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96588B - 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96588B
CN113296588B CN202010307014.3A CN202010307014A CN113296588B CN 113296588 B CN113296588 B CN 113296588B CN 202010307014 A CN202010307014 A CN 202010307014A CN 113296588 B CN113296588 B CN 1132965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system
liquid cooling
immersion liquid
monitoring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070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96588A (zh
Inventor
任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0701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96588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6507 priority patent/WO202120884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296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6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96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65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获取的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确定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将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时,根据获取的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确定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满足对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时,对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从而能够保证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不间断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本申请同时涉及一种基于数据中心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领域内,几乎所有的设备均会在工作中产生热量,而热量会影响设备的运行,因此,需要对设备进行散热处理。从风冷到液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部署较为集中的计算机设备风冷方式显然力不从心,传统的风冷散热势必将会被更为有效的散热方式取代,而浸没液冷的散热方式更加适合部署较为集中的计算机设备集群中。
浸没液体冷却可把计算机相关设备直接浸泡在某种绝缘液体中,通过液体循环、换热器实现与冷源换热。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可大幅降低数据中心的PUE(Power UsageEffectiveness:电源使用效率),高效解决服务器的散热问题,因此,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走入云计算数据中心成为必然趋势。
然而,不论是数据中心还是超算中心以及任何一种计算集群,通常不允许计算机相关设备发生宕机中断服务的情况,因此,一旦出现服务中断意味着数据中心或超算中心等系统无法从系统错误中恢复过来,或系统硬件层面出问题,以致系统长时间无响应,而不得不重启动系统,进而会使得大量的数据可能在重启中丢失造成损失,而系统热量是导致宕机的一种主要因素,为保证数据中心或超算中心等系统良好的散热,自然需要提供可靠的冷却系统,然而现有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出现故障时,需离线维护,即无法在工作状态下进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维度,从而导致数据中心或超算中心等系统失去散热支持,增大发生数据中心或超算中心等系统发生中断宕机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离线维护,而导致计算机计算服务系统发生异常状况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若否,则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的步骤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还包括:
若否,则确定维持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或者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包括:
获取基于运行控制监测维度上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基于运行控制监测维度上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包括:
获取基于所述运行控制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器的心跳信号值;
将所述心跳信号值确定为获取的所述第一监测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切换条件,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运行控制监测维度上的心跳信号值是否为零,若是,则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若否,则在所述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包括至少如下一种获取方式:
获取基于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差监测维度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获取基于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度监测维度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基于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差监测维度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包括:
获取基于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监测的,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范围内,针对同一个液冷机柜内液体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温差值集合;
选取所述温差值集合中的最大值;
将所述最大值确定为基于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差监测维度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第二监测信息是否满足运行状态基准值和调节次数是否满足调节次数阈值的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第二监测信息是否满足运行状态基准值和调节次数是否满足调节次数阈值的要求,包括:
将设置的液冷机柜内基准温差值作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基准值,与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监测的第二监测信息进行比较,以及将基于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调节次数与设置的调节次数阈值进行比较;
若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若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大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包括:
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液体循环泵的转速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液体循环泵的转速进行调节,包括:
当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中处于运行状态的液体循环泵;
对确定的所述液体循环泵按照所述第二监测信息进行转速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时,则确定维持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或者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包括:
当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小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根据确定结果,维持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或者;
当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大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基于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度监测维度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包括:
获取基于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监测的,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范围内,针对同一个所述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度的温度最小值集合;
选取所述温度最小值集合中的最大值;
将所述最大值确定为基于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度监测维度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第二监测信息是否满足运行状态基准值和调节次数是否满足调节次数阈值的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第二监测信息是否满足运行状态基准值和调节次数是否满足调节次数阈值的要求,包括:
将设置的液冷机柜内基准温度值作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基准值,与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监测的所述第二监测信息进行比较,以及将基于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调节次数与设置的调节次数阈值进行比较;
若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度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若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大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包括:
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液体阀门的开度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液体阀门的开度进行调节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包括:
当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度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中处于运行状态的液体阀门;
对确定的所述液体阀门按照所述第二监测信息进行开度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时,则确定维持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或者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包括:
当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小于所述基准温度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根据确定结果,维持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或者;
