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6278B - 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6278B
CN113326278B CN202110881700.6A CN202110881700A CN113326278B CN 113326278 B CN113326278 B CN 113326278B CN 202110881700 A CN202110881700 A CN 202110881700A CN 113326278 B CN113326278 B CN 1133262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est
database
forest resource
resource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817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6278A (zh
Inventor
高飞
李娜娜
赖长鸿
郎平
张成程
方懿
李华
王勇军
陈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Sichuan Forestry And Grassland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 Institute Sichuan Forestry And Grass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Sichuan Sample Space Time Technology Co ltd
Chengdu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Sichuan Forestry Exporation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Sichuan Sample Space Time Technology Co ltd
Sichuan Forestry And Grassland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 Institute
Chengdu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Sichuan Forestry Exporation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Sichuan Sample Space Time Technology Co ltd, Sichuan Forestry And Grassland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 Institute, Chengdu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Kunm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Priority to CN20211088170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62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6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6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6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6278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5609 priority patent/WO2023011130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65Ensuring data consistency and integr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更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和森林督查数据库生成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2)对步骤(1)中生成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进行一体化检查,将检查结果汇总到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中;(3)统计步骤(2)中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记录的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数据修改,修改后执行步骤(1)和步骤(2),直到输出至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中的检查结果没有错误。本发明将原三次的空间分析转换为以属性对比为主的逻辑检查,大幅减少检查对比步骤、技术和算力要求。

Description

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理空间数据计算、标识、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森林督查以遥感判读疑似图斑为线索,重点督查督办违法违规破坏森林资源情况,是森林资源一张图年度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督查变化图斑同森林资源一张图同步更新是保证森林资源一张图更新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防止破坏森林资源案件被隐瞒、被非法销号的重要措施。
虽然目前森林督查工作和森林资源一张图更新工作同时部署开展,但两项工作开展中使用不同工作方式和质检体系,并未真正实现对森林督查数据库、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和森林资源变化层一体化更新和检查,存在以下缺点:
一是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一张图更新成果分开检查和提交,两者之间缺少交叉验证的一体化更新方法,容易出现在森林督查数据库中为违法使用林地,但在森林资源一张图中并未按违法使用林地进行更新,在下一年度工作中,由于森林资源一张图中没有体现违法违规情况,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就被隐瞒,被非法销号。
二是成果检查步骤繁琐耗时,为检查森林督查成果和森林资源一张图更新成果的一致性,需将森林督查数据库分别同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和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的空间图形进行三次空间联合分析,分别就森林督查数据库中的森林资源前期字段、现状地类和变化原因同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和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中的对应属性字段进行一一对比检查,流程复杂,步骤繁琐。
三是算力消耗大,三次空间联合分析操作,需要消耗大量计算能力和计算时间,增加了县级工作技术和硬件设备压力。
综上所述,亟需提供一种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和管理设备,通过创新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一体化生成、一体化检查和一体化修改方法,只需一次空间联合操作,就可以发现森林督查和森林一张图可能存在不一致的全部情况,避免破坏森林资源案件被隐瞒、被非法销号,并大幅减少检查对比步骤、技术和算力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障森林督查变化图斑同森林资源一张图同步更新,防止由于森林督查同森林资源一张图更新不同步造成的森林资源案件被隐瞒、被非法销号,并大幅减少检查对比步骤、技术和算力要求的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和森林督查数据库生成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
(1.1)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按OBJECTID、省、县、乡、村、局、场、作业区、林班共9个字段投影,生成森林资源前期行政区划属性数据库;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按OBJECTID、小班、地类、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起源、林种、优势树种、龄组、郁闭度、公顷株数、公顷蓄积、森林类别、公益林事权、公益林等级、林地保护等级、土地管理类型共17个字段投影,并对除OBJECTID外各投影字段名称进行重命名,生成森林资源前期属性数据库;其中,OBJECTID表示对象唯一标识符;
(1.2)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按OBJECTID、小班、地类、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起源、林种、优势树种、龄组、郁闭度、公顷株数、公顷蓄积、森林类别、公益林事权、公益林等级、林地保护等级、土地管理类型共17个字段投影,并对除OBJECTID外各投影字段名称进行重命名,生成森林资源现状属性数据库;
(1.3)森林资源督查数据库按OBJECTID、判读图斑号、补充图斑号、判读变化原因、现状地类、变化原因、前地类、认定前地类、前起源、前森林类别、前事权等级、前公益林等级、使用林地性质、发证情况共14个字段投影,并对除OBJECTID外各投影字段名称进行重命名,生成森林督查属性数据库;
(1.4)将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和森林督查数据库仅保留OBJECTID、图形字段进行空间联合分析,生成初步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
(1.5)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分别与森林资源前期行政区划属性数据库、森林资源前期属性数据库、森林资源现状属性数据库和森林督查属性数据库外连接,得到计算后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
