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96250A -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96250A
CN113296250A CN202110525068.1A CN202110525068A CN113296250A CN 113296250 A CN113296250 A CN 113296250A CN 202110525068 A CN202110525068 A CN 202110525068A CN 113296250 A CN113296250 A CN 113296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zoom lens
lens group
focal power
z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250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96250B (zh
Inventor
向诗文
袁浩生
徐云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Zhongru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Zhongru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Zhongru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Zhongru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2506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962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96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6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96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62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 G02B15/145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 G02B15/14512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arrange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9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having zoom fun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6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具体为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群和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群;所述第二透镜群和第四透镜群沿所述变焦镜头的主光轴方向移动;所述第四透镜群为一枚负光焦度的透镜;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1.4<FNO<1.8;IH/fw>0.8;其中,FNO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圈数,IH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像高,fw为所述变焦镜头广角端的焦距。本发明实现了大孔径以及大靶面的变焦镜头,能够在低照度的条件下实现大靶面成像,且可满足全倍率4K分辨率的输出要求,增加了变焦镜头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具体为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机器视觉是指用机器来代替人眼进行识别和判断。机器视觉是指通过镜头成像到图像摄取装置上将要检测的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然后由图像处理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进而实现现场设备动作的控制等。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机器视觉镜头,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实际应用与实践要求机器视觉镜头有更好的红外共焦、更低的成本、更大的靶面、更高的分辨率、更大的相对孔径,而目前的产品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这些需求的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以及参数的限定,实现了大孔径以及大靶面的变焦镜头,能够在低照度的条件下实现大靶面成像,且可满足全倍率4K分辨率的输出要求,增加了变焦镜头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群和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群;
所述第二透镜群和第四透镜群沿所述变焦镜头的主光轴方向移动;
所述第四透镜群为一枚负光焦度的透镜;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4<FNO<1.8;
IH/fw>0.8;
其中,FNO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圈数,IH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像高,fw为所述变焦镜头广角端的焦距。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以及参数的限定,实现了大孔径以及大靶面的变焦镜头,能够在低照度的条件下实现大靶面成像,且可满足全倍率4K分辨率的输出要求,增加了变焦镜头的适用范围。
优选地,所述第五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一枚或两枚负光焦度的透镜。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和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胶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和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
优选地,所述第三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十透镜和正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第十透镜和第十一透镜胶合。
优选地,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2.5<ft/fw<3;
其中,ft为所述变焦镜头望远端的焦距。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变焦镜头望远端的焦距与广角端焦距的限定,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倍率,有利于实现变焦镜头的红外共焦,增加了变焦镜头的夜视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三透镜群内至少两枚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
Vdi>85;
其中,i∈8,9,10,11,Vdi为所述第八透镜至第十一透镜的阿贝数。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异常色散透镜的使用,能够使红外光的离焦量更小,同时也更好地改善其它透镜的色差,改善变焦镜头的像质,提高了变焦镜头的分辨率。
优选地,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15<S2/TTL<0.25;
其中,S2为所述第二透镜群的移动距离,TTL为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透镜群的移动距离与变焦镜头光学总长的限定,使得第二透镜群有合适的移动距离,减小了变焦镜头体积过大的可能,同时还能够增大变焦镜头的变焦范围,增加了变焦镜头的变焦能力。
优选地,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18<S4/S2<0.28;
其中,S4为所述第四透镜群的移动距离。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四透镜群的移动距离与第二透镜群的移动距离的限定,在一定程度调焦的基础上,减小了第四透镜群的体积,继而减小了变焦镜头的体积,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
优选地,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ELFG2/fw<-0.9;
其中,ELFG2为所述第二透镜群的焦距。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透镜群的焦距的限定,第二透镜群能够在光阑位置处有较大的通光孔径,充分发挥了第三透镜群校正像差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ELFG3/fw<1.2;
其中,ELFG3为所述第三透镜群的焦距。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透镜群焦距的限定,光线能够在有限的距离内迅速汇聚,进一步增大了变焦镜头的相对孔径,有利于实现变焦镜头的大光圈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三透镜群内至多存在一枚非球面透镜。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非球面透镜的设置,减小了变焦镜头的像差和形变,增加了变焦镜头的解像力,增加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同时减小非球面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变焦镜头的成本,增加了变焦镜头的生产效益。
