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2682B - 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的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的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12682B CN113312682B CN202110492603.8A CN202110492603A CN113312682B CN 113312682 B CN113312682 B CN 113312682B CN 202110492603 A CN202110492603 A CN 202110492603A CN 113312682 B CN113312682 B CN 1133126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ning
- ground
- point
- section
- t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08000025274 Lightning injury Diseas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6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65 sag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876 top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1 model calc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45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8—Probabilistic or stochastic CA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6—Wind turbines or wind far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的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计算方法,属于风电场集电线路雷电防护领域。所述方法首先获取风电场集电线路的相关地形参数和线路参数以及风力发电机的结构数据,然后计算风力发电机的雷击保护半径,根据计算结果判断集电线路是否处于风力发电机的屏蔽范围内,对未被风力发电机屏蔽的集电线路部分采用三维电气几何模型计算绕击闪络率,最后分析高海拔山区风电场集电线路雷电绕击的闪络率。本发明在计算集电线路直击雷的绕击闪络率时,考虑了集电线路所处海拔高度以及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的影响,使得风电场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电场集电线路雷电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的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是风电场的重要输电通道,当集电线路因故障跳闸时,会造成整条线路上风电机组的停运,对风电场的正常生产以及运行维护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雷击架空输电线路引起的停运是我国输电线路的主要事故之一。2005-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线路雷击跳闸次数逐年增加,各年雷击跳闸次数约占总跳闸次数的40%,因此,对集电线路进行雷电绕击闪络率的计算,加强集电线路雷击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于风电场集电线路雷电绕击闪络率的计算通常采用规程法或者电气几何模型法。规程法认为雷电绕过避雷线直击导线的概率与线路的参数有关;电气几何模型是将雷电的放电特性与线路的尺寸结构联系起来的几何分析方法,但是风电场集电线路大都架设于风力发电机附近,在遭受雷击过程中,风力发电机对于附近集电线路具有屏蔽作用,以上方法都未考虑风力发电机对集电线路雷电绕击闪络率的影响。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可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的集电线路雷电绕击闪络率的计算方法,帮助风电场运维部门提高雷击故障的分析水平,加强集电线路的雷电防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我国风电场雷击闪络率相对较高,采用传统的电气几何模型计算绕击闪络率未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对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影响这一现状,从而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的历史雷击跳闸次数存在一定偏差的问题。本文在考虑风力发电机对线路屏蔽作用的基础上,并基于杆塔不同位置分别计算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完成对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并与实际风电场集电线路绕击跳闸故障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本文提出的绕击闪络率计算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的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风电场集电线路内的杆塔进行编号、进行基本参数的采集和雷电流幅值范围的设定;
设需要估算的任一个风电场集电线路所在的区域为U,在区域U内对杆塔进行编号,设区域U中的任一个杆塔为杆塔Tm,m为区域U内的杆塔按照排列进行编号的顺序号,m为正整数;
采集区域U内的风电场集电线路的基本参数,所述基本参数包括杆塔高度尺寸参数、导线参数、避雷线参数、雷电参数和绝缘子闪络电压参数;
根据已知的观测数据,首先将需要估计的雷电流幅值范围记为雷电流幅值范围A,A=0~300kA;然后将雷电流幅值范围A等分为n个区间,令每个区间起始处的雷电流幅值作为该区间评估点的雷电流幅值,得到n个区间评估点的雷电流幅值,在n个区间中任取一个区间,并将该区间评估点的雷电流幅值记为雷电流幅值Ij,j=1,2...n;最后将n个区间评估点的雷电流幅值组成一个雷电流幅值的集合,记为集合I,I={I1,I2......Ij......In};
