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9156B - 感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感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9156B
CN113329156B CN202110605830.7A CN202110605830A CN113329156B CN 113329156 B CN113329156 B CN 113329156B CN 202110605830 A CN202110605830 A CN 202110605830A CN 113329156 B CN113329156 B CN 1133291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portion
module
installation
mounting
reinfor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58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9156A (zh
Inventor
李海滨
陈华
陈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0583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91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9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9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91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91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5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provision for heating or cooling, e.g. in aircraf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感测模组及电子设备,感测模组包括电路板、成像模块、补光模块、防护罩以及补强板,成像模块安装于电路板的第一安装部,补光模块安装于电路板的第二安装部;防护罩罩设于成像模块和补光模块并分别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连接;补强板表面与第一安装部表面贴合且与防护罩固定连接。可直接通过防护罩和补强板为成像模块、补光模块和电路板提供支撑,便于成像模块和补光模块的快速组装,并确保组装稳定性,整个感测模组结构紧凑,便于感测模组的小型化设置。可通过设计防护罩的结构,来调整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安装位置,实现灵活调整成像模块和补光模块的相对位置。

Description

感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感测模组,尤其涉及一种感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门禁等具有感测功能的电子设备越来越普遍。电子设备内用于对用户的操作进行感测的组件包补光模块和成像模块,例如成像模块可以为具有摄像功能的模块等,通过补光模块发射光线协助成像模块使两者相互配合以更好地对检测对象进行检测。
补光模块和成像模块均具有朝向检测对象的物侧端,由于补光模块和成像模块的尺寸一般存在差异,在组装时,需考虑补光模块和成像模块的安装方式,以调谐补光模块和成像模块的安装位置和结构体积之间的平衡,并确保补光模块和成像模块的物侧端到检测对象的距离处于合适的范围内。另外,为了满足检测要求,相关技术中会在电子设备内部设置多个成像模块,随着补光模块和成像模块数量的增多,将补光模块和成像模块安装于电子设备内的组装难度也将同步增加,同时还会增加电子设备的体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感测模组及电子设备,用于改善感测模组的补光模块和成像模块组装不便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感测模组,感测模组包括电路板、成像模块、补光模块、防护罩以及补强板。电路板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以及连接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第三安装部;成像模块安装于第一安装部;补光模块安装于第二安装部;防护罩罩设于成像模块和补光模块,防护罩还分别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连接,且第三安装部相对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弯折设置;补强板对应第一安装部设置,补强板设于第一安装部远离成像模块的一侧,补强板表面还与第一安装部表面贴合,且补强板、第一安装部与防护罩三者固定连接。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感测模组,设置防护罩直接与用于增强电路板结构强度的补强板固定连接,可直接通过防护罩和补强板为成像模块、补光模块和电路板提供支撑,便于成像模块和补光模块的快速组装,并确保组装稳定性。另外,还可以使整个感测模组结构紧凑,便于感测模组的小型化设置。其中,第三安装部相对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弯折设置,可通过设计防护罩的结构,来调整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安装位置,以在防护罩和补强板为成像模块和补光模块提供支撑的基础上,可实现灵活调整成像模块和补光模块的相对位置,使感测模组的结构设计更灵活。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三安装部自第一安装部绕折至第一安装部远离补强板的一侧,且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位于第三安装部同侧,以使第二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部层叠设置,第二安装部设于第一安装部远离补强板的一侧,补光模块设于第二安装部远离第一安装部的一侧;防护罩还罩设于第三安装部,且防护罩壁面与第三安装部壁面间隔设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层叠设置,可充分节省安装空间。并使防护罩也罩设于第三安装部,避免第三安装部裸露于外界导致的第三安装部与外部组件接触带来磨损的风险。进一步地,防护罩与第三安装部间隔设置,确保第三安装部也不会与防护罩接触,以对第三安装部进行充分的防护。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补强板为平板状,第一安装部背离成像模块一侧的全部表面与平板状的补强板表面贴合;成像模块的数量为两个,沿平行于两个成像模块的排布方向上,第三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补光模块位于两个成像模块之间。
