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5337B - 一种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5337B
CN113315337B CN202110471387.9A CN202110471387A CN113315337B CN 113315337 B CN113315337 B CN 113315337B CN 202110471387 A CN202110471387 A CN 202110471387A CN 113315337 B CN113315337 B CN 1133153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heat dissipation
winding
mover
linear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713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15337A (zh
Inventor
史艳霞
李云龙
汤海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Sino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Sino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Sino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Tianjin Sino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11047138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153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15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5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15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53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0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Linear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包括:定子,其上设置有若干永磁体,若干所述永磁体沿直线电机的驱动方向间隔分布;与所述定子间隔设置的第一动子和第二动子,所述第一动子和第二动子通过一动子座沿所述永磁体的分布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一动子选择性安装在第一个或第二个所述动子座上,当所述第一动子和第二动子同时安装在同一个所述动子座上时,所述第一动子和第二动子上的绕组首尾并联。本发明提供了双动子结构的直线电机,可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将两个动子合体,提升单个动子座的推力,可有效应用于负载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同时,设计的优化的散热结构,以解决了两个动子合体后的散热问题,提升直线电机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
背景技术
直线电机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直线运动机械能,而不需要任何中间转换机构的传动装置。它可以看成是一台旋转电机按径向剖开,并展成平面而成。
现有技术中,一般只有单动子结构或双动子结构的直线电机系统,单动子结构的直线电机只有一个动子,应用面窄,而双动子结构的直线电机,单个动子的功率不高,推动力有限,不适应于大负载场景。同时,动子温度过高会影响线圈绕组的工作性能,容易引起直线电机工作故障,缩短直线电机的使用寿命。
因此,急需一种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直线电机适用面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还有一个目的是优化散热结构,特别是提升双动子合体后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包括:
定子,其上设置有若干永磁体,若干所述永磁体沿直线电机的驱动方向间隔分布;
与所述定子间隔设置的第一动子和第二动子,所述第一动子和第二动子通过一动子座沿所述永磁体的分布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动子选择性安装在第一个或第二个所述动子座上,当所述第一动子和第二动子同时安装在同一个所述动子座上时,所述第一动子和第二动子上的绕组首尾并联。
还包括:定子基座,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定子基座的底部,所述动子座底部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定子基座两侧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滑槽对应的滑轨,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直线电机的驱动方向一致,所述动子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定子基座上。