优选地,所述第三透镜群内的非球面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群内靠近的物面侧的一端。
本技术方案中,当非球面透镜位于物面侧上时,非球面透镜能够迅速校正光阑后部的光线的像差,增加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还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变焦镜头;及成像元件,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变焦镜头形成的图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以及参数的限定,实现了大孔径以及大靶面的变焦镜头,能够在低照度的条件下实现大靶面成像,且可满足全倍率4K分辨率的输出要求,增加了变焦镜头的适用范围。
2、通过第四透镜群的移动距离与第二透镜群的移动距离的限定,在一定程度调焦的基础上,减小了第四透镜群的体积,继而减小了变焦镜头的体积,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
3、通过第二透镜群的焦距的限定,第二透镜群能够在光阑位置处有较大的通光孔径,充分发挥了第三透镜群校正像差的作用。
4、通过非球面透镜的设置,减小了变焦镜头的像差和形变,增加了变焦镜头的解像力,增加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同时减小非球面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变焦镜头的成本,增加了变焦镜头的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像差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像差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慧差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慧差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像差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像差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慧差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慧差图。
附图标号说明:G1、第一透镜群;G2、第二透镜群;G3、第三透镜群;G4、第四透镜群;G5、第五透镜群;G6、辅助组件;L1、第一透镜;L2、第二透镜;L3、第三透镜;L4、第四透镜;L5、第五透镜;L6、第六透镜;L7、第七透镜;L8、第八透镜;L9、第九透镜;L10、第十透镜;L11、第十一透镜;L12、第十二透镜;L13、第十三透镜;L14、第十四透镜;L15、第十五透镜;STO、光阑;CG、保护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G1,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G2,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G3,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群G4和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群G5。
所述第二透镜群G2和第四透镜群G4沿所述变焦镜头的主光轴方向移动。
所述第四透镜群G4为一枚负光焦度的透镜。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4<FNO<1.8;
IH/fw>0.8;
其中,FNO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圈数,IH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像高,fw为所述变焦镜头广角端的焦距。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以及参数的限定,实现了大孔径以及大靶面的变焦镜头,能够在低照度的条件下实现大靶面成像,且可满足全倍率4K分辨率的输出要求,增加了变焦镜头的适用范围。
所述第五透镜群G5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L13,一枚或两枚负光焦度的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群G1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和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胶合。
所述第二透镜群G2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和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
所述第三透镜群G3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L8,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L9,负光焦度的第十透镜L10和正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L11,第十透镜L10和第十一透镜L11胶合。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2.5<ft/fw<3;
其中,ft为所述变焦镜头望远端的焦距。
本实施例中,通过变焦镜头望远端的焦距与广角端焦距的限定,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倍率,有利于实现变焦镜头的红外共焦,增加了变焦镜头的夜视效果。
所述第三透镜群G3内至少两枚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
Vdi>85;
其中,i∈8,9,10,11,Vdi为所述第八透镜L8至第十一透镜L11的阿贝数。
本实施例中,通过异常色散透镜的使用,能够使红外光的离焦量更小,同时也更好地改善其它透镜的色差,改善变焦镜头的像质,提高了变焦镜头的分辨率。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15<S2/TTL<0.25;
其中,S2为所述第二透镜群G2的移动距离。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透镜群G2的移动距离与变焦镜头光学总长的限定,使得第二透镜群G2有合适的移动距离,减小了变焦镜头体积过大的可能,同时还能够增大变焦镜头的变焦范围,增加了变焦镜头的变焦能力。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18<S4/S2<0.28;
其中,S4为所述第二透镜群G4的移动距离。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四透镜群G4的移动距离与第二透镜群G2的移动距离的限定,在一定程度调焦的基础上,减小了第四透镜群G4的体积,继而减小了变焦镜头的体积,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ELFG2/fw<-0.9;
其中,ELFG2为所述第二透镜群G2的焦距。
通过第二透镜群G2的焦距的限定,第二透镜群G2能够在光阑STO位置处有较大的通光孔径,充分发挥了第三透镜群G3校正像差的作用。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ELFG3/fw<1.2;
其中,ELFG3为所述第三透镜群G3的焦距。
通过第三透镜群G3焦距的限定,光线能够在有限的距离内迅速汇聚,进一步增大了变焦镜头的相对孔径,有利于实现变焦镜头的大光圈的效果。
所述第三透镜群G3内至多存在一枚非球面透镜。
通过非球面透镜的设置,减小了变焦镜头的像差和形变,增加了变焦镜头的解像力,增加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同时减小非球面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变焦镜头的成本,增加了变焦镜头的生产效益。
所述第三透镜群G3内的非球面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群G3内靠近的物面侧的一端。
当非球面透镜位于物面侧上时,非球面透镜能够迅速校正光阑STO后部的光线的像差,增加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G1,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G2,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G3,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群G4、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群G5和辅助组件G6。
所述第二透镜群G2和第四透镜群G4沿所述变焦镜头的主光轴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透镜群G1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和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胶合。
所述第二透镜群G2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和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
所述第三透镜群G3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L8,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L9,负光焦度的第十透镜L10和正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L11,第十透镜L10和第十一透镜L11胶合。
所述第四透镜群G4为一枚负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L12;
所述第五透镜群G5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L13,负光焦度的第十四透镜L14。
