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4332A - 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制粉系统及锅炉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制粉系统及锅炉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24332A CN113324332A CN202010131513.1A CN202010131513A CN113324332A CN 113324332 A CN113324332 A CN 113324332A CN 202010131513 A CN202010131513 A CN 202010131513A CN 113324332 A CN113324332 A CN 1133243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gas
- air
- heated
- regul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7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298 pulveriz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449 solid propel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028 Biom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17 coal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9 spontane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3/00—Air heaters
- F24H3/02—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 F24H3/06—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kept separate from the heating medium, e.g. using forced circulation of air over radi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15/00—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 F23J15/06—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of cool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1/00—Preparation of lump or pulverulent fuel in readiness for delivery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1/04—Heating fuel prior to delivery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15/00—Heating of air supplied for combus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1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 F24H9/185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for air hea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H9/206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air heat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制粉系统及锅炉系统。所述风温调控系统包括:第一气体泵送装置,用于提供第一气体;气体预热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气体泵送装置所提供的所述第一气体进行加热;以及温度调控装置,用于将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调控至预设温度范围内,并将处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所述第一气体送入所述制粉系统内以形成风粉混合物。本发明可用于减小或免除火电机组的制粉系统中使用一次风(冷风)旁路调节风粉温度的分流量,使第一气体能够尽量通过气体预热装置吸收烟气的热量,从而降低所述气体预热装置出口的烟气温度,减少锅炉系统的排烟热损失,提高锅炉系统的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制粉系统及锅炉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燃烧石化固体燃料(例如煤,生物质等)的火电机组中,固体燃料要在磨碎机(或称为磨煤机)1中碾磨粉化,粉化后的燃料与热空气(通常称“一次风”)进行混合干燥后通过管道气动传输到锅炉燃烧室2,并在所述锅炉燃烧室2中进行燃烧。为了提供足够干燥燃料的热量,进入磨煤机1的“一次风”一般通过空气预热器3并利用锅炉烟气的余热从环境温度升至能足以干燥粉状燃料的温度。但为了防止在磨煤机1内固体燃料释放过多的挥发物而导致内部粉尘燃烧爆炸,又必须将一次风的温度(可简称为风温)调控保持在适当范围。在现有技术中,调控磨煤机的风温系统(如图1所示)是将通过空气预热器3入口的冷风旁路4分流的一部分冷风与空气预热器3出口的一次风热风混合,然后通过控制冷风旁路4的风门来调节冷风和热风的配比使得磨煤机1入口的风温维持在要求范围。