(1.6)在步骤(1.5)中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中增加变化面积、变化原因、变化时间、变化依据和变更备注字段,并根据现状地类和前期地类完成填写,生成最终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
(2)对步骤(1)中生成的最终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进行一体化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汇总到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中,输出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记录;
(3)统计步骤(2)中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记录的检查结果,并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数据修改,修改完成返回至执行步骤(1)和步骤(2),直到汇总至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中的检查结果没有错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森林资源前期属性数据库中对除OBJECTID外的各投影字段名称前增加“Q_”进行重命名,所述森林资源现状属性数据库中对除OBJECTID外的各投影字段名称前增加“XZ_”进行重命名,所述森林督查属性数据库中对除OBJECTID外的各投影字段名称前增加“DC_”进行重命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1.4)中生成的初步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包括空间矢量图形以及4个属性字段,4个属性字段分别是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OBJECTID、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的唯一标识符、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的唯一标识符和森林督查数据库的唯一标识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的唯一标识符、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的唯一标识符和森林督查数据库的唯一标识符分别重命名为QQ_OBJECTID、XZ_OBJECTID和DC_OBJECTID。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1.5)中将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同森林资源前期行政区划属性数据库外连接,其中此时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连接字段为QQ_OBJECTID,森林资源前期行政区划属性数据库的连接字段为OBJECTID;将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同森林资源前期属性数据库外连接,其中此时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连接字段为QQ_OBJECTID,森林资源前期属性数据库的连接字段为OBJECTID;将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同森林资源现状属性数据库外连接,其中此时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连接字段为XZ_OBJECTID,森林资源现状属性数据库的连接字段为OBJECTID;将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同森林督查属性数据库外连接,其中此时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连接字段为DC_OBJECTID,森林督查属性数据库的连接字段为OBJECTID。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2)对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进行一体化检查的具体步骤如下:
(2.1)对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中DC_前地类、DC_认定前地类、DC_前起源、DC_前森林类别、DC_前事权等级、DC_前公益林等级和Q_地类、Q_起源、Q_森林类别、Q_公益林事权、Q_公益林等级共5组字段一一对比,检查一致性,如果一致,则进入步骤(2.2),如果不一致,则认定森林资源一张图更新错误,错误原因为“森林督查数据库前期字段同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不一致”,将错误原因登记并汇总进入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然后进入步骤(2.2);
(2.2)对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中的DC_地类和XZ_地类共1组字段一一对比,检查一致性,如果一致,则进入步骤(2.3),如果不一致,则认定森林资源一张图更新错误,错误原因为“森林督查数据库未更新到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将错误原因登记并汇总进入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然后进入步骤(2.3);
(2.3)对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中的DC_变化原因和变化原因共1组字段一一对比,检查一致性,如果一致,则结束,如果不一致,则认定森林资源一张图更新错误,错误原因为“森林督查数据库变化原因同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不一致”,将错误原因登记并汇总进入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
(2.4)输出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记录。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3)中对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数据修改的具体步骤如下:
(3.1)对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中的检查结果按错误原因进行统计,先判断原因为“森林督查数据库前期字段同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不一致”的记录数是否为0,是,则进入步骤(3.2),否,则提示用户“对森林督查数据库和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进行联合,使用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中地类、起源、森林类别、公益林事权、公益林等级字段对森林督查数据库的DC_前地类、DC_前起源、DC_前森林类别、DC_公益林事权、DC_前公益林等级进行对应更新”,然后进入步骤(3.2);
(3.2)对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按错误原因进行统计,判断原因为“森林督查数据库未更新到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的记录数是否为0,是,则进入步骤(3.3),否,则提示用户“对森林督查数据库和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进行联合,使用森林督查数据库中的现状地类字段对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中地类字段进行更新”,然后进入步骤(3.3);
(3.3)对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按错误原因进行统计,判断原因为“森林督查数据库变化原因同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不一致”的记录数是否为0,是,则结束修改流程,否,则提示用户“确保森林督查数据库更新进入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检查地类对应关系,保证森林督查数据库变化原因同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变化原因一致”,然后结束修改流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应用系统,提供县级用户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检查功能,包括工程创建和数据导入模块:用于县级用户按要求导入本地数据,包含并不限于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森林督查数据库,建立更新工程文件;森林督查数据库空间和属性检查模块:用于用户对导入和编辑的森林督查数据库进行空间拓扑检查和属性逻辑检查;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图形检查模块:用于用户对本期完成的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的空间拓扑关系进行检查;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属性检查模块:用于用户对本期完成的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的属性逻辑进行检查;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生成模块:用于用户根据上述任一所述的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生成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属性检查模块:用于用户根据上述任一所述的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对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进行一体化检查并进行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数据修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的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管理设备,包括处理器、电源组件、输入/输出组件以及所述的存储介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由森林督查数据库、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和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通过一次空间联合操作,生成包含全部需交叉验证属性字段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并构建一体化检查方法,分别就数据库两两交叉可能出现的不一致情况进行检查对比,准确发现可能存在的不一致信息,提示用户按错误原因进行修改,将原三次的空间分析转换为以属性对比为主的逻辑检查,大幅减少检查对比步骤、技术和算力要求。