当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度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大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的确定结果为否时,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若为是时,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返回单元,用于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第二获取单元执行。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数据中心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部署在数据中心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若否,则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的步骤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包括:
若是,则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所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向所述数据中心提供散热服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还包括:
若否,则确定所述数据中心的散热服务提供方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或为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时,确定所述数据中心的散热服务提供方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或为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包括:
当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小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的监测基准值,且调节次数小于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确定为所述数据中心的散热服务提供方;
或者;
当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的监测基准值,且调节次数大于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确定为所述数据中心的散热服务提供方。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数据中心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部署在数据中心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结果为否时,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的确定结果为是时,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返回单元,用于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第二获取单元执行。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部署在边缘计算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若否,则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的步骤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包括:
若是,则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所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向所述边缘计算提供散热服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还包括:
若否,则确定所述边缘计算的散热服务提供方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或为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时,确定所述边缘计算的散热服务提供方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或为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包括:
当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小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的监测基准值,且调节次数小于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确定为所述边缘计算的散热服务提供方;
或者;
当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的监测基准值,且调节次数大于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确定为所述边缘计算的散热服务提供方。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部署在边缘计算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中获取的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的确定结果为否时,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的确定结果为是时,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当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的确定结果为否时,则确定所述边缘计算的散热服务提供方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还是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
返回单元,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第二获取单元执行。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网络平台产生数据,以及对应所述网络平台产生数据进行处理的程序;
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读取执行时,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若否,则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若否,则确定维持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或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的步骤执行。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对网络平台产生数据进行处理的程序,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读取执行时,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若否,则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若否,则确定维持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或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的步骤执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获取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若是,则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无法满足正常运行的要求,需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能够不间断的提供散热服务;若否,则说明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仍然能够维持正常运行的要求,只不过存在故障的风险,因此需要通过调节降低风险,因此,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若否,则确定维持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或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的步骤执行;从而能够在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出现异常中断时,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或者能够在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出现异常通过调节继续维持运行状态,使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能够不间断运行,进而保证数据中心7×24×365不间断运行,避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由于出现故障时,必须中断散热服务进行维护,进一步导致数据中心由于温度过高而出现宕机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第二监测维度中关于液体温差监测维度实施例的逻辑框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第二监测维度中关于液体温度监测维度实施例的逻辑框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中心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中心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在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前,先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构思进行说明。结合背景技术部分的内容可知,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主要是将需要散热的设备浸没在箱体中,通过箱体中的冷却液体对需要散热的设备进行降温散热处理。现有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通常可以分为单相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和两相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其中,两相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可以包括液态和气态两种介质。单相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介质为液态,液体吸收计算机服务设备的热量后被泵送到热交换器以除去热量。两相冷却剂是在低温下从液体变为气体的冷却剂,当浸入两相冷却剂时,服务器产生的热量足以使冷却剂变为气体蒸发,然后通过冷凝系统捕获蒸发的气体,冷凝系统再将捕获的气体冷凝为液体。不论是单项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还是两项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均已被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机技术领域中,其中,单项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对设备进行散热处理,因为其仅为液体一种状态,无需对浸没液体机柜进行封闭处理,对设备的维护更加便捷。但是,对于数据中心、云计算、边缘计算或者超算中心而言,往往需要7×24×365不间断运行,故此,对单项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也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当单项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出现异常时,需要通过人工对单项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进行维护,必然导致单项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会停止工作,直到修复成功单项浸没液体冷却系统重启继续提供散热服务,此时,维护时间是不可控的,即便可控,这种中断服务,势必会增大数据中心、云计算、边缘计算或者超算中心等系统中断宕机的风险,而数据中心、云计算、边缘计算或者超算中心等系统一旦中断宕机造成的损失则是不可承受之重,基于这种思路,本申请提供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为数据中心、云计算、边缘计算或者超算中心等系统7×24×365不间断运行提供保证,下面具体描述本申请提供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不仅适用于单相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也适用于两相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只不过,单相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相比两相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具有更加成本优势、维护优势,因此,本申请主要是以单相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该实施例包括:
