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8773B - 一种两级波束赋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级波束赋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28773B CN113328773B CN202110700497.8A CN202110700497A CN113328773B CN 113328773 B CN113328773 B CN 113328773B CN 202110700497 A CN202110700497 A CN 202110700497A CN 113328773 B CN113328773 B CN 1133287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form rectangular
- beamforming
- antenna array
- matrix
- beam form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21615 conju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两级波束赋形方法。本发明的两级波束赋形方法,包括对待发数据流进行空时块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数据流;构建均匀矩形天线阵列对应的两级波束赋形矩阵;通过所述两级波束赋形矩阵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波束赋形,生成所述均匀矩形天线阵列的待发信号。本发明方法能够实现公共信号的高可靠高效率传输,相比于直接应用传统的定向波束赋形,由于波束的主瓣宽度变宽,覆盖角度区域变大,波束扫描次数减少,提高了公共信号的传输效率;相比于直接应用全方向波束赋形,获得了一定的波束增益,提高了公共信号的传输可靠性,从而提升整体网络的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级波束赋形方法。
背景技术
大规模天线是实现5G商用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实现大规模天线的产品化,天线更倾向于使用均匀矩形阵列。对于部署均匀矩形天线阵列的基站,实现公共信号的传输是提升整体网络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基站如何在均匀矩形天线阵列下实现公共信号的高可靠高效率传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级波束赋形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基站无法在均匀矩形天线阵列下实现公共信号的高可靠高效率传输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两级波束赋形方法,包括:
(一)对待发数据流进行空时块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数据流;
(二)通过全方向波束赋形矩阵和定向波束赋形矩阵构建与均匀矩形天线阵列对应的两级波束赋形矩阵;其中:
forl=1,2,…,L;m=1,2,…,M;
其中,表示均匀矩形天线阵列的阵列响应矢量,所述阵列响应矢量是所述均匀矩形天线阵列中的天线对某一方向来波的响应能力,以所述均匀矩形天线阵列所在平面中的任一点为坐标原点,以所述均匀矩形天线阵列所在平面为xoy平面且以所述均匀矩形天线阵列所在平面的法向量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表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待发信号的发射方向与z轴之间的夹角,θ表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待发信号的发射方向在xoy平面上的投影与x轴之间的夹角,λ表示待发信号的波长,dx表示所述均匀矩形天线阵列中相邻两根天线在x方向上的距离,dy表示所述均匀矩形天线阵列中相邻两根天线在y方向上的距离;
通过所述两级波束赋形矩阵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波束赋形,生成所述均匀矩形天线阵列的待发信号。
优选地,所述待发数据流(信号)为: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两级波束赋形方法,包括:
(一)构建第一极化天线子阵列对应的第一波束赋形矩阵,通过所述第一波束赋形矩阵对待发数据流进行波束赋形,得到第一极化信号,通过所述第一极化天线子阵列发送所述第一极化信号;
(二)构建第二极化天线子阵列对应的第二波束赋形矩阵,通过所述第二波束赋形矩阵对所述待发数据流进行波束赋形,得到第二极化信号,通过所述第二极化天线子阵列发送所述第二极化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极化天线子阵列和所述第二极化天线子阵列为正交关系。
优选地,所述第一极化天线子阵列为左极化天线子阵列,所述第一波束赋形矩阵为左极化波束赋形矩阵,所述第二极化天线子阵列为右极化天线子阵列,所述第二波束赋形矩阵为右极化波束赋形矩阵;或者;所述第一极化天线子阵列为水平极化天线子阵列,所述第一波束赋形矩阵为水平极化波束赋形矩阵,所述第二极化天线子阵列为垂直极化天线子阵列,所述第二波束赋形矩阵为垂直极化波束赋形矩阵。
优选地,通过一对格雷互补矩阵和定向波束赋形矩阵构建左极化天线子阵列对应的左极化波束赋形矩阵和右极化天线子阵列对应的右极化波束赋形矩阵,其中,所述第一波束赋形矩阵为左极化波束赋形矩阵,所述第二波束赋形矩阵为右极化波束赋形矩阵。
优选地,所述左极化波束赋形矩阵和所述右极化波束赋形矩阵为:
优选地,所述左极化波束赋形矩阵和所述右极化波束赋形矩阵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两级波束赋形方法,通过对待发数据流进行空时块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数据流;构建均匀矩形天线阵列对应的两级波束赋形矩阵;通过所述两级波束赋形矩阵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波束赋形,生成所述均匀矩形天线阵列的待发信号。如此设置,能够实现公共信号的高可靠高效率传输,相比于直接应用上述传统的定向波束赋形,由于波束的主瓣宽度变宽,覆盖角度区域变大,波束扫描次数减少,提高了公共信号的传输效率;相比于直接应用上述全方向波束赋形,获得了一定的波束增益,提高了公共信号的传输可靠性,从而提升整体网络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两级波束赋形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均匀矩形天线阵列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全连接波束赋形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向波束赋形方法的空间波束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两级波束赋形方法的空间波束图(天线分组方案R=12,C=10);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两级波束赋形方法的空间波束图(天线分组方案R=4,C=4)。