同时由于县级用户也可以通过自检就可快速发现错误,加速自身工作同时,省级用户对县级提交成果仅需执行一体化检查部分,无需空间分析过程就可以完成检查工作,大大降低省级检查工作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系统,提供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一体化生成、一体化检查和一体化修改方法模块,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模块执行流程,用户可以快速完成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保障森林督查变化图斑同森林资源一张图同步更新,防止由于森林督查同森林资源一张图更新不同步造成的森林资源案件被隐瞒、被非法销号。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成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进行一体化检查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数据修改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系统的执行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如下,参照图1,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由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一体化生成、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一体化检查、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数据修改三个部分组成。
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如图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和森林督查数据库生成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
(2)对步骤(1)中生成的最终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进行一体化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汇总到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中,输出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记录;
(3)统计步骤(2)中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记录的检查结果,并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数据修改,修改完成返回至执行步骤(1)和步骤(2),直到汇总至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中的检查结果没有错误。
其中,步骤(1)中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对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按OBJECTID、省、县、乡、村、局、场、作业区、林班共9个字段投影,形成森林资源前期行政区划属性数据库,数据库逻辑结构如下:
森林资源前期行政区划属性数据库(OBJECTID,省,县,乡,村,局,场,作业区,林班),其中,OBJECTID表示对象唯一标识符;
对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按OBJECTID、小班、地类、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起源、林种、优势树种、龄组、郁闭度、公顷株数、公顷蓄积、森林类别、公益林事权、公益林等级、林地保护等级、土地管理类型共17个字段投影,并对除OBJECTID外各投影字段名称前增加“Q_”进行重命名,形成森林资源前期属性数据库,数据库逻辑结构如下:
森林资源前期属性数据库(OBJECTID,Q_小班,Q_地类,Q_林地所有权,Q_林地使用权,Q_起源,Q_林种,Q_优势树种,Q_龄组,Q_郁闭度,Q_公顷株数,Q_公顷蓄积,Q_森林类别,Q_公益林事权,Q_公益林等级,Q_林地保护等级,Q_土地管理类型);
对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按OBJECTID、小班、地类、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起源、林种、优势树种、龄组、郁闭度、公顷株数、公顷蓄积、森林类别、公益林事权、公益林等级、林地保护等级、土地管理类型共17个字段投影,并对除OBJECTID外各投影字段名称前增加“XZ_”进行重命名,形成森林资源现状属性数据库,数据库逻辑结构如下:
森林资源现状属性数据库(OBJECTID,XZ_小班,XZ_地类,XZ_林地所有权,XZ_林地使用权,XZ_起源,XZ_林种,XZ_优势树种,XZ_龄组,XZ_郁闭度,XZ_公顷株数,XZ_公顷蓄积,XZ_森林类别,XZ_公益林事权,XZ_公益林等级,XZ_林地保护等级,XZ_土地管理类型)
对森林资源督查数据库按OBJECTID、判读图斑号、补充图斑号、判读变化原因、现状地类、变化原因、前地类、认定前地类、前起源、前森林类别、前事权等级、前公益林等级、使用林地性质、发证情况共14个字段投影,并对除OBJECTID外各投影字段名称前增加“DC_”进行重命名,形成森林督查属性数据库,数据库逻辑结构如下:
森林督查属性数据库(OBJECTID,DC_判读图斑号,DC_补充图斑号,DC_判读变化原因,DC_现状地类,DC_变化原因,DC_前地类,DC_认定前地类,DC_前起源,DC_前森林类别,DC_前事权等级,DC_前公益林等级,DC_使用林地性质,DC_发证情况);
将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和森林督查数据库仅保留OBJECTID、图形字段进行空间联合分析,形成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包括空间矢量图形和4个属性字段,4个属性字段分别是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OBJECTID、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的唯一标识符,重命名为QQ_OBJECTID、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的唯一标识符,重命名为XZ_OBJECTID和森林督查数据库的唯一标识符,重命名为DC_OBJECTID。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文中的图形字段即个数据库逻辑结构中的“shape”;此时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的数据库逻辑结构如下:
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OBJECETID,shape,QQ_OBJECTID,XZ_OBJECTID,DC_OBJECTID)
将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同森林资源前期行政区划属性数据库外连接,其中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连接字段为QQ_OBJECTID,森林资源前期行政区划属性数据库的连接字段为OBJECTID,此时计算后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的数据库逻辑结构如下:
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OBJECETID,shape,QQ_OBJECTID,XZ_OBJECTID,DC_OBJECTID,省,县,乡,村,局,场,作业区,林班)
将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同森林资源前期属性数据库外连接,其中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连接字段为QQ_OBJECTID,森林资源前期属性数据库的连接字段为OBJECTID,此时计算后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的数据库逻辑结构如下:
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OBJECETID,shape,QQ_OBJECTID,XZ_OBJECTID,DC_OBJECTID,省,县,乡,村,局,场,作业区,林班,Q_小班,Q_地类,Q_林地所有权,Q_林地使用权,Q_起源,Q_林种,Q_优势树种,Q_龄组,Q_郁闭度,Q_公顷株数,Q_公顷蓄积,Q_森林类别,Q_公益林事权,Q_公益林等级,Q_林地保护等级,Q_土地管理类型)
