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67785A - 一种高速铁路牵引网防雷性能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速铁路牵引网防雷性能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67785A
CN102967785A CN2012104997405A CN201210499740A CN102967785A CN 102967785 A CN102967785 A CN 102967785A CN 2012104997405 A CN2012104997405 A CN 2012104997405A CN 201210499740 A CN201210499740 A CN 201210499740A CN 102967785 A CN102967785 A CN 1029677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ning
high ferro
tripping rate
lightning strike
proba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997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山强
严碧武
向念文
苏杰
赵淳
王韬
吴敏
王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Wuhan NARI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Wuhan NAR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Wuhan NARI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21049974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6778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967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77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铁路牵引网防雷性能评估方法,采用网格法,将评估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空间网格,并基于海量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利用计算机运用高铁线路走廊雷电参数统计方法统计出各个空间网格在指定时间内的地闪密度参数和雷电流概率密度分布参数;建立的计算模式是采用雷击跳闸率计算方法计算高铁线路各个区段及其全线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直击雷雷击跳闸率、感应雷雷击跳闸率和总雷击跳闸率;以各区段的雷击跳闸率为基础,以全线雷击跳闸率值为基准,获取指定时间段内各个区段相对于全线的雷害风险数据信息,实现对高速铁路牵引网时空差异化的防雷性能评估,优点是,基于海量常年雷电定位系统观测数据,计算出的雷击跳闸率更接近于真实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高速铁路牵引网防雷性能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化铁路雷电防护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速铁路牵引网防雷性能评估方法,其适用于电气化铁路牵引网的防雷性能评估。
背景技术
电气化铁路牵引网时常遭受雷电袭击,造成牵引变电所跳闸停电、烧断承力索、接触线断线、击毁绝缘子等故障。有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国由雷击引起的牵引网跳闸占总故障跳闸的30%以上,雷击已成为引起电气化铁路牵引网跳闸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电气化铁路牵引网没有后备,一旦遭受雷击引起设备损坏或故障跳闸就会导致铁路供电中断,从而严重影响运输安全和经济效益。要减少雷害事故或者减轻雷害事故对高速铁路牵引网供电系统的影响,就必须提高高速铁路牵引网的雷电防护水平,对高速铁路牵引网的防雷性能进行精细化、差异化的评估,制定经济技术上切实可行的雷击风险防护技术方案,从而科学的、合理的进行高速铁路牵引网的防雷设计、施工和改造。
可能引起高速铁路牵引网线路跳闸的雷击方式有以下两种:(1)直接雷击,包括雷击牵引网的承力索、回流线或架空地线、支柱顶部;(2)感应雷击,线路附近的地面落雷,在线路上产生感应过电压。实测表明,架空线路上的感应电压可达300KV~500KV,高速铁路供电线路的电压等级不高,绝缘耐受雷电冲击电压的能力有限,雷击线路导线或线路附近地面,都可能超过牵引网的绝缘耐受水平,导致线路绝缘放电,引起线路跳闸。因此,高速铁路牵引网的防雷性能评估方法必须对直击雷击和感应雷击防雷性能进行综合评估。
而据申请人所知,目前中国电气化铁路牵引网的防雷设计,是按照《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中的规定进行的,该规定的第5.3.1条规定“应根据雷电日及运营经验,并按下列原则对牵引网进行大气过电压保护: 
(1)吸流变压器的原边应设避雷装置。 
(2)高雷区及强雷区,下列重点位置应设避雷器: 
①分相和站场端部绝缘锚段关节; 
②长度2000m及以上隧道的两端; 
③较长的供电线或AF线连接到接触网上的接线处。”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在TB10009-2005的基础上增加了如下规定:在11.5.3的11条款中规定了“重污染或重(强)雷区以上以及高路基、高架桥、隧道口等重点地段的接触网应增设氧化锌避雷器,接触网下锚绝缘子、分段绝缘子采用复合棒形绝缘子等防雷措施;接地装置、接地引下和连接措施应符合系统绝缘匹配、热稳定性校验、机械强度和抗腐蚀等要求”。工程运行经验表明,这些防护方法只是对牵引变电所和隧道内的供电设备起到雷电防护作用,未能有效防护牵引网的雷害。
而另据中国电气化铁路的运行统计,牵引网的防雷保护措施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平均年雷暴日在60天以下的线路,运行情况良好,雷击事故较少,按TB10009-2005执行;第二种平均年雷暴日在60天以上的线路应采取特殊防雷措施,并根据下列条件认真研究实施方案: 
①铁路通过地区的雷电活动强度和当地电力部门的运行经验; 
②该地区地质结构与地形地貌等条件,以及土壤电阻率大小; 
③铁路线路等级及重要程度。
该设计方案粗泛的在不同的地域采用相同的由气象部门人工观测统计出的雷电日的推算结果,其根本的不足在于,没有考虑到各雷电参数的时空差异化特征,现有的研究已表明,对于相同电压等级的线路,尽管导线架设高度相同,但由于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气象条件、不同的地理环境,雷击对高速铁路牵引网造成的冲击是不同的,高速铁路牵引网呈现出的防雷性能相应地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据此而进行的高速铁路牵引网防雷设计,无法准确、细致、针对性地评价高速铁路牵引网的防雷性能。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基于雷电参数统计的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方法》(公开号CN 101315400A)提供了一种正确利用长期雷电监测数据并进行雷电参数统计,对输电线路时空差异化的防雷性能进行评估的方法。该方法根据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类型,将直击雷分为反击和绕击进行雷击跳闸率的分析计算,但是没有对感应雷的雷击风险进行考虑;另外,由于高速铁路牵引网与输电线路的电气网络结构不同,因而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方法不适用于高速铁路线路的雷击跳闸率计算。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采用网格法确定雷电参数的统计方法》(公开号CN1936880)提供了一种以雷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为统计样本的雷电参数统计方法,即网格法,该方法由于采用计算机建立了雷电参数的统计数据系统,大大减轻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采用网格法确定雷电参数,使雷电参数详尽集中、更新速度快,在与人工气象原始资料进行比较验证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地描述选定区域的雷电参数,方法简单,容易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设计方法中的不足,进行研究和改进,提出一种高速铁路牵引网防雷性能评估方法,具体的说,本发明是采用有差异的、针对性的海量真实雷电数据,综合考虑高铁线路走廊沿线的直击雷和感应雷风险的防雷性能评估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采用网格法,将评估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空间网格,并基于海量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利用计算机运用高铁线路走廊雷电参数统计方法统计出各个空间网格在指定时间内的地闪密度参数和雷电流概率密度分布参数;其特征在于,建立计算模式,进行逐个区段雷击跳闸率计算,建立的计算模式是采用雷击跳闸率计算方法,进行逐个区段雷击跳闸率计算是计算高铁线路各个区段及其全线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直击雷雷击跳闸率、感应雷雷击跳闸率和总雷击跳闸率;以各区段的雷击跳闸率为基础,以全线雷击跳闸率值为基准,获取指定时间段内各个区段相对于全线的雷害风险数据信息,实现对高速铁路牵引网时空差异化的防雷性能评估,采用的基本步骤如下:
S1、给定需要进行防雷性能评估的高铁线路信息;高铁线路信息包括高铁线路的基本信息、高铁线路的地理信息、高铁线路的地形地质特征、高铁线路的桥梁路基隧道结构特征、高铁线路牵引网的绝缘特征、高铁线路的结构特征;高铁线路的基本信息包括线路名称、线路总长、供电方式、供电臂长度与分段信息;高铁线路的地理信息包括高铁线路的经纬度坐标、海拔高度;高铁线路的地形地质特征包括平原、山丘、大山;高铁线路的桥梁路基隧道结构特征包括桥梁、路基和隧道的分布与长度、桥梁高度;高铁线路牵引网的绝缘特征包括绝缘子串或最短空气间隙的闪络电压或伏秒特性、支柱接地电阻;高铁线路的结构特征包括支柱、架空地线、承力索的几何尺寸、架空地线和集中引下线配置;
S2、根据所给高铁线路的基本信息、地理信息,将评估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所需大小的空间网格,并统计出各个空间网格在指定时间内的地闪密度参数和雷电流概率密度分布参数;
S3、以S2步骤中统计出的高铁线路雷电参数,结合S1步骤中给定的高铁线路的地形地质特征,高铁桥梁路基隧道结构特征,高铁线路牵引网的绝缘特征,高铁线路的结构特征,建立计算模式,进行逐个区段雷击跳闸率计算,建立的计算模式是采用雷击跳闸率计算方法,进行逐个区段雷击跳闸率计算是计算以网格进行分段的高铁线路各区段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直击雷雷击跳闸率、感应雷雷击跳闸率和总雷击跳闸率,高铁线路全线的雷击跳闸率为线路各区段总雷击跳闸率的加权平均值;
S4、确定雷害评估指标并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最终得到指定时间段内各区段及全线防雷性能评估结果;以全线加权平均雷击跳闸率值为评估指标,将S3步骤中计算得到的指定时间段内高铁线路各网格区段的总雷击跳闸率分别与之比较,得到高铁线路防雷性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评估结果。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用雷击跳闸率计算方法计算线路各个区段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直击雷雷击跳闸率、感应雷雷击跳闸率和网格内总雷击跳闸率时,应当明确,高铁线路全线各个区段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直击雷雷击跳闸率为雷击承力索或软横跨、雷击支柱或硬横跨顶部的雷击跳闸率之和,雷击支柱或硬横跨顶部是指雷击独立接地的支柱顶部、雷击相邻两集中接地引下线中间的非接地支柱顶部及雷击有集中接地引下线连接点的支柱顶部;空间网格大小的选取遵循最小边长要大于雷电定位系统精度与线路感应雷受雷宽度之和的原则,其中,线路感应雷受雷宽度S按下式获得:
式中,
Figure 146971DEST_PATH_IMAGE002
为牵引网绝缘子冲击放电电压(kV),它的取值根据规程或者冲击试验获得;为承力索或架空地线(回流线)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368185DEST_PATH_IMAGE004
为雷电流幅值(kA),根据《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规定,不超过100kA;将实际计算所得的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统一折算成40雷电日100km长的参考标准进行比较,进行比较时采用如下公式:
Figure 216930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
Figure 182612DEST_PATH_IMAGE006
为折算在40雷电日100km参考标准下的网格区段雷击跳闸率;为由雷电定位系统海量常年观测数据统计得出的高铁走廊网格段的地闪密度;
Figure 694813DEST_PATH_IMAGE008
为该高铁线路评估的网格内线路长度与网格内隧道长度和铁桥的钢构框架长度之差;为该高铁线路评估区段每年实际雷击跳闸次数。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击雷雷击跳闸率的确定步骤如下:
(1) 计算超过雷击承力索及软横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对于无架空地线(回流线)的接触网,雷电直击接触网承力索或软横跨时的耐雷水平
Figure 594174DEST_PATH_IMAGE011
为:
Figure 95694DEST_PATH_IMAGE012
Figure 653452DEST_PATH_IMAGE013
 雷电直击有架空地线(回流线)的接触网承力索或软横跨时,接触网的耐雷水平
Figure 23253DEST_PATH_IMAGE014
为:
Figure 117111DEST_PATH_IMAGE015
式中:
Figure 914166DEST_PATH_IMAGE016
为耦合系数,
Figure 460685DEST_PATH_IMAGE017
,电晕修正系数
Figure 306281DEST_PATH_IMAGE018
Figure 316962DEST_PATH_IMAGE019
为接触网的波阻抗,
Figure 721137DEST_PATH_IMAGE020
为接触网绝缘子负极性冲击放电电压,对于几何耦合系数
Figure 817269DEST_PATH_IMAGE021
可按平行架空线及其镜像进行计算:
Figure 466556DEST_PATH_IMAGE022
式中,
Figure 269427DEST_PATH_IMAGE023
为承力索或软横跨的对地平均高度,
Figure 408284DEST_PATH_IMAGE024
为承力索或软横跨的半径,为承力索或软横跨与架空地线对地镜像之间的距离,
Figure 444690DEST_PATH_IMAGE026
为承力索或软横跨与架空地线之间的距离;
这里得到雷击承力索或软横跨有、无架空地线(回流线)两种情况下的耐雷水平
Figure 600603DEST_PATH_IMAGE014
Figure 910361DEST_PATH_IMAGE011
,再根据统计得到的雷电流概率分布公式,进一步得出超过雷击承力索(软横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2)       计算超过雷击支柱或硬横跨顶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972175DEST_PATH_IMAGE010
超过雷击独立接地支柱顶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在雷击独立接地的支柱顶部时,取同一支柱上水平拉杆绝缘子和腕臂棒式绝缘子耐雷水平的最小者:
Figure 749638DEST_PATH_IMAGE028
                     