辅助组件G6为一枚保护玻璃CG。
将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1中,将表1中的可变参数示于表2,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3中。
在面编号栏中示出了将物侧的面设为第1面而随着朝向像侧逐一增加了编号时的面编号;在表面类型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表面类型;在曲率半径栏示出了某一透镜在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为正时表明表面向物侧方向弯曲,曲率半径为负时表明表面向像侧方向弯曲;在中心厚度栏中示出了各面与在其像侧相邻的面的光轴上的面间隔;在折射率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折射率;在阿贝数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阿贝数。
在表2中,WIDE栏表示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TELE栏表示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
在表3中,K为圆锥系数,e为科学计数号,例如e-005表示10-5。
【表1】
Figure BDA0003065507930000101
Figure BDA0003065507930000111
【表2】
WIDE TELE
D1 2.14 19.37
D2 18.43 1.2
D3 1.0 4.42
D4 9.83 6.41
【表3】
Figure BDA0003065507930000112
本实施例中,fw=16mm,ft=45mm,ft/fw=2.81,FNO=1.5-1.6,IH=13.2mm,IH/fw=0.825,TTL=85.86mm;
其中,FNO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圈数,IH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像高,fw为所述变焦镜头广角端的焦距,ft为所述变焦镜头望远端的焦距,TTL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
Vd9=94.43,Vd11=94.69;
其中,Vd9为第九透镜L9的阿贝数,Vd11为第十一透镜L11的阿贝数。
S2=19.37mm-2.14mm=17.23mm;
S4=4.42mm-1mm=3.42mm;
S2/TTL=0.2;
S4/S2=0.198;
其中,S4为所述第四透镜群G4的移动距离,S2为所述第二透镜群G2的移动距离。
ELFG2=-15.10mm,ELFG3=18.23mm,ELFG2/fw=-0.94,ELFG3/fw=1.14;
其中,ELFG2为所述第二透镜群G2的焦距,ELFG3为所述第三透镜群G3的焦距。
实施例3
如图7至图12所示,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G1,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G2,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G3,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群G4、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群G5和辅助组件G6。
所述第二透镜群G2和第四透镜群G4沿所述变焦镜头的主光轴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透镜群G1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和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胶合。
所述第二透镜群G2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和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
所述第三透镜群G3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L8,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L9,负光焦度的第十透镜L10和正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L11,第十透镜L10和第十一透镜L11胶合。
所述第四透镜群G4为一枚负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L12;
所述第五透镜群G5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L13,负光焦度的第十四透镜L14和负光焦度的第十五透镜L15。
辅助组件G6为一枚保护玻璃CG。
将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4中,将表4中的可变参数示于表5,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6中。
在面编号栏中示出了将物侧的面设为第1面而随着朝向像侧逐一增加了编号时的面编号;在表面类型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表面类型;在曲率半径栏示出了某一透镜在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为正时表明表面向物侧方向弯曲,曲率半径为负时表明表面向像侧方向弯曲;在中心厚度栏中示出了各面与在其像侧相邻的面的光轴上的面间隔;在折射率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折射率;在阿贝数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阿贝数。
在表5中,WIDE栏表示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TELE栏表示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
在表6中,K为圆锥系数,e为科学计数号,例如e-005表示10-5。
【表4】
Figure BDA0003065507930000131
Figure BDA0003065507930000141
【表5】
WIDE TELE
D1 1.29 19.25
D2 19.16 1.2
D3 1.0 5.77
D4 10.98 6.21
【表6】
Figure BDA0003065507930000142
本实施例中,fw=16mm,ft=45mm,ft/fw=2.81,FNO=1.5-1.6,IH=13.2mm,IH/fw=0.825,TTL=85.13mm;
其中,FNO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圈数,IH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像高,fw为所述变焦镜头广角端的焦距,ft为所述变焦镜头望远端的焦距,TTL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
Vd9=95.62,Vd11=94.97;
其中,Vd9为第九透镜L9的阿贝数,Vd11为第十一透镜L11的阿贝数。
S2=19.25mm-1.29mm=17.96mm;
S4=5.77mm-1mm=4.77mm;
S2/TTL=0.21;
S4/S2=0.266;
其中,S4为所述第四透镜群G4的移动距离,S2为所述第二透镜群G2的移动距离。
ELFG2=-15.43mm,ELFG3=18.58mm,ELFG2/fw=-0.96,ELFG3/fw=1.16;
其中,ELFG2为所述第二透镜群G2的焦距,ELFG3为所述第三透镜群G3的焦距。
实施例4
一种成像装置,如图1至图12所示,包括:如上述任意一种实施例所描述的变焦镜头,及成像元件,被配置为接收由变焦镜头形成的图像。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群和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群;
所述第二透镜群和第四透镜群沿所述变焦镜头的主光轴方向移动;
所述第四透镜群为一枚负光焦度的透镜;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4<FNO<1.8;
IH/fw>0.8;
其中,FNO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圈数,IH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像高,fw为所述变焦镜头广角端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一枚或两枚负光焦度的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和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胶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和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十透镜和正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第十透镜和第十一透镜胶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2.5<ft/fw<3;
其中,ft为所述变焦镜头望远端的焦距。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透镜群内至少两枚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
Vdi>85;
其中,i∈8,9,10,11,Vdi为所述第八透镜至第十一透镜的阿贝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15<S2/TTL<0.25;
其中,S2为所述第二透镜群的移动距离,TTL为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18<S4/S2<0.28;
其中,S4为所述第四透镜群的移动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ELFG2/fw<-0.9;
其中,ELFG2为所述第二透镜群的焦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ELFG3/fw<1.2;