将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同森林资源现状属性数据库外连接,其中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连接字段为XZ_OBJECTID,森林资源现状属性数据库的连接字段为OBJECTID,此时计算后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的数据库逻辑结构如下:
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OBJECETID,shape,QQ_OBJECTID,XZ_OBJECTID,DC_OBJECTID,省,县,乡,村,局,场,作业区,林班,Q_小班,Q_地类,Q_林地所有权,Q_林地使用权,Q_起源,Q_林种,Q_优势树种,Q_龄组,Q_郁闭度,Q_公顷株数,Q_公顷蓄积,Q_森林类别,Q_公益林事权,Q_公益林等级,Q_林地保护等级,Q_土地管理类型,XZ_小班,XZ_地类,XZ_林地所有权,XZ_林地使用权,XZ_起源,XZ_林种,XZ_优势树种,XZ_龄组,XZ_郁闭度,XZ_公顷株数,XZ_公顷蓄积,XZ_森林类别,XZ_公益林事权,XZ_公益林等级,XZ_林地保护等级,XZ_土地管理类型)
将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同森林督查属性数据库外连接,其中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连接字段为DC_OBJECTID,森林督查属性数据库的连接字段为OBJECTID,此时计算后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的数据库逻辑结构如下:
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OBJECETID,shape,QQ_OBJECTID,XZ_OBJECTID,DC_OBJECTID,省,县,乡,村,局,场,作业区,林班,Q_小班,Q_地类,Q_林地所有权,Q_林地使用权,Q_起源,Q_林种,Q_优势树种,Q_龄组,Q_郁闭度,Q_公顷株数,Q_公顷蓄积,Q_森林类别,Q_公益林事权,Q_公益林等级,Q_林地保护等级,Q_土地管理类型,XZ_小班,XZ_地类,XZ_林地所有权,XZ_林地使用权,XZ_起源,XZ_林种,XZ_优势树种,XZ_龄组,XZ_郁闭度,XZ_公顷株数,XZ_公顷蓄积,XZ_森林类别,XZ_公益林事权,XZ_公益林等级,XZ_林地保护等级,XZ_土地管理类型,DC_判读图斑号,DC_补充图斑号,DC_判读变化原因,DC_现状地类,DC_变化原因,DC_前地类,DC_认定前地类,DC_前起源,DC_前森林类别,DC_前事权等级,DC_前公益林等级,DC_使用林地性质,DC_发证情况)
最后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增加变化面积、变化原因、变化时间、变化依据、变更备注字段,并根据现状地类和前期地类完成填写,生成最终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最后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的数据库逻辑结构如下:
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OBJECETID,shape,QQ_OBJECTID,XZ_OBJECTID,DC_OBJECTID,省,县,乡,村,局,场,作业区,林班,Q_小班,Q_地类,Q_林地所有权,Q_林地使用权,Q_起源,Q_林种,Q_优势树种,Q_龄组,Q_郁闭度,Q_公顷株数,Q_公顷蓄积,Q_森林类别,Q_公益林事权,Q_公益林等级,Q_林地保护等级,Q_土地管理类型,XZ_小班,XZ_地类,XZ_林地所有权,XZ_林地使用权,XZ_起源,XZ_林种,XZ_优势树种,XZ_龄组,XZ_郁闭度,XZ_公顷株数,XZ_公顷蓄积,XZ_森林类别,XZ_公益林事权,XZ_公益林等级,XZ_林地保护等级,XZ_土地管理类型,DC_判读图斑号,DC_补充图斑号,DC_判读变化原因,DC_现状地类,DC_变化原因,DC_前地类,DC_认定前地类,DC_前起源,DC_前森林类别,DC_前事权等级,DC_前公益林等级,DC_使用林地性质,DC_发证情况,变化面积,变化原因、变化时间、变化依据,变更备注)
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生成后,对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进行一体化检查,如图3,具体步骤如下:
(2.1)对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中DC_前地类、DC_认定前地类、DC_前起源、DC_前森林类别、DC_前事权等级、DC_前公益林等级和Q_地类、Q_起源、Q_森林类别、Q_公益林事权、Q_公益林等级共5组字段一一对比,检查一致性,如果一致,则进入步骤(2.2),如果不一致,则认定森林资源一张图更新错误,错误原因为“森林督查数据库前期字段同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不一致”,将错误原因登记并汇总进入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然后进入步骤(2.2);
(2.2)对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中的DC_地类和XZ_地类共1组字段一一对比,检查一致性,如果一致,则进入步骤(2.3),如果不一致,则认定森林资源一张图更新错误,错误原因为“森林督查数据库未更新到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将错误原因登记并汇总进入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然后进入步骤(2.3);
(2.3)对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中的DC_变化原因和变化原因共1组字段一一对比,检查一致性,如果一致,则结束,如果不一致,则认定森林资源一张图更新错误,错误原因为“森林督查数据库变化原因同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不一致”,将错误原因登记并汇总进入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
(2.4)输出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记录。
如图4,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数据修改的步骤如下:
(3.1)对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中的检查结果按错误原因进行统计,先判断原因为“森林督查数据库前期字段同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不一致”的记录数是否为0,是,则进入步骤(3.2),否,则提示用户“对森林督查数据库和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进行联合,使用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中地类、起源、森林类别、公益林事权、公益林等级字段对森林督查数据库的DC_前地类、DC_前起源、DC_前森林类别、DC_公益林事权、DC_前公益林等级进行对应更新”,然后进入步骤(3.2);
(3.2)对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按错误原因进行统计,判断原因为“森林督查数据库未更新到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的记录数是否为0,是,则进入步骤(3.3),否,则提示用户“对森林督查数据库和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进行联合,使用森林督查数据库中的现状地类字段对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中地类字段进行更新”,然后进入步骤(3.3);
(3.3)对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按错误原因进行统计,判断原因为“森林督查数据库变化原因同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不一致”的记录数是否为0,是,则结束修改流程,否,则提示用户“确保森林督查数据库更新进入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检查地类对应关系,保证森林督查数据库变化原因同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变化原因一致”,然后结束修改流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系统,实施例如下,如图5,包括工程创建和数据导入模块、森林督查数据库空间和属性检查模块、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图形检查模块、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属性检查模块、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生成模块、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属性检查模块;
其中,工程创建和数据导入模块,用于县级用户按要求导入本地数据,包含并不限于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森林督查数据库,建立更新工程文件。
森林督查数据库空间和属性检查模块,用于用户对导入和编辑的森林督查数据库进行空间拓扑检查和属性逻辑检查,其中空间拓扑检查包括重叠、多部件等,属性逻辑检查包括字典检查、必填和不填项检查、因子逻辑关系等。
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图形检查模块,用于用户对本期完成的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的空间拓扑关系进行检查,包括重叠、空隙、露天、多部件、细碎、超边界、跨林班界等。
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属性检查模块,用于用户对本期完成的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的属性逻辑进行检查,包括字典域检查、区划因子检查、基本因子检查、管理因子检查、森林生态检查、地形土壤因子检查、林分因子检查等。
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生成模块,用于用户按“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一体化生成”方法生成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
