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9220B - 图像展示的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展示的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29220B CN113329220B CN202010130848.1A CN202010130848A CN113329220B CN 113329220 B CN113329220 B CN 113329220B CN 202010130848 A CN202010130848 A CN 202010130848A CN 113329220 B CN113329220 B CN 1133292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cture
- region
- area
- view
- proce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24—Colour aspec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61—Image signal generators with monoscopic-to-stereoscopic image conver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其中,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包括:基于图片的深度图像,对图片进行筛选,以获取第一图片,第一图片的远景和近景的差异大于第一阈值;将第一图片划分为近景区域、远景区域,以及过渡区域;基于展示指令,对第一图片中的近景区域、远景区域和过渡区域进行立体展示的渲染处理;将渲染处理后的第一图片进行立体展示。通过本公开的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使得静态场景的2D图片动态化、立体化,以增加图片展示的趣味性,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图片展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深度图像是包含于视点的场景对象表面距离有关信息的图像或图像通道。
目前,较多的手机配备了能够捕捉图片的深度信息的摄像头模组。如何利用图片的深度信息,为用户对2D图片的展示带来全新的体验感,成为了当前的图片展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其中,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包括:基于图片的深度图像,对图片进行筛选,以获取第一图片,第一图片的远景和近景的差异大于第一阈值;将第一图片划分为近景区域、远景区域,以及过渡区域;基于展示指令,对第一图片中的近景区域、远景区域和过渡区域进行立体展示的渲染处理;将渲染处理后的第一图片进行立体展示。
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展示指令,对第一图片中的近景区域、远景区域和过渡区域进行立体展示的渲染处理包括:基于展示指令,确定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方向和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方向,其中,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大于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对第一图片的远景区域进行模糊处理,以及对第一图片的过渡区域进行融合处理。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图片的过渡区域进行融合处理,包括:对过渡区域的像素点的RGB值进行融合处理。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对过渡区域的像素点的RGB值进行融合处理,包括:获取以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速度移动至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上的第一像素点的RGB的值,以及以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速度移动至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上的第二像素点的RGB的值;对第一像素点的RGB的值与第二像素点的RGB的值进行加权处理,以得到融合处理后的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上的像素点的RGB的值。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像素点的RGB值的权重为第一比值,其中,第一比值为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和近景区域的距离,与过渡区域的宽度的比值;第二像素点的RGB值的权重为第二比值,其中,第二比值为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和远景区域的距离,与过渡区域的宽度的比值。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图片的深度图像,对图片进行筛选,以获取第一图片,包括:基于深度图像中像素点的深度值,获取非均匀深度图片;基于非均匀深度图片中任意一像素点的深度值以及第一深度值阈值,将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像划分为远景和近景;基于远景和近景所处的位置,筛选远景位于图片中心区域且近景位于图片边缘区域的图片,以得到第一图片。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深度图像中像素点的深度值,获取非均匀深度图片,包括:确定深度图像中像素点的最大深度值与像素点的最小深度值之间的深度值差值;将深度值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深度值阈值的图片,作为非均匀深度图片。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中任意一像素点的深度值以及第一深度值阈值,将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像划分为远景和近景,包括:将非均匀深度图片中任一像素点的深度值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像素点的二值化深度值;若二值化深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深度值阈值,则将二值化深度值对应的像素点构成的图像划分为远景;若二值化深度值小于第一深度值阈值,则将二值化深度值对应的像素点构成的图像划分为近景。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远景和近景所处的位置,筛选远景位于图片中心区域且近景位于图片边缘区域的图片,以得到第一图片包括:基于远景和近景所处的位置,判断远景和近景是否位于处理区域,其中,处理区域为远景位于非均匀深度图片的中心区域且近景位于非均匀深度图片的边缘区域的图片区域;若远景和近景位于处理区域,则确定非均匀深度图片为第一图片。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判断远景和近景是否位于处理区域包括:由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片边缘至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片中心,将非均匀深度图片依次划分第一矩形区域、第二矩形区域和第三矩形区域,其中,第一矩形区域、第二矩形区域和第三矩形区域的中心位置重合且为图片中心;在除去第二矩形区域的第一矩形区域的区域内,形成第一区域;在除去第三矩形区域的第二矩形区域的区域内,形成第二区域;第三矩形区域形成第三区域;确定位于第一区域中的近景形成区域在第一区域内的第一面积比例,以及位于第三区域中的远景形成区域在第三区域的第二面积比例;获取第一面积比例与第二面积比例的加权平均值,其中,第一面积比例的权重小于第二面积比例的权重;判断加权平均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面积阈值;若加权平均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面积阈值,则远景和近景位于处理区域;若加权平均值小于第一面积阈值,则远景和近景未位于处理区域。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图片划分为近景区域、远景区域,以及过渡区域,包括:由第一图片的图片边缘至第一图片的图片中心,将第一图片依次划分为第一环形区域、第二环形区域和第三环形区域,其中,第一环形区域位于第二环形区域的外侧,第二环形区域位于第三环形区域的外侧,且第一环形区域的中心、第二环形区域的中心和第三环形区域的中心均为图片的中心点;第一环形区域构成近景区域,第三环形区域构成远景区域,所述第二环形区域构成所述过渡区域。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装置,其中,图片展示的处理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基于图片的深度图像,对图片进行筛选,以获取第一图片,第一图片的远景和近景的差异大于第一阈值;划分模块,用于将第一图片划分为近景区域、远景区域,以及过渡区域;处理模块,用于基于展示指令,对第一图片中的近景区域、远景区域和过渡区域进行立体展示的渲染处理;展示模块,用于将渲染处理后的第一图片进行立体展示。
