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7577B - 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7577B
CN113307577B CN202110703716.8A CN202110703716A CN113307577B CN 113307577 B CN113307577 B CN 113307577B CN 202110703716 A CN202110703716 A CN 202110703716A CN 113307577 B CN113307577 B CN 1133075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oral
antler
cement
coral ree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37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7577A (zh
Inventor
尹学琼
吴川良
鞠光旭
柯韶文
李萌婷
刘亚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a Coral Reef Ecological Institute
Hai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anya Coral Reef Ecological Institute
Hai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a Coral Reef Ecological Institute, Hai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anya Coral Reef Ecological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070371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75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7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7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75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75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38/00Porous mortar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or ceramic ware; Preparation thereof
    • C04B38/10Porous mortar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or ceramic ware; Preparation thereof by using foaming agents or by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adding preformed foa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40Porous or lightweight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按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组分:白水泥50‑150份、壳聚糖5‑15份、氧化铁红5‑15份、南方团扇藻0.5‑2.5份、盐酸多巴胺0.005‑0.030份、碳酸钙10‑30份、碳酸氢钙10‑30份、水30‑80份、发泡剂0.1‑0.5份,油漆固化剂1‑3份、水泥固化剂1‑3份。本发明成功实现了高效的高强度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的制备,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生长繁育,解决了现有的仿珊瑚材料只从结构上进行仿制,而在元素含量上不一致的问题,为沿海地区珊瑚及海洋环境修复提供先进功能材料及技术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生物工程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珊瑚礁是以造礁珊瑚的石灰石骨骼为主体,与珊瑚藻、仙掌藻、软体动物壳、有孔虫等钙质生物堆积而形成的一种岩石体,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壳聚糖、海藻等其他成分。珊瑚礁被称之为“海洋雨林”,供养着海洋中大约三分之一的生物。
