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1420A - 一种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1420A
CN105371420A CN201410440237.1A CN201410440237A CN105371420A CN 105371420 A CN105371420 A CN 105371420A CN 201410440237 A CN201410440237 A CN 201410440237A CN 105371420 A CN105371420 A CN 1053714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refrigeration
temperature value
intake air
ai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402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曙
任华华
韩玉
谭杰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402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71420A/zh
Priority to US14/841,065 priority patent/US20160066471A1/en
Priority to PCT/US2015/047886 priority patent/WO2016036703A1/en
Priority to SG11201700270TA priority patent/SG11201700270TA/en
Priority to SG10201901551PA priority patent/SG10201901551PA/en
Publication of CN105371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1420A/zh
Priority to HK16107368.1A priority patent/HK1219304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836Thermal management, e.g. server temperature control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1927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using a plurality of sensors
    • G05D23/193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using a plurality of sensors sensing the temperaure in different places in thermal relationship with one or more spaces
    • G05D23/1932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using a plurality of sensors sensing the temperaure in different places in thermal relationship with one or more spaces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of a plurality of sp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于实现按需制冷,其中一种制冷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发送设备制冷需求信息给制冷设备,以使得所述制冷设备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对所述设备进行制冷控制,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包括: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或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制冷状态信息包括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因此可以实时且直接地反映设备的制冷需求,因此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进行制冷控制可以实现按需制冷。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机房制冷,目的是为机房内部的IT(InformationTechnology,信息技术)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温度环境,所述IT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交换机等等。传统制冷控制方法主要是基于排布在机房冷热通道天花板上(或者空调进回风口处)的实体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进行制冷控制,这里所说的信息例如可以是温度值传感器采集的信息或者压力传感器采集的信息等。此种制冷控制方法中,实体传感器往往安装在冷热通道天花板上(或者空调进回风口处)。由于其安装地点往往相距IT设备一定的距离,因此其采集的信息,如温度值,在时间和空间的传递上都会与IT设备实际温度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该偏差的存在,使得基于所述实体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进行制冷控制的结果与IT设备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异。
因此,传统制冷控制方法目前很难达到“按需制冷”。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控制方法,用于实现制冷设备根据设备制冷需求信息进行按需制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控制装置,用于实现制冷设备根据设备制冷需求信息进行按需制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控制系统,用于实现制冷设备根据设备制冷需求信息进行按需制冷。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制冷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
发送设备制冷需求信息给制冷设备,以使得所述制冷设备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对所述设备进行制冷控制;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包括: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或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信息。
一种制冷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设备制冷需求信息给制冷设备,以使得所述制冷设备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对所述设备进行制冷控制;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包括: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或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信息。
一种制冷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设备制冷需求信息,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包括: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或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信息,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所述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对所述设备进行制冷控制。
一种制冷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设备制冷需求信息,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包括: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或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信息,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
制冷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对所述设备进行制冷控制。
一种制冷控制系统,包括:待制冷设备及制冷设备;
所述待制冷设备,用于获取待制冷设备自身的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并发送设备制冷需求信息给制冷设备;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包括: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或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信息,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待制冷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所述待制冷设备的设备制冷状态信息;
所述制冷设备,用于接收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对所述待制冷设备进行制冷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根据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对设备进行制冷控制,由于所述制冷需求信息包括: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或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信息,所述制冷状态信息包括所述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制冷状态信息,因此能够直接地反映设备的制冷需求,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进行制冷控制可以实现按需制冷,且实现了最终制冷需求反馈控制最终制冷供给。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制冷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获取设备进风口温度值的平均值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获取设备进风口温度值的最大值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制冷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制冷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制冷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控制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控制系统实例框架及数据流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控制方法,如图1中所示,为所述制冷控制方法操作流程图,具体包括如下操作:
S100、获取设备制冷状态信息;
S110、发送设备制冷需求信息给制冷设备,以使得所述制冷设备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对所述设备进行制冷控制。
其中,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包括: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或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可以包括: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备风量需求和/或设备功耗。该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可以为直接反映设备当前制冷状态的信息。
