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6265A - 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 Google Patents

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6265A
CN113316265A CN202110656574.4A CN202110656574A CN113316265A CN 113316265 A CN113316265 A CN 113316265A CN 202110656574 A CN202110656574 A CN 202110656574A CN 113316265 A CN113316265 A CN 113316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sk
uplink scheduling
uplink
scheduling task
ti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65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16265B (zh
Inventor
牛国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5657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162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16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62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16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62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5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source usage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属于终端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现有上行调度控制方案的控制过程比较复杂的问题。该方法包括:为第一上行调度任务设置第一定时器,第一定时器用于指示执行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的第一起始时间点,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消息;在第一起始时间点之前,若获取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则关闭第一定时器,以使得该终端设备不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消息;其中,第二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上行消息;第二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重叠。

Description

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终端设备的上行调度任务的控制中,通常使用基于线程池的调度方案。基于线程池的调度方案具体为将多个上行调度任务,放入线程池,各任务通过链表串连,前一个任务的指针指向下一个任务的地址,当没有任务时指针为空。
然而,上述基于线程池的调度方案由于在执行上行调度任务的过程中,需要维护链表指针,且链表指针的维护比较复杂,容易出错。
如此,现有上行调度任务的控制方案的控制过程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以解决现有上行调度控制方案的控制过程比较复杂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为第一上行调度任务设置第一定时器,第一定时器用于指示执行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的第一起始时间点,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消息;在第一起始时间点之前,若获取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则关闭第一定时器,以使得该终端设备不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消息;其中,第二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上行消息;第二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重叠。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该处理单元,用于为第一上行调度任务设置第一定时器,第一定时器用于指示执行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的第一起始时间点,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该通信单元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消息;在第一起始时间点之前,若获取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则关闭第一定时器,以使得该通信单元不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消息;其中,第二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该通信单元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上行消息;第二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重叠。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多个调度指令和/或发送多个上行消息,每个调度指令用于指示一个上行调度任务,每个上行消息为一个上行调度任务指示的上行消息;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终端设备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芯片,该通信芯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可在该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程序或指令,以使第一方面所述的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被执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和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任务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循环任务列表和软硬件的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循环任务列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态调度覆盖预调度的场景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态调度覆盖预调度场景的循环任务列表的修改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调度任务执行顺序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定时器触发执行上行调度任务的示意图;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循环任务列表取消上行调度任务的控制示意图;
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定时器控制是否触发执行上行调度任务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硬件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芯片的硬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首先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涉及的一些名词或者术语进行解释说明。
预调度:提前一定时间的信道调度,假设需要提前K毫秒,K可以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10,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例如K为1。预调度通常为网络侧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提前配置的一些周期性的或半持续的(需要媒体接入控制层控制单元(Media Access Control ControlElement,MAC CE)激活或去激活)上行信道发射。
动态调度:需要紧急响应的信道调度,即晚于S毫秒的调度信息,S大于或等于0.196且小于或等于3,且S小于K,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例如S为1。动态调度通常为网络侧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调度的上行信道发射。通常情况下,动态调度优先级高于预调度。
动态调度覆盖预调度:当动态调度与预调度时频域资源重叠时,动态调度的上行信道发射会被发射,而预调度的上行信道发射会被取消,此种情况称为动态调度覆盖预调度。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设备11也可以称作终端或者用户终端(UserEquipment,UE),终端设备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Device)或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手环、耳机、眼镜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设备11的具体类型。网络侧设备12可以是基站或核心网,其中,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ESS)、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B)、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WLAN接入点、WiFi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Receiving 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基站为例,但是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