步骤2,进行二级区段的设定,并进行导线对地高度和避雷线对地高度的计算;
步骤2.1,进行二级区段的设定;
将杆塔Tm与杆塔Tm+1之间的区间定义为后一级区段,在后一级区段内,将杆塔Tm与杆塔Tm+1之间的水平距离按长度1米等分得到K1个后二级区段,将该其中的任意一个记为后二级区段Bh,h=1,2……K1,且序号h的增大方向为自杆塔Tm向杆塔Tm+1的方向;将K1个后二级区段的集合记成集合B,集合令集合B内每一个后二级区段终点处的海拔高度为该后二级区段的海拔高度,对集合B内的每一个后二级区段的海拔高度进行测量,得到K1个后二级区段海拔高度的集合HB,其中,为后二级区段Bh的海拔高度;
将杆塔Tm与杆塔Tm-1之间的区间定义为前一级区段,在前级一区段内,将杆塔Tm与杆塔Tm-1杆塔之间的水平距离按长度1米等分得到K2个前二级区段,并将其中的任意一个记为前二级区段Cγ,γ=1,2……K2,且序号γ的增大方向为自杆塔Tm向杆塔Tm-1的方向;将K2个前二级区段的集合记成集合C,集合K2≠K1;令集合C内每一个前二级区段终点处的海拔高度为该前二级区段的海拔高度,对集合C内的每一个前二级区段的海拔高度进行测量,得到前一级区段内K2个前二级区段海拔高度的集合HC,其中,为前二级区段Cγ的海拔高度;
步骤2.2,计算后导线对地高度LBh和前导线对地高度
令后二级区段Bh中的导线的中点为点O,点O处导线的对地垂直高度记为后导线对地高度LBh,后导线对地高度LBh的计算式如下:
式中,Hm为杆塔Tm的海拔高度,HC为杆塔Tm上导线悬挂点的对地垂直距离,fO为点O处的导线弧垂,D1为点O到杆塔Tm的直线水平距离,α1为杆塔Tm和杆塔Tm+1之间的高差角,HO为点O处对应的地面海拔高度;
其中,点O处的导线弧垂fO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g1为导线比载,σ1为导线最大应力;
令前二级区段Cγ中的导线的中点为点Q,点Q处导线的对地垂直高度记为前导线对地高度前导线对地高度的计算式如下:
式中,fQ为点Q处的导线弧垂,D2为点Q到杆塔Tm的直线水平距离,α2为杆塔Tm和杆塔编号Tm-1之间的高差角,HQ为点Q对应的地面海拔高度;
其中,点Q处的导线弧垂fQ的计算公式如下:
步骤2.3,计算后避雷线对地高度和前避雷线对地高度
令后二级区段Bh中的避雷线的中点为点S,点S处避雷线的对地垂直高度记为后避雷线对地高度后避雷线对地高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HG为杆塔Tm上避雷线悬挂点的对地垂直距离,fS为在点S处的避雷线弧垂,E1为点S到杆塔Tm的直线水平距离,HS为点S处对应的地面海拔高度;
其中,点S处的避雷线弧垂fS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g2为避雷线比载,σ2为避雷线最大应力;
令前二级区段Cγ中的避雷线的中点为点X,点X处避雷线的对地垂直高度记为前避雷线对地高度前避雷线对地高度的计算式如下:
式中,fX为点X处的避雷线弧垂,E2为点X到杆塔Tm的直线水平距离,HX为点X对应的地面海拔高度;
其中,点X处的避雷线弧垂fX的计算公式如下:
步骤3,考虑海拔高度的影响,对杆塔Tm的绝缘子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U50%进行修正,得到修正过的绝缘子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U150%,
式中,Ka为修正系数,q为海拔高度修正因子,本发明中,取修正因子为1.0;
步骤4,计算后二级区段Bh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小绕击耐雷水平和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大绕击耐雷水平计算前二级区段Cγ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小绕击耐雷水平和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大绕击耐雷水平
步骤4.1,计算后二级区段Bh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小绕击耐雷水平和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大绕击耐雷水平计算式如下:
其中,为前二级区段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大击矩,计算式如下:
式中:
θ01是后二级区段Bh的保护角,L1为从杆塔Tm的导线到避雷线的水平横担距离;
F是第一中间变量,F=kh 2-sin2(θ01),其中,kh是在后二级区段Bh的击距系数,计算式如下:
当
当kh=0.55;
G1是第二中间变量,
步骤4.2,计算前二级区段Cγ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小绕击耐雷水平和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大绕击耐雷水平计算式如下:
其中,为前二级区段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大击矩,计算式如下:
式中:
θ02是在前二级区段Cγ的保护角,
F2是第三中间变量,F2=kγ 2-sin2(θ02),kγ是在前二级区段Cγ的击距系数,,计算式如下:
当
当kγ=0.55;
G2是第四中间变量,
步骤5,判断在雷电流幅值为Ij时,风力发电机对集电线路的屏蔽范围;
步骤5.1,选取距离杆塔Tm水平距离最近的风力发电机W,记为风力发电机W,收集风力发电机W的基本参数,包括风力发电机W的整机高度HW、所处海拔高度高度HA;
使用滚球法计算风力发电机W在雷电流幅值为Ij时对于集电线路的雷击保护半径
步骤5.2,判断在雷电流幅值为Ij时,风力发电机W是否对后二级区段Bh有屏蔽作用并计算屏蔽范围大小,具体的,记后二级区段Bh与风力发电机W的水平距离为
若则后二级区段Bh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不会遭受雷击;
若则后二级区段Bh未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
步骤5.3,判断在雷电流幅值为Ij时,风力发电机W是否对前二级区段Cγ有屏蔽作用并计算屏蔽范围大小,具体的,记前二级区段Cγ与风力发电机W的水平距离为
若则前二级区段Cγ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不会遭受雷击;
若则前二级区段Cγ未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
步骤6,在雷电流幅值为Ij、且考虑风力发电机W屏蔽作用的前提下,计算集电线路在后二级区段Bh发生的雷电绕击闪络次数集电线路在前二级区段Cγ发生的雷电绕击闪络率