其中,可实时获取设备制冷状态信息,也可定期获取设备制冷状态信息,例如固定时间间隔获取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获取设备制冷状态信息的方法可以包括:获取所述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所述设备的制冷状态信息。所述设备自带的传感器例如,针对IT设备,如服务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板上设定的进/出风口温度传感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HDD(HardDiskDrive,硬盘驱动器)/P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DIMM(Dual-Inline-Memory-Modules,双列直插式存储模块)等器件自带的传感器,以及根据“转速-风量”测试数据拟合得到风量的传感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可以更直接的反映设备的制冷需求。
其中,针对设备风量需求及设备功耗,可以获取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所有设备的设备风量需求及设备功耗,也可以获取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部分设备的设备风量需求以及设备功耗,此时,可根据该部分设备的设备风量需求以及设备功耗推算出所有设备的设备风量需求以及设备功耗。其中,所述设备风量需求可通过获取设备风扇转速,再通过转速与风量对比关系,获得设备风量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采用下述a方法或者b方法获取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a方法:获取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所有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b方法:获取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部分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其中,所述部分设备包括: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不同分区中的设备。此种情况下,可以在不同设备分区中选择获取至少一台设备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作为该设备分区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代表值。
步骤S110中,发送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给制冷设备,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包括: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或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信息。表明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设备制冷状态信息直接发送给制冷设备,也可以对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发送给制冷设备,具体的对各种制冷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详见下面描述。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在获取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后,可采取多种方式从获取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选择需要发送给制冷设备的进风口温度值。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在获取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后,选择需要发送给制冷设备的进风口温度值的方法如图2中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从获取到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确定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所述从获取到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确定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的方法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201,从获取到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查找存在异常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存在异常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包括:高于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上限值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和/或低于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下限值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例如,假设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上限值为40℃,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下限值为20℃,则高于40℃以及低于20℃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即被认为是存在异常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具体地,若获取到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为45℃,则可以判定该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为存在异常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子步骤202,确定从获取到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去除所述存在异常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后剩余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为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其中,所述存在异常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有可能是由于特殊原因引起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异常,而非制冷设备制冷不足或制冷过量引起的。这里的特殊原因例如,可以是设备风扇故障,和/或设备自带的传感器故障等等。该特殊原因引起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异常不能代表其他设备的实际制冷需求,不需发送给制冷设备,因此需要去除所述存在异常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也就是,本申请实施例在去除所述存在异常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前,需确定所述存在异常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对应的设备故障,且所述故障为设备自带的传感器故障,或设备风扇故障。如果并非由于这些特殊原因引起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异常,则无需去除。
步骤21、从所述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按照温度值由高到低的顺序,选择特定百分比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本申请实施例需要从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选择温度较高的温度值,具体选择方法可以包括:将所述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按照由高到低的优先顺序,选择特定百分比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例如,按照温度值由高到低的优先顺序选择百分之二十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或选择百分之三十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或选择百分之四十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等等。
步骤22、计算选择的所述特定百分比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的平均值;
本申请实施例计算所选择的所述特定百分比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的平均值作为设备进风口温度值的代表值。
上述步骤20~步骤22为本申请实施例对设备进风口温度值的一种处理方法,后续可将计算得到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的平均值发送给制冷设备,概括的讲,本实施例是将温度较高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的平均值发送给制冷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出于安全考虑,只发送温度较高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的平均值给制冷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对设备进风口温度值的处理方法如图3中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从获取到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确定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其中,从获取到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确定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的方法同上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1、获取所述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的最大值。
本申请实施例从获取的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选择最大值作为设备进风口温度值的代表值,后续可将获取的所述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的最大值发送给制冷设备。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实际环境中存在风量泄露以及气流组织不均等问题,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对获取的设备风量需求进行处理,具体包括:对获取的设备风量需求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设备风量需求。修正方法可以包括:将设备风量需求乘以一个大于1的安全系数,所述安全系数例如可以为1.1或1.3等等,之后发送修正后的设备风量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发送设备风量需求时,可以发送修正后的的设备风量需求之和,当然也可以直接发送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设备风量需求,后续由制冷设备执行上述修正操作。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发送设备功耗时,可以直接发送所获取的设备功耗给制冷设备。