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两级波束赋形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连接波束赋形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两级波束赋形方法,应用于基站,两级波束赋形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0,对待发数据流进行空时块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数据流。
具体地,基站对所述数据流进行空时块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数据流为:
[s1(t),s2(t),...,sn(t)]T,
其中,sn(t)为空时块编码(n,t)处的元素,t为时间索引,(·)T为转置操作。
S200,构建均匀矩形天线阵列对应的两级波束赋形矩阵。
forl=1,2,…,L;m=1,2,…,M;
其中,表示均匀矩形天线阵列的阵列响应矢量,阵列响应矢量是均匀矩形天线阵列中的天线对某一方向来波的响应能力。如图2所示,以均匀矩形天线阵列所在平面中的任一点为坐标原点,以均匀矩形天线阵列所在平面为xoy平面且以均匀矩形天线阵列所在平面的法向量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表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待发信号的发射方向与z轴之间的夹角,θ表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待发信号的发射方向在xoy平面上的投影与x轴之间的夹角,λ表示待发信号的波长,dx表示均匀矩形天线阵列中相邻两根天线在x方向上的距离,dy表示均匀矩形天线阵列中相邻两根天线在y方向上的距离。
其中,所述矩阵集为(P,Q,N)-ACM,即自相关互补矩阵(AutocorrelationComplementary Matrices,ACM),和δ(τ)均为克罗内克函数,即当N=2时,(L,M,N)-ACM为一对格雷互补矩阵(Golay Complementary Matrices,GCM)。
在一个实例中,当且仅当所述两级波束赋形矩阵满足其中n=1,…,N,L=RP,M=CQ,表示克罗尼克积运算,相比于RC根功率为1的天线阵列直接做定向波束赋形,在空间角度的UE端平均接收功率会增大PQ倍。
证明如下:
其中,表示在空间角度的UE端接收功率,将公式(3)代入公式(8),可以推出公式(9);根据克罗尼克积转置满足分配律性质可由公式(9)推出公式(10);根据混合积性质可由公式(10)推出公式(11);根据性质可由公式(11)推出公式(12);若满足公式(6),可由公式(14)推出公式(15);若矩阵集为(P,Q,N)-ACM,即满足公式5),可由公式(15)推出公式(16)。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两级波束赋形矩阵中的非零元素具有恒模性质,因此,可采用如图3所示的全连接波束赋形结构实现全方向波束赋形方法。
将待发数据流进行空时块编码,空时块编码采用Almouti码,具体如下:
具体地,全连接波束赋形结构包括第一射频链路、第二射频链路、第一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第二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以及均匀矩形天线阵列,其中,第一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第二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以及均匀矩形天线阵列的行L和列M均相同,第一射频链路分别与第一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中的每个移相器连接,第一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中的各个移相器和均匀矩形天线阵列中的各个天线一一对应连接,第二射频链路分别与第二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中的每个移相器连接,第二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中的各个移相器和均匀矩形天线阵列中的各个天线一一对应连接。第一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和上述波束赋形矩阵的行L和列M均相同,第一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中的各个移相器通过波束赋形矩阵中对应地元素进行相位调节。第二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和上述波束赋形矩阵的行L和列M均相同,第二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中的各个移相器通过波束赋形矩阵中对应地元素进行相位调节。
将待发数据流进行空时块编码,空时块编码采用4x4 STBC码,具体如下:
S300,通过所述两级波束赋形矩阵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波束赋形,生成所述均匀矩形天线阵列的待发信号。
具体地,所述待发信号为:
在一个实施例中,假设一个24×40均匀矩形阵列,即L=24,M=40,选取空间角度作为用户终端所在位置,对本申请的两级波束赋形方法的波束图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如图4-图6所示,图4为定向波束赋形方案,图5(天线分组方案R=12,C=10)和图6(天线分组方案R=4,C=4)为两级波束赋形方案,可以看到相对于定向波束赋形方案,本申请的两级波束赋形方法可以通过调整天线分组方案,在减小波束增益的同时,增大波束的主瓣宽度,以满足不同的实际通信需求。因此,本申请的两级波束赋形方法可以在波束增益与波束主瓣宽度之间进行权衡。