所述第一动子由第一铁芯组件及多个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一铁芯组件上的第一绕组组成,各个所述第一绕组首尾串联;所述第一铁芯组件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绕组的凹腔,所述第一绕组安装在所述凹腔中,且所述第一绕组凸出于所述凹腔一定距离。
所述第二动子由第二铁芯组件及多个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二铁芯组件上的第二绕组组成,各个所述第二绕组首尾串联;所述第二铁芯组件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绕组的贯穿腔,所述第二绕组安装在所述贯穿腔中,且所述第二绕组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贯穿腔一定距离。
所述动子座底部开设有用于安装动子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为一底部敞开的空腔结构;所述第一动子安装在所述安装腔的底部,所述第二动子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开口处。
所述第一铁芯组件由第一散热部和与所述第一散热部一体成型的第一安装部组成,所述第一散热部底部与所述安装腔的底部腔壁贴合,所述凹腔开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
所述安装腔底部两侧壁上设置有伸缩锁定柱,所述第一散热部两侧壁上对应开设有锁定孔,所述第一铁芯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底部,并通过所述锁定柱和锁定孔定位。
所述第二铁芯组件由第二散热部和与所述第二散热部一体成型的第二安装部组成,所述第二散热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腔的开口,所述贯穿腔贯穿整个所述第二铁芯组件,所述第二绕组至所述安装腔底部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动子的厚度一致。
第一个所述动子座内侧壁设置有一对第一触点,一对所述第一触点通过导线贯穿第一个所述动子座侧壁向外引出,连接至控制器,且所述第一铁芯组件侧壁上对应设置有一对第二触点,一对所述第二触点导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绕组的首尾两端,当第一动子安装在第一个所述动子座上时,一对所述第一触点与一对所述第二触点接触;所述第二绕组的首尾两端通过导线从第二个动子座的侧壁引出,并连接至控制器;
第一个所述第一绕组外端面设置有第三触点,所述第三触点连接所述第一绕组的首端,最后一个所述第一绕组外端面设置有第四触点,所述第四触点连接所述第一绕组的尾端;第一个所述第二绕组内端面设置有第五触点,所述第五触点连接所述第二绕组的首端,最后一个所述第二绕组内端面设置有第六触点,所述第六触点连接所述第二绕组的尾端;
当第一动子移动至与第二动子合体时,所述第三触点与第五触点接触,所述第四触点与第六触点接触。
动子的运动轨迹所在平面与所述定子形成一冷却通道,所述定子基座侧壁上贯穿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排气孔形成第一散热通道,所述第一铁芯组件上纵向贯穿开设有若干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所述凹腔对齐连通。
所述凹腔下方的所述第一铁芯组件上设置有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二散热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所述凹腔连通;所述动子座上纵向贯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孔对齐连通的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通过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所述凹腔连通形成第三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孔纵向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孔对齐连通。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双动子结构的直线电机,可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将两个动子合体,提升单个动子座的推力,可有效应用于负载要求较高的场景中;
2、设计的优化的散热结构,以解决了两个动子合体后的散热问题,提升直线电机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两个动子分体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两个动子合体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动子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动子安装在第一个动子座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动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第二铁芯组件安装在第二个动子座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二动子安装在第二个动子座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一动子和第二动子合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图1~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现形式,主要包括:定子1、第一动子2、第二动子7、定子基座5和动子座6,定子1设置在定子基座5的底部,定子1上设置有若干永磁体11,若干永磁体11沿直线电机的驱动方向间隔分布;具体的定子1设置在所述定子基座5的底部,所述动子座6底部两侧开设有滑槽63,所述定子基座5两侧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滑槽63对应的滑轨52,所述滑轨5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直线电机的驱动方向一致,所述动子座6滑动设置在所述定子基座5上。
