704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网关的。
或者,
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终端的。相应的,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705,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还包括:第三接收模块706,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对应内容和效果可参考方法实施例部分,对此不再赘述。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关800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下面结合图8对该网关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处理器801是网关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801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其中,处理器80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02内的数据,执行网关的各种功能。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8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8中所示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网关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8中所示的处理器801和处理器80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网关、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8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80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804与处理器801相连接。存储器802也可以和处理器801集成在一起。
其中,所述存储器8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801来控制执行,以实现下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收发器803,用于与其他网关之间进行通信。当然,收发器803还可以用于与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收发器803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实现接收功能,以及发送单元实现发送功能。
通信总线20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网关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图8中示出的网关结构并不构成对网关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申请提供的网关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对应内容和效果可参考方法实施例部分,对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芯片用于执行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对应内容和效果可参考方法实施例部分,对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对应内容和效果可参考方法实施例部分,对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质量,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对应内容和效果可参考方法实施例部分,对此不再赘述。

Claims (15)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网关的部分或者全部,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所述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所述虚拟连接,所述虚拟连接为所述待传输业务对应的所述网关和光线路终端之间的虚拟连接;
根据所述虚拟连接的标识和虚拟承载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所述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所述虚拟承载,所述虚拟承载为所述虚拟连接对应的所述网关和光线路终端之间的虚拟承载;
根据所述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所述虚拟承载中的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所述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所述虚拟承载队列,以向所述光线路终端传输所述待传输业务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业务流的优先级越高,则所述虚拟承载队列的优先级越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所述网关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终端的;
相应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所述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所述网关的。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所述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终端的;
相应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所述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所述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所述虚拟连接之前,还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所述待传输业务流在所述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所述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映射模块,用于根据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所述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所述虚拟连接,所述虚拟连接为所述待传输业务对应的所述网关和光线路终端之间的虚拟连接;
第二映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虚拟连接的标识和虚拟承载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所述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所述虚拟承载,所述虚拟承载为所述虚拟连接对应的所述网关和光线路终端之间的虚拟承载;
第三映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所述虚拟承载中的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所述待传输业务流映射至所述虚拟承载队列,以向所述光线路终端传输所述待传输业务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业务流的优先级越高,则所述虚拟承载队列的优先级越高。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所述网关的;
或者,所述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终端的;
相应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待传输业务流在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虚拟连接的标识的映射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所述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所述网关的;
或者,所述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所述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是预先配置给终端的;
相应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和所述虚拟承载队列的标识的映射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所述待传输业务流在所述移动网络中的标识,和,所述待传输业务流的服务质量特性标识。
13.一种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131309.XA 2020-02-28 2020-02-28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关、芯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3292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31309.XA CN113329276B (zh) 2020-02-28 2020-02-28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关、芯片及存储介质
KR1020227009307A KR102592281B1 (ko) 2020-02-28 2021-01-13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게이트웨이, 칩 및 저장 매체
EP21761953.5A EP4030775A4 (en) 2020-02-28 2021-01-13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GATEWAY, CHIP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21/071462 WO2021169646A1 (zh) 2020-02-28 2021-01-13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关、芯片及存储介质
JP2022521532A JP7300064B2 (ja) 2020-02-28 2021-01-13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ゲートウェイ、チップ、並びに記憶媒体
US17/660,326 US11916803B2 (en) 2020-02-28 2022-04-22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gateway, chip,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31309.XA CN113329276B (zh) 2020-02-28 2020-02-28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关、芯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9276A true CN113329276A (zh) 2021-08-31
CN113329276B CN113329276B (zh) 2022-10-28