基于上述实施例,合理规划补光模块相对于两个成像模块的安装位置,使整体结构紧凑,便于缩小感测模组体积,同时便于补光模块为两个成像模块补光。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感测模组还具有与第二安装部对应的加强板,加强板安装于第二安装部背离补光模块的一侧,且加强板设于第二安装部和第一安装部之间;和/或,感测模组还包括设于加强板和第一安装部之间的支撑体,支撑体相对的两表面分别与加强板表面和第一安装部表面连接;和/或,感测模组还包括设于第二安装部表面且围设于补光模块外围的导热层,第二安装部通过导热层与防护罩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加强板可为第二安装部提供支撑,确保安装于第二安装部上的补光模块的安装稳定性。支撑体可用于牵引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相互靠近,并通过调控支撑体的尺寸以调控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两者的相对位置。支撑体设置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还可为补光模块提供支撑力,避免补光模块因第三安装部的支撑力不足出现坍塌或晃动。通过导热层吸收补光模块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经防护罩体发散出去,提高散热效率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边缘具有向内凹设的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具有底壁,所述第三安装部自所述底壁绕折至所述第一安装部远离所述补强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避免弯折后的第三安装部过于凸出与防护罩接触,以及可以有效缩减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以及第三安装部占用的安装空间,便于感测模组的小型化设计。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安装凹槽具有与底壁两端分别连接的两个侧壁;第三安装部的数量为一个,且第三安装部表面与两个侧壁均间隔设置;或者,第三安装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安装部并排设于两个侧壁之间,相邻两个第三安装部之间间隔设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使第三安装部被弯折时不会与安装凹槽的壁面接触,确保第三安装部可顺畅弯折。并在确保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可有效连接的基础上,以使第三安装部可更易于弯折,便于本申请感测模组的组装。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三安装部自第一安装部沿远离第一安装部的方向延伸至与至与第二安装部弯折连接,且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分别位于第三安装部相对的两侧,感测模组还具有与第二安装部对应的支撑板,支撑板安装于第二安装部背离补光模块的一侧,支撑板表面与第二安装部表面连接,且支撑板与防护罩固定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使第二安装部和补光模块可随防护罩一同转移。弯折的第三安装部设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可充分利用安装空间,缩小整体结构尺寸,并使第三安装部不会轻易与防护罩接触。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防护罩包括防护主体,防护主体罩设于补光模块和成像模块,防护主体还具有与补光模块和成像模块分别对应的通光孔;防护罩还包括与防护主体连接的多个弯折耳,弯折耳设于补强板远离第一安装部的一侧,且弯折耳与补强板相接触。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弯折耳,可有效限制第一安装部和补强板沿垂直于补强板板面方向相对活动,便于组装。进一步地,可设置弯折耳与补强板表面抵接,以加强第一安装部、补强板和防护罩三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防护罩还具有与防护主体连接的平折段,平折段表面与第一安装部表面贴合,平折段、第一安装部和补强板同轴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用于设置紧固件以固定防护罩、第一安装部和补强板。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平折段可有效增加防护罩与第一安装部的连接面积,提高结构强度和安装平稳性。平折段、第一安装部和补强板同轴设有安装孔,可便于将平折段、第一安装部和补强板一同通过锁紧件固定于外部结构上,便于感测模组的安装。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分别具有导电线路,且各导电线路相互连通,第一安装部上的导电线路具有接地点,补强板具有与接地点对应的接地孔,补强板为金属补强板,电路板通过金属补强板接地。
基于上述实施例,使成像模块和补光模块产生的感测信号可分别经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上的导线线路传递进行传递,实现信号互通。并在补强板上直接设置接地点将电路板上的导线线路接地,进一步使结构紧凑。
第二方面,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安装件、安装于安装件内的主板以及如上所述的感测模组,防护罩和补强板夹设于第一安装部相对的两侧并固定安装于安装件,第一安装部与主板电性连接。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安装如上所述的感测模组,在感测模组的防护罩与补强板固定连接以固定电路板、成像模块和补光模块能够实现小型化设计的基础上,电子设备也可满足小型化设计要求。感测模组的防护罩和补强板还可固定安装于电子设备的安装件,进而有效提高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感测模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感测模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成像模块和补光模块安装于第一安装部上的主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补强板安装于防护罩的后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感测模组的剖视图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感测模组的剖视图二;