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现有的“冷风旁路法”调温系统具有以下缺陷:当“一次风”冷风旁路4的流量增加时,通过空气预热器3吸收烟气余热的“一次风”量减少,进而导致空气预热器3出口的烟温升高,从而增大锅炉的排烟热损失,降低锅炉热效率和机组运行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制粉系统及锅炉系统,其可减小或免除火电机组的制粉系统中使用一次风(冷风)旁路调节风粉温度的分流量,使第一空气能够尽量通过气体预热装置吸收烟气的热量,从而降低所述气体预热装置出口的烟气温度,减少锅炉系统的排烟热损失,提高锅炉系统的热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所述风温调控系统包括:第一气体泵送装置,用于提供第一气体;气体预热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气体泵送装置所提供的所述第一气体进行加热;以及温度调控装置,用于将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调控至预设温度范围内,并将处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所述第一气体送入所述制粉系统内以形成风粉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温度调控装置用于将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调控至预设温度范围内包括:在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大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降低,直至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处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或者在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升高,直至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处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优选地,所述温度调控装置包括:换热器,用于对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进行换热以调控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以及温度检测仪,用于检测经所述换热器换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用于对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进行换热以调控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包括:将具有第一温度的介质作为换热介质来控制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降低,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最小温度;或者将具有第二温度的介质作为换热介质来控制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升高,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最大温度。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用于将具有第一温度的介质作为换热介质来控制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降低包括:将高压给水泵出口的部分给水作为换热介质控制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降低,其中所述高压给水泵用于对所述制粉系统所在的锅炉系统所需的入口水进行加压。
优选地,所述风温调控系统还包括:烟气提供装置,用于提供具有第三温度的烟气,相应地,所述气体预热装置用于对第一气体进行加热包括:采用所述烟气的热量对所述第一气体进行加热。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粉系统,所述制粉系统包括所述的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锅炉系统,所述锅炉系统包括所述的制粉系统。
优选地,所述锅炉系统还包括:燃烧装置,用于将经所述制粉系统制成的风粉混合物进行燃烧。
优选地,所述锅炉系统还包括:第二气体泵送装置,用于向所述燃烧装置泵送第二气体,以对所述风粉混合物的燃烧过程进行助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创造性地通过气体预热装置对第一气体进行加热,然后通过温度调控装置对加热后的第一气体的温度进行调控以使其达到预设温度范围以及将处于该预设温度范围内的第一气体通入制粉系统中,从而可在该制粉系统内形成特定的风粉混合物,由此可减小或免除火电机组的制粉系统中使用一次风(冷风)旁路调节风粉温度的分流量,使第一空气能够尽量通过气体预热装置吸收烟气的热量,从而降低所述气体预热装置出口的烟气温度,减少锅炉系统的排烟热损失,提高锅炉系统的热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锅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对采用“冷风旁路法”进行风温调控的风温调控系统的模拟分析图;
图5是在图4的基础上利用本发明所描述的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的模拟比较分析图;
图6是在图4的基础上采用“烟气旁路法”进行减低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温的调控系统的模拟分析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磨煤机 2 锅炉燃烧室
3 空气预热器 4 冷风旁路
5 烟气旁路 6 控制挡板
10 第一气体泵送装置 20 气体预热装置
30 温度调控装置 40 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一次风”(Primary air)通指火电机组的锅炉矿物质燃料(如煤,生物质等)制粉系统用的那部分空气,可用于干燥燃料;以及将粉化的燃料(风粉混合物)气动输送到燃烧室。
对新建的电厂,锅炉系统的优化设计是针对给定设计煤种和设计工况的,系统设计时要平衡满负荷工况和最低负荷工况的性能要求,从而可确保机组在最低负荷工况(即使一次风冷风旁路零流量时)的情况下,“一次风”风温也能满足制粉系统需要的干燥出力,而满负荷设计工况下都会有一定比例的一次冷风旁路量。经研究发明人发现,因为磨煤机中的一次风总量和煤量需要维持相对衡定的比例,当“一次风”冷风旁路4的流量增加时,通过空气预热器3吸收烟气余热的“一次风”量减少,进而导致空气预热器3出口的烟温升高,从而增大锅炉的排烟热损失,降低锅炉热效率和机组运行经济性。由此,既要通过“一次风”冷风旁路4分流来调节磨煤机出口的风粉混合物的温度,又不影响锅炉热效率,传统的“冷风旁路法”调控风温的煤制粉系统无法解决这一难题。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风温调控系统可包括:第一气体泵送装置10,用于提供第一气体;气体预热装置20,用于对所述第一气体泵送装置10所提供的所述第一气体进行加热;以及温度调控装置30,用于将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调控至预设温度范围内,并将处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所述第一气体送入所述制粉系统内以形成风粉混合物。