本申请的两级波束赋形方法,通过对待发数据流进行空时块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数据流;构建均匀矩形天线阵列对应的两级波束赋形矩阵;通过所述两级波束赋形矩阵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波束赋形,生成所述均匀矩形天线阵列的待发信号。如此设置,能够实现公共信号的高可靠高效率传输,相比于直接应用上述传统的定向波束赋形,由于波束的主瓣宽度变宽,覆盖角度区域变大,波束扫描次数减少,提高了公共信号的传输效率;相比于直接应用上述全方向波束赋形,获得了一定的波束增益,提高了公共信号的传输可靠性,从而提升整体网络的性能。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两级波束赋形方法,应用于基站,两级波束赋形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构建第一极化天线子阵列对应的第一波束赋形矩阵,通过所述第一波束赋形矩阵对待发数据流进行波束赋形,得到第一极化信号,通过所述第一极化天线子阵列发送所述第一极化信号。
S20,构建第二极化天线子阵列对应的第二波束赋形矩阵,通过所述第二波束赋形矩阵对所述待发数据流进行波束赋形,得到第二极化信号,通过所述第二极化天线子阵列发送所述第二极化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化天线子阵列为左极化天线子阵列,所述第一波束赋形矩阵为左极化波束赋形矩阵,所述第二极化天线子阵列为右极化天线子阵列,所述第二波束赋形矩阵为右极化波束赋形矩阵。可以了解,在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化天线子阵列为水平极化天线子阵列,所述第一波束赋形矩阵为水平极化波束赋形矩阵,所述第二极化天线子阵列为垂直极化天线子阵列,所述第二波束赋形矩阵为垂直极化波束赋形矩阵。
具体地,通过一对格雷互补矩阵与定向波束赋形矩阵构建左极化天线子阵列对应的左极化波束赋形矩阵和右极化天线子阵列对应的右极化波束赋形矩阵。
在本实施例中,左极化天线子阵列和右极化天线子阵列共同形成均匀矩形天线阵列。
for l=1,2,…,L;m=1,2,…,M;
其中,表示均匀矩形天线阵列的阵列响应矢量,阵列响应矢量是均匀矩形天线阵列中的天线对某一方向来波的响应能力。如图2所示,以均匀矩形天线阵列所在平面中的任一点为坐标原点,以均匀矩形天线阵列所在平面为xoy平面且以均匀矩形天线阵列所在平面的法向量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表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待发信号的发射方向与z轴之间的夹角,θ表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待发信号的发射方向在xoy平面上的投影与x轴之间的夹角,λ表示待发信号的波长,dx表示均匀矩形天线阵列中相邻两根天线在x方向上的距离,dy表示均匀矩形天线阵列中相邻两根天线在y方向上的距离。
其中,所述左极化全方向波束赋形矩阵和右极化全方向波束赋形矩阵为即自相关互补矩阵(Autocorrelation Complementary Matrices,ACM),同时也是一对格雷互补矩阵(Golay Complementary Matrices,GCM),和δ(τ)均为克罗内克函数,即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且仅当所述两级波束赋形矩阵满足:
证明如下:
将公式(32)代入公式(22),可以推出公式(23);根据克罗尼克积转置满足分配律性质可由公式23推出公式(24);根据混合积性质 可由公式(24)推出公式(25);根据性质可由公式(25)推出公式(26);若满足公式(20),可由公式(28)推出公式(29);若矩阵为一对格雷互补矩阵(GCM),即即满足公式(19),可由公式(29)推出公式(30)。
具体地,本申请通过所述左极化波束赋形矩阵对待发数据流进行波束赋形,生成所述左极化波束赋形矩阵对应的第一信号;通过所述右极化波束赋形矩阵对待发数据流进行波束赋形,生成所述右极化波束赋形矩阵对应的第二信号;左极化天线子阵列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左极化处理,得到待发左极化信号;右极化天线子阵列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右极化处理,得到待发右极化信号,其中,所述待发左极化信号和所述待发右极化信号为正交关系。当终端通过第一天线接收左极化天线子阵列发送的左极化信号和第二天线接收右极化天线子阵列发送的右极化信号时,终端对左极化信号和右极化信号进行合并处理。
具体地,部分连接波束赋形结构包括第一射频链路、第二射频链路、左极化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右极化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以及均匀矩形天线阵列,其中,均匀矩形天线阵列包括左极化天线子阵列和右极化天线子阵列,左极化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右极化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左极化天线子阵列以及右极化天线子阵列的行L和列M/2均相同,第一射频链路分别与左极化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中的每个移相器连接,左极化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中的各个移相器和左极化天线子阵列中的各个天线一一对应连接,第二射频链路分别与右极化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中的每个移相器连接,右极化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中的各个移相器和右极化天线子阵列中的各个天线一一对应连接。左极化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和上述左极化波束赋形矩阵的行L和列M/2均相同,左极化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中的各个移相器通过波束赋形矩阵中对应地元素进行相位调节。右极化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和上述右极化波束赋形矩阵的行L和列M/2均相同,右极化均匀矩形移相器阵列中的各个移相器通过右极化波束赋形矩阵中对应地元素进行相位调节。
本申请的两级波束赋形方法,通过构建左极化天线子阵列对应的左极化波束赋形矩阵;构建右极化天线子阵列对应的右极化波束赋形矩阵;通过所述左极化波束赋形矩阵对待发数据流进行波束赋形,生成所述左极化波束赋形矩阵对应的第一信号;通过所述右极化波束赋形矩阵对待发数据流进行波束赋形,生成所述右极化波束赋形矩阵对应的第二信号;通过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左极化处理,得到待发左极化信号;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右极化处理,得到待发右极化信号;其中,所述待发左极化信号和所述待发右极化信号为正交关系。如此设置,能够实现公共信号的高可靠高效率传输,相比于直接应用上述传统的定向波束赋形,由于波束的主瓣宽度变宽,覆盖角度区域变大,波束扫描次数减少,提高了公共信号的传输效率;相比于直接应用上述全方向波束赋形,获得了一定的波束增益,提高了公共信号的传输可靠性,从而提升整体网络的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两级波束赋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待发数据流进行空时块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数据流;