式中,
Figure 317520DEST_PATH_IMAGE031
分别为支柱上腕臂棒式绝缘子和水平拉杆绝缘子的正极性冲击放电电压(kV),
Figure 323391DEST_PATH_IMAGE032
为支柱的冲击接地电阻(
Figure 240532DEST_PATH_IMAGE033
),
Figure 957952DEST_PATH_IMAGE034
为接地引下线等值电感(),
Figure 541435DEST_PATH_IMAGE036
Figure 239263DEST_PATH_IMAGE037
分别为支柱上水平拉杆绝缘子和腕臂棒式绝缘子接地端对地的距离(m),
Figure 506297DEST_PATH_IMAGE038
为接触网承力索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141415DEST_PATH_IMAGE039
为雷电流波头时间(
Figure 747977DEST_PATH_IMAGE040
);
这里得到雷击独立接地的支柱顶部时,同一支柱上水平拉杆绝缘子和腕臂棒式绝缘子两种条件下的耐雷水平
Figure 741341DEST_PATH_IMAGE041
Figure 371036DEST_PATH_IMAGE042
,再根据统计得到的雷电流概率分布公式,进一步得出超过水平拉杆绝缘子和腕臂棒式绝缘子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108048DEST_PATH_IMAGE043
Figure 67652DEST_PATH_IMAGE044
,取两者之中的更小者,得到超过雷击独立接地的支柱顶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552171DEST_PATH_IMAGE013
超过雷击有架空地线支柱顶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263513DEST_PATH_IMAGE046
.当雷击相邻两集中接地引下线中间的非接地支柱顶部时的耐雷水平为:
Figure 906984DEST_PATH_IMAGE047
式中,
Figure 179833DEST_PATH_IMAGE048
为接触网支柱上腕臂棒式绝缘子和水平拉杆绝缘子中的正极性冲击电压的最小者(kV),
Figure 908755DEST_PATH_IMAGE049
为相邻两集中接地引下线间的架空地线等值电感的一半(
Figure 862935DEST_PATH_IMAGE035
),
Figure 797131DEST_PATH_IMAGE050
为承力索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568778DEST_PATH_IMAGE051
为架空地线或回流线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457099DEST_PATH_IMAGE016
分别为架空地线(回流线)与接触网之间的耦合系数和几何耦合系数,
Figure 629772DEST_PATH_IMAGE039
为雷电流波头时间(
Figure 510003DEST_PATH_IMAGE040
);
这里得到雷击相邻两集中接地引下线中间的非接地支柱顶部时的耐雷水平,再根据统计得到的雷电流概率分布公式,可进一步得出超过雷击相邻两集中接地引下线中间的非接地支柱顶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947938DEST_PATH_IMAGE052
Figure 804773DEST_PATH_IMAGE053
.当雷击有集中接地引下线连接点的支柱顶部时,接触网的耐雷水平为下面两式计算值中的最小者:
Figure 215026DEST_PATH_IMAGE054
Figure 328475DEST_PATH_IMAGE055
 