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用于:基于展示指令,确定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方向和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方向,其中,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大于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对第一图片的远景区域进行模糊处理,以及对第一图片的过渡区域进行融合处理。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用于:对过渡区域的像素点的RGB值进行融合处理。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用于:获取以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速度移动至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上的第一像素点的RGB的值,以及以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速度移动至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上的第二像素点的RGB的值;对第一像素点的RGB的值与第二像素点的RGB的值进行加权处理,以得到融合处理后的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上的像素点的RGB的值。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像素点的RGB值的权重为第一比值,其中,第一比值为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和近景区域的距离,与过渡区域的宽度的比值;第二像素点的RGB值的权重为第二比值,其中,第二比值为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和远景区域的距离,与过渡区域的宽度的比值。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深度图像中像素点的深度值,获取非均匀深度图片;基于非均匀深度图片中任意一像素点的深度值以及第一深度值阈值,将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像划分为远景和近景;基于远景和近景所处的位置,筛选远景位于图片中心区域且近景位于图片边缘区域的图片,以得到第一图片。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用于:确定深度图像中像素点的最大深度值与像素点的最小深度值之间的深度值差值;将深度值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深度值阈值的图片,作为非均匀深度图片。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用于:将非均匀深度图片中任一像素点的深度值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像素点的二值化深度值;若二值化深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深度值阈值,则将二值化深度值对应的像素点构成的图像划分为远景;若二值化深度值小于第一深度值阈值,则将二值化深度值对应的像素点构成的图像划分为近景。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用于:基于远景和近景所处的位置,判断远景和近景是否位于处理区域,其中,处理区域为远景位于非均匀深度图片的中心区域且近景位于非均匀深度图片的边缘区域的图片区域;若远景和近景位于处理区域,则确定非均匀深度图片为第一图片。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用于:由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片边缘至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片中心,将非均匀深度图片依次划分第一矩形区域、第二矩形区域和第三矩形区域,其中,第一矩形区域、第二矩形区域和第三矩形区域的中心位置重合且为图片中心;在除去第二矩形区域的第一矩形区域的区域内,形成第一区域;在除去第三矩形区域的第二矩形区域的区域内,形成第二区域;第三矩形区域形成第三区域;确定位于第一区域中的近景形成区域在第一区域内的第一面积比例,以及位于第三区域中的远景形成区域在第三区域的第二面积比例;获取第一面积比例与第二面积比例的加权平均值,其中,第一面积比例的权重小于第二面积比例的权重;判断加权平均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面积阈值;若加权平均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面积阈值,则远景和近景位于处理区域;若加权平均值小于第一面积阈值,则远景和近景未位于处理区域。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划分模块用于:由第一图片的图片边缘至第一图片的图片中心,将第一图片依次划分为第一环形区域、第二环形区域和第三环形区域,其中,第一环形区域位于第二环形区域的外侧,第二环形区域位于第三环形区域的外侧,且第一环形区域的中心、第二环形区域的中心和第三环形区域的中心均为图片的中心点;第一环形区域构成近景区域,第三环形区域构成远景区域,第二环形区域构成过渡区域。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装置,包括:存储器,配置用于存储指令;以及处理器,配置用于调用所述指令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对第一图片中的近景区域、远景区域和过渡区域进行立体展示的渲染处理,并将渲染处理后的第一图片进行立体展示。通过本公开,使得静态场景的2D图片动态化、立体化,以增加图片展示的趣味性,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中基于展示指令,对第一图片进行渲染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中对过渡区域进行融合处理的步骤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中获取第一图片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中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像划分为远景和近景的流程图;
图6A-图6B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中将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像划分为远景和近景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中判断远景和近景是否位于处理区域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中将图片划分为处理区域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中将第一图片划分为近景区域、远景区域和过渡区域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图片展示的处理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如今,越来越多的手机配备了能够捕捉图片深度信息的摄像头模组,比如TOF模组。如何利用TOF模组获取的图片的深度信息,为用户对2D图片的展示带来全新的体验感,成为了当前的图片展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公开提供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使得静态场景的2D图片动态化、立体化,以增加图片展示的趣味性,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包括步骤S101、步骤S102、步骤S103和步骤S104。下面将分别介绍步骤S101、步骤S102、步骤S103和步骤S104。