图9为本申请的感测模组与主板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发明人发现,通过在成像模块和补光模块外围加设安装罩体和安装盖体,将成像模块和补光模块容置于安装罩体和安装盖体构成的腔体内,可便于成像模块和补光模块的高效组装。同时,为了确保结构强度和安装稳定性,可在与成像模块和补光模块连接的电路板上加设补强板。但按照上述组合设计,将导致组装后的结构体积较大,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感测模组。
如图1至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测模组100结构示意图,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介绍本申请的感测模组100。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感测模组100包括电路板110、安装于电路板110上的成像模块120和补光模块130、罩设于成像模块120和补光模块130的防护罩140以及与电路板110连接补强板150。其中,成像模块120为可作用检测对象以感测检测对象信息的组件,例如成像模块120可以为摄像头、结构光模块或TOF(Time Of Flight)摄像模块等。补光模块130为可发射光线作用于检测对象的组件,用于协助成像模块120可更好地感测检测对象信息,例如补光模块130可以为可见光补光灯、红外补光灯等。
具体地,电路板110可以包括第一安装部111、第二安装部112以及连接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的第三安装部113,第一安装部111、第二安装部112和第三安装部113上分别设有导电线路,且第一安装部111上的导电线路与第二安装部112上的导电线路通过第三安装部113上的导电线路相互电性连通,其中,可通过第一安装部111上的导电线路与电子设备的主板电性连接传递电信号,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通过第二安装部112上的导电线路与电子设备的主板电性连接传递电信号。
成像模块120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11,且成像模块120与第一安装部111上的导电线路电性连通,以接收来自主板的电信号或向主板发送电信号;补光模块130则安装于第二安装部112,补光模块130与第二安装部112上的导电线路电性连通,以接收来自主板的电信号或向主板发送电信号,从而形成流畅的信号传递通路。
防护罩140罩设于成像模块120和补光模块130,具体地,防护罩140可具有容纳腔142以及与容纳腔142连通的通光孔141,且通光孔141对应成像模块120和补光模块130设置,成像模块120和补光模块130可容置于容纳腔142内,以使防护罩140可罩设于成像模块120和补光模块130,并确保光线可穿过通光孔141顺畅传输。
成像模块120和补光模块130分别具有朝向检测对象的物侧端,组装时,需设置成像模块120的物侧端与补光模块130的物侧端朝向同一侧。具体地,如图1所示,成像模块120和补光模块130可分别对应穿设于通光孔141,以使成像模块120的物侧端和补光模块130的物侧端顺畅接收外部光线,设置通光孔141还可用于引导成像模块120和补光模块130的安装位置,提高组装效率。进一步地,还可设置成像模块120表面和补光模块130表面均与通光孔141壁面贴合,以使安装结构紧凑。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成像模块120和补光模块130可完全容置于防护罩140的容纳腔142内;也可使成像模块120的物侧端和补光模块130的物侧端分别对应容置于通光孔141内。
防护罩140分别与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连接,基于成像模块120和补光模块130尺寸不同,电路板110可为柔性电路板,可灵活调控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相对于防护罩140的位置,以调控成像模块120的物侧端和补光模块130的物侧端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便于成像模块120和补光模块130的灵活组装。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安装部111、第二安装部112和第三安装部113三者可一体成型,确保三者连接的结构强度,其中,第三安装部113与第一安装部111可相对弯折,第三安装部113板与第二安装部112也可相对弯折,以便于通过弯折第三安装部113以灵活调控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的位置。
补强板150对应第一安装部111设置,补强板150设于第一安装部111远离成像模块120的一侧,补强板150表面还与第一安装部111表面贴合,通过补强板150为第一安装部111提供支撑,确保成像模块120的安装稳定性。补强板150与防护罩140固定连接,可使第一安装部111相对的两表面分别与补强板150的表面、防护罩140的表面连接,从而可实现将补强板150、第一安装部111和防护罩140三者固定安装,便于一同转移补强板150、第一安装部111和防护罩140以及与三者连接的组件。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将补强板150与第一安装部111一体设置,即第一安装部111为印制电路板,将防护罩140直接与硬质的第一安装部111固定连接,在确保硬质的第一安装部111可为成像模块120和补光模块130提供支撑的基础上,有效减薄组装后的感测模组100的厚度。进一步地,第二安装部112也可为印制电路板,以为补光模块130提供支撑。
本申请实施例的感测模组100,设置防护罩140直接与用于增强电路板110结构强度的补强板150固定连接,可直接通过防护罩140和补强板150为成像模块120、补光模块130和电路板110提供支撑,便于成像模块120和补光模块130的快速组装,并确保组装稳定性。另外,还可以使整个感测模组100结构紧凑,便于感测模组100的小型化设置。其中,第三安装部113相对于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弯折设置,可通过设计防护罩140的结构,来调整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的安装位置,以在防护罩140和补强板150为成像模块120和补光模块130提供支撑的基础上,可实现灵活调整成像模块120和补光模块130的相对位置,使感测模组100的结构设计更灵活。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1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11和第二表面,成像模块1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成像模块120均安装于第一表面1111,可根据不同的感测需求调控感测模组100的数量。补强板150为板状并安装于第二表面,补强板150表面与第二表面贴合,以充分确保补强板150对第一安装部111的支撑作用。