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可以对获取的设备功耗进行处理,可采用如下处理方法:
首先,计算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设备(所有设备或部分设备)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
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设备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
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本次设备功耗-上次设备功耗)/上次设备功耗*100%;
由于可以采用固定时间间隔获取设备功耗,因此,可以在每次获取设备功耗时按照上面的公式计算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设备功耗上升预示着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将上升。
之后,按照所述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由高到低的优先顺序选择特定百分比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
本实施例采用仅发送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较高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例如,按照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由高到低的优先顺序,选择百分之三十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或选择百分之四十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或选择百分之五十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在发送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给制冷设备时,可按照设备分区与制冷设备分区的对应关系,将不同设备分区的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发送给对应分区中的制冷设备。也就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按照制冷设备制冷影响区域,将设备划分成不同分区,并建立设备分区与制冷设备分区的对应关系,将不同设备分区内的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发送给对应分区中的制冷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反馈给制冷设备,以使得所述制冷设备可以根据设备制冷需求信息进行制冷控制。由于所述制冷需求信息包括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或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信息,且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因此可以实时且直接的反映设备的制冷需求,因此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进行制冷控制可以实现按需制冷。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无需额外的硬件资源投入,不需增加实体线缆,以及不受空间限制,且设备自带的传感器同设备一起均匀分布在制冷区域,因此该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颗粒度及均匀性,因此,基于该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设备制冷状态进行制冷控制方法在节约成本同时,可以实现最终制冷需求反馈控制最终制冷供给。
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制冷控制方法可以由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独立于所述设备的第三方终端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均可以是同一设备,或者,该方法也可由不同设备作为执行主体。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控制方法,基于同样的思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控制装置,如图4中所示,为所述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主要包括:获取单元400及发送单元410,还可包括处理单元420。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400,主要用于获取设备制冷状态信息;
所述获取单元400获取的制冷状态信息同上面实施例中所述,其可以包括: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备风量需求和/或设备功耗;该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可以为直接反映设备当前制冷状态的信息。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所述获取单元400可以获取所述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所述设备的制冷状态信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可以直接的反映设备的制冷需求。
所述获取单元400在获取设备风量需求及设备功耗时,可获取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所有设备的设备风量需求及设备功耗,也可以获取部分设备的设备风量需求及设备功耗。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所述获取单元400包括如下任一子单元,用于获取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第一获取子单元4010,用于获取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所有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第二获取子单元4020,用于获取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部分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其中,所述部分设备包括: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不同分区中的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发送单元410,主要用于发送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给制冷设备,以使得所述制冷设备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对设备进行制冷控制。其中,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包括: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或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信息。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发送单元410可以按照设备分区与制冷设备分区的对应关系,将不同设备分区的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发送给对应分区中的制冷设备。也就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按照制冷设备制冷影响区域,将设备划分成不同分区,并建立设备分区与制冷设备分区的对应关系,发送单元410将不同设备分区内获取的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发送给对应分区中的制冷设备。
所述处理单元420,主要用于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
其中,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所述处理单元420可包括如下子单元,用于对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进行处理:
第一确定子单元4210,用于从获取到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确定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确定子单元4110从获取到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确定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的方法同上面实施例中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选择子单元4211,用于从所述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按照温度值由高到低的优先顺序,选择特定百分比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第一计算子单元4212,用于计算第一选择子单元4211选择的所述特定百分比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的平均值。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处理单元420可包括如下子单元,用于处理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第二确定子单元4213,用于从获取到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确定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第二选择子单元4214,用于从所述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选择最大值。
另外,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所述处理单元420可包括如下子单元,用于处理设备风量需求:
修正子单元4215,用于修正获取的设备风量需求,得到修正后的设备风量需求。
考虑到实际环境中存在风量泄露以及气流组织不均等问题,因此,由修正子单元4215修正获取的所述设备风量需求。例如,将设备风量需求乘以一个大于1的安全系数。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所述发送单元410可直接将获取单元400获取的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设备的设备功耗发送给制冷设备,也可发送处理单元420处理后的设备功耗。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处理单元420可包括如下子单元,用于处理设备功耗:
第二计算子单元4216,用于计算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设备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第二计算子单元4216计算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的方法同上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
第三选择子单元4119,用于按照所述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由高到低的优先顺序选择特定百分比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
发送单元410可将获取单元400获取的设备制冷状态信息直接发送给制冷设备,也可以发送处理单元420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信息给制冷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制冷控制装置可与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的设备位于同一物理实体,也可为独立于所述设备的物理实体。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控制方法,如图5中所示为所述制冷控制方法操作流程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500、接收设备制冷需求信息;