(二)通过全方向波束赋形矩阵和定向波束赋形矩阵构建与均匀矩形天线阵列对应的两级波束赋形矩阵;其中:
f or l=1,2,…,L;m=1,2,…,M;
其中,表示均匀矩形天线阵列的阵列响应矢量,所述阵列响应矢量是所述均匀矩形天线阵列中的天线对某一方向来波的响应能力,以所述均匀矩形天线阵列所在平面中的任一点为坐标原点,以所述均匀矩形天线阵列所在平面为xoy平面且以所述均匀矩形天线阵列所在平面的法向量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表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待发信号的发射方向与z轴之间的夹角,θ表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待发信号的发射方向在xoy平面上的投影与x轴之间的夹角,λ表示待发信号的波长,dx表示所述均匀矩形天线阵列中相邻两根天线在x方向上的距离,dy表示所述均匀矩形天线阵列中相邻两根天线在y方向上的距离;
-Q+1≤τ≤Q-1
通过所述两级波束赋形矩阵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波束赋形,生成所述均匀矩形天线阵列的待发信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00497.8A CN113328773B (zh) | 2021-06-23 | 2021-06-23 | 一种两级波束赋形方法 |
CN202210215766.6A CN114448473A (zh) | 2021-06-23 | 2021-06-23 | 一种两级波束赋形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00497.8A CN113328773B (zh) | 2021-06-23 | 2021-06-23 | 一种两级波束赋形方法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15766.6A Division CN114448473A (zh) | 2021-06-23 | 2021-06-23 | 一种两级波束赋形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28773A CN113328773A (zh) | 2021-08-31 |
CN113328773B true CN113328773B (zh) | 2022-05-20 |
Family
ID=7742453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15766.6A Pending CN114448473A (zh) | 2021-06-23 | 2021-06-23 | 一种两级波束赋形方法 |
CN202110700497.8A Active CN113328773B (zh) | 2021-06-23 | 2021-06-23 | 一种两级波束赋形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15766.6A Pending CN114448473A (zh) | 2021-06-23 | 2021-06-23 | 一种两级波束赋形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4448473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41920B (zh) * | 2022-11-09 | 2023-02-21 | 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现场可扩展的天线阵列波束成形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37171A (zh) * | 2014-12-24 | 2015-04-22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mimo信道空间衰落相关性计算方法及多天线系统 |
CN108134216A (zh) * | 2017-12-29 | 2018-06-08 | 广东博纬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模拟波束赋形的天线阵列 |
EP3358754A1 (en) * | 2017-02-02 | 2018-08-08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Antenna array codebook with beamforming coefficients adapted to an arbitrary antenna response of the antenna array |
CN109565805A (zh) * | 2016-08-12 | 2019-04-02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波束形成系统中的波束管理 |
CN110932765A (zh) * | 2019-11-01 | 2020-03-27 | 复旦大学 | 均匀矩形阵列下的全方向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
JP2020074554A (ja) * | 2020-01-08 | 2020-05-14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ビーム形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59457B (zh) * | 2007-12-12 | 2013-01-16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波束赋形方法 |
CN103905105B (zh) * | 2014-02-19 | 2017-10-0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双流波束赋形方法和装置 |
RU2656235C1 (ru) * | 2015-03-06 | 2018-06-04 |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диаграммы направленности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антен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
CN107078402B (zh) * | 2015-09-30 | 2020-0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波束赋形方法和设备 |