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加大以及化学污染物的增多等诸多因素,珊瑚礁白化问题日趋严重。近年来,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全球珊瑚礁至少20%已退化或消失,另有约50%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预计到2030年,全球近70%的珊瑚礁将会发生白化事件。由于部分鱼类以珊瑚作为家园、产卵地或庇护所,所以珊瑚礁的消失造成了鱼类数量下降,这直接影响到人类文明包括渔业、旅游业、海岸保护、维持生态多样性、药品研制、教育产业等。
为了保护珊瑚礁,人类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珊瑚礁保护活动,如建立相关法律保护条例、设立珊瑚礁保护区、对珊瑚礁修复进行人工干预等。珊瑚礁修复主要有生境整治、自然修复、人工修复等方法,生境整治和自然修复对破坏程度较小的区域具有较好作用,但对破坏较为严重的地区则需采用人工修复的方法。人工修复即在珊瑚礁自然恢复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人为手段移植增加珊瑚数量、增加幼体补充数量、改善珊瑚礁底质状况、提高移植存活率等方式,加速与辅助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恢复。人工修复需提供可供珊瑚附着生长的基底材料,如水泥、钢铁、聚氯乙烯等高分子聚合物等。人工修复属于被动修复,基底材料对珊瑚均没有吸引能力,移植的珊瑚需要数月的时间才能将其组织和骨骼生长至珊瑚礁上,且在生长过程一旦出现移动,珊瑚就需要重新在它同珊瑚礁底质的接触点上构建骨骼和组织,成本高且收效甚微,而且可能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为此,构建一种珊瑚愿意主动接触、附着并在表面生长繁殖的珊瑚基质材料,将极大地提高珊瑚礁修复效率。目前移植所用的礁体材料的分类有以下几种:混凝土、钢材、木材、聚氯乙烯塑料、废旧轮胎以及天然石料等,目前运用水泥灰、火山岩、玄武岩作为基底材料较多,玄武岩是火山岩的一种,基性火山岩只要是指玄武岩,玄武岩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普通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甲壳珊瑚藻的细胞壁可以分离出糖甘油脂和多糖,这两种物质是沉降诱导组分的主要成分。在造礁珊瑚的体内,共生有大量的虫黄藻。虫黄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一面制造养料,一面为造礁珊瑚的生长清除代谢的废料和提供氧气。珊瑚虫卵更喜好红色,对红色(或红橙色)有较高的沉降反应;珊瑚幼虫也会被珊瑚礁的声音吸引,主要是鱼类和甲壳类动物的声音;如传统材料缺少珊瑚生长的Ca等元素,影响珊瑚卵的发育生长。传统材料表面相对平滑,珊瑚卵附着效果较差,且比表面积较小,缺乏珊瑚卵生长的合适结构;钢铁框架海洋腐蚀程度较高,难以实现长时间应用,塑料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
专利文献CN107805037A公开了一种海洋环境修复用仿珊瑚多孔结构材料,按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组分:水泥0-100份、氧化镁50-100份、硫酸镁20-50份、乳液5-15份、改性添加剂1-3份、固化剂10-30份、水30-60份和发泡剂0.2-0.8份。
但上述专利中所添加的都是化学物质,没有考虑甲壳珊瑚藻和信息素的添加,因此上述专利发明的材料仅可用于珊瑚的无性繁殖,对于有性繁殖效果甚微。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珊瑚愿意主动接触、附着并在表面进行有性繁殖的珊瑚基质材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生长繁育,通过一系列的条件探讨和工艺改进,成功实现了高效的高强度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的制备,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生长繁育,解决了现有的仿珊瑚材料只从结构上进行仿制,而在元素含量上不一致的问题,为沿海地区珊瑚及海洋环境修复提供先进功能材料及技术支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按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组分:白水泥50-150份、壳聚糖5-15份、氧化铁红5-15份、南方团扇藻0.5-2.5份、盐酸多巴胺0.005-0.030份、碳酸钙10-30份、碳酸氢钙10-30份、水30-80份、发泡剂0.1-0.5份,油漆固化剂1-3份、水泥固化剂1-3份。
本发明采用珊瑚礁主要成分碳酸钙、壳聚糖为主要材料,在白水泥基上进行发泡,制备仿鹿角珊瑚礁材料,添加碳酸氢钙微溶于水可以缓慢释放Ca2+,从而促进珊瑚卵生长发育;在白水泥中加入氧化铁红达到红色的表面效果,红色更能吸引珊瑚卵的附着,南方团扇藻赋予材料共生藻成分,适宜浓度的盐酸多巴胺可以使珊瑚卵更好的变形。通过表征手段来对比仿生材料和珊瑚礁的元素含量,使其含量尽可能相似。本发明材料既可用于珊瑚粘接无性繁殖,也可用于主动吸引珊瑚虫卵附着的有性繁殖,应用方面更广。
优选的,在上述仿鹿角珊瑚礁材料中,按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组分:白水泥150份、壳聚糖15份、氧化铁红15份、南方团扇藻2.5份、盐酸多巴胺0.0265份、碳酸钙30份、碳酸氢钙30份、水80份、发泡剂0.5份,油漆固化剂3份、水泥固化剂3份。