可以理解的是,相邻两个成像模块120之间存在间隔,沿垂直于补强板150板面方向上,补强板150的正投影至少全部覆盖多个成像模块120正投影所在的区域,具体地,补强板150可包括与成像模块120对应的多个承载部、连接相邻两个承载部的过渡部以及连接承载部或过渡部的组装部,组装部与防护罩140连接;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安装部111朝向补强板的全部表面与补强板150贴合,以在第一安装部111上还安装有其他组件时,补强板150为第一安装部111提供支撑以提高其它组件的安装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成像模块120的数量为两个,例如,两个成像模块120可构成结构光模块,且两个成像模块120中的一个可为光发射器、另一个为光接收器;或者两个成像模块120也可构成TOF摄像模块,且两个成像模块120中的一个可为光源发射器、另一个为感光接收器;或者两个成像模块120也可构成双目成像模块,且两个成像模块120均为摄像头。如图3和图5所示,两个成像模块120并排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11,补光模块130可为补光灯,并设于两个成像模块120之间,补强板150为板状且全部覆盖第一安装部111表面,补强板150表面与第一安装部111的第二表面全部贴合,使补强板150可为第一安装部111和两个成像模块120提供支撑,确保安装稳定性。另外,沿平行于两个成像模块120的排布方向上,第三安装部113、第二安装部112和补光模块130位于两个成像模块120之间,合理规划补光模块130相对于两个成像模块120的安装位置,使整体结构紧凑,便于缩小感测模组100体积,同时便于补光模块130为两个成像模块120补光。
为充分节省安装空间,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三安装部113自第一安装部111绕折至第一安装部111远离补强板150的一侧,且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位于第三安装部113同侧,以使第二安装部112与第一安装部111层叠设置,第二安装部112设于第一安装部111远离补强板150的一侧,补光模块130设于第二安装部112远离第一安装部111的一侧,使补光模块130的物侧端和成像模块120的物侧端可同侧朝向检测对象。如图4和图6所示,防护罩140还罩设于第三安装部113,将第三安装部113也收容于防护罩140的容纳腔142内,避免第三安装部113裸露于外界导致的第三安装部113与外部组件接触带来磨损的风险。进一步地,防护罩140与第三安装部113间隔设置,确保第三安装部113也不会与防护罩140接触,以对第三安装部113进行充分的防护。
如图2和图4所示,感测模组100还具有与第二安装部112对应的加强板160,加强板160安装于第二安装部112背离补光模块130的一侧,且加强板160设于第二安装部112和第一安装部111之间,通过加强板160为第二安装部112提供支撑,确保安装于第二安装部112上的补光模块130的安装稳定性。加强板160可为钢等材质制得的加强板160。
感测模组100还可以包括设于加强板160和第一安装部111之间的支撑体170,支撑体170相对的两表面分别与加强板160表面和第一安装部111的第一表面1111连接,支撑体170表面可分别粘接于加强板160表面和第一安装部111表面,在第一安装部111、第二安装部112和第三安装部113一体成型的基础上,支撑体170可用于牵引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相互靠近,并通过调控支撑体170的尺寸以调控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两者的相对位置。支撑体170设置在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之间,还可为补光模块130提供支撑力,避免补光模块130因第三安装部113的支撑力不足出现坍塌或晃动。支撑体170可由泡棉等具有一定形状、可形变且重量较轻的材质制得。
进一步地,感测模组100还可以包括设于第二安装部112表面且围设于补光模块130外围的导热层180,第二安装部112可通过导热层180与防护罩140连接,通过导热层180吸收补光模块130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经防护罩140发散出去,提高散热效率。防护罩140可由具有导热性能的金属材质制得,以使防护罩140与导热层180接触可传递热量。导热层180可由散热硅胶或铜等材质制得,可将导热层180粘接于防护罩140和/或第二安装部112,进一步地,可设置导热层180延伸至第二安装部112边缘,以增加导热层180的有效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一安装部111边缘具有向内凹设安装凹槽1113,安装凹槽1113具有底壁111a以及与底壁111a相对设置的开口端111b,开口端111b设于第一安装部111边缘,第三安装部113自底壁111a绕折至第一安装部111远离补强板150的一侧并与第二安装部112连接,避免弯折后的第三安装部113过于凸出与防护罩140壁面接触,以及可以有效缩减第一安装部111、第二安装部112以及第三安装部113占用的安装空间,便于感测模组100的小型化设计。较佳地,还可根据第一安装部111与第二安装部112之间的距离设置第三安装部113的长度,并使弯折后的第三安装部113的正投影(在垂直于补强板150板面方向上的正投影)全部落于安装凹槽1113所在的区域内。
进一步地,安装凹槽1113具有与底壁111a两端分别连接的两个侧壁111c。两个侧壁111c可与底壁111a呈直角或钝角设置。第三安装部113的数量为一个,且第三安装部113表面与两个侧壁111c均间隔设置,使第三安装部113被弯折时不会与安装凹槽1113的壁面接触,确保第三安装部113可顺畅弯折。可设计第三安装部113沿垂直于补强板150板面方向上的宽度,以使第三安装部113可更易于弯折,便于本申请感测模组100的组装。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安装部11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三安装部113并排设于两个侧壁111c之间,相邻两个第三安装部113之间间隔设置,在确保第一安装部111与第二安装部112可有效连接的基础上,降低作用于第三安装部113上使第三安装部113发生弯折的作用力。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三安装部113表面也与安装凹槽1113的侧壁111c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防护罩140包括防护主体143,容纳腔142和通光孔141设于防护主体143,防护主体143罩设于补光模块130和成像模块120,防护主体143的部分表面可与第一安装部111背离补强板150的表面贴合。防护罩140还包括与防护主体143连接的多个弯折耳144,弯折耳144设于补强板150远离第一安装部111的一侧,且弯折耳144与补强板150相接触,通过设置弯折耳144,可有效限制第一安装部111和补强板150沿垂直于补强板150板面方向相对活动,便于组装。进一步地,可设置弯折耳144与补强板150表面抵接,以加强第一安装部111、补强板150和防护罩140三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防护罩140还具有与防护主体143连接的平折段145,平折段145表面与第一安装部111表面贴合,通过设置平折段145可有效增加防护罩140与第一安装部111的连接面积,提高结构强度和安装平稳性。平折段145、第一安装部111和补强板150同轴设有安装孔146,安装孔146内用于设置紧固件以固定防护罩140、第一安装部111和补强板150,以便于将平折段145、第一安装部111和补强板150一同通过锁紧件固定于外部结构上。锁紧件可为螺丝等。