步骤S101:获取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可以理解为主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为针对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控制的监测维度,例如:控制器的心跳信号;第一监测信息则是监测部件监测到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信息,因此,所述步骤S101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步骤S101-1:获取基于运行控制监测维度上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所述步骤S101-1的具体实现可以包括:
步骤S101-11:获取基于所述运行控制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器的心跳信号值;
步骤S101-12:将所述心跳信号值确定为获取的所述第一监测信息。
所述控制器的心跳信号值可以通过监测控制器的心跳线来获取心跳信号值,若心跳信号值为0则说明控制器停止工作,若心跳信号值为1则说明控制器工作正常。
步骤S102: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所述步骤S102的目的在于确定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当前工作状态是否异常,异常情况的发生是否是控制器工作异常而导致,因此,是在第一监测维度上确定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否异常,如果异常,则满足切换条件,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从而能够保证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能够持续性向需要散热设备提供散热服务,而不会因为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器出现异常而停止散热服务。
因此,所述步骤S102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是:
步骤S102-1: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运行控制监测维度上的心跳信号值是否为0,若是,则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当然,还有另一种实施例,即: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运行控制监测维度上的心跳信号值是否为0,若否,则需要进一步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是否满足正常运行的要求或者也可以为是否存在发生异常情况的风险,此处的异常是指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比如:液体温度过高、液冷机柜内压力过大,漏液等异常现象。因此,需要通过步骤S103的获取的监测信息进行确定异常现象的发生,从而进行相应处理,以保证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能够正常的且不间断的提供散热服务。
步骤S103:若否,则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请参考图1结合图2和图3所示,对所述步骤S103进行描述,所述步骤S103基于所述步骤S102的确定结果为否时的执行手段,即: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时,需要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本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二监测维度可以包括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差监测维度、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度监测维度、液冷机柜内压力监测维度和液冷机柜内液位监测维度中的至少一种维度。以上第二监测维度仅为举例说明,实际上第二监测维度可以根据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分析来确定。
因此,所述步骤S103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包括至少如下一种获取方式:
S103-1:获取基于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差监测维度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其中步骤S103-1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第二监测维度中关于液体温差监测维度实施例的逻辑框图,包括:
步骤S103-11:获取基于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监测的,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范围内,针对同一个液冷机柜内液体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温差值集合;其中,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可以理解为所述同一个液冷机柜内液体的高温区和低温区温度值的差值。
步骤S103-12:选取所述温差值集合中的最大值;浸没液体冷却系统通常服务于大型的数据中心、超算中心、边缘计算等集群式的服务中心,因此,包括至少两个液冷机柜,本实施例中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包括12个液冷机柜,4个换热单元为2+2冗余,2个控制器为1+1冗余,关于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后续还会详细介绍,此处仅为描述第二监测信息进行概要性说明。所述步骤S103-11中获取的是整个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中液冷机柜内的温差值,因此,需要从温差值集合中选取最大值。
步骤S103-13:将所述最大值确定为基于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差监测维度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S103-2:获取基于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度监测维度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所述步骤S103-2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第二监测维度中关于液体温度监测维度实施例的逻辑框图,包括:
步骤S103-21:获取基于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监测的,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范围内,针对同一个所述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度的温度最小值集合;
步骤S103-22:选取所述温度最小值集合中的最大值;
步骤S103-23:将所述最大值确定为基于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度监测维度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主要以液体温差监测维度和液体温度监测维度展开说明,实际上,还可以包括获取基于液冷机柜内液位监测维度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具体可以是:获取基于所述液位监测维度监测的,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范围内,所述液冷机柜内液位测量值,与液位标准值进行比较,以判断当前液位下系统运行是否正常。
步骤S104: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满足调节条件和不满足调节条件分别具有相应的处理,下述将会分别介绍。
所述步骤S104是在步骤S102确定不满足切换条件时,确定是否满足调节条件,即当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当前运行条件存在异常可以通过调节达到正常的运行状态。
此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所述步骤S102和步骤S104的顺序没有前后的限制,当一个条件不满足,则确定另一个条件是否满足,即可以先确定切换条件是否满足,之后确定调节条件是否满足,反之,也可以先确定调节条件是否满足,在确定切换条件是否满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4在确定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可以在不同监测维度上进行确定,下面基于步骤S103中获取的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监测的第二监测信息进行描述,所述步骤S104可以包括:
步骤S104-1: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第二监测信息是否满足运行状态基准值和调节次数是否满足调节次数阈值的要求。
所述步骤S104-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结合步骤S103-1的具体实现过程理解,其中,运行状态基准值可以是设置的液冷机柜内基准温差值,调节次数阈值是对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调节次数的限制值。因此,步骤S104-1的具体实现可以包括:
步骤S104-11:将设置的液冷机柜内基准温差值作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基准值,与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监测的第二监测信息进行比较,以及将基于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调节次数与设置的调节次数阈值进行比较;
步骤S104-12:若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步骤S104-13:若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大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以上是以液体温差监测维度的角度对本实施例中确定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描述,下面将基于液体温度监测维度进行说明,所述步骤S104在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具体实现可以包括:
步骤S104-2: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第二监测信息是否满足运行状态基准值和调节次数是否满足调节次数阈值的要求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
结合步骤S103-2的描述,所述步骤S104-2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S104-21:将设置的液冷机柜内基准温度值作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基准值,与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监测的所述第二监测信息进行比较,以及将基于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调节次数与设置的调节次数阈值进行比较;
步骤S104-22:若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度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步骤S104-23:若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大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