所述制冷需求信息同上面实施例中所述,其可以包括: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或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信息,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备风量需求和/或设备功耗;该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可以为直接反映设备当前制冷状态的信息。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所述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所述设备的制冷状态信息。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可以反映设备真实的制冷需求。
S510、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对所述设备进行制冷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对所述设备进行制冷控制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多种:
1)根据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对设备进行制冷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根据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进行制冷控制,即控制设备进风温度。
若步骤S500中接收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为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所述设备的进风口温度值,也就是没有进行处理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则本步骤中在根据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进行制冷控制前,可以采用图2或图3所述的方法提取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以便根据该提取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对设备进行制冷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根据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进行制冷控制的方法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5110、将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与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定值进行比对;
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定值为设定的较佳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针对不同的设备,该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定值不同。
子步骤5111、若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大于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定值,则增大水阀开度;
若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大于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定值,则说明制冷设备未满足设备制冷需求,本申请实施例在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大于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定值情况下,优先考虑增大水阀开度,即增大制冷设备盘管阀门的开度。可以理解的是,在水阀开度开到100%情况下,若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仍大于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定值,可通过增大风机转速来调整设备进风温度。
子步骤5112、若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小于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定值,则减小水阀开度。
若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小于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定值,则说明制冷设备出现过制冷,本申请实施例在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小于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定值情况下,可通过减小水阀开度来调整设备进风温度。其中,可根据经验值设定增大水阀开度以及减小水阀开度的幅度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制冷设备风机的功耗大于盘管功耗,因此制冷设备在制冷过程中将风机转速调整至设定的最低允许转速,若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小于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定值时,风机转速未工作在最低允许转速,则优先考虑降低风机转速,在达到允许最低转速情况下,若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仍小于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定值,则再减小水阀开度。
2)根据设备风量需求控制制冷设备的风机转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根据设备风量需求控制制冷设备的风机转速的方法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5120、将所述设备风量需求与制冷设备当前风量供给进行比对;
其中,所述设备风量需求为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所有设备的设备风量需求总和,所述步骤S500中接收的设备制冷需求信息中可以包含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所有设备的设备风量需求总和,或者若步骤S500中接收的设备制冷需求信息中不包含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所有设备的设备风量需求总和,则需将接收的设备制冷需求信息中的设备风量需求相加,得到总和,再将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所有设备的设备风量需求总和与制冷设备当前风量供给进行比对。所述制冷设备当前风量供给可通过获取制冷设备转速信息,根据制冷设备转速信息与风量供给的对应关系得到制冷设备的风量供给。
另外,若步骤S500中接收的设备制冷需求信息中包含的设备风量需求为未修正的设备风量需求,则在进行比对操作前,对接收的设备风量需求进行比对。其中,可预先设定对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的设备,例如,可预先设定由获取自身制冷状态信息的设备对该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则制冷设备在接收到制冷需求信息后不再对制冷需求信息进行处理;相反,若预先设定由制冷设备对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则设备在获取自身的制冷状态信息后直接发送给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在接收到该制冷状态信息后对该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具体对各种制冷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同上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子步骤5121、若所述设备风量需求大于制冷设备当前风量供给,则增大风机转速;
由于制冷设备的风机转速直接影响设备风量需求,设备风量需求大于制冷设备当前风量供给,则说明制冷设备的风量供给未能满足设备的风量需求,因此,在确定所述设备风量需求大于制冷设备当前风量供给情况下,增大风机转速来提高制冷设备的风量供给。
子步骤5122、若所述设备风量需求小于制冷设备当前风量供给,则减小风机转速。
设备风量需求小于制冷设备当前风量供给,则说明制冷设备过制冷,此时可减小风机转速来降低制冷设备的风量供给,以减小制冷功耗。可根据经验值设定增大风机转速以及减小风机转速的幅度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3)根据设备功耗对设备进行制冷控制。
由于设备功耗上升预示着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将上升,但设备功耗上升与设备进风口温度上升存在时间差,在判断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超过规定上升百分比阈值情况下,预先增大制冷设备制冷量,可以起到预先防止设备进风口温度过高造成的危险。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根据设备功耗进行制冷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5130、计算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
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所有设备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
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本次设备功耗-上次设备功耗)/上次设备功耗*100%;
子步骤5131、按照所述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由高到低的优先顺序,选择特定百分比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
本实施例采用仅选择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较高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例如,按照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由高到低的优先顺序,选择百分之三十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或选择百分之四十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或选择百分之五十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
子步骤5132、计算选择的所述特定百分比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的平均值;
可以理解的是,若步骤S500中接收的设备制冷需求信息中包含的是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所有设备的设备功耗,则需执行上述子步骤5130至子步骤5132,若步骤S500中接收的设备制冷需求信息中包含的是特定百分比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的平均值,则上述子步骤5130至子步骤5132可以省略。
子步骤5133、判断所述特定百分比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的平均值是否超过规定上升百分比阈值。
子步骤5134、若超过规定上升百分比阈值,则增大制冷设备制冷量。
本申请实施例若特定百分比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的平均值是否超过规定上升百分比阈值,则预示着对应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将上升,则出于设备安全考虑可以预先增大制冷设备制冷量,以防止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过高造成的危险。