步骤6.1,雷电绕击闪络次数的计算如下:
若后二级区段Bh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
若后二级区段Bh未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
式中:
lG1为后二级区段Bh的集电线路导线的暴露弧在大地上的水平投影;
Ng为地面落雷密度,Td为年雷暴日数;
P()为雷电流幅值分布概率函数,即雷电流幅值超过Ij的雷电流出现的概率,P(Ij+1)为雷电流幅值超过(Ij+1)的雷电流出现的概率;
步骤6.2,雷电绕击闪络次数的计算如下:
若前二级区段Cγ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
若前二级区段Cγ未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
式中:
lG2为前二级区段Cγ的集电线路导线的暴露弧在大地上的水平投影;
步骤7,计算雷电流幅值为Ij时,考虑风力发电机W屏蔽作用的集电线路在集合B’部分的绕击闪络率和集合C’部分的绕击闪络率
步骤7.1,在后一级区段的集合中截取包括的前半部分组成一个新的集合B’,
对集合B’中的每一个后二级区段,按照步骤6.1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到个与雷电流幅值为Ij对应的绕击闪络率然后通过该个与雷电流幅值为Ij对应的绕击闪络率计算得到雷电流幅值为Ij时,集电线路在集合B’部分的绕击闪络率,并记为集合B’部分的绕击闪络率计算式如下:
步骤7.2,在前一级区段的集合中截取包括的前半部分组成一个新的集合C’,
对集合C’中的每一个前二级区段,按照步骤6.2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到个与雷电流幅值为Ij对应的绕击闪络率然后通过该个与雷电流幅值为Ij对应的绕击闪络率计算得到雷电流幅值为Ij时,集电线路在集合C’部分的绕击闪络率,并记为集合C’部分的绕击闪络率计算式如下:
步骤8,计算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的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S;
步骤8.1,从雷电流幅值范围A中分解出雷电流幅值为的雷电流幅值范围A1,设雷电流幅值范围A1内共包含n1个区间,n1≤n;对雷电流幅值范围A1中的每一个区间,逐个区间计算集合B’部分的绕击闪络率得到n1个集合B’部分的绕击闪络率然后进行积分得到雷电流幅值范围A1对应的集电线路B’部分的绕击闪络次数SB,计算式如下:
步骤8.2,从雷电流幅值范围A中分解出雷电流幅值为的雷电流幅值范围A2,设雷电流幅值范围A2内共包含n2个区间,n2≤n;对雷电流幅值范围A2中的每一个区间,逐个区间计算集合C’部分的绕击闪络率得到n1个集合集合C’部分的绕击闪络率然后进行积分得到雷电流幅值范围A2对应的集电线路C’部分的绕击闪络次数SC;计算方式如下:
步骤8.3,计算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下的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S,计算式如下:
S=SB+SC。
优选地,所述雷击保护半径rWj的计算式如下:
当LBh+Ho≤HA时,
当LBh+Ho>HA时,
其中,rj为风力发电机击距,
优选地,后二级区段Bh的集电线路导线的暴露弧在大地上的水平投影lG1的计算式如下;
其中,
rc1为后二级区段Bh雷电流幅值Ij逐渐增加时的集电线路导线击距,rc1=10Ij 0.65;
rg1为后二级区段Bh雷电流幅值Ij逐渐增加时的集电线路大地击距,rg1=khrc1;
所述暴露弧的获取方式为:以避雷线的中点为圆心、以导线击距rc1为半径做避雷线圆弧,以导线的中点为圆心、以导线击距rc1为半径做导线圆弧,以大地击距rg1为高度做水平线,使导线圆弧和水平线相交得到点a、导线圆弧与避雷线圆弧相交得到点b,点a和点b形成暴露弧
优选地,前二级区段Cγ的集电线路导线的暴露弧在大地上的水平投影lG2的计算式如下:
其中,
rc2为前二级区段Cγ雷电流幅值Ij逐渐增加时的集电线路导线击距,rc2=10Ij 0.65;
rg2为前二级区段Cγ雷电流幅值Ij逐渐增加时的集电线路大地击距rg2,rg2=kγrc2;
所述暴露弧的获取方式为:以避雷线的中点为圆心、以导线击距rc2为半径做避雷线圆弧,以导线的中点为圆心、以导线击距rc2为半径做导线圆弧,以大地击距rg2为高度做水平线,使导线圆弧和水平线相交得到点c、导线圆弧与避雷线圆弧相交得到点d,点c和点d形成暴露弧
与现有的计算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考虑了风电场所处的高海拔山区地形高度差异性,采用三维电气几何模型计算方法对风电场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的计算更加准确。
2、考虑了集电线路所处风电场的复杂环境,去除了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对集电线路雷电绕击闪络率计算的影响,使得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的计算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考虑地形作用下沿档距方向的海拔高度及任一点导线对地高度示意图。
图3为风力发电机雷击保护半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考虑地形情况下的三维电气几何模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由该图可见,本发明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风电场集电线路内的杆塔进行编号、进行基本参数的采集和雷电流幅值范围的设定。
设需要估算的任一个风电场集电线路所在的区域为U,在区域U内对杆塔进行编号,设区域U中的任一个杆塔为杆塔Tm,m为区域U内的杆塔按照排列进行编号的顺序号,m为正整数。
采集区域U内的风电场集电线路的基本参数,所述基本参数包括杆塔高度尺寸参数、导线参数、避雷线参数、雷电参数和绝缘子闪络电压参数。
根据已知的观测数据,首先将需要估计的雷电流幅值范围记为雷电流幅值范围A,A=0~300kA;然后将雷电流幅值范围A等分为n个区间,令每个区间起始处的雷电流幅值作为该区间评估点的雷电流幅值,得到n个区间评估点的雷电流幅值,在n个区间中任取一个区间,并将该区间评估点的雷电流幅值记为雷电流幅值Ij,j=1,2...n;最后将n个区间评估点的雷电流幅值组成一个雷电流幅值的集合,记为集合I,I={I1,I2.......Ij......In}。
在本实施例中n=1000~2000。
步骤2,进行二级区段的设定,并进行导线对地高度和避雷线对地高度的计算。即建立考虑地形情况下的三维电气模型,图3为本发明中考虑地形情况下的三维电气几何模型图。