以上分别基于液体温差监测维度和液体温度监测维度,对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的确定进行了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内容的目的是,如果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为当前运行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则确定其运行状态的情况,根据运行状态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保证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能够持续性的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中,即便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出现问题需要停止运行,也不影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提供的散热服务,因为可以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下述会详细描述),由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接替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从而在对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进行维护时,需要散热服务的设备并不会受到影响,因此,不论是先判断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满足切换条件还是调节条件,在判断前后次序上没有限制,能够通过监测到的运行状态监测信息,确定出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运行状态选择相应的处理方式即可。
所以,上述步骤的标号没有限制步骤执行顺序的含义。
根据所述步骤S104确定结果执行步骤S105。
步骤S105: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当所述步骤S104的确定结果为否时,则确定维持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或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下面将针对步骤S104的不同确定结果进行描述。
所述步骤S105具体实现过程中,针对不同监测维度获取的监测信息进行相应的调节,以下仍然依照步骤S104中描述的两种监测维度分别进行说明。
液体温差维度:
当根据液体温差监测维度监测的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满足所述调节条件时,所述步骤S105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
步骤S105-1: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液体循环泵的转速进行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包括: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和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每个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均包括两个液体循环泵,每个液体循环泵分别对应控制6个液冷机柜内液体,也就是,将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A)分为两组(A1+A2),每组6个液冷机柜、1个液体循环泵、1个换热单元,也就是,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包括12个液冷机柜(A1+A2)、2个液体循环泵(A1+A2)、2个换热单元(A1+A2),2个液体阀门(A1+A2),还有控制器(A1+A2)。所述第二浸没液冷却系统(B)与第一浸没液冷却系统相同的是液冷机柜相同,不同的是,增加一套控制机构即:2个液体循环泵(B1+B2)、2个换热单元(B1+B2),2个液体阀门(B1+B2),还有控制器(B1+B2)。因此,在对液体循环泵进行调节时,需要确定出满足调节条件所对应的液体循环泵,故步骤S105-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S105-11:当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中处于运行状态的液体循环泵;
步骤S105-12:对确定的所述液体循环泵按照所述第二监测信息进行转速调节。
当基于液体温差维度监测到液冷机柜内的液体温差大于运行基准条件时,通过调节液体循环泵的转速,加快液体进入换热单元进行换热,从而使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中液冷机柜内的液体温差达到运行基准条件。
以上是基于步骤S104的确定结果为是时,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进行相应处理的过程描述。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步骤S104的确定结果为否时,所述步骤S105则确定维持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或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所述步骤S105的具体实现过程还可以包括:
若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小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根据确定结果,维持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若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大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液体温度维度:
当根据液体温度监测维度监测的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时,所述步骤S105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
步骤S105-2: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液体阀门的开度进行调节。
参考上述步骤S105-1的描述可知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A)分为两组(A1+A2),每组6个液冷机柜、1个液体循环泵、1个换热单元,也就是,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包括12个液冷机柜(A1+A2)、2个液体循环泵(A1+A2)、2个换热单元(A1+A2),2个液体阀门(A1+A2),还有1个控制器(A1+A2)。因此,对于所述步骤S105-2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S105-21:当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度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中处于运行状态的液体阀门;
步骤S105-22:对确定的所述液体阀门按照所述第二监测信息进行开度调节。
当基于液体温度维度监测到液冷机柜内的液体温度大于运行基准条件时,通过调节液体阀门的开度,加快液体进入液冷机柜的流量,从而使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中液冷机柜内的液体温差达到运行基准条件。
以上是基于步骤S104的确定结果为是时,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进行相应处理的过程描述。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步骤S104的确定结果为否时,所述步骤S105则确定维持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或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所述步骤S105的具体实现过程还可以包括:
若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小于所述基准温度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根据确定结果,维持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若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度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大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步骤S106: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的步骤执行。
所述步骤S106的目的在于确定调节后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切换条件要求,如果不满足再次进行调节,当然,再次进行调节需要判断针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调节是否满足调节次数的要求,如果不满调节次数要求,说明基于调节后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已经不能正常运行,发生故障停机的风险较大,需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以保证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不间断运行。因此,返回到步骤S103执行,如果不满足再次进行调节时,会进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切换,因此会退出返回循环的步骤。
由于调节的目的在于使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满足正常运行要求,即,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中各个部件的参数满足正常运行要求,因此,基于步骤S105调节后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还要继续进行监测,此时监测的监测信息是调节后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故,需要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步骤S103中继续执行。
当步骤S103获取到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液体温差维度或液体温度维度上的第二监测信息后,如果按照如步骤S105中针对步骤S104的确定结果为否时的描述,则会根据第二监测信息是否满足相应监测维度下的基准值,确定是进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切换,还是调节。当确定为切换时,说明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无法满足正常运行的要求,需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能够不间断的提供散热服务。当确定为调节时,则说明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仍然能够维持正常运行的要求,只不过存在故障的风险,因此需要通过调节降低风险,如果调节后能够消除风险,则继续维持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如果调节后仍然存在风险则可以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免出现故障停机,造成散热功能消失。
可以理解的是,当由于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不满足要求时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同样地,在第二浸没液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不满足要求时也可以切换到第三或第四或者第一浸没液冷却系统,即可以在第一和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之间进行相互切换,保证不间断运行需求。
以上是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具体描述,与前述提供的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公开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装置实施例,请参看图4,由于装置实施例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下述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实施例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401具体用于获取基于运行控制监测维度上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包括:心跳信号值获取子单元和确定子单元,所述心跳信号值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基于所述运行控制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器的心跳信号值;所述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心跳信号值确定为获取的所述第一监测信息。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上述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实施例中关于步骤S101的具体描述。