其中,增大制冷设备制冷量的方法可包括:增大水阀开度和/或增大风机转速。
本申请实施例是出于设备安全考虑,在发现设备功耗上升过快(例如,特定百分比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的平均值是否超过规定上升百分比阈值)情况下,提前增大制冷设备制冷量。由于功耗下降情况下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也会下降,此种情况设备不会存在进风口温度过高的危险,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对设备功耗下降情况不做具体限定。
上述介绍的制冷控制方法为分别针对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备风量需求或设备功耗进行制冷控制的策略,而实际应用中,三种制冷控制策略有可能会同时执行,根据设定的调整幅度调整风机转速及水阀开度,也可根据设备实时反馈的当前设备制冷需求信息改变调整幅度。
本申请实施例根据接收的设备制冷需求信息进行制冷控制。由于所述制冷需求信息包括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或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处理后得到的信息,且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因此可以实时且直接的反映设备的制冷需求,因此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进行制冷控制可以实现按需制冷,且实现了最终需求反馈控制最终供给。
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制冷控制方法可以由微模块控制设备执行,例如,由微模块数据中心设备执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均可以是同一设备,或者,该方法也可由不同设备作为执行主体。
基于上面实施例所述制冷控制方法同样的思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控制装置,如图6中所示,为所述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主要包括:接收单元600及制冷控制单元610。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接收单元600,主要用于接收设备制冷需求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接收单元600接收的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可以包括: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或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信息,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备风量需求和/或设备功耗。另外,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所述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
所述制冷控制单元610,主要用于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进行制冷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制冷控制单元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或多个子单元,用于进行制冷控制:第一控制子单元6110、第二控制子单元6120、第三控制子单元6130。
其中,第一控制子单元6110,主要用于根据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对设备进行制冷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6110根据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对设备进行制冷控制的方法同上面实施例中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6110可以包括如下子单元:
第一比对子单元61110,用于将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与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定值进行比对,得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比对结果;
水阀开度调整子单元611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比对子单元61110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比对结果,调整水阀开度,具体包括:在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大于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定值情况下,增大水阀开度;在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小于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定值情况下,减小水阀开度。
其中,第二控制子单元6120,主要用于根据设备风量需求控制制冷设备的风机转速;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6120根据设备风量需求控制制冷设备的风机转速的方法同上面实施例中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可以包括如下子单元:
第二比对子单元61210,用于将所述设备风量需求与制冷设备当前风量供给进行比对,得到设备风量需求比对结果;
风机转速调整子单元6122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比对子单元61210的设备风量需求比对结果,调整风机转速,具体包括:在所述设备风量需求大于制冷设备当前风量供给情况下,增大风机转速;在所述设备风量需求小于制冷设备当前风量供给情况下,减小风机转速。
其中,第三控制子单元6130,主要用于根据设备功耗对设备进行制冷控制。所述第三控制子单元6130根据设备功耗进行制冷控制的方法同上面实施例中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三控制子单元6130可以包括:
第一计算子单元61310,用于计算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
选择子单元61320,用于按照所述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由高到低的优先顺序,选择特定百分比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
第二计算子单元61330,用于计算选择子单元选择的所述特定百分比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的平均值;
判断子单元61340,用于判断所述特定百分比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的平均值是否超过规定上升百分比阈值;
制冷量调整子单元61350,用于在所述判断子单元61340判断所述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超过规定上升百分比阈值情况下,增大制冷设备制冷量。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制冷控制装置可同微模块数据中心制冷控制设备位于同一物理实体,也可为独立于所述微模块数据中心制冷控制设备的单独的物理实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控制系统,如图7中所示,为所述系统架构示意图,该系统主要包括:待制冷设备70及制冷设备71;
所述待制冷设备70,主要用于获取该待制冷设备自身的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并发送设备制冷需求信息给制冷设备;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包括: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或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信息,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待制冷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该待制冷设备的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可以包括: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备风量需求和/或设备功耗。
所述待制冷设备70包括IT设备,针对该IT设备,其自带的传感器包括:主板上设定的进/出风口温度传感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HDD(HardDiskDrive,硬盘驱动器)/P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DIMM(Dual-Inline-Memory-Modules,双列直插式存储模块)等器件自带的传感器,以及根据“转速-风量”测试数据拟合得到风量的传感器等等。
所述制冷设备71,用于接收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对所述待制冷设备进行制冷控制。该制冷设备71也可称为制冷控制设备,可以在接收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后,根据预定的制冷策略对待制冷设备进行制冷控制。
所述系统还可包括:数据处理设备72,用于对待制冷设备70获取的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该数据处理设备72同时可以为待制冷设备70。该待处理设备72对设备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同上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该系统一种具体实现框架以及数据流向如图8中所示,图8中待制冷设备为多台服务器,数据处理设备为数据控制中心,制冷设备可以为微模块数据中心。图8中,多台服务器自带的传感器将采集的该服务器的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发送给数据控制中心,可通过智能平台管理接口(IntelligentPlatformManagementInterface,IPMI)将采集的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发送给数据控制中心。
数据控制中心接收该设备制冷状态信息之后,应用预定的数据处理策略对接收的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所述数据处理策略例如,按照图2或图3中所述的方法计算并选择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对设备风量需求进行修正,以及计算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以等等。在进行数据处理后,将处理后的设备制冷状态信息作为制冷需求信息发送给制冷设备,其中不同的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可通过不同的接口进行传输,如图8中所示,可以采用工业现场总线协议Modbus或以太网Ethernet传输该设备制冷状态信息给制冷设备。
微模块数据中心接收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后,依据预设的制冷控制策略对待制冷设备进行制冷控制,主要通过控制制冷设备的电子换向(ElectricalCommutation,EC)风机的转速以及盘管水阀的开度来实现制冷控制。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根据设备制冷需求信息进行制冷控制。由于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包括: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或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信息,所述制冷状态信息包括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因此可以实时且直接的反映设备的制冷需求,因此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进行制冷控制可以实现按需制冷,在保证设备制冷需求情况下节约能耗,且实现了最终制冷需求反馈控制最终制冷供给。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33)