其中,ELFG3为所述第三透镜群的焦距。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透镜群内至多存在一枚非球面透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透镜群内的非球面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群内靠近的物面侧的一端。
14.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
及成像元件,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变焦镜头形成的图像。
CN202110525068.1A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Active CN1132962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5068.1A CN113296250B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5068.1A CN113296250B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6250A true CN113296250A (zh) 2021-08-24
CN113296250B CN113296250B (zh) 2022-08-23

Family

ID=77322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25068.1A Active CN113296250B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9625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5184A (zh) * 2021-10-08 2022-01-04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焦距变焦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JP7118221B1 (ja) 2021-06-29 2022-08-15 Omデジタ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このズーム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8701A (zh) * 2006-01-25 2007-08-01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
US20110051256A1 (en) * 2009-08-31 2011-03-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676113A (zh) * 2012-09-11 2014-03-26 株式会社腾龙 变焦透镜
JP2014119741A (ja) * 2012-12-19 2014-06-30 Tamron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
JP2017107065A (ja) * 2015-12-09 2017-06-15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ズームレンズ、光学機器及びズーム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2017187634A (ja) * 2016-04-06 2017-10-1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変倍光学系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110082896A (zh) * 2018-01-25 2019-08-02 佳能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包括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和图像拾取系统
CN110764237A (zh) * 2019-11-27 2020-02-07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8701A (zh) * 2006-01-25 2007-08-01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
US20110051256A1 (en) * 2009-08-31 2011-03-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676113A (zh) * 2012-09-11 2014-03-26 株式会社腾龙 变焦透镜
JP2014119741A (ja) * 2012-12-19 2014-06-30 Tamron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
JP2017107065A (ja) * 2015-12-09 2017-06-15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ズームレンズ、光学機器及びズーム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2017187634A (ja) * 2016-04-06 2017-10-1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変倍光学系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110082896A (zh) * 2018-01-25 2019-08-02 佳能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包括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和图像拾取系统
CN110764237A (zh) * 2019-11-27 2020-02-07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18221B1 (ja) 2021-06-29 2022-08-15 Omデジタ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このズーム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2023005568A (ja) * 2021-06-29 2023-01-18 Omデジタ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このズーム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113885184A (zh) * 2021-10-08 2022-01-04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焦距变焦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6250B (zh) 2022-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39976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5959938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US20140240848A1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2012242766A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US9759899B2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13296250B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JP5767335B2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13589505B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13296251B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WO2013031180A1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14815192A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US10401600B2 (en)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CN217543516U (zh) 变焦镜头
WO2013031184A1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13655603B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WO2013031185A1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WO2013031108A1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WO2013031179A1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WO2013031186A1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WO2013031181A1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WO2013031182A1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WO2013031183A1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13885184B (zh) 一种长焦距变焦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CN104620151A (zh) 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JP5766810B2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