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属性检查模块,用于用户按照按“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一体化更检查”和“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数据修改”方法,围绕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统计结果,修改并再次重新生成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以保证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一张图的快速交叉验证检查,避免破坏森林资源案件被隐瞒、被非法销号。
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一体化更新系统的运行流程如图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1、执行工程创建和数据导入模块。导入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森林督查数据库,创建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工程。
2、执行森林督查数据库空间和属性检查模块。检查森林督查数据库空间和属性逻辑,如果有错误,按错误提示修改森林督查数据库。
3、执行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图形检查模块。检查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图形拓扑关系,如果有错误,按错误提示修改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空间拓扑错误。
4、执行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属性检查模块。检查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属性逻辑,如果有错误,按错误提示修改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属性逻辑错误。
5、执行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生成模块。将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和森林督查数据库按“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一体化生成”方法生成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
6、执行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属性检查模块,查看提示错误原因。按照“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一体化检查”方法,根据提示错误原因修改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属性错误。
7、判断错误原因是否为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错误,例如错误原因为“森林督查数据库未更新到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如果是,修改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地类字段,执行步骤4。
8、判断错误原因是否为森林督查数据库错误,例如错误原因为“森林督查数据库前期字段同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不一致”。如果是,修改森林督查数据库的前期字段,执行步骤2。
9、判断错误原因是否为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错误,例如“森林督查数据库变化原因同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不一致”或其他涉及变化原因、变化年度和更新依据字段的错误。如果是,修改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变化原因字段,执行步骤5。如果否,结果流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实施例如下,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的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管理设备,实施例如下,包括处理器、电源组件、输入/输出组件以及所述的存储介质。
为了更好的了解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特附上下列名词解释。
森林督查:以本年度的森林资源遥感判读变化图斑为督查线索,与前期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和森林资源档案等有关资料进行内业核实,并结合必要的现地核实,核实所有图斑变化原因,重点查清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土地整理和毁林开垦等违法违规使用林地情况,以及违法违规采伐林木情况,建立森林督查数据库。遥感判读变化图斑外发现的破坏森林资源问题,应纳入本年度的森林督查范围。
森林资源一张图更新:以县级单位前期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库为基础,根据遥感判读结果、森林资源档案核实和必要的现地核实结果,形成调查年度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
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是反应本更新年度森林资源现状的GIS矢量数据库,由空间矢量图形和属性集构成,基本单位被称小班要素。其中空间矢量图形描述森林资源小班边界的矢量几何形状,为面要素;属性集描述森林资源小班属性信息,以表的形式进行管理,各小班要素以行的形式进行存储,各小班要素属性以列的形式进行记录。小班要素属性包括(shape)列,用于保存小班要素的几何和形状,OBJECTID列,用于保存各小班要素的唯一标识符,以及其他描述森林资源小班区划因子、管理因子、基本因子、公益林管理、森林生态、森林经营、地形因子、土壤因子、优势树种因子和保护规划因子共82项。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关系结构如下:
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OBJECETID,shape,县,乡,村,局,场,作业区,林班,小班,细班,小地名,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权属者名称,林权证号,地类,土地利用现状地类,土地管理类型,植被覆盖类型,林种,面积,起源,森林类别,事权等级,是否天保区公益林,国家公益林等级,工程类别,生态区位,所属区位,区位名称,区位描述,自然度,群落结构,更新等级,健康等级,有害生物,灾害种类,危害程度,退化类型,退化程度,湿地类型,立地类型,立地等级,造林类型,经营类型,经营意见,地貌,坡向,坡位,坡度,海拔,可及度,土壤,土层厚度,腐殖质厚度,质地,母质,石砾含量,土壤结构,土壤湿度,酸碱度,紧密度,排水状况,侵蚀状况,优势树种,树种组成,郁闭度,年龄,龄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公顷蓄积,公顷株数,树种结构,林地质量等级,是否为补充林地,林地保护等级,林地功能分区,主体功能区)。
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是反应本更新年度森林资源变化情况的GIS矢量数据库,由空间矢量图形和属性集构成,基本单位被称变化小班要素。其中空间矢量图形描述森林资源变化小班边界的矢量几何形状,为面要素;属性集描述森林资源变化小班属性信息,以表的形式进行管理,各变化小班要素以行的形式进行存储,各变化小班要素属性以列的形式进行记录。变化小班要素属性包括(shape)列,用于保存变化小班要素的几何和形状,OBJECTID列,用于保存各变化小班要素的唯一标识符,以及其他描述森林资源变化小班区划因子、前期属性因子、现状属性因子、督查因子和变更说明因子共61项。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关系结构如下:
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OBJECETID,shape,QQ_OBJECTID,XZ_OBJECTID,DC_OBJECTID,省,县,乡,村,局,场,作业区,林班,Q_小班,Q_地类,Q_林地所有权,Q_林地使用权,Q_起源,Q_林种,Q_优势树种,Q_龄组,Q_郁闭度,Q_公顷株数,Q_公顷蓄积,Q_森林类别,Q_公益林事权,Q_公益林等级,Q_林地保护等级,Q_土地管理类型,XZ_小班,XZ_地类,XZ_林地所有权,XZ_林地使用权,XZ_起源,XZ_林种,XZ_优势树种,XZ_龄组,XZ_郁闭度,XZ_公顷株数,XZ_公顷蓄积,XZ_森林类别,XZ_公益林事权,XZ_公益林等级,XZ_林地保护等级,XZ_土地管理类型,DC_判读图斑号,DC_补充图斑号,DC_判读变化原因,DC_现状地类,DC_变化原因,DC_前地类,DC_认定前地类,DC_前起源,DC_前森林类别,DC_前事权等级,DC_前公益林等级,DC_使用林地性质,DC_发证情况,变化面积,变化原因、变化时间、变化依据,变更备注)
森林督查数据库:是反应本年度森林资源督查情况的GIS矢量数据库,由空间矢量图形和属性集构成,基本单位被称督查图斑要素。其中空间矢量图形描述森林督查图斑边界的矢量几何形状,为面要素;属性集描述森林督查图斑属性信息,以表的形式进行管理,各督查图斑要素以行的形式进行存储,各督查图斑要素属性以列的形式进行记录。督查图斑要素属性包括(shape)列,用于保存督查图斑要素的几何和形状,OBJECTID列,用于保存各督查图斑要素的唯一标识符,以及其他描述森林督查图斑判读因子、调查因子、前期属性因子、采伐情况因子和调查人员共53项。森林督查数据库关系结构如下:
森林督查数据库(OBJECETID,shape,判读变化图斑编号,补充图斑编号,省,县,乡,村,林业局,林场,林班,横坐标,纵坐标,判读图斑面积,判读变化原因,核实细班号,森林资源变化库图斑,林地管理单位,变化原因,变化时段,项目名称,项目用途,审核文号,审核年度,审核面积,实际改变林地用途面积,实际改变林地用途面积中自然保护地面积,自然保护地名称,自然保护地级别及类型,前期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地类,认定前地类,国土三调中林地面积,前期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森林类别,前期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事权等级,前期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国家公益林等级,使用林地性质,前期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起源,林木采伐许可证发证情况,林木采伐许可证号,实际采伐面积,实际采伐蓄积,实际采伐株数,超证采伐面积,超证采伐蓄积,超证采伐株数,无证采伐面积,无证采伐蓄积,无证采伐株数,备注,调查级别,调查单位,调查人员,现状地类)
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是上一年度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数据库结构同森林子现状数据库相同,结构如下:
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OBJECETID,shape,县,乡,村,局,场,作业区,林班,小班,细班,小地名,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权属者名称,林权证号,地类,土地利用现状地类,土地管理类型,植被覆盖类型,林种,面积,起源,森林类别,事权等级,是否天保区公益林,国家公益林等级,工程类别,生态区位,所属区位,区位名称,区位描述,自然度,群落结构,更新等级,健康等级,有害生物,灾害种类,危害程度,退化类型,退化程度,湿地类型,立地类型,立地等级,造林类型,经营类型,经营意见,地貌,坡向,坡位,坡度,海拔,可及度,土壤,土层厚度,腐殖质厚度,质地,母质,石砾含量,土壤结构,土壤湿度,酸碱度,紧密度,排水状况,侵蚀状况,优势树种,树种组成,郁闭度,年龄,龄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公顷蓄积,公顷株数,树种结构,林地质量等级,是否为补充林地,林地保护等级,林地功能分区,主体功能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和森林督查数据库生成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
(1.1)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按OBJECTID、省、县、乡、村、局、场、作业区、林班共9个字段投影,生成森林资源前期行政区划属性数据库;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按OBJECTID、小班、地类、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起源、林种、优势树种、龄组、郁闭度、公顷株数、公顷蓄积、森林类别、公益林事权、公益林等级、林地保护等级、土地管理类型共17个字段投影,并对除OBJECTID外各投影字段名称进行重命名,生成森林资源前期属性数据库;其中,OBJECTID表示对象唯一标识符;
(1.2)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按OBJECTID、小班、地类、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起源、林种、优势树种、龄组、郁闭度、公顷株数、公顷蓄积、森林类别、公益林事权、公益林等级、林地保护等级、土地管理类型共17个字段投影,并对除OBJECTID外各投影字段名称进行重命名,生成森林资源现状属性数据库;
(1.3)森林资源督查数据库按OBJECTID、判读图斑号、补充图斑号、判读变化原因、现状地类、变化原因、前地类、认定前地类、前起源、前森林类别、前事权等级、前公益林等级、使用林地性质、发证情况共14个字段投影,并对除OBJECTID外各投影字段名称进行重命名,生成森林督查属性数据库;
(1.4)将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和森林督查数据库仅保留OBJECTID、图形字段进行空间联合分析,生成初步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
(1.5)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分别与森林资源前期行政区划属性数据库、森林资源前期属性数据库、森林资源现状属性数据库和森林督查属性数据库外连接,得到计算后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
(1.6)在步骤(1.5)中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中增加变化面积、变化原因、变化时间、变化依据和变更备注字段,并根据现状地类和前期地类完成填写,生成最终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
(2)对步骤(1)中生成的最终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进行一体化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汇总到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中,输出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记录;
(3)统计步骤(2)中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记录的检查结果,并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数据修改,修改完成返回至执行步骤(1)和步骤(2),直到汇总至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中的检查结果没有错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森林资源前期属性数据库中对除OBJECTID外的各投影字段名称前增加“Q_”进行重命名,所述森林资源现状属性数据库中对除OBJECTID外的各投影字段名称前增加“XZ_”进行重命名,所述森林督查属性数据库中对除OBJECTID外的各投影字段名称前增加“DC_”进行重命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4)中生成的初步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包括空间矢量图形以及4个属性字段,4个属性字段分别是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OBJECTID、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的唯一标识符、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的唯一标识符和森林督查数据库的唯一标识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的唯一标识符、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的唯一标识符和森林督查数据库的唯一标识符分别重命名为QQ_OBJECTID、XZ_OBJECTID和DC_OBJECTID。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5)中将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同森林资源前期行政区划属性数据库外连接,此时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连接字段为QQ_OBJECTID,森林资源前期行政区划属性数据库的连接字段为OBJECTID;将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同森林资源前期属性数据库外连接,此时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连接字段为QQ_OBJECTID,森林资源前期属性数据库的连接字段为OBJECTID;将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同森林资源现状属性数据库外连接,此时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连接字段为XZ_OBJECTID,森林资源现状属性数据库的连接字段为OBJECTID;将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同森林督查属性数据库外连接,此时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连接字段为DC_OBJECTID,森林督查属性数据库的连接字段为OBJECTID。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对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进行一体化检查的具体步骤如下:
(2.1)对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中DC_前地类、DC_认定前地类、DC_前起源、DC_前森林类别、DC_前事权等级、DC_前公益林等级和Q_地类、Q_起源、Q_森林类别、Q_公益林事权、Q_公益林等级共5组字段一一对比,检查一致性,如果一致,则进入步骤(2.2),如果不一致,则认定森林资源一张图更新错误,错误原因为“森林督查数据库前期字段同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不一致”,将错误原因登记并汇总进入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然后进入步骤(2.2);
(2.2)对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中的DC_地类和XZ_地类共1组字段一一对比,检查一致性,如果一致,则进入步骤(2.3),如果不一致,则认定森林资源一张图更新错误,错误原因为“森林督查数据库未更新到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将错误原因登记并汇总进入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然后进入步骤(2.3);