在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网络侧设备12可以对终端设备11进行上行调度。目前,终端设备11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案处理网络侧设备12对其的上行调度:
方案一,基于最小时间颗粒的调度方案,把上行调度(预调度和动态调度)按最小时间颗粒提前按时间顺序排列,在有冲突的时隙,在冲突解决后,按最终仲裁结果进行调度任务处理。按照该方案思路,所有的上行调度任务都按照最小时间颗粒在最终的能够明确发送信道类型时刻点进行任务触发。假设预调度的时间为T,5G新空口(New Radio,NR)中,在T-(N2个symbol)的时间点,如果没有新的动态调度下达,就最终确定了预调度就是要发送的调度,在此之前都有动态调度下发的可能;也就是说在T-(N2个symbol)到T这段时间根据标准规定,不会再有新的动态调度产生。这个方案中所有的上行调度都等到T-(N2个symbol)的时刻再下发。
其中,N2是终端设备收到网络侧设备的上行调度指令(例如,DCI)的时刻点到该上行调度(上行调度指令指示的上行调度)发送的时刻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上述方案一的优点是流程控制比较简单,不需要更改或者取消已经下发的调度任务;缺点是上述方案适合基站这种对内存功耗体积不敏感的设备,或LTE等对调度时延要求不高的制式,不适合5G NR终端。
5G超可靠和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场景中,从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侧下发的指示紧急动态上行调度的DCI到终端设备发送动态上行调度的时间间隔最小为5.5个符号(symbol)(即N2最小为5.5个symbol),约196微秒,如果基于方案一进行调度任务触发,则整个时隙(slot)的所有上行调度都等到提前N2个符号的时刻点再下发,这样终端设备解DCI和上行处理必须小于196微秒,这样严格的要求,会给HW带来巨大的挑战,大大提高硬件(Hardware,HW)成本和设计复杂度。
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场景为预调度或动态调度,很少出现动态调度覆盖预调度、紧急取消预调度等特殊场景。但是上述最小时间颗粒的调度方案为了覆盖全部场景,在硬件设计过程中需大大提高硬件成本和设计复杂度。又由于对硬件要求较高的特殊场景很少出现,因此上述方案的实用性很低。
方案二,基于线程池的5G终端任务调度方案。多个信道调度任务,放入线程池,形成任务队列,各任务通过链表串连,前一个任务的下一个(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任务的地址,当没有任务时next指针为空(NULL)。
上述方案二的缺点是需要维护链表指针,在复杂调度场景下维护链表指针比较复杂。例如,动态调度覆盖预调度场景由于需要轮询每个任务的状态,使得链表指针的维护变得非常复杂,要新增很多地址,而且要修改很多next指针的指向。例如,由于前一个任务的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任务的地址,若动态调度覆盖预调度,则预调度任务的前一个任务的next指针要由指向预调度任务的地址修改为指向动态调度任务的地址,且预调度任务的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任务的地址要修改为动态调度任务的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任务的地址。如果某个预调度已经处于链表任务中,后来的动态调度部分覆盖该某个预调度,而该某个预调度中不被覆盖的部分预调度还会继续有效,这种场景时需要查询HW当前任务工作状态,在替代预调度时,要把预调度上一个任务的next指针指向动态调度任务,而动态调度的任务还要指向预调度的下一个任务,如果是多种信道覆盖或部分覆盖多种信道的场景,会使得指针地址的维护非常复杂,增加设计难度,增大维护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可以为第一上行调度任务设置第一定时器,第一定时器用于指示执行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的第一起始时间点,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消息;在第一起始时间点之前,若获取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则关闭第一定时器,以使得该终端设备不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消息;其中,第二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上行消息;第二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重叠。本方案中终端设备在第二上行调度任务对应的第二时域资源(第二上行消息的时域资源)与之前获取的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的第一时域资源(第一上行消息的时域资源)重叠的情况下,通过关闭第一上行任务对应的第一定时器,取消执行第一上行调度任务,进而使得终端设备不发送第一上行消息,如此,通过定时器控制终端设备是否执行对应的上行调度任务,进而控制终端设备是否发送对应的上行消息,逻辑简单,控制过程简单,在动态调度覆盖预调度的场景中,可以高效地控制上行调度任务。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LTE或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但是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上述的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终端设备和非移动终端设备),也可以为该终端设备中能够实现该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的功能模块和/或功能实体,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下面以执行主体为终端设备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进行示例性的说明。该方法可以包括下述的步骤201至步骤202。
201、终端设备为第一上行调度任务设置第一定时器。
其中,第一定时器用于指示执行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的第一起始时间点,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消息。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为获取到的每个上行调度任务设置定时器,也可以为获取到的一部分上行调度任务设置定时器,其他上行调度任务可以采用现有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如线程池控制方法,通过链表指针控制)控制执行,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只为预调度任务设置定时器,采用现有的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处理动态调度任务,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终端设备为获取到的每个上行调度任务设置定时器为例进行示例性地说明。即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每个上行调度任务,终端设备通过定时器控制对应上行任务的执行或取消执行。
可以理解,终端设备为获取到的每个上行调度任务设置一个定时器,即包括终端设备为获取到的每个上行调度任务生成一个定时器,并启动该一个定时器。每个定时器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执行对应上行调度任务的起始时间点(即触发时刻,可以理解,每个定时器用于指示一个触发时刻,该一个触发时刻为终端设备开始执行对应上行调度任务的时刻)。终端设备中的不同上行调度任务对应的定时器指示的触发时刻不同。
可以理解,定时器用于指示对应上行调度任务的触发时刻,即终端设备在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触发执行对应的上行调度任务,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在定时器超时的时刻触发执行对应的上行调度任务,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在定时器超时后的预定时长(预定时长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后触发执行对应的上行调度任务。
其中,定时器超时即定时器计时到达对应的上行调度任务的触发时刻。
可以理解,任意两个相邻的定时器的时间间隔可以是不固定的,因为每次上行调度间隔不一定是相同的时域资源。定时器的设计依赖于调度需求(网络侧设备的调度场景)和终端设备的硬件能力进行合理配置,以及不连续发送或者只发送参考信号(ReferenceSignal,RS)无业务的情况等场景。
可以理解,任意两个相邻的定时器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前一个定时器(先超时的定时器)对应的上行调度任务的执行时间。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201之前,网络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调度指令。终端设备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上行调度指令。
其中,第一上行调度指令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上行调度任务,该至少一个上行调度任务包括第一上行调度任务。