步骤2.1,进行二级区段的设定。
将杆塔Tm与杆塔Tm+1之间的区间定义为后一级区段,在后一级区段内,将杆塔Tm与杆塔Tm+1之间的水平距离按长度1米等分得到K1个后二级区段,将该其中的任意一个记为后二级区段Bh,h=1,2……K1,且序号h的增大方向为自杆塔Tm向杆塔Tm+1的方向;将K1个后二级区段的集合记成集合B,集合令集合B内每一个后二级区段终点处的海拔高度为该后二级区段的海拔高度,对集合B内的每一个后二级区段的海拔高度进行测量,得到K1个后二级区段海拔高度的集合HB,其中,为后二级区段Bh的海拔高度。
将杆塔Tm与杆塔Tm-1之间的区间定义为前一级区段,在前级一区段内,将杆塔Tm与杆塔Tm-1杆塔之间的水平距离按长度1米等分得到K2个前二级区段,并将其中的任意一个记为前二级区段Cγ,γ=1,2……K2,且序号γ的增大方向为自杆塔Tm向杆塔Tm-1的方向。将K2个前二级区段的集合记成集合C,集合K2≠K1;令集合C内每一个前二级区段终点处的海拔高度为该前二级区段的海拔高度,对集合C内的每一个前二级区段的海拔高度进行测量,得到前一级区段内K2个前二级区段海拔高度的集合HC,其中,为前二级区段Cγ的海拔高度。
步骤2.2,计算后导线对地高度LBh和前导线对地高度
令后二级区段Bh中的导线的中点为点O,点O处导线的对地垂直高度记为后导线对地高度LBh,后导线对地高度LBh的计算式如下:
式中,Hm为杆塔Tm的海拔高度,HC为杆塔Tm上导线悬挂点的对地垂直距离,fO为点O处的导线弧垂,D1为点O到杆塔Tm的直线水平距离,α1为杆塔Tm和杆塔Tm+1之间的高差角,HO为点O处对应的地面海拔高度。
其中,点O处的导线弧垂fO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g1为导线比载,σ1为导线最大应力。
令前二级区段Cγ中的导线的中点为点Q,点Q处导线的对地垂直高度记为前导线对地高度前导线对地高度的计算式如下:
式中,fQ为点Q处的导线弧垂,D2为点Q到杆塔Tm的直线水平距离,α2为杆塔Tm和杆塔编号Tm-1之间的高差角,HQ为点Q对应的地面海拔高度。
其中,点Q处的导线弧垂fQ的计算公式如下:
步骤2.3,计算后避雷线对地高度和前避雷线对地高度
令后二级区段Bh中的避雷线的中点为点S,点S处避雷线的对地垂直高度记为后避雷线对地高度后避雷线对地高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HG为杆塔Tm上避雷线悬挂点的对地垂直距离,fS为在点S处的避雷线弧垂,E1为点S到杆塔Tm的直线水平距离,HS为点S处对应的地面海拔高度。
其中,点S处的避雷线弧垂fS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g2为避雷线比载,σ2为避雷线最大应力。
令前二级区段Cγ中的避雷线中点为点X,点X处避雷线的对地垂直高度记为前避雷线对地高度前避雷线对地高度的计算式如下:
式中,fX为点X处的避雷线弧垂,E2为点X到杆塔Tm的直线水平距离,HX为点X对应的地面海拔高度。
其中,点X处的避雷线弧垂fX的计算公式如下:
图2考虑地形作用下沿档距方向的海拔高度及任一点导线对地高度示意图。由图2、图3可见前一级区段和后一级区段中二级区段的分段及导线、避雷线的状态。
步骤3,考虑海拔高度的影响,对杆塔Tm的绝缘子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U50%进行修正,得到修正过的绝缘子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U150%,
式中,Ka为修正系数,q为海拔高度修正因子,本发明中,取q为1.0。
在本实施例中取U150%=380kV。
步骤4,计算后二级区段Bh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小反击耐雷水平和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小绕击耐雷水平和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大绕击耐雷水平计算前二级区段Cγ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小反击耐雷水平和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小绕击耐雷水平和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大绕击耐雷水平
步骤4.1,计算后二级区段Bh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小反击耐雷水平和前二级区段Cγ中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小反击耐雷水平计算式分别如下:
式中,km为考虑冲击电晕影响的耦合系数,βm为杆塔Tm的杆塔分流系数;Rm为杆塔Tm的冲击接地电阻;为杆塔Tm横担高度;Vm为杆塔总电感;为导线、地线间的几何耦合系数。
步骤4.2,计算后二级区段Bh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小绕击耐雷水平和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大绕击耐雷水平计算式如下:
其中,为后二级区段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大击矩,计算式如下:
式中:
θ01是在后二级区段Bh的保护角,L1为从杆塔Tm的导线到避雷线的水平横担距离。
F是第一中间变量,F=kh 2-sin2(θ0),其中,kh是在后二级区段Bh的击距系数,计算式如下:
当
当kh=0.55。
G1是第二中间变量,
步骤4.3,计算前二级区段Cγ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小绕击耐雷水平和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大绕击耐雷水平计算式如下:
其中,为前二级区段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大击矩,计算式如下:
式中:
θ02是在前二级区段Cγ的保护角,
F2是第三中间变量,F2=kγ 2-sin2(θ02),kγ是在前二级区段Cγ的击距系数,,计算式如下:
当
当kγ=0.55。
G2是第四中间变量,
步骤5,判断在雷电流幅值为Ij时,风力发电机对集电线路的屏蔽范围。
步骤5.1,选取距离杆塔Tm水平距离最近的风力发电机W,记为风力发电机W,收集风力发电机W的基本参数,包括风力发电机W的整机高度HW、所处海拔高度高度HA;
使用滚球法计算风力发电机W在雷电流幅值为Ij时对于集电线路的雷击保护半径具体计算如下:
当LBh+Ho≤HA时,
当LBh+Ho>HA时,
其中,rj为风力发电机击距,
风力发电机的雷击保护半径示意图见图3。