1.一种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
发送设备制冷需求信息给制冷设备,以使得所述制冷设备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对所述设备进行制冷控制;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包括: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或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任一个或多个:
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备风量需求、设备功耗。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设备进风口温度值时;获取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所有设备进风口温度值;或
获取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部分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其中,所述部分设备包括: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不同分区中的设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具体包括:
从获取到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确定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从所述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按照温度值由高到低的优先顺序,选择特定百分比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计算选择的所述特定百分比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的平均值。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具体包括:
从获取到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确定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从所述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选择最大值。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获取到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确定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包括:
从获取到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查找存在异常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其中,所述存在异常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包括:高于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上限值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和/或低于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下限值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确定从获取到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去除所述存在异常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后剩余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为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除所述存在异常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存在异常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对应的设备故障,且所述设备故障为设备自带的传感器故障,和/或设备风扇故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制冷需求信息给制冷设备具体包括:
按照设备分区与制冷设备分区的对应关系,将不同设备分区的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发送给对应分区中的制冷设备。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设备风量需求时;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具体包括:
修正获取的所述设备风量需求,得到修正后的所述设备风量需求。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设备功耗时;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具体包括:
计算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设备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
按照所述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由高到低的优先顺序,选择特定百分比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
11.一种制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设备制冷需求信息给制冷设备,以使得所述制冷设备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对所述设备进行制冷控制;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包括: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或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任一个或多个:
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备风量需求、设备功耗。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设备进风口温度值,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所有设备进风口温度值;或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部分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其中,所述部分设备包括: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不同分区中的设备。
14.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设备进风口温度值,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从获取到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确定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第一选择子单元,用于从所述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按照温度值由高到低的优先顺序,选择特定百分比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选择的所述特定百分比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的平均值。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设备进风口温度值,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从获取到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确定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
第二选择子单元,用于从所述有效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中选择最大值。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按照设备分区与制冷设备分区的对应关系,将不同设备分区的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发送给对应分区中的制冷设备。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设备风量需求,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修正子单元,用于修正获取的所述设备风量需求,得到修正后的所述设备风量需求。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设备功耗,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设备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
第三选择子单元,用于按照所述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由高到低的优先顺序,选择特定百分比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
20.一种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设备制冷需求信息,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包括: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或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信息,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所述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对所述设备进行制冷控制。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任一个或多个: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备风量需求、设备功耗。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对所述设备进行制冷控制具体包括以下任一个或多个:
根据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对所述设备进行制冷控制;
根据设备风量需求控制制冷设备的风机转速;
根据设备功耗对所述设备进行制冷控制。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对所述设备进行制冷控制具体包括:
将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与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定值进行比对;
若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大于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定值,则增大水阀开度;
若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小于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定值,则减小水阀开度。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设备风量需求控制制冷设备的风机转速具体包括:
将所述设备风量需求与制冷设备当前风量供给进行比对;
若所述设备风量需求大于制冷设备当前风量供给,则增大风机转速;