在步骤S101中,基于图片的深度图像,对图片进行筛选,以获取第一图片。其中,第一图片的远景和近景的差异大于第一阈值。
在第一图片中,图片中远景和近景的差异度大。第一阈值可以根据差异的评价方面进行对应的调整。在本公开中,不对第一阈值做具体限定。
深度图像是包含于视点的场景对象表面距离有关的信息。可以通过TOF模组获取图片中每一像素点的深度值,以形成对应的深度图像。
在一实施例中,差异度可以从深度值的角度进行衡量。远景的深度值和近景的深度值差异度较大。第一阈值为关于深度值的阈值。远景的深度值与近景的深度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
在步骤S102中,将第一图片划分为近景区域、远景区域和过渡区域。
将第一图片划分为近景区域、远景区域和过渡区域,便于分区域对第一图片进行处理。其中,过渡区域位于近景区域和远景区域之间。
在步骤S103中,基于展示指令,对第一图片中的近景区域、远景区域和过渡区域进行立体展示的渲染处理。
图片的展示指令可以理解为意欲从哪个方向、哪个位置为视点来展示图片。基于该视点,分别对近景区域、远景区域和过渡区域进行渲染处理,以使第一图片呈现为立体化、动态化的效果。
在步骤S104中,将渲染处理后的第一图片进行立体展示。
本公开提供的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通过对第一图片中的近景区域、远景区域和过渡区域进行立体展示的渲染处理,并将渲染处理后的第一图片进行立体展示。通过本公开,使得静态场景的2D图片动态化、立体化,以增加图片展示的趣味性,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中基于展示指令,对第一图片进行渲染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基于展示指令,对第一图片中的近景区域、远景区域和过渡区域进行立体展示的渲染处理包括步骤S201、步骤S202和步骤S203。下面将分别介绍步骤S201、步骤S202和步骤S203。
在步骤S201中,基于展示指令,确定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方向和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方向,其中,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大于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
展示指令包括第一图片的展示方向和展示位置。
根据展示方向,确定近景区域内像素点和远景元素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方向。
根据展示位置,确定近景区域内像素点和远景元素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其中,移动距离与展示位置和第一图片中心之间的距离呈正相关。
若展示位置与第一图片中心之间的距离越大,则近景区域内像素点和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越大。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触控点确定展示指令的展示方向和展示位置;还可以根据陀螺仪的三轴姿态欧拉角,确定展示指令的展示方向和展示位置。
在渲染处理过程中,可以基于视差滚动原理,通过让近景区域内像素点和远景区域内像素点分别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形成2D图片的立体化、动态化的效果。
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大于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
在相同时间内,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与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的距离差值,和远景区域的深度值与近景区域的深度值的深度值差值呈正相关。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现令远景区域的深度值为dep远景、近景区域的深度值为dep近景。
在相同的时间内,若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为1piexl,则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可以为1+(dep远景-dep近景)/dep远景。
近景区域的深度值与远景区域的深度值的深度值差值越大,表示近景区域与视点的距离和远景区域与视点的距离,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差值越大。基于透视成像原理,在对近景区域与远景区域进行立体展示的渲染处理时,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与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差值也相应越大。
通过让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大于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可以很好的模拟人眼的透视成像原理,保证了2D图片的立体化、动态化的效果。
在步骤S202中,对第一图片的远景区域进行模糊处理。例如,可以是高斯模糊处理。
在步骤S203中,对第一图片的过渡区域进行融合处理。
由于过渡区域是近景区域和远景区域的中间区域,因此,其意义是由清晰到模糊的渐变层。需要基于近景区域和远景区域对过渡区域进行融合处理。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对过渡区域内的像素点的RGB值进行融合处理。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中对过渡区域进行融合处理的步骤的示意图。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对过渡区域的像素点的RGB值进行融合处理包括步骤S301、步骤S302和步骤S303。下面将分别介绍步骤S301、步骤S302和步骤S303。
在步骤S301中,获取以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速度移动至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上的第一像素点的RGB的值。
在步骤S302中,获取以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速度移动至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上的第二像素点的RGB的值。
在步骤S303中,对第一像素点的RGB的值与第二像素点的RGB的值进行加权处理,以得到融合处理后的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上的像素点的RGB的值。
在进行渲染处理的过程中,过渡区域受到近景区域和远景区域的影响,因此,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上的像素点的RGB的值,与第一像素点的RGB的值和第二像素点的RGB的值有关。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基于对第一像素点的RGB的值和第二像素点的RGB的值的加权处理,得到融合处理后的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上的像素点的RGB的值的过程中,第一像素点的RGB值的RGB值的权重为第一比值,第二像素点的RGB值的权重为第二比值。
其中,第一比值为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和近景区域的距离,与过渡区域的宽度的比值,第二比值为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和远景区域的距离,与过渡区域的宽度的比值。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现令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为current.xy。该像素坐标上的像素点的RGB的值分别为R过渡、G过渡、B过渡。第一像素点的RGB的值分别为R近景、G近景、B近景。第二像素点的RGB的值分别为R远景、G远景、B远景。过渡区域的宽度为W。R过渡、G过渡、B过渡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R过渡=R近景*[distance(current.xy,border近景)/W]+R远景*[distance(current.xy,border远景)/W];
G过渡=G近景*[distance(current.xy,border近景)/W]+G远景*[distance(current.xy,border远景)/W];