步骤5.2,判断在雷电流幅值为Ij时,风力发电机W是否对后二级区段Bh有屏蔽作用并计算屏蔽范围大小,具体的,记后二级区段Bh与风力发电机W的水平距离为
若则后二级区段Bh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不会遭受雷击;
若则后二级区段Bh未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
步骤5.3,判断在雷电流幅值为Ij时,风力发电机W是否对前二级区段Cγ有屏蔽作用并计算屏蔽范围大小,具体的,记前二级区段Cγ与风力发电机W的水平距离为
若则前二级区段Cγ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不会遭受雷击;
若则前二级区段Cγ未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
步骤6,在雷电流幅值为Ij、且考虑风力发电机W屏蔽作用的前提下,计算集电线路在后二级区段Bh发生的雷电绕击闪络次数集电线路在前二级区段Cγ发生的雷电绕击闪络率
步骤6.1,雷电绕击闪络次数的计算如下:
若后二级区段Bh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
若后二级区段Bh未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
式中:
lG1为后二级区段Bh的集电线路导线的暴露弧在大地上的水平投影;
Ng为地面落雷密度,Td为年雷暴日数,在本实施例中,Td为40天。
P()为雷电流幅值分布概率函数,即雷电流幅值超过Ij的雷电流出现的概率,P(Ij+1)为雷电流幅值超过(Ij+1)的雷电流出现的概率;
步骤6.2,雷电绕击闪络次数的计算如下:
若前二级区段Cγ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
若前二级区段Cγ未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
式中:
lG2为前二级区段Cγ的集电线路导线的暴露弧在大地上的水平投影。
步骤7,计算雷电流幅值为Ij时,考虑风力发电机W屏蔽作用的集电线路在集合B’部分的绕击闪络率和集合C’部分的绕击闪络率
步骤7.1,在后一级区段的集合中截取包括的前半部分组成一个新的集合B’,
对集合B’中的每一个后二级区段,按照步骤6.1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到个与雷电流幅值为Ij对应的绕击闪络率然后通过该个与雷电流幅值为Ij对应的绕击闪络率计算得到雷电流幅值为Ij时,集电线路在集合B’部分的绕击闪络率,并记为集合B’部分的绕击闪络率计算式如下:
步骤7.2,在前一级区段的集合中截取包括的前半部分组成一个新的集合C’,
对集合C’中的每一个前二级区段,按照步骤6.2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到个与雷电流幅值为Ij对应的绕击闪络率然后通过该个与雷电流幅值为Ij对应的绕击闪络率计算得到雷电流幅值为Ij时,集电线路在集合C’部分的绕击闪络率,并记为集合C’部分的绕击闪络率计算式如下:
步骤8,计算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的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S。
步骤8.1,从雷电流幅值范围A中分解出雷电流幅值为的雷电流幅值范围A1,设雷电流幅值范围A1内共包含n1个区间,n1≤n;对雷电流幅值范围A1中的每一个区间,逐个区间计算集合B’部分的绕击闪络率得到n1个集合B’部分的绕击闪络率然后进行积分得到雷电流幅值范围A1对应的集电线路B’部分的绕击闪络次数SB,计算式如下:
步骤8.2,从雷电流幅值范围A中分解出雷电流幅值为的雷电流幅值范围A2,设雷电流幅值范围A2内共包含n2个区间,n2≤n;对雷电流幅值范围A2中的每一个区间,逐个区间计算集合C’部分的绕击闪络率得到n1个集合集合C’部分的绕击闪络率然后进行积分得到雷电流幅值范围A2对应的集电线路C’部分的绕击闪络次数SC;计算方式如下:
步骤8.3,计算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下的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S,计算式如下:
S=SB+SC。
在步骤6中的后二级区段Bh的集电线路导线的暴露弧在大地上的水平投影lG1的计算式如下;
其中,
rc1为后二级区段Bh雷电流幅值Ij逐渐增加时的集电线路导线击距,rc1=10Ij 0.65;
rg1为后二级区段Bh雷电流幅值Ij逐渐增加时的集电线路大地击距,rg1=khrc1。
所述暴露弧的获取方式为:以避雷线的中点为圆心、以导线击距rc1为半径做避雷线圆弧,以导线的中点为圆心、以导线击距rc1为半径做导线圆弧,以大地击距rg1为高度做水平线,使导线圆弧和水平线相交得到点a、导线圆弧与避雷线圆弧相交得到点b,点a和点b形成暴露弧
在步骤6中的前二级区段Cγ的集电线路导线的暴露弧年大地上的水平投影lG2的计算式如下:
其中,
rc2为前二级区段Cγ雷电流幅值Ij逐渐增加时的集电线路导线击距,rc2=10Ij 0.65;
rg2为前二级区段Cγ雷电流幅值Ij逐渐增加时的集电线路大地击距rg2,rg2=kγrc2。
所述暴露弧的获取方式为:以避雷线的中点为圆心、以导线击距rc2为半径做避雷线圆弧,以导线的中点为圆心、以导线击距rc2为半径做导线圆弧,以大地击距rg2为高度做水平线,使导线圆弧和水平线相交得到点c、导线圆弧与避雷线圆弧相交得到点d,点c和点d形成暴露弧
暴露弧的位置见图4。
在本实施例中的计算结果为:S=1.1359次/(百公里·年),根据风电场集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信息统计数据整理并折合后,该风电场集电线路雷击闪络率为1.2158次/百公里·年。该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相比较为吻合。
由以上可见,本发明利用在输电线路绕击闪络率计算中通过平断面定位图提取地形参数,从集电线路采用的塔形结构和所处的地形入手,编制可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的计算程序对绕击闪络率计算分析;提出了一种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的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计算方法。
Claims (4)
1.一种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的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风电场集电线路内的杆塔进行编号、进行基本参数的采集和雷电流幅值范围的设定;