平折段145的数量可设置为多个,例如,两个、三个或四个等。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平折段14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成像模块120沿一个预设方向并排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11上,补光模块130的设于两个成像模块120之间,两个平折段145则沿预设方向相对设于防护主体143两端,以便进一步提高安装稳定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平折段145也可按照其他方式排布,例如沿与多个成像模块120的排布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于防护主体143相对的两侧,具体可根据实际安装需求设置。
在平折段145沿多个成像模块120的排布方向设于防护主体143相对的两侧时,多个弯折耳144可沿与多个成像模块120的排布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于防护主体143相对的两侧,防护罩140还可包括防护凸缘147,防护凸缘147设于平折段145外围,且沿垂直于补强板150板面的方向上,防护凸缘147延伸至使防护凸缘147端部与补强板150平齐,以通过防护凸缘147限制补强板150和第一安装部111的位置,提高组装效率。
电路板110还包括与第一安装部111连接的连接部114,连接部114上也具有导电线路,连接部114上的导电线路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部111上的导电线路以及主板电性连通,通过连接部114将成像模块120和补光模块130产生的感测信号传递至主板。
连接部114与第一安装部111连接,并使连接部114自第一安装部111经过防护罩140和补强板150之间的区域延伸至与主板连接,即使在连接部114出现弯折或晃动的情况下,防护罩140和补强板150夹设第一安装部111外围可发挥良好的限位作用,确保安装于防护罩140和补强板150之间的结构的安装稳定性。
第一安装部111上的导电线路具有接地点,补强板150具有与接地点对应的接地孔151,补强板150为硬质的金属补强板,电路板110通过金属补强板接地,使结构紧凑。
实施例二
如图7和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二感测模组100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中的感测模组100与实施例一中的感测模组100基本相同,也就是说,针对上述实施例一的感测模组100的描述基本上也可以适用于实施例二的感测模组100,以下将主要描述实施例二中感测模组100与实施例一的感测模组100的不同点。具体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包括:第一安装部111与第二安装部112的相对位置不同。
具体地,电路板110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的第三安装部113,第一安装部111、第二安装部112和第三安装部113一体成型。第三安装部113自第一安装部111沿远离第一安装部111的方向延伸至与第二安装部112弯折连接,且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分别位于第三安装部113相对的两侧,将第三安装部113沿平行于补强板150板面方向设于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之间。感测模组100还具有与第二安装部112对应的支撑板190,支撑板190安装于第二安装部112背离补光模块130的一侧,支撑板190表面与第二安装部112表面连接,且支撑板190与防护罩140固定连接。支撑板190可为第二安装部112提供支撑,进而提高补光模块130的安装稳定性,并使支撑板190与防护罩140固定,以固定第二安装部112和补光模块130相对于防护罩140的位置,使第二安装部112和补光模块130可随防护罩140一同转移。弯折的第三安装部113设于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之间,可充分利用安装空间,缩小整体结构尺寸,并使第三安装部113不会轻易与防护罩140接触。
与防护主体143连接的弯折耳14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弯折耳144中的一部分可设于补强板150远离第一安装部111的一侧并与第一安装部111相接触,多个弯折耳144中的另一部分可设于支撑板190远离第二安装部112的一侧并与第二安装部112相接触,以通过弯折耳144限制支撑板190和补强板150板的位置。第二安装部112远离加强支撑板190的一侧设有导热层180,导热层180相对的两表面可分别粘接于防护主体143壁面和第二安装部112表面。
如图8所示,成像模块120的数量也可设置为多个,补光模块130设于相邻两个成像模块120之间,第一安装部111、第三安装部113可包括与成像模块120一一对应的多个,每个第三安装部113的其中一端与第一安装部11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部112连接。补强板150也可包括与成像模块120一一对应的多个,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补强板150的数量也可为一个,且补强板150与多个第一安装部111均连接,进一步地,沿垂直于补强板150板面方向上,补强板150的正投影全部覆盖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正投影所在的区域。多个第一安装部111、补强板150以及防护罩140上设有多组安装孔146,每组安装孔146内可设置紧固件,以将第一安装部111、补强板150以及防护罩140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包括安装件、安装于安装件的主板以及如上所述的感测模组100,防护罩140和补强板150夹设于第一安装部111相对的两侧,防护罩140、补强板150和第一安装部111上的安装孔146还内设有紧固件,紧固件与安装件固定连接,以将防护罩140、补强板150和第一安装部111固定安装于安装件上。如图9所示,第一安装部111与主板220电性连接,其中,安装件可为电子设备的壳体等用于为其他结构提供支撑的组件。通过安装如上所述的感测模组100,在感测模组100的防护罩140与补强板150固定连接以固定电路板110、成像模块120和补光模块130能够实现小型化设计的基础上,电子设备也可满足小型化设计要求。感测模组100的防护罩140和补强板150还可固定安装于电子设备的安装件,进而有效提高组装效率。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第三安装部;