所述风温调控系统还可包括:烟气提供装置(未示出),用于提供具有第三温度的烟气,相应地,所述气体预热装置20用于对所述第一气体泵送装置10所提供的所述第一气体进行加热包括:采用所述烟气的热量对所述第一气体进行加热。其中,气体预热装置20可为所述空气预热器3,如图3所示。
另外,发明人还发现:对于一些现有的火电(或燃煤)机组,由于煤种的变化、或锅炉热力系统中的一些器件性能逐渐老化,或运行工况显著偏离设计工况,就可能会出现需要大量一次冷风旁路量调温的情况,从而造成空气预热器出口的烟温显著升高,锅炉热效率下降(如附例中的那台机组冷风旁路量超过53%,使得出口烟温偏高(例如大于20度)),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可解决上述问题,且可极大地提高锅炉系统的热效率。因此,本发明还可以改善火电(或燃煤)机组对不同煤种或负荷工况变化等情形的适应灵活性。
其中,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由煤种、锅炉系统的设备性能及实际运行工况等综合条件确定。然而,由于该预设温度范围的确定过程可由现有的确定方法获取且其并非是本发明的主要改进点,故于此不在赘述。由此,由于上述综合条件可能会变化,故第一气体(例如空气)的温度可能高于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最大值或者可能低于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最低值。因此,为了获取预设温度范围内的第一气体,本发明通过调控温度调控装置对第一气体的温度进行实时调控。
具体地,所述温度调控装置30用于将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调控至预设温度范围内可包括:在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大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降低,直至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处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或者在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升高,直至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处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如图3所示,所述温度调控装置30可包括:换热器40,用于对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进行换热以调控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以及温度检测仪(未示出),用于检测经所述换热器换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其中,所述换热器40可安装在空气预热器3的“一次风”出口和磨煤机1的入口之间的风道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仪(未示出)可安装在所述换热器40之后,可直接用于检测经换热后的第一气体的温度。而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仪还可安装在所述制粉系统的出口处,用于通过检测经所述制粉系统形成的风粉混合物的温度来间接获取第一气体的温度。
在根据负荷设计安装所述换热器40后,只要通过调节进入换热器40的换热介质的流量就可调节换热量,而不需调节“一次风”冷风旁路4的分流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个风温调控过程中可将“一次风”冷风旁路4的风门关闭)。例如,当“一次风”风温偏高时,“一次风”中多余的热量通过换热器40中的温度较低的流体介质吸收并转换至热力系统中其它地方使用,由此,可通过调节进入换热器40的换热介质的流量来调节换热量,从而实现调控磨煤机出口处的风粉混合物的温度。
下面分别针对两种情况对换热器40的具体换热过程进行说明。
在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最大值的情况下,需要采用温度较低的介质(例如,锅炉给水、或其它任何低温流体介质(例如冷凝水))对第一气体进行降温。具体地,所述换热器40可用于将具有第一温度的介质作为换热介质来控制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降低,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最小温度。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40用于将具有第一温度的介质作为换热介质来控制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降低可包括:将高压给水泵出口的部分给水作为换热介质控制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降低,其中所述高压给水泵用于对所述制粉系统所在的锅炉系统所需的入口水进行加压。
具体地,以磨煤机为例,所述第一气体可为空气(在下文中可称为“一次风”),在需要降低空气(磨煤机出口的风粉混合物)的温度的情况下,换热器40的换热介质应该采用温度低于空气温度(也可称为风温)的流体介质。具体地,可利用取自所述磨煤机所在的锅炉系统中的高压给水泵出口的部分给水作为换热器的换热介质,由此,一方面可降低一次风的温度;另一方面还可将一次风的过热量吸收转换用于高压给水的加热,从而可减少高压给水加热器(该高压给水加热器与高压给水泵相连接,用于对经所述高压给水泵加压后的高压给水进行加热,以满足锅炉系统的入口水温)所需的汽机抽汽量,从而可改进机组热力系统的汽水循环热效率。
在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最小值的情况下,需要采用温度较高的介质(例如,蒸汽、或任何其它高温流体介质(但需要考虑与上述低温流体介质之间的兼容性))对第一气体进行升温。具体地,所述换热器40用于将具有第二温度的介质作为换热介质来控制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升高,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最大温度。
具体地,以磨煤机为例,所述第一气体可为空气,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实际燃煤与其原设计用煤的性质会有差别,例如,当实际燃煤的水分大大高于原设计用煤的水分或者锅炉低负荷运行时,若采用“冷风旁路法”调控风温,则即使“一次风”冷风旁路4的分流量减至零,空气预热器3预热的一次风的风温仍达不到预设温度范围(或能充分干燥煤粉)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换热器40可转用(与风温相比)温度较高的换热介质(如高温辅助蒸汽)来进一步加热一次风,以使其达到能充分干燥煤粉的温度要求。例如,可利用取自所述磨煤机所在的锅炉系统中的辅助蒸汽,或锅炉、汽轮机的部分高温抽汽作为换热器的换热介质。