(2.3)对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中的DC_变化原因和变化原因共1组字段一一对比,检查一致性,如果一致,则结束,如果不一致,则认定森林资源一张图更新错误,错误原因为“森林督查数据库变化原因同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不一致”,将错误原因登记并汇总进入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
(2.4)输出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记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对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数据修改的具体步骤如下:
(3.1)对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中的检查结果按错误原因进行统计,先判断原因为“森林督查数据库前期字段同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不一致”的记录数是否为0,是,则进入步骤(3.2),否,则提示用户“对森林督查数据库和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进行联合,使用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中地类、起源、森林类别、公益林事权、公益林等级字段对森林督查数据库的DC_前地类、DC_前起源、DC_前森林类别、DC_公益林事权、DC_前公益林等级进行对应更新”,然后进入步骤(3.2);
(3.2)对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按错误原因进行统计,判断原因为“森林督查数据库未更新到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的记录数是否为0,是,则进入步骤(3.3),否,则提示用户“对森林督查数据库和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进行联合,使用森林督查数据库中的现状地类字段对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中地类字段进行更新”,然后进入步骤(3.3);
(3.3)对森林资源一张图逻辑检查数据库按错误原因进行统计,判断原因为“森林督查数据库变化原因同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不一致”的记录数是否为0,是,则结束修改流程,否,则提示用户“确保森林督查数据库更新进入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检查地类对应关系,保证森林督查数据库变化原因同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变化原因一致”,然后结束修改流程。
8.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系统,提供县级用户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检查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程创建和数据导入模块:用于县级用户按要求导入本地数据,包含并不限于森林资源前期数据库、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森林督查数据库,建立更新工程文件;
森林督查数据库空间和属性检查模块:用于用户对导入和编辑的森林督查数据库进行空间拓扑检查和属性逻辑检查;
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图形检查模块:用于用户对本期完成的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的空间拓扑关系进行检查;
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属性检查模块:用于用户对本期完成的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的属性逻辑进行检查;
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生成模块:用于用户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生成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
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属性检查模块:用于用户按照按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对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进行一体化检查并进行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数据修改。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权利要求8所述的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系统。
CN202110881700.6A 2021-08-02 2021-08-02 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3262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1700.6A CN113326278B (zh) 2021-08-02 2021-08-02 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PCT/CN2022/105609 WO2023011130A1 (zh) 2021-08-02 2022-07-14 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1700.6A CN113326278B (zh) 2021-08-02 2021-08-02 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6278A CN113326278A (zh) 2021-08-31
CN113326278B true CN113326278B (zh) 2021-11-02

Family

ID=77426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81700.6A Active CN113326278B (zh) 2021-08-02 2021-08-02 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6278B (zh)
WO (1) WO20230111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6278B (zh) * 2021-08-02 2021-11-02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 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9097A (zh) * 2012-04-24 2012-10-24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角规测定林分郁闭度的方法
CN106547853A (zh) * 2016-10-19 2017-03-29 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一张图的林业大数据建设方法
CN108022176A (zh) * 2017-11-29 2018-05-11 上海五零盛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园林管理系统与方法
CN109558474A (zh) * 2018-12-07 2019-04-02 董云 基于Arcgis建立林地及森林资源地理数据库的方法及系统
CN110648120A (zh) * 2019-09-29 2020-01-0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在线森林资源督查方法
US10592554B1 (en) * 2017-04-03 2020-03-17 Massachusetts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mpany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arallelized data structure processing
CN111782712A (zh) * 2020-07-02 2020-10-16 云南省地图院 一种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综合空间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3159698A (zh) * 2020-12-14 2021-07-2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 一种林业数据协同处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49885B2 (en) * 2001-08-08 2012-08-21 Gary Charles Berkowitz Knowledge-based e-catalog proc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I20125205L (fi) * 2012-02-23 2013-08-24 Upm Kymmene Corp Menetelmä metsän tuhoutumisriskin määrittämiseksi ja metsänhoitomenetelmä
CN112783873B (zh) * 2021-03-25 2022-03-18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 一对多关系下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326278B (zh) * 2021-08-02 2021-11-02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 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9097A (zh) * 2012-04-24 2012-10-24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角规测定林分郁闭度的方法