第一确定单元4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402包括:第一切换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运行控制监测维度上的心跳信号值是否为零,若是,则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第二获取单元4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的确定结果为否时,在所述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403中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包括至少如下一种维度:液冷机柜内的液体温差监测维度、液冷机柜内的液体温度监测维度、液冷机柜内的液体液位监测维度和液冷机柜内的压力监测维度等,在本实施例中主要是以液体温差监测维度和液体温度监测维度展示技术方案的描述。
当监测维度为液体温差监测维度时,获取第二监测信息的具体实现可以包括:温差值集合获取子单元、选取子单元以及确定子单元,所述温差值集合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基于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监测的,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范围内,针对同一个液冷机柜内液体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温差值集合;所述选取子单元,用于选取所述温差值集合中的最大值;所述确定子单元将所述最大值确定为基于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差监测维度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当监测维度为液体温度监测维度时,获取第二监测信息的具体实现可以包括:温度最小值集合获取子单元、选取子单元,确定子单元;所述温度最小值集合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基于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监测的,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范围内,针对同一个所述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度的温度最小值集合;所述选取子单元,用于选取所述温度最小值集合中的最大值;所述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最大值确定为基于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度监测维度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上述关于第二获取单元403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步骤S103的具体描述。
第二确定单元40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404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第二监测信息是否满足运行状态基准值和调节次数是否满足调节次数阈值的要求,或者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第二监测信息是否满足运行状态基准值和调节次数是否满足调节次数阈值的要求,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包括:比较子单元和确定子单元。
所述比较子单元,用于将设置的液冷机柜内基准温差值作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基准值,与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监测的第二监测信息进行比较,以及将基于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调节次数与设置的调节次数阈值进行比较;或者,用于将设置的液冷机柜内基准温度值作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基准值,与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监测的所述第二监测信息进行比较,以及将基于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调节次数与设置的调节次数阈值进行比较;
所述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较子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满足所述调节条件;或用于根据所述比较子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大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或者,所述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较子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度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满足所述调节条件;或用于根据所述比较子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大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
上述比较子单元和确定子单元主要是根据不同监测维度展开说明,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上述控制方法的具体内容。
处理单元405,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确定单元404确定若为是时,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当然,在所述第二确定单元404的确定结果为否时,所述处理单元405还可以包括:确定维持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或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所述处理单元405包括确定子单元、调节子单元、维持子单元和第二切换子单元;
所述确定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中处于运行状态的液体循环泵;或者,用于当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度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中处于运行状态的液体阀门。
调节子单元,用于对确定的所述液体循环泵按照所述第二监测信息进行转速调节;或者,用于对确定子单元中确定的所述液体阀门按照所述第二监测信息进行开度调节。
所述维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比较子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小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根据确定结果,维持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或者,用于当所述比较子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小于所述基准温度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根据确定结果,维持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所述第二切换子单元,用于当所述比较子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大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或者,当所述比较子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度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大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返回单元406,用于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第二获取单元403执行。所述返回单元406的目的在于确定调节后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切换条件要求,如果不满足可以再次进行调节,当然,再次进行调节需要判断针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调节是否满足调节次数的要求,如果不满调节次数要求,说明基于调节后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已经不能正常运行,发生故障停机的风险较大,需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以保证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不间断运行。因此,返回到第二获取单元403执行后,如果不满足再次进行调节时,会进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切换,因此会退出返回循环。
以上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装置实施例的描述,该控制装置的具体内容可以结合上述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因此,此处描述的较为概要。
基于上述内容,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数据中心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请参考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据中心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该实施例包括:
步骤S501:获取部署在数据中心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关于步骤S50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101的描述,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步骤S502: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所述步骤S502确定结果为满足时,则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所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向所述数据中心提供散热服务;从而保证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为避免中断散热服务,可由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从而保证数据中心7×24×365不间断运行,避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由于出现故障时,必须中断散热服务进行维护,进一步导致数据中心由于温度过高而出现宕机情况。所述步骤S502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102的描述,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步骤S503:若否,则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所述步骤S503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103的描述,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步骤S504: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所述步骤S504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104的描述,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步骤S505: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所述步骤S504在结果为否时,则确定所述数据中心的散热服务提供方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或为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
所述步骤S505中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具体可以实现过程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105的描述。所述确定所述数据中心的散热服务提供方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或为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可以根据当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小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的监测基准值,且调节次数小于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确定为所述数据中心的散热服务提供方。