可以理解,第一上行调度指令可以为DCI,也可以为RRC信令,第一上行调度指令也可以是MAC CE信令,第一上行调度指令还可以是其他消息或信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一个上行调度指令用于指示一个上行调度事件,一个上行调度事件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上行信道的调度。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独立的上行信道的调度可以为一个上行调度任务(即一个上行调度事件包括至少一个上行调度任务);一个上行调度事件可以为一个上行调度任务(即一个上行调度事件为一个上行调度任务);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终端设备接收上行调度指令,对上行调度指令进行处理获取到上行调度任务。
可以理解,第一上行调度指令中携带可以指示第一上行消息的时频域资源(包括第一时域资源和第一频域资源)的信息。第一上行调度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消息,终端设备通过对第一上行调度指令进行处理,生成第一上行调度任务,通过第一定时器触发执行第一上行调度任务,以使得在对应的时频域资源上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消息。
可选地,上述步骤201具体可以通过下述步骤201a实现。
201a、终端设备基于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生成第一任务包,第一任务包包括第一定时器。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在任务包生成时,即启动对应的定时器;也可以在任务包生成之后的预设时长(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之后启动对应的定时器;终端设备还可以在将任务包存储到预定的存储区域时,启动对应的定时器;终端设备还可以在其他的时机启动定时器,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201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一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触发执行第一定时器对应的任务包指示的上行调度任务。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定时器,控制终端设备触发执行对应的上行调度任务,控制过程简单,设置好对应上行调度任务的定时器即可,上行调度任务在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触发,无需维护任务包(或上行调度任务)(删除无效任务包(或无效上行调度任务)、修改任务包顺序(或上行调度任务顺序)等)。
可选地,若一个定时器在超时之前被关闭,则指示取消执行(即忽略)对应的任务包指示的上行调度任务。
示例性地,若终端设备中的任务包A的定时器在超时之前被关闭,则终端设备取消执行(忽略)该任务包A指示的上行调度任务。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可以适用于5G终端调制解调器(modem,俗称猫)物理层。传统的终端modem物理层平台,由软件(Firmware,FW)和HW组成。一般来讲,FW运行在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Unit,MCP)或者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signal processing,DSP)上。FW运行物理层控制模块,完成复杂多变的逻辑参数计算,处理高层的信令,计算任务相关的逻辑参数,生成流程调度,对整个物理层系统进行过程上的控制,对HW进行配置并启动,可编程。HW负责按照FW的配置和协议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按照FW的配置进行反馈。HW一般是用专用特定应用的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芯片实现,HW能够比较快速的完成大数据量的处理,但是缺点是适用于比较成熟而且固化的协议实现,不能随意修改。
可选地,第一任务包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控制参数,内存地址;其中,该控制参数为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的控制参数,该内存地址为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的数据的存储地址。
可选地,第一任务包还可以包括控制参数,第一任务包也还可以包括内存地址,第一任务包也还可以包括控制参数和内存地址,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一个任务包由定时器(Task Start Timer)、控制参数(control para)和内存地址(buffer Id)组成。
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参数可以是FW对HW的一些控制性的参数配置,例如可以包括信道类型,时频域资源信息,参考信号类型,编码类型,编码速率,调制类型,端口数,预编码参数等协议算法参数。
内存地址,存储着上行调度任务待处理的数据,这些数据是来自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的调度数据,经过HW的编码调制等处理后生成符合5G NR协议的信号。HW依照FW配置的控制参数,对内存地址存储的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发往射频(radio frequency,RF),即完成了整个上行的物理层基带处理。
定时器决定了HW执行该对应上行调度任务的时间,定时器由FW控制。FW基于上行调度任务生成对应的定时器,并可以控制定时器启动,以及控制定时器关闭。定时器被关闭,则定时器无效,HW不会执行定时器被关闭的任务。如果任务定时器被启动,任务定时器会开始计时,HW会在设置好的时间点(即任务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触发执行对应的上行调度任务。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任务包包括定时器、控制参数和内存地址,可以使任务包的设计更合理,进而可以使对上行调度任务的控制更简单。而且每个上行调度任务对应一个任务包,每个上行调度任务结构体大小一致,任务控制参数和数据分离,方便处理。
可选地,该每个任务包还可以包括目标地址,目标地址为存储对应上行调度任务的控制参数和数据的地址;或者,该每个任务包还可以包括第一地址和第二地址,第一地址为存储对应上行调度任务的控制参数的地址,第一地址为存储对应上行调度任务的数据的地址;或者,该每个任务包还可以包括对应上行调度任务的控制参数和数据;或者该每个任务包还可以包括其他指示对应上行调度任务的控制参数和数据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选地,上述步骤201a之后,上述步骤201还可以包括下述步骤201b。
201b、终端设备将第一任务包存储至循环任务列表。
其中,该循环任务列表用于按照存入该循环任务列表的顺序,依次存储每个上行调度任务对应的任务包。
可以理解,该循环任务列表用于存储待处理的上行调度任务。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将任务包存储至循环任务列表时,即启动对应的定时器。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FW通过循环任务列表对HW进行任务分配和控制。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循环任务列表(cyclic task list,CTL)属于FW的一个外设。循环任务列表相当于一个带定时器的触发器。FW对循环任务列表进行配置,循环任务列表根据任务包中定时器信息触发HW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按照存入该循环任务列表的顺序,依次存储每个上行调度任务对应的任务包,可以方便通过循环任务列表对任务包的统一管理。
可选地,终端设备也可以不按照存入该循环任务列表的顺序,存储每个上行调度任务对应的任务包。
可选地,该循环任务列表中的每个任务包还包括索引,该索引为对应任务包存储至该循环任务列表时的顺序。
可以理解,若一任务包为第j个加入循环任务列表的任务包,则该任务包的索引(index)为j,可以记为任务包j,j为自然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为任务包设置索引,可以方便在循环任务列表中查找对应的任务包,进而可以方便查找对应的上行调度任务。
可选地,该循环任务列表的长度固定,该循环任务列表的长度为N个存储区域,每个存储区域用于存储一个任务包,该循环列表中的存储区域可以重复利用,N为正整数。
可选地,在循环任务列表中的任务包1指示的上行调度任务被触发执行(任务包1的定时器超时之后)或者任务包1的任务定时器被关闭之后,若终端设备生成新的任务包2,则可以将循环任务列表中的该任务包1更新为任务包2,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删除该任务包1,并将任务包2存储至该任务包1对应的存储区域。
可选地,该循环任务列表包括依次排列的N个存储区域,每个存储区域用于存储一个任务包,该N个存储区域中的第i个存储区域用于存储索引为j的任务包,i=j%N,N为正整数,i=0,1,2……N-1,j为自然数。
可选地,循环任务列表可以为任意形状的循环任务列表,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循环任务列表为环形任务列表。
本申请实施例中,循环任务列表中的存储区域可以重复利用,避免了频繁内存分配和释放的开销,且循环任务列表中的每个任务包依靠对应的定时器控制,相互独立,不受影响,上行调度处理性能极高。
示例1,假设N为5,循环任务列表中的5个存储区域的编号分别为存储区域0、存储区域1、存储区域2、存储区域3、存储区域4。索引j=5m(m为自然数)的任务包均存储在存储区域0中,索引j=5m+1的任务包均存储在存储区域1中,索引j=5m+2的任务包均存储在存储区域2中,索引j=5m+3的任务包均存储在存储区域3中,索引j=5m+4的任务包均存储在存储区域4中。由于每个存储区域用于存储一个任务包,因此在存储下一个任务包之前,删除上一个任务包,且上一个任务包的定时器超时或被关闭。
示例性地,第一任务包为索引为m×N+i的任务包,上述步骤将第一任务包存储至循环任务列表包括下述的步骤301或步骤302。
301、终端设备在m=0时,将该索引为m×N+i的任务包存储至第i个存储区域。