优选的,所述水泥是P.O 42.5普通白水泥。
优选的,所述白水泥和所述壳聚糖的重量之和占所有固体组分之和的70%以上,若小于70%,材料的抗压性能较小,达不到坚硬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发泡剂是植物发泡剂、动物发泡剂、混合发泡剂中的任一种。
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水、壳聚糖、发泡剂用搅拌器混合均匀,形成均匀含泡溶液;
步骤2:将碳酸钙、碳酸氢钙、白水泥、氧化铁红用搅拌机混合均匀,形成均匀浅红固料;
步骤3:将步骤1得到含泡溶液和步骤2得到的浅红固料混合在一起,用搅拌机混合均匀,得到均匀的含泡浆料,倒入模具中在烘箱中培养,得到整体珊瑚多孔结构材料;
步骤4:将步骤3所得到的材料置于水中养护,每两天换一次水,连续养护14-28天,最后干燥,得到珊瑚礁基材;
步骤5:将南方团扇藻用破碎机破碎,过350目以上筛子,再将南方团扇藻粉末与油漆固化剂混合均匀备用;
步骤6:将步骤5得到的溶液用毛刷均匀涂覆在步骤4得到的基材表面上,单次涂覆0.1-0.5mm,自然晾干后再次涂覆,重复步骤3-5次,在涂覆过程中调整水泥多孔结构;
步骤7:将盐酸多巴胺和水泥固化剂混合均匀,均匀涂覆在步骤6得到的基材表面上,最后在烘箱中培养至整体硬化,形成复杂的多孔仿鹿角珊瑚礁材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发泡剂发泡的气泡直径在0.1-0.5mm,按体积比计算,气泡的体积占步骤1所得溶液体积的200-350%。
采用上述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气泡,但在搅拌白水泥和溶液时会使一些气泡破碎,水泥材料不会因孔道太多而妨碍成型,反而在材料最后成型之后气泡孔径均匀,孔隙度大且抗压强度较高。
优选的,步骤1中搅拌转速400-800r/min,时间3-6min;步骤2中搅拌转速200-300r/min,时间2-3min;步骤3中搅拌转速100-200r/min,时间1-3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3和步骤7中的烘箱温度均为30-50℃,培养时间均为18-30h。本发明中使用的温度较低可以节约能源,并且温度太高水泥会变得酥脆,降低材料的硬度以及抗压强度。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著效果为:
1)本发明所得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生长繁育多孔仿生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绿色无毒,无三废排放;
2)本发明所得材料有较好的强度,抗海浪冲击性强,可达8.3-12.2MPa。
3)本发明所得材料表面及内部都具有珊瑚多孔结构,且化学元素与珊瑚礁相似,利于珊瑚幼虫和珊瑚水螅体附着生长;
4)本发明的材料孔道复杂,孔径规格可选择范围大,可设计制备孔径在0.1-1.0mm范围内的均匀孔径,对珊瑚修复效果好;
5)本发明的材料制备过程环保绿色,成本低廉,无毒无污染无放射性,对海洋环境友好,可固定在海下礁石或专门珊瑚修复桩基上进行珊瑚修复生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真实珊瑚礁与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的SEM对比图;
在图1中:
a为真实珊瑚礁的SEM图、b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的SE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5:
按照表1所示组分,取水、发泡剂搅拌至起泡充足,然后加入壳聚糖,用搅拌器继续搅拌,转速400r/min,时间3min,形成均匀含泡溶液;将碳酸钙、碳酸氢钙、白水泥、氧化铁红用搅拌机混合均匀,转速200r/min,时间2min,形成均匀浅红固料;
将上述所得到的浆料混合在一起,用搅拌机混合均匀,转速100r/min,时间1min,得到均匀的含泡浆料,倒入模具中在烘箱中培养24h,得到整体珊瑚多孔结构;将所得到的材料置于10L水中养护,每两天换一次水,连续养护14天。最后干燥24h。将南方团扇藻用破碎机破碎,过350目筛,再将南方团扇藻粉末与油漆固化剂混合均匀备用;将得到的溶液用毛刷均匀涂覆在基材表面上,自然晾干12h后再次涂覆,重复步骤3次,在涂覆过程中调整水泥多孔结构;将盐酸多巴胺和水泥固化剂混合均匀,均匀涂覆在步骤6得到的基材表面上,最后在烘箱中培养24h至整体硬化,形成复杂的多孔仿鹿角珊瑚礁材料。实施例1-5所用油漆固化剂是百家涂740固化剂,所用水泥固化剂为烁邦钠基混凝土密封固化剂,所用发泡剂是水泥发泡剂LG-2258。
设计实施例1-5。
表1:实施例1-5配方设计:
组分(g)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白水泥 50 75 100 125 150
氧化铁红 5 7.5 10 12.5 15
碳酸钙 10 12 20 28 30
碳酸氢钙 10 18 20 22 30
30 35 50 60 80
壳聚糖 5 7.5 8.5 13.5 15
发泡剂LG2258 0.1 0.2 0.3 0.4 0.5
油漆固化剂 1 1 2 2 3
水泥固化剂 1 1 2 2 3
南方团扇藻 0.5 0.8 1.5 2.2 2.5