CN109495142B (zh) * | 2018-10-27 | 2021-01-22 | 复旦大学 | 均匀矩形阵列下基于互补序列的全方向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
CN112929061B (zh) * | 2021-01-21 | 2022-01-25 | 复旦大学 | 基于自相关互补矩阵的全方向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
-
2021
- 2021-06-23 CN CN202210215766.6A patent/CN114448473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6-23 CN CN202110700497.8A patent/CN1133287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37171A (zh) * | 2014-12-24 | 2015-04-22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mimo信道空间衰落相关性计算方法及多天线系统 |
CN109565805A (zh) * | 2016-08-12 | 2019-04-02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波束形成系统中的波束管理 |
EP3358754A1 (en) * | 2017-02-02 | 2018-08-08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Antenna array codebook with beamforming coefficients adapted to an arbitrary antenna response of the antenna array |
CN108134216A (zh) * | 2017-12-29 | 2018-06-08 | 广东博纬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模拟波束赋形的天线阵列 |
CN110932765A (zh) * | 2019-11-01 | 2020-03-27 | 复旦大学 | 均匀矩形阵列下的全方向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
JP2020074554A (ja) * | 2020-01-08 | 2020-05-14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ビーム形成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Construction of Golay Complementary Matrices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MIMO Omn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Yi Jiang等;《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210322;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28773A (zh) | 2021-08-31 |
CN114448473A (zh) | 2022-05-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51544B2 (en) | Antenna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 |
US10331179B1 (en) | Antenna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14025425B (zh) | 一种智能超表面辅助的无线通信与感知定位一体化方法 | |
Sanchez-Fernandez et al. | Spectral efficiency in MIMO systems using space and pattern diversities under compactness constraints | |
CN110429392B (zh) | 一种混合阵列天线 | |
CN107171757B (zh) | 一种融合智能天线的mimo无线信道建模方法 | |
CN107104720B (zh) | 基于协方差矩阵虚拟域离散化重建的互质阵列自适应波束成形方法 | |
CN113328773B (zh) | 一种两级波束赋形方法 | |
KR20210154182A (ko) | 어레이 개구의 저복잡도 빔 스티어링 | |
CN112929061B (zh) | 基于自相关互补矩阵的全方向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 |
CN113540791B (zh) | 一种孔径级收发同时阵列优化方法 | |
CN208385613U (zh) | 一种超宽带5g mimo天线结构 | |
CN105244634B (zh) | 大规模mimo天线阵列的降维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系统 | |
CN1728456A (zh) |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终端的四平面反转f天线系统 | |
Alja'afreh et al. | MIMO antenna system of a compact 4-element PILA for 4G handset applications | |
CN212462036U (zh) | 三波束双极化阵列天线 | |
CN113330647B (zh) | 包括用于减少向后波瓣辐射的无线电波的金属结构的天线模块和包括该天线模块的电子设备 | |
CN210074168U (zh) | 一种混合阵列天线 | |
CN210224275U (zh) | 一种应用于智能手表的波束扫描偶极子阵列天线 | |
CN117060954A (zh) | 一种基于mimo通信与感知技术的通感一体化波束设计方法 | |
CN114499615B (zh) | 一种太赫兹通信系统中近远场统一的发射波束成形方法 | |
Jo et al. | Achieving 360$^\circ $ Coverage Dynamic and Switchable Beamforming Through Resource-Efficient Switchable Antennas for Future mmWave IoT Devices | |
CN2783545Y (zh) | 扇区阵列智能天线 | |
CN109273870A (zh) | 一种宽频六波束阵列天线 | |
CN213692324U (zh) | 天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