B过渡=G近景*[distance(current.xy,border近景)/W]+B远景*[distance(current.xy,border远景)/W]。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中获取第一图片步骤的流程图。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基于图片的深度图像,对图片进行筛选,以获取第一图片包括步骤S401、步骤S402和步骤S403。下面将分别介绍步骤S401、步骤S402和步骤S403。
在步骤S401中,基于深度图像中像素点的深度值,获取非均匀深度图片。
在步骤S402中,基于非均匀深度图片中任意一像素点的深度值以及第一深度阈值,将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像划分为远景和近景。
第一深度阈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本公开中,不对第一深度阈值做具体限定。
在步骤S403中,基于远景和近景所处的位置,筛选远景位于图片中心区域且近景位于图片边缘区域的图片,以得到第一图片。
其中,非均匀深度图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确定深度图像中像素点的最大深度值与像素点的最小深度值之间的深度值差值。
将深度值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深度值阈值的图片,作为非均匀深度图片。
由于本公开提供的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适用于基于透视成像原理形成图片场景的图片。因此,通过判断深度图像中像素点的最大深度值与像素点的最小深度值之间的深度值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深度阈值,可以有效、快速的剔除掉全图深度信息分布比较均匀的图片,即可以剔除掉非基于透视成像原理形成图片场景的图片。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中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像划分为远景和近景的流程图。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将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像划分为远景和近景的步骤包括步骤S501、步骤S502和步骤S503。下面将分别介绍步骤S501、步骤S502和步骤S503。
在步骤S501中,将非均匀深度图片中任一像素点的深度值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像素点的二值化深度值。
在步骤S502中,若二值化深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深度值阈值,则将二值化深度值对应的像素点构成的图像划分为远景。
在步骤S503中,若二值化深度值小于第一深度值阈值,则将二值化深度值对应的像素点构成的图像划分为近景。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将像素点的深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深度值阈值的深度值,统一进行二值化处理,转化为深度值为255的二值化深度值;将像素点的深度值小于第一深度值阈值的深度值,统一进行二值化处理,转化为深度值为0的二值化深度值。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深度值阈值可以为144。
将大于或等于第一深度值阈值的二值化深度值对应的像素点构成的图像划分为远景。
将小于第一深度值阈值的二值化深度值对应的像素点构成的图像划分为近景。
图6A-6B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中将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像划分为远景和近景的示意图。
如图6A所示,为利用透视原理在室内拍摄的一张图片,其中,沙发位于远处,茶几和桌子位于近处。
如图6B所示,基于第一深度阈值,将图片中远处和近处的场景过滤,得到的远景和近景的分布图。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远景和近景所处的位置,判断远景和近景是否位于处理区域。其中,处理区域为远景位于非均匀深度图片的中心区域且近景位于非均匀深度图片的边缘区域的图片区域。
若远近和近景位于处理区域,则确定非均匀深度图片为第一图片。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判断远景和近景是否位于处理区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中判断远景和近景是否位于处理区域的步骤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判断所述远景和所述近景是否位于处理区域包括步骤S701、步骤S702、步骤S703、步骤S704、步骤S705、步骤S706、步骤S707、步骤S708和步骤S709。下面将分别介绍各步骤。
在步骤S701中,由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片边缘至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片中心,将非均匀深度图片依次划分为第一矩形区域、第二矩形区域和第三矩形区域。其中,第一矩形区域、第二矩形区域和第三矩形区域的中心位置重合且为图片中心。
在步骤S702中,在除去第二矩形区域的第一矩形区域的区域内,形成第一区域。
在步骤S703中,在除去第三矩形区域的第二矩形区域的区域内,形成第二区域。
在步骤S704中,第三矩形区域形成第三区域。
通过此种方式,由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片边缘至图片的图片中心,可以将图片划分为三个区域。三个区域中最内侧的区域(第三区域)可以表示为图片的中心区域;最外侧的区域(第一区域)可以表示为图片的边缘区域。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中将图片划分为处理区域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由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片边缘至图片的图片中心,依次分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沿同一方向,第一矩形区域的外边缘上一点到第二矩形区域的外边缘上一点,形成第一距离;第二矩形区域的外边缘上一点到第三矩形区域的外边缘上一点,形成第二距离;第三矩形区域的外边缘上一点到图片中心,形成第三距离。
第一矩形区域的外边缘即为图片的图片边缘。
其中,第一距离等于第二距离,第二距离等于第三距离。通过此种方式,可以通过简单、直接的方式将图片划分为上述的三个区域。即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
在步骤S705中,确定位于第一区域中的近景形成区域在第一区域内的第一面积比例,以及位于第三区域中的远景形成区域在第三区域的第二面积比例。
第一面积比例可以理解为近景位于图片的边缘区域的面积比例;第二面积比例可以理解为远景位于图片的中心区域的面积比例。
在步骤S706中,获取第一面积比例与第二面积比例的加权平均值。其中,第一面积比例的权重小于第二面积比例的权重。
将第一面积比例的权重设置为小于第二面积比例的权重,可以更好的筛选出符合透视成像原理而形成的图片场景的图片。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为使静态场景的2D图片动态化、立体化提供基础。
在步骤S707中,判断加权平均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面积阈值。
第一面积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本公开中,不对第一面积阈值做具体限定。
在步骤S708中,若加权平均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面积阈值,则远景和近景位于处理区域。
在步骤S709中,若加权平均值小于第一面积阈值,则远景和近景未位于处理区域。
在一种实施例中,若计算出第一面积比例为38.3%,第二面积比例为95.6%。现令第一面积比例的权重为0.3,第二面积比例的权重为0.7,第一面积阈值为0.7。
由于第一面积比例*第一面积比例的权重+第二面积比例*第二面积比例的权重=0.3*38.3%+0.7*94.6%>0.7,因此,可以表示远景和近景位于处理区域。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第一图片划分为近景区域、远景区域和过渡区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由第一图片的图片边缘至第一图片的图片中心,将第一图片依次划分为第一环形区域、第二环形区域和第三环形区域。
其中,第一环形区域位于第二环形区域的外侧,第二环形区域位于第三环形区域的外侧,且第一环形区域的中心、第二环形区域的中心和第三环形区域的中心均为图片的中心点。
第一环形区域构成近景区域,第三环形区域构成远景区域,第二环形区域构成过渡区域。