盐酸多巴胺 0.0114 0.0151 0.018 0.0227 0.0265
烘箱温度℃ 30 30 35 40 40
气泡直径mm 0.5 0.3 0.4 0.2 0.3
泡液体积比% 340 240 290 260 220
涂覆厚度mm 0.2 0.3 0.4 0.4 0.5
实施例6
按照实施例4所示组分,取水、发泡剂搅拌至起泡充足,然后加入壳聚糖,用搅拌器继续搅拌,转速600r/min,时间6min,形成均匀含泡溶液;将碳酸钙、碳酸氢钙、白水泥、氧化铁红用搅拌机混合均匀,转速300r/min,时间3min,形成均匀浅红固料;
将上述所得到的浆料混合在一起,用搅拌机混合均匀,转速150r/min,时间2min,得到均匀的含泡浆料,倒入模具中在烘箱中培养18h,得到整体珊瑚多孔结构;将所得到的材料置于20L水中养护,每两天换一次水,连续养护20天。最后干燥24h。将南方团扇藻用破碎机破碎,过400目筛,再将南方团扇藻粉末与油漆固化剂混合均匀备用;将得到的溶液用毛刷均匀涂覆在基材表面上,自然晾干12h后再次涂覆,重复步骤3次,在涂覆过程中调整水泥多孔结构;将盐酸多巴胺和水泥固化剂混合均匀,均匀涂覆在步骤6得到的基材表面上,最后在30℃的烘箱中培养24h至整体硬化,形成复杂的多孔仿鹿角珊瑚礁材料。
实施例7
按照实施例4所示组分,取水、发泡剂搅拌至起泡充足,然后加入壳聚糖,用搅拌器继续搅拌,转速800r/min,时间4min,形成均匀含泡溶液;将碳酸钙、碳酸氢钙、白水泥、氧化铁红用搅拌机混合均匀,转速250r/min,时间3min,形成均匀浅红固料;
将上述所得到的浆料混合在一起,用搅拌机混合均匀,转速200r/min,时间3min,得到均匀的含泡浆料,倒入模具中在烘箱中培养30h,得到整体珊瑚多孔结构;将所得到的材料置于15L水中养护,每两天换一次水,连续养护28天。最后干燥24h。将南方团扇藻用破碎机破碎,过400目筛,再将南方团扇藻粉末与油漆固化剂混合均匀备用;将得到的溶液用毛刷均匀涂覆在基材表面上,自然晾干15h后再次涂覆,重复步骤3次,在涂覆过程中调整水泥多孔结构;将盐酸多巴胺和水泥固化剂混合均匀,均匀涂覆在步骤6得到的基材表面上,最后在50℃的烘箱中培养24h至整体硬化,形成复杂的多孔仿鹿角珊瑚礁材料。
实施例8
按照实施例4所示组分,取水、发泡剂搅拌至起泡充足,然后加入壳聚糖,用搅拌器继续搅拌,转速500r/min,时间5min,形成均匀含泡溶液;将碳酸钙、碳酸氢钙、白水泥、氧化铁红用搅拌机混合均匀,转速200r/min,时间3min,形成均匀浅红固料;
将上述所得到的浆料混合在一起,用搅拌机混合均匀,转速100r/min,时间2min,得到均匀的含泡浆料,倒入模具中在烘箱中培养24h,得到整体珊瑚多孔结构;将所得到的材料置于15L水中养护,每两天换一次水,连续养护20天。最后干燥24h。将南方团扇藻用破碎机破碎,过400目筛,再将南方团扇藻粉末与油漆固化剂混合均匀备用;将得到的溶液用毛刷均匀涂覆在基材表面上,自然晾干15h后再次涂覆,重复步骤3次,在涂覆过程中调整水泥多孔结构;将盐酸多巴胺和水泥固化剂混合均匀,均匀涂覆在步骤6得到的基材表面上,最后在45℃的烘箱中培养24h至整体硬化,形成复杂的多孔仿鹿角珊瑚礁材料。
对比例1-5
对比例1-5均采用实施例4的配方,并将实施例4的制备方法中以下组分的添加顺序修改成下表,其余同实施例4。
表1:对比例1-5中部分组分的添加顺序
组分 对比例1 对比例2 对比例3 对比例4 对比例5
1 1 1 1 1
发泡剂LG2258 2 3 4 2 2
碳酸钙 3 4 3 4 6
碳酸氢钙 4 5 2 6 4
壳聚糖 5 2 5 3 3
白水泥 6 6 6 5 5
氧化铁红 7 7 7 7 7
注:表格中的数字仅代表组分添加的顺序。
性能检测
对实施例1-5制备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进行性能检测,将仿鹿角珊瑚礁材料泡入水中28d后观察,发现没有脱落或溶解;用压力试验机测量养护28d后的礁基材料,膨胀率按照GB50119-20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进行测试,孔隙率参考GB9966.3-88《天然饰面石材体积密度、真密度、真气孔率、气孔率、吸水率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表2:实施例1-5测试结果
项目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涂层性能 优良 优良 优良 优良 优良
孔隙率% 16.8 14.3 15.4 13.9 16.5
抗压强度28天MPa 8.3 11.2 10.6 12.2 9.4
海水中28天膨胀率% 0.011 0.013 0.009 0.016 0.019
从表2结果中可以看出,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获得一种涂层性能好、28天抗压强度在8.3Mpa以上,孔隙率在13.9%以上,在海水中膨胀率低的仿生珊瑚多孔材料。
表3:实施例4制备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的元素含量
Figure BDA0003131285860000101
从表3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化学元素与珊瑚礁相似,利于珊瑚幼虫和珊瑚水螅体附着生长。