成像模块,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补光模块,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
防护罩,罩设于所述成像模块和所述补光模块,所述防护罩还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且所述第三安装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弯折设置;及
补强板,对应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所述补强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远离所述成像模块的一侧,所述补强板表面还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表面贴合,且所述补强板、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防护罩三者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部自所述第一安装部绕折至所述第一安装部远离所述补强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三安装部同侧,以使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层叠设置,所述补光模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侧;所述防护罩还罩设于所述第三安装部,且所述防护罩与所述第三安装部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为平板状,所述第一安装部背离所述成像模块一侧的全部表面与平板状的所述补强板表面贴合;所述成像模块的数量为两个,沿平行于两个所述成像模块的排布方向上,所述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补光模块位于两个所述成像模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模组还具有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对应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背离所述补光模块的一侧,且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和/或,
所述感测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加强板和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相对的两表面分别与所述加强板表面和所述第一安装部表面连接;和/或,
所述感测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表面且围设于所述补光模块外围的导热层,所述第二安装部通过所述导热层与所述防护罩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边缘具有向内凹设的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具有底壁,所述第三安装部自所述底壁绕折至所述第一安装部远离所述补强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具有与所述底壁两端分别连接的两个侧壁;
所述第三安装部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第三安装部表面与两个所述侧壁均间隔设置;
或者,所述第三安装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安装部并排设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安装部之间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部自所述第一安装部沿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弯折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安装部相对的两侧,所述感测模组还具有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对应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背离所述补光模块的一侧,所述支撑板表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表面连接,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防护罩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包括防护主体,所述防护主体罩设于所述补光模块和所述成像模块,所述防护主体还具有与所述补光模块和所述成像模块分别对应的通光孔;
所述防护罩还包括与所述防护主体连接的多个弯折耳,所述弯折耳设于所述补强板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侧,且所述弯折耳与所述补强板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还具有与所述防护主体连接的平折段,所述平折段表面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表面贴合,所述平折段、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补强板同轴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用于设置紧固件以固定所述防护罩、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补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具有导电线路,且各所述导电线路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安装部上的所述导电线路具有接地点,所述补强板具有与所述接地点对应的接地孔,所述补强板为金属补强板,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金属补强板接地。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件;
主板,安装于所述安装件;及
如上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感测模组,所述防护罩和所述补强板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对的两侧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