第一动子2和第二动子7,通过一动子座6沿所述永磁体11的分布方向移动,也就是通过动子座6滑动在定子基座5上,且第一动子2和第二动子7与定子1间隔一定距离。第一动子2活动安装在第一个动子座6或第二个动子座6上,第二动子7固定安装在第二个动子座6上,动子座6通过动子的驱动滑动设置在定子基座5的上。
为实现动子与动子座6的固定安装,动子座6底部开设有用于安装动子的安装腔62,安装腔62为一底部敞开的空腔结构。所述第一动子2安装在所述安装腔62的底部,所述第二动子7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腔62开口处。
第一动子2由第一铁芯组件21及多个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一铁芯组件21上的第一绕组22组成,第一绕组22沿直线电机的驱动方向分布,各个所述第一绕组22首尾串联,且外接线从第一绕组22首尾两端引出连接电源,通过控制第一绕组22上的励磁,即可控制第一动子2的移动,当第一动子2与动子座6脱离时,即可单独移动,并可移动至与第二个动子座6中,与第二动子7首尾并联结合使用,增当线圈扎数,从而提升第二个动子座6的推动力;第一动子2和第一个动子座6锁定结合时,即可带动第一个动子座6一起移动,两个动子座6独立移动,形成双动子直线电机结构。
为了实现第一绕组22的安装,在所述第一铁芯组件21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绕组22的凹腔212a,所述第一绕组22安装在所述凹腔212a中,且所述第一绕组22凸出于所述凹腔212a一定距离,便于和第二绕组72结合并联。
所述第一铁芯组件21由第一散热部211和与所述第一散热部211一体成型的第一安装部212组成,所述第一散热部211底部与所述安装腔62的底部腔壁贴合,所述凹腔212a开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部212上。
两个动子座6上的所述安装腔62底部两侧壁上都设置有伸缩锁定柱64,所述第一散热部211两侧壁上对应开设有锁定孔214,所述第一铁芯组件21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腔62底部,并通过所述锁定柱64和锁定孔214定位。伸缩锁定柱64伸入至锁定孔214中时,即可将第一动子2锁定在相应的动子座6上,否则第一动子2可以在动子座6上相对移动。
同理,所述第二动子7由第二铁芯组件71及多个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二铁芯组件71上的第二绕组72组成,各个所述第二绕组72首尾串联,且外接线从第二绕组72首尾两端引出连接电源,第二动子7与第二个动子座6固定连接,通过控制第二绕组72上的励磁,即可控制第二个动子座6移动;
为了实现第二绕组72的安装,在所述第二铁芯组件71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绕组72的贯穿腔712a,所述第二绕组72安装在所述贯穿腔712a中,且所述第二绕组72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贯穿腔712a一定距离,凸出的一端是为了便于和第一绕组22接触,凸出的第二端是为了便于散热。
所述第二铁芯组件71由第二散热部711和与所述第二散热部711一体成型的第二安装部712组成,所述第二散热部711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腔62的开口,所述贯穿腔712a贯穿整个所述第二铁芯组件71,所述第二绕组72至所述安装腔62底部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动子2的厚度一致,由此当第一动子2单独移动时,可以移动到第二个动子座6中与第二动子7结合,第一绕组22和第二绕组首尾两端并联连接,第二动子7至安装腔62底部空间正好容纳第一动子2,第一动子2和第二动子7合体在第二个动子座6上后,即形成了大功率单动子结构的直线电机系统。
为了解决两个动子的接线问题,在第一个所述动子座6内侧壁设置有一对第一触点,一对所述第一触点通过导线贯穿第一个所述动子座6侧壁向外引出,连接至控制器,且所述第一铁芯组件21侧壁上对应设置有一对第二触点,一对所述第二触点导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绕组22的首尾两端,也就是将第一绕组22的输入输出端引出到第二触点上,当第一动子2安装在第一个所述动子座6上时,一对所述第一触点与一对所述第二触点接触,通过这种滑动导电接触结构,将第一绕组22的输入输出端引出并连接至控制器。而所述第二绕组72的首尾两端通过导线从第二个动子座6的侧壁引出,并连接至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绕组22和第二绕组72上的励磁,以控制动子座6的移动位置。
为了实现第一动子2和第二动子7的并联,在第一个所述第一绕组22外端面设置有第三触点221,所述第三触点221连接所述第一绕组22的首端,最后一个所述第一绕组22外端面设置有第四触点222,所述第四触点222连接所述第一绕组22的尾端,通过第三触点221和第四触点222作为第一绕组22的另一路输入输出端接口;同理,第一个所述第二绕组72内端面设置有第五触点,所述第五触点连接所述第二绕组72的首端,最后一个所述第二绕组72内端面设置有第六触点,所述第六触点连接所述第二绕组72的尾端,通过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作为第二绕组72的另一路输入输出端接口。