若所述设备风量需求小于制冷设备当前风量供给,则减小风机转速。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设备功耗对所述设备进行制冷控制具体包括:
计算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
按照所述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由高到低的优先顺序,选择特定百分比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
计算选择的所述特定百分比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的平均值;
判断所述特定百分比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的平均值是否超过规定上升百分比阈值;
若超过规定上升百分比阈值,则增大制冷设备制冷量。
26.一种制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设备制冷需求信息,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包括: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或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信息,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所述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
制冷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对所述设备进行制冷控制。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任一个或多个: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备风量需求、设备功耗。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控制单元包括以下任一个或多个:
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对所述设备进行制冷控制;
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设备风量需求控制制冷设备的风机转速;
第三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设备功耗对所述设备进行制冷控制。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包括:
第一比对子单元,用于将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与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定值进行比对,得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比对结果;
水阀开度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比对子单元的设备进风口温度值比对结果,调整水阀开度,具体包括:在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大于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定值情况下,增大水阀开度;在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小于所述设备进风口温度值设定值情况下,减小水阀开度。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子单元包括:
第二比对子单元,用于将所述设备风量需求与制冷设备当前风量供给进行比对,得到设备风量需求比对结果;
风机转速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比对子单元的设备风量需求比对结果,调整风机转速,具体包括:在所述设备风量需求大于制冷设备当前风量供给情况下,增大风机转速;在所述设备风量需求小于制冷设备当前风量供给情况下,减小风机转速。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子单元包括: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制冷设备制冷控制范围内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
选择子单元,用于按照所述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由高到低的优先顺序,选择特定百分比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选择子单元选择的所述特定百分比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的平均值;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特定百分比的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的平均值是否超过规定上升百分比阈值;
制冷量调整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子单元判断所述设备功耗上升百分比超过规定上升百分比阈值情况下,增大制冷设备制冷量。
32.一种制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待制冷设备及制冷设备;
所述待制冷设备,用于获取待制冷设备自身的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并发送设备制冷需求信息给制冷设备;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包括: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或对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信息,所述设备制冷状态信息包括待制冷设备自带的传感器采集的所述待制冷设备的设备制冷状态信息;
所述制冷设备,用于接收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设备制冷需求信息对所述待制冷设备进行制冷控制。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数据处理设备,用于对待制冷设备获取的设备制冷状态信息进行处理。
CN201410440237.1A 2014-09-01 2014-09-01 一种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053714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40237.1A CN105371420A (zh) 2014-09-01 2014-09-01 一种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4/841,065 US20160066471A1 (en) 2014-09-01 2015-08-31 Cooling contr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PCT/US2015/047886 WO2016036703A1 (en) 2014-09-01 2015-09-01 Cooling contr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SG11201700270TA SG11201700270TA (en) 2014-09-01 2015-09-01 Cooling contr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SG10201901551PA SG10201901551PA (en) 2014-09-01 2015-09-01 Cooling contr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HK16107368.1A HK1219304A1 (zh) 2014-09-01 2016-06-24 種製冷控制方法、裝置及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40237.1A CN105371420A (zh) 2014-09-01 2014-09-01 一种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1420A true CN105371420A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73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40237.1A Pending CN105371420A (zh) 2014-09-01 2014-09-01 一种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66471A1 (zh)
CN (1) CN105371420A (zh)
HK (1) HK1219304A1 (zh)
SG (2) SG11201700270TA (zh)
WO (1) WO201603670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6700A (zh) * 2017-10-20 2018-02-23 四川长虹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冰箱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906640A (zh) * 2017-10-18 2018-04-13 深圳市共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集成蓄冷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903945A (zh) * 2022-10-18 2023-04-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 机房的空调控制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109141A (zh) * 2023-10-24 2023-11-24 深圳市天元维视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的能耗智能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95288B2 (en) * 2016-03-18 2018-10-09 Dell Products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of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including determination of optimum slot location for information handling resource
US10168748B2 (en) 2016-03-18 2019-01-01 Dell Products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of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using estimates of linear airflow velocity based on cubic flow rate and airflow area
US10130014B2 (en) 2016-03-18 2018-11-13 Dell Products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of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using correlations between fan speed and flow rate based on system configuration
US10289177B2 (en) 2016-03-18 2019-05-14 Dell Products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of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including cooling for third-party information handling resource