示例2,承接上述示例1,索引j=0的任务包存储在存储区域0中,索引j=1的任务包存储在存储区域1中,索引j=2的任务包存储在存储区域2中,索引j=3的任务包存储在存储区域3中,索引j=4的任务包存储在存储区域4中。
302、终端设备在m>0时,将第i个存储区域中的索引为(m-1)×N+i的任务包更新为索引为m×N+i的任务包。
其中,m为自然数。
示例3,承接上述示例2,若m=1,则索引j=1×5+0的任务包替换索引j=0的任务包存储在存储区域0中,索引j=1×5+1的任务包替换索引j=1的任务包存储在存储区域1中,索引j=1×5+2的任务包替换索引j=2的任务包存储在存储区域2中,索引j=1×5+3的任务包替换索引j=3的任务包存储在存储区域3中,索引j=1×5+4的任务包替换索引j=4的任务存储在存储区域4中。若m=2,则索引j=2×5+0的任务包替换索引j=1×5+0的任务包存储在存储区域0中,索引j=2×5+1的任务包替换索引j=1×5+1的任务包存储在存储区域1中,索引j=2×5+2的任务包替换索引j=1×5+2的任务包存储在存储区域2中,索引j=2×5+3的任务包替换索引j=1×5+3的任务包存储在存储区域3中,索引j=2×5+4的任务包替换索引j=1×5+4的任务存储在存储区域4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循环任务列表由N个任务包组成,任务包在存储器(memory)中随着索引增加是循环覆盖的,假设需要检索的任务包索引为j,j%N就是该任务包在循环任务列表的位置,因此可以方便寻址。
可选地,N是根据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的:该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该终端设备的内存信息。
可以理解,N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也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内存信息确定,还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和终端设备的内存信息确定,N还可以根据其他信息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选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包括软硬件能力)至少包括:支持载波数量、时隙数量,一个时隙可以承载的信道数量,是否支持灵活配置、是否支持载波聚合,支持哪些载波,SRS支持哪些天线、哪些端口(port)、哪些资源(resource)等。
示例性地,假设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支持单载波(一个载波),支持4个slot,一个slot最多有7个信道(实际设计时,7不是2的整数倍,因此按8个信道计算),因此设计时N为32。进一步的,可以根据内存信息指示的内存设计,若内存较小,则N可以设计的小一些;若内存较大,N可以设计大一些,但要保证系统稳定性。
202、终端设备在第一起始时间点之前,若获取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则关闭第一定时器,以使得该终端设备不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消息。
其中,第二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上行消息;第二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重叠。
可以理解,第二上行调度任务的优先级高于第一上行调度任务。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第一上行调度任务和第二上行调度任务的类型,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
可选地,第一上行调度任务为预调度任务,第二上行调度任务为动态调度任务。
示例性地,第一上行调度指令为RRC信令,第一上行调度任务为一个预调度任务;第二上行调度指令为DCI,第二上行调度任务为一个动态调度任务。
可以理解,在终端设备开始执行第一上行调度任务之前,终端设备若获取到优先级高于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的第二上行调度任务,且第二上行调度任务对应的第二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重叠,则可以通过关闭第一定时器,以取消执行第一上行调度任务,进而在第一时域资源不发送第一上行消息。
可选地,在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之前,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调度指令,通过处理第二上行调度指令得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判断第二时域资源是否与第一时域资源重叠,以判断第二上行消息是否与第一上行消息冲突,即判断是否是第二上行消息覆盖第一上行消息的场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是通过定时器控制是否执行对应的上行调度任务,以控制是否发送对应的上行消息,因此以下可以将上行消息冲突转化为上行调度任务冲突)。若确定第二上行消息与第一上行消息冲突,则可以通过关闭第一定时器,取消执行第一上行调度任务,以使得不发送第一上行消息,进而解决第二上行消息与第一上行消息冲突(也即第二上行调度任务与第一上行调度任务冲突)的问题。
可选地,终端设备在获取到与之前获取到的上行调度任务冲突的新上行调度任务时,都可以通过关闭之前的上行调度任务的定时器,取消之前的上行调度任务,进而取消发送之前的上行调度任务对应的上行消息,以解决新上行调度任务与之前的上行调度任务冲突的问题。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在对应的上行消息的时域资源重叠的情况下,确定上行消息冲突(进而确定上行调度任务冲突),还可以在对应的上行消息的时域资源重叠的情况下,结合考虑时域资源是否冲突,以及终端设备的能力等确定上行消息是否冲突(进而确定上行调度任务是否冲突)。
可选地,在对应的上行消息的时域资源重叠的情况下,若对应上行消息的频域资源也重叠,则确定上行消息冲突,若对应上行消息的频域资源不重叠,则基于终端设备的能力确定上行消息是否冲突。若终端设备的能力允许在时域资源重叠的情况下,在不同的频域资源上发送上行消息,则终端设备确定上行消息不冲突(在此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设置依次执行第一上行调度任务和第二上行调度任务,进而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消息,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上行消息);若终端设备的能力不允许在时域资源重叠的情况下,在不同的频域资源上发送上行消息,则终端设备确定上行消息冲突。
本申请实施例中,判断上行消息是否冲突的以及解决冲突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以及相关协议规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根据5G NR 38.213-38.214解决冲突。
示例性地,可选地,上述步骤202具体可以通过下述步骤202a或步骤202b实现。
202a、终端设备若第二上行消息与第一上行消息的频域资源重叠,则关闭第一定时器。
202b、终端设备若第二上行消息与第一上行消息的频域资源不重叠,且该终端设备不支持在不同的频域资源同时发送第一上行消息和第二上行消息,则关闭第一定时器。
示例性地,假设终端设备的能力支持在不同子载波上同时发送两个上行消息,不支持在同一子载波上同时发送两个上行消息。那么在两个上行消息的频域资源不重叠的情况下,若该两个上行消息的频域资源为不同子载波,则可以确定该两个上行消息不冲突;若该两个上行消息的频域资源为同一子载波,则可以确定该两个上行消息冲突。
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两个上行消息的频域资源和终端设备的能力判断上行消息是否冲突,可以更好地控制上行调度任务,更有效的控制上行调度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时域资源重叠包括时域资源完全重叠(第二时域资源包括第一时域资源)和时域资源部分重叠(第一时域资源中有部分时域资源与第二时域资源重叠)两种情况。
可选地,若时域资源完全重叠,则终端设备取消对应的上行调度任务,若时域资源部分重叠,则终端设备取消时域资源重叠部分对应的上行调度任务,保留时域资源不重叠的部分对应的上行调度任务。
示例性地,上述步骤202具体可以通过下述步骤202c或步骤202d实现。
202c、终端设备若获取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且第二时域资源包括第一时域资源,则关闭第一定时器。
可以理解,第二时域资源包括第一时域资源,则第二上行消息完全覆盖第一上行消息,终端设备可以取消执行第一上行调度任务,以使得不发送第一上行消息。
202d、终端设备若获取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且第一时域资源包括与第二时域资源不重叠的第三时域资源,则将第一上行调度任务修改为第三上行调度任务,以使该终端设备在第三时域资源发送第三上行消息。
其中,第三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在第三时域资源发送第三上行消息。
可以理解,第一时域资源包括与第二时域资源不重叠的第三时域资源,则第一上行消息部分被第二上行消息覆盖,终端设备可以取消执行第一上行调度任务中时域资源重叠部分对应的上行调度任务,即将第一上行调度任务修改为时域资源未重叠部分(第三时域资源)对应的第三上行调度任务,第二定时器用于指示执行第三上行调度任务的起始时间点,以解决第一上行消息部分被第二上行消息覆盖的问题。
可选地,针对上述步骤202d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修改第二定时器(即修改第二定时器的超时时刻),也可以不修改第二定时器,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202c或步骤202d之前,还包括:终端设备判断第二时域资包括第一时域资源的全部资源还是部分资源,若第二时域资源包括第一时域资源的全部资源,则执行上述步骤202c,若第二时域资源包括第一时域资源的部分资源,则执行上述步骤202d。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第二上行消息完全覆盖第一上行消息,和第二上行消息部分覆盖第一上行消息,分情况处理第一上行调度任务,从而可以更好地控制上行调度任务。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控制第二上行调度任务,也可以通过定时器控制第二上行调度任务。