当第一动子2移动至第二个动子座6上与第二动子7结合时,所述第三触点221与第五触点接触,所述第四触点222与第六触点接触,从而实现两各绕组的并联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各个触点与周边都绝缘设置。
工作过程如下:
当作为双动子结构时,第一个动子座6上的伸缩锁定柱64伸入至锁定孔214内将第一动子2锁定在第一个动子座6上,通过第一个动子座6上的第一触点和第一动子2上的第二触点将第一绕组22的输入输出端引出至控制器,从而对第一动子2的控制,实现第一动子2和第二动子7的双动子直线电机结构。
当作为单动子结构时,控制第一个动子座6移动至第二个动子座6接触,此后,控制第一个动子座6上的伸缩锁定柱64复位,脱离锁定孔214,将第一动子2移动插入至第二动子7与安装腔62底部空间中,直到所述第三触点221与第五触点接触,所述第四触点222与第六触点接触,从而实现两各绕组的并联连接,第二个动子座6上的伸缩锁定柱64伸入至锁定孔214内将第一动子2锁定在第二个动子座6上,通过第二动子2上的引出线与控制器连接,第一绕组22和第二绕组72并联后,单个动子座6上的绕组线圈增加,提升了单个动子座6的推动力,可有效应用于负载要求较高的场景中。
更进一步的,可以另设第一动子2外接引线,通过控制第一绕组22上的励磁实现第一动子2的自动移动对接。
当第一绕组22和第二绕组72合体时,功率较高,发热量也高,因此本发明还做了散热结构优化。具体的,动子的运动轨迹所在平面与所述定子1形成一冷却通道3,双动子结构时,第一绕组22和第二绕组72顶部凸出部分都暴露在冷却通道3内;单动子结构时,第一动子2和第二动子7有效接触,第二绕组72顶部凸出部分都暴露在冷却通道3内,便于散热。
散热风扇4固定安装在第二个动子座6上,且散热风扇4设置在第二绕组72两侧,散热风扇4沿第二绕组72的分布方向设置,散热风扇4的叶片41能够随运动的第一动子2绕散热风扇4的转动轴自转。具体的,散热风扇4通过一导热板42与动子座6固定连接,散热风扇4的转动轴垂直连接在导热板42的上表面。
由于动子的运动轨迹所在平面与定子1形成一冷却通道,第二动子7上的第二绕组72顶部凸出第二铁芯组件71表面一定距离并延伸至冷却通道3内,增大了第二绕组72与冷却通道3的接触面积。因现有技术中直线电机的动子长度一定小于其平移距离,固要求定子的长度大于动子的长度,从而实际上冷却通道3与外界空气是部分连通的,合体后,动子运动速度较慢时,动子上的产生的热量相对较小,冷却通道3与外界空气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将热量排出;但当动子的运动速度很快、负载较大时,动子产生的热量仅依靠热交换无法快速排出,此时则依靠散热风扇4加速散热,由于第二绕组72的两侧的冷却通道3内设置扇热风扇4,且散热风扇4沿第二绕组72的分布方向设置,散热风扇4的叶片41能够随运动的动子绕散热风扇4的转动轴自转,且动子运动越快,散热风扇4叶片41的转动速度也随之加快,从而加速了冷却通道3内的空气流通,避免了热空气在冷却通道3内聚集,有利于绕组和第二铁芯组件71的散热。
为进一步提高绕组的散热效率,在定子基座5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若干排气孔51,散热风扇4固定安装在排气孔51内侧端的动子座6底部,冷却通道3与排气孔51连通,冷却通道3与排气孔51连通形成第一散热通道24。当第一动子2移动时使得散热风扇4的叶片41自转,将第一动子2上的热能通过第一散热通道24排出至直线电机外部,进一步提高了直线电机的散热效果。
第一铁芯组件21上纵向贯穿开设有若干第一散热孔213,第一散热孔213与凹腔212a对齐连通。凹腔212a下方的第一铁芯组件21上设置有第二散热通道23,第二散热通道23通过第一散热孔213与凹腔212a连通,第二散热通道23内的空气流向与直线电机的驱动方向一致。第二散热通道23由若干通孔231组成,通孔231横向设置,通孔231与第一散热孔213垂直连通,通孔231的轴向与直线电机的驱动方向一致。第一动子2运行时,外部冷空气灌入第二散热通道23内,通孔231的两侧均与外界连通,第一动子2前进方向视为进风口,前进方向的反向视为出风口,第一动子2上的第一绕组22和第一铁芯组件21产生大量的热,进风口处的冷空气将第一铁芯组件21上的部分热量携带至出风口处,有利于第一铁芯组件21的散热,第一绕组22底部的热量经第一散热孔213传递至第二散热通道23内,以加速第一绕组22底部的散热,总之,灌入通孔231的外部冷空气可将第一动子2内部的热量随空气流带出,第二散热通道23加速了第一动子2内部的散热。
两个动子座6上纵向贯穿开设有与第一散热孔213对齐连通的第二散热孔61,第一散热孔213纵向依次贯穿第一安装部212和第一散热部211与第二散热孔61对齐连通。第二散热孔61通过第一散热孔213与凹腔212a连通形成第三散热通道25。第三散热通道25有助于将第一动子2上的余热通过第一散热孔213和第二散热孔61排至动子座6的上方。
本发明为提高动子的散热效率,设置了散热风扇4,加速了冷却通道3内的空气流通,避免了热空气在冷却通道3内聚集,有利于动子的散热。
此外,为最大限度的提高动子的散热速率,设置多个散热通道以加速散热。在定子基座5的侧壁开设与冷却通道3连通的排气孔51,从而冷却通道3和排气孔51形成第一散热通道24,使得冷却通道3内的热空气还可通过第一散热通道24从定子基座5的侧壁排出;在用于容纳第一绕组22的凹腔212a下方的设置有第二散热通道23,第一动子2运行时,外部冷空气灌入第二散热通道23内,通孔231的两侧均与外界连通,灌入通孔231的外部冷空气可将第一动子2内部的热量随空气流带出,第二散热通道23加速了第一动子2内部的散热;动子座6上纵向贯穿开设有与第一散热孔213对齐连通的第二散热孔61,第二散热孔61通过第一散热孔213与凹腔212a连通形成了第三散热通道25,第三散热通道25有助于将第一动子2上的余热通过第一散热孔213和第二散热孔61排至动子座6的上方。