设需要估算的任一个风电场集电线路所在的区域为U,在区域U内对杆塔进行编号,设区域U中的任一个杆塔为杆塔Tm,m为区域U内的杆塔按照排列进行编号的顺序号,m为正整数;
采集区域U内的风电场集电线路的基本参数,所述基本参数包括杆塔高度尺寸参数、导线参数、避雷线参数、雷电参数和绝缘子闪络电压参数;
根据已知的观测数据,首先将需要估计的雷电流幅值范围记为雷电流幅值范围A,A=0~300kA;然后将雷电流幅值范围A等分为n个区间,令每个区间起始处的雷电流幅值作为该区间评估点的雷电流幅值,得到n个区间评估点的雷电流幅值,在n个区间中任取一个区间,并将该区间评估点的雷电流幅值记为雷电流幅值Ij,j=1,2...n;最后将n个区间评估点的雷电流幅值组成一个雷电流幅值的集合,记为集合I,I={I1,I2......Ij......In};
步骤2,进行二级区段的设定,并进行导线对地高度和避雷线对地高度的计算;
步骤2.1,进行二级区段的设定;
将杆塔Tm与杆塔Tm+1之间的区间定义为后一级区段,在后一级区段内,将杆塔Tm与杆塔Tm+1之间的水平距离按长度1米等分得到K1个后二级区段,将该其中的任意一个记为后二级区段Bh,h=1,2……K1,且序号h的增大方向为自杆塔Tm向杆塔Tm+1的方向;将K1个后二级区段的集合记成集合B,集合令集合B内每一个后二级区段终点处的海拔高度为该后二级区段的海拔高度,对集合B内的每一个后二级区段的海拔高度进行测量,得到K1个后二级区段海拔高度的集合HB,其中,为后二级区段Bh的海拔高度;
将杆塔Tm与杆塔Tm-1之间的区间定义为前一级区段,在前级一区段内,将杆塔Tm与杆塔Tm-1杆塔之间的水平距离按长度1米等分得到K2个前二级区段,并将其中的任意一个记为前二级区段Cγ,γ=1,2……K2,且序号γ的增大方向为自杆塔Tm向杆塔Tm-1的方向;将K2个前二级区段的集合记成集合C,集合K2≠K1;令集合C内每一个前二级区段终点处的海拔高度为该前二级区段的海拔高度,对集合C内的每一个前二级区段的海拔高度进行测量,得到前一级区段内K2个前二级区段海拔高度的集合HC,其中,为前二级区段Cγ的海拔高度;
步骤2.2,计算后导线对地高度LBh和前导线对地高度
令后二级区段Bh中的导线的中点为点O,点O处导线的对地垂直高度记为后导线对地高度LBh,后导线对地高度LBh的计算式如下:
式中,Hm为杆塔Tm的海拔高度,HC为杆塔Tm上导线悬挂点的对地垂直距离,fO为点O处的导线弧垂,D1为点O到杆塔Tm的直线水平距离,α1为杆塔Tm和杆塔Tm+1之间的高差角,Ho为点O处对应的地面海拔高度;
其中,点O处的导线弧垂fO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g1为导线比载,σ1为导线最大应力;
令前二级区段Cγ中的导线的中点为点Q,点Q处导线的对地垂直高度记为前导线对地高度前导线对地高度的计算式如下:
式中,fQ为点Q处的导线弧垂,D2为点Q到杆塔Tm的直线水平距离,α2为杆塔Tm和杆塔编号Tm-1之间的高差角,HQ为点Q对应的地面海拔高度;
其中,点Q处的导线弧垂fQ的计算公式如下:
步骤2.3,计算后避雷线对地高度和前避雷线对地高度
令后二级区段Bh中的避雷线的中点为点S,点S处避雷线的对地垂直高度记为后避雷线对地高度后避雷线对地高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HG为杆塔Tm上避雷线悬挂点的对地垂直距离,fS为在点S处的避雷线弧垂,E1为点S到杆塔Tm的直线水平距离,HS为点S处对应的地面海拔高度;
其中,点S处的避雷线弧垂fS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g2为避雷线比载,σ2为避雷线最大应力;
令前二级区段Cγ中的避雷线的中点为点X,点X处避雷线的对地垂直高度记为前避雷线对地高度前避雷线对地高度GCγ的计算式如下:
Gcγ=Hm+HG-fX-E2×tanα2-HX
式中,fX为点X处的避雷线弧垂,E2为点X到杆塔Tm的直线水平距离,HX为点X对应的地面海拔高度;
其中,点X处的避雷线弧垂fX的计算公式如下:
步骤3,考虑海拔高度的影响,对杆塔Tm的绝缘子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U50%进行修正,得到修正过的绝缘子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U150%,
式中,Ka为修正系数,q为海拔高度修正因子,取修正因子为1.0;
步骤4,计算后二级区段Bh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小绕击耐雷水平和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大绕击耐雷水平计算前二级区段Cγ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小绕击耐雷水平和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大绕击耐雷水平
步骤4.1,计算后二级区段Bh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小绕击耐雷水平和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大绕击耐雷水平计算式如下:
其中,为前二级区段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大击矩,计算式如下:
式中:
θ01是后二级区段Bh的保护角,L1为从杆塔Tm的导线到避雷线的水平横担距离;
F是第一中间变量,F=kh 2-sin2(θ01),其中,kh是在后二级区段Bh的击距系数,计算式如下:
当
当kh=0.55;
G1是第二中间变量,
步骤4.2,计算前二级区段Cγ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小绕击耐雷水平和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大绕击耐雷水平计算式如下:
其中,为前二级区段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最大击矩,计算式如下:
式中:
θ02是在前二级区段Cγ的保护角,
F2是第三中间变量,F2=kγ 2-sin2(θ02),kγ是在前二级区段Cγ的击距系数,计算式如下:
当
当kγ=0.55;
G2是第四中间变量,
步骤5,判断在雷电流幅值为Ij时,风力发电机对集电线路的屏蔽范围;
步骤5.1,选取距离杆塔Tm水平距离最近的风力发电机W,记为风力发电机W,收集风力发电机W的基本参数,包括风力发电机W的整机高度HW、所处海拔高度高度HA;
使用滚球法计算风力发电机W在雷电流幅值为Ij时对于集电线路的雷击保护半径
步骤5.2,判断在雷电流幅值为Ij时,风力发电机W是否对后二级区段Bh有屏蔽作用并计算屏蔽范围大小,具体的,记后二级区段Bh与风力发电机W的水平距离为
若则后二级区段Bh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不会遭受雷击;
若则后二级区段Bh未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