示例性地,在上述步骤201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下述步骤203。
203、终端设备若获取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则为第二上行调度任务设置第二定时器,以使得该终端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上行消息。
其中,第二定时器用于指示执行第二上行调度任务的起始时间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步骤202和步骤203之间的执行顺序,例如,可以先执行步骤202,再执行步骤203;也可以先执行步骤203,再执行步骤202,还可以同时执行步骤202和步骤203。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定时器控制第二上行调度任务,控制过程简单,设置好对应上行调度任务的定时器即可,上行调度任务在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触发。
可以理解,要解决动态调度覆盖预调度的问题,则面临着上行预调度任务修改,上行预调度任务取消,以及插入动态调度任务。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终端设备(FW)只需要对还未执行的上行调度任务对应的任务包进行修改。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列举了时隙n(Slot n)的符号列表(symbol list),其中,0~13为时域符号数(Time domain Symbol number),在预调度(Pre-Schedule)中,在slot n第8~11个symbol调度了资源集B(resource set B)码块(Code block,CB)传输的周期探测参考信号(Periodic SRS,P SRS)(Periodic SRS usage for CB(resource set B)),在第12~13个symbol调度了承载周期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低优先级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在K时刻点后网络侧设备又在9~13个symbol调度了天线轮发的非周期SRS(Aperiodic SRS usage for AnteSwitching)。由于后来的动态调度非周期SRS优先级比预调度的周期SRS和PUCCH要高。因此出现了动态调度覆盖预调度的场景,需要对已经存储在循环任务列表的任务包进行修改或关闭对应的定时器(以使任务包无效),并增加新的任务包。具体地,后起的动态调度增加了天线轮发AP SRS集(set),该AP SRS set有3个SRS资源(resource)(每个resource对应一个端口(port),控制信息参数不一致),因此增加了三个AP SRS的上行调度任务,AP SRS及其Guard占用了第9~13个symbol,其中,天线轮发非周期SRS端口0(资源集A中的资源0)(SRSusage for Ante Switching port 0(resource 0set A))占用第9个symbol,保护间隔1(Guard 1)占用第10个symbol,天线轮发非周期SRS端口1(资源集A中的资源1)(SRS usagefor Ante Switching port 1(resource 1set A))占用第11个symbol,保护间隔2(Guard2)占用第12个symbol,天线轮发非周期SRS端口2(资源集A中的资源2)(SRS usage forAnte Switching port 2(resource 2set A))占用第13个symbol。根据相关协议的SRS冲突判决处理原则,symbol 8的P SRS没有冲突需要继续发送,而symbol 9~11的P SRS和symbol 12~13的PUCCH需要被取消掉,改发新增加的AP SRS set。
示例性地,承接上述示例,如图7A所示,原来预调度的方案如图7A左侧,该循环任务列表有四个任务包,分别为任务包1指示上述预调度的P SRS,任务包2指示上述预调度的PUCCH,任务包3和任务包4(该四个任务包对应的上行调度任务依次执行),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动态调度覆盖预调度的问题,循环任务列表需要发生的变化为:任务包1修改为只有1个symbol(即symbol 8),symbol 9~11取消,关闭任务包2的定时器(即取消symbol 12~13的PUCCH的调度),在任务包4之后增加AP SRS set对应的3个任务包(分别为任务包5(AP SRS端口0)、任务包6(AP SRS端口1)和任务包7(AP SRS端口2)),上述循环任务列表的变化可以是通过终端设备中的软件(FW)实现的。如图7B所示,终端设备依次执行上行调度任务1(对应任务包1)、上行调度任务5(对应任务包5)、上行调度任务6(对应任务包6)、上行调度任务7(对应任务包7)、上行调度任务3(对应任务包3)、上行调度任务4(对应任务包4)。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无需删除无效的任务包,也不需要对已有任务包的顺序进行调整,因为任务包指示的上行调度任务是由对应的定时器来触发启动的,而不是根据任务包的顺序依次触发启动的。如此,可以避免任务包顺序的维护。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对应定时器关闭以及上行调度任务修改(既能够及时关闭预调度任务又可以很方便的修改预调度任务参数),即解决了动态调度任务覆盖预调度任务的问题,控制过程简单,效率高。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定时器触发执行对应的上行调度任务,不同的上行调度任务依次执行(任意两个相邻的定时器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前一个定时器(先超时的定时器)对应的上行调度任务的执行时间),正常情况下,在下一个上行调度任务的定时器超时之前,上一个上行调度任务可以执行完成,然而有时由于终端设备发生异常,在下一个上行调度任务的定时器超时的时刻前一个上行调度任务未执行完成,此种情况下,终端设备继续执行上一个上行调度任务,并上报高层(MAC层)上行调度任务超时,以使得高层处理异常,并在上一个上行调度任务执行完成后,执行下一个上行调度任务。
示例性地,该终端设备包括依次执行的第五上行调度任务和第六上行调度任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下述步骤204至步骤205。
204、若第六上行调度任务对应的第五定时器超时,且第五上行调度任务未执行完成,终端设备则继续执行第五上行调度任务,并上报第五上行调度任务超时。
205、终端设备在第五上行调度任务执行完成时,触发执行第六上行调度任务。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相邻上行调度任务之间在时域资源上是不交叉的,即在设计时两个定时器之间的时间间隔是足够前一个上行调度任务执行完成的(即正常情况下,在第五定时器超时之前,第五上行调度应该任务执行完成,在第五定时器超时的时刻,终端设备开始执行第六上行调度任务),因此,若在下一个定时器(第五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前一个上行调度任务(第五上行调度任务)未执行完成,则终端设备可能发生异常,因此上报高层(MAC层)第五上行调度任务发生超时,等待高层处理异常。
示例性地,在没有下行抢占,没有动态调度抢占预调度,没有上行调度任务取消的场景下,如图8所示,循环任务列表中的各任务包对应的上行调度任务依次执行,具体地,定时器0超时,触发执行上行调度任务0,定时器1超时,触发执行上行调度任务1,定时器2超时,触发执行上行调度任务2,……以此类推。定时器的设置要依据调度需求和HW能力进行合理配置,在定时器0和定时器1之间,HW务必要完成上行调度任务0的处理。如果定时器1启动时,上行调度任务0没有完成,HW会继续处理上行调度任务0,直到上行调度任务0处理完成后再去处理上行调度任务1,同时反馈FW出现超时异常,上报错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步骤201至步骤203与步骤204至步骤205的执行顺序,例如,可以先执行步骤201至步骤203,再执行步骤204至步骤205;也可以先执行步骤204至步骤205,再执行步骤201至步骤203;还可以同时执行步骤201至步骤203和步骤204至步骤205,还可以以其他顺序执行,此处不予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出现超时异常,上报错误,可以便于终端设备查找引起超时异常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可选地,针对上行调度任务取消场景,FW只需要关闭需要取消的上行调度任务对应的定时器即可。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下述步骤206至步骤207。
206、终端设备获取目标任务。
其中,该目标任务用于指示取消该终端设备的第四上行调度任务,第四上行调度任务对应第四定时器,第四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在第四时域资源上发送第四上行消息。
207、终端设备关闭第四定时器,以使得该终端设备不在第四时域资源上发送第四上行消息。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一定时器被启动之后,处于开启状态,当该一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开始执行对应的上行调度任务;一定时器在超时前被关闭,则处于关闭状态,终端设备不执行该一定时器对应的上行调度任务。