US11234340B2 (en) 2019-10-15 2022-01-25 Dell Products, L.P. Modular data center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JP7439629B2 (ja) * 2020-04-09 2024-02-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CN112000160B (zh) * 2020-09-07 2025-01-2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大量程高精度气体压力和流量快速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CN113551491B (zh) * 2021-07-28 2022-08-05 智新半导体有限公司 烘箱温度智能检测调控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08000A (ja) * 2005-01-28 2006-08-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熱/電力管理装置
CN1910528A (zh) * 2004-01-20 2007-02-07 开利公司 多区域以及多级hvac系统的控制装置
CN101027615A (zh) * 2004-06-14 2007-08-29 Ogdv-Hvac公司 自适应hvac;ac电动机速度,空气温度和空气质量控制系统
CN102176130A (zh) * 2011-02-25 2011-09-07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机房中制冷设备的监控方法
US20120158631A1 (en) * 2010-12-15 2012-06-21 Scientific Conservation, Inc. Analyzing inputs to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39155A (ja) * 2003-07-18 2005-02-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半導体基板の製造方法
US7177728B2 (en) * 2003-12-30 2007-02-13 Jay Warren Gardner System and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power usage within a set allocation
EP1781366B1 (en) * 2004-07-20 2015-04-22 Medtronic, Inc. Implantable cerebral spinal fluid drainage device
US7603479B2 (en) * 2005-02-02 2009-10-13 At&T Mobility Ii Llc Portable diagnostic device for trouble-shooting a wireless network and a method for trouble-shooting a wireless network
JP4837482B2 (ja) * 2006-08-03 2011-12-14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US7845395B2 (en) * 2007-07-02 2010-12-07 Cooler Master Co., Ltd. Heat-dissipating casing structure
WO2010080544A1 (en) * 2008-12-17 2010-07-15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Cleaning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US20120030316A1 (en) * 2009-04-24 2012-02-02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Unified Media Content Directory Services
US8563387B2 (en) * 2010-09-22 2013-10-2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Transis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transistor
GB2492831A (en) * 2011-07-14 2013-01-16 Hkpb Scient Ltd Workpiece surface modification during ultrasonic peening
JP5921461B2 (ja) * 2012-03-08 2016-05-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外気冷却および局所冷却式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とその負荷割当て方法
SI2971901T1 (sl) * 2013-03-15 2019-01-31 Schneider Electric Buildings, Llc Napredni aktuator ventila z vgrajenim odmerjanjem energije
US9958178B2 (en) * 2014-03-06 2018-05-01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server rack management controll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0528A (zh) * 2004-01-20 2007-02-07 开利公司 多区域以及多级hvac系统的控制装置
CN101027615A (zh) * 2004-06-14 2007-08-29 Ogdv-Hvac公司 自适应hvac;ac电动机速度,空气温度和空气质量控制系统
JP2006208000A (ja) * 2005-01-28 2006-08-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熱/電力管理装置
US20120158631A1 (en) * 2010-12-15 2012-06-21 Scientific Conservation, Inc. Analyzing inputs to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CN102176130A (zh) * 2011-02-25 2011-09-07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机房中制冷设备的监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哲身: "《建筑智能化节能技术》", 30 November 2013, 同济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6640A (zh) * 2017-10-18 2018-04-13 深圳市共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集成蓄冷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06640B (zh) * 2017-10-18 2019-12-31 深圳市共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集成蓄冷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726700A (zh) * 2017-10-20 2018-02-23 四川长虹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冰箱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903945A (zh) * 2022-10-18 2023-04-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 机房的空调控制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903945B (zh) * 2022-10-18 2023-12-01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 机房的空调控制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109141A (zh) * 2023-10-24 2023-11-24 深圳市天元维视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的能耗智能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7109141B (zh) * 2023-10-24 2023-12-19 深圳市天元维视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的能耗智能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0201901551PA (en) 2019-03-28
US20160066471A1 (en) 2016-03-03
HK1219304A1 (zh) 2017-03-31
WO2016036703A1 (en) 2016-03-10
SG11201700270TA (en) 2017-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1420A (zh) 一种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577161B (zh) 空调能耗模型训练方法与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US10061279B2 (en) Multi-objective scheduling for on/off equipment
US20140069626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20160040516A (ko) 작업부하 밀도를 증가시키고 또한 에너지 효율성을 개선하기 위한 전력 균형화
CN107045379B (zh) 一种机柜服务器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196294B2 (en)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power management server, local control apparatus, and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CN108131806A (zh) 温度控制方法和线控器
US20130238871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pci-e bus system, and server
JP2015162098A (ja)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空調制御方法
CN104038566A (zh) 一种虚拟交换设备地址学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091231A (zh) 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6765867A (zh) 一种空调冷水机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6954334A (zh) 散热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00966B (zh)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CN111237229B (zh) 一种风扇转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624990A (zh) 用于控制空调系统的方法及装置、空调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5111731A (zh) 用于控制空调器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CN116048222A (zh) 智能温控风扇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终端
CN117847718A (zh) 空调器内部通信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408626B2 (en) Central plant control system with dynamic computation reduction
CN117557070B (zh) 能耗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339468B (zh) 机组设备的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460697B (zh) 网络设备的温控调速方法及装置
CN104052673A (zh) 一种广播抑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930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1930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