Family

ID=77412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31309.XA Active CN113329276B (zh) 2020-02-28 2020-02-28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关、芯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916803B2 (zh)
EP (1) EP4030775A4 (zh)
JP (1) JP7300064B2 (zh)
KR (1) KR102592281B1 (zh)
CN (1) CN113329276B (zh)
WO (1) WO202116964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608A1 (zh) * 2022-03-28 2023-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7201434A (zh) * 2023-11-07 2023-12-08 杭州初灵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数据交互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8594B (zh) * 2022-03-14 2022-05-17 江苏博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Kubernetes环境下的ARP代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2157A (zh) * 2006-07-03 2008-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终端和数据发送方法
CN101257487A (zh) * 2006-04-25 2008-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将业务流映射到业务传输通道的方法及光网络终端
US20190028920A1 (en) * 2017-07-20 2019-01-24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vic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flow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392024A (zh) * 2017-08-11 2019-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质量流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46329B1 (fr) 2002-10-23 2004-12-03 Sanofi Synthelabo Derives de pyridoindolone substitues en -3 par un phenyle, leur preparation et leur application en therapeutique
US7456193B2 (en) 2002-10-23 2008-11-25 Sanofi-Aventis Pyridoindolone derivatives substituted in the 3-position by a heterocyclic group,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rapeutics
US8634431B1 (en) * 2006-11-10 2014-01-2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Quality of service and flow control architecture for a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KR100869252B1 (ko) * 2006-12-08 2008-11-1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기가비트 수동형 광 가입자 망의 gem 프레임 제공 장치및 방법
ATE515861T1 (de) * 2007-07-25 2011-07-1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Verfahren zur adressierung von ethernetströmen mit strukturierter gpon-gem-port-id
FR2945950A1 (fr) 2009-05-27 2010-12-03 Elan Pharma Int Ltd Compositions de nanoparticules anticancereuses et procedes pour les preparer
CN102480652B (zh) * 2010-11-29 2014-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映射业务流的方法和ont
WO2019175805A1 (en) * 2018-03-16 2019-09-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er plane qos bearer control method for 5g fixed access
CN110351700B (zh) * 2018-04-05 2022-06-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接入回传链路的中继转发方法及节点
US11184843B2 (en) * 2019-11-26 2021-11-23 Netsi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QoS aware GTP-U transport in mobile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7487A (zh) * 2006-04-25 2008-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将业务流映射到业务传输通道的方法及光网络终端
CN101102157A (zh) * 2006-07-03 2008-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终端和数据发送方法
US20190028920A1 (en) * 2017-07-20 2019-01-24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vic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flow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392024A (zh) * 2017-08-11 2019-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质量流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608A1 (zh) * 2022-03-28 2023-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7201434A (zh) * 2023-11-07 2023-12-08 杭州初灵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数据交互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69646A1 (zh) 2021-09-02
EP4030775A1 (en) 2022-07-20
KR102592281B1 (ko) 2023-10-19
JP7300064B2 (ja) 2023-06-28
CN113329276B (zh) 2022-10-28
US20220247692A1 (en) 2022-08-04
US11916803B2 (en) 2024-02-27
EP4030775A4 (en) 2023-01-04
KR20220054335A (ko) 2022-05-02
JP2023502849A (ja) 2023-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16704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329276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关、芯片及存储介质
EP3843455B1 (en) Sl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WO2019158102A1 (zh) 一种确定QoS描述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9691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核心网设备
CN108965159B (zh) 服务质量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KR20030060506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호 수락 방법
US2023007071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RU2013113226A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дифференцированной услуги для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WO2021244302A1 (zh) 一种服务质量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9548077A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356172A (zh) 通信方法、装置、终端、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33826B (zh) 一种业务接纳方法及装置
CN110933719A (zh) 承载建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72739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13453285B (zh) 一种资源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3985991A1 (en) Bandwidth assign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bandwidth check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301831A (zh)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30413105A1 (en)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Network, Traffic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KR102111130B1 (ko) 이중 연결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12492629B (zh) 网络切片部署方法、切片管理平台及网络侧设备
WO2019205136A1 (zh) 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6546555A (zh) QoS流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6600350A (zh) 带宽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7101516A1 (zh) 一种获取、下发应用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