直线电机安装时,先将两个动子和动子座6组装完成后,在防尘罩5的底部设置安装定子1,将载有两个动子的动子座6倒扣,使滑槽63对准防尘罩5上的滑轨52,从而实现了两个动子和定子1在防尘罩5上的安装。
由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双动子结构的直线电机,可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将两个动子合体,提升单个动子座的推力,可有效应用于负载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同时,设计的优化的散热结构,以解决了两个动子合体后的散热问题,提升直线电机的可靠性。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9)

1.一种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1),其上设置有若干永磁体(11),若干所述永磁体(11)沿直线电机的驱动方向间隔分布;
与所述定子(1)间隔设置的第一动子(2)和第二动子(7),所述第一动子(2)和第二动子(7)通过一动子座(6)沿所述永磁体(11)的分布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动子(2)选择性安装在第一个或第二个所述动子座(6)上,当所述第一动子(2)和第二动子(7)同时安装在同一个所述动子座(6)上时,所述第一动子(2)和第二动子(7)上的绕组首尾并联;所述第一动子(2)由第一铁芯组件(21)及多个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一铁芯组件(21)上的第一绕组(22)组成,所述第二动子(7)由第二铁芯组件(71)及多个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二铁芯组件(71)上的第二绕组(72)组成,第一个所述动子座(6)内侧壁设置有一对第一触点,一对所述第一触点通过导线贯穿第一个所述动子座(6)侧壁向外引出,连接至控制器,且所述第一铁芯组件(21)侧壁上对应设置有一对第二触点,一对所述第二触点导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绕组(22)的首尾两端,当第一动子(2)安装在第一个所述动子座(6)上时,一对所述第一触点与一对所述第二触点接触;所述第二绕组(72)的首尾两端通过导线从第二个动子座(6)的侧壁引出,并连接至控制器;
第一个所述第一绕组(22)外端面设置有第三触点(221),所述第三触点(221)连接所述第一绕组(22)的首端,最后一个所述第一绕组(22)外端面设置有第四触点(222),所述第四触点(222)连接所述第一绕组(22)的尾端;第一个所述第二绕组(72)内端面设置有第五触点,所述第五触点连接所述第二绕组(72)的首端,最后一个所述第二绕组(72)内端面设置有第六触点,所述第六触点连接所述第二绕组(72)的尾端;当第一动子(2)移动至与第二动子(7)合体时,所述第三触点(221)与第五触点接触,所述第四触点(222)与第六触点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子基座(5),所述定子(1)设置在所述定子基座(5)的底部,所述动子座(6)底部两侧开设有滑槽(63),所述定子基座(5)两侧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滑槽(63)对应的滑轨(52),所述滑轨(5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直线电机的驱动方向一致,所述动子座(6)滑动设置在所述定子基座(5)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一绕组(22)首尾串联;所述第一铁芯组件(21)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绕组(22)的凹腔(212a),所述第一绕组(22)安装在所述凹腔(212a)中,且所述第一绕组(22)凸出于所述凹腔(212a)一定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二绕组(72)首尾串联;所述第二铁芯组件(71)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绕组(72)的贯穿腔(712a),所述第二绕组(72)安装在所述贯穿腔(712a)中,且所述第二绕组(72)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贯穿腔(712a)一定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子座(6)底部开设有用于安装动子的安装腔(62),所述安装腔(62)为一底部敞开的空腔结构;所述第一动子(2)安装在所述安装腔(62)的底部,所述第二动子(7)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腔(62)开口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芯组件(21)由第一散热部(211)和与所述第一散热部(211)一体成型的第一安装部(212)组成,所述第一散热部(211)底部与所述安装腔(62)的底部腔壁贴合,所述凹腔(212a)开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部(212)上;