式中,
Figure 191389DEST_PATH_IMAGE030
Figure 415697DEST_PATH_IMAGE031
分别为支柱上腕臂棒式绝缘子和水平拉杆绝缘子的正极性冲击放电电压(kV),
Figure 414877DEST_PATH_IMAGE032
为支柱的冲击接地电阻(
Figure 135446DEST_PATH_IMAGE033
),
Figure 547973DEST_PATH_IMAGE034
为接地引下线等值电感(
Figure 513655DEST_PATH_IMAGE035
),
Figure 632921DEST_PATH_IMAGE036
Figure 760277DEST_PATH_IMAGE037
分别为支柱上水平拉杆绝缘子和腕臂棒式绝缘子接地端对地的距离(m),
Figure 660100DEST_PATH_IMAGE051
为架空地线或回流线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662428DEST_PATH_IMAGE016
Figure 964097DEST_PATH_IMAGE021
分别为架空地线(回流线)与接触网之间的耦合系数和几何耦合系数,
Figure 262354DEST_PATH_IMAGE038
为接触网承力索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649473DEST_PATH_IMAGE039
为雷电流波头时间(),为支柱分流系数,由下式得到:
这里得到雷击有集中接地引下线连接点的支柱顶部,包括雷击这些支柱附近的架空地线(回流线),同一支柱上水平拉杆绝缘子和腕臂棒式绝缘子两种条件下的耐雷水平,再根据统计得到的雷电流概率分布公式,可进一步得出超过水平拉杆绝缘子和腕臂棒式绝缘子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627345DEST_PATH_IMAGE058
Figure 800838DEST_PATH_IMAGE059
,取两者之中的最小者
Figure 749202DEST_PATH_IMAGE060
直击雷雷击跳闸率的计算采用下式计算:
Figure 717158DEST_PATH_IMAGE061
式中,
Figure 750973DEST_PATH_IMAGE062
为S2中根据雷电定位系统数据统计出的网格内地闪密度,为建弧率,
Figure 639349DEST_PATH_IMAGE064
为击线率,
Figure 778207DEST_PATH_IMAGE065
为击柱率,
Figure 299318DEST_PATH_IMAGE066
为超过雷击承力索耐雷水平时的概率,
Figure 549034DEST_PATH_IMAGE067
为超过雷击支柱顶部或硬横跨顶部耐雷水平时的概率,其值取决于有无集中引下线,为
Figure 781749DEST_PATH_IMAGE060
之和,或是
Figure 852473DEST_PATH_IMAGE045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雷雷击跳闸率的确定方法为: 
Figure 342098DEST_PATH_IMAGE010
存在架空地线或回流线时,接触网的感应耐雷水平按下式得到:
Figure 181878DEST_PATH_IMAGE068
Figure 662538DEST_PATH_IMAGE013
不存在架空地线或回流线时,接触网的感应耐雷水平按下式得到:
Figure 892662DEST_PATH_IMAGE069
式中:S为接触网等值受雷宽度之外的地面落雷点至接触网的垂直距离(m),
Figure 749760DEST_PATH_IMAGE002
为线路绝缘子50%冲击放电电压(kV),
Figure 381729DEST_PATH_IMAGE050
为承力索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33291DEST_PATH_IMAGE070
为架空地线(回流线)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78607DEST_PATH_IMAGE071
为架空地线(回流线)与接触网之间的几何耦合系数;
这里得到接触网的感应雷耐雷水平,再根据统计得到的雷电流概率分布公式,进一步得出超过接触网的感应雷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411499DEST_PATH_IMAGE072
感应雷雷击跳闸率的计算采用下式计算:
Figure 960292DEST_PATH_IMAGE073
其中,
Figure 507990DEST_PATH_IMAGE074
Figure 775023DEST_PATH_IMAGE063
同上,
Figure 973923DEST_PATH_IMAGE075
为超过接触网感应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网格内总的雷击跳闸率
Figure 314906DEST_PATH_IMAGE009
Figure 573849DEST_PATH_IMAGE076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速铁路牵引网时空差异化的防雷性能评估,采用如下式所示的公式计算高铁线路全线加权平均雷击跳闸率值,即全线各区段直击雷雷击跳闸率与感应雷雷击跳闸率和的加权平均:
式中,为高铁线路全线的平均雷击跳闸率( 次/(百公里·年));
Figure 463942DEST_PATH_IMAGE079
为高铁线路网格区段数;
Figure 893786DEST_PATH_IMAGE080
为第i区段的总雷击跳闸率( 次/(百公里·年));
Figure 869832DEST_PATH_IMAGE081
为第i区段内高铁线路的长度(公里);
Figure 846753DEST_PATH_IMAGE082
为高铁线路总长度(公里)。
本发明的优点是,基于海量常年雷电定位系统观测数据,使得该评估方法所使用的雷电参数相对于《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所采用的固定的经验值更加精确、有针对性,更重要的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根据高铁线路自身的特点,综合考虑了直击雷风险和感应雷风险,直击雷风险考虑了高铁线路特殊的电气结构,根据雷击位置的不同,分别对雷击接触网承力索及软横跨和雷击接触网支柱及硬横跨顶部的雷击跳闸率进行计算,总的直击雷雷击跳闸率为二者之和,计算出的雷击跳闸率更接近于真实情况。本发明还能够实现对高铁线路防雷性能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上的评估,从而有效地完善了高铁线路的雷害风险评估体系。本发明的推广应用,将会有效的帮助高铁线路运行管理部门掌握高速铁路牵引网防雷性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存在的差异,从而进行更加科学地、有针对性的高速铁路牵引网防雷设计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发明采用网格法,将评估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空间网格,并基于海量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利用计算机运用高铁线路走廊雷电参数统计方法统计出各个空间网格在指定时间内的地闪密度参数和雷电流概率密度分布参数;建立计算模式,进行逐个区段雷击跳闸率计算,建立的计算模式是采用雷击跳闸率计算方法,进行逐个区段雷击跳闸率计算是计算高铁线路各个区段及其全线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直击雷雷击跳闸率、感应雷雷击跳闸率和总雷击跳闸率;以各区段的雷击跳闸率为基础,以全线雷击跳闸率值为基准,获取指定时间段内各个区段相对于全线的雷害风险数据信息,实现对高速铁路牵引网时空差异化的防雷性能评估,实施中具体采用以下步骤:
S1、给定需要进行防雷性能评估的高铁线路信息,包括高铁线路基本信息(线路名称、线路总长、供电方式、供电臂长度与分段信息);高铁线路地理信息(高铁线路的经纬度坐标、海拔高度);高铁线路地形地质特征(平原、山丘、大山);高铁线路桥梁路基隧道结构特征(桥梁、路基和隧道的分布与长度、桥梁高度);高铁线路牵引网绝缘特征(绝缘子串或最短空气间隙的闪络电压或伏秒特性、支柱接地电阻);高铁线路结构特征(支柱、架空地线、承力索的几何尺寸、架空地线和集中引下线配置);
S2、根据所给高铁线路的基本信息、地理信息,将评估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所需大小的空间网格,并统计出各个空间网格在指定时间内的地闪密度和雷电流概率密度分布等参数。为统一评估高铁线路防雷性能,并与工程应用一致,要求将统计出的地闪密度折算至“次/(平方公里·年)”。
空间网格大小的选取遵循最小边长要大于雷电定位系统精度与线路感应雷受雷宽度之和,其中,感应雷宽度
Figure 490224DEST_PATH_IMAGE083
按式(1)得到:
                  