第二环形区域构成了远景区域与近景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
由于通过远景区域与近景区域的视差滚动,来体现图片的立体效果。因此,过渡区域不应设置的过大,以免使图片在进行立体展示时的展示效果不佳。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中将第一图片划分为近景区域、远景区域和过渡区域的示意图。
如图9所示,由第一图片的图片边缘至第一图片的图片中心,依次分为近景区域、过渡区域和远景区域。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装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片展示的处理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装置的框图;
如图10所示,图片展示的处理装置包括获取模块201、划分模块202、处理模块203和展示模块204。下面将分别介绍获取模块201、划分模块202、处理模块203和展示模块204。
获取模块201,用于基于图片的深度图像,对图片进行筛选,以获取第一图片,第一图片的远景和近景的差异大于第一阈值。
划分模块202,用于将第一图片划分为近景区域、远景区域,以及过渡区域。
处理模块203,用于基于展示指令,对第一图片中的近景区域、远景区域和过渡区域进行立体展示的渲染处理。
展示模块204,用于将渲染处理后的第一图片进行立体展示。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03用于:基于展示指令,确定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方向和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方向,其中,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大于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对第一图片的远景区域进行模糊处理,以及对第一图片的过渡区域进行融合处理。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03用于:对过渡区域的像素点的RGB值进行融合处理。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03用于:获取以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速度移动至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上的第一像素点的RGB的值,以及以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速度移动至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上的第二像素点的RGB的值;对第一像素点的RGB的值与第二像素点的RGB的值进行加权处理,以得到融合处理后的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上的像素点的RGB的值。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像素点的RGB值的权重为第一比值,其中,第一比值为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和近景区域的距离,与过渡区域的宽度的比值;第二像素点的RGB值的权重为第二比值,其中,第二比值为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和远景区域的距离,与过渡区域的宽度的比值。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获取模块201用于:基于深度图像中像素点的深度值,获取非均匀深度图片;基于非均匀深度图片中任意一像素点的深度值以及第一深度值阈值,将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像划分为远景和近景;基于远景和近景所处的位置,筛选远景位于图片中心区域且近景位于图片边缘区域的图片,以得到第一图片。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获取模块201用于:确定深度图像中像素点的最大深度值与像素点的最小深度值之间的深度值差值;将深度值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深度值阈值的图片,作为非均匀深度图片。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获取模块201用于:将非均匀深度图片中任一像素点的深度值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像素点的二值化深度值;若二值化深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深度值阈值,则将二值化深度值对应的像素点构成的图像划分为远景;若二值化深度值小于第一深度值阈值,则将二值化深度值对应的像素点构成的图像划分为近景。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获取模块201用于:基于远景和近景所处的位置,判断远景和近景是否位于处理区域,其中,处理区域为远景位于非均匀深度图片的中心区域且近景位于非均匀深度图片的边缘区域的图片区域;若远景和近景位于处理区域,则确定非均匀深度图片为第一图片。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获取模块201用于:由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片边缘至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片中心,将非均匀深度图片依次划分第一矩形区域、第二矩形区域和第三矩形区域,其中,第一矩形区域、第二矩形区域和第三矩形区域的中心位置重合且为图片中心;在除去第二矩形区域的第一矩形区域的区域内,形成第一区域;在除去第三矩形区域的第二矩形区域的区域内,形成第二区域;第三矩形区域形成第三区域;确定位于第一区域中的近景形成区域在第一区域内的第一面积比例,以及位于第三区域中的远景形成区域在第三区域的第二面积比例;获取第一面积比例与第二面积比例的加权平均值,其中,第一面积比例的权重小于第二面积比例的权重;判断加权平均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面积阈值;若加权平均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面积阈值,则远景和近景位于处理区域;若加权平均值小于第一面积阈值,则远景和近景未位于处理区域。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划分模块202用于:由第一图片的图片边缘至第一图片的图片中心,将第一图片依次划分为第一环形区域、第二环形区域和第三环形区域,其中,第一环形区域位于第二环形区域的外侧,第二环形区域位于第三环形区域的外侧,且第一环形区域的中心、第二环形区域的中心和第三环形区域的中心均为图片的中心点;第一环形区域构成近景区域,第三环形区域构成远景区域,第二环形区域构成过渡区域。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图片展示处理的装置的框图。例如,用于图片展示处理的装置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11,用于图片展示处理的装置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302,存储器1304,电力组件1306,多媒体组件1308,音频组件13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1312,传感器组件1314,以及通信组件1316。