当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的监测基准值,且调节次数大于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确定为所述数据中心的散热服务提供方。具体过程也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105的描述。
步骤S506: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的步骤执行。
所述步骤S506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106的描述,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以上是针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中心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描述,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数据中心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装置实施例,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部署在数据中心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6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601获取的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第二获取单元603,用于当所述第一确定单元602确定结果为否时,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60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获取单元603获取的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处理单元605,用于当所述第二确定单元604的确定结果为是时,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返回单元606,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605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第二获取单元603执行。
所述处理单元605还包括:当所述第二确定单元604的确定结果为否时,则确定所述数据中心的散热服务提供方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还是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
关于基于数据中心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装置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请参考上述基于数据中心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内容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如图7所示,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该实施例包括:
步骤S701:获取部署在边缘计算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关于步骤S701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101,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702: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所述步骤S702若满足所述切换条件,则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所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向所述边缘计算提供散热服务。从而当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异常发生中断可以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位所述边缘计算提供散热服务,从而保证边缘计算能够7×24×365不间断运行,不会因为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出现故障而发生宕机。关于步骤S702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102。
步骤S703:若否,则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关于步骤S703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103。
步骤S704: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关于步骤S704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104。
步骤S705: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所述步骤S704还可以包括:当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时,确定所述边缘计算的散热服务提供方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还是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
关于步骤S705可以包括:
当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小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的监测基准值,且调节次数小于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确定为所述边缘计算的散热服务提供方;
当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的监测基准值,且调节次数大于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确定为所述边缘计算的散热服务提供方。
所述步骤S705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105,此处仅为概要描述。
步骤S706: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的步骤执行。所述步骤S706的具体实现过程也可以参考上述关于步骤S106的描述,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基于上述内容,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装置,请参考图8所示,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801,用于获取部署在边缘计算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8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801中获取的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第二获取单元803,用于当所述第一确定单元802的确定结果为否时,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80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获取单元803获取的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处理单元805,用于当所述第二确定单元804的确定结果为是时,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返回单元806,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805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第二获取单元803执行。
当所述第二确定单元804中确定结果为否时,则确定所述边缘计算的散热服务提供方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还是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
以上为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装置实施例的概要描述,关于基于边缘计算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装置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请参考上述基于边缘计算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不论是数据中心还是边缘计算,对于大型集群式网络服务系统,均可以采用上述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从而能够为网络服务设备提供不间断的散热服务,进而保证网络服务设备7×24×365不间断运行的需求,避免由于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出现故障而导致网络服务系统出现宕机的风险。
本申请上述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基于数据中心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以及基于边缘计算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中,涉及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为浸没在液冷机柜的计算机设备提供散热服务,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液冷机柜包括12个,4个换热单元为2+2冗余,2个控制器为1+1冗余,4个液体泵2+2冗余,4个液体阀门2+2冗余,管路(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传感器、控制信号线、以太网线、交换机、服务器等,所述传感器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等,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通过进液管路将液体输送到液冷机柜内,并通过回液管路和液体泵将液体循环到换热单元,从而实现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中液体的热交换,通过控制器控制液体阀门、液体泵等部件的控制,以及在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出现故障需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切换控制,传感器用于监测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中各个对应环节中运行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是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为当前运行系统,还是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为当前运行系统,都能够采用上述控制方法进行运行控制。因此图2和图3中涉及的逻辑框图,实际上可以对应于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也可以对应于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
基于上述内容,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网络平台产生数据,以及对应所述网络平台产生数据进行处理的程序;
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读取执行时,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若否,则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的步骤执行。
基于上述内容,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对网络平台产生数据进行处理的程序,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读取执行时,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若否,则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的步骤执行。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1、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31)

1.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若否,则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的步骤执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还包括:
若否,则确定维持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或者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包括:
获取基于运行控制监测维度上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基于运行控制监测维度上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包括:
获取基于所述运行控制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器的心跳信号值;
将所述心跳信号值确定为获取的所述第一监测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切换条件,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运行控制监测维度上的心跳信号值是否为零,若是,则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否,则在所述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包括至少如下一种获取方式:
获取基于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差监测维度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获取基于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度监测维度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基于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差监测维度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包括:
获取基于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监测的,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范围内,针对同一个液冷机柜内液体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温差值集合;
选取所述温差值集合中的最大值;
将所述最大值确定为基于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差监测维度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第二监测信息是否满足运行状态基准值和调节次数是否满足调节次数阈值的要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第二监测信息是否满足运行状态基准值和调节次数是否满足调节次数阈值的要求,包括:
将设置的液冷机柜内基准温差值作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基准值,与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监测的第二监测信息进行比较,以及将基于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调节次数与设置的调节次数阈值进行比较;
若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若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大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包括:
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液体循环泵的转速进行调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液体循环泵的转速进行调节,包括:
当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中处于运行状态的液体循环泵;
对确定的所述液体循环泵按照所述第二监测信息进行转速调节。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为否时,则确定维持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或者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包括:
当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小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根据确定结果,维持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或者;
当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差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大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差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基于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度监测维度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包括:
获取基于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监测的,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范围内,针对同一个所述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度的温度最小值集合;
选取所述温度最小值集合中的最大值;
将所述最大值确定为基于液冷机柜内液体温度监测维度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第二监测信息是否满足运行状态基准值和调节次数是否满足调节次数阈值的要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第二监测信息是否满足运行状态基准值和调节次数是否满足调节次数阈值的要求,包括:
将设置的液冷机柜内基准温度值作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基准值,与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监测的所述第二监测信息进行比较,以及将基于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调节次数与设置的调节次数阈值进行比较;
若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度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若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度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大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包括:
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液体阀门的开度进行调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液体阀门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
当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度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中处于运行状态的液体阀门;
对确定的所述液体阀门按照所述第二监测信息进行开度调节。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为否时,则确定维持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或者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包括:
当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小于所述基准温度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小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根据确定结果,维持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或者;
当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基准温度值,且所述调节次数大于所述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液体温度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19.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的确定结果为否时,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若为是时,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返回单元,用于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第二获取单元执行。
20.一种基于数据中心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部署在数据中心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若否,则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的步骤执行。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于数据中心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包括:
若是,则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所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向所述数据中心提供散热服务。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于数据中心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还包括:
若否,则确定所述数据中心的散热服务提供方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或为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于数据中心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为否时,则确定所述数据中心的散热服务提供方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或为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包括:
当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小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的监测基准值,且调节次数小于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确定为所述数据中心的散热服务提供方;
或者;
当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的监测基准值,且调节次数大于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确定为所述数据中心的散热服务提供方。
24.一种基于数据中心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部署在数据中心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结果为否时,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的确定结果为是时,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返回单元,用于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第二获取单元执行。
25.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部署在边缘计算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若否,则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的步骤执行。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于边缘计算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包括:
若是,则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
所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向所述边缘计算提供散热服务。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于边缘计算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还包括:
若否,则确定所述边缘计算的散热服务提供方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或为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于边缘计算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为否时,则确定所述边缘计算的散热服务提供方为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或为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包括:
当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小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的监测基准值,且调节次数小于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确定为所述边缘计算的散热服务提供方;
或者;
当所述第二监测信息大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的监测基准值,且调节次数大于调节次数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调节条件;
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确定为所述边缘计算的散热服务提供方。
29.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浸没液体冷却系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部署在边缘计算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中获取的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的确定结果为否时,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的确定结果为是时,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返回单元,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第二获取单元执行。
3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网络平台产生数据,以及对应所述网络平台产生数据进行处理的程序;
所述程序在被处理器读取执行时,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若否,则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的步骤执行。
3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对网络平台产生数据进行处理的程序,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读取执行时,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基于第一监测维度监测的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一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一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
若否,则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在所述第二监测维度上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工作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条件;
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二监测维度对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将调节后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作为所述当前运行状态,返回到所述在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获取基于第二监测维度监测的所述第一浸没液体冷却系统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监测信息的步骤执行。
CN202010307014.3A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系统 Active CN1132965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7014.3A CN113296588B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系统
PCT/CN2021/086507 WO2021208841A1 (zh) 2020-04-17 2021-04-12 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7014.3A CN113296588B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6588A CN113296588A (zh) 2021-08-24
CN113296588B true CN113296588B (zh) 2024-01-26

Family

ID=77318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7014.3A Active CN113296588B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96588B (zh)
WO (1) WO20212088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0380B (zh) * 2023-11-16 2024-02-27 深圳市凯威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网线故障检测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33455A1 (zh) * 2016-02-01 2017-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7193356A (zh) * 2017-07-26 2017-09-22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浸没式液冷散热的cpu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
CN208636777U (zh) * 2018-04-08 2019-03-22 江南大学 一种移动超级计算中心
CN109974374A (zh) * 2019-03-26 2019-07-05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99163B2 (en) * 2012-08-22 2018-06-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igh-efficiency data center cooling
CN103676998B (zh) * 2012-09-12 2016-03-16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系统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CN104582403A (zh) * 2013-10-09 2015-04-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
CN104582416B (zh) * 2013-10-23 2017-1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R3057342B1 (fr) * 2016-10-10 2019-05-10 Bull Sas Protocole de communication entre plusieurs modules de refroidissement liquide de serveurs informatiques
CN107454812A (zh) * 2017-09-21 2017-12-0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及散热方法
US10667427B2 (en) * 2018-07-05 2020-05-26 Baidu Usa Llc Immersion cooling system for data center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33455A1 (zh) * 2016-02-01 2017-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7193356A (zh) * 2017-07-26 2017-09-22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浸没式液冷散热的cpu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
CN208636777U (zh) * 2018-04-08 2019-03-22 江南大学 一种移动超级计算中心
CN109974374A (zh) * 2019-03-26 2019-07-05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6588A (zh) 2021-08-24
WO2021208841A1 (zh) 2021-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75854B2 (en) Liquid cool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4127834B2 (ja) 電子機器サブシステムを液体冷却するための冷却システムと冷却方法
US8925339B2 (en) Cooling system control and servicing based on time-based variation of an operational variable
US20140069626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4630356B2 (ja) 空調設備とict機器の連係制御方法
CN113296588B (zh) 一种浸没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系统
JP7367091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システムの熱管理制御の最適化
CN105371420A (zh) 一种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507310A (zh) 用于流体管理和泄漏传感器的分段式架构
JP7307222B2 (ja) 電子ラックの相変化冷却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3639417B (zh) 多台外机同时运行时的多联机空调控制方法
WO2019148831A1 (zh) 整机柜服务器的散热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71190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rvicing and controlling a leak segregation and detection system of an electronics rack
CN108964059B (zh) 一种互联电网有功备用共享容量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5826712A (zh) 服务器散热控制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JP2006003947A (ja) 液冷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
US2022012126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power failover
NO20230136A1 (en)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harnessing heat generated from running at least one virtual operative system instance
US20240090164A1 (en) Liquid level controlling apparatus
CN116661567A (zh) 服务器温控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198650A (zh) 一种存储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5793740A (zh) 一种机房温度控制方法和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4353299A (zh)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JP2013130365A (ja) 冗長化空調システム、その制御装置
CN116610477A (zh) 图形处理器的功耗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5710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