因此,所述换热器40可以设计成能根据一次风的风温的调节需求,切换使用不同的换热介质的来源和锅炉系统中的回热使用位置,这样可以大大改善锅炉系统所在的火电机组对不同燃料和/或负荷变化的适应性。
当然,本发明所描述的换热介质并不限于上述的高压给水泵提供的部分给水或者高温辅助蒸汽,其他合理的换热介质均是可行的。
具体而言,以图3所示的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为例,对风温调控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一次风”经空气预热器3通过吸收锅炉系统的出口烟气的余热而升温,然后经所述空气预热器3升温后的“一次风”再经换热器40通过从其内的换热介质中吸收热量而再次升温或向其内的换热介质释放热量而降温,以使得换热器40出口处的风温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在换热过程中,当检测得到经换热器40换热后的风温大于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最大值时,将所述换热器40的换热介质切换至高压给水泵出口的高压给水,从而通过该高压给水吸收“一次风”的多余的热量而降低风温以使其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当检测得到经换热器40换热后的风温小于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最小值时,将所述换热器40的换热介质切换至高温辅助蒸汽,从而通过该高温辅助蒸汽的多余热量加热“一次风”而升高风温以使其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
由此,本发明可使锅炉系统在不同负荷下彻底消除“一次风”冷风旁路4的流量的需要,让“一次风”尽量通过空气预热器3吸收烟气的余热,从而消除“一次风”冷风旁路4的分流对空气预热器3的出口烟温的负面影响。
本发明所描述的上述技术方案是在分析某320MW燃煤发电机组的实际运行性能工作中,通过孪生数模分析锅炉系统出口的烟温偏高的原因,探寻比较不同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具体的分析过程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分析各种可能造成锅炉系统出口的烟温偏高的原因,发现空气预热器3入口的烟温正常,也无异常漏风迹象,且出口的风温也正常。
步骤2:通过数模分析比较不同负荷下空气预热器3的实际和设计性能,发现空气预热器3的热负荷设计余量充足,但用于调节磨煤机1风温的“一次风”冷风旁路4的流量偏高(>50%)。
步骤3:模拟分析本发明对降低空气预热器3出口的烟温效果和对系统热循环效率的影响。
在某负载运行下,现有的“冷风旁路法”的模拟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表明,空气预热器3出口的烟温达14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模拟结果(如图5所示),空气预热器3出口的烟温可降22℃至126℃,燃煤量减少0.7t/h(热效率改进)。
步骤4:模拟计算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需换热器40的热负荷、尺寸大小、投资回收率及性价比。
步骤5:以同样减低空气预热器3出口烟温为目的,作为比较(为了方便比较,假设达到同样的出口烟温126℃,采用同样流量(~54t/h)的高压给水进行换热),模拟计算另一种也可用于降低锅炉系统的空气预热器3出口的烟温的方法(如图6的“烟气旁路法”)的热力性能(从原理、性价及工程量等各方面比较了优缺点)。
可得出“烟气旁路法”的以下结论:(1)需约16.5%烟路旁路的流量,需安装附加烟路旁路5和控制挡板6(如图6所示),投资运维成本高;(2)换热器40运行在烟气环境,故材料易腐蚀且磨损性更高;(3)空气预热器3的综合出口的烟温126℃,但空气预热器3的冷端出口的烟气温度低约10℃,从而会增加低温腐蚀的可能性,对烟气酸露点要求更高;(4)“二次风”出口的温度也会被降低30℃,影响燃烧稳定性;(5)16.5%烟气旁路的流量和46.5%“一次风”(冷风)旁路的流量,均牺牲空气预热器3的换热效率,原理上负面影响系统热效率。因此,“烟气旁路法”适用于空气预热器3设计负荷偏小的情况,投资且运维成本高。
步骤6:确认本发明技术的实用性、可行性和先进性。如果仅以减低空气预热器3出口烟温为目的,使用本发明技术(1)无需增加烟路旁路5和控制挡板(参见图6)(2)换热器40在空气环境运行,对材料腐蚀和磨损性低;换热器热负荷小,水侧和气侧的压降小;体积,重量小,(4)消除“一次风”(冷风)旁路,可充分利用空气换热器3进行换热,提高系统的热效率。(5)本发明技术中的换热器40可有双重功能,如一次风温偏高时,可用给水冷却(即相当于“冷却器”);如一次风偏低时,也可切换用抽汽加热而变成一次风“加热器”,可以大大挺高锅炉对不同煤种,不同工况的适应性。本发明适用于空气预热器3设计负荷充裕的情况,且投资及运维成本低。
具体而言,以现有的一台320MW燃煤发电机组为案例(如图3所示),该燃煤发电机组运行时,空气预热器3出口的烟温严重偏高,且使用>50%的“一次风”冷风旁路4的分流来调节磨煤机1出口处的风粉混合物的温度。对该燃煤发电机组的性能模拟分析显示,如果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减免运行中“一次风”冷风旁路4的分流,从而使空气预热器3出口的烟温减低22~25℃,可降低的发电煤耗达~2.5g/kWh,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当然,本发明所描述的制粉系统并不限于磨煤机,也适用于制作其他固体粉末的装置,相应地,所述第一气体及所述第二气体也限于空气,还可为其他用于相应固体粉末燃烧过程的气体。另外,由于现有的“一次风”冷风旁路4保留,本发明还与“一次风”冷风旁路4联合使用来调控磨煤机1入口处的风温。
综上所述,本发明创造性地通过气体预热装置对第一气体进行加热,然后通过温度调控装置对加热后的第一气体的温度进行调控以使其达到预设温度范围以及将处于该预设温度范围内的第一气体通入制粉系统中,从而可在该制粉系统内形成特定的风粉混合物,由此可减小或免除火电机组的制粉系统中使用一次风(冷风)旁路调节风粉温度的分流量,使一次风能够尽量通过气体预热装置吸收烟气的热量,从而降低所述气体预热装置出口的烟气温度,减少锅炉系统的排烟热损失,提高锅炉系统的热效率。
相应地,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制粉系统,所述制粉系统包括所述的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
相应地,本发明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锅炉系统,所述锅炉系统包括所述的制粉系统。
优选地,所述锅炉系统还包括:燃烧装置(未示出),用于将经所述制粉系统制成的风粉混合物进行燃烧。其中,所述燃烧装置(未示出)可为锅炉燃烧室2,如图3所示。