所述安装腔(62)底部两侧壁上设置有伸缩锁定柱(64),所述第一散热部(211)两侧壁上对应开设有锁定孔(214),所述第一铁芯组件(21)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腔(62)底部,并通过所述伸缩锁定柱(64)和锁定孔(214)定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铁芯组件(71)由第二散热部(711)和与所述第二散热部(711)一体成型的第二安装部(712)组成,所述第二散热部(711)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腔(62)的开口,所述贯穿腔(712a)贯穿整个所述第二铁芯组件(71),所述第二绕组(72)至所述安装腔(62)底部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动子(2)的厚度一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动子的运动轨迹所在平面与所述定子(1)形成一冷却通道(3),所述定子基座(5)侧壁上贯穿开设有若干排气孔(51),所述冷却通道(3)与所述排气孔(51)连通,所述冷却通道(3)与所述排气孔(51)形成第一散热通道(24),所述第一铁芯组件(21)上纵向贯穿开设有若干第一散热孔(213),所述第一散热孔(213)与所述凹腔(212a)对齐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212a)下方的所述第一铁芯组件(21)上设置有第二散热通道(23),所述第二散热通道(23)通过所述第一散热孔(213)与所述凹腔(212a)连通;所述动子座(6)上纵向贯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孔(213)对齐连通的第二散热孔(61),所述第二散热孔(61)通过所述第一散热孔(213)与所述凹腔(212a)连通形成第三散热通道(25),所述第一散热孔(213)纵向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安装部(212)和所述第一散热部(211)与所述第二散热孔(61)对齐连通。
CN202110471387.9A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 Active CN1133153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1387.9A CN113315337B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1387.9A CN113315337B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5337A CN113315337A (zh) 2021-08-27
CN113315337B true CN113315337B (zh) 2022-08-12

Family

ID=77371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71387.9A Active CN113315337B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1533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3556A (zh) * 2003-12-19 2004-12-08 清华大学 用作机床进给系统的平板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CN103420260A (zh) * 2013-07-12 2013-12-04 河南理工大学 采用分布式供电的定子分段式永磁直线电机直驱提升系统
CN104467356A (zh) * 2014-12-30 2015-03-25 北方民族大学 一种新型结构直线电机
CN207835186U (zh) * 2017-11-30 2018-09-07 贵溪泰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瓶车用电机
CN207884472U (zh) * 2018-02-02 2018-09-18 深圳市海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可分拆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的铁芯安装结构
CN208424152U (zh) * 2018-04-09 2019-01-22 青岛祥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埋入式双动子直线电机模组结构
CN111564951A (zh) * 2020-05-28 2020-08-2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直线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38045B2 (ja) * 1995-05-18 2001-12-1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リニアモータ
CN100574059C (zh) * 2002-01-16 2009-12-23 科龙勇发株式会社 线性电动机
JP3870413B2 (ja) * 2002-08-20 2007-01-17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コアレスリニアモータ
JP4102797B2 (ja) * 2004-11-19 2008-06-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機子コア、リニアモータ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4824424B2 (ja) * 2006-02-21 2011-11-30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リニアモータ