可以理解,第四上行调度任务可以是上述的第一上行调度任务,也可以是上述的第二上行调度任务,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其他未执行的上行调度任务,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示例性地,如图9A所示,网络侧设备指示取消上行调度任务1,则终端设备关闭上行调度任务1对应的任务包1的定时器1。如图9B所示,由于定时器1关闭,因此任务包1无效,任务包1对应的上行调度任务1无效,终端设备无需执行上行调度任务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步骤201至步骤203与步骤206至步骤207的执行顺序,例如,可以先执行步骤201至步骤203,再执行步骤206至步骤207;也可以先执行步骤206至步骤207,再执行步骤201至步骤203;还可以同时执行步骤201至步骤203和步骤206至步骤207,还可以以其他顺序执行,此处不予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行调度任务需要取消时直接关闭对应的定时器,则不会触发HW执行该任务,处理过程简单。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10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单元1001和通信单元1002;该处理单元1001,用于为第一上行调度任务设置第一定时器,第一定时器用于指示执行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的第一起始时间点,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该通信单元1002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消息;在第一起始时间点之前,若获取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则关闭第一定时器,以使得该通信单元1002不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消息;其中,第二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该通信单元1002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上行消息;第二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重叠。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1001,具体用于若第二上行消息与第一上行消息的频域资源重叠,则关闭第一定时器;若第二上行消息与第一上行消息的频域资源不重叠,且该终端设备不支持在不同的频域资源同时发送第一上行消息和第二上行消息,则关闭第一定时器。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1001,具体用于若获取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且第二时域资源包括第一时域资源,则关闭第一定时器;或,若获取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且第一时域资源包括与第二时域资源不重叠的第三时域资源,则将第一上行调度任务修改为第三上行调度任务,以使该通信单元1002在第三时域资源发送第三上行消息,第三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在第三时域资源发送第三上行消息。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1001,还用于若获取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则为第二上行调度任务设置第二定时器,以使得该通信单元1002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上行消息,第二定时器用于指示执行第二上行调度任务的起始时间点。
可选地,第一上行调度任务为预调度任务,第二上行调度任务为动态调度任务。
可选地,可选地,该处理单元1001,还用于获取目标任务,该目标任务用于指示取消该终端设备的第四上行调度任务,第四上行调度任务对应第四定时器,第四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该通信单元1002在第四时域资源上发送第四上行消息;关闭第四定时器,以使得该通信单元1002不在第四时域资源上发送第四上行消息。
可选地,该终端设备包括依次执行的第五上行调度任务和第六上行调度任务;该处理单元1001,还用于若第六上行调度任务对应的第五定时器超时,且第五上行调度任务未执行完成,则继续执行第五上行调度任务,并上报第五上行调度任务超时;以及在第五上行调度任务执行完成时,触发执行第六上行调度任务。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1001,具体用于基于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生成第一任务包,第一任务包包括第一定时器。
可选地,第一任务包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控制参数,内存地址;其中,该控制参数为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的控制参数,该内存地址为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的数据的存储地址。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1001,还用于在该基于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生成第一任务包之后,将第一任务包存储至循环任务列表;其中,该循环任务列表用于按照存入该循环任务列表的顺序,依次存储每个上行调度任务对应的任务包。
可选地,该循环任务列表中的每个任务包包括索引,该索引为对应任务包存储至该循环任务列表时的顺序。
可选地,该循环任务列表包括依次排列的N个存储区域,每个存储区域用于存储一个任务包,该N个存储区域中的第i个存储区域用于存储索引为j的任务包,N为正整数,i=j%N,i=0,1,2……N-1,j为自然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模块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收发器1101、处理器1102和存储器1103;其中,所述收发器1101用于接收多个调度指令和/或发送多个上行消息,每个调度指令用于指示一个上行调度任务,每个上行消息为一个上行调度任务指示的上行消息;所述存储器1103用于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1102执行时,使所述终端设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1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收发器1101、处理器1102和存储器110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中示出的终端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收发器11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1102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收发器11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收发器11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其中,处理器1102可以是调制解调器,基带处理器,基带芯片,或,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案的一个或多个芯片(或芯片系统)。处理器1102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103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103内的数据,执行终端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设备进行整体监控。
存储器1103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103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终端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103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103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1102,用于为第一上行调度任务设置第一定时器,第一定时器用于指示执行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的第一起始时间点,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消息;在第一起始时间点之前,若获取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则关闭第一定时器,以使得收发器1101不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消息;其中,第二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上行消息;第二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重叠。
可选地,处理器1102,具体用于若第二上行消息与第一上行消息的频域资源重叠,则关闭第一定时器;若第二上行消息与第一上行消息的频域资源不重叠,且该终端设备不支持在不同的频域资源同时发送第一上行消息和第二上行消息,则关闭第一定时器。
可选地,处理器1102,具体用于若获取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且第二时域资源包括第一时域资源,则关闭第一定时器;或,若获取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且第一时域资源包括与第二时域资源不重叠的第三时域资源,则将第一上行调度任务修改为第三上行调度任务,以使该收发器1101在第三时域资源发送第三上行消息,第三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在第三时域资源发送第三上行消息。
可选地,处理器1102,还用于收发器1101若获取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则为第二上行调度任务设置第二定时器,以使得该收发器1101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上行消息,第二定时器用于指示执行第二上行调度任务的起始时间点。
可选地,第一上行调度任务为预调度任务,第二上行调度任务为动态调度任务。
处理器1102,还用于获取目标任务,该目标任务用于指示取消该终端设备的第四上行调度任务,第四上行调度任务对应第四定时器,第四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在第四时域资源上发送第四上行消息;关闭第四定时器,以使得收发器1101不在第四时域资源上发送第四上行消息。
可选地,该终端设备包括依次执行的第五上行调度任务和第六上行调度任务;处理器1102,还用于若第六上行调度任务对应的第五定时器超时,且第五上行调度任务未执行完成,则继续执行第五上行调度任务,并上报第五上行调度任务超时;以及在第五上行调度任务执行完成时,触发执行第六上行调度任务。