Figure 763074DEST_PATH_IMAGE001
                (1)
Figure 491995DEST_PATH_IMAGE002
为接触网绝缘子冲击放电电压(kV),它的取值可根据规程或者冲击试验获得;
Figure 508493DEST_PATH_IMAGE084
为承力索或架空地线(回流线)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6470DEST_PATH_IMAGE085
为雷电流幅值(kA),根据《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规定,一般不超过100kA。
其中,统计出的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采用如式(2)所示的形式:
                                              (2)
式(2)中函数
Figure 666439DEST_PATH_IMAGE087
为幅值大于等于的雷电流出现的概率;变量
Figure 337646DEST_PATH_IMAGE088
为雷电流幅值或叫做耐雷水平; a表示中值电流值,由雷电定位系统数据统计结果确定; b为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曲线的变化指数,由雷电定位系统数据统计结果确定。
S3、以S2步骤中统计出的高铁线路雷电参数,结合S1步骤中给定的高铁线路地形地质特征,高铁桥梁路基隧道结构特征,高铁线路牵引网绝缘特征,高铁线路结构特征,建立计算模式,进行逐个区段雷击跳闸率计算,建立的计算模式是采用雷击跳闸率计算方法,进行逐个区段雷击跳闸率计算是计算以网格进行分段的高铁线路各区段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直击雷雷击跳闸率、感应雷雷击跳闸率和总雷击跳闸率,高铁线路全线的雷击跳闸率为线路各区段总雷击跳闸率的加权平均值;
以各区段的雷击跳闸率为基础,整条高铁线路的雷击跳闸率按式(3)进行计算:
                 
Figure 280194DEST_PATH_IMAGE077
        (3)
式中的为高铁线路全线的平均雷击跳闸率( 次/(百公里·年))
Figure 76429DEST_PATH_IMAGE079
为高铁线路网格区段数
Figure 548999DEST_PATH_IMAGE080
为第i区段的总雷击跳闸率( 次/(百公里·年))
Figure 334552DEST_PATH_IMAGE081
为第i区段内高铁线路的长度(公里)
Figure 259783DEST_PATH_IMAGE089
为高铁线路总长度(公里);
考虑到高铁线路特殊的电气结构,接触网遭受雷电过电压的方式有:雷击承力索及软横跨,雷击架空地线(回流线)的两集中接地之间的中部,雷击支柱或硬横跨顶部(包括附近的架空地线或回流线)和感应雷雷击跳闸。
对于雷击架空地线(回流线)的两集中接地之间中部造成的雷电过电压,由于架空地线(回流线)与接触网之间的空气间隙距离一般都满足式(4),不可能导致线路跳闸。对于雷击接地支柱附近的架空地线(回流线)时,无论架空地线(回流线)是否安装了小绝缘子,都可能引起小绝缘子放电,这种情况可以归结为雷击支柱顶部。
所以,计算高铁线路雷击跳闸率时,只需要考虑:直击雷(雷击承力索及软横跨,雷击支柱或硬横跨顶部),感应雷(雷击接触网附近引起的感应雷雷击跳闸)。
                 
Figure 421774DEST_PATH_IMAGE090
                (4)
其中,S为架空地线与接触网在档距中央的间距(m),
Figure 748850DEST_PATH_IMAGE082
为两杆塔间的距离(m)。
直击雷雷击跳闸率的确定步骤如下:
(1)计算超过雷击承力索及软横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对于无架空地线(回流线)的接触网,雷电直击接触网承力索或软横跨时的耐雷水平
Figure 881946DEST_PATH_IMAGE091
为:
            
Figure 644366DEST_PATH_IMAGE092
                (5)
 雷电直击有架空地线(回流线)的接触网承力索或软横跨时,接触网的耐雷水平
Figure 218883DEST_PATH_IMAGE093
为:
                            (6)
式中:
Figure 622500DEST_PATH_IMAGE016
为耦合系数,
Figure 596272DEST_PATH_IMAGE017
,电晕修正系数
Figure 222426DEST_PATH_IMAGE018
,对于几何耦合系数可按平行架空线及其镜像进行计算:
            
Figure 149985DEST_PATH_IMAGE022
                (7)
式中,为承力索或软横跨的对地平均高度,
Figure 40898DEST_PATH_IMAGE024
为承力索或软横跨的半径,
Figure 649734DEST_PATH_IMAGE025
为承力索或软横跨与架空地线对地镜像之间的距离,为承力索或软横跨与架空地线之间的距离。
这里得到雷击承力索或软横跨有、无架空地线(回流线)两种情况下的耐雷水平
Figure 771590DEST_PATH_IMAGE093
Figure 677230DEST_PATH_IMAGE091
,再根据S2步骤中式(2)得到的雷电流概率分布公式,可进一步得出超过雷击承力索(软横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773362DEST_PATH_IMAGE027
(2)计算超过雷击支柱或硬横跨顶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219386DEST_PATH_IMAGE010
超过雷击独立接地支柱顶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在雷击独立接地的支柱顶部时,同一支柱上水平拉杆绝缘子和腕臂棒式绝缘子上的雷电过电压谁先达到自己的50%冲击放电电压,谁就先放电。所以,这种情况下接触网的耐雷水平为式(8)和式(9)计算值的最小者。
                             (8)
                  
Figure 925229DEST_PATH_IMAGE096
           (9)
式中,
Figure 446340DEST_PATH_IMAGE030
Figure 696056DEST_PATH_IMAGE031
分别为支柱上腕臂棒式绝缘子和水平拉杆绝缘子的正极性冲击放电电压(kV),
Figure 619013DEST_PATH_IMAGE097
为支柱的冲击接地电阻(
Figure 928771DEST_PATH_IMAGE033
),为接地引下线等值电感(
Figure 990585DEST_PATH_IMAGE035
),
Figure 266583DEST_PATH_IMAGE036
Figure 747243DEST_PATH_IMAGE037
分别为植株上水平拉杆绝缘子和腕臂棒式绝缘子接地端对地的距离(m),
Figure 39684DEST_PATH_IMAGE038
为接触网承力索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834465DEST_PATH_IMAGE098
为雷电流波头时间()。
这里得到雷击独立接地的支柱顶部时,同一支柱上水平拉杆绝缘子和腕臂棒式绝缘子两种条件下的耐雷水平
Figure 117996DEST_PATH_IMAGE099
Figure 100995DEST_PATH_IMAGE100
,再根据S2中式(2)得到的雷电流概率分布公式,可进一步得出超过水平拉杆绝缘子和腕臂棒式绝缘子时耐雷水平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496205DEST_PATH_IMAGE043
Figure 418899DEST_PATH_IMAGE044
,取两者之中的最小者,得到超过雷击独立接地的支柱顶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711657DEST_PATH_IMAGE013
超过雷击有架空地线支柱顶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644978DEST_PATH_IMAGE046
.当雷击相邻两集中接地引下线中间的非接地支柱顶部时,雷电流只能向架空地线(回流线)两边传播,根据式(4)可知,不会发生架空地线(回流线)与接触网的空气间隙闪络放电,因此,雷电流将全部流经相邻的集中接地引下线入地,这时接触网的耐雷水平为:
         (10)
式中,
Figure 510483DEST_PATH_IMAGE048
为接触网支柱上腕臂棒式绝缘子和水平拉杆绝缘子中的正极性冲击电压的最小者(kV),
Figure 435451DEST_PATH_IMAGE049
为相邻两集中接地引下线间的架空地线等值电感的一半(
Figure 438042DEST_PATH_IMAGE035
),
Figure 899111DEST_PATH_IMAGE050
为承力索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63376DEST_PATH_IMAGE051
为架空地线或回流线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305001DEST_PATH_IMAGE016
Figure 783387DEST_PATH_IMAGE021
分别为架空地线(回流线)与接触网之间的耦合系数和几何耦合系数,为雷电流波头时间(
Figure 699708DEST_PATH_IMAGE040
)。
这里得到雷击相邻两集中接地引下线中间的非接地支柱顶部时的耐雷水平
Figure 163050DEST_PATH_IMAGE102
,再根据S2步骤中式(2)得到的雷电流概率分布公式,可进一步得出超过雷击相邻两集中接地引下线中间的非接地支柱顶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943662DEST_PATH_IMAGE052
Figure 441639DEST_PATH_IMAGE053
.当雷击有集中接地引下线连接点的支柱顶部,包括雷击这些支柱附近的架空地线(回流线),雷电流一方面向架空地线(回流线)两边传播,另一方面沿被击处的集中接地引下线入地,接触网的耐雷水平为式(11)和式(12)中计算值的最小者。
Figure 885390DEST_PATH_IMAGE103
     (11)
     (12)
                     