步骤5.3,判断在雷电流幅值为Ij时,风力发电机W是否对前二级区段Cγ有屏蔽作用并计算屏蔽范围大小,具体的,记前二级区段Cγ与风力发电机W的水平距离为
若则前二级区段Cγ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不会遭受雷击;
若则前二级区段Cγ未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
步骤6,在雷电流幅值为Ij、且考虑风力发电机W屏蔽作用的前提下,计算集电线路在后二级区段Bh发生的雷电绕击闪络次数集电线路在前二级区段Cγ发生的雷电绕击闪络率
步骤6.1,雷电绕击闪络次数的计算如下:
若后二级区段Bh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
若后二级区段Bh未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
式中:
lG1为后二级区段Bh的集电线路导线的暴露弧在大地上的水平投影;
Ng为地面落雷密度,Td为年雷暴日数;
P()为雷电流幅值分布概率函数,即雷电流幅值超过Ij的雷电流出现的概率,P(Ij+1)为雷电流幅值超过(Ij+1)的雷电流出现的概率;
步骤6.2,雷电绕击闪络次数的计算如下:
若前二级区段Cγ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
若前二级区段Cγ未被风力发电机W屏蔽,
式中:
lG2为前二级区段Cγ的集电线路导线的暴露弧在大地上的水平投影;
步骤7,计算雷电流幅值为Ij时,考虑风力发电机W屏蔽作用的集电线路在集合B’部分的绕击闪络率和集合C’部分的绕击闪络率
步骤7.1,在后一级区段的集合中截取包括的前半部分组成一个新的集合B’,
对集合B’中的每一个后二级区段,按照步骤6.1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到个与雷电流幅值为Ij对应的绕击闪络率然后通过该个与雷电流幅值为Ij对应的绕击闪络率计算得到雷电流幅值为Ij时,集电线路在集合B’部分的绕击闪络率,并记为集合B’部分的绕击闪络率计算式如下:
步骤7.2,在前一级区段的集合中截取包括的前半部分组成一个新的集合C’,
对集合C’中的每一个前二级区段,按照步骤6.2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到个与雷电流幅值为Ij对应的绕击闪络率然后通过该个与雷电流幅值为Ij对应的绕击闪络率计算得到雷电流幅值为Ij时,集电线路在集合C’部分的绕击闪络率,并记为集合C’部分的绕击闪络率计算式如下:
步骤8,计算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的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S;
步骤8.1,从雷电流幅值范围A中分解出雷电流幅值为的雷电流幅值范围A1,设雷电流幅值范围A1内共包含n1个区间,n1≤n;对雷电流幅值范围A1中的每一个区间,逐个区间计算集合B’部分的绕击闪络率得到n1个集合B’部分的绕击闪络率然后进行积分得到雷电流幅值范围A1对应的集电线路B’部分的绕击闪络次数SB,计算式如下:
步骤8.2,从雷电流幅值范围A中分解出雷电流幅值为的雷电流幅值范围A2,设雷电流幅值范围A2内共包含n2个区间,n2≤n;对雷电流幅值范围A2中的每一个区间,逐个区间计算集合C’部分的绕击闪络率得到n1个集合集合C’部分的绕击闪络率然后进行积分得到雷电流幅值范围A2对应的集电线路C’部分的绕击闪络次数SC;计算方式如下:
步骤8.3,计算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下的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S,计算式如下:
S=SB+S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的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击保护半径rWj的计算式如下:
当LBh+Ho≤HA时,
当LBh+Ho>HA时,
其中,rj为风力发电机击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的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后二级区段Bh的集电线路导线的暴露弧在大地上的水平投影lG1的计算式如下;
其中,
rc1为后二级区段Bh雷电流幅值Ij逐渐增加时的集电线路导线击距,rc1=10Ij 0.65;
rg1为后二级区段Bh雷电流幅值Ij逐渐增加时的集电线路大地击距,rg1=khrc1;
所述暴露弧的获取方式为:以避雷线的中点为圆心、以导线击距rc1为半径做避雷线圆弧,以导线的中点为圆心、以导线击距rc1为半径做导线圆弧,以大地击距rg1为高度做水平线,使导线圆弧和水平线相交得到点a、导线圆弧与避雷线圆弧相交得到点b,点a和点b形成暴露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海拔山区风电场集电线路雷击闪络率的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前二级区段Cγ的集电线路导线的暴露弧在大地上的水平投影lG2的计算式如下:
其中,
rc2为前二级区段Cγ雷电流幅值Ij逐渐增加时的集电线路导线击距,rc2=10Ii 0.65;
rg2为前二级区段Cγ雷电流幅值Ij逐渐增加时的集电线路大地击距rg2,rg2=kγrc2;
所述暴露弧的获取方式为:以避雷线的中点为圆心、以导线击距rc2为半径做避雷线圆弧,以导线的中点为圆心、以导线击距rc2为半径做导线圆弧,以大地击距rg2为高度做水平线,使导线圆弧和水平线相交得到点c、导线圆弧与避雷线圆弧相交得到点d,点c和点d形成暴露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92603.8A CN113312682B (zh) | 2021-05-06 | 2021-05-06 | 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的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计算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92603.8A CN113312682B (zh) | 2021-05-06 | 2021-05-06 | 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的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计算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12682A CN113312682A (zh) | 2021-08-27 |