图1为真实珊瑚礁与礁基材料的SEM对比图;a为真实珊瑚礁的SEM图、b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的SEM。从图1a中可以看出真实珊瑚礁中一个孔径为831μm,另一个孔径为654μm;从图1b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仿鹿角珊瑚礁的一个孔径为732μm;并且通过对多个真实珊瑚礁孔道的孔径进行计算得平均孔径为758.2μm,对实施例4得到的礁基材料的多个孔道的孔径进行计算得平均孔径为746.7μm。因此,从孔径结构来看成功制备出仿鹿角珊瑚礁材料。
我们也从中发现水的添加比例越多,发泡效果越好,制备出的材料孔隙率越高,但抗压强度有所下降,如果孔道太多会影响礁基的硬度,因此要同时考虑孔隙率和抗压强度两个因素;并且在制备过程中,试剂添加的顺序不同可以直接影响礁基材料的成型效果,本专利公开的是探索后试剂最优的添加顺序。
表4:对比例1-5测试结果:
项目 对比例1 对比例2 对比例3 对比例4 对比例5
成型 不成型 成型 不成型 成型 成型
抗压强度MPa --- 21.87 --- 10.62 6.83
孔隙率% --- 3.58 --- 14.8 10.2
孔径 --- 孔径很少 --- 孔径均匀 孔径一般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组分:白水泥50-150份、壳聚糖5-15份、氧化铁红5-15份、南方团扇藻0.5-2.5份、盐酸多巴胺0.005-0.030份、碳酸钙10-30份、碳酸氢钙10-30份、水30-80份、发泡剂0.1-0.5份,油漆固化剂1-3份、水泥固化剂1-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组分:白水泥150份、壳聚糖15份、氧化铁红15份、南方团扇藻2.5份、盐酸多巴胺0.0265份、碳酸钙30份、碳酸氢钙30份、水80份、发泡剂0.5份,油漆固化剂3份、水泥固化剂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是P.O 42.5普通白水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白水泥和所述壳聚糖的重量之和占所有固体组分之和的7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是植物发泡剂、动物发泡剂、混合发泡剂中的任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水、壳聚糖、发泡剂用搅拌器混合均匀,形成均匀含泡溶液;
步骤2:将碳酸钙、碳酸氢钙、白水泥、氧化铁红用搅拌机混合均匀,形成均匀浅红固料;
步骤3:将步骤1得到含泡溶液和步骤2得到的浅红固料混合在一起,用搅拌机混合均匀,得到均匀的含泡浆料,倒入模具中在烘箱中培养,得到整体珊瑚多孔结构材料;
步骤4:将步骤3所得到的材料置于水中养护,每两天换一次水,连续养护14-28天,最后干燥,得到珊瑚礁基材;
步骤5:将南方团扇藻破碎,过350目以上筛子,再将南方团扇藻粉末与油漆固化剂混合均匀备用;
步骤6:将步骤5得到的溶液用毛刷均匀涂覆在步骤4得到的基材表面上,单次涂覆0.1-0.5mm,自然晾干后再次涂覆,重复步骤3-5次,在涂覆过程中调整水泥多孔结构;
步骤7:将盐酸多巴胺和水泥固化剂混合均匀,均匀涂覆在步骤6得到的基材表面上,最后在烘箱中培养至整体硬化,形成复杂的多孔仿鹿角珊瑚礁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发泡剂发泡的气泡直径在0.1-0.5mm,按体积比计算,气泡的体积占步骤1所得溶液体积的200-35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制备方法,步骤1中搅拌转速400-800r/min,时间3-6min;步骤2中搅拌转速200-300r/min,时间2-3min;步骤3中搅拌转速100-200r/min,时间1-3min。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和步骤7中的烘箱温度均为30-50℃,培养时间均为18-30h。
CN202110703716.8A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33075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3716.8A CN113307577B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3716.8A CN113307577B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7577A CN113307577A (zh) 2021-08-27
CN113307577B true CN113307577B (zh) 2022-02-11

Family

ID=77380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3716.8A Active CN113307577B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75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O2022000142A1 (es) * 2022-01-12 2022-01-17 Univ Los Andes Material cerámico coralino, sensor y método para la obtención de dicho material