可选地,处理器1102,具体用于基于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生成第一任务包,第一任务包包括第一定时器。
可选地,第一任务包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控制参数,内存地址;其中,该控制参数为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的控制参数,该内存地址为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的数据的存储地址。
可选地,处理器1102,还用于在基于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生成第一任务包之后,将第一任务包存储至循环任务列表;其中,该循环任务列表用于按照存入该循环任务列表的顺序,依次存储每个上行调度任务对应的任务包。
可选地,该循环任务列表中的每个任务包包括索引,该索引为对应任务包存储至该循环任务列表时的顺序。
可选地,该循环任务列表包括依次排列的N个存储区域,每个存储区域用于存储一个任务包,该N个存储区域中的第i个存储区域用于存储索引为j的任务包,N为正整数,i=j%N,i=0,1,2……N-1,j为自然数。
本实施例中各种实现方式具有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见上述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实现方式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芯片,该通信芯片包括处理器1201和存储器1202,该存储器1202用于存储可在该处理器12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处理器1201用于执行该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1201,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存储器1202可以是一个存储装置,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且存储器1202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闪存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服务器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为第一上行调度任务设置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用于指示执行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的第一起始时间点,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消息;
在所述第一起始时间点之前,若获取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则关闭所述第一定时器,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不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上行消息;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一时域资源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获取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则关闭所述第一定时器,包括:
若所述第二上行消息与所述第一上行消息的频域资源重叠,则关闭所述第一定时器;
若所述第二上行消息与所述第一上行消息的频域资源不重叠,且所述终端设备不支持在不同的频域资源同时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消息和所述第二上行消息,则关闭所述第一定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获取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则关闭所述第一定时器,包括:
若获取到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且所述第二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则关闭所述第一定时器;
或,
若获取到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且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包括与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不重叠的第三时域资源,则将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任务修改为第三上行调度任务,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三时域资源发送第三上行消息,所述第三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在第三时域资源发送所述第三上行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获取到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则为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设置第二定时器,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消息,所述第二定时器用于指示执行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的起始时间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任务为预调度任务,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为动态调度任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目标任务,所述目标任务用于指示取消所述终端设备的第四上行调度任务,所述第四上行调度任务对应第四定时器,所述第四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在第四时域资源上发送第四上行消息;
关闭所述第四定时器,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不在所述第四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四上行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依次执行的第五上行调度任务和第六上行调度任务;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六上行调度任务对应的第五定时器超时,且所述第五上行调度任务未执行完成,则继续执行所述第五上行调度任务,并上报所述第五上行调度任务超时;
以及在所述第五上行调度任务执行完成时,触发执行所述第六上行调度任务。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第一上行调度任务设置第一定时器,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生成第一任务包,所述第一任务包包括所述第一定时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任务包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控制参数,内存地址;
其中,所述控制参数为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的控制参数,所述内存地址为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的数据的存储地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生成第一任务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任务包存储至循环任务列表;
其中,所述循环任务列表用于按照存入所述循环任务列表的顺序,依次存储每个上行调度任务对应的任务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任务列表中的每个任务包包括索引,所述索引为对应任务包存储至所述循环任务列表时的顺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任务列表包括依次排列的N个存储区域,每个存储区域用于存储一个任务包,所述N个存储区域中的第i个存储区域用于存储索引为j的任务包,N为正整数,i=j%N,i=0,1,2……N-1,j为自然数。
1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为第一上行调度任务设置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用于指示执行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的第一起始时间点,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所述通信单元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消息;
在所述第一起始时间点之前,若获取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则关闭所述第一定时器,以使得所述通信单元不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任务用于指示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上行消息;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一时域资源重叠。
14.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多个调度指令和/或发送多个上行消息,每个调度指令用于指示一个上行调度任务,每个上行消息为一个上行调度任务指示的上行消息;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终端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的步骤。