处理组件1302通常控制装置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13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3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3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3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13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308和处理组件13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3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用于图片展示处理的装置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3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1306为装置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13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308包括在所述用于图片展示处理的装置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3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3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3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用于图片展示处理的装置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3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3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312为处理组件13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3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用于图片展示处理的装置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314可以检测到设备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用于图片展示处理的装置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314还可以检测用于图片展示处理的装置或用于图片展示处理的装置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用于图片展示处理的装置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用于图片展示处理的装置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3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3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3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3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用于图片展示处理的装置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3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13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图片展示处理的装置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304,上述指令可由用于图片展示处理的装置的处理器13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304,上述指令可由用于图片展示处理的装置的处理器13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22)
1.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包括:
基于图片的深度图像,对所述图片进行筛选,以获取第一图片,所述第一图片的远景和近景的差异大于第一阈值;
将所述第一图片划分为近景区域、远景区域,以及过渡区域;
基于展示指令对所述第一图片中的所述近景区域、所述远景区域和所述过渡区域进行立体展示的渲染处理;
将所述渲染处理后的所述第一图片进行立体展示;
所述基于展示指令,对所述第一图片中的所述近景区域、所述远景区域和所述过渡区域进行立体展示的渲染处理包括:
基于展示方向,确定所述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方向和所述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方向;
基于展示位置,确定近景区域内像素点和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其中,所述移动距离与所述展示位置和所述第一图片中心之间的距离呈正相关,所述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大于所述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
对所述第一图片的所述远景区域进行模糊处理,以及
对所述第一图片的所述过渡区域进行融合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图片的所述过渡区域进行融合处理,包括:
对所述过渡区域的像素点的RGB值进行融合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过渡区域的像素点的RGB值进行融合处理,包括:
获取以所述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速度移动至所述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上的第一像素点的RGB的值,以及
以所述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速度移动至所述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上的第二像素点的RGB的值;
对所述第一像素点的RGB的值与所述第二像素点的RGB的值进行加权处理,以得到融合处理后的所述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上的像素点的RGB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像素点的RGB值的权重为第一比值,其中,所述第一比值为所述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和所述近景区域的距离,与所述过渡区域的宽度的比值;
所述第二像素点的RGB值的权重为第二比值,其中,所述第二比值为所述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和所述远景区域的距离,与所述过渡区域的宽度的比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图片的深度图像,对所述图片进行筛选,以获取第一图片,包括:
基于所述深度图像中像素点的深度值,获取非均匀深度图片;
基于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中任意一像素点的深度值以及第一深度值阈值,将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像划分为所述远景和所述近景;
基于所述远景和所述近景所处的位置,筛选所述远景位于图片中心区域且所述近景位于图片边缘区域的图片,以得到第一图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深度图像中像素点的深度值,获取非均匀深度图片,包括:
确定所述深度图像中像素点的最大深度值与像素点的最小深度值之间的深度值差值;
将所述深度值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深度值阈值的图片,作为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中任意一像素点的深度值以及第一深度值阈值,将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像划分为所述远景和所述近景,包括:
将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中任一像素点的深度值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所述像素点的二值化深度值;
若所述二值化深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深度值阈值,则将所述二值化深度值对应的像素点构成的图像划分为所述远景;
若所述二值化深度值小于所述第一深度值阈值,则将所述二值化深度值对应的像素点构成的图像划分为所述近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远景和所述近景所处的位置,筛选所述远景位于图片中心区域且所述近景位于图片边缘区域的图片,以得到第一图片包括:
基于所述远景和所述近景所处的位置,判断所述远景和所述近景是否位于处理区域,其中,所述处理区域为所述远景位于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的中心区域且所述近景位于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的边缘区域的图片区域;
若所述远景和所述近景位于所述处理区域,则确定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为所述第一图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远景和所述近景是否位于处理区域包括:
由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片边缘至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片中心,将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依次划分第一矩形区域、第二矩形区域和第三矩形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矩形区域、所述第二矩形区域和所述第三矩形区域的中心位置重合且为所述图片中心;
在除去所述第二矩形区域的所述第一矩形区域的区域内,形成第一区域;
在除去所述第三矩形区域的所述第二矩形区域的区域内,形成第二区域;
所述第三矩形区域形成第三区域;
确定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近景形成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面积比例,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区域中的所述远景形成区域在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二面积比例;
获取所述第一面积比例与所述第二面积比例的加权平均值,其中,所述第一面积比例的权重小于所述第二面积比例的权重;
判断所述加权平均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面积阈值;
若所述加权平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面积阈值,则所述远景和所述近景位于处理区域;
若所述加权平均值小于所述第一面积阈值,则所述远景和所述近景未位于处理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图片划分为近景区域、远景区域,以及过渡区域,包括:
由所述第一图片的图片边缘至所述第一图片的图片中心,将所述第一图片依次划分为第一环形区域、第二环形区域和第三环形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区域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区域的外侧,所述第二环形区域位于所述第三环形区域的外侧,且所述第一环形区域的中心、所述第二环形区域的中心和所述第三环形区域的中心均为所述图片的中心点;
所述第一环形区域构成所述近景区域,所述第三环形区域构成所述远景区域,所述第二环形区域构成所述过渡区域。
11.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片展示的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基于图片的深度图像,对所述图片进行筛选,以获取第一图片,所述第一图片的远景和近景的差异大于第一阈值;
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图片划分为近景区域、远景区域,以及过渡区域;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展示指令对所述第一图片中的所述近景区域、所述远景区域和所述过渡区域进行立体展示的渲染处理;
展示模块,用于将所述渲染处理后的所述第一图片进行立体展示;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基于展示方向,确定所述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方向和所述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方向;
基于展示位置,确定近景区域内像素点和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其中,所述移动距离与所述展示位置和所述第一图片中心之间的距离呈正相关,所述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大于所述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距离;
对所述第一图片的所述远景区域进行模糊处理,以及
对所述第一图片的所述过渡区域进行融合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对所述过渡区域的像素点的RGB值进行融合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获取以所述近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速度移动至所述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上的第一像素点的RGB的值,以及
以所述远景区域内像素点的移动速度移动至所述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上的第二像素点的RGB的值;
对所述第一像素点的RGB的值与所述第二像素点的RGB的值进行加权处理,以得到融合处理后的所述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上的像素点的RGB的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像素点的RGB值的权重为第一比值,其中,所述第一比值为所述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和所述近景区域的距离,与所述过渡区域的宽度的比值;
所述第二像素点的RGB值的权重为第二比值,其中,所述第二比值为所述过渡区域内像素坐标和所述远景区域的距离,与所述过渡区域的宽度的比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用于:
基于所述深度图像中像素点的深度值,获取非均匀深度图片;
基于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中任意一像素点的深度值以及第一深度值阈值,将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像划分为所述远景和所述近景;
基于所述远景和所述近景所处的位置,筛选所述远景位于图片中心区域且所述近景位于图片边缘区域的图片,以得到第一图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用于:
确定所述深度图像中像素点的最大深度值与像素点的最小深度值之间的深度值差值;
将所述深度值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深度值阈值的图片,作为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用于:
将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中任一像素点的深度值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所述像素点的二值化深度值;
若所述二值化深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深度值阈值,则将所述二值化深度值对应的像素点构成的图像划分为所述远景;
若所述二值化深度值小于所述第一深度值阈值,则将所述二值化深度值对应的像素点构成的图像划分为所述近景。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用于:
基于所述远景和所述近景所处的位置,判断所述远景和所述近景是否位于处理区域,其中,所述处理区域为所述远景位于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的中心区域且所述近景位于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的边缘区域的图片区域;
若所述远景和所述近景位于所述处理区域,则确定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为所述第一图片。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用于:
由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片边缘至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的图片中心,将所述非均匀深度图片依次划分第一矩形区域、第二矩形区域和第三矩形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矩形区域、所述第二矩形区域和所述第三矩形区域的中心位置重合且为所述图片中心;
在除去所述第二矩形区域的所述第一矩形区域的区域内,形成第一区域;
在除去所述第三矩形区域的所述第二矩形区域的区域内,形成第二区域;
所述第三矩形区域形成第三区域;
确定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近景形成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面积比例,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区域中的所述远景形成区域在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二面积比例;