Figure 984113DEST_PATH_IMAGE057
               (13)
式中,
Figure 274280DEST_PATH_IMAGE030
Figure 951249DEST_PATH_IMAGE031
分别为支柱上腕臂棒式绝缘子和水平拉杆绝缘子的正极性冲击放电电压(kV),
Figure 326867DEST_PATH_IMAGE032
为支柱的冲击接地电阻(),
Figure 656272DEST_PATH_IMAGE034
为接地引下线等值电感(
Figure 769721DEST_PATH_IMAGE035
),
Figure 694952DEST_PATH_IMAGE036
Figure 856943DEST_PATH_IMAGE037
分别为支柱上水平拉杆绝缘子和腕臂棒式绝缘子接地端对地的距离(m),
Figure 184019DEST_PATH_IMAGE051
为架空地线或回流线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406053DEST_PATH_IMAGE016
分别为架空地线(回流线)与接触网之间的耦合系数和几何耦合系数,
Figure 518683DEST_PATH_IMAGE038
为接触网承力索对地平均高度(m),为雷电流波头时间(
Figure 155517DEST_PATH_IMAGE040
),
Figure 491559DEST_PATH_IMAGE056
为支柱分流系数,由式(13)得到。
这里得到雷击有集中接地引下线连接点的支柱顶部,包括雷击这些支柱附近的架空地线(回流线),同一支柱上水平拉杆绝缘子和腕臂棒式绝缘子两种条件下的耐雷水平,再根据S2步骤中的式(2)得到的雷电流概率分布公式,可进一步得出超过水平拉杆绝缘子和腕臂棒式绝缘子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657595DEST_PATH_IMAGE058
Figure 716818DEST_PATH_IMAGE059
,取两者之中的最小者,得到超过雷击有集中接地引下线连接点的支柱顶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24302DEST_PATH_IMAGE060
直击雷雷击跳闸率的计算采用公式(14)计算:
                     
Figure 180477DEST_PATH_IMAGE061
                 (14)
式中,
Figure 413750DEST_PATH_IMAGE062
为S2步骤中根据雷电定位系统数据统计出的网格内地闪密度,为建弧率,为击线率,
Figure 878864DEST_PATH_IMAGE065
为击柱率,
Figure 846820DEST_PATH_IMAGE066
为超过雷击承力索耐雷水平时的概率,
Figure 880635DEST_PATH_IMAGE067
为超过雷击支柱顶部或硬横跨顶部耐雷水平时的概率,其值取决于有无集中引下线,为
Figure 660689DEST_PATH_IMAGE060
之和,或是
感应雷雷击跳闸率计算步骤:
感应雷雷击跳闸率因架空地线的有无分别考虑,当线路等值受雷宽度之内落雷时,雷电将直击接触网,而在线路等值受雷宽度之外的落雷时,在接触网上将产生感应电压,由于目前缺乏高速铁路供电线路的试验和实测数据,暂时参照电力系统的计算式对雷电感应电压进行估计,且暂不要求落雷点的距离
Figure 117395DEST_PATH_IMAGE107
m,其中:
Figure 68908DEST_PATH_IMAGE010
存在架空地线或回流线时,接触网的感应耐雷水平按式(15)得到:
                       
Figure 54182DEST_PATH_IMAGE068
              (15)
Figure 301623DEST_PATH_IMAGE013
不存在架空地线或回流线时,接触网的感应耐雷水平按式(16)得到:
Figure 106768DEST_PATH_IMAGE069
                     (16)
式中:S为接触网等值受雷宽度之外的地面落雷点至接触网的垂直距离(m),
Figure 97858DEST_PATH_IMAGE002
为线路绝缘子50%冲击放电电压(kV),
Figure 937638DEST_PATH_IMAGE050
为承力索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355981DEST_PATH_IMAGE070
为架空地线(回流线)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914002DEST_PATH_IMAGE071
为架空地线(回流线)与接触网之间的几何耦合系数。
这里得到接触网的感应雷耐雷水平,再根据S2步骤中式(2)得到的雷电流概率分布公式,可进一步得出超过接触网的感应雷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感应雷雷击跳闸率的计算采用公式(17)计算:
                             
Figure 901604DEST_PATH_IMAGE073
                      (17)
其中,
Figure 553165DEST_PATH_IMAGE074
Figure 270585DEST_PATH_IMAGE063
同上,
Figure 665795DEST_PATH_IMAGE075
为超过接触网感应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网格内总的雷击跳闸率
Figure 417850DEST_PATH_IMAGE009
Figure 240312DEST_PATH_IMAGE076
                        (18)
为了评估和比较不同地区和不同长度的线路防雷效果,应将实际计算所得的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统一折算成40雷电日100km长的参考标准,才能进行比较,如式(19)所示。根据S2中统计出的地闪密度的单位,雷击跳闸率的单位要求统一为“次/(百公里·年)”。
                                               (19)
其中,
Figure 643929DEST_PATH_IMAGE109
为折算在40雷电日100km参考标准下的雷击跳闸率;
Figure 312808DEST_PATH_IMAGE007
为由雷电定位系统海量常年观测数据统计得出的高铁走廊网格段的地闪密度;
Figure 742390DEST_PATH_IMAGE110
为该高铁线路评估的网格内线路长度;
Figure 496719DEST_PATH_IMAGE111
为该高铁线路评估区段每年实际雷击跳闸次数。
S4、确定雷害评估指标并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最终得到指定时间段内各区段及全线防雷性能评估结果;以全线加权平均雷击跳闸率值为评估指标,将S3步骤中计算得到的指定时间段内高铁线路各网格区段的总雷击跳闸率分别与之比较,得到高铁线路防雷性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评估结果。
对高铁线路防雷性能在空间上的差异的评估:将计算得到的高铁线路各区段的雷击跳闸率,与全线平均值相比较,确定评估结果,如果大于全线平均值,评估结果为在此区段高铁线路的防雷性能较差;如果小于全线平均值,评估结果为在此区段高铁线路的防雷性能较好。
对高铁线路防雷性能在时间上的差异的评估:将计算得到的指定时间段内某一区段的高铁线路雷击跳闸率,与高铁线路全线的平均雷击跳闸率相比较,确定评估结果,如果大于全线平均值,评估结果为在此指定时间段内该区段高铁线路的防雷性能较差;如果小于全线平均值,评估结果为在此指定时间段内该区段高铁线路的防雷性能较好。
作为一个例子,本发明对某高铁线路2008-2010年的防雷性能进行了评估,表1是该线路两条供电臂各5个网格区段2008-2010年雷击跳闸率评估结果:供电臂A的#2、#4、#5和供电臂B的#125在2008-2010年的防雷性能较好,其余各区段防雷性能较差;供电臂A整体平均防雷性能较好,供电臂B整体平均防雷性能较差。鉴于该条高铁线路不同区段的防雷性能有明显差别,线路运行部门应根据该差别对不同区段采取有差异的防雷措施改造。
 表1 某高铁线路两供电臂内十区段2008-2010年防雷性能评估
 
Figure 436993DEST_PATH_IMAGE113
表2是该条高铁线路#97区段在2008-2010年间每年的防雷性能评估结果:该区段在2008年和2009年防雷性能较差,2010年防雷性能较好,三年平均防雷性能较差。
表2  某高铁线路#97区段2008-2010年间每年的防雷性能评估结果
 