优选地,所述锅炉系统还包括:第二气体泵送装置,用于向所述燃烧装置泵送第二气体,以对所述风粉混合物的燃烧过程进行助燃。其中,所示第二气体可为空气。
在锅炉燃烧室2内燃烧时,燃烧用空气除了需要温度适合的“一次风”得到干燥煤粉之外,还需要另一空气分支“二次风”对燃烧过程进行助燃。如图3所示,该“二次风”也可通过空气预热器3吸收锅炉系统出口的烟气中的余热而得到加热效果,通过加热后的“二次风”对燃煤过程进行助燃,从而可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引发煤粉尘自燃爆炸。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温调控系统包括:
第一气体泵送装置,用于提供第一气体;
气体预热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气体泵送装置所提供的所述第一气体进行加热;以及
温度调控装置,用于将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调控至预设温度范围内,并将处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所述第一气体送入所述制粉系统内以形成风粉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控装置用于将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调控至预设温度范围内包括:
在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大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降低,直至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处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或者
在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最小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升高,直至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处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控装置包括:
换热器,用于对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进行换热以调控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以及
温度检测仪,用于检测经所述换热器换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用于对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进行换热以调控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包括:
将具有第一温度的介质作为换热介质来控制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降低,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最小温度;或者
将具有第二温度的介质作为换热介质来控制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升高,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最大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用于将具有第一温度的介质作为换热介质来控制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降低包括:
将高压给水泵出口的部分给水作为换热介质控制所述加热后的所述第一气体的温度降低,其中所述高压给水泵用于对所述制粉系统所在的锅炉系统所需的入口水进行加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温调控系统还包括:
烟气提供装置,用于提供具有第三温度的烟气,
相应地,所述气体预热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气体泵送装置所提供的所述第一气体进行加热包括:采用所述烟气的热量对所述第一气体进行加热。
7.一种制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粉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
8.一种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粉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系统还包括:
燃烧装置,用于将经所述制粉系统制成的风粉混合物进行燃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系统还包括:
第二气体泵送装置,用于向所述燃烧装置泵送第二气体,以对所述风粉混合物的燃烧过程进行助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31513.1A CN113324332A (zh) | 2020-02-28 | 2020-02-28 | 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制粉系统及锅炉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31513.1A CN113324332A (zh) | 2020-02-28 | 2020-02-28 | 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制粉系统及锅炉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24332A true CN113324332A (zh) | 2021-08-31 |
Family
ID=77412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31513.1A Pending CN113324332A (zh) | 2020-02-28 | 2020-02-28 | 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制粉系统及锅炉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2433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23434A (zh) * | 2022-01-24 | 2022-06-14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燃煤锅炉混烧污泥的污泥干化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32464A (en) * | 1989-10-06 | 1990-06-12 | Bechtel Group,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heating combustion air |