CN115462298A (zh) * 2022-09-19 2022-12-13 集美大学 一种产壳孢子海藻丝状体生长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5716733A (zh) * 2022-10-28 2023-02-28 三亚珊瑚礁生态研究所 一种可控释放珊瑚信息素的珊瑚礁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065B2 (ja) * 1989-02-13 1995-01-18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鉄酸化物複合コンクリート製魚礁
AU2010100170A4 (en) * 2009-02-24 2010-05-20 Craig Campbel Stuart Artificial Marine Aquarium Live Rock
CN106630789B (zh) * 2016-11-10 2019-01-01 中热科(海南)海洋与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人工鱼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805037B (zh) * 2017-10-27 2020-09-08 海南兆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海洋环境修复用仿珊瑚多孔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36947B (zh) * 2019-04-23 2021-08-06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诱导珊瑚浮浪幼虫提高附着能力的方法
CN111302727B (zh) * 2019-12-02 2021-12-2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服役的防波堤水下区生态化修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7577A (zh) 202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07577B (zh) 一种利于诱导珊瑚附着的仿鹿角珊瑚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05037B (zh) 一种海洋环境修复用仿珊瑚多孔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02727B (zh) 一种服役的防波堤水下区生态化修复方法
CN111270647B (zh) 一种服役的海洋防波堤生态化方法
CN109169459B (zh) 一种生态友好型人工拟态珊瑚礁体
CN110606715B (zh) 一种网格状混凝土人工珊瑚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1109986A1 (zh) 诱导固着生物附着砂浆及制备方法、服役防波堤修复方法
US7997231B2 (en) Composition suitable for aquatic habitat repair, replacement and/or enhancement
WO2020051870A1 (zh) 一种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US8312843B2 (en) Artificial material conducive to attract and grow oysters, mollusks or other productive and/or stabilizing organisms
CN111253125A (zh) 一种诱导海洋固着生物附着的绿色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11268957B (zh) 一种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牡蛎附着基及制备方法
CN111270648B (zh) 一种生态抛石防波堤的建造方法
CN204047600U (zh) 浮式鱼礁
CN106693878A (zh) 水产养殖水质改善及尾水净化用填料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反应器
JPH05247378A (ja) 水域環境改善用塗料
CN111264427A (zh) 一种海洋生态工程建造方法
JP2012024033A (ja) 多孔質の人工サンゴ石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4128660B (zh) 一种人工生物礁体及其应用
JP2011229489A (ja) 石炭灰を原料とする魚礁・藻礁ブロックおよび魚礁・藻礁の形成方法
JP3095862B2 (ja) 水域環境改善用資材の製造法及び水域環境改善用資材
KR20050090328A (ko) 황토를 이용한 인공 어초 제조방법
CN112174574B (zh) 一种树脂基缓释型诱导材料及制备方法
KR101024847B1 (ko) 친환경 패각소재를 이용한 해중림 조성방법
WO2021109989A1 (zh) 服役的防波堤生态化方法及混凝土工程生态型防腐蚀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