Figure 960379DEST_PATH_IMAGE114
表3是该条高铁线路所经过的三个省域段2008-2010年间每年的防雷性能评估结果:A省域从2008-2010年的防雷评估结果分别为:较好、较差、较好;B省域从2008-2010年的防雷评估结果分别为:较差、较好、较好;C省域从2008-2010年的防雷评估结果分别为:较差、较好、较差。
表3  某高铁线路途径三个省域内2008-2010年间每年的防雷性能评估结果
 

Claims (5)

1.一种高速铁路牵引网防雷性能评估方法,采用网格法,将评估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空间网格,并基于海量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利用计算机运用高铁线路走廊雷电参数统计方法统计出各个空间网格在指定时间内的地闪密度参数和雷电流概率密度分布参数; 其特征在于,建立计算模式,进行逐个区段雷击跳闸率计算,建立的计算模式是采用雷击跳闸率计算方法,进行逐个区段雷击跳闸率计算是计算高铁线路各个区段及其全线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直击雷雷击跳闸率、感应雷雷击跳闸率和总雷击跳闸率;以各区段的雷击跳闸率为基础,以全线雷击跳闸率值为基准,获取指定时间段内各个区段相对于全线的雷害风险数据信息,实现对高速铁路牵引网时空差异化的防雷性能评估,采用的基本步骤如下:
S1、给定需要进行防雷性能评估的高铁线路信息;高铁线路信息包括高铁线路的基本信息、高铁线路的地理信息、高铁线路的地形地质特征、高铁线路的桥梁路基隧道结构特征、高铁线路牵引网的绝缘特征、高铁线路的结构特征;高铁线路的基本信息包括线路名称、线路总长、供电方式、供电臂长度与分段信息;高铁线路的地理信息包括高铁线路的经纬度坐标、海拔高度;高铁线路的地形地质特征包括平原、山丘、大山;高铁线路的桥梁路基隧道特征包括桥梁、路基和隧道的分布与长度、桥梁高度;高铁线路牵引网的绝缘特征包括绝缘子串或最短空气间隙的闪络电压或伏秒特性、支柱接地电阻;高铁线路的结构特征包括支柱、架空地线、承力索的几何尺寸、架空地线和集中引下线配置;
S2、根据所给高铁线路的基本信息、地理信息,将评估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所需大小的空间网格,并统计出各个空间网格在指定时间内的地闪密度参数和雷电流概率密度分布参数;
S3、以S2步骤中统计出的高铁线路雷电参数,结合S1步骤中给定的高铁线路的地形地质特征,高铁桥梁路基隧道结构特征,高铁线路牵引网的绝缘特征,高铁线路的结构特征,建立计算模式,进行逐个区段雷击跳闸率计算,建立的计算模式是采用雷击跳闸率计算方法,进行逐个区段雷击跳闸率计算是计算以网格进行分段的高铁线路各区段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直击雷雷击跳闸率、感应雷雷击跳闸率和总雷击跳闸率,高铁线路全线的雷击跳闸率为线路各区段总雷击跳闸率的加权平均值;
S4、确定雷害评估指标并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最终得到指定时间段内各区段及全线防雷性能评估结果;以全线加权平均雷击跳闸率值为评估指标,将S3步骤中计算得到的指定时间段内高铁线路各网格区段的总雷击跳闸率分别与之比较,得到高铁线路防雷性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评估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牵引网防雷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用雷击跳闸率计算方法计算线路各个区段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直击雷雷击跳闸率、感应雷雷击跳闸率和网格内总雷击跳闸率时,应当明确,高铁线路全线各个区段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直击雷雷击跳闸率为雷击承力索或软横跨、雷击支柱或硬横跨顶部的雷击跳闸率之和,雷击支柱或硬横跨顶部是指雷击独立接地的支柱顶部、雷击相邻两集中接地引下线中间的非接地支柱顶部及雷击有集中接地引下线连接点的支柱顶部;空间网格大小的选取遵循最小边长要大于雷电定位系统精度与线路感应雷受雷宽度之和的原则,其中,线
路感应雷受雷宽度S按下式获得:
式中,
Figure 345735DEST_PATH_IMAGE002
为牵引网绝缘子冲击放电电压(kV),它的取值根据规程或者冲击试验获得;
Figure 449958DEST_PATH_IMAGE003
为承力索或架空地线(回流线)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402870DEST_PATH_IMAGE004
为雷电流幅值(kA),根据《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规定,不超过100kA;将实际计算所得的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统一折算成40雷电日100km长的参考标准进行比较,进行比较时采用如下公式:
   
Figure 199925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
Figure 513488DEST_PATH_IMAGE006
为折算在40雷电日100km参考标准下的网格区段雷击跳闸率;
Figure 686980DEST_PATH_IMAGE007
为由雷电定位系统海量常年观测数据统计得出的高铁走廊网格段的地闪密度;
Figure 985015DEST_PATH_IMAGE008
为该高铁线路评估的网格内线路长度与网格内隧道长度和铁桥的钢构框架长度之差;
Figure 952971DEST_PATH_IMAGE009
为该高铁线路评估区段每年实际雷击跳闸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牵引网防雷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击雷雷击跳闸率的确定步骤如下:
计算超过雷击承力索及软横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845841DEST_PATH_IMAGE010
 对于无架空地线(回流线)的接触网,雷电直击接触网承力索或软横跨时的耐雷水平
Figure 291866DEST_PATH_IMAGE011
为:
Figure 127360DEST_PATH_IMAGE012
Figure 266217DEST_PATH_IMAGE013
 雷电直击有架空地线(回流线)的接触网承力索或软横跨时,接触网的耐雷水平
Figure 646383DEST_PATH_IMAGE014
为:
Figure 896099DEST_PATH_IMAGE015
式中:为耦合系数,
Figure 440398DEST_PATH_IMAGE017
,电晕修正系数
Figure 269256DEST_PATH_IMAGE019
为接触网的波阻抗,为接触网绝缘子负极性冲击放电电压,对于几何耦合系数
Figure 386434DEST_PATH_IMAGE021
可按平行架空线及其镜像进行计算:
Figure 678875DEST_PATH_IMAGE022
式中,
Figure 240700DEST_PATH_IMAGE023
为承力索或软横跨的对地平均高度,为承力索或软横跨的半径,为承力索或软横跨与架空地线对地镜像之间的距离,为承力索或软横跨与架空地线之间的距离;
这里得到雷击承力索或软横跨有、无架空地线(回流线)两种情况下的耐雷水平
Figure 613082DEST_PATH_IMAGE011
,再根据统计得到的雷电流概率分布公式,进一步得出超过雷击承力索(软横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405851DEST_PATH_IMAGE027
计算超过雷击支柱或硬横跨顶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超过雷击独立接地支柱顶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在雷击独立接地的支柱顶部时,取同一支柱上水平拉杆绝缘子和腕臂棒式绝缘子耐雷水平的最小者:
Figure 71822DEST_PATH_IMAGE029
                     