15.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的步骤。
16.一种通信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芯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以使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被执行。
CN202110656574.4A 2021-06-11 2021-06-11 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Active CN1133162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6574.4A CN113316265B (zh) 2021-06-11 2021-06-11 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6574.4A CN113316265B (zh) 2021-06-11 2021-06-11 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6265A true CN113316265A (zh) 2021-08-27
CN113316265B CN113316265B (zh) 2023-09-01

Family

ID=77378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6574.4A Active CN113316265B (zh) 2021-06-11 2021-06-11 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162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1870A1 (zh) * 2021-10-29 2023-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50170A1 (en) * 2011-04-28 2014-02-20 Fujitsu Limite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al status and terminal equipment
WO2016177137A1 (zh) * 2015-07-15 2016-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170163404A1 (en) * 2014-08-26 2017-06-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18085790A1 (en) * 2016-11-04 2018-05-11 Motorola Mobility Llc Identifying a resource for transmitting a first uplink channel
CN110035523A (zh) * 2018-01-12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ci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19216619A1 (en) * 2018-05-10 2019-11-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CN110972317A (zh) * 2018-09-28 2020-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1836376A (zh) * 2019-08-09 2020-10-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上行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261730A (zh) * 2019-07-22 2021-0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2673693A (zh) * 2018-09-28 2021-04-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50170A1 (en) * 2011-04-28 2014-02-20 Fujitsu Limite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al status and terminal equipment
US20170163404A1 (en) * 2014-08-26 2017-06-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16177137A1 (zh) * 2015-07-15 2016-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8085790A1 (en) * 2016-11-04 2018-05-11 Motorola Mobility Llc Identifying a resource for transmitting a first uplink channel
CN110035523A (zh) * 2018-01-12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ci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19216619A1 (en) * 2018-05-10 2019-11-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CN110972317A (zh) * 2018-09-28 2020-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2673693A (zh) * 2018-09-28 2021-04-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2261730A (zh) * 2019-07-22 2021-0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836376A (zh) * 2019-08-09 2020-10-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上行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1870A1 (zh) * 2021-10-29 2023-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6265B (zh) 202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3443B (zh)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330589B2 (en) Carrier switching and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392143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10650473B (zh) 一种能力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EP3952605A1 (en)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KR102622293B1 (ko) 정보 보고 방법, 수신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US10064180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dynamic packet transfer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22003056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pdcch monitoring period
JP2024045383A (ja) 無線通信方法、ネットワーク機器及び端末装置
US20230199586A1 (en) Cell State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665751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CN113316265A (zh) 上行调度任务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WO2021027551A9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938876A (zh) 一种能力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CN11177141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0831173B (zh) 信息元素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394987B1 (en) Programmable radio transceivers
JP2024516672A (ja) 端末能力レポート方法、ユーザ端末、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24511042A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22241677A1 (en) Activation of measurement gap configuration
US20230362916A1 (en) Search spa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4325965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008335A1 (zh) 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CN117676747A (zh) 发射通道切换的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5913499A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