CN106547853A (zh) * 2016-10-19 2017-03-29 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一张图的林业大数据建设方法
US10592554B1 (en) * 2017-04-03 2020-03-17 Massachusetts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mpany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arallelized data structure processing
CN108022176A (zh) * 2017-11-29 2018-05-11 上海五零盛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园林管理系统与方法
CN109558474A (zh) * 2018-12-07 2019-04-02 董云 基于Arcgis建立林地及森林资源地理数据库的方法及系统
CN110648120A (zh) * 2019-09-29 2020-01-0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的在线森林资源督查方法
CN111782712A (zh) * 2020-07-02 2020-10-16 云南省地图院 一种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综合空间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3159698A (zh) * 2020-12-14 2021-07-2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 一种林业数据协同处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atabase on Forest Disturbances in Europe (DFDE) - Technical report;Marco Patacca et al.;《EFI I-MAESTRO》;20201231;1-18 *
浅析ArcSDE C API入库方法和原理;张卓然;《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430;第31卷(第4期);126-128 *
辽宁省森林资源"一张图"更新启动;潇湘晨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976407334857171&wfr=spider&for=pc》;20210528;1 *
陕西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实施细则;商洛市林业局;《http://slyj.xm.sxslnews.com/pc/index/article/45802》;20140428;1-2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6278A (zh) 2021-08-31
WO2023011130A1 (zh) 2023-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41658B (zh) 一种林草综合监测评价图斑监测更新方法、系统及云平台
US202302221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heterogeneous databases into standardized homogeneous databases
JP5826260B2 (ja) 関連データセットの処理
Peuquet Time in GIS and geographical databases
Kainz Logical consistency
US717787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nd using computer databases having schema integrated into data structure
CN105630988A (zh) 一种快速检测空间数据变化并更新的方法及系统
CN102184299B (zh) 从cad系统到三维校审系统的模型转换方法及系统
CN113326278B (zh) 森林资源一张图一体化更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Iban et al. A model for big spatial rural data infrastructure in Turkey: Sensor-driven and integrative approach
CN113626411A (zh) 一种森林资源一张图成果质检方法、系统及云平台
CN105260300A (zh) 基于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应用平台的业务测试方法
US6931414B1 (en) Creating visual data models combining multiple inter-related model segments
Egenhofer et al. LOBSTER: combining AI and database techniques for GIS
Morel et al. Managing Temporal Change of Cities with CityGML.
Purwandari et 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for automatic weather information with twitter data collection
Kosters et al. GeoOOA: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Scanniello et al. An approach for architectural layer recovery
Grandi et al. A generalized modeling framework for schema versioning support
Abdalla et al. A network-centric modeling approach for infrastructure interdependency
Bano et al. Database-Less Extraction of Event Logs from Redo Logs
Prashant et al. Efficient data cube materialization
Wei et al. A method and application for constructing a authentic data space
Kim et al. Comparing object-oriented and relational data models for project control
Gallaire et al. Logic and databases: An assess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8

Address after: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City Star Road 610081 No. 8

Patentee after: Sichuan Forestry and grassland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 Institute

Patentee after: Kunm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Patentee after: CHENGDU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Patentee after: Sichuan sample space tim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City Star Road 610081 No. 8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Forestry and grassland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 Institute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FORESTRY EXPORATION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Patentee before: Kunm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sample space tim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10081 section 4, Renmin North Road, Sichuan, Chengdu

Patentee after: Sichuan Forestry and grassland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 Institute (Sichuan Forestry and grass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Patentee after: Kunm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Patentee after: CHENGDU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Patentee after: Sichuan sample space tim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City Star Road 610081 No. 8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Forestry and grassland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 Institute

Patentee before: Kunm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sample space time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