式中,
Figure 330765DEST_PATH_IMAGE030
Figure 68783DEST_PATH_IMAGE031
分别为支柱上腕臂棒式绝缘子和水平拉杆绝缘子的正极性冲击放电电压(kV),
Figure 71374DEST_PATH_IMAGE032
为支柱的冲击接地电阻(
Figure 299486DEST_PATH_IMAGE033
),
Figure 463751DEST_PATH_IMAGE034
为接地引下线等值电感(),
Figure 42817DEST_PATH_IMAGE036
Figure 125436DEST_PATH_IMAGE037
分别为支柱上水平拉杆绝缘子和腕臂棒式绝缘子接地端对地的距离(m),
Figure 966660DEST_PATH_IMAGE038
为接触网承力索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931467DEST_PATH_IMAGE039
为雷电流波头时间(
Figure 275861DEST_PATH_IMAGE040
);
这里得到雷击独立接地的支柱顶部时,同一支柱上水平拉杆绝缘子和腕臂棒式绝缘子两种条件下的耐雷水平
Figure 570576DEST_PATH_IMAGE041
,再根据统计得到的雷电流概率分布公式,进一步得出超过水平拉杆绝缘子和腕臂棒式绝缘子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取两者之中的更小者,得到超过雷击独立接地的支柱顶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777118DEST_PATH_IMAGE045
Figure 158815DEST_PATH_IMAGE013
超过雷击有架空地线支柱顶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596749DEST_PATH_IMAGE046
.当雷击相邻两集中接地引下线中间的非接地支柱顶部时的耐雷水平为:
Figure 282945DEST_PATH_IMAGE047
式中,为接触网支柱上腕臂棒式绝缘子和水平拉杆绝缘子中的正极性冲击电压的最小者(kV),
Figure 104850DEST_PATH_IMAGE049
为相邻两集中接地引下线间的架空地线等值电感的一半(),
Figure 494867DEST_PATH_IMAGE050
为承力索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618681DEST_PATH_IMAGE051
为架空地线或回流线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903032DEST_PATH_IMAGE016
Figure 49980DEST_PATH_IMAGE021
分别为架空地线(回流线)与接触网之间的耦合系数和几何耦合系数,
Figure 782706DEST_PATH_IMAGE039
为雷电流波头时间(
Figure 964288DEST_PATH_IMAGE040
);
这里得到雷击相邻两集中接地引下线中间的非接地支柱顶部时的耐雷水平,再根据统计得到的雷电流概率分布公式,可进一步得出超过雷击相邻两集中接地引下线中
间的非接地支柱顶部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216278DEST_PATH_IMAGE052
Figure 365368DEST_PATH_IMAGE053
.当雷击有集中接地引下线连接点的支柱顶部时,接触网的耐雷水平为下面两式计算值中的最小者:
Figure 931479DEST_PATH_IMAGE054
Figure 672295DEST_PATH_IMAGE055
 
式中,
Figure 298449DEST_PATH_IMAGE030
Figure 419988DEST_PATH_IMAGE031
分别为支柱上腕臂棒式绝缘子和水平拉杆绝缘子的正极性冲击放电电压(kV),
Figure 586528DEST_PATH_IMAGE032
为支柱的冲击接地电阻(
Figure 742702DEST_PATH_IMAGE033
),
Figure 244484DEST_PATH_IMAGE034
为接地引下线等值电感(),
Figure 48587DEST_PATH_IMAGE036
Figure 59268DEST_PATH_IMAGE037
分别为支柱上水平拉杆绝缘子和腕臂棒式绝缘子接地端对地的距离(m),
Figure 27224DEST_PATH_IMAGE051
为架空地线或回流线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920094DEST_PATH_IMAGE016
Figure 631698DEST_PATH_IMAGE021
分别为架空地线(回流线)与接触网之间的耦合系数和几何耦合系数,
Figure 467192DEST_PATH_IMAGE038
为接触网承力索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606049DEST_PATH_IMAGE039
为雷电流波头时间(
Figure 720636DEST_PATH_IMAGE040
),
Figure 235931DEST_PATH_IMAGE056
为支柱分流系数,由下式得到:
这里得到雷击有集中接地引下线连接点的支柱顶部,包括雷击这些支柱附近的架空地线(回流线),同一支柱上水平拉杆绝缘子和腕臂棒式绝缘子两种条件下的耐雷水平,再根据统计得到的雷电流概率分布公式,可进一步得出超过水平拉杆绝缘子和腕臂棒式绝缘子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780231DEST_PATH_IMAGE058
Figure 290103DEST_PATH_IMAGE059
,取两者之中的最小者
Figure 343509DEST_PATH_IMAGE060
直击雷雷击跳闸率的计算采用下式计算:
Figure 183289DEST_PATH_IMAGE061
式中,
Figure 460687DEST_PATH_IMAGE062
为S2中根据雷电定位系统数据统计出的网格内地闪密度,
Figure 18707DEST_PATH_IMAGE063
为建弧率,
Figure 314953DEST_PATH_IMAGE064
为击线率,为击柱率,为超过雷击承力索耐雷水平时的概率,
Figure 946595DEST_PATH_IMAGE067
为超过雷击支柱顶部或硬横跨顶部耐雷水平时的概率,其值取决于有无集中引下线,为
Figure 138542DEST_PATH_IMAGE052
Figure 952915DEST_PATH_IMAGE060
之和,或是
4.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牵引网防雷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雷雷击跳闸率的确定方法为: 
Figure 747138DEST_PATH_IMAGE010
存在架空地线或回流线时,接触网的感应耐雷水平按下式得到:
Figure 411654DEST_PATH_IMAGE013
不存在架空地线或回流线时,接触网的感应耐雷水平按下式得到:
Figure 654286DEST_PATH_IMAGE069
式中:S为接触网等值受雷宽度之外的地面落雷点至接触网的垂直距离(m),
Figure 408615DEST_PATH_IMAGE002
为线路绝缘子50%冲击放电电压(kV),
Figure 411206DEST_PATH_IMAGE050
为承力索对地平均高度(m),为架空地线(回流线)对地平均高度(m),
Figure 803584DEST_PATH_IMAGE071
为架空地线(回流线)与接触网之间的几何耦合系数;
这里得到接触网的感应雷耐雷水平,再根据统计得到的雷电流概率分布公式,进一步得出超过接触网的感应雷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Figure 841947DEST_PATH_IMAGE072
感应雷雷击跳闸率的计算采用下式计算:
Figure 382649DEST_PATH_IMAGE073
其中,
Figure 465268DEST_PATH_IMAGE074
Figure 66014DEST_PATH_IMAGE063
同上,
Figure 769835DEST_PATH_IMAGE075
为超过接触网感应耐雷水平时的雷电流概率;
网格内总的雷击跳闸率
Figure 114228DEST_PATH_IMAGE009
Figure 346627DEST_PATH_IMAGE076
5.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牵引网防雷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速铁路牵引网时空差异化的防雷性能评估,采用如下式所示的公式计算高铁线路全线加权平均雷击跳闸率值,即全线各区段直击雷雷击跳闸率与感应雷雷击跳闸率和的加权平均:
Figure 915011DEST_PATH_IMAGE077
式中,
Figure 865650DEST_PATH_IMAGE078
为高铁线路全线的平均雷击跳闸率( 次/(百公里·年));为高铁线路网格区段数;为第i区段的总雷击跳闸率( 次/(百公里·年));
Figure 544652DEST_PATH_IMAGE081
为第i区段内高铁线路的长度(公里);
Figure 982587DEST_PATH_IMAGE082
为高铁线路总长度(公里)。
CN2012104997405A 2012-11-30 2012-11-30 一种高速铁路牵引网防雷性能评估方法 Pending CN1029677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997405A CN102967785A (zh) 2012-11-30 2012-11-30 一种高速铁路牵引网防雷性能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997405A CN102967785A (zh) 2012-11-30 2012-11-30 一种高速铁路牵引网防雷性能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7785A true CN102967785A (zh) 2013-03-13