CN113312682B true CN113312682B (zh) | 2023-09-22 |
Family
ID=77371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492603.8A Active CN113312682B (zh) | 2021-05-06 | 2021-05-06 | 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的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计算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12682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54415A (zh) * | 2012-08-06 | 2013-01-02 | 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 | 一种区域电网线路雷击闪络风险评估方法 |
CN106771878A (zh) * | 2017-01-11 | 2017-05-31 | 龙源(北京)风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风电场杆塔雷击落点的监测方法 |
CN108693450A (zh) * | 2018-04-09 | 2018-10-23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大跨越高杆塔的输电线路绕击闪络耐雷性能分析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47832A (zh) * | 2011-04-29 | 2011-08-10 | 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输电线路的导线及架空地线空间位置的确定方法 |
-
2021
- 2021-05-06 CN CN202110492603.8A patent/CN11331268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54415A (zh) * | 2012-08-06 | 2013-01-02 | 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 | 一种区域电网线路雷击闪络风险评估方法 |
CN106771878A (zh) * | 2017-01-11 | 2017-05-31 | 龙源(北京)风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风电场杆塔雷击落点的监测方法 |
CN108693450A (zh) * | 2018-04-09 | 2018-10-23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大跨越高杆塔的输电线路绕击闪络耐雷性能分析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12682A (zh) | 2021-08-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109633A1 (zh) | 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测评方法 | |
CN110309527B (zh) | 一种基于电气几何模型的架空配电线路雷害风险评估方法 | |
CN105242133B (zh) | 一种改进配电线路雷电跳闸率计算方法 | |
CN112529398B (zh) | 一种高海拔山区风电场集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估算方法 | |
WO2022127616A1 (zh) | 一种输电线路全线雷电绕击跳闸风险多维分析方法 | |
WO2021109631A1 (zh) | 一种十字型接地装置的输电线路耐雷水平试验方法 | |
CN103488815A (zh) | 一种输电线路雷电绕击风险评估方法 | |
CN111695775A (zh) | 基于偏好比率-熵值法最优组合赋权的输电线路雷击风险评估方法 | |
CN109064057A (zh) | 一种配网线路雷电参数相对值的风险评估方法 | |
CN113011099A (zh) | 一种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进行计算修正的方法 | |
WO2021109632A1 (zh) | 一种110kV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的评估方法 | |
CN113312682B (zh) | 考虑风力发电机屏蔽作用的集电线路绕击闪络率计算方法 | |
CN110865268B (zh) | 低土壤电阻率地区输电杆塔雷击跳闸率测试方法 | |
CN110865270B (zh) | 雷击下220kV输电线路反击跳闸率测试方法 | |
CN117291418A (zh) | 一种基于分布式监测数据的线路雷害风险评估方法及装置 | |
CN105929264B (zh) | 一种750kV输电线路雷电绕击性能评估方法 | |
CN110687371A (zh) | 一种用于确定同塔多回线路的雷电绕击性能的方法及系统 | |
CN110865265B (zh) | 一种山地地区输电线路反击跳闸率测试方法 | |
CN113253054B (zh) | 一种基于闪电成像仪的配电网雷电故障快速定位方法 | |
CN116298608A (zh) | 集电线路受风力发电机影响的直击雷跳闸率计算方法 | |
CN110879329A (zh) | 一种适用于高海拔景观塔的防雷优化与故障定位方法 | |
CN114172131B (zh) | 配电线路雷击区段故障评估方法及系统 | |
Fan et al. | Simulation analysis of lightning performance of 1000kV UHV-AC transmission lines | |
Song et al. |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Complex Terrain in Northwest China on the Lightning Risk of 750 kV Typical Transmission Lines | |
Wang et al. | Analysis of shielding failure flash-over rate of collection lines of wind farms in mountainous area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