JP5018945B2 (ja) * 2010-09-13 2012-09-05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マルチヘッド形コア付きリニアモータ
DE102016216654A1 (de) * 2016-09-02 2018-03-08 Festo Ag & Co. Kg Linear-Transversalflussmotor
CN109742920B (zh) * 2018-12-13 2021-02-02 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直线电动机的初级部分及印制接线盒的制造方法
CN110880850B (zh) * 2019-11-11 2021-01-0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定子永磁型动铁芯式无弹簧直线振荡电机
CN210898880U (zh) * 2019-12-09 2020-06-30 深圳市万福达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线电机
CN111711337B (zh) * 2020-07-22 2022-03-22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直线电机以及运输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3556A (zh) * 2003-12-19 2004-12-08 清华大学 用作机床进给系统的平板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CN103420260A (zh) * 2013-07-12 2013-12-04 河南理工大学 采用分布式供电的定子分段式永磁直线电机直驱提升系统
CN104467356A (zh) * 2014-12-30 2015-03-25 北方民族大学 一种新型结构直线电机
CN207835186U (zh) * 2017-11-30 2018-09-07 贵溪泰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瓶车用电机
CN207884472U (zh) * 2018-02-02 2018-09-18 深圳市海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可分拆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的铁芯安装结构
CN208424152U (zh) * 2018-04-09 2019-01-22 青岛祥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埋入式双动子直线电机模组结构
CN111564951A (zh) * 2020-05-28 2020-08-2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直线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5337A (zh) 202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32835A1 (zh) 一种电机转子、电机及汽车
US20080073985A1 (en) Cooling Device of an Electrical Machine
CN111769674A (zh) 一种转子、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EP3968501A1 (en) Stator block, stator assembly, and cooling system for stator assembly
CN209805603U (zh) 异步起动同步磁阻电机转子组件结构、电机
CN113315337B (zh) 一种选配式双动子永磁直线电机系统
CN215897462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机机壳结构
CN110768414A (zh) 一种永磁电机的冷却结构
KR100746208B1 (ko) 수냉식 냉각 시스템을 갖는 전동기용 비엘디시 모터장치
CN113452195B (zh) 一种内部冷却介质可自由循环的辅助散热电机装置
CN112713716B (zh) 一种设有内外冷却风路的封闭式电机及电机机座
CN112886748B (zh) 一种温控分压线程电机
CN113381532A (zh) 电机冷却结构及设有该电机冷却结构的电机
Cakal et al. Review of Advances in Cooling Schemes for Yokeless and Segmented Armature (YASA) Axial Flux Motors
CN112583220B (zh) 一种双轴电机
KR100902118B1 (ko) 초고속 전동기
RU2741053C1 (ru) Вентильно-индукторный двигатель с независимым возбуждением с жидкостной системой охлаждения
CN218920187U (zh) 一种制冷压缩机的电机定子结构
CN221278097U (zh) 一种磁悬浮分子泵的控制器
KR20230112690A (ko) 전기차용 통합 드라이브 트레인 어셈블리 및 전기차
CN219268632U (zh) 一种强制风冷型电机
KR20230104585A (ko) 전기 자동차용 통합 드라이브트레인 조립체 및 전기 자동차
CN218920178U (zh) 一种基于空气冷却的永磁同步起动发电机
US20210273502A1 (en) Cooling system for variable torque generation electric machine
CN113178808A (zh) 一种高效通风降温的集装箱变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