获取所述第一面积比例与所述第二面积比例的加权平均值,其中,所述第一面积比例的权重小于所述第二面积比例的权重;
判断所述加权平均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面积阈值;
若所述加权平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面积阈值,则所述远景和所述近景位于处理区域;
若所述加权平均值小于所述第一面积阈值,则所述远景和所述近景未位于处理区域。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模块用于:
由所述第一图片的图片边缘至所述第一图片的图片中心,将所述第一图片依次划分为第一环形区域、第二环形区域和第三环形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区域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区域的外侧,所述第二环形区域位于所述第三环形区域的外侧,且所述第一环形区域的中心、所述第二环形区域的中心和所述第三环形区域的中心均为所述图片的中心点;
所述第一环形区域构成所述近景区域,所述第三环形区域构成所述远景区域,所述第二环形区域构成所述过渡区域。
21.一种图片展示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存储器,配置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处理器,配置用于调用所述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
22.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片展示的处理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30848.1A CN113329220B (zh) | 2020-02-28 | 2020-02-28 | 图像展示的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30848.1A CN113329220B (zh) | 2020-02-28 | 2020-02-28 | 图像展示的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29220A CN113329220A (zh) | 2021-08-31 |
CN113329220B true CN113329220B (zh) | 2023-07-18 |
Family
ID=77412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30848.1A Active CN113329220B (zh) | 2020-02-28 | 2020-02-28 | 图像展示的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29220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64722A (ja) * | 2006-03-27 | 2007-10-11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画像処理装置 |
CN108154466A (zh) * | 2017-12-19 | 2018-06-1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9522866A (zh) * | 2018-11-29 | 2019-03-26 | 宁波视睿迪光电有限公司 | 裸眼3d图像处理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
CN109767466A (zh) * | 2019-01-10 | 2019-05-17 | 深圳看到科技有限公司 | 画面渲染方法、装置、终端及对应的存储介质 |
CN110738076A (zh) * | 2018-07-19 | 2020-01-31 | 郑州大学 | 一种图像中的人数统计方法及系统 |
-
2020
- 2020-02-28 CN CN202010130848.1A patent/CN11332922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64722A (ja) * | 2006-03-27 | 2007-10-11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画像処理装置 |
CN108154466A (zh) * | 2017-12-19 | 2018-06-1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0738076A (zh) * | 2018-07-19 | 2020-01-31 | 郑州大学 | 一种图像中的人数统计方法及系统 |
CN109522866A (zh) * | 2018-11-29 | 2019-03-26 | 宁波视睿迪光电有限公司 | 裸眼3d图像处理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
CN109767466A (zh) * | 2019-01-10 | 2019-05-17 | 深圳看到科技有限公司 | 画面渲染方法、装置、终端及对应的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29220A (zh) | 2021-08-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82730B (zh) | 虚实对象合成方法及装置 | |
CN106331504B (zh) | 拍摄方法及装置 | |
EP2927787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playing picture | |
EP3179711A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photograph from being shielded | |
CN108154465B (zh)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0928627B (zh) | 界面展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8154466B (zh)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7515669B (zh) | 显示方法及装置 | |
CN106778773A (zh) | 图片中目标物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 |
CN108900903B (zh) | 视频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EP3770859A1 (en) |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2219224A (zh)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2270737A (zh) | 一种纹理映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2767288A (zh)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6713656B (zh) | 一种拍摄方法和移动终端 | |
CN111127541B (zh) | 车辆尺寸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3261011A (zh)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5654470B (zh) | 图像选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6469446B (zh) | 深度图像的分割方法和分割装置 | |
CN104133553B (zh) | 网页内容展示方法及装置 | |
CN110992268B (zh) | 背景设置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2860061A (zh) | 场景图像展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9978759B (zh)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和图像生成网络的训练方法及装置 | |
CN113329220B (zh) | 图像展示的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1354444A (zh) | 病理切片图像的展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