CN101709882A (zh) * | 2009-12-09 | 2010-05-19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燃煤锅炉热一次风加热系统 |
CN204554865U (zh) * | 2015-03-24 | 2015-08-12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褐煤锅炉制粉系统干燥出力的系统 |
CN204756991U (zh) * | 2015-04-17 | 2015-11-11 | 杭州兴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锅炉进风温度的系统 |
CN105570924A (zh) * | 2015-12-16 | 2016-05-11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北分院 | 替代一次风暖风器及热风再循环防止制粉系统爆炸的方法 |
-
2020
- 2020-02-28 CN CN202010131513.1A patent/CN11332433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32464A (en) * | 1989-10-06 | 1990-06-12 | Bechtel Group,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heating combustion air |
CN101709882A (zh) * | 2009-12-09 | 2010-05-19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燃煤锅炉热一次风加热系统 |
CN204554865U (zh) * | 2015-03-24 | 2015-08-12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褐煤锅炉制粉系统干燥出力的系统 |
CN204756991U (zh) * | 2015-04-17 | 2015-11-11 | 杭州兴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锅炉进风温度的系统 |
CN105570924A (zh) * | 2015-12-16 | 2016-05-11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北分院 | 替代一次风暖风器及热风再循环防止制粉系统爆炸的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23434A (zh) * | 2022-01-24 | 2022-06-14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燃煤锅炉混烧污泥的污泥干化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59917B2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forced-flow steam generator operating at a steam temperature above 650°C and forced-flow steam generator | |
CN109945227B (zh) | 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抑制空预器低温腐蚀的系统及工艺方法 | |
CA2811446A1 (en) | Oxygen combus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 |
CN107388230A (zh) | 一种联合回热系统 | |
CN113803706B (zh) | 一种基于热风再循环利用锅炉尾部烟气余热的发电系统 | |
CN111442257A (zh) | 一种利用汽轮机加热一次风温的系统及方法 | |
JP2023554687A (ja) | 化石燃料発電システムの起動時間を改善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CN107420933B (zh) | 用于球磨机热风送粉系统的乏气-热一次风换热器系统 | |
JPS6153530B2 (zh) | ||
CN113324332A (zh) | 用于制粉系统的风温调控系统、制粉系统及锅炉系统 | |
CN110553245A (zh) | 一种提高燃煤机组宽负荷运行热效率的系统 | |
US5435123A (en) | Environmentally acceptable electric energy generation process and plant | |
CN210320143U (zh) | 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抑制空预器低温腐蚀的系统 | |
CN105485707A (zh) | 一种结合余热利用的制粉调风系统及制粉调风方法 | |
KR102397484B1 (ko) | 하이브리드 발전설비 | |
GB2523324A (en) | Improved fuel supply system for a gas turbine | |
US11319874B1 (en) | Air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hybrid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 |
KR102420600B1 (ko) | 하이브리드 발전설비 및 그 제어방법 | |
KR102485928B1 (ko) | 하이브리드 발전설비의 급기장치 및 급기방법 | |
CN219014372U (zh) | 一种利用汽轮机增温的燃煤锅炉 | |
CN214120111U (zh) | 内燃机排放烟气代替燃煤机组磨煤机热一次风系统 | |
CN209196962U (zh) | 一种火电机组供热设备及其空预器回收风暖风系统 | |
CN110925745B (zh) | 一种新型冷烟再循环机组效率提升系统及控制方法 | |
US20220136412A1 (en) | Hybrid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 |
Somova et al. | Extension of the Lower Range Limit Based on Industrial Studies of the Reliability of High-Power Unit Eqipmen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