CN202110605830.7A 2021-05-31 2021-05-31 感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3291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5830.7A CN113329156B (zh) 2021-05-31 2021-05-31 感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5830.7A CN113329156B (zh) 2021-05-31 2021-05-31 感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9156A CN113329156A (zh) 2021-08-31
CN113329156B true CN113329156B (zh) 2023-04-14

Family

ID=77422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5830.7A Active CN113329156B (zh) 2021-05-31 2021-05-31 感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915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629164U (zh) * 2016-12-14 2017-11-10 聚晶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6806609U (zh) * 2017-04-17 2017-12-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50457U (zh) * 2011-07-14 2012-02-2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电荷耦合元件的组件
CN204948203U (zh) * 2015-09-30 2016-01-06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7155028A (zh) * 2016-03-03 2017-09-12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WO2017125971A1 (ja) * 2016-01-21 2017-07-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205545580U (zh) * 2016-03-08 2016-08-31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09692899U (zh) * 2019-06-10 2019-11-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867875U (zh) * 2019-11-28 2020-06-26 智博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疲劳监控摄像头及车辆
CN212183615U (zh) * 2020-06-11 2020-12-18 上海隽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带光距离感应器的摄像头模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629164U (zh) * 2016-12-14 2017-11-10 聚晶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6806609U (zh) * 2017-04-17 2017-12-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9156A (zh) 202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77224B2 (ja) 無線装置
US20080252777A1 (en) Camera incorporating method and mobile electronic equipment with camera
US20050105271A1 (en) Hot swap fan connecting device thereof
US11245207B2 (en) Stack 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ing interpos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30265504A1 (en) Televis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7006289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905624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30265505A1 (en) Televis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618148B2 (en) Projector apparatus having grounding component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US2012030747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3329156B (zh) 感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702498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536062B (zh) 摄像模组、摄像模组的组装工序和电子设备
US10211557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111432615A (zh) 散热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16016939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184556U (zh) 电子设备
CN113874752A (zh) 雷达装置及可移动设备
JP7307838B1 (ja) 電子機器
CN213126618U (zh) 电路板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933536U (zh) 指纹模组与感光模组组合结构以及电子装置
CN115426441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2272461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109088963B (zh) 电子装置
CN111315191B (zh) 散热机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