Family

ID=47798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997405A Pending CN102967785A (zh) 2012-11-30 2012-11-30 一种高速铁路牵引网防雷性能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67785A (zh)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7340A (zh) * 2013-05-02 2013-07-17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跳闸在线预警方法
CN103439602A (zh) * 2013-08-21 2013-12-1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配电线路雷电跳闸率计算方法
CN103745102A (zh) * 2013-12-31 2014-04-23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高速铁路牵引网三维暴露弧面投影面积计算的直击雷分析方法
CN103777094A (zh) * 2013-12-31 2014-05-07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速铁路牵引网雷害风险评估方法
CN103884935A (zh) * 2014-03-14 2014-06-25 国家电网公司 结合分布式雷电流监测的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方法
CN104462620A (zh) * 2014-11-28 2015-03-25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基于雷电监测和定位系统的网格雷暴日信息获取系统
CN105868872A (zh) * 2016-05-30 2016-08-17 东北大学 一种配电网雷电灾害故障预测方法
CN106019024A (zh) * 2016-07-08 2016-10-1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电能质量评估的牵引供电系统故障风险预警方法
CN107067129A (zh) * 2016-12-12 2017-08-18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网格的铁路工务设备风险事件可能性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08921370A (zh) * 2018-05-15 2018-11-30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区段雷害风险的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9086940A (zh) * 2018-08-15 2018-12-25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分时段气象关联模型的接触网跳闸次数预测方法
CN109784712A (zh) * 2019-01-09 2019-05-21 无锡市格林电工装备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防雷接地实时监测及风险预估系统及方法
CN110222430A (zh) * 2019-06-11 2019-09-10 刘亚峰 一种10kV配电线路防雷方法
CN110516390A (zh) * 2019-09-02 2019-11-29 江西众晶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封装集成电路键合丝触碰风险评估方法
CN110879333A (zh) * 2019-12-05 2020-03-13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雷击重启率计算和评估方法
CN111274724A (zh) * 2020-01-13 2020-06-1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能揭示元件灵敏度的接触网运行风险评估方法
CN112116210A (zh) * 2020-08-25 2020-12-22 合肥工业大学 高速铁路接触网雷击风险的评估方法
CN112115586A (zh) * 2020-08-25 2020-12-22 合肥工业大学 高速铁路轨道电路系统雷击风险的评估方法
CN112505480A (zh) * 2020-11-19 2021-03-16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普洱供电局 一种非侵入式暂态过电压检测传感器和检测方法
CN116579510A (zh) * 2023-07-14 2023-08-11 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一种基于闪电定位的高铁接触网雷击跳闸率的预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8105A (zh) * 2011-05-09 2011-12-28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线路雷电绕击性能校核方法
CN102662120A (zh) * 2012-05-30 2012-09-12 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 低压配电线路雷击跳闸风险评估方法与装置
CN102680837A (zh) * 2012-05-31 2012-09-19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输电线路周边配电线路感应雷跳闸风险评估方法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8105A (zh) * 2011-05-09 2011-12-28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线路雷电绕击性能校核方法
CN102662120A (zh) * 2012-05-30 2012-09-12 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 低压配电线路雷击跳闸风险评估方法与装置
CN102680837A (zh) * 2012-05-31 2012-09-19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输电线路周边配电线路感应雷跳闸风险评估方法与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靖: "《牵引网雷击跳闸研究》", 30 June 2009, article "《牵引网雷击跳闸研究》" *
张鹏远: "《电气化铁道牵引网的防雷保护研究》", 31 May 2010, article "《电气化铁道牵引网的防雷保护研究》" *

Cited B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7340B (zh) * 2013-05-02 2015-04-08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跳闸在线预警方法
CN103207340A (zh) * 2013-05-02 2013-07-17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跳闸在线预警方法
CN103439602A (zh) * 2013-08-21 2013-12-1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配电线路雷电跳闸率计算方法
CN103777094A (zh) * 2013-12-31 2014-05-07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速铁路牵引网雷害风险评估方法
CN103777094B (zh) * 2013-12-31 2015-10-28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速铁路牵引网雷害风险评估方法
CN103745102B (zh) * 2013-12-31 2017-01-18 国家电网公司 高速铁路牵引网三维暴露弧面投影面积计算的直击雷分析方法
CN103745102A (zh) * 2013-12-31 2014-04-23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高速铁路牵引网三维暴露弧面投影面积计算的直击雷分析方法
CN103884935A (zh) * 2014-03-14 2014-06-25 国家电网公司 结合分布式雷电流监测的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方法
CN104462620A (zh) * 2014-11-28 2015-03-25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基于雷电监测和定位系统的网格雷暴日信息获取系统
CN105868872B (zh) * 2016-05-30 2019-08-06 东北大学 一种配电网雷电灾害故障预测方法
CN105868872A (zh) * 2016-05-30 2016-08-17 东北大学 一种配电网雷电灾害故障预测方法
CN106019024A (zh) * 2016-07-08 2016-10-1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电能质量评估的牵引供电系统故障风险预警方法
CN106019024B (zh) * 2016-07-08 2018-10-19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电能质量评估的牵引供电系统故障风险预警方法
CN107067129A (zh) * 2016-12-12 2017-08-18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网格的铁路工务设备风险事件可能性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08921370A (zh) * 2018-05-15 2018-11-30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区段雷害风险的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9086940A (zh) * 2018-08-15 2018-12-25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分时段气象关联模型的接触网跳闸次数预测方法
CN109086940B (zh) * 2018-08-15 2021-09-07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分时段气象关联模型的接触网跳闸次数预测方法
CN109784712A (zh) * 2019-01-09 2019-05-21 无锡市格林电工装备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防雷接地实时监测及风险预估系统及方法
CN110222430A (zh) * 2019-06-11 2019-09-10 刘亚峰 一种10kV配电线路防雷方法
CN110516390A (zh) * 2019-09-02 2019-11-29 江西众晶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封装集成电路键合丝触碰风险评估方法
CN110879333A (zh) * 2019-12-05 2020-03-13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雷击重启率计算和评估方法
CN110879333B (zh) * 2019-12-05 2022-02-01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雷击重启率计算和评估方法
CN111274724A (zh) * 2020-01-13 2020-06-1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能揭示元件灵敏度的接触网运行风险评估方法
CN111274724B (zh) * 2020-01-13 2021-08-27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能揭示元件灵敏度的接触网运行风险评估方法
CN112116210A (zh) * 2020-08-25 2020-12-22 合肥工业大学 高速铁路接触网雷击风险的评估方法
CN112115586A (zh) * 2020-08-25 2020-12-22 合肥工业大学 高速铁路轨道电路系统雷击风险的评估方法
CN112505480A (zh) * 2020-11-19 2021-03-16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普洱供电局 一种非侵入式暂态过电压检测传感器和检测方法
CN116579510A (zh) * 2023-07-14 2023-08-11 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一种基于闪电定位的高铁接触网雷击跳闸率的预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7785A (zh) 一种高速铁路牵引网防雷性能评估方法
CN101315400B (zh) 基于雷电参数统计的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方法
CN102841280B (zh) 500kV同塔四回路输电线雷击跳闸率仿真方法
CN110309527B (zh) 一种基于电气几何模型的架空配电线路雷害风险评估方法
CN105242133B (zh) 一种改进配电线路雷电跳闸率计算方法
CN106918762A (zh) 一种架空输电线路雷击电流监测方法和雷击故障识别方法
WO2009129717A1 (zh) 电网雷害分布确定方法
CN102565628A (zh) 基于雷电流幅值区间分布的架空线路雷击故障性质识别方法
CN103488815A (zh) 一种输电线路雷电绕击风险评估方法
CN107045669B (zh) 基于区域化的配电线路雷害风险评估方法
CN103236666A (zh) 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方法
CN102175936B (zh) 一种配网避雷器给定置信水平下非限制性预期运行寿命评估方法
CN105244836A (zh) 一种城区10kv配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方法
Grebovic et al. Lightning outage performance of power distribution line located in Mountain Lovćen area
CN103439602A (zh) 一种配电线路雷电跳闸率计算方法
CN105321027A (zh) 输电线路的防雷方法和装置
Zoro et al. Improvement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lines in high lightning density area
Radhika et al. Back flashover analysis improvement of a 220kV transmission line
Yan et al. Research on lightning prote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 traction network
CN110879329A (zh) 一种适用于高海拔景观塔的防雷优化与故障定位方法
CN103745102B (zh) 高速铁路牵引网三维暴露弧面投影面积计算的直击雷分析方法
CN103675509B (zh) 评测at方式下复线路堤段电气化铁路雷击跳闸率的方法
Sestasombut et al. The Analysis of Lightning Strikes to MEA’s Distribution Lines on Different Impact Positions
CN113406400B (zh) 一种连续雷击沿线传播电压和电流特性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03675505A (zh) 评测复线路堤区段电气化铁路雷击跳闸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